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元素范文
时间:2023-03-18 10:46: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化学元素,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哲学家留基伯和他的学生德漠克利特提出了“原子学说”。他们认为,万物都是由极小的不可再分的粒子组成的,这种粒子称为原子,意即不可再分的原始粒子。到了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一方面继承了古希腊的“四元素”(指土、空气、水、火)学说,另一方面又提出了所谓“原性说”。他认为“四元素”学说中的每一种元素都是由热、冷、干、湿四种“原性”中的两种所组成,其关系如图。
直到17世纪中叶,随着采矿、冶金、火药等化学工艺的进一步发展,人们积累了大量的科学资料,才为进一步揭开物质组成之谜打下了基础。也就在这时,产生了早期的朴素的化学元素理论。
1661年,被称为化学之祖的英国科学家波义尔综合分析了前人积累的资料,并反复进行科学实验后,摆脱了古老元素学说的束缚,指出:“元素是组成复杂物体的和在分解复杂物体时最后得到的那种简单的物体”。他还指出:“化学的目的是认识物质的结构,而认识的方法是分析,即把物质分解为元素”。从此,波义尔纠正了古代错误的“性质”元素学说,第一次为元素确定了科学的概念,建立了唯物主义的“物质”元素理论。
19世纪,道尔顿的原子论、阿佛加德罗的分子论建立后,人们才认识到一切物质都是由原子通过不同方式结合而成的。于是,元素的概念被定义为“同种类的原子”。
19世纪末,20世纪初,电子的发现以及原子核组成的奥秘被揭开后,人们认识到,同种元素的原子核里所含的质子数目是相同的,但中子数可以不同。因为中子数不同,所以同一元素可以有质量不同的几种原子。但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主要因素不是原子的质量而是原子核外的电子数,而核外电子数又取决于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所以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其化学性质是相同的。
根据现代的观念,元素是原子核内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也就是说原子的核电荷(原子核中的质子数)是决定元素内在联系的关键。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称为单质,如氧气、铝、铁等;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称为化合物,如盐、水、硫酸等。
篇2
1、NO3是硝酸根,不是化学元素。
2、硝酸银实验室中用于检验氯离子,因为银离子和氯离子能结合成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氯化银。一般还与稀硝酸配合用于检验。
3、在有机化学中,硝酸根可以用于生成硝酸酯(RONO2),比如卤代烃与硝酸银反应就可以生成卤化银沉淀和硝酸酯。
(来源:文章屋网 )
篇3
无处不在的元素组成了世界上所有的物质,如果你将任一物品分解至其最小的组成单位,你会发现,它们都是化学元素。迄今为止,人类共发现了100多种元素,我们知道的大多数物质都是由其中几种元素组成的,不管是什么,每一种物质最基本的就是元素。自从生命开始,元素就成了人类生活的一部分。
既然元素伴随着人类一直走到了现在,那么就让我们从最简单的氢开始认识这个丰富多彩的大家族中的成员吧!
