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饰色彩范文
时间:2023-03-23 06:39: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服饰色彩,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J5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2-0153-02
一、彝族服饰色彩原料的来源
彝族服饰的纹饰和色彩选择上,是根据服饰的色彩来决定绣什么纹饰。创作者一般都会选择与纹饰象征意义相近的色彩来表达,因此,色彩的象征意义与纹饰的内容是一致的。彝族服饰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传统服饰的材质大多采用动物的毛、皮、麻、或草,经过“纺专”纺线,“腰机”织布,然后制作成服饰。
彝族多分布在山区,地理位置优越,空气清新,自然植物种类丰茂,矿产充足,为天然色材的获取提供便利的条件,动物、植物、矿物、土壤等是主要的获取途径。动物色是最原始用色,人们直接用动物的血液涂抹身体或器物,来完成以巫术为目的的原始宗教仪式。天然的色质纯正稳重,尤其是加入特殊的调和剂会使原有的色彩更加光鲜、牢固不易退色。植物颜色取自于不同的草本或木本植物的花、叶、莲、皮、根,或直接取其汁液,经过腐蚀加工制成色料。植物染色的主要原料有:漆、茜草、红花、蓝、紫草、黄栗、黄连、核桃、枸杞等。彝族材料选择有这优越的地理环境,使得色彩原料来源很好摄取。
二、彝族服饰色彩的表现
彝族服饰色彩以大面积的黑(青)为主色,红、黄次之,形成独有的彝族三色文化,以绿、紫、白等色为搭配。彝族多变的色彩搭配使用,实现了视觉感受的丰富。
黑色,大地之本色,寓意为端重与威严,是所有支系里共同使用的颜色,也是最基础的颜色。黑色多用在底布,上衣和裤子上,但每个支系服饰中黑色的使用面积却有很大的差异,元谋的诺苏最喜爱用黑色,从帽子、上衣的底布到及地的长裙,无不使用黑色,其他支系服饰的黑色常见于坎肩、长裤和上衣、围腰的底布。有少数服饰黑色只出现于腰带和脚边。
红色,热情豪放与勇敢,是彝族服饰中主要颜色和最亮丽的颜色。它主要用于服饰的装饰图案上,是彝族刺绣中的主色。彝族服饰的装饰手法丰富,在每一件衣服上都有手工的刺绣服饰,从头到脚,衣服上的每一个部位都展示了红色的魅力。在彝族服饰中很难发现一套不着红色的彝族服饰。
黄色,象征光明与未来,是彝族服饰色彩中的点睛之笔。黄色在服饰中的使用面积不大,但每一个装饰部分都有一两条黄色条纹穿插其中,它是刺绣图案中最常用的亮色,与大量的红色相映生辉。头饰上、围腰边、挎包上、及地的长裙中,总有一抹亮丽的黄色,形成亮丽的金丝边。
彝族服饰中除了运用三色文化,还会运用其他的色彩,让其他颜色在黑、红、黄三色的搭配中展现出自己独有的颜色魅力。
青蓝,也是彝族服饰中最常用的颜色,与黑色相同,多作为底布。上衣和裤子上都常用蓝色,与黑色交错使用,或上黑下蓝、或上蓝下黑,很少整身都是蓝色。做底布的颜色一般称为阴丹蓝,有些较深偏于蓝,近于黑,有些上衣和服饰布条的颜色多倾向于湖蓝的。
白色,多作为底布,也常运用于刺绣中,绣上图案装饰于胸前、袖口、围腰上和裤脚边。服饰中白色的使用面积一般不大,彝族人还常在白色的底布上,绣上图案当作一个精美的挎包,看上去像背部挎着包,颜色亮丽像一抹漂亮的风景。
总之,黑、红、青、黄、白构成了彝族服饰中的主要色彩。服饰多黑底,装饰配色大量使用红、蓝、白等色,其中以红色为主。彝族服饰大多选用黑、青色布料为基础色,装饰的镶嵌色布和刺绣花边、图案,多选用红、黄、蓝等颜色。除了绿色之外,很少用别的过渡性中间色,但经过精心调配,色彩色调不仅鲜艳和谐,而且还有别具一格的美感。色彩色调是以相隔较远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色调搭配在一起,色调呈对比调和。在对比色调中,因色调的特性差异,造成鲜明的视觉对比。在色相搭配上,力求对比鲜明,在明度搭配上,对比强烈,利用颜色的面积分割方法,突出力量也使之平衡,对比之中产生调和。
三、彝族三色文化和尚黑品格的色彩情感象征
(一)“火”的民族――红色文化
彝族是一个崇拜火的民族,彝族认为人类是由火演变而成。彝族是古羌戎的后代,由于战争和迁徒,彝族聚居地区往往在交通不便的高寒山区,高原山地特殊的寒冷气候使得彝族与火结下不解之缘。火的红色不仅有生存神圣之意,更有温暖延续的功能,红色就是彝族的火文化。彝族至今仍把火用于狩猎、农耕和医疗之中每年都要祭火神,跳火神。彝族先民在长期与自然的抗衡生存中认识到火能起到取暖照明、烹煮食物、烧荒堆肥、驱逐野兽的作用,在火给人类来益处的同时,也同时带来有毁灭性的威力。原始人类对未知的自然能力所产生的恐惧、敬畏使他们把太阳,视为物质世界的原动力加以崇拜。崇尚火的习俗在彝族有着多出的体现。在彝族传统的宗教仪式中,都要由毕摩主持与火相关的仪式,彝族最重要的两个节年,“火把节”和“彝族年”均以对火的祭拜仪式为主体。过年时,一早要烧起火,请祖先,把祖神请到家里并保佑他们。彝族年第3天以火送祖先,叫送年;帮族人寻归租界的古老的火葬习俗至今保留;彝家燃烧的火塘常年不熄;与火相关的纹样穿插在各色艺术形式中;彝族原始宗教开始前都要在门外院页上点燃一堆火,凉山彝语叫“木古此”;孩子跌倒或受到惊吓,要在发生的地方一堆火,敬请火神降妖招魂;成人礼等仪式上,有一种叫“萍火”的仪式,即通过火的燃烧将水加热在拨撒在石头上冷却产生器的过程,实现驱散祛病的愿望。
(二)“美”的民族――黄色文化
彝经记载彝族的母系源于黄水,日月经年,和彝族的传说一样老。日月文化是彝族人文化中的“道”,彩云也是彝族人的日月文化的元素,且以黄云为美中之美,彝族服饰艺术中,大多用黄色来表示云纹,黄色向着阳光。太阳是万物的生长之源,也是人类生存的根本,它意味着善良和友谊、丰收和富裕,具有共同遵守和永恒不变的道义。自古以来,是黄色消散了神和人的对立,是黄色产生了万物,并使万物得以繁荣茂密,世人得以净化。在彝族地区,无论身居何处,黄色装点着、美化着彝族人民的生活,他们将黄色运用得淋漓尽致。
例如,在彝族姑娘选美活动中,除要具备身材匀称丰满、挺直端正的鼻梁、薄而小巧的嘴唇、线条优美的眉形、长而上翘的睫毛、细长光滑的脖颈、粗长乌黑的辫子外,在肌肤还须涂上油菜花般灿烂亮丽的黄色,再配上一把黄色的雨伞,这样更能显示女子的高贵和美丽。有关彝族对黄色的崇尚,传说支格阿龙射日后,只剩下了一个独眼太阳,后来这独眼太阳便成了主持人间公道的化身,成了彝族先民的崇尚物和申诉冤屈的对象。故此,黄色在彝族人心目中便成了太阳的化身,它代表美丽、光明、富裕、健康和平安的颜色。黄色是日月文化,是共同遵守的道义,是永恒不变的伦理;黄色意味着和解,是处理人际纠纷、争端的方法,黄色是指向人间的色彩,是美丽诱人的色彩。
(三)“尊”的民族――黑色文化尚黑品格
黑色是彝族人民崇尚、喜爱的颜色。在传统彝族服饰中,以黑色作为底色,再饰以各种花边色布镶嵌。在民间祭祀中,一律用黑羊,盛放祭品的器皿一律为黑色,在彝族漆器工艺中,一律用黑色为底色。在历史上,黑色被认为是高贵的象征。黑彝是贵族,白彝则是低等级族别的称谓,白彝俗称娃子,白彝一般穿自制的羊毛或麻料衣服,妇女的服饰五颜六色,鲜艳夺目;白彝妇女裙不过膝;男子头巾也比较随便。而终年住在黑彝家里的最底层的奴隶只能披麻布衣。川、滇、黔地区的彝族祭司毕摩的法衣也以服色来订等级,川、滇、黔彝族中自称“诺苏”、“纳苏”、“聂苏”、“糯苏”的支系,其含义均为黑人或黑族。
彝族服饰与他古代很多深层次的历史文化观念相关联,反映了天文、历算、宗教、哲学、社会民俗等等方面的深层内涵。高原地区变成了蓝天,相应就成了蓝天黑地。反映到服饰上就增加了蓝调。但从根本上说,仍然是以五色为基调。探究其本来的内蕴,白或蓝代表天,黑代表地,红代表火,黄代表人,青代表绿草森林。
四、彝族服饰色彩的寓意
彝族原多为游猎民族,绝大部分居住于山区,素有“一山有四季,十里各不同”的气候特征,为适应高山地区的生活环境。彝族服饰的和谐自然之美指向的是一种原始古朴之美,即朴素,它有两个含义:一是指朴,即朴素自然,不加修饰;二是指不注重形式技巧。彝族服饰的款式与图纹、色彩的反复,艳丽相比,有着原始的朴素之美。朴素是人类早期审美意识的反映,具有突出的原始文化色彩,这在彝族服饰色彩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例如,彝族的羊皮坎肩由一张完整的羊皮做成,保留了羊毛的色彩原色,体现了朴素自然,不加修饰的朴素之美。彝族常装服饰色彩带给人的美感,首先来自它独特的款式所呈现的造型美,与形体轮廓线的扩张与收缩产生出节奏和韵律感,同时表现出简洁、洗练的美学风格。有种庄严肃穆之美的沉淀。
五、彝族服饰色彩发展的文化传承
这是一个有思想、有文化的民族,他们对大自然的喜好在服饰中也得以体现,其服饰不单是物质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还负载了一个民族的精神文化。彝族的服饰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结合体。服饰作为人类的贴身之物,是民族审美心理最直观的表现形式,民族服饰色彩的形成和传达,在很大程度上,受独特的民族意识的渗透和民族习俗的影响。彝族服饰的色彩的创造中自然真挚、毫不做作,经过一代又一代的创造,引起了人民心灵和情感的共鸣。
