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专业范文
时间:2023-03-29 11:57: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兽医专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校内讲师队伍建设
校内讲师队伍由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双师型”教师组建,畜牧兽医站专业校内讲师队伍由18人组成,其中高级职称8人,中级职称5人。他们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系统的理论知识,具有实际生产服务知识、管理能力,对于生产实践设计过程,自己操作编制实验内容,制作教学用具,计划实习进度,调整实习设备,研究实习方案及实习教材,结合实践需要制教材内容,培育社会需求的高职教育人才。校内讲师队伍教师不仅要参加科研方面的研究,还要进入养殖场企业参与生产,这样掌握相关专业第一经验,从而从纯理论型教师转向复合型,多能型教师。
2.技术导师队伍建设
畜牧园聘请有经验的畜牧兽医资深管理者或技术专家作为养殖场的技术管理人员和学院兼职教师,现有技术人员6人,其中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4人。充分利用他们高操的技能和丰富的经验,在现场指导学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应用技能,快速培养适合未来岗位需求的人才。
二、实训课程建设
畜牧园作为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教学实训基地,承担畜牧兽医专业学生的“工学结合”和“理实一体化”教学任务。学生在养殖场顶岗实习一个月,在学习过程中,指定实践经验丰富的校内讲师和技术导师对学生进行现场指导,把理论知识贯穿在实践中,手把手教会学生养殖技术,有目的地培养企业所需的高技能人才,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和动手能力。根据专业建设和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需要,生产性实训基地,在畜牧兽医专业类人才培养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基本达到工学结合常态化,每月一个班到中心进行“工学结合”或者“理实一体化”教学。同时,为了让畜牧兽医类专业每个学生都了解校内基地,增加对畜牧业的感性认识,除此之外,实训中心还安排了为期1天的生产见习、为期1周的生产实训等多模态教学模式。另外,每学期安排2~3班在实习基地完成了《养猪生产》《家禽生产》两门课程的“工学结合”和“理实一体化”教学任务。教学实施过程中,将全班同学分成两组,分别在猪场、水禽实训基地生产功能区进行轮岗教学,同时完成两门课程的“工学结合”和“理实一体化”教学任务
三、运行管理制度建设
实训基地的管理模式分为教学管理、日常管理、生产管理。教学管理主要是课程标准、教学任务书和教学大纲实施方案等教学文件的编写,教学过程中的实施监督、考核,教改的研究等均由校内讲师和技术导师参与联合制定完成。日常管理由校内讲师监督指导,学生轮流值班负责。技术导师作为实训基地的师傅,负责学生的生产培训和技术指导,协助做好生产管理。生产管理由技术导师指导安排。在整个实训期间,学生定期轮换工作岗位,要求能了解各个环节的生产要求。
四、结语
篇2
【关键词】中职;畜牧兽医专业;职业素养;班级管理
1中职畜牧兽医专业实施职业素养培养的意义
1.1培养的目标
如今,我国畜牧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畜牧兽医专业的人才也越来越受到相关企业的关注。现代畜牧业的发展背景下,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同时要满足行业发展的需求。现代畜牧业对人才的要求还包括管理、经营、职业意识、遵纪守法以及团队协作等各方面的能力,而不仅是一个只懂得相关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人。中职学校在畜牧兽医专业的教学实践之中,要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结合现今相关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来制定具体的培养方案,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效率。
1.2培养的意义
职业规范、职业心态、职业道德、职业形象以及职业能力是中职畜牧兽医专业在教学实践中需要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具体内容。简单来说,可以将其分为两个大类,一是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必备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包括专业能力、思维能力以及沟通协调能力等,这是学生可以在畜牧兽医类企业立足的基本;二是所具备的隐性能力,即心理素质、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职业道德、意识等,这些内容主要影响着学生在未来的发展。总之,上述两方面的内容是当前中职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必备的职业素养,相关中职学校在培养的过程中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2中职畜牧专业学生班级管理特点
2.1中职学生的特点
现今,中职生大多都是“00后”,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还有一些学生从小就缺少父母的关心与呵护,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普遍存在厌学、自律性差和时间观念薄弱等,同时也不愿吃苦,缺乏责任心与合作意识。对于他们而言,中职阶段的生活只是换了一个环境享乐,并且畜牧兽医专业的学生很多认为将来不会从事相关的工作,加之社会不太认可,他们就会在学习的过程中缺少职业认同意识,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不足。另外,他们正处于青春期,有较强的叛逆心理,即便家长与教师说得正确,他们也会反着来。中职学生往往会比较难管理,也就无法保证教学的有效性。
2.2中职畜牧兽医专业班级管理特点
在大多数人的眼里,畜牧兽医专业受到的社会认可度比较低,在招生方面会有一些困难,加上中职学校的教学设施有限、师资队伍不齐等因素,使得很多中职学校在畜牧兽医专业的教学中只会关注到学生的基本技能,而在职业素养方面就存在着重视度不够的情况[1]。同时,很多班主任,为了应付学校以及上级教育部门检查,过分强调纪律、安全等方面的管理,忽视了学生的职业素养培育。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多中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并不能达到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他们也无法适应职场,很多学生就会换工作或者改行。
3中职畜牧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途径
3.1中职畜牧兽医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内容