氢(h)在元素周期表中排第一位,是第一个存在的元素,虽然从重量上只占了百分之一,但不可思议的是,在太阳的大气中,它竟然占到了百分之七十还要多。而且氢是高度易燃的无色无味的气体,它的燃烧产物是我们生命不能缺少的水!这样既无污染、又能产生很高热量的宝物,将来一定会普及到人们的生活中。
氦(he)在周期表中排第二位,近代才被人们渐渐认识。氦是一种惰性气体,是除氢以外密度最小的气体。目前,氦的用途正慢慢被人们发掘着。因为它很“轻”,不会燃烧,也不会爆炸,所以渐渐代替了氢气被用来填充气球或者汽艇的气囊。又因为它是最不活泼的气体,所以在工业上可用来焊接金属镁、铝时与氩气一起提供惰性氛本文由收集整理围。可别小看了这样一个还没有被人们重视的气体,它的用途很大。
再说说氧气(o2)。在我们看来,氧气就等于生命。虽然它是无色无味的,而且我们都无法看到它的形态,但是,你千万别小瞧它!在海平面上,氧气占空气的21%……虽说氧气对生命很重要,试想一下,如果空气中全部是氧气,那么,生命还能存在吗?如果氧气占空气的25%以上,生命将不能存活,如果低于17%,我们也将窒息而死。氧气是很随和的气体,它可以和其他的元素结合,生成人类所需要的多种多样的物质,如生命之源——水。
说到占我们周围空气78%的氮气(n2),或许你会觉得它没有多大用途,这你就大错特错了!一切生命都需要用氮来合成自身必需的营养物质——蛋白质,这是生命体中细胞的基本构造。氮气的用途也有很多。不活泼的气体,可用来作保鲜材料;在低温条件下形成的液氮,还可以用作冷冻剂。
说到碳,或许我们首先想到的是生活中常用的煤炭,其实,煤炭只是碳自身形成的一种物质。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个传说中的“友好”元素!碳不仅可以与自身结合形成闪耀的钻石和煤,而且也能与其他元素形成一千多万种化合物,它在空气、海洋、岩石、植物中无止境地循环着。现在,人们为了节能环保,都在慢慢走向低碳生活。
钠(na)这个金属,在生活中或许我们并没有印象。但是如果说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品食盐(nacl)时,大家就不会陌生了。我们吃的大多数食物中都有食盐,如我们最爱吃的薯条等。食盐对于我们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人体40%的能量用于把盐运送到身体各处。试想,如果没有食盐,我们的生活将会是什么样呢?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人们说要“补钙”。“钙”的作用是什么?我们身体里的钙是不是越多越好呢?现在就让我们来深入了解一下,看看是不是每个人都需要补钙。钙是储藏在牙齿和骨骼中的主要元素,钙是人体最丰富的元素。它可以保持我们的细胞、肌肉、神经、血液等的正常工作。如果我们的血钙水平过低,钙就会从骨骼中释放出来,造成骨质疏松等疾病,这时,人体就需要补钙。
铊是一种很有意思的金属,它是白色的,可却会发出蓝色的光!把它放在空气中,不久就会变得灰暗无色。它很喜欢与各种酸液相处,十分容易与硝酸和硫酸反应。但当你把它放进碱液中,它却很冷淡,把它捞出来后,就会发现它“毫发未损”。
对于人们来说,铊是一种十分讨厌的元素,原来它最擅长的就是使人们脱发。当然,它也有很多好处,比如人们可以用它的化合物来制造备种农药,消灭害虫,它在这方面也很有“一手”,原来用它制成的农药无臭无味,很容易使
各种害虫上当受骗。
一个人的头发有几十万根之多,如果谁有一头乌黑发亮的头发,不但能御寒防晒,而且看上去会更加潇洒,增加美感。但头发的寿命可不能与人的寿命相比,只有3~5年。平时掉几根头发是十分正常的事,然而成片成片地脱发就不正常了,人们把这种症状叫“秃头”,更有意思的叫法是“鬼剃头”。有一年的夏天,在贵州某市附近的一个小村庄里,一位马上就要出嫁的姑娘正对着镜子梳妆时,突然发现自己的头发成片成片地脱落,甚至露出了青灰色的头皮,美丽的长发姑娘顿时成了一个秃头的尼姑,这怎么能受得了,她不由得放声大哭起来。真是祸不单行,福不双至。这个村庄在此后的几个月内,竟然又有七八十人得了类似的怪病。迷信的人们就说,这是鬼给他们剃了头。世上没有鬼,他们的头发又是为什么而脱落的呢?科学家们仔细研究了村子周围的环境,终于发现了这个“鬼”发师。原来村民们饮用的水源中含有大量的铊离子,它的浓度大大超过了正常的标准。村民喝水时,铊离子就进入人体,从而使很多人掉头发。
篇4
于初中化学来说非常重要,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探究最有效的学习方法,为初中化学打好坚实的基础,提升化学教学质量.本文从初三化学入手,详细分析初三化学教材,提出了一些初中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方法,为初中生学习化W竖起一座风向标,为化学学习提出一些有效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化学水平.
