调控一体化范文
时间:2023-03-28 17:04: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调控一体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三集五大” 人员培训 技能培训
中图分类号:F27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9(a)-0140-02
杭州地区现有220 kV变电站51座,110 kV变电站288座,35 kV变电站76座,电网规模和最高负荷列国网公司省会城市第一位,自2010年起,杭州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就挂牌成立,至今已有5年多的时间了,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调控员培训机制。针对监控专业实际情况,通过制定相关方案和采取相关措施,从调控员个人技能培训和职业发展管理两个方面更好协调推进调控一体化改革。其中,业务技能培训从标准统一化、专业规范化出发,加强全区监控专业人员培养。而职业发展管理从纵向立足专业成才、深化专业技能以及横向综合业务学习、完善人员结构出发,培养真正的调控员,更好地深化地县调控一体化改革。
1 管理目标
管理理念,由于结构组成方面的不同,导致了监控人员在业务水平上有所差异,在地县调监控人员对比上尤为明显,不利于深入地县调控一体化改革以及地区电网大运行体系建设。加强监控员管理培训旨在通过从业务技能培训和职业发展管理出发,培养能够做到监控与调度、地调与县调互为备用的全区性调控员,完善调控一体化人员结构。
管理目标,在于通过加强监控员管理培训,对地县调调控员从业务技能培训标准统一化、专业规范化出发,加强全地区调控专业人员业务技能培训,以及从职业发展管理纵向立足专业成才、深化专业技能和横向综合业务学习、完善人员结构出发,培养能够做到监控与调度、地调与县调互为备用的全区性调控员,更好地深化地县调控一体化改革和地区电网大运行体系建设。
2 主要做法
2.1 管理培训措施
深入推进地县调控一体化改革,加强调控员管理培训,通过对地县调监控员从业务技能培训标准统一化、专业规范化出发,加强调控专业人员业务技能培训,并从职业发展管理纵向立足专业成才、深化专业技能和横向综合业务学习、完善人员结构出发,加强人员交流培养真正的全区性调控员,深入推进地县调控一体化改革,全面建成地区电网大运行体系。
2.2 实施形式
杭州地调负责统筹全区调控员培训,并与培训中心协调各项工作事宜。由调控中心主要负责督导全地区调控专业人员技能培训各项业务的开展,要求从新入职调控员技能培训和监控员职业发展管理为主,业务考核为辅,从技术和管理两方面促进全区监控员的管理培训工作,深化地县调控一体化改革。
中心会同培训中心定期组织监控专业年度技能比武,并结合全地区专业业务质量进行调控专业工作考评,对综合成绩优秀者进行表彰。
调控值班员内部依靠互评、打分等手段,在内部形成一个有效的激励机制。督促、鼓励不同程度的调控员尽快适应新要求。
采取师带徒、结对子等各种辅助形式,提高学习指示业务的主观能动性。
2.3 具体要求
调控员的业务技能培训和职业发展管理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业务技能培训是调控员职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而职业发展是业务技能培训的目的和要求。其中,从管理上保证业务技能培训标准化、规范化,调控员上岗、升岗或者转岗,都有一套完整的技能培训管控方案,如变电安规、调度规程学习后的科目考评和专业安规综合考评,以及变电运行、电网调度、继电保护及自动化等专业考评和岗位胜任能力考评,只有通过相关考评后才具备相应资质。最后,通过完善调控员职业发展管理提高监控员工作积极性和完善调控一体化人员结构。
3 具体内容
(1)地区调控中心从地县调控一体化改革出发,制定调控员管理培训基本原则及实施细则,对监控员上岗及专业内调岗进行规范和指导,并对调控员管理培训工作考核办法进行明细说明,为调控一体化改革所需人力资源提供制度保证。
(2)每周对地县调调控专业进行业务评价并对发现的有关问题进行反馈和跟踪,下月初对上个月监控工作进行总评,并累计到年度监控专业工作评价。
(3)针对部分县调调控专业在调控员管理培训中的薄弱环节,结合本公司去年地县调调控专业结对子活动中建立起来的联系机制进行重点帮扶。
(4)每年进行一次调控值班员内部互评打分,中心参考一年的工作情况对表现优秀者予以奖励并升岗,表现不足者也对应处理。
(5)对于新近职工采取师带徒形式,提高学习指示业务的主观能动性。
(6)对于调度及监控人员采取结对形式,互相学习业务知识,并定期考核排名。
(7)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安排县调控专业人员到地区调控中心进行跟岗学习,和地县调监控员以及监控员与调度员之间进行轮岗。
(8)组织监控专业年度交流大会,对调控员管理培训工作中的良好方法或经验进行全区推广,以提高全区监控员管理培训工作水平。
(9)地区调控中心会同培训中心定期组织全区调控专业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大比武,并将此作为调控专业技能人才评定工作和岗位调整的重要依据。
(10)鼓励各县调调控专业在调控一体化改革实施的过程中,结合自身情况,制定切合实际的调控员管理培训办法。
(11)调控员管理培训过程中,业务技能培训和职业发展管理以及其他事项要形成材料,留地县调各调控专业负责人处存档备查。
4 改进提高
4.1 存在的问题
由于地县调监控班组存在不尽相同的结构问题,并且在某些方面还很严重,对调控员管理培训工作在某种程度上会产生一定影响。例如:部分县调监控专业人员老龄化、同龄化严重,由于老龄化人员普遍知识结构不够完善,在接受新事物和学习掌握新知识方面会存在一定困难。并且这部分监控人员退休期将集中到来,而在监控新人补充不足的情况,出现人员结构断层,进而导致监控员管理培训工作出现空档期,亟需从人员结构方面进行解决。此外,地县调监控班组存在不同程度的结构性缺员,完全实现平行和垂直轮岗还有一定难度,目前仅限于县调监控专业人员在地调监控进行单向轮岗和地调监控专业人员定期到县调监控班组进行交流,很难做到双向轮岗。
4.2 改进方向
对于调控员管理培训过程中发现的这些问题,提出如下举措进行地县调调控专业人员结构完善:
每年实时摸底地县调监控班组人员结构情况,对于因人员结构影响调控工作开展的调控班组及时预警和进行提前布控,通过全地区调控人员调整进行干预。
对于无法通过调控专业人员内部调整的向人资部门寻求帮助,在次年增加调控专业新进人员名额或者向运检部紧急借调变电运行人员对调控员进行补充。
在人员结构得到保证的情况下,全面实现地县调控专业人员进行平行和垂直轮岗。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调控一体化 电网运行 变化
0 引言
通过对国内电网运行模式进行分析,发现传统的电网运行管理模式在我国大部分电网中使用。但是,传统的调度变电运行管理方式随着电网的快速发展和智能电网建设的迅速推进,已不相适应现代电网集约化管理的需要了,社会经济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智能化模式。“调控一体化”总体实施方案在一些电公司里实施了,取代传统模式的是采用新的电网运行管理模式——“调控中心加运维操作站”模式。变电站无人值班改造将通过调控一体化工作来完成,促进调度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并以此提升调度系统的人员素质、管理能力及技术水平,会全面提升电网集约化管理水平,电网自动化水平大幅提高,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电网事故快速处置能力。
