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问题范文

时间:2023-04-04 09:03: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质量问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质量问题

篇1

近几年,随着制革业的蓬勃发展,皮革面料一改以往单调、厚重的风格朝“轻、薄、软”方向发展,使得冷清的皮衣市场日渐红火,众多知名服饰品牌厂家也纷纷推出以皮革为面料的服饰。笔者结合日常检测工作的经验及相关的理论知识,对如今皮革服装主要存在的质量问题及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做一详细的分析。

2. 皮革服装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

2.1 皮革原料造成的问题及原因

2.1.1 撕裂力不达标 撕裂力是反映皮革面料牢度的指标,如果撕裂力不达标,则皮革服装极易破损。在QB/T1615-2006《皮革服装》中规定皮革撕裂力≥ 9N,不论皮革种类(如猪、牛、羊等),也不管皮革厚度,甚至没有特别限制取样部位。在日常接待的消费者投诉中,就皮衣的牢度问题的投诉是最多的也是最让消费者气愤的,动辄好几千甚至上万元的皮衣会“一不小心”就撕破一个大口子,找商场往往会以“人为造成的,非质量问题”为由推脱责任。在我们的实际检测中,撕裂力达不到 5N 的很常见,有的甚至只有二点几牛顿,难怪消费者说 :牢度差得就像纸一样。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三个方面 :a)皮革面料厚度太薄。很多皮衣的厚度不足 0.3 !,尤其是一些皮革羽绒服都比较轻薄,最薄的仅 0.2 !。为了外观好看,牺牲了内在质量。b)成本原因。由于原料皮价格的持续上涨,为了降低成本,很多制革厂都加重了对原料皮的处理,过度打散皮革纤维以提高得革率,从而降低了皮革的强度。c)陈皮。有一些价值不高的皮衣,不是当季的新品,甚至是前两年的陈货,皮革面料已出现“僵硬”“、反栲”等现象,就是俗称的“发闷”,皮革强度大大降低。

2.1.2 摩擦色牢度不合格 在皮革服装的质量检验中,另一项重要物理指标就是皮革面料的摩擦色牢度 , 成革的摩擦色牢度分干擦和湿擦两项 , 湿擦不合格的占大多数。色牢度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有 :a)过分追求手感,涂饰剂中树脂量少,手感剂量大,固定不充分。b)对于绒面革,因其无涂饰层,固色就更为重要,但往往由于其水洗不够,浮色未洗干净,造成固色不牢。

2.1.3 部位用料和辅料不合格皮革面料出现裂浆、裂面、伤残过多,甚至破损、有油腻感、毛领掉毛严重等等,这些问题都是在下料时能避免的。对伤残过多的皮一定不能用在正身和领面,有严重质量缺陷的材料坚决不能选用。但生产厂家为了自身利益往往忽视这些问题。

2.2 缝制和外观质量问题及原因

2.2.1 缝制上的问题 针迹不顺直、针距不均匀、有漏针、空针及跳针等现象

2.2.2 外观质量问题 出现问题较多的是 :绱袖不圆顺、吃势不均匀、底边不平服、起皱、松紧不适宜、两袖长短不一致等等。

2.2.3 产生缝制和外观质量问题的原因 皮革服装市场的复苏让不少服装生产企业跃跃欲试,但是他们对皮革面料的属性了解不够,皮革这种特殊面料的厚度、延伸性及个体差异性与一般的纺织面料大相径庭,出现以上问题多数就是由于皮革面料的特殊性造成的。

3. 总结

针对皮革服装出现的质量问题要从源头改进,如何生产出即满足市场需求而又符合产品标准的皮革面料是制革厂应该探究的,而在缝制和外观上的问题就要服装企业摸索出适应皮革面料的缝制工艺了。

篇2

论文摘要:在传统的盈利分析中,人们往往利用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销售净利率等指标来判断一个企业的盈利能力与盈利水平。这些评价指标存在明显的缺陷,即主要注意到收益的数量,而对收益本身的内在质量关注不足也不能从动态上反映企业会计收益的发展变化,不能真实、准确、客观地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本文就会计收益质量及其评价方法提出了一些新的认识。

关键词:企业 会计收益质量 评价方法

一、会计收益质量的特征

会计收益的质量应侧重于相关性研究即为利益相关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满足预测性、反馈性、及时性)。

会计收益质量的特征同其他会计信息质量的特征一样,应服从于会计目标的相关性和可靠性,从多维度、多视角进行全面研究,主要表现为以下五个方面。

1、较高的投入产出比率。

2、合理的利润构成。

3、稳定的利润增长趋势。

4、较低的收益风险。

5、充足的现金保障。

二、会计收益质量的评价方法

1、从资产负债表的角度评价会计收益质量

如前所述,会计收益质量可通过收益与现金流入的吻合程度来反映。收益给企业带来的现金流入主要有两种方式:现销和赊销。现销能够直接增加企业的货币资金,而赊销会增加当期的应收账款,它的回收使未来现金增加。应收账款回收期限的长短,能够说明收益质量的好坏。应收账款回收期限的长短主要通过应收账款周转天数或应收账款周转率来体现。

(1)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0÷应收账款周转率。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是一个衡量应收账款变现能力大小的最常用指标,用来反映企业在某一会计期间收回赊销款项的能力,体现应收账款的催款进度和周转速度。一般认为,应收账款周转天数越短,表明企业收款速度越快、坏账损失越小、收益质量越高。反之,如果应收账款周转速度过慢,那么对于该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真实性就应有所怀疑,有可能是确认了虚假销售收入,也可能是收账政策制定的不合理。由于大多数行业都存在信用销售,形成大量的应收账款,如何能更快将这些应收账款收为真金白银对公司持续运转至关重要,如果周转天数延长,回款速度变慢,公司将不得不通过借债等方式来补充营运资金,会造成成本的上升和经营的被动。在相同行业内,应收账款周转天数越短的公司通常有较强的竞争力。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加上存货周转天数再减去应付账款周转天数即得出公司的现金周转周期这一重要指标。

(2)应收帐款周转率;平均应收帐款余额

应收帐款周转率(周转次数)=营业收入/平均应收帐款余额;平均应收帐款余额=(应收帐款余额年初数+应收帐款余额年末数)/2。

应收账款周转率是销售收入除以平均应收账款的比值,也就是年度内 转为现金的平均次数,它说明应收账款流动的速度。一般来说,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平均收账期越短,说明收账迅速,账龄较短;资产流动性强,短期偿债能力强;可以减少坏账损失等。否则,企业的营运资金会过多地呆滞在应收账款上,影响正常的资金周转。存在一些影响该指标正确计算的因素:季节性经营的企业使用这个指标时不能反映实际情况;大量使用分期付款结算方式;大量地使用现金结算的销售;年末大量销售或年末销售大幅度下降。这些因素都会对计算结果产生较大的影响。财务报表的外部使用人可以将计算出的指标与该企业前期指标、与行业平均水平或其他类似企业的指标相比较,判断该指标的高低。

2、从利润表的角度评价会计收益质量

从利润表的角度看,通过净收益营运指数、销售毛利率和资产净利率三个指标来反映收益质量。

(1)净收益营运指数

净收益营运指数=经营活动净收益÷净收益;经营活动净收益=净收益-非经营净收益=净收益-非经营税前损益×(1-所得税税率)。

其中,经营活动净收益是指经营活动本身产生的净利润;非经营税前损益是指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所产生净收益营运指数越大,说明经营活动产生的净收益的比重越大,可持续盈利能力更强,也反映会计收益质量越高。这是因为在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中,经营活动带来的收益具有经常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相反,净收益营运指数越小,说明会计收益质量越低。这是因为净收益营运指数越小,说明企业的净收益是由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带来的,也说明经营活动没有占据主导地位。长此以往,企业就应该改变经营方向。

(2)销售毛利率

销售毛利率=销售毛利÷销售收入=[(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收入]÷100%。

销售毛利率表明企业每1元销售收入所带来的毛利,反映企业销售业务的获利能力。没有足够的销售毛利率就无法形成企业的最终利润。同时,销售毛利率的高低也提供了一个重大信息,即该企业有多少富余资金可投入研究发展、推销活动及管理活动上,代表企业负担营业费用的能力。该指标高,说明企业产品定价科学,产品附加值高,营销策略得当,销售业务市场竞争力强,销售成本控制得较好,获利水平高,有能力负担各项营业费用。