在社会不断的进步与发展过程中,对畜牧兽医专业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代相关企业与单位对畜牧兽医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更加重视,相关的中职学校应该结合社会与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构建以培养学生职业素养为目标,就业为导向的职业素质及教育。在具体的教学改革中,首先要从课程体系的优化入手,将诚信教育、法治教育、道德教育以及责任意识教育等内容融入到畜牧兽医专业的教学之中,同时要将职业素养的培养放在首位,并对课程内容进行优化与整合。其中主要包括职业能力教育、职业意识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等几方面的内容,职业能力涉及畜牧兽医专业基本的知识、技能和顶岗实习能力;职业意识教育涉及职业道德与法律、哲学与人生、经济政治与社会等内容;职业道德教育则涉及企业入职培训、企业的安全教育以及职业角色意识训练等。只有明确教育教学的内容,才可以为后续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才能促进中职畜牧兽医专业教育水平的提升[2]。
3.2中职畜牧兽医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途径与方法
3.2.1中职畜牧兽医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模式
相关中职学校在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时,应先建立一个可行的培养模式,例如某中职学校在畜牧兽医专业的人才培养中,就依托当地的一个“现代畜牧业示范区核心区”建设了职场环境,并基于当今社会对畜牧兽医专业人才的需求和中职学生的成长规律,构建了以校企合作为基础的工学交替职业素养培养模式。第一年,学生在学校先学习基本的知识与技能,并到企业见习,旨在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第二年上学期,在校学习主要针对单项技能的实训,并在企业进行单项技能的实习,旨在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与态度;到第二年下学期,则进入到企业进行轮岗实习,旨在培养学生的岗位实践能力;第三年是综合实训与顶岗实习,旨在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在这种“阶段式”的工学交替职业素养培养模式中,畜牧兽医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学生也会获得健康的发展。
3.2.2中职畜牧兽医专业班级企业化管理
在学校,学生的生活、学习、安全以及纪律等都是以班级为单位,他们的学习以及成长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班级管理的影响。中职学校在实施“阶段式”工学交替职业素养培养模式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重视班级的企业化管理,这对于学生是否能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班级企业化管理,简单来说就是将班级当作一个企业进行运行管理,通过企业文化与班级文化的融合,让学生可提前感受到企业的氛围,提高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能力以及职业道德[3]。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将企业的制度文化、物质文化以及行为文化等渗透到班级的管理之中,为了让学生能够真切感受到一个班就是一个企业,可以选择相应的名称来命名班级,如诚品人才培育班、铁骑班等。
3.2.3构建企业化评价方案
在教学中,需要有客观、完善与科学的评价方案,以此来保证教育教学效果的顺利实现。对于中职畜牧兽医专业的教学而言,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情况来构建相应的评价方案。不过,与传统的教学评价方案不同,中职畜牧兽医专业的评价方案要参照企业的评价方法,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符合员工发展的量化考核方案,主要考核学生员工的能、德、勤、绩,其中“能”主要包括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实训中的表现、在学生会以及班级事务中的表现等;“德”主要包括工作的态度、团队协作的态度以及积极参与活动的态度;“勤”主要是指出勤的情况;“绩”则是从考试成绩、作业完成情况以及技能比赛等方面来评价。基于上述4个方面的考核内容来建立常规的管理机制,形成“周评比、月评比、学期评比”的机制,以此来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4]。所以,对于相关的中职学校而言,既要从自身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以及教学内容进行改革,还应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提供帮助。
篇3
高校畜牧兽医专业的的培养目标,就是使学生们通过学习,要求其掌握最基本的畜牧兽医专业的专业知识和理论,加强对理论的认识;培养学生掌握本专业必需的基本技能和实践技能,锻炼并加强自己的实践能力、动手操作技能;灵活运用理论知识,并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培养实践技能、创新能力,使学生具有较强的从事畜牧兽医方面的能力.掌握现代畜牧业的生产管理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技术,有利于学生自身创新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的发挥及综合能力的提高,使同学们适应就业市场,适应终身教育发展的需要.
2高校畜牧兽医专业的培养要求
通过对高校畜牧兽医专业的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们应该掌握和必须具备的畜牧兽医专业的知识和能力,为以下几点:掌握畜牧兽医专业的理论和方法、家畜的生长发育规律以及家畜外形体质和形态规律;学生要掌握家畜的生产与经营的基本理论,强化专业知识,重点培训其实践技能;掌握对家畜生产与经营中的饲养管理、生产技术及生产性能的鉴定及经营方法;加强学生从事畜牧兽医方面的实际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动手的能力,以便学生将来走上社会,服务于社会,造福社会.
3高校畜牧兽医专业课程的教学核心和重点
畜牧兽医专业的课程是畜牧兽医专业培养的重要基础.在实际教学和技能培训过程中,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对畜牧兽医专业的课程深入细致地讲解,以使学生掌握畜牧兽医专业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实训技能,掌握家畜的生长发育规律和外形体质及生产能力的鉴定;掌握家畜的选种选配的改良方法和杂交优势应用的措施;掌握家畜的饲养与管理方法,掌握家畜的疾病诊断和预防及治疗方法.同时,不断努力加大对学生的专业知识的运用和实践技能的培养力度,使学生能够为将来从事畜牧兽医领域的实际工作做好必要的准备,奠定坚实的专业基础.