1 目前国内电网变电运行的几种运行管理模式
①国内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四种变电运行管理模式:传统模式、集控站模式、监控中心加运维操作站模式、调控中心加运维操作站模式(调控一体化)。
②超高压运行管理模式:传统模式、属地监控中心、独立超高压监控中心。
2 调控一体的实施给电网运行带来的变化
2.1 调控一体化给传统运行模式带来的变革
目前据了解一些电网的变电运行中还在采用传统的变电集控站管理模式,集控站、变电站、监控与运行维护等职责于一身。由于电网接线,同时“采用这种模式投入人力较多等因素,人力资源使用效率较低,各个集控站常常出现阶段性的忙闲不均现象。首先,与原有的运行管理模式相比较,电网发展的步伐明显加快,二者也明显的合不上拍了。其次,远程在线监测技术也日渐成熟,现代化大电网的雄厚驾驭实力也具备了,调度自动化、电网变电站自动化监控手段也日益发展起来,电网运行管理方式亟待变革。必须采用运维操作站新的管理模式加电网调度监控中心与新形势下为适应智能电网的发展要求相适应,这种模式成立调度控制中心,将电网监控中心和调度中心一体化设置,特殊情况下紧急遥控操作、变电站监控及电网调度等职责主要由调度控制中心承担;主要由运维操作站负责变电站倒闸操作、运行巡视、调度指令的分解等工作,两者紧密配合,又各司其责。
2.2 更集约的机构瘦身管理
由于采用电网调度通信监控中心加运维操作站的管理模式,精简管理人员,将按照大班组、小科室的要求设置调控中心,管理层级要压缩,完成变电站远程监控和运行、 维护、操作统一交由调度通信监控中心和变电运行管理所进行专业化管理,变电站监控中心监控职能的移交,真正实现变电站运行操作职能、远方监控职能的彻底分离。要想做到规范用工管理,达到优化资源配置、精简机构设置的目的,就必须构建运转协调、高效可靠、机构精简的组织体系。据了解,很多电业局改革前的十多个管理科室通过撤并管理科室后精减为三个,管理岗位形式采用兼岗。几个综合性生产班组成立了,一线班组力量得到了充实,技术、物资和人力资源实现了合理配置。通过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核定定员较国网标准减少了39%,人员用工较改革前精简了41%。
2.3 实现减员增效,有利于进行运行人员统筹调配
由于实行人员集约化管理可以根据各变电站操作巡视任务的繁忙情况管理人员,统筹调配运行人员,大为提高了工作效率,没有任务的不派,任务少的少派,任务多的变电站多派。精力不仅可以放在运行维护、倒闸操作、设备巡视等现场执行工作上,还改变了以往各队忙闲不均的现象,电网安全基础得到了夯实。变电运行人员在调控一体化运行后,据了解可精简20%左右。一些大型的现场工作,特别是设备启动、停送电等优势更为明显。同时,人员综合业务素质通过新模式下运行人员的综合技能培训的加强得到了提高,先进的技术支撑平台进行辅助,没有因为人手而使电网的安全保障有丝毫问题。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通过调控一体化模式得到体现,良好的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也为运行人员创造出来了。运行人员在新模式下分成运行维护人员和倒班人员两部分,推行弹性值班方式,运行维护人员又分白班和夜班。以前上班,要进行设备巡视、操作、监控、办票等多项工作,现在得到了解决,特别是以前需要24小时都集中精力监控设备,到了夜间,特别容易疲惫而影响安全的现象也得到了解决。分组巡视检查设备,运行人员可以从设备监控中解放出来腾出更多的人力及时间,提高专业技能,进行运行设备维护,并使电网运行更加科学、高效、电网安全更有保障,电网事故处理效率和日常操作效率将大大提高。
2.4 效率高、流程通畅
在新模式的工作流程中,可以同时获取和处理电网信息,因为电网调度与设备监控工作需要调控员在同一场所同时进行,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信息沉淀和误判,这样可以为处理事故或故障争取到宝贵的时间。电网信息的“零距离”传递可以用调控一体化来实现。以供电局变电运行人员执行一项调度命令工作为例,在调控一体化改革前事故处理的流程需要通过调度、现场监控、调度等来回几次的信息传递(局调度中心、县调度中心、监控中心、监控中心运行班、运行人员5个操作流程和步骤)来完成此项工作。首先调度中心接收变电管理所的监控中心的汇报,调度中心了解完监控中心的汇报后向监控中心下达指令,向运行维护队下达操作命令由监控中心进行,现场操作由运维队进行。通过机构整合、流程优化后,调控双方可以同台办公,监控在第一时间会将信息传递给调度,现场处理工作由调度下达指令进行指导操作,这大大的缩短了事故处理时间,工作效率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调度通信监控中心—县调控中心—运行人员3个操作流程和步骤)。为消除专业壁垒和方便开展好班组互帮互学活动,通信、自动化、监控的信息交流可以利用调控双方同台办公的机会得到加强,适应新的电网运行模式的需要。
2.5 面临新的挑战
许多相应的问题在调控一体化平台建成后还需要研究解决。
①优化机构配置;相应的人员岗位设置、“大运行”组织结构等人力资源应该如何配置,这就需要人资部门对一体化系统明确机构和岗位设置;作为智能电网建设的一项重点是配网智能化,必须依赖于完善的配网自动化基础,据笔者在配调了解,虽然目前配网自动化设备已经成熟,但是相应的管理规模跟不上,对配网自动化现有的调控一体化系统不能有效支持,需进一步研究。
②由于新的电网运行管理模式,是将分离的电网调度和监控业务合二为一,建立新的电网运行管理机制;这将很难适应新的电网运行管理模式。所以,必须修编或者新编旧的调度员制度、工作标准及相关工作规程。
③系统进行升级改造,信息分层;在此过程中将会使得调度端产生大量的信息。如何梳理和对这些信息进行规范成为调控一体化实施的焦点技术问题,也是国内监控普遍存在的难题。为此,需要相关建设调控一体化的单位对信息进行分层,使名称清晰、分级合理。
3 建设步骤
①调控中心一期:调控中心主站建设基础阶段,开展基础自动化工作,调试与应用调控系统中基础与核心模块,完成所有变电站监视与控制功能。
②调控中心二期:调控中心主站建设提升与飞跃阶段,提升调控中心信息化与智能化水平,全面建设与完成调控中心所有系统与模块。
4 结束语
实践证明,调控一体化模式缩短了电网调度的日常业务流程,减少了电网运行管理的中间环节,电网应急能力得到有效加强,整体提升电网调度运行精益化管理水平。配网智能化必须依赖于完善的配网自动化基础,作为智能电网建设的一项重点,目前配网自动化设备已经成熟,但是相应的管理规模跟不上,现有的调控一体化系统对配网自动化不能有效支持,需进一步研究。总之,在当前的调控一体化模式下,有较强的应急处置能力、事故发生时反映迅速,提高了工作效率,新形势下推行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是调度运行方式改革的必然趋势,我们要不断完美这种新的电网运行模式,调控一体化是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客观需要,应使其不断发展,并得到广泛运用。
参考文献:
[1]刘瑞.调控一体化系统的应用[J]云南电力技术,2010.