(3)资产净利率

资产净利率=净利润÷平均资产总额。

资产净利率是反映企业资产综合利用效果的指标,也是衡量企业利用债权人和所有者所提供资金的获利能力。此项指标越高,表明资产利用的效率越好,说明企业增加收入和节约资金使用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整个企业获利能力越强,经营管理水平越高。反之,则表明资产的利用效率越低。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现行利润表上的利润没有扣除权益资本成本,所以,用会计利润扣除权益资本成本后得到的经济增长值来评价收益质量就更加科学了。

3、从现金流量表的角度评价会计收益质量

只分析资产负债表、损益及利润分配表或财务状况变动表并不能完全满足投资决策的需要。而要想知道为什么盈利企业会突然破产?为什么亏损企业也能发放股利?为什么净利润与经营现金流量并不相同?这些问题均可通过分析现金流量表得到回答。

以上是根据现金流量表,利用比率法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为全面了解企业在一定期间的现金流动状况及其信息,还可将本企业的财务比率与同行业平均水平或标准比率,或本企业历史水平进行比较分析,以便为财务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信息。

三、评价会计收益质量时应注意的问题

1、会计收益质量评价是一项主观性很强的活动,它与分析者自身的专业判断能力和风险偏好密切相关。分析者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并在实践中积累丰富的经验才能胜任这项工作。

2、评价资料的局限性。无论哪种评价,其依据的信息有局限性,并且不充足,由于管理当局提供可信度较低,还有一定滞后性,更易出现分析偏差。分析者应将财务报表评价和企业整体环境结合起来,才能得出恰当的评价结果。

篇3

【关键词】变压器;质量问题;工艺执行;质量监督

【Abstract】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main transformer’s quality problem found in a wind-power project’ s handover test,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standards should be strictly enforced in the process of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supervisory personnel at all levels should strictly check。

【Key words】Transformer;Quality problem;Process implementation;Quality supervision

0引言

变压器是电力系统中重要设备之一,在电力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倘若发生故障,将直接影响到供电,除了维修的费用昂贵外,还会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 因此,用户从变压器的制造开始,对监造工作非常重视,尽管如此,变压器制造过程中各类质量问题时有发生。

1事件背景

2010年12月12日,桦川苏家店49.5MW风电项目:在对主变压器(型号SFZ11-50000/110)进行交接试验测试不平衡率时发现一台主变压器高压绕组直流电阻不合格。

2质量问题

高压侧绕组直流电阻交接试验时测得数据如表1。

表1

直阻及其不平衡率是综合判断变压器绕组异常和故障的一个重要依据,《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规定1.6MVA以上的变压器,相电阻不平衡率不应大于2%,线电阻不平衡率不应大于1%。1.6MVA及以下的变压器,相电阻不平衡率不应大于4%,线电阻不平衡率不应大于2%。

由表1可知,直流电阻不平衡率远大于2%,怀疑分接开关有问题,故转动分接开关后复测,其不平衡仍然很大,又分别测其它几个分接位置的直流电阻,其不平衡率都在11%以上。

直流电阻不平衡可能会导致下列不稳定现象:

1)绕组出现局部发热,容易造成变压器油总烃含量超标,乙炔含量不合格。降低变压器绝缘件的绝缘性能。

2)绕组的三相电流及电压不平衡,增加线路及变压器的铜损,增加变压器的铁损,降低变压器的出力甚至会影响变压器的安全运行,会造成三相电压不平衡因而降低供电质量,甚至会影响电能表的精度而造成计量损失。

3)变压器在运行时跳闸,造成大面积停电的事故。

4)变压器出现单相运行。

3缺陷原因分析

1)导体本身的导电率超标,引起变压器的直流电阻不平衡超标。

2)导体截面大小引起的直流电阻不平衡率超标。

3)引线在焊接过程中有虚焊、引线接线片与铜排接触不良等因素,尤其是低压绕组为螺旋式时,其并绕根数多,若有某根焊接不良等都会对三相电阻不平衡率产生影响;绕组绕制过程中若是松紧不一也容易使三相电阻不平衡。

4)有载开关或无励磁分接开关接触不良。

5)绕组中存在匝间短路。

6)绕组的几何尺寸出现较大偏差。

在本案中,通过上表数据可见问题均为A相直流电阻偏大,好比在A相绕组中串联一个电阻,这一电阻的产生可能出现在A相绕组的首端或套管的引线连接处, 打开A相套管下部的手孔门检查,发现引线与套管连接松动(螺丝连接)造成的直流电阻偏大,是连接不良造成的。主要由于安装时无垫圈引起,经处理后恢复正常,重新测得A 相绕组直流电阻值为0.1034Ω,满足要求。

4监理预控措施

1)为了控制变压器直流电阻的不平衡必须严格控制导体的电阻率,监造人员监督采购的导体都要进行电阻率测量,对于不合格导体坚决不能使用。

2)在采购扁铜线时需严格检测几何尺寸;在生产中制造出一批的同规格的低压绕组,进行挑选,比较接近的直流电阻线圈装配到一台变压器中去。

3)在同一只线圈中将两种厚度偏差较大的铜箔搭配使用,如线圈前半段用较薄的导体,后半段用较厚的导体,这样基本可解决不平衡问题,但生产中需对铜箔进行接头,工艺较烦琐,效果比较明显。

4)变压器监造首先要选派高素质的监理人员,要精通专业理论知识,懂得变压器设计、制造和试验等过程的相关知识,熟悉相关制作规程,熟悉现场的运行、维护知识,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能结合实际对变压器的设计、生产、检测、试验等进行监督检查,善于发现问题、具备解决问题能力。

5)严格落实合同协议规定。监理师要熟悉相关设备制造的合同协议,对设备标准了如指掌,无论是国家标准、企业标准还是业主方对产品的特殊要求,监理人员要始终做到心中有数,要按照合同协议把好三关:

(1)设备生产设计关,不带问题生产;

(2)原材料的进场关,不合格的原材料坚决不用;

(3)设备生产质量关,全程监督生产过程,及时发现并消灭生产缺陷。

6)做好外购件入厂检验。严格按照订货技术条件的要求监造,订货技术协议中除了业主提出的主要技术参数外还有业主提出的特殊要求,这些要求有的是从惨痛教训中总结出来的,作为厂家是从未遇到过,不予理解也未执行,这些都靠监理去督促。把好节点关:认真负责、实事求是、坚持原则;

7)注重环境对设备的影响。监理师对要做好监理日志,记录当天的气候状况,因为有些工序对温度、湿度有严格的要求,(真空注油要求湿度在75%以下)制造厂家试验的设备要检查标注的使用期限。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砼;质量;控制;问题;

中图分类号:O2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砼的质量对建筑的质量有直接的影响,砼对建筑有一定的承载力,如果砼质量出现问题将会影响整个工程的进展,严重的还会影响到建筑施工的安全,对工程的施工进程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在砼的选材施工就应该十分注意规避各种不良因素,避免一些常见问题的出现,保证施工的安全以及工程进展。

二、材料对于砼质量重要性

混凝土是由水泥、掺合料、外加剂与水配制的胶结材浆体将分散的砂、石经搅拌粘结在一起的工程材料。在混凝土工程施工过程中,经常发生一些质量通病,这些质量通病如不能根除,将影响结构的安全,如何最大限度的消除质量通病,保证工程结构安全。因此施工中建筑材料的选择及处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1、用水的要求

按照有关规定:砼拌和水要求不含影响水泥正常凝结与硬化的有害杂质、油脂和糖类。凡是pH值小于4,硫酸盐含量超过水重1%的水,都不宜使用。当对水质有怀疑时,可将该井水与洁净水分别制成砼试件,进行强度对比试验,如该水制成的试件强度不低于洁净水制成的试件强度,则该水为可用水。

2、水泥

在砼中,水泥与水形成水泥浆,包裹在砂粒表面并填充砂粒间的空隙而形成砂浆,水泥砂浆又包裹石子并填充空隙而形成砼。水泥是砼中的胶凝材料,它的性能直接影响砼的强度和耐久性。由实验结果得知,水泥合格,满足规范要求,因此,不会引起砼质量问题。

