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控情绪范文
时间:2023-03-29 18:13: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调控情绪,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声乐;情绪;调控
一、情绪与声乐艺术的关系
情绪是一个生理、心理、社会诸因素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是日常生活中屡见不鲜并亲身体验着的一种心理活动,它给人们带来快乐和满足,又使人不可避免地遭受苦恼和折磨。人类的音乐心理需要从情绪开始。歌唱的情绪与情感是深入理解歌曲思想内容后产生的。在歌唱中情绪和情感是声音的依据,声音是内心情绪和情感的表现。其实,情绪与情感同属感情性心理活动的范畴,代表着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情感是对感情性过程的体验和感受,情绪则是这一体验和感受状态的活动过程。二者均可发生在社会性反应之中。
情绪与声乐艺术的关系极其密切,不但体现在演唱者进行二次创作的过程中,而且在艺术作品中也总是依样式,依体裁的不同而散发,表现出或单纯或丰富的情绪,感染着观众们的心。情绪在主观感受、表情行为和生理反应等反面都发挥着它特有的作用,适度的情绪兴奋会使人的身心处在最佳的活动状态,从而使人提高活动效率。而一定的情绪紧张度也有利于活动效率的提高,人在过于紧张或过于松弛的状态下对活动效率有不利的影响。
二、情绪在声乐演唱中的作用
当我们在进行演唱时,心理作用不可避免地与生理活动密切的联系在一起。所以人声的产生不仅要具备生理器官的创造条件,而且要受心理机能的支配,歌唱的整个过程离不开心理感受、心理体验、心理适应、心理表现等的控制。情绪是歌唱演员对艺术创作的动力源泉,是声音的灵魂和生命。
1.发挥情绪的积极功能促进最佳生理状态的发挥
首先,它能使发声器官积极配合运作。歌唱者的情绪――喜、怒、哀、乐等方面直接或间接影响着演唱者的感觉体验过程,它是建立于生理基础之上的一种主观心理活动。当人其肌肉活动处于兴奋状态,易使面部共鸣腔体充分打开,并与其他声音共鸣腔体协调统一好状态。兴奋的情绪会使人较容易的找到形成利于歌唱的“打哈欠”状,准确捕捉到“打开喉咙”的感觉,能使喉头下降和软胯兴奋抬起。有一个好的情绪可以间接地帮助我们把握发声状态。这样既可以达到我们拓展音域,适应演唱作品的要求,又可以美化音色,保持作品的各种色彩风格。
其次,对呼吸流畅、气息的控制起到积极的作用。气息对声乐演唱来说,它的重要性是人人皆知的,从表面上看,它和腹肌,肩,背等都有关系,而在这些外在的表象背后主要是心理调控。古人说:“有情气畅声则顺,无情气短声则单。”一句一换气是歌唱的基本规律,但未免过于死板。而随着情绪的变化打破这一常规,往往能获得独特的神韵[1]。
再次,对调动共鸣腔体的效能起到积极的作用。情绪表达的恰如其分可以帮助我们适度的调整共鸣腔体。根据歌曲的内容意境、风格特点的需求,气息既可以比较深入通畅,穿鼻而过,保持歌唱的高位置;又可以在音色较统一的前提下,将位置与共鸣点稍稍放低。情绪可以使共鸣腔根据歌唱的所需扩大或缩小,变化音色,使唱腔或圆润流畅,或甜美悠扬,或凄美缠绵,使声音色彩随着感彩的变化而变化。
最后,在吐字上的轻重强弱、高低抑扬、快慢疾徐、顿挫连断等语势,语调上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常拿到一部作品,当我们理解了其歌词内容所表达的意思时,在头脑中已形成了大致上的声乐语言的情感线可以帮助我们做到有感而发,含情而唱。使字与情,声结合起来,达到“字正腔圆”的效果。例如在情绪和情感内在、深情及抒情的句子中,吐字力度和速度适中,字与字的连结密切圆滑;在情绪激动又外在的句子中,吐字速度快有弹力,抑扬顿挫,双唇音字爆喷果断;在情绪激烈悲痛欲绝的句子中,吐字时的生母摩擦力增强并延长,突出情绪字,使字意浓烈;在碰到“花儿”“鸟儿”“鱼儿”等儿化音时,一般是表达纯真美好的情绪,吐字柔软、欢快、短促、轻巧。
2.良好的情绪能够激发内心情感的充分表现
在声乐表演艺术中,情绪是首要的,它往往是情感的外部表现,情绪作用于人脑会逐渐产生情感,情感是以情绪作为基础的。所以演员在一上场,就必须最快的找到相应的情绪状态,为情感的表现做好量的积累。这就要求我们需要将主体的这种最佳情绪状态迅速与客体完美地结合起来,将情绪转化成歌曲内容中的情感元素,表现整个作品丰富的情感内涵。
任何情绪都有不同的强度。在艺术表现中,当主体产生一种爆发性的、强烈而短暂的冲动时,情绪处于高强度的状态时,这就是激情。而当主体情绪比较微弱、平和,却又比较持久,并带有渲染性时,可以说是处在一种心境中。无论是哪一种艺术形式的创作灵感,都是在情感的冲动下产生的,只是强度有所不同。要达到“声情并茂”的艺术境界,就必须以情感人。激情在声乐艺术表演中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调动个体的巨大潜能,是歌唱演员对艺术创作的动力源泉。
3.情绪是引起演唱主体与观众共鸣的重要促成因素
“情”是声乐艺术的灵魂,是歌唱能够感染人的根源所在。好的歌唱所包含的不应该只是声音的能力和效果,声乐作为一门表演艺术,其本质内涵就是要交流情感,通过艺术表现将作品与观众联系起来,用最美的声音勾画出一幅声乐图画,向观众们传递最深刻的情绪体验。如果演唱者本身都没有将自己与作品联系起来,声音再好都无法与观众产生共鸣。正如Horario Bonar诗中所写的:“你若欲感动他人,情感必须漫过心弦,只有充实的内心,才能吐出丰富的语言。”[2]所以作为演唱者,一定要找到与作品相对应的情绪体验,不能脱离作品产生情绪错位,之后再借情绪的动力功能演唱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这样的歌声是充满真实的内心的声音,成为了感动观众的必备条件。
歌唱表演艺术是为观众服务的艺术,是为了满足观众听觉、的情感体验传给他人,视觉审美的需求,演唱者进行二度创作的目的我们能够把所表现的艺术中并影响或使他们接受,是艺术表现的价值体现。
演唱者的情绪是他和观众建立联系、产生共鸣的重要桥梁。当歌唱情绪的表现带给观众真实的审美感受时,他们才能够在艺术欣赏中受到作品的感染,他们的情绪才可能被完全地唤起,并在欣赏的过程中发生“直接联想”,即由作品中人的遭遇、情绪引发了自身对过去某种经历的联想。
三、情绪的合理调控
1.演唱者要充分融入情境之中
