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化学范文

时间:2023-03-25 18:12: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药化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中药化学

篇1

关键词:中药炮制;影响;成分

1炮制对含生物碱类药物的影响

1.1性质 生物碱是一类含氮的环核化合物,能与酸结合成盐,多数具有明显的生理活性;游离生物碱一般难溶于水但可与酸成盐而溶于水;一些小分子生物碱、季铵类生物碱也能溶于水,大多能溶于有机溶剂。

1.2净选加工 注意区分药用部位:①黄柏(黄柏的有效成分小檗碱只分布在黄柏的树皮中;故只用皮而不用其它部位);②麻黄 (其有效成分麻黄碱主要存在于茎中,应与根注意分离)

1.3水制的影响 因水溶性生物碱在切片浸泡过程中能溶于水而受损失,故应尽量缩短与水的接触时间,采取"少泡多润"的方法,以免影响疗效。如:槟榔中的有效成分槟榔碱、苦参中的苦参碱等

1.4加热的影响 ①生物碱有不同的耐热性,有的在高温下不稳定,易产生水解、分解等变化。如:川草乌中的剧毒成分"乌头碱"经高温水解则变成毒性较小的乌头原碱;马钱子中的士的宁在加热条件下转变为毒性较小的异士的宁及其氮氧化合物等。②一些生物碱遇热活性则降低,而影响疗效,易以生用为宜;如:山豆根、龙胆草等。

1.5辅料制的影响 ①游离生物碱除季铵碱类和一些分子量较低或含极性基团较多的生物碱外,一般都不溶或难溶于水,能溶于乙醇、氯仿等有机溶媒,亦可溶于酸水(形成"盐"); 故炮制辅料常用醋、黄酒或白酒。②醋:醋为弱酸,可使游离生物碱转化为生物碱盐而溶于水,易被水煎煮出来,而增加疗效。例如:醋炙延胡索可增强其镇痛作用。③酒:酒具有稀醇性质,是一种良好的溶剂,不论是游离的生物碱或其盐类,都能溶解,便于浸出有效成分,提高药物的疗效。

2炮制对含苷类药物的影响

2.1性质 易溶于水、乙醇中;酸性条件下易水解;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易被相应的酶所水解。

2.2水制加工的影响 "抢水洗"、"少泡多润"因苷多溶于水,故水制时应尽量少泡多润,以免溶解于水或发生水解而受损失.例如:甘草、大黄等。

2.3加热的影响 含苷类成分的药物通常同时含有相应的分解酶,在一定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可被相应的酶所水解,从而使有效成分减少而影响疗效,故含苷类药物常用炒、蒸、烘、、煮等"加热"处理的方法破坏或抑制酶的活性,达到保证药物疗效的目的。例如:槐花、苦杏仁、黄芩、何首乌(蒽醌苷)等常用这些方法。

2.4辅料制的影响 因酒易溶解苷,可提高含苷药物的溶解度,而增强疗效;故辅料常选用"酒"。(注:苷在酸性条件下容易水解,不但减低了苷的含量,也增加了成分的复杂性,因此炮制时除医疗上有专门要求外,一般少用或不用"醋"处理)。

3炮制对含挥发油类的影响

3.1性质 常温下可自行挥发;易溶于多数有机溶剂及脂肪油中,在70%以上的乙醇中能全溶;在水中的溶解度极小。

3.2水制加工的影响 不宜久浸久泡,需"抢水洗"以防香气走失。

3.3加热炮制的影响 ①少加热或不用火制法(加热可使药物中所含挥发油显著减少)以免破坏挥发油而影响疗效。②某些药物需要经炮制以减少或除去挥发,而减少其副作用。如: 苍术经炮制后除去部分挥发油可降低其燥 性。乳香所含挥发油具有明显的毒性和强烈的刺激性,通过炮制后大部分除去。③一些药物经炮制后挥发油既有量变又有质变,因而药理作用也发生了改变。如: 荆芥炒炭后,从其所含挥发油中检出9 种生荆芥油所没有的新成分,并具有止血作用。

4炮制对含鞣质类药物的影响

4.1性质 易溶于水,尤其易溶于热水.耐高 温,加热处理对其影响不大;且为强还原剂;鞣质能与铁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黑绿色的鞣酸铁盐沉淀。

4.2水制加工的影响 鞣质易溶于水,尤其易溶于热水,在炮制过程中用水处理时要格外注意,应"少泡多润"。

4.3加热炮制的影响 鞣质对热较稳定,经高温处理一般变化不大(如大黄炒炭,蒽苷含量减少,鞣质变化不大,泻下缓和,收敛作用增强)。注: 鞣质为强还原剂,能被空气中的氧所氧化,颜色加深。(如槟榔,白芍等切片时露置空气中有时色泽泛红,就是这些药物所含的鞣质被氧化所致)

5炮制对含有机酸类药物的影响

5.1性质 ①低分子的有机酸大多能溶于水;②遇热易被破坏。

5.2水制的影响 低分子的有机酸大多能溶于水,水处理时应尽量少泡多润;以防止有效成分损失。(如:地龙平喘的主要成分丁二酸;夏枯草利尿的主要成分熊果酸等)。

5.3加热炮制的影响 药物中有机酸可因加热而被破坏(过多的有机酸对胃有刺激性,不利于胃病患者,尤其是溃疡病;同时对牙齿也会带来损伤)。如: 山楂炒炭后,有机酸被破坏68%,酸性降低,其刺激性也随着降低。乌梅生用能损伤牙齿,但经炒制可降低其酸性。

5.4含有机酸的药物往往和含有生物碱的药物共制,以增强生物碱的溶解度而增强疗效。如:吴茱萸制黄连。

6炮制对含油脂类药物的影响

6.1性质 油脂的主要成分为长链脂肪酸的甘油酯,大多存在于植物种子中通常有润肠致泻作用。

6.2加热炮制的影响 去油制霜法。(通过加热、压榨除去部分油脂类成分,以免滑肠致泻或降低毒副作用,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如柏子仁、瓜蒌仁、巴豆油)。

7炮制对含无机化合物类药物的影响

7.1性质 无机成分大量存在于矿物和介壳类药物中,部分植物中(夏枯草)亦含有。他们大多与组织细胞中的有机酸结合成盐而存在。

7.2水制的影响 炮制过程中,有时水处理时间过长可使所含水溶性无机盐成分流失而降低疗效。如:夏枯草中含有大量钾盐,若经长时间水处理,会大大降低其降压、利尿的作用。

7.3加热炮制的影响 矿物类药物通常采用煅烧或煅烧醋淬的方法。①矿物药采用煅制方法,可改变其物理性状易于粉碎,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也有利于药物在胃肠道的吸收,而增强疗效。如:磁石、自然铜。②含结晶水的药物煅制后失去结晶水,改变药效。 如:石膏、明矾等。③煅制后改变化学成分,产生新的治疗作用。如:如炉甘石原来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锌(ZnCO3),煅后变为氧化锌(ZnO),具解毒、明目退翳、收湿止痒、敛疮等作用。注:有的药物中所含无机成分在加热后可转化为有毒物质,如雄黄(As2S2)经加热后可生成剧毒的As2O3,故应引起注意。

