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产品范文

时间:2023-04-10 02:24: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资产品,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农资产品

篇1

社 品市 销 泰”方 (兴以下泰作专 公兴( 贸下限方产: 简 农 有) 方 以: 苏司合乙社易 市买 售 ”供 方“称 简天 “合江 称弘 ) 苏副联甲省业

协《律甲乙友国定双中方就好共人方规经等华和,商民法,乙根》同合据法

,责方后运发事按、方向在乙所流甲宜方理款方,。甲发付:乙货负办一运输报

数货通知将形传单货及时以,真收量、货货出。发接到要及便物位站方甲乙后方式以发

定。甲合订款个全方指至部货帐户日本签、作0同款乙,方汇内的工:付后1二将

底货后甲三物发方月将全出于在方0部4:。交01,1时前付乙货年2款、间

。发品的国标验载系制检家四质量准同、量定货款根质合品:质条据物所颁本质

产门。全货部告方检并最的明量验偿质如问具以担的接的由准失存地乙出表在国须产部生终责此。任报甲告质,报该赔承为损一切题家品验方检,量

后求票规:方甲应据在、货售销单提供定按要。发交五

如,方处数、六因足应由而方短车,短补物足量件甲产量生的理甲如装。:不货

运供运,中生助乙发盗输、,协由在录证过记等,明货甲方 被湿1的提方程水。赔索理方乙办

凡执一本同本争双决的的:、行有合解乙因切,友好合关由与七甲或争同议方议

方出一均商时提地法有在告方讼协原的任成解商权诉何别当。适请,院级不。求所向协决

并权2的经生:合签效效代八甲效,表同方、修授改盖本后合双及生章同字有乙

甲期改同的修乙义毕履协项。至充本方可订下时,在部协经全另务商方签。各一致双议行补完合止行或

正双份各合等式文效具一本执份九,乙力。,合同甲有两文本、同一:方本本同

件真效传有。

方 : 供 方需 :

:位位 : 单 章 章 单

:人法法 定表定 代人 代 : 表

话 :: 电 话 电

: 开 户 行 行 户 开 :

篇2

 

1、必须向具有合法资质的农资生产企业或经销商采购农资产品。进货时应当索取、核实并妥善保存供应商的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经营许可证等资质证明材料复印件(须加盖公章)以及供货协议。不得向无证企业或个人采购农资产品。

2、采购农资时,应当按照国家相应的农资产品包装、标签和说明书等管理规定,查验产品包装、标签、说明书、生产日期,索取相应批次的质量检验合格证以及有关登记、批准证明文件复印件(须加盖公章)。对经查验不符合规定的农资,不得入库,并做好退货处理记录,发现假冒伪劣商品应立即向XX县(区)农业局报告。所购产品信息必须纳入农药监管信息化管理系统。

3、对供货商资质和产品证明核实无误后,应索取进货发票,进货发票应注明进货时间、产品名称(产品通用名)、规格、批次、数量、供货商及其联系方式等内容。

4、必须向农资购买者出具发票或销售凭据,销售凭据应当如实注明售出产品的名称、数量、销售时间以及购买人和经营单位名称等信息,必要时,还应根据实际情况当出具使用指导意见和注意事项。

篇3

关键词:农资产品;物流体系;特点;建设方向

中图分类号:F306.6 文献标识码:B

一、农资产品物流体系的相关概念

所谓“农资产品”,是指经过加工、制作并用于销售的农业生产资料产品,主要包括:农业机械设备及零部件等;农业生产所需的种子、农药、肥料等以及畜牧生产所需的畜禽、饲料等;农业生产需要消费的其它原料、材料、燃料。因此,农资产品物流体系就是指对农业生产所需的一切生产资料进行采购、运输、调配和储存等物流过程的各个部分所组成的体系。随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号角的吹响,农资产品市场再次焕发生机,与之紧密相连的农资产品物流体系也发展起来,并表现出了一系列鲜明的特点。

二、我国农资产品物流体系的主要特点分析

综观我国农资产品物流体系的整体发展状况,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

1. 分散性。分散性是由我国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的分散进行决定的。现阶段,我国农业的生产条件仍是相对落后的,家庭是农业生产的基本单位,生产组织水平较低,农业生产是一家一户分散进行的,农资产品的物流服务体系就要覆盖到农村的田间地头。同时,农民的生活居住也比较零散,自然村落众多且分布广泛,彼此之间通常相距几里或者几十里路程,交通不便。

