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风格范文

时间:2023-03-27 15:51: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园林风格,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园林风格

篇1

关键词:欧式园林风格;园林景观;应用

当前,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军到房地产的行业中,每年开发的地产项目也呈现上升的趋势,并且开发项目的风格也是日新月异的变化着。冠以地中海式、新古典主义式、西班牙式、英国式以及法国式风格的居住区一下就传遍了神州大地。怎么样把欧式的设计理念应用到国内居住区的园林景观中,是当前园林景观设计师和规划师不得不面临的一个问题,对于人们日常生活的环境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 国内较为流行的园林风格

1.1 中式风格

江南园林就是我国传统中式风格的代表,以亭台楼阁、小桥流水为主,体现自然,融于自然。在建筑方面,风格非常清新、雅致、朴素,布局自由,不受限制,色彩简单。在山水方面,由于江南水乡非常擅长水景,运用水和石头交相辉映,组成了园林的主要风景,呈现出自然式的风景景观园林。在花木的配置方面,因为江南的天气、土壤非常适合花木的生长,园林中种植了许多奇花珍木,同时根据不同植物所要表达的意境,选择植物种类,更好地体现出了园林的品味和档次。

1.2 欧式风格

欧式园林风格是伴随着历史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慢慢发展起来的一种风格。欧式园林风格主要有2种类型:一是意大利台地园风景园林,二是英国式的风景园林。通常认为意大利台地园是最早发展出来的园林风格,在园林中主要配置了水池、喷泉、平台以及雕像等。园林中主要种植一些杉树、黄杨,主要和周围的环境相协调一致。英国式的园林主要呈现的是树丛和草地,其非常在意和自然环境的融合,同时善与把花卉应用到园林景观中来,所以,欧式园林风格一般都是展现出一整片的草坪、成片的花径的美景。

2 欧式园林风格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2.1 对东西哲学世界的深入理解

东方和西方的园林风格都是和各自文化不可分离的,因此,园林景观设计师要对欧洲园林风格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对欧洲园林的艺术进行掌握和理解,然后才把欧洲园林风格合理地应用到我们的园林景观中。同时根据我国的文化传统,将欧洲园林的文化和审美,在和我国文化传统不矛盾的地方进行园林景观的设计,以此营造出二者相融合的园林环境。

园林景观设计时,如果直接把欧式园林风格照搬过来,应用到我国的园林景观中,人们在第1次游览时,或许会被这些新奇的事物所吸引,但是时间长了,就会觉得这样的园林景观设计没有趣味性,缺乏生命力。这时所设计的园林也就失去了以人为本的原则,这里所谓的“人”指的就是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熏陶,以意境为最高目标具有一定审美情趣的人。所以,欧式园林风格中的透视原理以及轴线只能局部地应用到我国的园林景观中,要与我国的文化传统相融合,才能发挥出不错的效果。

2.2 对二种意境的兼收并蓄

园林的雏形来自于人们日常的生活环境,并且园林艺术的发展会随着时代的变迁以及人们的生活环境而发生改变。当园林形成一种风格时,本地的文化对其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由此确定了服务的群体。比如,欧式园林所要服务的群体是比较高贵的皇家人群,所以园林设计的风格主要展现出来的是君主立宪下的伟大风格,所以欧式园林给大家留下的影响就是非常大气、气势磅礴、非常整齐;而对于我国园林来说,所要服务的群体是一些文人墨客,他们会对当时的一些社会制度不满意,但是也没有办法去改变,只能寄情于山水、文学之中,所以,我国的园林设计主要就是要给人们营造一种与自然融为一体的风格,把山水写意的情怀寄托在里面。当对东、西方二种意境有了了解之后,对于欧式园林风格在园林景观中的设计就有了一个具体的定位,要想体现出欧式园林大气磅礴的风格,可以在一些入口处的节点上或者是广场上进行欧式风格的设计,根据这个轴线进行布局。对于比较小的场所,就没有欧式风格园林发挥的余地了。

