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度测量范文
时间:2023-03-28 08:45: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角度测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打开CAD,进入CAD的操作界。
2、在该界面内找到直线命令。
3、点击直线命令,在绘图区里绘制两条相交的线段。
4、再在工具区里找的实用工具选项,点击实用工具选项在其中找到测量选项,点击测量选项在其子级菜单里找到角度选项。
5、点击角度选项,提示我们选择第一条直线。
6、选择第一条直线后,提示我们选择第二条直线。
篇2
【关键词】分数 分物 测量 序 数学史
一、问题的提出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波斯纳(Posner)提出了一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这里的经验既包括直接经验也包括间接经验,两种经验并驾齐驱,互为羽翼。对于年轻教师和准教师而言,“听课、评课、反思、实践、再反思”的学习过程是获得经验并能快速内化成教学能力的主要途径。特级教师是优秀教师的标签,是一线教师学习的楷模。然而教师们存在着这样的误区:特级教师的课一定是高效的、完美无缺的。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常常会带着一种敬仰的心态欣赏着特级教师的课堂教学,忽视了教学是一门艺术。所以,“如何围绕数学或者数学教学的本质来评析一节课的优缺点”,是数学教师首要解决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扬长避短,快速成长。笔者选取小学数学教材的经典课“分数”为研究对象,抛砖引玉,以期年轻教师和准教师学会思考和反思。
“分数”是小学数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各个版本的小学数学教材都把分数的学习分为两个阶段,分别是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和五年级“分数的意义”(见表1,人教版),那么这两个阶段的侧重点和核心内容是什么?《人民教育》在2011年第6期就《分数的初步认识》刊发了华应龙老师的《分数: 先分后数――“分数的意义” 教学新路径》引发了广大读者的热议,教师们给了很高的评价。如刘加霞老师在《教学内容的价值分析与判断决定教学行为――兼评华应龙老师分数的初步认识》一文中指出:从测量引入分数凸显分数的计数单位与分数的构成,有助于学生理解分数是个“数”。 [1] 但是从分数的发展史和儿童的认知规律视角来看,这种教学方式值得我们思考和探究。导入环节在时间和精力的花费上都比较少,表面上看无足轻重,但是导入的设计指向性和目标性很强,反映了教师的教学理念和对教学内容理解的深度和广度,对整个教学起到定海神针的作用。因此,笔者撷取华应龙老师《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导入片段,从数学史的视角对其进行重新认识。
二、导入环节教学片段
(PPT出示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的图片)
师:认识吗?现在大头儿子碰到这样一个难题,什么难题呢?你听听,看看能不能帮他解决。
多媒体播放:天热了,小头爸爸到商店里去买凉席。到了卖凉席的柜台,他遇到了麻烦,于是给他的大头儿子打电话。
“儿子,我忘了量床的长了。你找尺子量一量床有多长。”
大头儿子在家里找来找去,就是没找到一把尺子,怎么办呢?突然,大头儿子想到了一个好主意。
“爸爸,你今天打领带了吗?”
“打领带?哦,真是个聪明的大头!快量吧。”
大头儿子拿了一根爸爸的领带,他用领带一量,嘿,巧了!
“爸爸,床是两个领带长。”
“儿子真有办法!我知道了。儿子,再量一下沙发的长吧!”
大头儿子再用这根领带去量沙发,“哎,沙发没有一个领带长,怎么办呢?”(暂停播放)
生:只要把多余的领带剪掉就可以了。
师:还有其他的想法吗?现在沙发不到一个领带长。
生:可以不用剪,可以折一下
师:哦,折一下,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生:只要把多余的那部分不算,然后再计算那一段正好的领带。
师:看来你们两个英雄所见略同。怎么说?继续听。
大头儿子把领带对折来量,哎,沙发又比对折后的领带长了一些。大头儿子再想办法,他将领带再对折,这样一量,巧了,沙发正好有三个这么长!大头儿子真高兴啊!可是,他却遇到了难题。
“床是两个领带长,现在我怎么和爸爸说,沙发是多少个领带长呢?”
师:难题知道了吧。他刚才怎么量的?把领带对折再对折,对折了两次,然后再去量,正好量了几个?对三个。那现在沙发是多少个领带长呢?
师:他把领带对折再对折,那就把这个领带的长平均分成几份呢?来,不清楚,把红领巾解开。(同时解下领带)好,你对折一下,对折一次,你就把红领巾的长,平均分成几份?
生:两份。
师:再对折一次呢?
生:三份,四份。
师:有几份啦?
生:四份。
师:用这个长度去量,量了几次?
生:三次。
师:哦,这么看的话,是不是就相当于把这个领带的长平均分成四份,然后,去量沙发,是这样的几份啊,三份。那怎么表示这四份中的三份呢?
生:我可以这样表示,是四分之三。
师:来,你过来写一下。有跟他想的不一样的,你觉得应该怎么表示?
生:我可以用画图表示。
师:怎么画?还有不同的吗?(四名同学分别走上讲台,在黑板上写,画图)
师:怎么样?三位同学都画了图,表示多少个领带长?
生:四分之三。(指着第二幅图)
师:那这一个呢?这是一个,有四分之三吗?
生:因为他把其中的一个涂了,表示这个不算,其他的三个算。
师:这个呢?这表示1、2、3、4,四份中间有三份。不过你想,大头儿子是打电话给老爸的,他能不能用画图来表示?
生:不能。
师:嗯,看不见。那你想,刚才有个同学说用这个告诉他,多少?
生:四分之三。
师:就这么写?还有没有不同的想法?
生:可以在电话里面跟爸爸说,沙发的长度是,你领带里面平均分成四份,其中三份的长度。
师:可以不可以?也可以。这么来说是完全可以的,不过你比较一下,用这样一个(指着),这是什么?
生:四分之三。
师:都认识吗?认识的举手。(几乎都举手)真厉害,你们学过啦?
生:没有。
师:这叫什么数?
生:这个数叫分母。(用手指着整个数画圈)
师:这叫什么数?
生:这叫四分之三。
师:这叫四分之三也没错吧。她刚才说,这个叫?
生:分母。
师:整个这个数叫?
