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土建筑范文

时间:2023-03-17 17:23: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生土建筑,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生土建筑

篇1

1.1土坯建筑的概念土坯建筑是先把生土做成土坯,再用土坯来砌墙。土坯的制作也分很多种,比如夯制,碾压,和泥等。夯制是把搅拌好的原料放进模具内夯实后脱模形成土坯;碾压主要应用于稻田居多的地区;和泥是直接将土加水调配到一定强度放入模具中成型。土坯建筑的整体性,强度等力学指标不是很高。1.2草泥垛墙概念草泥垛墙主要是以草和生土为原料,具有经济、可塑性强、粘附性好、密度小、可操作性强、保温隔热等优点,在农村的应用也比较广泛。相比于土坯建筑,草泥垛墙的强度相对提高,整体性也相对提高,不过它的抗震性能还是与规范相差较远。

2生土建筑的现况

2.1国外生土建筑的现况由于生土建筑的环保性能,在外国的重视程度也比较高。像美国,新西兰,德国,墨西哥等国家,都具有很多生土建筑。生土建筑的应用范围也比较广泛。为了保证生土建筑的质量,这些国家还专门为其量身定制了一套规范,使生土建筑的各项指标以及计算都规范化,同时使生土建筑更加安全可靠。外国研究项目主要包括生土墙的夯实密度与导热系数,生土墙的热学性质和节能以及生性材料。2.2国内生土建筑的概况为了保证一定的耕种地,我国在一定程度上是限制粘土的开发的,因此也就限制了生土建筑的发展。不过我国对生土建筑的整体性抗震性研究具有较高的成就,此外我国学者还涉足生土墙体材料自身的改性研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3生土建筑材料未来的发展方向

3.1在生土建筑材料中加筋影响生土建筑的应用范围和使用寿命的主要原因是它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的祖先选择在土坯中加入草根,秸秆等富含纤维的干草,以此增加土坯的整体性和各种力学指标。但是通过学者的研究,发现生土建筑对所加筋的种类,力学性能和特征具有一定的要求。一些学者通过实验能够确定出加筋材料种类、加筋长度和加筋率对加筋生土墙体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进而确定出最适合的筋材料种类,加筋长度和加筋率。实验表明加筋生土建筑材料的抗压,抗剪和抗折强度都大大提高,其中就力学性能考虑,麦秸秆和狗尾草加筋生土墙体材料可以较高程度提升生土墙体材料的力学性能。3.2在生土建筑材料中加入固化剂在处理基坑问题时,常常需要对松散的地基土进行加固,加固方式非常多样。为了提高生土建筑的强度,也可以对其进行加固。此处的加固一般是加入一些固化剂,从而提高生土墙体材料的抗压强度,抗冻性,抗渗性,水稳定性差等。选择的固化剂的种类以及固化剂的掺量,都将影响这些因素。此外,如果过多掺入固化剂将会提高成本,不利于生土建筑材料的继续发展。3.3在生土建筑中加入防水组分水泥改性会影响生土墙体的材料保温,隔热等问题。为解决这个问题,同时解决生土墙体材料强度低、耐水性差、抗冻性差等问题,我国一些学者对我国的一些特殊地区的图样进行了水泥全掺与面掺改性,以及不同改性方式与水泥掺量对生土墙体材料的抗压强度,耐水性,抗冻融性的改善程度。此外,为了进一步改善生土墙体材料的耐水性和抗冻性,通过防水剂以及防水剂与水泥复合面掺改性方式再次对几个特殊地区取土样进行分析。通过实验对比发现,水泥面掺与防水剂和水泥复合面掺改性生土墙体材料的改性方式是有研究价值的。

4结语

篇2

关键词:民居,资源承载力,绿色建筑技术,营建

一、绪论

甘肃简称“甘”或“陇”,是取古甘州(今张掖)和古肃州(今酒泉)两地首字而得名。陇东是甘肃东部的简称,包括庆阳、平凉两地区,16个市县,人口446万,面积3. 8万平方公里。陇东位于六盘山以东,北接宁夏,东临陕西,地处黄河中游,从地理区位上看,陇东位于黄土高原中部偏西,具有典型的黄土高原沟壑地区地形地貌,其中以“天下黄土第一源”—总面积910平方公里的董志源最为著名。(见图1)

二、陇东传统民居特征与现状

2. 1陇东窑洞:黄土高原

对于陇东地区可谓得天独厚,窑洞是这里传统民居的主体。窑洞是在人工掘成的崖面上,纵向挖成的洞,“崖”形成自然的屋架。崖的组合为“庄”、“庄子”,主要有明庄、地坑庄等七八种,地坑庄又分为平地下坑和“半明半暗”。这些民居形式,是典型的周祖陶洞穴居的遗风。“地坑庄”:是先掘地成坑,坑壁即是挖窑的崖面,这种类型一般集中于平坦的源面。地坑庄大小不等,一般为长方形,长10丈,宽3丈,深2丈,正面土窑三孔,侧面一孔,通道又叫做“洞子”,下洞上箍,安装大门。(见图z>

2. 2陇东窑房:作为窑洞的发展和补充,世居这里的人们在平地上,结合窑洞和普通平房的优点创造了一种独特民居建筑一一“窑房”。窑房民居采用夯土作为墙,以土坯发卷起拱作为屋顶,屋顶填土形成坡顶并铺设青瓦,夯土或土坯外墙面抹麦草泥,讲究的人家外墙平贴砖,其外观与普通砖瓦房屋一样,但其室内却为窑洞景观。由于此类民居较传统窑洞具有开窗自由的优点,采光与通风均优于窑洞,同时又因为采用生土坯,因此具有冬暖夏凉、加工简单,造价低廉的优点,是一种典型的绿色原生态建筑。在当今倡导资源节约型社会中,窑房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见图3)2. 3生土聚落在陇东靠崖挖窑洞,窑洞前左右两侧可建窑房,从而围合构成院落。窑房与窑洞生土建筑一起,构成了陇东地区随处可见的生土聚落。这样的生土聚落组成的人文景观与黄土高原粗犷、豪迈的山川景观,与陇东特有的腰鼓舞、皮影戏、剪纸、香包、面塑等民间艺术,与生产生活娱乐文化交相辉映,构成了绚丽多彩的陇东画卷。(见图4)写‘一~.........正..,,.

.

