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文范文
时间:2023-03-29 09:53: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历史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的意义
1.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价值观。初中阶段的学生心智处于发展,人生阅历和学习、生活等方面的经验还不完善,不能透过现象去发现历史事件和生活现象的本质内容,对事物的有效辨别能力不足。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挖掘教材中的素材和案例,引导学生正确的分析和看待历史事件,用辩证的眼光去审视历史问题,让学生的认识得到升华,培养起学生正确的价值观,用以指导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促进学生形式良好的道德品质,既要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也要学生以史为鉴,进行生活现象的辨别,让学生健康快乐的学习和成长。2.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历史是一门人文气息很强的学科,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有利于学生德育的良好发展,促进学生各项素质的全面发展,培养出符合新课标要求的学生。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素质教育也越来越关注,社会的发展更需要具有专业素质和良好道德水平的人才,这就要求学校教育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文化知识,更好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在初中历史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历史知识的学习和探究,引导学生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加强学生的精神文明建设,具有良好的社会经验和抵制不良行为影响的能力,拥有积极向上的心态,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途径
1.结合课文内容,引起学生情感共鸣。初中历史教材是经过专家进行综合考证进行编排的,其中有很多优秀的人文素材,这就为教师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因此,初中历史教师要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认知和心理特点,对历史教材进行深入的挖掘,进行加工和提炼,积极的引导学生进行人文方面的学习,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有了人文素质的意识,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发展。比如在教授“大一统的汉朝”的过程中,历史教师课前铺垫一下汉朝统一和形成的过程中的趣闻轶事,吸引学生兴趣的同时,增强学生的民主自豪感,让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为古代的历史文明所倾倒,让学生充满荣誉感。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了,课堂气氛变得活跃,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汉武大帝对汉朝统一后政权的巩固以及发展有什么作用?西汉进入强盛时期的原因是什么?汉朝和周边国家的关系如何?等等,通过学生的学习,了解汉朝的强大,可以让学生充满自豪,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效率。最后引导学生对汉朝后期的政治、经济进行分析,为何强大的汉朝最后也难逃崩溃的命运,让学生从历史的角度进行分析和总结,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从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2.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增强学生历史知识的现实意义。历史主要研究的是过去已经发生的事件,通过这些历史知识的研究,发现社会中的发展规律和现象,并对现在的社会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可以说历史知识都是以前已经发生过的事情,这就使得历史内容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久远,如果教师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很容易让学生难以理解历史知识,不能有效的掌握其中的规律,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内容采取适宜的、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体验历史知识的现实意义,提高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3.开展历史课外活动,营造人文气氛。历史知识虽然是已经发生事件的研究,但也可以突破书本的限制,结合课本内容开展一些历史课外活动,为学生营造浓厚的人文气氛,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感受历史知识中蕴含的丰富的人文气息,促进学生人文素质的发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校报中开设历史人文素养栏目,参观历史文化古迹、博物馆、主题展等课外活动,观看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人文影视作品,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感受历史的人文气息,学习更多的人文知识,陶冶学生的情操,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模拟导游——重走路”的课外活动,通过教材中的主题,组织学生进行“”,可以按照既定的路线让学生进行,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徒步行走的艰辛,从而更有利于学生感受到的革命精神和顽强不屈的毅力,切身的体会到的伟大意义。