彝族的服饰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时代共同进步,彝族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审美意识在不断增强。色彩表现其服饰在弘扬自己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乡土气息的前提下,也在不断地吸收汉族及其他民族的文化。其次,彝族服饰的文化内涵的延伸亦会渗入时代的因素,同时也会对现代服饰产生一定的影响。彝族服饰的穿着效果美观、大方、优雅、实用,具有强烈的东方艺术风格,这又必然对现代服饰产生影响。我们应该更加关注这个民族,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多去探讨这个民族的服饰。彝族服饰作为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朴典雅、美观大方,富有审美情趣,是祖国文化宝库中的珍贵财富。千百年来,在美学、宗教、哲学及习俗的传统观念,都可以在服饰中得到完美的体现。从民族学的角度进行考察,就会发现,在彝族服饰色彩的审美形式的背后必然包含着丰富的社会历史内容,也就是说,彝族服饰色彩的外在形式具有美的意义,是直观的,而内涵是宗教的、历史的和社会的。
彝族服饰用它那特有的形体语言和形式特征,使人们体味出它的舒适、美观和其中所隐喻的民族传统文化意蕴和民族审美精神。
篇2
关键词:壮族服饰色彩;青黑色;图腾崇拜
中图分类号:J5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2-0169-01
许多少数民族妇女的服饰大都是色彩斑斓,大红大绿,具有浓郁的民族特点。如云南文山的彝族“花倮”和苗族的“花苗”支系的妇女服饰,喜用对比强烈的白红两种色搭配而,红白相间,形成耀眼的红色调,杂以绿、蓝、白等色,鲜艳悦目,美不胜收。
各民族服饰色彩体现出不同的风格特点,给人以不同的审美感受。就那文山地区来说,彝族服装给人以粗犷的印象;苗、瑶服饰,做工精细,色彩艳丽,极富装饰意味,多以黄、红、蓝、绿、白等对比强烈的色彩,运用织、绣、挑、染等工艺,色彩艳丽而协调,图纹繁多又不显紊乱,显示出妇女们特有的艺术才华及其审美心理,成为民族自身表达审美情感和审美理想的有力工具。
文山壮族服饰的服色独具特色,不象大多数少数民族那样大红大紫,色彩斑斓。而是以青黑色冷色调为主调,在袖口、领口等局部地方绣有色彩鲜艳的装饰纹样,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显得稳重大方,赋予了一种深沉的内在美,显示了一种高贵的民族气质。这种色调的形成以壮族宗教、文化是分不开的。
一、壮族有蛇图腾和鸟图腾的遗迹,更引人注目的是蛇图腾的遗址。铜鼓为壮族的重器,从遗留的铜鼓上可看到蛙的雕塑、蛇和鸟的纹饰,从麻栗坡大王岩画上也可看到主体的两个人物动作呈蛙式和蛇的画面。蛇是龙的化身,这样说来,壮族人应该是以蛇和蛙为图腾,把它当作自己的祖先和保护神。青蛇、青蛙皆为青黑色,壮族服饰也以青黑为主,这不是偶然现象,它们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实际上就是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的具体表现。
二、纹身习俗以古越族群后裔较为普遍。史籍载古越人纹身图案和含义者颇多。《说苑・奉使》谓其“剪发纹身,然成章,以象龙子者,将避水神也”。颜师古注《汉书・地理志》“纹身断发,用避蛟龙之害”一语时,引应曰:“(越人)常在水中,故断其发,纹其身,以象龙子,故不伤害也“。《淮南子・原道训》:”陆事少而水事众,于是人民断发纹身以象鳞虫也。可见“象龙子”、如蛟龙之状、“象磷虫”等是越人纹身,为的是避蛟龙之害,说到底仍是越人图腾在纹身习俗上的反映。然而,人身图腾饰形以身外的服饰来得便利。少数民族的部分服饰是从图腾文身演变而来的,这个演变过程是鲸、刺、镶、嵌、吞、悬、挂、戴、背、披。可想而知,鲸、刺、镶、嵌之痛苦,而以吞代之就容易得多了,再代之挂、戴、背、披就更容易了,于是纹身向服饰的转化就不可避免了。
文山壮族有布侬、布岱、布雅依三个支系,分布地点不尽相同,但他们有共同的习俗,共同的语言,服色也大同小异。文山壮族的先民正是古老的百越族群,这已经得到考古界和文献的证实。唐代柳宗元《咏僮俗》曰:“衣襟刺绣作纹身”。可见,壮族先民与纹身的关系密切。而唐诗《竞渡船》又唱到:“须臾系罢各东西,竟脱纹身请上书”,纹身又成了一种可以脱下的衣服,当指画有纹身图案的衣服。此外,闻一多先生还把许多民族的彩丝系臂驱邪的习俗归结为纹身习俗的遗留《端节的历史教育》。
按前述柳宗元《咏在壮俗》诗可知这种纹身又转化为服装,色以今推之,应为青黑,今天的壮族还有纹身的习俗,并以青黑色纹之。纹身之图样则转化为今壮族服饰上的各色镶边。镶边多以红花绿叶和几何纹样的点、线、面相结合组成了一种聚、散、疏、密的秩序美,色彩极为协调。色形分家,这要算是壮族纹身向服饰转化的一个特色。
三、壮族服色的成因和民族的性格也有极大的关系,壮民族族是一个极其内涵、沉静的民族,其服色呈青黑色也就顺理成章了。
四、壮族服饰中除了前面介绍的主体服饰以外,还有作为服饰的辅助部分―围腰、背被也是壮族服饰富有特色的精彩之作。其色彩与服饰主题的冷色调形成鲜明的对比,显得十分明亮、鲜艳。文山布侬背被的表现主题多为青蛙、如意、太阳以及日常生活中的花鸟鱼虫,如戏莲、荷花、蝴蝶、喜鹊等;布岱背被母题多为蟹、牡丹、凤凰、八角花、燕子、橄榄枝等;布雅依多为蝴蝶形纹样,整块背被心用蝴蝶纹来装饰。这些刺绣、拼贴的图案看起来五彩宾纷、异彩分成,但与整套服饰融为一体时并不显得花哨,而是体现了一种整体美,打破了主体的沉静,使得整套服装活跃起来。壮族人民对这些题材的选择同时表现出壮族人民对美的追求、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充满了的憧憬。
结语:
文山壮族服饰色彩作为审美符号的出现,将显示出文山壮族人民服饰中关于“美”的观念,主要还是从其自身的文化观念中引伸出来的,即“真”、“善”就是美。这种“美”多是本能的、不自觉的、是带有传承意味的。随着色彩实践的深入,人们对色彩的本质和规律将有进一步的认识和把握,服饰色彩从动物本能或图腾、宗教以及记史释俗的历史重负下解脱出来,成为人们美化生活、展示民族心理特征的衬饰。在色彩的利用上完成一次飞跃,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自觉。将从表现群体审美意识逐渐走向表现个性、表现自由,这是社会平等、文明、繁荣的象征。就是这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种文明和进步,因为人类越向前发展,审美的精神内涵会日渐增强,对服饰色彩的要求就越高。
篇3
关键词:红楼梦 服饰色彩 传统 现代
服装的三大要素是:色彩,款式和面料。在服装色彩居于首位,色彩是服装的第一要素,对服装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服饰色彩学中我们知道色彩可以反映着装者的社会地位与职业特点,也可以反映着装者的心理和喜好,在小说《红楼梦》中服装的色彩为读者打开了想象的翅膀,为读者更好的了解书中人物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代文学大师曹雪芹呕心沥血创作了长篇巨著《红楼梦》为读者展现了众多的人物形象,不但让我们读者过目难忘,更体现了作者高超的表现技巧。对于书中为数众多的人物形象中多姿多彩的着装描写,尤其是人物的衣服色彩的描写交代十分精彩,服装的色彩搭配合理而美妙,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
而电视剧的艺术表现手段要比小说丰富得多,它可以运用画面、声音、音乐、插曲来综合表现人物的背景,充分调动观众的视听感受。在人物塑造、情节设计中都有自己的长处。新版电视剧《红楼梦》也正是利用这样的艺术表现手段来展现小说《红楼梦》的博大精深之处。
一、电视剧《红楼梦》的服饰色彩搭配
色彩是破碎光。太阳光与地球相撞,四分五裂。因而使整个地球形成了美丽的色彩。光是色的源头,色是广的映照。曹雪芹深谙此道:“至于敷彩之要,光居其首。明则显,暗则晦。有形必影深作画者岂可略而弃之耶?每见前人作画,是不知有光始能显像,无光何以现形者。明暗成于光,彩色别于光,远近浓淡,莫不因光而辨其殊异也。”唯物主义美学认为:文艺是生活的反映,生活是文艺的源泉。连贾母都懂得“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道理。
在新版电视剧《红楼梦》服饰色彩描写上,常被人津津乐道的一段是“黄金莺巧结梅花络”。这种编织方面的色彩搭配,在莺儿口中娓娓道来,使人不禁为作者的配合美学经验所倾倒:莺儿道:“汗巾子是什么颜色?”宝玉道:“大红的。”莺儿道:“大红的须是黑络子才好看,或是石青的,才压得住颜色”宝玉道:“松花色配什么?”莺儿道:“松花配桃红。”宝玉笑道:“这才娇艳。再要雅淡之中带些娇艳。”莺儿道:“葱绿柳黄可倒还雅致。”宝玉道:“也罢了。也打一条桃红,再打一条葱绿。”
