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学习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11 23:26: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药剂学习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作者:杜晓义 吴国振 安群 李尧 舒丽芯 单位:中国人民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队 中国人民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药事管理教研室
新注册的抗微生物药中,抗生素213个(57.88%),喹诺酮类69个(18.75%),抗病毒50个(13.59%),抗真菌17个(4.62%),硝咪唑类14个(3.53%),抗结核病2个(0.54%),抗麻风2个(0.54%),抗感染植物药制剂1个(0.27%)。新注册抗微生物药的剂型分布为:注射剂190个(51.63%),口服剂型153个(41.58%),外用剂型(局部)14个(3.80%),其他剂型11个(2.99%)。循环系统药物的剂型和化学治疗学分类:2010年注册的循环系统药物以抗高血压药和调血脂药为主。新注册循环系统药物分类为,抗高血压29个(34.94%),调节血脂药及抗动脉粥样硬化19个(22.89%),钙拮抗剂14个(16.87%),防治心绞痛13个(15.66%),周围血管舒张3个(3.61%),未明3个(3.61%),抗心律失常2个(2.41%)。新注册循环系统药物剂型分布为,片剂53个(63.86%),注射剂12个(14.46%),胶囊9个(10.84%),缓释片8个(9.64%),气雾剂1个(1.20%)。消化系统药物的剂型和化学治疗学分类:2010年新注册消化系统药物中治疗消化性溃疡的药物最多,其次是激素抑制剂,其余类别较少。2010年批准注册消化系统药物分类:治疗消化性溃疡药物29个(44.62%),激素抑制剂10个(15.38%),促胃肠动力药及止吐和催吐药6个(9.23%),肝胆疾病辅助用药5个(7.69%),泻药与止泻药5个(7.69%),酶抑制剂5个(7.69%),助消化药3个(4.62%),其它消化系统药物1个(1.54%),胃肠解痉药1个(1.54%)。2010年批准注册消化系统药物剂型分布:注射剂21个(32.31%),片剂19个(29.23%),胶囊12个(18.46%),肠溶制剂5个(7.69%),散剂4个(6.15%),其他口服制剂4个(6.15%)。分析药品注册与需求不完全一致:卫生部2008年地区居民2周患病率抽样调查结果显示,疾病类型前4位分别为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和肌肉、骨骼结缔组织疾病[3-5]。
电解质和酸碱度用药与消化系统用药排名化学治疗学分类前5位,两者并不完全相符,循环系统用药和消化系统用药分别只有83个和65个批准文号,呼吸系统疾病药物只有30个批准文号,三者总和尚不及抗微生物药的一半。由此可见,抗生素的过度使用与相应疾病适用药物的相对匮乏是引起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抗微生物药泛滥,行业竞争激烈:国内批号中抗微生物药占36.83%,进口药物中也有12.86%为抗微生物药;剂型方面,口服剂型与注射剂分别占41.58%和51.63%。可见,普通抗生素在我国市场上泛滥,而业内在传统剂型上的大量简单重复,加剧了竞争的激烈性。普通剂型占绝大多数,高新技术剂型所占比重偏少:1002个国产化学药品批号共分34种剂型,其中埋植剂与微丸剂为2010年新增剂型,但分别只有1个批号。注射液和普通片剂的批号分别为375个和271个,分别占37.43%与27.05%,与2009年的33.86%和30.70%基本持平,依然是主要剂型。具体药物方面,除循环系统药物外,其他各系统药物情况与总体趋势相符;循环系统药物中,普通片剂和胶囊剂等常规口服制剂达70.00%以上,并有9.64%的缓释剂。究其原因,主要是循环系统疾病多需长期服药,常规口服剂型和缓释剂便于患者在家自己运用,但该系统药物的剂型过于集中,类型较少,气雾剂等剂型同样便于使用,且有更好的吸收,却未得到推广。进口化学药品方面,140个批号共17种剂型,同样主要以注射剂(42.14%)和片剂(22.86%)为主,其中控释剂为国产药品中所没有的,缓释剂有12个,占8.57%,而国产药品中缓释剂仅有10个,不足1.00%。一药多号的现象较2009年有明显改善:一药多号的现象在抗微生物药尤其是抗生素与喹诺酮类药物中仍较严重。统计的347种药品中,164种药物存在多个批号,占总量的47.26%;拥有不少于10个批号的药物共12种,占3.46%。而2009年不少于于10个批号的药物有35种,占7.07%,批号最多的为阿奇霉素,多达60个。2010年拥有多批号的药物主要集中在抗微生物药中,超过10个批号的药物中有7种属于此类,仅有的拥有超过20个批号的药物也均来自此类,分别是阿奇霉素20种、左氧氟沙星29种。这说明抗微生物药的激烈竞争在源头就已开始。国产造影剂相对空白:国产的诊断用药(主要是造影剂)仅有7个批号,占0.70%,且均为X线造影剂。而进口化学药品中,此类药物共有28个批号,占20.00%,包含X线造影剂、磁共振显像造影剂、血管造影剂3类。可见在造影剂领域,我国与先进国家的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
药品注册评审机构应根据我国居民常患疾病的种类及已注册药品的分布,加强引导,鼓励新药、短缺药的生产,进一步遏制一药多号现象,从源头上规范药品市场。药品生产企业需加大对新品种、新剂型的研发投入,并保证人民的用药安全。医疗机构及卫生部门应加强药品知识宣传,指导合理用药。
篇2
1.1基于CCI实验设计优化液相色谱条件裸蒴曼生草本,作为中药材具有清热利湿、消肿利尿、至带消食、解毒排脓之作用。可用于肝虚久咳、劳伤咳嗽、小便淋痛、水肿、带下病,是我国传统中药且为我国特有植物,外用于跌打损伤。何达海等人证实其主要成分为木脂素类化合物,但目前有效化合物尚未被证实。故对优化其分析色谱条件对其活性成分的研究有指导性的现实意义。为此,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的李敏等人以实验设计的方法,优化了裸蒴甲醇提取物的液相色谱条件。完成了该析因实验以及CCI实验设计,优化了其最终色谱条件为5.0%~9.8%,5.8min。9.8%~99.6%,20min,柱温为80℃,进样为3μL。即在该条件下得到174色谱峰,即平均分离度为1.35[3]。该研究用于裸蒴和白苞裸蒴中有效活性成分分离检测效果良好。
1.2芒苞草化学成分的UPLC———MS分析芒苞草是中国植物分类学家高宝莼研究员首次建立的第一个新科,是中国的特有科植物,国家首批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II级),是一个十分古老而孤立的类群,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是科学上的一个重大发现,该成果代表了植物学领域的国际领先水平。为此,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的肖世基等人对芒苞草进行UPLC———MS分析,通过相应色谱峰的质谱解析并参考文献报道,从该植物全草的甲醇提取物中推测出5个化合物,其结构分别为:绿原酸、奎宁酸、异鼠李素-3-O-(3"-6"-二-O-E-P-香豆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山奈酚-3-O-(3"-6"-二-O-E-P-香豆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和松柏苷。由UPLC的PDA色谱图可知前4个化合物均为该植物的主要化学成分,它们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4]。
1.3硝苯地平在石墨烯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及测定硝苯地平(NIF)是第一代钙拮抗剂,广泛用于心绞痛、充血性心衰和高血压等疾病的治疗[7]。石墨烯(GR)是具有二维平面结构的新型纳米材料,其具有良好的电催化和电子转移性能,能够极大降低被测物的过电势。广西民族大学的廖苏琦等人研制了用Nafion与乙醇分散石墨烯的化学修饰电极以测定NIF在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实验结果表明:在0.1mol•L-1的NH4Cl-NH3缓冲溶液中(pH值为9.0),硝苯地平在裸电极于-1.037V处有一个不明显的还原峰,与NIF在修饰电极上于-0.937V处有一个明显的还原峰,峰电位正移100mV,灵敏度增大约15倍。说明石墨烯修饰电极对硝苯地平有很好的催化和增敏作用。且NIF在电极上的电极过程是完全不可逆的。定量测定的线性范围为4.0×10-6~1.0×10-4mol•L-1,相关系数为0.991,检测限为4.0×10-6mol•L-1,说明此修饰电极有良好的选择性,且表现出优良的重现性[8]。实验证明,此修饰电极具有稳定性好、催化活性高以及灵敏度高等优点,可用于实际样品测定。
1.4盐酸氯丙嗪在纳米石墨烯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及测定盐酸氯丙嗪(CPZ)是一种中枢多巴胺受体的阻断剂,具有增强睡眠、麻醉、镇静等多种药用功能。石墨烯(GR)是具有平面二维结构的新型纳米材料,具有良好的电催化和电子转移性能;能够极大降低被测物的过电势。为此,广西民族大学的彭欢等人研究了盐酸氯丙嗪(CPZ)在用Nafion分散石墨烯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及测定,实验表明该电极反应为一具有吸附作用的不可逆过程。用该方法对片剂中CPZ含量测定,回收率在95%~110%之间,结果令人满意[9]。实验也证明,此修饰电极具有稳定性好、催化活性高以及灵敏度高等优点,可用于医药片剂的检测及实际生产控制。
1.5一个氨基剑麻多糖的分离纯化及结构解析多糖由于拥有抗肿瘤、抗病毒、抗氧化、免疫调节、降糖降脂等众多生物活性,因而吸引了众多研究人员的关注。广西大学的张雪红等人以抽取纤维后的废弃剑麻渣为原料,采用水提醇沉和脱蛋白法,得到剑麻粗多糖CSP(手性固定相)。粗多糖CSP经DEAE-Celluose纤维素柱色谱脱色分离、SephacryS-300HR凝胶柱多次催化纯化后得到一个精制的剑麻多糖SP3,其纯度为99.4%,平均分子量约为16700Da。由单糖组成分析可知,SP3由Rha、GalA、Gal、Mam、Glc和Xy1以1.7∶1.0∶1.1∶0.1∶0.2∶0.1的摩尔比组成。通过多糖部分水解、氧化、降解和甲基化对剑麻多糖SP3分析,还进行了结构鉴定[10],其中发现部分半乳糖残基的0-2位上的羟基被甲氨基取代,该研究期望能在生物学、医药学、生命科学、分析分离科学中得到应用。
2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
