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市场范文
时间:2023-03-29 02:32: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药材市场,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涨声响起来,我心不明白”,普通老百姓觉得很难接受,甚至有人认为中药材摇身变成“贵族药”。让人纳闷的是,上游的药农和下游的销售商均不是此番中药材涨价的主要受益者?一些生产中成药的企业受其原材料价格高压影响,竟然面临“面粉贵过面包”的尴尬局面,医院开出中药方剂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让消费者痛心疾首的是,花大价钱买来人参竟然是上色处理后的白萝卜、阿胶是用猪皮煮制的,价格赛黄金的冬虫夏草也有掺假的。
涨幅太离谱
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信息中心目前的《2011年5月市场价格同去年同期比较监测报告》显示,该中心所监测的包括中药材常用的大宗品种在内的537个药材品种中,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5月份升价的药材品种有371个,约占总量的69%。其中,在21%-50%涨幅段的药材品种数量最多,数量为147个,占总升价品种数量的40%;涨幅在51%-100%的药材品种数量为85个,占总升价品种数量的23%;涨幅在101%-180%的药材品种数量为31个,占本幅度的8%;涨幅在181%-300%及以上的药材品种数量有16个。
由中国商务部定期的成都中药材指数,从4500种中药材中最终筛选出1275种代表品种的价格进行价格指数,反映了中药材价格和行业景气度。6月1日的统计数据显示,5月23日至29日,成都中药材价格指数为128.37点,比5月16日-5月22日上涨5.46点,周涨幅为4.44%,再创近年来新高。国都证券的研报指出,以中国成都中药材价格指数的基期算起,至今中药材指数上涨约16.2%,而监测期内最低值与最高值间相差幅度达到38.7%。
业内分析人士指出,继1988年、1992年和2003年“非典”之后,中药材正进入最猛的第四个涨价期,亦是60多年来中药材的最大涨价期。而2011年3月以来中药材涨价已进入这一期的第四轮高峰。从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中药材价格今年还将有一定的上涨空间,且近期无降价趋势。以常用药太子参为例,从去年5月至今年5月,每千克价格从50元涨到500元,此外冬虫夏草、阿胶、西洋参、三七、牛黄等都位列涨幅榜前茅。
目前,市场上普通中药材可谓一天一个价,节节攀升,不少消费者无奈地感叹说:“现在连自配中药都吃不起了。”为解实情,本刊记者于6月中旬先后走访了沪上几家中药店发现,一般天然采集的金银花每50克售价30-40元不等,整根的老根西洋参为每50克价格170元左右,产自与青海的上等冬虫夏草价格为每50克价格为12000元-13500元。其中一位店员对记者解释说,“现在中药材各地行情一个样,我们进价本来就高,售价也算便宜的。金银花在夏季需求较大,价格涨幅也大。”
游资炒作推波助澜
谈起中药材价格普遍上涨的原因,业内人士认为,这主要是由于市场需求量增大、气候异常造成的减产、管理趋严等造成的,但这些因素还不足以造成部分中药材价格成倍地上涨。
“市民越来越重视养生,中药材需求明显增大了。”南京中医院药剂科主任雷茂华说,政府部门也出台了扶持中医药发展的政策,将多种中药材纳入医保,中药报销比例一般要比西药高5%-10%左右,这都刺激了中药材需求量的增长。同时,最近几年异常气候频发,中药材收成大受影响。去年西南大旱,云贵川的道地药材三七、云木香、当归、云黄连等大幅减产。
“不过,造成近期价格疯涨的最重要原因还是热钱涌入,很多资本从房地产、股票等市场撤出,瞄准了中药材这个新的投资途径。”中投顾问医药行业分析师郭凡礼对媒体表示,“有数据说将近3000亿元的游资从楼市撤离之后,近一半进入了中药材行业。”随着越来越多人涌入销售链条,多重层层加价,最终游资和中间商点燃了中国中药材市场的熊熊“虚火”。
“有些是游资炒作,有些未必就是游资。像双花、三七等。每年产新的时候,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有些大股东雇人在药材市场上‘喊价’,就是所谓的‘药托’,放出口风,某种中药材又要涨了,让采购方自己思量。”济南市建联中药有限公司采购总监樊庆龙对媒体说。另据安徽毫州的一位药商透露,当地药材市场上不时能看到温州商人大量囤积药材的身影,“不少中药材易于保存,他们大量地买下来囤起来,等到市场上现货不足价格上涨时再抛出去。”
“涨价对于我们来说肯定是受益的,但大头不是我们拿的。”浙江一位药农对媒体说。以此轮涨势行情中的太子参为例,目前经营户向药农买太子参的价格从原来每千克30多元上涨到300元左右,经营户卖给中间贸易商是400元,但是从医院和药店出来的零售价达到800元,最初的收购价与最后的零售价之间的差价达到400多元。“对我们来说,种植的成本也在上涨,化肥、人工工资都在上涨,所以我们赚得不多。”以此来看,药贩子成为此番中药材飞涨的最大获利者。
业内人士认为,中药材价格飞涨也与生产成本提高有关。来自山东的一家连锁中药店经理说,最近他去北京准备进一套中药材的进口检测设备。一问价格200万元没敢买。因为“这200万加到中药材里,得卖出多少才能赚回成本?”
造假者亦来趟浑水
目前的中药材市场,可谓良莠不齐、乱象丛生。除了囤积、炒作外,且不谈人工栽培的中药材化学农药残留超标等现象,不容忽视的就是掺杂造假的产品也趁机混入其中,更加剧了其混乱局面。
“用胶水粘人参片冒充整根人参,这在我们当地是最常见的方法。”北京一家商户的老板向媒体透露说。对此,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杨峻山解释说:“这只是中药造假的冰山一角,现在中药造假已经和文物造假一样泛滥,市场里面水很深。”他举例说,前些年,一根经过同仁堂几位老中医鉴定为真货的长白山野山参,同仁堂花了几十万美元从国外买回,但后来发现这根野山参是经过人工粘连的。
中药材造假的手法可谓不断翻新。比如,用白萝卜冒充人参,用蛋清、银耳、色素等加工制成的产品冒充鹿茸,用猪皮等下脚料熬制驴皮阿胶,用煮软的土豆压制天麻。冬虫夏草的造假手段更是花样百出,除常见的其中掺杂断草、打水的虫草和加泥土的虫草等,更严重的是,有用面粉模制的、土豆泥压
模的、僵蚕加上地瓜秧苗制成的,或用黄花菜加面粉制成的等等。
为了增加药材的重量,造假者竟然在金银花里加盐;更有甚者,把活蝎子先用沸腾的水煮死,再用注射器向它的腹内注射淀粉浆从而增加分量;还有,在天麻刚长出块茎时,把一根金属小棒插入块茎里,等到天麻长成后,外观上什么都看不出来,但分量却大增,插金属留下的小孔却早已长拢,造假天衣无缝。
事实上,药厂在制中药的过程中,会用酒精萃取药材,以获取其中的有效成分;按照规定,萃取后所余下的剩料应该销毁。据一位知情人士透露,抛去假的不讲,即使所谓的“真货”有很大一部分是萃取过的。比如,一根没萃取过的冬虫夏草会给人一种很湿润及油性的感觉,看起来干巴巴的极有可能已经萃取过了;再如,经过萃取的人参,不论是外形、质地、色泽均改变甚微,肉眼无法识别。买了这类次品,虽言药物研究所可以测定,但一般老百姓通常是“哑巴吃黄连”。
值得一提的是,中药饮片造假对消费者的危害更大,其造假更加不容易识别。如首乌,传统炮制方法是使用黑豆煮,而造假者会以锅底灰取而代之,甚至用墨汁染色。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副司长骆诗文表示,“长期以来,一些形形的中药贩子游走在各地的中药市场,将来路不明的中药饮片推销给一些中医诊所或无照经营的黑诊所。”这些专门从事中药饮片造假售假等非法活动的人还经常会堂而皇之地与医院、诊所商谈合作,将只有几毛钱成本的中药饮片以百倍的价格卖给患者。
亟需多管齐下
针对目前中国市场上中药材价格疯狂飞涨,掺杂造假愈演愈烈之势,专家指出,亟须在加强整顿进行调价打假的同时,从其资源产地、种养生产、标准规范到监督管理人手进行全面考量,目标应着眼于整个中药产业链(中药材中成药中药方)的良性运作,多管齐下,治理乱局,方可奏效。
业内人士表示,整顿中药行业乱象最重要的是正本清源。如果中药材种养与生产均按规范进行并能保证质量,在有效控制游资炒作的基础上,市场价格也将趋向相对稳定态势。这样,对于生产中成药的企业而言,不至于因为临床常用的102种中成药已进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而不能自主调价,夹杂其中很受伤,甚至出现停产的局面。
更何况,中成药生产企业还要应对欧盟从5月1日起全面实施的《传统植物药指令》。虽然卫生部副部长王国强日前强调,该指令针对的是中成药作为药品必须在欧盟注册才能上市,而不是笼统的中药材。但是,这一指令的实施或大或小将影响到中国的中药产业链。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药用植物研究所名誉所长肖培根表示,中药材价格难题就在于指导价如何确定;定价标准就需要有质量标准,这也是一直困扰中药材发展的难题;中药材要尽快制定出行业的质量标准。