作为词曲作者,都会在他的作品中反应一种特定的情思意念或思想情绪。歌唱者要充分的把歌曲中组含的感情表现出来,除了领会歌曲的意境和情感外,还要进入歌曲的角色,以歌中之人的身份演唱,达到情景交融、物我两忘。演唱者触动听众心灵的程度和激发听众潜在的具体情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演唱者在演绎作品时情绪表达的把握是否充分和恰到好处,演唱者充分且恰到好处的情绪表达则能够贴切地反映出音乐作品的内容和创作者的思想感情。一个优秀的歌唱演员在演唱之前都会努力使自己进入音乐作品的情景之中,使自己的喜怒哀乐和作品的情绪情感融为一体。然而由于不同的情绪具有不同的内心体验,而不同年龄,气质,性格的人对于表情会有不同的抑制,因此如何描绘所表现的人物是我们演唱者必须面对的课题。情绪的运用是以动情为初衷,动人为目的,一定要恰到好处,使歌曲不再是一个个音符,一个个字,而是一幅幅画面展现在他们面前,使他们的思想随着歌者的情感变化而变化[3]。一位能合理运用情感来左右歌曲的音律变化的歌者,他不仅仅是一位演员,他还是一位能用歌曲讲故事的人。而只顾一味感性的运用情绪,不对作品进行理性的分析,就会让人感觉到过于浮躁甚至造作。可以说只有用恰当的形式,恰当的情绪表达表现音乐作品,才能成为真正的演唱艺术。
2.把握好情绪表现的度
歌唱是情感艺术,是通过声音来表现的,具体地说,是通过旋律、速度、节奏、音色、力度等要素直接表达情感。但有时情绪的外显也是十分必要的,这是实现感染观众的一个有力手段,关键是把握好分寸。就像时装模特在表演时被要求不能有过多的面部表情,但必须有完美的舞台仪态是一个道理。这就是说:歌唱演员的任务不是娱乐,而是艺术,他们所追求的目标不仅是在观众身上造成一种预想的情感反应,而是凭借一整套的表现手段,或通过半属口语半属手势的语言去探测自己的情感,同时允许观众也目击这种发现,从而使他们在自己身上也做到同样的发现。所以,歌唱演员不是为了暴露内心情感而流出悲伤的眼泪,他的任务是通过内心情感的艺术表现,而达到使观众悲伤,使观众流泪。我们同样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演员流泪让观众感动和演员通过音乐的表演使观众流泪是有本质的区别的。因为后者才是一个艺术家所应追求的目标,才是完成音乐独有魅力的唯一手段,也只有这样才会使观众在演出过程中始终不断地关注演员的艺术表现[4]。如果歌唱演员一味地追求情绪的渲染,过多地展示由情感而引发的外部形体动作及面部表情等外在的东西,就会使演员沉醉在与音乐作品整体风格不符的单一情感之中,延误作品内在含义及整体思维的全面表达。在声乐演唱中,演员必须时时刻刻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在唱什么,怎样唱,以及如何正确表达自己对作品的感受等。由此可见,自觉的、有意识的心理反应具有极大的能动性。而如果过分地强调情绪的外显性,就会抹杀人的意识主观能动性。由此可见,演员在演唱中必须做到喜而不狂、怒而不暴、哀而不伤、乐而不,也就是说演员的喜、怒、哀、乐放在心里、声音里,通过音乐的本质要素将自己内心的情感传达给听众才会真正发挥声乐艺术的魅力。
3.紧张情绪的心理调控
情绪的调节是为了使个体在情绪唤醒情境中,保持功能上的适应状态,使情感表达处在可忍耐,且具有灵活变动的范围之内。那么,要调节紧张这一情绪,首先要在意识上清楚地认识到情绪调控与生理反应之间的关系。许多研究证明,情绪调控与高强度的生理唤醒相关联。首先,从情绪调控的产生来看。Underwood认为,情绪调控是一个自我控制的过程,其中许多活动产生于意识水平之上,即个体必须知道自己所要调节的到底是什么[5]。而这种意识的产生,取决于个体是否处于高强度的情绪唤醒状态或体验到强烈的情绪。换句话说,当个体处于高强度的情绪唤醒状态时,他才可能产生情绪调控的意识与活动。其次,从情绪调控的结果来看。许多研究证实,有效情绪调控的一个通常的自然结果,就是使有机体处于低唤醒状态、亦即从胜利的意义上来说,情绪调控可以看作是一个使有机体从激动状态回归平静状态的体内平衡过程。
在上台前,个体必须首先清楚意识到,自身已经处于紧张情绪诱发的情境中,需要进行情境反应调节,应随时检查自己是否双手紧握,是否肩膀耸起等,密切关注紧张信号,然后才可能有较强的意识来进行专注的放松诱导,在舞台实践之前时,除了服装等硬件问题,最重要的就是进行自我情绪调控。要积极地鼓舞自己的士气,勇敢地投入才会增大演出成功的可能性,建立成功和获胜的信心是克服紧张情绪的先决条件。减小演唱失误的严重性,强制性地在心理上忽视观众的反应,暂时自欺,保持自己的自尊心和人格不受损害。针对声乐学习者不同的情况要从平时就训练改善方式有很多种,对于胆小的学生,可以多在众人面前唱,课堂上可采取对其他学生听课的形式,还可定期举行集体汇报,逐步提高胆量,锻炼自己的适应能力,尽可能减少因场地不适带来的听觉差异等不利因素;同时应该明白,在舞台上能发挥百分之七八十就属于正常,只要多上台锻炼,摆正心态,把教学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就会克服紧张的心理障碍,减少环境和场合对演唱水平的影响,真正做到“以情带声”。
四、结束语
声乐学习者在平时训练以及舞台艺术实践中,应该始终如一的保持情绪,以便总体的声乐学习能够有平衡、稳定、积极心理状态。声乐学习者要正确利用自身的热忱、直觉、灵感等情绪特质,变不利为有利,不断激发自身内在的潜质,避免自己陷入情绪的泥淖,陷入僵化停滞的境地。
参考文献:
[1]范晓峰.《声乐美学导论》,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4、3,P97
[2]徐行效著.《声乐心理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6,P127
[3]冯玉宗.《心理因素对声乐学习的影响》,《艺术教育》
2008年第4期,P35
[4]吕利.《歌唱中的心理状态分析》,《剧作家》2008年第
6期,P42
篇2
1、皮肤。生气时,大脑血液中增加的毒素,会刺激毛囊,引起毛囊周围程度不等的炎症,从而出现色斑问题。
2、子宫、乳腺。男人生气伤肝,女人生气伤乳腺和子宫。乳腺走脾胃系统,子宫走肝。气上升,会伤到乳腺,下沉就伤子宫。
3、甲状腺。老生气会使甲状腺功能失调。发生甲状腺机能亢进。
4、大脑。大量血液涌向大脑,脑血管压力增加,此时血液中含有毒素最多,进一步加速了脑部的衰老。
5、肺。女性情绪冲动时,呼吸会急促,甚至出现过度换气现象。肺泡不停扩张。没时间收缩,得不到应有的放松,从而危害肺健康。
6、胃。生气会引起交感神经兴奋,直接作用于心脏和血管,使胃肠血流量减少,蠕动减慢,严重时会引起胃溃疡。
7、心脏。大量的血液冲向大脑和面部,会使供应心脏的血液减少而造成心肌缺血。心脏为了满足身体需要,只好加倍工作,于是心跳更加不规律,引发疾病。
8、肝。生气时人体会分泌儿茶酚胺,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使血糖升高,脂肪酸分解加强,血液和肝细胞内的毒素相应增加。
坏情绪真可怕!赶紧跟小编一起来看看以下四点,找出正确调节自己情绪的方法吧!