暇戴 }}'f陇东地区属于半干旱大陆气候,光照充足,四季分明,作为先周始祖、黄河农耕文化和中国传统农业的发祥地之一,它奠定了周代几百年的历史根基,开创了中国农耕文化和传统农业的先河,是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最早见证。同时,这一地区又是戎、狄、羌、匈奴等古代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古丝绸之路更经过这里汇入河西走廊,形成了悠久而丰厚的陇东文化历史。与这一漫长农业文明相协调共生的是这里的生土建筑居住文化,它经过数千年的演化发展,形成了独特的陇东文化和建筑风貌,产生了以陇东窑洞和窑房为代表的生土民居与聚落。

2. 4反思

今天,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农村经济得到了一定发展,人们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以及人们盲目求新攀比的心态,普遍认为居住在窑洞或窑房等生土建筑中是生活贫困的象征,有些地方政府也将放弃生土建筑作为脱贫的措施。因此,这种环保生态型的传统生土建筑处于停滞不前以至遭到废弃,取而代之以烧制的砖作为建造住宅的主要材料。传统生土建筑、生土聚落、生土营造技术正处于解体与消亡的边缘,该地区农村住宅的建设处在盲目、混乱的局面之中,传统村落风貌不复存在。

三、资源承载力视野下的民居研究

3. 1资源承载力的概念

陇东的生土建筑发展、人居环境建设问题应从区域的资源承载力视野研究、思考和解决。资源承载力的基本概念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资源数量和质量,对该空间内人口的基本生存和发展的支撑能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这样定义资源承载力的概念:“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源承载力是指在可以遇见的期间内,利用本地能源及其他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其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资源承载力是客观存在的,它可以因人类对环境的改造而变化,是资源系统的客观属性,因而是一个相对客观的量。在村落发展中引入资源承载力的概念,主要是指出:当今村落的发展不能再根据人类主观想法无序发展,而应在当地资源所能承载的限度下,制定发展目标。

3. 2陇东地区资源概述

甘肃地区水资源贫乏,境内自产径流量为300亿立方米左右,人均水资源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全省单位耕地面积水资源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30全省贫水区包括陇东、陇中黄土高原及兰州以北地区,年径流量从南部的50毫米向北递减至5毫米,淡水清水资源仅占径流量的42};人畜、农作物的用水十分困难。陇东属黄土高原沟壑区;陇东地区的耕地大约有1542万亩;年均降水量350-700毫米,降水量自南向北递减,由于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匀,夏秋多暴雨,加之黄土质地疏松,水土流失严重,是制约该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虽然地下潜水资源比较丰富,但开发利用的难度很大。有关资料显示:水土资源人年均拥有量综合指数陇东地区位居甘肃省末位。

3. 3陇东地区资源承载力分析

今天,当我们站在生态文明的层面,以资源承载限度的视野重新分析、审视这一华夏民族发祥地时,不难看到,陇东地区悠久的历史一方面带来了值得称道的历史文化积淀,成为一笔宝贵的财富,而另一方面对于今天的后代子民来说,却背上了更为沉重的生态资源包袱。由于人口增加和过度的农业开发,以及严重的水土流失,这一地区自然资源医乏问题日益严重,特别是人们赖以生存的耕地资源、森林和水资源短缺更为突出,极大地制约了该地区的进一步发展。

在这样一个自然资源医乏、生态环境脆弱,资源承载力极其低下的地区,人居环境无法沿袭其它地区的常规发展道路,挖土、烧砖建房无疑更加剧了能源消耗、环境污染、水土流失。而新建的砖瓦房并不能抵御冬季严寒,加大了采暖能耗。星罗棋布的砖瓦住宅,使原有村落的凝聚力和规模效益逐渐消失。(见图5)要解决农村建房问题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就地取材,修建符合当地气候特点的、生态型的民居建筑,走符合陇东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建设道路。

四、回归地域建筑、营建新型生土民居聚落

4. 1传统生土聚落的发展

从对陇东农民的访谈中,往往可以看到一种矛盾的复杂心态,一方面人们流露出对美好居住环境的向往;另一方面内心深处有着种种难以割舍的生土情节,生土建筑冬暖夏凉、造价低廉的特征至今让他们称道。自古以来,“居者有其屋”一直是劳动大众的最朴实理想与愿望。对于建筑、规划师来说,必须寻找出切实可行又生态环保的建筑材料、建造技术来实现他们的心愿。“传统乡土建筑与时代共生,必须与社会同时发展”,将传统生土建筑革新发展,与现代生活要求加以整合,满足当代人民生活模式的要求,是我们当前研究的课题。

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关系到资源的合理保护和利用。对传统村落和民居的研究,应本着在继承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创新的原则,在满足现代生活需求的同时,使历史文化传统与现代文明有机结合起来。既尊重地方民情、民风、民俗等传统文化习俗,又注意体现时代特征和为广大乡民乐于接受的新文化。要借鉴传统民居顺应自然、因地制宜、节地节能等关系到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依靠当今科学技术,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沼气……为乡民创造出方便、舒适、卫生、安全的居住环境,使其既能享受到现代的物质文明,又不破坏原有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

4. 2传统生土聚落的更新

在陇东地区出现的独特的传统民居建筑—窑房,即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又满足人们生活的需求,是一种典型的绿色原生态的建筑类型。从环保、材料、结构、施工、外观、实用等各个方面优于目前普遍兴起的砖瓦房。是利用地方材料建造房屋的典型代表,较原有的黄土窑洞通风、采光、抗震、稳定性均有所改进,对于黄河流域的寒冬,也能起到良好的御寒作用,冬暖夏凉,这不仅与当地的气候相适应,特别适宜贫困地区农民建房。窑房的技术更新,重点放在研制高强度土坯加工器具与抗震构造措施上,使传统土坯窑房获得新生。(见图6)在传统村落的更新与改造中,应顺应自然、节能节地,因地制宜,充分尊重土地和自然的生态环境,结合山体、水源等自然环境的特点,合理利用地形地貌,创造丰富的环境景观,使原有的特色得以保持和发扬。针对该区的太阳能资源相对丰富,应大力宣传示范,将太阳能热水器和太阳能灶、沼气用于日常生活之中。

4. 3绿色技术手段的利用

生土民居的回归有赖于多种绿色技术的支撑如:新型高强度土坯技术,抗震构造柱的使用技术,土钢、土混结构体系,生土墙体防水涂料技术,被动式太阳能建筑技术,雨水收集设施,节水设备与节水农业技术,利用太阳能采暖、热水技术,秸杆煤气!甘肃陇东黄土地貌!陇东窑洞民居!陇东独特民居-一窑房!陇东窑房院落!陇东地区星罗棋布的民居!正在施工的陇东窑房院落的综合利用技术,垃圾处理新技术等等。有效的技术与政府宏观政策的配合定能使陇东人居环境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五、结论

生土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凭借合理有效的绿色建筑技术手段的支持,要将现代生活融入到窑居生活中,顺应城市化进程才能促使生土建筑随时代的进步而发展,绿色技术手段使窑居的室内环境与城市的生活品质、居住环境不相上下,而同时室外环境(空气新鲜、视野开阔等)又优于城市喧闹、污染的环境。因此,该地区应该充分利用黄土的特性,发展生土建筑体系为居住建筑的主要形式,既经济实用、又符合当今创建节约型社会的目标。