篇2
1、现在分了3个地方:1.北郊雨润,2.纺织城贝斯特,3.长乐东路809库。灞桥纺渭路附近,唐都医院后面有个贝斯特药材市场,那个市场挺大的
2、中药材就有道地性的说法,它是指人们传统公认的且来源于特定产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名优正品药材,其本质是药材质量好、疗效好,在长期使用中得到了医者与患者的普遍认可。然而,中药材道地性的划分标准主要来源于实践经验,是人为的、相对的、模糊的,许多道地药材质量形成的科学机理尚不清楚,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特别是在道地产区内同种药材的质量也参差不齐。
3、中药材指在汉族传统医术指导下应用的原生药材,用于治疗疾病。一般传统中药材讲究地道药材,是指在一特定自然条件、生态环境的地域内所产的药材,因生产较为集中,栽培技术、采收 加工也都有一定的讲究,以致较同种药材在其他地区所产者品质佳、疗效好。
(来源:文章屋网 )
篇3
关键词:SWOT分析;黑龙江;中药材;市场
课题基金:本文为2015年度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重点研究课题:黑龙江省中药材市场战略研究(15052)。
SWOT分析法是由美国旧金山大学韦里克教授最早提出的一种应用于企业市场竞争的战略分析。所谓的SWOT,是英文S- Strength(优势), W-Weakness(劣势)、O- Opportunity(机会)和T- Threat(威胁)的缩写,是一种针对企业外部机会和威胁,在明确自身优势与劣势的基础上,对外部环境做出准确的识别和判断,借用SWOT分析法明确我省中药市场的内部优势和劣势,扬长避短,及时调整自身,把握外部机会,降低外部威胁,更好的促进我省中药材市场良性发展。
1 黑龙江省中药材市场发展优势分析
1.自然条件优越
黑龙江省幅员辽阔,总面积达到46万km2,绝大部分位于温带,地势复杂,森林茂密,这一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多样的气候条件为中药材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我省中药材资源蕴含量和生物多样性都居全国前列。据统计,全省有药用植物 118科,387属,627种,是我国中药材主要产区之一,也是我国中药企业原料的主要来源地和药材加工出口的主要地区之一。
2.植物资源丰富
我省东南部地区包括牡丹江市和鸡西市是生产道地药材的主要生产地之一,这里种植占地面积达6.3万多km2,动物、植物药材品种126科、260种,名贵中药材野山参、鹿茸、熊胆等达10多种;道地药材苍术、刺五加、满山红、黄茂等达80多种;大宗药材巨麦、白鲜皮、赤芍、灵仙、柴胡等达150多种;大、小兴安岭以及长白山系张广才岭等地区也是我省中药材的主要分布地,主要有人参、防风、黄柏、西洋参、满山红等几十种药材。
3.种植规模不断扩大
黑龙江省有药材保护区36处,保护面积3933hm2,是全国中药材主要生产地之一,供应全国医药企业的中药原材料大省。根据我省最近召开的有关于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监管“十三五”规划和《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年)》的数据可知,2014年我省中药材种植和野生药材抚育达55个品种,面积达152万亩,市场总收购量在1万吨左右。
2 黑龙江省中药材市场发展劣势分析
1.种质混杂,栽培品种单一
传统中药方常常同一药名对应多种药材,而同一种中药材根据种植的地区、品种和气候等多方面条件的不同,药材的质量和成分又不同,这就导致中药材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出现良莠不齐的现象。这与中草药的种植目前采用传统的耕种方式不无关系。加之没有有效的生产和监管模式,部分药农片面追求利益,导致药材市场出现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的现象。
2.需求增加,产量资源骤减
近些年由于国家对传统中医的大力扶持和国民对传统中医治疗的肯定,国内市场对中药材的需求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增长,但伴随着增长而来的是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对中草药资源的大量破坏。黑龙江省近些年部分野生中药材在本世纪初和现今资源含量对比,中药材的资源蕴藏量大幅度下降,这种资源的锐减也必将使黑龙江省中药材市场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
3.市场滞后、营销方式落后
就目前我省中药材市场发展而言,我省中草药市场未形成联合发展的中药企业,药材市场的信息管理体系极不完善,在宏观引导不足的情况下,市场消息的滞后使得药农在中药材的种植、加工和销售等过程依然采取传统的营销模式,多处于被动状态,不会根据市场需求和社会需要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难以打造出国内知名品牌。
3 黑龙江省中药材市场发展机会分析
1.市场前景广阔
目前我省中药材市场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随着我国“十三五”发展规划确立,关于中药行业的发展迎来春天,交易平台日益扩大,中医药企业面临更大挑战的同时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我省作为中药材产销大省,中药材的资源优势、价格优势将使我省中药材市场更具竞争力。另一方面,随着世界对中药的逐渐认同,我国中药材市场的“国际化”程度日渐提高,医药企业有更多合作的机会,可以通过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改善我省中医药企业的相关问题,从而提高中药材市场的综合竞争力。
2.国家和政府的政策支持
我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中药材产业的发展,《药材保护和发展(2015-2020)》政策明确指出:“中药材是中医药事业传承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性资源。”要求“保护和发展中药材,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这就为中药材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3.居民健康意识不断增强
随着化学药品毒副作用不断出现,人们对自身健康的意识已从单纯的治病转为对疾病的预防、身体的保健和治疗后的康复上来,人们呼唤天然药物和绿色植物来治疗疾病和保健,而中医中药这种强调天人合一的传统治疗手段正是人类“回归自然”的有效手段;
总之,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绿色保健意识逐渐增强,再加之我国现阶段正处于老龄化阶段,对老年人的老年病和慢性病的治疗使过去的以化学药品为主的治疗方式的毒副作用大、价钱昂贵、来源不便等弊端不断涌现,人们对传统天然中药材越来越青睐,中药产业也逐渐成为医药市场的主力军。
篇4
[关键词] 现场鉴别;分子鉴定;药材
[收稿日期] 2012-12-03
[基金项目] 北京市科技专项“道地中药材功能基因组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2012年阶梯计划项目”
[通信作者] *黄璐琦,E-mail: 中药材基原真伪鉴别是中药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研究方向和首要问题,中药材是否“正本清源”直接影响到用药安全。由于中药材基原具有多样性、复杂性的特点,易受到物种延续性、变异性、地域性和复杂性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对中药材基原鉴别可以从源头上控制中药的质量,对保障中药生产和中药产业的健康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1]。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依据遗传物质DNA在不同生物个体的差异鉴别生物物种,可为中药材品种鉴别提供依据[2]。近20年间,以PCR技术为基础的中药分子鉴别技术因其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具有较好的客观性,逐渐被业内认可。其中乌梢蛇、蕲蛇分子鉴别方法被《中国药典》(2010年版)收载。笔者认为,对中药鉴定技术的需求不仅仅局限于实验室应用,未来将更主要应用于广泛的实际生产与贸易交流环节。随着分子鉴别技术的发展,构建中药材分子鉴别现场运用模块系统有望实现在产地、药市、药房等进行药材现场分子鉴别,将对中药鉴定学科和中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将起到推动作用。
