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脏肿瘤范文

时间:2023-03-24 17:08: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肾脏肿瘤,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肾脏肿瘤

篇1

纪先生今年58岁。不久前单位体检,结果在体检时,医生通过B超发现他肾脏有肿物。医生说这种情况下,应该进一步做CT或MRI检查,以明确诊断。心情忐忑的纪先生又去当地医院的泌尿外科做了这些检查。结果被诊断为肾癌。纪先生非常纳闷:肾癌不是会腰痛、有血尿吗?自己平时没有任何症状,怎么也会是肾癌呢?为此,他专程来到上海,找了一家知名大医院的泌尿外科诊治:一方面是确定一下诊断结果,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顺便接受必要的治疗。结果,检查下来的确是肾癌,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医生说病情尚处于早期,肿瘤小于4厘米,有希望采取“保肾”手术。一开始,有点医学知识的纪先生还有点担心保肾会不会让肿瘤细胞残存下来,但经过医生解释,他完全放心了,并准备尽快接受手术治疗。

无症状为何竟是肾癌

随着健康体检的普及,传统的“肾癌三联征”腰痛、血尿、腰腹部包块在临床上已非常少见。事实上,目前绝大多数患者都是在体检中发现此疾病。据仁济医院泌尿外科的统计,2007~2010年间,无症状肾癌在全体患者中所占的比例为73.6%,远远高于1999~2002年间49.8%的数据;而发现时肿瘤的平均大小也由1999~2002年的6.1厘米降至1999-2002年的4.8厘米,小肾癌(≤4厘米)比例由30.3%增至54.4%。因为肾脏肿瘤没有特异性肿瘤标志物,所以还是建议每年进行健康体检,一般只需要简单的泌尿系B超就可发现。而B超一旦发现肾脏肿块,应进一步行增强CT或MRI检查进行确诊。

“保肾手术”能切干净肿瘤吗

有些人会有疑问:肾脏部分切除(保肾手术)能像全肾切除一样根治肿瘤吗?

根据欧美大型医疗中心的大宗病例统计,对于≤4厘米的早期肾癌,肾部分切除只要保证切缘阴性,长期随访下来其肿瘤转移复发的概率与全肾切除没有差异。但是由于保留了肾脏,患者后期发生肾功能不全及心脑血管并发症的风险明显降低,总体生存率反而好于全肾切除。因此患者不需要担心手术“开不干净”。现在对于部分4~7厘米的早期肾癌,国外不少医疗中心也在探索应用肾脏部分切除手术来治疗,就现有结果来看也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因此,目前欧美以及国内的肾癌诊疗指南均推荐肾部分切除作为≤4厘米肾脏肿瘤的治疗“金标准”。对于4-7厘米的早期肾癌,有经验的临床中心也可应用肾部分切除术治疗。仁济医院泌尿外科肾脏肿瘤亚专业组在保肾手术上积累了大量经验,一方面,建立起了基于个体的评估系统,综合患者全身情况和肿瘤解剖特点为患者推荐最佳治疗方法;另一方面,对于部分高难度早期肾癌、多发或遗传性肾癌,其手术团队也能够综合应用射频、冷冻以及肾部分切技术为患者保肾。

Q&A

Q:家里老人被诊断为早期肾癌,但是年纪大了,又有高血压糖尿病,是不是就没法治疗了?

A:并不是这样。部分“小肾癌”进展速度很慢,如果患者高龄,心肺功能不全,全身情况很差,确实不急于外科干预,主动监测也是一种治疗方式,但这必须在医生的严格指导下进行。对于大多数患者,高龄、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内科疾病并非手术的绝对禁忌症,只要经过麻醉及相关科室的严格术前评估,认为患者可以耐受麻醉,可以采取射频消融、冷冻消融等手术方式,甚至在局部麻醉下进行经皮的消融手术,对于早期肾癌也可以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泌尿科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重点学科。诊疗特色包括:泌尿生殖肿瘤(肾癌、前列腺癌、膀胱癌)、结石微创治疗、小儿泌尿外科、排尿功能障碍(前列腺增生、女性泌尿外科、神经泌尿外科)、肾移植、男科学(男性不育、男性障碍以及男科的显微外科手术等),等等。

专家简介

篇2

关键词:超声造影;肾脏肿瘤;鉴别诊断

肾脏肿瘤是常见病。但其早期临床症状较少,发现多为中、晚期,预后差。近几年随超声造影技术的成熟,已涉足对肾脏肿瘤的的早期诊断,对肾脏恶性肿瘤的早期发现提供重要信息,改善预后并提高患者生存率[1]。

1 肾脏良恶性肿瘤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表现

目前超声判断肾脏病灶性质主要依据二维和彩色多普勒超声,肾癌为实质性肿物,呈圆形或椭圆形,部分不规则,较小肿块多呈高回声,较大肿块呈低回声。回声欠均匀或不均匀,不均匀的肿块多因肿瘤出血或液化所致。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为实质内高回声或强回声团块,无声影。形态规则,边界清晰。内部回声分布均匀,当肿块较大且发生出血时,内部回声不均匀,高回声与低回声层层交错,呈"洋葱样"改变。肾癌的彩色血流信号较丰富,也可为乏血供,血流丰富者以星点状及抱球形为主。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彩色血流信号较差,较大者可有少量的彩色血流信号。

超声虽然是发现肾脏占位性病变的首选影像学检查。但在发现及评估肾脏良恶性病变方面仍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尤其对体积小、乏血供、囊性变及伴有内部出血坏死的肾癌,难与良性病变相鉴别[2]。

2 肾脏良恶性肿瘤的超声造影特征

2.1超声造影原理 超声造影剂(Ultrasound contrast agent, UCA),为血池示踪剂,平均直径与单个红细胞大小相仿,故超声造影可观察到脏器内大血管及微小血管的分布和灌注,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于常规超声[3]。利用低声能发射声波与脉冲反向谐波造影技术相结合,延长微气泡的寿命并突出微气泡的谐波回声成分,实时获得气泡在肿瘤微循环中的分布,使得研究肿瘤微血管灌注和显示肿瘤新生血管的全貌成为可能[4]。