8炮制对含树脂类药物的影响

8.1性质 树脂类一般不溶于水,而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媒中。

8.2炮制的影响 ①常用酒、醋处理,提高溶解度,增强疗效。②加热炮制可增强某些药物的疗 效,但温度过高,可使树脂变性,反会影响疗效,如醋炒乳香、没药。

9炮制对含蛋白质、氨基酸类药物的影

9.1性质 ①蛋白质是一类大分子的胶体物质,多数可溶于水,生成胶体溶液,一般煮沸后由于蛋白凝固,不再溶于水。②纯洁的氨基酸大多数是无色结晶体,易溶于水。

9.2水制的影响 由于蛋白质、氨基酸皆具有水溶性,故含有这类成分的药材在加工炮制时不宜长期浸泡于水中,以免损失有效成分,影响疗效。

篇2

【关键词】中药化学;研究思路

中药是我国传统防治疾病的武器,中医中药在临床应用了几千年,其疗效经过了实践的检验,并成为世界文化的一朵奇葩。但是由于生产工艺比较落后,质量监控亟待改进,特别是中医独特的哲学思想使西方人难以理解,成为中医药在全世界进一步推广发展的严重障碍。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和人们对生活与健康水平要求的不断提高,在以科学技术和知识经济为主体的21世纪,要使我国的传统中药以治疗药物的身份堂堂正正地进入国际医药的主流市场,加强中药的基础性研究,加速中药的现代化迫在眉睫。而中药化学正是中药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如何研究中药化学,是我们每个中药工作者都认真思考的问题。

1中药化学研究现状

近几十年来,中药在化学成分研究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已对500余种常用中药进行过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发现了近万余种化合物,其中活性成分600余个,大多数为生物碱、黄酮、萜类等低极性的化学成分。从中开发出了40多种一类新药,如青蒿素、人参皂苷Rg3、川楝素等。近年来对极性较大的成分和水溶性成分如皂甙、鞣质、多糖等也进行了研究。但由于缺乏合适的药理筛选模型,加上未能按生物活性导向进行分离,致使绝大多数中药和复方的药效物质基础尚未阐明,因此对单味中药和复方有效成分的研究还未取得真正突破性的进展。

2目前在中药化学的研究中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2.1选题太偏:一部分科研工作者为了避免与他人重复,选择一些极不常见的甚至根本就没有药用价值的植物进行研究,研究成果可能会有新的发现,但大多数毫无价值,至少在医药学上没有价值。

2.2研究目的不明确:中药化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中医药服务的,而很大一部分中药化学工作者,一味的为研究化学而研究中药化学,以发现新化合物为荣,以发现新化合物的多少来判断科研水平的高低,而不管其是否具有药理活性。

2.3水溶性成分的研究较少:大多数中药在民间常用水煎方式进行口服,然而中药化学工作者较少注意进行水溶性成分的研究。这主要是因为水溶性成分大多是一些高分子成分,难以分离和鉴定结构所造成的。

2.4不注重复方的研究:中药很少以单味药来运用,多以复方形式在临床配伍应用,但是由于科研难度的较大,目前复方药物的研究还是相对比较少见的。

2.5与药理研究相脱节:有实验经费等客观条件的限制,也有研究者自身的思想问题,部分中药化学工作者认为找得到找不到化学物质是自己的事,有没有药理活性是药理的事,与己无关。

3如何避免这些问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3.1要充分注意利用我国丰富的中草药资源以及临床积累的丰富经验。这是我们的一个优势,我们筛选新药要比西方盲目的筛选有针对性。我们参考中医药理论不只是看中药的功能主治,还要看它的煎煮服用方法、配伍应用、采收加工炮制等,这样可以使我们少走许多弯路。如青蒿素的发现就是得益于传统中医药学的典型例子。

3.2研究重点要放在中药基础理论的研究上,不要只认准新化合物这条路。对一些中药原理方面的阐述,意义重大。如乌头炮制解毒,何首乌炮制后降低泻下作用等。重视中药基础理论的研究,就是要运用传统理论和现代中药化学研究方法,开展对中药的四气、五味、归经、十八反、十九畏、七情配伍及禁忌等中药理论研究,提示其内在规律和科学基础,从而达到对中药基础理论的科学阐述,最终构建现代中药理论体系。这也是防止中药现代化向中药西药化方向转化的保证。

3.3要与药理研究工作紧密联系。在现代中药化学的研究过程中,从药材的提取、粗分、细分、纯化到得到单体一直与药理工作相联系,始终对有药理活性的部分,进行深入研究,这样得到活性成分的机率才会增大。否则那些含量甚微又难于分离的活性成分在分离途中极可能丢失,且丢失也难于察觉。与药理工作紧密联系还可以在药材、有效部位和有效成分等不同化学层次进行综合评价,阐明中药的作用机理。

3.4重视民族民间药的研究。研究民族民间药用资源是我国中药的宝库之一,各少数民族积累了不少天然药物用药经验。有些民族在其长期的使用中已形成独特的理论体系,如藏药、蒙药等。民间药物靠代代口述相传,经过了历史的考验。

3.5注重药材中微量成分的研究。随着提取分离及分析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一些过去未知的药材中所含的微量成分被发现,其中不乏具有较强生物活性的成分,如人参和三七中的环肽,可能是一类新型活性成分。

3.6体内活性成分的研究。中药化学成分虽然多种多样,但是当作为口服药物应用时,只有那些能被吸收的成分才是活性成分研究的目标。将药材的水或醇提取物给大鼠服用后,收集血清、尿及胆汁样品,比较投药前后的化学物质差别。随后分离纯化投药之后在血清、尿及胆汁样品中出现的新成分,鉴定它们的结构,探讨它们的活性,确定中药药效物质基础。该方法应用于中药复方的研究,用以明确中药复方以何种形式进入体内,进入体内后如何变化,药物配伍对血中成分的影响,把握中药复方的内在实质。

3.7构效关系的研究。构效关系的研究是以活性成分为先导物,合成一系列同类化合物,用适当的药理模型筛选,分析比较活性与无活性分子的构象差异,进行构效关系研究。在本学科中这方面的研究内容很少,基础相对薄弱。近5年来仅有3项相关研究,即对14种新人参皂苷抗吗啡成瘾的构效关系研究、对黄芩的抗焦虑活性成分及其构效关系研究和对广西5种抗癌中草药有效化学成分及构效关系的研究。

3.8加强对复方药物的研究。中药复方研究是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阐明中药方剂治疗作用的物质基础及作用原理,对阐明中医药理论、将中药方剂推向国际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中药复方治疗作用的物质基础及作用原理依然所知甚少,中药复方研究尚未走出一条中医药独特的道路。对复方的研究中药复方由多味药材组成,每种药材均含有很多化学成分,这些成分尽管其中一些已被提取、分离和鉴定,但仍有很多是未知的化合物。

篇3

目的 利用简便快速的方法确定白英所含大类化学成分,为白英质量控制指标的建立和相关研究提供帮助。方法 化学成分系统预试法,包括试管预试和薄层预试,分别对白英的水提取液、醇提取液及石油醚提取液进行成分检验。结果 初步明确白英中含有酚性成分、生物碱、黄酮、皂苷、内酯、香豆素、多糖、有机酸、氨基酸、甾醇、三萜、鞣质等化学成分,不含蒽醌、强心苷,不含或含极少量挥发油。结论 该测定方法稳定、简便、快速、测定结果良好