1 中药材分子鉴别现场运用的意义和需求
1.1 分子鉴别现场运用是常规检测手段的延伸
对中药材真伪品的检测通常采用眼看、手摸、嘴尝、鼻闻等方法,正确辨别药材真伪品需要较高的专业技能和长时间经验积累。目前能够熟练掌握这一技能的人才缺乏,且面对种类繁多的中药材,鉴定人员存在主观判断力差异,也影响鉴定的结果。分子鉴别现场运用可以在短时间内实现对药材真伪品的检测,且不受药材外观形态、个体大小和完整性的影响,有利于提高中药材质量监管的科学性和管理效力。
1.2 高通量检测是分子鉴别现场运用的重要优势
在药材抽检的过程中,按照中药材或中药饮片抽验工作程序,样品数量巨大。发展高通量检测技术是缩短检测时间、减少工作量、节约检测成本的重要途径。
1.3 仪器设备简单、成本低廉将有利于分子鉴别现场运用的推广
近年来,许多学者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中药鉴定方法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如杨俊宝等[3]筛选获得2个RAPD引物,可以用于鉴别半夏和掌叶半夏。蒋超等[4]利用EST-SSR技术对金银花、山银花进行了鉴别方法的研究。DNA条形码技术也被认为是中药鉴别的重要方法之一[5]。荆志伟等[6]用基因芯片技术对中药石斛的不同种属进行了鉴别研究,将16个不同种属石斛的ITS序列固定在玻片上制作了基因芯片,用于其中5种石斛的鉴定。然而这些方法目前仅止于实验室阶段,由于其操作繁琐、检测需要大型仪器、耗时长、成本高,难以实现在产地、药市、药房等进行现场鉴别,极大的限制了分子鉴别技术的使用范围和推广程度。
在日常监督工作中对于廉价药材的检测或者对技术较复杂、操作过程繁琐的检测指标进行大批量样品筛检时,往往面临时间和经费的双重困难。利用分子鉴别现场运用系统有望有效解决这一难题。
1.4 在有毒中药、珍稀濒危药材、贵重药材鉴别方面具有广阔的发展潜力
分子鉴别现场运用系统,对药材需求量少,仅需0.1 g药材就可以进行鉴别反应。因此,对于一些价格昂贵或珍稀濒危的药材,该系统具有更广阔的发展潜力。
1.5 中药材快速检测工作模式的探讨
将快速检测车及现场快速检测仪器作为主要工作平台,依托快检实验室开展工作。形成涵盖现场快速检测的药材分子快速检测模式。现场采集的样本可以通过快速检测仪器获得结果,如需实验室检测或需进一步确证,则将样品送回快检实验室获得检测结果。
2 中药材分子鉴别现场运用存在的困难及解决方案
2.1 中药材DNA快速提取
CTAB法、SDS法等[7]是中药材DNA提取的常用方法,在这些方法中常使用65 ℃水浴使细胞裂解、蛋白质变性,从而使DNA被释放出来,水浴时间一般为30 min至2 h,这很难满足中药材分子鉴别现场运用的需求。本课题组开发了一种基于碱裂解法的中药材DNA快速提取方法,并申请发明专利,在此基础上研制了中药材DNA快速提取试剂盒。试剂盒中主要包括溶液A和B。简要操作过程:将药材粉末加入溶液A后震荡1 min,再加入溶液B震荡1 min,静置后取上清待用。笔者利用这种方法对市售的180余种药材包括果实类、种子类、花类、全草类、皮类、根类药材及炮制品进行了DNA提取,并选择叶绿体psbA-trnH序列通用引物进行PCR反应及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结果表明85%药材DNA获得了PCR扩增条带,其中花类、果实种子类及动物类药材DNA获得了100%的PCR成功率,但炮制过的药材PCR成功率明显降低。
2.2 药材真伪鉴别DNA标记的开发及其快速检测
获取药材正品及其市场常见混淆品的核酸信息,并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对相关序列进行分析,筛选药材真伪鉴别DNA标记,收集不同产地、不同批次的药材正品及其混淆品样品,对真伪鉴别DNA标记进行验证。RAPD,RFLP,ISSR,DNA条形码等DNA标记已被用于中药材的真伪鉴别[8],但这些鉴别DNA标记检测的方法大多以PCR技术为基础,荧光定量法[9]、测序法、限制性内切酶酶切法[10]、质谱法[11]、基因芯片[6]等方法也被用于鉴别标记的检测。但这些方法大多操作复杂、价格昂贵、检测时间长,而且需要大型的仪器设备,因此并不适合于现场鉴别。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作为新一代的分子标记,具有数量多、覆盖密度大、遗传稳定性强、多态性丰富的优势,且由于SNPs一般只有2个等位基因,在检测时只需要通过一个简单的“+/-”方式即可进行基因分型,使得其检测易于实现自动化[12]。基于SNP标记,在病原微生物检测、疾病诊断等研究中陆续开发了一些可用于现场快速鉴别的技术,简化了对仪器和实验室条件的要求、缩短了检测时间,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如等温扩增技术,包括Q复制酶反应(QBRA)、链置换扩增技术(SDA)、切口酶恒温扩增技术(NEMA)、转录依赖的扩增技术(TASTMA,3SR,NASBA)、解旋酶扩增技术(HAD)、滚环扩增技术(RCA)、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单引物等温扩增技术(SPIA)等[13-14],为中药材现场鉴别中的鉴别DNA标记快速检测试剂盒开发提供了思路。
3 研究实例
3.1 中药材分子鉴别现场运用的整体方案
从实际出发,基于药材真伪鉴别DNA标记,设计了一套用于中药材分子现场鉴别的模块系统(图1),包括药材DNA快速提取模块、药材鉴别DNA标记检测模块和保障模块。
图1 中药材分子鉴别现场运用模块系统组成
Fig.1 A module system for the scene application of molecular identification in Chinese medicine materials
3.1.1 药材DNA快速提取模块 包括①手持式研磨仪。配置锂电池,适合野外使用。②中药材DNA快速提取试剂盒,包括溶液A和B,常温保存。
3.1.2 药材鉴别DNA标记检测模块 包括①微型金属加热槽。配置锂电池或车载电源,可用于(65±5) ℃ DNA扩增反应。②便携式紫外灯。配置锂电池,适合野外使用,用于荧光检测,配备小型暗箱。③鉴别DNA标记的快速检测试剂盒。
3.1.3 保障模块 包括①微量移液器。②微量离心管。③吸头、吸头盒。④锋利的剪刀。⑤低温保藏盒,用于储存DNA聚合酶,配置冰袋。
现场鉴别模块系统拥有完善和简单的操作流程,操作时间控制在40~60 min,仪器装置简单、成本低,操作人员无需掌握较好的专业知识,经过简单训练即可进行中药材快速鉴别。
3.2 金银花分子鉴别现场运用研究
3.2.1 金银花真伪鉴别DNA标记的开发 通过对GenBank收录的忍冬属植物叶绿体 trn L-trn F序列进行对比分析,获得金银花真伪鉴别SNP位点,并依据该SNP位点设计特异性引物,对84份金银花基原植物及其市售饮片、混淆品进行双向位点特异性PCR扩增,根据真伪品的特异性条带进行金银花药材鉴别,确定了金银花真伪鉴别SNP[15]。
3.2.2 鉴别DNA标记的快速检测技术 利用已获得的金银花真伪鉴别SNP,开发了一种改良LAMP技术,通过设计特异性引物,于65 ℃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进行扩增反应。反应产物加入适量的SYBR Green染料,在紫外灯下进行检测,正品样本即可检测产生荧光,混淆品样品则不产生荧光。在此基础上开发了金银花鉴别DNA标记快速检测试剂盒。包括溶液C.缓冲液(常温保存);溶液D1-4.特异性引物(常温保存);溶液E.DNA聚合酶(低温保存);溶液F.SYBR Green染料(常温保存);溶液G.正对照;溶液H.负对照。
3.2.3 金银花分子鉴别现场运用操作规程 ①用剪刀剪碎药材,取少量样品用手持式研磨仪磨成粉末。②取少量粉末放置于2 mL离心管中,使用中药材DNA快速提取试剂盒进行DNA提取。③使用鉴别DNA标记快速检测试剂盒进行药材的真伪检测。依次在0.2 mL离心管中加入溶液C,溶液D,2 μL DNA提取液,溶液E,放置于微型金属加热槽中,在65 ℃条件下进行DNA扩增反应。反应30 min后,冷却至室温。加入溶液F,混匀后在紫外灯下进行检测。实验设置正、负对照。④判定标准:产生荧光即为正品样本,不产生荧光则为混淆品样品。
[参考文献]
[1] 李西林,陈科力,李薇,等. 试析中药鉴定中的基源鉴定问题[J].中药材,2009,32(12):1929.