篇3
关键词:调控一体化;供电可靠性;效率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5.135
0 引言
随着我国近几年经济发展,社会对用电的依赖性不断增强,对供电的可靠性要求逐步提高,电网企业的社会性责任逐渐增加,同时,对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有了更高标准,同时对电力系统工作人员有了相应更高的要求。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在电力生产过程中承担着组织、指挥和协调的重要职责,直接关系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呼和浩特地区电网实行调控一体化已经4年有余,调控一体化相关技术已经非常娴熟,我一直在呼和浩特地区从事电网调控工作,调控一体化的确简化了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本文结合我理论学习和实际工作经验对调控一体化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和分析。
1 调控一体化概述
调控一体化运行模式整合了地区电网集中运行监视、控制操作资源,充分发挥了电网调度自动化应用系统在电力事故处理、运行方式调整和应急指挥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实现了调度运行与设备运行相关业务的结合。缩短运行环节,有效整合资源,提升了电网运行实时控制效率,大大提高了电网整体协同控制水平。主要工作方式是集中监控、分区操作,监控和操作分属不同班组,调度与监控合一,一个地区集中只设一个调控中心,按作业半径分设多个运维操作站。调度人员和监控人员同在调控中心值班,同归调控部门管辖。调控人员负责调度和设备监控、远方遥控操作、状态评价等工作。运维操作站的人员主要负责设备巡视、缺陷处理、检修期间的现场操作以及突发事件的应急等工作。调度预令下达到运维操作站,正令下达到需要操作的变电站现场。
2 调控一体化技术保障
(1)必须建立调度自动化系统与变电站集中监控一体化技术平台,软硬件容量须满足电网发展规划要求。充分利用调度自动化系统和集控资源系统,实现通过远程对变电站设备设施实现遥测、遥控、遥调、遥信、遥视“五遥”功能,采取集中监控的报文优化整合展示等技术措施,达到满足地区调度与变电集中监控一体化运行要求。
(2)数据传输通道的通信宽带必须满足调控自动化系统通信要求,所有集控站均应具有光纤通道,设备运行实时数据传输主通道采用地区调度数据接入网。调控中心对接入的变电站的“五遥”功能数据通信主用通道采用调度数据专业串行网络,常规专线串行通道作为备用通道,实现互为备用。
(3)调控中心应建设地区电网的故障信息系统,具备对远程集控站安全自动装置、继电保护以及故障录波器信息采集、统计分析等功能。变电站遥视系统应统一整合上传至地区调控中心,在变电站安防遥视的基础上,应扩展远方遥视功能,实现远程操作设备为与运行 装备的同步视频监视。
3 呼和浩特地区电网调控一体化的应用现状分析
(1)调控一体化技术逐步实现了电网企业的精益化管理。调控一体化工作的开展解决了呼和浩特电网的结构性缺员这个重大问题。调控一体化技术实施后,调控中心的调度专业人员主要全面负责电网的调度相关工作,而调控中心的监控专业人员则主要负责变电站远方监视、远方操作和紧急事故处理等职责。调控一体化实现了调度、监控、控制三个专业同台办公,也使的三个专业人员深度融合,使沟通更加有效、快捷。提高了电力调度控制中心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大大提升了电力系统工作效率。呼和浩特供电局调控一体化已运行4年有余,从目前的运行状况来看成效显著。
(2)经过长时间的技术积累和不断的升级改造,目前,呼和浩特地区电网全部GIS变电站及绝大多数常规变电站已纳入监控远方操作范围,目前断路器的单一操作、电容器的投退、变压器中性点分合、GIS变电站除接地刀外的所有操作均可以通过远程操作,远方操作覆盖率达100%。
(3)值班监控负责集控站的设备监视工作,主要包括异常、变位、越线、事故信息,全面掌握各集控站的运行方式、异常信号、设备状态、设备负载情况、故障处理、电压水平等情况。同时每天定期对集控站按规定进行检查,发现设备设施异常及缺陷。调度监控系统发生故障并使部分集控站内的电力设备调控中心不能监视时,工作人员立即通知调度自动化人员处理,此时发生异常的集控站由设现场的运行维护人员进行监控。
(4)调控中心值班监控人员负责集控站母线电压的运行监视,根据上级调度的电压曲线,为了使相关变电站母线电压在合格范围,在调度管辖范围内可以自行投退电容器、电抗器与调节变压器分接头。
(5)事故发生后值班调控人员应迅速、准备进行事故处理。异常事故发生时,监控员应对异常信号、时间等重要相关信息做出初步分析,立即通知运维操作站人员前往现场进行处理。当调控中心监控系统发生异常无法监控时,立即通知自动化人员处理,并将设备监控职责移交给运维站人员。
4 结束语
调控一体化技术实施后,电网相关工作就变得“垂直化”和“扁平化”,大大减少了中间环节,电网发生事故的处置流程变得更简单、提高了事故处理效率,缩短了事故处理时间,优化了运行、检修、抢修等机制,从而减少了用户停电时间,提高了电力企业的供电可靠性,可以更好的服务于地方经济和人民生活。综上所述,在未来电网建设规划中,电力企业应当加大对调控一体化工作的投入力度,大力发展调控一体化技术,不断提高电网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提高供电质量与供电可靠性,促进电网企业提质增效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马金燕,孙娜,燕林滋.智能电网:未来电网的发展方向[J]. 经营管理者,2016.
[2]李群.调控一体化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
篇4
关键词:县级调控一体化;管理模式;分析与探究
一、县级调控一体化管理模式
县级调控一体化管理是国家电网本着保证电网安全有效运行的原则,在乡镇一级的电网中推行的电网调度制度。所谓一体化,是将乡镇电网中的电力设备的监控工作同电力调度结合起来,由乡镇专门的管理部门根据相应的电力管理制度和电力设备管理规则、规范进行统一的维护。调控一体化的管理对象主要是区域200千伏供电线路和35千伏(含以下)的供电线路和相应的电力监控中心及相关人员。
县级调控一体化的模式是以县级电力管理中心为单位成立专门的调控中心,负责在所管辖的区域内进行电力调度,同时通过监控中心对各个基站的工作情况进行监控,协调并监管下级基站的各项业务。除调控中心外,还根据各基站的变电范围社里不同规模的运行维护中心。运行维护中心的主要职责是随时接受调控中心的各项指令,对各变电基站的运行情况进行定期的监控,对出现的故障进行检修和排除等。调控中心和基站的运行维护中心相互配合、协同工作,使得电网的运行得到了高效率的监控和管理,运行更加安全、高效。
二、县级一体化调控存在的问题和风险
一体化调控虽然给电网的管理带来了方便,增加了电网运行的安全系数,但因技术含量和工作量的增加,也同时增加了实际运行中的风险和出现问题的可能性。从技术、操作和管理三个方面来讲,主要包括下面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监控仪器验收不彻底
在电网的日常管理中,监控中心通过相应的仪器设备对各基站和电力设备进行远程监控,省去了很多时间和人力。但各类仪器设备(业内人成为“五遥”)相对比较精密,管理和维护需要做很多精细的工作,需要技术人员进行定期的调控和验收,以保证其正常工作。“五遥”中,“遥信”起到监控选取信号的作用十分关键,如果其选取的信号过多或过少都不利于发现线路和设备的问题。如果该类仪器验收不彻底,现场管理人员没有充分了解仪器的构成和工作原理,凭经验做判断,对仪器的微小误差不做调整,不能区分和明确信号来源和信号验收时的流程,那么就会人为的造成“遥信”误差。另外,对监控设备验收不彻底还表现在“遥视”设备没有在正确位置安装,出现监控区域误差等。
(二)调度和操作误差
这两类问题都是由于监控中心调控人员业务能力欠缺或疏忽造成的。调度误差行为一般有没有严格的按照操作规程操作,缺乏安全意识,出现问题后没有解决就进行交接班。工作计划性不强,该调度够工作比较集中时出现调度命令下发错误。在现场工作中,调度用语不规范,或者当故障出现时不做深入分析,盲目检修,导致故障扩大。除调度方面的错误之外,调控人员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操作失误,这是电网调控中多发错误。一般都是由调控人员没能按照电力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出现错误送电或错误合闸,给用电单位造成影响。另外,还有一些操作失误发生是协调方面的失误,监控中心的工作人员在基站没有完成电力线路检查或排除故障后就送电,导致伤害事故发生。
(三)监视和信息传达不利