符合生态规律,因地制宜地与自然环境、与资源环境融为一体,是原生的绿色建筑尊重自然的表现。

研究其深层文化内涵,发掘本地区的“生态基因”和“地域基因”,认真探求这种地方性的差异,挖掘有利因素,以期达到与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协调。为陇东这块古老的家园注入新鲜血液,为古老的生土建筑获得新生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侯继尧、王军著,《中国窑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

2.夏云、夏葵、施燕编著,《生态与可持续建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年

3.陈兴鹏、蔡根泉著,《甘肃水土资源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民族出版社,2004年10月

篇3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筑设计;类型;技术

在建筑行业中,建筑设计并非独立存在,而是在社会文明形态作用下而形成。在生态文明的不断发展过程中,建筑设计中所体现的生态文明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在建筑行业迅速发展的今天,能源消耗与环境污染均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问题,为避免解决这些问题而影响建筑行业发展,因此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加入生态文明的内容,这样不仅可以使民众认知和意识得到提升,还可以使设计人员更加认真的对待设计工作,保持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的关系,提升建筑设计质量,促进绿色建筑发展。

1生态文明视域下的建筑设计类型

1.1节能节地建筑

这一类型的建筑的关键在于节约能量和物质资源,循环利用物质资源。在建筑设计期间,可以将循环利用生活废弃物的理念考虑在内,形成沼气等。这一建筑的实际应用则需要融入新技术,用新型能源如太阳能等代替传统能源,并对土地资源予以充分利用,这样才能真正地实现节能节地建筑设计目标[1]。

1.2自维持建筑

自维持建筑主要是指利用自然资源,如水能、太阳能等,并非通过电力、煤气等能源进行运作,简言之自维持建筑就是指“自给自足”。封闭式生态系统的构建是自维持建筑设计的目标,主要是依靠自身能源实现建设使用,同时利用物质材料实现单循环维持建筑运作,当然要想真正地实现自维持,则需要长期的研究,并结合先进技术。

1.3生土建筑

生土建筑指的是充分利用覆土,改进建筑本身的热工性能,降低资源损耗,相比于传统建筑,生土建筑的优势的优势更加明显,主要体现在节能降耗方面,同时还有防风防暴的效果。由此可见生土建筑可以作为保护环境的建筑类型。

1.4生物建筑

生物建筑主要是指对建筑和人之间的关系进行客观、整体、科学的分析和审视,并进一步考虑建筑学中的问题,此类建筑包含三个特点:①了解和掌握传统以及自然材料等,并研究其营造模式,利用自然采暖、建筑通风等多种技术,使生物类型建筑得到进一步发展。②整体布局体现了人与自然间的关系,并对此种关系予以充分考虑,结合在设计理念中。③将人对建筑环境的影响考虑在内,使人们生活态度更加端正,形成良好建筑生活环境[2]。

2生态文明视域下的建筑设计技术

2.1绿色建筑技术

这一技术的应用不仅包含了建筑学领域知识,还涉及到多个学科的理论知识,如气候变异、物种循环、建筑内外部温湿度交换、能量流动转化、能量转换等。应用绿色建筑技术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建筑节能功能更加突出,如门窗节能、屋顶节能以及墙体节能等方面技术。②新型材料应用技术得到充分体现,伴随建筑材料相关技术的发展,建筑结构中传统的砖石等材料逐渐被更加轻便的材料所代替,形成了新的建筑结构,使建筑自重得到明显减轻,同时使建筑内部空间进一步扩大,建筑材料得到一定程度的节约。这些建筑材料主要包括高强混凝土、高强预应力钢筋、高强玻璃、高强合金钢、铝合金等材料[3]。

2.2原生自然能源的利用技术

在建筑中大力推广应用太阳能进行干燥、采暖等,如利用窗户集热板形成太阳能利用系统,并与风扇、集热板、空气导管、蓄热装置等设备相结合,实现能源转换,从光能向热能进行转化。同时,对地热资源进行充分利用,由于地热资源与太阳能相似,不仅不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而且其有丰富的储备量,所以在建筑中得到广泛应用,在东北多数地区均利用地热资源进行新建筑物建设。另外建筑再利用技术对建筑而言非常重要,同时也是建筑业发展期间需要予以高度重视的问题。现阶段,环保工作中循环利用是重点关注问题之一,而建筑再利用技术可以而实现循环利用,不仅可以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同时可以节约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等资源,使建筑成本降低。由此可见在建筑设计中,建筑再利用技术的优势明显,必然得到充分运用,使建筑设计质量得到保障。在建筑行业中,引入生态建筑设计理念,对建筑行业进步和发展有利。

3结语

从生态文明角度来看,建筑设计类型分为很多种,如节能节地建筑、自维持建筑、生土建筑、生物建筑等,且这些类型均需要与现代化技术相结合才能得到有效实现,主要涉及到绿色建筑技术以及原生自然能源的利用技术等。另外,要想有效提升建筑设计水平,除考虑生态文明之外,还应在设计过程中融入人性化、一体化以及生态化理念,并在这些方面进行不断完善,促进建筑设计水平的不断提升,推动建筑行业的稳定发展。

作者:赵 振 许盼盼 单位:浙江虹图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李睿扬,陈晓蔓,衣庆泳,等.生态文明视域下的建筑设计[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3(03).

篇4

一、充分认识加强农村生猪屠宰管理的意义

生猪产品的质量安全,是农村食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乃至生命安全。加强农村生猪屠宰管理,提高猪肉产品质量,是确保农民食肉安全,保证农民吃上"放心肉"的重要环节。从我县情况看,目前,农村生猪屠宰管理中还存在生猪屠宰场过多,屠宰、检疫、肉品流通和市场管理不够规范等现象,农村群众的食肉安全还得不到有效保障。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加强农村生猪屠宰管理的重大现实意义,进一步建立健全各级管理制度,加强检疫检验,严格操作规程,保证农村生猪产品质量安全,切实保障农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加强农村生猪屠宰管理的主要内容

农村生猪屠宰管理主要包括屠工管理、屠宰管理、检疫检验、市场销售管理等,以实施屠工制,加强屠工管理与检疫检验为核心。

(一)加强屠工的管理

屠工是指在实行农村屠工管理制度的区域内,从事生猪屠宰活动的具有农村屠工资格证书的生猪屠宰技术人员。我县除安文镇以外的所有乡镇实施屠工制管理。

农村屠工必须具备的条件:1.持有县卫生部门出具的有效《健康合格证》和《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并按规定每年复检合格;2.初步掌握国家有关牲畜屠宰管理、动物防疫、卫生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3.具有较为熟练的生猪屠宰技术和能力。