打一条汗巾,引出一段色彩的论述。同样有色彩描述的还有刘姥姥二进荣国府逛大观园这一段:贾母因见潇湘馆窗上纱的颜色旧了,便道:“这个纱新糊上好看,过了后来就不翠了。这个院子里头又没有个桃杏树,这竹子已是绿的,再拿这绿纱糊上反不配。我记得咱们先有四五样颜色糊窗的纱呢,明儿给他把这窗上的换了。”于是,“拿银红的替她糊窗子。” – 这才对了路。
在新版电视剧《红楼梦》还有一个亮点就是“额妆”。“额妆”是指额或鬓的修饰。古代女子喜欢在额间或鬓间作一些装饰,配合上与服装相搭配的颜色,以达到美化的目的。叶锦添是这样解释为何启用额妆的:“我比较喜欢孙温的画,非常《红楼梦》,也带有戏曲味。我拉了昆曲中最美的一层皮,那一层美感来做红楼。”
二、传统服饰色彩的特点
罗宪敏在“《红楼梦》的景物美”一文中写道 :“由统计数字来看,《红楼梦》中出现的服饰色彩令人叹为观止。黄色类计有葱黄,金黄,鹅黄,柳黄以及近似为桔黄的蜜合色;绿色类有葱绿,水绿,柳绿,豆绿,翡翠,松花绿和秋香色;红色类最多,计有杏红,银红,桃红,杏子红,水红,海棠红,石榴红,碧玉红,茜红,绛红,分红,玫瑰红,大红再加上似为酒红的血点般大红等十多种。”
由此,从红楼梦这部百科全书里,我们可以看到一点古人配色的技巧了吧?那就是,华丽可以,但要求艳而不妖。素净也行,但最好透点淡雅。夺目刺眼的高纯度颜色要避免过多运用,雅致娇嫩的中间色则是主流。
传统服装配色的特点往往不招现代人喜欢,红配绿,绿配蓝,看了俗气。古人的配色讲究的是“参差的对照”,譬如,宝蓝配苹果绿,松花配大红,葱绿配桃红,只是我们已经忘了从前知道的。这话不假。中国的古色,以中性色居多。高纯度色彩,原色是很少在生活中用到的。
三、现代服饰色彩借用传统配色的技巧
第一是多用中性色,少用鲜艳色彩。一些过于现代的颜色如粉黄,淡绿,浅紫颜色浮躁,根本压不住环境,亦会破坏古典感,可以用同色系比较古典的色彩如藤黄,碧绿,藕合等色代替。
第二是衣和裙以一色作为主色调,再配合辅助色。古典服装,不论衣裙都尽量避免以白色为主色。一来避讳,白色在古代通常只在葬服。通常以霜白,牙色等带有乳色的白色代替。一般情况下衣缘的颜色尽量要素,太艳丽会夺了衣服主色的光彩,造成视觉的不平衡。
第三是面料的选择上通常会用棉麻等料子,看上去古朴而干净,又与历史的文化气息相关。而丝缎质感华丽精美,所以一定要避免使用大红大蓝大绿,粉红粉蓝粉绿等,最好的选择是素雅沉静,纯度又低的颜色如石青,豆绿,松花,缃黄,茶红等。所以,雪纺和化纤丝绸都是很难配上好颜色的面料,化纤面料看上去抵挡。雪纺衣料很多看着也很淡雅,可是跟棉麻,丝缎放在一起立马就给比下去了。
第四是补充个最基本的了,一套服装的颜色要注意少色性,就是主色不要超过四个,当然辅色搭配超过四种也可以。
总之,通过新版电视剧《红楼梦》的观看我们可以发现一定的传统与现代服饰色彩的撞击点。也可以在现代服装中发现一些古为今用的亮点。服饰色彩的搭配与设计在服装设计中十分重要,我们学习服饰色彩可以从多方面着手。《红楼梦》这部经典的小说,有如浩瀚的大海一般,可供我们学习的地方很多,曹雪芹在《红楼梦》一书中塑造了无数个性鲜明的人物,通过对人物衣着的的描写交代为我们呈现出了一个个丰腴的人物形象。本文通过对曹雪芹笔下的几个主要人物在衣着色彩搭配方面的分析,让读者了解曹雪芹在服饰色彩搭配中的精妙之处,以及通过服装的色彩在表现人物性格和身份等方面的成功之处来启发我们如何学习色彩。
参考文献:
[1]何卫国.从“额妆”看新版电视剧《红楼梦》写意化的美学追求[J].红楼梦学刊,2008年第五期
[2]曹雪芹,高鹗编著.《红楼梦》
篇4
[关键词]傣族服饰;色彩语言;符号价值
色彩本身并无善恶贵贱之分,经过民族意识的投射之后,便被赋予了某种意义,成为一种语言,成为一种符号,具有了鲜明的社会文化价值。服饰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是色彩表达最直接和最广泛的媒介。傣族主要分布在我国云南南部和西部的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属壮侗语族,因其生活在气候温热、山林茂密、物产丰富的自然环境中,形成了一系列色彩迥然的服装服饰风格。与现代服饰中运用的流行色不同,傣族服饰多运用高纯度色彩进行对比、搭配,如以黑色为基调搭配五彩色、黑白对比、红绿搭配等,这些都是经过民族意识加工,作为一种民族风俗习惯表现出来的,是历史文化、社会需要与心理需求共同积淀的结果,是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云南民族服饰独特且重要的一支,傣族服饰的色彩是具有丰富内涵的视觉语言,是一种能够传递信息的符号。这种符号具有表明归属与扮演角色、代表图腾与驱邪祈佑、崇拜自然与表现审美的价值,它不仅是傣族人民的徽记,更规范了傣族人民的社会秩序,强化了傣族人民的集体意识。
一、表明归属与扮演角色的社会价值
色彩语言是人类社会中作为信息传递手段的色彩和意义相结合的符号。色彩作为语言可感知的表层结构或物质外壳,是色彩语言的形式,语言作为色彩蕴含的深层结构或意义内核是色彩语言的内容,形式与内容的结合就构成了符号。傣族服饰的色彩语言产生于社会,是在社会的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的召唤下应运而生的,并伴随各种社会需要沉浮兴衰。傣族服饰色彩语言的意义也只有在社会文化的背景下才能形成。同时,傣族服饰的色彩语言又作用于社会,具有规范社会、满足心理、美化视觉的符号价值。
在社会交往领域,傣族服饰的色彩语言作为一种信息符号,具有表明个体的族群支系、社会地位以及婚姻状况的价值。这种服饰色彩符号的传递,对于维持傣族的社会、经济、文化结构乃至婚姻习俗,进而强化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发挥着重要作用。
1 表明族群支系
在傣族聚集区,一定的色彩或色彩组合与一定的服饰结合在一起,就可以表明个体属于哪个族群支系。古代早有以“白衣”、“白夷”等称的傣族先民,如今的白傣、黑傣、花腰傣等都是以服饰色彩表明不同支系的,其下又细分多个小支系。如居住于红河流域的花腰傣又有多个支系,其中傣雅人服饰以黑色为基调,头饰选用红条花布,腰问、裙边绣有五色花边,以黑色长方形布套裹腿,脚穿黑色或红色带绊布鞋;傣洒服饰则以绿色为主体色,在袖口、衣摆等边缘处选用红、绿、紫、黄等绸缎拼接缝制,下穿黑色筒裙,以白色或彩色布套裹腿,仅穿红色布鞋。在德宏傣族地区,穿着蓝衣黑裙的是“傣欢”,着白衣黑裙的是“傣放”,而着浅衣花裙的是“傣卯”等。
2 表明社会地位
在等级森严的阶级社会里,傣族服饰的色彩直接反映着个体的社会地位和等级尊卑,其中,多以金银色、五彩色系表明贵族身份。
五代十国时期的西双版纳傣族,以金银色服饰代表不同等级。贵族称为“孟”,孟服专用绸缎,其女子筒裙可织三道以上的金色环圈,绣金色龙凤;次为“翁”,专用细布,其女性筒裙可织一至两道的银色环圈,绣银色星纹图案;其他等级用粗布,女性筒裙只可织一道彩圈。唐代的德宏傣族,妇女“贵者以锦绣为筒裙”,明代“贵者以金花金螺饰之”;近代,贵族妇女在庆典上凤冠霞披,粉红绸衣,套红绸袖套,黑缎滚边,金线绣花,裙以红、黄、绿等色绸缎缝制,边绣金花,鞋以红、青缎绣制,这些服饰色彩的繁华,都表明了个体的权势和地位。而贵族服饰的代表,当属有“贵族服装”之称的花腰傣服饰。花腰傣是生活在玉溪市境内的元江、东峨、新平、戛洒的一个傣族支系,根据有关史料记载、两山出土的文物、民间传说以及现存的民族生活形态,综合来看,元江、新平的花腰傣是古滇国主体民族越人的后裔,具有皇室血统。其人数不多,但与同样生活在热坝、西双版纳、德宏等地的傣族人的服饰相比,花腰傣服饰色彩华美艳丽:绸缎为料,刺绣精美,五彩锦带束腰,银泡琳琅满目。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贵族身份和等级制度早已淡出历史,但具有古滇国遗风的花腰傣服饰却传承了下来,只是如此华美的服饰不适宜劳作,如今成为了祭祀、节日活动的盛装。
3 表明婚姻状况
傣族服饰的色彩在社会伦理道德的影响下也有着很多规矩和变化,服饰根据不同的人群,依据多彩与活泼、单一与庄重等视觉效果,规范人们的社会角色,不同的色彩搭配还用来表明不同的年龄及婚姻状况。例如:德宏傣族妇女一生可分为四个年龄段:13岁以下,着白衫黑裤,绿腰带;15岁左右,着白衫黑裤,加黑底绣花围腰和腰带;已婚中青年妇女,着蓝衣黑裙或白衣黑裙,不系围腰、腰带,用白布或黑布包头;老年妇女,一律黑衣黑裙黑包头。红河沿岸的傣族妇女则着黑布包头、黑蓝色筒裙、黑色无领上衣,袖口镶花边花绸,婚前镶红色,婚后则镶绿色或者蓝色,从这些服饰色彩上人们可以分辨出某个傣族妇女的婚姻状况。
二、代表图腾与驱邪祈佑的心理价值
图腾是原始人类在险恶环境中生活、生产受到自然界巨大威胁而心生敬畏和人类对自然物存在及自身繁衍等无法理解时所幻化出来的崇拜物,图腾的产生是一个约定俗成的过程。古代原始人类对强大的外部世界知之甚少,对自身的生老病死也感到神秘莫测,在大自然的挤压下,必然会产生强烈的不安全感和恐惧感,进而寻求某种精神保护和精神支柱,这就产生了驱邪祈佑的心理需求。人类用图腾来表达“驱邪祈佑”的心理需求,如避寒暑、避风雨、避兽虫、避敌袭击等,即是驱除鬼怪邪气,祈求各种神灵护佑,并试图操纵强大的自然力,使之服从自己的意志。色彩本来是寓于图腾之中的,而当色彩被抽象出来应用在服饰上并能独立表达驱邪祈佑的意义时,就形成了服饰的色彩语言,具有了符号的价值,这就是傣族服饰色彩语言的心理价值。