2.1液液选择分配萃取法从栀子中分离制备栀子苷栀子别名黄栀子、山栀、白螗,是茜草科植物栀子果实。目前,栀子的果实是传统中药,属卫生部颁布的第一批药食两用资源,具有护肝、利胆、降压、镇静、止血、消肿作用,在中医临床用于治疗黄疸型肝炎、扭挫伤、高血压、糖尿病等症。栀子苷是临床上用于治疗各种疾病的有效成分,分子式为C17H24O10,为环烯醚萜类化合物,是栀子的干燥成熟果实。为提高栀子苷的食品保健作用和药效,广西大学的周敏等人通过选择性分配萃取原则建立了一种简便而有效提取制备栀子苷的新方法。即将栀子粗提物用聚合物包括羧甲基纤维素钠(CMC)、聚乙二醇(PEG)和聚丙烯酰胺(PAM)水溶液和有机溶剂进行分配萃取分离富集栀子苷,并对栀子苷在两相之间的分配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如果将栀子粗提取物分别溶在0.5%CMC水溶液、5.0%的PEG-6000水溶液和2.0%PAM水溶液中,用乙酸乙酯-正丁醇进行普通的正相萃取,有机相栀子苷含量为65.4%、59.8%和62.3%,而将栀子粗提物溶于正丁醇中,用上述聚合物水溶液反相萃取,有机相中栀子苷含量分别为85.0%、82.3%、87.1%。此结果表明聚合物对栀子苷的分配具有选择性[2]。
2.2苯酚-硫酸法测定低碳食疗植物藤茶多糖含量研究藤茶有作为保健食品和药用的双重功能,其味甘淡,性凉,且有清热解毒,降暑生津,祛风湿,强筋骨,淡炎利尿,抗心律失常,抗心肌缺血,缓解酒精等功效。长期饮用对廯癞、黄疸型肝炎、感冒风热、咽喉肿痛、急性结膜炎、痈疖、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均有治疗作用。不仅如此其还有护肤养颜作用。藤茶富含蛇葡萄素、二氢杨梅素、膳食纤维、多糖及钙、镁、铁等微量元素。而有些多糖具有抗肿瘤、抗病毒、降血压、降血糖、镇痛、抗辐射作用。为此,遵义师范学院的张世仙等人采用苯酚-硫酸法,建立了简单可靠测定藤茶中多糖含量的有效方法,利用吸光光度法测定结果表明,溶液最大吸收波长为560nm、在10~40μg•mL-1范围内吸光度与被测物含量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实验测定结果表明葡萄糖汁、藤茶中多糖含量为5.6%。故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藤茶中多糖含量简便、快速、准确,为藤茶的大力开发和综合应用提供了理论和实验依据。
篇3
[关键词]信息与计算科学;案例;建模;计算;开发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8-0017-03
一、前言
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专业导论课往往在第一学年开设,是学生了解专业、建立专业概念和专业认同的重要课程,对学生的专业学习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引领和指导作用。[1] [2] [3]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是信息科学、计算科学、运筹与控制、计算机及应用等学科交叉而形成的专业,往往设置为理科专业。多种学科知识的交叉渗透,加上因专业名称的望文生义,使学生容易产生简单的认识――“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是数学与计算机结合的专业”。这样笼统的认识可能会导致学生认为该专业“要么学数学,要么学计算机”,至于“怎么结合”搞不清,不重视专业的其他重要方面,甚至连信息与计算科学的专业特点和核心竞争力也模糊不清。
关于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论述已有很多,然而关于该专业大导论课程的研究还不多见。针对上述存在的种种问题,本文认为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设置专业导论课程是极为必要的,而且在课程体系中应作为独立的重要一环。因为作为信息与计算科学(信计)专业的导论课程,需要回答的问题多且必要:信计专业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什么是信计专业?信计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如何实现?信息处理、应用开发中有哪些数学知识?信息挖掘、信息安全与算法设计的联系如何?建模能力如何铸就?计算分析能力怎样打造?就业岗位对信计的现实要求有哪些?等等。
信计专业导论课的开设需要对信计专业的发展历史,专业的研究应用进展和前沿有深入、广泛的了解,通过精选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形成体系,以达到解决学生关切问题、培养学生专业思想、建立学生专业认同、激发学生专业学习兴趣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中典型的教学案例对学习兴趣的提高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专业学习中能够激发学生对专业的兴趣,促进学生对专业的理解,特别是有利于学生加深对专业的宏观认识以及对专业的一些具体方向的感性认识。本文将结合教学典型案例深入剖析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导论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信息与计算科学的直观印象
信息与计算科学作为交叉学科,和其他一些专业的易混淆性,使得我们必须首先回答什么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更为紧要的是在大一阶段应该如何从直观的角度来阐述它。我们知道,随着现代信息计算科学技术的发展,上班考勤甚至上课考勤都有系列的产品可供选择,常见的考勤机为指纹考勤机器――这是一个很典型的利用信息与计算科学知识和方法进行应用开发的产品。在教学中,类似的案例可以体现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各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为学生提供直观的专业认识印象,具体阐述如下。
1.利用该例阐述科技应用开发中,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知识的使用流程和涉及的课程知识。指纹考勤机首先要采集被识别人的指纹信息,并以此作为样本;预处理后把样本信息存储为向量或数据,通过建立样本的特征提取模型,进行特征提取;之后输入建立的识别模型,对待识别的指纹进行计算识别;接下来是针对硬件的编程实现和测试,最后再植入匹配的设备或者网络传入后台系统,完成系统测试,投入使用。由于建立特征提取模型和识别模型的方法很多,快速计算的方法选择有所不同,这涉及信息与计算科学中许多数学基础知识和数学建模方法等。总的来说,考勤机的工作流程可以归纳为5步:(1)信息采集和预处理;(2)特征提取和识别模型;(3)识别、计算分析;(4)编程实现;(5)植入硬件。分别讲述其中各个环节可涉及的专业课程:信息采集和预处理可涉及高等代数、概率统计等课程;特征提取和识别模型可涉及高等代数、数学分析、概率统计、运筹优化、数学建模等课程;识别、计算分析涉及高等代数、数学分析、运筹优化、数值分析等课程;编程实现可涉及程序设计语言、算法设计、软件开发测试,等等。这样结合专业课程知识与应用实例的详细讲解,易于让学生了解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知识的应用流程,使学生对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知识有直观的认识。
2.利用该例阐述科技应用开发中,信息与计算科学中各个学科的交叉渗透。如前所述,由于一个产品的开发可能涉及的知识点很多,可采取的模型方法也是多种多样,这些知识之间的应用就会有交叉。例如,特征提取、识别模型的建立有可能用到信息处理的数学基础,这时又需要考虑该模型是否能设计出快速的计算方法来满足实际计算速度的要求;识别模型的实现最后需要计算机编程来完成,这又涉及合适的模型、快速的算法和良好的程序设计之间的协调融合。当然,完整的产品设计还需要考虑到采集设备的精度、程序植入等其他学科的知识。这样讲解,学生就会对信息与计算科学知识的交叉有较为宏观的认识。
3.启发学生对信息与计算科学中的相关问题进行思考。
(1)指纹样本信息采集是很微妙的事,如果当采集一个样本的次数太多,超出了很多人的承受范围,比如一个手指的指纹采集超过了三次,这样产品的便利性、应用性和竞争力就值得怀疑了。因为通常情况下,我们很自然的认为事不过三为好。那么,如何以最少的采集次数达到要求的识别效果?这就是值得考虑的问题。
(2)如何提高产品的识别效果(正确识别率),提升产品质量,这除了与团队的专业知识相关以外,还与获取知识的能力有很大关系。例如能不能利用已有的专业知识积累从现有的国内文献中获取最新的技术信息,能不能利用国外的技术文献,等等。这些都是由典型案例所延伸出的值得思考的问题。这些问题有利于开拓思路,使学生对将来的工作和研究研发空间充满期待。
三、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核心竞争力
信息与计算科学是由多个学科专业合并和综合而来的,其重视基础能力,培养能解决实际中信息与科学工程计算应用问题的宽口径专业人才。考虑到专业的名称与计算机、信息工程等专业有相似之处,专业导论课程需要阐明该专业与其他专业,特别是一些计算机科学专业、信息工程专业和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之间的区别。因此,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的核心是什么?专业人才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这两个问题是无法回避的。针对这些问题,除了上述案例,图像(信息)的压缩处理也是一个很直观的例子。利用图像压缩,可以给学生展示压缩编码技术、压缩的算法、软件开发等,这涉及信息编码、密码学、算法设计能力、应用开发能力等。结合这些案例,我们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并不是单纯的涉及数学基础课程、建模能力、算法设计或者计算机科学其中的某一方面,它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数学基础与建模能力、计算分析与算法设计、程序语言与应用开发”这三者的有机融合。单单讲某个方面还不足以称之为专业的核心竞争力。因为专业人才的定位是解决信息与科学工程计算的应用问题,这些实际问题本身与这三方面多有紧密的联系,单强调某一方面或重视某一模块容易和上述一些类似名称的专业混淆。因而,与这三方面相关的数学基础课程有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微分方程、概率统计等;与这三方面相关的一些专业课程需要凝聚成为专业的核心课程,如数值分析、离散数学、程序语言、数学建模等。