生:分数。(师板书)
……
三、案例评析:从数学史的角度评析
从数学知识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来看,华老师的课堂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之处,这里就不再叙述了,仅从数学史的视角对导入进行分析。
华老师在导入环节没有循规蹈矩地按照教材“分物”进行教学,而是通过大头儿子测量沙发的长度引入分数,这种导入对于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而言并不妥当。按照弗赖登塔尔的观点,个体(学生)的认知过程与人类知识的发展过程是相似的:一方面,学生学习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遵循知识发展的过程;另一方面,在学习过程中也会出现相似的问题,并用类似的办法进行解决。这种观念在教育界已经达成了共识,既然如此,就有必要追溯分数的发展,从其发展轨迹来说明这种导入的瑕疵和不足。为此,我们必须搞清楚以下几个问题。
(一)“分物”和“测量”的产生顺序孰“前”孰“后”
分数产生的途径之一是生产生活实践的需要,即分物和度量。
1.物的现实背景
远古时期的集体劳动中平均分配猎物及果实,当所分配的物品少于需要分配的对象时,就无法得到整数,于是便产生了用分数表示分配结果的需要,也就是说当整数不再能完全满足生活实践需求的前提下,分数就产生了。
2.测量的现实背景
随着数学的发展,度量的需求也促进了分数的产生。土地计算、水利工程等测量过程中,当用一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去度量另一个量,总有多出一部分或者少了一部分的情况。若是把度量的标准平均分成若干份,用其中的一份去度量,恰好量尽。这就需要一个新的数来表示这一度量结果,即分数。
那么,分数概念的这两种现实背景出现的先后顺序究竟“谁”在前“谁”在后呢?上溯其源,即可下探其究,我们从不同国家对分数的意义教学中来探究其先后顺序。《说文解字》将“分”解释为“分,别也。从八从刀,刀以分别物也”;在英文中,分数是“fraction”,其意为部分或打碎,表示整数的一部分;法文的分数表示“折断的数”;俄文的分数意为“被分割的数”[2]。可见,分数在世界各国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思维起源是相同的,都是指一种事物不能够均分为几份了,那么一个整体就要被“打破了”来分[3]。由此可知 “分物”先于“测量”,这也符合按照人类的发展史和脉络。分数知识的发展是沿不同脉络演进的,这些线索在教材中已经很好地体现出来了。
(二)在教学中如何处理数学科学的逻辑顺序与儿童发展的顺序
分数几乎和自然数一样古老,但它的产生轨迹不像自然数那么单一,经历了分物、测量以及数学本身发展的背景,具有多层意义,这决定了分数的教学相比自然数而言具有阶段性。数学史反映了数学的发展轨迹,描绘了人类对数学的认知过程,这个过程也往往是学生获得新知的过程。在教学中虽然应遵循数学科学的逻辑顺序与儿童发展的顺序并不完全一致的规律,但是,当这两种序正好一致时就不应该打破。庞加莱也曾指出:“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就是让孩子的思维经历先之所经历,迅速通过某些阶段而不跳过任何阶段。”[4]从这一意义来看,“分数的初步认识”应该从“分物”开始导入,这正好与分数的发展轨迹相吻合。
(三)分数意义的多层性对教学有何影响
分数产生的不同路径,必然导致分数的意义具有多层性,由于产生的目的不同,差异也必然存在。刘加霞在《通过“分”与“数(shǔ)”,分数是个“数(shù)”》一文中提出,在度量过程中,通过数(shǔ)分数单位的个数得到分数,体现出分数是个度量数;而在分物过程中体现部分与整体之间的比率关系,即分数以比率数的含义存在。[5]王永则认为,在分物中,分数体现出两种意义:表示量和量数即两个量(部分与整体)的倍比关系;在测量活动中,分数由量与分数单位的倍比关系产生。[6]
厘清了上述关系,分数的教学就一目了然了。分数意义的多重性意味着教学过程的层次性和教学的阶段性,“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分数教学的起点,核心内容一是让学生感受到平均分,以及几分之一的意义;二是从数学知识的系统性来看必须让学生认识到分数和自然数一样,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数。沿承数学史的轨迹“分物”引入分数,既符合历史的发展,又能实现上述目标,也符合学生的认知基础和经验,何乐而不为?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而言,通过下列“分物”的问题串引入分数是最恰当的。
问题1:把4个月饼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人分到几个?用几表示?
问题2: 把2个月饼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人分到几个?用几表示?
问题3:把1个月饼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人分到几个?用几表示?
3个问题环环相扣,问题1、2看似很简单,但作用不容忽视。一是通过学生耳熟能详、生活中处处可见的实际问题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和旧知,二是为问题3做了铺垫,使学生认识到分数和自然数2,1一样是个数;三是也让学生初步体会“分物”的过程,理解分数产生的价值、必要性并加深对平均分的印象。这种教学方式不正是分数产生的最早起源吗?不就是数学教学的“返璞归真”吗?还原分数产生的历史轨迹不就是“再创造”吗?常规的教学也可以成榫典。
而对于五年级“分数的意义”不同版本的教材处理略有不同,但教学侧重点是相同的:(1)“什么是分数单位?”(2) “单位1”的认识:单位1不同,同一个分数所对应的量也不同。教材虽然并没有将分数单位作为重点,但是从“理解教学”“理解数学”的角度看,让学生明确分数单位产生的意义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有真正认识分数单位,才能真正明白分数是“分数单位的累加”,又为后续理解分数的性质以及分数的加减运算奠定了坚实的数学基础。即有助于学生真正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为什么只需要“分子相加减而分母不变”,而异分母分数为什么要先通分,从而认识到不论是自然数、分数还是后期学习的小数加减法,计算的本质都是相同计数单位相加减,最终建立完善的认知结构。所以,本节内容从测量出发引入分数单位遵循了历史发展的轨迹,也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真可谓别具一格,独出心裁。
总之,教学作为学生掌握人类长期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间接认识世界的过程,具有与人类总体认识过程基本一致的特点,是一种科学文化知识的再生产。因此,教师在分析教材内容,捕捉教学重点,进行教学设计时,除了要把握好数学的逻辑顺序与儿童的发展规律相对统一,也应当考虑数学历史的发展脉络,使学生有序地进行知识的“再创造”。
参考文献:
[1] 刘加霞.教学内容的价值分析与判断决定教学行为――兼评华应龙老师分数的初步认识[J].小学数学教师,2014,(01):34-38.
[2]徐章韬.分数历史发展过程中认识视角的变迁及其教学意蕴[J].湖南教育(下),2010,(04):29-31.
[3]张翠.数与代数――部分概念和符号的历史探源[D].首都师范大学,2009:23.
[4]刘超.数学史与数学教育整合的问题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7:9.
[5]刘加霞.通过“分”与“数(shǔ)”,分数是个“数(shù)”――兼评华应龙老师执教的“分数的意义”[J].人民教育,2011,(06):39-42.