有条件的话,可以组织学生去实地参观时候的路线遗迹,比如遗址、彝海结盟纪念馆、泸定桥等,让学生参观,可以切身的感受革命的氛围,更加的了解的意义。课外活动是历史教学的有益补充,可以让学生体会到课本上体会不到的内容,不断的增强学生的人文素质,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发展。
三、结语
总之,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途径,初中历史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特点,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从历史素材中感受到浓厚的人文素养,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发生,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人文素养环境,有效的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作者:杨建 单位:四川省南部县东坝中学
参考文献:
篇2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不能依靠灌输,而应当依靠熏陶。通过在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让学生在民主且充满人文关怀的教学氛围中开展学习活动,在这种氛围中,学生不仅能够产生自信心与安全感,并且可以受到民主意识、人文关怀等人文精神的熏陶,在这种情感体验中,学生的人文精神素养能够得到有效的提高,并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参与性。所以,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应当重视构建和谐平等的人文环境,这要求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对学生的理解与尊重,并重视完善学生的人格、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另外,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需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同时提倡学生开展自主探索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开展平等交流,从而使教学氛围体现出民主特点。这要求中学历史教师能够克服传统教学中存在的“师道尊严”与“教师权威”理念,并且摒弃忌讳民主与平等的陈旧观念,以便为中学历史教学的平等化与民主化创造良好基础。在此前提下,学生能够在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中开展学习,并与教师构建平等对话、共同成长的关系,从而使中学历史课堂中的教学观与教育观体现出人文特点,并使学生受到良好熏陶。
二:通过挖掘教学内容中的人文元素来促进学生人文精神素养的提高
历史学科具有着人文性的特点,其内容涉及到了政治、艺术、科技、思想、经济等诸多方面,并且具有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培养资源与素材,通过对这些人文精神培养资源与素材的挖掘并渗透于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素养具有着重要意义。在此方面,首先教师需要重视挖掘与整合中学历史教材中的人文精神素材。人文知识不仅是人文精神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人文精神的重要根基,因此,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也要求教师能够重视人文知识的熏陶与教学工作。历史知识中具有着优秀且丰富的人文精神素材,教师通过对中学历史教材的把我、挖掘与整理,能够让人文知识教育渗透到中学历史教育过程中。当然,这一要求在实践过程中具有着一定的难度,因此,中学历史教师应当对教学内容开展深入钻研,以培养学生人文精神为重要出发点之一来对教学内容做出精选,从而找到人文精神培养与历史学科教育的契合点,从而确保学生在良好的人文精神教育氛围中使用最短的实践掌握历史教学内容中的内涵,并让学生能够将历史知识中所表现出的人文精神内化为自身的精神品质;其次,教师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应当重视分析典型人物以及任务事迹,通过人物品质来对学生的精神和情感产生影响,从而推动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篇3
备课是前提
教师是学生心中的榜样,在教学的过程中,既是知识的传授者,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有力带动者。要想让学生在地理学习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的人文历史知识,教师首先要做好课前的备课工作,搜集相关的人文资料,进行研究和整理,将地理知识融入到其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对历史知识进行回顾和了解,也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不再感觉地理学习是单一枯燥的。
