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员培训范文

时间:2023-03-31 22:32: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施工员培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施工员培训

篇1

关键词:装饰施工员;岗前培训;课程体系;研究

伴随这时展的脚步,人们对装饰工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更好的适应当今社会不断增长的需求,应该注重装饰施工人员能力的培养。装饰施工员一般都是经过一定培训之后才走上自己的工作岗位,如果培训课程开设的不合理,就可能造成培训人员找不到工作或者装饰施工不专业,这样不仅让施工人员让费了大量的时间,还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也不利于装饰企业自身的发展,为了更好的保证装饰施工人员可以做到专业的进行施工,应该有一个合理完善的课程培训体系。

一.岗前培训课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熟练地掌握装饰基础技能

装饰施工人员应该具备良好的基本技能,可以正确的做到施工材料的使用、施工流程的规范以及真确的操作技能,这样才能保证装饰施工的质量,满足人们对装饰的要求。装饰施工时经常会遇到这种那样的问题,作为一个合格的装欢施工员应该做到灵活的处理出现的问题,这就要求具备专业的素质。在对建筑进行施工有时会遇到电路、水管等的问题,应该考虑一个合理的施工方案,这样才能保证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岗前培训的课程对培训人员进行基础知识的学习时也应该注重知识的运用,可以让培训进行实践一下,或者出一些在装饰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让培训人员解决,这样可以有效的保证培训人员对装饰技能的掌握。

(二)注重培训人员专业能力的培养

装饰培训课程的目的就是要求培训人员具备专业的素质,因此,专业能力的培养是培训课程的主要服务对象。装饰施工员在装饰施工工作时得有一个规范的流程,这就要求施工员具备专业的素质,培训课程的设计应该从专业的角度出发,尽可能的培养出具备专业素质的装饰施工人员,这样才能保证装饰施工的合理性,确保装饰装修的质量。

(三)合理的实践课程

装饰施工员培训课程在设计时应该考虑到实践的重要性,不断的实践才能更好的让培训人员掌握所学的知识,而且在实践的过程中会给培训人员积累一定的经验,这样对以后的工作有着积极的影响。在实践的过程中培训人员可以更加了解装饰装修材料的使用,施工时用电、用水的问题以及对施工现场管理的要求,这样培训人员在走上工作岗位后,才可能避免失误的发生,做到出色的完成自己的工作。实践课程的安排虽然比较麻烦,但是可以很快的提高培训人员的专业技能,有条件的培训机构可以建立自己的实践基地,这样就可以做到让培训人员进行随时的训练,这样的培训效果才会更加明显,为了更好的促进装饰施工人员的学习,应该合理的安排实践课程,这样的装饰装修培训课程体系才会更加完善。

二.培训课程体系的完善

(一)做好培训信息的反馈

为了更好的做好培训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应该对培训人员的信息进行及时的反馈,这样才可以全面的了解到培训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薄弱的环节进行加强,这样才能尽可能的做到培训课程体系的完善。在培训的过程中对学员进行一定的检测,这样可以做到学员更加努力的学习,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存在的问题,对普遍出现的一些问题再进行进一步的培训,争取做到培训出高素质的装饰人员。

(二)不断对课程进行改革创新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装饰工艺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为了更够做到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应该对培训课程进行不断的改革和创新,这样才能更好的满足人们的需求。装饰培训的课程如果固定不变,就不可能培训出全面的人才,现如今科技高速发展,有许多的新型的装饰施工材料被研发出来,也逐渐应用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培训课程应该做到掌握最新的专业信息,紧随时代的发展,切实做到与时俱进,才能更好的在社会中立足。

(三)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根据装饰培训课的特点和当今社会对装饰施工员教育的要求,可以加入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在培训课堂上去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进入施工现场,现场体验施工过程;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让企业加入到教学中。这一切都要从学生出发,让学生从课堂走向课外,从理论教学走向施工现场实践教学。

三.结语

本文通过对装饰施工员岗前培训课程体系进行分析,使我们明白了为了更好的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应该对培训课程进行不断的改革和创新,切实做到与时俱进。装饰施工员应该认真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掌握专业的技能,这样才能有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装饰施工员也应不断学习,这样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出色的完成自己的工作。

参考文献:

[1] 王宙川.艺术设计教育中的实践教学方法探索 [J].文艺生活(艺术中国),2009(07).

[2] 孟卫东.高等院校艺术设计教育的问题及对策[N].光明日报.2007.

[3] 孙亚峰,陈杰. 高职建筑装饰专业工学结合课程体系的构建[J]. 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4).

[4] 孙艳,乔峰.建筑装饰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与思考[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2)

[5] 张春华.建筑装饰专业特色建设的基本思路[J].高等建筑教育,2004(04)

篇2

关键词:创新培训方式;提高培训效率

随着企业发展的不断推进,对员工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需要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并有一专多长的复合型人才。油田是一个人力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并存的企业,对员工的素质要求相对而言就较高一些,要求员工在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的同时,要拥有一定水平的技术能力。

一、员工教育培训现状

在目前的员工教育培训方面存在的问题集中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从认识上,培训工作没有得到员工的重视。出现这个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大体可以归结为三种,首先,员工年龄结构构成上,老、中、青各个年龄阶段的人员都存在,老员工因为接近退休和其自身文化素质不高的原因,对培训产生不了兴趣;中年员工长期从事某一工种,在技术上有一定的优势,自身的自满心里使其对培训感到没有用处;新员工刚刚工作不久,虽然有受培训的需求,但是培训的方式与内容,往往与实际工作联系较少,从而导致其产生培训无用的观点。其次,培训工作激励机制不够完善,无法调动员工的热情。员工在培训中没有得到机制激励的鼓励,没有在培训过程中获得体现自身价值的心里满足,对培训工作自然不会有大的兴趣。第三,培训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走过场、应付事的现象,无法完全做到教与学的统一,使员工产生培训只是一件例行工作,学不学都无所谓的认识。

