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肿瘤范文
时间:2023-04-11 21:48: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肺部肿瘤,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肺错构瘤
[图像特征]
X线正位胸片:右肺门可见一圆形致密影,边缘光整,无毛刺、分叶,病灶中央可见钙化密度影,周围肺野无异常表现。
CT增强(纵隔窗):
(1)病灶位于上叶前段支气管开口与纵隔之间;
(2)钙化区中央可见点状低密度,CT值为-75.5HU,提示为脂肪成分。
CT薄扫(纵隔窗):
(1)左舌叶见结节状病灶,境界清晰;
(2)病灶内见沙粒状样钙化。
[影像诊断] 右侧中央型错构瘤;左舌叶周围型错构瘤。
[临床提醒] 错构瘤并非真性良性肿瘤,因其性质近似良性肿瘤,故多将其归入良性肿瘤。根据错构瘤发生的部位可将其分为中央型和周围型,后者多见,因错构瘤多无临床症状,常因X线查体时偶然发现。X线平片及CT检查的价值在于将本病与肺癌和结核球等鉴别;中央型错构瘤需与支气管肺癌(中央型肺癌)鉴别,前者多发生于叶以上大支气管,表现为支气管内类圆形肿块;后者发生的支气管多位于叶以下,多呈支气管壁不规则增厚、管腔狭窄,随访观察病变生长速度也有利于两者鉴别,前者生长较慢。鉴别困难者需经纤维支气管镜活检确诊。
周围型错构瘤需与周围型肺癌和结核球鉴别。瘤体内爆米花样钙化为周围型错构瘤的特征性表现,发现此征象则诊断不难。因为大多数结核球钙化为斑片状,而且周围常见卫星灶。周围型肺癌内很少出现明显钙化,另外,周围型肺癌的分叶、边缘毛刺、邻近胸膜凹陷等征象也具一定特征性。CT检查可为鉴别诊断提供更多的帮助,CT可更清晰显示瘤体及瘤周情况,并可观察肺门及纵隔淋巴结是否肿大,增强检查可提供更多的鉴别信息。
对于一些不典型的病例而又有明确的良性肿瘤特征的病灶可以随访复查,一般第一次复查宜在2~3个月之内,对一些心理压力较重的患者,行PET检查可能有助于鉴别诊断。
(二)周围型肺癌
[图像特征]
X线后前位胸片:
(1)左下肺见类圓形肿块影,境界清晰,内部结构显示不清;
(2)左上肺纹理与肿块影重叠,但仍清晰可见,此为“轮廓征”,提示两者之间存在一定距离。
CT平扫(肺窗):
(1)肿块位于左上肺后段,与X线平片所见一致;
(2)肿块见分叶征,边缘不规则;
(3)肿块沩远见短毛刺,并牵拉纵隔胸膜与斜裂。
CT增强(纵隔窗):
(1)肿块中等程度强化;
(2)其内密度欠均匀,边缘不规则,见分叶征。
CT多平面重建:
(1)肿块边缘见明显短毛刺征,此为恶性征象之一;
(2)纵隔及肋胸膜牵拉,形成胸膜凹陷征.
CT矢状面重建:
(1)左上叶后段支气管分支后壁增厚,管腔呈鼠尾状狭窄;
(2)斜裂局部稍牵拉内陷。
CT平扫(肺窗):
(1)右下肺见小片状磨玻璃样密度,提示其密度较低;
(2)最大直径约18mm,部分边缘模糊;
(3)小血管向病灶集中。
[影像诊断] 左上叶后段周围型肺癌;右下肺早期周围型肺癌。
[临床提醒] 影像学检查对于肺癌检查的主要目的在于早期检出病变,并进一步确定性质。周围型肺癌发生于肺段以下支气管,影像学表现为孤立结节或肿块,因此易于被X线平片或CT发现。目前,肺癌筛检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式为胸透或摄胸片,数字摄片(CR、DR)的普及应用进一步提高了早期肺癌的检出率,但对于较小的及较隐蔽的肿瘤(如与心影或膈肌等重叠的肺野),则容易漏诊,常规CT检查虽然对早期肺癌的检出率较高,因全肺检查辐射量大。而不能作为肺癌的筛检常规;国内外大量研究证明,低剂量螺旋CT检查能明显提高早期肺癌的检出率,而其对人体辐射量可降至安全水平,作为早期肺癌的有效筛查方式完全可以在临床推广使用。
对于检出的肺内结节或肿块进一步定性,依然是影像学面临的难点和重点。典型的周围型肺癌可表现为:①肿瘤边缘的特点:分叶征、边缘细短毛刺征;②肿瘤内部的表现:空泡征、细支气管充气征、磨玻璃征等;③肿瘤邻近结构的改变:血管聚集征、小气管通入征等;④对胸膜的牵拉:胸膜凹陷征;⑤CT增强检查:增强幅度>20HU,时间一密度曲线上升速度快,血流灌注高等特点。CT较X线胸片能提供更多诊断信息,通过HRCT及多层螺旋CT重建可以更清晰地显示肿瘤内部特征及病变周边和邻近结构的情况,通过CT动态增强检查甚至CT灌注来进一步观察肿瘤的血供情况,来进一步确定病变性质。
值得重视的是,影像表现类似炎症、结核的周围型肺癌不在少数。笔者曾耳闻一医疗纠纷案例:某院医师据影像诊断,给一老年患者开了半年的抗痨药物,不料5个月后病情加重,经检查诊断为肺癌并两肺及全身多处骨转移,后患者家属向院方提出了10多万元的巨额索赔。因此,对于影像诊断肺炎或结核的病例,如缺乏充分临床支持,应格外小心,一定要要求患者治疗中短期复查,以防误诊。
(三)中央型肺癌
[图像特征]
X线后前位胸片:
(1)右上肺大片状致密影,其下界呈横“S”形,右肺门增大;
(2)纵隔轻度右偏,提示右上肺不张。
CT平扫(肺窗):
(1)右下肺门增大,边缘不规则;
(2)肿块远端斑片状模糊影,提示阻塞性炎症;
(3)右侧中间段支气管变窄。
CT增强(纵隔窗):
(1)肿块显示清晰,呈中等程度强化,以周围为著;
(2)肿块见浅分叶征。
CT增强(纵隔窗):
(1)左肺门巨大肿块,边缘不规则,见明显分叶;
(2)同侧肺门舌叶支气管开口闭塞,右肺门支气管结构正常。
CT平扫(纵隔窗):
1.右肺门等密度肿块,远侧肺不张“黑箭”,两者分界不隆,边缘形成“S”征;
2.中间段支气管变窄,背段支气管开口闭塞;
(3)两肺见转移性结节。
[影像诊断] 右肺上叶中央型肺癌并右上肺不张;右下肺门中央型肺癌;左肺门中央型肺癌;右肺中央型肺癌并肺不张、两肺内转移。
[临床提醒] 以上4例均为中央型肺癌,但不同部位的中央型肺癌其影像学表现也各不相同,主要取决于病灶的部位、大小、支气管阻塞程度。“3阻”征是中央型肺癌各期的不同表现。早期病灶局限于支气管内,导致活辦性的通气障碍,表现为远端气体呼出受限而进入正常,呈局限性的阻塞性肺气肿改变;由于分泌物的排出不畅随之出现阻塞性炎症,在肺窗 CT或平片上表现为斑片状模糊影;完全阻塞支气管后则出现远端肺不张,最典型的表现则是右上肺的中央型肺癌,其肺门肿块和远端不张的肺叶构成横“S”形改变。
CT对局限于支气管内肺癌的显示明显优于X线胸片。CT可清晰显示受累支气管壁的不规则增厚、狭窄等改变,尤其是多层螺旋CT的多方位重建图像,使得支气管内病变显得更清晰、直观;另外,CT对于肺门、心后脊柱旁肿块的显示及肺内早期继发的阻塞性病变也优于X线平片,CT增强检查还可明确显示肺门及纵隔肿大的淋巴结。
需注意的是:当中央型肺癌较小时,有时X线平片易漏诊,应尽量建议复查或CT检查,有时病灶太小,难与肺门血管区别,则需要增强扫描。有时肺癌引起大片阻塞性肺炎或大量胸水使病灶“淹没”,则需要进行薄层或HRCT检查,亦可抗炎和掳胸水后复查,以明确病灶。条件允许也可建议纤支镜或穿刺确诊。另外,根据笔者经验,只要肺部发现病灶,无论其大小,均应尽量进行薄层扫描或HRCT扫描,以发现更多的诊断信息和依据。
肺门部肿块有时也需要和一些其他疾病相鉴别,如结核、淋巴结肿大、淋巴瘤、结节病以及一些不典型的炎性肿块。对于炎性病灶中是否存在肿瘤MRI价值较大。
(四)转移性肺癌
[图像特征]
X线后前位胸片:
(1)两肺多发大小不等的圆形结节,以两下肺野为著,此常为血行转移的特点;
(2)部分结节见钙化和空洞形成。
CT平扫(肺窗):
(1)两肺多发大小不等的圆形结节,多数边缘光整;
(2)部分结节密度较淡,呈粟粒样;
[影像诊断] (结肠癌)两肺多发性转移;两肺多发性转移瘤。
[临床提醒] 恶性肿瘤晚期大多可以转移到肺部,可以是血行转移,也可以是淋巴道转移或者是邻近器官病灶的直接侵犯,其中以血行转移最多见。
肺转移瘤的影像学诊断不难。只要有恶性肿瘤病史,肺内发现多发或单发结节或斑片状病灶首先要考虑转移瘤可能。超声和MRI对本病的检查价值有限。X线平片常用来常规体检和复查对照,但对早期小的病灶不易显示。CT则是转移瘤诊断的主要检查方法,特别是肺窗能清晰显示细小结节、胸膜下结节和后肋膈角病灶;纵隔窗能够发现纵隔内淋巴结肿大及软组织的改变;骨窗则能够显示胸部的骨性病变。需注意的是不能把肺血管的断面误当作病灶,普通CT的增强或重建以及目前多层螺旋 CY的CAD(计算机辅助诊断)技术有助于血管断面和病灶的鉴别。
肺转移瘤首先要与肺结核鉴别。笔者曾碰到过多例不典型的肺结核的影像表现与转移瘤很相似,极易误诊。本病与其他病变的主要鉴别点是:变化快,短期内可见肿瘤增大、增多,但有的在原发肿瘤治疗后转移瘤可以缩小甚至消失。
参 考 文 献
[1] 吴恩惠.医学影像诊断学[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448449.
篇2
【关键词】恶性肿瘤;真菌感染;肺部;临床分析;回顾性调查研究;危险因素;白色念珠菌