2 肾脏良恶性肿瘤的超声造影增强情况

肾脏占位性病变在超声造影的主要表现如下。

2.1肾脏恶性肿瘤多数为皮质期快速充填,显影早于自身肾皮质,造影剂峰值强度高于自身肾皮质;缓慢廓清,晚于自身肾皮质[5],但强度仍然高于自身肾皮质。同时,显影方式与肿瘤大小密切相关:直径15mm的恶性肿瘤,随着直径的增大,造影剂充填不均匀程度加大,病灶中心造影剂缺损区扩大。

恶性肾肿瘤中肾透明细胞癌占73%,国内现有的肾脏肿瘤的超声造影灌注特征研究发现,90%的肾透明细胞癌呈高增强、血供丰富,而所有的状肾癌及嫌色细胞肾癌均呈低增强、乏血供表现[6]。

肾透明细胞癌超声造影后表现为高增强,这是由于恶性肿瘤供血动脉增多、增粗和移位,环绕肿瘤,且其内部具有大量侵袭性新生血管,粗细不等,走形紊乱,并常伴有动-静脉瘘,微血管密度较良性高[7],故强化程度高,强化过程中在瘤周或瘤内常可见粗大、中断、迂曲走形的血管或密集血管团。同时恶性肿瘤因代谢旺盛且侵袭性生长,故瘤内常见出血坏死、囊腔及部分钙化灶形成,但当瘤体较小时(

囊性肾癌约占到肾癌的10%,表现较为特殊,是囊性为主伴或不伴实性成分的复杂囊性病变[10]。常规超声由于对细小血流和低速血流检测的局限性,难以探测囊隔或结节处的细小血流信号,对肾脏复杂囊性病变的定性诊断具有一定困难。超声造影后,能清晰显示有血供的囊壁、囊隔和结节,勾勒出囊壁、囊隔的边界和坏死区域的范围,从而明确病灶的囊实性[11]。

2.2肾盂癌显影高峰强度可分为高于、等于及低于自身肾实质三种情况;肿物的造影增强方式分为快进慢退、同进慢退和慢进慢退;血流灌注方式可分为一致性增强和向心性增强[12]。至于不同方式所占比例及其原因,则需要大样本病例的研究方可得出准确性结论。

2.3肾脏错构瘤是常见的肾脏良性肿瘤,其造影增强方式大致分为"快进慢出"和"慢进慢出"两种;灌注方式也可分为"先周边后中央"和"先中央后周边"两种[13]。之所以存在这些差别,主要与组成肾脏错构瘤的三种成分的不同比例有关。肾脏错构瘤又称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来源于间叶组织,由血管、脂肪和平滑肌组织交错构成,回声主要由各成分所占比例决定。大多数错构瘤属于多脂肪型,典型的超声图像为边界清晰的圆形强回声结节,超声容易诊断;由于血管成分少,管壁缺乏弹力层,血流速度可能较慢,超声造影呈现"慢进慢出"的表现,瘤体强化程度低于肾皮质。而少脂肪型则呈不均匀低回声,形态不规则,以平滑肌、血管或出血坏死成分为主,常规超声难以与肾癌相鉴别[14];注入超声造影剂后可能因为病灶内血管多数发育畸形,厚壁者多,排列紊乱,管腔窄,呈漩涡状血管网或血窦,致使红细胞流动缓慢、大量堆积[15],造成灌注过程表现为周边向内部逐步增强,周边先行消退,瘤体血管成分多,血流速度可能较快,超声造影结果呈"快进慢出", 瘤体强化程度常高于或等于肾皮质。其基本规律与肝血管瘤造影结果相似[16]。

3 超声造影技术展望

超声造影可更好地显示肾脏内肿瘤细小血管和低速血流的信息,而且能实时动态观察肿瘤内微循环灌注的过程,空间分辨率提高,对肾脏良恶性肿瘤的鉴别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但目前仍有许多不足之处:如一次造影检查并不能获取多个病灶信息,微泡在循环内停留时间短暂,而诊断的准确性主要依靠操作医师的经验等。相信随着超声造影技术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将有更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Yamashita Y,Ueno S,Makita O,et al.Hyperechoic renal tumors: an anechoic rim and intratumoral cysts in US differentiation of renal cell carcinoma from angiomyolipoma[J]. Radiology,1993,188:179-182.

[2]戴晴,姜玉新.超声造影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8,30(001):1-4.

[3]Choi BI,Kim TK,Han JK,et al.Vascularity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ssessment with contrast-enhanced second-harmonic versus conventional power Doppler US[J].Radiology,2000,214(2):381-386.

[4]刘赫,姜玉新,刘吉斌,等.乳腺病变超声造影微血管显像增强形式与病理对照观察[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9,25(5):783-785.

[5]杜联芳,李凡,姜露莹,等.超声造影在肾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6,15(11):813.

[6]李凡,杜联芳.超声造影在肾细胞癌分型中的应用价值[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06,3(6):336-338.

[7]张艳辉,杨庆,崔巍,等.不同亚型肾细胞癌的微血管密度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J].中华肿瘤杂志,2010,(2):117-122.

[8]Ascenti G,Gaeta M,Magno C,et al.Contrast-en-banced second-harmonic sonography in the detection of pseudo-ocapsule in renal cell carcinoma[J].Amer J Roentgenol,2004,182(6):1525-1530.

[9]杨斌,傅宁华,沈德娟,等.肾肿瘤的超声造影研究[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7,16(7):599.

[10]陆明园,温淑英,郑鹏宇,等.囊性肾癌的CT诊断[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8,14(S1):143-144.

[11]蒋B,陈亚青,朱云开,等.超声造影结合Bosniak分级诊断囊性肾癌的可行性[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0,16(3):549-552.

[12]姜露莹,杜联芳,李凡,等.肾盂癌超声造影的初步研究[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7,23(2):140.

[13]董晓秋,沈理,王晓民,等.肾错构瘤的超声造影模式分析[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7,23(2):154.

[14]宋阳光.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超声造影初步研究[J].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2007,4(7):637-639.

