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量蛋白尿范文

时间:2023-03-23 18:52: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微量蛋白尿,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微量蛋白尿

篇1

微量蛋白尿的定义,是24小时尿中检出30~300毫克白蛋白,它被用于临床检测已有25年之久,公认是早期诊断糖尿病肾病最有价值的指标。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人们对微量白蛋白尿的指标性意义有了更多的认识。如今,国内外高血压防治指南均将微量白蛋白尿列为常规检测项目,它也应该用于代谢综合征,甚至血压仅为正常高值者的检测。

受损标志微量白蛋白尿不仅反映肾的损伤,而且它也是全身血管内皮功能受损的重要标志。各种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如年龄、糖尿病、高血压、吸烟、血脂异常、中心性肥胖、左心室肥厚、高尿酸血症、C反应蛋白升高、交感神经功能障碍等,均可导致内皮细胞功能受损,进一步引发全身血管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及肾脏病变,促发并加重微量白蛋白尿。

预测因子

已有证据证明,微量白蛋白与高血压明显相关。有研究表明,血压正常高值和Ⅰ、Ⅱ、Ⅲ级高血压患者,其微量白蛋白尿的检出率分别为27.3%、28.7%、31.5%、40.3%。国外对23 964例病人的调查发现,微量白蛋白尿是心血管疾病独立的高危因子。一项对840例成人糖尿病患者12年的随访研究发现,有微量白蛋白尿的患者和无微量白蛋白尿的患者相比,心血管病死亡的危险增加2倍。更多的证据表明,微量白蛋白尿可使高血压或临界高血压患者发生缺血性心脏病的危险增加4倍。不论对于糖尿病或非糖尿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的出现都能增加疾病的死亡危险:主要的心血管事件增加1.83倍,所有死因增加2.09倍,因充血性心力衰竭而住院者增加3 23倍。尿白蛋白水平愈高,心血管疾病和死亡的危险也越大。

篇2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微量白蛋白尿;肾小球滤过率;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R2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12(b)-0128-04

糖尿病肾病(DN)是2型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其早期表现为高滤过状态,继而出现微量白蛋白尿,进一步发展至大量白蛋白尿,此时病情已不可逆转,大多数患者数年后可进展为终末期肾功能衰竭。尿白蛋白排泄增加不仅与肾小球滤过率(GFR)快速下降密切相关,而且是DN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重要风险因素[1]。微量白蛋白尿(MAU )是目前临床评估早期DN的主要且简便的指标,有助于筛选及检出糖尿病(DM)早期肾脏病变,进而有可能进行及时干预,以延缓和减轻DN的发生发展[2]。该研究2013年10月―2015年10月间通过回顾性分析诊断DN患者MAU的影响因素,及时干预治疗,延缓和控制DN的发生及发展,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收集于兵器工业521医院住院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108例,年龄28~84岁,平均年龄(52.5±15.7)岁。所有对象均符合2010年美国糖尿病W会(ADA)提出的糖尿病诊断和分型标准,纳入标准:尿蛋白定量30~300 mg/24 h,血清肌酐(SCr)

1.2 观察指标

1.2.1 一般情况 一般情况包括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腰围、收缩压、舒张压、糖尿病病程、吸烟史、饮酒史。吸烟史指目前吸烟或既往吸烟≥1支/d,吸烟时间>6个月。饮酒史指女性每次饮酒的酒精量超过15 g,男性超过25 g(15 g酒精相当于450 mL啤酒、150 mL葡萄酒或50 mL低度白酒),超过2次/周,持续时间超过1年。

1.2.2 生化指标 24 h尿蛋白定量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血糖、肾功能、血脂、纤维蛋白原,eGFR采用中国人改良的简化MDRD公式:eGFR=1 86×[血肌酐(μmol/L)/88.4]-1.154×年龄-0.203×1.233×(0.742女性)。以上均取患者人院后第1次检查结果。

1.3 随访与临床观察终点

MAU转阴定义为6个月内至少2次尿白蛋白定量300 mg/d,或出现显性蛋白尿(尿蛋白定量>0.5 g/d);随访中尿白蛋白波动于30~300 mg/d者定义为MAU稳定,其中尿白蛋白下降≥50%者定义为MAU缓解。随访中需记录患者ACEI/ARB/前列地尔的用药情况,至少每6个月随访1次,随访至2016年4月,随访时间

1.4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18.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MAU进展、MAU转阴/缓解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采用C0X回归分析,P

2 结果

随访中失访18例(16.67%),90例纳入统计分析,中位随访时间为15个月(6~26个月),随访患者中接受ACEI治疗25例,ARB治疗37例,ACEI联合ARB治疗10例,未接受ACEI或ARB治疗18例。

2.1 一般资料

随DN程度加重,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和病程递增(P

2.2 生化指标

血尿酸随DN病情加重而递增(P

2.3 MAU进展与缓解/转阴的影响因素分析COX回归分析影响

MAU进展的相关风险因素,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收缩压(HR=0.825,P=0.015)、舒张压(HR=0.947,P=0.037)、纤维蛋白原(HR=0.897,P=0.025)、尿白蛋白定量(HR=1.005,P=0.043)是影响MAU进展的临床危险因素;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总胆固醇、BMI、HbAlc、ACEI/ARB使用是MAU转阴/缓解的临床影响因素,将单因素COX回归分析中P

3 讨论

近来研究报道,我国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中DN患病率为39.0%[3],DN的患病率快速增长,已成为影响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识别影响DN发生、发展的因素并加以控制是目前防治DN的关键。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为综合治疗,包括控制血糖、血脂和血压[4-5]。有研究显示控制HbA1c7%较HbA1c7.9%的患者有利于MAU的减少[4],MAU与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的死亡率密切相关[5-6],通过多因素干预使得MAU缓解/转阴,能够有效降低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高脂血症包括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甘油三酯(TG)的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被氧化成氧化修饰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增加了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对糖尿病患者危害很大。2013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推荐高风险患者的LDL-C应控制在1.8 mmol/L以下,TG应控制在1.5 mmol/L以下[7]。HDL-C 可以逆转ox-LDL和TC对心脏的损害,起到保护心、 肾的作用。Bakris GL等[8]发现,收缩压较舒张压和脉压更容易损伤肾功能。血糖、血压控制不佳、基线尿白蛋白水平及吸烟是MAU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9-10]。该研究分析了影响MAU进展与缓解的临床因素,收缩压、舒张压、纤维蛋白原、尿白蛋白定量是影响MAU进展的临床危险因素,血尿酸、总胆固醇及ACEI/ARB使用是MAU转阴/缓解的独立影响因素。由于研究样本量较小,可能会影响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的结果,并未得出吸烟影响MAU进展的结论。血尿酸通过损伤血管内皮、促进肾内炎性反应、增加肾小管间质的巨噬细胞浸润、激活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等机制加速肾小球病变[11]。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提示体内凝血功能亢进、纤溶活性下降,进而促进肾小球内微血栓形成;同时,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预示着血管壁存在炎性反应[12]。高胆固醇血症,尤其是高水平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下肢动脉斑块形成作为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表现,与DN的发生及严重程度密切相关。高血糖促进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但该研究中3组间空腹血糖无明显差异,考虑为该研究为横断面研究,单次的空腹血糖水平受患者入院时的血糖控制情况的影响大。大量循证医学已经证实通过ACEI/ARB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能够延缓2型DN进展,减少尿白蛋白[13]。该研究中80%的患者接受了ACEI和(或)ARB治疗,结果显示ACEI/ARB是MAU缓解/转阴的独立影响因素。

