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分数范文
时间:2023-03-30 08:21: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质量分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溶质质量分数 = (溶质质量/溶液质量) ╳ 100%
2、化合物(纯净物)中某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某元素质量分数= (某元素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 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 100%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例题1:实验室里常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小林用13g锌粒和100g一定质量分数的硫酸溶液恰好完全反应。请计算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在做此题时,很多同学这样做:锌是固体,就把锌13g当作溶质,100g稀硫酸是液体,当作溶剂,反应后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错误地计算为:■×100%
分析错误原因:1.没有弄清题目所求问题,即反应后所得溶液是何种。
2.没有弄清溶液中的溶质、溶液,盲目地将数字代入进行计算。
正确解题思路:
1.首先弄清反应后所得溶液是何种。本题是锌和稀硫酸发生反应,根据化学方程式:Zn+H2SO4=H2+ZnSO4得知,所得溶液应从生成物中找,生成物为H2和ZnSO4,由于H2是气体,无法形成溶液,而ZnSO4易溶于水,所以,确定下来所得溶液为硫酸锌溶液。
2.弄清溶液中的溶质。1中已明确是硫酸锌溶液,所以溶质为硫酸锌。
3.弄清题目是需要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准确找出已知量进行相关计算。
4.弄清反应后所得溶液质量的计算。
常见发生化学变化的溶液质量的计算方法一般有两种(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保持不变,所得溶液质量就等于反应前的总质量减去不能形成溶液的质量,(即杂质沉淀或气体的质量)。(2)根据溶液的组成,求出溶质的质量和溶剂的质量,进而求出溶液的质量。
5.最后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即可。
整个题目解法如下:
解:设反应后生成的硫酸锌质量为x,氢气质量为y。(硫酸溶质质量为Z)
Zn + H2SO4 = ZnSO4 + H2
65 (98) 161 2
13g (Z) x y
■=■ x=32.2g ■=■ y=0.4g
m液=13g+100 g-0.4g=112.6g(根据质量守恒求溶液质量)
(■=■ Z=19.6g m液=32.2g+100g-19.6g=112.6 根据溶质质量加溶剂的质量。求溶液的质量)
根据公式 ω=■×100%,
反应后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
■×100%≈28.1%
答:略
例题3:已知金属钠跟硫酸铜溶液发生如下反应:
2Na+CuSO4+2H2O=Na2SO4+Cu(OH)2+H2
向38.2g硫酸铜溶液中加入2.3g钠,恰好完全反应,计算
(1)生成氢气和沉淀各多少克?
(2)反应停止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分析:本题要注意要用纯量代入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其次,生成物共有三种,其中沉淀和气体均不能形成溶液,在计算时要确定好所得溶液质量。
解:设生成氢气和沉淀的质量分别为x、y,硫酸钠的质量为Z。(反应了的水质量为w,硫酸铜质量为A)
2Na + CuSO4 + 2H2O = Na2SO4 +Cu(OH)2 +H2
46 (160) (36) 142 98 2
2.3g (A) (w) Z y x
■=■ y=4.9g ■=■ x=0.1g
■=■ Z=7.1g
(■=■ w=1.8 g ■=■ A=8g)
所得溶液(硫酸钠溶液)质量为38.2g+2.3g-4.9g-0.1 g=35.5g (或7.1g+38.2g-8g-1.8g=35.5g)
所得溶液(硫酸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
■×100%=20%
答:略
篇3
1、铀矿石在酸浸出或碱浸出过程中未被酸或碱浸出的一部分矿物。由于浸出过程的选择性,大部分脉石矿物残留在矿渣中。其他部分已被酸浸出到溶液中的杂质离子(如 Fe3+),由于浸出液酸度的降低,又水解沉淀而复入渣中。为了防止浸出到溶液中的铀的水解,浸出液需保持一定的过剩酸。
2、高炉炼铁熔融的矿渣在骤冷时,来不及结晶而形成的玻璃态物质。呈细粒状。 熔融的矿渣直接流入水池中冷却的又叫水淬矿渣,俗称水渣。矿渣经磨细后,是 水泥的活性混合材料。
(来源:文章屋网 )
篇4
关键词:明胶;离子液体;流变性能;质量分数;温度
中图分类号:O629.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08-1908-05
高分子包括天然高分子和合成高分子,如淀粉、纤维素、胶原、棉毛及蚕丝等均为天然高分子材料,而常用的合成塑料、合成橡胶和合成纤维等为合成高分子材料。在材料加工尤其是纤维材料领域,许多聚合物难以用熔融加工的方法进行聚合和纺丝,而只能使用溶液纺丝的方法,如纤维素、聚丙烯腈(PAN)、芳纶、聚氨醋等常用的溶剂,包括硫氰酸钠水溶液、二甲基甲酰胺(DMF)、二甲基亚砜(DMSO)、浓硫酸等,这些溶剂都有毒或有强烈的腐蚀性,因此极易造成环境污染。研究者们一直在寻找一种更为环保的新型溶剂。
离子液体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类极具应用前景的绿色溶剂,其以强极性、不挥发,对水、空气稳定和对无机、有机化合物以及高分子材料有良好的溶解性而广泛应用于电化学、有机合成、化工分离、材料制备等领域[1-4]。
离子液体的出现为材料加工提供了新的思路,Tu[4]对PAN在几种离子液体中的溶解情况做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PAN在几种离子液体中都具有较高的溶解度,其中在1-烯丙基-3-甲基咪唑氯盐([AMIM]Cl)中的溶解性最好。Liu等[5]研究了高质量分数PAN/[BMIM]Cl体系溶液的动态流变性质,讨论了质量分数和温度对该体系的影响。
近年来许多研究者将离子液体应用于天然高分子研究领域,结果表明离子液体对于天然高分子也是一种很好的溶剂[6-9],而关于天然高分子在离子液体中溶解性能方面的研究却较少,只有少量关于纤维素/离子液体溶液流变性能方面的研究[10]。
胶原及其降解物明胶作为一类很重要的天然高分子,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明胶是胶原的变性产物,由于它具有很多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而广泛应用在食品、摄影、细胞培养等方面[11-13]。
[AMIM]Cl是一种对天然高分子有较好溶解性的离子液体,通过试验发现明胶在离子液体[AMIM]Cl中具有较好的溶解性,因此,研究明胶/[AMIM]Cl溶液的流变性能,为明胶能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打下理论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明胶(Sigma G2500)购自北京拜尔迪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离子液体[AMIM]Cl(1-烯丙基-3-甲基咪唑氯盐)购自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绿色化学与催化中心。
1.2 方法
1.2.1 样品的制备 明胶和离子液体[AMIM]Cl在使用前均放入真空干燥箱中进行干燥,将干燥后的明胶和[AMIM]Cl于100 ℃充分混合,在真空状态下搅拌溶解,制成质量分数分别为1%、3%、5%、7%的明胶/[AMIM]Cl溶液。
1.2.2 流变学测试 用HAAKE RheoStress RS75流变仪测定溶液的流变学性质,测定弹性模量(G′)、黏性模量(G″)、复数黏度(η*)随着频率的变化。试验采用0.5°锥板夹具,锥形板的直径为60 mm。
无论是进行动态测试还是稳态测试,都应该首先确定溶液的线性黏弹区,在线性黏弹区内进行测试可以保证样品的结构不被破坏。在频率0.1 s-1的条件下进行应力扫描,所有接下来的线性黏弹性的频率扫描都是在线性黏弹区内进行。测试中的频率扫描范围是0.1~100 s-1,温度为60、70、80 ℃。
2 结果与分析
2.1 应力扫描结果
图1是应力扫描结果,在测定的应力范围内,复数黏度(η*)几乎是保持恒定的,因此把线性黏弹性的测试应力设为10 Pa,以下的动态频率扫描都是在这个应力下进行。
2.2 质量分数对溶液黏弹性的影响