3、石子用量

用砂含泥量超过标准一倍以上,导致泥粒总面积大幅度增加,需要更多的水泥浆包裹。同时,泥粒本身强度低,降低了砼的强度。另一原因,砂子偏细。在重量相同情况下,表面积大大增加,需要更多的水泥浆包裹。否则,将有部分砂粒和泥粒不能被水泥浆包裹,而形成砂团,没有强度,大大降低了砼的强度。

三、砼裂缝问题的分类与剖析

产生裂缝的因素很多,主要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温度、收缩、不均匀沉降等所引起的裂缝;二是在荷载作用下,结构的强度、刚度或稳定性不够而出现的裂缝。以某厂区道路砼质量问题为例做具体分析如下:

1、施工冷缝

在混凝土浇筑时正值高温季节,混凝土运输车在运输时出现100分钟堵车的时间间隔,已经浇筑完毕的混凝土终凝,后续混凝土虽然虽然尽力振捣,但是无济于事。这两条裂缝在施工完毕后40小时出现,通车两个月时间内经过不问断观察,该裂缝没有扩展的迹象。针对这种问题,要求施工单位在后续施工时,采用了施工期间开辟两条施工通道,与商品砼公司保持20分钟间隔的电话联络,一旦出现意外情况,及时就近设置正确的施工缝,并留置连接杆件。混凝土供应间隔在40分钟左右时,两次混凝土接缝重新振捣,振捣拉伸长度每边不少于1.0m,振捣棒落棒间距不大于25cm。通过这一做法,避免了施工冷缝的出现。

2.表面裂缝

这类裂缝属于早期微裂缝的扩展。由于早期混凝土收缩形成未反映到表面的微小裂缝,使用一段时间后,受行车荷载及温度应力的双重作用,部分裂缝逐渐增长变深,以至造成面板断裂。

3.横向裂缝

在本工程通车一个月后,在主要道路上出现6条沿着半幅路面(6m宽,20 an厚)宽度方向的贯通裂缝,裂缝到达面层底部,通过对比分析和现场测量切缝深度,半幅路面端部和中间切缝深度均不足4cm(即不足面板厚度的1/3~1/4),由于混凝土面板的纵向应力超过了混凝土的强度,切缝起不到削减应力的作用,导致出现了贯通整个混凝土板底的横向裂缝,更有一处横向裂缝的位置位于涨缝一侧50cm的地方。

四、砼蜂窝现象及防治措施

1、蜂窝问题

蜂窝现象: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空隙类似蜂窝状的窟窿,产生的原因主要有:(1)下料不当或下料过高使石子集中,造成石子砂浆离析;(2)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未拌合均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3)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砂、石子、水泥材料加水量计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子多;(4)混凝土未分层下料,振捣不实,或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5)钢筋较密,使用的石子粒径过大或坍落度过小;(6)模板缝隙未堵严,水泥浆流失;(7)基础、柱、墙根部未稍加间歇就继续灌上层混凝土。

2、防治的措施

防治的措施:(1)认真设计、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经常检查,做到计量准确,混凝土拌合均匀,坍落度适合;浇灌应分层下料,分层振捣,防止漏振:模板缝应堵塞严密,浇灌中,应随时检查模板支撑情况防止漏浆;基础、柱、墙根部应在下部浇完间歇1-1.5h,沉实后再浇上部混凝土。(2)小蜂窝:洗刷干净后,用1:2.5 水泥砂浆抹平压实;较大蜂窝,凿去蜂窝处薄弱松散颗粒,刷洗净后,支模用高一级细石混凝土仔细填塞捣实,较深蜂窝,如清除困难,可埋压浆管、排气管,表面抹砂浆或灌筑混凝土封闭后,进行水泥压浆处理。

五、脱皮和露骨问题及处理措施

1、脱皮和露骨问题

大面积脱皮露骨的质量问题,常常聚集在涨缝结合部位和切缝交叉部位,经过总结主要由以下因素造成:(1)水泥混凝土配合比不准确。混凝土拌合物水灰比过大,造成水泥混凝土路面面层聚集的砂桨增多,降低了面层强度;水灰比过小,影响提浆抹面,便向面层洒水补充,导致面层强度降低;混凝土中水泥用量过多,而且容易产生塑性裂缝、温度裂缝。(2)混凝土坍落度控制不好,特别是坍落度过大的情况下,漏振或过分振捣。振捣时间过短不易捣实,过长会使混凝土产生离析。这样会造成面层骨料分布不均匀,产生收缩裂缝。(3)搅拌不均匀、搅拌时间过短或过长。混凝土拌合物搅拌时间不够,水泥砂浆未完全裹覆到碎(砾)石粗骨料上,粘聚力不够,造成混凝土强度降低,在通车后混凝土路面易脱皮露骨。搅拌时间过长,致使骨料破碎,混凝土中空气含量发生变化,混凝土的和易性也发生显著变化,也会造成混凝土强度降低。(4)水泥混凝土拌合物离析或流动性降低。混凝土拌合物在运输和摊铺时发生离析,大量的砂浆聚集在混凝土表面,因砂浆的干缩变形要比混凝土的大,强度比混凝土低得多,故经车辆磨损路面混凝土易脱皮露骨。混凝土拌合物运输时间过长,水分蒸发过多,引起混凝土塌落度偏低,可能出现不规则的收缩裂缝。

2、脱皮露骨问题的处理措施

在道路通车之后,由于养护天数不够或者施工管理不到位,混凝土表面(特别是切缝部位)由于汽车快速行驶冲击造成的脱皮露骨现象处理较为棘手,具体措施如下:(1)将脱皮露骨部位划出一个施工面;放样,用记号笔画出修补区域;(2)用切割机沿损坏部分切出5-7cm深的槽;(3)用风镐等混凝土破碎机械对修补区域进行破碎(不能用挖掘镐头机破碎,防止对周边混凝土产生次生灾害),深度同切缝深,修补区与地面保持平齐;(4)填嵌所选择的修补材料,振捣、压实、抹平、压纹;修补材料用细石混凝土,强度等级比道路混凝土强度高一等级,必要时适当加速凝剂。抹平时采取多次抹平,尽可能淡化接缝;

六、全过程的质量控制

1、设计方面的控制措施

(1)设计时选择合适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及水泥品种。

(2)设计时要重点考虑建筑中易产生裂缝的部位,尽量避免结构形状突变防止产生应力集中在结构转角和洞口处增设构造钢筋。

(3)设计时合理控制构件的尺寸。墙板和楼板厚度的增加,外墙延长米的增长,混凝土浇筑面积的增大都将增大裂缝出现的可能性。。

2、施工方面的控制措施

(1)根据混凝土流动性大的特点,施工采用“分层定点、一个度、薄层浇筑、循序推进、一次到顶”的斜面浇注方法,以缩小凝土暴露面积及加大浇筑速度(要求每小时供应量满足需要)以利缩小浇筑时间。

(2)合理选择混凝土的浇筑和捣实方法,在浇筑柱、梁、板等相互连接的不同深度构件时,如果不能在高度差处设置施工缝,则宜分层浇筑,比如先浇筑到梁底面,待沉降稍稳定后再往上浇筑。

(3)按照设计要求严格控制混凝土配比。

(4)严格按施工规范要求合理把握拆模时间。拆模时间对混凝土裂缝的产生有重要影响,在施工时模板应支撑牢固,确保足够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并使地基和模具受力均匀。拆模时如发现表面微裂缝、蜂窝、麻面、露筋,要及时补抹水泥浆。杜绝过早拆模和过早上荷载。

(5)在制备混凝土时,应优先采用预拌混凝土。另外,对品质、种类相同的混凝土,原则上要在同一预拌混凝土厂订货。如在两家或两家以上的预拌混凝土厂订货时,应保证各预拌混凝土厂所用主要材料及配合比相同,制备工艺条件基本相同。

七、结束语

砼质量问题在近几年处于多发问题,本文围绕着砼在建筑工程经常出现的裂纹,脱皮露骨,蜂窝现象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一些切实可靠的解决方案,并就砼的全过程质量控制措施从设计和施工两方面给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够给以读者一些启示,尽量能够规避一些常见的问题,保证工程质量。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一份保障。

参考文献

[1]孙志勇.砼质量问题在建筑施工中的分析及改进[J].辽宁建材,2006.