[2] 黄璐琦. 展望分子生物技术在生药学中的应用[J]. 中国中药杂志,1995,20(11):643.
[3] 杨俊宝,彭正松. 半夏与其伪品掌叶半夏的RAPD鉴别[J].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12,1:18.
[4] 蒋超,袁媛,刘贵明,等. 金银花EST-SSR分布规律及分子标记的建立[J]. 药学学报,2012,47(6):803.
[5] 崔占虎,李辉,袁庆军,等. 基于DNA条形码技术鉴别四种龙胆科“地格达”类蒙药基原植物[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10):72.
[6] 荆志伟,王忠,高思华,等. 基因芯片技术与中药研究——中药基因组学[J]. 中国中药杂志,2007,32(4):289.
[7] F M 奥斯伯.精编分子生物学实验指南[M]. 马学军, 舒跃龙等译校.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5.
[8] 徐敏,熊耀康. DNA分子遗传标记技术在中药鉴定中的应用[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10):2280.
[9] 单志新,谭虹虹,余细勇,等,基于荧光定量 PCR 扩增反应的 SNP 测定法[J].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05,21(6):827.
[10] Choi Y E, Ahn C H, Kim B B, et al. Development of species specific AFLP-derived SCAR marker for authentication of Panax japonicus C. A. Meyer[J]. Biol Pharm Bull, 2008, 31:135.
[11] Gabriel S, Ziaugra L, Tabbaa D. SNP genotyping using the Sequenom MassARRAY iPLEX platform [M]// Current Protocols in Human Genetics.Wiley Online Library, 2009.
[12] Neff M M, Neff J D, Chory J, et al. dCAPS, a simple technique for the genetic analysis of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experimental applications in Arabidopsis thaliana genetics [J]. Plant J, 1998,14(3): 387.
[13] Walker G T, Fraiser M S, Schram J L, et al. Strand displacement amplificationis othermal, in vitro DNA amplification technique [ J ]. Nucl Acids Res, 1992, 20 (7): 1691.
[14] Notomi T, Okayama H, Masubuchi H, et al. 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of DNA [J]. Nucl Acids Res, 2000, 28(12): 63.
[15] 蒋超,张雅华,陈敏,等. 基于双向位点特异性PCR的金银花真伪鉴别方法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2012,37(24):3752.
Strategy and practice on scene application of molecular identification in
Chinese medicine materials
YUAN Yuan, JIANG Chao, HUANG Lu-qi*
(National Resource Center for Chinese Materia Medica, 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700, China)
[Abstract] Accurate and fast identific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materials has been more difficult work during production and trade. However the molecular identification at present was only used in the laboratory, and difficult to scene application in producing area, market and pharmacy that limited its usage greatly. There are two important technologic bottlenecks for scene application: DNA rapid extraction and fast detection of DNA markers. This study developed a module system for the scene application of molecular identification in Chinese medicine materials.
篇5
关键词:专变;采集终端;现场安装调试;电网技术;电力系统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25-0110-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5.25.054
在电网技术信息化与计算机融入的技术发展过程中,对于电力用户实现全覆盖、全费控的基础上,专变采集终端系统的运行要形成与国家电网技术参数相吻合的设备运行模式,因此要加强专变采集终端现场安装调试的整体运行,全面提升专变采集终端系统的整体
优势。
1 用电信息采集终端的常见故障
1.1 集中器故障处理
在专变采集终端系统运行中,有可能出现集中器故障,在接入集中器电源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电源一相断线的方式。在整个运行中,就要采用相应的电源修复处理,在确保三相电源接入可靠的基础上,在整个杆变供电台区出现集中电源器三相线处于统一电压的现象,这样就不能适应整个载波通信的运行。因此,要将集中器移位到有三相电源的附近,在确保接入中形成对集中器的相线、零线接错端子等,以免出现零线悬空的现象,要形成集中器电源接线端子图的接线处理,形成有效的控制方式。
1.2 采集器故障处理
在专变采集终端现场安装调试中,在接入采集器运行不畅的情况下,就会使采集器无法工作。要形成红色指示灯的整体运行,如果指示灯不亮,就需要更换采集器。在采集终端的电能数据收集中,要合理设置刚装好的终端和数据的采集方案,也就是形成对表规约协议、波特率以及电能表地址数据等进行相关检查,形成对整个电流控制的综合管理,这样能形成整体技术的综合
控制。
1.3 通信故障处理
在专变采集终端现场安装调试中,如果终端不能与主站保持通讯畅通,就会出现相应的频发故障,这种故障产生的源头,主要有网络、专线、无线和各种通道运行。其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路由器的故障中,如果出现中断网络地址的错误,就会形成终端网络口故障,形成接入式的故障检查。在这个基础上,专线设备在设置频率中形成与专线频率保持一致的基础上,形成对环路的分段检测,并形成对整个环路故障的整体控制。同时,在设备中心频率设置错误的过程中,供电企业使用的专线通道网络存在信息乱码情况下,就要形成故障运用的整体性,确保整个通道故障现象的减少。这样在使用的过程中,就能形成一种强大的运行效果,从而增强整个技术控制的完整性。
2 专变采集终端现场安装调试的方式运用
2.1 专变采集终端的接线要求
在专变采集终端现场安装调试中,要形成对采集终端的接线控制,能全面符合整个供电系统的整体需要,形成智能化的综合控制手段。一是要形成电压电流的线路控制。在电压电流接线中,对于专变采集终端中的电压回路,形成三相四线或者三相三线的控制方式,在现场安装调试中,针对电压主要是来自于电压互感器以及低压母线低压的情况下,对整个电压线的接线方式,采用2.5mm的单股铜塑线进行接线。在这样的控制下,就能形成接入系统的准确性。同时,在智能电表的准确度控制中,采用交流采样的方式,这样对于以后的维护能形成更大的方便性。二是要注重跳闸线的接入方式。在跳闸线的接入中,要做好全费控制的相关准备,在断路器的远程跳闸控制中,无论是有源还是无源,要形成相应的电流控制。对于有源的短期跳闸,要形成带有电压的处治,在跳闸过程中形成对电压端子的接入方式,同样适用铜塑线的运用与接入。在通信线路的接入中,要形成终端处理系统的综合控制,对于遥信接线节点、遥信接线的辅助线处理中,全面更改整个计量装置的有效处理,这样能确保整个电源的正常运行。
2.2 专变采集终端现场安装调试的基本原则
在专变采集终端现场安装调试的过程中,要形成电网规范化的运行设计,在终端连接运行中,形成安装调试的综合处理模式,综合各方面的技术与使用说明,在符合电力营销管理的基础上,形成终端安装位置上的综合管理,对于调试状态形成规范化的控制,如果发现有问题,进行及时的更换处理,并对线缆计量器等做好相应的保护控制。在终端系统控制输出与负荷开关的跳闸管理中,形成相应的电压回路控制,这样可以在工作电源现场条件的处理中,形成对自由可控电源的整体效能,确保整个系统运行的正常性。在专变采集终端现场安装调试的过程中,注重一定的原理运用。其中,在接线原理中,形成高拱低计的设计方式,在断路器的有源跳闸管理中,形成对采集终端的及时更换,更好地防止出现触电现象。同时,在电源线的开关运行中,要及时更换终端器,结合现场工作的需要,在大多数与电能表同路电压的处理中,对用户信息采集系统进行整体建设,并形成有效的防护处理,通过对采集终端信息系统安装调试的规范化处理,实现对供电企业建设用户用电信息的整体采集。
2.3 系统安装与调试的整体功能发挥
一是在操作层面。出现操作类故障的原因主要包括电能表地址、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及校验位等各项错误设置,使读表工作不能正常进行;终端和主站之间出现连接设置故障,将使通信工作中断;RS485通信端口的A、B接口线路反接或漏接也能中断抄表。处理方式有:检查终端上的各项参数设置、通讯参数及逻辑地址等是否设置正确;终端上的通讯接入端口设置要和主站保持一致;保证各个终端和表计RS485通信口之间接线准确。必须重视的是,终端通讯规约的正确程度将决定终端通信的通畅程度,不同生产厂家在生产终端时所使用的抄表规约可能有所差别,因此在主站、终端及表计等设置正确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不能正常抄表的问题,这时就应对终端、主站及表计逐一进行规约核准,排除故障。二是在软件层面。故障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终端程序问题。这种问题出现后将导致终端进程中止,常见的此类故障有前置机通信程序故障、网络堵塞、主站端口没有及时释放、终端程序未及时更新等。可采取的处理方式包括逐一对主站及终端进行检测、更新程序或重装程序。有终端通信模块受损、SIM卡故障(受损或安装错误)造成的终端启动失败、频频死机等。可采取的处理方式有使用新的终端通信模块及SIM卡、更换掉频发死机的终端。终端所在位置移动网络过弱、SIM卡欠费等,最终造成终端不能正常上线。其处理方式有:为终端配置较长外置天线,在终端附近安装移动信号放大装置,缴清欠费或使用新的SIM卡。
3 结语
在专变采集终端现场安装与调试中,要形成综合技术的整体控制,其中终端安装过程要选择在干燥通风较好的地方,在安装安全使用中,对于环境相对较差或者有污秽的地方,要形成规范化的保护模式,避免在阳光直射的过程中,影响终端面板的系统运行,并要整体避免水分淋到终端的机箱上。在温度的控制中,选择
-40℃~70℃的温度控制,湿度控制也应适宜,同时如果终端系统安装在墙上时,要形成高度与地面的整体控制,离地面要有1.5m左右的距离,这样能为以后的维护提供良好的条件。在安装过程中,不能出现摇晃等现象,要形成固定性的控制,并对系统进行规范化的技术调试,发挥出整个系统控制的整体效能。
参考文献
[1] 杨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及低压集中抄表终端建设浅析[J].青海科技,2010,(3).