2. 差异性。“由于不同地域、自然条件的差异”,[1]使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季节性特点,在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周期的不同阶段,农民对农资产品的需求数量、需求种类、时效性等方面都会不同,如播种时节会集中需要大量的种子、化肥、种苗、播种机等,作物的成长期会需要大量的农药、微量元素等。同时,农、林、牧、副、渔业又各有不同的生产方式,其多样性对农资产品物流体系的服务需求自然不同,加上不同地域农村的经济、人文环境和物流发展水平的不同,如有的地方是飞机运输,而有的却还是马车、人力运输,导致农资产品物流体系具有显著的差异性特点。

3. 落后性。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农村的发展仍是相对落后,在道路交通条件、运输工具、通讯水平及信息网络平台、商品仓储能力及保管水平上都与发达国家有很大的差距。如在我国农村由机动运输工具完成的货运量仅占总量的20%左右,其余80%则由人力或畜力来完成,仓储设施数量严重不足,管理手段落后,农场、供销合作社等流通部门管理技术差,运输网络也不完善,货运汽车空驶率高、返空现象严重,信息管理系统尚不健全。一家一户的小规模分散经营使农资产品物流统一作业服务的种类有限,农资产品物流规模小而分布广,加之农村生产资料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宏观调控“缺位”严重,制度建设滞后,农资产品物流市场中介组织发育幼稚,且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都制约着农资产品物流体系的专业化、社会化和市场化的发展。要建设现代化的农资产品物流体系,必须要“对资源配置方式、生产组织结构、市场体系建设、政府宏观调控等进行重塑与构造”。[2]

4. 无序性。目前,在农资产品物流政策和法律法规很少,甚至是空白,物流管理活动无法可依、无章可循,使其服务不规范、信誉度不高,坑农误农现象时有发生,存在着很大的无序性,使农资产品的物流需求者普遍持不信任态度,交易合约难以达成和按期履行。因此,建立现代化的农资产品物流体系必须要有政府支持,实现政策法律化运行。

三、我国农资产品物流体系的建设方向思考

1. 构建高效的物流信息平台。针对农资产品物流体系的分散性和差异性,首先要构建有效的物流信息平台,依托乡镇涉农服务部门,收集各地农资产品的物流需求信息,经过有关部门的信息处理后形成共享信息,使物流组织者及时开展有针对性的采购、运输、储存等物流工作。为此,国家必须加强配套设施投资,加快乡村道路规划建设,实现公路“村村通”;加快农村电信基础设施建设,让有线电话、电视“户户通”;加快农村网络建设,使宽带上网业务“走进农家院”,从而在“硬件”上为构筑多层次、现代化的农资产品物流信息源提供有利的条件。

2. 建设与完善物流基础设施网络结构。由于我国农资产品物流体系的分散性和落后性,使建设与完善物流基础设施网络结构势在必行。这要求充分发挥各农业部门、邮政系统、供销合作社等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及各乡镇物流网点的联合作用,尤其要重视发挥供销合作社在农资产品供应方面的特殊优势。目前,供销合作社有2.6万个基层供销合作社和50多万个经营网点[3],在全国各地星罗棋布,覆盖面极其广泛,并且在广大农民群众中信誉良好,又有大批经验丰富、熟悉农村市场的经营人员,长久以来都是我国农资产品供应的主要渠道之一。

3. 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服务。我国农业生产的落后性、分散性使农资产品物流专业化发展缓慢,尤其缺乏第三方物流服务。据统计,目前,由第三方承担的农资产品物流数量不超过20%。今后,农资产品物流体系的建设必须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服务,通过专业物流组织之间的市场竞争来降低成本,并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满足农业生产对农资产品多样化的物流需求。为此,国家要建立相关的配套设施,并引导农民建立各种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改变以家庭为单位的分散经营格局,走规模化发展道路,给农资产品物流体系的专业化和社会化提供重要的组织条件。

4. 规范农资产品物流市场行为。为改变农资产品物流体系的无序运行状态,必须要实现其法律政策化的建设方向。这要求国家加强宏观政策调控,制定专门的物流法律、法规,规范农资产品物流市场行为,提高其信誉度,以保证农资产品物流体系的健康、有序运行。同时,也要参照国际组织及发达国家物流标准体系,加快我国农资产品物流体系的标准化建设,从而形成规范化、法制化和科学化的物流运作体系,更好地为解决中国“三农”问题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实践服务。

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陈勇.现代物流发展与我国农村物流体系的重构[J].农业经济问题,2006(4):75.