关键词:初中化学;化学元素;化合物
【中图分类号】G633.8
一、制作化学元素化合物学习表格
制作化学元素化合物学习表格,要求学生自制一张表格,按照化学元素和化合物学习的基本思路整理,即化学元素化合物的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溶解性,可燃性,毒性,相对分子质量等,将所学的化学元素化合物整理分类.当今社会,网络科技发达,电脑成为千家万户的必备电子产品,学生可以利用电脑,
将化学知识整理成Excel 表格形式,学一个新的化学元素化合物,就添加到表格里,表格模板如图1 所示.利用表格,可以利用Excel 的分类筛选工具,将性质相似的化学元素物质整理到一起,进行对比学习.化学学习表格的制作,首先是化学学习的形式创新,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一般都易懂,但是很难记忆,都是定性的知识,属于说明性的知识,而且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知识点非常多,学生容易产生厌倦感和枯燥感,结合Office 办公软件辅助化学元素化合物学习,可以增强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消除学生对化学元素化合物的厌倦和枯燥.其次,用Excel表格整理化学知识,比起纸质的笔记本要可靠得多,电子表格
不容易丢失,修改起来更加方便快捷,查询起来也非常方便,将化学学习信息化,提高化学学习效率.最后,利用Excel 文档的排序筛选工具,将学到的化合物进行分类排序,相似性质的物质能够迅速整合到一起,对于同一类物质的性质,能明显地概
括出典型性质.例如,观察H2 SO4,HCl,HNO3,CH3COOH 这些酸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就可以总结归纳出酸的一般性质,在以后的学习中,遇到其他酸,不至于完全陌生,起码可以说出一些基本性质,尤其是在考试中会出现一些课本中未提到的物质,但却与课本里的化学物质拥有相似属性.
二、加强实验,加深对化学元素化合物的认识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化学实验,可以增强学生对化学元素化合物的认识.化学实验是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认识和生动再现,如果没有关于CO2的实验,学习CO2的性质时,只是按照课本文字记忆,很容易忘记,对CO2的认识不会有深刻的认识.相反,通过一系列实验,亲自去感受CO2的存在,亲眼观察CO2的各种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亲自进行化学实验,实验过程中的每一种场景都会在学生脑海留下深深印象,这些实验画面都是与CO2的性质相关联,能帮助学生区分CO2与其他化合物的性质.实验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所有感官,实验中,学生的眼,耳,口,鼻,手,脑都投入进去了,能够充分调动
学生的积极性,通过触觉,嗅觉等发现实验现象,从现象看到本质,这样的形式,可以使化学元素化合物的学习更加生动,形象,学生积极投入到化学学习中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对化学水平的提高有很大帮助.
三、多做习题,巩固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
习题是对知识很好的检测和应用,多做习题,可以帮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将所学的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进行巩固复习,化学元素化合物的知识繁琐难记,而习题是对重点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高度概括的总结,习题能达到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记忆效率最大化.另外,习题能够真实地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帮助学生查漏补缺,通过习题,自我检测,自我改正,深入学习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提高化学水平.
万丈高楼平地起,化学元素化合物是筑起化学的最小微粒和最基本组成单位.只有学好化学元素化合物的性质,才能学习更复杂的化学知识,才能为高中化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初中化学元素化合物学习要与时代接轨,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鼓励动手操作,加强化学实验,学会观察,归纳,总结,寻求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化学学习效果,不断提升化学水平.
参考文献:
[1]陈永红.中学化学教学法初探―――论中学元素化合物教学[J].遵义师专学报. 1996( 1) .