篇3
关键词:明视插管软镜,头颈变位,移动距离。
中图分类号: R7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10-005-02
气管内插管全麻是头颈外科手术常用麻醉方法,由于头部位置改变会不同程度地引起气管导管移位,其中头后仰时导管向隆突移位可能发生支气管内插管,而屈曲时导管向声门移位则有可能发生脱管,且气管导管气囊移位可能损伤气管粘膜。本文通过明视插管软镜准确测量多角度头颈变位后气管导管的移位程度,为临床麻醉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期行头颈外科手术80例,均经福建省立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签署知情同意书,ASAⅠ或Ⅱ级,年龄35~55岁,身高155~175 cm ,体质量45~73kg,头颈活动度正常且无畸形,无气管、主支气管外压移位,无严重心肺疾病。常规监测心电图、脉搏氧饱和度、桡动脉直接测压,术中持续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以咪达唑仑0.05mg/kg 、舒芬太尼0.5μg/kg、异丙酚1.5~2.5mg/kg、罗库溴铵0.6mg/kg静脉快速诱导后行气管内插管,机械通气,潮气量8~12ml/kg,呼吸频率10~25次/min。麻醉维持以丙泊酚、瑞芬太尼和顺苯磺阿曲库铵持续泵入维持,术中维持BIS 40~50。分为4组(n=20):后仰头位组(正中位后仰近45°)(A组)、前屈头位组(下颌抵前胸)(B组)、左侧位(左偏90°)(C组)、右侧位组(右偏90°)(D组),导管的型号均用Covidien公司经口/鼻套囊加强型气管导管,ID大小根据患者的身高、体质量、X 线胸片由麻醉医生决定。诱导后插入气管导管,插管深度为明视下黑线(气管导管前端第一根黑线)过声门,调整深度后听双肺呼吸音一致。
用明视插管软镜(珠海迈德豪 A10型)观察,测出各组正中位与头颈变位时气管导管尖端与隆突的距离,观察气道压变化情况并记录显著移位的例数(气管导管套囊移位至声门或导管尖端移位至隆突记为显著移位)。具体测量方法:先测出导管尖端与导管近位端距离即气管导管长度,再测出隆突与气管导管近位端距离,两者之差即为尖端与隆突的距离。再将头颈变位后的该值与正中位的进行比较,差值即为导管移动距离。导管位置过深为远侧移位,管位置过浅为近侧移位。
1.2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 ±s)形式表示,头位改变前、后导管尖端至隆突的距离之间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P
2 结 果
2.1 各组性别比、年龄、身高、体质量、平均插管深度等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2.2 4组中用ID=7.5mm气管导管,男性36例,女性10例;用ID=7.0mm气管导管,男性2例,女性32例。头颈变位前后导管尖端与导管近位端距离即导管长度L1及隆突与气管导管近位端距离L2(cm, ±s),见表2。
2.3 与正中位比较,各组患者气管导管尖端至隆突的距离均有改变(P
2.4 与正中位比较,A组(后仰头位)患者气道压(Paw cmH2O)改变有统计学意义(P
2.5 头颈变位后各组间的显著移位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见表5。
3 讨 论
对头颈外科手术患者行全身麻醉,在气管插管麻醉过程中,头部位置改变将引起气管导管移位而可能至导管插入单侧支气管或脱出气管,进而可能引起肺不张或缺氧造成生命危险。
正中位时口、咽、喉三条轴线彼此相交成角,当头位变动时,三条轴线关系较正中位时有所改变,若气管导管近端处于固定状态,远端则会引起相应的移位。例如甲状腺手术为了达到满意手术,可使头位变成垂头后仰,此时三轴线近似重叠,根据数学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公理,因气管导管近端已固定于两侧嘴角,故气管导管远端顺势向远端隆突位置移动,反之则向近端移动,本文观察前屈位与后仰位的导管移位与其完全一致。本文观察的80例手术中,后仰位组病例均为远侧移位,最大移动距离达3.65cm,其余三组病例均为近侧移位,最大移动距离达3.10cm,如处理不当,误入支气管及导管脱出声门的发生率增加,在气管插管麻醉过程中,头部位置改变将引起气管导管移位而可能造成危险。观察记录头位改变前后气道压变化情况,其中A组(后仰位组)气道压变化有统计学意义,原因可能为A组气管导管为远端移位,导管远端进入一侧支气管所致气道压升高,其余各组均为近端移位,且术中未发现导管脱出情况,故气道压无明显变化。
本文通过明频插管软镜得到了多角度头颈变位后与导管移动距离之间的准确的数量关系。各组患者头颈变位前后气管导管尖端至隆突的距离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各组间显著移位数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当正中位插管深度偏深,插管后头位改为后仰位时,气管导管可能插入支气管,且气管导管套囊移位有可能损伤气管粘膜,尤其在术后头复位时,因手术过程中气管导管套囊长时间压迫气管粘膜而至水肿、损伤,此时如果套囊移位将进一步损伤气管粘膜。另外,非头颈外科手术在搬动过程中应注意避免头颈变位导致气管导管的移位。
综上所述,气管插管全麻病人头位改变后气管导管远端均有不同程度的移位,麻醉医生应选用光滑柔软、弹性好、有固定气囊的透明导管,勿使用气囊老化、失去弹性、充气后气囊偏向一侧的导管,同事气管导管气囊充气时囊内压力不宜过高,最好在20~ 30cmH2O间。机械通气过程中,要固定好导管,切勿随意改变头位,头位改变改变后应仔细观察导管有无误入一侧支气管或脱出声门的情况,及时调整气管导管深度。
参考文献
[1]王秋石,印春铭,王俊科等纤维光导支气管镜判断小儿麻醉时头部位置变引起气管 导管移位的临床观察,J ClinAnesthesiol, July 2001, 17(7):394.
[2]张励才.麻醉解剖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17.
篇4
关键词:测边交会测量界址点精度地籍调查踏勘误差
中图分类号:E992文献标识码: A
引言:具有工作任务重、精度要求高的测边交会测量界址点方法在众多界址点测量方法中凭借其较小误差的特点成为地籍调查工作者们野外测量界址点的主要方法。基于界址点测量对于土地权属法律保护方面的重要意义,如何确保侧边交会测量界址点的估算精度成为野外工作者们整理踏勘资料时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一、测边交会测量界址点的方法概述
所谓界址点测量在地籍调查行业中是指,通过各种测量方法将土地权属予以确定,对所研究区域、地块的边界予以标记、划分。也就是说,相关工作人员需要进行有关测量工作将界址点的模糊信息通过精确数字、角度等相关数值呈现在规范图件上。界址点的测量结果对于土地权属有着法律保护的重要意义。
界址点测量的目的在于对测边交会精度进行估算。一般情况下,在对测边交会精度做估算工作时,需要考虑测量误差的影响,体现在起算数据精度的高低。倘若起算数据的精度不够高、无法辅助测边交会精度的估算时,就需要考虑界址点精度。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可以发现,对界址点精度进行测量计算的方法包括极坐标法、内外分点法、距离交会法、角度前方交会法、交点坐标计算法、GPS实时动态测量法、侧边交会精度测量等方式。虽然过程不同,但结果均具有一致性,但其中,通过测边交会用于界址点测量的方法从众多方式中脱颖而出,凭借其操作方便、作业简单、精度较高的特点成为大城镇地籍测量工作者们的首选方式。可以说,界址点的测量在地质测量中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