综上所述,该研究以临床表现为MAU的2型DN患者为观察对象,发现糖尿病病程、HbAlc、血尿酸、总胆固醇及ACEI/ARB使用是MAU转阴/缓解的独立影响因素。在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强调综合治疗,不但要以控制血糖为中心目标,同时控制尿酸水平、改善机体高凝状态、调节血压、血脂,纠正各种代谢紊乱,并且定期测定UAER、监测其他血管并发症,以有效防治DN的发生、发展。

[参考文献]

[1] Gerstein Hc,Mann JF,Yi Q,et a1.Albuminuria and risk of cardiovascular events、death、and hean fhilure in diabetic and nondiabetic individuals[J].JAMA,2001,286(4):421-426.

[2] B ennett PH.Screening and management of microalhuminuria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J].Am J Kidney Dis,1995,25:107.

[3] 汪珊珊,陈冬,东明卫,等.代谢综合征对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肾病的影响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1,19(5):509-511.

[4] singh SR,AhmadF,LalA,et al.Efficacyandsafety of insulinanaloguesforthemanagementofdiabetesmellitus:ameta-analysis[J].Canadian MedicalAssociation Journal,2009,180(4):385-397.

[5] Berl T,Hunsicker LG,Lewis JB,et al. Impact of achieved blood pressure on cardiovascular outcomes in the Irbesartan Diabetic Nephropathy Trial[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Nephrology,2005,16(7):2170-2179.

[6] Gaede P,VedelP,Larsen N,et a1.Mullifactorialintervention and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J].N Engl J Med,2003,348(5):383-393.

[7] 范国洽,赫慧斌,杨昱,等.2013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解读[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5,43(10):92-94.

[8] Bakris GL,Weirm R,Shanifar S,et al.Effectsofbloodpressure levelonprogressionofdiabeticnephropathy:resultsfromtheRENAAL study[J].Archivesof Internal Medicine,2003,163(13):1555-1565.

[9] Katayama S,Moriya T,Tanaka S,et aL.Low transition rate from normoand low micmalbuminuria to proteinuria in Japanese type 2 diabeticindividuals:the JapanDiabetesComplications Study(JDCS)[J].Diabetologia,2011,54(5):1025-1031.

[10] Araki S,Nishio Y,Araki A,et a1. Factorsassociated with progression of diabeticnephropathyin Japaneseelderly patientswithtype 2 diabetes:sub-analysisof theJapanese Elderly Diabetes Intervention Trial[J].Geriatr Gerontol Int,2012,12(suppl 1):127-133.

[11] Kosugi T,Nakayama T,Heinig M,et al.Effect ofloweringuricacid on renal disease in the type 2 diabetic db/dbmice[J].Am J Physiol Renal Physiol,2009,297(2):F481-F488.

[12] 李春仙,史训忠.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水平的临床意义[J].检验医学,2010,25(2):107-109.

篇3

【关键词】金水宝胶囊;微量蛋白尿;临床;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446-01

1 对象和方法

各种原因导致的由于滤过增加,重吸收减少,尿蛋白定量《2g/24h,尿蛋白组成以B2-微球蛋白,清蛋白,溶菌酶为主,蛋白质的分子量为中低分子量20000-68000,导致慢性肾衰竭发生率为5%-25%,一旦出现蛋白尿,也必定会有真性蛋白尿发生,是慢性肾功能衰竭最常见的原因之一。本文对50例慢性肺心病并微量蛋白尿病人,原发性高血压并微量蛋白尿病人,2型糖尿病并微量蛋白尿病人,肝硬化失代偿期并微量蛋白尿病人,分成治疗组(口服金水宝胶囊治疗30例),对照组20例,给予对症,支持治疗不变。入院病人标准:血压高于正常,白蛋白尿排泄率20-200ug/min,肾小球滤过率》90ml/min,凡符合以上条件50例病人,随机抽样分成2组,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在42-74岁之间,治疗组30例,每例病人口服金水宝胶囊3粒,一日3次,并行对症,支持治疗。现报告如下:

2 结果

由表1可见治疗后,治疗组病人的蛋白尿排泄率比对照组明显的低(P《0.01),差异显著,金水宝胶囊在降低微量蛋白尿的作用远比其他药物好。

由表2可见,肾小球滤过率治疗前后的值都为正常值,但治疗组在原基础上其数值比对照组有增加趋势,无显著性差异。

3 讨论

正常情况下,《1》由于肾小球毛细血管滤过膜的孔径屏障以及电荷屏障作用,血浆中大量高分子的清蛋白,球蛋白不能通过滤过膜,小分子量的蛋白《20000,如B2-微球蛋白,A2-微球蛋白,溶菌酶等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壁,但滤过量很小,在近曲小管经胞饮作用下95%以上被重吸收,在上皮细胞内水解成氨基酸再进入循环。近年研究表明,由肾小球滤过的蛋白质可引起肾小球上皮细胞损伤,并与小管间质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前瞻性的临床研究,也证实各种肾病中蛋白质的水平与慢性肾衰竭进展速度紧密相关。但蛋白质如何加重肾功能损伤的机制尚未真正阐明,可能的机制包括:(1)尿蛋白对肾小球系膜细胞与足细胞毒性作用,同时目前还认为足细胞的损害也是发生肾小球硬化的关键之一。(2)尿蛋白对近曲小管细胞的直接毒性作用:有肾小球滤过的白蛋白与受体的结合介导了细胞摄取作用,之后在溶酶体进行分解,若大量蛋白尿进入肾小球超过肾小管重吸收能力时,可引起肾小管损害。过度的尿蛋白可增加溶酶体的负荷,引起溶酶体肿胀,破裂,溶酶体中的蛋白酶释放损害肾小管上皮细胞结构的完整性。(3)尿蛋白可以改变肾小管细胞生物活性。随着基础医学的发展,微量蛋白尿检出,并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早期治疗,可阻止或延缓肾病的发生及恶化。从中医上解释,《2》蛋白尿的根本是脾肾两虚,精关不顾,精气下泄所致,而中医治疗蛋白尿,不是围绕肾组织所呈现的各种异常改变去寻找相应的方法,而是遵循中医理论,着眼于治疗机体自身调节功能,主要改变蛋白尿的根本原因。蛋白尿属人体的精微物质范畴,在正常情况下,由脾运化水谷而化生,并靠皮的统摄及散布,由血液营养周身,多余部分储藏于肾,根据机体需要随时到达全身各部而不外泄。反之,肺失宣发,脾失化生运化,深的封藏功能失常,便会下注膀胱,随尿排出体外而成蛋白尿,如此反复不已,终成顽疾。由此可见蛋白尿的形成其标在肺,其本在脾肾,与脾肾两脏虚损密切相关,治疗上应以补肾保肺,健脾固本为主,在此基础上随症加减。金水宝胶囊主要成分是冬虫夏草,主要是由人工发酵冬虫夏草菌丝C3,4菌株组成中药制剂,其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均与天然冬虫夏草相似,性味甘温入肺肾经,补肾保肺,益气健脾,是一种平补阴阳的药物,具有抗炎,止咳,祛痰,促性腺作用,能降低血清胆固醇,甘油三脂,脂质,过氧化物,具有轻度降血压,抑制血小板聚集,延长缺氧作用,而且氨基酸,腺苷,尿嘧啶核苷等成分均高于天然冬虫夏草,还能补充多种氨基酸,明显提高患者白蛋白的水平,使蛋白质不易丢失,可标本同治。对延缓病情进展,改善患者预后方面具有一定意义。从我们的临床应用观察中,金水宝胶囊在降低微量蛋白尿的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有显著差异,从表2提示肾小球滤过率尽管治疗前后的值基本正常,但治疗组在原基础上,其数值比对照组增加明显。因此,我们认为金水宝胶囊作为肾保护剂有优势。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白蛋白尿;糖尿病肾病