[2] 杨宏业,张跃,吕芳.自动抄表系统中通信方案的现状与展望[J].电测与仪表,2001,(8).
篇6
关键词:视唱练耳;因材施教;必要性;分级制教学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7-0127-01
视唱练耳是一门重要的音乐专业基础课,学生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可以培养良好的内心听觉、准确的读谱能力以及对音乐的感知和辨别能力,从而更好地为音乐实践服务。传统的视唱练耳教学一般采用小组课的教学形式(一组10-20人左右),随着高等院校的扩招,在校学生人数不断上升,受到学校条件及师资力量的限制,视唱练耳基础课教学普遍面临着学生基础程度参差不齐,学生专业五花八门的问题,例如同一个年级同一个班有学声乐的、学钢琴的、学二胡的,专业各不相同。大部分高校在进行视唱练耳授课时,是简单的按年级、按班次采取“一刀切”的大班分班制。不考虑学生基础差别,不区分专业类别,缺乏针对性的进行集体授课。有时甚至同一年级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基本上都是以教师个人的能力、喜好、责任心来进行教学的。造成学生音乐基础参差不齐的因素有很多,如:个体文化背景的差异;接触音乐时间的长短;音乐知识积累的多少;对音乐知识消化吸收的能力的差别,都能造成其视唱练耳的基础有着较大的悬殊。如果简单的实行一刀切的大班分班制,首先会使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和实施教学的过程中顾此失彼,变得毫无针对性,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同时也让学生不能发挥各自的特点和优势,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从而失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视唱练耳课的兴趣及重视程度也会日益减退。
另外高校视唱练耳课“一刀切”的集体大班课形式对于不同专业背景,不同音乐听觉经验的学生,使用同一教学策略显然是不科学的。从小学习西洋乐器,如钢琴、小提琴的学生在长期的音乐生活中借助自己所熟悉的乐器而积累形成了以固定音高进行音乐活动的思维方式。在读谱、视唱或听音训练中都是习惯用固定唱名法进行音乐思维。显然,固定听觉习惯对于视唱练耳的学习和音乐能力的发展无疑是很有优势的,但在音乐思维活动中容易脱离调性,孤立地处理音乐语言符号,因此在视唱练耳教学中针对这类学生,要特别注意强调音乐基本理论知识在视唱练耳学习中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整体音乐思维,帮助学生理解音乐语言的意义。
篇7
[关键词]工广下采煤 膏体充填 地面观测 沉降规律
中图分类号:X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0-0280-01
一、工程概述
5201充填工作面位于工业广场煤柱区的南部,该工作面地表地势东低西高,主要影响范围内有党委办公楼、招待所、澡堂、副井和变电所等主要建(构)筑设施。工作面东西长220m、南北90m,工作面标高-14.2~10.2m。采煤方法为综采,采高平均2.72m,工作面倾角为3°~10°,地面标高+204.5m~+208.9m,工作面埋深223.1~194.4m。地质储量83100吨。工作面顶板有一层200mm至400mm的页岩伪顶,这层伪顶是影响工作面充填率的主要因素。
二、充填料及充填系统
1、矸石充填骨料
根据地质及开采技术条件,充填骨料主要选用本矿矸石山的矸石,加工粉碎成直径小于20mm的细料;选用峰峰集团有限公司建材厂生产的普通硅酸盐325#水泥;选用五矿电厂的粗料粉煤灰,选用本矿生产排出的矿井水。为提高膏体充填料浆输送质量浓度,改善管道输送性能,降低管道磨损,在充填料中加入粉煤灰和复合减水剂,为提高浆体的凝固能力,加入32.5标号的普通硅酸盐水泥作为胶凝剂。
2、充填制浆系统
在工业广场建立充填制备站,两个充填钻孔(一个备用),充填制备站的主要功能是将水泥、粉煤灰、煤矸石加水制成质量浓度为72~75%的胶结充填料浆,用管道输送至工作面。具体充填料浆输送路线:充填制备站充填钻孔输浆巷工作面运料巷工作面风道工作面。
3、工作面充填开采不利因素
(1)、在采煤充填过程中尽管矿方采取了一些措施加大充填量控制顶板。但由于充填支架后尾梁厚度大约在150mm~250mm的空间未能实现全部充填,在采煤过程中根据采煤工艺和充填安排综采支架移架时原支撑力释放加大顶板破碎芈洌随开采的推进的加大而增大。
(2)、工作面推进到中部时,接近于溜子道和风道两侧向切眼中心方向各10~15m处膏体离原有顶板间距是0.400m和0.500m。当采到接近工作面中央时充填体上方伪顶及基本顶破碎掉落导致空顶1.2~1.3m。因此,这是造成地表下沉量较预计值大的一个因素。
(3)、该矿采用了三天二循环或四天三循环的方式进行开采。比照材料试验结果,其充填体还没有达到支撑顶板的强度时就已经移架,顶板直接将还没有达到要求强度的充填体压缩,这又是造成地表下沉量较预计量大的又一个原因。
三、5201顶层充填工作面观测站设计、观测仪器方法及观测周期
1、5201顶层充填工作面观测站设计
为收集工业广场下首采5201工作面充填开采的地表下沉移动规律及影响程度范围,特在5201充填工作面地面建立沉降观测站。根据《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2007)和《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要求,结合工作面地面实际情况沿走向布置一条走向线控制点为:
6-1-3-5-7-9-11-13-8-15-17-19-21;
倾向线分为两条:①13-I-II-III-10;②1-W1-9。点与点间距为25~30m,且相互通视。
2、5201充填工作面建立沉降观测站观测仪器及方法:
(1)、建立观测基点观测仪器的选取
结合大力公司的地面建(构)筑物的实际情况,考虑到采用RTK型GPS接收机基准站中海达V9 GNSS LB和RTK型GPS接收机流动站中海达V9 GNSS LR4一加一模式GPS实时静态定位技术进行控制测量,具有精度高、速度快、费用低、无需通视等优点,因此选用GPS定位建立观测基点。
(2)、观测方案:工业广场下采煤(5201首采面)地面测量的起始点是国家IV等基点五矿东B、后西佐两个点,测至五矿厂区内部的党委楼、营选科楼和皮带楼3个点,利用这3个基点在工业广场首采5201充填工作面采动前两个月采用GPS实时静态观测定位技术在工业广场外500米外不受其它采空区影响的稳定地带测设3个观测基点,分别是5(大力公司门岗处)、4(原五矿西门岗)和L(在原五矿西门岗西100米处路边)。
(3)建立5201充填工作面地面沉降观测站点位
5201充填工作面采动之前一个月,根据工作面井上下1:1000比例的对照图严格结合《煤矿测量规程》三下采煤建立沉降观测站的要求选点埋点,点位25~30m间距,相互通视易于保存的区域。
四、地表移动参数计算及影响移动变形情况
1、地表移动参数计算
工作面采深平均H0=210m,工作面东西侧均为煤柱实体,其北侧为煤柱实体,其南侧为采空区,但已经稳定,对其影响较小。
工作面长(东西方向)L1=223m、宽(南北方向)L2=90m,L1/ H0=1.062, L2/ H0=0.429,参照《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P108页,按陷落法开采充分程度计算:
q/q充==0.8,
q=0.8×0.78=0.624。
根据开采观测情况和5201工作面采高及充填率,开采区充填率约为80%左右,即引起地表下沉的采空区空间高度平均为0.544m,计算陷落法开采时该采厚条件下工作面开采引起的最大下沉为:
Wmax=0.624×0.544×cos5°=0.338(m)。
由于5201工作面为充填开采,其煤层顶板下沉表现为缓沉,最大下沉值应小于陷落法开采的最大下沉值。5201工作面开采结束时间为2013年7月25日,工作面开采引起的地表下沉目前应还在移动期,其地表仍应有一定的下沉量。
5201充填开采工作面按采高平均2.72m,地表最大下沉量按278mm计算,考虑到仍有一定的下沉量,模拟计算该工作面充填开采下沉系数为:q=0.17m。
当工作面采到工作面中央时根据采集到的数据分析下沉量达到每月50mm时,即进入活跃期采取每半月观测一次。采后于(2013.8.7)观测往后随下沉量的减小,恢复到每月观测一次。截止到2013.10.11观测数据分析,7号点位于工作面的中央正上,下沉量最大已达到278mm。
五、试验结果
地表最大下沉量为278mm,除局部房屋(招待所出现一处15mm裂缝)达到Ⅱ级损坏外,其它建筑物受损均控制在Ⅰ级损坏以下。影响范围内的主井、主井车房、副井、副井车房、变电所无明显裂缝,设备运转正常;主办公楼及其它房屋裂缝均小于4mm,建筑物均正常使用。制定实施有效措施保证了副井、主井、35万KW的变电所和主要建(构)筑物生产系统的安全生产。
该充填工作面开采的成功将为本矿工业广场下其它工作面的开采提供技术支持,并为类似条件下的煤矿开采提供参考,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 岷县中药材制约因素对策