4结语
篇4
1 制定专业技能训练纲要,以“纲”施训,是上好技能课的基础
中职教育畜牧兽医专业规划教材没有专门的技能教材,教与学的随意性和盲目性较强,影响学生技能培养的质量。
在畜牧兽医专业技能教学时,结合畜牧兽医市场需求,循序渐进,制定纲要:1)常见动物的保定方法(重点讲猪、牛、犬、兔的保定方法);2)常见动物的给药方法(重点讲口服、肌肉注射、静脉给药、鸡的免疫给药方法);3)临床检查的基本方法(重点讲问诊、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和嗅诊);4)临床检查的基本程序(病畜登记、问诊、现症的临床检查);5)整体及一般检查(重点讲整体状态的观察,心跳、呼吸、脉搏的测定);6)各大系统的临床检查(重点讲消化、呼吸、泌尿系统的检查);7)临床诊断的建立(重点讲诊断建立的步骤和依据);8)畜禽疾病的治疗方法(对因治疗、对症治疗、对因对症结合治疗);9)常见外科手术(重点讲猪、牛、羊、犬、猫、兔的及一般外伤的处理、一般外科病的治疗等);10)中小型规模养殖场的设计与技术管理(重点讲猪场、羊场、禽场)。
实践证明,按照该技能训练纲要由浅入深实施强化训练,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熟练掌握畜牧兽医的基本技能和系统技能。
2 技能课教师课前精心准备,以身示范,是上好技能课的前提
畜牧兽医专业技能课活体教学较多的特殊性,决定了技能课教师课前必须精心备课,包括每一个细小的操作环节;课前精心准备,包括一些不起眼的器械;课前精心操作,技能课教师上课前自己必须先做,能熟练操作后方能走上课堂。
如猪病诊断是一项比较困难而复杂的工作,猪病诊断三部曲“三看二查一问”是综合诊断猪病的简便新法。“三看”即一看皮毛,二看粪便,三看鼻镜。“二查”即一查体温,二查口腔。“一问”即通过向饲养员询问猪只发病时间、发病前后摄食量、活动等情况,并把问到的情况与前面看到的现象联系起来,把导致疾病发生的病原体与外界环境因素联系起来,把各种猪病流行季节和各阶段的发病规律联系起来,再进行综合分析,及时准确地找出导致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并对症治疗。
3 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动手实践,是畜牧兽医专业学生熟练技能的保障
畜牧兽医专业技能课内容多,涉及的动物种类多,单靠每周的技能课远远不够。因此,教师必须创造条件,给学生提供参与各种形式技能训练的机会。1)学校建立动物实作场,饲养少量常见动物,供技能课课堂教学和学生课后训练。2)学校开设动物门诊,服务周围养殖户,丰富技能实践内容,作为课堂教学补充。3)带学生出诊。教师出诊可以带上几名学生,不仅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而且锻炼学生。4)双休日、节假日集中实践。学校可以联系附近养殖场,抽双休日、节假日把学生分组轮流派到不同养殖场实习;尤其是寒暑假时间较长,学生可以利用所学专业知识进行社会实践。可以利用赶集天,向农民朋友发放养殖兽医资料,解答养殖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可以对口帮助养殖专业户,鼓励学生独立行医和独自创办养殖场。也建议学校开办规模养殖场,实施校企联合,建立畜牧养殖产业链等,进一步提高畜牧兽医专业技能教学质量。
4 毕业前技能综合训练,是畜牧兽医专业学生提高技能水平的关键
篇5
关键词:教室设计 专业特色
教室设计包括建筑设计与技术设计,它既要满足学生群体对环境的要求,又要尽量提高教学效果满足教学工作的技术要求。其中建筑设计主要是确定教室的样式、结构类型、各部位尺寸及材料性能等,技术设计包括结构设计及给排水、采暖、通风、电气等的设计。这里主要针对畜牧兽医专业的普通教室的功能关系与室内设计。
1.教室与实训室可以兼用
出于校园内各种建筑结构整齐划一考虑,一般做法都是把教学楼与实训楼分开、把教室与实训室分开,教学楼内有的把多媒体室与普通教室分开,有的多媒体教室单用白板或黑板,或白板与黑板相结合。总之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可谓想尽了千方百计,但总还不如意。畜牧兽医专业的实训室通常有解剖生理实训室、药理实训室、家畜病理、动物微生物与传染病、动物寄生虫、兽医临床综合、畜牧基础、畜禽生产、显微镜室、内科与诊断、生物生化、外科与产科、宠物训养与美容、中兽医等实训室,另外还有中草药园、牧草栽培园、各种小型动物养殖场等校内实训基地。其中有些实训室仪器小而多,有些则仪器大而贵,有些则化学药品多且有毒,有些则经久耐用且无毒副作用或对人体无不良影响。
由于畜牧兽医专业学生毕业后面对的是活的动物,接触的是鲜活的个体,学习的是实用技术,其实践操作性非常强,实训所需仪器设备多且不方便挪动;学生人数一般不太多,多为小班授课,其专业课教学不需要大型阶梯教室。根据这些特点,本人觉得其教室设计可考虑与实训室兼用。这样可增强直观性,方便老师进行演示试验,方便学生理论学习与实训操作相结合,还能提高教室利用率。但教室作为学生每天学习生活的场所,是除寝室以外学生接触最多的地方,如果与实训室兼用,则要求室内没有对人体有害的药品或其他物质,室内仪器较耐用、不易损坏且较廉价,当然还需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如教室可与畜禽生产实训室结合,教室外可以与中草药园、植物园、牧草栽培基地相邻;或者教室内贮放一些小型仪器设备,或教室与存放小型仪器设备的小间相连,改变以往教室只有课桌与讲台的现象。如果从整栋建筑来看就是教室设在实训楼,教室与实训室有机结合。不过对桌椅也要精心设计,既要讲究使用的舒适性又要充分利用空间,尽量减少空间浪费,必要时可考虑在教室中间的桌椅上安装滑轮,根据课程需要进行自由组合,靠墙安装柜子存放什物或做成桌子与柜子两用式。
2.教室内布置设计突出专业特色
畜牧兽医专业的教室内布置完全可以与教学结合,增加学生接触专业知识的机会与频率,强化与巩固其专业知识。如室内摆设动物的整体骨架、动物的体表各部位名称图、各种组织器官的结构挂图、各种牧草图片、各种穴位图、药物配伍禁忌图等等,还可张贴各种专业报刊杂志的内容,窗台上可以种植各种真实的牧草或中草药植物,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天长日久的接触中熟悉、学会专业知识。教室内的多媒体经常播放一些专业视频,也方便学习,增强实践教学效果。此外考虑到专业课教学中小组讨论的需要,也可对室内布局进行合理设计,打破那种桌椅整齐排列的方式,采用分散布置的方式,形成学生之间能交流互动的学习环境。这种教室布置设计也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他们的特长与兴趣爱好,发动师生提出设计方案。