篇5

【关键词】地质勘查单位;会计信息质量;探析

一、会计信息质量概述

1.会计信息质量的含义

会计信息质量是会计信息能够满足隐含需要能力和明确需要能力的特征总和,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要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需要,也就是说会计信息质量受到不同需求者要求的影响。

2.会计信息质量的特征

会计质量的高低对企业来说可以起到重要性的作用,其中会计信息质量有着以下的特征:

(1)可靠性。可靠性是指会计信息可以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2)相关性。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利于投资者和财务报告使用者预测和评价企业的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经营情况。

(3)可比性。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体现在不同会计主体和不同时期的会计信息之间有着相同或者相似的地方。

(4)重要性。会计信息的重要性主要是指在会计核算的进行过程中,要用不同的报告方式和会计处理方法来处理不同的重要经济事项,要细致的核算一些重要的经济事项,分清主次的处理经济事项。

二、地质勘查单位会计信息质量存在的问题

1.会计信息的实效性较差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地质勘查单位的每个职能部门的职能也在不断的调整当中,但是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资产分配标准,这就会直接导致地质勘查单位资产占有率不均衡。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大多数的地质勘查单位都属于非上市公司,在内部并没有建立专业的会计信息处理部门,会计信息质量的实效性就很难得到保证。

2.会计人员素质有待于提高

从实际情况来看一些地质勘查单位的人员虽然具备较强的专业素质,可以熟练的应对地质勘查工作,但是在地质勘查单位内部还缺少专业的会计人才,特别是地质勘查单位正处在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会计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了会计信息的质量,有的地质勘查单位的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并不能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需求,面对新出现的经济事项和经济业务还缺乏处理的经验,直接降低了地质勘查单位的会计信息质量。

3.会计准则执行缺乏规范性

对于地质勘查单位来说严格规范的会计准则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通过严格的会计准则可以对企业的每一项经济业务进行规范,保证地质勘查单位的经济业务在有条不紊的环境下进行。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地质勘查单位的管理者并没有制定出严格的会计准则,这就在一定程度加大了会计信息失真的风险。同时地质勘查单位的财务对会计准则的执行能力也有待于提高,如果他们能够严格的按照会计准则进行核算,那么就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三、提高地质勘查单位会计信息质量的建议

1.提高会计信息披露的相关性

相关性实会计信息质量的一个重要要求,因此地质勘企业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就要从提高会计信息披露的相关性入手,要保证投资者的财务报告与所提供的会计信息的一致性,同时也要为经营者进行经济决策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性有利于经营者第一时间掌握企业的发展状况和对未来经营的总体方向进行预测,还可以及时准确的会计信息,避免因会计信息失真带来的企业信誉危机。

(1)地勘单位是事业单位。(2)投资者是国家。(3)地勘单位的会计信息尚未要求披露。4、地勘单位名为事业单位,内部实行事业单位的管理模式,生产经营实际实行企业管理的操作模式。

2.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

会计质量的高低直接受到了会计人员素质高低的影响,例如会计人员负责日常的凭证审核、账务处理等,会计人员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新的会计制度和业务也逐渐的出现,很多的地质勘查单位的会计人员原有的知识结构和业务能力已经不能适应时展的需要,因此地质勘查单位要重视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问题,通过培训的方式提高会计人员的法制、道德、专业知识等水平,要对会计人员的行为进行约束。同时,地质勘查单位为了调动起会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要建立员工绩效考核激励制度,企业有时会为了利益的需要对会计准则中灵活性较大的业务进行相应的会计政策选择,这样就很容易导致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与相关性的缺乏。因此,要对财务报表的附注有严格的要求,通过增加披露的内容来会计准则的正确执行,保证财务信息能够真实准确的反应企业的财务状况。

3.提高会计准则的规范性

地质勘查单位会计准则的规范性直接关系到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因此地质勘查单位要按照国家的统一规定,正确的制定出规范的会计准则,这样才能够提高会计信息中数据计算的准确性。同时地质勘查单位也要提高会计准则的执行力,要认识到会计准则的执行力不但与财务部门有关,还与地质勘查单位的管理部门有关。因此,地质勘查单位的管理层也要提高会计准则执行的自觉性、排除各种执行干扰,将会计准则落实到实处,如果会计准则的执行过程中遇到困难的时候,地质勘查单位的管理者与执行者就需要及时的进行沟通,执行者要积极地配合管理者来完成会计准则中的各种要求。

(1)地勘会计制度是特殊的行业会计制度,只执行国家的统一规定。(2)地勘单位无权规范自己的会计准则。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住宅小区;质量问题;防治措施

1 住宅小区常见工程质量问题及原因分析

1.1 屋面、墙体、卫生间、厨房渗水

屋面渗漏

1.1.1 屋面工程的质量好坏,除设计和选材外,关键还在于施工。经不完全统计,引起屋面渗漏的原因,施工就占到40%左右,因此,屋面工程施工前,施工企业必须依据设计图纸、规范,并结合屋面结构的具体情况来编制施工方案,制定好施工顺序、操作工艺、节点处理措施及检验要求等。“施工方案”应经监理审查确认,并应严格按“方案”要求组织实施与验收。

1.1.2 卷材防水层的收头处理,是防水效果好坏的关键之一。但是,在小区住宅中由于防水卷材施工班组不正规,在防水卷材施工中,存在着节点施工不规范,施工作业不规范等情况。在抽样检查中曾发现,在卷材粘贴前有未刷冷底子油导致卷材形同空贴无法起到相应的防水作用的情况。防水施工班组在管道四周等部位卷材的粘贴不符合规范要求导致水从防水薄弱处渗水。

1.1.3 平屋面与墙体交接漏水情况较为普遍。平屋面上口是露台或者从屋面檐沟处渗水到下面房间,主要是因为混凝土浇筑质量较差,渗水部位存在建筑垃圾在浇筑时未清出就浇筑混凝土导致混凝土结构层留有空鼓以至于渗水的产生。

1.1.4 不少4CM厚刚性屋面出现收缩裂缝存在漏水隐患,主要是因为施工单位未按规范要求留下伸缩缝导致热胀冷缩后刚性屋面产生温度裂缝破坏防水层。

墙体渗水:

住宅工程由于外墙洞眼封填施工质量问题引起的渗水较为普遍。

由于施工现场对该类外墙附属构件的成型质量重视不够,易出现该类构件表面积水现象,导致墙体渗水,现场在保证滴水线2%的排水坡度,并宜大于2cm的垂直高差。

卫生间、厨房间渗水:

卫生间、厨房间渗水主要存在于管道与地坪交接处四周、烟道四周。在投诉中也发现一住户卫生间大面积渗水,经分析主要是该住户处浇筑混凝土时建筑垃圾未清除干净导致混凝土楼板中间存在空洞导致漏水的产生。卫生间、厨房间管道四周漏水主要是因为施工班组在吊洞时未按规范要求使用细石混凝土、粗骨水泥砂浆掺适量膨胀剂分2层进行吊洞,而是使用纯水泥浆进行一次成型吊洞,由于纯水泥浆强度过大导致收缩严重产生裂缝,导致大量管道四周出现漏水情况。

1.2 墙体、地面裂缝:

关于墙体裂缝和楼地面裂缝的投诉墙体裂缝主要存在于原墙体施工时留下的施工洞,窗台下面的横向纵向裂缝。楼地面裂缝主要存在于4公分细石混凝土地坪产生的收缩裂缝和应力裂缝。

原施工洞处抹灰出现裂缝主要是在抹灰时未按规范对原施工洞周边使用钢筋网片进行补强导致墙体抹灰收缩裂缝的产生。

窗台下面产生横向裂缝经查主要是施工单位未按图纸要求在窗台下口设置混凝土压条并未对压条与砖墙交接处使用钢丝网片进行补强处理导致窗口处出现剪切裂缝和收缩裂缝。

地面裂缝4公分细石混凝土地坪产生的收缩裂缝和应力裂缝主要是因为施工单位未按规范要求及时留出伸缩缝导致收缩裂缝和应力裂缝产生。

2 住宅小区常见工程质量问题的防治

2.1 屋面、墙体、厨房、卫生间渗水的防治

屋面渗水防治:

屋面渗水常见于屋面上、下水管、地漏、烟道等管道外壁渗漏。维修方法:沿渗漏点上部管道周边规则切割方形缺口至结构层,观察四周下部基层材料有无水迹或明水(上部已二次装修时,可先切至原防水层―水层楼地面)。采用堵漏王三道对基层进行防水处理。

厨房、卫生间渗水防治:

维修方法:一般都为基层积水,且渗水位置结构面较低。维修方法先应对渗水位置上部面层(屋面)定位,规则切割方形缺口至结构层,清理彻底,采用堵漏王三道对基层进行防水处理。并需对今后可能引起积水进行引流处理。

外墙渗水

维修方法:沿渗水部位规则切割粉刷层,剥去粉刷层,清理彻底,观察渗水源,并检查对应外墙面砖勾缝或外墙涂料施工质量。

2.2 墙体、地面裂缝的防治

凿除开裂墙体大白涂料后,使用500MM宽抗裂网格布对裂缝进行粘贴补强后干燥后刮两次腻子补平后按室内原内墙做法完成。

地面裂缝往往是因为地坪未按要求留伸缩缝,因混凝土地坪热胀冷缩或混凝土收缩产生先使用切割机按规范6*6M进行留伸缩缝,然后在凿开地面开裂处用细石混凝土对开裂处进行修补。

3 总结与启示

3.1 加强事前控制从设计上施工工艺上减少发生质量问题的可能

应在图纸会审之前对住宅工程常见的容易出现质量问题的地方采取针对性性的预防措施。例如,由于现在住宅工程中门窗渗水出现的情况相当的频繁,主要是因为施工人员普遍素质较低难以在施工过程中控制好工程质量,故采取门窗后装的施工工艺,可以在窗台粉刷完成后由工程管理人员检查窗台室内外标高差正确,排水坡度方向正确再安装门窗避免了先装门窗后粉刷容易导致窗台室内外标高没掌握好雨水倒灌的问题。又例如,屋面防水往往采取SBS防水卷材防水。SBS防水卷材防水本身是拥有比较好的防水性能的材料,但由于现在的防水施工版主良莠不齐,大量采用劣质防水卷材,并且在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现象十分严重。而在紧张的施工过程管理中要有效控制好这种偷工减料的现象应该说是很难的。故建议在以后屋面防水防水材料建议采用防水涂料,只要把好防水涂料质量关应该说防水涂料的施工质量相比SBS防水卷材更容易控制。

3.2 加强过程管理提高施工质量

加强过程管理来提高施工质量。加强过程验收工作,采取前后工序的过程验收,每做好一道工序验收后以后才能接着做下一道工序例如:屋面施工,屋面结构板浇筑好以后先检查屋面结构板是否还存在着质量缺陷如果有整改完成后接着做防水涂料,防水涂料施工质量检查合格后以后再做保温板铺设然后再做刚性屋面施工,刚性屋面施工完成检查合格后屋面施工才算最终完成。

3.3 加强验房过程中的质量问题整改

在工程最后的分户验收工作中是最后的收尾工作,在这个工作进行过程中应认真检查工程遗留的质量问题消灭每一户的质量问题,争取把一个无施工质量问题的房子交到业主手中。

3.4 加强物业公司对业主正确装修的引导

在住宅小区产生的各种投诉问题中,有很多是由于业主不正确装修导致的问题。目前市面上不少装修公司、装修队都是非专业的游击队。他们为了施工方便在铺设瓷砖时都是采用干铺法施工,这样的施工方法虽然铺设速度很快但由于瓷砖下面都是疏松的沙子在装修卫生间时,他们把瓷砖铺设高度高于原地漏和墙面防水层和门口地坪高差导致水都渗入面砖下面的沙子中导致卫生间发生渗水情况,不少装修公司在装修中错误填盖露台上的沿沟导致大雨时排水不畅水倒灌入室内或渗水到下面业主家中。

业主装修前物业公司应做好装修管理引导工作要求业主采用正确的装修方法不得破坏原有的结构排水系统避免装修后露台漏水产生纠纷事故。

参考文献

[1]陈章洪主编,王副主编,建设单位(甲方)代表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韩素芳主编,混凝土工程病害与修补加固,北京:海洋出版社,1996

篇7

关键词 桥面铺装;质量

中图分类号U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89-0046-02

0 引言

公路桥梁桥面铺装质量问题涉及到桥梁设计、施工、养护等方方面面的问题,对桥梁的安全使用和行车安全都有重要的作用。笔者通过对公路桥梁桥面铺装常见病害及原因分析寻找探索解决桥面铺装质量问题的一些措施和方法。

1 公路桥梁桥面铺装概述

桥面铺装是桥面板上面为了能够将车轮的集中荷载分散并可以保护桥面板的一个部位,为了防止车辆车轮以及履带式车辆或者机械直接对桥面板造成损害磨耗,避免梁板遭受雨水侵蚀,分散车轮集中荷载,通常用沥青混凝土、水泥混凝土或者高分子聚合物等材料铺筑在桥面板上的保护层。我省大多情况下都是用水泥混凝土和沥青混凝土为桥面铺装材料的。通过多年的研究发现,公路桥梁桥面铺装病害主要有表面产生不规则网状裂缝、由于桥面板铰缝产生较长且比较规则的纵、横裂缝或裂纹、局部碎裂等。分析这些病害产生的原因是有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设计不尽合理以及施工不规范,同时许多大型运输车辆在运输过程中的超载也是导致铺装层破坏的重要原因之一。

2 桥面铺装常见病害及病因分析

通过大量文献研究,公路桥梁在进行设计的时候桥面铺装的受力计算大多都是没有进行,设计中仅仅是考虑了布置一些钢筋以及在厚度方面做了一点参考,真正的受力计算并没有,这样就使得桥面铺装的厚度以及钢筋的数量没有一个理论的依据,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铺装层的破坏就很难避免了,因为桥面铺装是直接在车辆荷载的作用下承受高速行车的冲击、剪切与磨耗,暴露在空气中直接受到天气的影响,所以理论上来讲桥面铺装层应该作为受力截面进行技术确定厚度并配置受力钢筋,同时少数的桥梁设计时结构的刚度较小,汽车的震动比较大也会可能引起桥面铺装局部开裂。

桥面铺装的材料质量也是影响桥面铺装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多年的工作中发现我省众多的公路桥梁设计中对桥面铺装的设计都是采用φ8或φ10钢筋作为钢筋网,钢筋间距为10cm×10cm、15cm×15cm或20cm×20cm等,甚至有些小桥设计的时候桥面铺装就没有钢筋网,这使得铺装混凝土承受横轴拉力作用大大减弱.导致部分桥面铺装层损坏严重。

有些预应力梁板在进行设计的时候对铺装层设计没有考虑预应力梁板的上拱度对铺装层厚度的影响,导致混凝土铺装层在梁板上拱度的位置比较薄,厚度不够也是引起桥面铺装过早破坏的重要因素之一,我们知道预应力梁板在张拉施工中进行放张后其跨中预拱度在2cm~4cm。梁板的跨度越大的时候,其向上的拱度就越大,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向上的拱度逐渐增长,目前,桥面铺装混凝土设计厚度多为10cm,由于上拱度的影响。跨中混凝土厚度只有6cm~8cm,甚至只有5cm~6cm。厚度的不足大大降低了铺装层的承载能力,造成跨中混凝土铺装层过早破坏。

材料的质量是一个关键的环节,材料质量直接决定了桥面铺装质量的优劣。比如水泥混凝土铺装层的水泥质量、水灰比的大小、砂率及砂的性能、级配,粗骨料的性能级配等都是影响混凝土质量的主要因素,如果水灰比偏大,混凝土的干缩性就大,强度小。非常易产生收缩裂缝;水灰比偏小拌出来的混凝土和易性差,铺装层施工困难:养护问题也直接关系到铺装层的质量,值得注意的是在夏季施工的时候,由于水分蒸发比其他季节快,一旦养生不能很快的跟上就很容易产生收缩裂缝。

