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学范文

时间:2023-03-22 23:07: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色彩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色彩学

篇1

在书中,大鹏用白、紫、蓝、粉、绿、黄、黑七种颜色所代表的心理状态,为你寻找最适合的目的地。比如白色象征纯洁、神圣、善良与信任,有时也会给人疏离、梦幻的感觉。当你需要做某种重大决定之前,可以跟着白色去旅行。而紫色则显示出的是与众不同,甚至带有浪漫情调,粉也带有浪漫的意思,却跟紫色的高贵有大不同,那是一种小清新,蓝色则适宜思考,黄色更流行於同学、生日的聚会,取的是性情之意。至於集体旅行更适合绿色,那一种生机盎然,才是最受关注的……凡此种种,让旅行显得大不同。

如果说,旅行是带着偏见的。这一种色彩学纳入旅行的过程中很显然要富有意味的多。假若是没有选择的恰当的旅行,有可能一趟行走变得毫无意义,以至於遗憾到处都是。在这个时间成为消费品的时代,我们所赋予旅行的意义,岂只是一趟简单的行走,那里面还包括了对人世沧桑的意见,以及对过往生活的整理,好与歹,那都成了过去,无论有多么不舍,都得学会放弃。

何为旅行?即让每一次出行都变得花样百出,不重复,走出新意,在这一点上,大鹏的行走和色彩,让我们见识了不同的旅行人生。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在书中他不仅阐释色彩学在旅行中的应用,还有不同的案例分析,同时,在主推一个旅行地的时候,还附带着推荐相类似的旅游地。这虽不是旅行指南,却远比它更为靠谱一些。

杰克·凯鲁亚克的有句名言说:“我还年轻,我要上路。”不错,上路即是一种旅行,从开始到结尾,好像有终点,又好像没有。这期间的差别只是我们对旅行的意见不同。但在大鹏看来,在路上犹如生命的状态。他在上海从底层做起,而后创业,成为成功人士,却在生活中迷失了方向,随后旅行,让他明白自己想要的是怎样的一种生活。在行走了许多个地方以后,他远离了上海,回归故里,过自在的生活。这一种状态,才是让人最为羡慕的。当我们在城市里遭遇交通拥堵时,呼吸糟糕的空气时,他却在自家的院子里看日落。这怎不让人羡慕。

篇2

关键词:印象派;色彩学;莫奈;梵高;塞尚

人类认识色彩并创造性地运用色彩,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过程。人们对色彩有了更高层次的认识,从而产生了色彩学,色彩学的发展深刻的揭示了光和色的奥秘,色彩从科学领域进入到绘画领域也经历了一系列的演变过程,让艺术家们对色彩有了更新的认识,改变了绘画的色彩面貌。印象画派与色彩学是密不可分的,印象画派的作画方式实际上就是对色彩的表达。色彩从根本上来说是光的一种表达形式,它是对于眼前的色彩的呈现,相比于先前的画派,它表现的是物体在不同光色下的色彩。而对于物体本有的固有色与固有形相对摒弃。就如莫奈曾经说过的那样,多希望我生来就是个瞎子,这样我对于事物就没有一个清楚的概念。实际上,这并不是说印象派的绘画不注重基本形,而是他们明白怎样“放形”。相比于传统画派的严谨的绘画态度,印象派就如它的名字一样,它给人带来的感受就是一种印象,就如中国画的神似一般。它所向人表达的更是一种放松与自由。印象派最著名的画之一就是莫奈的《日出·印象》,他描绘的是太阳刚刚升起时的港口之景,由于时间短暂,必须在短时间内把眼前之景呈现在画面中。在19世纪的艺术背景下,学院派的新古典主义是占主导地位的。这种粗放的对于色彩的表现是不受承认的。起初印象这两个字只是对于其画作的讽刺,学院派的画家认为其画作太粗糙,难登大雅之台。然而随着时间推移。人们越来越承认此画派,并且称之为印象派。

印象派可以说是对于色彩学的创新,它对于色彩有了新的表达。原本的固有色被“释放”。呈现出一种更加浓烈的情感色彩。情感色彩指的是不同的色彩在不同人的心理状态下所带来的感受,依据此种感受而发出色感,其中包含冷暖感、胀缩感、距离感、重量感、兴奋感等,所以我们就可以把色彩分为两种倾向———积极与消极、人们对色彩的好恶,包括对单色或复色、不同色调的好恶、色彩的意义的象征性、表情性、色听现象等问题。由印象派的视觉瞬间感官所造成的画面的视觉感受也可以引申到色彩心理学的范畴,画家通过画面表达出的色彩情感在心理学范畴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所以说心理学色彩研究与印象画派的色彩情感表达也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篇3

关键词: 传统色彩学 现代包装设计 应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除了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以外,各类休闲娱乐产品不断出现。种类繁多的商品,一方面极大地满足了大众对物质的需求。另一方面,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给消费者带来了更多的选择空间,随之带来了消费者审美的提高。因此,琳琅满目的商品也面临了新一轮的挑战,除了商品质量外,最直接、最能吸引人眼球,使人一见倾心的便是包装设计。如果包装设计不合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就缺乏竞争力,甚至质量再好的商品也可能无人问津,降低了商品的市场效益。因此,包装对整个商品不仅起到运输和装饰的作用,更是传播大众文化的媒介和帮助产品向市场推广的符号。因而,那些在包装设计中具有强烈色彩、浓郁的传统文化的商品,更能吸引广大消费者的目光。外表常常是内在的体现,一个包装精美的商品更能在众多的商品竞争中脱颖而出,深受消费者喜爱。在现代包装设计中,将中华民族浓郁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理念有机融合在一起,既可以使商品具有中国传统文化色彩,散发出独具特色的民族艺术的魅力,满足消费者的审美观,又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扬。

一、传统色彩搭配分析

1.主导色彩红、黑

从我国色彩学发展的历程看来,其主导色彩是黑、红两色。漆器外壁多黑漆,内多为朱红漆,在局部的处理上常用黑底红纹。因为,通过器物上红、黑两色的搭配运用,能够给人带来美妙的视觉感受,黑色深沉内敛,红色鲜明发散,红与黑二色结合,相得益彰,对比强烈,交相辉映,使器物整体大方庄重、沉着内敛、高贵华丽。然而,随着装饰纹样的疏密、粗细、线条的复杂与简洁和形式的组合变化,黑、红两色闪耀出五色的光辉,给人们呈现出多姿多彩的视觉效果。