真菌属于条件致病菌,只有在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或菌群失调时才引起感染,恶性肿瘤患者由于机体免疫功能缺陷及采用放,化疗等治疗,更易发生真菌感染,感染部位以肺部真菌感染占首位。(1)
对象与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10年8月在我院呼吸内科住院的38例恶性肿瘤并肺部真菌感染经痰标本真菌培养阳性的病例,分析患者危险因素、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转归。
结果:38例中,其中肺癌17例,食道癌10例,乳腺癌5例,肝癌4例,淋巴瘤1例,软骨肉瘤1例,年龄55~72岁,平均年龄62岁,22例放和(或)化疗后,25例年龄≥62岁,19例一般状况评分差(PS评分2分);5例晚期肿瘤,7例长期使用抗生素,5例曾行侵入性操作。咳嗽、咳粘痰25例,气喘症状有18例,发热28例,双肺可闻及散在干性罗音20例,干、湿性罗音16例,外周血白细胞升高16例,中性粒细胞升高24例。多数患者X线胸片早期无明显特异性,随之病情的发展双肺逐渐出现渗出影,并很快融合成大片实变影26例,结节或肿块4例,伴有空洞4例,其中1例空洞内可见曲菌球,普通连续3次痰培养有真菌生长阳性30例,经支气管镜或气管导管吸出痰液培养真菌阳性8例,痰培养结果:白色念珠菌26例、曲霉菌8例、毛菌4例。
除2例确诊后放弃治疗外均给予抗真菌治疗,同时辅以营养,支持,调解免疫力及对症治疗。其中治疗后痊愈18例,10例抗真菌治疗后随访3个月好转;死亡8例。所选用抗真菌药为伊曲康唑、氟康唑、伏立康唑、两性霉素B。其中5例先后使用2种以上抗真菌药物,起始治疗均为经验性用药,部分患者因不能耐受药物副作用,更换药物。
讨论:恶性肿瘤患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老年(年龄≥62岁);一般状况差(PS评分2分);晚期肿瘤;长期使用抗生素治疗、采用放、化疗后及经过侵入性操作者。随着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升高以及诊断水平的提高,肺部真菌感染发病率及检出率呈上升趋势(2),恶性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缺陷及采用放,化疗后,机体防御机能差,因此应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各类危险因素,对于一般状况差、晚期肿瘤患者要积极给予营养、支持治疗,提高机体免疫力,同时要合理应用抗生素,严格掌握侵入性操作的适应症,遵守无菌操作规程,避免诱发真菌感染,切实降低恶性肿瘤肺部真菌感染率。
引起恶性肿瘤肺部真菌感染的主要真菌有白色念珠菌、曲霉菌、隐球菌、毛菌及肺孢子菌(3)。以连续3次痰培养阳性为判断标准,念球菌占第1位(4),本组病例白色念珠菌占第1位,其次是曲霉菌,与文献报道结果相符。由于痰标本污染的可能性大,有时难以确定污染,定植还是侵袭,且症状及体征没有特异性,影像学改变呈多形性,具有诊断意义的片状影、结节影、空洞或团块影发病早期表现不典型,阳性率很低。因此,要结合宿主因素、临床特征、高危因素和微生物学检查,对高危患者施行真菌检测及随访,早期发现可疑病例,减少危险因素,早期诊断,早期使用抗真菌药物,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死亡率。
参考文献
[1] 叶鸿、周陈华、陈华津,恶性肿瘤患者肺部真菌感染临床分析,现代实用医学,2010,9,65-67
[2]李辛.宋涛.杨建伟.张建伟.许春苗.黎海亮.《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第八届全国心胸影像学术大会暨河南省第十二次放射学术会议论文汇编》 2006年
篇3
关键词:肺部恶性肿瘤;下呼吸道感染;目标性监控
早在1997年,对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的调查发现,其医院感染率高达18.77%,例次感染率为22.92%,下呼吸道感染构成比占33.99%,多年来呈增高趋势[1]。为此又对近3年来下呼吸道感染对肺部肿瘤患者预后的影响进行了专题调研。发现肺部恶性肿瘤患者的下呼吸道感染率竟高达64.74%,例次感染率达127.88%;117例死亡病例均伴有不同程度的下呼吸道感染[2]。下呼吸道感染对肺部肿瘤患者的预后影响巨大。为控制这一顽疾,对肿瘤科肺部恶性肿瘤患者的医源性下呼吸道感染有针对性的进行了为期1年的目标性监测控制。结果成效明显,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对肿瘤科2009年5月~2010年5月收治的所有肺部恶性肿瘤患者共136例均进行登记记录,其中男86例,女50例,年龄37~82岁。
1.2 方法:136例患者均纳入医源性下呼吸道感染目标性预防监控对象,并就其基础疾患、易感因素、侵袭性操作等可能导致下呼吸道感染的因素逐一记录。入院后即对其进行有关预防感染知识的教育,如预防感冒、消毒洗手、交叉感染、清洁卫生、通风换气、吸氧及雾化吸入等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感染科成员跟踪查房,及时发现下呼吸道感染的苗头及诱因,并及时提醒各级医师及护理等相关人员。使其对预防下呼吸道感染的每一环节保持高度警惕,如消毒、灭菌、无菌操作、保护性隔离,放疗化疗时血象的观察,激素、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注意痰培养及药敏试验等。一旦发生下呼吸道感染感染,立即查找感染原因,引以为戒,记录在案,并制定出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
1.3 辅助检查:全部病例均经CT、胸片、B超、血常规、肝肾功能、活检病理等必要的检查,均经病理确诊;全部下呼吸道感染等病例除具有咳嗽、咯痰、发热等相应的临床症状外,也均经CT、胸片、痰培养、血常规等多项辅助检查确诊。
2 结果
2.1 下呼吸道感染率及例次感染率:经全方位的目标性监测控制,1年内,136例肺部恶性肿瘤患者,共发生医源性下呼吸道感染18例,38例次。下呼吸道感染率及例次感染率分别为13.24%和27.94%。其中1例次感染者4例,2例次感染者5例,3例次极其以上感染者9例。
2.2 死亡病例与下呼吸道感染:136例中,共死亡病例12例,占8.82%。有4例死亡时伴有下呼吸道感染,占33.33%。共感染10例次,例次感染率为83.33%。
2.3 下呼吸道感染诱发因素:肿瘤阻塞性肺炎10例,坠积性肺炎4例,放射性肺炎3例,上感加重诱发1例。
2.4 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18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共行痰培养40例次,共检出病原菌36株。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3株,肠球菌2株(革兰阳性菌占13.89%);大肠埃希菌2株,肺炎克雷白菌3株,铜绿假单胞菌4株,醋酸钙不动杆菌4株(革兰阴性菌占36.11%);霉菌18株(占50%)。
3 讨论
经1年全方位对肺部肿瘤患者下呼吸道医源性感染进行目标性监测控制,下呼吸道感染率得到了明显的控制,由原来的64.74%降为13.24%(P<0.01);例次感染率由127.88%降至27.94%(P<0.01),成效明显。说明肺部恶性肿瘤患者的下呼吸道感染是完全可以预防和控制的,同时也证明前瞻性目标性监测控制就是控制其下呼吸道感染的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
肺部肿瘤患者的下呼吸道感染危害巨大,严重影响到患者的治疗效果、生存质量极其预后,它不仅在患者极其严重病痛的基础上再次增加痛苦,在高昂医疗费用的基础上,再增加比较高的医疗费用,最后结局又很可能是人财两空。所以对家庭及社会影响巨大,应尽最大努力加以控制。
下一步此类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控制,应将进一步预防和控制阻塞性、坠积性、放射性肺炎为主,努力清除各类耐药菌株,争取将其下呼吸道感染率控制在最低限度,最大限度地配合临床医师,保障此类患者的顺利康复。
4 参考文献
篇4
我们用密闭的锥形瓶演示时,将水通过分液漏斗滴入盛有浓硫酸的锥形瓶中,没有见到液体飞溅现象;快速将分液漏斗中的水注入锥形瓶中,还是没有看到液体沸腾而飞溅的现象。为此我们对该实验进行了深入探究。
一、理论分析
一切物质溶解在水中都包含扩散和水合两个过程。其中扩散是吸热反应,水合是放热反应;浓硫酸遇水温度上升,说明硫酸分子扩散到水中吸热比硫酸分子水合时放出的热量少。如果要让水沸腾,浓硫酸遇水放出的热量必须足够多,能让温度达到液体的沸点。