比如,在讲世界主要航线的时候,就可以结合历史知识进行讲解,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解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故事,明成祖朱棣命郑和从太仓的刘家港起锚,率领200多艘海船,2.7万多人远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访30多个包括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包括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腊、古里、阿丹、天方、左法尔等。以及非洲东部,红海、麦加、美洲、大洋洲以及南极洲。加深了明朝和南洋诸国、东非的联系。在中国古代早就有人对航海路线进行过探索,通过这样的历史故事的讲解,学生可能更想知道这些路线在地图上的具置,以及这些国家的特点和地理环境是怎样的,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产生探究学习的兴趣。
选择应具有代表性
在中学地理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选择性地将人文历史知识和地理知识相结合,让二者之间产生巧妙的联系,联系人文历史知识,同时又和地理知识产生相关的联系,突出地理教学的特点。这些教学内容都需要教师进行巧妙的安排,才能够发挥良好的教学作用。例如,在学习中亚政治的地图变化的时候,可以与侵略战争相联系,在以后,外国列强通过一系列的手段对我国领土进行侵占,一些不平等的条约更是侵占了我国东北以及新疆的大片领土,沙俄一次次地对我国发起侵略,占领了大量的土地。直到1991年,苏联政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苏联的15个加盟共和国解散,因此中亚的版图也发生了改变。教师在讲解这些地理知识的同时,又让学生感受到了当时国家领土遭到侵略的沉痛心情,进而激发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在教学的过程中巧妙地联系相关的历史知识,能够让学生形成知识之间的联系,对相关学科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能够在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提升了地理学习的趣味性。
在教学过程中巧妙渗透
中学生是思想比较独立的个体,如果在地理教学中强行灌输人文历史知识,不但起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反而会让学生对地理学习产生厌倦的心理,结合中学生的心理需求,教师应该以更加自然的方式进行人文历史知识的渗透,在学习地理知识的时候,可以根据相关的知识讲述一些历史人文故事和史实。比如,在学习关于洋流的知识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据此讲解一些关于人口迁移的事件,历史上著名的“三角贸易”的故事,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欧洲的奴隶贩子利用的正是洋流,才能够将那些黑人贩卖到美洲,在整个贩卖人口的交易过程中,人贩子很好地利用了地理中的洋流知识,还能够顺利的到达和返航,可见地理知识在历史事件中也是存在的。另外,在讲到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时候,可以适当地讲解一下关于发现地球自转的、公转的历史故事,让学生对这些知识背景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同时在学习这一知识点的时候,就会投入更多的感情,在地理教学中合理巧妙地渗透历史知识,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提升了地理教学的有效性。
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渗透
在地理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渗透人文历史知识,并不是仅限于古代历史知识的渗透,对于现代的一些发展状况,学生也应该进行了解。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对西方的一些历史文化知识有所了解,对当地的一些人文知识有一定的研究,比如,在学习农业地域类型的时候,教师可以首先带领学生分析我国各地区种植的主要作物,根据不同地区种植的作物的生活习性可以判断出当地的气候状况,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有效的拓展学习,了解一下西方国家的重要农业类型,比如,水稻种植业一般集中在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等地区,商品谷物农业一般集中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廷、俄罗斯、乌克兰等地,混合农业一般分布在北美、南非、新西兰等地,根据不同地区的农业种植特点,教师可以让学生对当地所属的气候类型进行判断,了解当地的文化习惯以及生产类型,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
篇4
一、结合教学挖掘人文内涵,培养学生民族精神
人文精神培养,其内涵丰富,涉及范围较为广泛,其中让学生理解中国源远流长的人类文明,从灿烂的中国古代文化中领略民族精神,培养学生民族精神,显得尤为重要。中华名字五千年的文化是国家、整个民族精神和智慧的长期积淀与凝聚,是整个中华民族生存的前提和条件,让学生从教材中的不同侧面感悟经典文化,这是国家走向未来的一切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要把握人文内涵的侧重点,让人文实力体现民族的风貌,反映了该民族精神,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历史知识,提升人文素养,这是实施人文教育的有效途径。在历史教学中,教师不妨适当采用“移情”的方式,通过对历史情境的渲染来充实学生的感受,力求将一个事件中的人物个性化,探究历史人物的人文精神,学习他们的民族精神,挖掘他们的抱负与情怀,拓展教材之外的历史事件。例如,笔者在对“”一课的处理中,着重突出事件人物的所思所想,六君子的选择正是他们为同一目标做出的不同抉择。虽然最后的结局不一,但这都不能掩盖他们理想的光辉。教师可以补充教材之外的必要素材,引导学生对谭嗣同人物的解读,领略人物背后无法湮灭英雄情怀。