四、信息处理、应用开发中的数学知识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大一新生对就读该专业充满了憧憬。他们能发现数学基础的老三样(数分、高代、解几)但看不到信息和计算的影子,看不出专业的特征和特色,这就需要专业导论课程加以引导。选取信息处理和应用开发中的相关案例来阐述数学基础知识在解决这些问题中的重要作用,可以使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与实际科学工程问题有直观的印象,这对学生下决心打好基础,投入前期课程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如选择图像处理中的修补算法、游戏开发中愤怒的小鸟的技术含量为讲述案例,则这些应用案例就可结合数学基础知识来阐述。
1.图像处理中的修补算法。图形图像的基本处理分析方法,如傅里叶分析可选择进行更为全面的介绍,介绍其在工程领域、数字信号处理、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这样来看,大一开始学习的分析类课程作为专业的基础课程确实是名符其实。图像图像处理的修补涉及优化模型和优化算法、算法的复杂性等,而这些基本的模型形式――在一定约束要求的前提下,求目标函数的极小值,容易使学生对开始学的分析课程的导数与极值、矩阵等基本知识联系起来。
2.愤怒的小鸟的技术含量。应用开发形式多种多样,游戏开发是一种有趣生动的开发过程,许多游戏开发又与数学基础知识有紧密联系。因此,选取其中的典型案例进行介绍,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在应用开发中作用的理解。如该例涉及的物体碰撞检测和连续碰撞检测与向量及运算、旋转矩阵、线性变换等数学基础知识,可以由此进一步介绍物体的移动、壁障和寻路等游戏开发中常见的智能化算法,这些都将和许多基础知识紧密结合。
五、信息挖掘与算法设计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人才应具有处理实际中信息与科学工程计算问题的能力。当前大数据处理涉及的信息挖掘的相关内容,与信计专业有天然的联系,特别是挖掘目标的设置、隐含信息的挖掘模型的建立和使用、模型的求解、算法性能分析等,与信息与计算科学中的计算能力、建模能力、程序设计等核心能力模块要求相连。这方面的热点案例很多,如可选阿里巴巴大数据竞赛、2012年和2015年深圳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夏令营B题进行展示,其中阿里巴巴大数据竞赛可联系到机器学习算法等。讲述这些典型的热点应用案例,对学生了解专业课程和专业的内涵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综上,通过梳理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导论教学中一些需要澄清的问题,根据教学实践,从典型案例的视角对这些问题设置的必要性和解决方式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剖析了这对于促进学生对专业内涵的总体把握、了解专业应用领域、品味专业学习价值的有益作用。
[ 参 考 文 献 ]
[1] 杨晓东,崔亚新,刘贵富.试论高等学校专业导论课的开设[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7):147-149.
[2] 王晓晖.大学专业导论课开设的目标探析[J].高教论坛,2013(12):69-71.
[3] 王利众,朱丽平.工科专业导论课教学研究――以“通信技术导论与导学”为例[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5(9):29-30.
[4] 许峰,方贤文,许志才.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教学体系的实践与探索[J].高等理科教育,2007(4):70-73.
[5] 龚日朝.“以特色取胜”建设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新型思路与实践[J].大学数学,2004(3):12-15.
[6] 苏丽卿,黄民海.对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认识与思考[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6):107-109.
[7] 李学勇,王鑫,谭义红.应用型本科院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长沙大学学报,2009(5):109-111.
[8] 汪富泉.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大学教育,2013(18):62-63.
[9] 郑金洲.案例教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途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7):36-41.
篇4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临床用药;合理用药
Analysis of Common Problems in Clinical Medication on Cardiovascular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and Rational Drug Use
XU Rong, LIANG Li-heng
(Department of Cardiovascular ,Mianyang People's Hospital,Mianyang 621000,Sichuan,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ardiovascular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medicine characteristics,it summarizes common problems,provides the suggestion for the rational use of drugs.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931 cases of clinical medication.ResultsThe irrational drug use in 83 cases,indications,usage,dosage of lack of improper mistakes,improper,varieties of incompatibility appear cases were 14,9,35,9,16 cases of male patients;medication unreasonable ratios than females;among which 30 ~ 65 years old patients(P
Key words:Cardiovascular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Clinical medication;Rational drug use
心血管内科是医院重要科室之一,主治各类心血管疾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病、心律失常等[1]。随着社会危险因素的不断增多和人口老龄化步伐的加快,心血管疾病患者逐年增多。高龄、合并症多、治疗方案复杂等因素易致用药适当。不合理用药不仅可影响治疗康复效果,还可能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因此探讨心血管内科临床用药特点,总结发现问题非常必要。本次研究就我科临床用药情况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调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我科收治的931例患者病历资料,其中男481例,女450例,年龄23~93岁,平均(61.9±13.4)岁。
1.2方法以《临床用药须知》、《药物信息》、《新编药物学》等为参照,将病历资料交由心内科医师进行分析,调取病历不良反应记录表,统计用药不合理例次及其因素,所有评定工作由三位医师交叉评定和分析[2]。
1.3观察指标药品类型、处方类型、不合理用药情况、不合理用药发生时间与不合理用药相关不良反应等。
1.4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数(n)与率(%)表示,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931例患者共发生不合理用药83例次(8.92%);其原因:适应证掌握不足、用法失当、用量失误、品种失当、配伍禁忌出现例次分别为14、9、35、9、16例次;降脂药物失误例次最高,其次为抗菌药。
2.1不合理用药情况及药品类型分布见表1。
2.2不合理用药患者分布 男性者不合理用药比率高于女性;30~65岁不合理用药比率较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发生不良反应6例(见表2)。
注:与男性者相比,P<0.05;与20~30岁者相比,*P<0.05;与30~50岁相比,**P<0.05。
3讨论
合理用药充分体现了临床医师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3]。心内科药物种类多,高年资医师对配伍禁忌有较全面的掌握,但难免有疏忽,加之部分低年资医师经验不足、对适应症、禁忌症认知不足,使得不合理用药的发生率增加[4]。部分医师为追求治疗效果而增加药物使用剂量,也导致了副反应的相应加大[5]。杜绝不合理用药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提高医护人员意识,不能因部分患者病情轻,某类药物毒副作用小、禁忌症少,便忽视用药的合理性;②加强用药监管,发挥药师在合理用药中的指导、监督作用,认真审核处方,特别是配伍禁忌、强效药品,提高对年老体弱、合并症多、耐药性差患者的重视力度;③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合理用药意识,不能因病情好转便忽视合理用药。
参考文献:
[1]肖美华,何腾辉,郭燕芬.某院心内科临床用药的常见问题及合理用药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5-6.
[2]刘卫强.心血管临床用药的常见误区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2013,6(5):81-83.
[3]黄艳芳.心血管内科临床用药常见问题及合理用药分析[J].河南中医,2013,38(B04):296-297.