图2、图3、图4分别表示了不同质量分数明胶溶液η*、G′和G″在70 ℃下随着频率(f)的变化规律。由图2可知,溶液的η*随着f的增大而增大。原因可能是随着f的增大,溶液中的明胶分子构象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分子链间的摩擦和缠结增加,导致黏度的增大。由图2可知,各质量分数溶液在低频率下先是产生牛顿流体行为然后产生胀塑性流体行为,且高质量分数溶液在较高频率下仍能保持牛顿流体行为而低质量分数溶液在较低频率下即转变为胀塑性流体。Singh等[14]研究了明胶分子与离子液体[C8MIN]Cl之间的相互作用,发现两者首先形成明胶/[C8MIN]Cl单体,然后随着离子液体质量分数的增大,进而形成明胶/[C8MIN]Cl聚合物,与此同时,其半径逐渐增大,直到[C8MIN]Cl的质量分数达到一个临界值,其半径才不再变化。所以对于低质量分数的明胶溶液,其离子液体的质量分数相对较高,明胶分子更容易与离子液体发生作用形成单体或聚合物,而大分子的定位作用是产生非牛顿流体行为的主要原因,因此低质量分数明胶溶液在低频率下即产生非牛顿流体行为,也就是形成胀塑性流体。由图3、图4可知,明胶溶液的G′和G″都随着f的增大而增大,随着明胶溶液的质量分数增大,G′不发生变化,G″和η*都增大,这说明胶溶液的质量分数对G′不产生影响,此时G″对溶液的贡献较大。
由于高分子之间的相互缠结,高分子的流动不是单个高分子链整体流动,而是通过链段的位移运动来完成的,高分子的链段由于热运动和受应力的作用跳跃到孔穴(溶液中与分子链段尺寸相当的自由体积)中。当明胶溶液的质量分数增大时,分子之间的缠结程度增大,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摩擦力增大,分子链段跃迁速度减慢,从而导致溶液的黏度增大[15]。
图5是不同质量分数的明胶溶液的动态模量比较结果(70 ℃)。由图5可知,在较低频率下,明胶溶液的G′G″,表现为似固体的弹性流动行为。当频率较小即施加于溶液的力的作用时间较长时,分子有充足的时间改变构象,摆脱缠绕,缓慢和相互超越地流动,同时,链的弹性拉伸可在流动中逐渐回复,因此溶液的黏性占优势。而当频率较大即力作用的时间较短时,弹性形变能大部分储存在体系内部,黏性损耗的能量相对较少,因此弹性占主导[16]。当明胶溶液的质量分数分别是1%、3%、5%、7%的时候,2种流动发生转变的f分别是0.807、1.500、3.740、8.440 s-1,说明随着明胶溶液质量分数的增大,f向高频区移动。虽然明胶溶液的质量分数增大,分子之间的缠结程度增加,但是G′不受明胶溶液质量分数的影响,表现为黏性对溶液的贡献增大,松弛快,弛豫时间缩短。
2.3 温度对明胶溶液黏弹性的影响
图6到图8分别表示5%明胶溶液在不同温度下η*、G′和G″随着f的变化规律。
由图6可知,溶液的η*随着f的增大而增大。与不同质量分数的明胶溶液相一致,溶液也是首先产生牛顿流体行为,而后产生胀塑性流体行为。随着温度升高,溶液的η*减小,但这种变化只发生在低频率下,在高频率下各温度曲线逐渐趋向一致。当温度升高时,溶液分子热运动的能量增加,溶液中的孔穴也会随着增加和膨胀,从而使明胶分子链段跃迁的阻力变小,速度加快,因此溶液的黏度降低[15]。
由图7、图8可知,明胶/[AMIM]Cl 溶液的动态模量都随着f的增大而增大。在较低频率下,不同温度的明胶溶液同样表现为似液体的黏性流动行为,而在较高频率下也表现为似固体的弹性流动行为。这可能是由于温度的升高使胶原多肽的链缠结密度减小,这样溶解的多肽对溶液的弹性模量和黏性模量的作用很小,或者是几乎没有什么作用,因此所有溶液的弹性模量都只是离子液体的弹性模量,也就是当温度为60 ℃及以上时,溶液的弹性是由焓引起的,胶原多肽对溶液的弹性不起作用,而只表现出离子液体的弹性。
3 结论
1)明胶溶液的G′、G″和η*都随频率的增大而增大;随着溶液质量分数的增大,黏性流动向弹性流动转变的f向高频区移动,表现出松弛快,弛豫时间短的性质。
2)明胶溶液的G″、η*都随温度的增大而减小,黏性流动向弹性流动转变的f向低频区移动,表现出松弛慢,弛豫时间长的性质,但是溶液的G′则不受溶液温度的影响,这与明胶溶液质量分数对溶液G′的影响是一致的。
参考文献:
[1] ROGERS R D,SEDDON K R. Ionic liquids:industrial applications for green chemistry[M]. Washington D C: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2002.
[2] WELTON T. Room-temperature ionic liquids,solvents for synthesis and catalysis[J].Chemical Reviews,1999,99(8):2071-2082.
[3] PRZEMYSLAW K. Application of ionic liquids as solvents for polymerization processes[J]. Progress in Polymer Science,2004, 29(1):3-12.
[4] TU X P. Research into the dynamics of coagulation formation for polyacrylonitrile/ionic liquids/water system[D]. Shanghai:Donghua University,2007.
[5] LIU W W,CHENG L Y,ZHANG H Y,et al. Rheological behaviors of polyacrylonitrile/ 1-butyl-3-methylimidazolium chloride concentrated solution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e Sciences,2007,8(3):180-188.
[6] SWATLOSKI R P,SPEAR S K,HOLBREY J D,et al. Dissolution of cellose with ionic liquids [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2002,124(18):4974-4975.
[7] ZHANG H,WU J,ZHANG J,et al. 1-allyl-3-methylimidazolium chloride room temperature ionic liquid:A new and powerful nonderivatizing solvent for cellulose[J]. Macromolecules,2005, 38(20):8272-8277.
[8] PHILLIPS D M,DRUMMY L F,CONRADY D G,et al. Dissolution and regeneration of Bombyx mori silk fibroin using ionic liquids[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2004, 126(44):14350-14351.
[9] XIE H,LI S,ZHANG S. Ionic liquids as novel solvents for the dissolution and blending of wool keratin fibers[J]. Green Chemistry,2005,7(8):606-608.
[10] SAMMONS R J,COLLIER J R,RIALS T G,et al. Rheology of 1-butyl-3-methylimidazolium chloride cellulose solutions. I. Shear rheology[J]. Science,2008,110(2):1175-1181.
[11] KIM Y T,HONG Y S,KIMMEL R M,et al. New approach for characterization of getatin biopolymer film using proton behavior determined by low field 1HNMR[J]. Journal of Agriculture and Food Chemistry,2007,55(26):10678-10684.
[12] GUO L,COLBY R H,LUSIGNAN C P,et al. Physical gelation of gelatin studied with rheo-optics[J]. Macromolecules,2003, 36(26):10009-10020.
[13] WANG L Z,AUTY M A E,RAU A,et al. Effect of pH and addition of corn oil on the properties of gelatin-based biopolymer films[J]. Journal of Food Engineering,2009,90(1):11-19.
[14] SINGH T,BORAL S,BOHIDAR H B,et al. Interaction of gelatin with room temperature ionic liquids:a detailed physicochemical study[J].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B,2010, 114(25):8441-8448.