二、通过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渗透人文教育
1.在行动中提升人文素质
在课堂中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历史事件的讨论、分析和收集资料。教师要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营造平等、民主、和谐、合作的课堂氛围,创设课堂探究情境;在课堂活动中,教师尊重每位学生,通过采用谈话、讨论、辨析、角色扮演等多种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教师要通过课堂的言行举止影响每位学生,不仅让学生获取必备的历史知识,还应形成积极健康的心态,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2.凸现忧患意识,培养学生爱国情怀
增强民族精神,培养爱国情怀,增强忧患意识,这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感,是初中历史学科教学的重要目标,也是青少年必须具备的道德品质。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历史人物的学习,体会这些民族英雄天下兴国为己任的爱国情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绝不能将历史学仅仅理解为记忆年代、事件、人物等这些简单知识,而应剖析历史人物背后的故事,体会他们的爱国情怀与智慧。在学习“第一次”时,要让学生体会林则徐“”的意义,从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和利益,反抗外来侵略而进行的;中邓世昌等爱国官兵在中奋勇战斗,在自身受重创的情况下决定与敌同归于尽的英雄气概;让学生了解到革命先辈为反抗外来侵略和腐朽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而浴血奋战的精神,进而学习他们的英雄行为和高尚品质。联系当今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取得的成就,但同时又充满的曲折,凸显忧患意识,培养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
3.注重美育,对学生人格的熏陶
美育是人文精神的重要方面。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从教材中挖掘美育素材,寻找极其完整、宽阔的历史美学价值内容,以素质教育为目标,让历史教学充分发挥美育功能。比如:从传说中的仓颉原始文字到中国最早的硬笔书法甲骨文的出现,再看今天的不同字体,多姿多彩的书法荟萃;再如,珍贵的历史文化古迹、绘画艺术、精美的艺术作品等,教师要在历史教学中引导他们认真观察美、聆听美、欣赏美,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审美素养。
篇5
相较于传统艺术门类艺术意象的深度与广度,广播影视艺术带给受众的大多是一次性消费的感官刺激。有学者进一步指出:包括当代社会的市场观念与媚俗心态在内的各种现实逻辑,也都无情地渗透并制约着广播电视艺术意象世界的营构,而且,这种制约和渗透更不免表现出现代消费社会中商业“零售”性的特点而使得当代广播电视艺术的意象世界依然破碎而零乱。③广播电视媒介为受众营造了这样一种看似矛盾的氛围:一方面削平了权威与受众之间的差距,让受众不再迷信以往的权威,但另一方面,媒介又制造着更多世俗崇拜的偶像。媒介恰恰是这种“镜像”式自恋的精神麻醉剂。广播影视艺术的意象特征对传统艺术门类而言,具有解构性和颠覆性,而以历史人文纪录片为代表的一批时代优秀作品则提供了具有建设性意义的建构范式。
二、文化自觉—历史人文纪录片的艺术意象构成及特征
笔者认为,历史人文纪录片的艺术意象由两个层次构成。第一个层次是艺术表达层面,即将较为抽象的理念以影像化的方式呈现。这不是简单地被理解为“形象化政论”,或者“解说词+画面+访谈”的技术拼凑,而是通过艺术表现形式(表现结构),叙事话语和叙事修辞(表层结构),将深层结构所蕴含的历史唯物主义、审美意境、社会核心价值观乃至哲学体系进行影像化的转述和彰显。历史人文纪录片艺术意象的第二个层次是理念诉求层面,即历史唯物主义、审美意境和社会价值观的追求。历史人文纪录片与以日常生活为主要题材的影视作品最深刻的区别即在于,它们不止于让受众浅层次、娱乐化地了解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而是将影像视听感受升华为生命体验和审美意境的自觉追求。从《舌尖》系列等作品中,我们看到这些作品正试图脱离消费性的视听感官刺激与单纯的趣味迎合,而深入到更为丰富的意境审美阶段,主创者以高度主体性的审美思维主动把握驾驭作品的审美格调和思想品位,力图将个人化的自我情感体验与富有理性思辨的历史反观相勾连,由此,受众不再是媒介的“俘虏”,而开始有了自觉意识。概括起来,这些优秀的历史人文纪录片的艺术意象具有以下特征:
1.建构性特征。后现代语境下的广播影视艺术体现出碎片化、消费性的意象特征,在大众化叙事的影响下,深沉的历史精神被猎奇式的图解所消融,庄严的英雄主义被嬉笑怒骂、插科打诨所颠覆,充满韵味的艺术内涵被视听奇观所淹没,后现代文化思潮在“解构”的同时,也留下了一片精神和文化的荒原。但幸运的是,一批具有文化自觉意识的专业创作者,依然通过自己的作品坚守着精神家园,整和起民族精神、历史意识和人类理想。正如有的学者指出的:这种建构所追求的正是“诸如东方文化中的现实情怀,西方文化中的神圣情怀,在人类文化的古典时期通过无数的艺术的经典所展现出来的,某种体现着人类思想、文化、精神的终极灵魂与本质的品格与境界。”④我们在这些作品中似乎能看到传统文化在当下的价值所在,能预见到民族优秀传统在未来的发展希望,在对传统味道的品味咀嚼、对传统技艺的追寻和反思、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慨叹中,能让观众带着一份感悟和理性的反思,思考自己在当下的坐标和人生价值,这对于许多年轻观众而言尤其具有现实的教育意义。