一、岷县概况
岷县位于甘肃省西南部,洮河中游,定西地区南部,地理位置优越,是甘肃南部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岷县气候属于高原性大陆气候,地形垂直分布明显,特殊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宜各种中药材的生长,该县素有“千年药乡”、“中国当归之乡”之称,载入药典的中药材有五百多种,其中常用中药材238种,主要有当归、红芪、黄芪、党参、大黄等,优以当归为最。尤以“岷归”驰名中外,产量占全国总产量地70% 。
二、岷县中药材市场发展现状
近年来,岷县实施“药材立县”战略,药材种植面积稳步扩大,品质不断提高,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种植面积从1995年的5万亩发展到目前的25万多亩,总产量从1995年的0.5万吨发展到目前的5.2万吨,其中当归2万吨,年出口2200吨,占外销量的90%。全县中药材纯收入达到5.3亿元,占全县GDP的53%,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7%。中药材产业已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住渠道之一。
1.种植基地建设
到了2007年,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25.12万亩,产量5.19万吨,其中:当归10.12万亩、1.93万吨,党参5.52万亩、0.83万吨,黄芪8.39万亩、2.26万吨,红芪0.35万亩、0.049万吨,其他0.74万亩、0.12万吨。中药材总面积已经占到全国中药材种植总面积450多万亩的5.5%,全省210万亩的14.4%,全市110万亩的22.7%。总产量占到全省总产量32万吨的14.4%,全市总产量13万吨的35%。
2.龙头企业建设
加工龙头企业不断壮大,对产业的支撑拉动力不断增强。2007年岷县确定并实施了康达公司CO2超临界萃取中药材有效成份项目,岷当鲜汁系列皮肤保健品项目,草春堂美肤水项目,岷州集团微孔草油胶囊和顺兴和、华兴公司GMP改造等一批重点建设项目,有力地推动了中药材产业和地方特色工业的发展。
3.市场网络体系建设
目前,全县共有各类中药材综合交易市场28个,同时,县上扶持发展中药材骨干营销企业10多家,药材加工贩运大户2100多户,运销人员达3万多人,并积极鼓励和引导农民进入市场,实现了中药材生产、营销环节的有机结合,保护了农民利益。据统计,仅梅川中药材市场年交易额就达1500多万元,旺季月成交额300万元左右;在全国每年外销当归中,“岷归”销量占90%以上,在国内市场也占据50%以上的份额。另外,岷县在全国各大中药材市场设立了办事处,和许多外商建立了业务往来。有5种16个系列产品已远销我国香港地区及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创汇近千万元。
4.科技投入
按照中医药现代化的要求,以提高中药材的优质化、标准化、规范化和市场竞争能力,抢占市场制高点为主攻方向,岷县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与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佛慈集团兰州佛慈制药股份公司、甘肃农业大学、甘肃中医学院等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和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技术合作关系,通过产学研结合,在优质新品种(系)选育,规范化种植技术研究,生物肥料应用,低残留新农药、新肥料筛选,组织培养,工厂化育苗技术,药材有效成份标准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并初步制定出了当归标准操作规程(SOP),为当归产地质量认证登记奠定了基础。
三、中药材市场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制约因素
1.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
由于龙头企业数量偏少,带动能力不强。中药材产品跟不上中医药现代化对药材生产的要求,产品质量不过关。根据课题组的调查了解,岷县正式等级注册的中药材加工企业有117户,在这117户中其中年加工能力在1000吨以上的仅有3户,200吨~1000吨的有6户,100吨~200吨的有20户,可见加工能力在100吨以上的企业只占到全部企业的24.79%。同时很多企业的技术装备落后,经济实力不强,管理水平底,拓展市场能力弱。117户企业中只有30多户从事中药材精深加工,其余大都是简单的粗加工或者只是收药贩药的小企业。
2.基地建设尚不稳定
基地建设规模不稳定,农民对土地的投入达不到技术要求,造成栽培粗放,产品质量差。调查了解到,大多数药农对于药材的种植还是处于简单耕种、粗放管理的水平,尤其在收获后,如果有当年卖不完的药材,一般都是用硫磺熏过后简单储存,这样会降低药材的品质,进而会对“岷归”品牌造成负面影响。二是基地建设规范化程度低,产品达不到国际标准,与中药材现代化要求的GAP基地尚有一定差距。调查了解,在一些村镇的田间地头,都可以看到所谓的GAP基地,但是就近询问药农时,他们都说对这些基地不了解,种植标准也不清楚,而是沿用祖辈传下来的种植经验来进行生产。
3.药材加工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
中药材的饮片、切片加工, 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对中药材加工行业的管理缺乏统一的行业规范,需要建立统一的行业协会。如前文所述,岷县从事中药材饮片、切片加工的企业有80余家,占到总企业数的近70%,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家庭作坊式的加工点从事饮片、切片的加工,这些产品都是粗放的在市场上进行交易,对中药材饮片、切片标准的审核、注册等工作还是目前依然空白。
4.资金严重缺乏
由于企业自身筹资困难,加之近年来金融机构改革和贷款政策变化,县内中药材加工、销售企业发展举步维艰;药农户也急缺资金扶持,在入户调查的近200户人家里,有70%以上的被调查者都反映资金缺乏,没有钱买种苗、化肥,从而影响每年的药材循环种植。
5.人才缺失严重
业务部门高学历的专业技术人才少,基础研究工作滞后;在职人员由于缺乏必要的专业培训,观念陈旧,工作缺乏创新;企业中懂经营、善管理、精技术、会市场策划的高级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缺乏。
6.市场供求信息渠道不健全,药农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低下
对市场的监测、预测工作跟不上发展要求,造成无计划的种植,市场大起大落。近三年的药材价格就是典型的例子,由于2005年药材大卖,市场价格高,所以2006年、2007年药农们都是一再的扩大自家的药材种植面积,可是到了2008年,由于市场上供过于求,在加上宏观的市场环境疲软,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的药材价格一路走低,很多药农连年初的种苗钱都收不回来,这极大地打击药农的种药积极性,如果政府不积极地进行市场监管和宏观调控,就容易形成发散型的蛛网模型的结果,导致市场价格越来越动荡。
四、做大做强岷县中药材产业的建议与对策
1.加强龙头企业建设
目前,岷县办理了登记注册手续的中药材加工企业有117户,但是其中年加工能力在200吨以上的仅有9户,这些企业是岷县中药产业发展的排头军,可以为当地经济出做巨大贡献的,其潜力和实力还是有待挖掘和发挥的。政府应当进一步扶强做大一批中药材加工企业,打造一批名优品牌,催生一批龙头企业,带动中药材产业规模发展。大力培植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条,一是要培育龙头种植企业,要积极招商引资,引进一些中药材消耗量大的制药企业,在岷县建立自己的药源基地,从而打出“岷当”品牌。二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扩大“岷归”的市场占有率为目标,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方式,把“岷归”等中药材推向全国及东南亚各大药材市场。三是以提升现有药材加工龙头企业为基础,促进中药材产业发展。
2.激活民间资本,加大资金投入
岷县中药材产业之所以培育快、发展慢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资金短缺,致使长期以来处于“有优无势”的境地。解决资金困难问题的关键是要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吸引民间资本和外地资本。首先,要积极研究制定有利于产业项目投资的优惠政策,在大力招商引资的同时,鼓励和引导大量的民间资本向中药材产业开发性项目进行投资,拉动产业的快速发展。其次,政府应该有明确的态度来对企业和农户进行资金扶持,尤其要针对农户进行资金帮扶,据课题组调研了解,药农种植药材的主要投入在种苗和化肥的购买上,而且动辄上千,这对于人均收入有限的农户而言,是一笔不小的负担,建议政府可以制定标准,在种药前期给予小额贷款的帮扶。