篇5
国内外等研究人员在不同环境下检出的PPCPs,主要集中在高度城市化的地区,这些区域成为调查PPCPs污染因了和空问分布的重要场所。Morales等人在西班牙带有禽畜粪便的养殖场土壤中检测到质量分数分别为9.8 mg/kg和5.8 mg/kg的诺氟沙星和环丙沙星; Ajit等人在德国土壤中检测到质量分数450^-900 },g/kg的四环素类抗生素,并相继在奥地利、英国、意大利、瑞士和荷兰等国家的水体及土壤中检测到80多种PPCPs 。
近儿年,PPCPs在中国同样引起广泛的关注。ZENG等人在广东6家污水处理厂污泥中检测到质量分数分别为5.416^-21.21,0.715^-6.195,0.599^-2.870 mg/kg的佳乐察香、吐纳察香、开司米酮<<};李彦文等人在广州、深圳畜牧业土壤中检测到质量分数分别为242.6 },g/kg的四环素类抗生素、33.3 },g/kg的磺胺类抗生素[7];同样,田艺心等人在北京某污水处理厂脱水污泥中检测到质量分数分别为201一226,65^-130 mg/kg的佳乐察香和吐纳察香。诸如此类频繁被曝出的PPCPs污染物事件,引起了人们的对PPCPs环境污染现状的高度关注。
尽管对PPCPs的基础理论研究已经经过十儿年的发展,但就目前而言国内外对PPCPs研究认知水平仍处在初级阶段。EVGENIDOU等人通过对PPCPs近十年的研究成果总结发现,国内外学者针对PPCPs的研究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环境中的分类、行为与归趋及毒理学分析。而目前关于PPCPs减量化的研究较少, PPCPs中包含的化合物类别广泛,结构复杂,因此有必要对其吸附及降解机理展开研究。本文通过总结PPCPs在各类环境中的行为及归趋,叙述了PPCPs的吸附与降解机理,分析了生物和非生物系统在减量化过程中的影响,并尝试从吸附和降解机理上分析影响减量化的原因,寻求生物和非生物系统在减量化过程中分别存在的优势及缺陷,以期为研究PPCPs衍生物及新型吸附材料提供新的思路和有效的参考。
1 PPCPs的环境归趋
1.1水生环境中
近年来,PPCPs的含量日益增加,众多研究者都将PPCPs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尤其在水生环境(河流、湖泊、沟渠、地表水及地下水等)中。水生环境中的PPCPs最初来源是人类使用的药品,多种PPCPs的混合物被释放进入地表水、地层水和海岸水,排放源分散。ORT等人研究发现,排放源大多是废水处理厂、地下污水管道、药品生产设备以及大型养殖厂,甚至大部分PPCPs能够通过水生环境传播到远离源头的地方,并目_这样的暴露可能是持续性的。
据KURODA等报道,在日本常有污水泄漏污染地下水事件发生。 OSENBRUC等人发现,在德国和西班牙,同样也有城市河水渗透,下水管道泄漏和城市雨水径流等事件发生,这些都是导致PPCPs微量存在于水生环境中的主要原因。
根据KOLPIN等研究者大量研究数据表明,全世界的水生环境中抗生素的含量大约在同一个水平C TY1g}L ^' N}g}L级),不易检测及去除。例如传统污水处理厂,其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去除简单温和生物能降解的混合污水,对污水含有的PPCPS去除效果甚微。而PPCPS的长期积累所带来的影响,主要针对污水处理过程中参与脱硝脱氮的微生物,KONG等人进行了研究,发现部分微生物改变了特性,包括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和均匀性,以及脱硝脱氮过程中的氮循环,给水生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这些作用在水生及陆地环境中的微生物所产生的生态毒性的影响日益增加。
根据研究资料,KINNEY等人表明虽然水生环境中存在的是微量级PPCPs,所产生的循环效应影响却是长久的[is-y。在水生环境中,PPCPS所带来循环效应影响可通过水蚤、水藻、水生植物以及细菌相关的毒理学研究来证实,继而针对PPCP生态风险评估是今后可发展的方向。
1.2土壤环境中
尽管最初对PPCPs的研究重点大多集中在水生环境领域,但是其在土壤中的归趋正逐渐成为新的趋势。宋存义等人在PPCPs对土壤环境影响研究中发现,PPCPs进入环境后,最易与土壤等有机介质产生吸附作用;周海东等人对土壤中PPCPS的减量化研究发现,土壤对PPCPS的分解速率相比水生环境中的分解速率低很多,这表明PPCPS在土壤环境中存留时问更长,化学状态更稳定。HAMSCHER等人对粪源四环素类抗生素在土壤环境中浓度变化研究实验得知,该抗生素在土壤中存放,其含量始终保持在初始值。桑文静等人对察香类抗生素的研究表明,该类抗生素具有较强的亲脂性,易吸附于土壤环境,可长期在土壤中残留}zy
由以上大量研究结论总结得出,PPCPS在土壤环境中,具备污染源分散、分解速度缓慢、残留时问长久、化学性质稳定等归趋特点。由于土壤环境中生物链的毒性呈现逐级蓄积、逐级传播的特点,因此微量的PPCPS很可能会对土壤环境产生一系列循环生态污染过程,最终对土壤环境下的生态系统带来一定的危害。
2减量化机理
目前,国内外关于研究PPCPs的减量化机理仍然处于初级探索阶段。Sonia Sua' rez等人研究表明,在环境中PPCPs减量化过程主要包括吸附及降解2个部分。大量的实验研究表明,PPCPS的吸附过程往往是由于吸附材料或者微生物的作用,将PPCPS向固相(土壤或者填料介质)表面富集;而降解是白然条件和环境中微生物共同作用的结果。深入研究减量化机理,从吸附剂、吸附质角度出发,是探索每种PPCPS高效减量化的重要途径。
2.1吸附机理
PPCPs中包括的化合物类别广泛,因此吸附机理很难预测o KINNEY在吸附的研究中发现,吸附行为往往是分了与特定的官能团相互作用的结果,并目_这一结果易受pH,温度及光照等因素的影响[ys}PPCPs吸附的本质是PPCPs向固相(土壤或者填料介质)表面富集的动态过程。根据不同PPCPs表面富集作用力的不同,吸附分为表面吸附过程和在有机质中的分配过程,表面吸附以化学键力或引力作用为主要形式,主要理论包括:电了供体一受体(7T--rr EDA)理论、氢键理论、静电作用和疏水作用等。
刘桂芳等人根据表面吸附理论对碳材料活性炭和碳纳米管对PPCPs的吸附进行了总结,表明活性炭吸附PPCPs主要基于}rr-}rr EDA作用、静电作用和氢键作用等机理,并目_吸附过程易受到活性炭投量、颗粒尺寸、接触时问、目标物含量、pH、阴离了、阳离了和溶液温度等影响。而分配过程主要与PPCPS的溶解度相关,是一种非竞争性、线性吸附[}zs}
此外PPCPS的吸附机制还存在其他方面的影响因素,CHOI等人就提出了以下儿种吸附机制:1}分了从液相进入其他相分中。这个过程主要涉及到吸附质的脂肪和芳香基团,微生物细胞膜的亲脂性和污泥的脂分含量之问的相互作用关系。2)在吸附作用中吸附质的疏水性起决定作用,疏水性可以用辛醇一水的分配系数(K},)体现。PPCPs的Kaw越高,有机物疏水性越强,吸附剂吸附PPCPs的效果越好。吸附质带电基团和微生物弱电性表面之问的相互作用有关。这与液相中吸附质的电解性能和溶解性能有关,可用电离常数(Ka)所表示。
2.2降解机理
环境中的PPCPs降解的方式分为两种,分别为非生物降解及生物降解。这2种方式对PPCPs等物质共同产生降解作用。根据研究表明,非生物降解去除率为总去除率的30%^'S0%,而生物降解为总降解效果的50%^'70% o
2.2.1非车物降解
非生物降解现象普遍存在于PPCPs的白然降解中,一般包括水解、光解和热解等儿种形式。部分PPCPs化学结构的不稳定性,容易水解,其中主要的影响因素是pH,温度、时问及曝气量等。LINDBERG等人研究发现温度对阿莫西林降解有明显的影响,在一定的条件下,随着水的碱性越大,温度越高,水解的速度也越大。光解是PPCPS等有机物在环境中的另一种重要的非生物降解方式,其中光照强度、吸附质的分了结构、温度,pH是影响PPCPs物质光解程度和光解速率的主要因素。光解性强的抗生素主要有磺胺类、四环素类等,匡光伟等人对鸡粪中的金霉素光解条件进行研究,发现在白然光照条件下的金霉素降解程度可以达到90%以上,而在避光条件下保存15d,其降解程度还不到10% ;哇诺酮类抗生素有较强的紫外光降解性能,土壤中混合物中伊维菌素在夏季半衰期7-14 d,冬季半衰期变为91 }-217 d,降解速率明显放缓。
2.2.2车物降解
尽管多数PPCPs等有机物在白然降解过程中有较好的非生物降解效率,但是PPCPs常‘常处于比较复杂的环境中,例如在水生环境中,经过水解产生水解产物,与被水解的有机物分了结构相似,相反增加了水体中类似有机物的含量。同样,PPCPS在土壤或者固体介质吸附中,不易被光照射到、温度不易升高,甚至会产生衍生物等一系列问题,PPCPs非生物实际降解率远远低于理论值,这就决定了非生物降解方式不能成为主要的降解途径。
微生物的出现,为PPCPS在白然环境中的降解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生物降解也成为一种新型的降解方式。但是在环境中部分PPCPS等有机物在有氧条件下很难被生物降解,或者PPCPS的含量过低将会使得微生物营养贫乏导致降解率降低,这是PPCPS减量化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HUANG等人认为国际水污染控制协会推出的ASM2模型作为PPCPs的生物降解模型可以更好的研究活性污泥对PPCPS的生物降解机理。通常PPCPS是一些较复杂的大分了有机物质,因此必须在微生物参与下,经过水解代谢将其转化为易生物降解的小分了有机物,才能被活性污泥微生物利用。赖后伟等人在对阿莫西林的研究中发现,尽管阿莫西林不是一种大分了聚合物质,但是由于其对微生物有害无法直接被微生物利用,因此仍然需要经过水解酶的参与,将其分解为易生物利用的有机物质,才能被微生物所降解。因此微生物参与下的水解作用是阿莫西林生物代谢降解的限制步骤。
3 减量化研究分析
3.1 生物系统的影响
3.1.1水车动植物
水生动植物系统处理传统污染物(包括TSS,BODS,氮、磷、重金属和微生物污染物)拥有一个长期目_稳定的历史,并目_在人工湿地、人工浮岛等工艺方面的研究具有较为成熟的成果。然而,关于水生动植物系统对PPCPs减量化的研究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对于去除率、吸附性能、植物提取和生物降解等减量化过程的研究是少之又少。
水生动植物是生态治理的核心,循环型水生动植物系统是根据仿生学理论所构建的完善食物链体系,提高污水水体的白净能力。其中水生动植物系统中两个主要成员分别为水生动物和水生植物。水生动物在整个水生动植物系统中一直扮演着消费者的角色,被微量PPCPs富集的细菌、藻类、浮游生物是水生动物主要能量来源,比如鱼、虾等水生态动物经过体内分解消化会将含有微量PPCPs的代谢物排入环境中,这些粪便也是是水生植物和多种细菌微生物的重要养料,同时水生动物体内会残存部分PPCPs物质,使得环境中游离性PPCPs逐级减量。水生植物系统中,主要通过植物吸附、植物修复、植物提取和累积等过程去除PPCPs,降低环境中的PPCPs含量,例如人工湿地和人工浮床,经常被选作PPCPs的二级处理工艺,水生植物系统的存在,使得PPCPS能够被高效的去除。水生植物作为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稳定运行的关键。水生植物在污染水体中生长,根茎部位能够吸收和分解湿地或者河床底泥中的PPCPS等长期累积的有害物质,但是水生植物持续暴露于PPCPS下,产生的PPCPS高度富集,对水生植物毒性和水环境面临的风险是长期并目_难以预测的。因此水生动植物系统对PPCPs的去除是一个多样化、复杂的物化和生物降解过程。
3.1.2微车物
微生物对环境中微量级PPCPs去除效果较好。周雪匕等研究表明,在污水的初级处理(混凝沉淀、气浮)中,只有察香类去除率可达到30%^'50%。然而,微生物对PPCPs的去除率可以达到35%一75%,主要是因为生物膜或者剩余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具有转化和吸附作用。然而VERLICCHI P等研究者表示,在微生物对PPCPs的去除过程中,其降解效率会受到HRT, SRT, k系数(生物)、温度(在冬天及寒冷季节时期,产生低效率的温度)、氧化还原条件(在厌氧、好氧条件下不同的去除效率)以及pH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活性污泥是去除PPCPs的最主要的工艺,泥龄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当泥龄>10 d时,减量化效果最佳。JOSS等人表明,在脱氮的生物处理工艺中,PPCPs往往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可达到50%^'70%}40}0去除PPCPs的相关微生物需要在特定的条件下进行培养及驯化,才能提高对PPCPs的去除。经过长期逐步积累,可以在载体或者污泥底泥中驯化出能够降解PPCPs的相关性微生物群落,并目_随着PPCPs的积累含量加大,微生物群落呈现递增趋势,去除率也逐步增加。