中图分类号:R47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3-0-01

肾病为糖尿病主要并发症。微量白蛋白尿则被认为是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基本指标, 但仅依靠它来诊断可能不够准确。有学者对2型糖尿病伴有微量白蛋白尿的患者进行肾活检, 发现仅有29.4% 的患者有典型的糖尿病肾病病理表现1.因此有必要探索对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有价值的其他指标2.有资料表明, 部分糖尿病患者在早期就会出现尿中1-MG、NAG、RBP等低分子蛋白含量上升现象, 并随着尿白蛋白的增加而进一步增高3-4, 但它们的上升是否是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特征仍然没有定论。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7月至2012年8月本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99例,男42例,女57例;年龄45~68岁,平均(59.2±2.3)岁,病程1~21年,平均(10.2±5.1)年;均行微量白蛋白、尿1-MG、2-MG、NAG和RBP指标的检测。排除肾、肝或尿系感染等问题者。

2 方法

2.1 测定方法

2.2 随诊

4 讨论

UAG作为早期糖尿病肾病主要指标已被普遍采用, 但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患者肾功能病变存在巨大差异, 尤其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肥胖、高血压、高龄等均有影响, 微量白蛋白尿未必是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标志性特征,因此有必要探索UAG以外的其他指标辅助早期糖尿病肾病诊断。

肾小球病变常被认为是糖尿病肾病主因,1-MG、2-MG、RBP、NAG 都是低分子蛋白, 正常人尿中含量甚微, 而肾小管受损时,含量会升高, 故可以此作为判断肾小管损伤与否的标志。至今上述蛋白的增高是不是早期糖尿病肾病特征还不能下定论, 其意义值得深入研究, ,但两组尿中2-MG 无明显差距, 表明患者尿中不同低分子蛋白含量变化代表的意义可能不同。总之, 研究表明低分子蛋白尿中1- MG、NAG和RBP 对2型糖尿病微量蛋白尿患者进展到临床糖尿病肾病的预后判断有帮助,1- MG、RBP、NAG的增长可能是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特征指标, 值得进一步探讨,以证实。

参考文献

[1] Fioretto P, Mauer M, Brocco E, et al. Patt erns of renal in jury inNIDDM patients with microalbuminuria. Diabetologia,1996,39:1569-1576.

[2] 刘同强,冯曦,李娟娟,汤京华,龚苏飞.N-乙酰半胱氨酸对糖尿病肾病大鼠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篇5

[关键词] 微量白蛋白尿;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心脏不 良事件

中图分类号:R540.4;R54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_816X(2008)01_0 049_03

近几年来随着国内外冠脉介入治疗的普遍,冠心病介入治疗的预后越来越受关注。既往研究 证实,微量蛋白尿与冠脉事件发生有关,而且已经成为冠心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1],但国内外却少有微量蛋白尿与冠心病PCI术后心脏不良事件的相关性报道,本 文通过比较尿微量蛋白阴性和阳性组患者PCI后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探讨他们之间的关 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院2003年3月至2007年3月间行PCI治疗患者114例,除外肿瘤、急性心肌 梗死、严重肾功能不全、严重心功能不全、脑血管意外患者。其中男性59例,女性55例,年 龄40~85岁,平均年龄65.21岁,尿微量蛋白阴性组61例,尿微量蛋白阳性组53例。

1.2 基本临床情况及冠脉造影和介入治疗情况:见表1。

1.3 方法:均于手术当天清早留晨尿测定尿微量白蛋白,检查所用试剂均为由上海亚 能公司提供的测尿微量白蛋白试剂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并以≥20mg/l为阳性患者,以<20 mg/l为阴性患者。根据冠脉造影,严格按照国内冠脉介入治疗指南行PCI治疗,均置入Fireb ird雷帕霉素药物支架,两组患者术后遵指南常规服药治疗,统计PCI术后一年内两组病人心 脏不良事件(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或重复进行经皮冠脉介入 治疗、心绞痛复发、心功能不全)发生率差异。

1.4 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分析均使用SPSS13.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 用χ2检验,P<0.05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介入术后心脏不良事件比较:两组患者均成功行介入手术,术中均无严重并发症, 阳性组1例病人于术后1周内因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造成急性左心衰心源性休克,循环衰竭 死亡,1例术后51天因恶性心律失常在当地医院抢救无效死亡;阴性组无心源性猝死发生。 阳性组有3例于术后发生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其中有1例再次行介入治疗,有2例给予单纯药 物治疗,阴性组有1例术后发生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再次行介入治疗。阳性组有2例因心绞痛 再次发作赴上级医院行搭桥术;阴性组则无。由于阳性组有10例病人有心绞痛复发,而阴性 组则仅4例,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这10例中有3例再次行介入治疗,阴性 组的4例中有1例再次介入治疗。在随访中,阳性组有5例病人出现心功能不全,阴性组有2例 。综合所述阳性组有13人发生了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4.53%,阴性组4人发生了心脏不 良事件,发生率为6.56%,两者之间差别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论

微量白蛋白尿是指尿中白蛋白的排泄量高于正常人水平(≥20mg/L),但又低于用常规尿蛋白 检测方法所能检出的水平(≤200mg/L),即尿蛋白在20~200mg/L称为微量白蛋白尿[2 ]。冠心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与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密切相关,在HOPE研究及LIFE研究中 都有明确的结论。在这些研究中同时也发现,微量白蛋白尿与冠心病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 尿病、高血脂、吸烟等相关[3],本研究中,微量蛋白尿阳性和阴性组患者冠心病 介入治疗术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

微量蛋白尿对冠心病PCI预后的影响在国内外做得比较少,Marso等比较糖尿病伴微量蛋白尿 与不伴微量蛋白尿患者冠脉介入治疗后的2年病死率20.3%:9.1%,(P=0.001),而 且蛋白尿越严重,病死率越高[4],其原因可能是微量尿蛋白与轻度全身性炎症反 应,内皮功能广泛损害及RAS系统激活相关,同时,微量蛋白尿患者血管通透性增高和PAI_1 活性、Ⅶ因子、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增高,这些可能都是导致预后差的因素。