篇5
关键词: 经典测量理论 信度 难度 区分度
一、引言
教育测量与评价是教育研究领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学科教学活动中科学管理的有效手段。《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并多次强调与教育质量的监测和评价相关的内容[1]。显然,在当前教育制度下,各种笔试仍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教育质量定量评价方式。试卷质量自然影响对教育质量的正确评价,因此,针对笔试试卷的质量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试卷质量的分析一般是利用经典教育测量理论(CTT: Classical Test Theory)和项目反应理论(IRT:Item Response Theory)进行分析。
经典测量理论又称为真分数理论,假定观察分数X与真分数T线性相关,即CTT的数学模型为X=T+E,其中,随机误差E服从均值为零的正态分布。该理论最重要的四个指标正是反应试卷是否真实可靠、准确有效、难易适中、鉴别力强的信度、效度、难度和区分度等测验质量指标[2]。当然,由于其比较依赖样本、信度估计精度不高、难度和被试水平没有定义在同一参照系上,同时,无法回答总分相同的考生的真实能力有无差异等问题,该理论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3]。
项目反应理论是一种新兴的心理与教育测量理论。该理论的前提假设非常严格,主要包括单维性假设和局部独立性假设[4]。主要方法是在利用参数模型的基础上,利用项目特征曲线、试题信息函数进行探讨,同时利用EM算法,用边际极大似然估计方法寻找项目参数的一致估计[5]。
本文主要利用南宁市某中学2013年秋季学期数学期末考试成绩,在经典测量理论(CTT)范畴下探讨该次期末考试数学试卷的信度、效度、难度、区分度和成绩分布情况。通过试卷“四度一分布”了解试卷质量,并反馈教学效果情况。
二、基于CTT的试卷质量情况分析
1.成绩分布情况
一般而言,一份好的试卷考试的成绩都服从或近似服从正态分布,因此,考试成绩的正态性是考察试卷质量的一个首要指标。检验正态性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是利用直方图和卡方检验、K-S检验。从参加本次考试的872人中随机抽取387人的成绩进行检验,结果如图1所示:
图1 学生成绩的直方图
正态分布的K-S统计量显著性概率P值为0.095>0.05,因此,这次考试学生成绩服从正态分布。
2.信度
中学试卷中,选择题分数可简化为0,1得分情况来解释,解答题和填空题可以看成非0,1记分的项目。因此,选择题信度主要采用折半信度[斯皮尔曼-布朗(Spearman-Brown)公式、卢隆(Rulon)公式、弗拉纳根(Flanagan)公式]和库德-理查逊(Kuder-Richardson)信度(K-R20、K-R21公式)进行分析[7]。填空题和解答题为非0、1记分的项目,采用克龙巴赫系数进行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试卷信度分析结果
结果表明,每种方法计算的选择题信度都接近0.7,信度系数处于尚可使用范围之内。研究表明,对于标准化的大型测试题目信度要求一般要在0.9以上,而学校期末考试的信度在0.6以上即可接受[1]。选择题、解答题的克龙巴赫系数为0.905,可以认为填空题和解答题的信度非常好,综合考虑,试卷整体信度是可信的。
3.效度
效度(validity)是指测验结果的有效性或准确性,即通过测验能够正确测量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的程度[5]。测量的效度的种类很多,其中基于专家和教师对试题与所涉及的范围进行符合性判断的逻辑判断法的内容效度使用较多。内容效度是指测验内容对所要测验的全部内容的代表性程度。但一次考试很难包含学生所学课程的所有内容,因此只能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试题进行考核,来了解学生的知识技能掌握情况[8]。
根据测量的目标与内容的双向细分表,经过该校7位一线数学教师(其中高级教师4位,中教一级2位,中教二级1位)不记名反馈信息来看,本次考试所设计的试题覆盖了所要测内容的主要方面,考查目标清晰明确,题型和分数结构合理恰当,总体符合考试大纲和教学要求。
4.难度
试题难度是反映考题难易程度的指标,一般而言是按照答对人数的百分比确定的,是衡量试卷质量的最主要的数量性指标,简单来说可以利用测验分数的分布情况和特征进行观测,例如考察测验分数的全距、零分、满分、众数、平均分数等相关指标进行定性的判断,也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利用有关公示进行精确计算。
一般而言,难度的取值范围在[0,1]之间,取值越大,难度越小。难度在0.7以上的为比较容易的题,在0.4-0.7为中等难度的题,在0.4以下的则为较难的题或是难题。在实际教学中试卷难度水平的选择,应取决于测验的目的和试题的形式。如果测验是用于区分学生水平,那么应该将试题或试卷的难度系数控制在0.5左右,各试题难度值在0.2-0.8,同时各题平均难度值在0.5左右是比较适宜的[5]。
对于采用0,1记分的选择题,用通过率P、平衡猜测的校正公式CP和极端分组法计算各个试题的难度。
表2 选择题的难度
对于非0,1记分的填空题、解答题和总分,用难度系数和极端分组法计算各个项目的难度。
表3 填空题、解答题的难度
结果显示,就选择题而言,三种计算方法的计算的难度差异不大,整体趋势较一致,从三种公式的难度均值看,第1、2、5、6、7、8、9属于难度较小的题目,3、4、10、11、12属于难度中等偏上的题目,其中第4题难度最大,10,11,12三题难度也较大,选择题总体难度为0.767,属于比较容易,从试题编排上看,除个别题目外,整体趋势是容易的题型放在前面,中等难度试题放在题型中间,较难试题放在题型后面,较合理。
对填空题和解答题而言,题目难度显然大于选择题,填空题总体难度均值为0.499,难度中等,解答题总体难度均值为0,472,属于中等偏难程度,8道解答题的难易程度也和题目顺序基本一致,越难的题目越在后面,符合数学试卷的一般规律。
从考试成绩来看,难度系数为0.548,综合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三种类型的难度均值,整张试卷难度均值为0.579,和总分难度系数接近,因此,可以判定该份试卷总体难度适中。
5.区分度
区分度是反映试题效用的一个主要参数,同时也是试题对考生实际水平的鉴别能力,将不同层次的考生区分开来的统计量。若试题的测试结果是水平高的学生答对或者得高分,水平低的学生答错或者得低分,则认为试题的区分能力强。一般而言,区分度在0.4以上为最佳效果,在0.3~0.39为合格,修改会更好,在0.2~0.29为勉强,仍需耍修改,区分度在0.19以下为差,必须淘汰[6]。
对于0,1记分的选择题,利用极端分组法、点二列相关计算各个试题的区分度。
表4 选择题的区分度
对于连续记分的主观性试题填空题、解答题和总分,用极端分组法和相关法计算各个项目的区分度。
表5 填空题、解答题以及试卷的区分度
注:试卷区分度是将各题区分度进行加权平均计算的。
结果显示,对于选择题而言,总体看来,整个选择题中大部分题目的区分度都在0.4以上。通过极端分组法和点二列相关系数计算的区分度在大部分题目中相差不大。极个别题目有明显差异,主要在于两种方法考虑的视角不一致,就第1题而言,极端分组法的区分度指标0.093,是利用高分组和低分组之间差异进行计算的,两者差异很小,说明该题无论是高分组还是低分组都能完成,就区分能力而言属于应该淘汰的题目,但正是由于该题目在高低分组中完成率都较高,和总分的相关性自然就大,因此,点二列相关法计算出来该题的区分度较高。两种方法计算的试卷区分度均在0.6以上,说明该试卷区分能力强,区分效果佳。
三、有关结论
事实上,该次试卷为全市统一考试题目,从一定程度上说属于“较大的标准化”考试题目。从上述分析可知,本次考试成绩的分布直方图并未凸显畸形特征,基本上呈正态分布,单峰,稍微右偏。就四度而言,填空题、解答题的信度很好,但选择题的信度适中。常见的提高测验信度主要有以下方式:一是适当增加试题量;二是提高质量,试题难度要适中,区分度大;三是调整试题编排顺序,尽量做到先易后难。
测验的效度采用学科专家通过逻辑分析法进行分析的,根据测量的目标与内容的双向细分表,了解到试题覆盖了所要测内容的主要方面,考目标清晰明确,题型和分数结构合理恰当,总体符合考试大纲和教学要求。
试题的难度较合理,大部分选择题难度偏低,其中第4、10两题难度最大。而最后一道解答题的难度系数则过大。这和数学试卷利用最后一题作为压轴题有密切关系。
试题的区分度方面反应较好,但选择题第1、2题和解答题最后一道题在两种计算方法中差异很大。可能的原因在于第1、2题属于难度很低的送分题,因此区分度也不高,最后一道压轴题属于难度最大,很多学生放弃作答,因此存在这方面的问题。
四、结语
考试是衡量教学效果的必要手段。随着统计学及经济计量学边缘的不断扩张,对于教学结果的评价越来越依赖于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教育评价技术方法中教育测量理论就是应用教育统计学方法实现的,成为测评学生能力、考核教育效果的重要措施。利用SPSS测度考试的难易度、区分度、信度、效度等指标,不仅可以直观、便捷分析考试结果,发现考试中的重要信息和规律,还可以为教学效果评估提供重要的考核指标和模式。目前在教育教学及科研领域,人们采用科学的测评方法测度试卷科学性的尝试并不多,尤其是一些规模较小的考试,这不利于教学质量和教师素质的提高,亦不利于考试学研究者开启新的研究视域。应该加强对试卷科学化测度的研究及实践,使考试这一重要的教学环节日益走上科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
通过试卷质量分析,不仅可以了解试卷情况,更可以利用试卷科学性测评的方式了解教师的教学效果,同时也可以通过建立试题库、制定命题双向细目表等方式,提高试卷质量。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关注教育质量监测[N].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信息简报,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2010,1.
[2]郭熙汉,何穗,赵东方.教学评价与测量[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3]杜洪飞.经典测量理论与项目反应理论的比较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06(6):15-17.
[4]Christine DeMars.Item Response Theory[M].Lond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10.
[5]何穗,吴慧萍.基于教育测量理论的中学数学试卷质量评价研究[J].考试与招生,2012(08):49-53.
[6]Robert L.Ebel.Measuring Educational Achievement [M].Englewood Cliffs,N.J., Prentice-Hall,1965.