篇5
高中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是高中化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从实用的角度看,还是从应试角度看,学好元素化合物知识都是非常必要的。针对这部分知识的碎、散、多、繁,复习时除了通过串讲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化、系统化,还要采用其他方法能让学生灵活运用,提高答题效率。
关键词:高中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复习;策略
新教材的内容体系与老教材相比有很大的不同,知识的呈现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由于受模块内容和课时的限制,不再按照律前、律后编排元素化合物知识,而是将相关的化合物进行综合的布局,体现出学习的综合性和联系性的特点。这部分知识是高中化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从实用的角度看,还是从应试角度看,学好元素化合物知识都是非常必要的。
一、重温课本,构建知识系统
指导学生重新阅读课本,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对课本内容进行科学的处理,构建一定的知识体系、体验化学学习的过程和方法、感悟化学学科的魅力和科学精神。教师发挥引导作用,把表面杂乱无章的元素化合物知识点按一定规律连成线,织成网,形成有序的知识系统,将每一章元素化合物知识所辐射的内容按照一定的规律和逻辑顺序进行梳理,有利于学生理解、记忆和掌握。
二、重设问题,多角度思考
因复习过程与新课授课过程中学生认识特点不同,转换认识的角度,提出新的问题,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复习,就可以实现由生动直观到抽象思维的过渡,提高复习的效率。如:初学时氨的性质是通过大量的实验认识的:氨遇水可形成喷泉,浓氨水遇浓盐酸冒白烟,氨能被催化氧化,了解到氨极易溶于水,氨水呈碱性,氨具有还原性。在总复习之前,学生对氨的性质已有了较全面的认识,若教师在组织复习时,仍按教材的顺序机械地带领学生重复教材内容,复习效果肯定不好。因而改变一种复习方式,或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从多角度围绕氨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1)氨的电子式如何?(2)极性键形成的分子一定是极性分子吗?(3)极性分子一般有什么样的溶解性?(4)氨分子中的氮的化合价说明氨可能有什么化学性质?在学生对以上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之后,及时纠正、补充,不仅可以使学生对氨的性质形成全面而深刻的认识,而且缩短了复习时间,促进了思维的发展。再如:硝酸性质的复习可以通过如下几个问题的讨论进行:(1)哪些事实说明硝酸是一种挥发性的酸?(2)硝酸与哪些物质反应中表现了氧化性?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哪些事实说明硝酸是一种不稳定的酸?(4)从硝酸的物理化学性质考虑,在硝酸的保存和制备中,应注意哪些问题?这种从问题入手,复习元素化合物的方法变换了问题的角度,保持了复习课的新鲜感,学生没有感到是在简单的重复旧知识,而是觉得自己是在原有的基础上深入学习的。
三、寻求好方法,事倍功半
在复习具体物质的化学性质时,要求学生从以下三方面入手:首先,根据该质的元素组成运用物质分类知识弄清物质所属类别,从类别看该物质应该具有通性,其次,分析该物质中元素 的化合价,认识该物质的氧化性或还原性,最后,看该物质是否具有某些特性。任何物质,只要了解“三性通性、氧化性或还原性、特性”,就可以得心应手了。如:二氧化硫(SO2):首先从组成看它是酸性氧化物,所以它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含氧酸;能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相应的含氧酸盐。其次,二氧化硫中硫的化合价为+4,硫处于中间价态,其化合价既可以升高又可以降低,所以它既表现一定的还原性又表现一定的氧化性。最后,二氧化硫的具有漂白性,可以使品红褪色,褪色后的溶液受热又恢复到原来的颜色,这是二氧化硫的特性。能正确书写相关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那么二氧化硫的知识就尽在掌握之中了。同样,复习铝的性质,首先铝属于金属单质,它具有金属的通性,即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能与非金属单质化合;能与金属的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其次,铝在反应中化合价都由0升高到+3,表现出还原性。最后,铝单质的特性是与强碱溶液反应生成氢气。掌握这种方法,就可以对任何物质进行分析和记忆了,收到较好的复习效果。
四、培养应试技巧,提高解题速度