2.深度性特征。历史人文纪录片不是浅尝辄止、流于表面的解构、拼贴,它们不满足于带给观众一次性的视听感官消费,而试图追寻更为隽永的审美意蕴和深刻的生命体悟,体现出了更高的文化旨趣和理念追求。这些历史人文纪录片作品没有停留于自然主义的再现,也没有止于通过对细节的呈现以满足观众的猎奇心态,而是通过这些真实的再现,还原深埋在民情世故中的历史情怀,试图通过作品中代代相传的家族技艺或民间绝学,通过主人公几代人绵延不息的家族理想,进而彰显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民族精神在当下的珍贵价值。主创者在叙述过程中,注重大背景下的个人命运的变迁和精神图景的演变,通过社会基层小人物的个人视角来展现历史叙述的细密的“针脚”,丰满历史大框架中那些能体现珍贵细节的“骨肉”,这样一来,个人情愫与国家民生乃至世界大同的理念水融,形成了观感体验的“叠加”效果,体现出意象的深度性。
篇6
什么是历史课程教育?历史课程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在岁月的打磨下,忘记了那一个个具体的历史故事历史人物,却还能留下对自身、社会、国家的有意义的思考。我们的历史课,要让学生掌握什么样的历史知识,获得什么样的情感体验,得到什么样的人文主义教育,是作为历史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应该深入思考的课题。
一、历史课程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一个大写的人
德育从来都是教育的首要任务。一个人,在现实社会中,如何不断完善为一个合格的大写的人,从来都是教育的首要课题。布卢姆说过:“发展诸如兴趣、愿望、态度、鉴赏、价值感、义务感和志愿感等特征,是教育上最重要的理想之一。”历史课堂教学,在教会学生掌握一个个史实的同时,更关键的是要让学生从一个个历史事件中汲取做人的智慧,完善其自己。读《史记》,借鉴的是司马迁“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价值观;了解林则徐禁烟的历史,增强的是像林则徐“鸦片一日不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那样的社会责任感。浩如烟海的历史故事中,到处都有培养提高学生人格魅力的可贵素材。历史教师让学生掌握史实的同时,在学生人格品质教育上更要不遗余力地精心挖掘、积极思考。
二、历史课程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人是社会中的人。现代物质社会下,我们的许多学生均为独生子女,他们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对他人、社会、国家缺乏关怀。漠视生命,缺乏担当、集体荣誉感,民族意识、国家意识薄弱等是现在许多学生的通病。
应试教育下畸形的历史教学现状,培养出来的是一些什么样的学生?有个例子足以说明我们的学生走进了一个历史学习的误区。当学到这段历史时,历史教师展示图片,情绪激昂地讲述着“南京手无寸铁的百姓的”、“万人坑的白骨”、“南京30多万同胞被杀害”等历史惨象。有的学生带着无比愤怒的情绪,拳头紧握,怒目圆睁,甚至喊出了“打倒日本鬼子”的口号。然而也有一部分学生,尤其是一些尖子生却在专心地做着课后习题,他们的表情冷漠。课后谈心时发现,这些学生对的史实,能不假思索、毫无遗漏地回答出来,他们还表现出得意的神情,似乎在等待着老师的表扬。
多么令人触目惊心啊!没有了社会责任感,我们的学生掌握了再多的历史知识,我们历史教学的意义又在哪里呢?事实告诉我们,培养学生的公正意识,让学生自觉关注弱势群体,关注社会公平,爱身边的人,爱我们的社会,爱我们的国家,这才是历史教学的终极意义之所在。
三、历史课程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一个有能力的人
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什么是明智?意思是说,通过学习历史,可以开启人们的智慧,让人们在一个个历史事件中领悟到处理现实问题的思维能力、判断能力、洞察能力。然而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学生普遍认为:学习历史,无非就是尽可能多地死记硬背一些历史知识,以考得更高分。
真正的历史学习,不应该是这样的。真正的历史学习应该是让学生在整合历史知识中,在与老师、同学的交流互动中,提高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能力,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与别人协力合作的能力。真正的历史学习,更应是在记诵一个个史实的基础上,让我们的学生自主地、有意识地去剖析,在一个个历史关头面前,历史人物在历史事件发生的那一刻,是如何面对困难,如何分析问题,如何解决问题的。真正的历史学习,就是要让学生学会把历史人物在整个历史事件中表现出来的为人处事的智慧,转化为泰然处理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的能力。比如,贞观之治中,在内有阶级矛盾外有民族矛盾的情况下,李世民抓住主要矛盾分化而治地处理国事的能力,学生学习这段历史就可以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掌握分清主次、重点突破的处事能力。
历史教育,是以了解掌握史实为基础,以史为鉴,以面对现实为旨归,让学生获得思维方法、情感、意志、人格的教育。马丁・路德有句名言:“国家前途不取决于国库之实,而在于它的公民的文明素养。”历史课堂,正是提高我们的学生这一未来的国家主人的文明素养的重要阵地。重塑精神世界,弘扬人文精神,提高人文素养,正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历史教学前行的目标和意义。
篇7
时间回到1891年,但奈史密斯老爷爷发明篮球时,只是把它当作一种有趣易学且可以打发学生无聊的冬季室内体育课的游戏,并没有想到会在人群中引起很大的反响,更不会想到篮球会进入奥运会。篮球球衣什么的,当然是没有考虑过。
所以最早的篮球球衣,极其遵循球员的个人意愿,穿什么就是什么。
Wichita YMCA Basketball Team, 1895
皮鞋,衬衫有没有!!!
领带,长靴有没有!!!
但篮球还是要比赛的,每个人穿不同的衣服虽然好看和舒服,可是在比赛中经常发现把球传给对手的现象。为了杜绝这种现象的发生,。大学学生会和工会努力协调服装的统一,制作标准化和可辨识的篮球制服,以避免这种现象。
Yale University 1896