一、唠叨
日本一位著名心理学家对5700名24岁以上的女性调查发现,半数以上的年轻妇女喜欢跟她的丈夫或好友倾诉内心的痛苦和烦恼。这些人的身体都比较健康。与此相反,约有1/3的女性是以酗酒、吸烟及用安眠药等方式来解决压力和不满,结果她们都不同程度地患有神经衰弱、月经失调、高血压等疾病。可见唠叨是女人一种特殊的健身方法。
二、撒娇
正常女性体内调节神经、血管功能的激素有两类:使神经兴奋、血管收缩的肾上腺素、肾激素等;使神经抑制、血管舒张的乙酰胆硷、血清素等。爱撒娇的女子血液中血清素、乙酰胆硷的含量远远高于不爱撒娇的女子,她们性格温柔、待人和气,不易发脾气,也较少发生身心疾病。
三、哭泣
在现实生活中,女性比较容易让自己的不良情绪发泄出来,有悲伤即哭泣,让紧张情绪及时得到释放,从而减少疾病。美国学者研究后发现,人们在情绪压抑时,会产生某些对人体有害的生物活性成分。哭泣后,情绪强度一般可减低40%。而那些不爱哭泣,没有利用眼泪消除情绪压力的结果是,影响身体健康,促使某些疾病恶化,比如结肠炎、胃溃疡等疾病就与情绪压抑有关。
篇3
学生 健康情绪 综合素质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丹尼尔・戈尔曼在《情商智力》一书中认为:“情绪智商(EQ)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能力。”他还认为,一个人的IQ(智商)作用只占20%,另外80%的是EQ(情商)。由此可见,情商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一、班主任的健康快乐是影响学生的强磁场
乌申斯基曾说:“没有教育者个人对受教育者的直接影响,就不可能有深入个性的真正教育”,教育过程是一个双向过程,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是一种精神孕育另一种精神的过程。班主任是学生管理的核心和灵魂人物,对学生的人生成长起着引导、催进和定向作用。一个班集体是否积极健康,除与教师个人的人格魅力,管理技巧和教学能力等有关系外,还与教师个人的情绪有直接的关系。一位快乐健康的班主任,犹如一颗太阳,他能驱散学生心灵深处的阴霾,带给学生明媚的阳光。反之,一位班主任如果随意将一些负面情绪,如阴暗消极、悲观绝望等带进课堂,时间一长,会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成长有百害而无一利。因此,作为一名班主任,要让学生快乐,首先自己心里先要有阳光。也唯有如此,才能营造出一种蓝天白云相互映衬,鸟语花香融为一体的和谐温馨画面,在如此美好的环境氛围中,老师和学生一起学习生活,教学相长,这难道不也是一种的幸福吗?
二、言行举止是学生情绪状态的睛雨表
学生情绪变化的原因,仔细分析起来,不外乎有以下几种情况:有来自家庭的,如父母的娇生惯养、教育方法不当或夫妻关系不和,有可能造成孩子任性自私,胆怯内向,孤僻恐惧等不良情绪;有来自学校的,如教师自身的不良情绪、学生学习压力过大、同学之间关系处理不当,都有可能使学生一会儿阳光灿烂,一会儿又阴云密布;也有来自学生自身的,如学生本身意志脆弱、性格怪僻、自控能力差、缺少挫折磨炼等,都有可能影响到学生的情绪……对学生情绪的这些变化,班主任切忌不能熟视无睹,更不能听之任之,而要做一个有心人,要时刻察言观色,从细节处洞察学生情绪的瞬间变化,从细微处发现学生不良情绪产生的缘由,并及时查找原因,确定对策,对学生进行心理帮扶和疏导。
三、热爱呵护是调控学生情绪的粘合剂
热爱学生,既是班主任高效工作的需要,也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爱则师生双赢,恨则两败俱伤。班主任不仅要用自己的渊博学识和丰富人生阅历,点亮学生人生成长路上的心灯,而且还要像加拿大教育家马克斯・范梅南在其著作中一直强调的那样:“记住教育者的替代父母的关系”。班主任对待学生,要有慈父般的胸怀和严厉,要有母亲般的关爱和细心,要有朋友般的真诚和亲近。在人生起跑线上,当孩子们有时内心迷茫困惑,情绪失落无望的时候,班主任要即时带着真诚的微笑和温暖的关怀,深入到学生冰清玉洁的内心深处,用金色阳光照耀的他们的心田,用五彩鲜花装饰他们的心灵,用仁爱智慧之光孕育他们希望的种子,切不可用一种高高在上虚无“权威”,在学生面前狐假虎威,自欺欺人。
四、艺术技巧是调控学生情绪的金钥匙
每个学生的心中都潜藏着一个心灵的铃铛,我们一方面要欣赏它优美的旋律,另一方面也要细心捕捉它弹出来的杂音,我们应有意识的对杂音进行过滤,以让发出的声音更清脆,更美妙。学生们的情绪是复杂的,又是多变的,在班级日常管理中,班主任要仔细关注学生成长过程中情绪的一芽一茎一花一果,如发现有斜枝旁蔓,要即时精心修剪,且方法技巧要艺术,切不可粗心大意,鲁莽武断。
1.沟通谈话
当学生有了不良情绪,班主任与学生的沟通谈话是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班主任蹲下身来,与学生面对面坐在一起,耐心倾听学生的喜怒哀乐,用春风细雨般的关爱化解他们的情绪纠结,驱散他们的孤寂寒冷,带领他们走向阳光明媚,山花烂漫的春天。
2.疏导渲泄
学生有了不良情绪,班主任要积极帮助,合理疏导,要让学生学会渲泄。其中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倡导学生写日记。在文字流淌的小溪中,学生们尽情倾诉内心的所感所想,烦恼焦虑会渐行渐远,直到消失。此外,在适当的时机,让学生随意发发牢骚,随意大喊大叫,随意做一些近似“疯狂”动作,这对情绪的渲泄都是有帮助的。
3.举办活动
“家庭――学校”两点一线的单调乏味生活,限制了学生的活动空间,紧张而富于竞争的学习生活,容易使学生产生焦虑、压抑、忧郁的情绪。班主任可根据学生的情绪变化,适时举办一些文体活动,如唱歌、诗歌朗诵、励志讲座、体育比赛等,以释放他们的过剩“能量”,转移他们的注意力。
4.体验成功
每个孩子都希望进步,都渴望取得成功,班主任要尽可能提供给学生一些创造成功的活动平台,让他们在活动中展现才华,让他们在成功中获得满足,让他们树立自信,让他们在一步步的成功中,逐渐摆脱原有的一些不良情绪,最终将他们引向“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天地、新境界。
5.主题班会
班会是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和情绪疏导的有效平台之一。班主任要随时根据学生的心理变化、情绪波动及年龄特点,精心设计一系列适合学生心理教育和疏导的主题班会,如针对一些学习较差的学生,要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勇敢面对失败;针对学生在青春期异往中出现的一些困惑迷茫,要给予正面的教育引导;当学生因成绩停滞不前而沮丧懊恼时,要告诉学生,“世界是长满可能的大树”,只要努力,一切皆有可能;学生进入高三后压力增大,急躁焦虑,要适当给学生减压,并多给学生储备一些“越冬阳光”,帮助他们顺利抵达高考的彼岸……
五、健康快乐是学生情绪的金太阳
篇4
关键词:高中生 体育锻炼 情绪 调控
高中生处于长身体的关键时期,又处在学校这个大集体中,因为一些学习和生活的琐事,非常容易产生情绪的波动,影响学习和生活。要想让中学生在学校能有好的精神状态,能够培养健全的人格,我们必须关注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
做教育工作的,我们首先要讲科学,明白不良情绪的危害。不良情绪是怎样形成的呢?科学家进行了许多研究,目前虽尚无定论,但大多倾向于人在不同情绪状态时,下丘脑、脑下垂体、自主神经系统都会有一定的升华改变,并由此引起身体各器官功能的变化,这就是情绪可以致病的生理学基础。生理和心理学研究认为,应激状态可使人抵抗力降低,易患疾病。
那么,处于青春期的高中生情绪、情感又有何特点呢?根据多年的研究和学习,发现高中生在情感方面有两方面非常突出:情绪体验强烈,情绪两极波动大。处在高中阶段的学生情绪体验非常强烈,重感情更易动感情。他们(特别是女生)对生活抱有极大的热情,对符合自己兴趣、理想的事件和人物,往往会迅速产生强烈的情绪体验,如对英雄人物、体坛明星等从内心崇拜和尊敬;相反,他们对不符合自己信念的人和事,则常常气愤异常,甚至会产生一些非理性、不分场合、不顾影响和不计后果的不良行为。高中生的情绪又有一定的不稳定性,比如成绩进步或提高很大,他们会兴高采烈、尽情宣泄;当遭遇挫折时,又垂头丧气、苦恼悲观。高中生这种情绪的不稳定性与他们认识事物尚不深刻、意志力比较薄弱以及特有的神经过程较强有关。