在复习的最后阶段,要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通过批改、统计等手段,做好反馈,然后针对学生的易错点、模糊点,进行强化巩固训练。教师要做好引导和启发,学生去多思考、多体会、多感知,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例题讲解时要帮助学生仔细分析题意,挖掘题中的已知条件,讲授解题方法,注意一题多解、多题同理,讲一题带一面,使学生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对学生的答题提出明确的要求:解题格式规范,书写工整清晰,注重解题顺序合理,化学用语书写规范。培养学生的应试技巧,侧重解决因审题不慎、表述不清,书写不规范的问题。同时强化对电子式、化学式、结构简式、离子方程式、化学方程式等用语的训练,坚持严肃科学的态度,减少过失性失分。
篇6
2、二价羊盖美背心。(二价氧钙镁钡锌)
3、一价钾钠氢氯银二价氧钙钡镁锌
4、三铝四硅五价磷二三铁、二四碳
5、一至五价都有氮铜汞二价最常见
6、正一铜氢钾钠银正二铜镁钙钡锌
7、三铝四硅四六硫二四五氮三五磷
8、一五七氯二三铁二四六七锰为正
9、碳有正四与正二再把负价牢记心
10、负一溴碘与氟氯负二氧硫三氮磷
11、初中常见原子团化合价口决:
篇7
关键词:初中化学 化学元素 化合物 教学有效性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以下简称《标准(2011)》)指出:“化学元素论是化学学科的核心概念。化学学科的基础是化学元素,这是和其他自然学科最大的不同之点,也是化学启蒙和化学前沿研究的核心内容。在化学启蒙阶段,化学元素观是应当始终给予关注的核心概念。初中阶段要求认识氢、碳、氧、氮等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常见元素,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与符号,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由此可见,化学元素及化合物知识的教学在整个初中化学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基于上述认识,笔者在初中化学教学实践中,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好奇心,不断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了化学元素化合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创设真实而有意义的学习情景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指出:“真实、生动、直观而又富于启迪性的学习情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化学知识。”因此,笔者在每一节课的教学中都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的已有经验,以及学校的实际条件,有针对性地选择《标准(2011)》中建议的学习情景素材,引导学生从真实的学习情景中发现问题,展开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同时也在教学中采用化学实验、化学问题、小故事、科学史实、新闻报道、实物、图片、模型和影像资料等多种形式创设学习情景。例如,在有关“元素”教学中展示地壳、海水和人体中的化学元素含量表等。
二、加强实验教学和直观教学
《标准(2011)》指出:“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学生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学科的启蒙教学,学生有好奇心理,但对化学知识和原理知之甚少,只知道一些生活知识和自然现象,需要通过初三年级一学年的教学走入化学知识的世界中,不断去认识和掌握更多的化学知识和原理。因此初中化学教学的成败对学生的影响尤为重要。笔者在元素及化合物知识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和化学实验的直观性、趣味性引导学生爱好化学、想学化学的心理,尽可能进行展示实物、挂图、模型、列表归纳和列举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和事,使学生获得直观的感性认识,对学生接受、理解、记忆和掌握知识有重要的作用。如教学Q2、H2、CO2、酸、碱和盐等物质的物理性质时,先让学生观察物质,再指导学生分别探究,并对相类似的物质进行异同对比。这样学生就容易接受、理解和记忆,掌握知识就比较牢固。
三、注重元素及化合物知识的内在联系
元素及化合物的知识点虽然“多而杂”,而且分散在不同的章节中,但它们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存在着某些规律性的联系,教学中必须注重元素及化合物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元素及化合物知识主要包括性质、存在、用途和制备等方面,这些知识中性质是主线,从性质可以判断物质存在的状态,决定制取、鉴别和用途。因此教学中要紧紧抓住物质这条线,讲清各种物质的性质,并且有目的、有意识的使学生理解这些知识间的有机联系,培养学生按内在联系考虑问题的习惯。例如教学Q2、H2、CO2等物质时,就着重讲清这些物质的性质,再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这些物质该如何制取、怎样收集,如何鉴别和具有什么用途等,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会不断的开阔,以后只要知道物质的性质,就可以分析得出该物质的制法、鉴别和作用。