傣族图腾有蛇、孔雀、象等,因此服饰的主体色彩多用青、黑、五彩、白等颜色。例如,白傣尚白,头饰、衣装皆为白色,代表其图腾白象、白牛、白虎、白塔等,以白为瑞;黑傣则尚青黑,男女全身或黑或蓝,代表其图腾蛇;红河、元江一带的花腰傣的傣雅人也以黑色作为服饰的主要颜色,并以五彩色进行装饰,表示其图腾为蛇、孔雀。
1 以青黑为祈佑色
傣族的祖先是龙,世世代代都是龙,傣族服饰中崇尚青黑色,以青黑色为祈佑色即与青蛇(龙)图腾有关。传说古时候第三代召勐法童年老时躲避到山洞吃蛇药,原说七天七夜可返老还童,结果只修得人身蛇尾,化为地方神保护族人。然而,当青黑色被抽象出来应用在傣族服饰上时,青蛇图腾的驱邪祈佑作用就让渡给了色彩。德宏等地旱傣老年妇女的包头、上衣、筒裙都是青黑色,老年男子的帽、衣、裤子也为青黑色,已婚妇女着黑包头、黑筒裙,未婚女子着黑围裙、黑裤子;元江傣泐妇女着青或蓝色长衣、蓝长裤、青布包头,傣雅妇女着青蓝或绿色内褂、青蓝短衣,着三条青色土布围裙、青布绑腿、青布包头。
2 以五彩色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傣族社会中,关于孔雀和孔雀舞的故事流传久远,传说楠木诺娜(孔雀公主)自奉孔雀为图腾。傣族则俗以孔雀为吉祥、幸福的象征,从不伤害,多家养。孔雀舞至今仍盛行,跳孔雀舞时需要戴菩萨似的面具,身穿模仿孔雀翅膀做成的衣服。因而,孔雀的五彩装饰在服饰中应用甚广,尤其是“花腰傣”,其得名就是傣族人在裙边、衣袖边装饰五彩条布,又以彩带束腰,从而将孔雀图腾的祈佑作用让渡给了色彩,用五彩色代表图腾,表达对美满生活的向往。
3 色彩结合图腾形象驱邪祈佑
傣雅妇女常着圆领短褂内衣,下摆绣饰一排白色的尖塔图案。这是传说古代有妖怪侮辱傣雅妇女,被一位天神用白色尖塔镇住,后来只要姑娘喊“我有尖塔”,妖怪就不敢动了。于是她们就将白色尖塔绣在衣服上,塔尖直对下巴,表示准备喊“我有尖塔”来镇妖。这是用图腾形象与色彩共同来驱邪祈佑的典型。
三、崇拜自然与表现审美的视觉价值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日趋丰富,精神文化生活便成为人们十分重要的需求。少数民族的审美意识多是在对世界的直觉认识之基础上形成的,而大自然是傣族原始崇拜的主要对象,傣家人从自然物的色彩中发现了自然物蕴藏的美,并把这些视觉美感幻化,作为色彩表达的主要依据,进而应用在服装服饰上。因此,傣族服饰色彩语言是在“表明社会归属”、“代表图腾”的基础上,结合“自然崇拜”,再依据与遵循色彩构成的形式美法则而表现出来的,这是傣族服饰色彩语言的视觉价值。
1 红绿和谐
傣族人民生活在原生态的自然环境中,大自然是傣家人原始崇拜的对象之一,而“红花绿叶”则是大自然中最具代表性的色彩符号。那么,服装服饰作为傣族人民表情达意的主要载体,尤其对于红河流域的傣家人来说,自然是要用到红色与绿色。“红配绿”在现代人的审美观念中是典型的“艳俗”,而在傣雅、傣卡、傣洒等傣族支系的服饰中,却是以黑色作为底色进行衬托,将红色系与绿色系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并以五彩色进行点缀。它看起来是那么的和谐、统一,没有丝毫的刺眼,反而搭配出了朴实与华美。
2 黑白对比
傣族对自然崇拜的另一色彩表达还表现在“以黑白论天地”,即以黑、白为心目中的天、地之色。“天白地黑,黑白对立,相生相克,于是生神生人生万物”,是傣族尚白崇黑的依据。从表现审美的角度来说,在国际通用的色标体系中,表示明度的垂直轴底是黑色,轴顶则为白色,一黑一白,用强烈的明暗对比打破了白色的单调和死板,同时又凸显白色,使其更加明净与纯洁。白与黑在傣族服饰中的运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直接的色彩表现,如傣族上衣多白而下装多黑,或是以黑色为基色,与大面积的白色银泡搭配;二是间接的色彩表现,如傣族妇女衣裙多运用归于红色系但又是不同属性的红色,即在红色中不同程度地掺入原崇拜的黑、白色,在带状行间以各种明度的红色进行对比,以形成对比中的统一。这种服饰色彩的选择与搭配,旨在崇拜自然的同时表达审美,是服饰色彩语言从物质符号向精神符号升华的一个重要标志。
篇5
摘要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充分发挥了服饰艺术带来的视觉效果和深蕴的文化内涵,敏锐地把握住红与绿两种色彩基调,在桃红柳绿、穿红着绿的红楼世界中极尽搭配组合之妙,最大限度地挖掘出各种服饰及色彩的运用潜质和丰富内蕴,使得不同服饰及色彩既表现出其独特的象征意义,又与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完美契合。
关键词:红楼梦 服饰 色彩 补色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红楼梦》不仅是一部人生社会的百科全书,同时也是一部集传统文化之大成的宝典。在这部煌煌巨著中举凡诗词歌赋、音乐绘画、戏剧曲艺、园林建筑、美食服饰乃至楹联偈语、灯谜酒令,都异彩纷呈,各极其妙,显示出作者曹雪芹多方面的艺术才能和广博深厚的文化素养。
作为一位高妙的艺术大师,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充分发挥了服饰艺术带来的视觉效果和深蕴的文化内涵,尤以小说中人物服饰色彩之描写最为突出。
一 《红楼梦》最鲜明的服饰色彩基调――红与绿
贾宝玉和林黛玉无疑是一组最鲜明的形象对比。其情感体验一热烈一冷峭,情感风格一明快一幽婉,情感表达方式一外露一深藏,情感倾向则一色化为“红”,一色化为“绿”。两个形象的情感基色构成冷暖对比,置于红楼整体画面的中心。作者之所以设置这一对比,显然是为了更鲜明地展现形象间判然有别的情感特质:潇湘妃子的忧郁伤感,反衬出怡红公子的愉悦欢快;后者的感情试探与表白愈是袒露、明快,愈显前者心态之多嗔善饰。脂砚斋批语中言宝玉“情不情”而黛玉“情情”,宝玉之痴“恰恰只有一颦儿可对”,正道出宝黛情感倾向之间的对立性差异。红与绿互为补色,相反相成,既成为红楼整幅画面中最引人瞩目的主体色彩,也恰于鲜明生动的对比中倍显其各自的奇光异彩。
曹雪芹在选择红与绿这组对比强烈的色彩作为《红楼梦》的服饰色彩基调,还参考中国传统社会赋予它们个性化的独特意义。例如红色,欢悦热情、浓烈旷放,正反映出《红楼梦》男主人公贾宝玉的情感特质。宝玉爱红成癖,在他的周围充满了以红色为主的色彩气氛,宝玉有号“绛洞花王”,又自号“怡红公子”,在荣国府中住在“绛芸轩”,大观园里居于“怡红院”。怡红院内蕉棠两植,崇光泛彩,海棠之艳,“丝垂碧缕,葩吐丹砂”。行于其间的宝玉身上常穿着红色的衣服,佩戴着“灿若明霞”。而绿色,冷凝纤、忧郁深婉,在《红楼梦》中则是林黛玉的色彩符号。她的名字中包含了一个“黛”字,黛是青绿色用来画眉的墨。她的雅号叫“潇湘妃子”,住在“潇湘馆”,窗户糊着碧纱,户外有“千百竿翠竹遮映”,“竿竿青欲滴,个个绿生凉”。很显然,作者是想把这两种颜色通过这两个人物协调统一起来,这寄托了作者对宝黛二人爱情的美好祝愿。他在第十七回写众人给“怡红院”拟题匾额时,借宝玉之口说:“此处蕉棠两植,其意暗蓄‘红’‘绿’二字在内。若只说蕉,则棠无着落;若只说棠,蕉亦无着落。固有蕉无棠不可,有棠无蕉更不可。”又说,“依我,题‘红香绿玉’四字,方两全其妙。”
二 《红楼梦》中服饰色彩的红绿补色配置与人物个性审美差异
《红楼梦》中服饰与色彩的审美,从心理学角度来讲,它是人的心理、情感的必然反映,是一个人的身份地位、个性审美的潜意识流露。画家潘天寿在《听天阁画谈随笔》中说:“色彩之爱好,人各不同:故尔与我,有不同也;老与少,有不同也;男与女,有不同也。”
红色和绿色是互补色,补色对比是全部色相对比关系中最强烈、最饱满、最充实的一种,它让色彩的对比达到了最大的鲜明程度,并且极大地提高了色彩的相互作用。曹雪芹在《红楼梦》人物服饰的色彩描写上频繁地运用这种红绿补色配置,表现出极为鲜明的人物个性。
王熙凤是《红楼梦》倾尽浓墨重彩刻画的一个人物,第一次出场时林妹妹眼中看到的表嫂:“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曹雪芹对凤姐的服饰做了详细的叙述,通过对她的服饰、色彩、质地等方面细致入微的描写,把一个光彩照人、魅力四射的王熙凤展现在读者的面前。从颜色上看,凤姐的这套服饰基本色调是红配绿,大红与翡翠绿是最强烈的补色对比,二者色彩明度、饱和度都很强。但是又不单纯是对比,用石青和豆绿把强烈的对比压一下,这样的颜色搭配艳丽夺目,浓淡调和,美而不俗。再加上缕金百蝶穿花、五彩刻丝、撒花等华美的图案装饰,更衬托出王熙凤艳丽非常且傲视群芳的容貌气度,既漂亮又尊贵,既洋溢着青春气息又威赫凝重,也将她管家少奶奶的高贵身份和在贾府中的特殊地位表现得淋漓尽致。
书中的男主人公贾宝玉,因其衔玉而诞,贾母万般宠爱,其在贾府地位无人可及。有关宝玉服饰的描写单是前八十回就有10处之多,无一处不写得多姿多采、栩栩如生。第三回,刚进贾府的黛玉所目睹的表哥形象――“忽见丫鬟话未报完,已进来了一位年轻的公子: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缎排穗褂;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一时回来,再看,已换了冠带:头上周围一转的短发,都结成小辫,红丝结束,共攒至顶中胎发,总编一根大辫,黑亮如漆,从顶至梢,一串四颗大珠,用金八宝坠脚;身上穿着银红撒花半旧大袄,仍旧戴着项圈、宝玉、寄名锁、护身符等物;下面半露松花撒花绫裤腿,锦边弹墨袜,厚底大红鞋。”宝玉在这一回里,出场便神采飘逸,光彩照人,华贵之气直通凤姐。但宝玉一身华丽的装束又有别于风姐,富丽多彩的服饰辅助着“虽怒时而若笑,即嗔视而有情”的英俊神态,如此工笔树立起来的人物形象何等玲珑剔透。正是因为作者观察敏锐,生活厚实,笔力雄健,才敢于转瞬之间便让宝玉在林妹妹面前做了两次时装表演。