根据研究表明,PPCPs经过微生物吸附或者降解后会产生代谢产物、共轨及降解产物和衍生物等。这些代谢产物中大部分通过废水持续释放到水生或者土壤环境中,还有一小部分在传输途中发生转化,被微生物分解代谢。然而对这些转化产物的毒性及特性的研究比较医乏,是今后研究的方向。
3.2非生物系统的影响
非生物系统在降解PPCPs等有机物过程中同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其主要方式包括水解、光解、热解等。HOU等人对非生物系统降解过程研究发现,阿莫西林在水中随着温度的升高,降解率逐渐增大,在37℃时,去除率达到70%,水解及温度会使PPCPS中的化学键断裂,破坏PPCPS的分了结构,从而起到降解作用。
在水生系统中,光解法是被看作最重要的减量化方法之一,季节、光强度、水深都会对去除率产生影响。另外,PPCPS在水中的吸光度也会对其降解程度产生影响。LLORENS等人对水平潜流湿地的工艺中双氯芬酸和酮洛芬去除率的相关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较高的HRT和光照度大的水体去除率明显较高。目前,关于PPCPs减量化非生物系统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少,也是未来PPCPs减量化领域研究的方向之一。
4结语与展望
近儿年,在PPCPs的相关研究中,研究者们在不同的地域对整体连续的污染点源进行监测,主要包括环境中的PPCPs的分类、含量、外界条件以及变化趋势,这些都为环境中的分类、行为与归趋及毒理学分析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然而,随着对PPCPs的逐步深入探究,研究者们发现PPCPs的去除是长久稳固目_毒性循环的复杂性问题,一是对污水处理厂等类似的工艺设施带来未知的风险;二是对各类环境带来循环性的毒性;三是对人类生活产生了不可避免的威胁。因此,深入研究PPCPs的减量化尤为重要。
篇6
关键词: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双语教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6-0123-02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是大学药学专业、药物制剂专业的主要专业课之一,而且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整个药学教学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目前我国大部分高等医药院校药学专业本科均开设此门课程。我校于2007年开始对药学和药剂专业本科生开展该课程的双语教学,经过四年的课程建设和实践,“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双语教学”已被列为我校的精品课程。本文对《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的双语教学的经验和体会进行了总结,以期为该课程双语教学的深入开展及药学专业双语教学的推进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开展双语教学的目的与意义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两者密切相关,它们都是以多学科为基础逐渐发展起来的,其研究原理与方法在新药设计、新剂型开发、药物质量评价、提高医疗治疗水平和药品管理等方面应用广泛。所以,学好该课程对其他专业课的学习及药品的研发和应用都有着不可或缺的帮助。当今时代,国际化竞争激烈,国际学术交流日趋频繁,高等教育国际化已成为教育发展的趋势,而双语教学正是一种顺应时展,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的先进高等教育模式,它能提高学生专业英语的学习效果,逐步培养学生阅读英文参考资料的兴趣与能力,更进一步养成学生在英文环境下进行科学思考的习惯。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挑战,国家教育部2001年提出加强大学本科教学12项措施中,要求本科教育要力争三年内,外语教学课程达到所开课程的5%~10%,对高新技术领域的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专业更要先行一步。但由于《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为近年来才发展起来的边缘学科,具抽象性、专业性强的特点,目前国内很少有开展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双语教学的先例。因此开展《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双语教学,对我国药学专业课双语教学的推进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双语课程的建设,将进一步完善理论课和实验课双语教材,并紧跟国际药学发展趋势,寓科研于教学,设置形式多样的教学环节,对于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十分有益。同时,逐步扩大教师英语讲授的比例,可有效促进教师专业英语熟练应用的程度,从而形成一支结构合理、教学科研能力强和外语水平高的教师队伍。
二、经典英语版教材和国内药学专业统编教材相结合,互为补充
教材的选取很重要,选择合适的教材是双语教学成功开展的前提。单用国外英文原版教材或者是采用专业统编教材,两者均有利弊。国外英文教材语言纯正,内容新颖,但直接用其作为指定教材,内容较深,语言难度也不能与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吻合,久而久之学生会感到苦恼,既没有学好专业课又加重了学业压力,使学生失去学习的信心。鉴于此,我们选择由McGraw-Hill公司出版的经典英文版教材“Applied Biopharmaceutics & Pharmacokinetics”,和我校梁文权教授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国内药学专业统编教材《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教材选择难度适中,有代表性,例题典型。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各章节内容难易程度,中英教材结合交替使用,互为补充,有针对性地为学生讲解,从而达到了学生专业知识学习和语言训练两不误的教学效果。
三、英语讲授与重点知识中文讲解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是面向我校本科四年级学生的课程,这一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好的英语听说能力。为逐步培养学生适应英语授课及英语思考问题的意识,在教学中始终以传授专业知识和开展专业英语学习相结合为主旨,根据几届教学的经验,我们采用交叉渗透型教学方法,主要以英文讲授为主,对于一些重点、难点知识利用中文讲解相结合,坚持使用英文版多媒体课件与中文注解相结合,两者互补,让学生在中文注解的帮助下理解英文意思,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掌握英语专业词汇,更能加深他们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在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的同时,又提高了学生的英语水平,培养了学生在英文环境下进行科学思考和学习的能力,有利于学生以后更好的展开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等工作。
四、强调专业词汇的记忆和英文文献的正确翻译
在专业课和普通英语较好掌握的情况下,英语专业词汇就成了阅读的关键。《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所含专业词汇繁多,很多词汇涉及生物、医学和化学学科,名称难记。鉴于此,我们在具体授课过程中,先提出本堂课的目标和教学难点重点,然后整理出本章节的重点专业词汇,强调其英文的拼写与读音,构词方法和规律,加强专业词汇记忆;同时,将不定时地讲解一些代表性的英文文献,让学生掌握英文文献的正确翻译,这样可以在对基础知识认识掌握的同时,也可以提高对外文文献阅读及英文论文的写作能力。
五、组织形式多样的自学活动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课程具有理论性强和逻辑性强的特点。学生刚开始接触这一新课程时,常感到十分的迷惑和枯燥,如何去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教学中遇到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双语教学中,应采用多种形式的学习方式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积极性。课堂之外我们给学生安排了课外研讨小组,鼓励学生之间用英文进行交流,确定主题,查阅文献,撰写综述,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及课堂讨论,整个过程讲究互动,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认识到《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六、双语教学考试形式多样化
为了准确评价双语教学的学生学习情况,对以往单一的期末闭卷考试进行改革是十分必要的。我们将把闭卷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比重下降至70-80%,推行考卷英文命题,要求英文作答的考题占到20-30%。同时总成绩的10-20%以自主选题阅读文献后撰写小论文为主要形式,并要求课外英文文献的阅读量,从而督促学生完成一定程度的专业英语练习。
本文就我校《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课程的双语教学改革做一总结和分享。经过4年的实践,该课程教学得到了学生的肯定和学校的认可。目前我们正在组织实施实验教学的双语化建设,希望将双语教学手段从课堂理论教学延续到实验教学环节,进一步强化学生的专业英语实际应用能力。我们相信只要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标,坚持创新,在双语教学中不断探索,就一定能不断完善《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课程的双语教学,并为药学专业其他课程的双语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梁文权.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第3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2]李小娜,李唐棣,吕立勋.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教学改革探讨[J].当代教育论坛,2010,(3):25-26.
[3]郭剑伟,王成军,鱼梅.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的教学思考[J].大理学院学报,2006,5(6):81-83.
[4]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药品技术评价文集(第三辑)[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9:70.
[5]教育部关于印发《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通知[Z].教高[2001]4号.
[6]陈瑜.浅谈高校工科类专业课双语教学与多媒体手段的整合应用[J].高教论坛,2010,(3):67-69.