显然,几滴水滴入浓硫酸中放出的热量十分有限,不可能产生“水沸腾致使酸液飞溅”的现象。为了证实这一判断,我们查阅了化工词典并进行实验。
二、实验数据
从化工手册硫酸沸点曲线图上看, 浓度为98.3%的硫酸沸点最高,为338.8℃;浓度高于98.3%的硫酸沸点下降。当硫酸浓度在 98.3%以下时,沸点随浓度的升高而升高,浓度为10%时沸点是100℃,浓度为50%沸点约为130℃。
我们用浓度为98%的硫酸做硫酸与水混合温度变化实验,实验结果如下。
三、研究结论
1.浓H2SO4与水混合时,无论酸多水少(体积)还是水多酸少,混合时最高温度都远低于混合液稀硫酸的沸点。
2.序号1~6的操作都是把水倒入浓H2SO4中,除了有些白雾之外,都不见“水沸腾”和“酸液四溅”的现象发生。无论酸多还是水多,其混合液沸点都高于100℃,这就是实验不可能出现“水沸腾”和“酸液四溅”现象的根本原因。
篇5
关键词 肺肿瘤 痰液 病原菌 耐药性
中图分类号:R734.2/R3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4)14-0028-04
下呼吸道感染是肺肿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了解肺肿瘤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可有效选择合理的抗菌药物,显著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在患者抗肿瘤治疗过程中,由于化疗、放疗、广谱抗菌药物及侵入性操作等治疗,增加了患者感染致病菌的概率,也导致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不断变化[1-3]。本文分析肺肿瘤住院患者痰标本微生物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材料与方法
菌株来源
收集浦南医院2009-2013年肺肿瘤住院患者痰标本共618份(剔除同一患者2周内重复送检标本),清洁患者口腔,用一次性无菌吸痰管取患者深部痰液,立即送检。
质控菌株
检验时所采用的标准菌株(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肺炎克雷伯菌ATCC700603),均由卫生部药品生物鉴定所提供。
细菌鉴定与药敏试验
细菌培养、分离与鉴定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4]。采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VITEK-2型(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对分离的病原菌进行鉴定、药敏分析。部分抗菌药物采取药敏纸片法检测。药敏实验结果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的标准进行判读[5]。
统计学方法
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细菌耐药性监测中心推荐的WHONET 5.4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
结果
病原菌分布
618份标本中,阳性562份,阳性率为90.9%。共分离出689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429株,占62.3%,以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鲍氏不动杆菌为主。革兰阳性球菌140株,占20.3%,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粪肠葡萄球菌为主。真菌120株,占17.4%,以白色假丝酵母和热带假丝酵母为主,见表1。
常见革兰阴性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
革兰阴性杆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和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表现为高耐药性。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敏感率均为100%,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氏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26.9%和16.0%。氨苄西林和氨曲南对5种常见革兰阴性杆菌有较高的耐药性。阴沟肠杆菌对氨苄西林和头孢呋辛的耐药率较高。5种常见革兰阴性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见表2。
常见革兰阳性球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
本组资料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肠球菌属对青霉素的耐药率最高(表3),分别为92.3%和89.7%。这2种菌株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均敏感,即耐药率为0。金黄色葡萄球菌主要对青霉素类抗菌药物耐药(青霉素耐药率92.3%、苯唑西林59.0%)。喹诺酮类耐药率23.1%(左氧氟沙星),氨基糖苷类耐药率分别为64.1%(庆大霉素)和23.1%(阿米卡星)。
真菌对抗真菌药物的耐药率
本组资料中送检标本分离出的白色假丝酵母对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的耐药率较低,分别为0和6.5%;对伊曲康唑、酮康唑和氟康唑的耐药率分别为18.2%、39.0%和32.5%。
讨论
近年来,随着广谱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有较大的变迁。肺肿瘤住院患者下呼吸道分离出的病原菌中,革兰阴性杆菌仍然占较大的比例(62.3%),明显超过革兰阳性球菌(20.3%)以及真菌(17.4%)。在革兰阴性杆菌中,以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最高,占17.3%;而在分离的革兰阳性球菌中,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占9.3%,与国内文献报道基本一致[3,6]。
本组资料显示,常见的革兰阴性菌对临床常用的第三代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和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均具有较高耐药性,预示着目前第三代头孢菌素已不能作为首选用药。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种抗菌药物使用后易产生获得性耐药,肺肿瘤患者下呼吸道分离率最高的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情况不容乐观,对大部分抗菌药物耐药,其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也高达26.9%,应引起临床重视。肺炎克雷伯菌在医院的各种环节中广泛存在,该细菌可以通过患者接触或呼吸机等医疗机械传播等方式导致院内感染发生,是引起呼吸道感染的重要机会致病菌。药敏分析显示,该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碳青霉烯类有较好的敏感性,可依临床经验用药。肺炎克雷伯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氨苄西林等药物的耐药率较高。大肠埃希菌则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的敏感性最高。近年来研究发现,大肠埃希菌耐药机制可能与其产生AmpC型β-内酰胺酶有关,该酶可水解大部分的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且能抵抗克拉维酸的抑制作用[7-8]。鲍氏不动杆菌对氨曲南耐药率达100.0%,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率也较高, 可能与上述抗菌药物广泛及不合理使用有关。阴沟肠杆菌为条件致病菌,该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敏感率最高,但对其他抗菌药物高度耐药。
