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建类专业范文
时间:2023-03-16 18:39: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土建类专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BIM师资培养
要想在高校开展BIM技术相关教育,首先要有对BIM技术融会贯通的教师团队。这个教师团队不仅要熟知BIM技术相关的理论知识,更要熟练掌握BIM技术有关的各个软件,才能更好将其传授给学生,让学生进行系统的学习。如果学生没有在学校系统的掌握BIM技术,将来走向社会,依旧很难快速上手相关工作,不能满足市场对BIM技术人才的迫切需求。因此,BIM师资的培养是BIM教学改革的基础。为了保证BIM技术人才的培养,目前很多高校已经新建了BIM技术实训室,来满足BIM教学改革的硬件需求。由于BIM技术涉及的软件较多、对计算机的要求较高,BIM技术实训室初期的建设投资也相对较高。然而,好不容易建起来的BIM技术实训室投入使用更是难上加难,主要的原因还是师资不够。对于刚开始进行BIM教学改革的高校来说,在师资的培养方面,一般都是从少到多。一开始,只会有部分老师有机会参加BIM技术的系统培训,有的高校甚至少到只有一两个老师接受过相关的系统的培训。然而,BIM技术涉及到的专业较多,任何一个项目的完成都离不开懂相关技术的各专业人才,需要构成一个BIM技术团队,才可以顺利开展相关的教学。面对初期师资有限,高校需要采取一定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以免影响BIM技术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对于师资的不足,初期可以通过培养学生来补充。BIM技术教师团队难于建立时,可以考虑先组建学生团队。从各个相关专业挑选各方面比较优秀且对BIM技术比较感兴趣的学生,组建BIM技术学生团队,并选其中一位领导能力较强的学生作为队长。虽然是一个小小的团队,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岗位职责,要求每个人都要尽职尽责,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团队组建好以后,下面的任务就是针对团队中的学生进行BIM培训,由老师对每个学生进行一一指导,直到所有学生都能够熟练掌握并应用相关BIM软件,然后就可以进行相关案例的模拟。一方面加强学生软件及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经过系统的培训以后,学生可以尝试真实项目的实战,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来提高整个团队的综合能力。通过系统的培训及实战,学生团队基本已经成熟,团队中的每个学生基本可以熟练掌握相关的技术,这时候可以利用学生进行BIM教学改革,让团队中的学生指导相关专业的学生进行BIM技术的学习。一方面对于BIM技术团队中的学生来说,不仅掌握了BIM相关的技术,同时在对其他学生的指导过程中,对其语言表达及交际能力的提高也非常有帮助;另一方面,解决了教师短缺,BIM教学改革难以顺利实施的问题。与此同时,学校要加大力度进行BIM师资的培养,如:让更多的老师参加相关软件公司的专题学习;与所购BIM相关软件的软件公司合作,请其技术人员对相关教师进行培训;多参加BIM有关的讲座及会议;请有关企业的人员来校进行工程实例的讲解等。随着师资逐渐满足教学需求,BIM教学的改革会越来越顺利。
2BIM实训室软、硬件资源
BIM的教学主要包括两部分:①理论;②实践。理论部分只要师资满足需求,基本没有问题;而实践部分要想顺利开展,需要有相应的软、硬件配套设施,硬件主要就是计算机。由于BIM技术涉及的软件较多,对计算机的要求较高,因此高校在进行BIM实训室的建设的时候,需要根据培养计划及软件的需求,购买能保证相关软件正常运行的计算机,保证教学的顺利开展。另外,在进行BIM实训室的建设时,还需考虑的问题就是计算机的节点数。由于资金等方面的问题,目前很多高校的BIM实训室都存在计算机节点数严重不足,不能满足各个专业开展实训课的需求。而软件方面,要想让学生满足市场对BIM技术人才的需求,BIM实训室应该具有项目生命周期各个阶段所涉及的各类软件,让学生可以得到系统的训练。然而,就目前而言,很多高校所建的BIM实训室基本上都存在软件配置不够齐全,学生只能接触到实训室现有的软件,还有一部分软件基本处于未知状态,影响市场所需BIM技术人才的全面培养。针对已建BIM实训室在软、硬件方面的问题,为了不影响BIM技术人才的培养,顺利实现BIM教学改革,高校应该采取相应措施给予解决,如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是一个互惠互利的举措。对于高校来说,通过与相关企业合作,共建实训室,来解决BIM教学改革过程中软、硬件方面的问题,同时,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实习基地,让学生提前适应工作状态,了解工作性质;对于企业来说,可以根据自身对人才的需求,与高校合作共同制定培养计划,使培养的BIM技术人才更加满足企业需求。
3培养计划
BIM是一门新的课程,为了保证教学质量,需要给予足够的时间让摘要:BIM技术的应用将成为建筑业发展的必然趋势,BIM人才的紧缺是我国当前所面临的亟待解决的一大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高校土建类专业BIM教学改革,并从三方面给予论述,以供高校土建类专业BIM教学改革时参考。关键词:BIM技术;土建类专业;教学改革学生进行理论与实践的学习,这就要求将其纳入相应专业的培养计划中,并给予一定的教学课时量。由于BIM的加入,各专业需要重新制定培养计划,保证各门课程的合理安排和顺利开展,另外,还要合理设置理论课与实践课,保证各类的课程的有效进行。
篇2
关键词:土建类专业;力学系列课程;整体优化;教学体系;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TU-4;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2)04-0049-04
重庆大学的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工程力学等力学系列课程经过多年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均已建设成为重庆市市级精品课程。高质量力学系列课程的建设为实现土建类专业的培养目标起着支撑作用。该系列课程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决定着“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的专业培养目标能否实现。随着时展,高等教育正经历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单一的知识教育向知识能力全面教育的转变,如何尽快适应是教育工作者不可回避的问题。
一、土建类专业力学系列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学校土建类专业的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等力学系列课程建设主要在各门课程范围内独立进行,片面强调单门课程的重要性和体系的完整性。原有力学课程建设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力学课程任课教师缺乏交流,课程体系难以形成有机整体。由于历史原因,任课教师归属不同的教研室或教学小组,教学各自独立,彼此缺乏交流,致使各门力学课程一直难以整合、优化。
(2)课程内容重叠较多。传统的力学教学体系过于强调各门课程的系统性和完整性,造成力学课程之间教学内容重叠。如理论力学和大学物理中的汇交力系、质点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等内容重
复;理论力学中质点的振动,材料力学课程中的静定结构、超静定结构、压杆稳定与结构力学课程中的结构动力学、几何组成分析、结构的稳定分析等内容之间既重复又缺乏联系。又如材料力学课程中杆件内力分析与结构力学课程中的静定结构内力分析重复。课程之间内容重叠导致课时浪费,学生对重复内容似懂非懂,学习困难,积极性不高,易产生厌学情绪。这直接影响力学课程的教学效果,使得该系列课程不及格率高,对后续课程的教学造成不良影响。
(3)“学”与“用”严重脱节。现有的力学体系过分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缺乏工程背景和工程意识,致使学生应用力学原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如书中的例题、习题大多是理想结构,与工程实例联系不紧密,“学”与“用”严重脱节。
(4)重视定量分析,缺乏定性分析。现有力学教学体系过于重视定量分析和数值计算,而在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重视不够,以致学生平时练习过于注重数值计算,而忽略对问题的总体把握。
二、土建类专业力学系列课程整体优化改革