[7]冯展昱,李桂山.高校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育探索,2008,(11):67-68.
[8]程力惠,卢丽霞,王建壮.天然药物化学双语教学的探讨与实践[J].中医药导报,2009,15(2):93-94.
篇7
关键词 工业药剂学 卓越工程师 理论教学 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3.07 文献标识码:A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0年6月教育部推出了“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该计划由教育部门和行业协会联合实施,其特点是按照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目前,已有10余所高校的制药工程专业被列入了国家级卓工计划。因此,根据本省情况,山东省于2013年1月启动了省级卓工计划,枣庄学院的制药工程专业被列入了该计划(鲁教高字〔2013〕21号)。在此基础上,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本文主要探讨制药工程专业核心课《工业药剂学》的改革情况。
1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理论教学方面
1.1.1教材不适合
目前,制药工程专业所采用的的教材大多为教育部统编的教材,无论是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崔福德教授主编的《药剂学》,还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潘卫三教授主编的《工业药剂学》,都不是十分适合地方高校使用,教材内容比较全面,紧跟学科研究前沿,但是地方高校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人才,而非研究型人才,使用起来学生和教师都不顺手。
1.1.2理论学时被压缩
《工业药剂学》从前的理论学时大概在48-64学时之间,教师能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各章节的教学,而目前各学校的培养计划中大多都对专业课学时进行了压缩及整合,导致很多教学内容无法充分展开。
1.1.3考核环节不够科学
由于教学管理规定的限制,课程考核的成绩仍旧是“一考定终身”,导致很多学生平时课堂不努力学习,完全依靠考前突击,虽然能够取得不错的成绩,但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学生毕业后又会觉得没有学到有用的知识(因为突击记忆的知识不会长久)。
1.2实验教学方面
1.2.1实验项目没有“工业”特色
作为《工业药剂学》实验,很多实验项目和《药剂学》是一样的,有些学校甚至是一模一样,都是在实验室里进行一些常规制剂的制备,未体现《工业药剂学》的特色。
1.2.2综合设计性实验不足
目前,各高校虽然都在大力开设综合设计性实验,但由于实验条件和学生能力千差万别,相当一部分学校开设的综合实验性实验偏少,就是数目够了,但执行效果也是不够理想。
1.2.3各课程分割独立
《工业药剂学》和《药物分析》是两门关联性很强的课程,但是在进行实验时,却各自为战,每个课程按照自己的教学目标按部就班的实施,缺乏有机整合。
2《工业药剂学》课程在卓工培养计划中的地位和任务
《工业药剂学》是培养卓越制药工程师的关键课程之一,涉及药物剂型与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生产技术、质量控制及合理使用等。包括溶液剂、混悬剂、乳剂、注射剂、片剂、气雾剂、栓剂、软膏剂等不同剂型和新型给药系统的设计原理、制备工艺、质量控制,以及粉碎、混合、制粒、压片、灭菌、固体分散、包合、微囊化等制剂技术。要求学生掌握上述剂型与制剂的设计、制备、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技能。
作为地方高校,应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培需养学生能够掌握各种常见剂型的制备工艺,并能初步对制剂处方及制备工艺进行优化。
3改革措施
3.1优化教材或自编讲义
依据卓工的培养目标,结合学校特色,对整个专业的知识点进行梳理,打通课程之间的关联,查漏去重,以保证在规定的学时内能够完成教学任务。在此基础上,可以对现有出版的教材进行优化,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编讲义。
3.2加强平时考核
为避免学生期末突击复习,考核时将成绩进行分散,注重平时考核。平时考核的形式多样化,可将考勤、作业、笔记、课堂表现、单元测验、课程论文、创新创业等考试按照一定的比例计入最后成绩。
3.3实验进车间,突出工业特色
目前的《工业药剂学》实验大多停留在实验室进行一些手工式的药品制备,脱离了工业大生产。我校建有固体制剂和液体制剂两个实训车间,可满足实验的需要。实验时,学生利用中试级的设备进行药品生产,更具有实战性。
3.4鼓励学生进行在线学习
由于课时压缩较多,很多知R无法在课堂上讲授,因此,鼓励学生利用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进行网上在线学习。学生可在爱课程等网站观看《工业药剂学》的教学视频,还可以通过学校自有的平台与任课教师进行实时互动,以增强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 徐海星,许沛虎,殷以华,刘小平,黄志军,马定贵.基于制药工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科教导刊(下旬),2015(11):35-37.
[2] 罗晓燕,任福正,刘宏伟,马红梅,宋恭华.制药工程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索[J].化工高等教育,2013(01):8-12.
篇8
关键词:药剂学;教学方法;PLTL
中图分类号:G64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35-0070-02
药剂学是以药物制剂为中心,研究其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应用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是药学各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1]不难看出,药剂学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极强的学科,针对于药剂学相关专业的研究生所开设的药剂学课程,与本科相比,更多的是对学生创新性、科研能力的培养,与本科教学有很大的不同,其教育目标是经过三年的硕士研究生学习,虽然不一定取得高质量的科研学术成果,但应该在创新素质上有一定的提升。现就河南中医学院(以下简称“我院”)研究生《药剂学》的课程中引入PLTL教学方法谈几点看法与体会。
一、药剂学在研究生课程中的教学现状
研究生的课程目标是新、精、深。[2]药剂学虽然在本科阶段已经开设过,但在研究生阶段要在原有基础上提高一个层次,进行更“深”、更“精”一层的学习。但是,目前各个高校在授课时基本没有统一的教材,通常由授课教师自行决定上课内容。而且,近年来由于医药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很多领域不断交叉融合,新的学科不断出现,为满足学生对新知识的需要,药学教育正呈现出一系列新的变革趋势,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研究显示,未来的专业性教育更强调的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学校研究目前的重要课题。鉴于研究生阶段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相关学科理论基础知识和文献查阅能力,因此非常适合开展以问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如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problem-based leaming,PBL)和同伴主导的小组学习方法(peer-led team learning,PLTL)等以学生为主的自主学习方法。目前研究报道比较多的教学新模式就是PBL教学法,这一教学法虽然在国外很多高校进行了广泛的使用,但在国内高校教学中应用得却很少。
二、PLTL教学体系的优势
PLTL教学法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于美国的一种全新教学模式,它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小组教学模式,于1993年在纽约城市大学作为一种促进授课和创造性问题解决的综合性教学法,运用于化学课程教学之中,此后逐渐推广到自然科学、数学以及其它大学主干课程的教学中。[3]PLTL教学模式是以一种基于伙伴关系的社会学习组织为特色,在这个组织中经过培训的“同伴骨干”指导5~6名低年级的同伴,每周举行1次研讨会,团队围绕以教师准备好的与学习案例相关的素材为主题进行讨论,加深课程内容理解,提升概念理解能力和思维判断能力。[4]研讨会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是,在“同伴骨干”的引导下,让学生完成他们无法独立完成的任务,以此来让学生的学习达到一个新的层次。学生通过自愿选择加入到学习计划中,不过一旦选择加入就必须完成带有强制性的学习或者研讨。
因此,PLTL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克服国内PBL教学模式所面临的困难。因为,BL教学模式使指导教师的工作量过大,会给部分教师带来额外负担,挫消积极性。目前国内很多药学专业的高校教师不仅承担大量的教学工作,还要进行科研工作,尤其是对于师资紧张的高校,由于学生数量众多,可能会因为指导教师的不足,使教师无法具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来构建问题,在有限的学时内合理展开PBL教学。而PLTL教学方法法引入了“同伴骨干”,通常是由上一年级由同一教师指导,成绩优良,由指导教师筛选,并且经过小组协调组织和有关学习理论方面的培训的学生担当。可以带动其他同组学生进行相关的学习与讨论,完成学习计划,大大减少了教师的工作量。而同伴骨干与成员之间因为其年龄、知识、认知的相似,小组成员可以更自由地提出问题和发表意见,更能推动教学目标的实现。
因为我院药剂学专业研究学生数量不是很多,非常适合开展小班教学,教师可以采用各种方式授课,形式灵活。而且研究生在文献查阅能力、学习自主能力等方面要强于本科生,鉴于PLTL教学模式的特点,笔者在研究生药剂学教学过程中,适度引入PLTL教学方法,并进行了具体实施。
三、PLTL教学模式的实施
每个小组成员为5~6名,由已进入实验室研究工作的本专业高年级研究生充当“同伴骨干”,主持并指导研讨会。指导教师构建学习案例,提前一周告知学生,学生在课堂之外,在“同伴骨干”指导下分配学习任务,开展相关研讨会,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引导其讨论,鼓励建设性的批评,保证所有观点都得到尊重,并将其学习结果反馈给指导教师。意见反馈包括两部分:首先是在同组成员之间对学习讨论结果进行评价,可以是修改、批评或提出建议,并进行评分,确保每个人的参与程度,这样有助于增进学生的交流和互助,提高其学习动力。使学生在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的同时,为能够给予同伴更提出合理的反馈意见,会自觉主动进行更多的课后学习。然后将最终学习结果反馈给指导教师,进行评估。
四、探讨与展望
首先,开展这种教学模式,学生为完成学习任务,要参考大量学习资料,因此可以充分提高学生的检索、阅读国内外相关文献的能力,这对于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是至关重要的技能。在文献阅读的过程中,可以在提高专业英语水平的同时,学习论文的写作格式和技巧。更为重要的是学会借鉴他人先进经验,能够灵活地将先进的方法和技术引入到自己的科研设计中。
其次,开展这种教学模式,课程设置很灵活,可根据学生的不同要求和课题研究方向,甚至可以允许研究生根据自己的学术兴趣,协助指导教师构建不同的学习案例。比如,我院就根据学生的要求,进行了纳米科技在药剂学中应用的专题学习讨论,使学生认识到纳米科技的发展水平,对学科前沿有了很好的了解,并对相关的一些实验技术方法进行了学习。这种学习方式,形成了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更多鼓励和支持研究生表达不同于学术界和教师的观点,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想象力,充分发挥了个性特长,对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学术发展的推动都起到一定的积极意义。
科研是对未知领域的探索,充满着不确定性、复杂性和连续性。科研合作可以使科研个体之间相互启发,使个体的科研创新能力在科研合作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因此在科研合作中通过互相交流、互相启发、互相帮助,才能使科研个体的创新能力在科研合作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PLTL教学模式中,小组研讨会的学习形式,更好地促进了同学之间的合作与交往,增强了其团队合作精神,使研究生能够在进入实验室之后,更顺利地开展实验,并与同实验室的同学更好地展开科研合作,使低年级的研究生更快地适应和融入实验室的科研学习生活中。尤其是担任PLTL研讨会的“同伴骨干”学生,作为学习研讨会的主持者和指导者,有利于提高其交流和协调能力,在学科知识和团队相关能力等方面,得到很大的提升,为其将来的工作或进一步学习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如何提高研究生的教育质量,增强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是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长期探索的问题,将PLTL教学模式应用到目前的药剂学研究生教学过程中,是教学改革的一个探索。相信在更多的专业教师的不断努力下,可以为培养药剂学专业方向的创新型人才打下一定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崔福德.药剂学(第七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2]许红霞.美国博士研究生课程“现代药物设计与研发”的教学与管理[J].重庆医学,2011,40(17).