农村屠工必须持有屠工资格证书才能从事生猪的屠宰活动。农村屠工的屠宰活动区域由县经贸局审定,并在农村屠工资格证书上标明。县经贸局根据农村屠工的申请和屠工必须具备的条件要求,组织农村屠工培训,对经考核合格者发给农村屠工资格证书,并实行年检制。

屠工必须自觉遵守国家有关牲畜屠宰、防疫、卫生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必须自觉接受有关管理监督部门检查和群众监督。

(二)加强屠工屠宰的管理

屠宰生猪应当确定相对固定的屠宰场所,不得设在易污染区域。

屠工不得屠宰染疫、病死的生猪。农村屠工兼营生猪产品销售的,禁止销售染疫、病死、变质、注水的生猪产品及其它不符合食品卫生标准的生猪产品。在生猪屠宰和销售过程中,必须做到"三不带"(不带毛、不带血、不带粪)、"四不落地"(头、蹄、胴体、内脏不落地),保证生猪产品的卫生质量,不得对生猪或生猪产品注水或注入其它物质。

建立屠宰台帐登记制度。农村屠工应建立生猪屠宰台账,记录生猪产地、屠宰数量、检验检疫等情况。

建立屠宰情况月(年)报制度。农村屠工应在每月3日前将上一个月(年)的生猪屠宰情况和有关屠宰报表上报所在乡镇人民政府。

(三)加强检疫检验的管理

屠工屠宰的生猪,应经乡镇的检疫检验人员(乡镇畜牧兽医员)对生猪进行宰前检疫、宰后检验,经检疫检验合格、肉品加盖合格验讫印章后方可上市。

(四)加强经营销售的管理

屠工销售生猪产品,应在农村屠工资格证书上标明的区域内销售,不得跨区域销售,不得在县城经营销售。屠工(屠商)也可以销售县生猪屠宰厂出厂的合格产品。

(五)加强屠工屠宰的执法管理

对未取得农村屠工资格证书或对逾期不参加年检的、年检不能通过的屠工从事生猪屠宰,按私屠乱宰处理。

屠工未按要求建立屠宰台帐登记制度的或未按农村屠工资格证书上标明的区域内(包括县城)销售生猪产品的,责令限期改正,经教育不改的,由县经贸局取消农村屠工资格证书。

屠工屠宰经营染疫、病死或未经检疫生猪的,对生猪、生猪产品注水或者注入其它物质的等生猪屠宰活动过程中的违法、违规行为由相关监管部门依《条例》、《动物防疫法》等进行处罚。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三、落实责任,加强农村屠宰监督管理

加强农村生猪屠宰管理是一项保障健康的民心工程,也是一项涉及面广、从零开始的系统工程。在县生猪屠宰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和协调指挥下,各有关部门要根据各自的职责和分工,相互协作、密切配合,确保我县农村生猪屠宰管理工作取得实效。

县生猪屠宰管理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全县生猪屠宰监督管理工作的领导,及时协调、解决生猪屠宰监督管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建立健全农村屠工档案及动态管理机制,依法规范农村生猪屠宰活动。

县经贸局负责全县生猪屠宰的行业管理工作。依法对生猪屠宰活动进行监督管理。负责生猪屠宰管理法规的组织实施;制订生猪屠宰行业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

县农业局负责生猪养殖和屠宰环节的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工作。组织做好产地检疫、屠宰检疫,严格出具检疫合格证明;完善动物疫病标识追溯体系,不得对无耳标的生猪出具检疫证明;落实生猪宰前"瘦肉精"检测工作,加大对外调生猪"瘦肉精"的检测力度;严厉打击生猪养殖过程中使用"瘦肉精"、"蛋白精"等违禁药物和非法添加物行为。管理和指导乡镇畜牧兽医员做好检验检疫和有关统计等工作。

县工商局负责猪肉流通环节的监督管理工作。负责对蔬菜市场、超市等市场监督管理,督促经营单位和经营户(屠商)做好猪肉采购的索证索票制度和检查验收等工作,并建立销售台账登记制度;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市场、超市销售的猪肉来自合法屠宰渠道。

县卫生局负责猪肉消费环节的监督管理工作。加强对集体伙食单位、餐饮等消费环节的监督检查,督促各用肉单位从正规渠道采购肉品,严格索证、验货、台账登记制度,采取有效措施确保集体伙食单位、餐饮企业所使用的猪肉来自合法经营渠道。

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对生猪类食品安全工作进行综合监督、协调,牵头调处重大生猪类食品的安全事故。

县公安局负责配合有关部门开展生猪肉品的执法检查活动,查处、打击拒绝和阻碍依法执行公务的违法行为。受理监管部门移送的生猪屠宰刑事犯罪案件的查处工作。

县财政局负责做好屠宰管理、屠宰执法所需经费的保障工作。

其它有关部门要按《条例》的规定,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生猪屠宰和销售活动的相关管理工作。

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生猪屠宰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配合相关部门做好有关屠宰管理的执法活动;及时上报有关屠宰管理工作情况。

四、加强农村生猪屠宰管理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为了加强对全县生猪屠宰管理工作的领导,县政府成立县生猪定点屠宰领导小组,由分管县长担任组长,县府办、经贸、发改、农业、工商、质监、卫生、食药监、公安、财政、国税等部门领导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县经贸局)。各乡镇要相应成立生猪屠宰管理机构,明确一名班子成员分管,及时研究部署生猪屠宰管理工作,解决工作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保证该项工作正常有序开展;确定1-3名熟悉业务的乡镇干部负责本乡镇的生猪屠宰管理工作,做好辖区内生猪屠宰经营活动的监督检查、检疫等工作。

(二)建立机制,强化管理。建立县生猪屠宰联席会议制度,县生猪屠宰管理领导小组要定期召开生猪屠宰联席会议,加强协调配合。各乡镇要建立健全农村生猪屠宰管理工作机制,切实加强生猪屠宰管理工作,建立健全投诉举报制度,接受群众监督,每月5日前分别向县生猪屠宰管理办公室、县农业局报送有关屠宰统计和检疫报表。从年开始将生猪屠宰管理工作列入有关部门和各乡镇的年度食品安全工作目标管理责任考核。

(三)注重协调,严格执法。各有关部门要根据各自的职能,充实人员,落实执法经费和装备,加强专业执法队伍建设。积极推进执法体制机制创新,注重部门执法协调,加大执法力度,确保农村生猪屠宰管理工作的落实。

篇5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筑设计;设计分析

引言

在生态文明的视域下进行建筑设计,势必能够提高民众的认知,同时提高建筑设计工作者对待工作的认真程度。并且,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两者保持和谐的关系,更能够使建筑设计质量得到有效提升,进而为绿色建筑及可持续发展的实现奠定良机。