篇4

发展才是硬道理。在产品质量就是企业生命的今天,产品质量已经成为一个企业在市场中立足的根本和发展的保证。产品质量的优劣决定产品的生命,乃至企业的发展命运。没有质量就没有市场,没有质量就没有效益,没有质量就没有发展。因此质量才是硬道理!特别是现在,农资零售业处于低迷时期,选择产品一定要从质量上把关,不能盲目的选择利润空间很大但成效一般甚至会影响作物生长的农产品,消费者只要用过一次就会否定该产品,也会间接否定农资零售终端。为了谋取暴利而流失了客户,其实就是杀鸡取卵的行为。不管产品适不适合,都要一扫而光,这样只会走入大小通吃的误区,直接导致农资零售终端信誉下降、产品积压以及利润低下!

选择适合的好产品就要先学专业知识。当前在我国农资市场,农资产品品种数量众多让农资零售终端眼花缭乱,加上一些粗制滥造及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让农资零售终端更加茫然,不知所从。受地域和信息等诸多因素制约,在产品选择上农资零售终端鉴别能力有限,很多时候较为盲从,过于轻信厂家或上级经销商的一面之词。往往不做调查研究就选择了产品。有些店主根本就不选择产品,上级经销商送什么卖什么,结果大多是听天由命。好的产品自然是双赢,坏的产品造成滞销不说,还耗时费力且不赚钱。那么在产品选择上,农资零售终端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那就要了解最基本的专业知识。最基本的专业知识包括农产品的分类和使用方法,当地区域种植结构及农作物元素缺失情况与防治方法等。

农资零售终端若了解一些最基本的化肥分类知识,不仅可提升产品鉴别能力,同时也有助产品销售。可在销售中为农民讲解具体的产品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等。这样无形中就能增加农民朋友对农资零售终端的信服感,从而推动其产品销售。而不同地区的区域种植结构大都是固定的,即使有变化也是小部分的变化。所以,农资零售终端有必要了解当地种植结构,并据此因地制宜进行有效的产品选择,从而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损失。 要关注行业及产品动态,除了一些专业知识外,农资零售终端还应积极关注行业动态,多看多了解行业及产品的动态情况,这样才能有比别人高的产品鉴别能力。知道哪些产品好卖,哪些产品适合自己的市场,哪些产品在自己的市场上没有潜力,哪些产品是高科技产品,是大厂家主推品牌的产品,哪些是伪劣产品等。从而在选择产品时具有一双慧眼,避免不利的状况发生。

此外,农资零售终端还要不断进行知识充电,以长久立于不败之地。试想,你的产品卖火了,赚了钱,不可避免就会有人模仿你的销售方法瓜分市场,这样你的产品销量自然就会有所下降。此时怎样才能保持你的地位不被撼动?答案恐怕只有一个,那就是再出奇招。那什么才是所谓的奇招呢?要知道别人不知道的知识,在多学多看的同时,另辟蹊径,开拓创新,走在众人的前面,做引领他们前行的路标,使自己永远成为他们模仿的对象,要在该区域做到“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的优势地位。

农资零售终端还要及时了解供货方的产品情况,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供货方包括厂家和为自己供货的上线经销商,农资零售终端不仅要对供货方的经营状况、企业实力、品牌信誉、售后服务等进行全方面的了解,还要对他们有哪些产品,有多少产品,哪些产品好卖,哪些产品不好卖以及哪些产品是新产品等心结问题有所了解,这样选择产品才会心中有数。

篇5

【关键词】统筹城乡发展 农村公共产品 开发性金融 融资渠道

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应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切入点。然而,融资难问题一直是制约和困扰我国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的重要瓶颈之一。据初步测算,仅仅新农村建设就需要新增资金15万亿~20万亿元人民币,与此巨大的资金需求相对应的却是极度的资金短缺。虽然财政投资和金融信贷等传统融资渠道发挥了巨大作用,取得了一定的实效,但由于政府财政投资不足和金融支持低效等问题,现有的各种融资方式仍然难以切实满足统筹城乡发展中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的实际融资需要。在这种现实情况下,探讨新的投融资渠道和模式显得很有必要。

我国在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模式创新和制度变迁过程中,较为成功地建立了渠道多元化、主体多元化和方式多元化的投融资渠道和模式,形成了政府与市场相互补充、共同发展的投融资结构,破解了城市基础设施供给不足和投融资效率低下的双重难题。在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代表的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中,是否也可以通过市场化改革以实现多元化的投融资渠道和模式?笔者认为,开发性金融融资渠道可以通过市场机制和政府机制的“双轮”驱动,很好地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到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领域,从而极大地开启和拓展统筹城乡发展中的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融资的发展渠道和空间,是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融资中的一种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