3.加强市场体系和社会服务体系建设
中药材种植的周期相对较长,对市场需求变化的反映相对滞后,如果信息服务滞后,一些药农的收入就难以保障。要加快当归城建设进度,尽快建成当归城信息中心,定时各类药材信息。要以流通大户为主,在全国重要药材市场设立窗口,及时捕捉市场信息,形成稳定的市场营销网络。同时,要积极组建、规范提高中药材产业协会、中药材种植专业协会、药商经销协会、中药材科技示范户等中介服务组织,在农技及药材产业等部门的协调指导下,加强对中药材产业的调查研究、策划指导、宣传报道,为药材产业提供市场信息服务,帮助药农根据市场需求选择种植适销对路的产品,从而使千家万户的种植与千变万化的市场有机结合起来,降低市场风险。
4.强化“能人”在地方中药材产业发展中的作用
在中药材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政府部门要积极培养农业科技人才骨干,积极开展调查研究,通过科技培训、抓点示范等多种形式,进行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促进科技进步,以农业科技进步提升当地的种植技术、产品质量。以“科技能人”提升当地中药材产业的发展;以“乡土能人”的示范作用带动中药材产业的发展;以“外来能人”引领中药材产业面向全省、走向全国,长足发展。
5.实施“岷归”品牌战略,将“岷归”品牌推向全国、走出国门
首先,要持续加强政府的品牌意识;其次,促进龙头企业结合品牌战略做大做强市场;最后还要加大广告宣传、市场营销力度以激活地方中药材产业升级。
很多人只有到了岷县才了解“岷归”的名贵和质优,可见“岷归”的知名度实在有限,在今天“酒香也怕巷子深”的信息时代,广告宣传和媒体的参与对于将“岷归”推向全国,甚至走出国门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建议岷县政府可以在媒体上多多宣传,在全国主要的药材市场多多推广,强调“岷归”的独特效用和质量上乘,扩大市场。同时,利用专业的市场营销人员组织市场营销,进一步扩大市场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潜在消费者。
参考文献:
[1]谢双吉:甘肃当归产地供求出现新变化[J].中药研究与信息, 2001,(08)
[2]张一涵:岷县当归带动岷县经济发展的调查报告[J].甘肃农业, 2006,(06)
[3]刘卫:影响中药饮片调剂质量的几种因素[J].中国医药学报, 2004,(02)
[4]李忠:中药材市场展望[J].农村实用技术, 2002,(06)
[5]王相林:我国制药产业市场势力解析[J].卫生经济研究, 2004,(02)
篇9
【关键词】 中药材产业 风险管理定位 云南省
“云药”产业是省委、省政府着重推动发展的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的重要内容,也是发展最为快速的产业之一,据资料显示,目前该产业已形成“龙头企业带动型”、“专业合作社带动型”、“专业市场带动型”等一些成功的发展模式,产生了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省委、省政府研究提出了未来重点发展大生物等5个万亿元“大产业”的思路,大生物产业发展战略的提出和实施,将会对具有显著资源优势和良好产业基础的云南中药材产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和引领作用。如何提出云南中药材产业的发展思路,解决转型方向和目标问题是一个十分现实的课题,而风险管理及其定位是云南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关键。
一、云南省中药材产业风险管理背景
1、风险管理及其定位的内涵
中药材产业作为一种生物资源,一方面不同种类的中药材有其自身的生长特点和条件限制,另一方面云南有着特殊的自然条件,所以中药材产业必然受到气候、地形、位置和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多种不确定性因素即风险的影响。对云南省中药材产业发展面临的各种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应对,在最短的时间内对风险造成的不良后果进行控制,以最小的成本和代价给中药材产业带来最少的损失和最大的收益,合理利用各种机会,以此不断提升中药材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过程就是对云南省中药材产业的风险管理。风险管理的定位指的是对与中药材产业风险管理紧密相关的主体、客体与目标为主要内容进行的研究。
2、中药材风险管理定位的必要性
有效的风险管理及其定位可以使中药材产业明确影响其发展的主体、客体和目标内容,从客观实际出发,使发展更有针对性和包容性,提升其环境适应力,扩大“云药”的市场范围和影响力。风险管理和定位一方面是继续云南省中药材产业良好发展态势的需要,在已有的种植面积和取得的成果基础上获得进一步的突破;另一方面更是改进当前云南省中药材产业发展过程中由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导致的不足的重要方法。
二、云南省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
云南省凭借着得天独厚的气候、土壤条件和丰富的中药材资源,近年来中药材产业蓬勃发展,呈现出独特的发展特征,经过近几年的不断发展,其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规模化特征突出;产业化水平得到提高,专业化效益彰显;产业竞争优势显现,长远发展有保障。
1、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近年来,云南省及各州市政府加大了对中药材产业的扶持力度,促使中药材的种植面积和规模不断扩大。有数据表明,截至2014年,全省已有40个县(市、区)获得“云药之乡”认定,各类中药材种植面积扩大到330万亩,“云药”这一品牌效应逐渐得到强化。几种重要的优质道地药材种植面积扩大迅速,比较优势突出,如三七种植主要分布在文山、红河,曲靖、昆明、玉溪、大理、保山等地也开始种植,其种植面积从2013年的29.23万亩增至2014年60万亩;灯盏花主要种植于滇西和滇南地区,2014年全省灯盏花种植面积增至2.22万亩;昭通市彝良县是国家标准原产地域产品“昭通天麻”的核心产区,2014年完成新增天麻种植2.05万亩等。
2、产业化水平得到提高
云南省采取多项措施使中药材产业化水平得到逐步提高。近年来,在中药材种植和加工龙头企业扶持、中药材产品精深加工水平、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等方面日益完善。2014年云南省中药材种植和加工龙头企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全省有中药材饮片加工企业20多家,中药材提取物生产企业70多家;有包括当年新增的4个基地在内的10个中药材种植基地通过了国家GAP认证,标志着多种中药材的种植和加工的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的水平进一步提升。
3、产业竞争优势显现
据统计2014年,三七、灯盏花等大宗药材和石斛、砂仁等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95%以上和70%以上,全省常年贸易的药材多达1000多种,中药材产业产值接近300亿元。加之省内中药材种植规模不断扩大、规范化种植不断扩展、优势新品种不断涌现,促使中药材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竞争力明显增强,这些都使得申报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文山三七、昭通天麻、红河灯盏花等中药材发展前景愈发突出。
除此之外,云南中药材产业在新的市场环境下,不断实现新突破,在种植技术、精深加工、标准制定、组织平台构建、合作交流等方面均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创新与进步,中药材产业在省委、省政府及各级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鼓励下,其发展是有目共睹的。但是中药材产业也始终面临着来自诸多自然、社会的影响因素。无论是自然灾害造成的产量损失还是生产加工企业造成的经营不善,均涉及到以中药材产业风险管理的主体、客体和目标等为主要内容的风险管理意识。
三、云南省中药材产业风险管理主体定位
篇10
一、*市中药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现状