一、基于生态文明的建筑设计概述

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文化伦理形态,其基本宗旨是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和谐共生以及全面可持续繁荣。建筑设计作为建筑工程一个重要组成,其对建筑工程施工、应用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因此,建筑工程能否与人文、社会、环境、经济、政治等因素相适应,关键取决于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融入生态文明的元素,即基于生态文明的建筑设计。

就建筑工程来说,建筑物本身作为一种高能耗物质,其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动力系统、供暖空调系统、照明系统、生活办公用品等物质的损耗,同时在建筑物施工过程中也常常伴随着固体废弃物垃圾、噪声污染、废水污染以及废气污染等。总的来看,建筑工程施工和应用过程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的保护、能源资源的节约等。为了保证建筑工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融入生态文明元素,发展绿色建筑,即充分利用自然、发展自然、让建筑与自然和谐相处。

常见的基于生态文明的建筑设计类型主要包括生土建筑、生物建筑、节能节地型建筑和自维持建筑等。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引入生态文明元素需注意以下几方面:首先,设计前,应充分考虑建筑整体布局与周边自然环境的协调性,特别是科学划分出居住区域、商业区域与娱乐区哟,同时建筑周边配备相应的景观带或绿化带;其次,设计过程中,必须遵循运用自然原则、自我调节原则与舒适化原则,以适应生态文明元素的融入;此外,设计过程中,针对建筑工程周边环境中所具有的的自然资源,诸如风能、太阳能、雨水等,将其融入建筑设计之中,有效的促进节能环保效果的实现。

二、生态文明对建筑设计工作的价值

在过去几十年的社会建设高峰期,我国实施的是高积累、高污染、高消耗的道路,特别在建筑领域过多的资源浪费和不计其数的生态恶化导致我国自然生态退化,环境灾难频发。严峻的形式不得不让建筑行业和整个社会进行全面而认真的反思,而如何平衡行业和社会发展,如何优化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成为当下必须认真对待和严肃回答的实际问题。建筑设计是建筑各阶段的起始,对于控制污染、降低消耗,维护环境、保护生态有着直接的价值,应该将生态文明观念引入到建筑设计的工作之中,制止因建筑行业而产生的自然污染、环境破坏和生物灭绝等问题的蔓延,通过合理规划和科学设计构建生态与建筑、人与自然、社会与环境的新型关系,取得经济建设、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的多重成果,践行可持续发展的国家战略。

三、生态文明视域下建筑设计相关技术探究

1、绿色建筑技术

绿色建筑与许多基础理论学科存在关联性,比如气候变异规律、能量流动转化规律以及建筑中能源转换规律等基础理论等。与传统建筑相比,绿色建筑技术的优势也是非常明显的:首先,能够充分发挥建筑的节能功能,比如其中的屋顶节能技术以及墙体节能技术等。其次,对新型材料采用技术进行充分应用,在绿色建筑技术的融入下,由砖石转化成为了墙体材料及结构,充分提高了轻质、简单等优势,使建筑材料的使用量大大降低,能够体现这些优势的材料包括铝合金材料、混凝土材料以及高强度玻璃等。

2、生态建筑的生物设计法

生物设计法将生态建筑看作是一个有机的系统,借鉴自然生态的运行和规律来处理建筑物、环境和人三者之间的关系,通过物质、能量、资源的循环利用,建立多重流动体系,以低能耗、高效率、低污染的方式平衡生态建筑的内外关系。生物设计法的应用主要有如下主要步骤:一是,要展开对建筑物自然环境的调查,将自然环境看作建筑物的外部条件,以此来构筑完整的系统。二是,要对建筑物和周边的生态因子进行调查,重点收集规划区域的气象、地质、人文资料,对规划区和建筑物周边的资源信息做到全面掌握。三是,综合进行生态因子的分析,要对调查获得的生态因子进行归类和划分,以主要要素构成生态因子因素图,通过不断叠加和彼此交叉形成综合图,以供生物设计过程中使用。四是,生物设计的结果表述,应该通过计算机、设计软件的加工使资源和要素得到适宜的处理,进而形成生物设计的最佳方案,实现生物设计的目标。

3、原声自然能源的利用技术

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充分利用原声自然能源的利用技术,能够使太阳能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从而实现降温、干燥以及采暖。如在窗户集热板当中对太阳能资源系统加以构建,并由相关设备组合形成,包括空气导管、蓄热装置以及单元集热板等,进而使太阳所具备的光能能够有效地转化成为热能。除此之外,还可以对低热资源进行利用,从而实现地热供暖。

4、生土建筑设计

生土建筑设计的理念主要是利用覆土的设计方法来实现建筑工程的保温功能,从而节省的供热能源的消耗。利用生土建筑的设计方案可以保证建筑物能够抵御一般的外界污染及自然侵害,例如由于其覆土的设计能够增强防震及防风效果,同时也能够减轻噪声污染给人们带来的烦恼,最关键的是生土建筑设计在保暖性能上能够大大减少能源的消耗,减少了大气排污量,进而促进了生态平衡的维护。

5、生态建筑设计的一体化

建筑设计首先应该实现人与自然的一体化,即对人、建筑和自然之间的关系进行适当地处理,它需要为人类创造一个舒适的小空间,同时又要对大的周围环境实施很好的保护,促使有利于人类发展的资源能够持续存在。建筑设计在建筑材料的使用方面,应使用对人体无害的建筑材料;有效控制危害人体的辐射、电磁波及气体等各种污染;充分采用自然通风,对环境温度、湿度进行适当地控制,使室内温度、湿度能够达到人体所需的最佳状态;充分利用直接采光,享受太阳光对人体的自然沐浴;强调对自然景观的享用,做到室内外空间的过渡要自然顺畅,使人们尽可能多地观赏到周围的自然美景;注意历史文脉的连续性,尊重地方文化的差异,继承和发展地方传统工艺、材料及生产技术。

6、少费多用建筑

少费多用建筑是使用较少的物质和能量创造更加出色的建筑作品。高技术建筑可以说是一种智能建筑,它的特点是利用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等高科技的发展,使固定的建筑护结构成为可以跟随气候自我调整的围合结构,可以进行自由呼吸,控制建筑系统与外界生态系统、环境能量和物质的交换,增强建筑适应可持续发展变化的外部生态系统环境的能力,并达到节能的目的。

结束语

总而言之,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国策,作为国家建设和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建设工程项目应始终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指导进行设计、施工和应用,这就要求在建筑设计充分考虑生态文明元素,即完善和优化基于生态文明的建筑设计。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课改 师生关系 突出学生主体