除操作方面的失误之外,还有一些问题是由监控中心管理人员监视不利造成的。工作人员对“五遥”设备监视不利,对仪器反应的基站和线路的综合情况不能详细记录,导致出现故障或事故时不能及时处理和解决。由于电网运行故障比较少见,也会造成管理人员管理意识的淡薄,在对大量线路信号处理时容易出现漏记和错记的现象,导致小故障变成事故。在对供电线路进行维护时,现场部分也十分关键,一些主要的故障信息都是第一时间从现场传送到监控中心的。但在进行现场作业时受人为因素比较大,容易出现工作人员凭借经验武断,致使故障扩大,导致停电的情况出现。调控中心根据监控变化情况后没有与基站运行维护单位进行沟通就直接进行操作,到时上下不一致,出现线路问题。
三、加强县级一体化调控的管理
根据一体化管理模式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相关单位和部门要齐心协力,从管理上下功夫,提高相关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度和工作人员的技能和做业务水平,从监控中心到各基站协调配合,保证电网的正常运行。
(一)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电网设备的调控和线路的监控和检修都需要管理人员来完成,所以,强化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对做好一体化调控,保障电网安全有序运行来讲十分关键。首先,管理人员思想意识提高。管理人员必须要热爱自己岗位的工作,树立自己在电网运行管理中的主人翁意识,明确自己工作关乎千家万户的用电安全。更进一步的说,如果电网运行管理不当,出现不可预料的事故,造成局部或大面积的供电中断,都是无形的损失。这些在思想意识方面的问题,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关键的问题。所以,电力部门一定要在管辖的供电官网内积极的开展思想意识,尤其是安全意识教育,提高管理人员的责任心和服务意识,才能使得他们在工作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另外一方面,伴随电网管理技术的不断更新,一些电力设备尤其需要精密的操作,电力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员工新技术和新技能的学习,并且不断熟悉业务流程,在遇到紧急事故时,能正确判断合理的进行排除。
(二)电力管理制度的执行和业务流程的规范
在提高管理人员素质的同时,还要积极执行电力调度制度,在调度的每个环节上都严格落实规章制度和规范,杜绝凭主观经验做出判断,不按规程进行操作的违规作业出现。在电网一体化调控管理过程中,调度中心和各基站的运行维护工作要协调配合才能真正发挥调控作用,增加电网运行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同时,电力管理部门还要加强业务流程管理,明确监控中心的职责,在岗管理人员的职责,交接班制度,电网监控规程以及事故处理流程等。在一体化的电网管理中,强调信息传达的准确性和调度命令的接发。因此,要积极完善“五遥”的监视和验收流程,做好监控设备和仪器的管理和维护工作。在县级一体化调控管理模式中,还要将电力的生产管理系统和调度管理系统结合起来,统一进行调度管理,这样就有效地避免了管网内电力设备和管理业务的重复建社和重复开展。
(三)先进监控技术手段的应用
除加强管理人员思想意识培养,强化管理制度的执行和业务流程管理之外,还要积极推进管网监控技术的改进。现在电网内所采用的监控系统为信息在线处理系统,该系统将输变电线路上的信号分为故障(事故)、报警、变位、提示和状态监控五大类,也就是“五遥”的信号。这些信号十分庞杂,通过在线系统处理后,可以比较明确的反馈给监控中心的管理人员。尤其是管理系统中,提示技术的应用,使得故障和事故信息可以以最直观的画面形式表现出来,监控人员可以在第一时间发现异常情况。个别的紧急故障信息,提示系统还会有人声提示。在县一体化管理体系中,还应用了先进的作票系统,监控人员的每一次操作都会通过操作票反应出来,降低了错误操作的可能性。
四、结语
县级调控一体化模式中,对电网的调度和运行监控管理进行了整合,有效解决了分散管理造成的调度和运行管理不同步的老问题,提高了输变电管理的效率。县级调控一体化对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客观上促进了管理队伍综合素质的提高。目前,县级调控一体化模式还处在不断完善和发展阶段,还需要电力部门进行规范有序的推广,为在全国范围内实现真正的电力管理调控“一体化”。
参考文献
[1]曾红艳.集控站相关技术的应用及展望[J].新疆电力技术.2008(01)
[2]魏群.集控中心运行中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2)
[3]张英敏、刘广、汪康康.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规划设计[J].广东科技.2007(06)
[4]张德胜、李海芳.黄河水电公司集控中心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实施及运行现状[J].青海电力.2009(01)
篇5
【关键词】调控一体化;分类报警;责任区划分;告警窗分类显示
1 概述
国家电网“三集五大”运行改革之后,各地区电网相继实现了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在该种运行方式下,调控一体化系统需要同时兼顾电网监视与电网调度两种职能,调度员和监控员共用一个操作平台。因此,调控一体化系统不再像过去的EMS系统只采集变电站的事故和位置信息,而是要将变电站的各类保护信号、机构信号、公用信号等全部采集上送。这样就造成了调度员每天要面对大量实时上送的信息,调度人员需要从海量信息中筛选出重要的事故信息。如不采取有效的改善措施,这种状态将严重影响调度人员对事故信息的接收与处理。
2 解决方案
2.1 分类报警
2.1.1 保护信息分类
将调控一体化系统采集的所有保护信息和变位信息按监视设备的危急程度及信号特点进行分类,对不同类型的信息采取不同的告警处理方式,以便更好地滤除次要信息,强调重要信息。信息共分为四大类:事故信息、异常信息、告知信息和变位信息。
(1)事故信息 包括全站事故总信号及各间隔事故总信号、各间隔保护动作信号、主变火警、消防装置动作信号。
(2)异常信息 包括所有一、二次设备的异常与告警信号。断路器机构告警信号:分合闸闭锁、重合闸闭锁、SF6 告警闭锁、漏氮报警、油泵打压异常、断路器弹簧未储能等。电网安全自动装置异常及闭锁信号:装置异常、直流消失、 通讯中断等。二次回路告警信号:TA、TV 断线、控制回路断线、直流接地等。其它异常告警信号。
(3)告知信息 包括断路器加热、储能、控制电源断电,油泵启动、空压机启动,交、直流环网失电,保护收发讯机动作,录波启动,保护启动失灵,事故照明,消防装置,生活水泵、环境监测等辅助设施信息。
(4)变位信息 包括开关、刀闸、手车等一次设备的变位信号,“就地/远方” 把手变位信息、风冷投入状态、备自投充电状态、直流均(浮)充状态等状态信息。
2.1.2 分类报警方式
将采集的信息分类之后,针对不同类型的信息采取了不同的告警方式及画面制作方法,表1说明了分类报警方式。对事故信息采取了响警报、报语音、光字牌闪烁、信息上告警窗和推事故厂站画面五种方式,以强调事故信息。而对次要的告知信息只采取了响铃和信息上告警窗两种方式。调度和监控人员可以直观的从图形及声音的不同处理方式上,来快速的区分告警信息的危急程度,以便作出正确的判断。
2.2 划分责任区
依据调度员和监控人员监视和管辖的不同区域,对电力系统设备进行划分,不同的调度员负责管理系统中的一个区域,这个区域就叫做责任区。调度员在工作站的控制台上选择本机的责任区,设置了责任区的工作站只接收该责任区中的告警等信息,只能对该责任区中的厂站(设备)进行人工操作。由于对系统管辖设备进行了责任区划分,每个调度或监控人员只负责监视该责任区内的各类信息,其信息量大幅减少。
2.2.1 责任区定义
由于不同地区对责任区划分的依据不同,建立基本责任区的概念,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建立相应的基本责任区。例如:(1) 依据地理区域分为城北责任区和城南责任区;(2) 依据电压等级分为220kV责任区和110kV责任区;(3)依据管辖设备分为断路器责任区和母线责任区。
责任区分为基本责任区和复合责任区,复合责任区为一个或几个基本责任区之和,复合责任区所管辖的厂站(设备)为其包含的基本责任区管辖的厂站(设备)之和。如图1所示:
2.2.2 责任区选择
每个服务器节点或工作站节点都可以依据本机的具体情况来选择责任区,并对责任区中的厂站(设备)负责。用户也可以在有权限的基本责任区和复合责任区之间进行切换,并为机器设置默认责任区。
2.3告警窗分类显示
由于每天会有大量的实时信息上送,多数信息会在告警窗中显示,其中既包括事故信息、异常信息、告知信息,也包括遥测越限信息和开关刀闸的变位信息等。各类信息混杂在一起在告警窗内滚动上送,致使调度和监控人员无法快速查找到所需要的信息内容。因此,提出了对告警窗进行分类、分页处理,将不同类型的信息在不同的页面予以显示。划分了实时信息、事故信息、异常信息、越限信息、变位信息、操作信息、告知信息、系统运行信息和未复归信息九大类。不同类型的信息将在相应的页面内显示,运行人员可以直接点击页面切换查找需要的告警信息。如图2所示:
篇6
关键词: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4.155