【关键词】 白英;化学成分;系统预试

白英为茄科植物白英Solanum lyratum Thunb.的干燥全草,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1],其后多数本草都有记载。《中国药典》1977年版收载该药[2],许多地方标准均有收载。白英作为传统中药已经有2 000多年的使用历史,然而目前国内外对白英的质量及质量控制缺乏深入和系统的研究,《中国药典》1977年版及各地方中药材标准在白英项下仅收载了及其简单的性状鉴别,现有文献也仅见有白英的生物碱和黄酮的相关报道,其他化学成分未见系统研究[3,4]。本文拟通过进行白英的化学成分系统预试,初步确定白英所含大类化学成分,为白英的理化鉴别和内在质量控制提供依据,也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白英提供帮助。

1 试管预试

1.1 预试液的制备

(1)乙醇提取液的制备。称取样品粉末5 g,加50 ml 95%乙醇溶液,在水浴上加热回流1小时(78 ℃),趁热过滤,将滤液浓缩至1/2体积后备用,用以检测鞣质、皂苷、黄酮、强心苷、蒽醌、内酯、香豆素、甾醇、三萜类。(2)酸性乙醇提取液的制备。称取样品粉末5 g,加入35 ml酸性乙醇溶液(调pH 5~6), 在水浴上加热回流1 小时(78 ℃),趁热过滤,得酸性提取液,用作检测酸性成分、生物碱、蒽醌类。(3)冷水提取液的制备。称取样品粉末10 g,加入100 ml水,室温浸泡过夜(24 小时),滤取10 ml滤液,作冷水提取液,用作检测氨基酸、多肽、蛋白质。(4)热水提取液的制备。将冷水提取液项下的剩余残渣及上述剩余冷水浸液在50~60 ℃水浴中加热回流30 分钟,滤过,得热水提取液,用作检测鞣质、皂苷、糖、有机酸、多糖及苷类。(5)石油醚提取液的制备。称取样品粉末5 g,加50 ml石油醚,在水浴上加热回流1 小时(60~90 ℃),放置2~3 小时,滤过,滤液放在表面皿上,让石油醚挥发,残留物用作检测萜类、甾类、脂肪。

1.2 试管预试结果

见表1。表1 白英化学成分试管预试结果(略)注:表中“+”表示含有该种物质,“-”表示在检出限以下或不含此类成分

2 薄层预试

2.1 预试液的制备

称取样品粉末2 g,精密称定,置三角瓶中,加石油醚20 ml,超声提取20 min,滤过,弃去石油醚液,残渣再加入甲醇20 ml,超声40 min,滤过,滤液于水浴上蒸干,残渣加甲醇2 ml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2.2 薄层预试结果

见表2。表2 白英化学成分薄层预试结果(略)注:表中“+”表示含有该种物质,“-”表示在检出限以下或不含此类成分

3 结果与展望

通过化学成分试管预试和薄层预试,判断白英中含有酚性成分,生物碱,黄酮,皂苷,内酯,香豆素,多糖,有机酸,氨基酸,甾醇,三萜,鞣质等化学成分,不含蒽醌、强心苷,不含或含极少量挥发油。白英化学成分系统预试结果,见表3。表3 白英化学成分系统预试结果(略)注:“+”表示含有该种物质,“-”表示不含有该种物质

在明确白英所含大类化学成分的基础上,下一步,其理化鉴别项、薄层色谱鉴别项、检查项、活性成分的含量测定项等就可以依次展开,以期早日为制定出白英药材规范化质量标准,保证白英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稳定和可控,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清)孙星衍,孙冯翼辑.神农本草经 [M].第2卷.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125.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77:172.

篇4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提高教学质量成为广大高校教师的迫切任务,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注重课堂教学效果,积极探索有效提高课堂效率的方法。近年来,心理学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引起教师广泛的重视。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对心理学在中药化学的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方法与成效进行了探索,希望能对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有所启示。

一、针对学生的学习动机,确定适合的教学内容

动机是人们为实现一定的目的而行动的原因。人的一切行动都有其发生的动机,动机的正确、强弱与否将对人的活动产生很大的影响[1]。高专院校的学生是以技术和就业为主要求学目的的群体,他们学习的目标很明确即学以致用,期望所学知识在将来的工作中能够得到运用并可以提高工作能力和效率。所以,教师在制定教学内容时,要考虑就业的实际需求,选择那些对就业、对工作切实有效的内容教授给学生。当学生了解到所学知识并非死板的“书本知识”,而是在工作中能够体现价值的实用知识时,他们就有了学习动机,其自主学习也就水到渠成。笔者在多年的高校教学中,多次遇到此类案例。例如,在介绍中药化学成分分离方法的时候,各种方法很多,原理也各有不同。对于学生来说,这些知识较为陌生和复杂,与以往的专业知识联系较少,全部融会贯通需要很多时间和精力,短时间内会感到茫然不知所措,学习激情受挫,效率不高。而这些分离方法并非适用于所有的就业方向,如某些效果很好但耗费时间长的分离方法,适合于科研院所而不适合企业进行大生产。高专院校的学生将来多数都是在生产企业工作,所以,笔者将每种色谱方法针对的行业向学生介绍清楚,建议他们结合自己将来的就业或者深造情况,有重点地深入理解。学生结合自己的未来规划,合理分配时间和精力,不仅学习目标明确,效率也显著提高,特别是学生意识到这些学习内容是将来在工作中能够运用到的知识,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课堂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营造和谐的学习气氛

情感是人的一种心理活动,通过师生的情感沟通,促使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充分的发挥。学习是一种有情感参与的活动,当人处于轻松愉快的情绪当中时,学习效果最佳[2]。高职学生处于敏感、自尊心强的年龄阶段,一方面他们难以摆脱从中学时期延续的稚嫩和简单,一方面又强烈地想要得到尊重和认可。他们对自身的定位不稳,很容易因为教师的不当言语而产生负面情绪,怀疑自己,甚至影响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使本可以轻松掌握的知识变得晦涩难解。所以,在教学交流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现阶段的心理特点,寻找最适合的教学态度和方式。对待他们,既不能像对待中小学生,一味用“哄”招,也不能像对待成人一样过于平静淡定;一方面要积极指出他们的不足之处,另一方面又要肯定甚至略带夸大地表扬他们的优点,使他们在平和的情绪下接受自身的缺点,进而积极地去改正。特别注意在他们犯错的时候,应该用热情的鼓励、耐心的分析去帮助学生,千万不能用不屑、嘲笑的口吻去评价他们。一旦他们的自尊心受挫,消极的态度和情绪不仅会影响他们的学习,甚至会影响他们对生活的信心。例如,一个常常缺课的男生,常常因为奇装异服、长发遮眼而受到老师和辅导员的批评,长期都是一个人坐在教室的最后面,很少与同学交流,情绪也较低落。有一次,在打扫实验室的卫生中,我夸奖他扫地干净、动作麻利,而后多次在实践教学课中表扬他的动手能力强等等,渐渐地该生变得喜好与我交流,形象外观和言语谈吐上也变得积极阳光,在后两年的学习中,不仅担任了班级里的学生干部,在毕业实习中还获得优秀。