篇6
【关建词】混凝土;基本要求;要点分析;质量问题;防治措施;
【分类号】:TV91;TV544
在混凝土施工中要熟悉有关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了解设计要求及细部、节点做法,弄清有关技术资料对工程质量的要求,弄清完成施工任务中的薄弱环节和关键部位,然后对施工现场进行勘察和了解,仅限于对工程图纸的了解是不够的,要清楚、全面了解工程,掌握工程概况,必须亲自到现场进行勘察、了解。认真了解工程的基本情况,有利于更好地实施管理,落实施工方法,更好地完善工作。
一、建筑工程混凝土对原材料的基本要求
(一)水泥材料。混凝土所用的主要材料为水泥,应优先选择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其强度等级一般不得低于32.5MPa。以上品种的水泥与其他品种水泥相比,具有早期强度高、水化热较高、干缩性较小等优点。如果采用矿渣硅酸盐水泥,其强度等级应大于 32.4MPa,在施工中要严格按施工方法操作,并且要加强养护,这样才能保证工程质量。
(二)细骨料。水泥砂浆面层所用的细骨料为砂,一般多采用中砂和粗砂,含泥量不得大于 3.5%(质量分数)。因为细砂的级配不好,拌制的砂浆强度比中砂、粗砂拌制的强度约低 24%―34%,不仅耐磨性较差,而且干缩性较大,容易产生收缩裂缝等质量问题。混凝土的施工工艺水泥砂浆地面的施工比较简单,其施工工艺流程为:基层处理一弹线、找规矩一水泥砂浆抹面一养护。
二、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的要点分析
(一)混凝土施工的工作要点
在混凝土的施工中,在保证原材料的质量基础上,要依照施工的环境及要求决定混凝土的配合比,混凝土的搅拌机在搅拌中对于原材料的计算一定要严谨、严格及严密,以保证混凝土质量,同时还要对混凝土质量进行分层次的检验,并严格监督混凝土的施工过程,认真做好混凝土的现场施工、取样、养护及运输等具体工作,防止任何环节出现偷工减料的现象,确保施工过程的规范及科学,确保整个施工过程不出现质量问题。
(二)钢纤维混凝土施工的要点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我们常会用到钢纤维的混凝土,在进行钢纤维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要重点监督钢纤维混凝土搅拌的方式,在搅拌中一定要保证钢纤维的分布均匀,其均匀搅拌的程度一定要达到施工要求,同时还应该不定期的进行抽样检查,以保证建筑工程质量。在具体施工时,要严格要求钢纤维混凝土的搅拌,主要是采取干拌及湿拌的搅拌方式,投放混凝土原材料的顺序也要严格按施工标准进行,对搅拌时间也有严格具体的要求,以保证混凝土中钢纤维不出现结团的现象,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钢纤维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三)混凝土运输及泵送的要点
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混凝土的具体施工,混凝土通常是用搅拌运输车来运送的,在运送中,运送的时间会影响到混凝土强度,因此,在运送混凝土时对混凝土的运送距离及运送时间必须要有完整而具体的计划,以保证混凝土的运送不会影响到混凝土施工的质量。若混凝土运送的时间太长,会使混凝土发生凝固,导致卸料困难,进而会影响施工速度。为防止混凝土运送中发生凝固,可以在运输中进行桶内搅拌,保证混凝土的结构在运输中可以保持均匀,有时还可在施工现场进行混凝土二次搅拌来实现混凝土结构的均匀。
(四)混凝土在浇筑中应注意的要点
在混凝土的浇筑中要重视冷缝问题,混凝土的施工中很容易出现冷缝问题,若混凝土在浇筑中不实的话,冷缝就会产生一些空隙。如果出现了冷缝,我们一般要采取振捣方式来解决,振捣的过程通常是以机械振捣为主,这主要是因为人工振捣会导致混凝土分布的不均匀,在混凝土施工中,振捣时间要根据施工要求来确定,如果出现了冷缝就要适当延长振捣时间,要把混凝土的表面出现浮浆及混凝土不出现下沉做为标准,这样就可以有效确保混凝土浇筑中质量的安全。
三、混凝土施工中需要注意的质量问题
(一)产生蜂窝。可能原因是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厚,振捣不实,或者漏振,模板产生缝隙从而导致水泥浆流失。或钢筋较密,或混凝土坍落度过小或过大,柱与墙根部模板产生缝隙,导致混凝土中的砂浆从下部涌出。施工时,可采用密封胶条将模板封边,以防止漏浆的发生。
(二)产生孔洞的原因。混凝土在钢筋较密处卡住,没有进行振捣,就实施上层混凝土的浇筑工作。
(三)混凝土浇筑后,其表面没有及时用抹子仔细抹平,从而使得现浇楼板面平整度偏差太大。所以,浇楼梯时,应派专人随浇随抹平,浇好后应立即封闭通道,严禁人员上下。
四、常见质量问题的防治措施
(一)混凝土结构裂缝。产生原因:(1)模板及其支撑不牢,产生变形或局部沉降;(2)混凝土和易性不好,浇筑后产生分层,出现裂缝;(3)养护不好引起裂缝;(4)拆模不当,引起开裂;(5)大体积混凝土由于水化热,使内部与表面温差过大,产生裂缝;(6)构件受力过早或超载引起裂缝;(7)基础不均匀沉降引起开裂;(8)设计不合理或使用不当引起开裂等。
预防措施:(1)模板使用前要经过计算,保证有足够的刚度、强度和稳定性;(2)加强混凝土早期养护,浇灌完的混凝土要及时养护;(3)大体积现浇混凝土施工应合理设计浇筑方案,避免出现施工缝;(4)加强施工管理,混凝土施工时应结合实际条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混凝土早期受到冲击。处理方法:对结构构件承载能力无影响的细小裂缝,可将裂缝处加以冲洗,用水泥砂浆抹补。当裂缝较大、较深时,应将裂缝附近混凝土凿成 V 型凹槽,扫净并湿润,先刷一道水泥砂浆,然后用 1:2 水泥砂浆分 2―3 层涂抹,总厚度在l0―20mm,压实抹光,并加强养护。
(二)混凝土蜂窝、麻面、孔洞。产生原因:(1)模板接缝不严,板缝处漏浆;(2)模板表面未清理干净或模板未满涂隔离剂;(3)混凝土振捣不密实、漏振造成蜂窝麻面、不严实;(4)混凝土搅拌不均,和易性不好;混凝土入模时自由倾落高度过大,产生离析;(5)混凝土搅拌时间短,加水量不准,混凝土和易性差,混凝土浇筑后有的地方砂浆少石子多,形成蜂窝;(6)混凝土没有分层浇灌,下料不当,造成混凝土离析,出现蜂窝麻面等。
预防措施:(1)混凝土浇捣前应检查模板缝隙严密性,模板应清洗干净并用清水湿润,不留积水,并使模板缝隙膨胀严密;(2)混凝土浇筑高度一般不超过 2m,超过 2m 时要采取措施,如用串筒等进行下料;(3)混凝土入模后,必须掌握振捣时间,一般每点振捣时间约 20―30 秒,使混凝土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混凝土表面出浆且呈水平状态,混凝土将模板边角部分填满充实。
处理方法:(1)麻面主要影响使用功能和美观,应加以修补,将麻面部分湿润后用水泥砂浆抹平;(2)如果蜂窝较小,可先用水洗刷干净后,用 1:2 或 2:5 水泥砂浆修补;(3)如果蜂窝较大则先将松动石子剔掉,用水冲刷干净湿透,再用提高一级标号的细石混凝土捣实并加强养护;(4)如果是孔洞,凿去疏松软弱的混凝土,用压力水管或钢丝刷洗刷干净,支模后,涂纯环氧水泥浆进行封闭处理或用压力灌浆。孔洞较严重时,则要经过有关人员研究,制定补强方案进行处理。
【参考文献】
1. 宁仁岐.建筑施工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篇7
【关键词】灰平衡;质量控制;数码印刷
数码印刷是印刷技术的数码化,已经成为当今印刷行业当中所必不可少的技术,其构筑了一种高效率、高质量的印刷领域。其具有工艺简单、文件兼容性好等特点,能够良好的实现短版快速印刷的实际需求。同时,其又具有着灵活、快捷、简单等众多优势,目前已经在票据印刷、包装印刷、出版、保险、电信、金融、机关文印、商业快印等众多领域被广泛地应用。数码印刷必定能够以其独特的优势而拥有广阔的市场。
1灰平衡