2.色彩协调五色的敷施

传统色彩学主要是为了追求富丽堂皇、色彩斑斓、精工高雅的格调,其中,五色是泛指人世间纷繁变化的五种色彩,并不是具体到某五种颜色。一般情况下,在红、黑两色强烈对比的基调上,再敷陈以绿、黄、金、白、蓝、银等色,最终形成五色对比。通过五色彩度上的搭配变化,营造出一种幽远、深邃、斑斓缤纷的氛围。此外,漆工们还会根据漆色的不同光泽,以明度形成色彩使之形成美妙的对比效果,并呈现出绚丽、缤纷的视觉效果。

3.素髹色彩色漆

器物通体髹一种颜色的漆器叫“一色漆器”;器物表面没有花纹装饰的漆器,髹漆颜色素朴,称“光素漆”。老子曾说:“少则德”,因此,色彩不在炫目,应当力求恰到好处。可以采用一色漆器去掉过多的装饰,只需要以典雅舒适的比例、光洁润泽的表面和准确匀称的造型产生极度的含蓄美感,以一种洗尽繁华后沉淀的美,给人们带来一种全新的感受。

二、传统色彩学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我国传统色彩学一直伴随着我国历史的发展而发展,是我们的祖先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断沉淀、不断积累而成的,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民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由于我国传统漆器色彩有很强的主观性,并且多是装饰性的色彩,同时还受当时哲学、人文风俗、伦理道德的影响,例如,“赤、黄、青、白、黑”与阴阳五行学说相对的色彩正是中国人最喜欢的色彩。又如,随着等级制度的不断强化,服饰颜色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不同身份的人穿不同颜色,这是我们熟知的“品服制”。黄袍是为了彰显皇帝的尊贵,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中华民族的用色偏好。因此,只有不断探讨和体会我国传统色彩艺术对现代包装设计的影响,才能使我国消费者产生好感,具有更高的市场知名度。例如,中国红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古代,中国红又称为“朱”,是一种很尊贵的颜色。如今中国红已经成为我国象征性的色彩,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员的服装总是少不了中国红的元素。古往今来,人们对中国红倾注了无限的情感,其中包含崇高的精神境界。经过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世代沉淀、承启、升华与摒弃,中国红具有其独特的意义,犹如记载了中华民族发展的心路历程,是中国人民心的向往。其象征意义呈现出多样化发展,具有平安、吉祥、喜庆、和谐、热闹等丰富的内涵。在现代包装设计中,融入我国传统的色彩学元素,准确把握现代人的情感脉搏,能够很好地为产品开拓市场,给企业带来很好的声誉及创造良好的销售业绩,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

例如,我国传统品牌王老吉就是通过巧妙地运用了红色作为其产品包装的主打色,渲染出了热烈的节日气氛。在传统观念中红色代表吉祥如意,大多数人为了讨个吉祥的好彩头,对这样的产品也会更有好感,加之红色本身除了具有易于促进食欲和情绪的特点外,还非常醒目,能赢得消费者的青睐。

与西方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色彩原理不同,我国传统色彩学是对古代用色实践的归纳总结,其主要是注重实际用色效果与我国文化底蕴。即在重视产品色彩的同时重视产品的色泽。我国传统色彩学就强调重视材质色泽,而这些都不能简单地用色彩分析。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很多的传统食品的包装中,使用髹漆木盒、丝绸和陶瓷等材料作为外包装,同时,为了更好地达到传统的用色效果,往往对其色泽的要求就成为衡量包装效果的重要指标。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审美观念在不断变化,现代包装色彩崇尚传统色彩中红、黑对比的活力的动态色彩倾向,呈现出缤纷、绚丽的视觉效果。在中国传统色彩的造物史上,颜色变化是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常用颜色的敷施,显示出器物深沉的色质感。而红、黑色彩搭配具有庄重、纯正、深沉的色调,使器物整体沉着内敛、大方庄重、高贵华丽,更能吸引当今消费者的注意力,有利于提高产品的知名度。例如,战国的彩绘乌云纹盒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同时,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红、黑仍是各种包装设计的基础,并已广泛应用到包装设计的各个方面。在设计中,以黑色的包装,并辅以红色的流线型,这种对比强烈而简单鲜明的色彩搭配,黑色深沉内敛,红色鲜明发散并且能给人活力激情的视觉感官。红色与黑色互为补充,充满灵动之感。红与黑相互衬托,含蓄而耐人寻味,不仅体现出传统漆器色彩的特点,还展现出现代包装简洁而醒目的色彩风格特征,更映射出传统的色彩搭配所突出的现代商品的气质和艺术情趣。例如,道吉刚的《图解历史研究》的封面设计,设计者巧妙地用黑色作为底色,并且用金黄色的线条加以分割,在每格中排列不同的文字,这样的设计井然有序又不缺乏变化,给人以沉稳、庄重之感。

此外,现代包装色彩设计往往是追求素雅、清新的静态色彩倾向,并努力摆脱设计流行中的繁杂、喧闹、缤纷艳丽的手法,积极寻找色彩设计的理性与单纯,更好地凸显商品的永恒之美。因而,在包装中追求简洁与单纯的艺术性,讲究的是用色巧而不多。因此,提炼与运用简约的色彩语言,有助于提高商品的品质与档次,强化商品的特征,增强商品的时代感与个性魅力。一般情况下,一色漆器将设计品中的图纹,漆色的光亮、光润之美淡化,追求的是现代包装设计中朴素、内蕴敦厚、精妙、不是表面的、典丽、绚华、单薄的漆色之美。正是这种静穆、单纯的色彩意识与现代喧哗、快速、繁忙的生活形成鲜明对比,给人的感觉是通过在心理上追求简洁、单纯、概括的理性形态,追求清新活泼、简约统一的色彩意识,能够强化现代包装设计的效果。在浮华的商品世界里,优秀的包装设计总能脱颖而出,像经历了城市的喧嚣后流过乡村的宁静,给人们以快乐的慰藉。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人们对物质生活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要求质量的同时,也希望得到更优质的服务。越来越多的人变得更自信地审视我国的传统文化,反映在商品上就集中表现在了包装的设计当中。对于现代包装设计行业来说,这将是一个良好的发展契机。因此,相关设计者必须将我国传统的色彩学元素融入到现代包装设计中。重视传统的色彩文化,合理运用传统色彩,将现代文明的色彩与传统色彩相结合,丰富产品的文化意蕴,使我国传统的色彩巧妙地展现在人们面前,从而有利于提高产品的市场效应和知名度,提升产品的品牌价值。这样既能传承我国传统文化,又能促使企业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李晨晓.包装设计中的色彩运用[J].包装世界,2007(02).