通过药敏检测可知,目前尚未检出耐万古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肠球菌属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主要对青霉素类耐药,以及对头孢类抗生素、磺胺类耐药,氨基糖苷类的耐药性不同。因此,医务人员需严格掌握万古霉素适应证,提高对耐万古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认识,并不断加强糖肽类药物耐药性检测,防止耐万古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产生。
真菌也是放、化疗肿瘤患者主要感染致病菌。肺肿瘤患者免疫力低下,肺部肿瘤常压迫支气管和肺组织,造成通气功能及血液循环障碍,排痰不畅导致真菌感染率较高,且老年患者多伴有其他基础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病等,使患者的抵抗力更加低下,更易导致真菌感染。本组资料显示,真菌的检出率高达17.4%,表明肺肿瘤患者下呼吸道真菌感染情况不容乐观,且真菌以白色假丝酵母为主,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过去常认为真菌感染可凭经验性用药,无须再作药敏测定。近年来,随着真菌感染症的增多及抗真菌药物的广泛使用,真菌耐药率有所上升。本组真菌药敏结果显示,真菌对酮康唑、伊曲康唑和氟康唑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39.0%、18.2%和32.5%。这提示在肿瘤并发真菌感染时,应进行药敏试验并根据检测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为了降低真菌感染率,笔者认为,临床需高度防范肿瘤患者真菌感染发生的可能,加强真菌感染的监测,做到早发现早用药。
综上所述,医院肺肿瘤住院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耐药形势严峻,为减少下呼吸道病原菌感染的发生及预防耐药菌株的产生,应及时掌握其分布特点,加强对细菌和真菌耐药性变迁的动态监测,对指导临床使用抗菌药物控制耐药菌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李晖, 黄金莲, 雷考宁, 等. 肺恶性肿瘤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J]. 广西医学, 2008, 30(8): 1210-1211.
石相如. 肺肿瘤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检测及耐药性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2, 22(19): 4401-4403.
王怡云, 姚伯程, 何贵山. 肿瘤患者下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菌的分布与耐药性研究[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2, 33(3): 309-312.
叶应妩, 王毓三, 申子瑜. 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 3版. 南京: 东南大学出版社, 1997: 474-548.
CLSI. Performance standards for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testing: twenty-second informational supplement[S]. 2012: M100-S22.
申建维. 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的耐药特点[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3, 23(5): 1172-1174.
宁永忠, 王辉, 孙宏莉, 等. 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生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和质粒AmpC型β-内酰胺酶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J].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2006, 26(10): 944-949.
篇6
未来的路要怎么走?中百集团董事长汪爱群笑称“各奔前程”。
但前程如何奔? 12月21日,在中百集团召开的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上,董事长汪爱群透露,公司将加快在生鲜物流方面的布局,利用物流网络的扩张,在未来2-3年内,将辐射半径开拓到临近的河南、江西等省份。
“中百再度强化物流布局,说明其急需要挽回投资者正在丧失的耐心,”一位长期关注中百的分析师指出,在这种尴尬的局面中,中小股东已经颇不耐烦,中百需要新的业绩发展计划来鼓舞士气。
值得注意的是,前不久中百将旗下控股子公司山绿农产品公司51%的股权以8877万元的价格出让。山绿农产品是中百2011年刚收归旗下的,被寄予“打造冷链物流”的厚望。这不禁让人对中百复兴的期望打了折扣。
曲折的重组
2011年4月14日,包括鄂武商A在内,武商联旗下三家上市公司同时停牌。其目的是启动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重组,以解决三家零售业上十个公司的同业竞争问题。
历时一年8个月,中百和中商分别停牌4次,而其间,共提出三个重组方案,但均未获得股东大会通过。而最新的吸收合并方案,更是被高票否决。
方案的流产或许与中百股权过于分散有关。根据目前的持股比例,武商联对中百持股比例仅为10.17%,而浙江民企新光集团经过近两年的举牌增持,其持股比例已达到10.22%,跃升为第一大股东。
武商联保住控股权的方式,是与武汉华汉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及与一致行动人武汉中鑫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三方持股合计12.88%。如果加上潜在的一致行动人武汉地产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则持股比例上升为16.823%。
“但相对于其他大型国企来说,这种股份配比仍然显得分散”,上述分析人士指出,如果涉及到关联股东需回避的各种议案,新光在其中的话语权会大大增强。
事实上,这种尴尬已经显露出来。最新的吸收合并方案中,新光控股通过网络投了反对票,也成为此次合并方案无法通过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这种反反复复的局面下,中小股东的耐心已经丧失。在当日召开的股东大会上,不少股东当场向汪爱群发难,“这个重组不要再继续了。”
生鲜物流的短板
或许是为了挽回投资者的信心,中百祭出强化物流的计划安抚中小股东。汪爱群透露,公司将加大在生鲜物流方面的投入,弥补公司的短板。
汪的说法并非空穴来风。在中国零售板块上,中百集团为华中区域规模最大、网店最多的商超企业。而支撑其发展至今的,则是其在物流方面的投入。
早在2003年,公司率先在武汉吴家山投资兴建一座建筑面积达5万平方米的物流配送中心,其承担着此后中百数百家超市门店的日常配送外,还可向第三方提供6000-8000个品种配销。这种优势让中百的扩张速度迅猛,也成为其他超市无法复制和比拟的优势。
然而,这种“勋章式”的硬件配套却有其硬伤。上述分析师指出,看似光鲜的物流体系中,生鲜却一直是一块短板。比如,当天每斤卖20元的红提,到第二天就卖到了29元,这种波动的价格,极大打击了消费者的购买信心,影响了中百的经营模式和盈利模式。
对此,中百集团总经理张锦松并没有否认,其坦言:“中百的生鲜产品大都是与供应商合作的方式供给,大部分由供应商自己入场铺货销售,中百对这些产品的品质、价格等方面并无话语权。”
汪爱群也解释,中百的定价机制中,有40%左右的产品低于同业,40%左右持平,而20%左右高于同业,“但一些关键的、能赚人气和形象的产品,与供应商谈判权的丧失,影响了中百的形象。”
面对这种局面,中百的计划是加快在物流方面的布局。截至目前,中百已建成吴家山和汉鹏、汉阳、阳逻物流配送中心和新建江夏生鲜物流配送中心,“下一步,公司还将建成咸宁、浠水、恩施、襄樊四个分配送中心。”汪爱群表示。