3. 教室外围护结构的设计突出专业特色
外围护结构的设计首先是满足保温防寒、隔热防暑、采光照明、通风换气的要求,合理设计其墙壁、天花板与地面结构、材料及门、窗、通风口的数量、尺寸和安装位置等。如电热器、散热板、红外线灯、热风炉、暖风机等防寒采暖设备的选择与安装,喷雾、喷淋、蒸发垫或湿帘降温、冷风机降温等降温设备的选择与安装等,都可以让学生参与,也可以是多种方式结合。不过这样可能增加费用,但有些仪器可以考虑有偿使用的方式,让学生在享受中学会使用仪器。
4.与个性化设计相应的管理制度
以上各种突显专业特色的个性化教室设计都会增加管理难度。那么管理方面如何应对呢?
4.1领导更新观念,放宽政策
目前教室一般是制式的,国家有统一的标准,多年来没有什么变化。即使曾经有过某些人性化设计也难于变成现实。在这方面,各级领导者首先应该放宽政策,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
4.2实行承包责任制:硬件的购买与安装由学校出资完成,管理由承包者负责。承包方可以是以班级为单位,也可以是学生或老师个人。如同学生公寓楼的管理一样,学校给定出经费限额、电的基本限度、水的基本限度等各种基本指标以及各种基本制度,承包方节约的就奖励,超支的就处罚。
4.3定期收集信息,多部门配合:畜牧兽医专业的个性化教室要想更好完成它的功能,就必须成立一个管理委员会,每年进行一次用户调查和可用性评估,收集师生与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对教室和室内设施的使用与管理的合理化建议。这种专业教室在设计时应该倾听各课程教师的意见,吸收他们参与设计,这样也可减少以后管理的难度。在教室醒目位置张贴求救电话,保证师生使用教室遇到维修问题或需要支持时有畅通的信息渠道,这样可减少对设施的盲目破坏性,增加师生的满意度,利于管理。
参考资料:
1.数控专业工作过程导向一体化教室设计探讨,江洁、詹华西、李艳华,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2
篇6
[关键词]实践教学;兽医学;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6-0108-02
近年来的研究生复试面试(动物医学专业)给面试教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相当一部分学生回答问题时只了解个别知识点,缺乏对问题的系统理解和宏观把握。进一步了解发现,这些学校临床主干课程的实践操作部分通常是以观看教学视频完成的,学生几乎没有动手机会,这是问题的关键。由此可知,有不少农业院校的兽医学临床实践教学环节还比较薄弱,学生的临床操作和临床思维能力未能得到充分锻炼,学生未能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兽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及应用性很强的专业。临床实践教学是专业基础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融合点,是锻炼学生动手能力,提高专业水平的重要教学环节。因此,根据社会行业需要和有效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等基本要求调整专业及相关课程的内容和比重,构建应用型实践教学体系是我国动物医学专业教育今后必须要走的路。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予以重点建设和不断优化,现将各环节具体介绍如下。
一、调整课程设置,加大实践教学比重
长期以来,在“高等学校应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理论教学体现了学术性,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一个环节、一个补充”等思想观念的指导下,实践教学未能摆到应有的位置。在本科教学计划中的实践教学,具体指实验课、课程设计、教学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其特点是每个实践教学单元与理论课紧密衔接,但每个实践单元的内容简单,时间短,基本没有创新能力培养的内容,这就造成实验课完全依附于理论课[1],而且课程间的有效联系较少,学生只能接受单一、分散的临床课程知识而不能将知识进行有效贯通和灵活应用。
目前这种状况在很多高校仍没有明显改善,很多动物医学专业毕业生临床实践能力较差,无法直接胜任相应的岗位工作,需要相应机构或单位的再次培训。以我国推行的执业兽医制度来说,我国原计划于2014年全面实施执业兽医师制度,规定动物诊疗机构、养殖场等必须配备执业兽医师。2012年,我国约有五万人已通过执业兽医师考试并获得兽医师执业资格证,但由于获得执业兽医师资格的人数较少,全面实施执业兽医师制度的时间推迟到2017年,但2017年能否全面实施执业兽医师制度仍没有充足把握。[2]其原因是获得资格证的人数不够,而且相当数量的在校学生虽然通过笔试获得了资格证书,但他们大部分缺少临床诊疗实践经验,虽有执业兽医师资格但仍不能“执业”,于是出现了“租证”等违规现象。此外,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虽获得了该证书,但他们大部分是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很少到诊疗机构、养殖场等开展工作。这同时反映了执业兽医资格证属于行业准入资格证,而不是“技术专业资格证”。可见,专业实践对兽医师的培养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
多数毕业生反馈大部分课堂教学特别是基础理论知识,考试后就忘了,并没有留下多少印象。要改变这种现状,需重新规划课程设置,减少与本专业相关性较小的课程,或将其列为选修课而不是必修课;加大实践教学比重,提高实践环节的考核要求,一些与临床实践联系紧密的理论知识可在实践教学中加以阐述,便于学生理解、掌握。合理编排实践教学内容及呈现形式,除了教材内容,教师还应根据新形势下就业方向和生产一线的新需求,设置与生产实践密切相关的实践内容,以此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二、变课堂教学为实地教学