三、利用偶像效应,树立积极的学习标杆

有人曾说过:“以人格培养人格是最简单、最明了、最有效的教育方法[3]。”多年的学生生涯,使学生对教师存有天然的崇敬之情。他们尊重、崇拜老师,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会模仿老师的举动和想法。如果教师对专业和人生都有积极向上的态度,必然会引起学生的追随,从而对教师和课程有兴趣,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力集中,提高教学效率。笔者时常利用班会,向学生介绍自己在研究生学习期间的经历,宣讲继续深造对个人发展的良好作用,后来该班级成为全校专升本人数最多的班级,有些学生因继续深造还取得了硕士、博士学位。教师生活在现实社会环境中,难免会受到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带有一些负面情绪,尤其是少数年轻教师不注意个人形象,将情绪渲染到了课堂教学中,影响到学生对人生、对社会等产生一些消极情绪。所以,教师不能恣意地向学生宣泄个人情感,以免对他们的心理产生不良影响。例如中药和西药各有不同的应用层面,西药见效快,但对各脏器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中药见效虽然较慢,却能调动身体各部分机能,综合提高身体素质来对抗疾病,治标又治本。现代社会追求高速度、高效率,西药的应用比中药确实更为广泛。于是,某些中药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之初就带有悲观情绪,认为中药无用、就业前景不广,影响其学习的积极性。对于这些对中药有着根深蒂固的偏见的学生,单纯的说教已经无法挽回他们的想法,只有用事实打动他们,重塑他们的专业观念和信心。于是,笔者首先请来本市著名中药企业负责人来校演讲,介绍了他建立企业的初衷,到发家致富的过程以及功成名就后的感想。听讲学生无不聚精会神,他们被实际案例深深地打动;接下来又组织学生进行“中药和西药,谁更有用?”的专业对抗比赛,特别挑选那些对中药心存疑虑的学生作为中药代表队,在搜集资料,组织对抗的过程中,学生们深入了解中药在治病救人环节比西药优越之处,和我国几千年中草药文化的博大精深,使同学们加深了对中药新的理解和坚定信心。在此后的学习和实习中,同学们表现出积极的进取心,各方面的成绩都大幅提高。

篇5

[关键词] 规范教学;中药化学;实验记录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4)15-118-03

中药化学是我国中医药本科院校中药类相关专业学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中药化学实验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承担培养学生独立动手、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任务。认真做好中药化学实验记录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形成科学、严谨和务实作风,成为适应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中医药创新型专业人才。

当前,我国高等医药院校中尚未独立开设实验记录课程,任课老师和学生对实验记录的重要性及其规范要求都存在认识上的不足。对任课教师而言,由于教师自身的学历、学缘结构方面存在差异,而他们受到的实验记录方面训练不同,导致面向学生进行实验记录教学时存在认识上的差异,因而在实验记录教学中对学生要求也就不同。目前大多数院校中药化学实验分小班教学,同一专业方向学生在实验课上将面对不同的带教老师,各个实验班中不同的教学要求对于如何教授学生做规范的实验记录十分不利。对学生而言,由于未受到系统的训练,对于什么是实验记录,规范性实验记录有何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如何做好规范的实验记录等问题认识不清。例如常将笔记和记录混淆,将记录与实验报告混同;实验过程中不知应该记录些什么东西,常将教师的课堂板书或PPT抄录当成记录;对于记录形式和书写的地方都十分随意,常将实验记录写在讲义或者小纸片上,信息分散、凌乱,缺乏完整性。这都导致中药化学实验教学中,规范的实验记录教学未能得到良好的开展,不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

1 中药化学实验中开展规范实验记录教学的必要性

实验记录是实验研究过程的日志,是实验发生过程及结果的原始证据,是可供同行参考的科研资料。在申请专利中,作为记录发明行为的实验记录,还是证明在先发明的重要证据,具有法律效力[1]。作为新药研发的实验记录,是药品注册、生产审批的重要申报资料[2]。因此,重视实验记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中医药经济进入依靠科技创新的发展阶段,重视科研,注重知识产权保护,急需培养大批科学素养高的中医药科技工作者。加强学术规范训练,已成为提升人才科学素养的重要渠道,而规范实验记录是学术规范训练的重要措施[3-4]。中药化学在中医药的科技创新、新药研发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因此,在中医药人才培养过程中,进行规范的中药化学实验记录教学,可以训练学生逻辑思维、培养基本科学素养[5-7],从而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中医药专门人才。

2 中药化学规范化实验记录的要求与内容

2.1 实验记录书写的基本要求

准确、详细是科学实验记录的基本要求。结合中药化学有其自身的学科特点,中药化学实验记录应注意以下几点[1,3,8-9]。

2.1.1 使用专门的记录本 针对学生随意记录,常将实验数据记录在实验讲义或临时的纸片上,所记录的数据分散、凌乱,甚至缺失等现象。应要求学生使用专用记录本,养成良好的实验记录习惯。

2.1.2 记录的书写 实验记录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文件,应使用黑墨水进行记录,其书写的字迹应清晰、内容应完整。

2.1.3 记录的用语 记录语言应简洁,尽可能使用专业语言,如涉及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尽量使用提取分离流程图;各种实验数据,应使用各自规范的格式进行记录。

2.1.4 记录的修订 实验记录应真实,不能随意涂抹,即使存在错误的地方,也只能用单划线删除,使删除内容可辨。

2.2 中药化学规范化实验记录的基本内容

除记录时间、实验课题等基本信息外,笔者认为规范的中药化学实验记录的基本内容,可简单概括为“四所”,即详尽记录实施过程的“所用,所做,所见,所得”。

2.2.1 所用 记录实验所用药材、仪器和试剂,特别注意用量的记录。中药药材质量是保障实验结果可靠和再现的重要保证。应注意药材信息的完整记录,如药材的名称、俗名、来源、产地、经销商,甚至包装盒上的批号,生产时间等。对于大型仪器和特殊试剂还应注明名称、型号和产地、批号等信息。

2.2.2 所做 应详尽记录各种实验参数,如温度、压力、提取时间,操作方式等。特别注意实验过程中关键环节的记录,如加料顺序、加热方式、搅拌模式、物料转移过程等。

2.2.3 所见 中药化学成分提取、分离、检识过程中涉及各种物理化学变化。应记录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象,如颜色变化,物态的改变(如溶解、沉淀、结晶)等。

2.2.4 所得 详尽记录实验结果,如中药提取物或化学成分的得量、得率,应记录所得物质的理化性质,如性状(颜色、状态、晶形等)、溶解性、熔点、沸点等数据。薄层检识(TLC),还要对薄层结果进行拍照或临摹,记录显色的位置与颜色等。

3 具体教学措施

3.1 课前详细介绍

针对中药化学实验课分小班教学的特点,先安排合适的时间面向全班学生讲授实验记录的目的、意义、书写要求及规范内容,还应与参与带教的老师协商,在小班带教过程中同步展开实验记录教学。具体实验操作开始前,再次就规范实验记录提出要求,并将实验记录的基本内容在黑板上板书,方便学生参考。

3.2 实验过程中的随堂督查

加强对学生做记录的情况进行巡查,及时指出并纠正学生记录中存在的问题。应着重要求学生仔细记录实验细节,如药材外包装上标注的药材来源、批次、产地等信息,实验现象(颜色、物态变化等),特别关注量的记录,如试剂溶剂用量,所得产物的质量等信息。遇到学生记录不完整或存在疑问的地方,及时进行询问并让其复述,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10]。当学生实验失败或者出现实验效果不明显时,除倾听学生的口头叙述之外,应着重查看学生的记录,综合实验原始记录进行分析,引导学生通过记录的线索找到问题产生的根源,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认识到实验记录对实验成败分析的重要作用。