对于转让山绿公司51%股权一事,汪爱群解释:“公司投建的武汉中百生鲜物流配送中心项目一期工程已经交付使用,可完全支撑公司现有网点和未来新开门店的生鲜配送需求,因此山绿公司的冷链资源形成富余。”
这种布局的利好,则将直接反映到公司在生鲜产品采购方面的变化中来。张锦松介绍,在春节前后,约有20多家门店的生鲜产品都将由集团进行统一采购,而在明年年初,试点范围将扩大至100多家。
中百还在试图扩展业务版图,汪爱群透露,中百将采用物流先行的方式,辐射河南南部和江西北部市场。
未知的尴尬
不过,面对着全新的竞争环境,中百能否一举改变生鲜产品方面的短板,还很难说。
“以国内商超新秀永辉来说,其门店基本可以做到从开业到闭店,所有生鲜产品都是新鲜的。”上述分析人士指出,中百目前的发展速度,将难以达到这种水平,对其市场占有率会带来一定影响。
股权的分散将是中百需要跨越的另一个障碍。
根据证监会的要求,武汉市国资委旗下三家零售上市企业,存在很大的同业竞争问题,证监会明令要求其进行重组。“我们甚至被要求,如果三企业无法重组,三家上市公司将无法在资本市场进行配股、增发等融资事宜。”汪爱群也无奈的表示,此外,武汉市还将有诸多的企业今后要上市,这都必须按照证监会的规则来。
但重组方案三度被否,今后到底该怎么办,对中百来说还是个未知数。而新光控股的步步紧逼,对其今后的各项决策都将影响中百的全盘发展。
此番三进宫的重组计划中,新光对方案并未投赞成票,已展现出其对中百未来各项决策的影响力。上述分析人士指出,“而今后股权的分散,有可能影响中百的全盘发展计划。”
篇7
方法:总结2012年1月—2012年12月胸部肿瘤患者接受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后发生放射性肺炎8例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措施。
结果:通过对8例患者精心合理的护理,患者放射性肺炎症状均得到控制。
结论:放射性肺炎通过细心观察、精心护理、有效的呼吸锻炼,可有效的缓解放射性肺炎的症状。
关键词:胸部肿瘤放射治疗放射性肺炎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9-0333-02
放射治疗为胸部肿瘤重要的治疗手段,但常常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放射损伤,表现为急性放射性肺炎和肺纤维化[1]。常规放射治疗中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率大约在2%~15%之间[2]。放射性肺炎发生后,一旦发展到纤维化阶段,往往不可逆转,严重的会导致患者死亡[3]。资料显示[4],放射性肺炎已经成为限制胸部肿瘤局部治疗的重要因素。因此,对放射性肺炎采取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对于控制其发展,提高治疗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院对8例放射性肺炎患者给予及时的治疗和积极的护理干预,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本组8例患者,男5例,女3例,年龄45~69岁,平均年龄55岁。其中肺癌1例,食道癌5例,乳腺癌1例,原发性肝癌肋骨转移1例,均采用三维适形放疗,根据放射性肺炎的诊断原则[5]:患者有胸部接受放射治疗的病史,胸片或CT检查在照射野内出现肺组织炎性改变的影像学征象,可以诊断为放射性肺炎。临床症状表现为发热,刺激性咳嗽,白色粘液痰,伴胸痛,气促,活动后加剧,其中有1例痰中带血,2例患者伴有胸腔积液。
2放射性肺炎分级标准
放射性肺炎急性期分级标准[6]:Ⅰ级:轻微干咳或用力时呼吸困难;Ⅱ级:持续性干咳,需要麻醉性镇痛药,轻微用力时呼吸困难;Ⅲ级:严重咳嗽,麻醉性镇咳药无效,安静时呼吸困难;Ⅳ级:呼吸功能不变,持续吸氧或辅助通气。本组病例有3例Ⅱ级,3例Ⅲ级,2例Ⅳ级。
3护理干预
3.1心理护理。由于放射性肺炎多发生在放疗结束后1~3个月,在原发疾病控制后突然出现的咳嗽、气促等症状,病人一般在出院后对原发疾病常常心怀忐忑,害怕肿瘤复发或转移,稍有不适就会产生恐惧心理。因此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给予心理疏导,和病人一起分析战胜疾病的各种有利因素,告诉病人放射性肺炎并非无药可治,给予积极的心理支持。8例患者能逐步摆脱恐惧情绪,树立了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的配合治疗。
3.2呼吸道护理。放射性肺炎如得不到及时的处理,最终会发展为肺纤维化,一些药物的使用如氨溴索可以预防肺纤维化形成[7]。但是,加强呼吸功能锻炼对于预防和减缓纤维化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功能锻炼,教会其缩唇呼吸方法,即用鼻吸气,用口呼气,口唇收拢作吹口哨动作,呼吸按快吸慢呼的节律进行,吸气与呼气时间比为1∶2或1∶3,尽量将气呼出,以改善通气,每日练习数次。缩唇呼吸,有利于肺泡残气量的排除,降低过快的呼吸频率,增加潮气量而改善肺内气体交换,而且吸入肺内的空气经过鼻腔黏膜的吸附、过滤、加温及湿润等过程,减少了对咽喉、气道的刺激,起到了预防感染的作用[8]。本组患者中有6例能掌握呼吸锻炼的方法并坚持每天锻炼,另2例患者因为气急明显,暂不适宜呼吸功能锻炼,经积极对症处理和抗感染治疗,症状改善后,逐步给予呼吸功能锻炼的指导。
3.3症状护理。
3.3.1咳嗽咳痰的护理。放射性肺炎最常见表现为咳嗽、咳痰,多为白色粘液痰,不易咳出。嘱患者采用中医养阴活血汤,其方药组成为:牡丹皮12g,赤芍20g,太子参25g,丹参25g,川贝母12g,麦冬25g,杏仁12g,三七(粉)3g。气喘较重加五味子12g,胸痛甚加延胡索12g。水煎服,1剂/d,早晚分服,对改善临床症状有较好的作用[9]。同时,指导患者有效咳痰的方法,痰液粘稠不易咳出者,给予贝莱口服液口服止咳化痰,嘱患者多饮水,可减轻其咽喉部的刺激而使咳嗽缓解,也可以遵医嘱用β-七叶皂甙钠、氨溴索等药物稀释痰液。痰中带血的患者,观察出血量及颜色,按医嘱给予云南白药对症处理。保持病室空气新鲜,定期开窗通风,室温一般维持在18~25℃,湿度50%~60%,可以防止痰液干结,本组病例中,有1例痰血的患者经对症治疗和护理于1周后痰血症状消失。其余7例患者无痰血现象。
篇8
关键词:粗榧;生真菌;鉴定;抗瘤活性
中图分类号:Q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847(2007)03-0233-05
植物内生真菌是指生活在植物体内或生活史的一定阶段处于植物体内的真菌,它的涵盖面相当广,包括菌根真菌和植物病原菌以及存在于健康植物的茎叶中不形成明显病症的真菌,植物内生真菌在植物微生态系统中与宿主植物建立了和谐的协同进化关系,其次生代谢产物十分丰富,从中发掘为人类可利用的资源,意义重大。
1993年,美国蒙大拿州立大学的Strobcl小组在短叶红豆杉内生真菌(Taxomyces andreanae)中发现抗肿瘤药物紫杉醇以来,植物来源的内生真菌抗肿瘤药物重新被引起重视,人们陆续从多种植物内生真菌中分离到喜树碱等抗肿瘤活性物质,本研究在进行了大规模抗肿瘤活性菌株的筛选后,选取其中一株分离自粗榧根部并且表现出较强抗肿瘤活性的内生真菌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现将部分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菌种来源
菌株HCCBl621由上海来益生物药物研究开发中心保藏。
1.2培养基
固体培养基:DifcoTMPDA培养基和麦芽汁浸膏培养基。
液体培养基(%):葡萄糖1.0,玉米粉1.0,黄豆粉2.0,KH2PO4 0.1,pH自然。
1.3 菌株HCCBl621的分类鉴定
1.3.1 菌株的形态特征观察
根据《真菌鉴定手册》方法,采用平皿插片观察菌落形态,电子显微镜下观察菌丝体大小,形状、表面特征及是否有横隔、孢子大小、形状、类型、颜色等,对照确定菌株的种属地位。
1.3.2 基因组DNA提取、PCR扩增、序列测定
采用氯化苄法提取基因组DNA,根据真菌18S rDNA保守区设计引物,ITS(包括ITS1,5.8SrDNA,ITS2)序列用通用引物ITS4和ITS5扩增,引物由上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合成。
18S rDNA引物序列
Pf:5‘AACCTGGTTGATCCTGCCAGT-3’, Pf:5‘-CGACGGGCGGTGTGTAC-3’;
ITS引物序列
ITS4: 5‘-TCCTCCGCTTATTGATATGC-3’
ITS5: 5‘-GGAAGTAAAAGTAACAAGG-3’.