0 引言
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的实施是满足当代电网智能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于推动我国电网的智能运行、提高工作业务效率、促进电网企业的发展等有着重要的意义[1]。但是在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的实施过程中,电网企业也必须要注意到几方面问题,以确保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能够发挥其作用和优势。以下本文就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相关内容进行了简要的探讨。
1 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的作用
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的应用对于推动电网运行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首先,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工作效率。所谓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指的是由调度部门直接对电网进行监控和管理的运行管理模式,其能够将电网监控和设备的调度结合在一起,既能够优化业务流程,又能够方便调度部门及时掌握电气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有助于提高调度部门在设备调度和电网监控工作方面的效率;其次,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能够帮助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的应用要求调度人员不仅能够掌握专业的设备调度知识和技能,还要具备较强的电网监控能力以及对电力运行过程中各种问题的发现和解决的能力[2]。因此,采用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可以有效提高调度人员的专业素质,促进工作人员的自我发展;最后,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的应用有助于提高电网运行装备的保障水平。从电网运行设备的保障方面来看,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不仅能够加强电网的监控能力,也有助于提升电网运行技术和电网设备保障水平。
2 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的实施要求
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的实际应用要求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要求能够加强对人力资源的重视,实现人力资源的高效利用,实现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力资源逐渐成为了企业发展中的重要资源,要求各企业能够加强对人力资源的重视。对于电力企业而言,人力资源显得尤其重要,但是目前我国电力企业在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的应用过程中却忽略了对人力资源的管理,因此容易限制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因此,要求电力企业能够重视人力资源的重要作用,切实提高管理的质量和效率[3];第二,要求能够加强信息建设,满足技术平台的应用需求;第三,要求能够满足电网负荷的变化和数据计算适应能源的接入。对于不同的地区而言,电网设置可能需要不同的能源,如风能、水能等,但是如果能源不够稳定,那么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就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要实现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必须要求能够满足电网设置相关数据的计算功能需求。
3 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的具体实施
3.1 技术实施
从技术角度上来看,要实现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的具体实施和应用要求能够做到以下几个要点:第一,要保持一定的开放性。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的应用要求企业能够选择国家规定的、符合标准的电网调控一体化相关设备和产品。其中,技术支持系统必须要求能够满足电网系统升级的需求,因此必须要具备较强的可扩展性。此外,电网运行环境和体系结构也必须是开放性的,必须满足不同功能设备相互之间的联系和集成[4];第二,要保证电网调控一体化技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电网调控一体化技术在电网运行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够实现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提高,但是这些均必须要以保证电网调控一体化技术的安全性为基本前提,这样才有助于切实保障系统中的重要数据和信息,做好信息安全工作。因此要求工作人员在进行信息平台建设和调度系统调整时能够做好信息安全保护工作,并设置安全防火墙,防止信息系统被非法入侵;第三,保障设备的可维护性。电网调控一体化技术及其运行管理模式的实施要求保证系统的软件系统、硬件系统能够实现后期升级和维护;第四,运行多态化。保障系统运行的多种状态,如规划态、调试态、历史态以及实时态等。
3.2 方案实施
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的应用要求能够制定完善的实施方案,然后进行方案实施。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方案的设计较为复杂,因其设计的单位部门以及工作活动较多,具体实施中也有可能出现多种运行风险,因此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方案的实施要求能顾做好方案实施工作则要求工作人员能够从整体和局部细节角度出发,切实做好各方面协调和配合工作[5]。具体来说,电网调控一体化管理方案实施需要分为三个阶段:首先,过渡阶段。过渡阶段企业必须构建完善的技术支持体系,以支持电网调控一体化管理模式的运行;其次,实施初期。实施初期要求能够对运行管理组织机构进行调整,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工作责任和范围;第三,成熟阶段,即完全实施电网调控一体化\行管理模式阶段。
4 结语
综上所述,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的应用和实施对于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发展以及保障电网运行装备有着重要的作用,要求电力企业能够加强对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的重视,并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采用适当的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进行管理,促进本企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罗涛,何海英,吕洪波,冯跃龙,詹国红.基于全寿命周期理论的电网调控一体化管理模式评价[J].华东电力,2011(02):172-175.
[2]刘航航,李文亮,赵国昌,常希田,张霖.“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在地级电网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13(12):221+229.
[3]张省三.基于调控一体化的智能变电站运行管理模式研究[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30):138-139.
[4]吴明珠.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的概念与应用分析[J]. 企业技术开发,2013(21):112-113.