地质学上的界址点是指地籍测量的核心位置,等同于土地权属的拐点界线。对其进行测量需要依托于准确的界址点坐标,如何在专业坐标系中通过专业测量手段获取准确数据、对界址点的地理位置予以数学表达,是界址点测量的前提。从法律层面来说,界址点坐标的确定无疑是对土地产权的法律保护行为,同时,界址点的存在也是对其遭到破坏可以顺利恢复的保障。在确定界址点的精度时,测量工作者们需要以所属土地价值、土地开发利用的程度、土地规划的目标需求等因素为基础。鉴于界址点测量的重要性,选择测边交会方法对其进行估算时,相关研究者需要确保界址点测量结果的精度。
二、测边交会测量界址点的野外操作实施规范
在野外实际操作实施过程中,测边交会测量界址点精度需要选择适当的测量距离长度和密度数。针对不同类型测量对象,需要按照国家相关规范要求进行选择。野外实施阶段主要分为准备工作、正式测量工作、踏勘后资料整理三个阶段。
其中,准备工作阶段包含三类内容的详细准备、资料整理、工具配备。从资料搜集开始,到资料整理工作,再到野外实地踏勘,确定误差表准备充分等环节的内容都需要在此阶段准备好。其中资料整理主要为界址点位置的相关资料准备:界址点具置情况介绍、界址点边长距离、界址点宗地号、界址点详细宗地草图。上述材料缺一不可。仪器准备方便需要备齐观测用的光学经纬仪、测距仪、电子经纬仪、钢尺、全站型电子速测仪、GPS接收机。设备准备阶段需要确保仪器正常使用性能有保障。
在正式野外实施阶段,相关地籍调查工作人员需要根据专业人员引导,对界址点的位置进行实地查找,了解界址点的权属有效范围,用标记笔在工作图件上准确、清晰标注。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实地范围面积的因素限制,工作人员踏勘时期需要配有大比例尺图件。这一阶段中,工作人员需要重视踏勘草图,对于面积相对小的踏勘区域,可以尝试在一张图件上连续记录若干个相邻的区域情况。对于多地区、区块共用界址点的情况要突出标记在图件上。界址点坐标的确认需要有专门的观测记录手簿。工作人员需按照要求及记录规范将界址点的观测序号标记在观测草图上。在结束了界址点的观测工作后,需要及时对界址点坐标进行计算,同时对界址点区域边长距离及误差进行反算与估算,发现不符合理论值的数据要进行严格核查、做出改正。通过上述内容不难发现,在野外实施阶段需要整理出图件、界址点权属地情况介绍、宗地编号等要素。
完成踏勘后,工作人员需要对所获信息、所制作图件资料进行有效整理,将其清晰化、明细化。主要内容包括对界址点草编号和草图的整理。由于界址点数量较难准确统计,因此,在某区域内可以用统一编制系列编号的方法对所搜集界址点信息进行标记。但要注意,所标记的界址点需要按照统一记录规范进行记录,方便今后统计。
三、测边交会测量界址点的精度估算的误差方法
我国《城镇地籍调查规程》对界址点测量精度有明确要求:明显界址点相对于附近吐根点的平面位置中的误差不能超过0.05米。也就是说,从事地籍测量的工作人员需要严格遵循《规程》要求,尽可能缩小测边交会测量界址点精度的估算误差。本论文这一部分主要从界址点测量估算过程中的误差构成和影响因素入手,对确保测边交会测量界址点的精度提出相关保障措施建议。
(1)误差来源及影响因素方面:
测边交会测量界址点所产生的误差主要来源于设备误差及人为误差两个方面。其中,设备误差即测量工具、器材等的标准误差值。如与望远镜的放大倍数有关的望远镜照准误差;测站点仪器所产生的误差。而人为误差所涉及的内容较设备因素而言相对较多,主要是指人工操作仪器读取数据时的偏差,比如,在观察测站仪器液晶屏时,视线是否垂直会对数据的读取造成影响。而《规程》中对此点也有相关要求:地籍调查者们需呀多次重复读取显示屏上的数据,在所获多组数据之间的误差符合规定后方能予以记录。对相关设备的把握姿势也会对数据准确度造成一定误差影响。这一点可以依据相关公式进行计算,尽可能使得误差符合相关要求。
除去人为因素以及设备因素外,对于测边交会测量界址点精度的准确性而言,还有一个因素也不可忽略,即环境等外界条件对数据造成的影响。例如,温度高低不同必然会对相关对视准轴产生影响,一般而言,温度如果变化1摄氏度,那么仪器测角的误差将会在0.26-0.85分度变化。对于由于客观环境、气候等自然条件所产生的影响,研究者们已经总结出一套较为有效的缩小误差的公式,相关人员在踏勘结束后可以依托于专业公式对数据进行准确化处理,保证踏勘结果的精度。
(2)保障侧边教会测量界址点精度结果现状:
查阅大量测边交会测量界址点的资料不难发现,在业界对于此种方法对界址点精度予以估算时的讨论结果并不十分明确。依据不同方法、根据不同公式、按照不同理论所得出的估算结果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差异,少数情况下会出现结果相差较大甚至相反的情况。这一现状给地籍调查工作者们敲响了警钟:如何研究出有效统一的测边交会测量界址点精度提升的方法?就目前情况而言,在此种方法中的入手点主要在于估算过程中对起算点精度的把握是否接近实际情况。相关研究者们或许可以加大对这一环节的研究力度,以此为媒介增强测边交会法测量界址点的结果精确度。
在前人相关研究成果及探究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发现,在测边交会测量界址点过程中的起算点估算的准确性与地籍调查工作者在测量过程中的操作方法及周围环境因素关联密切。相比之下,对于设备精度的要求并不十分严格,由于仪器影响所造成的误差在允许范围内。在实际测量过程中,各个环节的人员要具有高度协调性及配合意识,在认真测量数据的同时,确保其他部门工作人员工作的顺利展开,使得测量过程可以保质保量且快速的完成。
结束语:根据不同测量目标及不同区块类型,测边交会测量界址点的难度有所不同。但无论对于哪种环境下的测量操作,都需要人员在提升自我专业水平的同时,保持协调一致的工作氛围。在踏勘结束后要根据有效经验及理论公式对所得数据进行估算。同时,要充分考虑误差造成因素及可能出现的影响范围。总之,测边交会测量界址点的过程需要所有相关人员的认真、专业。
参考文献:
[1]程久明;地籍测量实施中的几个问题[J];测绘通报;1990(01)
[2]李全信;考虑起算数据误差的测边交会精度估算公式[J];测绘通报;1999(03)
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2、过程与方法
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使用适当工具测量时和长度
2、难点:误差的产生。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复习:速度的计算公式是怎样的?要计算速度必须知道什么量?怎样利用公路上的里程碑大致测出汽车的速度?
通过学生的讨论得出要测出相应的时间。
(二)讲授新课
1、时间的测量
让学生讨论各种测量时间的工具和方法。学生说出多种方法和用具。鼓励学生用科学的眼光认识周围的事物。
①时间的单位:秒(s)、分(min)、时(h)
②学生活动:练习使用停表的方法;利用停表测量自己一分钟内脉搏跳动的次数,然后用脉搏估算一段时间;用绳子绑住一支笔做成一个摆,测量摆摆动一个来回所用的时间。
2、长度的测量
①长度的单位:km—m—dm—cm—mmnm—μm(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各进制)
②测量长度的工具:直尺、卷尺(刻度尺)、螺旋测微器、游标卡尺
③学生活动:测出物理课本的长宽厚;
④学生讨论并活动:如何较准确测出硬币的直径、一页纸的厚度、细铜线的直径?