反应体系:18S rDNA:10×PCR buffer 5μL,2.5mmol/L dNTP2μL,Pf,Pr各2μL,25mmol/LMgCl2 2μL,DNA模板2μL,Taq聚合酶0.5μL,加ddH2O至50μL。
ITS:10×PCR buffrer 2.5μL,2.5mmol/LdNTP 2μL,ITSl,1TS4各1μL,25mmol/L MgCl21.5μL,DNA模板2×L,Taq聚合酶0.2μL,加ddH2O至30μL。
PCR扩增条件:18S rDNA:94℃预变性5min,94℃变性30s,56℃退火30S,72℃延伸80s,30个循环,最后72℃延伸10min。
ITS:94℃预变性1min,93℃变性1min,52℃退火1min,72℃延伸1min,35个循环,最后72℃延伸10min。
用Gel exraction Kit从胶中纯化回收PCR产物,测序工作由大连宝生物公司完成。
1.3.3 序列分析
将测序获得的18S rDNA和ITS序列通过与GenBank中核酸数据库序列进行Blast分析,利用Clustal x软件包构建系统发育树。进行亲缘关系和系统发育分析。
1.4 供试细胞株及抗肿瘤活性检测方法
人肺癌腺细胞A549和大肠癌细胞LoVo,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药理室检测,具体步骤采用体外细胞毒测定的MTY法,用MK-2全自动酶标仪在570nm波长下测定OD值,按公式计算对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率(IC%)。
IC%=((对照组OD值-实验组OD值)/(对照组OD值))×100%
1.5 菌株HCCBl621发酵代谢产物生物活性物质的稳定性试验
1.5.1 培养时间对菌株代谢产物活性的影响
将种子液接入发酵培养基,每隔24h取样一次,以跟踪肿瘤细胞抑制率,考察不同时间菌株代谢产物活性的变化。
1.5.2 不同pH对菌株代谢产物活性的影响
分别调节发酵上清液pH值为2、4、7、9、10、11以及正常发酵完pH7.4送样测活,考察活性物质对酸碱的耐受程度。
1.5.3 不同处理温度对菌株代谢产物活性的影响
分别于常温(25℃)、40℃、60℃、80℃、100℃处理发酵样品1h送样测活,考察不同温度对代谢产物活性影响。
2 结果与分析
2.1 HCCBl621菌株的鉴定
采用形态观察的方法,HCCBl621菌株在PDA培养基28℃培养4d菌落直径达到90mm(图1),菌落呈灰绿色粉状,菌落背面呈红棕色,营养菌丝透明光滑、有隔,0.6~1.4μm宽,孢子梗从气生菌丝中分生,2.5~6.5μm(图2A),分生孢子梗呈二叉状或二叉状分枝,分枝角度多为锐角或近于直角,菌丛密集,分生孢子梗从菌丝的侧枝上生出,直立,分枝,小枝常对生,顶端不膨大,上生分生孢子团,分生孢子不串生,球形,浅色或无色,2.1~3.4μm(图2B),对照《真菌鉴定手册》将HCCBl621初步归属为木霉属(TrichodermaPers.ex Fr)。
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PCR获得菌株HC-CBl621的18S rDNA(GenBank登录号EF208957)和ITS(登录号EF212000)的近全长序列,分别为1567bp,581bp,将18S rDNA的序列与GenBank数据库中已经收录的序列进行Blast分析,结果表明,与HCCBl621菌株18S rDNA相似性较高的序列主要分布于木霉属,其中与之相似性最高的是绿色木霉(T.viride)和黄绿木霉(T.