元素及化合物知识的教学,还要充分注重各章节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抓住各物质性质等方面的相似、相反的因素,进行比较、推理、判断和归纳,使前后知识贯通,新旧知识呼应,随着教学的进行,元素及化合物知识就联成“网”,而不再是一些孤立的“点”。这样学生不仅可以比较全面地理解知识,联系起来记住知识、记忆也更为方便,而且知识也变得系统化、条理化,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分析比较的思维方法。例如在教学氢气的实验室制法时,是用金属单质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的,同时金属单质可用镁、铝和铁代替锌,可用稀盐酸代替稀硫酸进行制取,那么是否还有其他代替物呢?酸是否可以用浓酸呢?这些问题由于学生所学知识的局限性,现在可不向学生解释,只有把问题留下等学到酸的性质和金属活动顺序表后,再来向学生进行解释,这样学生对这些问题就容易理解和掌握了。
四、重视归纳复习和教学
元素及化合物的知识在初中教学材料中多而且分散,教学某个知识点时,学生是容易听懂和接受的,但却容易遗忘和难以记住,甚至是相互产生混淆。特别是有部分学生的学习,主要以课堂上学习为主,课后对所学知识不去归纳小结和进行记忆,这样分散的知识点就更容易遗忘。因此,教学中必须采用必要的措施和方法,使分散的知识点集中、归类和分流化,使学生 方便记忆掌握和产生联想,归纳小结和总结复习是通常采用的复习方法,也是学生能够接受的方法―当学完某个章节的内容后,对照章节内容涉及到的知识采用列表和图标等形式进行归类、对比小结,学生通过这个小结就可以了解和掌握这章节所讲的知识内容;当学完几个章节或所有章节内容后,把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类、分块串联起来复习,使知识形成网络,这样各知识点就不再孤立和难以记忆了,而是系统化和网络化的,学生记忆起来就更方便了,而且有目的的精选一些题型配套进行综合训练,学生就能更牢固地掌握知识。
总之,元素化合物知识是初中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钻研课标和教材,把握教学重点难点,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有效开展复习和习题教学,不断提高教学反思能力,来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益。
篇8
1.1材料
健康20月龄雄性Wistar大鼠36只,体重400~500g,饲养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实验动物中心。腺嘌呤由Sig-ma公司提供,STS为上海新亚制药厂产品,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等指示剂盒购于南京建成生物制品公司。MGP、Fetuin-AELISA试剂盒购于上海韵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2标本采集
试验第10周注射过量戊巴比妥那处死全部动物,处死前颈动脉取血3ml,分离血清(-20℃保存备用,待测生化指标),迅速剖开动物取胸主动脉全长,用PBS冲洗后-70℃保存备用。
1.3血管组织钙含量测定
取胸主动脉组织1cm(约10mg)于80℃烤干,组织称重,加入2mmol/L浓硝酸,室温消化12~24h,将消化管放于自控电热消化器上消化至酸全部挥发,冷却后用去离子水2ml充分振荡溶解过夜,取1.5ml样品,加入1%氯化锶150μl,用Perkin-Elmer703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422.7nm波长下的各管A值,自标准曲线上查出钙含量,并换算成μmol/g。
1.4大鼠血MDA、SOD、MGP、Fetuin-A的测定
大鼠腹主动脉取血,静置,4℃2000r/min离心15min,分离血清,按照试剂盒说明书用硫代巴比妥酸(TBA)微量法测定血清MDA含量;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血清SOD活性。ELISA法测定血Fe-tuin-A和MGP蛋白水平,每份标本测定2次后取平均值。
1.5统计学处理数据
以x±s示,各组间数据以单因素方差分析q检验。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包分析完成。
2结果
2.1各组动物血管钙含量及血清SOD、MDA水平
STS治疗组大鼠血管钙含量显著低于尿毒症大鼠(P<0.05);与尿毒症大鼠相比,STS组大鼠血清MDA水平显著降低、SOD活性明显提高(P<0.05)。
2.2各组动物血浆MGP、Fetuin-A水平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尿毒症大鼠MGP、Fetuin-A水平显著降低;与尿毒症大鼠组相比,STS组大鼠MGP、Fetuin-A水平明显提高(P<0.05)。
3讨论
3.1慢性肾脏病患者中的血管钙化较