小说第四十五回写的是宝玉雨天的打扮:“只见宝玉头上带着大箬笠,身上披着蓑衣。……脱了蓑衣,里面只穿半旧红绫短袄,系着绿汗巾子,膝下露出油绿绸撒花裤子。”第六十三回怡红夜宴上:“宝玉只穿着大红棉纱小袄子,下面绿绫弹墨袷裤”。宝玉在前面第三回中的便服着装是银红撒花大袄配松花撒花绫裤,雨天装扮是红绫短袄配油绿绸撒花裤,后面夜宴中是大红棉纱小袄配绿绫弹墨袷裤,这些都属于红色与绿色的补色配置。第七十八回写宝玉“只穿着一件松花绫子夹袄,袄内露出血点般大红裤子来。”写这裤子是为了推动见物怀人的情节:“秋纹见这条红裤是晴雯手内针线,因叹道:‘这条裤子以后收了罢,真是物件在人去了。’麝月忙也笑道:‘这是晴雯的针线。’又叹道:‘真真物在人亡了!’”这里要着力突出这条晴雯亲手缝制的大红裤子,因此必须减弱绿色的纯度与明度,使之变成松花般的嫩黄绿色,才能使那血点般的大红裤子突出起来。可见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细节,作者也绝对不是信笔挥洒,随意涂朱抹紫。
在小说中黛玉的具体服饰描写极少出现,这尤见作者的神来之笔,略其貌而取其神,突出她的内在美质。比较详细的只在第四十九回中,有这样一小段描写:“黛玉换上掐金挖云红香羊皮小靴,罩了一件大红羽纱面白狐狸里的鹤氅,束一条青金闪绿双环四合如意绦,头上罩了雪帽。”红香羊皮小靴,就是漆红的小羊皮靴;羽毛缎纱,是将鸟羽捻入线中再织成的像缎子一样光滑且能防水的织物,正好作为雨雪天气遮风避雨之用;皮草讲究出锋,大面积大红颜色的袖边襟下露出白狐狸里的毛边,而白狐狸毛又天然带一点银色毫光;青金闪绿,是用金线和绿色丝线分别做经纬纱织成的闪色面料。鲜艳的红色服饰配青金闪绿丝绦,为一身红妆平添了几分动人春色,既凸显出黛玉衣着的品位,又符合她希冀“红绿相配”的爱情愿望。在素雪的辉映下,身着红衣的黛玉犹如一株傲雪红梅,显得生气勃勃,神采飞扬。
从色彩搭配上看,红色和绿色是一对互补色,所以要想有效地应用补色对比规律,就应把握扬长避短的构成原则,以便得到既强烈鲜明又优美和谐的色彩关系及美学蕴意。在互补色的配置上,需顾及色彩的明度、纯度以及色彩配置的面积比例。第六十五回中,尤三姐的着装就是一组色彩极鲜明的红绿补色搭配:“这尤三姐松松挽着头发,大红袄子半掩半开,露着葱绿抹胸,一痕雪脯。底下绿裤红鞋,……越显得柳眉笼翠雾,檀口点丹砂。”大红大绿是纯度很高的色相对比,补色之间颜色越纯,面积越接近,色彩对比越强,配色效果越鲜明。这种一般人很难驾驭的大红大绿的服色,穿在尤三姐身上,更凸现出她“仗着自己风流标致,偏要打扮的出色”的风情体态和轻狂豪爽、目中无人的个性魅力。
大红是传统所谓的“正色”,在穿戴使用上有它的服色等级限制。在《红楼梦》中更多是主子奶奶小姐们穿戴大红色,而丫鬟们虽然穿红着绿,但那红多是桃红、水红、银红、海棠红、石榴红等,绿则有葱绿、水绿、柳绿、豆绿、翡翠、松花绿和秋香色等不同名目。曹雪芹不仅将红与绿赋予他所喜爱的男女主人公,还将这鲜活动人的色彩涂抹在美丽灵巧的大观园丫鬟身上,并不厌其烦地变幻着各种深浅明暗各异的红绿搭配。这种鲜明的补色配置恰如其分地体现了作者的创作意图:让桃红柳绿充满整个红楼世界,为宝黛爱情生活衬托最鲜明艳丽的底色。
第六十三回怡红夜宴,作者从芳官的服饰装扮上,着力刻划了这个女伶娇俏活泼又无拘无束的个性。“当时芳官满口嚷热,只穿着一件玉色红青酡三色缎子斗的水田小夹袄,束着一条柳绿汗巾,底下是水红撒花夹裤,也散着裤腿。……右耳眼内只塞着米粒大小的一个小玉塞子,左耳上单带着一个白果大小的硬红镶金大坠子,越显的面如满月犹白,眼如秋水还清。”水田小夹袄,是像百衲衣般用各色零碎布料拼成整料裁剪的衣服,因纹理状如水田,故名。这件小夹袄是用玉色红青酡三色缎子拼的,腰间束一条柳绿汗巾,底下配水红撒花夹裤。耳饰也是玉色和红色相配,右边是一粒小玉塞子,左边一个白果大小的红宝石镶金大坠子,而左右不对称的耳坠戴法,确实很别致。一个娇滴滴的女孩儿形象,在艳丽的色调烘托下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第五十一回袭人回家探母时也穿了一身红绿相配的衣服:“凤姐儿看袭人头上戴着几枝金钗珠钏,倒华丽;又看身上穿着桃红百子刻丝银鼠袄子,葱绿盘金彩绣绵裙,外面穿着青缎灰鼠褂。”葱绿配桃红,色彩纯度稍低,显现出一种参差的对照。第七十回,写怡红院的小丫鬟们清晨在床上互相呵痒玩笑:“只见他三人被褥尚未叠起,大衣也未穿。那晴雯只穿葱绿院绸小袄,红小衣红睡鞋,披着头发,骑在雄奴身上。麝月是红绫抹胸,披着一身旧衣,在那里抓雄奴的肋肢。雄奴却仰在炕上,穿着撒花紧身儿,红裤绿袜,两脚乱蹬,笑的喘不过气来。”这一段有声有色的文字,把3个女孩儿的音容笑貌、行为动作、衣着打扮活现在我们面前。若没有了颜色语汇的描述,没有了这些红红绿绿的色彩,其艺术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综上所述,《红楼梦》的色彩运用是极为美妙的,其服饰色彩中红与绿的补色配置也显得匠心独运。无论是在服饰色彩描写本身的细致工笔上,还是从刻画人物的个性特征上,都显示出了作者挥舞彩笔“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艺术功力。《红楼梦》中关于服饰色彩的描写以及服饰色彩的搭配,对现代服饰色彩的运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曹雪芹在服饰色彩描绘和配置技巧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值得我们重视和研究,继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沈旭元:《随情赋彩,随彩抒情――〈红楼梦〉的色彩描绘》,《红楼梦学刊》,1982年第4辑。
[2] 章方松:《〈红楼梦〉服饰与色彩的艺术意味》,《红楼梦学刊》,1994年第1辑。
[3] 张筠:《〈红楼梦〉妇女服装色彩探析》,《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期。
篇6
关键词:秦俑;图案纹样;色彩
秦俑在服饰的各个形制上色彩不一,上衣与下裤是构成秦俑服饰的主色,主要是以单色呈现。秦俑服饰在大面积的单色下亦绘有少数精细华美的彩色图案装饰纹样,主要集中在骑兵俑的冠饰、武士俑的腰带以及将甲俑的铠甲上。就纹样图案集中呈现的部位来分别阐述秦俑服饰图案纹样色彩。
1 冠饰上的图案纹样色彩
冠饰的图案装饰纹样主要可见于二号俑坑出土的骑兵俑所戴冠帽上,此冠帽呈半圆复瓢,称之为武弁或皮弁。在骑兵俑皮弁上分布着由三个小圆点组成似梅花形状的散点纹样。这些散点纹样整齐地排列成行布散在皮弁上好似满天繁星,形虽简易,但却不失丰富性。此类散点纹样并没有施以丰富多样的色彩,而是一律用朱红色绘制而成。
2 革带上的图案纹样色彩
秦兵马俑坑出土的武士俑腰间均束有腰带,腰带上装饰有规矩精美的几何形纹样图案。这类几何图案是将三角形、菱形以不同的组合排列方式而构成,大致可分为菱格形图案、二方连续对角三角形图案、二方连续交错并置三角形图案三大类。
菱格形图案是三类中结构最简单的图案装饰,即以两条十字交叉的斜线组合构成菱形格样式,此类图案多装饰在轻装步兵俑所束腰带上。二方连续对角三角形图案由对顶的两组等腰三角形反复并列组成。从整体观看,并列的两大组对顶三角形中间构成一个菱形图案,像是由三角形与菱形纹样组合而成的装饰图案。此类图案多装饰在一号俑坑轻装步兵俑的革带上。相对复杂的正反交错并置三角形图案是由腰带底边至顶边绘制一组等腰三角形交错排列组合而成的图案装饰,同样装饰在一号俑坑轻装步兵俑的腰带上。
腰带上的图案纹样并无装饰色彩,多是用模压印或用刀具刻画而成,也有少数纹样图案是用较粗的墨线勾勒而成,模压印和刀具刻画出的纹样亦有用墨填充的。
3 甲衣上的图案纹样色彩
甲衣上的图案纹样主要可见于中高级军吏俑铠甲主体、披膊及背带等部位。笔者将该区域图案纹样分为四大类:第一类为四方连续菱形几何纹样图案。第二类为二方连续几何纹与植物纹的组合图案。第三类为不规则多种纹样组合图案。第四类为二方连续复合纹样与几何纹的组合图案。按甲衣图案类型的划分,分别取该类型个案图案进行色彩阐述。
第一类:四方连续菱形几何纹样图案。该类型图案由两条十字交叉的粗斜线构成菱形纹样连续重复构成图案的大体框架,在每个单位菱形纹样里用细线给菱形进行勾边,相当于在大的粗线菱形里再套一个细线菱形。而在每个细线菱形纹样里绘制不同的几何纹样。二号兵马俑坑出土的T4:1号高级军吏俑前身铠甲的右侧边缘装饰图案就属该类型图案。图案用白色作底,在此底上用深紫色的粗斜线构成菱形纹样,内部的细菱形图案色彩为相对较浅的紫色。在细菱形内部的几何纹样色彩各异,都不相同,主要有朱红色、深紫色、黄色的几何纹样。此类图案色彩最丰富的区域即是单位几何纹样的色彩。即使是相同的几何形纹样,其色彩也不尽相同。例如,一号兵马俑坑出土的T20G10:97号军吏俑背甲边饰的四方连续菱形几何纹样图案,其内部的适合单位几何形纹样有朱红色的双破菱,亦有天蓝色的双破菱,四菱格有黄色、朱红色、天蓝色,三角形有天蓝色、朱红色。