案例:某校课间体育活动――快乐晨练

当欢乐的音乐响起,学生主动的从教室中走出来,蹦蹦跳跳的进入操场,并以散点的形式在操场中站立。在老师的引导下以礼为先,以动为主,同学们学习礼仪舞和健身操。当学生的准备活动结束后,他们便进入了自由的分组活动。起先,是以班为单位进行项目的分类,每周进行一次轮换。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开展后,老师又引导学生能掌握基本的活动方法,同时还在每月进行一次比赛,使小小领操台成为“才艺能手”的健身小擂台,使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始终处在兴奋的激进中。最后,当轻松的音乐响起,学生们主动的把各种锻炼器材归还原位,在音乐声中似归家的“小鸟”,慢慢的飞回教室,在飞行中学生们柔和的展动着双臂,并配以一定的深呼吸进行退场。

可以看出,该校的快乐晨练完全改变了以往晨练的模式,这种晨练是课改后的成果。在晨练中有着一般晨练没有的亮点和特色。如:学习礼仪舞,韵律操和分组活动以及自主活动的形式。但是,课改后最大的不同之处还在于活动中老师与学生之间关系的改变。

一、突出学生主体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构成完整的教学过程,但是对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一直备受争议。虽然说长期以来一直强调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但是也不可否认现在的教育制度和模式很难做到这一点。课间体育活动有很强的实践性,必须突出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突出学生主体,意味着把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体,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意味着发挥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学生是课间体育活动的主体

学生是课间体育活动的主体,一方面是指学生是活动的直接实施者,另一方面是指发挥学生在活动中的能动性。要突出学生主体,活动的全过程都应该发挥学生主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学生作为活动主体的地位和作用。案例中的课间体育活动让学生充分的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去活动,去体验,去感悟;使学生在活动中强健体魄;在体验中寻找活动的方法。它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拓展了学生的学习思维方式。让学生走出受教者的阴影,把自我提升到一个主体者的地位。我想学,我会学,我和教师伙伴一起学成为他们的主体思维方式。

2.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

从某种意义上说,体育活动是一种学生本位课程。从学生出发是体现学生本位课程的基本要求。它要求我们在活动实施的准备阶段、开展的过程、总结与交流等环节都应该尊重学生的实际,关注他们的兴趣、爱好和需要。“快乐晨练”的项目开发与定位都是从学生的锻炼动力出发,并结合科学的健身方式。案例中的学校在学生、家长以及教师中进行项目的征集。其次,在征集到的45个比较集中的项目中再一次让学生进行选择。最终,对30个高度集中的项目进行评审与分类,选取了其中的27个项目。这样一来,一方面活动项目取材于学生,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自主能力很强。另一方面,项目本身所具有的独特性和科学性给学生的锻炼带来了巨大的健身价值。

二、加强教师的有效指导

从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体育课间活动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突出学生主体。表现为一方面要突出学生在体育课间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和积极性,主动性;另一方面要突出教师在课间体育活动的实施过程中的有效指导。课间体育活动,必须把握突出主体这一核心概念,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1.课间体育活动中的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一种导师与学生的关系

课改后的体育活动中,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器械,老师也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晨练项目的选择,在每个项目中又配备两名教师分别担任健身辅导员和活动助手,保证每个学生能掌握基本的活动方法。这样,教师与学生的距离近了,他们一起探索知识,在探索知识的时候老师起得是引导者和服务者的作用。这样一来,老师能恰如其分的与学生打成一片,营造一种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愿意学,愿意主动去发现问题,愿意去寻找答案。

2.提高教师指导的有效性

我们说,现实的教育过程中,教师的指导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但是,虽然指导却达不到有效性,这应该说是该教育者的失败。是什么导致有效性“流产”呢?师生关系应是一个重要原因。有的老师在教育过程中“居高临下”“盛气凌人”,使学生对教师产生抵触情绪,这样即使老师的指导再得当,这时也很难在学生身上产生有效的作用。因此,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一方面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和需要,另一方面,要加强教师指导的有效性。在活动过程中,教师的指导需要以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为前提。教师的有效指导是防止活动流于形式的基本保障。

三、在教学过程中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正常的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的保证,对师生双方良好品质的形成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反思现行教育教学过程,教师是师生交往过程中的控制者,他们总是在尽心训导,竭力传授,呈现出权威无边,积极有为的态势。而学生成了被牵着鼻子走的顺从者,导致的后果必然是教学活动难以高效顺利进行,学生的主体意识,主动精神更难以得到培育和发展。这种教育可以说是中国教育的失败。说了很多现在师生关系的弊端,现在让我们来回到最本质的东西,看看教师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到底是一个怎样的角色定位,以此来反思现行教师扮演的角色。

1.教师的角色

(1)设计者。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选择教材和教具,设计教学过程。

(2)指导者。是教师按照自己的活动方案主动向学生提供一些信息。

(3)促进者。教师要通过激发学生动机,为学生提供支架,必要的辅导,支持和示范等方式来促进学生的学习。随着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教师的支持逐渐减少。

(4)组织者和管理者。教师要进行教学环境的控制和管理,组织课堂教学,处理教学过程中的偶发事件。

(5)伙伴。教师要与学生建立友好融洽的关系,了解学生的需要、兴趣、个好等,以保证做到因材施教。

(6)反思者和研究者。教师要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和评价,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从上述几点,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现行教师的角色和教师本应有的角色之间的差距。教师角色的脱离本质,是导致师生关系不融洽的核心原因。

2.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首先要做到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其次是要逐步加深师生感情;最后则要做到尊重和信任学生。尊重和信任学生是老师和学生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亲密关系的基础。

无论怎么说,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应该是一种朋友式的关系,而非控制和服从的关系。建立起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朋友式的关系,使学生体验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和宽容,形成自主自觉的意识,探索求知的欲望,开拓新的激情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这样老师和学生就会形成密切的合作关系,才能达到共同合作完成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王维臣.教学与课程导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2]蒋国英.实施素质教育要突出学生主体性[J].教师之友.1999(07).

篇7

[关键词] 生猪 检疫 现状 加强 建议

[中图分类号] S851.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5-0199-01

肉类食品供应中,猪肉一直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在如今生猪、猪肉产品广泛流通的情况下,猪肉制品安全卫生问题是人们广泛关注的重点。为了预防生猪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输入和传出,动物卫生监督部门有责任采取包括医学检查、卫生检查和必要的卫生处理等方面的综合检疫措施,确保人们吃上放心肉、安全肉。

一、生猪屠宰检疫现状

我国《动物检疫管理办法》自2010年3月1日起开始实施,规定出售、运输动物产品和供屠宰、继续饲养的动物应当提前3天申报检疫,生猪检疫对象主要包括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炭疽、猪丹毒、猪肺疫、猪副伤寒、猪Ⅱ型链球菌病、猪支原体肺炎、副猪嗜血杆菌病、丝虫病、猪囊尾蚴病、旋毛虫病。这一法律政策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规范了我国的猪肉市场安全情况,但目前生猪屠宰检疫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