aureoviride),相似性分别为99%和96%,由此初步判定HCCBl621为木霉属中的一个种,这与形态学的常规鉴定保持一致。
为了进一步确认,选取GenBank中与HC-CBl621的ITS序列同源性高的系列菌株用于系统发育分析,其序列长为568~621bp,构建系统发育树,外群为Hypocrea G.J,S97-96(序列亦来自GenBank),由图3可见,HCCBl621与绿色木霉(T.viride NR6938)组成一个单系类群(mono-phyletic group),同源性达到99.2%,它们的亲缘关系最近, 同时它们又位于邻近的T.virideNR6940,6883,IMI,T2,CBSl64的小分支或平行支中,通过形态学特征观察、18S rDNA以及1TS序列进行聚类分析,初步确定其为木霉属真菌绿色木霉(T.viride Pers.ex Fr),至于是否需要更进一步的细分如亚种或变种等,还需对更多的菌株进行序列分析,并结合形态特征、培养性状与生理生化特性等多方面的研究来确定。
2.2 HCCBl621菌株发酵代谢产物活性的稳定性研究
2.2.1 培养时间对菌株代谢产物活性的影响
结果见图4,在培养120h时取样对肿瘤细胞株A549抑制率达到最大,活性最高,稀释、1000倍后抑制率仍达将近60%,其抑制活性较其他时间差异显著,因此120h为最佳发酵终止时间,
2.2.2 不同pH对代谢产物活性稳定性的影响
由图5可以看出,发酵液在pH4~9之间活性保持稳定,其稳定性差异不显著,对A549细胞株的抑制率在稀释100倍后仍然可以达到60%以上,在pH低于4及大于9时活性稳定性明显下降,稀释1000倍后各pH条件下活性差异不是很明显,一方面可能是由于活性物质的量太少,接近其检出极限,也可能由于试验误差所致。
2.2.3 不同处理温度对代谢产物活性稳定性的影响
发酵上清液在5种温度下处理1h(见图6),60℃时稀释1000倍后对细胞株A549的抑制率仍在50%以上,活性保持稳定,同比80℃下活性下降4倍多,抑制率只为12.19%,这表明活性物质在60℃以下可保持稳定,这一特性为活性产物的分离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3 讨论
本研究通过对来源于中草药植物内生真菌的大规模分离,其发酵产物进行抗肿瘤模型筛选,得到多株抗肿瘤活性的功能菌株,比例约占总数的1.02%,其中分离自粗榧的菌株HCCBl621具有与粗榧所产生的三尖杉酯类生物碱相似的抗瘤活性,这一特性与人们提出的“协同进化”理论以及共生于中草药植物的内生真菌能产生与其相似的生理活性物质是一致的,深入研究开发有望实现大规模工业化发酵生产,从而为抗癌药物生产开辟新途径。
在传统的真菌分类学上,一直都是以形态学特征为主要鉴定标准,但在对相关属、复合种或亚种的鉴定分类时,利用真菌较保守的18S rDNA以及ITS序列进行系统发育聚类分析和真菌的多样性研究已经成为有效而快速的手段。
据报道,木霉属真菌绿色木霉是常见的土壤真菌,大多分离自土壤,它适应性强,生长迅速,传播蔓延快,分泌毒素破坏一些药用、食用菌菌丝的细胞质,抑制菌丝的生长,在农业上它对多种农作物病原菌如棉花立枯病具有拮抗作用,可用于农业上农作物的生防菌,绿色木霉(T.viridePers.ex Fr)共生于药用植物组织内部,并具有强烈抗人类肿瘤细胞的特性鲜见报道,本研究通过对菌株HCCBl621发酵代谢产物特性的初步探索,基本掌握了活性物质对温度、酸碱的耐受程度,这为下游生物活性物质的分离纯化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参考,通过对代谢产物的分离纯化,已获得1个具有抗肿瘤活性的杂环类单体化合物,可见来源于不同生境的微生物能产生不同的生理活性物质,深入开发前景广阔。对于分离到的抗瘤活性单体化合物,具体的结构鉴定及抗瘤效果将另文报道。
篇9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 晚期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 调强放射治疗 血清肿瘤标志物 预后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为肺癌的常见类型(约占肺癌的80%),早期以手术切除治疗为主[1]。三维适形放射治疗(three-dimensional conformal therapy,3D-CRT)、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作为晚期NSCLC患者治疗中常用的方法,前者可通过CT图像重建肿瘤三维结构,于不同方向设置不同照射野实施放射治疗,降低对病灶周围正常组织的照射剂量;后者属于精确放射治疗技术,能够依据一定要求对照射野内剂量强度进行调节,利于增强局部病灶放射治疗剂量,降低对周围组织的损伤[2-3]。本研究旨在观察不同放射治疗方式对晚期NSCLC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及预后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9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92例晚期NSCLC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6例。试验组男27例,女19例;年龄49~73岁,平均(59.27±2.19)岁;病理类型,鳞癌25例,腺癌21例;TNM分期,ⅢA期22例,ⅢB期24例。对照组男24例,女22例;年龄51~76岁,平均(59.35±2.21)岁;病理类型,鳞癌26例,腺癌20例;TNM分期,ⅢA期19例,ⅢB期27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获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经病理检查确诊为NSCLC,且TNM分期为Ⅲ期;可耐受3D-CRT、IMRT治疗,且为初次接受放、化疗;无法手术或不愿手术;患者及其家属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存在肺、胸膜或全身广泛转移;合并高度肺气肿;患有精神疾病,或存在理解、认知能力异常;既往患有慢性支气管炎或食管炎。
1.2 方法
于影像学检查下完成靶区勾画,即实施CT定位扫描,设置层厚为3 mm,对病灶大体肿瘤靶区(gross tumor volume,GTV)进行勾画,鳞癌、腺癌患者分别于GTV外扩6、8 mm勾画临床靶区(clinical target volume,CTV),对患者呼吸运动进行检测并制定计划靶区(planning target volume,PTV),对肺组织邻近器官、正常食管、脊髓、心脏等结构进行勾画。
对照组接受3D-CRT:实行适形照射的布野方案,将高剂量靶区设于病变部位,对正常组织进行保护,并确保90%等剂量线覆盖计划靶区,GTV几何中心为治疗中心,实施共面等中心照射,调节相关照射入射方向、权重、楔形板角度,使靶区、高剂量区适形,单次放射治疗剂量为1.8~2.0 Gy,中位剂量为63 Gy。
试验组接受IMRT:实行静态5野调强技术、逆行动态优化方案,对正常肺组织受照容积、脊髓受照剂量、心脏受照容积与靶区等进行观察,并确保95%等剂量线覆盖计划靶区,处方剂量PTV为56~64 Gy/28~33次,单次剂量为1.8~2.0 Gy,脊髓最大剂量点≤45 Gy,心脏V40≤50%。
另外,两组均接受静脉滴注75 mg/m2顺铂(广东岭南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83341,规格:10 ml:10 mg)第1~3天及75 mg/m2多西紫杉醇[别名:多西他赛,上海创诺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84140,规格:1 ml:20 mg(按C43H53NO14计)]第1天化疗治疗,均以21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1.3 临床评价
(1)血清肿瘤标志物: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个月后采集患者晨起空腹静脉血5 ml,以3 500 r/min离心5 min,采用全自动电化学发光检测仪(罗氏公司,E170型),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血清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umor specific growth fanctor,TSGF)、鳞状细胞癌抗原(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tigen,SCC-Ag)水平,试剂盒由上海酶联有限公司提供。(2)预后:随访1年,统计两组的生存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两组血清TSGF、SCC-Ag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清TSGF、SCC-Ag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后,两组血清TSGF、SCC-Ag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清TSGF、SCC-Ag水平比较(x¯±s)
组别 例数
TSGF(U/ml)
SCC-Ag(μg/L)
治疗前 治疗2个月后
治疗前 治疗2个月后
对照组 46 246.12±23.79 121.58±16.04a 43.74±5.26 25.83±2.04a
试验组 46 245.96±23.85 78.62±11.53a 43.80±5.21 14.95±1.37a
t 0.032 14.750 0.055 30.029
P 0.974 0.000 0.956 0.000
2.2 两组预后比较
随访1年,试验组生存43例(93.48%),对照组生存36例(78.26%),试验组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90,P=0.036)。
3 讨论NSCLC的发病多与环境因素及遗传因素等有关,30%~40%的患者确诊时已处于疾病晚期,错失了外科手术的最佳治疗时机,此时以放、化疗综合治疗为主。放、化疗作为晚期NSCLC患者治疗的首选方法,能够延缓病情的进展,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4]。目前,3D-CRT、IMRT因定位及计划准确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NSCLC患者的治疗中,但临床上具体采取何种放射治疗方式治疗的效果更好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5-6]。
3D-CRT多采用非共同或多野等中心照射,利于保持肿瘤靶区、高剂量照射区形状一致,进而发挥治疗的目的。经临床实践发现,基于CT图像三维重建完成PTV勾画,形状不规则,故3D-CRT往往难以与PTV高度相似[7]。IMRT可于适形基础上,对子野剂量强度进行调节,利于促使靶区剂量分布、三维方向保持一致性,实现靶区适形,保护靶区周边正常组织及危及器官,尤其适用于靶区形变较大、嵌入危及器官较多、实施3D-CRT无法有效治疗时,其对不规则肿瘤具有更好的适形性[8]。相关研究发现,在NSCLC的发生、发展中,可通过血清肿瘤标志物评估病灶恶性程度,其中TSGF为糖类物质总称,在调节病灶细胞生物学行为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SCC-Ag与鳞状上皮细胞关系密切[9-10]。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治疗2个月后的血清TSGF、SCC-Ag水平低于对照组,随访1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与3D-CRT比较,IMRT对晚期NSCLC的杀伤效果更佳,利于降低血清TSGF、SCC-Ag水平,抑制肿瘤细胞进展,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提高生存率。但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如纳入样本量较少,且观察时间短,今后仍需延长观察时间及多中心、多渠道选取样本量进行观察,以对晚期NSCLC患者接受IMRT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深入评估。
综上所述,将IMRT应用于晚期NSCLC患者的治疗中,能够抑制肿瘤进展,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1]武亚娟,赵军,姜蕾蕾,等.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后失败模式及联合放疗临床意义[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19,39(2):113-120.