篇3

心脏在第2肋至第8肋之间,呈前后略扁的锥形,左起左腋中线,右至右锁骨中线。心脏是循环系统的动力器官,通过心脏的收缩、舒张,推动全身的血液循环来带动周身的新陈代谢。

肝是人体最大的实质器官,呈楔形,左右径为25cm,前后径约15cm,大部分在右上腹,小部分超越正中线达左上腹,上界在右锁骨中线平第5肋上缘,下界齐右肋缘。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是体内物质代谢和解毒的重要器官,并能分泌胆汁。

成人正常的脾脏约掌心在,外形似蚕豆,们位于左季肋深处,被第9、10、11肋所遮盖,脾脏周围的腹膜被皱壁与附近脏器相连形成各条韧带,对脾脏起支持和固定作用。脾脏是人体最大的淋巴器官,有造血、滤血、免疫的功能。

肺脏位于胸腔内,纵隔的两侧,分为左肺和右肺。左肺因心脏扁左,较右肺窄而长;右肺因膈下有肝,较左肺宽而短。

篇4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09年3月至2014年1月浙江省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经手术切除且病理确诊的泌尿系统肿瘤患者112例,记录各患者发病部位、病理类型、分化程度、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及恶性程度分期。其中男67例,女45例;年龄27~76岁,平均(48.69±8.17)岁。112例患者中包括肾盂肿瘤、输尿管肿瘤、癌、肿瘤、男性尿道癌、前列腺癌、女性尿道癌、肾盂肿瘤、输尿管肿瘤及肾癌等。

1.2方法

1.2.1B超检查行腹部B超检查前,让患者大量饮水,待膀胱充盈后进行检查。检查仪器使用SIMENSG5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频率3.5MHz)。患者先取俯卧位,再改为仰卧位,最后取侧卧位,充分暴露中下腹部,做斜切、纵切、横切扫查,然后对两侧肾脏进行扫查,若发现有输尿管扩张、肾积水,要沿着扩张输尿管自上而下进行扫查。在对输尿管进行扫查时,经背部做斜断面扫查,能够观察到第一狭窄部,转动探头可观察到输尿管腹段。扫查下腔静脉外侧1cm和腹主动脉处,在出现输尿管回声后向下扫查到髂血管前方,可探查到第二狭窄部的情况。沿着输尿管腹段向下扫查,在耻骨上缘联合处行横断面和纵断面扫查,可探查到膀胱壁内段有无占位性病变[3]。

1.2.2IVP检查行IVP检查前,让患者平躺,先照一张腹部X线片,然后从静脉注入对比剂,肾脏会将流动在血液中的对比剂排出来,先到肾盂,和尿液混在一起,经输尿管进入膀胱。放射技师在注射对比剂后5、15、30min各拍肾片1张,嘱患者排尿后再拍1张。如有肾功能不佳,可适当延迟拍片。平躺拍片:可以呈现脊椎、骨盆、小肠、大肠、肾脏及膀胱等构造。注射对比剂5min后两侧肾脏显影,注射对比剂15min后两侧的输尿管显影,注射对比剂30min后膀胱充满对比剂和尿液。排尿后拍片:可知膀胱排尿是否完全排尽[4]。

1.3两种检查方法的对照根据检查结果确定患者泌尿系统肿瘤的部位,同时,所有患者均行手术切除肿瘤并行病理学检查,对照患者的最后诊断,比较腹部B超和IVP检查在泌尿系统肿瘤患者中的阳性率。

2结果

2.1IVP和B超诊断结果112患者经手术治疗和病理结果均确诊为泌尿系统肿瘤,共计145个肿瘤病灶。IVP共诊断出115个肿瘤病灶,诊断符合率为79.31%;B超检查共诊断出123个肿瘤病灶,诊断符合率为84.83%。两者联合共诊断出136个肿瘤病灶,诊断符合率为93.79%。

2.2IVP和B超对泌尿系统肿瘤的诊断肾癌的B超图像表现:肾实质内出现异常回声团块,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较清楚,有球体感。其内部回声多变,中等大的肿瘤多呈低回声,仅少数呈强弱不等的混合回声或等回声。当较大的瘤体内部有出血、坏死或液化时,局部显示出边缘不规则的无回声区。当肿瘤较小时,肾脏轮廓可无明显改变。较大的肿瘤向肾脏表面突起,使肾脏轮廓呈现局限性增大,表面凹凸不平,肾脏外形失去常态。112例中B超检出肾脏肿瘤23例,膀胱肿瘤32例,IVP检出肾脏肿瘤而B超未查出者2例。B超检出的23例肾占位中IVP同样检出者16例,哑肾5例,表现正常2例。同样检出的16例中均被手术证实为肾脏肿瘤。

2.3膀胱肿瘤分布的部位膀胱恶性肿瘤的典型B超图像表现:膀胱三角区低回声区,形态不规则,基地较宽与膀胱壁相连,不随改变而移动。本研究中112例患者中有32例膀胱肿瘤,32例膀胱肿瘤中IVP与B超均同时检出,且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均为膀胱移行上皮状癌。共计有47个膀胱肿瘤肿瘤位于膀胱三角区13例,两侧壁19例,B超显示率100%。其中单发肿瘤25例,肿块直径0.5~5.7cm,多发肿瘤7例,膀胱顶部肿瘤显示率低。B超检查显示向膀胱内突出呈中等强回声或低回声。有蒂4例,均为状癌,内部回声不均质,其它显示广基底改变。

3讨论

篇5

【关键词】 肾脏小肿瘤; 后腹腔镜; 开放手术; 并发症

肾脏肿瘤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随着医学检验水平的进步,肾肿瘤的检出率不断提高,尤其是肾脏小肿瘤的检出率更高[1]。传统开放肾切除术是治疗肾肿瘤的主要方法之一,但其手术创伤大,术后患者恢复慢、预后差。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成熟,腹腔镜手术在泌尿外科的应用得到了广泛医生的认可[2]。本院于2011年10月-2012年9月收治的62例肾脏肿瘤患者按入院随机号进行分组,分别给予传统手术和后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现将两种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10月-2012年9月收治的62例单侧发病的肾脏肿瘤患者,将其按入院随机号分为两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男19例,女12例;年龄46~77岁,平均(49.42±3.07)岁;病史6个月~3年,平均病程为(18.69±5.14)个月;肿瘤位置:肿瘤位于左侧15例,右侧16例;肿瘤直径2.38~5.59 cm,平均(3.61±0.92)cm。观察组男21例,女10例;年龄44~77岁,平均(48.72±3.15)岁;病史6个月~3年,平均病程为(18.51±5.63)个月;肿瘤位置:肿瘤位于左侧14例,右侧17例;肿瘤直径2.40~