学校自2005年以来,以市级精品课程建设成果为基础,以重庆市重点教改项目 “土木工程专业力学精品课程群整体优化的研究与实践” “大土建类工程专业力学系列课程创新与精品化建设”,重庆市一般教改项目 “大土木学科力学系列课程教材建设”为依托,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力学素质为核心,开展了土建类专业力学系列课程的整体优化改革与实践,取得了丰硕成果。
(一)明确了土建类专业力学系列课程整体优化改革要求
为准确把握新时期下土建类专业力学系列课程整体优化改革的要求,笔者对用人单位、已毕业学生、在校研究生、在校本科生开展了大量调研。用人单位强调,毕业生对力学知识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其发展后劲,希望学校增加力学基础课程在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的权重,加强学生工程意识、定性分析等能力的培养。受访研究生普遍认为,本科力学课程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研究生课程的学习质量和科研能力。
(二)建立了土建类专业力学系列课程教学新体系
在调查研究和分析讨论的基础上,根据“土木工程专业规范” “理工科非力学专业力学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和“土建类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笔者首先开展了对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等课程内容的分析和梳理,理清了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确定了每门课程独立的知识点和基本要求,并删除了不必要的重叠内容。
对于土木工程专业,如结构位移计算的“单位荷载法”,在材料力学课程能量原理和结构力学虚功原理中都有介绍,这势必造成内容重复,影响学习效率,整合后,已将该内容并入结构力学课程中集中讲解。又如,理论力学课程中“单自由度质点系的振动”这一知识点,已融入结构力学课程“结构动力计算”中讲解。在优化整合的基础上,还增加了一些新的知识点,如“弹性地基梁”“开口薄壁杆件”等。此外,在教学内容组织方面,参照行业规范,引入最新科研成果。如材料力学“轴心受压钢压杆的稳定计算”中,将柱子曲线由传统教材的3根改为与新规范吻合的4根,使教学内容与最新的建筑行业规范统一,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篇3
一、加强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
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是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關键,加强实践教学,使每一名学生在步入工作岗位后具备足够的动手能力,重点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现场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快速进入岗位角色。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实验、校内外实习以及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环节。土建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目的是通过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重构,构建新的实践教学平台,形成新的实践教学机制,强化学生工程意识、创新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土木工程设计、施工和管理综合素质,培养受企业欢迎的应用型人才,进而逐步形成自身的专业办学特色。
二、加强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
土建类专业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要求很高,实践教学的任务也相对繁重,在安排教学实践过程中环节也就较多。往往高校实验室建设不能全面提供学生的实践教学活动,因此把高校实验室建设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内容广泛的生产教学实践基地,从而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大力加强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使学生从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到毕业实习、毕业设计都能和实际工程项目相结合,在实践环节中检验自己的水平,全面了解土木工程建设的程序和内容,在今后工作中具备处理问题的能力,同时能够指导现场工人如何根据有關文件施工。
三、搭建教学科研平台。以科研促教学
科研水平的提升可为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提供良好的保障。高校应该制定相關的政策,鼓励高校专业教师利用学校实验设备的优势开展科学研究,并吸纳部分学生参与项目研究,培养学生研究能力。高校应把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有机结合,不断把学科建设的最新成果及时转化为人才培养的优质资源:以科学研究、学科优势为依托进行省、校院级各项教改立项,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依托实验室和工程训练中心,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整合优质资源,体现最新的研究成果,提高教学水平,使学生直接受益。
四、以学生为本,推行本科生导师制。倡导创新教学
在新生入校后,即为其指派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和专业思想的指导。第一年举行名师、教授、专家前沿讲座:介绍专业及相關领域的基本知识、专业特点和专业的发展,提高学生对土建类专业的兴趣,并引导学生适应大学生活。第二年设置一些土建类专业学科讲座。第三、四年进入教学或科研实验室和开放性创新实验室。同时,构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积极推进讨论式教学、案例式教学,引导学生追踪本学科领域最新知识和研究进展,了解多种学术观点并开展讨论,提高自主学习和独立研究能力。
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倡导创新教学,锻炼在校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提升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建设“教师指导、学生为主、自我管理、滚动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机制,通过课堂互动、课外实习、专题讨论等诸多知识传授方式,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战斗力,引领学生进行科技创新活动。在课程设置方面,培养方向应涵盖注册结构师、注册建造师、注册岩土师等考试的课程内容,使学生具备向注册工程师延伸的能力。突出培养计划的实用性,密切与土木工程从业人员的执业资格需求挂钩,为毕业生在土木工程专业领域从事各种职业和学习发展提供了必备的扎实基础知识。
五、加强实践教学的管理
篇4
【关键词】 基层电大;土建类专业;教学状况;调查分析
广播电视大学(简称电大)的现行体制是分级办学,系统管理,分级实施。即由中央电大、省级电大、地市级电大分校和县级工作站(教学点)组成现在的远程高等教育系统。对于广西电大而言,基层电大主要是指区内各地市电大分校和各县级工作站(教学点)。广西电大土建类专业目前开设本科专业三个、专科专业四个,具体的教学任务和资源建设由广西电大理工教学部的土建教研室负责。学生主要来源于在职成人。学生的专业学习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利用业余时间(晚上、节假日)接受面授教育;二是自主利用中央电大和广西电大建立的网上教学资源进行专业学习。对广西基层电大土建类专业的教学状况进行调查与分析,主要就是要了解基层电大对土建类专业落实教学过程的状况,着重听取基层电大师生对使用省级电大总校建立的网上教学资源的体会、意见和建议,以便在今后的资源建设中做进一步改进。
一、教学状况调查的准备工作
通过从招生部门收集近年全区土建类专业学生的分布情况,选择几个学生较多较集中的地市分校和工作站作为调点,确定调查的目的地、时间和行程。
经过近四年的规范建设,土建教研室对所负责的土建类各专业的网上教学资源,包括各课程的教学大纲、责任教师介绍、课程说明、教学辅导、实施方案、三分屏课件(含导学、内容讲解和考试指导)等的建设已基本完成。