(二)从方式上,培训工作存在着模式单一、形式简单、联系实际少等不足。多年来的基层培训方式,因为受到师资、硬件等客观条件的影响,形成了照本宣科、抄写笔记、应付检查的模式。员工的个人文化层次参差不齐,学习效果不高,例如学习笔记在互相传抄中,往往会变得与原来的内容大相径庭,甚至出现一些简单低级的错误。由于师资的因素,培训教师多为单位的技术人员、生产骨干,在实际工作中他们具有一定经验,但是缺少授课的基本技能,肚子里有东西,却无法对员工学员讲明白、讲清楚。各基层单位的硬件条件不一,硬件好的单位会采取多媒体等现代化更加直观的教学方式,再配以实践操作基地或练兵场等提高培训效果,条件差的单位只能采取抄抄写写,读读念念,培训的效果不大。在目前的培训工作中,按照各工种技能鉴定教程进行的为多数,这其中,理论多于实际,尤其是一些现场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更是欠缺。

(三)在投入上,培训工作的投入力度不够大,投入不均衡,影响着培训工作的开展。多年来,培训投入的重点都在大工种上,例如作业、采油等,也相应建成完善了培训基地,在小工种上,由于人员少、分散等客观因素,无法在基层形成有一定规模的培训基地。

二、做好员工教育培训的新对策

如何使教育培训工作更加适应生产需要、满足员工培训需求,达到提升员工素质的目的,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增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首先培训工作是一项教学工作,面对的是人,因此在这个过程中要做到因人施教,因材施教。在培训工作中要分析员工的个人素质,形成分类教学。例如将员工按照年龄、技术水平层次分为A、B、C三类,A类为年龄较小,文化层次较高,实际操作经验少的。对于他们要进行系统的、完整的技术理论实践培训,使其尽快成长为生产骨干。B类为中年员工,有一定实际操作经验,但文化层次不高的,对于他们要进行以理论为主的培训,增强他们理论实际贯通的能力。C类为年龄偏大,文化层次较低的,对于这类员工,主要是要进行现代生产技术知识的培训。其次,培训工作的目的是提高员工技能素质,因此在培训中就要大力加强对实际技能的培训力度,从生产出发,回到生产,形成培训为生产服务,生产为培训找到需求的良性循环机制。加强培训意识教育。使员工清楚的认识到培训为了自己,使不培训就要落后,就要被淘汰的意识牢固的树立在员工的思维中。

(二)增强培训工作的激励机制。在基层培训中,员工的培训积极性没有被调动起来,在培训过程中,要探索适合基层的激励机制。例如,在基层队站,可以采取月度学习标兵评选等活动,通过对培训过程的量化考核、理论考试、现场比赛等,对学习认真、肯学、愿学、学的好的员工进行奖励,刺激其他员工,激发学习积极性。要加强激励机制的灵活性建设,根据不同时期的实际,随时调整激励力度。探索建立员工培训激励基金,专门用于员工培训激励,用物质的方式激励员工学习。

篇3

3,培训内容安排:

讲授课题

共计课时

讲授课题

共计课时

国内外超市发展概况,领导艺术管理培训

2课时

卖场绩效的关键人物——店长店长的超市日常经营管理

2课时

连锁超市的总部与分店管理

零售业的决胜点——门店;

2课时

营业额的提升和促销的管理

店长的管理策略:80/20法则

2课时

店长的领导模式,店长的工作职责及管理的主观能动性----门店制胜策略

2课时

在岗培训中系统营运报告处理

及技能考核

2课时

二,采购招商培训计划(3天)

1,培训目的:鸿阳公司通过对本公司培训体系的输出,旨在使超市采购人员能在具体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充分争取并运用最为优惠的交易条件,在最短的时间内,为贵公司找到最合适的供应商,采购到最质优价廉的商品.

2,培训重点:采购的流程及具体的采购操作

3,培训难点:怎样在与供应商的谈判中取胜,如何知道每种商品的最底价,如何"抓取"供应商各项隐性收入,谈判中的几个机会点.

4,课程内容及时间安排:

讲授课题

共计课时

讲授课题

共计课时

ECR--高效率的消费者反应采购的基本要求和采购控制

2课时

采购部如何协调与其他各部门关系

如何争取供应商的更多支持

2课时

采购的目标,采购的流程,超市采购技巧与实务问:代销是否一定优于经销

4课时

采购部如何制定指标和进行考核如何选择商品以增加盈利

2课时

采购管理谈判前的准备,谈判中的注意事项,商品采购谈判要素宣传及促销支持

2课时

在岗培训----如何选择供应商

供应商所提供的商品质量及价格

由各采购召集本部供应商由培训老师与之谈判,并一招一式传授

6课时

三,营运卖场岗位培训内容(2.5天)

讲授课题

共计课时

讲授课题

共计课时

超市硬知识,软知识培训,服务纪律性规范,改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要我服务为我要服务理念,

2课时

各岗位之间如何协调及配合,采集信息及反馈,盘点操作规范

如何预防超市商品损耗及赠品管理规范

2课时

商品陈列8大原则,12种陈列方法,如何运用不同的陈列方法提高商品销售量,如何避免陈列死角,如何策划促销活动

3课时

何做好各部门业绩考核----循环奖惩制度,超市经营活动评价指标,营销考核责任,

本职工作考核内容(100分)

2课时

日常营运管理:订货操作流程,收货操作规范,超市提货流程,补货作业管理规范,超市退货流程,商品标价管理规范,

3课时

在岗培训

3课时

四,仓储与防损岗位培训(2天)

1,培训目的:

通过培训使仓储部门员工能在具体操作中掌握商品的数,质,进,出,起到真正"活

蓄水池"的作用;使防损员能够独立操作防损工作流程,胜任意外事件状态下的岗位职责,最大限度地做好超市安全防损工作及与其它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

2,培训内容

讲授课题

共计课时

讲授课题

共计课时

商品储存流程:

收货,入库,出库操作流程规范,如何建档,建卡,建帐.生鲜食品仓储管理

2课时

防损充当的角色:

企业形象,站姿言行服务礼仪培训,国内外防盗器材品牌介绍及原理剖析,超市防盗防损的关键案例介绍与分析

2课时

配送中心的营运过程:

单据流转过程与责任人管理,配送中心的作业管理

与采购部,营运部,团购,财务部,电脑部的协调.