[2]姚建平.商品包装的色彩开发与应用[J].包装世界,2003(03).

[3]尚蕾.浅谈色彩元素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运用[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9(05).

[4]李锋.浅析商品包装设计中色彩的营销功能[J].中国包装,2003(03).

篇4

【关键词】:高校;校园环境;色彩学;景观设计;现状改造

【绪论】:近年来,高校扩招,造成的校园用地需求扩大,校园景观因其广泛性与特殊性随之进入人们的视野。色彩作为环境美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景观中表现最为直观的景观要素――色彩,作为环境美学必不可少的部分,主要决定了人在环境中的心理感受。而在设计过程中,色彩却常被忽视,即领导的个人审美和建筑的表面材料颜色决定了景观空间中的主要色彩,使得环境中色彩随意化、混乱化现象严重,导致使用者心理的不适,进而破坏高校形象。

1、景观中色彩对心理感受的影响

因为色彩对人的温感产生的影响,受地理位置影响的气候因素就成为了校园景观色彩的主导因素。如南方院校因气候温和,植被四季常青,色彩丰富,因此各景观因素就不必有具有鲜艳的色彩;而林大所处的哈尔滨则因长达四个月的结冰期,植被色彩单一,因此各景观因素就要相对丰富,如橘红色、红褐色等,给人以温暖的感受。再比如,鲜亮的红色给人以热情与活力之感,而红色明度降低或加入紫色系因素时将会带给人稳重、庄严的感觉。

2、东林校园绿地景观中的色彩要素

教学区:因其严谨的氛围,选用灰色、黑色等无彩色,冷色调的铺装小品,配以深色调规则式的植物,或以少量浅色系花卉小品进行点缀,在沉稳之余不失活泼。一些秋色叶树种(如白桦)的引入,反映了求学者求实又不失创新的态度。

生活区:学生生活区建筑多具有暖色系外墙,适合长达半年的哈尔滨。而家属区和少部分学生生活区的外墙为灰色,冬季感觉寒冷而难以接近。植物则选用深色调的松、柏类植物,缺少生活的朝气,缺少明亮色调。相较之下,家属区四季多彩的花卉和明度较高的乔木,都使人感觉心情愉悦、舒适。

道路绿地:与深色系的路面铺装进行对比发现,冬季绿地色彩较为单一,景观、小品和道路也未选取暖色系或较丰富的色彩。春夏秋三季色彩较为和谐,但冬季较为单一。

体育绿地:选取了一些冠幅高大的树种,但多属深色调或灰度较高,地面也为灰色系。缺少明度较高的色彩,也就缺乏活力感,不与体育精神相符,也不满足使用者的要求。

公共绿地:色彩丰富,季相丰富,植物种类也较为丰富。但因配置方式,缺少较好的景观可赏,也因季相树种分布零散而缺少季相变化。

3、调研景观现状总结

随着高校不断扩招及教学用地扩张的使用需求,在总用地无法扩张的前提下,各类建筑从其他原有建筑的夹缝中生长出来。面对建筑风格的不统一,加之公共设施、地面路况和绿化植被纵横交错、多样复杂,仅仅通过点、线、面的外形或样式的归纳根本无法视线校园视效的统一。但通过调节色彩的明度、纯度及色相因素却能够直接有效的平衡校园建筑、地面、植被等各环节之间的外在形态差异,从而在整体上建立协调、统一的色彩秩序和实现校园环境的整体美。

4、|林校园绿地景观改造建议

教学区:铺装主要采用灰黑色等无彩色,搭配以规则式的植物配置。引入更多的季相树种和花卉,保证其三季有景,又不至喧宾夺主,仅起点缀作用。如二教门前的空旷区域,采取改变中心广场构图,将绿地面积扩大,人行路路宽增大。

体育绿地:场地充满活力,色彩应较明艳,用以衬托热烈氛围。且由于地面主要为无彩色,应配置以各类具有较高明度色彩的植物,增强活力感。栽植的植物主要以高度不太高的灌木和草本搭配为主,虚隔空间,既保证视野的通透性,又将活动绿地进行一定程度的划分,还能解决场地积水的问题。

道路绿地:为了与深色系的道路铺装进行对比,应选取更多色调较为明亮的乔木,或者引入一些季相树种,但车行道旁行道树颜色不宜过于明艳。此外,可引入一些观干或冬季具有其他色彩的树种(如红瑞木),用以解决积雪终日不化导致的单调感。如理学楼门前的道路绿地,由于观赏面包含了校外人行道,应注意两个方向上的植物景观层次。可以通过引入一些草本植物,丰富冬季外季节景观;或引入几株高大彩叶乔木,还能增强围合感与私密感。

生活区:学生生活区与家属生活区绿地区别较大,因此将二者区分开提供改造方案。

(1)学生生活区:植物主要为松柏科的深色系植物,应在保留大部分原有植物的基础上,替换上一部分较大冠幅的变色叶乔木,配以一定灌木和草本,提供三季丰富的色彩,同时将空间进一步围合,保证生活区所需的私密性。如11号楼前的小型绿地,仅有草坪和列植树木搭配。在树下栽植一些色彩较为丰富的阴生灌木和草本,或者去除一部分高大乔木,替代以秋色叶树种。

(2)家属生活区:植物搭配较为合理。但在家属区中心绿地,植物配置却显得有些单一,也就导致了其色彩变化既不明显也不丰富。可引入一些花卉或一些季相树种,改变其单调的色彩设计。

公共绿地:色彩与季相都十分丰富,但配置不合理,导致色彩分布过于零碎,缺少较好的观赏景观。应将同色系分布的过于零散的植物点,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拼凑,重新成组。将季相树种也进行一定程度上的调整,使各个季节的可观的植物形成组团而不至于给人过于零散。如专家公寓门前草坪,单调的色彩、冷静的绿色系,缺少对比色,也就缺少视觉中心。难以让路人产生进入其中的欲望。而加入一些色彩丰富而鲜艳的花卉提供视觉冲击则会改变这一状况。

结语

目前,色彩学在高校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仍处于探索阶段,目前所表现的各类问题也会持续较长的时间。缺失的弥补需要高校领导与各位设计者在高校文化认知上的统一,进而在景观色彩混乱、校园景观趋同的今天诠释出对高校文化的个人理解。

【参考文献】:

[1]荣玮. 色彩学在高校校园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D]. 大连工业大学, 2010.