目前全区土建类专业开设并招有学生的专业本科有两个:1、水利水电工程;2、土木工程。专科有四个:1、建筑施工与管理;2、水利水电工程与管理;3、工程造价管理;4、道路桥梁工程施工与管理。经统计,贵港市电大、梧州市电大分校、防城港市电大和玉林商务分校等四个基层电大分校上述(土建类)专业在读学生人数在区内基层电大分校中排行居前,因此选择以上四个基层电大分校为本次调查的目的地。
调查主要采用与教师和学生座谈的方式,具体调查内容按落实教学过程的各方面展开。
二、教学状况的调查结果
在实地的走访和谈话中,我们了解到,贵港市电大招生工作做得好,主要是全校上下动员,人人有任务、有压力。分校对区总校部分开课隔学期开设感到不够方便,认为未做到最大程度方便学生学习,教务管理也不够方便。梧州电大理工类招生很少,并且专业很分散,教学成本较高,因此分校希望总校能开设一些针对这一情况的全区性质的实时双向的视频课堂。在地市县,教育市场恶性竞争,某些高校以自主命题为“商机”,不重视教学质量和考试质量,严重影响电大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使电大学生以此抱怨电大考试难,作业多,一些急功近利想轻松获取文凭的学生转到其他学校就读。招生竞争激烈,压力大,教学点教学和管理想严也不敢严的情况时有发生,影响了开放教育教学的正常运行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学生们认为,学校提供的面授课时是基本满足的,但针对土建类专业特点的现场教学、实验课较少,在培养学生熟练使用电大在线平台进行自主学习方面还需加强。学生认为,土建类本科专业的力学课程学习和考试都较难。电大在线平台打开的速度不够快,步骤不够简便,不够傻瓜,特别是视频。因为平时需要上班和照顾家庭等,因此他们希望学校在这方面多加改进。学校开设的定期网上教学活动开展得不够普遍,课程专职责任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较少。学生们最关心期末考试能否通过,因此学期末比较注意搜集复习资料,渠道主要有两个:一是通过班级Q群使用班主任上传的各科复习资料进行复习;二是通过网上搜索,自行搜集各科复习资料。这两种方式比较有效,考试基本能通过。所以对电大的教学、学习等方面总体比较满意。学生们认为,选择电大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取得文凭,这有利于他们晋升、评优和评职称。例如土建类各专业各岗位均要求持资格证书上岗,而考取资格证书的前提是需取得相应专业的文凭。在贵港市本地,取得相应专业的文凭的方法(学校)很多,但感觉电大在本地有固定正规的校园、历史悠久、考试基本能通过、文凭正规,心理感觉比较放心,因此才选择在电大学习。
教师们认为,期末复习时土建类各专业主要依靠班主任上电大在线平台,如试题库中搜索相关资料,挂在Q群上供学生们复习,更有针对性,这种做法比较有效。教师们建议,提高试题库中试题类型在实际考试中的比例,可以提高学生复习的积极性。由于贵港市电大本身土建类专业教师较短缺,外聘教师也不好找,因此辅导学生进行毕业设计和论文写作任务量大,希望总校加强对分校专业教师的指导和援助。教师们认为,教师讲课所用教材与考试内容还不够统一,学生对此较为敏感。教材内容略显滞后,要加快教材更新改版。部分课程网上资源要注意提供习题答案,以利学生自主学习。对于土建类专业来说,实践性教学环节比较重要,虽然实践性环节有专门的外聘教师带,但由于时间、空间等因素的限制,实际过程的指导比较欠缺,指导教师很少能在选题、论文修改、专业前沿问题探讨等方面给予指导,指导教师只是给出最后的成绩,实质性的指导很少,学生很希望能有一个真正意义的指导教师,给他们做全面的指导。另外,他们希望土建类专业录制的三分屏课件在内容上多一些操作方面的指导,增加一些操作视频。还希望能给学生提供专业实训基地。
三、调查结果分析
网上资源的使用情况还不够乐观。客观上,学校学习平台的网站建设与学生的要求有差距,同样,土建类各专业的网上资源的质量与学生的要求也有差距。我们只是解决了有无的问题,整体质量和学生的高要求有差距。主观上,电大学生在学习上的追求层次也较低,也很实际,他们最关心的是取得文凭的问题,即考试能否通过的问题,因此,如果网站建设和网上资源的质量一般,肯定不会引起他们的关心和注意。电大教育最大的优势是大学办到了学生的家门囗,特别是在本地没有其他高等院校实体的地方,电大是一所看得见、摸得着的令人放心的学校,只要服务做得好,学生就会来读。在基层电大,专业专职责任教师严重缺乏,因此班主任的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由于学生主要是在职的性质,学生工作主要是教学和教务管理,因此班主任是学生学习上的“保姆”、“全科医生”和“导修主任”。我们的建议是:对基层电大的班主任进行“专职专业化”,即对他们适当对口分类,如“土建机械类”,根据分类的性质进行适当专业培训,平时与中央电大和省级电大的专业和专业课程责任教师进行经常性的对口联系,让他们经常参加中央电大和省级电大的专业教学年会,并在工资收入上给予鼓励,目的只有一个,即让班主任成为一名高水平、专业化的学习“保姆”、“全科医生”和“导修主任”。
四、对基层电大土建类专业教学状况的思考与对策
1、提高总校网络的整体性能
教学状况的调查,总的印象是,一方面,土建类专业网上教学资源已经建立起来,基层电大的教师和学生已经能够正常使用,成为他们学习的帮手;另一方面,基层电大的教师和学生实际使用的频度还不够。因此,使用电大在线只能说有了初步的体会,提出了较多的改进电大在线的建议和意见。换一种说法,基层电大的教师和学生实际上有通过使用网上资源解决他们学习上的问题的需求,但建设起来的网上教学资源还不能全部满足他们的需要。究其原因,从总校的角度看,硬件方面还需要加强,网络的整体性能需要提升。网络不仅需要高性能,而且要在稳定的高性能上。
2、采用团队合作建设和校际合作建设网上教学资源
土建类专业网上教学资源的建设已正规化和常规化,体系和规模初具,解决了有无的问题。但在质量和吸引力上还满足不了基层电大师生的要求。改进质量和提高吸引力,一方面要增加投入,另一方面,要提高每一个教师的计算机水平。对于这一点,最好的方法是,要通过鼓励的方式,而不是强制的方式。例如,要求教师提高挂网教学资源的质量,同时,对高质量的网上教学资源进行奖励。还有,对点击率高的网上资源进行奖励,当然,要确保点击率的真实性。为弥补教师个体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以及土建类专业课程高质量网上教学资源建设难度大的问题,可以考虑采用团队合作建设和校际合作建设网上教学资源的方法。
3、从学员的需要出发建设土建类专业网上教学资源
通过调查发现,对于基层电大的教师和学生,他们使用网上资源的功利性很强,他们不大关注教学过程的落实,主要关心如何考好试,对期末复习资料等与考试相关的信息和资料较感兴趣。在建设土建类专业网上教学资源的时候,可以更多地从这一角度出发,照顾他们的关切。
4、加强土建类专业网络平台开发团队的建设
加强与平台使用人员的交流与沟通,了解平台功能设计与技术实现过程中的问题,对平台中存在的细节问题进行排查,并及时修正。要加强课程教学资源的更新力度,根据土建类专业注重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特点,增加网上课程的互动性、实用性和趣味性。加大建设精品课程和网络课程的力度,网上教学资源要重点突出,教学内容与考试大纲要贴近,增强学生利用网上教学资源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土建类专业网络教学资源利用率。
5、加强教学点土建类专业教师与总校教师的联系和培训
加强基层电大土建类专业教师的专业知识培训,并建立必要的鼓励机制。基层电大专业责任教师应具备熟练的计算机网络操作能力,熟悉开放教育学习方式,熟悉自己所带课程或专业的专业细则、课程教学大纲等,并具备良好的监督和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总校土建类专业教师也应该时时更新和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定时进行培训或进修相关课程来提高总校的教学服务质量。总校土建类专业责任教师肩负整合教学资源的责任,减少基层电大教师的资源整合任务,减少资源建设重复性,提高工作效率,发挥电大的系统性优势。
6、加强土建类专业学生学习管理
主要落实教材的按时发放,监督学生网上形成性作业的按时完成,提高形成性作业的质量。课程责任教师应注意“教材-作业-考试”之间的联系,千万不能脱节,作业和考试要以教学大纲为依据,课程责任教师和教学点教师、学生要加强联系,对教学过程存在问题要及时进行沟通和反馈,来达到提高教师工作效率、学生学习效率和改善教学质量的目的。
总的来说,基层电大土建类专业的教学质量在各方努力下,是有保障的。同时,可以提升的空间还很大,需要改进的地方还很多。
【参考文献】
[1] 毛汉领.远程高等教育 实践与创新.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9.
[2] 蒋黎欣等.贵港市行业继续教育需求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1).
[3] 诸芳等.对广西地区学前教育专业建设情况的调查分析.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1).
【作者简介】
梁慕宇,男,广西电大理工教学部土建教研室主任,高级工程师.