5.61 cm,平均(3.66±0.85)cm。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采用气管插管行全身麻醉,患者取健侧卧位,常规消毒铺巾;于腋中线髂嵴上2 cm 处作一长约为2.0 cm的切口,并分离至后腹膜间隙,用食指沿此间隙推开腹膜及胸膜,暴露病灶位置,置入自制的水囊,注入0.5 L

水,留置3~5 min后排去水囊[3]。于腋前、腋后线肋缘下分别置入5、10 mm 套管TROCAR,髂嵴上切口置入10 mm 套管TROCAR,建立气腹,置入30°腹腔镜探查,自腰大肌向上分离至肾周脂肪囊上部,打开肾周筋膜和脂肪囊,仔细游离在肾上极内上方脂肪堆中显露肾上腺肿块,切除病灶[4]。术后留置引流管,常规应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

对照组:应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常规取第11 肋间或12肋下作一长为5 cm的切口,进入腹腔后详细探查肾脏肿瘤部位,发现肿瘤组织后将肿瘤组织全部切除,并行淋巴结清扫,切除后逐层关闭皮肤[5],术后留置引流管,常规应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肾热缺血时间、停留尿管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住院天数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0.1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各观察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肾热缺血时间长于对照组(P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肾周血肿1例,吻合口瘘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9.68%;对照组术后并发肾周血肿2例,切口感染1例,腹膜损伤1例,吻合口瘘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2.58%,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肾脏肿瘤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肿瘤之一,传统切除手术可直接根除病灶,解除患者痛苦,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是临床治疗肾脏肿瘤的主要方法之一[5,7]。但其创伤大,术中出量多,不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腹腔镜技术应用于肾脏小肿瘤的手术治疗得到了很大进步[8-10]。有研究显示,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肾脏肿瘤较传统开腹手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视野好、术后恢复快及并发症少等优点。同时,由于后腹腔镜是采用气管内插管行全身麻醉,其麻醉起效速度快,患者痛苦少[11-13]。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肾热缺血时间较对照组患者长,但在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停留尿管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等方面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后腹腔镜具有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较快及并发症少等优点,且腹腔镜同时具有诊断和治疗的双重功能。因而,后腹腔镜在临床诊断和治疗肾脏肿瘤上有着重要的价值,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 邢增术,肖亚军,赵军,等.后腹腔镜与开放手术行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肿瘤的临床效果比较[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11,26(12) :888-889.

[2] 乙从亮,杨登伦,任春凯,等.后腹腔镜与开放手术行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的疗效比较(附28例报告)[J].医学信息(中旬刊), 2011,9(7):2917-2918.

[3] 张俊,南小新,张欢,等.后腹腔镜与开放手术行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的疗效比较[J].中外医疗,2012,3(22):177-178.

[4] 任春凯,杨登伦,乙从亮.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与开放手术的疗效比较[J].中国肿瘤外科杂志,2010,2(6):342-344.

[5] 庄志明,郑周达,许振强,等.后腹腔镜与开放手术行肾上腺醛固酮瘤切除术的疗效比较(附56 例报告)[J].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2010,15(1):60-61.

[6] 王晶,冯建华,莫卒.后腹腔镜与开放手术治疗肾肿瘤的比较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3):246-247.

[7] 王晓晶,沈周俊,祝宇,等.肾上腺小肿瘤的后腹腔镜手术治疗体会[J].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2009,26(4):551-552.

[8] Martin Marszalek,Herbert Meixl,Marko Polajnar,et al.Laparoscopic and open partial nephrectomy:A matched-pair comparison of 200 patients[J]. European Urology,2009,9(22):1066-1068.

[9] 姚子明,芦志华,胡敬海,等.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脏小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2012,5(1):126-129.

[10] 常德辉,王养民,曹绒霞,等.后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的肾部分切除术14例临床分析[J]. 现代肿瘤医学,2011,15(1):302-303.

[11] 张建文,王共先,傅斌,等.后腹腔镜与开放行肾部分切除治疗T1期肾癌的疗效比较[J].山东医药,2010,9(52):239-241.

[12] 蔡林,周利群.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中心型或肾门旁肾肿瘤[J].现代泌尿外科杂志,2011,9(2):139-140.

篇6

本组28例,均为误诊而来我院复查患者。男18例,女10例,年龄30~70岁。无泌尿系统任何症状16例,双侧或一侧腰部疼痛4例,颜面部浮肿2例,双下肢浮肿2例,肉眼血尿2例,镜下血尿2例。外院误诊为肾盂肿瘤12例,肾实质内小肿瘤10例,肾囊肿6例(其中肾盂旁囊肿4例,肾实质囊肿2例)。

应用TOSHLBA-325型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75MHz。肾脏检查一般不需要检查前准备,患者取仰卧位、俯卧位、侧卧位,做纵切面、横切面、斜切面多角度检查,并拷贝纪录保存。其中仰卧位经侧腰部冠状切面为主要切面,在这个切面上侧腰部腹壁肌肉层薄,右肾以肝作为声窗,左肾以脾作为声窗,肝脾的声衰减系数低,声像图清晰。

结 果

经我院B超检查,外院误诊为肾盂内肿瘤的病例12例均为肾柱肥大;肾实质内小肿瘤的病例10例中,7例为肾柱肥大,3例为分叶肾;误诊为肾囊肿6例全为肾柱肥大。经观察,肾柱肥大的病例,发生于一侧肾脏16例,双肾12例;位于肾中部18例,上部6例,下部4例;呈圆形12例,椭圆形10例,类似倒三角形6例;与肾皮质回声一致22例,稍低6例;径线1~2cm 15例,2~3cm 7例,3cm 2例。