1.1灰平衡的概念。在C、M、Y的油墨里往往带有或多或少的相反色,比如在黄色颜料中带有少量的红色,在青色颜料中带有少量的品红色,而在品红色颜料中则带有少量的青色,在实际的印刷工作过程当中,由于所使用不同的油墨品牌,而使C、M、Y油墨的色相也不同。如在黄色油墨中使用透明黄或者中黄色,在品红色油墨中使用品红、桃红、洋红,所以,在青、黄、品红三色油墨进行等量叠加后,就只能得到含有红棕色的灰或者黑色。而所谓的灰平衡,就是指三原色油墨,即品红、青色、黄色,根据各不相同的面积、色密度、覆盖率、网点做三色加网的印刷,从而呈现不同程度的中灰色、浅灰色、灰色、深灰色及亮度[1]。1.2灰平衡的影响因素。在数码印刷的过程当中,影响灰平衡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1)油墨的使用量以及特性;(2)纸张的性能;(3)网点面积;(4)满版浓度。在印前流程中,灰平衡与印刷过程都具有着相同的重要性。在屏幕显示的过程中,所使用的数码打样以及荧光体的颜料都是非常纯的,但是在印刷的过程当中我们所使用到的油墨就达不到相同的纯度。当我们使用等量的C、M、Y、K四种颜色的网点以及油墨进行叠印得时候,所得到的最终的效果是棕色而并不是中性的灰色。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在四色印刷的油墨当中并没有使颜料的色调达到要求的纯度。要想达到灰平衡的效果,并且所使用的油墨不变,而产生中性灰,那么就需要较大的青版网点,而黄版以及品红的则需要小一些的网点,通过这样的方法,最终呈现在人们眼前的三色叠印效果就为中性灰[2]。
2控制灰平衡对于数码印刷质量控制的意义
调控灰平衡是实现数码印刷行业的规范化、标准化、数据化的一个至关重要部分。不仅可以得到既准确有稳定的色彩再现,而且还能够提高印刷品的质量和企业的生产效率,由此带来的巨大的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是不可估量的。灰平衡与图像阶调之间具有其相关联性。灰平衡象限是保障在四象限循环转换图中得到彩色图像最佳复制曲线的非常重要的环节。灰平衡在印刷中的作用是通过对彩色图像中的灰色调进行控制,实现对图像当中所有的色调的有效控制。使用四象循环转换图的方法取得最佳复制曲线,是通过使用不同量的三原色油墨叠印,得到灰平衡的有效数据,然后再把数据绘制成曲线,把最终取得的灰平衡曲线应用于印前和印刷的整个过程当中。在印刷前,工作人员可以根据灰平衡曲线来调整图像的阶调,同时,在印刷的过程当中,工作人员也可以依据灰平衡曲线来对三原色油墨的含量进行快速的调整,以便于纠正图像当中出现的偏色现象,最终使原稿实现完美再现的效果[3]。在利用灰平衡曲线来对灰平衡进行控制的过程中,能够有效的再现印刷品的色彩。通过灰平衡曲线的利用,能够帮助印刷逐步向规范化、标准化以及数据化迈进。比如说,当在其他条件都一样的印刷环境下,使用不一样的纸张和油墨,那么,最终所得到的灰平衡曲线也是不一样的。所以,具备一个与本厂的生产条件标准相符的灰平衡曲线是非常重要的。在使用规定的纸张与油墨进行搭配的过程中,可以把灰平衡曲线作为一个标准来参考,这样可以大大的节省时间并且非常简便。
3灰平衡在数码印刷质量控制中的应用分析
印刷控制着色彩的系统管理,相应的,只有在三原色油墨的颜色、承印物颜色、油墨叠印以及其他的印刷变量处于一个相对比较稳定并且平衡的状态时才能够得到。由于印前部分容易发生色彩失衡的状况,因此通过数字的彩色管理系统来对不一样的设备进行色调值的调整,这样便能够在很大的程度上减少色彩偏差发生的几率。虽然如此,但是在纸张印刷品当中依然普遍的存在着色彩失衡的现象。3.1灰平衡在数码印刷质量控制中的精细校正。在图像印制的过程中,灰平衡是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由于人们对于颜色的敏感度方面,灰色要远比其他的颜色高,而影响灰平衡的因素又是十分多的,比如说在打印的过程中喷嘴的部分发生堵塞的状况,又或者是打印所使用的墨水的浓度发生了变化,亦或者是打印使用的纸张有所差别。所以,这就需要我们在更换墨水或者是更换纸张亦或者是每使用200ml的墨头的时候,仔细的检查一下灰平衡,当发现出现明显的偏差的时候就应该进行及时的调整[4]。3.2灰平衡在数码印刷质量控制中的阶调校正。在对一个图像的复制质量进行评价的过程中,一般都是以清晰度、色彩以及阶调为指标。在这三个指标当中,阶调的复制是人们最重视的一个。在打印彩色印刷品的过程中,因为要求的条件比较严格,所以使得视感明度总是在一个远远比原稿要小的亮度范围之内变化。这也就使得当前完美的呈现图像阶调成为彩色印刷当中的一个难点。如今,彩色桌面出版的系统应用正在大范围的普及,人们能够使用相关的图像处理软件来调节图像的阶调。这似乎使得人们能够非常轻松地就复制出来彩色图像的阶调。但是,现实的情况并没有这么乐观。因为,在复制品的印刷过程中,所要求的密度范围是要小于原稿的,因此,在复制后就必定会大幅的压缩原稿的阶调。3.3灰平衡在数码印刷制版过程中的应用。在制版的过程当中,灰平衡需要经过如下三个步骤:(1)输出校正;(2)色彩校正;(3)分色参数设置。在数码印刷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全面的认识议案前系统,并且严格的按照相关要求来对每一个步骤实行良好的控制,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图像的质量处于最高的水平。3.4灰平衡在数字影像中的运用。最早,灰平衡这一理念是出自于传统的印刷行业,在整个印刷的过程当中,是由品红(M)、黑(K)、黄(Y)以及青(C)这四种颜色来将我们需要的图像通过混合的方式来还原出来,呈现在我们的眼前。就理论上来说,通过青、黑、黄以及品红这四种颜色的混合还能够得到黑色,进而将图像的反差、层次以及色彩真实的还原出来[5]。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由于所使用的打印墨水因为各种原因而可能不是特别的纯,所以才将黑色引入进来,进而将图像真实的还原出来。将相同数量的青品黄融合,最终我们得到的只是在视觉上面的灰色,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灰平衡,其不是一种单独的颜色,而是一种由浅灰逐渐过渡到深灰的一个阶调。3.5灰平衡在DTP系统中的应用。在很多种情况下,需要我们把DTP系统当中的图像文件格式由RGB彩色模式转换成为CMYK彩色模式,这样,便能够使得彩色图像文件进行复制印刷。在一般的情况下,转换彩色模式的工作都是由Photoshop这个软件来实施的。因为这两种彩色模式在表现颜色成色的方式上是完全不一样的,也就使得图像的质量具有很大的不同,同时,在转换彩色模式的过程当中,这种不同是随着Photoshop软件在印刷油墨(Printinginksetup)的过程中设置的不同而发生变化的。
4总结
“数码印刷”以其独特的优势而广受大众的喜爱,其控制方式也与传统的印刷不同,在传统的印刷过程当中,主要是通过对网点的面积实施控制来达到对于灰平衡的要求,但是在数码印刷的过程当中,可以采用无版无压印刷以及静电印刷等方式。通过灰平衡在数码印刷当中的应用,必定能够使印刷行业得到大力的发展,由此带来的便捷与高质也将使其成为印刷行业的大势。
作者:黄余海 单位:中山市建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汪丽霞,牟笑竹.灰平衡在数码印刷质量控制中的应用[J].印刷质量与标准化,2015(6):32-36.
[2]叶小余,魏雯雯,张彦.数码印刷颜色复制质量控制和评价[J].今日印刷,2013(1):56-60.
[3]郑雄中,郑霞菲,张立宝.基于数码相机的一种灰平衡曲线绘制方法[J].广东印刷,2014(5):25-27.
篇8
关键词:经营分析系统;数据质量;数据仓库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06-1219-02
Improvement Methods of Business Analysis Support System Data Quality
XIAO Jie
(China Mobile (Shenzhen) Limited , Shenzhen 518048, China)
Abstract: Business analysis support system is a decision-making system as the "brain" of the enterprises. The data quality of the data ware? house using by the analysis system is critical to ensure that the business analysis support system can maximize the power of enterprises. This paper raises the improvement methods based on the practical inspection of data quality of business analysis system that combined with the data quality issues and the root causes coming from the inspection.