3.3 问题的反馈

为强化学生做实验记录的习惯,全面掌握学生做记录的动态,应对实验记录进行及时评价[11]。每次实验结束时要求学生将实验记录交予教师检查签字认可,并当面指出和纠正学生实验记录中存在的问题。对于学生实验记录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整理汇总,在下次实验课上及时点评。

3.4 结合实验记录评定实验成绩,优化实验成绩评定标准

实验记录真实反映学生做实验动态过程,比单纯的实验报告更能体现学生做实验的整体情况[12]。应要求学生同时提交实验报告和实验记录,并以实验记录作为实验报告真实性和成绩的评定依据,突出实验记录在实验成绩评定中的地位,强化学生对实验记录质量的重视。

4 结语

规范的中药化学实验记录教学已越来越受到中药化学任课教师的重视,然而由于教师对实验记录认识和重视程度的差异,导致中药化学实验中规范的实验记录教学并未得到全面地开展,不利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希望能够引起相关教学部门的重视。尤其站在教学第一线的教研室应承担起这一责任,在教学活动中组织教师认真研讨这一课题。通过研讨充分认识实验记录的重要性和教学的必要性,并就记录书写规范及内容达成一致意见,编写好讲义,然后付诸统一的教学行动。有理由相信,在全体任课老师的共同努力下,中药化学实验记录的规范教学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胡冬云,高敏.美国科学研究中实验记录管理及启示[J].科技管理研究,2007,27(9):118-119.

[2] 尹爱武,张敏,田润,等.新药研究中常见实验记录问题及解决对策[J].广州化工,2012,40(6):144-145.

[3] 胡忆,孙俊,陈光学,等.规范科研实验记录加强项目管理[J].昆明医学院学报,2007,28(S1):208-209.

[4] 朱缨.学术规范教育及其制度安排研究[D].南京:南京大学,2013:143.

[5] 张纪周,李艳茹,刘畅,等.医学生物化学实验记录书写习惯的培养及思考[J].基础医学教育,2012,14(10):773-775.

[6] 康胜利,刘明生,魏娜,等.实验记录是学生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J].药学教育,2011,27(1):61-63.

[7] 孙,魏海明,田志刚.研究生实验记录的培训和规范化管理[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27(4):26-29.

[8] 谭大志,张真,刘雪飞,等.浅议实验记录[J].实验室科学,2012,15(6):206-208.

[9] 于震,李铮,李慧芬,等.药品研究实验记录要求与存在问题分析[J].首都医药,2009,13(20):10.

[10] 李炜,王洁,谢琼,等.实验记录随堂检查与讨论制度在实验药物化学课程中的应用[J].药学教育,2013,29(1):46-48.

[11] 刘艳.实验记录不容忽视[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0,27(Z1):110-111.

篇6

1、基础性知识不牢固,难于提高综合技能。中药化学的实验内容涉及多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学生遇到相关理论和操作时往往一知半解。教师采取的措施是: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将中药化学实验课的第一个实验设计为基础化学技能实验,内容从各种提取装置,到纸色谱、薄层色谱等,将整个实验室里摆放的相关玻璃仪器、设备,均结合相关理论知识给学生介绍和演示,使基本的实验技能在学生头脑中呈现具体的形象。通过基本实验的练习,使学生正确掌握中药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术,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提高综合技能。

2、综合性实验操作难度大、实验条件难于控制、实验结果偏差大。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率与中药材产地、采收方法、产地加工及贮藏等多种因素有关,其提取、分离、纯化和检识等步骤,耗时较长;各种仪器的操作步骤繁杂,技术要求高、难度大,需花费大量时间,往往规定课时内无法完成,学生在操作时感觉困难;而每一步操作是否严谨、细致、准确都将影响实验结果,加之学生操作经验不足,总出现偏差现象,导致实验结果偏差大。教师采取的措施是:

(1)保证药材质量,做好预试验,在实验课中对药材做详细介绍,并强调中药材在生产过程中的保护。

(2)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不断巡视、观察,严格要求学生的基本操作,及时纠正违规操作;使学生在实验进程中接受和掌握。对于课内实验时间不足,我们一般多采用合理安排时间和开放实验室等措施加以解决,如涉及浸渍或回流提取的实验;如有化学检识和薄层色谱(或纸色谱)检识时,先安排做薄层色谱(或纸色谱)检识,再穿插化学检识。

(3)强调操作过程中容易造成偏差的要点,并及时提醒,要求实验结果偏差在实验报告中做作详细分析。对一些基础知识较好、操作较熟练的同学可设置一些“陷阱”,并引导、鼓励学生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和解决方法,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

3、增加设计性实验,培养创新能力。现代职业教育是着重传授某种职业或生产所需实用知识和技能相结合的教育,与创新教育是相互依存和促进的;学校应大力开展对学生的创新教育,而实验教学又是培养创新能力的主要教育手段,设计性实验对中职学生进入高等职业教育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尤其重要。在中药化学实验课程里增加综合设计性实验,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扩大知识面,改变依赖实验讲义做实验的现象,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实践创新能力。教师采取的措施是:

(1)要求学生初步进行资料查新,设计实验的整个过程。

(2)引导学生从实验室条件、技能训练的全面性以及环保理念等方面分析、制定具体实验方案,并经指导老师批阅修改后进实验室操作。

(3)实验结束后总结设计性实验教学中需要进一步改进的问题,提醒学生尽量不用主观判断法,而是用系统的实验方法客观地分析,写出完整的分析流程图及结论依据。在自主设计实验的全过程中,教师为学生修改实验方案,有时利用课余时间完成实验,指导学生做实验。这对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达到了以教促学、以学促教、教学相长、共同发展的良性循环。同时,整个实验过程中还能暴露出学生之间的差距和不足,有利于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和因材施教。

4、增强环保教育,渗透绿色化学理念。中药化学实验教学中的环境保护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应将绿色化学的理念、原则和方法贯穿于整个中药化学实验教学中,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加强自身保护,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师采取的措施是:

(1)努力学习绿色化学理论,建立实验室常用试剂数据库,制定严格的实验室绿色化章程,并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遵循绿色化学的原则,加强实验室的科学管理。

(2)改进实验内容,从是否有污染、可循环使用情况、实验用品剂量、产品综合利用程度等方面综合考虑,使实验趋于绿色化。

(3)重视实验废物处理,回收利用有机溶剂。每次实验结束,要求学生整理好实验台、合理处理废弃物,把学生实验中的环保工作完成情况计入实验总分。在中药化学实验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加强环保教育,既有利于学生巩固中药化学知识,又培养了学生从环保角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6.规范实验报告书写,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往教师对于实验报告的实验目的、原理和操作较为重视,学生往往照抄教材或互相抄袭现象较为严重;忽视客观记录实验现象,不进行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不思考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教师采取的措施是:

(1)充分认识,高度重视,严格要求,加强学生素质的教育,使学生深刻认识到科学实验应有科学的数据、结果,实事求是的态度。

(2)强调实验报告的重点应放在讨论方面。如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和原因、实验成败进行分析。