篇5

教学目标;写生

〔中图分类号〕 G633.9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19—0050—01

色彩是美术的灵魂。色彩教学则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认为,要提高色彩教学质量,需对其进行改革,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学生对色彩原理的认知

对色彩原理的认知,是美术教学的根本,也是色彩教学的前提、基础。在色彩教学中,首先,教师要重视色光写生与观察方法等内容的教学,应引导学生对写生对象的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然后,教师应告诉学生在进行色光写生时,应以物体色及其真实感的色彩关系作为写生的重要依据。由于色彩表现的内容多是具体的、真实的,作品的色彩及艺术风格是建立在具体形象的基础之上的,就其创作风格而言,多属写实风格,只有运用生动鲜明的色彩才能创作出形象逼真的作品。最后,在色彩认知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色彩欣赏属于审美视觉艺术,是一种主观欣赏活动,侧重精神世界的感悟。

二、进行个性化培养

传统的整齐划一的教学模式是美术教学中的大忌。缺乏个性的色彩学习会让学生失去学习兴趣,而单一的或者说单调的美术作品,是没有艺术性和生命力的,其并不能展现出美术的真正魅力。因此,美术教师应该特别重视学生个体在审美活动中的差异。只有重视了这种差异,才能充分发挥出美术教学的作用。在色彩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培养,需要教师在备课、指导、评价等教学环节中,积极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创作活动。其中,色彩欣赏对于学生色彩感觉和运用能力的养成非常重要。如,在指导学生理解不同色彩对人物情感的表现时,教师可以展示莫奈的《睡莲》《教堂》等作品,引导学生把握其光影色感的运用特色,体会画家是如何布置画面,如何把丰富多彩的色彩呈现在观众眼前的。而世界著名画家梵高的《向日葵》《自画像》等名作,更是充满了强烈的个人情感。正是这种强烈的个人情感,使作品具有了丰富的情感内涵。特别是《向日葵》,更是以浓烈的色彩语言表现了作者的心理活动,梵高用特有的笔触展现出对色彩出神入化的运用,这种色彩运用令每个观众都能强烈地感受到作者当时的创作激情。

三、完善教学目标

色彩学习为学生整个美术专业的学习夯实了基础。而色彩教学的目标是宽泛的,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完成某一作业,画出一幅好画,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增强学生未来专业应用与从事相关职业的能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也要求教师应完善教学目标,要把色彩教学的目标定位于物理研究的色彩科学与视觉情感研究的色彩艺术学范畴,并不断改进教学目标,为学生指明学习的方向。

篇6

关键词:色彩构成教学模式色彩设计

l 色彩构成的概念

在艺术设计专业造型基础教学中, 其构成教学包括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即所谓三大构成。而色彩构成是继写生等架上绘画训练之后又一个比较系统和完整的认识色彩理论,掌握色彩形式法则的艺术设计专业独立的基础科目。它是探讨色彩物理、生理和心理特征,通过调整色彩关系(对比、调和、统一等)以获得良好色彩组合的学说。是具有方法论意义的构成体系之一。

色彩构成还能够丰富学生的设计思维,提高审美的判断能力和倡导创新的变革精神。色彩构成的学习和掌握直接关系到今后设计作品中色彩修养和创意水平的高低。

2 传统色彩构成教学模式及存在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我们从香港和日本引进了色彩构成课(也有人叫它装饰色彩课)。其色彩构成理论猛烈地冲击了传统的图案色彩教学模式,使我们的色彩教育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经过近20年的发展,我国的色彩构成教育体系逐渐趋于成熟和完善。但与我国的设计实践领域相比,无论观念还是手段,色彩构成仍是一个不太受重视的领地,处在停滞不前的边缘。目前的色彩构成教学模式比较传统和单一。通常是教师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手段授课。学生在你讲我听的方式中接受教学内容,再通过手绘训练,以作业形式呈现出来,最终由教师进行品评。作业过程中,学生将大量精力放在色彩的临摹及颜料调配上,不注重色彩设计意识培养,缺乏创造性,同时还困惑在颜料调配不均等表现力差等现象中。整个教学模式追求理论的完整性,注重对色彩理论的试验分析,偏重已有理论成果的再现,不注重对色彩运用的感性分析;不明确色彩构成学习的目的是培养对色彩的认识、审美、整合和表现的创新能力。学生深感课程枯燥、乏味。当课程结束后,如云里雾里,形成临摹容易创作难的现象,为日后的专业设计设下了障碍。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讲授色彩原理时,教师往往以字代色,致使两种或多种色彩的对比及调和效果,学生只能通过联想加以比较,直观性较差。尤其对一些色彩感觉较弱、对色彩知识了解也较少的学生,这一点表现得尤为明显。学生在后期的实际应用中,很难把构成中的色彩知识自觉地应用于创作中。出现了临摹不成问题,创作却难上加难的情况。有的学生甚至要求再重新讲解相关的色彩知识。这些都说明前期的教学模式存在着一些问题。

3 改革措施

3.1 注重色彩设计配色能力的培养

色彩,它能改变我们的心情,影响我们对事物的认识和心理感觉。毕业论文一组成功的色彩配色与设计,将是传递设计师对作品的设计理念和对色彩的理解,直接带给人们强烈的视觉冲击。而现代社会所需求的是高效率、高品质的设计作品。由此对设计师来说,无疑是一种配色与设计对审美的挑战。配色与设计,既要考虑传统文化的影响,又要符合个人心理结构的印象。因此,色彩与设计,对设计师一个作品的成功,具有无法抗拒的亲密程度,几乎到了难舍难离的地步。设计配色和个性配色,在设计中的地位,又如何评点呢?一件成功的设计作品,必须具备三个基本元素一个结构,即色彩、图像、文字和构成三个基本元素连接的设计构成。而三个元素中尤为重要的是色彩。因为色彩的敏感,是对首次接触一件设计作品,最先攫取注意力的视觉印象。那就是作品的色彩配色。其次是图像,最后才是文字和整个作品的设计构成。