2课时

产生损耗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防损部工作操作流程及特点

与监控目标选定,偷窃引起的损耗及种种表现,

如何聚焦观察内盗,外盗现象,其现象识别及处理

2课时

仓库工作规章制度:仓储工作程序,平台收货人员工作职责,仓库各岗位工作职责……

如何防水,防火,防鼠,防霉

收货,商品分类,商品安全线等

制度.

2课时

超市重点区域的监管,

外盗发生现场处理程序与客诉接待,防盗报警的处理程序……

营运环节的损耗管理:

组织学员对不同案例进行实地模拟演示

2课时

五,收银与总台客诉岗位培训(2.5天)

1,培训目标:

通过收银与总台客诉岗位培训,以期提高前厅服务岗位员工实际操作能力及企业形象.

2,培训重点及难点:

收银与总台客诉岗位操作规范,收银与总台客诉礼仪,咨询服务,碰到问题的处理

3,培训内容:

讲授课题

共计课时

讲授课题

共计课时

员工素质培训,员工礼仪培训,超市商品知识,忍让品质,应变与规范能力的培养,收银纪律,退换货程序的执行,总台咨询服务的体现

2课时

收银员,总台客诉岗位的工作职责:

日常营运管理;售前,售中,售后服务技巧,岗位应急问题情景服务标准,顾客抱怨

处理过程基本方法和技巧

2课时

对POS机硬件检查,系统软件了解,上机操作,模拟销售,"收银六步曲",商品入袋原则,"现金,支票,购物券,信用卡管理",假钞的识别,现场服务管理与财务管理的有机结合

2课时

收银员,总台客诉岗位与超市各部门岗位之间的协调配合,采集综合信息及反馈,如何做好预防商品损耗及超市安全管理

2课时

标签漏,错如何管理商品退,换货操作规范,假钞的识别及碰到假币时如何与顾客交涉,收银作业错误处理,作废帐单处理办法,碰到断电,小偷,欺诈等特殊问题的处理方法

2课时

在岗培训

3课时

以上内容敬请先生审阅,如有疑异请及时联系!

电话:028-852320488523207513072820753

重庆全达科技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

篇4

面对这些工作经验不足的新人,作为一个公司和团队,首先想到的是对他们进行一些系统化的培训,利用内部的培训让他们了解公司以及公司的企业文化、业务模式等等;利用外部培训在短期内增强他们的职业素质,这些都是眼下对新员工进行培训的常用方式。

很多大型企业有完善的新员工培训体系和制度,所以一个员工完成这些培训,基本上就可以顺利上岗了。但是,作为中小企业就很难拥有这样的培训体系和制度,也并非所有人都能够去那些制度非常完善的大型企业工作。在我国现实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更多离开校园的求职者,第一份工作合同多数是与中小企业签订的。那么,中小企业如何快速提升新员工的能力、新员工如何使自己胜任工作呢?

我认为,让老员工来“领带”新员工是个很实际的做法。

这是大中小企业常用的办法,这一方法可以让新员工快速地进入工作状态,满足岗位要求,如果老员工能力很强,也可以把新员工快速带到优秀的程度。

和普通培训不同的是,普通培训学到的是概念性的技能、技巧和方法,而“领带”的方式,则是通过实际操作和榜样示范,让新员工学到东西,甚至学到最精髓的东西。普通培训体系只有在新员工有很强的学习愿望的前提下,才会发挥最佳的效果,而“领带”则不同,一对一的传帮,除了让新员工学习到工作方法外,更重要的是让新员工学习到优秀的老员工的工作态度,以及人与人如何正确沟通(这是刚开始工作的新人最该学习的)的方法,更是公司企业文化和价值观最佳的传递方式,这样的效果是普通培训很难实现的。

当然,我并不是否认普通培训的重要性,普通培训是新员工成为合格员工的基础性培训,更是中小型公司提升员工整体素质的必经过程。而“领带”则是让新员工从“合格”走向“优秀”的一条“捷径”,这个“捷径”可以帮助我们缩短从“合格”到“优秀”的时间。

对于一个接受了新员工的企业而言,除了采用正在流行的现代化的培训方式外,“领带”式的特殊培训方式,也不应当被忽视;对于一个进入企业的新员工来说,除了团队的考虑、安排外,也应当用心地去对待和寻找可以“领带”自己的优秀老员工,以诚心学习的态度和状态,去面对自己最佳的“培训”机会。

本栏联系电话:01064926748

李想的博客地址:lixiang.省略

李想

首席执行官

出生:1981 年

出生地:河北石家庄

学历:高中

创业时间:6 年

篇5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工学交替、校企三循环” 人才培养模式

1 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及其内涵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以一定的教育思想为指导,为实现某种规格的人才培养目标而采取的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样式和运行方式,是对某类教育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培养途径、培养方法等要素的综合概括。简单地说,它主要包括“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两大基本问题。①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明确提出“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使学校在校企合作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②《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提出“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③《教育部关于充分发挥职业教育行业指导作用的意见》(教职成[2011]6号) 指出“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④对高职院校而言,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等重大问题密切相关。

2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从2006年开始实施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经过五年的实践与探索,构建了“工学交替、校企三循环”人才培养模式,并取得了一定实效。

2.1 构建人才培养模式的总体思路

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为目标,学校教师和企业专家组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聘请企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全程参与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以面向建筑企业一线从事技术管理工作的施工员、监理员、工程管理员、造价员、资料员岗位为出发点,从职业岗位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入手,开展职业岗位的职责、任务、工作过程调研和分析,构建“课证融合、能力递进”的课程体系、建设与职业情景相一致的仿真环境、完善校外实训基地、加强“双师型”结构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全方位改革,形成基于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的“工学交替、校企三循环”人才培养模式。