本研究发现,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组其多支病变明显多于阴性组,且B2/C型靶病变也明显多 于 阴性组,这与近几年国内外研究的微量蛋白尿与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呈相关性的结果相符[5],与阴性组比较,阳性组病变处钙化较明显,长病变及闭塞病变和分叉病变较 多,使介入手术的操作难度增高,手术并发症增多,在植入支架时扩张效果不满意,贴壁不 完全,支架长度明显加长,从而使再狭窄率明显增高,支架内血栓更容易形成。这些都是可 能引起阳性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的原因。

本研究结果显示,微量蛋白尿是预测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心脏不良事件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对冠心病行冠脉介入治疗患者早期检测尿微量蛋白水平并干预,可能是减少术后心脏不良 事 件发生的又一新的手段。但由于本试验例数相对较少,亚组分析样本较少,故未能把尿微量 蛋白的不同水平与预后作相关性比较,希望今后有大样本多中心合作,尤其是前瞻性随机双 盲研究,使结果将更加可靠。

参考文献

[1]Yuyun MF, Khaw KT, Luben R, et al. A prospective study of microalbu minuria and incident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its prognostic significance in a

British population: the EPIC_Norfolk study[J]. Am_J Epidemiol, 2004,159(3): 284-293.

[2]Stehourwer CD, Nauta JJ, Zeldenrust GC, et al. Urinary albumin excretion, c 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endothelial dysfunction in non_insulin_dependent diabe tes mellitus[J]. Lancet, 1992,340:319-323.

[3]Niskanen L, Turpeinen A, Penttila I, et al. Hyperglycemia and compositional

lipoprotein abnormalities as predictors of cardiovascular mortality in type 2 d iabetes:a 15_year follow_up from the time of diag_nosis[J]. Diabetes Care, 199 8,21(11):1861-1869.

篇6

摘 要:目的:探讨中药联用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DN)微量白蛋白尿期的疗效和作用机制。方法:将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期患者88例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给予糖尿病饮食、控制血糖及口服厄贝沙坦片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口服。两组均以6周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ACR(尿白蛋白与肌酐的比值)、尿素氮、血肌酐、血脂、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CRP等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除尿素氮、血肌酐、糖化血红蛋白等外其他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微量白蛋白尿;中药;厄贝沙坦

中图分类号:R58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7717(2011)03-0540-03

Observation of Combining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with Irbesartan Early

Stage Diabetic Nephrosis

BAO Hong-juan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Ninghai Hospitol of TCM, Ninghai 315600, Zhejiang,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inquire into the therapeutic effect and mechanisms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combined with irbesartan for treatment of early stage diabetic nephropathy. Methods:88 patients with early stage diabetic nephrosi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2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n44) was treated with irbesartan, diabetic diet, controlling glucose etc.The treatment group(n44) treated with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ix weeks constituted one course. Changes of urea nitrogen, serum creatinie, blood lipid, glycosylated hemoglobin,MDA,SOD,CRP and ACR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ere investigated. Results:After treatment, investigated indexes except urea nitrogren ,serum creatinine and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improved significantly in the treatment group(P

Key words:diabetic nephropathy;trace albumen urine;chinese herbal medicine;irbesartan

尿微量白蛋白指的是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ACR)在30~300mg/g之间,又称是糖尿病肾病早期,治疗得当可以逆转肾脏病变,而一旦进入糖尿病肾病临床蛋白尿期即ACR>300mg/g,就变得不可逆,肾脏损害将持续发展。控制血糖是控制尿微量白蛋白的重要手段,但单纯控制血糖不能完全阻断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这与糖尿病氧化应激增强有关。导致氧化应激升高的最主要原因是高血糖介导的糖自身氧化和蛋白糖基化[1]。内皮细胞损伤及炎性因子在糖尿病肾病进展过程起重要作用[2],C反应蛋白(CRP)作为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同时也作为一种炎症因子参与DN的发生发展[3]。临床上对于DN早期出现尿微量白蛋白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基于氧化糖基化和CRP可能在DN发病中的重要作用,我们于2006年1月-2009年1月采用中药联用厄贝沙坦常规治疗早期DN患者44例。观察微量白蛋白尿、丙二醛、超氧化物岐化酶、C反应蛋白、血脂、血糖、血肌酐、尿素氮、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变化情况,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我院门诊及住院的DN尿微量白蛋白期患者88例,诊断符合Mogensen分期诊断标准[4],即晨尿测白蛋白/尿肌酐(alb/cr简称ACR),微量白蛋白尿者为30~300mg/g,而尿常规中蛋白阴性和血肾功能正常,并排除妊娠、肿瘤、外伤、感染、风湿性疾病及患有心脏、肝脏及原发性肾脏疾病者。中医辩证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中有关糖尿病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属气阴两虚、络脉瘀结型。给予糖尿病饮食,控制血糖等常规治疗,待空腹血糖(FBG)控制在7.0mmol/L以内2周后进入观察阶段。将上述早期DN患者88采用数字表随机分为治疗组(中药+厄贝沙坦组):44例,男20例,女24例,平均年龄(52.4±8.6)岁,平均病程(7.0±4.3)年,SBP为(125±15)mmHg,DBP为(80±9)mmHg,糖化血红蛋白(HbIAc)为(7.0±1.2)%;对照组(厄贝沙坦组):44例,男23例,女21例,平均年龄(51.8±8.2)岁,平均病程(7.8±4.0)年,SBP为(128±12)mmHg,DBP为(82±8)mmHg,糖化血红蛋白(HbIAc)为(7.0±1.2)%,两组性别、年龄、病程、BP、FBG、 HbIAc等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其中包括给予厄贝沙坦片150mg,口服,1天1次;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用法:黄芪30g,生地20g,当归10g,赤芍10g,川芎30g,积雪草30g,老鹳草10g,桑叶30g,芡实15g,金樱子15g,玉米须30g,煅牡蛎30g,中药煎服,每次150mL,每日2 次,2组疗程均为6周。2组在治疗期间遇有感染、心衰等情况随时对症处理及其他支持治疗。

1.3 观察指标和方法 动态检测平均动脉压,全自动生化仪测定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血脂、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丙二醛(MDA)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糖化血红蛋白用金标定量法测定;尿白蛋白/尿肌酐(ACR)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以及C反应蛋白(CRP)测定。公式:ACR(mg/g)尿白蛋白(mg/mL)/尿肌酐g /mL);平均动脉压[MAP舒张压+1/3(收缩压-舒张压)]。血、尿、粪常规,心、肝、肾功能治疗前后各检查1次。不良反应观察。

1.4 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结果以(±s)表示,所有数据用SPSS 10.0统计软件处理。组内治疗前后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组间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CR、BUN、SCr变化比较 见表1。

表1示,两组治疗后ACR均明显下降(P

表1 两组治疗前后ACR、BUN、SCr变化比较(n44,±s)

注:治疗组治疗前后显著意义(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显著意义(P<0.01)。

2.2 两组治疗前后平均动脉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变化比较 见表2。

表2示,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治疗前后自身和组间比较无显著意义(P>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平均动脉压、血糖、糖化

血红蛋白变化比较(n44,±s)