1.生猪屠宰检疫制度的实施并不完善

生猪定点屠宰场建设在有些地区还未完善,上市猪肉制品只能以市场补检为主,造成了肉品来源不明确、检疫时间不固定、检疫程序不规范、对补检过程中发现的违规行为惩治力度不够等问题。检疫过程的简单松懈加上惩罚程度的轻微,很容易使不法经营者有漏洞可钻,导致一些未经过定点屠宰的不健康猪肉极易流入市场或直接被送到人们的餐桌上。

2.不法经营者违法行为猖獗

检疫是猪肉流入市场必经的一关,然而有些不法经营者常存在逃检行为,被发现后协商交费应付,应付不了的很有可能与检疫人员发生冲突,形成暴力事件,甚至个别生猪交易市场拒不接受检疫执法人员入市检疫。此外,在巨大利益的诱惑面前,有些人很容易丧失到的心理。病猪、死猪是禁止出售且必须进行销毁处理的,但是一些人常想着做无本生意,收购或捡来病猪和死猪私自屠宰后以廉价转手或销售,从中谋取暴利,严重危害猪肉市场安全及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3.生猪交易市场检疫不规范

生猪交易市场大多是各个集市中交易者自主形成的,并没有做统一规划,实施集中检疫和收费。这造成大部分生猪交易市场没有明确的管理主体,监督检疫工作更是难以具体进行。现行动物检疫监督管理体制还并不完善,面对较多、较自由的生猪交易市场,有限的检疫工作人员很难全面兼顾。

4.检疫执法人员积极性不高

有些检疫部门中,相关的检疫设施配备和检疫人员的保障机制并不健全。检疫执法人员因缺少相关设备使有效检疫工作难度增加,无法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流程进行检疫工作。而且,检疫执法难度大、人员不足、危险性高,在没有严格的机制保障情况下,无法放心、放胆、放手依法执法、依法行政、依法治牧。这些不完善的设备和保障机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检疫执法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生猪屠宰检疫工作的实施自然就会出现阻碍,严重时导致猪肉安全问题出现隐患。

二、加强生猪屠宰检疫工作的几点建议

我国对生猪屠宰实施定点屠宰和集中检疫。加强生猪屠宰检疫工作,需严格按照检疫规程,把握好检疫要点,加强管理机制及相关建设进程。

1.严格按照生猪屠宰检疫工作规程进行检疫并抓住检疫要点

《生猪屠宰检疫规程》明确规定了生猪屠宰检疫的适用范围、检疫对象、检疫合格标准、入场(厂、点)监督查验、检疫申报过程、宰前检查、同步检疫、检疫记录几方面的具体工作内容。在检疫工作中有几个要点需要把握:宰前检疫,做好查证验物、临床健康检查等,防止不符合屠宰标准的猪只进入屠宰加工环节;宰后检疫,以病理解剖学知识、辅以实验室手段对疾病作出综合判断,以免宰前检疫未检测出的危害;检疫结果处理,依据宰前检疫和宰后检疫结果出具具体的综合处理意见,合格的加盖检疫合格验讫印章、出具检疫合格证明或加施检疫合格标识,不合格的加盖高温或销毁印章并监督厂方高温或者销毁。

2.进一步完善生猪屠宰检疫相关制度,规范生猪交易市场

建立完善的检疫制度,统一规划交易市场是猪肉安全的重要保障。各级党政领导应提高生猪屠宰检疫重视程度,在建立统一的生猪市场交易场所同时,加强建立检疫责任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明确检疫目标和检疫内容、检疫责任,使检疫工作落实到实处。对于自由形成的生猪交易市场,应及时做好备案及相应管理工作,统一调配检疫人员进行管理,规范市场交易,有效解决屠宰点多面广的问题,制止问题猪的流入。此外,对于违法行为的惩治这一方面还需要加大力度,做到发现必严惩。

3.加大检疫建设投入,提高检疫人员工作积极性

一是加大检疫设备的资金投入,购买先进、全面的设备以满足检疫工作的需要。二是加大检疫人员保障机制建设,为检疫人员提供充足的资金、安全等保障,使其更放心、放手去投入工作。

4.加强工作责任制度,提高执法水平

检疫执法人员的执法水平直接决定着检疫结果,因此提高检疫人员的执法水平十分重要。在对检疫人员进行培训的同时,还应落实检疫责任,开展相关考核工作,对违法执法现象进行责任追究和责任赔偿,监督并促使检疫人员认真、负责地进行生猪屠宰检疫工作。

生猪的屠宰检疫,对控制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和流行,促进养猪业健康发展,确保人民吃上“安全肉”起到重要作用。针对目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及时采取相应对策加强生猪屠宰检疫工作。

参考文献

[1]王惠霞,潘海波,谷对艳,赵国江.如何提升屠宰场生猪的检疫质量[J].兽医导刊,2013(1):61~62.

篇8

喀什好玩的景点排行榜

1. 喀什老城

喀什老城是新疆十大景区之一,这里的建筑呈现典型的伊斯兰教风格,大多是生土建筑结构,走在这样特别具有民族地域风情的街道中,感受维吾尔民俗风情,是非常难忘的。

2. 艾提尕尔清真寺

艾提尕尔清真寺位于艾提尕尔广场西侧,是新疆规模最大的清真寺,始建于明代,每天都会有很多新疆的穆斯林教徒来此礼拜,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和民族特色。

3. 香妃墓

香妃墓是新疆非常著名一处安葬伊斯兰教圣裔的陵墓,整个建筑呈现伊斯兰古建筑风格,特别宏伟精美,就像一座宫殿,不过据考证乾隆皇帝爱妃香妃并没有安葬在这里。

4. 喀什大巴扎

喀什大巴扎其实是一出国际贸易市场,自古以来就是非常热闹繁华的集市,已有两千多年历史,这个位于喀什东北角的巴扎是最能够感受当地民间生活风土的景点。

5. 帕米尔高原

来到帕米尔高原,你会真正感受到中国幅员辽阔和大自然的纯净壮美,不仅有众多山地冰川景象,这里还是古代丝绸之路的要道,还保留着多处古驿舍遗址人文景观。

6. 高台民居

篇9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筑设计;环境保护

建筑设计工作是在建筑工程开始之前进行的整体规划,将建筑过程中和建筑完成后可能遇到的所有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解决办法,具体解决办法的表现形式是图纸或文件。建筑设计专业人员在考虑问题时不仅要考虑如何满足人们的现在及未来的需求,还要认识到设计会受到社会因素、经济因素和环保因素多方面的影响。目前建筑设计必须解决的问题就是建筑需求和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问题。

1生态文明视域下的建筑设计的意义

过去人们对生态保护的意识不强,行业发展侧重追求更好的满足社会的经济需要,而很少考虑对环境的损害,致使地球环境逐渐变差,臭氧层空洞、全球变暖、雾霾严重、能源紧缺、物种灭绝等各种威胁人们健康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保护生态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建筑师们纷纷探索如何使人、建筑、生态的和谐发展,创作出了很多优秀的作品,为生态文明视域下的建筑设计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具有生态文明理念的建筑设计可以更好的节约能源、节省物质资源,保障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2生态文明视域下的建筑设计的类型