篇5
[关键词]土建类专业职业素养培养职业技能
中图分类号:C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5-0236-01
土建类大学生大学毕业后走出校门,接着迈入的就是建筑企业,扮演职场人的角色。这两个不同人生阶段的“华丽转身”之急,使得一部分大学生难以是从应对,以至于影响到今后的职业发展。
一、问题的提出
1.大学时想信念教育的特点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理想是确立于思想之中的奋斗目标,产生于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每个人一生的精神支柱,而教育就是其中一种有重要意义的因素。青少年学生最富于理想,一旦崇高的理想在他们心中扎下根,就会目光远大,信心百倍,坚忍不拔,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发奋学习。
大学时期的教育,在他们天真的想象中,社会的一切都应该是美妙无比的,都是有利于他们一帆风顺地获得成功的;他们对国情和现实了解不够,一旦碰到现实情况与他们的想象有较大距离时,他们的心理就难以承受,甚至感到理想破灭,悲观失望。这种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是由于他们对社会的认识不全面、不深刻、不确切所造成的。
2.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
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总体上是良好的,主流价值观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是,国内外大气候的影响,网络环境中各种社会政治文化思潮的渗透和渲染,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成长和成才,导致当代大学生的价值选择趋于务实和多元,功利色彩渐浓。价值取向的功利化更趋明显,先公后私、先人后己、无私奉献的精神价值受到部分大学生的质疑;极端个人主义、功利主义和享乐主义越来越被更多大学生接受。
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渴求知识,追求进步,积极向上,奋发成才。自我意识明显增强,个性张扬,另一方面,他们在自主性上也往往表现为自以为是,以自我为中心,甚至少数大学生表现为行为举止孤僻,不懂得尊重他人,个人利益至上。在集体和个人的关系问题上,他们更多的是倾向于个人利益,“是否对我有利”成了他们是否参加集体活动的一个重要标准。当今的大学生,具有了更多的物质要求,物质和精神生活追求明确,形成了个性化的生活情趣,表现为忽视学业,满足于“60分万岁”,把大量的时间用于上网游戏、聊天,他们甚至不考虑自身的经济承受能力,追求超前消费。
二、职业素养培养的意义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选择余地渐宽,超越学历之外的劳动力职业素养问题逐渐为用人单位所关注。现在很多人缺乏职业基本素养的了解,还不懂得学历与职业间经常不对称的关系。当一个人的职业素养与工作技能还不能适合用人单位的要求时,就业难的问题就难以避免。一方面,大学生感叹就业难;另一方面,许多用人单位也在四处寻觅,抱怨找一个合适的新员工难。多数企业在招聘一些重要岗位时,更多考虑的是为企业输入所需求的人才,实现合理配置,以实现企业长足发展,因此,应聘人员的职业素养尤其是道德品质就成为一个重要的录用标准。现实是不容乐观得,大多数毕业生的基本职业能力普遍达不到用人的要求,学生在校的时候更多的专注技能养成而忽视了基本工作能力,但这恰是职场中很重要的素质。企业对一些新员工评价低,大部分原因是其工作态度,而非工作业绩和业务能力欠缺。
大学毕业生在供需见面会上的自主择业过程中,职业素养好的学生往往会受招聘单位的欢迎,部分学生能顺利通过专业测试,但终因不善沟通、不注重细节、不讲诚信等职业素养的欠缺最终失去就业机会。从个人的角度来看,适者生存,个人缺乏良好的职业素养,就很难取得突出的工作业绩,更谈不上建功立业;从企业角度来看,唯有集中具备较高职业素养的人员才能实现求得生存与发展的目的,他们可以帮助企业节省成本,提高效率,从而提高企业在市场的竞争力。正因如此,职业素养教育才显得尤为重要。当前大学生群体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对自己要求不严格,职业素养缺失,从而导致就业状况不理想。因此,着力培养大学生职业素养已成为当前高校教育的一个迫切社会任务。
三、土建类专业学生必备的职业素养
社会大量需求的是生产一线的施工技术人员和建筑及相关行业的管理与技术人员。建筑企业对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也有很大的空间,这就要求建筑技术专业毕业生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更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为自己能在未来的岗位上获得更大的发展奠定基础。从建筑企业对高级技术人员的要求来看,毕业生应具备的核心职业素养包括:
1.职业态度
职业态度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作为建筑行业,职业态度是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因此对建筑行业从业人员的责任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职业态度还是强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秘密武器。如果团队中每个人都有良好的职业态度,那么每个岗位的工作必然能做到让自己满意、同事满意、领导满意、客户满意,团队的执行力、工作水平、工作质量就会不断的得到飞跃,从而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得到强化。
2.职业技能
职业技能是指人们在从事职业时所需具备的知识与技能,是对个人胜任工作岗位的专业水准的衡量。大学生的职业技能决定着求职的成败和职业生涯发展是否强劲。职业技能往往是学校最为重视的中心内容。
3.沟通能力
大学生除了要有过硬的专业技术知识外,还要有较强的沟通能力。事实证明,良好的沟通能力是大学生走向成功的重要条件。具备良好沟通能力的学生,可以在工作中与上级,同事进行愉快的合作,自己的专业技能容易得到认可。而建筑专业学生不仅要具备一般的沟通能力,还要具备管理沟通能力。比如发展岗位的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对外要和政府职能部门、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沟通协调,对内要组织、分解、协调、指导下面各管理岗位的工作。
4.合作精神
团结合作是人的生存方式,具有团结合作意识是现代人的重要素质。一个人即使有再强的专业能力,如果没有团结协作的精神,也不可能顺利地展开工作,更不能做出成绩。建筑企业的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岗位都是互相联系,相辅相成的。一个工程项目从施工准备阶段到施工全过程直至竣工验收的每个阶段,都是各部门岗位相互配合,相互合作完成。所以,团队精神是每一个建筑大学毕业生必备的精神。
5.心理和生理方面的承受能力
建筑工程投资规模大、实施周期长、不确定性因素多、经济风险和技术风险大、对生态环境的潜在影响严重。建筑施工的流动性,受自然条件影响的,建筑产品是露天、高空作业,甚至有的是地下作业,作业条件艰苦,加上施工的流动性和个别性,必然造成施工的复杂性、这就要求施工组织设计不仅从质量、技术组织方面考虑措施,还要从安全等方面综合考虑施工方案,使建筑工程顺利地进行施工。以上这些对于土建类工程技术及管理人员而言要具备相当强的心理和生理方面的承受能力,以胜任职业岗位要求。
参考文献
[1]陈春梅《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探索高职土建类专业以赛促改人才培养新模式,2014
篇6
关键词 土建类 应用型人才 执业能力 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Course System Studies on Civil Engineering Applied
Talents' Practice Ability Training
YUAN Huabin, HE Jianquan, XIANG Boyi
(Hu'nan City University, Yiyang, Hu'nan 413000)
Abstract Professional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of Civil Engineering, the focus is to strengthen the ability to practice their culture. To this end, civil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teaching system applied talents training is very important. Based on life, having a good "basic skills courses" so that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moral skills, basic solid "enough stamina"; based industries, having a good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course", so that students of professional theory solid, skillful "lingua franca"; oriented future, based on development, having a good "quality and ability to develop the curriculum" to promot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students to enhance "well done."