参加体育锻炼是促使情绪健康的营养剂和良药,能帮助学生摆脱不良情绪的困扰。有运动习惯的学生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心情舒畅,改善机体器官功能,增强免疫力;当心情忧郁焦躁时,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则能振奋精神。
调节情绪状态的形式多种多样,高中生应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客观条件,选择方便、行之有效的调节方法。
主要方式有以下几种:
一、转移注意状态法
高中生迫于学业竞争、家庭压力和身心的发展,产生了烦恼和忧愁。此时,适当的体育锻炼能使人忘却不愉快的事情,从消极的体验中摆脱出来,及时分散对忧虑和挫折的注意。这种对注意状态的有效转移,可以达到调节情绪的作用。如参加乒乓球、篮球、长跑、滑冰、健美操等运动都可以调节神经系统,增强自我调控能力,使注意状态发生转移,从而稳定情绪。
二、宣泄消极情绪法
当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产生各种不良情绪时,采取妥当的方法加以宣泄,对其身心就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此时去运动场来个百米冲刺、打打沙袋、踢踢足球,来个快速大力的射门、连续俯卧撑等运动项目,均可有效地宣泄消极情绪。但要尽量避免与同学进行身体直接对抗,降低由于应激事件所导致的内心紧张状态。
三、提高自我效能法
学生在体育锻炼中所体验到的成功感,可诱发积极的思维和情感,对消除忧郁、焦虑等消极情绪具有积极的作用。选择运动量小、强度小、对抗小的以个体为主的运动项目如太极拳、健美操、自行车等,有助于学生获得成功感,从而提高自我效能,改善情绪。
四、增强活动胜任感法
当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完成某项任务后,就会产生强烈的自信心。此时,最好选择自己擅长的运动项目,在活动中感受自我、认可自我,提升自我信心。这种成功的感觉随之也会进入他们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
五、社会交往法
相比于日常生活,在运动场上和比赛场上,同学与同学之间的交流很少使用语言和文字,更多地是采用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通常队友的一个眼神、一个肢体动作,自己就能领会到他的意图,从而进一步增大队伍获胜的概率。这种特殊的交往形式使同学与同学之间的交往不会因为感情深浅、身体高低、年龄长幼、长相俊丑、不同种族而存有戒心。这种全新的同学与同学之间的关系还会随运动时间、运动次数的增加而不断得到强化,这种被强化了的关系在以后的生活中可以成为一种经验,这种经验对心理活动有很好的调节作用。
体育锻炼能丰富中学生的生活,能使他们保持乐观、稳定、健康的情感,也能控制和克服不良情绪。酣畅淋漓的运动后,学生们会感到精力更充沛,学习更有效率,从而也变得更加自信。当不良情绪侵扰时,学生们的调控能力会越来越强,越来越有办法,这对他们优秀人格的塑造、顽强精神品格的养成都有巨大的作用。
参看文献
篇5
要使学生对教师教的课感兴趣,作为教师,应该先让学生有一种敬佩感,只有教师教的好,才能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自己学的好。教师除了精心备课、设计教学流程外,教师教态的自然亲切、语言的精练与幽默、板书的简明工整等都会对学生的学习情绪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教师的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
教师要注意自身激情的调控。如果教师表情冷漠、呆板、情绪低落,学生的求知激情从何而来?因此,教师要善于调控自己的情感,以此来感染学生的情绪。教师要注意对学生激情的调控。学习与激情度之间是一种曲线关系,知识点难度与学生激情度的需求量反相关。对于难度大的教学内容,教师应设法让学生处于较低的激动水平,平心静气地去学习;对于难度小的或学生不感兴趣的内容,教师应设法对学生的激情“加热”,使之处于较高的激动水平。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有感情地教,学生才会有感情地学。教师必须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去感染学生,引发学生的情感,通过师生情感交流,产生共鸣,从而达到教得扎实,学得主动;教得生动,学得有趣的教学目的。别林斯基认为:“爱是教学的工具和媒介,对孩子的信任是教育成功的保障。”所以教师首先要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了解学生的需要,并且对数学充满兴趣,怀着满腔的热情进行数学教学活动,给学生树立无声的榜样。其次,在教学中,教师要认真钻研,吃透教材,设计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教具要直观形象,采用多媒体电教手段声色并茂,教学语言生动,语调抑扬顿挫,富有感染力,教学设计要环环相扣、疏密相间、起伏有致。这些都有助于学生产生内心情感的体验,引起师生的情感共鸣。教师的情感感染还体现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教师应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个学生,不能喜“优”厌“差”,要真诚地给学生以信任、鼓励,创设和气融融的情感气氛,为顺利上好一节课打下坚实的基础。
激发学习情感是促进学生主动、积极、有效学习的重要方面。正如赞可夫所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学法就会变得高度有效。”情感总是与情景相伴,创设问题情景是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创设出一种学习环境,在学习环境中诱发学生的情感。如在教学直线的概念之前提问:“《西游记》中孙悟空的武器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在讲“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时,提问:“考古学家发掘到破损的和氏璧,你能帮他复原吗?”等问题,这样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能引起学生思考,且能根据各自已有的生活经验做出各种各样的回答,尽管他们的回答不是全面的,但这给新知识的学习创设了良好的情境。由此可见,在数学教学中,一个问题设计得好,它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产生兴奋点,促进思维的发展。
教学中精心创设认知冲突,可诱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思考、讨论、探索、评判,从而达到发展学生智能的目的。如“平角概念”教学,我把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转成直线时,提问学生这是不是角?这时,学生反映不一,有的说是,有的说不是。我让说不是的学生讲角的特征,然后让说是的学生找出顶点和两条边。此时,教师再次操作验证,时针不动,分针转动,每转动一次,都让学生找出顶点和两条边,直到两边转成一直线。这样,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时针、分针成直线时,它仍然是个角,这个比较特殊的角,叫平角。通过前后不同答案的对比、辨析,最后得出正确答案。这种训练很好地发展了学生的辨析思维和言必有据的严谨的思维习惯。
篇6
摘 要 观看过射击比赛的朋友都应该可以看出,对于射击运动员来说,热血与爆发力都是不重要的,其能够在比赛进程中长时间坚持情绪的平静以及心态的平和才是制胜的中心要义。本文旨在探析在射击进行时情绪调控的重要性,并针对其如何控制进行方法解析。