2.2 “工学交替、校企三循环”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1)工学交替,校企第一次循环,培养学生的岗位基本技能。按照职业成长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在第1~2学期,学生首先在学校一体化教室学习职业基本素质课程和部分职业能力课程,然后安排在校外实训基地接受入职锻炼,针对将来的职业岗位环境,体验职业工作,通过校、企双方共同的考核后获得“职场体验测评合格证”。在此培养阶段,学生在学校一体化教室和校外合作企业之间完成工学交替,培养学生的岗位基本技能,实现“理论—实践”的第一个辩证性循环。

(2)工学交替,校企第二次循环,培养学生的岗位专项能力。针对施工员岗位群的能力要求,在3~4学期,开设工程测量、基础工程施工、钢筋混凝土主体工程施工、屋面防水工程施工、装饰工程施工等专业职业能力课程,组织学生在建筑施工实训中心反复进行专项技能训练,以项目任务为载体,实施“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开展一体化教学,用以过程为重点、与国家职业资格考核标准相融通的考核评价体系实施评价;然后安排学生利用暑期到合作施工企业参加1个月的实境训练,在企业兼职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一定的工作任务,通过企业考核后获得“工作经历证书”。在此阶段,学生在校内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校内学习型生产实训室和校外合作企业之间完成工学交替,培养学生的岗位专项技能,实现“理论—实践”的第二个辩证性循环。

(3)工学交替,校企第三次循环,培养学生的岗位综合能力。在第5学期,学生在校内仿真实训室完成施工成本控制、施工组织管理等岗位综合能力课程的学习,实行对综合技能的实效考核评价,要求学生必须在进企业顶岗前通过一项建筑行业组织的职业资格鉴定,获得相应的土建施工员“职业资格证书”。

在第6学期,学生在校外企业选择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相关的岗位,校外顶岗实习6个月,结合顶岗工作完成毕业论文,进行岗位综合能力训练,并提升创新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接受双重管理和考核,以企业现场管理为主,学校通过校外顶岗实习管理系统进行监控;以企业的考核为主,考核合格后获得“顶岗实习鉴定证书”,最终实现高质量就业和可持续发展。在此阶段,学生在校内仿真实训室和校外企业之间完成工学交替,培养学生的岗位综合能力,实现“理论—实践”的第三个辩证性循环。

从第一个辩证性循环到第二个、第三个辩证性循环并不是简单重复,而是更高一个层次的循环。第一个循环是基础,第二个循环是发展,第三个循环是综合,具有一定的创新性。通过校企三循环,使学生完成从职场体验、实境训练、顶岗锤炼等阶段角色的转换,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逐步提升。

2.3 “工学交替、校企三循环”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

(1)以校企合作为抓手,体现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工学交替、校企三循环”人才培养模式根据专业对应的岗位群对职业能力的要求构建“课证融和、能力递进”的课程体系,充分体现了人才培养模式的职业性属性;“工学交替、校企三循环”人才培养模式紧紧围绕建筑施工过程,采取“校企三循环”教学实践,充分体现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性属性;“工学交替、校企三循环”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校企合作、资源共享,充分体现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开放性属性。

(2)以学生综合素质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为核心,按照职业能力成长规律设计课程体系。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工学交替、校企三循环”的实质是由校企两个育人主体在校企两个育人环境中培养人才,通过“职场体验、实境训练、顶岗锤练”三次循环,分层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同时,在教学活动中还融入了形势与政策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理想信念教育、职业生涯指导与规划等基本素质教育的内容,实现了学生职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的共同培养和提高。

(3)以“双证书”为载体,将国家职业资格认证标准纳入到课程教学中。在课程标准中导入国家施工技术标准和职业岗位标准。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选取课程内容,课程内容涵盖“建筑工程施工员”、“建筑工程资料员”、“建筑工程安检员”、“建筑工程质检员”、“建筑工程造价员”、二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大纲及考点,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要求学生获得 “岗位证书”通过率达95%以上。

(4)以“工作经历证书”为着力点,改革实训考核方式。在“职场体验、实境训练、顶岗锤练”三次循环的过程中,由企业和学校对学生共同考核,主要针对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知识运用、岗位能力表现、工作态度和成果等做出评定,符合条件的由校企联合颁发“工作经历证书”,既是实训考核方式的重要改革,也是实践经历证明和就业参考,能够提升学生的就业资本。

(5)以专业资源库的建设为途径,构筑开放的教学资源环境。紧密结合建筑市场对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整合学校、企业、行业三方资源,合力打造具有“跟进发展、产教合用”的专业标准和共享型教学资源库,使之能直接服务于高职高专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同时又能服务于在职建筑工程从业人员,成为全面实现自主学习的平台。

2.4 “工学交替、校企三循环”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1)明确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工程建设领域第一线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建筑工程施工与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具有建筑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能力,具备“一技之长+综合素质”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构建“课证融合、能力递进”的课程体系。紧紧围绕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培养模式,以施工过程为导向,对相关岗位或岗位群进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明确学生所需的知识、素质与能力,并着重学生职业适应能力的培养和可持续性发展,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将职业资格考试大纲与现行课程标准相融合,构建“课证融合、能力递进”的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包括综合素质课程与职业能力课程两大类,综合素质课程包括基本素质课程和职业素质课程,职业能力课程包括职业通用能力课程、职业专项能力课程和职业拓展能力课程。

(3)创新任务驱动、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实施与“工学交替、校企三循环”人才培养模式相配套的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化等教学模式,在“仿真企业环境+真实企业环境”的条件下实施教学,寓教于学、寓学于练、寓练于做,保证学生校内学习内容和实际工作内容一致,学习过程与实际工作过程一致,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针对岗位、流程、任务的实践,真正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专业知识与技能到职业岗位技能的转化。