*市位于江汉平原与秦巴山区的结合部,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高山丘陵兼有,立体气候明显,是中药材的理想生长之地,中药材资源十分丰富,具有种类多、分布广、南北兼备的特点。据1986年全国中草药资源普查,我市境内有中药材品种资源820个,隶属于226个科,野生中药材蕴藏量达860万公斤。境内武当山素有“天然药库”之称,盛产名贵中药天麻、灵芝、金钗、何首乌,堪称“武当四宝”。所产柴胡、苍术、射干、杜仲、厚朴、山茱萸、天麻、金钗、全虫、蜈蚣等10个品种,属多年来享誉国内外的名贵中药材。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所列药物的70%的标本,采集于武当山地区。*市是全省中药材生产优势区域之一。
加快开发和利用本地丰富的中药材资源,造福人类,是我市历届党委、政府孜孜以求的工作着力点。20*年,市委十一届二次全会作出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将中药材产业列为我市农业五大优势产业之一,成立工作专班,大力推进中药材规模化、规范化种植;在*市新型工业化规划纲要中,市政府把医药化工产业当作我市“四大一新”支柱产业来抓,提出将医药产业发展成为我市出口创汇和助民增收的关键性产业,把我市建成医药产业强市。几年来,全市上下抢抓机遇,齐心协力,着力推进中药材资源开发与利用,取得丰硕成果。
在中药材资源开发上,我市大力推进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和产业化经营,一是20*年从全国最大的中药材集散市场安徽亳州招商引资,来丹开展中药材订单种植业务,初步建立起产、供、销一条龙服务的生产格局,带动我市均县镇、盐池河、习家店、蒿坪、白杨坪等地农民发展中药材种植两万余亩;二是积极开展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推进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建设,成功争取到省科技厅将我市列为全省地道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研究及示范基地建设县市,争取到省农业厅将我市纳入全省中药材板块基地建设县市;三是大力推进产业化经营,走“公司+协会+农户+基地”的路子,积极组建中药材产销协会和专业合作社,实行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农民自愿,市场运作;四是大力开展技术指导服务,成立中药材技术服务中心,深入有关乡镇、村组指导农民种植中药材,选择以退耕不还林地套种为主,不与粮食争地,采取高矮搭配,长短(期)结合,立体种植,充分利用土地和光热资源,提高产出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几年来,全市已发展中药材种植户1.2万户,累计种植中药材6.5万余亩,其中木本药材1.8万亩,草本药材4.2万亩,实现销售收入4000万元。
在中药材资源利用上,全市医药化工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现有规模以上医药生产营销企业18家,总资产2.5亿元,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5亿元,直接从业人员1700多人,实现工业生产总值1.88亿元,利税2000万元,近几年医药工业生产企业产值以平均每年11.9%的速度逐年增加。丹澳医药化工公司为全省高新技术企业,开泰激素公司为地市级高新技术企业,武当药业公司和武当中药科技公司均在相当实力,是我市建成医药产业强市的中坚力量。
二、*市中药材资源开发与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近几年不断推进中药材产业发展和医药化工企业发展,我市中药材资源开发与利用程度不断加深,水平不断提高,对全市经济的推动作用明显增强。目前我市中药材资源开发利用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部分乡镇干部群众对中药材产业开发认识不够,中药材种植规模不大,没有实现产业化发展。我市具有中药材生产的悠久历史,约有二十多种中药材属人工种植,但多为农户自发分散种植,缺乏严格的质量控制和统一的生产管理规范,规模小,产量低,无品牌,质量无保证,组织货源成本高,亟待向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二是生产盲目性大,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低。我市药材种植、采收大部分靠农户,个体生产无法成为生产的主渠道,导致受价格波动影响太大,市场销售好时就大力发展,造成生产过剩,破坏生态环境,销售差时就无人问律,药贱伤农,规模萎缩,地方优势产业无法发挥出优势。比如20*年,干天麻每斤卖到80元,干枣皮每斤达到100元,到2005年干天麻的价格是每斤20元左右,干枣皮每斤8元左右,20*年又涨到干天麻60元,干枣皮20元。市场波动几起几伏,导致农民对药材市场如雾里看花摸不透,对种植中药材信心不足,决心不大。
三是医药化工龙头企业发展与地方中药材生产缺乏利益联结,带动地方药材生产力度不大。我市有一批较具实力和优势的医药化工企业,又有独具特色的中药材品牌资源,但一直以来医药企业与本地药材之间没有形成一体化生产、收购、加工链条。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没有发挥出来,近年来成立的中药材产销协会和专业合作社的桥梁纽带作用也没有发挥出来。造成本地大宗药材产品难以找到各大药厂大批量收购,无法形成固定的销售源,无法形成龙头企业拉动基地发展的态势。
四是中药材资源开发利用上缺乏科学的规划指导和强有力的措施推动。中药材资源开发利用上基本上处于放任自流状态,在工作机构、人员配备、资金支持、科技支撑等方面亟待加强。
三、我市中药材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对策及建议
1、科学规划,确立思路。根据我市中药材品种的特点,首先研究发展什么、靠谁发展、怎样发展?把适应我市发展的中药材品种的选育和推广作为科研重点课题,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知名专家合作开展资源调查研究,进行市场信息预测、分析,找出既是我市最有特色的中药材品种,又能被国家、省、市政府及有关部门认可和支持的“绿色”、“道地”品种,用科学性、前瞻性和市场性,确立我市今后发展的主导品种和发展方向。
2、规范管理,创立品牌。按照区域性、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中药材生产的原则,使基地生产逐步由分散经营向适度规模经营、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由兼业生产向专业生产转变,提高基地建设的整体水平。在规划中,既注重当前增收,更重视长远项目,重点规划1-2个主导产品,加大科技力度,确保“绿色”安全生产,尽快打造、树立起属于自己的“品牌”优势来。
3、加强科研院所与市属企业及农户技术合作。要积极引进科研成果和新品种,新技术,去改造本地中药材品种,开发中药材特色产业,研究中药材规范化(GAP)种植技术标准。引进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中药材新品种、新技术,鼓励市属药材化工企业与农户进行试验、示范和发展,实行定单生产,形成中药材“有基地、有示范、有标准、有品牌、有市场、有经营主体、有龙头企业带动”。
4、抓示范,以点促面。培育主导产业,发展中药材特色产业化不是一年两年的事情,也不是一下子就去上规模、出成绩的事情,需要有长期发展的思想,首先要抓好试验示范,建设好中药材种植科技试验示范园或基地,发展一批专业大户和带头人,起好“带头和示范”作用。通过带头、示范,以点促面,加速发展中药材种植队伍,促进全市中药材特色产业发展。
5、探索模式,创新机制,用良好的机制带动产业的发展。要支持、鼓励和引导当地能人、科技人员积极创办、领办各种适应市场经济的中药材种植的技术经济组织,运用互联网技术建立中药材科技、市场、信息网络等,引导广大农户科学种药,去网上找市场、找信息、找技术。采取灵活的机制,多为老百姓引进、介绍老板、科技人员和业主,用“农民选择老板,老板选择农民,自愿结合,共同发展”的办法,在科技与老百姓之间架起一座金桥,通过业主与农民的利益连动,传播、普及先进科学技术的火种。搞好中介服务,发展订单农业,努力实现中药材特色产业规模化、现代化和产业化。
6、加强技术培训,形成规范化(GAP)种植中药材的习惯。加强中药材新技术、新品种和规范化(GAP)种植技术的培训工作,安排一定的科技经费选拔有文化、有市场意识懂技术的中青年农民进行集中培训,或者送出去培训,培养一批科学种植中药材的新型农民、科技人才,鼓励他们回家乡带头发展中药材种植,达到培养一个带动一片的效果,达到由专业户发展成专业组,由专业组发展成专业村,由专业村发展成产业化,使每户至少有一名种植中药材的“明白人”,保证种植中药材的品质和产量,使种植中药材收到最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