现场教学不仅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而且是课堂教学的继续和发展,也是专业教学最有效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3]从研究生面试所反映的情况看,学生往往对自己曾经参与的教学实验或在动物医院见习内容中的关键知识点较为清楚。鲜活的实例有助于从多方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患病动物经治疗后临床症状的变化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尤其是不少急性病如犬产后缺钙引起的抽搐、高热等症状在用药后迅速消失会给学生带来强烈的认知体验。此外,现场教学还容易建立职业认同感。在诊疗现场,学生除了直接参与疾病的诊疗过程外,还能感受到动物主人对治疗手段和疗效的肯定,以及诊疗前后的情绪变化,这些知识或技术之外的体验更容易引起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和成就感,从而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
现场教学不仅是让学生观察或者参与诊疗过程,教师应该注意及时对不同疾病的诊疗要点进行分类总结。教师应在某类疾病治疗或抢救成功后的间隙或抽出专门时间,将现场观察到的现象与现象背后的理论支撑体系串联起来解说,从而使学生对各环节的知识点能够融会贯通。目前我校动物医院每天下午安排值班教师在固定时间为见习学生进行病例总结,并对学生所提问题进行一一解答。以当天自己参与的病例为素材与教师进行直接互动,能够督促学生积极回顾专业知识,积累临床经验。
现场教学还有助于学生体验医患间的沟通艺术。在现场诊疗过程中,除了望诊、切诊或触诊、仪器设备的辅助诊断外,还有一个重要环节就是与宠物及其主人的沟通交流。这些交流对疾病病因、性质、甚至预后等的判断往往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此外,对宠物主人平时饲养管理、护理等方面的适当建议也是在恰当的沟通中完成的。这种沟通不仅会影响到药物疗效,还会影响到宠物主人对诊疗的满意程度,增进相互理解,从而有助于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三、加强学校与社会之间的交流
学校教育培养各类人才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服务,因此定期安排本专业学生到基层相关单位进行生产实践学习是非常必要的。基层生产实习的多元化、复杂性,并不是校内单一、程序化的实践教学基地或单纯课堂教育所能比拟的。因此,要将经常性的“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合作交流融入实践教学,并形成工作常态。
坚持“走出去”了解现状。例如我院为加强2014级新生的专业思想教育,先后安排他们参观了三家知名实验动物企业,经过现场观察和讲解,学生们对现代实验动物发展的前景和医学意义有了更清晰、直观的认识。另外,对光明奶牛场和天成现代农业科技园的参观学习也让学生们对兽医专业的认识更充分、更全面。学生们的惊叹足以说明去相关企业参观学习比课堂说教要强得多,而这种与生产一线企业或相关基层单位间的交流与合作,应有侧重主题且分批次的贯穿于动物医学专业教育的全过程。这对激发自主学习热情,提高专业水平及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还能加强教师与基层单位的合作与交流。“走出去”还应考虑国外相同专业和行业的实践。近年来扬大兽医学院开始每年选派部分综合素质优秀的学生到国外知名大学参观访问学习,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动物医学专业的认同、学习热情和科研积极性。
经常“请进来”进行现身说法。学院经常性地邀请国内外兽医相关行业的管理者、技术负责人等来学院开展主题讲座,为学生带来行业现状、发展动向以及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实际经验等信息。这种主题讲座更贴近实际,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四、实施并规范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
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环节,学校或者学院应设立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建立多样化的科技创新社会实践活动,调动学生参与科研实践的积极性;应积极建设公共实验平台或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为学生提供参与平台。实施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导师制,可以让学生适当参与科学研究过程,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协作能力、思考及表达能力等科研素养。鼓励学生在“导师”的引导下积极独立申报各级创新课题,并独立实施试验、得出结论并结题,以此锻炼学生的科研“自理”能力,但在实施过程中要加强监督考核力度,避免“只挂名不做事”等不良现象的发生。
加强学校与学校之间的交流,积极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进行主题报告或校内授课,能够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科研兴趣。大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过程对其创新思维的形成,综合素质的提高有极大的帮助,是学校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举措。经过一段时间的科研训练,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水平及完成质量均会有明显提高。
总之,实践不仅是兽医学专业,也理应成为大部分农科专业教学的特色和亮点。为了国家能够尽快全面实施执业兽医师制度,保障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以及肉、蛋、奶食品安全,提高兽医学专业教育教学质量是当务之急,而构建并规范实践教学体系势在必行。
[ 参 考 文 献 ]
[1] 司淑梅. 应用型本科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06.