(4)建设专业优质核心课程,编写与课程体系改革相配套的“工学结合”教材。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吸纳企业一线施工技术和施工管理人员参编,将企业培训理念、企业文化、职业工作情境和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等知识直接融进教材。同时,在教材内容中有机导入国家施工技术标准、建筑行业岗位职业标准和岗位培训教材内容。

(5)打造由学校教师和企业专家组成的教学团队。以培养具有建筑工程执业资格的骨干教师为重点,通过境内外培训进修,提升教师的改革意识和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以“专业教师下企业,能工巧匠进课堂”为途径,鼓励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聘请建筑企业技术和管理骨干到学校兼课;打造一支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校企互通的“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

(6)建成与建筑施工工艺过程相适应的校内实训工场,完善校外实训基地。按照“实训设备贴近企业设备、实训环境贴近工作环境、实训项目贴近工作任务、实训过程贴近工作过程和实训基地功能多样化”的原则,以学校为建设主体,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不断加大对校内实验、实训设施的投入力度,改建、扩建实验室和实训室,购置新型和先进的设备仪器,不断完善实验、实训条件。同时与广州番禺区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广州番禺建安公司等10家建筑企事业单位共同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

(7)改革教学考核评价体系。进行教学考核改革,重视过程监控,遵循“能力与知识并重、过程与结果并重、应会与应知并重”的考核原则,确定专业理论考核和职业能力考核的权重,并结合企业考核标准确定能力考核要素,做到专任教师考核、兼职教师考核、学生自我评价相结合,形成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实现与企业人才标准的“近距离”接轨。

(8)完善顶岗实习管理制度。与企业共同开展实训基地管理与运行长效机制的探索与研究,建立学生顶岗实习联系制度、顶岗实习前的安全教育和安全交底制度,强化顶岗实习过程控制,将理论教学和岗位职业能力培养融为一体,以制度建设保证半年以上顶岗实习的效果。

篇6

在我国,随着人口出生率的逐年下降,应届初、高中毕业生人数逐渐减少,导致近年来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生源竞争日趋激烈。作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龙头的技师学院,如何定位,如何发展,如何办出特色形成优势,是一个非常有探讨价值的话题,谋求改革发展势在必行。

通过策划和运作,职业培训已经成为了重庆能源工业技师学院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岗培训、面向社会的职业技能鉴定和高技能人才培养三项工作并举,使学院的职业培训工作走过了发展初期的阵痛,走上了平稳、快速发展的道路。

围绕社会发展需求,定制开发培训项目。学院与重庆地区的政府、事业单位、企业共同探讨,以社会岗位培训需求为职业培训项目规划的重点,结合学院的专业特点和特色进行职业培训规划。目前,学院已经为六十余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定制开发了职业培训课程大纲七十余个,形成了以政校合作、校企合作、校校合作为平台,为送培单位确定培训目标、专家进行课程设计指导、学院聘请培训教师进行综合管理的三方联合机制。定制开发培训项目实现了培训课程与社会需求的无缝对接,更加稳固了送培单位和学院的联系,为今后进一步扩大合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依托行业背景,拓展职业培训空间。学院一直把采矿专业作为办学特色,在开展职业培训的工作中,也对行业背景进行了深入挖掘。在重庆人社局的指导下,通过重庆煤监局、市煤管局的大力支持,学院不仅成功举办了第一届重庆市煤矿瓦斯监测工技能大赛,更通过大赛平台与重庆地区的大小煤矿企业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学院在煤矿瓦斯检测工、煤矿井下掘砌工、防突工、煤矿机电维修等工种的职业培训空间得到巨大拓展,直接得到了每年近2000人次的煤矿行业职业培训机会。政府引导、行业支持、搭建平台、校企共参,形成了职业培训的新机会。

提升技能鉴定能力,保证职业培训、鉴定质量和规模。学院设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煤炭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国家三级煤矿安全培训中心和全国高新技术考试中心,开展鉴定的39个工种覆盖了重庆地区的大部分企事业单位的技能鉴定需求。充分发挥职业技能鉴定在职业培训中所起的作用,职业培训之路会越走越宽广。

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开发培训两不误。学院与多家企业开展各种形式的校企合作。以与重庆东电集团的合作为例,校企在信息技术教学设备、楼宇智能化设备等方面共同研发、生产产品,共同从产品销售中获利。目前学校通过此种合作模式,造就了一批一体化教师,培养了大批专业对接岗位的技能型人才,与合作企业实现了双赢。

积极参与城乡统筹工作,国际合作与国内培训并举。通过积极争取,学院与中建集团和新加坡建设局合作,建立了西部地区唯一一个 “赴新加坡建筑劳务培训考试中心”,先后向新加坡、阿尔及利亚、阿联酋等国输出了3000余名出国务工人员。

篇7

企业要在高度竞争的市场经济中获胜,一定要拥有高素质的人才,而员工培训与开发是提高员工素质必不可少的一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个企业是否重视员工培训可以预测其未来的竞争力。怎样完善员工活力的人才培训机制,提升员工培训效果,充分开发利用人力资源,进而使石油企业保持高速稳定发展,是石油企业培训工作人员思考和实践的重要课题。

一、我国石油企业员工培训存在的问题

石油企业属于资金、技术、人员密集型企业。近年来,员工培训工作已受到石油企业的普遍重视。实践中把员工教育培训工作作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的基础性工程采取了各种行而有效的措施,培训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国外先进企业相比,与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相比,仍存在诸多不相适应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培训观念需要更新。随着国内外市场的开拓,整个企业对培训的重要性认识越来越深刻,培训力度日益加大,员工队伍素质不断提高,推动了企业的发展。但是,与现代化企业发展需求相比,仍然显得不足,部分企业人员对培训的认识仍没有从“花钱”转换到“投资”,不是把培训看做是“一张捞鱼的网”,主动用它去“捕鱼”,而是认为“培训只会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不得已而为之”。这些观念如不及时根除,对于提高培训的主动性将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直接导致了业务骨干永远是因“太忙”而长期不能参加培训,影响到骨干队伍的竞争能力。