2.3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变化比较 见表3。

表3示,两组患者治疗后TG、TC、LDL-C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变化比较(n44,±s)

2.4 两组治疗前后MDA、SOD、CRP变化比较 见表4。

表4示,两组患者治疗后MDA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

表4 两组治疗前后MDA、SOD、CRP

变化比较(n44,±s)

2.5 不良反应观察 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3 讨 论

微量白蛋白尿是糖尿病肾病的信号,是1型糖尿病和糖尿病肾病的眼部病变的很好的标志,是2型糖尿病早期死亡强有力的预测因素。微量白蛋白的出现反应了广泛血管内皮功能紊乱和血管损害,若不加以控制,出现持续性白蛋白尿则肾功能损害是不可逆的,最终进入终末期,出现肾衰。DN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近年研究表明,过氧化脂质水平增高及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密切相关[6]。这两种作用引起自由基产生过多,同时破坏体内氧化能力,使体内糖、脂、核酸等大分子物质氧化增多,增多的自由基和氧化产物通过多种机制促进组织器官的重构,加速DM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有研究发现[7],随着DM的发生,DM患者MDA显著升高,SOD显著下降,机体自身抗氧化防御系统被破坏后氧化与抗氧化系统严重失衡,使得DM机体本来就增多的过氧化脂质物得以大量损伤肾小球基底膜结构,加之C反应蛋白等炎症因子参与而导致滤过屏障缺陷。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药能直接阻断血管紧张素Ⅱ与其受体的结合,从而发挥拮抗作用,其能抑制血管紧张素Ⅱ对于肾小球内系膜、间质增生,并能改善肾小球滤过膜效应,减少蛋白尿,从而延缓肾功能的恶化。其保护肾功能的作用已由大量临床研究证实。以厄贝沙坦为代表的ARB类药物,对肾出球小动脉扩张作用大于入球小动脉,直接降低肾小球内压,从而改善肾小球滤过率,对血压正常但已有持续微量白蛋白的DN病人也能改善肾功能和减少尿白蛋白[8]。

糖尿病肾病可归入中医学不同病症范畴讨论,如以“三多一少”为主者,可归入“消渴”辨证;以水肿为主,可归入中医“水肿”讨论。笔者认为,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期病人多表现为口干稍多饮,尿多泡沫,神疲倦怠,肢酸乏力,舌偏暗,脉细,属中医学消渴中的气阴两虚、络脉瘀结型。《素问・经脉别论》云:“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消渴日久,导致机体五脏皆虚,至下消阶段,往往气虚阴伤,燥热瘀血壅结,肾气亏虚、固摄无权、精微下流,或肾络瘀阻,蛋白精微不循常道外溢,肾之精微封藏不固,渗漏下泄,即漏微[9],就是现代医学所谓的尿蛋白。采用益气固精,清热养阴法。方中黄芪益气升清,提升脾气,助脾散精,生地、桑叶、玉米须养阴清热,当归、赤芍、川芎活血化瘀通络,芡实、金樱子、煅牡蛎补肾固摄收敛,老鹳草、积雪草加强清热作用,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养阴、清热固精之功。现代药理研究黄芪含有黄芪皂、黄酮类等多种有效成份,具有扩张肾血管、改善微循环,促进蛋白合成,提高血浆白蛋白,降低和清除自由基的作用,可减轻肾小球基底膜厚度,降低糖尿病肾病尿蛋白分泌量[10];地黄可调节免疫功能增强免疫力活化纤溶系统减少毛细血管通透性,起到保护肾脏,减少尿蛋白的作用[11],当归、川芎等可改善微循环,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达到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保护和功能改善作用,芡实、金樱子可增强免疫力、降低糖尿病肾病尿蛋白分泌量[11]。

本组观察结果表明,应用中药与厄贝沙坦治疗DN可使尿微量白蛋白减少、MDA水平下降、SOD显著升高、C反应蛋白下降,提示中药与厄贝沙坦联合可通过增加SOD活性,降低MDA水平,清除过多的氧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从而可能抑制AGEs的形成、降低C反应蛋白,减轻炎症反应等来保护微血管,保护肾小球基底膜,维持滤过屏障作用,减少尿微量白蛋白排出,对血脂中TG、TC、LDL-C均有显著下降,对HDL-C有明显升高作用。由于观察时间短,未对尿素氮、血肌酐、糖化血红蛋白追踪观察,故未见到显著差异。同时两药联合临床疗效显著,且未发现明显副作用,值得临床使用。

参考文献

[1] Wolff SP, Jiang ZY, Hunt JV. Protein glycation and oxidative stress in diabetes mellitus and ageing[J]. Free Radic Biol Med,1991,10(5):339-352.

[2] Barzilay JI,Abrham L,Heckbert SR,et al.The relation of markers of inflamma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glucose disorders in the elderly:the cardiovascular health study[J].Diabetes,2001,50(10):2384.

[3] Romano M,Pomilio M,Vigneri S,et al.Endothelial peturbation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with type I diabetes:association with markers of the inflammatory reaction[J].Diabetes Care,2001,24(9):1674.

[4]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63-168.

[5] 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糖尿病肾病诊断、辨证分型及疗效评定标准[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7,41(7):7.

[6] 祝继华,邱大为,肖勤,等.糖尿病大鼠低密度脂蛋白糖化率与动脉壁胶原含量变化的关系[J].重庆医学,2000,29(3):214-215.

[7] 丁红香,邵美娟.2型糖尿病患者一氧化碳、超氧化物歧化酶及丙二醛水平的变化[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2,10(2):116.

[8] 王海燕.肾脏病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958-067.

[9] 吴深涛.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中医辨证[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7-39.

篇7

[关键词] 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微量白蛋白尿

[中图分类号] R54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2(a)-0065-03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及微量白蛋白尿(MA)均为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多项研究表明,颈动脉和冠状动脉硬化有着相同的发病机制及相应的危险因素,颈动脉血管壁内膜-中层厚度增厚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征象,所以颈动脉IMT及斑块是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其程度的一个简便的指标。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均为血管内皮受损引起,反映血管内皮损伤具有多项指标,尿微量白蛋白(MAU)含量最初是作为肾血管内皮功能受损一项指标,目前研究也表明是全身血管内皮功能受损的重要指标之一,可以反映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0月~2011年11月我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者82例,平均年龄(62±19)岁,入选病例排除糖尿病、各种肾病、肾功能衰竭、泌尿系统感染、肝硬化、心力衰竭病史。行冠状动脉造影前后48 h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入院后48 h内检测MAU(均在造影之前检测)。

1.2 冠状动脉造影及分组

采用Judkin技术,由两位以上经验丰富的医师根据造影结果图片后评估病变冠状动脉病变部位性质及狭窄程度。其中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由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和Gensini的总积分确定。最后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标准:主要的冠状动脉,包括左冠状动脉主干、左前降支、回旋支、右冠状动脉及各冠状动脉的主要分支如对角支、钝缘支、左室后降支等直径有不小于50%的狭窄。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根据冠状动脉的狭窄直径、≥50%病变及累及主要冠状动脉支数,可分为冠状动脉正常组、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三支及多支病变组。另外有累及左主干的应该按同时累及左前降支和左回旋支来计算。Gensini积分据美国心脏病协会的标准,最后进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病变定量评定。其中狭窄程度≤25%计1分、26%~50%计2分、51%~75%计4分、76%~90%计8分、91%~99%计16分、100%计32分。计算根据节段乘以相应系数:左主干×5.0,左前降支近段×2.5,中段×1.5,远段×1.0,第一对角支×1.0,第二对角支×0.5,左回旋支×2.5,左回旋支远段、后降支、钝缘支均×1.0,后侧支×0.5,右冠状动脉近、中、远段和后降支均×1.0;总积分为各节段积分之和。