篇2

【关键词】江南,色彩,造园,技术

1、江南园林概述

明清两个朝代是我国园林发展较快的时期,除了有大规模的皇家园林外,封建士大夫还在城市中和周边建造了大量的宅园,这些宅园多以休息、聚会、居住为主,因此大多富有山林野趣。其中江南的私家园林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代表。江南的地理气候特点为江南私家园林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以满足江南私家园林以开池筑山为主的自然式风景山水园林。江南一带城市很多,苏州、无锡、扬州、上海、湖州、上海等,而其中又以苏州和扬州最为著名。这些园林小巧玲珑,以小见大,变幻无穷,能在有限的空间中创造出无限的空间幻境。

江南园林按中国园林的传统,是在山水园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虽然以自然意境为本,但是并非丛莽一片,漫无章法。江南园林重视假山堆叠,山中见水的创作技巧来突出山与水的融合,更加注重文学趣味。江南的气候温和,雨水充足,物产丰富,而土壤比较适合花木生长。苏州园林中的奇花珍木四季不断,再加上江南园林设计师和工匠们的精心培育,使得江南园林远近闻名。

2、江南园林的工艺

江南园林相比北方园林,更显得轻巧纤细,玲珑剔透,其外部结构到内部的装饰,既满足了居住所需的空间,又满足了人们情感沟通所需的场所,布置按“风水风骨,量体裁衣,烘云托日”去提高自然山水的艺术感染。如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疏影横斜的梅花,都是为了烘托主题和设的。

3、江南园林的色彩

江南园林一般多使用素色,极少使用彩绘,建筑的大梁和柱子等大多漆广漆,色彩相对来说比较温和。墙壁涂成白色,而房屋的瓦片和檐漏一律使用淡灰色。

4、造园手法

4.1立意和布局。

在造园中,中国人喜欢把自己的感情寄托在园林中,利用具体的时间和空间特征,现实的情景以园林这种艺术的形式展出。在这个阶段中,道家思想产生了微妙的影响力,清钱泳曾指出:“造园如作诗文,必使曲折有法、前后呼应”强调了中国古典园林更加注重的是追求诗的意境美,除了采用“多方胜境,咫尺山林”的手法之外,还经常借匾联的题词来破题,有助于启发人的联想以加强其感染力。例如网狮园中的待月亭。其横匾曰“月到风来”,而对联则取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的诗句“晚年秋将至,长月送风来”,在这里秋月赏月,对景品味匾联,确实可以感到一种盎然的诗意。另外,佛家认为人有眼、耳、鼻、舌、身五根,感受江南园林的意境美不能单靠视觉这一途径来传递信息,而应该综合运用一切可以影响人的感官的因素来获得。

江南私家园林的布局也深受我们古代传统文化的影响,最明显的就是以内向为主,如鹤园,它的特点就是所有建筑都是面内背外,这样可以形成一个比较开阔的庭院空间,则布置迥廊、亭榭等。而其中所围成的较大的庭院空间则多以水面为中心,使得整个布局内聚感十分强烈。

4.2空间序列。

江南私家园林的空间犹如一幅山水画卷,如苏州留园,空间组成错综复杂,从走进大门开始似乎就很难找到一条明确的游赏路线,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能把它按照一定的格式,划分成若干个互相关联的“子序列”。大门入口是串联的序列形式,中央则是环形的序列等等。由此看来,江南园林并非只用一种空间序列,往往是几种空间序列形式合成的综合式的空间序列形式。为了达到以小见大的目的,空间序列也并非是平面展开的。从城市的街道首先进入的是园林的建筑,往往几经曲折才进入园林的主体空间。这是空间上的抑扬顿挫,建筑在这里是一个从城市环境到自然环境的过渡空间,它为豁然开朗打下了基础。

4.3空间的延伸、渗透与层次。

空间的延伸意味着江南园林在空间序列设计上突破了场地的限制,更加丰富了园林与周边环境的空间联系,对丰富层次感具有重要作用,即“流动空间”。江南私家园林一般按照其内部空间的功能将空间划分为各个区域,其中包括了若干个空间层次和主要景物。而其主要的构成元素包括:假山、石头、水体、植物等等。

4.4空间的含蓄。

中国人向来喜欢用含蓄的方式处理各种事务,这个主要跟传统文化底蕴有关。同样的,江南园林也把这种艺术运用的淋漓尽致。某些精彩的景观常常隐藏于山石之后,树梢之间,幽深之处,以此避免开门见山,一览无余。