第二类:二方连续几何纹与植物纹的组合图案。一号兵马俑坑出土的T19G10:24号军吏俑身穿的彩色鱼鳞甲边饰部分图案纹样,该图案以白色作底,在此底上用朱红色带有复合矩形纹样的条带将整个图案条面划分为两个等腰三角形。在一侧的一个三角形界内绘有深蓝色的等腰三角形,又以深蓝色绘制矩形、正方形、菱形、多边形,黄色的带圈六边形及绿色的回纹等纹样。凡深蓝、绿纹样均用朱红勾边,红与黄二色纹样用纤细的墨线勾边。在划分的另一侧等腰三角形区域内,用墨线勾画出植物纹样组合的复合纹样,主要是将伞状花序与篮状花序结合,另用墨线勾画两株似羽毛的总状花序,顶端的小圆圈用朱红色填之。
第三类:多种纹样组合的不规则图案。此类图案纹样丰富,几乎都涵盖了几何形纹样、植物纹样、自然纹样、复合纹样,另结合有直曲线面。一号兵马俑坑出土的T10G7:14号中级军吏俑的铠甲背带图案。该图案分为两个部分,分别以黑白二色为底,内部绘有紫色末端带蓝色的菱形带纹样,由直曲线面构成的纹样称为图案的主体,主要以紫色绘制。线面四周布满不同类型的纹样,色彩有黑、白、朱红等,其中植物纹样用墨线绘之。
第四类:二方连续复合纹样与几何纹的组合图案。二号兵马俑坑出土的T4:1号高级军吏俑前身甲图案。该图案分为两部分组成,下面部分以粉紫色为底,并列四个绿色双勾线外形的钥匙纹样,在此纹样中间有黄色的轭菱纹及带圈的六边形纹样。上面部分为并排的紫色仰轭纹样,在每两个仰轭纹样中间穿插一个黄色轭菱纹样。另一组图案亦是粉紫色底,在底上绘两个相对白色双边线盾形图案,一对盾形图案中间夹一个白线勾边的八角星单位纹样。
4 结语
秦俑服饰图案纹样色彩主要体现在冠饰、革带、甲衣三个部位上。其中冠饰纹样则集中在骑兵俑所戴皮弁上,呈梅花状,为朱红色。革带图案纹样为菱形格样式、二方连续对角三角形图案、二方连续交错并置三角形图案三大类,它们并无色彩,只用模压印或用刀具刻画而成,有些则稍加墨线勾画。秦俑甲衣上的纹样丰富,即有几何形纹样、植物纹样、自然纹样以及复合纹样等。其图案纹样色彩亦艳丽多彩,主要有朱红、深紫、粉紫、黄、天蓝、黑、白等色。
参考文献:
[1] 王学理.秦俑专题研究[M].三秦出版社,1994.
[2]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始皇陵秦俑坑考古发掘队.秦始皇陵兵马俑一号坑发掘报告1974-1984(上)[M].文物出版社,1998.
篇7
关键词:服装色彩;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色彩基础;创新;改革
随着我国服装与服饰设计本科教育的蓬勃发展、传统教学观念的不断更新、适应于服装与服饰设计学科需要的艺术色彩也就随之应运而生、为服装与服饰设计学科的色彩基础训练带来了勃勃的生机、成为服装与服饰设计学科重要的基础课程。服装与服饰设计是美化和装饰人体、表现人的个性与气质的一种手段。服装色彩是表达设计者思维的色彩、而服装色彩功底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服装与服饰设计的质量。如果一个连连服装色彩基础理论和配色规律都不熟悉、不会配色的人,设计出的服装与服饰效果会好吗?服装与服饰设计的三大要素:色彩、造型、材料所组成、所以、服装色彩教学在服装与服饰设计中就显得十分重要。那么、怎样结合服装与服饰设计学科特点、构建出服装色彩教学的基础训练模式、培养基础扎实、创造能力强的服装与服饰设计的高级人才、就成为服装与服饰设计学科教学中普遍关注和研究的课题。
我国艺术色彩的素质教育现状和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在我国起步比较晚、但是发展确实很快、作为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基础课之一的服装色彩课程、究竟应该怎样来围绕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特点进行服装色彩课程的教学、一直到目前为止我国各高校似乎都感到比较模糊、完全是沿袭了美术学的艺术用色的传统教学方法、而不是按照国外艺术设计学中的装饰用色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的、这样一套教学体系严格地按照内容简易程度依次逐步的进行训练。这种在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技能基础训练方面、针对性比较差、除了个别悟性好的学生、能将色彩基础知识灵活的应用于服装与服饰设计中,大多数学生都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的学校缩小了服装色彩课程的课时量、还有的甚至从另一极端完全就把这门课程砍掉了。针对我国目前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中服装色彩教学的现状和各种问题、笔者认为有必要进行多方面的探讨、更有必要对现代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中的服装色彩的课程进行教学改革。
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中服装色彩教学的实践与创新服装专业的教师、既是教师又是设计师:要具有一定的服装与服饰设计体验或者是经验:在教学过程中能对学生的创意提出中肯的建议。服装与服饰设计教学需要这样的一批教师勇敢承担起服装色彩素质教育改革的责任。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根据自己在国外工作时的教学实践体会、结合有关的资料、粗浅地认为服装色彩的素质教育应该从以下几个阶段有针对性地进行:
第一阶段:我们可以在A4纸上画出24种色相环的图形,要求学生用装饰色彩卡纸按照图形说明来进行色彩关系的粘贴、主要以此来增加学生们的服装色彩的基础知识训练和服装色彩的感觉。
第二阶段:我们可以在A4纸上任意画出各种不同的几何形状图形、要求在色彩环境中可以引导学生们想象力、它们也会因为彼此的不同位置的不同而发生了一系列的色彩关系。创新是一种源于对感知把握到原形潜在变异的洞悉,通过服装色彩过程中的色相、明度、彩度、等变化、才能够创造出具有深层意义的新的服装与服饰形象。
第三阶段:我们可以在A4纸上任意画出各种不同款式的服装与服饰图形、要求学生用装饰色彩卡纸按照图形说明来进行粘贴、同时要根据服装配色的规律和原理进行自由组合服装与服饰的色彩搭配练习。在服装与服饰设计中最紧密相连的是服装效果图和服装款式图。传统教育模式大多数是采用艺术用色的方法调出各种艺术色彩、而老师在一旁重复的强调色彩关、当时画出的作品也是艺术用色的感觉、这样就和服装与服饰设计的装饰用色有很大的分歧。而服装与服饰是多变的、哪怕是同样一套款式的服装、每当不同的人穿着就会有着也就会有着不同的风格。所以、为启发学生们的想像能力、可鼓励学生进行各种款式、各种年龄段的练习、并且要求学生边看边练习、记录感受最深的色彩或色相以及明度等、培养学生立刻捕捉服装与服饰色彩感觉和感情的一种能力、在设计服装与服饰时、才能够立体而全面的考虑问题。服装和服饰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心情下穿着打扮才能够衬托出人物的不同气质。
第四阶段:我们可以在A4纸上任意画出各种不同款式的服装与服饰图形、要求学生用装饰色彩卡纸按照图形说明来进行粘贴、同时也要根据色彩基础知识以及服装配色规律和原理、对各种女装、男装、童装等进行自由组合服装与服饰的色彩搭配训练。这种服装色彩基础训练和练习方法、大大的提高了学生们学习服装色彩设计的主观能动性。还能够具体的表达出不同质感、不同结构、不同色彩的个性、为整个服装与服饰设计的学习过程以及学习内容增添了很多的活力。
第五阶段:我们可以在A4纸上任意画出各种不同款式的服装与服饰图形、要求学生用装饰色彩卡纸按照图形说明来进行粘贴、同时要根据色彩基础知识以及服装配色规律和原理、对未来几年的服装流行色进行各种预测的练习。学生们会自然而然地分析服装结构、款式、材料各自的特点、创造性地将这些服装色彩创造性的组合在一起、要求画面的色彩、色相、明度、彩度等都要有变化、有新意、多样而统一、均衡而和谐、用色要正确、配色要协调、以色彩明暗的变化来表现出服装色彩的构成关系以及服装配色技巧。
综上所述、如果梳理中国服装与服饰教育的历史脉胳、总结服装与服饰教育的经验教训、吸纳国内外先进服装与服饰教育的经验、发掘出中国服装与服饰文化精、,建立具有独特的服装与服饰教育的模式。教学模式的改革是令人兴奋的事情、改革的阶段性中也会存在的各种不足和各种问题、这就需要我们继续共同努力去解决、因而教学的探索与研究是永无止境。
参考文献:
[1] 袁利,赵明东.打破思维的界限――服装设计的创新与表现[M].中国纺织出版社,2011.
[2] 世界时装之苑[J].上海译文出版社、法国桦榭菲力柏契出版社合作出版,2007(6):64-66.
[3] 刘晓刚.品牌服装设计[M].东华大学出版社,2008.
[4] 华梅.服饰文化论[M].天津美术出版社,2003.