(3)引导学生重视实验报告的书写,把科技写作的基本要素融入其中,并从中得到科研写作能力的训练,进一步提高科研写作能力。通过书写报告,培养了学生们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帮助他们树立了学术意识,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有利于他们将来总结研究资料、撰写论文等等。

二、改革实验考核,加强素质教育

实验考核是检验实验教学效果的主要方法,中药化学的实验考核长期以来分实验报告和实验基本技能考核两部分,这种考核方法只反映学生的常规方法和操作技能,不能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建立一套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实验教学考核模式已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为此,我们依据中药化学实验课的特点,改革实验考核,将考核成绩分为三部分。1.平时实验考核(占30%)。平时实验考核,即实验出勤率、每个实验中的表现记分、实验报告。每次实验如实记录学生的出勤情况和课堂表现;学生实验分组进行,每个小组2人合作完成平时实验,实验成绩以实际操作情况和实验态度为主要依据,如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仪器的破损情况、台面整洁度及环保意识等作为评分标准;实验报告的成绩评定重点放在实验记录、实验结果的处理和分析讨论部分。2.强化期末实验考核(占40%)。期末实验考核是实验课结束时候的考试,考核分为两部分:实验知识问答、基本实验操作。在实验室中我们选取了不同的试题对每个学生进行了实验基本知识考查,并要求每个学生进行一项基本操作,据此打出分数。基本知识的主要内容为中药化学实验室规则、安全知识、环保知识、常用仪器的基本知识、实验原理、基本操作知识、仪器及装置的使用、实验现象的解释和错误实验装置图的改正、讨论等;采用闭卷,统一命题、统一时间、统一阅卷。操作技能考试的内容主要是采取综合实验、小项目实验等方式分组进行,以体现中药化学实验基本操作。3.综合设计实验测试(占30%)。教师事先给出题目,要求学生查阅文献,提出实验思路、设计方案,并根据实验室条件自行修改方案,每个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操作。最后根据整个实验流程、操作情况、提取化学成分的质和量、数据的记录、结果分析和实验报告等进行综合评分。考核是实验教学不可忽视的环节,通过三部分的综合评分,与以往单一模式相比,具有注重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特点,能够客观地反映教与学的情况。教学实践结果表明,该考核方法和标准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能够调动学生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的实验技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得到了锻炼,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

三、结语

篇7

1血清药物化学在中药物质基础方面的研究现状

1.1血清药物化学在单味中药物质基础方面的研究国内提出中药血清药物化学之前,就已有学者对远志、越桔、白术、东北红豆杉、地黄等单味中药展开过研究。近年来,有更多的人将血清药物化学的方法应用于阐明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

1.1.1茵陈蒿口服给药发现6,7-二甲氧基香豆素(6,7-dimethylesculetin,DME)为茵陈蒿汤的主要血中移行成分,药效研究证明其具有利胆、抗炎、利尿、降血脂等一系列茵陈蒿生药的药效,因而认为6,7-DME为该方的主要体内直接作用物质。

1.1.2当归给药血清中,藁本内酯二聚物、藁本内酯、z-Butylidenephthalide、z-6,7Epoxyligustilide和falcarindiol等5个物质的相对含量比原药中高,分析这些成分表现出较高的生物活性,它们有可能是当归的药效活性物质。

1.1.3土茯苓唐氏等对单味中药土茯苓的血清药物化学初步研究表明,大鼠含药血清中的特征峰代表的物质很可能为原型成分,即药效成分。

1.1.4补骨脂王氏等对补骨脂的药物活性成分进行筛选和分析得出,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吸收入血,是补骨脂的主要有效成分,其血清药物化学研究结果与药理研究结果相符。

1.1.5大黄给药后大黄药材共检出22个成分入血,其中大黄酸含量最高,其他蒽醌类成分含量较低。无论给大鼠的灌胃样品是大黄游离蒽醌提取物还是大黄结合蒽醌提取物,存在于大鼠血清中化学成分是相似的,以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为主,提示这些成分可能是大黄抗内毒素的主要药效物质,但是大黄入血成分可能并不全是其抗内毒素的有效成分。

1.1.6大青叶大青叶水煎液灌服大鼠含药血清中的特征峰代表物质主要有3个,且通过比较色谱和光谱图,在相同的保留时间下,含药血清与灌胃药液没有相同的物质,表明以上3种物质均为大青叶在体内的代谢产物,它们有可能是大青叶的药效物质。

1.2血清药物化学在中药复方物质基础方面的研究

1.2.1复方安替威胶囊研究表明,给药血清中产生19个药源性成分,通过体外抗SARS病毒实验证实,以这19个血中移行成分为主的有效部位群是复方安替威胶囊抗SARS病毒的药效物质基础;并发现绿原酸、黄芩苷既是入血的主要成分,也是众多代谢产物的前体化合物,因而推测它们最有可能成为药效物质。

1.2.2六味地黄丸研究表明给药后从血中发现了11个入血成分,对这11个血中移行成分进行分离和结构鉴定,共分离得到了8个化合物,成功地分离鉴定了六味地黄丸的体内直接作用物质。

1.2.3复方五仁醇胶囊给药后血清中产生药源性成分13个,全部来自君药五味子,其中8个为制剂原型成分,包括五味子醇甲、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其余5个为代谢产物,这13个药源性成分很可能是复方五仁醇胶囊的体内直接作用物质。

1.2.4黄连解毒汤经黄连解毒汤样品及其含药血清对比,初步确定了10个来源于复方的原型成分,尚有几个代谢产物,但一些原方剂中的主要成分并未在血清中检测到。说明中药复方在体内的物质基础,并不只是原方剂的主要成分,可能是代谢产物或者其他成分才是体内的药效物质基础。

1.2.5醒脑滴丸给药后,血清指纹图谱中栀子苷、京尼平龙胆双糖苷、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及人参皂苷Rd含量较高,同时在血中也分析出醒脑滴丸天然冰片中的右旋龙脑,与文献报道的药效作用相关,说明上述成分应为醒脑滴丸入血的主要有效成分。

1.2.6双参宁心方给药后,在血药指纹图谱检测到的15个血中成分中,确定了人参皂苷Rg1、丹酚酸B、延胡索乙素、脱氢紫堇碱4个成分,通过心肌细胞抗缺氧/复氧损伤实验发现这些成分能降低LDH漏出率,对心肌细胞具有保护作用,提示它们可能是血清中主要药效物质。

1.2.7归苓片给药后出现了12个入血成分。当归中的内酯化合物LevistolidA,白术中的白术内酯Ⅲ、白术内酯Ⅱ、白术内酯Ⅰ,茯苓中的茯苓酸,都被检测为主要活性成分,这些成分可能为归苓片体内直接作用的药效成分。

1.2.8枳术丸口服给药后,大鼠血清中检测到13个化合物,其中,柚皮苷、橙皮苷和新橙皮苷为主要入血成分,相关研究表明枳术丸中橙皮苷、柚皮苷为枳术丸治疗腹胀、心下痞、胃脘痛等的药效物质基础。

1.2.9复方茵陈蒿汤应用血清药物化学,对茵陈蒿汤进行了系统的血清药物化学研究,结果找到并鉴定了21个血中移行成分。其中,苦藏花苷酸、京尼平龙胆二糖苷和色原酮类2,5-Dimethyl-7-hydroxychromon均为栀子中固有的成分;绿原酸类物质和色原酮类6-Dementhoxycapillarisin是茵陈蒿中固有的成分;化合物CapillaridinA有烯炔结构,由茵陈和大黄共同产生。