篇7
关键词:智能电网;电力调控一体化;研究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1.119
0 前言
我国配电网正处于发展阶段,在建设过程中常常会将其进行创新、完善,导致原有的电网结构进行调整,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原有的工作难度,而传统的管理模式也跟不上社会发展的脚步。因此,需要采用先进的技术将其进行创新、完善,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实现电力调控一体化工作,这样就会减少电网对工作人员的依赖,将电网的调控工作质量也效率得以提升。
1 电力调控中面临的问题
1.1 电网管理有很大的局限性
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电力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电力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电网在运行时可以直接关系到电力质量,保证其稳定性[1]。但是现阶段,我国电网在进行架设过程中已经将传统的架空线转变成电缆,在使用过程中都以单条输电线混合使用,因此,在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要加强对电力中电缆、架空线、开关站的管理,但是在对其管理时如没有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就会对工作人员造成很大的压力。但是电力企业在实际发展中仍使用传统的管理制度进行操作,这不仅会给操作流程带来一定的问题,同时对于相关管理人员来说在协调工作时也会带来一定的难度。要想改变这一现状就需要使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将电力调控进行一体化建设,并为其制定全新的管理制度,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这一对策。但是就目前而言,电力企业中的配网维护部分非常分散,工作人员对工作不重视,从而导致管理工作不能顺利进行下去,如果严重的话还会导致管理数据丢失,增加原有的工作难度。
1.2 电力调控人员管理方法不正确
现阶段,我国电力企业在实际发展过程中由于电网设备较多、覆盖面积较广,如果只利用现有的这些人员进行管理,就会增加工作人员的工作难度、压力,从而降低管理工作效率[2]。另外,在电力调控后人员管理时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在设备发生故障时只能分配两三个工作人员进行维护,增加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从而导致设备维护工作质量较低,直接影响电力设备在未来的使用安全。
1.3 盲目调控导致混乱
在电力调控时,相关工作人员在开始工作时具有较高的盲目性,从而导致电网的调控和管理工作不能顺利进行下去。另外,在其日常管理时,调控工作人员没有良好的工作经验与方法,也没有将传统的管理工作进行创新和完善,促进电网电力调控发展缓慢。但是在配网架空路开关变操作时,如果不能按照指定的要求进行操作就会发生一些意外风险,从而影响着人们的用电安全性与稳定性[3]。另一方面,在配网运行过程中,电力调控管理工作人员应该根据电网运行现状制定出对应的电网回馈路图,方便工作人员了解、操作,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工作人员对调控工作意识。
2 智能电网的电力调控一体化建设
2.1 提高电网的管理模式
要想从根本上做好智能电网的调控一体化工作,就需要根据电网的运行的现状制定对应的管理制度,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电力系统在运行时具有一定的操作性与互换性。同时,在监理配网一体化管理时,还要做好相关工作人员对管理工作的集合,并按照国家指定要求进行操作。现阶段,我国电力系统在发展时,主要对一些变电设备、输电电缆等部分进行管理,如果在管理时没有按照指定的要求进行操作就会对电力系统的发展造成很大的影响,从而对电力企业的发展造成很大的影响[4]。因此,在对智能电网调控管理时,需要将现有的工作人员进行调整,并组织工作人员开展培训活动,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
2.2 有关GIS的配网调控一体化技术
智能调控网控一体化可以将SCADA系统进行智能化创新,并其中的监控隔离、配电网调度系统进行远程操控,只有这样才能将其中没有没有安装只对的自动化线路进行优化,并按照国家指定的要求进行操作。而监理GIS配网调控一体化就可以在自动化配网管理的方式下进行操作。另外,还可以在GIS平台上制定对应的电子地图,方便工作人员观看了解更具体的地理位置,并对其配网进行管理、操作,从而保证电网在运行时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2.3 提高配电网的管理能力
要想从根本上提高智能电网的调控一体化工作,就需要解决盲目调配问题,为员工设置对应的管理特点,并通过SCADA和GIS进行操作。将SCADA中分功能融入到GIS中,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电网数据中的准确性。由于地理位置的不同,如果操作不顺利就会影响配电网的安全运行。因此,就需要加强对其的管理工作,并为其设置对应的电网模型、设备台帐,并将电网中的静态参数进行应用,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做好设备的管理工作[5]。另外,还要设置对应的集成机制,将SCADA与GIS中的有点体现出来,通过计算机展现出来,为其制定对应的模型图形,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做好智能电网的电力调控一体化工作。
3 总结
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电力行业成为了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行业之一。智能电网在这其中脱颖而出,并在电力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在智能电网应用过程中其一体化是整个电力系统在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也必须受到对应的重视。
参考文献:
[1]曹军威.智能电网信息系统体系结构研究[J].计算机学报,2013(01):143-167.
[2]万文华.地区电网调控一体化技术支持系统的应用[J].电气应用,2013(01):38-41.
[3]李功新.基于D5000平台的调控操作与防误一体化系统[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4(07):168-173.
篇8
关键词:调控一体化 电网事故 快速处理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2(b)-0106-02
近年来,对于网络通信以及自动化控制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国电力企业也在运行和管理方式上有所建设和改革,因而为了保证电力企业能够更加健康快速发展,使电网公司在管理和运行方式以及效率上都有所提升,可以采用调控一体化管理方式,这种模式应用优势日益显现。
1 调控一体化概述
电网调控一体化模式主要利用一些平台来对某一事物进行综合调度,同时将相关信息组成一个数据处理平台,从而对电网实施全面的监督和控制,这样就能够实现一种调控自动化方式,保证电网能够稳定、有秩序进行,这种模式在我国的电力企业中应用时间还不长,但是在国外已经很早将这种模式应用在电网事故的处理当中,已经能够将系统和电力活动进行更好融合,同时促进了电力事业的更快发展,保证了科学技术的进一步提升。因此,在我国的电网建设过程中,可以将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进行借鉴,同时结合我国电网运行实际状况,形成我们自己的发展和管理方式,保证我国电力事业的进一步壮大和发展,同时也能够将电网供电的质量进行进一步提升,在电网的建设和发展中,中国对电网调度管理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在改革中,对电力企业的运作模式进行了调整,这种一体化的运作管理模式被广泛应用。
2 电网事故的处理原则和方法
电力公司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电网的安全运行管理,有效预防事故的发生。
(1)首先就是要对电网中发生的事故最为迅速地限制,避免发生扩大态势,从而对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消除,避免事故对人员或者是设备造成进一步的损害和威胁,电网发生事故之后,相关人员要首先对现场情况进行了解,通过相关单位信息的记录以及汇报,对事故发生时间以及地点和可能会产生的影响进行判断,同时制定出相应调度计划,找出事故发生的原因,最快速度做出决策,迅速进行隔离,保证人员和设备安全。