Key words civil engineering; applied talents; practice ability; course system
执业能力是指从业人员根据自己的职业理想,运用自己所获得的知识和技巧,完成具有目的性的行业活动、履行特定行业角色所需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身体能力和社会能力等,是适应行业变化的能力特性的总和。土建类专业应用型人才需要的执业能力主要是五个方面的能力:规划能力、设计能力、预算能力、施工能力、管理能力。学校通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构建了由“基本技能课程、专业能力课程(基础、核心课程)和素质与能力拓展课程”组成的执业能力课程体系,共同支撑土建类专业应用型人才执业能力的培养。
1 立足做人,上好“基本技能课程”,使学生思想品德过硬,基本功扎实“后劲足”
基本技能课程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语言类课程(含大学英语、大学语文)和其他基础性课程(含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大学体育、大学艺术及计算机类课程)。学校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把该课程教学与整个大学教育(含就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相互渗透,加强学生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教育;加深学生对地方社会经济建设情况的了解,是学生思想品德过硬。首先,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与专业教育在过程上的结合,针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和不同对象,有计划、分阶段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从新生入学教育开始就发挥作用,并贯穿大学教育全过程。其次是深化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学与专业教育在内容上的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要紧密联系社会经济实际,结合专业教育,坚持解惑释疑,正面引导,使学生懂得只有把个人的远大抱负、职业理想与时展、社会需求和人民要求紧密结合起来,才能使自身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加大语言类课程和其他基础性课程的教学改革,使学生厚基础,发展后劲足。首先是保证课时和实验、实训教学条件。其次是对语言类课程教学进行改革。
2 立足行业,上好“专业能力课程”,使学生专业理论扎实、技术过硬“用得上”
面向基层,立足行业,上好“专业能力课程”中理论课,使学生专业理论扎实。一是根据市场需要和行业发展趋势和湖南省“两型社会”建设和益阳产业经济发展战略,科学构建专业理论课程体系。二是根据基层、行业发展趋势,改革专业理论课程教学内容,要求专业理论课程内容既要紧密联系学科发展又紧密联系生产实际。三是以科研、教研促进教学。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以科研促教学;并通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促进专业理论课程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
面向基层,强化实践,上好“专业能力课程”中实践课,使毕业生技术过硬。通过实习和实训,使学生增强了动手能力,使毕业生技术过硬“用得上”。一是通过树立“大项目”实践教学理念,以提高学生的工程执业素质。“大项目”实践教学理念是指以应用型人才执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工程项目为主线,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建立将工程教育、自然科学教育、人文科学教育相融合的现代工程教育观,全面提升学生的工程执业素质。构建“大项目”实践教学体系,在对学生开展工程教育与训练,培养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执业素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是通过建立开放式的“大课堂”实践教学理念,提升学生的工程执业素质。“大课堂”教学将课堂教学与课外综合指导相结合,将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训练紧密联系起来。建立“社会大课堂”,延伸课堂教学空间。在专业实践课程教学中引入参观实习,将课堂教学延伸到工程实践现场,让学生向现场专家和工人师傅学习。将课堂教学与工程实践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工程执业素质。建立“学生问―学生答―老师评”的工程实践教学答疑新方式,即老师根据学生所提的问题,组织研讨会、辩论会,让学生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老师对学生的方案和结论进行讲评。建立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答辩大课堂,紧贴工程实际和跟踪工程前沿。每年学生的实习答辩和毕业答辩,邀请主管部门负责人、大型工程单位和兄弟院校的专家参加,请他们提问、点评,并介绍工程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等。三是以实验课程为着力点,支撑动态实验教学体系。通过实践教学示范中心和基础课示范性实验建设,以开放性实验项目、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等第二课堂为支撑,结合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发综合性实验课程。四是以专业实习为重点,支撑实战训练体系。学校通过一系列改革,逐步建立起学校学期集中实习和寒暑假分散实习相结合的实战训练体系;目前,学校共建固定实习基地160多家,实施专业顶岗实习,要求学生按照企业或公司正式员工标准进行实际操作,现场训练。
3 面向未来,立足发展,上好“素质与能力拓展课程”,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干得好”
学校开展“素质与能力拓展课程”教育,对学生的发展尤其是毕业后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一是产学研用结合,上好“素质与能力拓展课程”,促进毕业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干得好”。以产学合作的实际项目为课题,以实际工程项目为背景,让学生参与工程的立项、招标、设计、施工、运行管理等工程实施的全过程,工程素质得到了有效的培养和提高。以学科竞赛为着力点,开辟学生实践新平台二是结合专业学习需要,学校每年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并结合竞赛项目开展多样的社团和社会实践活动,不断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组织“三下乡”活动、提供一系列社会实践项目,为学生提供广泛参加社会实践和社会调研的机会。三是以科研训练为着力点,支撑创新意识培养新模式。利用学校的实验条件,全面开放实验室,以教师的科研课题引导学生自觉开展科技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学校每年资助大学生研究性和创新性项目60项,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省级立项20多项。2010年以来,2500多名学生参与教师的各类科研和科技服务课题400多项;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组织各类讲座100余场。
篇7
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课程是土建类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必修课,该课程需要培养学生利用投影原理在图纸上准确表达空间形体的能力,培养学生阅读和绘制工程图纸的能力。掌握好该课程,便掌握了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沟通的语言。然而考试成绩和调查结果表明,很多学生对该课程的掌握程度不够,特别是在复杂形体的想象表达、绘制方面还存在着很多问题,给以后的工程设计与建设埋下了隐患。帮助学生学好该课程,提高其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其准确识图能力,为工程设计和建设输送优秀人才是该课程的重要任务。
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课程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课时为64学时,与80年代原国家教委要求的教学参考学时相比减少了近一半 [1],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借助多媒体教学方式高效地开展教学[2],但该课程具有听课容易、习题难做的特点,课堂上的高效教学容易造成学生上课能听懂、课下完成练习很困难的局面。另外,
由于大一学生缺乏建筑、水利等方面的基本知识,造成其对建筑物各部分形状功能的图形表达不理解、不明白,学完后记忆模糊等问题。为此,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显得尤为重要。
二、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一)在绪论中增加课程起源的介绍
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课程为什么叫画法几何,与几何有什么联系,也许是大一学生首先想到的问题。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引导思路,我们在教学中加入了“几何之父”欧几里得、“解析几何之父”笛卡尔和“画法几何之父”蒙日的介绍,这样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以前学习的知识与这门课程的联系,增加对这门课程的兴趣以及对课程重要性的认识。这一过程的讲解,可以通过介绍公元前300年“几何之父”欧几里得所著的《几何原本》中的勾股定理、正弦定理、多边形相似等学生都已经学过的内容,使学生回忆过去所学的初等几何的概念,再进一步介绍17世纪“解析几何之父”笛卡尔在病床上看到蜘蛛网后,发现几何图形是可以放入坐标系中应用数学方程表示,从而建立了解析几何,使学生认识到解析几何与初等几何的区别和联系。最后引入18世纪中期以前人们借助初等几何和解析几何知识来修建工程以及制造机械构件的工作是非常繁杂的而且常常出现错误,直到“画法几何之父”蒙日运用二维的平面图形来表示三维空间中的立体,形成了工程界通用的“语言”,推动了各国机械工业和工程建设的发展,使学生认识到画法几何与初等几何、解析几何的区别,并且认识到该课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二)引入BOPPPS教学方法
BOPPPS教学方法为台湾大学王秀槐教授多年研究的成果。王秀槐博士毕业于麻省理工大学,主攻教学方法,其提出的教学方法包括B(bridge in)引入、O(object)目标、P(pretest)前测、P(process)过程、P(posttest)后测和S(summary)总结5个部分。我们通过王秀槐教学工作坊的培训,熟悉了5个部分的组成,并将该教学方法引入课堂教学。首先是对原有的课件进行修改,使其体现这5个方面的内容;其次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提问进行前测,以了解学生的现有基础并引导其进入将要学习的内容;然后根据测试结果,安排重点讲解和略讲的课程内容,在讲完教学内容之后,通过练习进行后测,以了解学生掌握程度;最后进行课程内容总结。经过该教学方法的引入,我们发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有所提高,并且课堂中疲劳、走神、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有所减少。
(三)应用实体模型、多媒体技术展示空间形体和工程构筑物
展示于课件中的立体模型,通常只能呈现一个角度,不容易从各个方向观察。对于大一学生而言,他们缺乏水利、土木工程构筑物方面的基础认识,因此通过对缩尺模型各个角度及方向的观察和认知,可以让其充分理解立体或工程构筑物的构成及多面投影的意义。
画法几何部分的实体模型展示能够增加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3],但实物展示也存在缺陷,特别是在60多名学生共同上课的课堂上,学生的视角不同,加之实体模型通常较小,学生观察不清晰。这时可以引入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利用三维软件,生成所需的各种模型。这些模型图像逼真,尺寸较大,并且可连续地上下、左右、前后旋转展示,学生能够更加清楚和细致地观察模型,展示效果得以提升。
(四)增加正确做法与错误做法的举例
学生作图的过程通常具有一定的习惯和自己的认识,做出一道题通常也付出不少辛苦,但当做错时,如果不对其指出错误原因而只讲解正确做法,学生通常不能深刻认识到错误的原因,从而改正自己固有的认识和习惯。在课堂教学特别是讲解习题作业时,对正确做法与错误做法均举例,提高学生对该课程的掌握程度。比如在讲解贯穿点投影时,给出图1(a)已知投影,求直线与圆柱体的贯穿点投影。根据直线与圆柱体在正面和水平投影上有4个交点,可根据学生习惯思维假定1、2是空间实际贯穿点的投影,得到错误做法,如图1(b),再询问学生是否正确,检验出2是2’与圆柱面在水平面的重影点而非贯穿点,然后得到正确做法,如图1(c)。这种教学措施通过先不给学生正确答案,引导其思考和判断,可以达到纠正其错误习惯和认识的目的。
(五)应用Soilidwork建立立体模型库
在讲授建筑形体表示方法中的剖面、剖视图时,课堂所用课件中的立体模型有三维视图,而作业中还没有构建立体图。通过Solidwork?件制作这些立体模型并进行剖切后截面的展示,一是可以提高学生作剖面图和剖视图的能力;二是学生在学习绘制剖面、剖视图时,立体模型能辅助其进行空间想象和分析[4];三是教师在作业讲解时,能够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空间想象立体与实际立体的差别,从而达到矫正的作用。
(六)作业及时修改,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和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单独辅导
在批改习题作业时做到每题批改和及时批改,让学生能够及时知道自己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共性问题在课堂讲授,个性问题引导学生根据批注或提供的答案进行比对改正。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和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因其学习基础较差,需要对其进行单独辅导,通过讲解作业出现错误的原因,使其达到提升掌握该课程水平的目的。
篇8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院校 土建类专业 “五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决定人才培养目标,应用型人才培养首先必须有一个符合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实践教学体系。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土建类专业,在办学中要体现“以能力为根本,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注重应用性、融合性、职业性、开放性和创新性”的办学理念,不断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达到培养能够承担中小型工程建设的“懂设计、精施工、会管理”,“一专多能”的现场工程师的人才培养目标。