Mercantile Basketball League, 1911
篮球运动越来越受欢迎,很多人参与这项运动中。在1920年,篮球职业联赛诞生了。职业化,咋必须得规范。规则、场地、球衣不再是千变万化,而是趋向统一。所以第一套规范化的篮球球衣随之产生。这套篮球衣上身是羊毛针织运动衫,下身是棉布加衬的短裤,球衣上还印有队名,短裤的制式还是仿照足球和橄榄球裤的设计,配有裤带,并且短裤是由篮球领导品牌斯伯丁友情制作。
Brookhaven (MI) High School Basketball Team, 1934
1930年之前,棉花和羊毛是生产衣服的主要材料。但在1930年代,人们发明了尼龙和聚酯,到1940年中期时,人工合成材料已经成为了绝大多数衣服的原材料,其中也包括篮球球衣。
Los Angeles Lakers, 1950
到了60年代,球衣上终于可以出现球员的名字,而且各球队为保证统一性开始使用同一家厂商生产的球服。
Atlanta Hawks 1976
80年代初, MacGregor Sand-Knit 公司成为了 NBA 独家服装提供商——他们开始引入棉涤混合材料并逐步停止使用「缎制短裤,而且他们还在球衣上引用了「网洞,这样球衣在排汗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这一阶段每个队员到手的球衣还都是按照标准尺码设计的。
Danny Ainge, Magic Johnson and Larry Bird, 1985
1984年,随着总裁大卫斯特恩和「飞人乔丹先后加盟 NBA,让 NBA 由一个单纯依靠票房收入的体育联盟,变成了一个市场国际化、产品多元化的「高度综合的体育市场和娱乐组织。随着商业化的进程,联盟的球衣供应商开始推出了「个性化订制服务。篮球之神乔丹开始穿着长短裤和宽松的球服,其他球员也跟着模仿。80年代后期,球衣也变得更加宽松,球裤也加长了不少,并且联盟在1986年将NBA LOGO加入队服中。
1989年,冠军公司成为联盟独家球衣供应商后,各个球队的球衣图案和样式也开始了花样翻新。奥兰多魔术和夏洛特黄蜂在自己的球衣上加入了竖条图案,76人队也在球服中添加了一排扇形的五角星标志。
1997年,Nike和Starter公司也加入了的球衣生产行列。生产商运用新的纺织技术,并且通过去除传统的球队标志,球员号码斜纹多层编织工艺减轻了球衣的重量,增强了透气性。其他创新技术还包括「引入宽肩设计,「提高材质柔软度等。为各球队生产多种队服。
随着NBA化的不断进程,NBA球衣不但在材料上不断创新,而且和时尚圈产生了联系。魔术队聘请纽约艺术设计巨匠简?巴恩斯对其球衣进行了设计,一颗大大的星星,替代了字母 “A” ,镶嵌在 “Magic” (魔术)字样中间,若干颗小星星点缀左右,几根细纹条漫垂其间,魔术队球衣瞬间显得「高端大气上档次。
2006年,阿迪达斯接手 NBA 球衣后,「多版本比赛球衣的使用达到了顶峰。套在球衣内使用的多种类的「紧身衣也受到了球员的欢迎。 NBA 和各只球队也都在「主客,二客球衣之外纷纷推出多种主题球衣:包括圣帕特里克节,Mardi Gras节(开斋前狂欢节),Hardwood复古系列以及「拉丁之夜等。
2013年,金州勇士队公布了其将在未来主场比赛中穿着的NBA首个「现代短袖版队服。勇他们会在迎战马刺的比赛中首次穿着新版短袖队服亮相,除此之外,对抗火箭和公牛的比赛中,勇士队员也将穿着此短袖队服。阿迪达斯作为NBA队服提供商,称这种队服具有超轻,可拉伸度强,提供最
[2]Pro Basketball Uniform History
[3]Basketball Uniforms Through the Years
[4]金州勇士队公布新款短袖球衣,将出现在未来的主场比赛中
[5]组图:NBA球衣发展史 球场上不断完美的艺术
[6]Kempt - The Basketball Uniform: An Evolution
[7]How Have Basketball Uniforms Changed Over The Years?
篇8
关键词:历史教学;人文精神;学习兴趣;学习方法;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3-0207-01
人文精神是现代社会公正、文明、健康、法治等社会目标的支撑点,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和谐社会需要人文精神,人文精神需要靠教育培育。初中历史教学就要针对历史学科的特点,不断创新思维,创新方法,担负起加强学生人文精神培育的重任。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历史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心理动力,激发兴趣是初中阶段教学中不可忽视的。现代教学论认为,学习过程是学习者自我教育过程,学习活动是一种认识过程,但它是一种特殊的认知过程。即学生的历史学习过程也是学习者自我教育的过程,学习不仅仅是作为观念形态的认知活动,它要求学习者必须全部身心功能的参与。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过程中必须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历史教学中最佳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使其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而教师语言的精心设计与教师情感的真情投入,现代视听工具的充分利用,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手、嘴、耳、眼的官能和大脑一起,进行积极思维活动。
2.有目的的向学生传授历史学习方法
教学历史首先的就是要学生了解历史,记住历史。然而,历史时间,历史事件很多,怎样才能记住呢?
首先要教会学生如何做好课堂笔记 。这里做笔记不是要学生专门准备一个历史笔记本,而且要学会在书上做笔记,到时复习时看书是一目了然的,不用再拿一个笔记本了。一边看书一边看笔记,浪费时间。
其次是要学生学会对重大历史事件的掌握。要理清历史线索,这包括历史时间、历史背景和历史事件发生的整个过程。要了解历史事件发生后的意义以及该事件是成功还是失败,并了解其原因。
例如,讲“五四”运动这一课时,要了解时间:1919年5月4日;要知道“五四”爱国运动发生的原因:①基本原因;②阶级基础;③推动作用;事件:①导火线;②“五四”爱国运动的经过北京学生各地学生六。三以后;要掌握“五四”爱国运动的意义:①标志了什么?②准备了什么?