总结得出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刻度尺要贴近被测物体;刻度尺要跟所测物体的长度平行;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测量结果=数字+单位
3、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种差别就是误差。
错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取、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等原因造成的。
两者区别:误差不能消除,但可以减小,例如多测量几次
错误可以消除。
(三)课堂小结
懂得测量时间和长度的方法和用具
(四)布置作业
完成相应的同步练习
教学前分析:
篇6
那么,这深层的原因出在何处?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切记两招必杀技:高度与角度,不成大侠,定成高手。
学技之前我们先纵览下策划执行的病灶,两个极端式的走向:一是纯指挥型,二是纯实干型。这其中隐藏了策划公司的短板:要么是理论家组成的执行团队,要么是一帮还显稚嫩的销售人员组成的执行团队。不置可否,两种执行类型绝对无法实成策划的成果,夭折的概率在九成以上,且这绝不是危言耸听。有一组数字可以让我们更真实地了解夭折的策划:85%+10%+5%,可收到第一笔策划费用的有85%,能收到第二笔服务费的仅有10%,可以全案服务完毕收到全额服务费用的只有5%。这确实是一个让策划人心痛的数字,我认为这是对策划这一智慧职业的亵渎。
没有执行和成交的策划,就是废话;不能执行和成交的策划,就是无能。这是一句听起来刺耳却极为实用的大实话。我从实战营销经理人转为专业策划的第一天开始,就是这样警醒和严格要求自己的。因为我讨厌卑躬屈膝,更反对装清高,我是用智慧和实干赚钱的商人,我为企业创造的一定是他们无法创造的价值,因此我必须挻着腰板快乐、坦然地要银子、数银子。
严格才会出精品,倾注才会出成就,正因为有了对自己严格的要求,才有了与众不同的策划执行心经---高度和角度。
先说高度:代表了一种眼界和格局。在两种极端式的策划执行中,纯指挥型的执行,通常是有眼界,没格局,虽然他们也很想干,却找不到执行的精准方法和路径。最终留给客户的印象是:一群只会说不会做的空想“砖家”。策划执行,最忌讳的是什么事都插手干,什么问题都想解决。这正如一个产品,其功能如是万能,那注定是个无用、失败的产品。对于策划执行人员来说,派驻到企业中,大多企业从上到下均会以景仰、探测的认知对待他们,一有机会就会提出各种问题,而这时,执行人员一定要懂得合理的拒绝,萎婉地转移话题。要不然自己很有可能被落入话套,尤其是面对企业中部分有相当阅历,老奸巨猾的家伙时,更是要不露声色的回绝。可以说,在这一点上有太多的策划执行人员露了马脚,掉了链。因为他们在客户的声声老师音中,还真把自己当成了老师,或硬着头皮装老师,甚至他们中还有许多人自负地认为自己就是老师。其实,营销策划执行人员最大的优势在于销售,一切脱离了此内容的话题或工作,绝对不要轻易地发表自己所谓的“高见”,或者当个真实的倾听者。大胆地拒绝,并不会为你的价值减分,相反还会为你的价值加分,更加彰显你的高度和深度。说实在,每个企业中,那些能在相关岗位谋得一官半职的人,都有自己的刷子,策划执行者千万别拿着鸡毛当令箭,到头来自己中箭了都不知道。时刻保持警醒,时刻保持专注,这才是执行的价值前提。当然,对于其中可能会影响到整个项目执行进程的因素,要作好规划,该砍的人坚决要砍,但我们千万不要冲到最前面当侩子手,这样会显得稚嫩、毫无高度。我们需要做的,是对需要处理的人或事进行强力的利害分析,一次不行再来一个次,让企业主从根本上认识到此事的严重性,不处理都不行。然后,再安排企业相关人员或部门按照我们的处理思路,落实就可以了。
再说角度:是一种思维和认知。对于策划执行,有许多行内人士有一种共识,认为与客户的员工打成一片,称兄道弟就是执行到位,就一定会实现执行成果。殊不知,这是一种让自己完全暴光在敌人枪下的认知误区。因为人一旦对周边的环境太过于熟悉就会失去危机感,尤其是以策划人的身份出现在企业中,熟稔后打成一片,什么事都讲,什么屁都放,而自身的价值和高度却在一点一点地递减。
有过执行经验的都知悉,客户相关人员对自己的了解越多,项目推进的问题也变得越来越多,管控的难度也同时加大。这深层的原因是因为我们的策划执行人员在不自不觉中忘记了自己的角色和身份,在一团和气的空间中丧失了执行人员最重要的职业危机感。且这中间如遇客户中的高人,我们的执行人员会突然发现,自己在客户面前已脱得连底裤都没有了,反观对方还挂着一条裤衩,谁输,谁赢,不言而喻。如此,我们的执行怎么能够顺利推进,我们又怎么能够体现与众不同的价值呢?在我看来,身为策划执行人员,时刻需要切记,我们是做项目的,不是客户的员工,若即若离才是上道,“雇佣军”是我们最高的头衔,只有具备此种角度的职业认知,才不会在执行中迷失方向,才会时刻保持清醒、专业的头脑,取得执行的成果。
篇7
[关键词]独立学院 工程测量 开放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4)07-0016-02
《工程测量》一直是我院土木工程本科、工程管理本科、建筑施工专科和工程造价专科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对于培养学生掌握测量基本理论、基本技能、施工测量方法,熟悉仪器操作,培养专业兴趣等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它也是后续课程包括《桥梁工程》、《道路勘测设计》、《土木工程施工》、《桥梁与道路施工》等的重要前导课程。本课程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到后续课程的教学实施,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
近几年来,我们结合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在施工中的应用,克服传统教材内容浮泛和针对性差的缺陷,对《工程测量》课程内容进行了较大的调整,加大实验课程的研究和学时比例,以适应施工企业对工程测量人才的需要。目前该课程教学时数为48学时,其中课堂教学24学时,课间实验24学时。除课程教学以外,本课程还安排有两周的综合实习。
一、教学改革的方法与思路
1.教学思路和方法与教学思想体系创新特征相匹配。(1)以测绘学“定位”为核心展开基本内容,恰当地把握教学导向。(2)以现代测绘技术为主导,确立测绘技术循序渐进的创新思路。(3)注重现代工程测量技术的完整性,正确处理常规技术与高新技术的关系。(4)从课程系统性出发,健全整体知识构成,精练优化,扩充工程测量的技术视野。(5)合理组织科技新成果。
2.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测量科技具有创新密集的现代特征,而且具有现实应用特色。教学过程必须强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强调测绘科技在工程建设整体技术构成的现实地位,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掌握现代测量技术的学习兴趣和紧迫感。
3.大力应用教学新技术,促进教学现代化。(1)按“十一五”国家级教材《土木工程测量》主线制作全程教学的多媒体课件。(2)文字教材+多媒体一体化教学,教材、影像、主讲有机结合。(3)数据处理练习程序化、可视化,以增强学生测量新技术的应用能力。
4.采取模拟生产的实习方式,强化实际训练意识。实践性教学的设计思想:开展模拟生产方式的土木测量实习改革,坚持全面土木工程师的基本测量技术训练。模拟生产,实际上是把学生个人从专注书本的环境带进群体的仿真生产实习,实施人人互相关联的集体行为。效果:学生通过模拟生产实习,土木测量技术素质得到快速提高。学生说,模拟生产实习不亚于军训锻炼,能学到技术,锻炼人生,终生难忘。
5. 通过举办测量竞赛,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参加科技创新和实践教育活动,让学生将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操作中。通过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将课程教学与技能竞赛结合起来,以增强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其团队合作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的测量技能水平,并且给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平台。通过竞赛,可以检验学生现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管理与团队协作的能力、适应实践需求的应变能力,提高其终生学习的能力,展示师生的学习风貌和教学成果。
二、建设开放式实验室
(一)实验室开放的必要性
21世纪高校教育的重要目标就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实验室教学是整个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是保证实践教学顺利实施的关键。将实验室针对学生开放是职业技能培养与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实践性环节,是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激发广大教师、科研人员、实验技术人员积极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举措。
传统型的实验教学对学生很难做到因材施教,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缺乏积极性,实习教学很难达到理想效果。测量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随着测量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测量学的基本理论、技术原理、实际操作手段、仪器设备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需要采取新的实验教学形式将测量实验从封闭式教学、封闭式实验之中解脱出来。开放性是这种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建立首先要考虑的原则之一。开放式实验室要实现实验实习仪器、实习时间、实验项目、实习教学方法、实验教学内容、实验教学观念的开放。将测量实验室开放可不受学生专业、学科、年级的限制,进行多层次、多方向的实践训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进入实验室,独立设计实验,并且完成实验。