一、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必要性
1.地方高校的定位与服务面向的需要
应用型本科院校面向地方和区域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以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为主。土建类专业的师资队伍、实习实验条件、生源状况等方面与同专业传统老高校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土建类专业只有客观考虑自身的办学条件,充分利用学校的地方教育教学资源,加强教学改革特别是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力度,构建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才能在高等教育竞争中形成自己的特色。
2.地方和区域经济建设的需要
近年来,土建类基本建设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同时也造成了地方和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对于地方企业,名牌大学、重点大学的优秀毕业生不愿来,即使来了也难留住,造成人才引进困难;而愿意来的毕业生实践能力不强、工作上手慢,导致企业二次培养的投入大。近年来,很多有远见的地方企业已经调整了自己的人才质量观与人才引进策略,把“基础扎实有潜力、实践能力强上手快、思想稳定留得住”作为衡量人才质量的标准,把地方本科院校的优秀毕业生作为人才引进的重点对象。因此,地方高校应该审时度势,把握人才需求的趋势,构建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与教学机制,主动为地方企业培养基础好、上手快、适应能力强、留得住、有潜力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1]。
3.实现土建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地方高校要形成专业建设特色,应该树立以特色创品牌、以个性求发展的竞争意识、树立新的人才培养理念和专业教育思想。从主动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出发,将土建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面向施工企业、面向基层、面向生产管理第一线,获得注册工程师、建造师训练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2]。可见,我们要凝练地方院校的人才培养特色,只有改革传统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新的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学生工程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才能培养出具有自身特色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五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1.“五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原则
构建土建类专业“五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必须符合整体性、有序性和效率性的原则。其中,整体性原则是指要体现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相互关联、相互渗透的整体功能;有序性原则是指要把课堂内外不同层次的实践教学环节连接成一个层次分明的体系,保证实践教学培养目标的实现;效率性原则是指要避免实践教学内容的重复,节约时间和经费[3]。
图1 实践教学体系构成框图
2.“五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方案
“五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是由“实验教学―实习实训―毕业(课程)设计―科技活动―社会实践”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分三个模块进行:基本技能模块、专业技能模块、技术应用及创新模块。基本技能模块包括实验教学环节、计算机应用训练环节;专业技能模块包括实习、设计环节;技术应用及创新能力模块包括科技活动、社会实践、劳动训练环节。
通过实验、实习、设计、科技活动、社会实践等环节,为学生创造各种独立实践机会,使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融为一体。同时,实践教学活动的各环节还应贯穿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中,每个实践环节都要有明确的实践教学要求和考核办法,注重过程考核和综合能力测评,确保实践教学的质量,形成循序渐进、层次分明的实践教学体系。
3.实验教学环节
实验教学环节在整个实践教学体系中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特别是近年来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等不断涌现,对土建类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实践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开设一系列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对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而实验室建设是实验开设的前提条件。
(1)科学规划实验室。
实验室建设的首要问题是确定实验室的发展定位,一所高校的发展定位决定了该校实验室的发展定位,有了发展定位才有发展方向、发展目标,才能制定完整的发展规划和具体的实验室建设实施计划。对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高校,实验室必须要为实践教学服务,同时也要根据社会的需要为科研及生产服务。
(2)加强实验教学队伍建设。
加强实验室内部之间的交流以及协调好实验室与教研室之间的工作关系,是加强实验教学研究和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要求。高校要结合实际情况对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实行一体化管理机制,将相关的教师和实验室的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编成一套教学工作班子,教研室主任与实验中心主任分工协作,并各有所侧重,根据需要,人员可在教研室与实验室之间流动,以保证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互通。实行教学管理和实验室管理的一体化,既有利于知识的交叉、渗透与融合,避免了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也有利于加强实验室活力、提高实验教学质量[4]。
(3)规范实验室规章制度。
根据土建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总体要求制订实验室的管理制度,在实验室管理与实验教学环节执行过程中执行学校、学院的规定和制度,如《实验(技术)人员岗位职责》、《实验中心人员值班制度》、《实验室安全卫生管理制度》、《学生实验守则》、《仪器设备管理和维修办法》、《仪器设备损坏、丢失赔偿办法》、《低值耐用品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对实验教学起到科学性、规范性、指导性的作用。
4.课程实习与毕业实习环节
(1)校企合作共建实习基地。
建立管理规范的长期校企合作的校外实习基地也是保证实践教学的重要条件。紧密依托行业或企业,全方位地开拓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扩大实习范围,可以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带动专业整体水平的提高。同时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聘请设计、施工单位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一线工程师指导实践教学,结合实践教学计划,推荐学生到工程建设一线进行“真刀真枪”的训练。
通过与校外实习单位密切协作,能够满足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的需要。学生通过参与实际工程,获得感性认识,提高了工作实践能力。同时通过与企业的密切合作,在产学研方面能够培育成果,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5]。
(2)严格管理实习教学质量。
制定《实训、实习基地建设与管理制度》,成立实践教学领导小组,负责实践教学的宏观管理。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组织实施,责任到人,实行目标管理。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由专业教师主持,根据实习内容安排若干名实验教师参与指导。实习过程中,指导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编制实习指导书,并制定详细的成绩评定方法与标准,全面衡量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实践技能。指导教师要全过程跟踪指导,对于生产实习,需定时对在工地中实习的学生进行考查监督,填写《实习指导记录》,并请实习单位对实习学生进行评价,出具《实习鉴定意见》,最后批阅学生的实习报告,以实现对实习整个环节的监控。
(3)培养“双证型”师资队伍。
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师资队伍是体现实践教学效果的关键,教师是教学工作的核心资源。培养应用型人才,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就必须要求专业教师既有理论知识又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不仅具有教师系列职称还要具备工程系列职称。
学校要十分重视专业教师的实践锻炼,积极推动专业教师参与各类项目,通过与企业的横向合作更新教师知识,提高教师实践能力。同时还要从校外聘请来自设计、施工单位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一线专家等担任兼职教师,承担部分设计和实习教学任务,并对人才培养方案、实验室建设、实习基地建设等进行指导。
(4)制定合理的毕业实习方案。
毕业实习一般安排在最后一学期的开学后2周。毕业实习采取统一安排与个人联系实习单位相结合的方式。考虑到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不同,有部分学生已经与用人单位签约或已经有了就业意向等情况,经学生书面申请及学院批准,允许学生到接收单位(或者有接收意向单位)实习,但实习要求与集中实习的学生相同,毕业实习内容要与毕业设计(论文)相关,教师要给予过程指导。
5.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环节
(1)依托科研项目或工程项目,开展课程设计。
“以理论认识实践、以实践推动理论”的互动教学过程有利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而互动教学过程可以通过“项目驱动教学”方法来实现。“项目驱动教学”的教学场所是实验室或工作室,主题就是针对实际项目进行课程设计,设计过程围绕项目实施展开。学生一进入实验室或工作室就有明确的设计方向,确定分组并分配具体的设计任务,在团队合作中严格按照设计流程和规范进行项目设计,要求设计的作品具有实用价值。学生通过课程设计能获得过程体验,实现对专业知识的融会贯通,从而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2)通过毕业设计全面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
毕业设计是实践教学的关键,是对专业能力培养的深化和延伸,主要体现在本专业范围内的具有明确专业方向的实践技能训练,以及学科交叉点上的专门化训练和培养。
为了规范毕业设计,确保毕业设计质量,学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重视毕业设计的选题工作。毕业设计尽可能采用真题,要有多样性,选题可以有工程设计类、专题研究类和施工技术与管理类。充分调动学生自选、社会提供、教师筛选课题,走“产、学、研”相结合之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特长、能力等个性来定位,有机会选择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及市场需求的设计及技术服务课题。二是加强毕业设计过程管理。为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应加强目标管理,建立规范的质量监控机制,加强专业教研室对毕业设计的定期检查。三是做好毕业设计的评估工作。毕业设计评估工作是针对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进行自检、自评的重要手段,也是进行教学质量监控的重要途径,可以促进教学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有利于人才的培养。
6.第二课堂活动与科研创新训练
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和科研创新训练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和实践教学活动的必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社会调查、工程实践、科技创新、学术社团等活动。通过各种第二课堂活动和科研创新训练,有力地推动了学生的社会实践和创新活动,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在进行科技及社会实践活动中,积极为学生创造条件,使学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和提高。制定相应的管理条例,如《大学生课外科技文化活动规定》、《大学生社团活动管理条例》,有助于保证实践活动的质量,达到人才培养的目标。
三、结语
实践教学是教学与工程实际相结合的重要阶段,同时又是教育改革的薄弱环节。通过重组并优化各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内容,改革各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形式、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完善校内、外实习基地的建设,规范教学过程的管理等方面的努力,进一步实践“五位一体”的土建类实践教学体系,必将对提高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保证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吴晓,胡圣军.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教学改革初探[J].怀化学院学报,2006,25,(5):141-143.