而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即使我们企图通过各种色彩对比来培养学生的配色能力,如明度对比、纯度对比、色相对比,但基本上都是临摹已有的各种色彩对比,而且未加重配色在色彩设计中的教学分量。因此,整个教学过程中,忽略了配色能力的培养。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加重配色能力的培养。通过典型实例,运用色彩学的理论分析,讲解色彩配色原理,使学生亲身体验不同色彩搭配带来的不同效果,体会优秀作品配色的奥妙,提高色彩在各类设计中的巧妙搭配,如服装设计色彩配色、包装配色,又如网页设计的10种基本的配色设计:无色设计、冲突设计、单色设计、分裂补色设计、二次色设计、类比色设计、互补设计、中性设计、原色设计、三次色三色设计等能力。另外,通过配色训练,使学生掌握配色在实际设计中的应用。

3.2 注重色彩在设计中的应用能力培养

自然中、生活中、文化中、美术中、商业中、社会中,优美的色彩俯拾皆是。它呈现着一种未经安排而又像经过安排的秩序之美。而色彩设计,则是指与广泛而普及的生活色彩、自然色彩铺陈有所不同的用色技巧。应用色彩设计,使人类除了领受自然中丰富的色彩外还能致其精髓来创造生活中更精致、更有组织、更符合需要的人工色彩。这不但丰富了原有的色彩世界,也拓展了人类历史、文化领域之美,更进一步地幻化出理想、缤纷的人类新秩序之美的环境。因此,色彩设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在我们的传统教学中,色彩设计运用培训的很少,尤其在基础课中,导致学生在实际的设计中色彩运用能力非常差。针对此种情况,在授课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加强设计用色能力的培养。

首先,将色彩设计应用贯穿于色彩的基本理论中去。留学生论文 如在色相环中,设计成12色或24色同图案不同色相的对比(可以对图案进行各式的设计);或从现实中的生活提炼出基本图案,将明度对比、色相对比、纯度对比、色彩推移运用到图案中。

其次,讲授各种不同设计中的用色原则和技巧。如广告设计中的色彩设计、企业表观色彩设计、产品色彩设计、包装设计中的色彩设计、建筑的色彩设计、服饰设计的色彩设计等。

3.3 紧随时代步伐。整合信息资源。提高教学效益

在信息化、多元化的高科技时代,电脑辅助设计的日益普及,数字化色彩的建立及网络的出现,使我们要重新拟定教学目标,增添新的教学内容,不断在教学上推陈出新,从而更加注重培养学生色彩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将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化为以研究为主的互动的教学新秩序。因此,电脑时代新技术新观念是催化剂。

我们应充分利用其对色彩构成教学完善发展的刷新作用,将传统构成教学与先进的多媒体工具相结合,职称论文 为传统色彩构成教学体系注入新鲜血液,产生新的活性因子,催化出更加合理和艳丽的教学奇葩。

教学中,我们可借助于计算机这一媒体更加直观地讲解色彩构成的基础知识,充实课堂的学习内容,调动课堂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轻松地掌握色彩规律。这是以往传统教学中教师用文字表达、学生靠联想去感受所达不到的境界。以《色彩知觉的视觉残像》这一节为例。如果用我讲你听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学生完全不明就里。而教师把色彩视觉残像的现象借计算机这一媒体制作课件,把现象直观地表现出来,使学生有了一点头绪。然后他们会带着疑惑,再通过对色组的长时间注视实验,实验结果有了,那么色彩视觉残像现象就一切尽在不言中。学生不但轻而易举地透彻理解了色彩知识,而且在一瞬间也发现了色彩构成的学习原来可以在乐中获取,这就激发了学生的学科学习兴趣。

对于学生而言,表现的手法不再局限在传统的手绘训练上,避免了因把精力放在画面的精工细做上、技法的表现上,而忽略了对色彩关系的研究与探讨,从而削弱了观察、思考和创新等思维方面的训练提高等不良倾向。因此,可以借助一些绘图软件,如Adobe Photoshop(它作为影像处理软件,在色彩的使用及调控方面有着强的优势,快捷的填充,灵活的色彩更换方式。每一项都简便易学)。把Photoshop应用于色彩构成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屏幕对色彩间的复杂关系进行形象的讲解。学生通过真实的色彩表现,轻松掌握了色彩搭配规律,在作业的制作上,可免去手工操作过程中所出现的涂色不均等问题,并可衍生出多个方案,便于比较,扩大练习范围。作为设计专业的学生,除了教师的课堂讲授外,更多地需要借助大量深入而又系统的色彩作业练习去理解色彩原理,磨练色彩感觉,精纯表现技巧,提高自身的色彩修养,为以后与色彩相关的设计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新时代新技术赋予我们新观念。色彩构成教学必然要与诸多新兴技术和知识发生关系。而快捷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和推陈出新的教学思路是实现创新目的重要保障。电脑作为现代高科技处理信息的工具,为我们提供了强大的摄取、存储和处理视觉形象的功能,为色彩构成教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设计表现形式和巨大的艺术潜能空间。

参考文献

[1]吴卫.从表达色彩介质的转变反思色彩构成教学改革[J].株州包装设计艺术学院学报,2004(9).