篇9
论文摘要: 在药剂学教学中适当运用案例教学法,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有助于提高药剂学理论教学效果,符合当代药学教育改革的发展潮流,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教学方法。
药剂学是我校药剂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学生通过本课程可掌握药物剂型和制剂的制备、生产、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理论和技能,为日后从事药剂的生产、销售、管理、临床用药奠定基础,但其涉及面广,涵盖内容多,应用性强,既具有相当的理论深度,又与实际应用,新兴技术紧密相连,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普遍文化基础薄弱,学习兴趣不浓,学习积极性不高。这无疑给教师的教学带来很大难度,教师要在教学方法上不断创新,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在药剂学教学中采用运用案例法,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
一、案例教学法的起源与概念
案例教学法最早于1870年由当时担任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的克里斯托弗·哥伦姆布斯·朗道尔(Christopher Columbus Langdell)创立,后来这一教学方法被广泛应用在哈佛大学的法律教学和工商业管理硕士等专业教育领域的教学,并成为举世闻名的“哈佛模式”的一大特色和内涵。1919—1983年被称作案例教学法的推广期,此期间法学、医学、企管及许多专业教育领域都开始使用案例教学法,1984年至今,被称作案例教学法的成熟期,目前,被广泛应用于许多专业教育,更受到以“教学”为专业的师资培育机构的高度重视。
案例教学法是指以案例作为师生互动核心的教学方法,详言之,案例教学法指由案例作为教学材料,结合教学主题,通过讨论、回答等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让学习者了解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概念或理论,并培养学习者高层次能力的教学方法。
下面我以讲授药用辅料的重要性为例讲解案例法在中专药剂学中的实施过程。
1.选择案例。
课下教师通过网络、报纸、杂志等材料收集药用辅料的相关案例及相关知识,并要求学生提前几天预习相关章节知识,收集相关材料。我收集的比较典型的案例有:齐齐哈尔制药二厂的亮甲素事件,鱼腥草不良反应事件,1937年美国磺胺事件。
案例1:2006年5月广东省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的部分肝病患者在使用了亮甲素注射液后,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数人死亡。此时一经曝光,全国震惊,引起国家高度重视,最终查出原因:为求暴利,王桂平将工业用二甘醇代替药用丙二醇销售给齐二药,而该公司又将这种二甘醇使用在亮甲素等药品的生产中,医院在使用齐二药的亮甲素的过程中,造成悲剧。
案例2:2005年,有“中药抗生素”之称的鱼腥草注射液因部分患者出现较严重的不良反应被叫停,在该药被叫停的一年多的时间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不良反应中心召开了7次专家分析例证会,寻求鱼腥草注射液不良反应的原因,最后结论:是吐温-80。吐温-80在标准制定和使用规范等方面还存在诸多的问题,如在此事件中,专家对9个企业,19批次的鱼腥草注射液进行分析发现,各企业使用吐温-80的含量为0.07%-0.59%,相差竟达8倍。而吐温-80如果使用不当,会引起过敏反应,出现休克、呼吸困难、低血压、血管性水肿、风疹等症状。
案例3:1935年生物学家格哈特·多马克发现了磺胺的抑菌特性,随后各种磺胺制剂如片剂、胶囊剂等相继问世,但在面对儿童这一特殊患者群时却缺乏一种口感好、易于服用的剂型。针对这一需求,1937年美国一家公司的主任药师瓦特金斯(Harold Wotkins)用二甘醇和水代替酒精做溶媒,配制色、香、味俱全的口服液体制剂,称为磺胺酏剂,未做动物实验,在美国田纳西州的马森吉尔药厂投产后,全部进入市场,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当时的美国法律是许可新药未经临床实验便进入市场的。到这一年的9—10月间,美国南方一些地方开始发现患肾功能衰竭的病人大量增加,共发现358名病人,死亡107人(其中大多数为儿童),成为上世纪影响最大的药害事件之一。后来的动物实验证明,磺胺本身并无毒性,造成中毒死亡的是工业用二甘醇。主任药师瓦特金斯在内疚和绝望中自杀,这就是美国当时震动较大“磺胺酏剂事件”。此事件促使美国国会通过《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Food,Drugs and Cosmetic Act,简称FDCA,1938),对西方药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2.展示案例。
将此案例的文字材料课前分发给学生,课堂上通过多媒体播放齐齐哈尔制药二厂的亮甲素事件。
3.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
(1)在这三个案例中出现患者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分别使用什么原因造成的?
(2)案例1、3中的二丙醇、案例2中的吐温-80,都是属于主药还是辅药?
(3)这三个案例的共同之处是什么?
(4)药用辅料的概念是什么?
(5)药用辅料的分类?
(6)药用辅料的作用?
4.组织小组讨论。
0807班是我校高中专药剂班,人数36人。我将其分成6组,6人一个小组,各组选出组长,引导小组成员查阅教科书结合课前预习的相关知识就问题进行讨论,在此期间学生积极性很高,讨论热烈。我巡视检查,指导学生不要偏离讨论主题,对学生的学习进程和课堂纪律进行“微观调控”,让各组组长记录同学发言,最后由小组成员就发言作出总结,选出代表。
5.组织班级交流,作出总结。
由各小组选派的代表发表本小组对案例的分析、处理意见,我给予补充。
如:(1)在这三个案例中出现患者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分别使用什么原因造成的?
学生代表回答讨论结果(略)。
我补充:案例1.是工业用二甘醇代替医用丙二醇,案例2是吐温-80使用不规范,案例3是二甘醇作为溶媒。
(2)案例1、3中的二丙醇、案例2中的吐温-80,都是属于主药还是辅药?
学生代表回答讨论结果:都属于辅药。
我对学生回答给予肯定。
(3)这三个案例的共同之处是什么?
学生代表回答讨论结果:都属于辅药使用不当。
我对学生回答给予肯定,并强调辅药在药物生产中的作用非常重要,提醒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切勿“重主药轻辅药”,而且教育学生作为医务工作者要有心系人民健康,医者父母心,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及扎实的专业知识。
(4)药用辅料的概念是什么?
学生代表回答讨论结果(略)。
我补充(多媒体课件展示):药用辅料指在处方设计时,为解决制剂的成型性、有效性、稳定性、安全性加入处方中,除主药外的一切药用物料的统称。它不仅赋予药物一定的剂型,而且与提高药物的疗效,降低不良反应有很大关系,其质量的可靠性、多样性是保证剂型和制剂先进性的基础。
(5)药用辅料的分类?
学生代表回答讨论结果(略)。
我补充(多媒体课件展示):辅料按在制剂中的作用分为66种(略)。
(6)药用辅料的作用?