Key words: business analysis support system, data quality, data warehouse
企业经营分析系统担负着数据综合分析、数据挖掘、关键业务指标监控、报表展现等与企业发展决策息息相关的重要任务,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分散在各个业务支撑系统中的数据集中整合在经营分析系统当中,形成企业统一的数据中心,为经营分析、发展战略等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随着近年来市场格局的变化以及客户需求的日趋个性化和多样化,企业发展对经营分析系统的依赖性也变得越来越强,企业决策者对经营分析系统数据仓库的数据质量问题变得更加关注。
1数据质量要求
数据质量是数据仓库的生命,如果数据仓库中的数据毫无质量可言,那么该数据仓库就没有任何的价值[1]。企业经营分析系统的数据仓库有着复杂的数据来源,这些数据源系统多为操作性的业务支撑系统,其数据在业务定义上可能存在冲突、在表达形式上可能存在差异,这些数据源数据在装载到经营分析系统的数据仓库前要经过各式各样的传输、清洗、转换,对这样的数据进行数据质量管控并不容易。
早前依据对企业经营分析系统的数据仓库数据质量要求,并结合企业的数据仓库中数据的业务特征,制定了一套经营分析系统数据质量检查方案及检查规则,针对经营分析系统的基础明细数据(事实表、维表)开展了数据质量检查工作。
主要检查要求包括以下几点:
1)数据的完备性:根据系统的建设规范,逐一核对应接入经分系统的数据根据数据模型的建设情况,在数据仓库相应的事实表中存在;
2)数据的一致性:在事实表中的数据应该遵守维表的约束,其取值范围与维表中约定的范围一致,并且具有关联关系的事实表之间的信息应该一致;
3)数据的合理性:事实表中的数据应与其所在字段的业务逻辑相符,在此基础上应该避免大量的默认值填充情况,而造成数据分析价值降低;同时,具有逻辑关系的多个字段之间其数据取值应满足逻辑关系的约束;
4)数据的时效性:事实表中的数据应在约定的下游作业开始之前装载完毕,这一点可以从对其有依赖关系的作业运行时间或指标上报时间上来考察。
2数据质量问题分析
通过对企业的经营分析系统进行数据质量检查,发现主要存在以下几类数据质量问题:数据缺失、无效数据、数据重复、数据不一致以及数据传输延迟。
1)数据缺失:事实表未建立或表字段的数据缺失;
2)无效数据:字段中存在大量以默认值填充的数据或无法理解的数据,甚至乱码;
3)数据重复:同一事实表中出现重复的记录,或同一字段在不同事实表中不必要的重复出现;
4)数据不一致:数据超出了维表限定的取值范围,或与其业务逻辑不一致;
5)数据传输延迟:事实表中的数据到达时间延迟,导致相关作业延迟,相应的指标生产或报表出具收到影响。
分析上述问题的产生原因,经分系统数据质量问题的诱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类:数据源差错、系统性差错、规则性差错、管控性差错[2]四类。2.1数据源差错
1)数据源差错的典型之一就是数据源缺失,即数据源未给目标系统及经营分析系统提供相关的数据,可能是接口未打通也可能是没有数据传输。这会直接导致经分系统中的数据缺失。
2)人工输入数据导致的数据质量问题也是数据源差错之一,由于经营分析系统的数据源系统多为操作型的业务支撑系统,这类系统中仍存在着一部分相比不可控的人工输入数据,这部分受相关人员的素质影响数据随意性大,易出现遗漏、填写错误的现象,会直接导致目标系统中出现数据缺失或无效数据。
3)数据源系统运行故障,数据源系统运行故障若无法及时发现或恢复,会导致目标系统接收到错误数据或数据缺失,也会使得目标系统的数据传输延迟问题。
4)数据源系统改造数据格式或内容发生变更,目标系统没有及时获得通知或及时改造,导致数据无法装载或错误的装载结果。
2.2系统性差错
经营分析系统自身的运行故障、作业异常同样会导致数据质量问题的存在。典型的系统性差错就是经营分析系统的资源不足导致的系统负荷过高,作业延迟甚至挂死。此外,还包括系统运行故障恢复后,对受故障影响而中断的作业没有进行恰当的处理,导致数据缺失或重复装载。
2.3规则性差错
1)在经营分析系统中,存在多个事实表之间存在着重复字段、类似字段,或同字段名称不同内容的情况。这一情况多数来源于数据统计口径。由于经营分析系统的数据源系统多为操作性的业务支撑系统,这些系统相互之间存在业务关联但独立建设,业务定义、指标定义时极易出现二义性,这样会直接导致相同内容的重复建设或同一名称的指标、字段内容却完全不同。
2)规则性差错还包括经分系统对数据装载转换时的处理规则,由于程序员对业务逻辑的理解不够准确或程序编写失误而导致的数据处理错误,例如将用户业务办理的生效时间与失效时间两个字段的内容倒置了,导致在业务逻辑上无法处理。再有例如对源系统提供的数据当中包含的分隔符没有正确识别导致出现乱码的情况也偶有出现。
2.4管控性差错
管控机制不健全,数据质量管理工作是一项贯穿经分系统整个数据流转过程的工作,任一环节的松懈都可能导致全盘的数据质量问题。数据质量管理工作需要周密考虑并深入细节,即使建立了完善的管控流程,也需要有相当的执行力度才能保证工作的持续开展[2]。以人工输入数据为例,虽然看似是在经分系统自身体系之外的工作,但实际上却关系着经分系统中的数据质量,若数据的输入人员疏于训练或监管不到位,其输入的脏数据就会流入经分系统最终导致无效数据的出现或错误指标的产出。
3数据质量提升方法
基于实际的检查和分析,经营分析系统的数据质量提升应从问题的根源抓起。
经分系统的数据需求应充分考虑业务发展情况。经分析发现,数据源数据缺失的内容多为业务部门当前需求不强的内容,这部分内容即便对于长远的业务发展而言具备分析价值,但数据源系统一侧由于业务发展现状的限制对这部分数据的需求缺少驱动力,即便建立了相关的数据模型,但也缺少有效数据的供给。因此,经分系统在建设相关数据接入的时候,应充分的调研业务发展需求,对于短期内无明确应用的数据应允许分批建设或延期上线。
经分系统应该加强与数据源系统间的协同互通。由于业务的发展需求,操作型的数据源系统改造时有发生,或经分系统基于分析决策的需求也会要求数据内容、数据类型、数据模型等进行相关改造。这一改造工作应联动源系统和目标系统,只有在双方同期完成改造后同步上线才能避免数据装载错误或无效数据的出现。这一工作需要建立专门人员负责,覆盖改造过程的需求分析、变更实施、跟踪上线全过程。
充分利用元数据来进行数据质量管理。元数据系统当中的技术元数据操作符不仅使管理员能够根据元数据仓储中的业务规则精确地控制载入数据仓库的数据以及载入方式,还为技术管理员提供了数据仓库内容质量的度量方式,同时也有助于在数据仓库ETL过程中发现改进的可能性[3]。元数据系统当中的业务元数据则提供了业务指标的定义、统计口径,结合关联分析功能可以为技术管理员发现重复数据的建设提供有效的手段。可以有效降低数据仓库当中类似表或重复表的建设工作量,也会大大的提高对数据仓库存储的利用效率。
加强人员的培养并完善管控机制。对于数据的生产人员应加强培训,例如前台数据的输入人员应对输入数据的规范化有清晰的认知,对于程序人员在重视其程序编写能力的同时也应该对其进行一定的业务培训,使其了解业务规则才能避免在程序编写时出现业务逻辑错误。同时,应在数据处理流程中设置稽核点,依据技术和业务要求严格控制各环节输出数据的质量,并设置专门的质量负责人、明确职责已保证稽核工作的落地性。
4结束语
数据质量是经营分析系统的生命线。经营分析系统肩负这企业发展分析决策的重任,其数据质量的好坏是企业发展成败的关键因素。企业应严把数据质量关,通过系统协同建设、加强部门间的衔接和协调、完善管理流程、严格按照标准或考核指标落实工作,确保经营分析系统数据的质量,才能实现数据商业价值的最大化,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保持企业活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周东山,李喜英.数据仓库建设中数据质量问题的研究[J].华南金融电脑:金融信息化论坛,2007(7).