篇8
关键词:服饰色彩;性格命运;身份地位
清代末期服饰色彩无论是在设色理念、色彩搭配还是经营位置方面,都集中反映出中国传统服饰的装饰美,暗指出权力和身份等级。艺术家们采用象征化、抽象化等艺术手法巧妙睿智地将我国祈福纳祥、驱恶辟邪的传统思想运用到服饰中,使其锦上添花,更加光彩夺目。
电视剧《寂寞空庭春欲晚》犹如一股清流,摒弃以前惯用的宫斗戏或厚重历史大片,引领纯爱宫廷剧新风尚,尤其是服装造型一改之前大红大黄的浓重暖色调子,而是以清新唯美打动人。将传统服饰元素与现代元素完美结合,打造出了不同以往的新形象。比如剧中刘恺威饰演的康熙造型就不再是常见的皇帝专用的明黄色,而是以蓝色、月白色、石青色、红色、黑色居多,将一代帝王深情、儒雅、潇洒、无奈的一面展现得淋漓尽致。郑爽塑造的卫琳琅一角造型清丽,以蓝、绿、白色为主的冷色调服装更加符合人物的性格,也更贴合人物的命运。
1 服饰色彩与人物的身份和地位
对于一部优秀的影视剧来说,成功的要素固然缺少不了演员的精湛演技,但也同样离不开妥帖又精致的服饰设计。服装的款式、面料和配饰直接昭示着剧中人物的身份和地位,服装的色彩则向观众传达出人物的性格、内心世界、审美情趣等。所以服饰色彩是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内容。
电视剧《寂寞空庭春欲晚》中服饰设计整体清新淡雅,细节考究,独具一格,尽显古典韵味。下面就以女主身份地位的变化为主线,选取典型服饰来论述色彩的运用和效果。
1.1 质朴秀气的浣衣女
女主身份是浣衣女时,服装大多数以素净的白色为主,加上雅致的藏蓝色,搭配在一起十分素雅,衬托出人物的清纯秀气。例如,女主梳着一字头,头上戴着简洁的小白花,身着质朴素净的白布旗装,领口袖口镶滚藏蓝色边,斜襟处有藏蓝色如意云纹镶滚花边点缀,胸前佩戴白色梨花造型玉佩。简约的装扮反衬出女主清丽脱俗的气质,有种不食人间烟火的清冷,不仅符合女主角当时卑微的浣衣女这一处境和身份,还在视觉上给观众呈现出一幅清秀无比的画面。
又比如女主角身着月白色长衫,外罩牙白色粗布大襟长坎肩,也能穿出清纯雅致的感觉。此时的卫琳琅虽为卑微的浣衣女,但是未知真实身世的她天真浪漫,娇俏可爱,就算身穿质地粗糙、色彩单一的麻衣也显得光彩照人。
1.2 清新雅致的御前侍女
琳琅身份是御前侍女时,服饰较之浣衣女有了很大的改变,相比别的清宫戏也更加讲究,刺绣花纹色彩搭配,都别具魅力。她梳着钿子头,头饰上的点翠和耳饰都采用了低调又不失华贵的银色,身穿一袭绿色旗装,水绿色的长衫,石青色领口、马蹄袖宽缘上有中黄、橘色、草绿、黑色、组成的精美古典的小碎花刺绣点缀,腰上配有石青色的腰带。整个装扮运用同类色和邻近色的色彩搭配手法,显得统一又丰富,清新不失雅致,凸显宫廷装的华丽。
另外一套着装是在原来旗装的外面罩了一件蓝绿色的短款坎肩,坎肩中心用蓝白相间的树叶图案装饰,有种跳跃灵动的感觉,领口和袖口用黑色镶边,蓝绿色盘扣点缀其间。梳着两把式的发型,发饰由两朵薄荷绿头花和简单的银色发簪组合而成,与通身服装的色彩遥相呼应。深浅不一的绿色系与黑色配搭在一起,o人一种出水芙蓉的效果,加上简单大方的款式,不仅符合御前宫女的身份还处处彰显着女主的青春活力。
1.3 柔美温婉的卫答应
女主角被册封为卫答应后,服饰也有了新的面貌。俗话说“粉青绿,人品细”,粉青、粉绿色使女性多了一些柔美、俏丽与温婉。例如,女主身穿白缎云肩旗装,粉绿色滚边立领,右衽,开衩,四合如意云纹托领,袖口、下摆也用粉绿色镶边,上面搭配有白色、粉青色的精美刺绣,粉绿色的盘扣掩映其中。梳着架子头,发饰由淡紫色的花朵和水绿色的发簪组合而成。女主角粉绿色的珍珠耳饰严格遵循了清代宫廷后妃的习俗――一耳三钳,在还原历史的同时,又结合演员与角色的特色增添了新的元素。
另外要特别提到的就是本剧还非常注重情侣服装的色彩搭配,每场男女主角一起出场时,貌似不经意间又都经过精心设计了,能让观众仅从他们的服饰搭配上就能看出剧情的深意。例如郑爽这件粉青色旗装与刘恺威饰演的皇帝的白色长袍搭配在一起,有种宁静雅致的气息,古代情侣装的即视感,倒是很养眼呢!
另外一套装扮是淡雅的粉色与嫩黄色拼接的立领旗装,嫩黄色的衣身上点缀着素雅的粉色小梅花,与此形成呼应对比的是粉色领口、衣袖上用图案繁复的金色刺绣装点,彰显出了华贵感,映衬了琳琅目前的身份。两把头上插着粉色、黄色花朵和碧玺珠钗饰品,杏色珍珠耳饰,杏色、黄绿色的玛瑙戒指,都显现出娇嫩俏丽的女性情怀。
在与刘恺威饰演的康熙一起抚琴时,郑爽饰演的琳琅又身穿水粉色大纱地百蝶纹夹袍,小立领,右衽,水粉色的纱地上锈白色蝶纹,大小蝴蝶,姿态各异,栩栩如生。领口、袖口及下摆是草绿色纱地窄缘。色彩搭配亮丽高雅,柔美动人,头饰华丽而不张扬,单侧的粉色小珠穗流苏更添摇曳风姿,不仅暗示女主角此时正得圣宠,地位显赫,而且淡粉淡绿色更衬托出卫答应清新脱俗的魅力与温婉动人的气质。
1.4 华丽内敛的良嫔
不同纯度和明度的紫色搭配在一起的良嫔装,娇艳又不失雍容华贵。领口袖口用对比色灰绿色来反衬紫色袍身的艳丽。袍身上粉紫色的折枝花卉与金色华丽的玛瑙钗头饰,金饰戒指等都揭示了女主身份地位的提高,也暗示了女主现在成长为一名成熟内敛的。此时深知自己身世,经历了很多变迁后的女主不似之前那样天真浪漫,所以面妆也用饱和度很高的紫色眼影和唇彩来暗喻琳琅的成长,加上忧郁的眼神、孤寂的表情使观众更能体会此刻琳琅的心理变化。
2 服饰色彩与人物的性格和命运
影视服装常常可以不经意间铺设剧情、烘托营造氛围、传递情绪。服装的款式和面料可以直接反映人物的社会背景与身份;服装的配饰可以反映人物的地位和性格;恰当的服饰色彩可以突出人物性格特征、内心世界、审美情趣,令角色形象生动;可以增强影片的视觉效果,突出影片的艺术风格特点,对加强影片人物角色的塑造发挥重要作用;也可以感染观众的情绪,使观众更直观的感受人物的命运。
影视剧《寂寞空庭春欲晚》中的服饰色彩依托剧情的发展,人物的命运不断变化着色彩特征和搭配方式,形成了一种既变化又统一的色彩基调。比如郑爽饰演的女主角卫琳琅的服饰色彩就与人物性格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人物服饰色彩的变化来表现人物的命运和情绪变化。剧中琳琅大多数都是素雅色系,不仅凸显人物性格的秀气温婉,也暗示了女主角的悲剧命运。常言道孤寡者宜用青色,以表其孤寂。当女主角身份是浣衣女时,她的服饰色彩大多选用以蓝色和白色为主的冷色调,揭示琳琅的清纯脱俗、低调平和;也衬托出她孤苦无依的境遇,有一种安之若命的意思。身份是御前宫女时,服饰色彩以绿色和石青色为主,清新不失雅致,绿色属中性色,象征着青春活力、希望、和谐。此阶段也是琳琅和康熙感情逐渐升温,最后定情的甜蜜时期,不知真实身份的琳琅此时以为找到了依靠和幸福,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期盼。
可是造化弄人,家仇让相爱的两人痛苦、矛盾、纠结,此时的琳琅也从宫女逆袭成为帝王之妃。色彩选用粉青、粉绿色,娇俏柔美、清秀无比的同时又有种冷清孤寂、忧郁惆怅。虽然备受恩宠,但眼神里却再也看不到神采飞扬,可爱,似乎真的演活了卫琳琅这个凄美的人物。到剧末,琳琅经历了世迁,看清了自己的内心,可是命途多舛,从此相爱之人一墙之隔却相见无期。不同纯度和明度的紫色服饰与艳丽的紫色面妆搭配在一起,高贵优雅,温婉动人,更反衬出女主角悲寂、哀婉的心情,渲染出浓厚的悲剧氛围,使观众无限唏嘘,感叹“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3 结语
纵观影坛,任何一部好的古装影视作品都离不开出色的人物造型设计。精良恰当的服饰色彩搭配不仅让每一个角色的性格更加饱满,还能吸引观众眼球,提升影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和视觉表现力。服饰文化和服饰色彩的运用都要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融入现代的思维理念,迎合现代人的审美取向,力求突破创新。只有这样,塑造的人物形象才能符合今人看古人的审美需求,才能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才能圈粉无数,才能成为经典。
参考文献:
[1] 常肖婷,张康夫.从性格色彩解读服饰色彩――浅析王熙凤服饰色彩[J].艺术研究,2013(04):40-41.
[2] 占琳.从《甄执》看电视剧服装的色彩应用[J].包装世界,2015(04):65-66.
[3] 李敏,吕志博.影视剧中服饰色彩的应用及作用――以《后宫甄执》为例[J].大舞台,2015(01):111-112.