近年来最新的证据明,血管钙化是一种类似于骨和软骨形成的主动的调节过程,伴随着血管平滑肌细胞向成骨样细胞的转化,在这一过程中,氧化应激发挥了重要作用,Parhami等〔12〕指出脂质过氧化物具有强的剂量依赖性的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的作用,Mody等〔13〕的研究明过氧化氢或黄嘌呤/黄嘌呤氧化酶能增加细胞内的氧自由基,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的成骨细胞分化,这作用能被外源性抗氧化剂所阻断。氧化应激不仅存在于轻-中度肾功能不全患者,在存在于尿毒症患者〔14〕,血清SOD和MDA的水平可分别从生成过程和生成物两方面反映体内氧自由基的含量,是过氧化反应的重要指标。SOD是细胞内一种重要的抗氧化酶,催化O-转变为H2O2和O2的歧化反应,SOD活力高低间接反映机体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MDA是氧自由基攻击细胞膜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引发脂质过氧化作用并因此形成的脂质过氧化物,MDA的水平可以反映体内脂质过氧化的程度,并间接反映细胞膜损伤的程度。
3.2近年来研究发现
篇9
近年来,教育资源的开发已经成为当今国内外教育界的一个研究热点。教育资源建设可以有几个层面:一是从无到有的初次建设;二是对已有教育资源的二次开发与优化:三是对已有的教育资源的深入整合。v 形知识地图作为一种知识的管理工具,为教育信息资源建设提供正确导向,从而为教育信息资源的建设质量提供前提性保障。v 形图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一个非常实用的平台,把传统的单维的、严密的、封闭的、主观的讲授性课堂转化为多维的、灵活的、开放的、动态开放式课堂,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v 形图应用于化学探究式教学,可以协助学生在建构主义学习的框架内,有序地开展实验,说明知识的背景,让学生自我检视怎样利用已有知识、经验、方法、技能来形成和重构新概念和知识,探索新的问题。
一、v 形图简介
v 形图(vee diagramming ) 是由bob gow in在1977 年开发出来的,v形启发图是一种有助于人们理解知识结构及知识建构过程的启发式工具,可以阐明关于知识的本质和科学观察中知识形成过程的关键概念,其设计理念植根于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适用于化学实验教学[1]。v形启发图于化学探究式教学相结合,给教学创造出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符合当下提倡的有效教学,还能对有效课堂做出科学的评价。它将课堂教学设计以可视性语言呈现出来,它不仅具有传统教学严谨有序的优点,又结合全新的教育学理论和心理学理论,让学生在课堂上经历一场场头脑风暴,给学生一种全新的体验。这样的教学完全是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让学生在课堂中主动思维,在思维中解决学习中遇到的新旧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v 形图应用于探究式教学能有效地调动学习积极性,把学生从课堂中解放出来自主地学习,主动地接受知识,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体现出素质教育的成果。
其结构如下:
二、v 形图的制作
v 形图的制作要紧扣已有概念,关键问题,研究事件,方法结论。左右轴以v字连接形成所关注问题相关的知识网络。知识点之间、知识点与人员之间以及知识点与实践之间以空间结构关系(相近关系、相关关系和包含关系)或逻辑关系(顺序关系、层级关系、并列关系、因果关系、演化关系等)来建立关联。
1.已有概念即学生已知本文由收集整理经验,已有技能。即学生在学习这部分知识之前已经知道哪些知识,具备那种技能,有什么化学素养,能够在看到这部分新知识时能产生“我的理解”。
2. 关键问题即在头脑中对研究任务的主题,基于已有知识经验的分析与解读,进而提出假设,从而得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
3.研究事件即最终的可操作的探究实验方案,即学生面对这部分知识时最终决定“我的行动”。
4. 方法结论即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得出正确的结论,学习新的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能,对学生各个方面产生一定的启发。
三、v 形图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v 形图对问题的针对性很强。 故在化学教学中对实验探究活动的开展非常有帮助。 通过制作v 形图可以展示探究过程,让学生获得清晰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过程与方法。