[2]孙宇,尹群,孙祝,等.静态调强放疗与三维适形放疗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比较[J].安徽医学,2018,39(8):918-922.
[3]李洪水,廖丽娟.IMRT放疗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肺功能及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J].实用癌症杂志,2018,33(7):1145-1147,1151.
[4]谢小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ⅢA/B期放化疗治疗效果及预后影响因素[J].医学临床研究,2018,35(8):1583-1585.
[5]王玉祥,田秀明,邱嵘,等.3DCRT与IMRT对Ⅲ期NSCLC剂量学及疗效比较[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15,24(2):126-130.
[6]何栋成,韩济华,曹磊,等.IMRT及3D-CRT对早期NSCLC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对肿瘤标记物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医学临床研究,2018,35(11):2107-2110.
[7]陈姣红,古红莉,员建中,等.参术扶正抗癌汤联合化疗及三维适形放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T细胞亚群水平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陕西中医,2019,40(5):564-567.
[8]卢秀荣,宋晓,邹念东,等.调强放疗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观察[J].医学临床研究,2019,36(1):21-24.
篇10
[关键词]硫氰酸钾分光光度法测定钨矿废水中钨含量不确定度的评定
中图分类号:F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2-0071-01
一、前言
一切测量结果都不可避免地具有不确定度。检测钨矿废水中的钨含量可以了解废水中可用金属的含量。
二、分光光度法
分光光度法是通过测定被测物质在特定波长处或一定波长范围内光的吸光度或发光强度,对该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在分光光度计中,将不同波长的光连续地照射到一定浓度的样品溶液时,便可得与不同波长相对应的吸收强度。
三、硫氰酸钾介绍
硫氰化钾品名:(中文)硫氰化钾化学式:KCNS(英文)potassiumthiocyanate分子量:97.18别名:(中文)硫氰酸钾(英文)potassiumisothiocyanateCASNo.:333-20-0理化特性(1)成分/组成信息:(2)外观与性状:无色晶体。(3)熔点(℃):173.2(4)沸点(℃):500(分解)(5)相对密度(水=1):1.89(6)溶解性:溶于水,溶于乙醇、丙酮。用途:用于制合成树脂、杀虫杀菌剂、芥子油、硫脲类和药物等,也用作化学试剂,是三价铁离子的常用指示剂,加入后产生血红色絮状络合物。性质:潜在危险:(1)危险性类别:(2)侵入途径:(3)健康危害:误服致急性中毒时,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功能紊乱,血压波动、心率变慢。重复中毒可致肾功能明显损害。慢性作用,可抑制甲状腺机能,可使妇女经期延长而量多。(4)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5)燃爆危险:本品不燃。
四、测量方法
1、原理
废水经酸分解后,在还原剂作用下,钨离子与硫氰酸钾反应生成黄色络合物;在400nm波长下测量吸光度,进行定量。
2、主要器皿和仪器
器皿:烧杯,100mL;容量瓶,100mL;具塞刻度试管,25mL。
仪器:电热板或电砂浴;722S可见分光光度计。
3、测量
(一)、标准的配制
称取0.1736g钨酸钠(Na2WO4・H2O),溶于水中,并定量移入100m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此溶液为1.0mg/mL钨标准贮备液。使用前,用水稀释成10.0μg/mL钨标准工作溶液。
(二)、工作曲线
在6只25mL具塞刻度试管中,分别加入0.00、2.00、4.00、6.00、8.00、10.00mL钨标准工作溶液,配成0.0、20.0、40.0、60.0、80.0、100.0μg钨标准系列。然后各加入5mol/L盐酸4mL,氯化亚锡溶液5mL,硫氰酸钾溶液2mL,三氯化钛溶液0.5mL,摇匀。于400nm波长下测量吸光度。
(三)、样品处理
取废水样品50mL于100mL烧杯中,并加入5mol/L盐酸4mL,加热浓缩至约10mL后,移入25mL具塞刻度试管中,其他按标准曲线操作。
五、建立数学模型
废水中钨含量的计算公式如下:
(1)
式中:C为废水中钨的含量,mg/L;m为测得样品溶液中钨的质量,μg;V为取废水样品的体积,mL。
(2)
式中:u(C)为C的标准测量不确定度;u(m)为m的标准测量不确定度;u(V)为V的标准测量不确定度。
六、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
1、质量m的标准测量不确定度分量的评定
由5种标准溶液的浓度-吸光度拟合的直线求得m时所产生的不确定度钨校准曲线方程表示为:A=bc+a(3)
式中:c为样品中钨的含量;A为吸光度;b为曲线的斜率;a为曲线的截距。
各标准点下吸光度测量值见表1。
工作曲线为:A=3.572×10-3c-4.777×10-3
本次测定,对样品进行2次吸光度测量(见表2),平均值m=52.5μg。
(4)
式中:m为对样品多次测量钨的质量平均值,μg;b为校准曲线的斜率;p为样品的测量次数;n为校准曲线的浓度点数;为校准曲线各浓度点标准物加入量的平均值,μg。
(5)
因此u1(m)=1.61μg,则
由钨酸钠配制标准贮备液时所产生的对m的不确定度:钨标准贮备液浓度为1000mg/L,称取0.1736g钨酸钠(Na2WO4・H2O),溶于水中,移入100m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分析电子天平检定证书给出的不确定度。
由标准贮备液配制成5种浓度标准工作溶液时所产生的对m的不确定度
钨标准工作液浓度为10μg/mL,将1.0mg/mL钨标准贮备液按1∶10稀释比稀释得到100μg/mL中间标准工作液,再用中间标准工作液按1∶10稀释比稀释得到10μg/mL标准工作液。两次1∶10稀释都是采用10.00mL的无分度吸管和100mL的容量瓶来完成。
2、体积V的标准测量不确定度分量的评定
V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主要由三个部分构成:一是容器体积的不确定度,二是充满液体到容器刻度的估读误差,三是容器和溶液温度与校正温度不同引起的不确定度。
废水分析中,50mL容量瓶取样时产生的不确定度:u(V)=0.05mL,
3、合成不确定度的评定
u(C)=C×0.031=0.032mg/L
4、扩展不确定度的评定
取包含因子k=2(近似95%置信概率),则U=k×u(C)=0.064mg/L
5、废水中钨含量结果表示
废水中钨含量c=C±U=1.05±0.064mg/L
七、结束语
中国是钨生产大国,钨矿废水中往往会残留一些有用的金属,分析废水中的钨含量,可以了解废水中是否有可用的金属。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