篇7
1、欧美兽医教育与国内兽医教育比较
欧美兽医教育的本质是职业训练,只有在完成兽医预科3年或在相关专业学习4 年毕业后,才能进入兽医学院学习,通过4-5年的专业和临床学习训练,获得毕业许可,再经过相关考试并得到开业许可,便可独立行医。如果要成为一个专科兽医,还要接受3-4 年的专科训练,培训在兽医临床某一专科上的特长,使自己成为某一临床领域的专家。欧美兽医行业有严格的职业资格准入门槛,对培养兽医的机构有严格的认证体系。
中国的兽医教育在近几年发生了一个深刻的变化,比较突出的是从2009年起,国家正式启动执业兽医管理并实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同时开始实施兽医专业学位教育,这一系列举措预示着我国兽医管理体制和兽医高等教育开始逐步与国际接轨。目前,国内本科兽医教育之后,我国获得的是农学学士学位,进入社会无自主独立开业行医的资格和权力,要通过国家执业兽医资格考试,才能开具处方。即使通过了国家职业兽医资格考试,大部分从业人员都缺少临床经验,能够真正独立从业的医师很少。国内兽医专业的职业教育由于学生综合素质良莠不齐,理论水平较差,实践锻炼有限,所以并没有达到毕业后直接到岗满足行业需求的初衷。总之,国内的执业考试和职业训练相脱离。
2、目前国内兽医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自从2005 年 11月国务院第六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作出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以来,国内职业院校和教育学者借鉴和吸收国内外先进的经验,从教学计划、教学模式、培养计划、顶岗实习、订单培养、校企合作等多方面转变职业教育观念,探索更适合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模式。
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的职业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以兽医专业为例,职业院校学生基础差,专业理论深度和广度很难扩展;顶岗实习监管不到位,达不到预期的目标;政府和学院在基础设施上给予一定的倾斜,但是一些软件建设上投入不大;缺少第三方监管,学生实习结束、毕业离校、考取执业资格证后,与真正实践能力差距很大。等等诸多问题,还有待于学校、政府、企业等多方协同管理,包括财力和物力支持。
3、兽医专业职业教育新机制
兽医作为一门临床学科,属于“医”的范畴,需要理论技能和经验并存,需要学生经常动手操作,积累经验,逐步成长为独立的临床医生。专业技术人才的缺乏与技术人员水平低,也直接制约国内畜牧业包括宠物行业发展。兽医职业教育机制亟待改进。
3.1改变教学模式,培养有理论有医德的专业人才
对于兽医专业来说,学生在校的教学内容,除了注重实践教学,理论也要有一定的深度,毕竟属于“医”的范畴,以后的工作面对的是生命。在校外,如顶岗实习阶段可以设置一些现场的理论教学,让企业的师傅给学生讲解更实用的相关理论。学生在“理论-实践-理论-再实践”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学生除了专业知识的学习,校内校外还要进行医德的培养,尤其是从事宠物行业的人员。好的医德也是专业能力的体现,也是一个人整体素质的体现。目前国内不缺兽医,缺少的是有良好医德,有敬业精神的动物医生。
3.2严格实践考核制度,培养真正具有实践能力的临床医生
现在国内的高职教育还是大锅饭,学制满三年后,不管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动手能力如何全部领取毕业证书推向社会,结果就是毕业人员众多,真正能服务社会的人寥寥。学校既然制定了考核制度就要严格执行,达不到要求的学生延期毕业,否则也没有实现职业教育的真正目标。高职院校严格执行在校期间包括实习期间的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制度,真正的向社会输送全方面合格的临床医生。
3.3加强第三方管理,规范行业准则
篇8
关键词: 畜牧兽医专业 教学理念 职业技能 实践能力
中国是农业大国,同时是发展畜牧业条件最优异的国家,因此畜牧业已经成为我国主要的经济发展产业,面对这样大的市场机遇与挑战,畜牧业人才需求也在加大。笔者经过调查了解到市场对畜牧业人才的需求量非常大,对于那些有能力又具有实际技术水平的人才的需求更在加大。所以对职业院校在畜牧业人才的培养上就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当前职业院校是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无疑会给教师增大挑战与压力,对畜牧业教学质量提出全面的要求。那么怎样才能让畜牧业教学更有效呢?怎样才能全面培养优秀的、具有综合能力的畜牧业人才呢?就让我们走进畜牧业教学理念与思维中。
1.培养职业技能,导向职业精神
在中职院校中,要全面促进学生对畜牧兽医专业知识的学习。在提高教学兴趣的基础上全面提高学生对职业能力的认识。现下,社会需要那些具有职业精神及综合能力的畜牧兽医专业人才,教师要做好职业技能及职业精神的传递。教师是传递职业技能及职业精神的首要执行者。教师应在正视自己职业精神下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精神[1]。如何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及职业精神呢?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解一些职业精神方面的知识,同时可以适当给学生播放一些关于职业道德的宣传与纪录片,让学生在掌握职业技能的基础上掌握更多职业精神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适应社会,才能更好地成为综合型人才。
2.开发课程资源,强化实践能力
畜牧兽医专业课程开发主要以生产力为主线进行引导,也就是说要按照职业岗位的不同确定不同的教学内容,岗位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教学中就采用什么教学方式。畜牧兽医专业技能知识的开发要反映出新颖的技术;新颖度独到的工艺及方法,满足经济及企业的发展需求。例如,在现代养羊生产中可以利用发酵工程、细胞工程等新的科技手段,中职院校要开设关于这方面知识的课程,让学生第一时间掌握相关技术知识,有助于应用。又如禽流感病毒,我认为在中职课堂教学内容中可以引入关于养殖与禽病防治等教学内容,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一系列关于预防和治疗畜牧的方法及科技手段,便于应用于生产中。增加一些实用的实践课不仅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还能真正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畜牧兽医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并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
3.拓展课程资源,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畜牧兽医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还是比较受限制的,很多学生的就业充满局限性。为了避免这样困境的发生,畜牧兽医教育要全面拓展课程资源,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我认为针对畜牧兽医的就业范围,可以根据专业特点及学生爱好拓展课程资源,从科学发展观角度看问题,实施课堂教学。我认为可以设置选修课及专业选修课程[2],学生根据自己爱好选择科目学习,明确学生的就业意向,有针对性地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发展学生的自我特长,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这样学生掌握的技能多了,就业方向也就广泛了,所以拓展课程资源能促进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
4.开放教学,促进实践能力