对学生来说:制作v 形图的过程是一个思维再现的过程;是知识运用的过程;学生通过各种可行的方法处理新知识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综合处理所学内容的能力、观察和记录的能力、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概括总结能力和创新能力。经调查学生对一个知识成功制作一张v形图后,则该知识所串联的知识点,学习过程所涉及的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解决问题时使用的方法均有很深的印象。同时v 形图可作为一种学习策略,不仅能促进学习者进行有意义学习,还能为学习者提供合作学习的平台,促进学生进行对话与合作。
对教师来说:制作v 形图的过程是一个课堂教学设计的展示过程,也是探究式教学的思维过程,可以培养教师统观全局的能力,面对任何教学内容均可由面到线,由线到点逐个击破知识点,可以让化学课堂更严谨,更顺畅,更吸引学生眼球。
以苏教版化学必修1“氯水的性质和成分探究”和“铝的性质探究”内容的应用为例:
四、学生探究评价
篇10
元素化合物知识尽管涉及的内容较多,但在各元素族的知识结构与学习程序上大致是相同的,本文论述自己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的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系统方法,与广大师生探讨。
一、激发学生求知欲,提高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每一堂课都应给学生创设积极思维的条件和途径。
我们在元素及化合物知识日常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创设学习的情景,激发探究欲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和体验探究过程,有计划地学习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和养成科学态度。“探究”其实是一种“思想”或一种“意识”,探究的最高境界,不是拉开架势、摆足仪器药品,“轰轰烈烈”地搞实验研究,而是把原先我们习惯于直接呈现给学生的知识、或代替学生总结的规律方法,通过探究方式的引导,让学生能自己发现、感悟出来,让学生感到这节课学习知识、结论、规律、方法是好像都是“我自己获得或感悟出来的”,而不是老师强加给我的。一节好的探究课,可能并非充斥着“实验”,但却时时处处充满着探究。换句话说,一节充斥着“实验”的课,可能全是在验证或在训练实验技能,丝毫看不到探究的影子。
二、引导学生运用分析、综合、比较、推理、判断等方法,对每一章节知识进行归纳小结。
还要注意揭示元素化合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来总结归纳。例如利用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将有关的化学方程式串起来进行记忆,能达到使知识网络化,促使学生加强联想和意义识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如在复习《硫的转化》时,应注重引导学生把分散的知识形成体系。
通过学习,不仅给学生掌握了基本知识,增强记忆,还能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形成线索、形成知识网络,有利于把新旧知识网络化,有利于提高网络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
三、重视实验和其它直观教学手段的运用
新课程下的必修化学元素化合物增加了大量的实验探究和实验演示,教学打破了原来的授课模式,建立了以学生自主探究的知识认识体系。这必然使得教师的授课必须由原来的课堂“灌输”式转化为实验室中的实验探究授课。符合化学的学科特征---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高中化学的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几乎集中在元素化合物这一部分中,所以加强实验的教学是化学课堂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化学是从实验入手研究 的,化学实验具有直观性和趣味性,是我们培养学生形象思维的最佳场所。通过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使感觉材料进行秩序化、整体化以形成直接的感性反映形式。在讨论金属钠与氯气反应时,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现象来进行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实验前钠存放在煤油中,通过让学生观察思考,很容易得出钠是比较活泼的金属,然后通过反应时的剧烈程度引导使学生能对氯气的氧化性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再者通过生成白烟过程的思考,可以得到金属钠与氯起化合,用形象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氯化钠的形成过程,使微观的感念和反应具体化、形象化,锻炼学生的形象思维,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所以我们应做好课堂的演示实验和学生的分组实验,利用实验为我们的教学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