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融资困难的原因分析

农村公共产品自身的原因。农村公共产品的基本特征是消费的非竞争性、收益的非排他性、较大的正外部性且很难内部化,因此在其消费过程中“搭便车”问题的出现便成为势所必然、无法避免。更进一步的恶果是造成很多大型农村公共产品在给农民生活和农村经济带来巨大好处的同时,却因“搭便车”问题而使参与的市场供给主体得不到应有的基本补偿,更不要说有所收益。因此无论是一般的投资者还是金融机构都对此望而却步,不愿意投资该领域。

政府财政支持严重缺乏。从理论上讲,政府应该提供像农村公共产品这样具有广泛和优异的外部收益的公共产品。但是我国作为一个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的发展中国家,由于历史原因影响,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十分突出,片面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使得更多的资金被中央财政投入到了第二和第三产业以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地方政府则因为普遍存在财权和事权不相匹配等体制问题,对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的财政投资严重不足,致使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融资难问题雪上加霜。

金融信贷支持乏力。首先,由于农村公共产品的投资回报率相对较低,与商业性金融追求赢利最大化的目标差距很大,甚至可以说相去甚远,这使得商业性金融为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提供金融支持缺少利益驱动而动力不足。其次,作为农村政策性金融主要实施主体的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由于种种原因,从1998年开始,逐渐收缩其经营和业务范围,目前仅仅在粮、棉、油收购方面发挥着主要作用,其巨大的融资潜力还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和释放,致使其对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的融资支持还非常有限。这极大地弱化和削减了农村政策性金融为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提供融资支持的力度和实效。

开发性金融对破解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融资难题的可行性分析

开发性金融是政府与市场的有效契合体,是为同时解决“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而产生的一种融资金融理论。本文试图学习、应用和借鉴这一理论,通过对政策性金融的深化和发展,主要是与商业性金融的融合发展(包括资本证券市场的深度参与和商业投融资手段的借鉴等),将政府这只“有形之手”与市场这只“无形之手”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弥补现有各种融资方式存在的资金来源不足、投资风险较大等不足,从而破解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的融资难题。

开发性金融能够发放长期大额贷款,可以筹集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所需的大量资金。大规模金融债券的发放和募集为主的筹资来源,再加上开发银行良好的经营业绩使得开发性金融具备了发放长期大额贷款的优势。首先,与一般的商业性金融相比,开发性金融的资金来源具备长期性和稳定性的特点。这是因为一般的商业性金融资金来源主要靠吸收存款,而开发性金融可以凭借国家信用,通过在国际和国内资本证券市场上发放金融债券等市场化筹资机制来获得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这就使得开发性金融有能力向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领域发放长期大额贷款,而不必像一般商业性金融那样担心因为资产负债期限不匹配而引发流动性风险。其次,开发性金融具备良好的市场业绩。与以“保本微利”为基本经营目标的现有农村政策性金融不同,开发性金融将国家信用与市场业绩相结合,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良好的经营业绩为开发性金融支持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奠定了深厚的物质基础。

开发性金融控制长期风险的能力更强,可以为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提供稳定安全的资金来源。开发性金融经过一定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一套应对集中大额长期风险的制度安排。首先,开发性金融在信用建设和风险防范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形成了相对完善的信用体系和风险防范制度体系。因此开发性金融可以以组织增信为主要手段进一步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在强调政府承诺、政府信用和政府协调的基础上,充分依靠信用体系和制度体系的重新整合来控制和化解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中的信用风险和损失。其次,开发性金融形成了完善、高效的金融债券发行和资产证券化的业务渠道和业务素养。因此开发性金融可以通过市场化发行金融债券和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把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过程中的信贷风险转化为市场风险和证券风险,从而形成优于一般商业银行零售储蓄覆盖风险的能力。

开发性金融在市场建设和制度建设两个方面的丰硕成果,可以为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融资渠道提供体制和机制创新的制度框架和市场环境。我国金融体制的落后和金融配置效率的低下是造成我国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融资难的深层原因。为此,要想从根本上破解我国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的融资难题必须从体制建设和市场环境建设入手。开发性金融可以主动运用和依托国家信用,通过政府和市场共同融资,以市场化的运作方式管理资金,以融资创新推动制度建设和市场环境建设,并积极构建以法人建设为核心的健康高效的资金运用机制,从而弥补农村金融体制中的市场缺失和制度缺损。