关键词 射击 运动员 竞赛情绪 调控方法
射击运动是体育赛事中极少的需要极高情绪控制力以及高精确度的运动,而如果比赛时情绪产生激烈的动摇,会影响运动员姿势的精确性进而影响其成绩。所以射击运动员必须能够掌握自己的情感和情绪。
一、情绪对射击的影响
射击运动相比其他球类运动以及田径运动来说,更像是一项静态的运动,对于选手动作的稳定以及精确度都有极高要求,在此从三种不同的情绪状态下对射击的影响进行分析。
(一)紧张的情绪导致敏感度变差
在比赛中心生紧张是正常的反应,在比赛中运动员面对其他选手尤其是他们获得好成绩的时候必定会有紧张的情绪,适度的压力会让一些运动员更加清醒和冷静,但是如果由于自身出现失误或一些其他原因导致紧张的情绪太过,则会影响选手的发挥,对于射击的敏感度变差,导致失败。
(二)消极的情绪造成比赛失常
一些心理素质并不是那么好的射击运动员还有可能在临近比赛时出现厌烦的消极情绪,严重时甚至想不起比赛要点想要放弃退赛。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更不可能发挥正常水平,而是变得更加僵硬,动作无法完成导致重大失误。
(三)自信积极的情绪提高比赛质量
一些射击运动员可以将适当的压力和紧张转变成对比赛的自信和动力,只有处在这种积极自信的情绪下,运动员才可能将平时训练的程度完全使用出来,甚至实现超常发挥,进而提高比赛质量。
二、射击运动员调节情绪的方法
运动员进行情绪的调节即使用一些方法进行心理训练,进行第二信号系统对中枢神经的调节训练,从而做到调节运动员的生理功能,从而把身体反应调节为最适合比赛的状况,发挥正常水平。
(一)心理暗示法
心理暗示是在各个行业都能够起到作用的一种方法,譬如考试时不断默念“我可以”等暗示语从而加强自信。同样心理暗示的训练办法就是帮助运动员不停重复一些专业术语或者口号影响自己的内心和情绪,从而让自己镇静下来,能够更加积极自信地去面对比赛,忽视对手以及周边环境压力给自己带来的压力过大、太过紧张的影响,这种方法是最普遍也是比较有效的。
(二)心理控制法
心理控制主要是针对应激的心理状态的。应激如果是过于沸腾的状态,对于需要爆发力的田径来说是有一定好处的,但是对于对精确度要求较高的射击运动来说,这种状态可能会使得运动员参赛的时候过于激动失去平衡。所以平时就应该针对这一心理进行心理控制的训练。对待瞬息万变的赛场,运动员无论过于激动还是陷入消极的情绪中都是极不利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参赛的射击选手就必须控制自己的心理,让自己的大脑和身体都处于一种适度激动和紧张的情况之中,这样才能使得注意力得到集中,正常进行比赛避免失衡。
(三)平心静气法
这种方法是凌驾于心理暗示和心理控制之上的更加精确地控制情绪的一种方法。对于一般水准的射击运动员来说,通过心理暗示和控制让自己的情绪在一定时间内脱离危险状态是可以达到的,但是对于很多运动员来说,能够自如的控制自己,让自己无论在什么样的境遇下都可以保持平心静气则是要通过大量训练的。通过进行平时对这种方法使用的训练,如果运动员可以在比赛时使用这种方法,则他们能在大部分时间内不为外物所动摇,进而保持稳定和高强度集中注意力,从而获得满意的成绩。相反,对于那些极易受影响无法屏除外界干扰项的运动员来说,比赛时则极其容易失常。
(四)心理承受法
除了平时的模拟,从实际比赛中出发,时常进行实战模拟的训练,加强射击运动员的心理承受程度的模拟训练,使得他们更加适应比赛的压力和强度,这是加强运动员心理素质的重要捷径。譬如杜丽当初在北京奥运会中首日失金,无论是社会舆论还是教练都给她带来了巨大压力。然而事实证明了杜丽不只是拥有极其专业的射击能力和技术,她还具备超出常人的心理素质和情绪控制能力,所以在第二日的五十米步枪比赛中顶住了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获得了金牌。运动员在比赛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意外导致自己落后对手许多,平时不去训练心理承受能力的运动员大多自暴自了,只有那些真正心理强大不畏敌手的运动员才能扛过巨大的情绪波动从而反败为胜。所以进行心理上的训练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从生活上就要对运动员的心理素质进行培养、打磨他们,从而实现真正素质的提高。
(五)模拟训练法
无论是心理暗示法还是心平气和法,只是纸上谈兵,是无法成功使得运动员的心理能力增强的,无论怎样的理论,都需要进行无数次的实践才能够熟练掌握正常运用。就像高考前的无数次考试模拟,只有无数次经历了考试的紧张,才能让自己在那种情况下脱离紧张的状态,用一种更加平静的方式发挥自己的能力。因此对于射击运动员也是如此,不能等待大赛的时候才去体验那种紧张的状态,到时再进行情绪上的训练,不仅机会太少而且影响成绩。所以平时应当多为射击运动员设定一种类似于比赛的状况进行模拟训练,让他们体验比赛时可能会出现的各种意外而导致情绪大幅波动的因素,从而不断训练自己,不断进步。
三、总结
进行射击运动员情绪的调节,需要教练将这一内容添加到训练任务当中,同时,教练也要注重调节方法,切实关心运动员的心理状态,促进运动员进行心理训练,同时以运动员为本,从根本上提高其心理素质,磨砺他们的意志,从而推动情绪控制,比赛时做到出色的发挥。
篇7
目前,在高校开展太极推手项目作为体育项目的很少,但是作为传统的中华武术的项目在高校开展非常有必要。并且太极推手与其他项目相比较有其自身的优势,太极推手训练的特点与武术套路、太极拳等项目的训练有其自身的优势,可行性很强,既能够学习传统武术文化,又能够通过对抗性练习体会武术技击的本质特征,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自身防卫能力。在训练时,动作难度、受伤可能性、技术难度等方面较其他项目的优势。通过对太极推手训练的特点进行总结与比较分析,为高校民族传统类体育提供建议。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首都体育学院、北京体育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武术套路一级运动员二级运动员,共计85人。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对首都体育学院、北京体育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武术套路一级运动员18人二级运动员17人,随机发放问卷进行调查。
2.数理统计法。对调查问卷相关数据内容进行整理,并用EXCEL程序对数据进行统计。
3.文献资料法。利用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等网络工具搜索,查阅有关太极推手和高校体育等方面的资料,为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对重点文献进行了深入分析。
二、结果分析与讨论
(一)武术套路运动员赛前产生的情绪的体验
不良情绪是指一个人对客观刺激进行反映之后所产生的过度体验。通过问卷调查统计,运动员在比赛之前,多数人会出现不良的情绪体验,会对比赛成绩有所影响。
(二)武术套路运动员赛前产生的不良情绪的表现类型
赛前武术套路运动员容易产生的不良情绪有紧张,焦虑,心里不踏实,兴奋,情绪低落、萎靡不振、软弱无力这五种,致使运动员萎靡不振,甚至不想参加比赛。处于这种心态的运动员,即使参加比赛,成绩也不会好的。
(三)武术套路运动员赛前产生的不良情绪的原因
客观原因包括:武术套路运动与其他项目相比具有特殊性;比赛规则及时间的限制;比赛规模的大小对运动员心理有时会造成很大的压力。
主观原因包括:有些运动员过于在乎比赛的结果;有的运动员觉得某项是自己的强项,深怕发挥不出正常水平,影响套路的演练水平。
(四)武术套路运动员赛前情绪对比赛的影响
赛前不良情绪对比赛的影响包括:会使运动员在场上训练达不到训练时水平;在比赛中,当做到平时训练中偶尔会失误的动作时,心里就会很紧张,有动作失误的阴影,从而使得整套的演练水平下降,无法发挥正常水平。
(五)武术套路运动员赛前出现不良情绪时采用的调控方法及效果
赛前心理调控方法,就是采用各种手段有意识、有目的对运动员的赛前心理施加影响,使运动员调节和控制自己心理状态的各种方法,调节方法有调节呼吸法、注意调节、暗示调节法、激励调节法等。