本组28例,20例经过CT或静脉肾盂造影或磁共振检查肾脏均未发现异常。均经1~2年随访,多次B超复查,肾脏图像无动态变化。

讨 论

肾柱肥大因先天性变异肾柱增大或有个别肾锥体被肾皮质替代充填[1]。据Hsu Chongyeh研究表明[2],此种变异产生的原因是胚胎发育过程中,两个亚肾连接部实质融合不全的发育缺陷,为肾实质连接的残留遗迹,并非肾柱的突出肥大。

肾柱肥大鉴别诊断:①与肾肿瘤的主要区别:肾盂内肿瘤形态多不规则,且周围被肾窦的强回声环绕,与肾皮质无关,且常伴肾盂分离积水;临床上肾盂肿瘤出现血尿较早,血尿以间歇性无痛血尿出现。肾实质内的小肿瘤有良好的球体感,边界清晰,肾轮廓局部可隆起,病灶部位的肾结构不清,内部回声与肾实质有明显不同,可偏高、偏低或不均匀。②与肾囊肿的区别:囊肿有明显包膜,放大增益后内仍为无同声,且有后壁增强效应;肾盂旁囊肿严格说是指来自肾窦内的淋巴性囊肿,但一般把位于肾盂旁向肾窦内扩展的肾囊肿也包括在内。③与分叶肾的区别:分叶肾亦属肾脏结构的正常变异,属形态异常。新生儿期,肾脏呈分叶状,随着肾组织的继续发育,体积增大,原有凹陷处变平滑,而某些成年人仍保留新生儿期肾脏形状,称为分叶肾[1]。分叶肾的主要超声表现为肾轮廓不光滑,局部隆起或多部位外凸呈波浪状,无球体感,常出现于左肾外侧中下部,内部仍为肾实质回声。分叶肾由于其形态异常,尤其是局部外突者,容易与肾肿瘤混淆,但就其内侧与肾实质无界限,回声与肾实质一致,无球体感则可与肾肿瘤鉴别。

分析本组误诊原因:①某些超声工作者缺乏肾柱肥大及分叶肾的概念,对其超声图像不认识或认识不足;②没有多切面多角度扫查,图像分析不全面;③仪器增益调节过低或仪器相对落后,分辨力差,造成囊性、实性回声分辨不清。

总之,肾柱肥大及分叶肾,虽然属肾脏结构的正常变异,但因其声像图酷似肾肿瘤,尤其是患者伴有泌尿系统症状时(实际为其他原因所致),更应引起超声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做到多切面、多角度扫查,全面分析图像(熟悉肾脏结构正常变异图像),尽量避免误诊。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 肾癌;后腹膜腔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

肾肿瘤多为恶性,肾癌是肾实质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临床常见症状为间歇性无痛肉眼血尿、腰部肿块和腰部疼痛。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认识的加深以及临床诊疗技术的逐步改善,使早期肾癌发现比例呈上升趋势。在治疗方面主要以手术根治切除为主,以往主要以开放性手术为主,但开放性手术创伤较大、出血多、术后恢复时间较长,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由于近年腹腔镜微创技术的广泛应用,腹腔镜肾癌手术已成为标准术式。我院泌尿外科于2009年10月-2013年6月进行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性切除术35例,临床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9年10月-2013年6月进行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性切除术35例,男23例,女12例,年龄45~67岁,平均(49.0±8.6)岁。临床表现为腰部钝痛、典型的无痛性全血尿、腰部肿块、发热、贫血、消瘦等。其中16例因上述症状就诊时发现,19例体检时发现。术前均经彩色超声、CT或MRI检查诊断为肾脏占位病变,CT检查报告肿瘤直径4.2~8.6cm,平均5.1cm。肿瘤位于左侧21例,右侧14例。位于肾上极5例,肾中部21例,肾下极9例。术前CT临床分期:T1N0M0期24例;T2N0M0期11例。手术前经静脉肾盂造影(IVP)及肾脏血流图(ECT)示对侧肾功能正常。

手术方法: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留置导尿管,取健侧卧位固定,升高腰桥,常规消毒、铺单。于腋中线髂嵴上2cm处做一3cm长横行切口,为第1穿刺孔,建立操作通道,分离患者的筋膜后层及腰大肌筋膜,用示指紧贴肌层在肾下极周围间隙稍作分离,置入自制的水囊扩张器,注水约600ml以扩张肾周间隙。选择腋后线、腋前线与肋缘下交点,为第2、3穿刺孔,切开皮肤,分别置入5mm和10mm套管,经第1穿刺孔置入10mm套管,缝紧肌肉,经套管进气孔接通气腹机,建立人工CO2气腹,使压力保持在13mmHg,置入腹腔镜进入腹膜后腔,观察后腹腔的解剖结构,沿腰大肌方向头侧分离,用超声刀剪开肾门处Gerota筋膜,用吸引器在肾门处钝性分离,显露肾蒂。充分显露肾动脉,游离肾动脉,依次显露肾静脉,经确认无误后,用钛夹先后夹闭。肾动、静脉并用超声刀剪断。用超声刀在肾周脂肪外依次游离肾脏后壁,内外侧,上极(包括肾上腺)、中部及下极,于肾脏下极找到输尿管,充分游离至中下段,远端钛夹夹闭切断。整块切除肾脏。扩大腋中线肋缘下切口至5~6cm,将被切除的肾脏、中上段输尿管及其他切除组织装入自制的标本袋中整块取出。充分止血,检查术野无出血,保证正常腹压,肾窝处留置引流管,关闭切口。

结果

本组35例行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均获得手术成功,无中途改开放手术者。手术时间65~105min,平均(85±5.2)min;出血量40~160mL,平均(90±12.5)mL。4例行同侧肾上腺切除。2例术中发生腹膜破裂,4例切孔延迟愈合,余均未发生明显并发症。术后1d即可进流食;9~10d拆线;1~2d下床活动;术后24~72h拔除引流管;1~2d下床活动;10~11d出院。