2.石油人力资源培训体系尚未建立。目前,大多数的企业培训缺少系统化和规范化,培训中存在盲目性。培训内容往往停留在简单的基本技能培训上,以“应急式”的业务培训为主,全面、准确的培训规划涉及甚少,一套完善且操作性强的培训制度更是缺乏。

3.培训工作容易忽视员工个人发展因素。实践中,企业进行的培训工作往往源于政策要求和上级安排,忽略对实际工作的调研和培训需求的分析。内容与需求相脱节一方面造成培训资源浪费,另一方面导致员工培训积极性丧失,培训工作更多流于形式。

4.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目前,石油企业人力资源培训工作薄弱除了投入不够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有效的培训激励制约机制,职工收入、待遇的相关政策尚未完全配套,给员工造成“学和不学一个样”、“学好学坏一个样”的错觉,极大地影响了职工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二、改进企业员工培训工作的对策及建议

1.企业领导首先要转变观念。企业各级领导必须认识到职工培训在企业现代化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切实把培训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着力把职工培训当作长期的系统工作来抓,要根据企业未来的发展需求制定长远的培训规划,没有长远规划,企业的培训工作就不可能有系统性和连续性。“一阵风”的培训使企业“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根本问题不解决,难以提高企业职工的整体素质,培训效果也不可能好。同时要加强对培训工作的领导,在组织机制上,在分管负责人的领导下,建立由生产经营部门――劳动人事部门――教育培训部门三结合的管理体制,建立起左右协调、上下联系的教育培训网络,这是保证职工培训工作正常运行的必备条件。

2.做好培训需求分析。培训工作涉及很多相关环节,每个环节都必须认真设计与规划,包括培训需求分析、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培训时间、培训对象、授课教师选择、培训效果评估等,做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可操作性强。培训需求分析是培训工作的第一环节,是否能准确地把握真实的需求直接决定了培训工作方向能否准确,也影响到培训项目设计及培训教学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只有让培训真正满足受训者的需求,培训才有真正的价值。

3.健全企业课程体系。通过深入细致的岗位能力模型分析,针对不同层次的岗位能力要求,设计不同的培训课程内容。除了重视管理方法、技术理论、技能方法类培训内容外,还应有企业文化、相关法律法规、服务意识、沟通能力、对企业忠诚度及心理素质、办公礼仪等方面的培训,以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使员工成为弘扬企业良好形象的“知识型工作者”。

4.科学地选择受训者。科学地选择受训者,使培训工作有的放矢,避免盲目性,达到预期的效果。要选择好受训员工,必须进行人员分析,即将员工目前的实际工作能力与达到企业工作业绩标准所需的理想素质要求进行比较,发现两者存在的差距,弄清楚谁需要培训,差距原因是源于知识、技术、能力的欠缺,还是个人动机或工作设计方面的问题,让员工做好接受培训的准备。

篇8

关键字:建筑企业;人员培训;培训质量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建筑行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而且对于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都具有重要作用,已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而建筑施工企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大多数工作都需要人工来完成,员工的素质和思想意识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质量和速度,直接影响企业竞争力和企业形象。

一、现阶段施工队伍培训工作必须重视的问题

1、增强宏观意识,培养创新能力,必须把握知识更新这个重要环节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加剧了各行各业的竞争。施工队伍教育培训工作也要随着形势的变化而发展,体现与时俱进。从培训内容的多样化,方式的科学化,手段的现代化等方面对我们提出了较高的标准和要求。必须将新形势下施工人员教育培训的指导思想予以定位,实现观念的转变。

⑴培训内容要有所创新,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带来了大量的新信息。我们要结合自身条件增强培训特色,紧紧抓住区域经济建设及科技发展的重点设置培训内容。

⑵培训方式要科学化。

⑶培训手段要现代化。改变陈旧、封闭的培训模式,除了集中培训、大课辅导等常规培训形式外,还可采取模拟式教学、研讨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通过内容、方式和手段的创新,提高施工人员的综合创新能力。

2、把引入高新技术知识作为培训的先导,增强培训工作开拓创新的决策性、系统性、科学性

⑴增强培训工作开拓创新的决策性,在解放思想中形成正确的培训目标。增强统揽意识,增强培训的宏观决策能力。学会判断信息社会快速发展的总体形势,才能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培训计划和目标。这一切都是以知识的不断更新作为基础的。

⑵增强培训工作开拓创新的系统性,在整体推进中保证工作的协调发展。以引入高新技术知识作为培训的先导,建立相应的培训格局,以强化实用知识和技能培训为重点,实施《中高级紧缺人才培训》工程,着力培养中高级紧缺人才。

⑶增强培训工作开拓创新的科学性,在求真务实中确保培训的实际效果。把完成培训任务与完善培训机制相连接,努力实现施工人员培训的最佳配置。科学合理设置培训内容,不断创新培训手段,还须加强与施工工作相关的软硬件建设,使培训有广度、有深度。

3、建立完善新的培训体制和机制,培养施工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⑴要改变长期以来传统的固有培训模式。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原有的培训范围显得特别窄小,以往的业务培训,多以施工行业各岗位(专业)口对口培训为主,缺乏专业上的广度和深度,人员轮岗后显现出的不适应,是造成施工队伍素质提高缓慢的直接原因之一,因此,必须拓宽培训工作新领域,立足大开放、大发展实施培训。

⑵用全新的理念对施工人员进行现代知识、技能培训。当前培训手法比较单一,基本是采取面授讲座进行培训,这与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极不相称,需要调整。可根据网络化建设的进展情况,建立多层次的教育培训网络,有针对性地实施施工软件(项目管理软件、资料管理软件等)培训。充分利用现有的音像、计算机等资源配置,来搜集最新的信息。可以采用讲座、录相、远程传输和人机互动等方式进行培训,使基础设施、制度建设、资源开发逐步落实。把培训直接与现代高新技术相结合,以符合实际工作的需要。