[2]姜余.教育信息化环境下色彩构成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

[3]朱介英.色彩学:色彩设计与配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

篇7

1.发展美学教育,强化对色彩学的认识包豪斯提倡一切从零开始,运用全新的眼光看待世界。传统的美术教学通常采取程式化的教学模式,对视觉对比、三要素对比等内容进行详细的讲解,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学生色彩经验的积累,却不利于学生审美能力以及后期的创新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应该对教学方式加以改革与创新,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为学生讲解色彩理论。如,通过谈话问答法或者演示法为学生讲解色彩的由来;在对“光是色彩产生的源泉”进行说明时,列举实例加以说明:一种物体吸收了其他色光,反射红色光,因此就形成了红色;物体将所有光都吸收或反射的结果就是黑色或白色……学生通过这种方式了解色与光之间的关联,为进一步学习色彩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优化教学模式

依据中职学生的实际特点,对美术色彩教学方法与模式进行科学合理设计,从而有效调动学生学习色彩学的兴趣与热情,这是展开色彩教学的关键所在。美术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探讨各自对色彩的理解与感悟,进而将学生的潜能充分激发出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有效转变教师在专业课堂中的形象。中职美术教师应该对自身的角色进行转变,成为学生学习的启迪者与引路者。因此,教师在色彩教学中,必须注重学生审美品位与技能的协同发展,同时密切关注学生色彩创新思维的培养。教师可以采取实验、观摩、写生等各种方式,调动学生学习色彩规律的热情,使学生学会观察并理解色彩,进而有效领悟色彩的规律,强化学生对色彩规律的认识与对色彩特性的掌握,促使学生更加完美地表达客观世界。

3.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

当前我国中职美术专业应该对美术课程进行科学合理的设置。色彩静物写生是美术专业中的一项基础内容,其和素描共同构成了美术专业的主要学习内容。在美术课程中,静物色彩写生是准确认识、了解并应用色彩学造型的一门基础性课程,是绘画色彩教学的具体实践。因为静物被放置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上,保持静止状态,具有一定的空间性,有助于学生的观察、认识、研究以及掌握。所以对初学者而言,静物色彩写生是锻炼基本观察方法、表现方式以及基本功的最佳途径,同时有助于学生对色彩造型规律的了解与认识。静物画是一个独立的绘画形式,众多绘画大师都终生致力于静物画,并且留下了许多优秀作品。静物不但是一个训练课题,同时还包含一定的艺术创作空间。色彩静物写生,有助于学生准确观察与训练表达方式,有助于学生视觉感受能力的培养,在对“物”赋予感情后,方能产生杰出的色彩静物画。

二、结语

篇8

[关键词]色彩 情感 个性

[中图分类号]J5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7-0163-01

个人控制情绪、承受压力把握心理平衡的能力,常是决定人生成败的关键。因此,学生情感的培养是基础教育中重要的内容,成为国际教育界改革的潮流。

色彩是重要的视觉语言。在美术创作时,离不开色彩的运用。人本身对色彩就有一种天性,通过无拘无束的色彩涂抹,自由抒发和展现自我,这种表现流露出人们在色彩上的个性本能。为了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在美术教学中要把色彩教学、学生情感、个性有机结合,使具有个别差异的学生得到全面、充分、和谐的发展。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奇思妙想,尊重学生的发言、创作。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和能力、创新精神。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才能帮助学生发展个性,顺其自然地推动他们向前发展,使每个学生都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感受美、表现美,赞扬创造美,使学生建立起对美术的浓厚兴趣,成为再学习的动力。

色彩是重要的视觉造型元素,也是学生喜欢去表现的部分,所以,在美术教学中把色彩教学作为突破口,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情感、个性大胆地通过色彩表现展露情感,显示个性。从而培养学生的情感,使个性得到发展。

色彩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个性培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加强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感受和欣赏色彩,建立对色彩的兴趣和浓厚感情。

(一)引导学生观察、感受、欣赏自然和生活中的色彩美。生活和自然是艺术创作的最好老师,“外师造化”为历代画家所重视。结合教材,引导学生主动感受、发现生活和自然中的色彩美,可以使学生找到艺术创作的源泉,建立起主动观察、感受、发现色彩美的兴趣。学生通过联想还能体验到色彩给人的不同感受。如红色给人温暖、热烈、喜庆、兴奋、前进等感受,蓝色给人以冷、宁静、深沉、严肃、后退等感受,所以我们应培养学生感觉,让学生去感受颜色美。

(二)引导学生去感受和欣赏艺术作品中色彩的再现美和表现美。

二、引导学生在美术活动中、美术创作中结合自己的情感、个性去表现色彩,使学生的情感得到丰富和提高,个性得到发展。

(一)教师要营造学习、创作氛围,有了轻松的氛围才能使学生自然地结合自己的情感、个性去表现。教师要关心和热爱学生,尊重他们的发言、提出的意见和看法,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等。教师还要创设美的学习环境,如展室或画室,可以布置一些学生的美术作品,使学生在浓厚气氛下尽情创作。学生创作时,根据题材的不同,播放一些合适的背景音乐感染学生。如在想象课中,放一些奇妙感、充满激情的现代音乐;在写实课中放一些优美抒情的古典音乐,使学生更好地去创作表现。

(二)学生应该牢固掌握必要的色彩知识和技能。如色彩的原色、间色、复色知识;像调色的深浅、鲜灰,作画的方式、用笔方法,像快慢、轻重、藏露等。在掌握了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爱好,在创作中选择自己的用色方法,形成自己初步的色彩面貌。

(三)根据不同课型要求,锻炼学生的写实性色彩或表现性色彩。锻炼学生大胆运用装饰性色彩和情绪性色彩。培养学生在色彩上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

(四)学生随着创作过程的进行,会陶醉在自己的创作中,便会自然地伴随一些动作、言语、表情的出现,这是他们情感流露的需要。在创作阶段,可让学生随意一些,自然一些,可以有身体动作,言语表情等。这样使学生在创作中通过交流信息、提出意见,提高作品的质量,还可以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同时,使学生的情感得到舒展,促使学生个性发展。

三、抓住美术具有陶冶人的情操的功能,注意发掘教材中内在的思想性,在教学的内容与艺术形式中有机融进思想品德教育。

四、如果学习内容对学生有直接作用,学生的学习动机将大大增强。引导学生把所学的色彩知识运用到自己生活中,让自己的生活充满色彩美,使自己陶醉在美的环境中,学生身心得到和谐发展。

总之,在不断的色彩学习、表现创作、欣赏、评价实践中,学生对色彩的感受力明显提高,初步形成了自己的色彩表现方式和方法。学生借助色彩,结合自己的情感,进行创造性地表现色彩,形成个性色彩。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培养、丰富和提高,同时使美术创作成为学生抒感的重要方式之一。学生对大自然中的色彩美的感受能力也会有更大的提高,使学生觉得大自然更美,更喜欢和热爱大自然了,从而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思想品德得到提高,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