1.3 颈动脉斑块及IMT的检测

所有患者采用双侧颈动脉超声检查,应用美国飞利浦-ie33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受检者取仰卧位,头颈尽量仰伸使颈部血管充分暴露,受检者的头转向被检查的对侧。从颈的根部开始,先进行横切检查,后进行纵切检查,从近至远,观察双侧颈总动脉的近中远端及分叉处,观察受检者的颈内动脉、颈外动脉的管壁厚度及颈动脉斑块形成情况。笔者根据标准设定IMT>0.9 mm为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如果存在有颈动脉内膜-中层不规则增厚>1.5 mm或突出颈动脉内膜表面可定义为颈动脉斑块形成。颈动脉斑块采用半定量法进行积分评定,无颈动脉斑块者积0分;只有1处颈动脉斑块而且颈动脉斑块厚度≤2 mm者积1分;有2处颈动脉斑块但厚度均2 mm者积2分;2处颈动脉斑块至少1处厚度>2 mm者积3分;2处以上颈动脉斑块且厚度均>2 mm者积4分。

1.4 尿微量白蛋白测量

所有对象留取清晨中段尿,采用免疫比浊法进行MAU的测定。

1.5 观察指标

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由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Gensini总积分确定);颈动脉IMT;MAU。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3.0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用直线相关方法来进行相关性分析,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各组间患者年龄、血压[包括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及体重指数(BMI)及肾功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见表1。

2.2 各组患者IMT及MAU比较

与冠状动脉正常组比较,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三支及多支病变组的颈总动脉IMT明显增厚,而且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加重,其颈总动脉IMT、斑块发生率、斑块积分及MAU亦随之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见表2。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与颈动脉IMT呈正相关(r = 0.68,P < 0.05),与斑块积分呈正相关(r = 0.62,P < 0.05)。冠状动脉造影积分与颈动脉IMT呈正相关(r = 0.63,P < 0.05),与颈动脉斑块积分呈正相关(r = 0.62,P < 0.05)。MAU与Gensin-S呈正相关(r = 0.54,P < 0.05),与颈动脉IMT亦呈正相关(r = 0.57,P < 0.05)。

3 讨论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全身性慢性疾病,常见于冠状动脉、脑动脉、颈动脉及肾动脉等重要脏器的血管,不少研究表明,冠状动脉及颈动脉常同时出现动脉粥样硬化,测定颈动脉IMT可反映个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是心血管疾病强有力的预测因素。通过检测颈动脉IMT是评价动脉壁粥样硬化改变的主要指标之一[1-2],本研究表明,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加重,其颈动脉IMT明显增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程度亦有所加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说明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及严重程度可作为冠状动脉病变的预测依据[3-4]。目前考虑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较多,而血管内皮受损是微血管和大血管病变的重要因素。相关研究表明,尿白蛋白排泄率增高可能作为冠心病患者内皮功能广泛受损的标志[5]。

尿白蛋白定量检测有几种方法,常见有晨尿的白蛋白定量检测及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MAU指的是晨尿的白蛋白量位于20~200 mg/L之间或者24 h尿液中白蛋白一直处于20~200 μg/min的持续排泄浓度。正常情况下,绝大部分白蛋白不能通过肾小球滤过膜。尿中出现微量白蛋白通常是肾小球动脉硬化、肾小动脉内皮受损所致,反映了肾微小血管的病变,同时也是全身血管病变的早期表现。已有研究表明,MAU是心、脑、肾及外周血管损伤的标志,因此它被认为是动脉硬化的早期表现[6-7]。本研究资料显示,MAU及IMT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评分之间呈正相关(r = 0.57,P < 0.05)。这可能是心血管各种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高脂血症及其他各种致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损伤血管内皮,包括有冠状动脉、颈动脉、脑血管、肾动脉及全身动脉内皮系统,其中各种心血管危险因素影响肾动脉内皮细胞后,导致肾小球血流动力学出现异常,引起肾小球滤过膜损害;同时肾动脉内皮细胞释放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等血管活性物质使肾小球毛细血管张力改变,引起肾血流动力学变化,导致肾小球长期处于高滤过状态并致肾损害[6-8]。Lekatsas等[9]有研究证实检测有微量白蛋白尿的急性心梗患者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明显高于无微量白蛋白尿的急性心梗患者,这说明微量白蛋白尿不仅仅是心血管疾病的一种独立危险因素,也可以预测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各种缺血性心血管事件如冠心病及肾血管病变。

目前冠状动脉造影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诊断的“金标准”,但冠状动脉造影是一种侵入性检查,在冠心病高危人群的筛选应用中难以普及,所以临床上寻找一种简便,易行无创伤的检查来早期筛选和发现冠心病是十分必要的,本研究结果显示颈动脉IMT及MAU的测定对评价冠状动脉病变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是血管疾病强有力的预测因素,可作为临床上一种简便、易行、无创伤的检查来早期筛选和发现冠心病。

[参考文献]

[1] Barghouti N,Elkeles R,Nicolaides A,et al. The ultrasonic evaluation of the 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 and its relation to risk factors of atherosclerosis in normal and diabetic population [J]. Int Angiol,1997;16(1):50-54.

[2] 谢秀梅,李志凌,李兢,等.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微量白蛋白尿与血管内皮功能及颈总动脉粥样硬化[J].高血压杂志,2006,14(2):94-96.

[3] Manami T,Baba S,Ogata J. Strong and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between aggregation of major coronary risk factors and accleration of carotid atheroscle rosis in general population of a Japanese city:the Suita Study [J]. Arch Interm Med,2000,160(15):2297-2303.

[4] Bonithon KC,Jouven X,Taquet A,et al. Early carotid atherosclerosis in healthy middle-aged women:a follow up study [J]. Stroke,1993,24(12):1837-1843.

[5] Klausen K,Borch JK,Feldt RB,et al. Very low levels of microalbuminuria are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risk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death independently of renal function,hypertension,and diabetes [J]. Circulation,2004,110(1):32-35.

[6] De ZD,Parring HH,Henning RH. Microalbuminuria as an early marker for cardio vascular disease [J]. Am See Nephrol,2006,l7(8):2100-2105.

[7] Casanova C,de Torres JP,Navarro J,et al. Microalbuminuria and hypoxemia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J].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2010,182(8):1004-1010.

[8] 朱雯,李勇,徐旭凌,等.尿微量白蛋白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相关[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09,8(6):512-516.