[2]吴晓.构建工程能力培养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346-350.
[3]潘睿.构建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新体系的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08,17,(3):103-105.
[4]赵跃民.实验室是大学的核心竞争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2):1-4.
[5]胡秀兰,祝明桥,刘锡军,程火焰.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改革的思考[J].高等建筑教育,2006.3:90-93.
支撑项目:
篇9
[关键词]土建工程;专业英语;就业问题
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对土建工程的建设施工也越来越重视,因此人们就将许多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到其中,从而对土建工程的施工技术进行进一步的优化。然而,随着全球经济化的到来,我国的土建工程行业也逐渐向着国际化的方向发展,为此我们在对土建类学生进行培养的过程中,就要开设专业英语课程,来对土建专业的学生的英语能力进行培养,从而使得土建类学生的就业范围更加的开阔。下面我们就对土建类学生英语课程的现状和对学生就业问题的影响进行介绍。
一、土建类专业英语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土建类专业教学的现状:近年来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对英语专业教学示范的重视,不仅有利于学生自身能力的提高,还大幅度的增强了对专业课程的掌握能力。然而,我国大多数院校的土建专业中,由于教师们都只对学生的基础英语知识予以重视,而忽略了专业英语教学在土建类专业教学中的意义,这就导致学生在专业知识学生的过程中,对一些和土建类专业相关的专业英语知识无法进行有效的掌握,从而使得学生在日后的就业工作中,无法将相关的专业英语知识应用到工作当中。
2、专业英语在对土建类学生教学中存在的相关问题:从当前我国土建类专业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专业英语其中在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其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模式比较单一,使得教学在日常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其教学质量受到极大的影响,从而使得教学效果,无法达到理想的状态,这样使得学生在英语课程学习的过程中,积极性大幅度的下降;(2)专业英语教学的内容十分的陈旧。在对土建类专业英语教学的过程中,人们还是采用的传统的英语教学的方法,这就使其专业英语教学的内容十分的死板,而且不利于学生掌握,从而导致专业英语教学的功能性、专业性以及交际性等性能无法充分的体现出来;(3)课程设备的不合理。大多数院校在对土建类专业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学规划大多数都是按照学习课程的安排来走的,这就使得学生在专业英语学习当中,存在着许多不合理性的现象,使得学生对专业英语教学的相关内容无法进行准确的掌握。
二、专业英语对土建类专业学生就业的影响
从当前我国土建专业学生的就业实际情况来看,专业英语的应用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就业范围的扩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在对土建类学生进行培养的过程中,就要对当前我国土建类专业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从而采用相关的改进促使,来经济土建类专业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相关问题。
1、当前我国土建类学生就业的基本情况:目前在我国部分土建类学生在毕业以后很难从事自己所学的专业,而且其就业面也比较狭窄,这就使得部分学生在就业的过程中,只会选择和自己专业较为相近的行业,这就使得学生们择业的时候“专业背叛”的现象十分的严重。
2、用人单位的不平等待遇:部分学生在择业的过程中,对用人单位有着较好的积极性,而且也做好了相应的准备工作。但是不同的学生其自身的能力也就不一样,部分学生在掌握了专业英语能力后,其自身的综合能力就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因此受到了用人单位的重视,而其英语基础知识较差的学生,在从事土建工作以后,却没有得到平等的待遇,这样的现象在一些跨国企业当中尤为突出,因此我们学生在专业英语学生的过程中,对专业英语能力的培养使得很重要的。为此,我们就要通过对专业英语教学方法和模式的改革,来提高学生的综合衡量,使其土建类就要范围更加的广泛。
三、土建类英语教学改革
首先应该明确专业英语的学习目的。在学习英语及专业课的基础上,通过学习专业英语,应培养其阅读外文文献的基本能力,争取提高其口语水平,为了解国外同行业的发展和相关信息,撰写科技论文摘的英文摘要,加强和国外同行的交流打下良好的基础。即教学基本点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专业语言实际运用能力。
1、教学方法:传统的专业英语教学通常是老师讲解课文,学生听;或教师点名由学生逐句翻译课文。这种授课方式使学生处于从属被动的地位,学生缺乏主动参与的机会,这种教学效果不好。因此我们就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的讲解部分仅占20%,而学生的参与和实践机会占到了80%,充分给予了学生锻炼的机会。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获取知识的过程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换言之,学生不再是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灌输的对象,而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意义的创建者。当然,在我国专业英语的教学中完全采用这种方法可能不太现实,但是可以借鉴其主旨,即减少现有教学中教师的讲解部分比如教师讲的时间为40%,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如达到60%。采取概括总结、问答、学生分组讨论等多种形式,创造实际的语言环境和热烈的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教师在教学中主要起到控制整个课堂按计划进行,引导学生参与的作用。
2、教学手段:专业知识通过穿插图片、视频,以PPT形式展示,便于加强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根据调查,整个课堂完全采用以前教师讲解的形式或完全采用多媒体,实际上的教学效果均不良好。最佳选择是在教师讲解的部分穿插多媒体方式,尤其是遇到一些学生还没接触到的专业词汇,通过图片或视频的方式展示给大家,再加上适当的讲解,可以起到一目了然、形象记忆的作用。虽然这是非常基础的专业词汇,但是当学生尚未学习时,即使用汉语直接讲解可能也收不到良好的效果,更不要说用英语解释了,如果通过图片展示辅以英文说明,则效果良好。其他词汇的介绍也采用这种方法。
3、教学内容:大量的专业技术词汇是保证熟练专业英语应用能力的基础。因此,在选择教材及教材中的课文时,要结合专业的深度和广度,从覆盖面、定位、内容等方面保证教学内容的基本框架,使学生掌握和熟悉基本专业词汇。
四、结语
由此可见,在土建类学生培养的过程中,对学生专业英语知识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可以使得土建类学生的就业范围得以开阔,还使得工程的土建工程项目逐渐向着国际化的方向发展。不过,从当前我国土建类专业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对学生专业英语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因此我们就要根据当前我国土建工程发展的实际情况,来对其专业英语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 高职类院校;现代学徒制;建筑专业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03-0095-03
Study of Modern Apprenticeship in Architecture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College//Zhang Di
Abstract The apprenticeship, which is a teaching style by precept and example, has a long history in China. The style has made a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conomy and society. The modern apprenticeship is relative to the conventional apprenticeship. It develops the single college education to a complex style, cultivating the compound talented person with society, company and skill trainer. It changes the traditional apprenticeship, training of skilled workers to the modern apprenticeship, cultivating skills talents by theory with practice. The article starts with analysis the modern apprenticeship, summary the cross point of architecture major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the modern apprenticeship, in order to provide the basis and reference for education reform and personnel training.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modern apprenticeship; architecture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人们对居住环境需求不断提高,使建筑专业成为热门专业之一,很多高职院校开设了建筑专业,但是其教育理念、课程安排、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都停留在理论教学与设计教学阶段。建筑专业是一门涉及多领域的学科,其在培养人才上应该多样化,尤其是高职类的建筑专业,它与本科建筑专业有很大的区别,应该以加强动手操作能力为目标,以市场对技工的需求为导向,引进现代学徒制。