【参考文献】

篇9

论文关键词:课题整合 色彩心理 课题连贯

论文摘要:为了更好地适应三本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掌握好色彩构成教学基础,笔者重新编排了章节,整合了课题,以色彩心理为主线进入色彩构成教学,化解枯燥的理论,结合生活的案例,思维练习与手绘练习相结合,不断启发学生的创新能力,笔者认为这是在教学探究中比较成功的。

现代视觉传达艺术的基础理论是由色彩构成、平面构成、立体构成组成的。其中色彩构成这一概念是由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伊顿开设的色彩基础课程上发展而来。伊顿主张“从科学的角度研究色彩使学生能够对色彩有一个实在的了解,而不仅仅存在于个人的不可靠的感觉水平之上”。①通过他的教学,学生形成了对色彩的明确认识,并且能够熟练地运用色彩,所以色彩构成是一门理论性强的实践课。

色彩构成是大一学生的必修课程,他们经过了半年的大学学习,认识上稍有些转机。但对于他们学习基础课程的过程,还是要看作一个“洗脑”的过程。通过理性的视觉训练,把学生美术高考学过的视觉习惯完全洗掉,取而代之的是理性的视觉规律。

一、对于教学不能把训练本身当作目的,其最终目的是为了视觉传达

在实践教学中,笔者的教科书采用的是文涛著的《色彩构成》(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这本教材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很好,内容精炼,虽说文字不多,与现代设计联系密切,是一本实用的书籍。但是结合三本院校学生的学习情况,笔者对教材作了如下的实验:

(一)用实践带动思考,对知识进行整合

在实验教学中,笔者把色彩学原理、色彩心理进行整合为一个课题——“色彩的物理、生理与心理”。通过本课题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色彩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正确把握色彩的物理原理及对人们生理和心理的影响。

当代著名画家吴冠中曾说过:“艺术最重要的感觉还是归于感性的,感性之后才有理性。”所以把色彩秩序放在色彩心理之后讲授,从感性角度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图片分析使学生们从感性的认识提升到了理性的分析。例如:让学生用色彩表达酸的概念和印象;然后思考分析:酸联想到柠檬的味道联想到橙黄色口中发酸的印象;最后引用橙黄色表达对酸的味觉。

诸如此类分别做如下练习:

嗅觉:香,臭

触觉:冰,烫

四季:春,夏,秋,冬

通过以上分析及手绘练习使学生感受到了色彩的魅力,启发学生对生活中色彩的思考和表现。

(二)用课题逐步引导,对色彩理性分析

色彩教学的三个阶段大致分为:

1.色彩的性质:色彩的物理、生理、心理属性(色彩原理)

2.色彩的分类与秩序:无彩色系,有彩色系,色立体,色的混合

3.色彩的归纳:色彩对比,色彩调和,色调

这三个课题是从色彩现象主观分析及表现到色彩本质的理性分析,再到个人灵感体验和个性探索。为了保障教学过程的连贯性,笔者把色彩心理的实验作业进行详细的理论性分析,引出色彩秩序。

例1:很多同学把“甜”的味道表达为“腻”的感受。通过色彩秩序的学习,这样的现象可以诊断为明度过高,把明度稍减一些,色相就会明确一些。当然这个增减的量,完全是由长期的经验而来。

例2:学生调的色有时近似灰黑,不纯净,这是因为色素的混合是明度降低的减光现象。要混合纯度高的新色彩,用相近的两色如黄+绿=黄绿。两色距离较远的红与绿混出新色为纯度不降的暗灰色。

例3:学生的色相推移的练习为色相对比做好铺垫。明度推移为色彩的明度九调对比做铺垫。

色彩的秩序是一个整体介绍,色彩的对比与调合是局部分析。有了整体的把握,局部研究,学习的线索就很明确了。最后讲色调,色调讲究画面整体把握,它是指构成画面的整体色彩倾向。画面的色调,不仅指单一色的效果,还是指色与色的关系中所体现的整体特征。所以整个连贯性的特征为:整体局部整体。“感性在先,理性在后。”康定斯基说:“色彩和形式的和谐,从严格意义上讲,必须以触及人类灵魂的原则为唯一基础。”在从色彩的物理,生理,心理课题中重点讲心理,而且一直以色彩的心理做立线引导,学生在轻松的状态下完成整个学习过程,与最后的色彩的对比与调和课题做呼应。

(三)充分互动,教学相长

色彩关系的处理是很微妙的,利用最单纯的色彩作为传达情感的手段,并不能通过色彩本身来决定它们的色彩关系。因为色彩关系类似于人际关系,也类似音乐的七个音符,加上轻微的调整会发出不同的曲调;在讲授色彩关系课题时,先引导学生用色彩的基础理论对不同色彩关系的图片进行色彩心理分析;接下来分解色彩关系的相关知识点;最后用色彩表达一下自己的性格;表现时利用色彩美学的规律处理好画面构成。

这三个步骤有如下作用:

1.化解知识难点,把枯燥的理论联系感性进而使学生易理解。

2.通过对比分析各种情感、色彩的关系使学生记忆深刻。

3.解开色调的神秘面纱,色调练习的过程:先定下要表达的情感;然后选择色相;进而选择明度与纯度对比;最后选择画面调和的手段。

4.充分互动、交流,教师引导学生相互分析作业,运用所学色彩知识表达自我心情和状态;通过语言表达和色彩表达两种渠道使学生强化对色彩情感的认识。

二、用手动带动思考,调整实验解构

(一)突出重点,弱化难点

依据教学大纲,色彩美学的习题练习,要多练,精炼,知其目的去练习。如:空间混合练习,色彩推移的空间表现练习,这两方面的练习难度大,制作需要时间长,而且不是重点。所以我采用实践,分析,总结的色彩规律。

所谓实践,就是先让学生用色彩进行涂鸦练习,表现一种生活感受。

所谓分析,就是用理性的色彩知识分析学生作业,逆向思考,让学生深刻认识色彩的性质。

所谓总结,让每个学生运用逆向思考的方式,重新理性的表现自己涂鸦时感受,再次理性分析。

(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能动性,拓宽教学渠道

面临36个有效学时的色彩构成课,着重于分析作品的色彩搭配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对于色彩的敏锐鉴赏能力。也就是以色彩研究为手段,以培养创新思维为目的,我们就能更好理解色彩构成研究的目标,就不会拘泥于颜料、电脑的介质以及传统图案与三大构成的主次之争,大胆地去研究色彩。例如:对电影《狮子王》的色彩研究,随着故事的变化,色彩的变化,利用所学的明度,纯度,色相的对比与调和及色调分析这样色彩情感的应用。不仅使教学变得灵活生动,更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主观能动性。