病理报告:嫌色细胞癌6例,颗粒样细胞癌11例,肾透明细胞癌13例,肾腺瘤5例。

术后随访3~18个月,平均随访11个月,所有病例未见肿瘤复发及切口种植转移。所有切除的肾上腺组织均未见肿瘤浸润转移。

讨论

肾癌是肾实质泌尿小管上皮系统的恶性肿瘤,在泌尿系统恶性肿瘤中的发病率仅次于膀胱癌,位于第2位。肾癌的治疗方法以手术为主。肾癌根治术包括传统开放根治性肾切除和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但开放性手术创伤较大、出血多、术后恢复时间较长,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随着腹腔镜手术的发展,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有取代传统开放根治性肾切除的趋势。在1990年,Glayman等首次报道了腹腔镜肾切除术,揭开了腹腔微创肾切除的新的一页。采用后腹腔镜进行根治性肾切除术不仅可减少手术创伤,同时能更好地暴露肾蒂血管,使手术操作分离更加精细,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和并发症。本组35例行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均获得手术成功,无中途改开放手术者。手术时间65~105min,平均(85±5.2)min;出血量40~160mL,平均(90±12.5)mL;2例术中发生腹膜破裂;4例切孔延迟愈合,余均未发生明显并发症。术后1d即可进流食;9~10d拆线;1~2d下床活动;术后24~72h拔除引流管;1~2d下床活动;10~11d出院。Gill等报道34例经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同时与开放手术比较,两者平均手术时间一样,但接受腹腔镜手术的患者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术后痛苦小、恢复快。

手术治疗肾癌的原则,除切除患有肿瘤的肾脏以外,亦应切除肿瘤细胞可能蔓延到的周围组织,包括肾周脂肪和筋膜、肾上腺、区域淋巴结和肾静脉及下腔静脉内的癌栓。争取在分离肾脏以前先结扎肾蒂血管,以防止在手术分离时癌细胞的扩散及(或)癌栓的转移。本组35例肾癌患者,均首先显露肾蒂。充分显露肾动脉,游离肾动脉,依次显露、游离肾静脉,先后夹闭肾动脉、肾静脉,剪断后,再充分游离患侧肾脏。遵循肾癌根治术的手术原则,切除患肾及周围组织。

本组肾癌患者35例,经术前CT影像学肿瘤临床分期T1N0M0期11例;T2N0M0期24例。术前CT检查报告肿瘤直径4.2~8.6cm,平均5.1cm,有文献报道直径12cm和直径9cm的肾脏肿瘤经腹腔镜切除成功,本组病例是腹腔镜根治性治疗肾癌适应证。本组4例行同侧肾上腺切除,均为肾上极肿瘤,病理回报肾上腺组织均未见肿瘤浸润转移。

尽管后腹腔途径存在手术空间及视野相对狭小、解剖标志不明显等缺点,但是它相对于经腹腔途径来说能够有效避免腹腔脏器损伤、腹腔污染,减少腹腔肿瘤种植转移的可能,同时后腹腔途径能够直接、迅速进入手术野,同时对其他脏器干扰小、出血少,能实现全方位观察以显露边角区域,使手术操作简单化。本组35例均应用经后腹腔途径,其中只有2例术中发生腹膜破裂;4例切孔延迟愈合,余均未发生明显并发症。经平均随访11个月发现所有病例未见肿瘤复发及切口种植转移。目前泌尿外科医生普遍采用后腹腔镜进行肾切除术,但其操作相对复杂,手术技巧要求较高,对初学者而言在操作难度上比开放手术大,学习曲线也较长。因此怎样缩短学习曲线成为值得探讨的课题。

篇8

【关键词】肾肿瘤;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开放式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512-02

肾部分切除术是肾肿瘤一项重要的治疗方法,其是将病变部位肾组织切除,保留有功能的肾单位,提高肾储备[1]。随着腹腔镜治疗技术的发展,其在肾肿瘤治疗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与传统开放肾部分切除术相比,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对患者损伤较小,并发症少,患者术后恢复快,预后良好。本院对21例肾肿瘤患者行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疗效满意,现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10年8月——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肾肿瘤患者41例,均符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2009版)》相关诊断标准[2],并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A组20例,男15例,女5例;年龄29-64岁,平均(46.5±4.7)岁;肿瘤直径2.5-5.4cm,平均(3.2±0.6)cm;左侧14例,右侧4例,双侧2例;肾错构瘤4例,肾细胞癌16例。B组21例,男15例,女6例;年龄31-64岁,平均(47.1±4.5)岁;肿瘤直径2.3-5.2cm,平均(3.0±0.7)cm;左侧12例,右侧6例,双侧3例;肾错构瘤5例,肾细胞癌16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存在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两组术前均行胃肠减压,留置尿管,气管插管全麻。A组行开放式肾部分切除术。取第11间或者第12肋下斜切口,腹膜后入路显露肾脏及肿瘤,明确肿瘤部位,给予2g肌苷快速静脉滴注,碎冰屑对创面进行局部降温;阻断肾动脉,距离瘤体边缘1cm处将肾组织及瘤体切除[3],可吸收线缝合集合系统及血管断面。B组行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患者取健侧卧位,用软垫适当抬高腰桥;在腋后线第12肋下缘做一2cm切口,钝性分离至腰背筋膜下,分离腹膜后间隙[4];将自制气囊置入后腹腔中,气囊注入800ml空气,3min左右将气体放出去除气囊,制造人工气腹;分别于腋中线髂嵴上2cm处和腋前线肋弓肋缘下作一切口,将腹腔镜及相关器械通过Trocar置入;将肾周脂肪和肾动脉等充分游离,显露肿瘤;无损伤血管夹阻断肾动脉;切除肿瘤,修复集合系统和肾脏断面血管等操作同对照组。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χ±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2.1 手术情况及住院时间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血管阻断时间、手术时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B组术中出血量少于A组(P

2.2 术后肿瘤直径变化 两组术前、术后肿瘤直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见表2。

2.3 并发症发生情况 A组术后3例血肌酐升高,2例尿漏,2例创面出血,1例泌尿系感染,1例切口感染,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5.00%。B组术后1例血肌酐升高,1例皮下气肿,并发症发生率为9.52%,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X2=6.5674,P