篇9
现代模具制造业中,型腔型面设计日趋复杂,尤其是汽车模具中自由曲面所占比例不断增加及产品质量要求不断提高,都对曲面的制造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模具制造工艺系统的精度、数控系统的精度和模具制造的CAM技术都会对曲面加工质量产生影响。而包含自由曲面模具基本上都是借助各种CAM软件进行自动编程,利用数控机床加工完成的。
模塑公司大部分数控加工中心已经有了较长的使用时间,虽然有严格的数控机床操作规范,良好的机床维护保养,但是其本身的精度损失是不可避免的。为了控制产品的加工质量,我们定期对数控设备进行检测维修,明确每台设备的加工精度,明确每台设备的加工任务。严格区分粗、精加工的设备使用,因为粗加工时追求的是高速度、高的去除率、低的加工精度,而粗加工时对设备的精度损害是最严重的,因此我们将使用年限较长精度最差的设备定为专用的粗加工设备,新设备和精度好的设备定为精加工设备,做到了对现有设备资源的合理搭配、明确分工,将机床对加工质量的影响降到了最低,同时又保护了昂贵的数控设备,延长了设备的寿命。当我们的机床不可改变时,与机床相关的刀柄、刀具对数控加工质量的影响又变得突出了。在任何旋转刀具加工系统中,主轴与夹头(或其组合体)的联结才是刀具加工性能实现的真正基石!我们公司常用刀柄与机床的接口有BT柄和HSK柄。BT柄与机床主轴的接口锥柄锥度为7:24,这种方式的刀柄只适合于传统的低速加工,因为BT刀柄与主轴只是锥面配合,当转速太高时,由于离心力的作用会使锥面配合间隙增大,从而影响数控加工质量。当机床最高转速达到15000转/分时,通常需要采用HSK型刀柄,HSK刀杆为过定位结构,提供与机床标准联结,在机床拉力作用下,保证刀杆短锥和端面与机床紧密配合。
刀柄对刀杆、刀具的夹紧方式主要有侧固式、弹性夹紧式、液压夹紧式和热膨胀式等。侧固式精度较低并且难以保证刀具动平衡,在高速铣削式不宜采用,下图为弹性夹紧式、液压夹紧式和热膨胀式刀杆示意图,热膨胀式刀杆夹头的刀孔与刀柄为过盈配合,须采用专用热膨胀装置装卸刀具,一般使用电感加热或热空气加热刀杆,使刀孔直径膨胀,然后将刀柄插入刀,冷却后孔径收缩将刀柄紧紧夹住。
模塑公司通过多年的应用、比较、总结,现在采取的刀柄使用方案为:粗加工或大进给加工时采用BT弹簧夹头刀柄,普通机床上的半精和精加工采用的BT液压夹头刀柄,在高速铣和石墨加工机上采用的是HSK型热胀刀柄或液压夹头刀柄。因为弹簧夹头刀柄在刀具装夹麻烦费时,重复精度较差,加工吸振性能不好,所以用于粗加工或大进给加工;而精加工时采用的液压夹头刀柄具有极高的夹持回转精度,非常方便的刀具装夹方式深受操作者喜爱,并且为全密封结构型式,有效防止冷却液、铁屑特别是石墨粉尘对刀柄的损害,而液压夹头刀柄又具有优良的阻尼减振性能,可以抑制加工中产生的振动,从而明显改善了模具的表面加工质量和表面光洁度。在高速铣上做模具加工所采用的HSK型热胀刀柄具有结构简单,夹紧可靠、同心度高,传递扭矩和径向力大,特别是在模具的深型腔加工中,热胀刀柄的刀具夹持端可以很长、外径可以做得很小而广泛应用与模具的深型腔加工中,但是通过高速铣的应用发现热胀刀柄为全刚性的结构使阻尼减振性能很差而难以抑制加工中产生的振动,从而在程序编制不好时对模具的加工质量产生较大的影响,大幅降低刀具的使用寿命,因此建议在小批量的使用高速机床时不要配置热胀刀柄,因为虽然热胀刀柄很便宜,但一般一台电感加热装置的价钱可以购买几十个其它类型的刀柄了
刀具的正确选择和使用是影响数控加工质量的重要因素。硬质合金刀具应用范围在公司越来越广,硬质合金将代替大部分高速钢刀具,包括钻头、立铣刀、丝锥等简单通用刀具,使这一类刀具的切削速度有很大的提高,硬质合金将在刀具材料中占主导地位,覆盖大部分常规的加工领域。我公司在粗加工中尽可能采用大直径的牛鼻刀,使用R2、R6的硬质合金刀片,做到粗加工排屑“多”;半精加工选用高转速高进给R0.8的镶片立铣刀,做到半精加工走刀“快”;精加工时尽量选用硬质合金刀杆和高精度球头镜面刀片,这样可在保正加工质量的同时节省选用整体合金刀具的高昂费用,模具精加工中所用最小刀具的半径应小于或等于被加工零件上的内轮廓圆角半径,尤其是在拐角加工时,应选用半径小于拐角处圆角半径的刀具并以圆弧插补的方式进行加工,这样可以避免采用直线插补而出现过切现象,做到精加工质量“好”。
高品质硬质合金刀具
高速加工技术的发展日益成熟,极大的提高了模具加工速度、减少了加工工序、缩短甚至消除了耗时的钳工修复工作,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模具数控加工质量,缩短了模具的生产周期。因此模具的高速加工技术逐渐成为模塑公司技术改造最主要的内容之一,高速加工取代传统低速加工已成为必然,谁将高速加工上得快、用得好就必将赢得市场!
通过前面的分析可以得出机床设备在模具的加工中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影响模具数控加工质量的另外的重要因素是加工工艺、软件、数控程序设计者、机床操作者。
数控编程一般可分为4个阶段:准备工作阶段、技术方案阶段、数控编程阶段和程序定型阶段。
1.准备工作阶段:根据生产任务书,按要求接收技术数据,检查数据的准确性、时效性。明确生产计划,能否按时完成。
2.技术方案阶段:数控编程前的首要工作是制定技术方案。公司把数控工艺和刀路程序设计合并由程序设计员一人负责。技术方案阶段主要任务是根据车间的制造资源,编制数控加工的工艺方案。为了做好技术方案,必须了解加工环境和制造资源,包括:机床、刀具、夹具、软件、工艺资源、毛坯(如毛料、锻件、铸件、热处理、切削性能、预加工)等,还要对零件的技术要求弄清楚,如公差要求、光洁度、薄壁件的允许变形、装配关系等。
数控工艺方案的设计是有难度的,因为要处理的信息量大,各种信息之间的关系又极为错综复杂,这主要靠程序设计员的工作经验来进行。因此,工艺方案的设计质量完全取决于技术人员的水平和经验。
在高速铣技术广泛应用的今天,数控工艺方案的设计重要性被提到了更高的地位。高速铣要求对加工的全过程进行控制,任何疏忽都会引起严重的后果,因此,高速铣的工艺方案的编制好坏,将会对高速铣成败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3.数控编程阶段:在编程准备期间,主要的依据是三维数据和工艺文件。程序设计员要分析零件的几何特征,构思加工过程,结合机床具体情况,考虑工件的定位,选用夹具。数控编程的第一步要正确定义加工坐标系,选择好对刀点。选择的编程原点应方便编程、便于测量检查、便于操作,同时考虑引起的加工误差较小。第二步是按照数控工艺方案一步一步地在计算机上编制刀具轨迹。第三步是验证程序的正确性,可行性。可以通过计算机仿真模拟或试切削样件。第四步是优化程序。
刀具的正确选择和使用是影响数控加工质量的重要因素。硬质合金刀具应用范围在公司越来越广,硬质合金将代替大部分高速钢刀具,包括钻头、立铣刀、丝锥等简单通用刀具,使这一类刀具的切削速度有很大的提高,硬质合金将在刀具材料中占主导地位,覆盖大部分常规的加工领域。我公司在粗加工中尽可能采用大直径的牛鼻刀,使用R2、R6的硬质合金刀片,做到粗加工排屑“多”;半精加工选用高转速高进给R0.8的镶片立铣刀,做到半精加工走刀“快”;精加工时尽量选用硬质合金刀杆和高精度球头镜面刀片,这样可在保正加工质量的同时节省选用整体合金刀具的高昂费用,模具精加工中所用最小刀具的半径应小于或等于被加工零件上的内轮廓圆角半径,尤其是在拐角加工时,应选用半径小于拐角处圆角半径的刀具并以圆弧插补的方式进行加工,这样可以避免采用直线插补而出现过切现象,做到精加工质量“好”。
高品质硬质合金刀具
高速加工技术的发展日益成熟,极大的提高了模具加工速度、减少了加工工序、缩短甚至消除了耗时的钳工修复工作,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模具数控加工质量,缩短了模具的生产周期。因此模具的高速加工技术逐渐成为模塑公司技术改造最主要的内容之一,高速加工取代传统低速加工已成为必然,谁将高速加工上得快、用得好就必将赢得市场!