篇9
关键词:服装饰品;色彩倾向;色彩设计
在当今信息社会中,色彩要素在视觉信息传递的过程中极为重要,运用好的色彩设计会给与目标受众以强力的时间冲击,引发他们的兴趣,留下极为深刻的第一印象,从而唤起人们对服装饰品进一步了解的欲望,从心理学角度讲,人们对某一事物的认知过程,是通过注意、兴趣、记忆、行动五个阶段达到的,某一装饰物必须首先引起人们的注意,才有可能被了解和认同,当消费者在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时,首先被映入眼帘的是它们的色彩,从审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当一些与以往有区别的颜色出现,在设计中的“色彩语言”对视觉对象进行准备完整的表达时,一定会吸引人们的注意。色与形的审美活动中产生的具体意识形态,亦促成了视觉创造与视觉受众之间达到一种良好的交流,是实践有效与传达效果的很重要的方法之一。
关注服装饰品的色彩设计,需要思考三个方面的因素:
一?注重情感表达,充分发挥想象力
服装饰品的构成形式,色彩表达是情感的表现,是一种对服饰构成要素的情感倾向和选择,饰品设计虽然是通过手段与技术所完成的,但色彩的专有属性,其价值与作用是不可代替的,设计师在服饰品设计中应具备色彩审美价值的直觉判断力和把色彩作为一种视觉语言表现的能力,在设计过程中,既要有感性的构思,也需要理性的参考和调控,既要尊重客观现实,也要留给受众一个想象的空间,让设计思维在理性的不断否定和肯定中逐渐深化,是使情感倾向变得越来越清晰明了,而设计所选择的表现形式会更加恰当和准确,设计师所追求的最终情感效果才会被充分的表现出来。一方面,设计师自身的审美理解,经验和倾向性在服饰中通过物质属性和情感征兆的刻画得以表达,另一方面,由于配色的不同,会产生活泼、沉稳、高雅、热烈等不同的色彩联想,大众在面对和使用服饰产品时会产生对物质属性的直接反应。
大众对色彩都有一定的基本认识和心理感受,对色彩心里作用的理解虽然有时是抽象、模糊的,但它所产生的色彩情感可以使消费者对服装饰品产生不同的联想,比如说红色活泼热情、黄色光芒高贵、绿色清新自然、蓝色宁静优雅、白色纯洁轻快以及黑色庄重沉稳等,然而,在设计师的眼里色彩不仅具有基本色的不同,还有明度、纯度、冷暖面积等方面的差异,就是同一种色相也具有情感的多方面性,如红色的活泼、热情、快乐是它积极的一面:动荡、血腥、危险则是它消极的一面,色彩情感转换具有变化性,同样一种色相构成的因素改变了,随着色彩的调配,原有情感强度的变化,色彩情感就会随之改变甚至走向反面,所以说色彩具有的多面性和变化性是极其丰富的,足以表现设计师丰富的内心情感,无论色彩如何变化,它们都是有规律的。只有共同孕育色彩的审美情趣,才能构建起生产者,设计者和消费者之间沟通情感的桥梁。
二?遵循消费者对服饰品的心理需求
1. 独特性
在服饰设计过程中,要求必须有商品诉求,以个性化的色彩再现商品,灵动、亮丽、独特的色彩设计有助于吸引消费者,打动消费者的心,色彩设计的成功表现能强化商品形象的独特感,使消费者在第一时间里对商品产生良好的印象。
2. 注目性
运用色彩设计的各种对比手法产生预知不同的色彩组合,可以使一种商品有别于同类产品和周围环境,或许鲜艳夺目,或许明亮活泼、也或许是庄重高雅、雍容华贵、潇洒大方,都可以形成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引起消费者的注意,当琳琅满目的商品与消费者接触的一刹那,先“色”夺人,打动消费者。
3. 煽情性
由于色彩具有象征功能与联想功能,能诱发消费者产生多种情绪化,有时候那些微妙细腻的心理反应甚至难以用文字来表达,每一种色彩都有其独特的魅力,而色彩设计可以借助恰当的色彩组合来制造震撼心灵的强烈效果,作为商品设计能根据不同的商品特性充分利用色彩的煽情作用,在传播信息的同时,发挥情感攻势,不但能刺激消费者的需求欲望,还能在他们心里流行恒久的痕迹。
4. 审美性
人生的丰富多彩源于人们对色彩的审美需求,美丽的色彩令人产生向往和追求之心,从而令人获得物质以及精神上的享受,精美的服饰设计布局能吸引消费者进一步认识了解商品内容,有效的达到商品促销的目的,而且从精神角度而言,能引发消费者对商品设计本身的审美情趣。
5. 意向性
不同的色彩有不同的象征意义,服饰品设计通过有机的组合来创造个性化的商品形象,不仅能强化消费者的视觉辨认力度,而且通过色彩的意向性显示出来,使其产生联想,增强对商品个性化的印象。在服饰设计中,色彩功能是首要的,它必须同市场相结合,准确恰当的色彩设计能提高视觉吸引力,从而达到赏心悦目的目的。
三?服从色彩设计规律,了解市场需求
1. 简洁鲜明
要使一件饰品在琳琅满目的商品之中“脱颖而出”以极短的时间占据消费者的视线,达到鲜明而强烈的视觉传达效果,这的确不是一件容易得事,作为服饰品设计的首要任务,就是用色,而其中一个重要原则是:选用纯度偏高,色阶跨度少的对比清晰的色彩组合,力求做到色彩单纯简练,独特鲜明。
2. 象征寓意
色彩具有十分明显的象征性,不同的色彩能引发不同的联想,而色彩运用在服饰搭配中,才能恰到好处的起到点缀服装的作用。中国有传统青、赤、黄、白、黑五色论、五行之说,分别象征东、南、中、西、北,也用来象征五神、五圣。这种色彩的象征寓意,千百年来积淀在中华民族的心理之中。善于观察分析和总结色彩的象征特点并加以运用,从而引导人们去进一步联想是十分必要的。
3. 记忆永恒
事实证明,只有那些容易吸引消费者,又容易使消费者记住的服饰品色彩设计,才有长久的生命力。同时色彩设计也是设计师们热心追求的目标和必须遵循的设计要求,他能很快的为大众所接受,所以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在用色方面,除了尽量选用单纯简洁的颜色,搭配之外,还特别注意“对比度”问题,就设计而言用色技巧的全部问题就是一个“对比”问题,适度的对比,能够可以使色彩效果鲜明,层次清楚,主次分明,给人以良好的而深刻的印象,是人们对其的记忆“历久弥新”。
总之,在服饰品设计中情感活动虽然是受到吸引的,但是,消费者本人的职业、社会背景、国度及个人情绪状况也是起着相当大的作用,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时代,对色彩的认识,联想的好恶不一样,他们对色彩的审美体验和感受都是至关重要的,服饰品设计情感的视觉传达与设计表现,既需要服装设计师在熟悉服饰品和消费的基础上根据色彩情感的研究饰品这个截体体现自己的内心情感,同时在运用色彩是又必须了解和熟悉各类消费对象的需求,和特殊禁忌,才能产生积极的传播效果,对于设计师来说,服饰品设计始终是“以人为本”,的设计,这便需要设计师们把满足人民内心深处的愿望作为重要的设计因素之一,并在服饰品设计中表现出来。
篇10
关键词:色彩;调和;服饰搭配
色彩调和与服饰搭配的关系
色彩调和是服饰搭配的重要因素。服饰色彩调和包括两种基本类型:一种是各种对立因素之间的统一,对比的色彩相反或者相成;另一种是多种非对立因素相互联系的统一,形成不太显著的变化,也就是调和色彩关系。对立或调和都要在变化中显出多样统一的美。因此,艺术家总是追求一种“不齐之齐”,在参差中求整齐,使人感到既丰富又单纯,既活泼又有秩序的多样统一之美。
色彩调和在整体服饰搭配中的应用
在色彩调和中,一种是研究有差别的,对比着的色彩,是为了构成和谐而统一的整体所进行的调整与组合的过程;另一种是指有明显差别的色彩,或不同的对比色组合在一起,能给人以和谐与美感的色彩搭配。在理解和领会色彩调和所特有的功能及审美要求的基础上,从色彩视觉规律和色彩视错觉的角度出发,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色彩调和形式,构成适合“TPO”原则的调和,从而达到预想的整体效果,一个完美的人物整体形象设计,需要多种色彩调和形式作为支撑。
一、统一属性调和在整体服饰搭配中的应用
研究统一色彩的某一个属性,如色相、明度、纯度等。靠近色相即相同色系可以使服饰整体搭配和谐统一,有安静平稳温馨保守的感觉。同是对比色,但是由于纯度不同,得到的感觉也截然不同。无论色相差异多少,只要统一色调,那么服饰与人物形象也能得到整体的稳定感。
二、秩序调和在整体服饰搭配中的应用
研究一种渐变的调和,是指一组色彩按明度,纯度,色相等分成渐变色阶,组合成依顺序变化的调和方式,把不同明度、纯度或色相的色彩组织起来,从而形成渐变的、有节奏和有韵律的服饰色彩搭配。使过分刺激、杂乱无章的色彩柔和在一起,有条理、有秩序地和谐起来。首先要明确服饰的主色调,在此前提下,在配件配色时重复主体的色彩,就能使配件色调与主体的色彩融合,以达到色彩的和谐,并突出主体。
三、面积比调和在整体服饰搭配中的应用
在研究整体服饰搭配中,局部与局部、局部与整体之间,面积大小的比例。是随着形态的变化、位置空间变换的不同而产生,对于色彩设计方案的整体风格和美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比色的面积差越大,色彩越接近调和统一。小面积的黄色配件搭配主体蓝色服装,不会破坏整体的和谐。运用常用的比例,如,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柏拉图矩形比、黄金分割等。在应用中任选其一,或几种形式综合运用均可。
四、分离调和在整体服饰搭配中的应用
研究用无彩线来调和各种色彩。隔离线越粗,调和效果越好。服饰搭配中采用隔离调和的方法来协调各种鲜艳的颜色。黑色是明度最低的无彩色,具有衬托一切色彩的属性,加入黑色配件会突出原有色彩,使整体主色调更明确。白色是明度最高的色彩,具有透气的感觉,与其它色彩搭配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突出整体感,提升整体感觉。
五、服饰色彩与时间、空间的调和
我们经常提到“时装”,其实就是在解读服饰的“TPO”原则,T即时间(Time),P即地点(Place),O即场合(Occasion)。即在进行整体服饰搭配时,要注意配合时间、地点、场合三个重要因素。研究“时间与服饰”的调和关系,进而提出一个“空间服饰”的概念,这里说的空间不是“时空”的意思,而是指Room空间,包括空间尺度与风格两层意思。空间环境也是现代服饰色彩研究的重要物质基础。
色彩调和在服饰色彩搭配中的优势
一、根据“TPO”原则应用色彩调和
从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来看,服饰与空间环境始终是密不可分的,服饰色彩需要融入环境、服务于环境,还需要从环境中显现出来。运用色彩调和进行人物整体服饰搭配时,首先要理解和领会不同色彩调和所特有的功能以及审美要求,明确人物与时间、空间关系,再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色彩调和形式,从而达到预想的效果。当前,很多从事色彩搭配的人员在设计的过程中普遍的存在一种表面现象,习惯地将感性因素放在第一位,忽视了理论基础对人物整体服饰色彩搭配所起的作用,这样很难设计出出色的人物整体形象。因此,掌握色彩调和的原理,了解其中的规律、法则并将其合理的用到服饰搭配中来,不仅可以搭配出出色的服饰效果,同时也使人们的整体形象锦上添花。
二、色彩调和亦在不断发展、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