武术套路的比赛,比赛成绩的好坏、比赛场上的发挥情况,与赛前运动员的心理状态有直接的关系。调整好心态上场就会有出色的表现,每个运动员应该找到适合自己的调控方法,在赛前进行简单的调控,上场感觉就会大不一样,可见调控的重要性。
(六)对仪器测试结果的分析
测试结果表明大部分的武术套路运动员在此项的得分都没到60分,这说明赛前武术套路运动员的自我调控能力需要加强。仪器测试结果表明:在此项测试中,80%的武术套路运动员需要加强,这表明在赛前运动员在调控心理综合能力需要加强。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武术套路运动员在赛前,60%的运动员会出现不良情绪状态。2.不良情绪分为:紧张,焦虑,心里不踏实,兴奋,情绪低落、萎靡不振、软弱无力这五种。3.武术套路运动员赛前产生不良情绪的客观因素有:出场顺序、裁判评判、观众监督、比赛规则及时间限制以及比赛规模的大小;主观因素有:过于在乎比赛成绩和参赛动机。4.赛前不良情绪会使运动员无法发挥出正常演练水平即达不到训练时的水平,还会使动作僵硬、变形,动作不协调,做得不够规范等。5.在赛前运动员采用多种调节方法来放松身心,上场前采用拍打或抖动肌肉的方式,调控效果都很有效。
(二)建议
1.应加强赛前的心理训练,使运动员在期望的时间内达到最佳竞技状态。2.教练员应对运动员进行赛前的心理培训。3.在平时应注重心理的训练,使运动员以顽强的意志努力拼搏。4.临比赛之前做心理的调控,找到适合自己的调控方法缓解赛前的不良情绪。
参考文献:
篇8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5A-0088-01
严肃而张弛有度的课堂学习情绪,是学生有效学习的重要保证。在体育课上,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情绪,才能使学生身体的各个器官达到协调统一,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那么,在体育课上,如何调控学生的学习情绪呢?笔者认为,可以从细节处入手。
一、 有声有色,让课堂“high”起来
体育课堂的特殊性决定了课堂调控手段的多样性,同样的教学内容,从细处入手,用心进行有声有色的处理,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何谓体育课的声色?其实就是将音乐、美术等元素适当地引入体育课堂,巧妙地为体育课堂服务。
音乐在课堂上的恰当运用可以起到催化剂的作用。欢快的音乐能让人兴奋、活跃;舒缓的音乐能让人趋于平静、放松。情绪兴奋的时候,认知往往容易走向积极的一面,学生的内心会产生内驱力,反之则容易产生消极认知,这直接关系到一节课的学习活动质量。例如,在体育课的开始部分,为了迅速地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情绪,使其快速进入上课状态,教师需要使用口令信号。一般来说,教师会以口令或是哨音来表达,既枯燥乏味,又很难带给学生新鲜感,而且这样做会在对学生的情绪调控中失去抢先时机,让课从一开始就呈现出低情绪状态,这样的课堂基调不利于课堂教学。建议此时教师用节奏快、基调昂扬的短促音乐进行导入,给课堂奠定活泼却不失严谨的基调,使课堂在音乐声中变得趣味盎然。而学生在这样迥然不同的课始中感受到的是一种吸引,更是一种对儿童天性的尊重和理解。而利用美术元素一样可以给体育课增色。如在低年级的游戏过程中,让学生戴上不同的头饰进行游戏,能带给学生更加愉快的情境活动感受,使学生更喜欢和向往体育课。笔者认为,教师只要用心,这样的有声有色一定会让体育课堂呈现多样的精彩,让学生的情绪“high”起来。
二、有形有式,让课堂“聚”起来
小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内驱力来自于他们的好奇、好动心理,来自于他们对体育运动的热情和渴望。在教学中,教师应采用生动活泼、富有情趣的活动形式,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把对体育运动的渴望淋漓尽致地表现在身体的活动中,从而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唤起他们的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
例如,笔者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夕曾以“争做奥运小主人”为主题上了一节体育课。课堂以奥运题材为抓手,将“健康、快乐”的思想融入其中,合理开发教学资源,在进行体育运动项目和简单技能的具体教学中,设置了“福娃争先”、“奥运小能手”、“赛道小强人”等环节,让学生以分组竞赛的形式感受奥运精神,享受团队合作的快乐,把奥运精神贯穿始终。这样的环节安排,学生面对的不再是机械的动作训练、乏味的跑步过程,多样的教学活动形式让学生乐于参与,主动感受课堂。在快乐的气氛中,潜移默化地发展了学生的体格、体能,增强了学生对体育的爱好和追求。而在竞争中,又体现了团队合作的精神,让学生懂得尊重和关心他人。学生情绪的“聚”是学生向上的关键,有形有式的课堂环节,让课堂氛围充满了凝聚的力量。
三、有情有爱,让课堂“和”起来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曾说过:“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 在“和谐课堂”中,无论是师生之间,还是生生之间,都应该有着心与心的交流、爱与爱的传递。教师在教学设计之外还应该加入自己的爱心设计,让课堂有情有爱,使师生之间达到和谐,使课堂教学更富有人性。
例如,在篮球教学中,可以在教师的带领下成立爱心小队,专门帮助学困生,为他们提供一对一的示范指导,既避免教师个别指导带给学生的拘谨感,又充分发挥了学生骨干的作用。笔者相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要关注学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就一定能在体育课堂中带给学生别样的亲和感。平等互助、互帮互学,能让课堂更加爱意浓浓,使学习更加轻松、快乐。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或同学的一个鼓励的眼神、一次会心的微笑、一句关心的话语,对于面临学习困难的学生而言都是一种向上的力量。
篇9
关键词体育课教学 学生 学习情绪 调控措施
前言
高校体育课教学是体育教育的组成部分,课堂上学生积极的学习情绪是对体育课教学内容产生喜爱的一种心理兴趣。体育教学是一个复杂多变的过程,各种内外因素的刺激都会使学生的学习情绪发生变化,体育课教学质量的好坏与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情绪变化有很大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找出引发学生学习情绪变化的不同因素,并结合教学内容制定相应的调控措施,力求让学生摆脱消极的学习情绪而激活课堂教学。使学生在掌握运动技能的同时,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去感受体育课教学带来的愉快情感,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学生积极的学习情绪是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
人的情绪是一种心理现象,它具有冲动性和外显性,而且随外界条件的刺激而变化。在体育课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情绪表现是复杂多样的,积极的情绪使学生求知欲增强产生积极向上的学习力量;不良的情绪不仅会干扰正常的心理活动,影响个体运动技术的学习与掌握,而且还会通过学生的面部表情、体态动作表现出来,使一些心理素质和运动能力较差的学生受到感染,产生消极的学习兴趣,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情绪也是人对客观现实反映的一种特殊形式,它具有两极性,并且表现为肯定与否定两种情绪。在体育课教学时,由于学生的基本技术、个体的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等,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课堂上学生练习内容和任务安排是否合理;教学设计所采用的方法、手段是否正确;学生活动量的大小是否合适;场地器材以及气候条件是否影响;学生对技术动作掌握的情况及身体机能的变化等,这些因素都可能作为内外刺激而使学生的学习情绪发生变化。