施工过程中对质量控制不严,在施工过程中,对桥面板顶面的浮灰及杂物假如清理不彻底、梁板顶面没有按规范要求进行拉毛处理、浇筑混凝土前对梁板顶面没有进行预先洒水湿润、施工中对钢筋间距的控制不严、或者部分钢筋网贴着梁板放置、甚至在工作缝位置直接将钢筋网断开,钢筋网起不了它应有的作用,造成桥面铺装的破坏。

没有按照设计要求施工使得铺装层厚度不够、或者梁顶面高程控制不严、梁板张拉引起反拱等原因,以至于桥面铺装的局部厚度不够不均匀,端部的铺装层混凝土厚,跨中起拱部分的铺装层厚度达不到要求,这样在行车荷载的作用下很容易使得跨中的铺装层遭到破坏。

桥面铺装层中有些位置如施工缝、伸缩缝、横缝等位置是比较薄弱的地方,施工中如果不进行一些特殊的处理就会出现病害。桥面铺装纵向施工缝受机械设备条件的限制,或在设置时未考虑车道的划分,部分铺装层施工缝正好处于车道车轮位置,在车辆荷载的长期作用下铺装层首先从施工缝处开始出现破坏:施工时由于漏浆造成铺装层边角混凝土蜂窝、麻面等现象,而又未作特殊处理。造成伸缩缝附近铺装层顶裂:由于伸缩缝施工质量较差或破坏造成“跳车”现象.伸缩缝附近铺装层在在车辆荷载的冲击下造成破坏:另外,混凝土桥面横缝切缝不及时或设置间距过大。在气温的作用下也会引起桥面横向裂缝。

4防治铺装层破坏的一些建议

通过对桥面铺装层破坏问题的分析,对症下药,一步步进行适当的措施防治铺装层的破坏,首先就是要在设计的时候进行调查研究,根据桥面的受力状况,结合当地的交通现状,在铺装层中设置一定数量的钢筋,最好通过计算确定钢筋数量和直径。施工过程中要采用合理的配合比及合适的水泥、粗细集料等原材料,严格按照确定的配合比施工。在冬期施工或夏季高温施工的时候要加强相应的措施以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在铺装层施工完成后加强养护工作,以防出现干缩裂缝,必要的时候进行交通管控,在铺装层强度未达到要求的时候不得开放交通。对梁板顶面进行拉毛处理和机械彻底清理,凿除松动砂石和浮浆。在进行钢筋网铺设的时候要认真进行布设,不能将钢筋网直接贴近梁板顶面,将钢筋网铺平铺顺。

5结论

公路桥梁的铺装层质量对公路桥梁的质量起非常大的作用,汽车荷载车轮直接作用在桥面铺装上,对桥面铺装的外观和行车的安全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旦桥面铺装出现质量问题将直接导致梁板受力的变化和行车的不安全,严重的会影响整个桥的寿命,因此在今后的桥面铺装的设计、施工中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使桥面铺装层能真正发挥其功用,确保整桥结构安全、行车的安全与舒适。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钢筋加工;安装;质量问题;质量控制技术

钢筋加工与安装必须严格按照图纸设计要求的进行,否则会使建筑物存在质量隐患甚至发生安全事故。造成人们生命生命财产损失,因此,钢筋工程在施工时必须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有关钢筋加工与安装的规定进行,本文根据有关规定和工程经验谈谈钢筋加工与安装时的质量控制技术。

在实际工程中,钢筋加工与安装常见质量问题主要有以下这些:

1.使用带锈或外观明显缺陷的钢筋

1.1 质量问题:在工程中使用带有颗拉状(或片状,老锈的钢筋,或使用外观质量明显缺陷的钢筋。钢筋锈蚀后直径减小会影响强度,锈蚀钢筋特别是带有颗粒状或片状老锈的钢筋会使体积膨胀,并影响与混凝土的握裹力;钢筋外观质量明显缺陷,包括裂纹、结疤、分层、划痕、麻面、表面油污或因严重锈蚀和机械损伤造成的钢筋截面局部减小,冷拉钢筋局部缩颈等,会影响强度,造成钢筋混凝土构件断裂等质量事故。

1.2 控制措施

(1)钢筋表面应保持洁净、无损伤。油渍、漆污和铁锈应在使用前清除干净,带有颗粒状或片状老锈的钢筋不得使用在工程上。

(2)钢筋进场应加强外观检查,对有所述明显外观缺陷的要视不同情况进行技术处理,不得随意使用,锈蚀严重的及饥械损伤的应降级使用或另作处置。

2.钢筋成形后弯曲处产生裂纹

2.1 质量问题:钢筋成形后弯曲处外侧产生横向裂纹。

2.2 控制措施

(1)每批钢筋送交仓库时,都要认真核对合格证件,应特别注意冷弯栏所写弯曲角度和弯心直径是不是符合钢筋技术标准的规定;寒冷地区成形场所应采取保温或取暖措施,维持环境温度达到O。c以上。

(2)取样复查冷弯性能:取样分析化学成分,检查磷的含量是否超过规定值。检查裂纹是否由于原先已弯折或碰损而形成,如有这类痕迹,则属于局部外伤,可不必对原材料进行性能检验。

3.柱子外伸钢筋错位

3.1 质量问题:下柱外伸钢筋从柱顶甩出,由于位置偏离设计要求过大,与上柱钢筋搭接不上。

3.2 控制措施

(1)在外伸部分加一道临时箍筋,按图纸位置安设好,然后用样板、铁卡或木方卡好固定;浇筑混凝土前再复查一遍,如发生移位。则应矫正后冉浇筑混凝土。

(2)注意浇筑操作,尽量不碰撞钢筋;浇筑过程中由专人随时检查,及时校核改正。

(3)在靠紧搭接不可能时,仍应使上柱钢筋保持设计位置,并采取垫筋焊接联系;对错位严重的外伸钢筋(甚至超出上柱模板范围,应采取专门措施处理,例如加大柱截面、设置附加箍筋以联系上、下柱钢筋,具体方案视实际情况由有关技术部门确定。

4.框架梁插筋错位

4.1 质量问题:预制框架梁两端外伸插筋是准备与柱身侧向外伸插筋顶头焊接一般采用坡口焊,由于梁插筋错位,与柱插筋对不上,无法进行焊接。

4.2 控制措施

(1)外伸插筋通过样模用特制箍筋套上,再利用端部模板进行固定。端部模板一般做成上下两片,在钢筋位置上各留卡口,卡口深度约等于外伸插筋半径,每根钢筋都由上下卡口卡住,再加以固定。此外。浇筑过程中应随时注意检查,如固定处松脱应及时补救。

(2)梁与柱插筋如不能对顶施加坡口焊。只好采取垫筋焊接联系,但这样做会使框架节点钢筋承受偏心力,对结构工作很不利。因此,垫筋焊接方案的选择必须通过设计部门核实同意

5.梁、板翻受拉钢筋上移

5.1 质量问题:由于施工中未加看护,受拉钢筋的位置或由于梁底水泥垫块太厚或受拉钢筋垃圾末清理干净,有异物搁起,造成保护层过厚,受拉钢筋上移。如果梁内受拉钢筋上移,有效高度hO减小,梁在该截面处的抵抗弯矩也因之减小,使构件在设计荷载作用下产生严重裂纹或很大的挠度而影响使用。有效高度减小太多,可造成构件破坏、断裂。

5.2 控制措施

(1)梁、板底受拉钢筋下要用规定厚度的预制水泥垫块稳,不得用石子、碎砖代替,也不能用两块薄垫块合成一块使用,垫块间距为1m左右,板底垫块应放在钢筋交叉底下。

(2)要严格控制梁、板的截面高度。

(3)钢筋绑扎、安装完成后,必须认真进行隐蔽工程验收,仔细检查钢筋的位置,如有

移位应及时修复。

6.柱箍设置的间距太大

6.1 质量问题:不掌握混凝土侧压力对模板的影响程度,使用的模板柱箍材料截面及刚度小,柱箍设置的间距大,浇捣混凝土的侧压力会将模板柱箍向外推移,柱箍被拉开,造成模板爆模,混凝土漏浆、不密实,形成蜂窝或孔洞,混凝土截面尺寸超过允许偏差值。