生态文明视域下建筑设计的类型主要包括:节能节地建筑、生土建筑、生物建筑、自维持建筑、新陈代谢建筑、少费多用建筑、高技术建筑等类型。具体而言,可以通过追求节约能量和资源、实现物质循环利用的方式成为节能节地建筑。大力发展太阳能等新能源,节约常规能约。采取一定的设计技巧节约建筑土地的使用,例如发展地下土地资源和空中空间资源。生土建筑是指通过覆土的方式完善建筑的热工性能,能够防震防风防噪声,甚至可以防放射污染,具有明显的优势,该技术是清洁安全的,符合保护生态的理念。自维持建筑是指仅依靠自然的资源维持建筑运作的方式,利用太阳能、雨水、风能,而不是传统电力、煤气、自来水等资源的消耗。它所追求的是一种独立的具有相对封闭性质的生态系统。新陈代谢建筑形式是指吸取传统建筑中的优秀的建筑形式,积极采用现在建筑技术,使二者达到更好的融合,实现优势互补。少费多用的建筑形式追求使用更少的资源建造更加优秀的建筑,适用于大规模的建筑工程。高技术建筑模式属于智能化的建筑,在建筑过程中利用现代高新技术,建筑外层能够根据气候的变化调节自身的结构,使建筑系统与外界系统实现更好的能量和物质交换。

3生态文明视域下的建筑设计的技术

3.1绿色建筑技术。绿色建筑技术需要多种跨专业的专业知识,涉及气候变化、物种变化、能量转换等等。绿色建筑设计具有如下优势:充分发挥了建筑的节能性,包括应用在墙体、门窗、屋顶的节能技术。另外,绿色建筑技术对新型材料的利用比较重视,传统模式使用砖块、石头作为墙体,而绿色建筑技术倾向于使用更轻便的墙体材料,这样不仅可以减轻建筑的重量,还能一定程度上增加建筑的内部空间。

3.2利用原生自然能源。太阳能清洁且无损,是理想的新能源,将太阳能更大程度的应用在建筑上是节能环保的有效方式,可以使用太阳能进行建筑取暖、发电等功能。此外,丰富的地热资源也是发展生态潜能的优质能源,供暖系统充分的利用地热可明显改善雾霾等恶劣空气状况。3.3旧建筑再利用。再利用是将旧建筑中可利用的物品进行再利用,节约资源,减少浪费,进而减少可能的污染。同时可以明显降低所需建设成本,在人力资源和物品消耗上都起到了极大的节约效果。

4如何进行生态文明视域下的建筑设计

4.1人性化的建筑设计。建筑的存在是因为它被人类社会活动所需要,所以建筑设计所要掌握的核心内容是以人为本。现代居民大多追求个性化的空间体验,如何能在保证规整条件下突出个性化的设计是对建筑设计师水平的重大考验,不论设计中需要考虑多少因素,人性的需求绝对不能忽略。在更好的为人类服务的前提下,可以同时追求满足使用功能多样化、经济效益最大化、舒适与美观兼备、良好的环境氛围、融合特色的当地文化等因素。

4.2生态化的建筑设计。生态化的建筑设计是指将建筑与周围生态环境融为一体,将建筑的输入和输出考虑到生态系统整个大环境中,形成资源与能源的良性流动与循环。建筑设计师进行建筑设计时要掌握当地的地貌、地形、气候、环境、经济水平等要素。

4.3一体化的建筑设计。一体化的建筑设计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人与自然以及建筑的一体化,要求人们在构建舒适自我空间的同时,兼顾对周围生态系统的保护。另一方面,是建筑的现在与未来的一体化。要求建筑能够长时间的为人们服务、满足人们的需要。两方面一体化都要求建筑选材要健康环保,自然地通风及采光良好,室内温湿度适宜居住,同时设计上要注意文化的传承和当地传统的展现。

5结论

人类居住环境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居民对建筑的系统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对建筑设计工作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如何更好的适应社会的经济发展、满足人们的需求、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使建筑、居民、自然三者和谐的融为一体是建筑设计师要追求的高级目标。建筑在自然中建立,最后也应回归自然,从而保证生态系统的稳定。目前建筑设计师业已创建出多种形式的建筑类型和建筑技术供后来的设计从业人员进行参考,为了促进环境改善,向更生态的方向发展,真正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必须改变过去建筑不顾环境影响的落后方式,积极借鉴优秀的生态建筑方式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进一步改良,构建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生态体系。

参考文献

[1]夏谦.探讨生态文明视域下的建筑设计[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1):83.

[2]曹艳霞.分析生态文明视域下的建筑设计[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6):124.

篇10

古人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可是,我却觉得漳州人杰地灵,并不比“苏杭”逊色。在闽南西北部的漳州南靖山区,有一群群形状各异的建筑“怪物”,人们从飞机上俯瞰,这些奇特的建筑物像地下冒出来的巨大蘑菇,又似天上掉下的飞碟。这就是被国外专家誉为“世界第一流生土建筑”、“世上独一无二神话般的山区建筑”的南靖客家土楼群。

南靖县境内有近千座土楼。它们遍布于南坑、书洋、梅林、奎洋等乡镇。仅素有“土楼之乡”之称的书洋镇境内,就有370多座土楼呢。

土楼群依山而建,错落有致,造型奇特,其中书洋镇曲江村的和坑土楼群尤为美妙绝伦,曾被日本《建筑杂志》记者拍摄,用作该刊的封面哩!

田螺坑的五座土楼,既像奥林匹克旗帜上的五个圆环,又像一朵大梅花绽放在大地上,其布局真是巧夺天工啊!难怪中外建筑专家说:“这是世界上最美的土楼群”,“没看到田螺坑土楼,不算真正看到客家土楼”。

从外面看土楼,其形状有方形、扇形、曲尺形等不同形状,然而,它们的内部结构却大致相同。土楼中间是开阔的天井,一楼是厨房,二楼是贮藏室,三楼以上才是住房。

土楼建筑是客家人建造的,1000多年前,客家人的祖先从黄河流域迁移到南方的偏僻山区,为了预防野兽、盗匪及当地人的侵拢,他们建筑了这种可集中居住,易于防守的城堡式土楼。

近年来,已有数以万计的中外专家和游客慕名前来考察、观光。他们无不称赞客家土楼是“中国古建筑的奇葩”,“世界建筑的瑰宝”。而我,与此同时,也被家乡有这样的土楼群深深地陶醉了。

美啊!漳州土楼,您是漳州人民勤劳智慧的象征,也是漳州人民的骄傲,我们为有您而深感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