(二)开放式实验室的建设
1.制订、完善实验室的管理制度。实验室的管理是保证实验室正常运转的关键因素之一。要制定和完善各项实验室的管理制度,如《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及使用办法》、《实验室事故责任与损坏、丢失赔偿制度》、《实验室安全卫生管理规则》、《实验室低值耐用品、易耗品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对不遵守纪律、不爱护仪器设备造成损失浪费严重者,实验指导教师应及时终止其实验,并视情节轻重给予纪律处分和经济赔偿。
2.改进实验教学方法。为了充分发挥开放式测量实验室的作用,应从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实验手段等方面进行相应的改革。随着计算机技术、空间技术、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测绘仪器不断更新换代,测绘方法、手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必须以测定“高差、角度、距离”三要素为基础,以测图、用图和测设为主线,在讲授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传统测量教学内容的同时,另增加数字测图、GPS、数字摄影等新兴的、实用的测绘技术和GIS基本知识。为了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应积极利用电子教材、网络以及多媒体技术,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饱满,不再枯燥。同时加大授课的信息量,补充当今测绘行业内研究最前沿的热点问题,不断更新和拓宽知识面,完善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
理论教学与课堂实验相结合,开展一系列开放式实验项目:水准仪常规测量、经纬仪常规测量、控制测量、全站仪测量、施工放样、数字测图等。实验室开放后,学生可以根据教学大纲自由选择实验项目,在实验教师和实验教材的指导下独立设计并且进行实验。在时间安排上,学生可以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实验时间,并在做好预习的前提下,既可进行各种测量实验项目,也可通过实验室的网络系统观看多媒体实验原理和操作指南。这样就解决了在传统的封闭式管理方式下,由于实验设备数量不足而使一部分学生处于等待状态,从而浪费时间的现象。
3.建立实验室管理系统,提高实验室管理效率。开放式测量实验室要建立实验室管理系统,学生在进入开放式实验室做实验之前均需按照选题再预约预习实验指导书提交申请报告或实验可行性论证报告的程序进行,经批准后方可进入实验室。通过实验申请,学生可以提前对所使用的仪器设备及其说明书、实验步骤、实验的注意事项等进行预习,不清楚的地方可以向实验教师进行咨询。在实习过程中,每个实验项目都要建立相应的项目情况表,登记该实验的指导教师和主要参与人员,应填写相应的实验进度表,由指导教师定期检查项目进展,以便随时了解学生的实验情况。实验项目结束时,学生及时做好总结并提交实结或论文后,由指导教师最终评定学生成绩。
(三)开放式实验室建设效果
所有实践教学环节从课程设置、内容,到教学方法,再到实践教学管理都是突出激励学生主动训练、主动探索的。所有实验项目都对学生开放的,学生不仅在时间上可以自由选择,而且在教学内容上也可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和专业特点来进行选择。这满足了个性化教育的需求,也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提高了学生的科学实验素质。
三、结语
实验室的全面开放和利用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实现资源共享的一种有效途径和方法。虽然我院在实验室的开放方面做了一定的尝试和研究,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在测量实验室实施开放的过程中,仍然有很多问题有待我们去探索和解决。我们相信,只有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才能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 参 考 文 献 ]
[1] 李永,宋云连,胡兵.工程测量实践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2(6).
[2] 赵宝锋. 工程测量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矿山测量,2005(3).
篇8
关键词:桥梁挠度测量 人工测量 自动检测 预测方向
桥梁的挠度变形是桥梁健康状况评价的重要参数,在桥梁检测、危桥改造以及新桥验收等方面都需要准确测量桥梁的静、动态挠度值。随着桥梁健康监测技术的进步,人们研究了许多用于位移及挠度测量的方法。目前,国内外测量桥梁挠度的方法有许多种,下面对常见的几种测量方法的原理、特点及适用范围做以简要介绍。
1、传统的人工测量方法
1.1百分表测量法
百分表测量法是较传统的挠度测量方法。百分表的工作原理,就是利用齿轮转动机构所检测位置的位移值放大,并将检测的直线往返运动转换成指针的回转转动,以指示其位移数值。
特点:1)优点是设备简单,可以进行多点测量,直接得到各测点的挠度值测量结果稳定可靠;2)缺点比较繁琐,耗时较长,工作效率较低,现场应用有很大局限性;3)适用于桥下可搭设支架的桥梁工程。
1.2 精密水准仪测量法
水准测量又名“几何水准测量”,是用水准仪和水准尺测定地面上两点间高差的方法。在地面两点间安置水准仪,观测竖立在两点上的水准标尺,按尺上读数推算两点间的高差。通常由水准原点或任一已知高程点出发,沿选定的水准路线逐站测定各点的高程。
特点:1)具有速度快、计算方便、精度高和能够及时比较观测结果的特点;2)主要适用于测点附近能够提供测站条件、范围不大的桥梁挠度变化、观测点数不多的精密水准测量。
1.3 全站仪测量法
全站仪挠度测量基本原理是三角高程测量。三角高程测量通过测量两点间的水平距离和竖直角求定两点间高差的方法。
特点:1)这种测量方法简单,不受地形条件限制,是测量桥梁挠度的一个基本方法。2)在桥梁加、卸载过程中,由于全站仪和棱镜固定不动,这就完全消除了仪器高和棱镜高的量测所带来的误差。3)采用高精度全站仪可以更加有效地提高桥梁荷载试验挠度测量精度。
2、桥梁挠度自动检测技术
2.1 连通管测量法
利用连通管原理,根据安装在桥梁各处连通管内液面高度的变化获得桥梁挠度的变化。当桥梁梁体发生变形时,固定在梁体上的水管也将随之移动,此时,各竖直水管内的液面将与基准点处的液面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但各测点处的竖直水管液面却发生了大小不等的相对移动,测得的相对位移量即是该被测点的挠度值。
特点:连通管法测量桥梁挠度的优点是可靠、易行,当挠度的绝对值大于20mm时,它1mm最小读数至少可有5%的相对精度。
2.2 倾角仪法
使用倾角法测量桥梁的挠度,并不同于传统的方法如百分表法、水准仪法直接测得桥梁某一点的挠度值,而是首先使用倾角仪测得桥梁变形时几个截面的的倾角,根据倾角拟合出倾角曲线,进而得到挠度曲线,这样就可以求得桥梁上任意一点的挠度值。倾角法实际上是一种间接地利用倾角仪测量得到桥梁挠度的方法。
特点:桥梁不需要静止的参考点,特别适于测量跨河桥、跨线桥、大型的跨海、跨峡谷桥梁和高桥,大大提高了测量效率。
2.3 激光图像挠度测量
激光图像挠度测量利用了激光良好的方向性。随着桥梁不同程度的变形,照射在被测点固定不动的光电接收器上的激光光斑中心发生等量变化,因此只要获取光斑中心位置就可得到桥梁挠度。
特点:具有很高的测量精度,可达到0.1 mm,且采样速率高、成本较低;适合于跨度不大的中小型桥梁。
2.4 GPS挠度测量
利用一台接收机(基准站)安在参考点(岸基)上固定不动,另一台接收机(移动站)设在桥梁变形较大的点,2台接收机同步观测4颗或更多卫星,以确定变形点相对岸基的位置。实时获取变形点相对参考点的位置,可直接反映出被测点的空间位置变化从而得到桥梁结构的挠度值。
特点:具有全球性、全天候、连续的精密三维导航与定位能力;具有良好的抗干扰性和保密性。
2.5 光电成像挠度测量
光电成像挠度测量是在桥梁的测点上安装一个目标靶,并在靶上制作一个光学标志点(光标)。通过光学系统(光学镜头)把标志点成像在CCD接收面阵上,当桥梁产生挠度/位移时,目标靶也随之移动。通过测出靶上光标点在CCD接收面上成像位置的变化值,就可计算出桥梁实际的挠度/位移量。
挠度测量方法的比较图
3、桥梁挠度监测的发展方向
(1)长期在线自动动态测量
现在和未来,人们对桥梁,尤其是大型桥梁的安全评估不仅要求在施工过程中进行严格的检测,而且,更加注重成桥后在正常载荷下的长期在线自动监测。成熟的网络技术使人们不再局限于对一座桥梁进行集中监控,而逐步要求实现区域内多座大型桥梁的集群式监控。
(2)大量程测量
随着建筑材料和工艺的不断成熟,现代桥梁呈现出/跨度大、结构柔等特点,这就造成桥梁结构本身在各种外界环境的影响下,会出现较大的形变,将来挠度测量的量程相应地要求成倍提高。
总之,随着计算机等级的提高、数据采样技术的进步,今后桥梁的挠度测量将在此方法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未来桥梁挠度监测将会沿着/高度集中自动化、大量程测量的方向继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余加勇,朱建军,邹峥嵘,张坤[J]. 大跨径桥梁挠度测量新方法研究.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4(10):31-34
[2]吴晖.利用新型倾角仪测量桥梁挠度方法的理论分析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兰州:兰州交通大学.2009.