开发性金融对破解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融资难题的成效分析

开发性金融融资渠道和模式的推广和实施,可以为我国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问题提供许多意想不到的突破性尝试并产生积极而有益的成效。

首先,可以逐步破解我国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的融资难题,使农村投资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和优化。通过对乡村公路、退耕还林和环境保护、健康卫生条件改善和教育文化通讯设施的完善等在内的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领域的投资,一方面可以有效破解我国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领域的融资难题,另一方面还可以使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的投资增长率得到极大提高,从而加快乡村公路、乡镇卫生院、乡村电话等农村公共产品的迅速普及和应用推广,改善农民的生活环境。同时,在实现农村经济发展与国家公共财政收入同步增长的基础上,使农村的投资硬环境得到改善和优化。

篇6

农产品销售难,定边土豆绝非第一家:2011年11月初,山东菜价再次“非正常”暴跌;10月,内蒙古土豆“卖不动”;9月,广西葡萄销售无门;7月,海南香蕉再陷困境;5月,江苏蒜薹、白菜滞销;4月,全国18种蔬菜平均批发价格三周内累计下降16.2%,山东、河南、浙江、上海、北京等地出现蔬菜滞销。北京油菜最低价一斤5分,上海农民开拖拉机碾掉百万斤卷心菜,山东一位菜农因大白菜滞销而自杀……

其实不光是蔬菜,其他农产品也遭遇同样命运,基本遵循一个规律—少了就贵,贵了就多,多了就贱,贱了就少,少了就贵……不同品种轮回,几乎没有供求平衡过。

那么,在电子商务如火如荼的今天,农产品能不能借电子商务之东风,平衡产销,甚至以销定产呢?上海大宗农产品市场(CCBOT)“百县百品”系列工程正在进行这样的尝试。

据上海大宗农产品市场经营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费建介绍,2010年8月10日,上海大宗农产品市场(CCBOT)“百县百品”系列工程在上海金茂大厦正式启动,甘肃省静宁县的“静宁苹果”作为“百县百品”工程首个获得审批通过的上市品种同时上市开盘交易。

静宁县气候独特,光热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是农业部划定的黄土高原适于生产苹果土地之一。静宁苹果畅销国内大宗农产品市场并且远销欧盟、俄罗斯以及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先后取得了“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绿色基地”、“良好农业规范”和“中国果品认证”等国家级证书。

静宁苹果在CCBOT开盘当日,20公斤装的每箱苹果就从136元上涨到142元涨停,买方十分踊跃。这个价格对静宁当地果农的影响是,他们在地头和苹果收购商谈价钱时有了参照系,不再是由收购商单方出价了。仁大乡杨湾村的孙应民通过网上了解到的行情和客商讨价还价,最终使他家的苹果“创纪录”地卖了8万多元。

静宁县格瑞苹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景永学说,没上市以前,跑市场几乎是一对一的交流,主动权在经销商的手里,农民与合作社总是处于劣势地位,压价、压款现象十分突出。

如今上市了,每天都有数以万计的人关注“静宁苹果”,在不到两个月时间里,通过网络定购和来产地联系订货的总量就达6000多吨,而且价格一路走高,每斤达到了4.3元,不但开创了“苹果还在树上长,就已经在电子盘上开始交易”的局面,而且真正实现了“由农民找市场卖”到“市场找农民买”的转变,农民开始有了市场定价权。

“之所以会出现农产品卖难问题,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小农户难以应对千变万化的市场,生产计划与市场不能有效对接。”上海大宗农产品市场经营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费建这样分析道。

上海大宗农产品市场推出的服务具有地域特色农产品的项目—“百县百品”工程,试图从中国上千个县(市)中挑选出近百种具有浓郁地方特色、易于流通的农产品,通过上海市大宗农产品的交易平台进行现货流通。

费建说,通过“百县百品”工程,指导特色区的农民种植指导作物,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以销定产”,打破长期困扰广大农民增产不增收的魔咒;通过“百县百品”工程,在农民与农产品经纪人、农产品经纪人与采购企业之间形成贸易保障机制,可以保证100%履约,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订单农业的转变,破解当前“农业金融”困局。