5、江南园林的特征

构园因地制宜,风格因人而异。或以水面取胜,如身置江湖上;或以山石取胜,如入幽谷中;或以林木取胜,如漫步在森林中;或以花卉取胜,如置花海中。色彩朴素、高洁、淡雅 。为了适应炎热气候中寻找清凉环境的心理需求,这里多用白色墙、黑灰色的瓦和门窗框、栗色的梁柱。全园布局上,多以水面居中,将各种景物环水而布,以弯曲的小路将景物彼此衔接,以曲折的小桥沟通水面本不大的水池两岸;或以景致各异的层层院落相串,在方寸之地创造景随步异、观之不尽的景致。其次小巧别致体现在一切造园要素上,山、石、建筑体量均小,而且造型别致。飞檐翘角的建筑给人以轻盈欲升的感觉,消除了空间狭窄给人们带来的心理压抑感。一切建筑与器物上的精致雕刻与曲线型的围墙脊又创造了几分活泼欢快的气氛。

参考文献:

[1]胡秀娟;江南古典园林细部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7年

篇3

关键词:园林;自然;艺术;形式 1 中西园林艺术之――自然美与人工美

1.1 人化自然与自然拟人化

既然是造园,便离不开自然,但中西方对自然的态度却很不相同。西方美学著作中虽也提到自然美,但这只是美的一种素材或源泉,自然美本身是有缺陷的,非经过人工的改造,便达不到完美的境地,也就是说自然美本身并不具备独立的审美意义。“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所以自然美必然存在缺陷,不可能升华为艺术美。而园林是人工创造的,他理应按照人的意志加以改造,才能达到完美的境地。

1.2 形式美与意境美

由于对自然美的态度不同,反映在造园艺术上的追求便有所侧重。西方造园虽不乏诗意,但刻意追求的却是形式美;中国造园虽也重视形式,但倾心追求的却是意境美。西方人认为自然美有缺陷,为了克服这种缺陷而达到完美的境地,必须凭借某种理念去提升自然美,从而达到艺术美的高度,也就是一种形式美。早在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就从数的角度来探求和谐,并提出了黄金率。罗马时期的维特鲁威在他的论述中也提到了比例、均衡等问题,提出:“比例是美的外貌,是组合细部时适度的关系”。文艺复兴时的达芬奇、米开朗琪罗等人还通过人体来论证形式美的法则。而黑格尔则以“抽象形式的外在美”为命题,对整齐一律、平衡对称、符合规律、和谐等形式美法则作抽象、概括,于是形式美的法则就有了相当的普遍性,西方园林那种轴线对称、均衡的布局,精美的几何图案构图,强烈的韵律节奏感都明显的体现出对形式美的刻意追求。中国造园则注重“景”和“情”,景自然也属于物质形态的范畴。但其衡量的标准则要看能否借它来触发人的情思,从而具有诗情画意般的环境氛围即“意境”。这显然不同于西方造园追求的形式美,这种差异主要是因为中国造园的文化背景。

古代中国没有专门的造园家,自魏晋南北朝以来,由于文人、画家的介入使中国造园深受绘画、诗词和文学的影响。而诗和画都十分注重于意境的追求,致使中国造园从一开始就带有浓厚的感彩。清人王国维说:“境非独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意境是要靠“悟”才能获取,而“悟”是一种心智活动,“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因此造园的经营要旨就是追求意境。一个好的园林,无论是中国或西方的,都必然会令人赏心悦目,但由于侧重不同,西方园林给我们的感觉是悦目,而中国园林则意在赏心。

2 中西园林艺术之――偶然性与必然性

中西相比,西方园林以精心设计的图案构成显现出它的必然性,而中国园林中许多幽深曲折的景观往往出乎意料之外,充满了偶然性。 西方园林主从分明,重点突出,各部分关系明确、肯定,边界和空间范围一目了然,空间序列段落分明,给人以秩序井然和清晰明确的印象。主要原因是西方园林追求的形式美,遵循形式美的法则显示出一种规律性和必然性,而但凡规律性的东西都会给人以清晰的秩序感。另外,西方人擅长逻辑思维,对事物习惯于用分析的方法以揭示其本质,这种社会意识形态大大影响了人们的审美习惯和观念。