此外,还分别有学者对克感利咽口服液、甘草附子汤、降脂宁、银翘散、生化汤、生姜泻心汤、冠心II号煎剂等复方中药展开血清药物化学研究,为进一步阐明中药复方的药效活性物质奠定了基础。

2血清药物化学研究方法的优点和不足

血清药物化学的优点:①能防止中药粗制剂本身理化性质(各种电解质、鞣质、不同的pH值、渗透压等)对实验干扰,能模拟药物体内过程,实现体外实验的有效性。②可避免直接体外实验可能得出的错误结论。有些直接体外药理实验有效的成分,存在不能被吸收或代谢后失活的可能;而有些成分在体外试验中无效,而经吸收代谢后可转化为活性成分,或通过神经体液系统而发挥药效,因而体外研究并不能完全反映药物的药效物质基础。

但是,血清药物化学研究方法还是有其不足之处:①从胃肠吸收的中药有效成分在体内是进入血浆,而非血清;②凝血过程有一系列酶生成,同时刺激白细胞释放溶酶,这些酶可能降解某些中药成分;③制备与灭活血清过程会导致中药成分与中药介导体内释放物质损失,因此,血清药物化学在血栓与止血领域研究中受到限制[21]。④血清药物化学主要适用于研究通过血液而起治疗作用的中药,而对于一些有效成分不通过血液起作用的药物,如一些外用药、靶向制剂和直接刺激胃肠道药物则不太适合用此方法。

3展望

篇8

【关键词】中药;物理;化学;特性;功效

【中图分类号】R28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09)10-0099-01

相当一部分中药,经过现代科学研究,其功效已可用现代科学的生理、生化、病理等指标来表征,从而可按西医药学理论体系采使用。如大黄,味苦,量少可作苦味健胃药,有致泻、利胆、抑菌等作用,从而可治疗相应病症如便秘、胰腺炎、胆囊炎、阑尾炎等。如将西药按中医药理论体系进行研究,设法标定出其相应的中药的特性,并用中医药术语表征其功效,可按中医药理论体系来使用西药。

1中医药术语表征功效的现状与意义

中药的现代科学研究工作沿着中西药结合的道路前进现代对中药所进行的科学研究,主要包括药理、化学和临床研究。药理研究,就是用现代科学的生理、生化、病理等指标表征中药的功效。应包括中药的饮片,也包括提取有效成分的部位或单体化合物。化学研究就是弄清楚中药有效成分及其物理和化学性质,从而为控制药物质量、制剂制备、选择给药途径及保证药物效用提供依据。临床研究就是指用中药所能治疗的按西医诊断的疾病的情况。按上述方法研究的结果尤其是从中分离得到的有效化合物,往往不能再被中医按中医药理论体系进行使用了,只能为西医按西医药理论体系进行使用,也就是说,把中药变成了西药。长此下去,势必出现中药的消亡和西药的丰富与发展。例如,经现代科学研究、发现黄连中的黄连素可抑制细菌,被西医用作抑菌消炎药。然因尚未研究黄连素的中药特性和用中医药术语来表征的功效,故中医不能按中医药理论体系来使用它。中药的特性如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归经等,是中药的特点和长处,它们与机体的“证”相对应,直接指导着临床用药。例如从四气中的寒热看,可与“证”对应使用,即热证用寒性药,寒证用热性药,即所谓“热者寒之,寒者热之”。再如归经,按现代观点的结核菌感染的疾患看,有肺、肾、肠、骨等结核病,按中医理论体系分析,这不同部位的疾病,属于不同归经,在选用药物时,是要考虑到的。就急性肾炎和慢性肾炎、急性菌痢和慢性菌痢而言,尽管从西医角度看均属细菌感染性疾患,但从中医看,在急性期属实热证(或湿热证),应选用苦寒药,而在慢性期,则属虚寒证(久病必虚、虚易成寒),是不宜选用苦寒药的。

2丰富和发展中药学

中药的很多苦寒药,均具抑菌消炎作用,当然,并不能由此而完全认为抑菌消炎作用即为中药特性――味苦性寒的表示方法,但起码这表现了中药的味苦性寒这一特性的一个方面。一些临床实践已经证明,它对肾阳虚病人效果较好,而对肾阴虚病人效果不好,这说明它具有中医药学术语的补肾阳的作用。可见二者具有生物活性的同一性。不论西药还是中药都由相应化合物构成,具有以下同一性:有的为结构清楚的单体化合物,有的为结构不清楚的混合物。如西药阿托品、磺胺噻唑是结构清楚的单体化合物:巴甫洛夫合剂、三溴片等为成分结构清楚的混合物,而相当一部分格林制剂及一些天然药物如洋地黄叶、番泻叶等,其成分结构不完全清楚。而中药,尽管大多数药物的成分结构尚不清楚,如天麻、竹茹等,但也有一些成分结构清楚的,如冰片即为龙脑,相当一部分矿物药的成分结构大体清楚。它们大多由天然化合物或人工合成化合物构成。例如西药的利血平,是天然产物,磺胺类药物是人工合成产物,中药的绝大多数如麻黄等是天然产物,但也有人工合成的,如砒石,即为由雄黄(硫化砷AsS)炼制(氧化)而成的三氧化二砷(As2O3)。

3通过中医研究中药物质的五味

一般来说,成分不同,其味各异。中药成分的复杂性,决定了味的多样性。这一研究结果,给传统中药五味赋予了新的内容,为中药显味、显效提供了物质基础,为中药的现代化研究开拓了思路,展示了美好的前景。味与化学成分之间有一定的联系。如酸味多含有机酸,甘味多含糖类及其他活性成分,苦味多含生物碱及苦味质,咸味多含钠、钾、钙、镁、铝、碘等无机物质几其他活性成分,辛味多含挥发油等。运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和方法,研究中药的有效化学成分,揭示了五味作用的物质基础,其思路是正确的。但由于这项研究工作起步较晚,虽已初见端倪,但要获得突破性进展,仍需继续努力。味与化学成分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化学成分不能完全揭示五味的真谛,更不能成为其规律。由辛味为例,有人对80种辛味药与170种非辛味药含挥发油的百分率进行了比较。结果:80种辛味药含挥发油者占58种(72.5%),不含挥发油者占22种(27.5%);170种非辛味药含挥发油者30种(15.9%),不含挥发油者140种(84.1%)。结果显示:辛味药中有27.5%的不含挥发油,非辛味阿唷中有15.9%的喊挥发油。挥发油作为辛味的物质基础,只能说明多数,不能说明全部,更有一些例外的情况,需要我们加以解释。总的来看,目前对中药有效成分的研究,基本上是以西医药理论为指导,从中药中寻找某些活性成分,最终合成新的药物(西药)。这种研究,忽视了中医药理论,更没有结合中药本身的特性,因而难以对中药药效给予科学的阐释。