学生的学习情绪必然伴随着生理机能的变化,积极的学习情绪伴随着良好的心理机能活动,它能使学生思维敏捷,动作协调有力,练习积极性得到提高,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知道,体育教师教学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课堂上的激情发挥。而激情发挥的根源在于学生的配合。学生的配合主要表现在对教师教学态度、教学方法的认可。对教师所讲解的内容接受程度,可通过学生的精神面貌、练习积极情绪反馈给教师。课堂上学生学习情绪高涨,教师心情愉快,会因学生积极的学习情绪而奔放,示范讲解会生动活泼准确到位,教师教学的动机也会由职业需要上升为职责需要。而学生学习情绪的提高,练习积极性将会倍增,可感受到愉快的体验,使精神得到了升华。相反,课堂上学生消极的学习情绪就会焦躁不安、心情紧张等抑制生理机能的良性活动,从而使学生反应迟钝,动作失控,注意力不集中,甚至还会出现伤害事故,教学效果明显下降。因此,在体育课教学时,应认真合理安排练习内容、方法和手段,调控学生的学习情绪,这样既保证了学生练习的效果,又提高了教学质量。
二、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调控学生学习情绪的重要因素
在体育课教学中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培养学生自信心、意志品质、激发创造力、社会适应能力和身心协调能力都具有良好的作用。教师教学民主是和谐师生关系的活力所在。尊重学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键,也是教师教学民主作风的体现。体育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体育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互动的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和人人平等。因此,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时刻意识到自己与学生的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不能对学生任意发号施令,把讽刺挖苦作为激励学生的有效手段。这些都有损学生的人格,给学生带来的心灵创伤,抑制学生学习的情绪。
体育教学是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双向活动中完成的,也是师生之间通过互
动进行情感、兴趣、能力等心理的交流。师生关系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最主要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的和谐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和谐的师生关系在体育教学中发挥着特殊、奇妙的作用,这种作用可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它是教师教书育人的根本保障。和谐的师生关系与师生之间的行为活动密不可分,它不仅影响着自己的思想和语言表达及动作示范,更对学生的学习态度、练习积极性,技能掌握等都能起到重要的影响。教师爱生敬业,为人师表,尊重学生的人格,对学生要有责任感、亲切感、信任感,教师生动形象的示范讲解,都会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情绪。课堂上师生关系融洽,教师教学心情会变得愉快。学生在愉快情感交融的教学气氛中学习,能够处于最佳的情绪状态,自觉愉快的接受教师的指导,容易使学习动机转化为自身的迫切需求,从“要我学,要我练”转化为“我要学,我要练”,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在体育教学中消除学生消极学习情绪的调控措施
体育课教学质量与课堂上学生的积极学习情绪密切相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课教学内容并制定消除学生消极学习情绪的措施,才能调动学生的练习积极性。
1. 教学过程要遵循差异性原则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学生各有各的特点,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培养学生的长处。对待体质弱和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教师应注重加强学生自信心、创造精神、竞争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心理与表情变化。要用亲切的话语了解他们的情况,安排合理的运动量、活动内容和教学方法。教师要根据学生掌握技术动作的情况,应耐心的给予辅导。通过辅导可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期望,进而产生自身鼓舞效应,萌发刻苦练习的愿望。在练习中,对于成功之处,教师应给以鼓励,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成功的体验越多,自信心就越强。这样学生就会对教师投以更加信任的真实感情,对教师更加信赖,亲近和热爱,对体育教学产生更加浓厚的情绪,提高锻炼的积极性。
2. 合理安排练习内容和运动强度
在体育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否合理、科学的安排和布置每次课的练习内容和任务,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课上如果安排的练习内容少、强度小或过于单调,对于身体素质和技术较好的学生感到练习枯燥乏味,练习不积极,注意力不集中,降低学习的情绪,从而动摇学生学习的动机。如果练习内容安排的复杂,任务和强度较大,对于身体素质和技术较差的学生就会产生畏惧心理,对练习产生反感或对教师产生厌恶情绪。所以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练习内容和手段,采取灵活多变的练习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
3.增强敬业精神,感染学生
在体育课教学中,场地的环境、器材的新旧以及气候条件等,会对学生的学习情绪产生一定的影响。在良好的环境下进行教学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练习欲望,学生练习时心情舒畅,积极主动,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在恶劣的环境下进行教学时,就会大大的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这就要求教师讲明体育教学的目的,并主动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例如在雨、雪天气后,教师主动带领学生扫雪、擦场地。在冬、夏季教学中教师不畏严寒和酷暑,精神抖擞表现出自信、乐观的精神面貌;在刮风天教师迎风讲解,以高质量、严格要求地完成各种动作示范,这都会增强了学生练习的信心和勇气,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
4. 建立综合的评价体系