通过前面的分析可以得出机床设备在模具的加工中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影响模具数控加工质量的另外的重要因素是加工工艺、软件、数控程序设计者、机床操作者。
数控编程一般可分为4个阶段:准备工作阶段、技术方案阶段、数控编程阶段和程序定型阶段。
1.准备工作阶段:根据生产任务书,按要求接收技术数据,检查数据的准确性、时效性。明确生产计划,能否按时完成。
2.技术方案阶段:数控编程前的首要工作是制定技术方案。公司把数控工艺和刀路程序设计合并由程序设计员一人负责。技术方案阶段主要任务是根据车间的制造资源,编制数控加工的工艺方案。为了做好技术方案,必须了解加工环境和制造资源,包括:机床、刀具、夹具、软件、工艺资源、毛坯(如毛料、锻件、铸件、热处理、切削性能、预加工)等,还要对零件的技术要求弄清楚,如公差要求、光洁度、薄壁件的允许变形、装配关系等。
数控工艺方案的设计是有难度的,因为要处理的信息量大,各种信息之间的关系又极为错综复杂,这主要靠程序设计员的工作经验来进行。因此,工艺方案的设计质量完全取决于技术人员的水平和经验。
在高速铣技术广泛应用的今天,数控工艺方案的设计重要性被提到了更高的地位。高速铣要求对加工的全过程进行控制,任何疏忽都会引起严重的后果,因此,高速铣的工艺方案的编制好坏,将会对高速铣成败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3.数控编程阶段:在编程准备期间,主要的依据是三维数据和工艺文件。程序设计员要分析零件的几何特征,构思加工过程,结合机床具体情况,考虑工件的定位,选用夹具。数控编程的第一步要正确定义加工坐标系,选择好对刀点。选择的编程原点应方便编程、便于测量检查、便于操作,同时考虑引起的加工误差较小。第二步是按照数控工艺方案一步一步地在计算机上编制刀具轨迹。第三步是验证程序的正确性,可行性。可以通过计算机仿真模拟或试切削样件。第四步是优化程序。
4.程序定型阶段:由主管领导审核数控编程刀路,合格后填写数控加工程序单,绘制加工简图。到现场了解程序执行情况,总结程序编制经验。
数控工艺的特点和数控加工工艺规划的编制:
(1)数控工艺要考虑加工零件的工艺性,确定加工零件的装夹与定位,选择刀具,制定工艺路线、切削方法及工艺参数等,而这些在常规工艺中可以简化。
(2)数控工艺设计主要用于指导数控编程,我公司把数控工艺员和编程员的职责和二为一,由程序设计员负责整套模具的数控加工过程,提高了工作效率。
(3)数控加工的自动化程度高,影响因素多,在数控加工中,质量和安全是自关重要的,必须得到保证。
(4)数控工艺的编制要有严密的条理性。数控工艺复杂,影响因素多,需要对数控加工的全过程深思熟虑,要有很好的条理性,才能编好数控工艺。加上数控加工的自动化程度高,它的自适应能力就低,一旦出现问题,工人很难现场纠正,轻者造成加工缺陷,重者引起安全事故,因此要预先有条理的做好数控工艺的设计。
(5)数控工艺的继承性好。凡是在生产中证明是好的数控工艺,可以做成模板,作为档案保存起来,在以后加工同类零件时调用,可以节约时间,保证质量。
数控加工工艺规划可以认为是由零件初始状态(毛坯)到最终状态(零件)间的一系列工艺过程的状态空间。数控工序的排序应满足如下的一般规则:
1.先主后次。2.先面后孔,先铣后钻。3.先粗后精。4.先做内腔加工后做外形加工。5.按工序的顺序,刀具直径由大到小。6.上道工序的加工不能影响下道工序的装夹与定位。7.用相同的工装和夹具应安排在一起做完,减少重复装夹与定位。8.数控工序要集中。9.不要把削弱零件刚性的工序排在前面。
一个好的数控加工工艺规划还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是否能满足零件的技术要求,是否能提高数控加工的效率,低的加工成本,好的质量控制。
因此,通常一份完整的数控加工工艺规划,大概包括如下内容:
?数控机床选择。
?加工方法选择。
?确定零件的装夹方式并选择夹具。
?定位方法。
?检验要求及检验方法。
?选择刀具。
?加工中的误差控制和公差控制。
?定义数控工序。
?数控工序排序。
?切削参数选择。
?编制数控工艺程序单。
模塑公司通过在模具行业中的比较,购买了国际一流的数控加工软件:UGNX4.0和POWERMILL6.0,通过多年的使用表明是非常适合模具加工行业的,尤其是两种软件丰富实用的加工策略各不相同,互相补充使数控加工的质量和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POWERMILL在偏置区域清除粗加工时可以加入螺旋功能,进行实际切削时更加平稳,消除了相邻刀路之间连接的进刀方向突变,减少切削进给的加速和减速,保持更稳定的切削负荷,延长了刀具寿命,对机床也起到了保护作用。
交叉等高精加工使用户可定义一个分界角,浅滩区域内将使用等高策略,其它部分使用三维偏置策略,并且可以在陡峭和平坦区域之间加入重叠距离,两者相辅相成。
参数偏置精加工既可以保证曲面上刀路间的行距不超过设定的数值,又可以显著减少三维偏置策略中在刀具路径中可能出现的尖角,可以有效改善三维偏置加参考线的方法在工件表面的相交刀路产生的切削纹理,工件的外观质量更好。
切削参数的选择对加工质量、加工效率以及刀具耐用度有着直接的影响。在CAM软件中与切削相关的参数主要有主轴转速(Spindlespeed)、进给速率(Cutfeed)、刀具切入时的进给速率(Leadinfeedrate)、步距宽度(Step-over)和切削深度(Stepdepth)等。
主轴转速一般根据切削速度来计算,其计算公式为:n=1000Vc/πd,式中d为刀具直径(mm),Vc为切削速度(m/min)。切削速度的选择与刀具的耐用度密切相关,过低或过高的切削速度都会使刀具耐用度急剧下降。模具精加工时,应尽量避免中途换刀,以得到较高的加工质量,因此应结合刀具耐用度认真选择切削速度。
进给速度的选择直接影响着模具零件的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其计算公式为F=nzf,式中n为主轴转速(r/min),z为铣刀齿数,f为每齿进给量(mm/齿)。每齿进给量的选取取决于工件材料的力学性能、刀具材料和铣刀结构。工件的硬度和强度越高,每齿进给量越小;当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要求较高时,应选择较低的进给量;刀具切入进给速度应小于切削进给速度。
吃刀量的大小主要受机床、工件和刀具刚度的限制,其选择原则是在满足工艺要求和工艺系统刚度许可的条件下,选用尽可能大的吃刀量,以提高加工效率。为保证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应留0.1~0.3mm的精加工余量。
在精加工时,吃刀量的选择与表面粗糙度有关,CAM软件中通常提供有两种参数控制表面粗糙度:步距宽度(Stepover)和残留高度(Scallop)。采用步距宽度控制表面粗糙度时,步距宽度越小,表面粗糙度越小;采用残留高度控制表面粗糙度时,步距宽度会依据工件形状自动调整。
好的软件确实可以提高模具的加工质量和效率,但它也只是一个工具,我们需要的是有丰富的现场机械加工经验和理论知识,同时熟练掌握软件功能的数控程序设计者,因为人才是模具数控加工中的决定因素,对数控加工的质量和效率起到关键作用。为此,模塑公司建立了完善的程序设计员培养体系。所有的设计员都要先在数控操作的岗位上实习一段时间,经过严格操作考核合格后方能进行数控程序的设计培训。程序设计员必须会用公司所购买的所有正版数控加工软件,并且熟练掌握至少一种后才能编制程序。为了保证模具的数控加工质量,就必须有好的数控程序,为了便于管理和控制加工质量,我们根据多年的经验总结编写了多种的程序编制规范,为公司的模具质量的稳定和不断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机床操作者是数控加工的执行人,他们对数控加工质量的控制也是很明显的。他们在执行加工任务的过程中对机床、刀柄、刀具、加工工艺、软件和切削参数的实时状态最了解,他们的各项操作对数控加工影响最直接,所以机床操作者的技能和责任心也是提高数控加工质量关键因素!
经过多年的模具加工分析,虽然机床等硬件设备是很关键的,但人才是影响数控加工质量的决定性因素,因为程序设计员和机床操作者的职业道德、技能水平、岗位责任心确定了各种先进设备能够发挥出多大的效能!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为模具质量的持续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篇10
(1)检验前,对检验仪器进行仔细检查,保证仪器能够良好运行;每日工作结束后,检验人员需做好仪器维护及保养工作,延长仪器使用寿命,减少因仪器原因造成的标本误差。(2)检验时,应严格按照仪器的相关操作规程操作,避免由于操作原因造成的标本误差。正确选择试剂,使用及配制时应严格按照试剂说明书进行。试剂使用后将其放置在冰箱内保存。对于长时间未用的试剂,检验前应仔细检查,确保质量合格后方可使用。
2加强实验室管理
(1)根据实验室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实验室器材制度,规范器材日常维护及使用,制定使用记录表和登记表,编写操作规程,确保仪器规范化操作。器材使用时,应做好相应的质量控制、使用登记和维护登记。定期对实验室水电及基础设施进行检查,加强玻璃器皿、试剂库房、设备仪器等管理[2]。(2)加强设备仪器管理,检验人员应熟悉掌握不同仪器的性能及作用。定期由专人对仪器进行检查、维修。对于磨损部件及老化部件,应及时更换,避免因仪器老化造成的检验误差。登记使用记录时,应记录好使用时间、使用人姓名等,做好相应的维修记录和故障处理记录。
3加强相互沟通
检验科的日常工作效率及检验质量与临床各个科室具有密切关系,检验人员只有保证检验数据的可靠性与准确性,才能促进临床医生有效诊断、查明病因和判定疗效等,为疾病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因此,必须加强检验科与临床各个科室之间的相互沟通,检验人员应善于听取临床医师建议,不断改进工作,掌握与疾病诊断的相关知识,提高检验技术。
4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