畜牧兽医专业不是一门单一的理论实践课,要求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帮助企业生产,所以在专业教学上不能有一点马虎,可以说是一门半实践课程。同时也是一门研究型非常强的学科。要求教师在课堂中全面掌握教学模式,让学生发挥畜牧兽医专业技能。怎样才能获得这样的实践效果呢?我认为可以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基地,让学生亲身体验畜牧兽医专业教学。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参观实习,让学生畅所欲言、发表意见,在课堂上与大家相互探讨在实行和参观中获悉的经验,相互交流,相互沟通。教师与学生共同分析和了解相关知识点,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关键还能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让学生全面掌握相关畜牧兽医知识,走向生活,巩固知识,学以致用。
5.组织评价,提高学生总结能力
中职院校的畜牧兽医专业教学是非常严谨的教学过程,教师要让学生掌握更多知识就要有更好的教学水平。我建议组织学生评价,让学生总结教师的教学质量,说出其中的不足点及学生对教师的看法,这样能促进教师改进教学[3]。同时也是学生对自我的评价,找出自己在畜牧兽医知识中的不足点,进而更好地改掉缺点,适当的评价能促进学生进步。总之畜牧兽医教师应定期组织评价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总结能力,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学生进步。
6.结语
良好的教学质量能促进学生对畜牧兽医知识的掌握,中职院校的畜牧兽医专业是一门技术性与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所以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学理念需要更新,教学思维需要创新,这些需要从课堂及办学模式出发,从基础做起。畜牧专业的教师更要从整体出发培养综合人才。总之,严谨教学,提高教学,全面教学,方能培养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冷毕丹.畜牧兽医专业中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浅析[J].职业,2011(03).
篇9
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的过程当中,还要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畜牧兽医专业是一个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对学生进行该专业的实训教学,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最终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为了使实训教学可以很好地开展,就需要学校根据任务目标进行建设一定的实训基地。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我国现代的教育模式正向着课程和信息技术相互融合的方向发展。由于每一个主页的授课内容,以及教学的目的不同,所以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专业进行多媒体教学方式选择。
【关键词】
畜牧兽医专业;教学效率;方法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二舅爷形势也越来越严峻,如何在这个竞争日益增加的时代中可以占有一席之地,对于各个专业的人员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上课的学时不断地减少,可是却要求教学的质量要不断提高,这对于教师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已经进入了千家万户,各种先进的理念以及现代的方法的普及,使得学校的教学内容也在不断的膨胀。所以,如何在教学内容过饱和的条件下,提高畜牧兽医专业的教学效率显得尤为重要。
1 提高畜牧兽医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学校所学的知识最终是要用来解决现实的实际问题的。提高畜牧兽医专业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是保证其在今后工作的重要保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人们越来越重视对学生进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为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辅之以实践操作,可以是学生很好地消化课堂的理论知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除此之外,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可以很好地发挥出其主观能动性,成为一名具备综合素质能力的人才。对畜牧兽医专业的学生进行教育时,是对学生的一些基础实践能力的训练,比如说,锻炼学生对动物疾病的临床诊断的能力、培养学生对动物科学饲养管理的能力,以及对动物进行疫病检疫的检验能力和对动物的繁殖进行调控的能力等等。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再进行课程授课的过程中,要在原本知识的基础上增加一些创新性的知识,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提高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1.1 增加课堂的信息量,使得单位时间内的教学效率有所提高
学校在对畜牧兽医专业的学生进行各方面的能力进行培养时,为了使得学生可以在单位时间内可以学到比课程内容安排的更多的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在保证教学内容学生可以校花的前提下,再额外地增加一些与课堂相关的课外知识,这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培育是十分关键的。如何使学生可以在单位时间内学到更丰富的知识,作为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病理学作为一座桥梁,一头连接着兽医的基础学,另一头则连接着兽医的临床学,所以学号病理学是进行畜牧兽医专业学习的关键;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外一定要事先手机一些与病理学、兽医基础学,以及兽医临床学有关的资料,通过交流与整理得出一个系统的知识体系。然后,为了使学生的学习欲望能够得到满足,使他们在畜牧兽医这个领域有一个较好的发展空间,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要对课堂的知识进行空间的转换,把可以贯通的知识进行融合,是的畜牧兽医专业的实训课程可以得到有效的优化;在实训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对教学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可以有针对性的增加或者删除一些不必要的实训项目以及应用性内容。随着我国科技的发展,畜牧业的现代化趋势也越来越明显,为了使学生能够在今后的工作领域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所以,作为教师有必要在进行授课的时候,把一些先进的理论,以及一些先进的技术与同学们一起分享。这样一来,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只是储备,同时可以很好地调动课堂的气氛。