篇7

史庄村地处黄河故道,属沙质土壤,非常适合种植红薯和花生。该村2400多亩耕地,每年红薯种植面积都在1000亩以上,全村家家户户都种。除了直接卖鲜红薯,村民还手工制作红薯粉条对外销售,以增加收入。上个月,村民雷凤勤家就加工了3000多斤红薯粉条,但是却一直卖不出去。“咱这里都是纯手工制作的红薯粉条,没有添加任何的化学添加剂,每斤粉条成本都在7块钱左右,但是现在市场上有很多的假粉条,才卖3块钱一斤,叫我们咋卖?”雷凤勤拿起一把粉条发愁地说。失去了价格优势,导致纯红薯粉条的销路受阻,村上有很多农户的粉条都只好堆放在家里。

得知家乡的红薯粉条滞销,史庄村在外工作的同乡们纷纷给家乡人支起了招,在新乡市区经商的杨成栋就是其中之一。他主动找到村党支部书记万清利,商量着让村民自己举办一个农产品展销会。由万清利负责组织村民准备好农产品,杨成栋负责联系商家、消费者,直接从农户手中购买。两人一拍即合。

29日一大早,史庄村的村民就将自己加工制作的红薯粉条和花生油等农产品摆在了展销会现场。上午9时,杨成栋联系的新乡市爱心企业家协会、卫滨商会等上百名企业老板和市民来到史庄村,看到这些优质的农产品都是赞不绝口,纷纷上前挑选。万清利还带领大家现场观看了手工制作红薯粉条、压榨花生油的全过程,并教给大家如何辨别真假红薯粉条和真假花生油。爱心商家的到来,不仅给村民带来了“真金白银”,还给村民带来了丰富多彩的娱乐节目。一边是载歌载舞,一边是商家和农民的面对面交易,场面热火朝天。

“以前到县城摆一天摊卖不了100斤,今天一个多小时就卖掉了300多斤。”村民姬苹兰手里紧攥着刚收起来的货款,高兴地说。

篇8

1.龙头企业不断发展,拉动作用日渐凸显

目前,全市重点“龙头”企业有30余户。其中,有亚州最大的肉鸡加工企业吉林德大公司;世界最大的玉米深加工企业长春大成集团投资建设的德惠玉米工业园区;全国最大的肉牛加工企业长春皓月集团投资建设的皓德公司;全国食品行业排名首位的福建达利集团投资建设的吉林达利食品有限公司;河南黄河集团投资建设的长春斯美特食品有限公司等。“十一五”期间,全市农产品加工业产值每年均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为“十二五”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加工逐步走向精深,运行质量明显提升

德惠市农产品加工业由简单的初级产品加工步入了多元化、系列化精深加工阶段。几年来,适应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按照精细、营养、安全的标准来加工农产品。该市素有“中国松花江大米之乡”的美誉,全市有以上禾、百顺、松川、绿州等为骨干大米深加工规模企业130多户。坚持实施“品牌战略”,通过精深加工,企业的产品已由原来的单一品种发展到多品牌、精包装的绿色健康食品,使市场占有份额不断扩大。全市农产品加工业拥有中国驰名商标5个;中国名牌产品4个;吉林省著名商标6个;吉林省优质产品8个;有40多种产品打入美国、日本、韩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3.产业布局日臻优化,辐射效应不断增强

3.1壮龙头,增强农产品加工业的带动力

德惠市把建设和发展一批生产规模大、产业关联度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放在农产品加工业的首位。2006年以来,全市共建设投资百万元以上农产品加工项目617个,其中超亿元项目92个。肉鸡、肉牛、生猪、玉米、稻米、大豆、瓜菜、酒业、休闲食品、植物化工等十条龙型产业日趋壮大。目前,全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已发展到29户,其中国家级5户,省级11户,市级13户。形成了强龙引领、群龙竞舞的龙型经济发展新格局,步入了粮食产品―饲料产品―畜禽产品―精深加工―健康美味食品―网络营销成龙配套的农牧工商良性循环发展轨道。

3.2育基地,增强农产品加工业的支撑力

在全市规划建设了专用玉米、高油大豆、优质水稻、特种油料、瓜菜、林果六大种植基地和肉鸡、肉牛、生猪、肉鹅、肉羊、奶牛六大养殖基地,2010年粮食产量达到40.5亿斤,创历史最高水平;畜牧业产值达到58亿元,比上年增长9.4%;园艺特产业产值实现16.5亿元,比上年增长6.5%。全市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面积达到130万亩。9大类79种产品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建成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经营机制新、经济效益好的各类园区150个。通过大力推进“龙头企业加合作组织、带基地、连农户”的经营模式,创新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加快推动农产品加工业结构升级。目前,全市与龙头企业实现订单式管理的农户每年都在10万户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到283个,经纪人8100多人。