3.初中历史学科知识点为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提供了可行性
青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了解人类文明发展的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从中领悟人类文明的创造力及其蕴涵的价值取向,感受人文精神的熏陶,有助于在吸取历史知识的同时进行人格的塑造与培养。
以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为例,商鞅个人的改革勇气和大无畏精神,可以对学生的道德人格产生积极影响;北魏孝文帝为推进改革而不畏艰难险阻的毅力,是对学生进行坚强信念教育和挫折教育的典型材料。
4. 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实现历史教学目标
现代化教学技术的应用,最佳情境的创设,形象地再现历史场景,有利于强化学生的情感,运用现代技术及语言,能够形象具体地再现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情景,使学生通过形象受到感染,强化爱憎情感;通过语言深入到人物的内心,让学生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内心感受,从而与人物同悲欢,共命运,通过语言的导拨,使学生明白道理。
历史教学知识教学内容与思想教育内容的一致性,决定了历史教学过程应该寓思想教育于历史知识的传授之中,同时通过师生感情的双向交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高尚情感,通过多媒体等,使学生感受到历史氛围,从而进入角色,受到感染和教育。
随着时代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在现代教育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一个历史教师的语言描述能力再强,总不如让学生边看边听边动手效果好。音频、动画、录像和音乐等丰富多彩的媒体使原本单调变得更为生动有趣。过去的历史在小小屏幕中再现,突破了课堂狭小天地,大大加深、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对键盘、鼠标的触击更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参与历史的感受。视、听、触多种感官相结合对学生观察、想象、分析、推理能力的培养能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多媒体技术是中学历史教学最佳的教学手段。
5.解决历史教学中人文教育的常见误区
误区之一:“历史素质教育就是在必修课外开设选修课,组织兴趣小组”。学校开设历史选修课、开展历史课外活动都属于历史素质教育的范畴,但这些并非历史素质教育的全部内容,必须明确必修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处理好必修课与选修课、活动课之间的关系,不可顾此失彼。
篇9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人文素养;必要性;渗透策略
人文素养是一个人内心涵养的重要体现,素养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个体未来的健康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开展人文学科教育以加强对于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育,是十分重要的一项教学任务。而初中历史作为学生必须学习的知识,对于学生人文素养的构建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教育的角度出发,谈论了在历史教学中开展人文素养教育的必要性以及其具体开展的教育策略。
一、初中历史教学渗透人文素养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其人文素养的培育主要就是通过人文社科知识的传授,以及教学中对于人文教育氛围的构建而得以实现。学生在人文教育氛围浓厚的学习环境中,通过接受必要的人文知识,能够帮助自己建立起良好的人格修养以及自我认识和评价的能力,从而提高其自身的人文素养。初中历史教学作为学生接受人文知识的必要途径,对于学生的人文素养培育工作发挥着极大的助益作用。
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对学生讲授历史知识,可以引导学生建立起必要的历史价值观念以及从历史的角度看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领会到人和其他个体、群体以及自然、社会之间的关系,进而帮助学生在把握历史相关知识的过程中养成正确辨别是非黑白的能力并达成对于其自身真、善、美情操的陶冶和培养。这样一来,初中学生在长期的历史学习过程中,就可以通过历史知识不断地塑造其自身的健全人格,从而培养起深厚的人文素养。
当今时代,社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也得以大幅度地提升,但是人们的心灵状态却渐趋空虚。就初中学生而言,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他们极其容易因为自身人文素养的欠缺而无法正确看待自身的烦躁及抑郁,也不能从自身素养出发地及时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因此,历史教师在初中时期应该通过引导学生建立构建必要的历史认知态度,去正确看待现在社会环境的变化,从而帮助他们真正健康地成长。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教育的相关策略
就当前社会的具体环境以及初中学生的发展状况而言,历史教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教育,是极为必要的一项教学任务,而初中历史知识也必将对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发挥极大的助益作用。具体而言,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几点策略来开展对于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
1.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历史认知观念
历史知识是初中学生学习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门知识,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正确地看待自己的祖国及民族的发展历程,还可以使学生建立起一种良好的历史观念。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可以通过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历史观念来实现。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适当地帮助学生去领会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发展,以及历史上各个王朝更新换代的必然性。
2.引导学生建立爱国主义情感及历史使命感
历史是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的记忆,初中学生通过学习历史知识,能够把握住自己国家和民族的所有繁盛以及衰落的事件,从而使他们形成对于国家及民族的复杂情感。而初中教师在教学中则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形象、生动的历史事件和具有教育意义的英雄以及民众等,去引导他们将这种对于国家的复杂情感转换成爱国主义情感以及历史使命感,从而使他们形成为国家发展而努力拼搏的正确价值观念。比如,历史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比的方式来展开对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一方面讲述华夏五千年先民们创造秦陵兵马俑以及四大发明的恢弘姿态,另一方面讲述中华民族在清末遭受八国联军侵华的狼狈姿态,去引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帮助学生建立起以天下为己任的历史责任感。
3.在历史教学中构建良好的人文教育氛围
环境对于人的影响是最为重大的,而且它会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将那些影响深深地刻印在人们的灵魂和记忆里,对人的一生发挥巨大的作用。因此,历史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人文素养教育,应该通过淡化历史教学的功利性以对学生开展轻松自如的历史教育,争取在教学中构建起良好的人文教育氛围。比如,历史教师在开展“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可以有意识地凸显林则徐抗英斗争以及对于八国联军的坚决抵抗等,在历史课堂中构建出一种爱国的情景氛围,从而引导学生置身历史故事中,增强学生与英雄共鸣的深厚感情,从而帮助学生培养其自身的人文素养。
三、结语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的教育,是国家教育部门对于初中历史教师教学工作的必然要求,而且也符合其自身知识体系的特点。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有意识地采取各种措施,从不同的方位,不同的角度进行人文素养的渗透,从而进一步推动学生人文素养地培育。
【参考文献】
[1]马晓蓓. 浅谈新课改背景下中学历史教学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J].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09,(03).