篇8

【关键词】β2-微球蛋白;微量白蛋白;糖尿病肾病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5-0257-01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导致肾功能下降,肾功能衰竭,严重会致死[1]。大多数肾损害起病隐匿,进展缓慢。早期诊断较困难,依靠血肌酐、尿素氮、尿蛋白作诊断时往往预示肾脏病变已进展到相当程度,因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尤为重要。我院于2015年5月~2015年8月对尿病患者及健康体检者联合检测β2-MG、尿MALB,具体结果分析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50例糖尿病患者,其中男25例,女25例。年龄40~60岁,平均年龄48.5岁。均符合WHO规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正常健康体检对照组50例,男25例,女25例。年龄40~60岁。所有研究对象均已排除有原发性肾脏病、继发性高血压、急性感染、创伤、肿瘤、妊娠、心肝疾病、恶性肿瘤等疾病。化验室检测血肌酐、尿素氮、尿常规蛋白定性为阴性。

1.2方法 所有患者晨起留取第1次中段尿,立即送检,加样前离心10min,在室温下1h内检测完毕。采用日本产奥林巴斯AU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MALB采用免疫比浊法。β2-MG采用终点法。MALB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用χ2检验,P

2结果

糖尿病组:尿微量白蛋白及β2-微球蛋白阳性例数分别为27例、24例。检测值范围分别为28-115 mg/L、0.8-5.6 mg/L;健康体检组:尿微量白蛋白及β2-微球蛋白阳性例数分别为1例(22 mg/L)、0例。糖尿病组的尿MALB和β2-MG均显著高于健康体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患者逐年增加,DN是DM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因其发病隐匿,常规的尿蛋白及肾功能检查难以发现早期肾损伤,故对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愈来愈受到重视,因此探讨DM的病因、发展、早期诊断有着重要意义。糖尿病肾病(DN)的主要衡量指标为蛋白尿,是糖尿病患者能够生存下来并且减少其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2]。蛋白尿的发生机制是由于肾小球滤膜的通透性增大,致使血浆蛋白特别是白蛋白大量漏出,超过近端肾小管对蛋白的重吸收能力而形成的。持续和大量蛋白尿造成肾脏高灌注、高滤过状态,促进肾小球硬化或间质纤维化的发展,因而成为肾脏原有病理改变加重的因素。

微量白蛋白分子量中等,带负电荷,在正常情况下由于肾小球滤过膜电荷选择性屏障的静电同性相斥作用,绝大部分不能通过肾小球滤过膜。当肾小球受到炎症、毒素等的损害,引起肾小球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滤出较多的血浆蛋白,超过了肾小管重吸收能力,尿中含量增大,但又未达到临床蛋白尿的标准。研究显示当滤过膜通透性增加时, 血中的蛋白质可从肾小球滤过,主要为MALB[3],是肾小球损害早期诊断的指标,也称为肾小球性蛋白尿。尿微量白蛋白(mAlb)作为肾小球微血管病变最早期的客观指标,对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4]。β2-MG广泛分布于体内所有细胞中,分子量11.8 KD ,主要由肝脏合成。正常人体内的 β2-M能自由通过肾小球滤过膜,原尿中的99. 9 %的β2-MG可被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和降解,不再返回血循环,从而保证血液中β2-MG浓度恒定, 所以正常人尿中只有痕迹量。当肾近曲小管轻微受损时,对β2-MG的重吸收下降, 尿β2-MG含量就增加。所以当DN影响到肾小管重吸收功能时尿β2-MG升高[5]。β2-MG在尿中含量增大,是早期判断肾小管损伤的敏感指标,因此也被称为肾小管性蛋白尿。多次检测β2-MG超过正常,尤其是逐渐升高者,尽管尿素氮、肌酐和尿常规结果仍正常,多表示肾功能已有损害,所以测定有精确、灵敏、特异性强等优点[6]。

由此可见,尿液的微量白蛋白和β2-微球蛋白含量能较灵敏地反映出肾小球的滤过功能和肾近端小管的重吸收功能,有利于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预防控制DN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张日赤,薛峰.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1):8.

[2]朱建民,程秦娣.糖尿病肾病的研究与临床近况[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1994,10(1):41.

[3]程苏琴,朱美财.尿微量白蛋白在糖尿病肾损害早期诊断中的价值[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5,28(7):740-747.

[4]欧阳涓,姜镜.肾病的损伤性诊断[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5,28(8):877-880.

篇9

[关键词] 尿微量白蛋白;糖尿病;肾小球

尿微量白蛋白(mAlb)指在生理状态下由于分子筛屏障和电荷屏障的作用,分子量69 kg并带有负电荷的Alb基本上不能通过肾小球滤过屏障。一旦肾小球的完整性受到损害, Alb漏出增加,超过了肾小管的重吸收阈值,尿中白蛋白即增加,而出现白蛋白高于正常,但常规方法无法检出白蛋白尿。目前临床上广泛使用的尿蛋白试带,其检出限(LOD)约为200 mg/L, 尿蛋白浓度低于此限时结果作为阴性报告,实际上健康人也有极微量的Alb排出。肾小球损伤的早期尿中Alb浓度已增加,但如不超过尿试带LOD时通常不能发现,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测定方法如放射免疫法、免疫透射浊度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ASA)法等不断发现过去被当作尿蛋白“阴性”的人群实际上潜在着相当比例的病理性蛋白尿患者,他的检测作为早期肾损害诊断的重要指标已受到广泛重视,应用较多的是免疫比浊法,但报告方式不一,有的以每升尿中白蛋白量表示,有的以24 h排泄量表示,还有以白蛋白/肌酐比值报告。现对部分健康者、糖尿病患者进行测定,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与方法 mAlb测定试剂盒购于上海申能?德赛诊断技术有限公司,肌酐测定试剂盒购于广州标佳科技有限公司。仪器应用美国库尔特贝克曼LX-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尿白蛋白测定采用免疫比浊法,肌酐采用Jaffe法。

1.2 对象 对照组,健康人68例,男42例,女26例,年龄21岁~54岁,平均年龄41.2岁,均排除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病及妊娠和肾病有关病史。糖尿病组,38例,男26例,女12例,年龄34岁~68岁,平均年龄51岁,病程2 a~20 a。尿常规分析蛋白定性均为阴性。

1.3 标本 对照组均分别留取24 h尿和随机尿,测定24 h白蛋白和每升白蛋白及白蛋白/肌酐比值,并以不同方法计算正常值,患者组均取随机尿测定,以mg/L报告,以上标本均当日测定。

2 结果

2.1 不同计算方法尿白蛋白正常值 以mg/L计算,范围0 mg/L~30 mg/L;以mg/gCr计算,范围4.1 mg/gCr~18.1 mg/gCr;以mg/24 h计算,范围2.4 mg/24 h~34.3 mg/24 h。因尿白蛋白值呈非正态分布,低值无临床意义,在建立参考范围时以百分位数法按单侧值95%上限确定。从以上结果可见,不同计算方法的结果正常值范围差异有显著性。

2.2 糖尿病组 38例糖尿病患者按病程分组,2 a~10 a 25例,尿白蛋白为5.2 mg/L~39.6 mg/L, 11 a以上组13例,结果为10.4 mg/L~78.1 mg/L,2 a~10 a 25例中有4例超过正常值,11 a以上组中有6例超过正常值,说明这些患者已有轻度肾损害。通过了解病史并分析结果,坚持长期口服药物或注射胰岛素治疗者与不经常治疗两者结果间差异有显著性。