3.3拓市场,增强农产品加工业的拉动力

建设和完善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14个,“农家店”、“农资店”分别发展到149户和91户,年交易额15亿元。1998年以来,成功举办了七届中国吉林德惠绿色食品节,先后有20多个国家、40个地区的官员、商界代表参会,4000多户中外企业参加了经贸洽谈和产品交易活动,加快了德惠农产品进军国内外市场的步伐,全市每年农产品加工业出口创汇都超过1亿美元。2006年,德惠市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命名为全国县级城市中首个“中国食品名城”,这一巨大的无形资产和品牌效应,进一步加速了德惠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步伐。目前,“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等已成为农产品打入国内外市场在“金字招牌”。

4.抓项目,积蓄农产品加工业的后续力

项目建设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多年来,德惠市坚持投资拉动、项目带动战略,始终把重点项目建设作为农产品加工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举措来抓。充分利用资源和技术优势,举全市之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项目建设取得可喜的成绩。2010年引进的山东泉林集团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大成公司玉米秸秆糖项目、青岛千叶集团甜玉米深加工项目、宝源丰熟食加工项目、天惠农副产品有限公司粗粮加工项目、吉林永旭农产品科技有限公司大豆浓缩蛋白项目等50多个农产品加工项目已建成或已在建设中,为全市农产品加工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积蓄了较强的后发能量。

5.优环境,增强农产品加工业的保障力

由市级领导牵头,成立重点项目推进组,设立了五大奖项,每年都拿出不低于200万元重奖引资成效卓著的单位和创业有功人员。43个具有审批权的部门全部派员进驻政务大厅,实行“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开展了“千名干部服务千户企业活动”,实行跟踪服务,协助企业办理项目审批、征地、办照等一系列手续,保证企业项目建设全程绿灯,一路畅通。开展软环境千人评差活动,对排位靠后的部门和公务人员进行了严肃处理。对农产品加工企业中的“龙头”企业和基地中规模较大的农户在资金、技术、物资等方面实行优惠政策。每年都从农贷资金和农业发展基金中拿出较大比例扶持种养大户生产。对新办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市里能免的费用一律免收,并采取财政返还办法,给予一定的减免税优惠,从而为农产品加工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注入了强大在驱动力。

篇9

但笔者认为,双方可以接受的价格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区域,在该区域内,是高价成交还是低价成交,取决于价格博弈――看哪一方更加承受不了交易失败的损失。

以铁矿石为例。最初,需求严重不足时,矿山只能得到微薄利润,也根本没有谈判能力,单位矿石售价越低,就越要多生产和出售,来换取生存权。但是,随着需求增大,资源有限,铁矿石涨价了――这符合流行的价格理论。但同时,要特别提出的是,一旦矿山富有了,他们承受交易失败的能力就大幅提高,于是博弈的形势逆转。冶炼企业因为更难承受交易失败的损失,导致矿山主导价格谈判予取予求。最后冶炼企业仅仅能够维持生存。

农民工工资的变化类似。笔者2003年承包了一个林场,每年要雇用农民工。2003年农民工工资从2003年的20元/天(很多人抢着做工),到2006年的40元/天,再到2010年是60元/天――还很难找到人。而木工、瓦工、油漆工等技术工工资上涨幅度更大。

抛开其他因素,单就价格博弈来说,这些年的确出现了有利于农民工的变化。

原来在林场打工的都是老人和妇女,不合适进城打工,他们一边种田,一边为林场打工。以前农民大多家里穷,而且负担重,很需要钱。现在很多农民家庭基本脱困,特别是从农村到城里打工或做生意的年轻人挣到了钱,在家种田的老人和妇女不再低价打工了,很多人情愿晒太阳、带小孩玩,也不愿打工。上年纪的老人还拿到政府每月给予200多元的养老金,这些都增强了农民工的价格博弈能力,这当然是社会的进步。再看粮价。其实种粮、种棉的收入算起来比在当地打工还低,但很多农民还是坚持不让地荒着。因为农民有种朴素的感情,认为荒了农地是罪过,有地却要买粮让人笑话。但是,假如粮价没有吸引力,就不能指望农民会像生产超过自己需求太多的粮食供应市场。这同样说明农民富了,不再靠廉价地卖粮、卖棉赚钱了。