篇10
一、历史课堂教学加强情感的投入与陶冶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是学生认识活动中一种积极的、炽热的内在活力,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内在心理状态如何;情绪高昂,则效果倍增;情绪低落,则效果不佳。丰富的人文素养教育史料,只有通过情感的门户,才能进入学生的心灵,达到内化。由于情感具有感染性,教师传授历史知识必须根据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对人类社会发展所起作用的正负,旗帜鲜明地显示:或爱或憎,或歌颂或批判,或崇仰或鄙视,或赞赏或讽刺,或欢乐或悲戚,或欣喜或愤怒等不同思想感情。这种情感恰如看不见的清泉,汩汩流进学生的心田,使学生得到心灵上的满足,产生情感共鸣。
历史教师首先必须对历史教学有情感,对学生有情感,这样才能在实际教学中把情感注入其中,从而使历史课堂不再是那么枯燥乏味。况且历史本身就是丰富多彩和充满情趣的。古往今来,众多的历史人物,或让我们敬仰,或让我们鄙视;无数的历史事件,或让我们扼腕长叹,或让我们深深思考……历史本身的无尽沧桑,给我们留下了可供发挥的广阔的情感空间和绝好的素材。当王昭君一曲琵琶飘然出塞,我们怎能不为她的命运不公而叹息,怎能不因她为民族友好而自我奉献的精神所感动?当战乱四起,烽火连天,“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我们怎能不为生灵涂炭、山河破碎而忧思?以言感人、以情感人,把强烈的情感色彩有机地注入历史课堂教学,怎能不给学生以极大的感染力,从而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这种情感讲述中,必然把历史教育和人文思想无形中注入了教学内容;学生在这种情感碰撞中,必然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我们所要传导的知识和理念,以及其中渗透的强烈的人文精神。
二、认真钻研教材并充分发掘教材中蕴涵的人文精神
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作为教师首先要善于利用历史史料提炼出人文素材,总结出人文精神,给学生提供思想、情感、知识、价值、理念等储备。历史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画面,一件件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这些历史素材就是一座座历史的丰碑。无论是炎黄舜禹、唐宗宋祖,还是马恩列毛,凡夫俗子,他们都在历史舞台上演绎着不同人生,实现着自己不同的人生理想和价值。我们要通过分析人物去寻找古人在思想感情、价值理念、精神境界等诸方面的闪光点。我们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要善于用历史中有价值的东西去熏陶学生,引导他们摆正学习态度。为学生创造一种良好、和谐的学习环境。如我们在教世界史时:亚里士多德的一句名言“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巴斯德的“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自己的祖国”。这些经典名言正是名人们深厚的爱国主义和追求真理的精神体现,通过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崇高的爱国主义和追求真理的勇气。
三、寻求历史与现实的契合点,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鉴前世之兴衰,考古今之得失”是史学的根本任务;服务现实,启迪未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是史学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寻求历史与现实结合,在历史教学中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同时也是历史服务现实,启迪未来重要作用的体现。因此,历史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能关注现实,结合现实,追溯历史,把历史与现实有机地结合起来。
当代学生思想活跃,关心现实,且有不少疑虑。因此,教师运用历史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教育,不能忽略学生思想“热点”和社会问题的“热点”,把纷繁复杂的历史教育内容归结为一个个简单的施教模式,而应联系现实。我认为,联系现实讲历史,应主要抓住那些与学生思想“热点”和现实问题“热点”密切相关,有内在联系的历史知识实行重点突破。如讲“清政府闭关自守政策”联系“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政策;讲“胜利的基本经验”联系“四项基本原则”,等等。
四、课堂教学中重视历史人物的分析,提升学生的人格境界
课堂教学中重视人文精神的培养过程中,历史人物的榜样力量是无穷的。学生可以从历史人物的事迹中得到启迪,从其成长过程中了解人生的意义,汲取历史经验,更好地把握今天的生活。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于职守;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幸福观;司马迁“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价值观等等。这些都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精神遗产,是我们先辈留下的光荣传统、优秀品质,是我们后人享用不尽的巨大精神财富。在列举这些事迹的同时组织学生讨论,培养学生学会深层次的考虑问题,并从国家的利益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要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并正确对待自己存在的价值观。以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