3 讨 论

腹腔镜介导下手术治疗因其微创优势而在泌尿外科得到广泛应用,甚至已逐渐取代传统开放式手术。部分肾脏肿瘤患者在后腹腔镜下实施肾部分切除术治疗,因其手术视野扩大,可清楚显露解剖标志,提高了手术操作准确率,减少了大出血的发生率。本组中B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A组(P0.05)。文献报道,肾脏手术热缺血时间不宜超过30min,否则会对肾功能造成不可逆性损害。本院在阻断血管前给予2g肌苷进行快速静脉滴注,并采用碎冰屑对创面进行局部降温,降低了肾细胞的代谢率,减少了肾细胞水肿,最大程度地保护了保留肾单位的功能。

对于肾脏小的肿瘤,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代替传统开放式肾切除术治疗肾肿瘤已成为一种趋势,但在临床应用中应严格把握适应证,减少并发症,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的适应证为:①功能性或者解剖性单侧肾肿瘤及双侧肾肿瘤[5];②肾癌对侧肾存在某些良性疾病,如肾结石、慢性肾盂肾炎或其他可能导致肾功能恶化的疾病;③肾肿瘤直径≤4cm,即肿瘤分期为T1a期,且肿瘤主要位于肾脏周围[6]。

综上所述,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肿瘤疗效确切,并发症发生率低,是治疗肾肿瘤一项良好的微创治疗手段。

参考文献

[1]那彦群,孙光.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2009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7-8.

[2]Van Poppel H,Hakenberg OW,Becker F,et al.Assessing the impact of ischaemia time during partial nephrectomy[J].Euro Urol,2009,56(04):625-635.

[3]姚子明,芦志华,胡敬海,等.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脏小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2012,6(01):9-13.

[4]张东旭,李勋钢,徐丹枫,等.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T1b期肾癌[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2,33(04):454-456.

篇9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膳食结构以及环境的变化,肾脏病发病率有明显上升的趋势,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世界上每10个人平均有一个人患慢性肾脏病。也就是说世界上有5亿人患有慢性肾脏病。肾脏病是一种颇具危害但可治疗的常见病。预防肾脏病,早期发现肾脏病,以减少肾脏病对社会和家庭的危害十分重要。

肾脏疾病的信号

水肿 常出现于眼睑、足踝及背臀部。严重时可伴有胸水、腹水及会阴(阴囊、)水肿。

高血压 年轻患者如没有高血压的家族史,若血压升高,应高度怀疑是否患有肾病。另一方面,高血压病人亦应注意检查尿常规。应注意鉴别是肾脏病引起的高血压,还是高血压导致的肾脏损害。

少尿或无尿 成人24小时尿量在1500ml左右,少于400ml叫少尿,少于100ml叫无尿。此时肾脏已不能从尿液中排出人体的代谢废物和毒素,无法调节水、电解质和内环境的稳定与平衡,应紧急找医生诊治。

多尿及夜尿 正常人日夜排尿量有一定规律,日间尿量应多于夜间,其比例为2~3:1,夜尿不应多于750ml。每昼夜尿量超过2500ml称多尿。

尿频 尿频是指小便次数多,但每次尿得却很少。尿急是指憋不住尿:尿痛指排尿时尿道口及小愎胀痛,尿痛多见于膀胱炎。

血尿 是血液经损伤的肾脏、输尿管、尿道混入尿液造成。如出血量多,肉眼便可察觉者称肉眼血尿;出血量少,肉眼看不见,需离心后取沉渣涂片,用显微镜观察才能发现的称镜下血尿。

尿中泡沫增多 是尿中出现大量蛋白的表现,此时应做尿常规及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查。

腰痛 阵发性的剧烈腰痛。甚至沿侧腹部向会阴放射,或伴呕吐,称为“肾绞痛”,多见于肾盂结石或输尿管结石,此时要观察有无血尿。腰痛伴发烧,肾区(肋脊角处,即背腰处)有叩击痛,尿检可发现白细胞增多,尿培养有细菌生长,见于急性肾盂肾炎。肾小球疾病时多数只有腰部不适、隐痛、或仅感腰酸。

其他如出现精神萎靡、食欲不振、肢软乏力,面色苍白、贫血等,应考虑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可能。宜及时做血,尿的有关检查。

血尿的病因

常见引起血尿的泌尿系统疾病如下:

1 泌尿系结石;

2 泌尿生殖系感染:如肾盂肾炎、肾结核、膀胱尿道炎、前列腺炎等;

3 肾炎:其中包括急慢性肾炎、局灶性肾炎、良性急性出血性肾炎等;

4 泌尿系肿瘤:有肾肿瘤、输尿管肿瘤、膀胱肿瘤、前列腺肿瘤等;

5 泌尿系损伤:各种化学物品或药品对肾脏的损害;有些药物对肾脏有损害,服用后可引起血尿,如庆大霉素、四环素、磺胺类药物、卡那霉素等;

6 其他泌尿系疾病:如肾下垂、游走肾、先天性多囊肾等。

另外,全身许多疾病都可有血尿的表现:如血液病、流脑、流行性出血热、红斑狼疮性肾炎、高血压性肾病、心力衰竭、肾瘀血、痛风肾、糖尿病性肾病等。

如何防止慢性肾炎发展为尿毒症?

慢性肾炎本身是一种不能完全治愈的疾病,所以慢性肾炎的患者平时要注意休息、饮食方面,别劳累。

慢性肾小球炎简称慢性肾炎,可以分为急进型。肾炎和比较缓和的肾炎。有的肾炎病变的范围比较小,也比较轻,可以完全治愈,如果早点预防的话,尽量调节机体的免疫状态,保持免疫平衡,这样的慢性肾炎完全可以治愈。有一部分特定的人群反复链球菌感染。肾脏基底膜不断损伤。如果能避免这种易感因素,尽量不感冒,不形成链球菌感染,可能这种损伤就会停止,预防做得很好的话,有些人一辈子都不会加重,也到不了尿毒症这种程度。

哪些尿毒症患者无法进行肾移植?