学生代表回答讨论结果(略)。
我补充:药用辅料的传统作用往往在于帮助主药成分的释放,促进主药成溶解或者是用于一些专门的用途,但从发展趋势来看,药用辅料所扮演的角色肯定会越来越大。比如:喉包衣能使药片更容易被吞咽,已经被用来改善药片的美观性;肠包衣已经改善了药品的生物有效性,使活性成分能够持续释放。
6.案例教学法在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案例教学法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讨论、总结实现了师生互动,取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学生反映:收获很大,不仅深刻体会了药用辅料的重要性,而且感到作为医务工作者身上责任重大,更要认真掌握专业知识,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
二、案例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的注意点
1.选择案例。
案例教学法的案例可以由书籍、报纸新闻中收集而来的案例,也可以是教学者自行撰写或由现成案例改写而成,但一般应以真实发生的时间为基础,完全杜撰的案例不但丧失案例教学的意义,而且会让学生反感,有被欺骗的感觉。因此,如果是不能发生的事件或不符合逻辑上的推理,虚构的案例应避免使用。好的案例符合以下特征:①贴切课程和教学要求。②叙述完整而不琐碎,连贯而不含糊。③容易引起学生讨论。④案例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参与热情。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索。
学生进入案例情境中,教师应立即提出问题。教师提问不宜将所有问题一次全盘抛出,应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以免学生产生厌烦情绪,不能产生好的教学效果。
3.组织小组讨论。
当学生通过个人的分析,探究,获得个人关于案例问题的见解后,教师应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实施程序包括:组成学习小组(可由教师安排,亦可自由组合),小组人数4—6人为宜,讨论中要求:每个小组成员都发表自己的看法,供大家讨论、批评、切磋、补充,在此期间教师一方面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要控制好时间,如果班级人数多(超过30人)有必要上课前,5-10分钟让学生提前熟悉案例,在学生讨论期间应巡视并给予指导。
4.组织班级交流。
班级交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全班学生积极参与的活动,是案例讨论的核心。教师可以先表示对学生的欢迎,形式可用辩论会,通过交流,巩固、强化大家已达成共识的知识、观点或解决某一问题的方法策略。在此阶段教师要力保学生按预期的轨道运行,把讨论引到问题的解决上去,这一阶段,要力争每个学生都有一次发言机会,切实做到有效参与。教师应熟悉引导案例讨论的技巧,如果教学过程中出现沉默、冷淡、缺乏动机、逃避人卖弄、多话的学生,也要有耐心和技巧加以解决。
5.归纳总结阶段。
教师归纳学生不同的意见和看法,并作出结论。教师提出的结论并不是单一的标准答案,而是针对讨论的结果提出综合的说明。
参考文献
[1]张杰民.案例教学法——理论与务实[M]甘肃:甘肃文化出版社,2005:7.
篇10
关键词:药学人才;药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6-0100-02
特殊的地理和气候环境,形成了新特的药用资源,有一些新疆的特色民族药材对一些特殊疾病具有疗效,民族药不仅独具特色,而且贮量大、品种多、质量好,如新疆的软紫草、雪莲、一枝蒿、麻黄、甘草、肉苁蓉、红花、黑种草籽、孜然、巨菊、刺山苷等。目前新疆的医药行业正在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这就需要大力开发和发展新疆的特色药材,突出新疆地域特色,形成具有新疆特色的医药行业,这才是新疆药业发展的硬道理。新疆药学教育要发展,就必须突出新疆的特色,形成独特的新疆特色药学教育,才能在药学领域中有所作为,有所突破,才能在全国的药学领域中独树一帜。新疆的医药行业需要一支既有传统的药学专业知识背景又具备新疆特色药材知识的药学人才。新疆的医药院校培养的目的是培养适合新疆本土的药学人才,这就需要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引进新疆特色药材的内容,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培养一支既能在医药传统的专业领域开展工作,又能在民族药、特色药方面有所作为的实用性人才。我院就目前新疆的医药行业的现状进行了的调研,认真开展了教学改革的研讨工作,组织有关的教师制订相关的计划,在教学的不同环节融入了新疆特色药材的内容,从课程设置到在专业课程当中融入新疆特色药材以及在本科生毕业论文选题中拟定有关新疆特色药材的题目,进行了一定的尝试,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并且积极申报相关课题,得到了学校教务处的立项资助。下面是我们的一些做法与体会。
一、课程设置
在课程设置方面,增设了《新疆特色药材资源学》、《新疆特色药材的种植栽培》作为学生的专业限选课程,从而加强了学生对新疆特色药材资源的了解以及种植栽培的相关知识,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做了一定的铺垫。
二、课堂教学
1.《剂学》理论教学。在《药剂学》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把新疆特殊药材的内容融入理论教学体系当中,如在讲授第八章的浸出技术与中药制剂当中,向学生着重介绍新疆的特色药材软紫草、石榴皮、心草等,中药软膏处方举例时,列举紫草软膏;介绍酒剂时重点介绍雪莲药酒;在介绍中药制剂时,向学生介绍一些新疆特殊药材制成的制剂,如“阿娜尔洗剂”(新疆特色药材的抗菌外用制剂)、“祖卡木冲剂”(新疆特殊药材的抗感冒颗粒剂)、爱维心口服液(新疆特色药材的口服制剂,用于防止心脑血管疾病)等,从而使学生熟悉和了解新疆特色药材的制剂。
2.《生药学》理论教学。在《生药学》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讲授其他重点生药的同时,将新疆的雪莲、软紫草、黑种草籽、刺山苷、肉从容、孜然等药材纳入到重点药材当中,将这些药材的来源、入药部分、原植物形状、生药形状、化学成分、理化鉴别、含量测定方法、药理作用、功效等方面进行全面重点介绍,使学生在掌握生药学的重点内容的同时,加强学生对新疆地产特色药材的掌握程度。
3.《天然药物化学》理论教学。在《天然药物化学》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适当加入新疆的特色药材例如:新疆的雪莲、红花、阿魏、红景天、甘草、罗布麻、麻黄等,介绍这些药材的有效成分、有效成分的化学结构及其提取分离,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介绍这些特色药材的研发及如何带动新疆医药企业发展,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为学生今后的科研工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4.教学效果。在理论教学当中适当引入新疆的特色药材,可以提高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兴趣,因为这些药材就在他们的身边,这些特色药材对他们来说是那样的熟悉,原来他们身边的这些植物具有这样一些特殊的功效,可以制成这样一些不同的制剂,使学生了解新疆特色药材的研发对新疆医药企业发展起到的不可忽视的作用,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为学生今后的科研工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收到的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实验教学
药学专业的专业课程均为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实验教学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我们充分利用新疆的特色药材资源,对实验课程的内容作了适当的修改,将新疆的特色药材融入到实验内容,使学生在掌握药学相关的经典实验项目的同时,加深对新疆特色药材的熟悉和掌握程度,从而加强学生解决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后续的工作和科研能力打下一定的基础。
1.《药剂学》实验课。对《药剂学》实验课程作了以下的修改:实验二是液体制剂的制备,我们用石榴皮中提取的鞣质作为实验材料,将阿娜尔洗剂(主要为石榴皮中的提取物)的制备作为实验项目,实验三是软膏的制备及体外释药实验,我们用紫草中提取的紫草素作为实验材料,将紫草软膏的制备及体外释放度是测定作为实验项目,用不同的基质制成紫草软膏,考察紫草在不同基质中的释药情况。实验五是颗粒剂的制备,我们安排了卡森清热颗粒(含有维吾尔药材巨菊)的制备实验,选择的特色药材是巨菊(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实验十二是包合物的制备及验证,我们选择孜然中提取的挥发油作为实验材料,将孜然挥发油包合物的制备及验证作为实验项目。在这些实验当中,都有实验用材料的提取工艺过程,在做这些实验的过程当中,学生既掌握了这些药材中有效成分的提取工艺,又掌握了药剂学相应的实验项目如洗剂的制备、软膏剂的制备和体外释药实验的操作要点、颗粒剂的制备工艺过程、通过包合物的制备掌握了液体物质的固体化等内容,起到了举一反三的作用。
2.《生药学》实验课。对《生药学》实验课程作了以下的修改:生药中挥发油的提取实验,原先的实验材料是八角茴香,我们将实验材料换成了新疆的特色药材孜然;根类药材的鉴定实验当中我们将新疆的特色药材软紫草(入药部分是根)加了进去,在掌握其他根类药材的显微鉴别的同时,熟悉和掌握新疆特色药材软紫草的显微特征;在种子类生药的鉴别实验当中,加入了新疆特色药材黑种草籽和孜然,在掌握其他种子类生药的显微特征的同时,熟悉和掌握黑种草籽以及孜然的物理外观和显微特征;在生药学中的组培实验我们安排学生做刺山苷的组培实验,使学生掌握包括超净台的使用、培养基的制备、外植体的选择、灭菌等一系列的实验技能,从而既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进一步加强的学生对新疆特色药材的认知程度。
3.《天然药物化学》实验课。在《天然药物化学》实验中开设红花黄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甘草甜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因为红花和甘草是新疆的特色药材,新疆是这些药材的主要生产基地,产量多质量好。在这个实验过程当中,学生掌握了红花黄色素和甘草甜素的提取方法,同时也学会了用柱层析法对中药材的有效成分进行分离精制。
四、本科生的毕业论文设计
近几年,新疆药业的研发大多集中在新疆特色药材上,为了使学生在毕业后更好的适应新疆药业的需要和尽快的融入到新疆药业,我们除了在理论课以及实验课中融入新疆特色药材的内容外,在本科生的毕业论文设计中大部分都涉及到了新疆的特色药材,如在毕业论文拟题中,我们拟的论文题目有“维药巨菊中香豆素的提取工艺”、“甘草甜素的提取及其含量测定”、“红花中红花黄色素的提取及其纯化”、“新疆石榴籽油的提取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的研究”、“新疆石榴籽油的基础药效学研究”、“刺山苷的组织培养研究”、“新疆灵芝的培育”、“新疆野生甘草与栽培甘草品质的比较”等。
参考文献:
[1]吴晓明.探索药学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新世纪高等药学人才[J].药学教育,2004,20(1).
[2]葛建卢,秀莲,等.转变药学教育观念,发展特色药学教育[J].科技信息,2008,(16).
[3]庞挺,吴春福.东南亚部分国家和地区临床药学教育现状概述[J].药学教育,2008,24(4).
[4]姜远英,柴逸峰,等.构建有军事特色的药学人才培养模式[J].药学服务与研究,200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