二、以创建“学习型组织”为牵引,加快培训方式的更新,提高自我学习

所谓学习型组织,是指某一组织或某一群体的全体成员在共同目标指引下以信息和知识为基础,注重学习、传播、运用、创新知识的组织,这种组织实行目标管理,能够提高自我学习,自我发展和自我控制能力。该组织是具有高度凝聚力和旺盛生命力的组织。在培训中引进“学习型组织”形式,形成学习共享和互动的组织氛围。这样的培训模式,有正确而先进的组织目标、科学而实际的学习内容、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方法。并能使学习者的行为、观念、方法以及知识结构、思维方式、技能技巧、行为习惯等心理和行为要素,朝着有利于培训目标的方向发展。

1、有利于培养终身学习观念

建立学习型组织,随时接受最新的教育培训方式和理念,持续不断地增强学习能力,满足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在学习型组织里所进行的学习不仅仅是读书求知,同时注重培养终身学习观念,培育施工人员的团队精神、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培养自信心、自律能力、正直诚实和遵守社会公德等良好的个性品格。进一步完善施工人员的现代化培训机制,建立终身的、多元的和开放的学习系统,使施工人员在职教育经常化,制度化。提高他们的竞争能力、学习能力和发展能力。

2、有利于培训成果向实际工作的转化

学习型组织所进行的学习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它具有明确的发展目标,符合正确的导向且富有实际成效,达到学以致用,推动工作的目的。学习既是一个内化的过程,同时也必须是一个外化的过程,即已经内化了的价值观念、思想品质、智力能力、情感意志等心理素质,总是要不断地转化为行为和习惯,而这种外化,又将进一步巩固已经内化的成果。这样,就使培训内容和方式在学习循环中不断地获得发展与完善。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知识经济时代,由于科技飞速发展,知识老化速度也因此大大加快。我们的施工人员能否跟上时展的步伐,唯有不断地自我督促,坚持不懈地学习,以创建“学习型组织”为牵引,加快培训方式的不断更新,提高自我学习,自我发展,自我控制能力,才能在当今迅变的时代中生存、发展、成功。

三、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力求在培训工作上有所作为,有所建树

今后5~10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努力完成好施工队伍教育培训任务,必须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领导,保证培训工作规划的顺利实施要从战略高度认识培训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列入议事日程,摆到突出位置。领导干部要解放思想,思想不解放,总是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提不出响亮的口号、有力的措施不行;只有响亮的口号,没有超前的思维也很难把握培训的方向。领导干部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动态对审计工作不断提出的新要求,进行研究和探讨,大胆创新,按照一年一个课题,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人才培训计划。

2、统筹规划,培训内容、方法、标准,要进行规范把落实长远规划与年度计划、阶段目标与月学习指标结合起来,定任务、定指标、定时限,解决和处理好工学矛盾。

3、培训与考核相结合,硬化“考核”制度坚决落实只训不考不合格,训考不过不算数,以达到以考促学,以考举才,以训促工作的目的。

4、加强对培训档案的管理和应用真正把培训与考核结果作为评价、使用人员的重要尺度和重要依据,促进培训工作良性循环。

篇9

姓名:部门: 得分:

一、填空题(共90分,每空3分)

1、确保安全生产的四个必须是指,必须 注意安全,必须 注意安全,必须时时注意安全,必须注意安全。

2、工作服要做到三紧是指、 、。

3、按GB18218-2000《重大危险源辨识》中所列易燃、易爆、有害有毒物质 临界量确定为重大危险源。

4、公司内行车速度不大于 公里/小时,转弯应减速鸣笛,做到“一慢二看三通过”。

5、 坚持 ,推进安全发展。

6、安全标志分为四类:、 、 、 。

7、从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应当遵守本单位的各项生产制度及 ,正确佩戴和使用 。

8、车间内发生火警应拨打火警电话119,讲清楚、

、。

9、严禁 作业,不得在禁止烟火的区域。

10、 粉尘爆炸的五个要素:、、

具有可燃性、 、 。

11、 安全生产的方针是:安全第一, ,综合治理。

12、 粉尘爆炸的特点:一次爆炸、二次爆炸、 ,其中时,粉尘浓度比一次爆炸时高得多,爆炸威力也大得多。

13、 员工有权利了解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的 ,预防措施及。

14、 员工发现直接危害人身安全的情况,有权利立即 。

15、 员工作业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本单位的 ,正确佩戴劳动防护用品。

二、选择题(共5分,每题1分)

1、在紧急状态下现场工人的行为包括:( )

A、撤离步骤 B、紧急处置措施 C、工程抢险措施 D、现场医疗急救措施

2、在劳动防护用品中,特种防护类用品眼、面部防护类包括()

A、电焊面罩 B、焊接镜片C、护目镜D、炉窑护目镜

3、设备事故一般分为:()

A、小事故B、重大事故 C、一般事故D、特大事故

4、电气临时线申请期限最长天数为:()

A、15天B、13天C、14天 D、16天

5、三违行为中的“三违”是指()

A、违章指挥B、违章操作C、违反劳动纪律D、违反职业道德

三、判断题(共5分,每题1分)

1、员工有权拒绝使用不合格的劳动防护用品,并有权向上级主管部门及工会申诉。( )

2、特大事故是指造成死亡,三人或三人以上重伤;情节严重,性质恶劣的其他事故。()

3、设备操作人员在设备正常运行后可以擅自离岗。( )

篇10

关键词:培训 问题 对策

1 发电企业员工培训现状

员工是构成企业的基本单元,员工素质因人而异,参差不齐,发电企业应根据员工存在的不同问题,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和不同培训途径来解决问题,但目前,很多企业在培训方面缺乏科学系统的方法,更多的培训工作流于形式,起不到真正的培训效果。