3 中西园林艺术风格差异之原因

中西园林间形成如此大的差异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这只能从文化背景,特别是哲学、美学思想上来分析。造园艺术和其它艺术一样要受到美学思想的影响,而美学又是在一定的哲学思想体系下成长。从历史上看,不论是唯物论还是唯心论都十分强调理性对实践的认识作用。公元前6世纪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就试图从数量的关系上来寻找美的因素,著名的“黄金分割”最早就是由他们提出。这种美学思想一直顽强的统治了欧洲几千年之久。她强调整一、秩序、均衡、对称、推崇圆、正方形、直线等。欧洲几何图案形式的园林风格正是这种“唯理”美学思想的影响下形成。

与西方不同,中国古典园林是滋生在中国文化的肥田沃土之中,并深受绘画、诗词和文学的影响。由于诗人、画家的直接参与和经营,中国园林从一开始便带有诗情画意的浓厚感彩。中国画,尤其是山水画对中国园林的影响最为直接、深刻。可以说中国园林一直是循着绘画的脉络发展起来的。中国古代没有什么造园理论专著,但绘画理论著作则十分丰富。这些绘画理论对于造园起了很多指导作用。

4 结语

未来世界是属于我们的,未来世界的美也要靠我们去创造,肩上的担子并不轻,更应以积极的心态去迎接这一光荣的使命,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园林体系;园林布局;造园要素;园林思想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11003503

1 世界三大园林体系的起源

世界各国园林经过相继发展,受各自不同的自然条件与地域文化的影响,最终演变成东亚园林、欧洲园林与西亚园林这三大园林体系。

东亚园林体系中,中国的起源最为久远。日本园林在吸收了中国园林的造园思想后,衍生出了带有本土特色的“禅”景观,也成为东亚园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欧洲园林体系以古埃及、古希腊为源,园林形式以模仿农作耕种、修整过的几何式自然环境为主,一直延续到之后的园林布局。最终形成了在文艺复兴运动影响下的意大利台地园、17世纪下半叶以勒诺特尔为代表的法国古典园林和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

西亚@林以古巴比伦、古波斯为源,园林的规划布局、景观设计蕴含浓烈的伊斯兰宗教文化,加上模拟伊斯兰教天国的布局形式,所以也称之为伊斯兰园林。

2 三大园林体系的风格特征

由于各国的地理位置、传统文化、生活习俗的不同,园林的营造形式、精神文化也各具特色,形成了各自的风格特征。下面以规划布局、景观元素、园林思想为区分视角,对三大园林园林体系的风格特征进行具体分析。

2.1 规划布局的对比

在东亚园林中,中国古典园林的布局以高度的模拟自然山水为核心。自宋朝起,受到文人山水画的影响,造园从山水画中取景,空间营造以具现自然山水、给予人真实的自然空间为主,建筑格局遵循中国的“风水”思想。日本四处环海,作为岛国受到地理环境的限制因而园林规模较小,崇拜海洋文化,园林布局多以水体为中心,建筑相对应的形式。

在欧洲园林中,可分两类园林流派,分别为几何轴线式与自然风景式。造园以几何轴线为代表的有意大利台地园和法国古典园林,自然风景式则以英国自然风致园为代表。

意大利是一个多山多丘陵的国家,国内4/5为山丘地带。设计师充分利用地形,选址于高层台地之上,建筑、台地连续有序,丰富多样,布局为规则式,有对称的几何构图和明显的中轴线。园内尽可能建造眺望台,以便借景园外,表面上看园林从建筑的制约下解放出来, 但总体构思仍受建筑的支配[1]。法国古典园林在文艺复兴时期受造园大师安德烈・勒诺特尔的影响,有着十分强烈的中轴线,呈几何规则、对称式布局。勒诺特尔的代表作是他为路易十四设计的凡尔赛宫,是法国古典园林的巅峰之作。

在欧洲文化中,英国人是自然式园林的首创者[2]。英国早期为了防御敌人,所采取的为封闭式园林,在文艺复兴时期吸收了意大利台地园、法国勒诺特尔的园林样式后,也出现了台地、中轴线的园林布局。到了18世纪,英国的造园形式发生转变,脱离轴线追求自然,模仿风景画造园。18世纪中叶,新的造园艺术已经成熟,称为自然风致园,这个时期的园林有曲折的步道,蜿蜒的河岸线,大面积的静水,没有园艺师刻意修剪过的植物,已经脱离勒诺特尔的造园方式。