(三)尊重生活,拓展色彩的表现空间

色彩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色彩的属性,更好的应用于生活。在进行色彩训练时,不仅可以用绘画材料作为色彩的训练形式,也可以让学生尝试用手提袋,衣服,报纸,印刷品等生活用品来研究色彩的规律。改变原有绘画材料的局限性,给学生天马行空的思考空间,充分感受色彩的魅力。为了提高学生对色彩的敏感性,“强调色彩,弱化造型。”尽可能引导学生用抽象的造型承载美丽的色彩,写意的表现方式不仅为学生的实验和创作赢得了了时间,而且会大大的启发学生的创作思路,增强学生对色彩研究的主观能动性。

以感性进入色彩构成教学,化解枯燥的理论;以生活为基础,动手与动脑相结合,不断启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充分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启发学生的思考能动性,带动学生主动探索生活中的色彩,使学生掌握一种表现生活的语言。

注释:

①《色彩构成》文涛编著,中国青年出版社,第七页。

参考文献:

[1]文涛. 《色彩构成》. 中国青年出版社,2008年5月第二

次印刷

[2]康定斯基.《论艺术的精神》.

篇10

关键词:色彩;静物教学;色彩情感;色彩感知;色彩表现;情感表达

中图分类号:J06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0)06-0080-01

在高等院校艺术专业的色彩教学和各高等院校的美术专业入学考试中,色彩静物写生都是一个必学、必考内容,静物的色彩写生,是绘画教学中了解掌握并运用色彩学造型的基本课程之一,是对绘画色彩的具体实践,是对初学者是训练基本功、锻炼观察方法和表现方法、理解色彩造型规律的最佳对象。现行的色彩教学中,常常比较注意对学生技法能力的培养,而对于艺术这一体现思想情感的反映生活的特殊方式中的感情因素却重视的不够。其实,感情因素在艺术实践中是至关重要的,它不仅作用于创作,而且在色彩写生、以及各种技法的掌握、风格的探索等等,也处于主导地位。作画者在观察客观对象的时候,他的思想感情必然会通过对视觉现象的调整(概括、取舍、想象和夸张),对细节的精心描绘等手段体现出来。在教学中,常常可以发现如“机械地模拟对象”、“用别人的感情去套对象’、“照搬别人的风格”、“表现上的不变应万变’等等弊病,其主要原因正在于缺少“情”,即缺少作画者本人的思想感情。

色彩静物写生是培养学生正确观察和表现方法以及提高学生视觉感受能力的一个有效的途径,且仅当赋 “物”予充分的情感才能诞生好的色彩静物画。那么,在色彩静物写生中如何对学生进行色彩情感的培养呢?我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首先,培养学生色彩感知的能力。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与实践中对不同的色彩也逐渐形成了某些特定的含义、感受和心理反映。色彩成为最易调动人们的知觉、心理与情感的因素。看到五彩缤纷的色彩时,会勾起对生活的感情和想象,比如蔚蓝的天空、广阔的海洋,给人感觉宁静舒畅,而耀眼的阳光却带给人温暖的感觉。所以充分认识、理解和运用色彩的这种情感象征性,对于我们熟悉和掌握色彩的规律来进行绘画是十分重要的。

其次,提高学生的色彩表现的能力。色彩写生是重现自然、再现生活的真切感人的强有力的途径。在作画过程中,色彩写生的关键步骤是要通过仔细地研究观察各种物体,领悟和掌握其中的色彩变化规律,以此来不断的提高分辨色彩的能力。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学生的写生过程中,不但要提高学生的色彩意识,掌握观察色彩写生的方法,而且还要注意自身的情感表达,要在其中充分地表达出自己的情感。要达到这种目的,就必须理解和掌握色彩的变化规律。它使得我们观察色彩的能力得到提高,表达出来的色彩也更真实,而且使得我们在色彩写生中不会被动地成为被模仿对象的颜色,按照客观对象在一定的条件下所形成的色彩关系,诸如一些瓷器、金属制品等质感特殊的物体,它们对光源色及环境色的反射能力很强;一些如陶制品、木制品类的物体,它们对光源色及环境色的反射敏感程度就很弱。这就要求我们对反射能力极强的物体要找出其固有色的因素,反射光色能力教弱的物体寻找出其光源色及环境色的成分。在绘画色彩的情感表现中,感觉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我们看到的客观对象所反映出来的色彩是十分复杂的,我们只能靠我们的感觉去判断,而不可能像计算机那样准确测算出其固有色与条件色之间相互影响的程度,凡高认为: 绘画应当在真实地描绘自然的同时,表达出本人的情感和主观想法,而不是单单满足于模仿静物的外部形象,这样的作品才有着强烈的个人风格和个性,才会具有视觉冲击力。

最后,增强学生的情感表达的能力。教师在色彩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们色彩表现的欲望,引起他们的学习情趣,这样学生们描绘出来的色彩作品就会有学生内心真实的情感。凡高最初的作品情调常是低沉的,而后来他大量的作品变为响亮和明朗,以此来表达他内心的强烈的希望和理想。他的画面里不单单有鲜艳的阳光色彩,还不断描绘着代表温暖和太阳的向日葵。他认为,向日葵代表着太阳之光,代表着光和热,是他内心翻腾情感烈火的真实写照。他的笔触坚实有力,把向日葵绚丽的光泽,饱满的轮廓绘画得淋漓尽致。这是凡高热烈地追求自我精神的表现和色彩情感的真实表达,他给后人留下了不朽的色彩作品。教师在选择摆放静物时,要在色彩的的统一、对比、调和规律的前提下,选择的静物要造型多、色彩多、变化多,这样才能触发学生内心强烈的表达欲望,从而促使学生从多变化造型和色彩的静物里面,表达和描绘学生内心真实的情感世界。

诚然,在色彩静物写生教学中,每个教师都有其独特的教学规律和教学方法。由于本人能力和知识面的局限,我所提及的上述能力培养并不完善。要有真正行之有效的色彩教学还需要我们大家不断地探索、创新和发展,需要我们大家一起不断的交流和总结。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