[3]谢浩元. 基于无线倾角传感器的桥梁挠度测量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0.
[4]徐学文,管树国.几种挠度测量方法的比较.林业科技情报.2005(37):85
[5]郑玉福.桥梁挠度测量方法的探讨.黑河科技,2002(4):47-48
[6]曹少飞.桥梁结构试验检测应变和挠度测量新方法研究(硕士学位论文).西安:长安大学.2007.
篇9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问题;高效策略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通过阅读可以增加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知识理解能力。随着学生阅读量的增加,阅读能力也将得到相应的提高,但是阅读不能仅仅靠“量”的积累,如何高效的阅读才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关键。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特点指导读,引导学生产生阅读的兴趣,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一、小学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式单一。小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不强,需要教师的耐心引导。课堂的氛围很容易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影响,很多教师的阅读教学形式单一,很容易让学生产生疲惫心理,因此难以实现高效教学目标]。很多教师觉得小学生阅读能力不够强,采用带领阅读教学效果会更好;还有的教师认为小学阅读内容比较简单,应该让学生自主阅读。在单一的阅读教学模式中,小学生还没有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阅读积极性不高。
(二)阅读资源匮乏
小学语文主要阅读的范围是课本和相匹配的阅读读本,很多教师只会把教学重点放在教材的阅读上,而忽略了课外的阅读,这样很不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学生自己购买读本的情况较少,而学校的阅读资源有限,语文课本上的内容也难以满足学生的阅读欲望,学生的知识面难以拓展,阅读也难以实现高效的教学。
二、小学语文高效阅读的策略
(一)改变教学方式,提高学生阅读兴趣
小学语文要实现高效的阅读教学效果,首先要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重视阅读教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1]。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文章的内容合理安排阅读教学的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利用好早读的时间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加强课本知识的阅读,将优美的散文、诗篇大声朗读,加强对文章情感的体会。例如,在《雷锋叔叔你在哪里》的教学中,学生刚接触文章时,对文章只有简单的认识,教师可以慢慢引导学生,从兴趣着手。文章从描写环境开始,“沿着长长的小溪,寻找雷锋的足迹……”,很容易让学生产生联想,接下来老师可以进行扩展,雷锋叔叔是什么样的人呢?我们一起去找他吧?从教师的引导中,学生对课文的兴趣更高了。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呈现阅读场景,增强学生的感受力。通过教师的引导,能有效加强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当将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阅读结合起来,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教学教学质量。
(二)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发掘阅读资源
阅读能力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现,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在实施阅读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阅读特点,提供结合小学生的读本,增加小学生的阅读量。通常学生对带有图文的书籍兴趣比较高,在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用图文结合的方式阅读,从而加强对文章的理解。很多学生具有很大的阅读欲望,却因为缺乏了阅读资源而限制了阅读。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提供给学生更多的阅读资源。如鼓励学生精读课本,巩固知识,体会教材中的情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参与阅读。除了教材资源外,教师也可以组织班级阅读兴趣小组,鼓励学生将自己的读本提供给班级,分享阅读资源,并建立好管理制度,使阅读资源不断扩大。在语文课上,可以组织“我阅读,我收获”的讨论会,让学生分享阅读的心得,促进学生的交流,加强对读本的认识。教师要时常鼓励学生阅读,对学生的问题及时解惑,从而加强了语文阅读的实效。
(三)注重阅读技巧的培养,提高阅读质量
在学生参与阅读时,教师需要对学生的阅读技巧进行指导。教学实践中,很多小学生阅读存在着会读不会认的现象,这是由于小学生阅读时存在盲目阅读的问题,这样明显不利于小学生语文知识的学习。由于小学生的字词量掌握不多,也会增加阅读难度,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时,也要注重关键字的解释,采用故事的方式对文章进行解释,让学生了解文章意义再进行阅读,从而提高阅读质量[2]。在学生的课外阅读中,教师也要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鼓励学生参与阅读,并表达自己的见解,不要过于注重阅读的数量,要在阅读的质量中得以收获。除上述之外,阅读能力的提高也会相应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以日记的形式展开写作,这样也能提高阅读的理解力。
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鼓励学生自主参与阅读,加强交流与合作,深切体会阅读的乐趣。同时,学生阅读也不应局限于课本和课堂中,教师应给学生制造有利的阅读平台,利用多种途径整合阅读资源,让学生学会并掌握有效利用课堂中掌握的相关阅读技巧,为语文的学习打下坚实的阅读基础。
参考文献:
篇10
一、海峡两岸的财务预测制度简介