6.2 控制措施:根据柱子的混凝土体量及截面尺寸、侧压力大小,合理选择柱箍的用料,柱箍的间距据柱子断面的大小及高度,每隔600~1000mm加设一道牢固的柱箍,柱箍应卡紧模板,防止爆模。

7.在普通混凝土中,直径大干22ram的受拉钢筋采用非焊接的搭接接头

7.1 质量问题:施工中图省事或不了解钢筋接头连接方法的适用范围,将直径大于22mm的受拉钢筋采用非焊接的搭接接头,这样做由于钢筋直径过大,使混凝土部分的保护层相对变薄或钢筋箍筋减小,传力间断引起的应力集中,沿两根钢筋与混凝土之间产生纵向劈裂,导致滑移拨出,这种劈裂裂缝由接头两端迅速向中间发展,导致混凝土粘结强度降低,影响钢筋混凝土质量。

7.2 控制措施:按规范要求,轴心受拉和小偏心受拉杆件中的钢筋接头,均应焊接。对有抗震要求的受力钢筋的接头,宜优先采用焊接或机械连接。普通混凝土中直径大于22mm的钢筋和轻骨料混凝土中直径大于20mm的Ⅰ级钢筋及直径大于25mm的Ⅱ、Ⅲ级钢筋的接头,均应采用焊接。

参考文献

篇9

1.水泥强度不够。随着这几年基础建设力度加大,一些水泥企业为了追求效益最大化不惜牺牲质量,抓住水泥市场紧缺的机会,只顾产量,不管质量,生产的水泥名为425#,实际上连325#的标准都达不到,而部分施工单位又在对外购材料的检验中过分相信厂家的检验报告,缺少足够的自检致使劣质水泥应用与桥涵建设中,给工程质量带来隐患。

2.骨料和中粗砂是影响混凝土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粗骨料体积含量越大,含泥量少是保证混凝土构件质量的因素之一,细骨料应质地坚硬、清洁、级配良好,并采取脱水、排水、遮盖和加强管理等综合措施,保证含水率稳定,人工砂饱和面干的含水率不已超过6%。部分施工单位为省工赶进度偷工减料,对中粗砂不进行过筛,直接用混合砂进行混凝土浇筑,使用的中粗砂砂子杂质含量大,砂子中含泥量太高的情况下不经水洗,直接用于施工。这些做法导致的问题是混凝土强度不够,桥涵结构的梁体容易断裂发生事故。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砂、石予、水泥材料加水量计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于多;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未拌合均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等等问题是制约混凝土质量的一大顽疾。

3.使用不合格的钢材。一些施工企业看重效益,不看重质量,低价购买一些不合格的钢材如地下小炼铁厂、黑工厂生产的罗纹钢或圆钢,或者是从废品回收站买来生锈钢材,致使钢结构强度和韧度达不到要求。这些材料若用在居民日常的平房建造中,由于这类住宅往往采用一层四合院结构,顶部不再承重和负载,一般不易发生问题,但如果用于桥梁涵洞的建设中,

就容易出现断筋、开裂、梁体变形等质量问题。

二、施工问题

部分施工人员未经正规培训,特别是有些施工单位都是有一些包工头靠不同的关系挂靠一些正规企业的资质,正真施工的都是些典型的“放下镰刀拿起瓦刀,放下锄头砌起石头”的人,对公路桥涵施工技术一知半解甚至一窍不通,在施工过程中为了节省开支,偷工减料,在施工中,盲目修改设计文件,减少钢筋数量,致使配筋间距大,配筋率小,容易造成混凝土梁(板)体开裂,出现许多质量问题。

施工管理不善。施工中由于管理不到位,致使水泥受潮或存放时间过长,导致水泥强度降低,性能改变,或钢筋淋雨生锈,影响与水泥砂浆的结合牢固度。为了实现效益最大话,再管理过程中采用牺牲质量换效益的方法,人为的缩短施工工序工期,造成质量隐患。

配合比的控制不严格。在商品混凝土原材料一定的情况下,配合比对混凝土质量有重要影响,主要是单位水泥用量,水灰比,砂率等。

三、保证桥涵混凝土质量的措施

1.原材料控制。(1)水泥。水泥有多种品种、标号应根据设计图纸的要求和实际使用部位的环境条件,选择适当的水泥品种和标号。高强混凝土应优先选择高标号水泥进行试配。(2)砂。细骨料砂,要重点检查其质地、级配、细度模数、含泥量和有害物质含量。其重点是含泥量和有害物质含量。这两项对于混凝土强度的影响较大。用于拌制混凝土的细度模数应在3.7—1.6之间。结构用砂含泥量一般不应超过3%,有害物用质(云母、有机物、硫酸盐等)含量不应超过2%。(3)石子。粗骨料石子,应重点检查其质地、级配、针片状颗粒含量、含泥量及最大粒径。一般采用1-3cm的碎石,卵石一般能用于结构受力部位,严禁混有煅烧过的石灰石块或白云石块。(4)水。凡是不能饮用的水,应在水质化验和抗腐蚀试验合格后,方可用于拌制混凝土。污水、工业废水、PH值小于4的酸性水和硫酸盐含量超过水重1%的水,不能用于拌制混凝土。对预应力混凝土的施工用水,更应着重控制。(5)外加剂。首先,应检查外加剂生产厂家的生产许可证,质量保证料和有相应资质的检测单位出具的性能试验报告。其次,在混凝土外加剂使用前,应进行试配并进行试验检验,以复验混凝土外加剂与工程所有水泥是否相适应,以及是否满足施工要求的混凝土性能和有关设计要求指示(如坑渗标号等)。另外,应注意混凝土外加剂使用说明的有效日期、防止过期失效的外加剂用于工程。同时,要严格控制剂量,不得随意添加,在搅拌混凝土时,掺加外加剂的混凝土搅拌时间应适当延长。应大力推广使用新型的复合型混凝土外加剂,以适应先进的施工工艺的多种要求。

2.配合比的质量控制。在根据设计要求和混凝土的工程特点,确定了各种原材料之后,应在监理工程师见证情况下,进行现场原材料取样,并填写见证取样单。交有相应资质等级的试验室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和试配工作。监理工程师在审查试验室出具的配合比单及相应的有关混凝土性能,能够满足工程的各项要求后,方可允许进行混凝土的搅拌和浇筑工作。

3.搅拌过程的质量控制。应要求施工单位严格按原材料计量控制。搅拌机应配备水表,禁止单纯凭经验靠感觉调整用水量的做法;对外加剂,应事先称量出每盘一份加入,禁止拿铁锹随意填加;对砂石料,应坚持要求每次过磅称量,不提倡小车划线做记号的体积法。另外,还应对每盘的搅拌时间、加料顺序、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是否离析等进行抽查。在较大的工程中,应要求施工单位采用电脑计量的搅拌站,这样可以有效的减少人为因素,使配合比得到可靠的保证。

4.浇筑过程质量控制。混凝土浇筑前,监理工程师、质量控制工程师应检查混凝土的浇筑方法是否合理、水电供应是否保证、各工种人员的配备情况;振捣器的类型、规格、数量是否满足混凝土的振捣要求;度件模具及数量是否合适;浇筑期间的气候、气温,夏季、雨季、冬期施工,覆盖材料是否准备好。针对不同的板、梁构件应要求采用不同类型的振捣器;当混凝土浇筑超过2m应采用串筒式溜槽。

四、结束语

在公路桥涵工程中,混凝土工程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我们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混凝土施工规范进行施工,以保证桥涵的质量,以对人民负责的态度修好每一座桥梁涵洞。

参考文献:

[1]牛荻涛著.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与寿命预测.科学出版社,2003.

[2]金伟良,赵羽习.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科学出版社,2002.