参考文献

[1]王筠默.中药药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6

篇9

课程建设是高校教学基本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课程建设和改革,就无从保障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精品课程建设作为课程建设的有效形式和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的平台,通过整合利用学校有限的教学资源,使核心课程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教学质量监控和管理等诸方面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1]。中药化学课程为中药学专业核心专业基础课程,是学习其它专业课程的前提条件。新疆医科大学中医学院中药化学教研室把握“质量建设”的内涵实质,吸取国内著名中医药高校相关课程建设经验[2-3],围绕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内容,针对主要问题和矛盾开展了中药化学课程的改革,在多个考察指标上取得了较大进步。本文将其中重要的影响因素和建设体会小结如下,为其他课程建设提供参考。

1制定科学的精品课程建设规划

制定科学的规划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前提。建设规划首先要立足学校的发展目标与定位,与专业建设、产学研合作及服务社会紧密结合,规划中突出精品课程建设的计划性、目标性、阶段性、整体性及层次性。应搜集学校的师资、课程、教学、特色和实验条件等方面信息,了解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及可用资源,参考其它院校先进经验,在全面认真分析汇总调查信息的基础上,提出精品课程建设要达到具体的、可操作的质量标准及具体措施,其中最重要的为课程建设总体规划和人才培养规划。

2形成高素质的教学团队

精品课程建设是教师的教学水平、学术造诣和人格魅力的综合体现。形成一个职称、学历、学缘与年龄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较高和教学效果好的教学团队是精品课程建设的任务。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培养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客观需要5~8年的周期,所以,保持青年教师队伍的稳定十分重要。还要求教师对相关的科学知识必须丰富,了解和储备相关学科的知识,强调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和相互影响,而且须做到融会贯通,客观地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此外,要对精品课程实行主持人负责制,主持人由学术造诣较高,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级职称教师担任,必须能亲自主持、设计和指导教学。其他主讲教师也必须具有严谨治学、敬业爱教和诲人不倦的良好师德与教学作风。总之,以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真正做到用得其所,用其所长。如果在考核确认精品课程时,只看所谓的汇报材料,从来不去认真听该课程教师的实际授课情况,就出现所谓精品课程———教师授课并不受学生欢迎,甚至根本没有好评的现象,这就是忽视教师队伍建设的恶果。这个问题往往为管理者忽略,因为它不再局限手精品课程所在的学科有多少教授和副教授,或者仅有表面上所谓一定合理的梯队结构,而是对学科点上教师队伍里面非常实在的内在素质要求。教师们必须有能力对精品课程进行完美演绎、展示出精品课程的学术魅力,体现出精品课程的应有价值。

3更新课程内容和专业前沿

教学内容是精品课程建设核心。精品课程的教学内容要适应科学知识爆发式增长和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需要,要反映本学科领域最新成果,体现社会、政治、经济和科技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本课程以提高教学质量、强化学生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科研能力为目标,除制定完善的中药化学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大纲外,自编了实验教材、学习指导和习题集。此外,在每轮授课前的集体备课中,要求每位教师收集和讨论该课程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整理出最新资料在课堂上进行讲授,以提高学生对专业有较深的认识。并且要求教师重视教育教学改革,鼓励教师申报教改课题,对内容和方法开展创新研究。我们在新一轮大纲修改中还压缩原有验证型实验,增加了综合型和设计型实验,尽量加入关于新方法和新技术的应用。

4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方法与手段是教学改革的切入点,灵活、多样、科学和有效的教学方法是精品课程建设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随着现代教育观念的转变,本课程在建设中要求主讲教师结合专业特点、学习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在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如目标教学法、读书指导法、课后练习法、多媒体教学法、动画演示法和小组研讨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应在课堂教学中增加使用多媒体和Flas课件的比例,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感官认识。在教学手段上,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利用网络平善精品课程相关的教学资料,包括课程大纲、教案、讲义、实验指导、习题和参考文献等,方便学生在不同时间和地点根据自身需要进行自主学习,积极推进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建设,并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制作配套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将多媒体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动画技术和专业软件引入教学,使复杂枯燥的理论内容变得简洁易懂,实现最佳教学效果。

篇10

【关键词】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2)05-149-01

三本院校以培养高层次技术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着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而实验是培养学生能力的有效途径,它在培养学生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有功不可没的作用。中药化学实验课是中药化学学科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具有与中药化学理论课同等的重要性。中药化学实验是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等中药学基础学科实验课的延伸和深化,是中药药剂学、中药炮制学、生药学、中药制剂分析等中药学专业学科实验课的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动手能力, 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及创新精神。当今社会科技迅猛发展,为了培养出的学生适应当代社会的需要,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本文结合本人工作实际情况,在实验教学内容、实验教学方法、实验教学手段、完善考核制度等方面对中药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提出了一系列设想,有许多已付诸实施。

一、优化实验教学内容,编写合适的实验教材

实验化学教学内容是教学改革的第一步,实验教材的合适与否将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根据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体系指标”, 在查阅各大高校实验教材的基础上,结合中药学专业的特点和本校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我们编写了《陕西国际商贸学院中药化学实验讲义》。教材及教学内容特别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优化实验教学内容

2.充实实验教材内容

《中药化学实验讲义》共分上篇、下篇、附录三个部分,上篇又分实验规则和一般常识(实验室规则、实验室安全守则、急救常识、试剂的使用、实验报告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实验常用操作技术及装置、中药化学成分预试分离系统;中篇为实验内容分为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综合设计性实验三部分;附录主要是常用试剂的配制方法。

二、改进实验教学方法

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中药化学实验的特点是实验周期长,许多有机溶剂易燃、有毒、腐蚀性、刺激性和爆炸性而且用量较大。通常一个实验需几周才能完成,每次需2~3个小时,每次实验都有相应产品。若某次实验失败,得不到产品,都将会影响到后面实验的进行。综合中药化学实验教学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注重“教导”。教育学生要遵守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做实验,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其次要注重“指导”。指导学生实验前充分预习、复习上次实验内容,认真观察实验进程,审查实验记录和实验报告,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做好巡回检查与指导。再次要注重“辅导”。 对于个别基本操作和技能没有掌握的学生,教师应给予热情的辅导,分层次教学,既注重全体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掌握,又要加强个别学生的知识辅导。让全体学生通过把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注重知识的系统化、连贯化和条理化,疏清知识脉络,分析并解决遇到的相关问题。

三、完善实验考核方法

实验考核是检验实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科学的考核方法不仅能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实际操作能力,更是促使学生认真做好实验、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传统的实验教学考核通常不计入期末总评成绩,学生虽然爱上实验课,但缺乏对实验课的重视程度,且学生进入实验室通常仅需按实验步骤做实验,实验结束上交实验报告即可,并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不能考察学生的实验动手和操作能力,更不能锻炼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许多“成绩”优秀的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并不能独立工作,缺乏创造力,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一直以来,虽然说。所以,必须加强实验教学考核的力度,改变并优化考核方法,通过考评对整个实验教学过程做出正确评价。对此我们根据中药化学实验课自身特点,以“重在过程,不惟结果”为指导思想,制定新的考核方法和评分标准。

四、结语

通过优化实验教学内容,改良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量化考核办法,提高学生的实验技术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也加强了,为社会输送高层次技术性、应用型人才打下基础。另外,通过改革和尝试更有利于全面掌握学生整体的学习情况,对学生成绩的评定也比较合理,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中药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 需要不断地探索新内容、新方法、新手段,做到与时俱进,以适应时代的新要求,使中药化学实验教学质量推上更高的台阶。

参考文献:

[1]宋小妹.中药化学实验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5,12(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