1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
1.1 现代学徒制定义
学徒制是一种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以言传身教为主要形式的技能传授方式,在很多国家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曾作为一种传统的教育形式,在一定时期内为各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现代学徒制”是相对于“传统学徒制”提出的。“传统学徒制”主要以手工作坊为主,而“现代学徒制”从单纯培养操作熟练的技术工人发展到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主的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是学校教师、带班师傅交替教学传授技能的培养方式,在学校完成理论知识学习部分,在带班师傅的培养下学习实践操作技能。根据现代学徒制的特点,将我国现代学徒制界定为:以传统学徒制为基础,以培养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为目标,以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为结果,高职院校与各类企业在政府的引导下大力合作来培养人才的过程。
1.2 现代学徒制与传统学徒制的区别
现代学徒制和传统师徒制都是从掌握相对简单的技能开始,由简入难,最终掌握整套建筑工艺。但是现代学徒制首先要在学校里接受专业的基础知识理论教学,现代学徒制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及实践教学部分,承担着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型任务,现代学徒制所要求的技能复杂程度和技能熟练程度及理论掌握程度比传统学徒制要高。在现代学徒制中,企业及带班师傅为课堂提供熟练的技术,指导和监督学生的技术实训,使课堂和实践有机结合[1]。
传统的学徒制沿袭中世纪师傅带徒弟的方式,通过刻意的模仿,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认知能力及实践能力。而现代学徒制以学习隐性知识为主,显性知识为辅,由于学习内容镶嵌在具有真实世界特征(包括科学的、技术的、时间的和动机的特征)的学习环境之中,技能的完善与社会的激励是被整合在一起的,这有助于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2]。
2 高职建筑类专业现代学徒制的可行性
建筑专业是一门涉及多领域的学科,其在培养人才上应该多样化。尤其是高职类的建筑专业,它与本科类有很大的区别,应该以加强动手操作能力为目标,以市场对技工的需求为导向,引进现代学徒制。纵观建筑业的发展,建筑的最初形式就是以言传身教为主的学徒制,如木工、瓦工等,所以高职类建筑院校实训及实习时采用现代学徒制是完全可行的。
高职建筑类专业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获得从事建筑职业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单靠学校的理论知识学习和简单的工种实训是很难完成的。现代学徒制既包括知识技能的学习,又包括对工作经验的反思,是一种职业能力的培养。“现代学徒制”是以师带徒为基础,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为核心,以专业技能为纽带,以建筑类企业、高职类院校的积极参与和教师、师傅的亲历指导为支撑的人才培养模式。它改变了传统的学徒制,也改变了单纯的学校教学,是可以尝试及推广的高职建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变革。
3 现代学徒制实施的方法及条件
3.1 进行教学改革,构建适合现代学徒制的教育框架
以现代学徒制为目标的高职建筑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上要突破传统的理论模式,打破学科式课程体系,打破以课本理论为主的教学模式,如表1所示。
现代学徒制打破以基础知识为主的教学层次,建立集课堂教学、职业培训、技能提高于一体的教育教学模式,诚邀专业熟练的技工师傅参与编写工学结合的职业性教材,成立以建筑企业专家、技术能手为主体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建立以职业技能资格证书或职业岗位培训证书和毕业证书并重的双证书制,围绕现代学徒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专业课程体系,根据岗位任务和职业资格标准选取实用性强的教学内容,优化教师队伍。
3.2 初步建立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制度和管理制度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应该进行以就业为目标、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手段、以实践教学为内容的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制度改革,把学生的发展放在管理的首位,尊重并执行由校企双方、教师和师傅双方都积极参与的管理制度,实行弹性学习制度和学分制,允许学生提前或推迟毕业,使学校管理更加人性化,建立实验实训场、实训基地、实训车间管理的弹性制[3]。改革学生考核办法和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标准,提高学校、企业、教师、师傅、职教研究专家对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认知程度。
3.3 政府提供资金支持是实施现代学徒制的基本保障
现阶段学徒制实施的困难之一,是学生要真正参与到现代学徒制中,必然要聘请企业中的优秀骨干人员作为师傅,对学生进行实践实训,获得企业任务、时间场地等各方面的支持,而这种支持往往是以企业不能正常运行为代价的,所以为了不影响企业的运行方式及效率,政府应该提供资金,对参与现代学徒制的企业进行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为了实现学生从学校到工作的平稳过渡,改善熟练技工的市场供给状况,许多国家都做出过努力。英国把学徒培训与国家职业资格制度结合起来,使学徒培训的质量评价有了可靠的依据。德国则以私营企业与公共财政的双元经费投入,保障职业教育的经费需求,作为公共职业学校的经费,主要由其所在州的公共财政投入[4]。我国应该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注重两个方面的资金供给,一方面是参与现代学徒制的办学院校,另一方面是参与现代学徒制的企业和技工师傅。政府应该提供一定的资金,推动现代学徒制的实施和运行。
3.4 企业、师傅的聘任决定了现代学徒制的成效和水平
选择一批生产工艺先进、管理规范、考核严格的企业,作为现代学徒制试点企业,使学徒制更加规范。因此,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充分利用企业实训这一平台,到企业中参观、学习、交流及参加企业理念和实践的培训,使学徒制落到实处。
承担师傅职责的人员必须是企业的业务骨干和第一线技工师傅,因为只有这些人才能真正使学校基础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提供行业实践技巧。政府应该为师傅的选聘、指导等给予相应的报酬和奖励。在教学内容上,应该由企业与学校协商,企业为学徒制考核合格学生提供就业机会,避免某个企业毕业生过剩或某个企业毕业生供不应求的矛盾[5]。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主体,以职业或岗位所需能力为导向,依据现代学徒制的特点和要求,彻底改变以学校为主导的状态,采取以能力为主导的机制,其中企业、师傅的水平对学生的培养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鼓励建筑企业业务骨干和技工师傅到学校做兼职教师,在基础操作、技能培训、技术提高等方面加强与学校合作,共同草拟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的改革方案。
4 结束语
现阶段高职教育采取现代学徒制模式已经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政策基础和实践基础,只要努力解决好企业、师傅、学校等面临的具体问题,现代学徒制必将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学徒制与高职教育相结合,有利于职业培训,使学生在学校接受建筑理论教育的同时,在建筑企业由技工师父带领,学习实际操作技术和经验。高职建筑类专业采用现代学徒制,有利于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解决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率不高、其他人才培养模式下市场导向不足、校企合作流于形式及综合素质堪忧等种种问题,有利于实现多方合作,有利于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家刚.认知学徒制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
[2]刘涛.学徒制的现代价值及其实现之研究[D].江苏:苏州大学,2011.
[3]陈剑琦.英国新学徒制:增加学习机会、促进工商业发展[J].比较教育研究,2004(7):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