篇10

【关键词】 农产品;电子交易平台;标准化

一、农产品流通及农产品大宗商品电子交易体系的问题

(1)农产品流通中的问题。一是农产品“卖难”问题仍然存在。市场价格波动的风险增大,不利于农产品的供求均衡,影响农民收入,造成社会财富的浪费。二是农民在农产品流通中处于弱势地位。缺乏组织、谈判地位弱是我国农民固有的不利之处,分散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处在农产品流通中的起点,信息不畅会加重不利地位。三是农产品物流成本大大高于发达国家。我国水果、蔬菜等农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的损失率高达25%~30%,大约有1/3的损失,发达国家果蔬损失率则控制在5%以内。(2)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的发展现状。全国已有200余家,交易品种涵盖农副产品(玉米、白糖)、大宗工业原材料(钢材)以及石化产品(石油、塑料、液体化工产品)等。电子商务交易模式参与交易的企业数量也在逐年增加有关数据统计2007年参与企业已超过200万家。我国已经建立了一些农产品电子交易市场,如山东寿光的蔬菜电子交易市场目前是中国最大的蔬菜集散中心、价格形成中心、信息交流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2007年成交蔬菜交易总量达216亿元。类似的市场从总体上看规模还是不大,影响力不强,品种也不全面,监管的也不严格。

二、建立大宗农产品电子交易市场

(1)大宗农产品电子交易交易规范简介。一是电子交易中心。电子交易中心是一个独立的法人主体,是电子交易过程的组织与监管者,提供一个以互联网为基础,使买卖双方在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诚信而又有竞争的新型贸易环境下,实现实时贸易的电子商务平台,并负责电子交易信息管理系统的维护。二是交易商。交易商是大宗商品电子交易的参与者,应遵守电子交易中心交易业务规则,接受电子交易中心的监督,配合电子交易中心的工作。三是交割仓库。交割仓库由电子交易中心认定,是电子交易交割商品的存放地,负责对商品进行保管,对其外在品质进行检验,开具仓单。电子交易中心与交割仓库签订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由电子交易中心对交割仓库的与电子交易有关的业务进行监督管理。(2)大宗农产品电子交易市场的建立基础。经调查研究我们发现大宗商品交易市场的产生,一般都基于比较好的现货市场基础,或是位于商品生产地,或是依托现货贸易集散地而产生和发展。2007年底,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共有4500多家,其中亿元以上市场有1636家,成交额超1.1万亿元(11778.87亿元)。在这些市场中挑选规模比较大的,建立电子交易市场,再将附近具有同样产品的市场扩网的电子市场,从而扩大规模。(3)参与农产品大宗电子交易平台的主体。参与主体必须是经由电子交易中心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及电子交易中心章程的有关规定审核批准的企业法人。参与者应遵守电子交易中心交易业务规则,接受电子交易中心的监督,配合电子交易中心的工作。虽然我国的一些农产品电子交易市场有大量的企业参与,还是有更多的企业没有参与,需要政府为这种市场大力的宣传。电子交易市场本身是一个法人主体,要努力做好自己的推广工作,扩大规模和提高影响,并掌握交易品种的定价权。(4)建立大宗农产品电子交易市场的作用。一是发现价格的作用。交易双方在价格上的博弈可以给我们带来在当时看来是最合理的价格,随着交易规模的扩大,这种价格发现的功能会更加有效,也会形成一个合理的价格,这并不意味着需要所有人的参与,只需要所有的人们认可这个价格,依照这个价格交易。二是稳定价格的作用。当电子市场的交易形成比较大的规模后,任何个人和组织都没有左右价格的能力,由于供求双方的力量反相作用可以使价格比较稳定,不会出现一些非理性的波动。三是保值作用。由于电子交易市场是一种远期的市场,农民可以在自己的庄稼还没有成熟的时候就以远期的价格将其卖出,避免了价格波动的风险,实现了利润的锁定,达到了保值作用。

三、农产品电子交易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其自身完善和发展

国内农产品批发市场规模庞大,通过实物整合比较困难。建立规模庞大、监管严格的农产品期货场外市场体系,使实体市场资本化,整合更加容易。许多城市全国性的行业协会及其专业委员会业务相互重叠,形成中国特有的“行业协会竞争”,政府与行业协会职能不清,相互越位。农村基层行业协会相对较少,如许多农村组织化程度较低,农村农产品协会、农业技术协会缺位,使以家庭为单位的农民进入市场的风险增大。在专门的电子交易平台的基础上,有利于建立基层行业协会。

参考文献

[1]巫钢.刍议物流企业需求资源转化模式及其运作[J].现代财经.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