传统体育教学方式“教师和学生只重视掌握运动技术能力的教与练,而忽视以锻炼身体为目的的学与练”。 在体育教学中,由于学生个体的生理条件、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等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考核制度只注重考试的结果,作为判定学生体育成绩优劣的唯一标准,这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甚至还会扼杀学生的自信心和锻炼的积极性,降低教学的效果。随着高等教育的深化改革,高校体育应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体育教学目标也由传授运动技能向学生身心健康方向转换。高校体育教学过程,是在传授运动技术能力的基础上,要重视学生体育意识、体育习惯的培养;要确立以学生为主的教育对象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考核制度中要建立综合评价体系,必须关注运动能力较差,运动基础薄弱的学生体育学习情绪。把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个体进步幅度,纳入体育考核评价之中。这样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个体特长,使学生在运动中感受到愉快的体验,并能激发学习的情绪。
结束语
体育课教学,学生积极的学习情绪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可靠保证。在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教材内容、场地器材以及气候条件等客观情况,改进教学方法、合理安排练习内容和运动强度。课堂上教师要为人师表,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尊重学生的人格,关心了解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谐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热情、态度;能够调动学生参与体育教学的积极性和自觉锻炼的习惯;有助于教师及时获悉来自于学生中大量的反馈信息,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调整运动强度,改进教学方法起到积极的作用。这样能够使学生处在愉快的教学气氛中,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杨学明 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0. 5
篇10
摘 要 青少年时期由于身心两方面的原因,如果青少年运动员遇到比赛中的情况错综复杂,比赛失利、发挥失常等各种原因,都会引起情绪波动,产生焦虑和紧张心理。因此教练在平时的速滑教学中教会青少年运动员学会积极的自我暗示、自我想象、自我控制等方法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 速滑教学 青少年运动员 情绪波动 调控
鉴于青少年时期身心发育的特点,教练不仅要通过教学、运动训练和参加竞赛等方法帮助青少年运动员不断提高技能和体能水平,还要在平时的教学当中注意培养他们遇到不顺利的事情时,如何调控情绪,减缓压力。教练除了掌握速滑的较能技巧外,还要懂得心理学的知识,根据青少年的年龄特点,在教学中潜移默化的传授调控情绪的方法。
一、注意力转换法
青少年时期从生理方面来看,由于内分泌腺的活动水平较高,尤其是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与情绪的高兴奋性有直接关系。大脑皮层的神经过程兴奋强于抑制过程,刺激在神经中传导易引起泛化和扩散与情绪表现出易感与兴奋也有直接的关系。
从心理方面来看,由于青少年的情绪与他们的需要、评价、预期密切相关,而这三者此时正处于变化和不平衡状态,从而导致情绪的易感与兴奋。
在这个时期青少年运动员参加速滑比赛,如果比赛失利或发挥失常自己很难走出失败的阴霾。此时,教练采用“注意力转换法”,要求他们使其思想力求超脱,避开紧张的情绪,减少有关比赛失利信息的输入。时间久了,他们自己也能做到掌控情绪了。
二、自我暗示法
借助自己的语言、词组组成一些积极套语,通过默念思维和想象,按一定的心理施加影响。信心是任何成功者的基础,对于青少年速滑运动员来说,自信心是奋力精神的支柱,是夺取胜利的源泉,是每个优秀的运动员所必备的一种素质。有了自信心,不仅能在比赛中应付各种复杂的变化情况,而且也能在心理上气势上给对手造成一定心理压力。例如:在速滑比赛前心中默念:“我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我很强大,我能行。”
三、呼吸技能调节法
利用呼吸调节,这是帮助青少年速滑运动员在处理临场情绪波动的一种有效的心理调节方法,即通过深呼吸可以使运动员情绪状态稳定下来。当情绪紧张激动时,呼吸短促,这时采用缓慢的呼气和吸气可以达到放松情绪的目的。当情绪低沉时,可以采用长吸气或有力吸气练习,能提高情绪的兴奋水平。这种方法之所以奏效,就是因为情绪状态与呼吸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例如:情绪紧张时,呼吸快而浅,由于快呼吸,身体内进入大量氧气,呼出大量二氧化碳,问题在于二氧化碳呼出过多,会使体内的二氧化碳失去平衡,时间一长,中枢神经便会做出抑制的保护性反应。这时运的远可以采用加深或放慢呼吸频率的方法来消除紧张,一小段时间内,使呼吸放慢和加深,就会得到安静的效果,使呼吸功能重新获得控制。
四、积极性活动调节法
青少年速滑运动员积极性情绪的产生可以引起一系列心理过程的变化,由此可以引起肌肉活动还能引起比赛过程的变化,在情绪兴奋状态下,青少年速滑运动员容易获胜。因为大脑活动与肌肉活动的关系是双向传导的,即神经兴奋不仅可以通过大脑传给肌肉,也可以通过肌肉传给大脑。如果采取积极的肌肉活动,从肌肉传至大脑的神经兴奋就多,大脑的兴奋水平就高,情绪就会高涨。反之,肌肉越放松,从肌肉传给大脑的冲动就越少,大脑的兴奋水平就越低,情绪便会低落。采用不同速度,强度,幅度,方向和节奏的动作练习,也可以来调节运动员怯场的状态。例如,当情绪过分紧张时,可采用一些强度小,幅度大,速度和节奏慢的动作练习,通过反复练习,可以降低兴奋性,消除紧张状态。当青少年速滑运动员的情绪低沉时,可采用一些幅度小,强度大,高速度和节奏的动作练习,通过反复练习,可以提高大脑的兴奋水平。
五、放松开发训练
放松训练是运用一定的套语进行导引,使肌肉放松,心理平衡,从而调节植物性神经系统的潜能,使其由紧张转化为放松,然后再运用带有一定愿望的套语进行自我动员,重新振奋精神,进入最佳竞技状态。例如,做完肌肉放松动作,可以使运动员的血压下降,达到平静紧张情绪的效果。运动员在激烈的比赛中,随着情绪的激动,血压上升,当血压上升到一定程度时,就容易失去自我控制力,造成技术动作失常。如果运动员学会了放松运动,就能使身体和心理处于适宜的最佳水平。研究资料表明,青少年速滑运动员的优异成绩和自身的最佳状态,经常是在肌肉和心理融为一体时出现的。所以青少年速滑运动员学会放松和心理上保持镇静,对获得优异成绩具有重要作用。
六、音乐方式练习法
现代神经心理学研究证明,音乐对神经系统,特别是对大脑皮层状态有直接影响。不同功能性的音乐会对心率、血压、皮肤电位、肌肉电位、内分泌和体内生化物质(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内啡肽、免疫球蛋白)以及脑电波等产生不同的影响。音乐的节奏还可以明显地改变呼吸速度、心率等。从心理学上看,音乐能表达情感,并通过心理作用影响青少年速滑运动员的情绪状态,从而达到缓解和消除心理压力的目的。
七、表象重现法
这种方法是运用技术和身体练习所产生的感知,有意识的在大脑做动作或是重现过去最佳状态时的运动表象。教练有意识地安排青少年速滑运动员通过重现过去比赛时成功的感受,让速滑运动员运用联想尽量回想成功时的身体感觉和情绪状态,这种方法无疑对提高运动员成绩和心理调节是有帮助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