我们现在常常讨论如何创建学习型组织,员工培训单从字面上看似乎是一项简单的工作,若要真正实现其效能,创建“学习型”企业,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1.1 企业员工培训概述

员工培训是指为开展业务及培育人才的需要,采用各种方式对员工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和训练的活动,其目标是使员工不断的更新知识,开拓技能,更好的胜任现职工作或担负更高级别的职务,从而促进组织效率的提高。

1.2 企业员工培训的必要性

1.2.1 企业发展对培训提出的客观要求。随着电力企业的不断发展,现代化、简约高效、能够实现人尽其才的管理体制,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高素质人才,企业招才纳贤和员工激烈竞争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没有高素质、高水平的员工队伍,很难真正管理好现代化的发电企业。企业需要通过培训,调动员工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为企业做出更多的贡献。

1.2.2 员工成才对自身素质能力的要求。优胜劣汰是自然界生存的不二法则,对于员工自身来说,如果不思进取,停滞不前,将无法立足岗位。而员工要完善自我,除了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积累知识,另一个重要和有效的途径就是专业化的教育培训。

1.3 员工培训工作的特点

1.3.1 全员性。从发电企业培训对象上来看,应是上至领导,下至普通员工。只有全员广泛参与到职工培训中来,才能全面有效地提高发电企业所有员工素质水平。

1.3.2 多样性。当前,发电企业的培训方式也在发生着重大转变,培训过程更加注重于理论学习和现场实践相结合。培训方式日趋多样性,“一岗多职”、“全能值班员”、“112人才库”、“技术比武促成才”等新型的全方位提高员工综合素质的培训模式正在逐步实施。

1.3.3 终身性。知识和技术的不断革新,决定了发电企业对员工的培训,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原地踏步。员工必须重视自身的素质修养和知识技能的不断积累,一边依托企业发展,一边依靠自身学习,建立一种终身学习的理念。

1.4 员工培训工作的现状

多数发电企业培训工作存在几点突出、明显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1.4.1 培训零散无针对性。发电企业培训工作往往是针对员工的共性问题进行的,其内容因过分讲求覆盖面广而缺乏差异性。员工们普遍对此培训表现出麻木、厌倦状态。如有些老员工只有中专水平,而年轻一代几乎都是本科学历以上,因而无加区别、无针对性地对所有员工进行同等的培训,是十分不明智的做法。

1.4.2 未考虑因人施教。多数发电企业,在培训中普遍采用上级指导下级运作的管理模式,先制定一年的培训计划,然后再逐一分解到各个专业、各个岗位,由于缺乏相对的自主培训和灵活的应变能力,在落实过程中常因针对个体的考虑不周全,而不能全面开展工作。

1.4.3 缺乏综合培训。综合培训就是要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地对员工进行培训。目前,许多发电企业培训定位不够准确,缺乏明确的针对性,很容易使培训工作在实施中处于东一脚、西一脚的状态,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1.4.4 培训缺乏多元性。随着企业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员工接触新事物,接受新思想、新文化的能力越来越强,员工培训需求的差别化、多元化的趋势日益明显。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相比,员工培训方式方法也应该要变得更加灵活多样,才能激发起员工的学习兴趣。在传统的培训中除了针对性的讲授法之外,一些学习方式也应该尝试着被企业采用,如同行业交流互助,业务提升实习、岗位工作轮换等等。

2 提高员工培训效能的对策

针对上述培训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就如何更好地对员工进行培训,提出一些改进措施和建议,主要如下:

2.1 学以致用,学用结合

学以致用是一套兼顾培训与反馈的培训模式,针对发电企业生产特点,具体而言就是在机组大小修前开展一定的专业技术培训,在机组大小修过程中进行实践。当员工参加学习培训后,能够有一定的空间在工作中自我消化,提高员工的自我学习、自我纠错和自我改善能力。长此以往,形成良性循环效果会更加明显。

2.2 改变重学历轻能力的现状

发电企业是一个专业技术密集型企业,生产岗位需要更多的是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但长期以来由于普遍存在重学历轻能力的现状,导致企业人才结构不合理、高技能人才匮乏或大量流失。如专业学校毕生业,由于系统地学习过发电专业知识并有相关的实习经历,所以能够很快实现从学生到工人的角色转变,更好地适应生产岗位要求。而高学历毕业生,由于缺乏相关专业知识学习,进入到生产岗位后的适应性、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能力相对差一些。总之,现电企业要求综合素质高的员工,从过去重学历、重资历转向重能力、重素质,满足现电企业的基本要求。

2.3 不断施加激励驱动

荣誉是激发员工进取的一种手段。对于一些工作表现比较突出的先进员工,给予必要的荣誉奖励,如颁发荣誉证书、进行宣传报道,外出培训、评选星级标兵等方式都是很好的精神激励方法。

所谓“人尽其才”,应根据每一员工的能力大小给其分配相应的工作与职务。能力高的员工应委以重任,工作的自主性和责任感会对员工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和激励作用。

企业内部实行绩效考核也是对员工的一种激励措施。有奖有罚,奖罚分明,如技能水平与岗位相统一,工作业绩与奖金挂钩,开展生产竞赛,技术比武,设立专项奖励等等,体现多劳多得,少劳少得,才能对员工的学习培训工作起到真正的激励作用。

3 结论

“学习型”企业在当前知识经济的大背景之下,显得尤为重要。企业员工属于最活跃、最基本单元,所以培养“学习型”员工也是企业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以上所述内容,就是对当前发电企业员工培训的现状所做的一些分析,以及一些建设性措施和建议,只有发电企业的同行们广泛关注并共同参与到这项研究中来,才能在竞争环境中一同探索发电企业长久发展的有效途径,努力打造发电企业更为辉煌的明天。

参考文献:

[1]王成.王海蓉论发电企业员工培训需求分析的必要性[J].宁夏电力,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