篇10

关键词:钢筋;质量问题;控制措施

1 引言

在工程建设中,钢筋工程是基础与主体结构安全的主要分项工程,起着抗拉、抗剪等抗应力应变的作用。一旦构件形成, 就难以从外观上感知其质量情况和征兆, 故它属于隐蔽工程, 并具有工作量大、施工面广的特点。因此熟悉钢筋施工过程中的常见质量问题,并对其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 是工程质监人员必须具备和掌握的一项重要内容。

2 钢筋工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

2.1翻样问题

(1)搭接错误:①按规范要求,钢筋的搭接位置不应处在弯矩最大、剪力最大处,然不少施工翻样人员,对“弯矩、剪力最大处”未能充分理解或是不懂,比如:连续梁的上部筋搭接设在支座处,下部筋接头设在跨中,现浇板筋亦有类似情况;基础梁、板的下部筋接头设在支座处,上部筋设在跨中(忽视地基传力方向)。②片面理解“跨中搭接”,将接头安排在同一断面位置,忽视钢筋在受拉区、受压区应予错开的规定。③片面追求9m、8m 定尺原材料配筋,忽视按照结构要求确定接头位置,主要表现在板筋或统长需搭接的配筋。④搭接长度不够。

(2)锚固长度不足:主要表现在结构节点上。

如:某梁高700mm,主筋Ф25,按设计要求应取45d锚固长达到1125mm,而翻样图上只按一般简支梁端头锚固,打弯仅达200mm。

(3)箍筋数量不足:①柱根竖筋搭接段不加密;②主次梁交叉处不加密;③梁、柱核心区少箍或不设箍;④框剪结构中,如将暗柱中应按间距@100的拉箍,当成一般的拉钩,只按@400/600考虑。

(4)预留插筋遗漏:①在施工缝、后浇混凝土构件处不预留插筋;②砌体墙中,拉筋短、缺、无;③柱、剪力墙、楼梯处的插筋短缺或接头不错开。

(5)洞口,包括门窗洞,管道穿墙、板、梁等孔洞处应予加筋的而被遗漏或与设计不符。

(6)忽视钢筋网片、骨架的定位措施:如基础大底板、设备基础处缺钢筋支架、撑脚, 梁的主筋下无垫铁,剪力墙无拉钩等等。

2.2 加工问题

(1)常用的钢筋连接方法有电弧焊、对焊、电渣压力焊等焊接工艺,也有冷轧、直螺纹等机械连接工艺,其中对焊是较普遍的工艺。而钢筋对焊的冷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细节, 可是在一些大的加工现场,当出现供料不及的情况时,往往对刚焊好、接头还呈火红状态下即被拿起来往地上丢,引进钢筋反弹,此间很容易造成接头裂缝或错位。

(2)对加工成型的钢筋,不编号、不归类,堆场混乱,造成混料和绑错钢筋等情况。

2.3 绑扎问题

(1)绑扎搭接错误:①长度不够;②接头未错开;③搭接处铁丝绑扎不足3~4扣。

(2)电弧焊接头:焊缝长度、厚度不足,钢筋烧伤。

(3)位置不对:①钢筋交叉时,放置顺序有误;②次梁主筋被包在主梁主筋内;③梁上部主筋两层筋放到构件中性轴上;④梁、柱主筋绑不到箍筋弯角处。

(4)割钢筋:当出现钢筋叠加、锚固弯头放置困难、钢筋偏位等情况时,随意用电焊割断钢筋。

(5)竖向主筋偏位,这是一个普遍问题。

(6)用错料、绑错位。这主要由于现场堆料管理不善造成,以及施工人员未认真检查所致。

2.4 材料问题

主要谈两点:一是炉批号与质保资料不符合;二是焊件使用的随机性,不少工地,有专人焊试件。而现场上的焊接操作者,却是一般工人。

3 钢筋质量控制措施

针对以上的几个方面的问题,本文从钢筋进场、施工、接头、绑扎和安装等方面提出一些控制措施。

3.1钢筋进场质量控制

对于施工现场的钢筋, 必须进行“双控”检查和试验, 目的是杜绝不合格的钢筋用于工程中。现场钢筋检查中常碰到厂家提供的质保资料与炉批号不相符及抽样检验方法与规范不符合等问题。控制检查的内容包括厂家出具的质量证明书或合格证、钢筋外观、直径、钢筋的力学性能和工艺性能。对进场后的钢筋要进行见证取样、送样试验, 检查钢筋的品种和质量是否符合设计和有关标准要求。只有在质量证明书或合格证、外观质量与直径、工艺性能及力学性能均符合要求且资料齐备的情况下,该批钢筋才准予用于工程中。

3.2钢筋施工质量控制

(1)钢筋的代换

实际工程中往往需要进行一定数量的钢筋代换,而代换时,大多只注意按“钢筋受拉承载力设计值相等”的原则进行,而往往忽视了钢筋代换的其他原则或规定。如当构件受抗裂、裂缝宽度或挠度控制时,代换后应进行抗裂、裂缝宽度或挠度验算;钢筋代换后应满足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所规定的钢筋间距、锚固长度、最小钢筋直径、根数等要求;对有抗震要求的框架,不宜以强度等级较高的钢筋代替原设计的钢筋等。

(2)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控制

混凝土的保护层对保证钢筋与混凝土的共同工作、防止钢筋锈蚀、增加耐久性具有重要作用。施工中出现保护层厚度控制不严,造成钢筋露筋导致锈蚀的事件不少,给建筑物的质量和结构带来严重隐患。在隐蔽之前应对钢筋进行检查, 如果未放置标准垫块或数量不足则不予隐蔽, 这样做可有效防止此类质量通病。

具体操作中,首先施工前技术交底一定要搞好;二是注重过程中的控制。在施工过程中, 往往是钢筋绑扎时位置正确,但一到浇捣砼时就难以保证其厚度了,不是人踩就是工具压在上面,造成支撑钢筋的马凳被踩倒,砼上层钢筋弯曲变形,保护层厚度得不到保证,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应做到规范操作,严禁操作人员在钢筋上随意行走;对上层钢筋应作有效的固定,浇捣中还应经常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3.3钢筋接头质量控制

钢筋的接头形式主要有绑扎搭接、焊接及机械连接三种。在选用接头时,应根据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抗震设计、受力特征、钢筋的等级强度、直径大小来确定接头的形式,并应遵守如下原则:冷轧带肋钢筋和冷拉低碳钢筋的接头不得进行焊接,必须进行绑扎;冷拉钢筋的闪光对焊或电弧焊应在冷拉前进行;轴心受拉或小偏心受拉构件以及承受振动荷载的构件中直径大于25mm的钢筋接头,均应采用焊接接头,不得采用绑扎接头;轴心受压和偏心受压柱中的受压钢筋接头,当直径大于32mm时,应采用焊接接头;框架底层柱、剪力墙加强部位纵向钢筋的接头,对有一、二级抗震等级要求的,应采用焊接接头,不得采用绑扎接头。

钢筋接头的位置与数量应合理。接头一般应设置在受力较小处。同一纵向受力钢筋不宜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接头。接头末端至钢筋弯起点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当受力钢筋采用机械连接接头或焊接接头时,设置在同一构件内的接头宜相互错开。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力钢筋的接头面积百分率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在受拉区不宜大于50%;接头不宜设置在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框架梁端、柱端的箍筋加密区;当无法避开时,对等强度高质量机械连接接头,不应大于50%;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构件中,不宜采用焊接接头;当采用机械连接接头时,不应大于50%。

3.4钢筋绑扎质量控制

在绑扎板和墙的钢筋网时, 除靠近两行钢筋的相交点全部扎牢外,中间部分交叉点可间隔交错扎牢,但必须保证受力钢筋不产生位移;双向受力钢筋,必须全部扎牢。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双向受力板和墙的钢筋网必须全部轧牢钢筋交叉点; 二是非双向受力时, 除靠近两行钢筋的相交点全部扎牢外,中间部分可间隔交叉绑扎牢靠。

3.5钢筋安装质量控制

钢筋安装工艺控制时需注意:对水平钢筋的现场焊接,为保证焊缝饱满和避免钢筋咬边,减小焊接难度,在保护层允许的情况下, 可将上下位置钢筋接头改为水平排列施焊;钢筋的现场焊接结束后,应彻底清除表面焊渣,使之与混凝土牢固粘接;涂刷脱模剂时,不能将其粘于钢筋表面;对因预制构件安装而造成的同一断面焊接接头集中的问题,应采取适当增加焊缝长度的方法解;人为因素造成钢筋绑扎移位时,应严格对钢筋交叉处进行绑扎,以保证其位置准确,必要时可辅以点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