像一些本身有尿毒症再合并一些其他疾病,比如肿瘤病人、严重的心血管疾病、精神病患者、艾滋病患者、全身性结核、严重的糖尿病病人等。就做移植的选择来讲,我们建议有条件的做活体移植,这是大势所趋,无论国内还是国外都是这个趋势。

透析与肾移植的比较

经常有病人及家属问到,透析与肾移植哪个更能改善生活质量?

篇10

肾结核常继发于肺结核、骨关节结核、肠结核等病变,经血行播散、尿路逆行感染、淋巴道播散及直接蔓延侵犯肾脏[1]。在泌尿系统结核病中最为多见,是肾脏常见病之一。近年来,由于医学影像技术的迅速发展,特别是二维彩超的广泛应用,更提高了肾结核的诊断准确性。为探讨超声对本病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现将本院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38例肾结核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04年1月至2009年12月共收治肾结核患者38例,年龄16~78岁之间,男16例,女22例,所有病例均进行了超声检查、CT检查及组织病理学检查。

1.2 检查方法 使用日立EUB6500型彩超诊断仪,凸阵探头,频率为3.5 MHz,患者采用俯卧位,左、右侧卧位和仰卧位,对双肾脏作多切面、多角度扫查。仔细观察肾脏输尿管声像图改变并进行双侧对照,观察肾脏的形态、大小、肾脏包膜,肾实质回声,病灶的大小、边缘、形态、回声强弱或无回声及相互关系,皮质与髓质的关系和肾窦有无分离扩张等情况。

2 结果

38例肾结核,超声诊断相符合者33例,符合率为86.8 %。其中35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1例因并发膀胱病变,经活检提示膀胱结核,抗结核治疗治愈,2例尿中找到抗酸杆菌,抗结核治疗后病情得到控制。5例误诊病例中误诊为单纯肾积水1例,肾积水伴感染2例,肾炎症性改变1例,肾肿瘤1例。

根据典型的声像图特征,结合病理改变及鉴别诊断特点,将超声诊断的33例肾结核声像图分为以下5种类型。①积水型4例:肾包膜不规则,肾盂肾盏扩张,其内为无回声区,如同肾积水,但积水型肾结核内壁粗糙不整,边缘回声增强,多可见输尿管受累:输尿管增粗,走行僵硬,管腔狭窄,管壁增厚粗糙,回声增强;②结核脓肿型11例:肾轮廓明显增大,肾包膜不规则,肾实质及肾窦区多个大小不等的无回声区,内有云雾状光点回声,囊壁厚薄不均,甚至呈锯齿状,囊内壁有不均匀的斑片状强回声;③干酪空洞型12例:肾包膜不规则,肾实质内回声杂乱,可见多个无回声区及斑片状或团块状强回声,部分其后方伴声影;④纤维钙化型4例:肾包膜不规则,皮质区见多个大小不等、形态不规则的团块状与斑片状强回声,其后伴明显声影;⑤炎症萎缩型2例:肾脏明显缩小,包膜不规则,实质及肾窦分界不清,内部回声混乱,类似慢性肾功能衰竭声像图,但多为单侧肾脏病变,其表面不光滑,高低不平,可见不均匀的强回声区,为肾自截表现。

3 讨论

肾结核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该病进展隐蔽,发现时,肾功能部分或完全丧失,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危害极大。影像学检查目前仍是主要的诊断手段。绝大部分中晚期肾结核可根据其不同的病理发展阶段做出正确的声像图分型诊断,但实际上几种病理变化常混合存在于同一肾脏,声像图变化极多。因此,在超声探测中,当遇到既不像典型的肾积水,又不像典型的结石、肿瘤、肾囊肿时,即所谓“四不像”,应想到肾结核的可能[2]。由于声像图的多样性及不典型性,容易出现诊断困难或导致误诊。为了提高诊断正确率,应该与下列几种病变相鉴别。

3.1 积水型肾结核与肾积水 两者均可见肾盂、肾盏扩张。但肾积水肾盂、肾盏壁光滑,无回声区透声好,输尿管壁光滑。积水型肾结核肾盂、肾盏可分界不清,肾盂壁增厚粗糙,回声增强,无回声区内透声差。

3.2 肾结核与肾肿瘤 混合型肾结核可出现肾外形增大及团块样回声,易误诊为肾肿瘤,但其形态多不规则,且后方回声轻度增强,而肾肿瘤则具有明确立体感,多切面观察均可见实质性肿块图像,常有包膜,边界清晰,肿瘤坏死液化则可见内有无回声区域。较大肿瘤的后方回声有衰减征象,主要表现为肾脏增大形态失常,被膜突出,局部性隆起,病灶边缘清晰,而肾结核单纯性低回声区,边界不清晰,肾脏形态大小正常,多断面观察差别较大,不具立体感,形态多不规则,无包膜回声,内部常出现钙化灶而无液化坏死区。

3.3 炎症萎缩型肾结核与慢性肾病 两者均可见肾脏缩小,包膜不规则,实质与肾窦分界不清,内部回声混乱,但前者多为单侧肾脏病变,其表面不光滑,内部可见不均匀的强回声区,其膀胱刺激症状特别明显,尿沉渣涂片可找到抗酸杆菌。

3.4 积脓型肾结核和肾积水伴感染 两者均可见肾盂肾盏扩张,其内为透声较差的无回声区。积脓型肾结核在肾实质内与集合系统相通,形态不规则,内壁不光滑,其内含有结核性坏死组织呈“模糊状”或“薄雾状”回声,透声性差。常可累及输尿管,引起管壁增厚粗糙,回声增强,管腔狭窄及狭窄段以上输尿管扩张,而肾积水无回声区内仅有稀疏分布的点状回声,肾盏之间相互不通。

3.5 肾结核与多囊肾 多囊肾的声像图表现为肾外形增大,表面高低不平,皮质区可见无数个大小不等的圆形或椭圆形的无回声区,壁薄,后壁回声增强,肾盂肾盏受压。两侧肾脏同时受累,常伴多囊肝、多囊脾,而肾结核引起的肾盏边缘不规则,回声增强,多切面扫查,扩张肾盏可变形,与肾盂相通。

参 考 文 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