(2)电网发生事故时,很有可能造成很多用户用电断电状况,因此在故障发生时,这是第一时间需要解决的问题,要保证能够最快恢复对用户的供电,之后故障处理过程中,要对故障源头进行隔离,避免电网中发生其他的安全隐患,同时将其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检查,做好事故处理方案,对事故进行预防,避免发生电网瘫痪情况。
(3)用户的供电情况是一定要首先考虑的,事故处理完成之后,要对电厂以及重要用户的供电情况首先进行恢复,同时事故处理过程中,要根据具体建设情况,保证送电顺序更加合理,将厂房的供电安排在首要位置。
(4)调整电网\行方式,使电网恢复正常运行。运行人员检查和分析后,如果故障设备状态良好,可以在电网安全的情况下,对设备的故障进行强大的电力传输。如果不成功,有必要对故障设备进行隔离,调整电网运行方式。
3 调控一体化下的电网事故快速处理
3.1 基本要求
调控一体化管理模式对于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和素质提升有很大要求,同时对整个系统运行是否顺利高效更加关注,因此,为了更好地保证电网事故快速处理过程中运用一体化方式,首先就是需要对电网事故处理应急的方案进行制定,同时熟悉整个操作顺序,保证事故发生之后能够按照操作规范及时进行处理;其次就是保证电网调控过程中,监控中心要和相关单位之间进行更好的配合和协调,减少处理事故的时间;最后就是要保证工作人员对于业务的熟悉程度,提高事故处理能力,加强事故演练,减少事故发生可能性。
3.2 处理流程
(1)进行监控的人员首先要对电网的调度工作进行管理,同时将监控平台中的情况密切进行关注,一旦监控机发出报警的信号,监控人员要首先在现场做出一定的判断和决定,主要是对事故发生地点以及时间甚至是处理方案,同时及时对范围进行锁定,将这些信息进行记录,并向相关单位和人员进行汇报。
(2)负责调度的相关管理人员在得知此地发生事故实际状况之后,一方面可以将电网的运行方式进行调整,同时结合施工现场的相关情况,将处理事故的整个方案进行制定,先有一个整体预想,另外为了保证电网不会受到事故的影响,调度人员要将相关技术人员利用起来,对现场首先进行监督和控制,将相关情况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容;另一方面及时通过相关部门处理,采用最为合适的处理方式,通知维修人员尽快赶到现场进行修理,如果事故很复杂,则可以采用隔离措施,避免相关人员受到影响,及时通知给上级部门。
(3)维修人员在接到维修任务时,要快速在第一时间将相关人员安排进入现场,对相关设备进行检查,同时也要保证其他设备的安全,相关人员检查完成之后,要对现场进行一定的隔离,同时对出现问题情况详细做好记录,让现场调度人员了解相关情况,从而更好地进行调度工作。
篇9
关键词:智能电网;配电网;调控;一体化;研究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科技进步,智能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智能电网模式成为我国配电网调控的必然选择。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今天,我们只有不断地加强对智能电网模式的配网调控一体化进行研究,才能保障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配网调控一体化概述
从国家电网企业的实践来看,近年来配网管理的地位不断的提高,已经不再是传统的“重输电,轻配电”格局,并相继成立了独立的配网管理系统和管理部门,而且电网的投资在配网中的分量越来越重。2010年,国家明确地提出了要加强智能化电网的建设,统一组织、策划以及实施,并着力解决目前配网中的薄弱问题。从现代配网调控情况来看,要不断地组织和开展配网系统的统一规划并实现与主网架之间的有效规划以及地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有机衔接,努力将配电网的结构性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配网调控一体化,要求加大配网的建设与改造力度,尤其是要加大对中、低压配网的投资比例,建设网络稳定、结构合理、运行灵活、安全运行、节能环保以及经济性强的配网,解决供电系统中的突出问题,从而提高配电网供电的质量及系统的可靠性。积极地推进配网的智能化调控,不断研发和应用新材料、新设备、新技术,并提高配网装备和技术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使配网的规划更加适应新的社会形势,并满足新时代的需求。
2配网调控一体化系统的特点
在智能模式下,配网调控一体化系统主要采用了当前国际标准和技术,该系统具有安全可靠、技术先进、功能完整以及经济合理等特征;配网调控一体化,主要是根据厂站的数量以及电网的容量,分别地配置电网调控自动化系统,使其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该系统具有先进的支撑平台,SCADA功能完善,系统比较安全稳定。其优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该系统能有效地满足区域电网的发展需要。配网调控一体化系统配置,主要是按照设计水平年要求进行的,它具备远景年的发展扩充能力;该系统充分考虑到了今后一段时间,电网调控可能发展的层次,其系统的设计符合国家的标准,系统真正实现了开放性的目标,便于该系统的扩展,从而做到即插即用。
2.2 该系统中的软件,主要采用了功能化以及模块化的设计,并提供完整的DMS、AMR、SCADA功能以及GIS等应用,各功能可实现分步实施,同时也预留了一定的扩展能力,各功能模块的接口标准实现的统一;该系统采用了图库一体化的建模技术,并对其进行动态的带电分析等;系统支持WINDOWS、UNIX、以及LINUX等智能操作平台,并建立了ORACLE等多种数据库。
2.3 该系统的安全保障特性较强,能够保证数据的安全,并执行一些重要功能的冗余备份;该系统有效地实现了集控、调度、配电以及计量的一体化,能够有效地满足区域电力系统的技术指标要求。它实现了人机联系界面的高度集成;自动化系统的软、硬件严格地遵循先进性、可靠性、通用性、实用性以及开放性原则,从而符合了国际工业标准以及国家电力工业的标准要求。
3 配网调控中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目前来看,虽然智能电网模式已经逐渐应用到配网的调控管理过程中,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解决,总结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配网管理中的局限性。虽然智能化电网模式已经在配网调控中得到了应用,但其控制区域和控制事项中依然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从实践来看,大量的配电网装置仍然是由人力来调管的。就配网的调控而言,配网的变化比较大、操作面也比较广,但实践中仅依赖于数百张图纸资料来完成调控,因此很难做到精细化和准确性。由于配网设备的种类繁多,架空线、电缆以及开闭所等设备的运行方式存在着差异性,而基础资料往往不准确,造成配网精细化管理的不确定性。
3.2配网管理模式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配网的发展逐渐实现了电缆化,单条馈路的混合模式是目前配网的主要特征之一。配网调控管理涉及到架空线、开闭所以及电缆等不同的部门,配网管理模式问题凸显出来。配网管理需要借助现代配网调控的一体化试点、管理机制、配网资源以及业务流程等,来实现配网的集约化运行和精益化的管理目标。从形式上看,这种分散式的管理模式,虽然各负其责、责任清晰,但很容易使相关数据资料管理工作出现混乱,进而加大了配网的管理难度。
3.3盲目调控现象依然非常的普遍。由于配网人力调控模式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在加上分散式的调控模式使的管理难度不断加大,最终导致了配网调控管理中的盲目调控现象。从日常的调控运行来看,通常其只能依赖运行经验和传统的调控方式来实现运行管理,这种方式难以真正满足配电网的智能化和信息化要求,其可持续发展能力也非常的有限。配网架空线路中的开关变更和架空线路上的分网, 都会因对现场把握缺失而难以调控和管理。多数情况下,配网运行部门所上报的配网调控仅仅是一张或数张单馈路图,很少以区域性的电网图出现,因此,无法使调控对配网联络现状有一个比较直观的认知,进而导致配网调控中 的盲调现象成为常见问题。
参考文献
[1] 李红蕾 戚伟 陈昌伟.智能电网模式下的配网调控一体化研究[J] .陕西电力,2010(05).
[2] 李娟娟 陈峰.配网调控一体模式改革的探讨[J].电力信息化,2011(06).
[3] 袁鹏 郭创新 王康元 邵学俭 顾建炜 姜建.调控一体化下的配电网自愈研究 [J]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1(22).