1.2 实施鼓励性的评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校里,有很多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差,由于升学的失利使得他们产生较强的自卑感,并且显示出对学习有较大的排斥力。使得他们在进行学习的时候,过分地依赖老师,不能够做到主动学习,对学习没有太大的积极性。由于学生本身的这些问题,使得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自身的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方式。对于那些对学习没有太大动力的学生,作为教师就要做到:给他们更多的关心;在平时,要给他们更多的鼓励;还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对他们进行提问等等。这样一来,可以很好地引领他们学习,是他们在学习中找到乐趣。而对于那些学习较为积极的同学,教师则应该对他们提出更高的标准,是他们的潜能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使得他们可以在学习中对那些不主动学习的学生进行引导。
2 对畜牧兽医专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体系进行改革
作为一门实践性强、概念抽象的学科,畜牧兽医专业的教学内容涉及的范围很广,仅仅只是在课堂上进行这些致使的讲解是无法让学生可以充分理解的。因此,对畜牧兽医专业的教学计划,以及教学体系进行改革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对于一些抽象的事物,如果把它置于一个实际的环境当中则可以变得清晰明了,在实验室进行教授可以使学生很好地理解,课堂也可以很好地进行下去。说到对畜牧兽医专业进行教学计划以及体系的改革,改革的方向是如何的呢?为了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可以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第一,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增加一些专业实训的内容;第二,适当地减少专业课理论知识的授课学时;第三,把课堂的知识与实习进行有效的融合等等。为了能够达到教学要求,学生进行课程设计的时候可以把理论与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这样一来,不仅使得学生的理论知识得到了巩固,同时还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 对于畜牧兽医专业进行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
在传统的教学当中,人们只是注重了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培养,而忽略了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育,使得在畜牧兽医专业中普遍地出现了理论高于实践的现象。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同,现代的教学模式注重的是对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为了是整个教学的过程可以提高教学的质量水平,保证理论与实践可以有效地结合,可以在畜牧兽医专业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方面做以下的调整:教学的方法可以是提问式、启发式、讨论式、现场演示等等;而对于教学手段的改革则可以进行现场教授、直观教授,以及示范的形式进行综合调整。以上这些方法与手段的选择,可以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4 小结
想要提高畜牧兽医专业的教学效率,探索出一条可行之路,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但是,把素质教育真真实实地落实到这个畜牧兽医专业的教学当中,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以及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王龙.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畜牧兽医专业课教学创新的几点探析[J].新课程(教研版),2012,13(5):77-78.
[2]杜文棋.信息技术与畜牧兽医专业课学科课程整合的研究[J].福建畜牧兽医,2008,30(5):45-46.
[3]颜海琴.试析职高畜牧兽医专业课教学的现状及对策[J].素质教育论坛(上半月),2011,12(6):99-100.
篇10
【关键词】畜牧兽医;产学结合;实践教学
以畜牧兽医专业为试点,在市场调查的基础上,确定“企业、学院、学生、教师共赢”的产学研实践教学原则,以“三围绕”开展产学研实践教学工作,以“五提高”为目标,实现产学结合实践教学效果,形成生产、教学并举,服务、培训、就业一体化的产学实践教学模式。
一、产学结合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方案及模块教学大纲。
为了设计好畜牧兽医专业产学研实践教学方案,共走访了哈尔滨周边36个养殖企业,问卷调查了27名校友和145名毕业生。调查的结果表明,若使产学结合实践教学方案设计科学而又符合实际,必须遵循企业、学院、学生、教师“四赢”的原则。只要这“四赢”关系能和谐共存,就能将产学结合实践教学长期友好地开展下去。优化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产学合作内容。根据畜牧业岗位群分布、教育对象、学生就业趋向,本着以能力为教学中心,态度、知识和技能并重的宗旨。在院企专业建设委员会的反复研讨下,确定了畜牧兽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模块教学大纲。这套教学文件体现了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资源“五俱全”的实践教学风格。展示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教学场所与教学内容、教学情境与教学时间、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顶岗实训与学生就业“五结合”的实践教学特色,形成了生产、教学、科研并举,服务、培训、就业一体化的产学研实践教学模式。因此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计了与产学研实践教学相关的11个专业模块(每个专业模块又分一级单元、二级单元和三级单元若干个)。我们从中筛选出实践性强、技术难度大、凸显本专业特点的养牛与牛病防治,养猪与猪病防治,养禽与禽病防治3个教学模块作为产学研实践教学的主要内容,并将这3大模块的教学场所搬到企业中去。职学院与企业有产学结合合作关系,学院必须筛选科研能力强、专业技术好的老师到企业中去与企业共同进行技术改造、技术攻关和应用技术研究。
二、遵循“四赢”原则,推动产学研实践教学工作。
在“互利互惠”的市场经济运行规则下,我们拟定行之有效的措施,使企业、学院、学生、教师在产、学、研实践教学过程中最大化地达到“四赢”:①企业赢。企业利用高素质的学生作为生产一线的技术劳动者,不仅可以节省部分劳动力支出,还可以考核学生的理论与实践水平、思想素质,为企业选拔人才提供参考;专业教师到企业中来,可提供部分技术服务和技术培训;企业高级管理者走进学校从事部分教学任务的同时,也将企业的文化和经营理念带入学校,从而提高企业的知名度。②学院赢。利用企业的资源开展教学活动,学院可节省教育开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加学院办学的知名度;提高教师的实践水平、科研水平和课改水平;实习与就业相结合,使校企的产学研合作为学生就业的一种渠道。③学生赢。学生技能提高,减少了毕业后到企业工作的“后熟期”,同时也相对地减少了家庭经济负担,预计学生半年实践教学可以节省经济支出约3000元/人(补助费200元/月·人;伙食费300元/月·人)。④教师赢。教师可提高实践能力,使科研成果快速转化为生产力,在提高了在业界中的影响的同时,还可增加个人的收入。
三、以“三围绕”为中心开展产学结合实践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