目前,中国大陆有关财务预测信息的规定没有形成体系,散见于各行政法规、规章和中国证监会的有关解释中,主要有《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质量的通知》等。台湾的财务预测制度已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体系,主要有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公布的财务会计准则公报第十六号——《财务预测编制要点》、审计准则委员会公布的审计准则公报第十九号——《财务预测核阅要点》,证券暨期货管理委员会公布的《公开发行公司财务预测资讯公开体系实施要点》等。
二、海峡两岸财务预测制度比较
(一)财务预测信息提供者的比较
在中国大陆,公司的预测性信息主要是由公司管理编制,财务分析师没有形成规范的市场供给,没有正式公开的财务分析师预测信息。在台湾,证券分析师在财务预测中占有一席之地,主要扮演投资者与上市公司之间的中介——信息加工的角色。由于上市公司提供的财务预测信息通常具有很强的专业性,需要证券分析师的解读,并通过证券分析师传递给投资者。但由于台湾对预测性信息的披露主要采用强制性的方式,公司管理人员最具有信息优势,所以,证券分析师只是对公司的财务预测信息起补充作用。但台湾的管理机构鼓励证券分析师以独立第三者的立场对公司的预测信息质量进行评价并传递给投资者以决策之用。
(二)财务预测信息披露时点的比较
1.发行市场的财务预测信息。中国大陆证监会规定如果发行人认为提供盈利预测报告将有助于投资者对发行人及投资于发行人的股票作出正确判断,且发行人确信有能力对最近的未来期间的盈利情况作出比较切合实际的预测,发行人以披露盈利预测报告。但证监会规定增发公司近3个会计年度及预测发行完成当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6%.可见,在首次公开发行和增发的场合,盈利预测实际上是必须披露的内容之一。台湾规定新上市公司、现金增资公司、发行可转换公司债的公司,都应公开财务预测。在发行新股或增资时,中国大陆和台湾都规定必须披露财务预测信息,不同的是台湾要求在发行可转换债时也要财务预测信息。
2.交易市场的财务预测信息。中国大陆在相关规定中说明在年度报告中公司可以编制新年度的盈利预测,在证券交易所有关通知中规定:当上市公司出现以下情形之一,应当及时进行业绩预告:
①预计公司本报告期或未来报告期业绩将出现亏损、实现扭亏为盈或者与上年同期相比业绩出现大幅变动(上升或者下降50%以上)的;
②在公司会计年度结束后1个月内,经财务核算或初步审计确认,公司该年度经营业绩将出现亏损、实现扭亏为盈、与上年同期相比业绩出现大幅变动(上升或者下降50%以上)的;
③其他认为应披露的情形。
台湾规定出现下列情形应公开财务预测;
①同一任期内董事发生变动累计达三分之一以上者;
②企业合并者;
③缔结、变更或终止关于出租全部营业,委托经营或与他人经常共同经营之契约;让与全部或主要部分之营业或财产;受让他人全部营业或财产,对公司营运有重大影响者;
④公司发生重大灾害、签订重大产销契约或重要产业部门变动预计影响营业收入金额最近一年度营业收入百分之三十以上者;
⑤公司最近一年度营业收入较其前一年度减少百分之三十以上者;
⑥其他必要情况。
在交易市场的财务预测信息披露中国大陆与台湾的差异较大,主要在于:
(1)中国大陆的规定比较宽松,台湾的规定比较严格。中国大陆规定只在公司业绩出现较大变动时披露相关的财务预测信息。而台湾规定必须披露的情形要多于中国大陆,除了业绩的变动以外,当发生特定事件时如公司发生灾害、合并等,这些事件也会对公司的业绩产生重大影响,这时也必须公开财务预测信息。
(2)台湾规定的财务预测信息带有连续性披露要求,如果出现上述的①、②、③、④的情况还必须连续两年公开财务预测。
(3)台湾还要求财务预测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对于公告财务预测视其情况有两日内。一个月及年度终了后三日后、四个月内公告的规定。例如当三分之一以上董事发生变动的,应于董事就任之日起一个月内公告申报当年度财务预测。
(三)财务预测更正及更新的比较
预测性信息是根据合理假设基础对未来的趋势、事件等所作的预测性陈述,主要是基于主观的估计和评价,一旦客观条件发生变化,原先做出预测的合理假设基础也发生变化或者不再存在而使预测性信息失真,这时应对预测信息进行更正。
目前中国大陆关于财务预测信息更新的相关规定有:若公司对该计划进行了调整,应说明履行了何种内部决策程序,有关决议刊登的信息披露报纸及日期:实际投资项目如有变更,公司应介绍项目变更原因、变更程序及其披露情况,项目资金的投入情况,项目的进度及预计收益;如果生产经营环境以及宏观政策、法规发生了重大变化,已经。正在或将要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重要影响,公司董事会须明确说明。
台湾相关法规明确规定:已公开财务预测之公司经发现财务预测有错误,可能误导使用者之判断时,应于发现之日起二日内公告申报说明原财务预测完成日期、会计师核阅日期、所发现错误致原资讯已不适合使用之情况及其影响,并于发现之日起十日内起公告申报经会计师核阅之更正后财务预测。当编制财务预测所依据之关键因素或基本假设发生变动,致税前损失金额变动百分之二十以上且影响金额达新台币三千元及实收资本额之千分之五者,公司应据规定公告申报更新后财务预测。
对比中国大陆与台湾在财务预测更正及更新方面的做法,可以发现台湾在这方面规定的特点:
1.及时性。台湾要求在两天内就要做出公告说明其错误及影响,十日内公告更正后财务预测,而且已公开财务预测之公司,应随时评估敏感度大的基本假设变动对财务预测结果的影响。而中国大陆没有对更正后的财务预测的公布时间作任何要求。任何信息的价值都有其时间性,且一般地信息越及时其价值越高。特别对于错误的预测性信息,公司一旦发现应当以最快的速度传递和报告,以便投资者及时做出决策调整,减少损失。因此台湾的做法值得学习。
2.量化规定。量化规定一方面既可以使上市公司对应更正更新的财务预测有数量依据,另一方面也可以节省公司的编制成本,因为并不是所有的预测信息发生变动都对投资者有影响,对一些影响较小的预测信息发生变动可以不必公告申报。
3.限制更新更正财务预测的次数。如果财务预测信息经常更新,投资者对其准确性产生疑问。为此,台湾在《发行人募集与发行有价证券处理准则》中第十二条规定,如果公司欲对外公开办理现金增资、合并发行新股等情形时,如果在申请年度及前二年度因公开财务预测经证期会纠正达二次,或任一年度更正 (新)财务预测超过二次(即三次以上者),必须实行申请核准制,以促使公司提高财务预测准确度。
(四)财务预测管理当局责任规定的比较
中国大陆在《独立审计实务公告第4号——盈利预测审核》中规定合理编制并充分披露盈利预测是被审核单位的责任。
台湾证券暨期货管理委员会在《公开发行公司财务预测咨询公开体系实施要点》中明确确认董事会对财务预测编制之责任,要求财务预测编制完成后,应提董事会通过,但因故未及提报董事会通过者,得补提董事会追认。如未计提报董事会通过者,应表明“本次财务预测尚未经董事会通过”之字样,并应说明其原因及预计通过之日期。公告时须包括“企业之财务预测是属估计,将来未必能完全达成”之声明,以提醒投资人预测不确定本质。同时还要求公司对于假设性资料提出佐证。
在管理当局责任的规定方面,中国大陆比较笼统,而台湾则非常具体,明确表示董事会应对此负责。
三、完善中国大陆财务预测制度的几点启示
1.中国大陆应建立一整套有关上市公司预测性财务信息生成、披露和审核的规范体系。目前已客观存在财务预测信息需求市场,如企业向银行举债时,银行要求提供某些财务预测信息,投资者在投资时,更看重的是公司未来的发展前景。因此应建立一个较完善的财务预测规范。同时要鼓励建立有权威的盈利预测专业机构和培养一批高素质的财务分析师,一方面既可以对公司管理人员提供的预测财务信息的质量进行约来,另一方面投资者获得预测财务信息的渠道也多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