2.3 相关资料 mAlb<30 mg/L为正常,40 mg/L~70 mg/L为可逆阶段,而>150 mg/L为不可逆阶段,此浓度是干化学试带检测的最低限。mAlb是糖尿病诱发肾小球微血管病变最早期的客观指标之一,对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糖尿病患者出现mAlb尿时,在病理组织学上可看到系膜基质增加或有少数结节性病变, 在糖尿病进程中,初发肾病出现微量白蛋白尿,远早于尿常规的改变和血清尿素氮、肌酐的升高。在糖尿病肾病分期上属于早期,及时治疗和控制血糖水平,肾损伤是可逆的。mAlb用于评估糖尿病患者发生肾并发症的危险度, 糖尿病患者如有持续的mAlb尿, 肾病的发生几率要高于尿Alb排出量正常者。留取24 h标本困难,在实际应用上受到限制,随机尿测定是目前最常用、最易行的方法,但应同时测定肌酐,因每日肌酐排出量相对恒定,可避免尿量变化对结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周新,涂植光,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73?274.

[2] 临床医学检验与技术 (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指导[M],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41?442.

篇10

[关键词] 尿蛋白;尿微量白蛋白;糖尿病肾病

[中图分类号] R58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06(b)-0075-0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变化和饮食机构的重构,人们在日常饮食中的脂肪、蛋白质以及糖类的摄入量均有显著增加,并且人们锻炼较少等都导致糖尿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病症主要为高血糖,随着血糖的升高患者会出现相应的微血管和大血管病变,严重者对患者的心、脑、肾以及眼睛和肢端等部位造成损害,其中糖尿病肾病就是其中较为严重的全身性恶性并发症[1]。近年来,肾内科接收的糖尿病肾病患者越来越多,在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尽可能降低患者的发病率非常重要,从而改善患者的疾病治疗预后。该研究对一段时间内在该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尿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指标的评估检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4年1月―2015年8月期间,该院肾内科接受治疗的糖尿病肾病患者70例作为观察组,患者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对糖尿病的判定标准,其中男性患者39例,女性患者31例,患者的年龄在25~76岁,平均年龄为55.9岁,患者的糖尿病病程在1~21年,平均为8.3年,其中68例患者为2型糖尿病,2例患者为1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病症主要有消瘦、多饮、多食、多尿以及口干和明显的体重下降;另外选取同期在该院进行体检的正常人7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32例,患者的年龄在23~75岁,平均年龄为56.2岁。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年龄等基础资料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对比两组患者的尿蛋白指标和尿微量白蛋白指标情况,首先在患者检查前要嘱咐患者进行空腹12 h,然后对患者进行第2天清晨的尿液进行采集,其尿液采集分为首次尿10 mL、中段尿两个5 mL,样本在进行检测前药进行4 000 r/min进行离心5 min,取上清进行免疫比浊法检测[2],然后对其进行尿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指标检测,应用尿液分析仪和相关的测定试纸进行尿蛋白检测,另外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配套试剂盒进行尿微量白蛋白指标的检测[3]。

1.3 统计方法

数据分析应用SPSS22.0软件包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平均值表示,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的组间对比分别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尿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指标检查显示其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糖尿病作为一个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其发病率近年来呈逐年上升趋势,有流行病学数据显示我国的糖尿病发病人数已经超过一亿,并且有大量的高危人群存在。我国的糖尿病患者主要为二型糖尿病,其主要在中老年人群中较为高发,与患者的环境因素、年龄、种族以及遗传和生活方式等密切相关[4]。而一型糖尿病患者在各个年龄段可发生,并且起病较急,其发病原因与患者的遗传因素和病毒感染等密切相关。糖尿病本身对患者的直接损害并不多,但是由于患者处于长期的机体高血糖状况,患者的器官、组织以及细胞都会受到负面影响而出现一系列并发症[5]。有临床研究表明糖尿病的并发症非常多,其中较为危重的是糖尿病肾病,其发病机制目前临床尚不完全明确,患者出现肾脏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进而导致患者出现更多的代谢异常,从而导致其肾脏受到损伤,其损伤机制相关通路包含肾组织局部的糖代谢异常、多元醇通路激活以及二酰基甘油-蛋白激酶C途径的激活和己糖胺通路的代谢紊乱[6]。

糖尿病肾病作为该病症较为常见的并发症,随着糖尿病人数的增加,临床接诊的糖尿病肾病患者也明显占有更多比例。糖尿病肾病发展主要分为五个阶段,首先在第一个阶段是肾脏的肥大以及肾小球滤过率的增加,这些微小病变在该阶段并没有显著变化,也没有明显的病理组织损伤,在这个阶段进行血糖的有效控制能够缓解肾病的发展;第二个阶段是患者出现蛋白尿病症,并且会出现肾小球底膜的增厚,另外系膜区也会出现基质增多,患者在休息会机体基本恢复正常,第二阶段持续时间较长;第三阶段是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有所下降,同时肾小球出现病变,患者在运动后其尿蛋白非常明显,甚至会出现微量白蛋白,患者的血压也会有所升高,患者结合相关的药物能够减少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从而缓解患者的病症;第二阶段则是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显著下降,患者的蛋白尿病症非常显著,患者也会出现肾病综合症相关病症[7];在第五阶段患者则是出于终末期的肾衰竭病症,病理检查显示出现肾小球硬化,严重者出现尿毒症病症,患者需要透析治疗能够一定程度缓解病症,这个阶段患者的临床治疗难度较大。蛋白尿即患者的尿液中出现蛋白质,正常人体尿液中会有少量的小分子蛋白存在,但是尿常规检查并不能检测出,但是随着肾脏病变则会出现尿蛋白,这是检测肾病情况的重要手段。尿液中微量白蛋白则是对糖尿病肾病以及高血压肾病中的肾脏检测的重要内容,在肾脏功能异常的情况下尿液中会出现微量白蛋白,由于高血糖环境导致肾脏固有细胞结构发生改变,从而影响肾脏功能,患者出现尿微量白蛋白病症。

该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尿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指标检查显示其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何彦俐,王振楠,杨晓波. 糖尿病肾病的尿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的检验结果分析[J]. 中外医疗,2015,35(23):70-71.

[2] 袁洪涛. 进行尿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mAlb)检测对早期诊断糖尿病肾病的价值分析[J]. 当代医药论丛,2015,13(24):12-13.

[3] 詹雪梅. 微量白蛋白检验在糖尿病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与病程的关系研究[J]. 中国当代医药,2015,6(30):114-116.

[4] 刘芝,杜玉君,孟帮柱,等. 早期糖尿病肾病相关因素分析及其在传统医药临床试验设计中的应用[J].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5,31(1):224-228.

[5] Schlatzer D , Maahs D M ,Chance M R, et al.Novel urinaryp rotein biomarkerspredi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microalbuminuria andrenal function decline in type 1 diabetes[J].Diabetescare,2012,35(3):549-555.

[6] 芝敏. 螺内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系统评价及其对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肾脏衰老机制的干预[D].新疆医科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