篇10
[关键词]调控一体化 重要性 分析 技术实现
中图分类号:TM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7-0101-01
【前言】
随着某地区电网规模急剧增大、电力设备的不断增多、高科技设备的大规模投入使用,对供电企业的电网调度运行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电力安全管理形势对整个社会的影响日益凸显,近年来国际上发生的数起大面积停电事故,究其原因,调度管理机制的不健全是重要一环,健全和创新适应新形势的调度管理机制,是保证供电安全的根本。再者,切实提高电网调度运行和管理效率,达到减员增效的目的,急需调度管理机制的创新改革。智能电网的建设,需要相应的科学调度管理机制,以使电网在设备和制度上均实现智能化,以上多种原因综合,在某地区电网推行“电网调度监控中心+操作站”的调控一体化的调度运行管理模式势在必行。
1、调控一体化实施前的运行管理体系
2007年,我公司成立了隶属于变电运行工作管辖的监控中心,将110千伏无人值守变电站的四遥监控集中管理。2009年,将以上监控中合并到调度中心管理,由调度员同时兼调度和监控,一定程度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工作联系环节,但是随着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慢慢地凸显出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四点:
第一,操作失去监护的情况时有发生,无法杜绝。
随着电网规模逐年递增,调度员的工作量越来越大,每年处理事故、异常数百次,平均每天处理一次左右,工作量非常大,这样就凸显出原有体系下的各岗位工作分配不均衡,调度员做不到力所能及,特别是调度值长,需要同时监护地调、监控操作两个部分,操作失去监护的情况时有发生,无法杜绝,这是调度室安全运行的最大隐患。
第二,监控质量无法保证。
监控岗位的工作压力很大,一位监控员要负责18座无人值守变电站,共监控某地区电网10746多个遥信信号、2376个遥测点位的工况监视,还要根据调度命令对电网的设备开关进行遥控操作,监控质量无法保证,这又产生了调度室安全运行的第二大隐患。
第三,调度室应对突发事故的能力较弱。
因为电网规模的扩大,调度员、监控员主要精力全部放在了日常生产中,对电网的安全分析和经济运行分析几乎没有精力进行,因为没有统一的指挥和协调,两个岗位之间结合松散,只是不同岗位的并列运行而已,这样造成调度室应对突发事故的能力较弱。
第四,调度人员的安全、技术业务培训短缺
调度自动化信号多,各席位同时报警,音响不断,造成调度室办公环境污染。同时因为缺乏统一协调,调度人员的安全、技术业务培训都存在着短缺现象。
2、电网“调控一体化”的实施
本着解决目前这些问题的目的,同时积极响应公司“大运行”体系建设的号召,我公司在近几个月的时间里全力进行了“调控一体化”建设的准备和实施工作,先后分别完成了制度建设,值班人员的选拔和培养工作,形成了我公司地调“调控一体化”运行模式的初步模型,集电网调度运行、电网监控为一体。其中,电网调度运行的主要工作是负责全网35KV及以上设备的调度操作、安全经济运行和事故处理;电网监控的工作内容是负责全部26座无人值班变电站运行状态的“四遥”监控、电压监视控制等24小时集中监视控制工作,在电网运行操作、事故处理等方面,服从调度员的指挥、通讯、信息网络系统监控。
新的“调控一体化”值班模式下,调度室岗位设置多,各岗位间的职责各有不同,对于自动化系统的关注内容各不相同,因此,在整个调度室使用同一个调度自动化系统平台的基础上,以技术手段实现不同的岗位显示不同的“四遥”内容,在配网的终端显示10KV母线及以下设备的遥信信息,并具备查询功能,在主网的终端显示主变及35KV以上电压等级设备的遥信信息,在监控正值的终端显示所有信息,着重保证直流、电压等信息的监控,以此来保证电网监控的有效分工,减少相互推诿或重复监控的情况,提高监控效率。
3、“调控一体化”技术实现
3.1 CC2000系统的应用
2005年,应用CC2000系统,实现了越限报警、潮流计算等功能,但由于该系统容量不足、吞吐量低?,通道板存在老化问题,且告警服务非常简单,所有遥信信号没有分类的不断在告警窗刷新,其中包括很多误发信号,使监控人员把精力浪费在了对数以千计的各类信号鉴别上,很容易漏掉真正需要注意的信息。
3.2 OPEN3000系统技术实现
2012年底,我公司派人员在南京学习,进行OPEN3000系统生成工作到系统出厂验收后设备安装、调试、厂站接入及调试、各个功能模块接入测试等多个阶段。
OPEN3000系统的体系结构有硬件层、操作系统层、支撑平台层和应用层共四个层次。对整个体系结构中处于核心的支撑平台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可其归纳为集成总线层、数据总线层、公共服务层等三层,集成总线层提供各公共服务元素、各应用系统以及第三方软件之间规范化的交互机制,数据总线层为它们提供适当的数据访问服务,公共服务层为各应用系统实现其应用功能提供各种服务,比如图形界面、告警服务等。
3.2.1 全新的实时越限报警统计
OPEN3000系统将全网的越限情况用数据列表一次显示出来,让监控人员能一目了然地掌握全网设备的越限情况。
3.2.2 事故追忆与反演
OPEN3000系统具备全部采集数据(模拟量、开关量等)的追忆能力,可以全方位地记录、保存电网的事故状态,并且能够真实、完整地反演电网的事故过程。PDR重演不仅逼真再现当时的电网模型与运行方式,而且具有实时运行时的全部特征,包括告警信息的显示、语音、推画面等。
3.2.3 光字牌
OPEN3000系统引入了光字牌的概念,我们将每个站里的信号按照所在间隔进行分类,将间隔的状态用光字牌表示出来,可以点击间隔进入间隔页面查看相应间隔所包含的信号。
3.2.4 告警服务
OPEN3000系统将信号按照其重要程度分类,如一般性信号、告警性信号、事故性信号,方便监控人员对各类信号进行分类检查,确保了不会漏查,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3.2.5 告警抑制
在OPEN3000系统里,加入了告警抑制的双标签,即在厂站接线图上勾选告警抑制后,可以在告警窗选择是否抑制。在进行厂站调试时,我们广泛采用了这种方式。先厂站接线图勾选告警抑制,然后对调度员的机器进行告警抑制,自动化的机器不进行告警抑制。这样就可以做到不影响调度员正常工作的情况下进行信号调试。
4、实施效果
4.1 电网“调控一体化”调度运行模式的运行,提高了我公司地区大电网运行模式下的精益化管理水平,向实现智能电网的“大运行体系”建设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4.2 电网“调控一体化”给电网调度以往的运行模式、组织构架、管理模式、业务流程等带来一系列重大变化,新模式实施后,调度室对运行值内的调度、监控值班员的工作职责进行了调整,使之既分工又协作,岗位关联性更强、分工更明确合理,调度和监控的管理流程更加流畅简洁,解决了工作量分配不均衡的问题,杜绝了多年无法解决的操作监护缺少现象。
4.3 新的岗位职责调整后,原来全电网由一人监控的情况得到了改变,监控职责按照岗位不同分摊到3个值班员分别同时负责,做到了既分散又统一,解决了监控质量差、监控精细度无法保证的顽症。
4.4 实行电网“调控一体化”管理模式后,某地区电网建立值班长负责制度,提高了调度室当值的管理水平,最大程度地减少了事故汇报与指令流转环节,缩短了事故处理时间,在当前电网运行环境日趋严峻,自然灾害与外力破坏现象频繁发生的情况下,这种高度集中的运行模式,将会使事故处理时间缩短至最少。
4.5 实现了“岗位人员配置上的差异化管理”,按照值班员的经验能力和理论水平的不同配置各值的值班力量,形成技术力量均衡又各有特色的调度值。
4.6 实现“值班业务管理和时间安排上的差异化管理”,按照某地区电网调度特点,合理安排工作时间段,保证各时段的实际工作量平衡;实现“业务工作的差异化管理”,将各时段工作进行量化和调整,如将操作票的填写、审核、预告时间进行了合理提前等。
4.7 最大程度地实现了减员增效,运行集中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