伊斯兰园林主要是依附于住宅的庭园,长方形,面积不大,布局简单,四周围着柱廊和敞开的厅堂,空间较封闭[3]。在庭院中抬高十字形园路以划分四块区域种植花草。以水池、喷泉为中心划分四条纵横交错的十字形水渠,水流分别流向四条水渠,象征伊甸园中的水、乳、酒、蜜四条河流,具有显著的伊斯兰宗教风格。

2.2 园林设计中的景观元素

园林由各种景观元素组成,一座精雕细琢的园子更是离不开各种景观元素之间的搭配,才能显得相得益彰。景观元素又分为自然元素与人工元素,其中自然元素为地形、植物、水景、山石等自然本身所具有的元素;人工元素通常指建筑、雕塑、景观小品、园路等人工添置的园林设施。

2.3 植物的形式与寓意

中国园林的植物栽种注重生动自然,如画中之景,有孤植、群植、丛植等布置形式,植物通常富有寓意,如牡丹的富贵、竹的高风亮节、松的苍劲坚韧、梅的清雅俊逸等,也讲究与时季搭配,如夏荷冬梅,来表达主人的某种想法或者传达某种意境。日本园林中植物搭配则以常绿树为主,多采用自然式布局但对植物的造型要求颇高,所以对植物常给予精心修剪。在枯山水中则喜用青苔,象征大千世界和陆地,再以白沙石作为海洋,形成独具风格的微缩式园林景观。

在欧洲园林中,意大利台地园与法国古典园林的植物布局采用规则对称式,有明显的中轴线。有大草坪、花坛、整形植物、树篱、花圃等形式。植物的高矮秩序、种类、体量都与轴线相对应。较为注重植物的造景艺术,树木花卉常被修剪成几何形体、图案花纹,象征人的力量。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采用缓坡大草坪和自然式的绿色树林,缓坡大草坪伸入水面,边上孤植一株大树,建筑在自然式密林的衬托下,使整个画面富有画意,舒适自然,这就是典型的英国自然风景园的画面。

伊斯兰园林中的植物栽种整齐,通过规整的布局呈现出严整的园林风貌。常配合十字形水渠铺置大片草坪形成田字形格局。有的则采用下沉式花池,在池内种植低矮花卉,再通过精心修剪让其与地面持平或者比地面稍高,使整个园林看起来端庄肃穆,具有宗教神圣感。

2.3.1 水景的营造手法

中国古典园林中理水方式多样,形态丰富,有湖、池、泉、涧、瀑等,最为注重手法,讲究一勺则江湖万里的意境,是勾连园林整体塑造的灵魂与纽带。理水同样讲究因地制宜,彰显自然。如平地园则多用静水,山地园可通过高差采取溪涧、瀑布的理水手法,通过串联汇聚在一起,成为一个湖泊,展现其动静之美。日本的枯山水则是采用微缩式园林景观的设计手法,更加注重景观的比拟象征和观察者的心理体验,用景石象征山峰,用白石砂象征湖海,用钉耙将白石砂耙成环形波浪状比拟海浪波纹,宛如一副留白的山水画。在这样特别的气氛中,让人静坐冥想,体验“禅”的意境。

意大利台地园充分利用地势高差,层层下落,通过高架渠送水,水流经过精心雕琢的水槽由上往下跌落,也称为“水扶梯”。规则型水池以轴线为中心相对称,雕像喷泉设于轴线中心,整体效果庄严气派。法国古典园林的水系设计也受到勒诺特尔的影响,水体的外形轮廓均为几何型,为规整式驳岸。水景有大型的整形河道、水池、瀑布、壁泉、喷泉群等,水景主题通常为喷泉。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以大面积的静水湖为全园中心,通过缓坡大草坪延入湖中,以营造一种祥和自然的气氛。

西亚园林对水显得尤为珍惜,波斯园林认为水是生命的源泉,泰姬陵前的水道也象征着生命。水是伊斯兰园林的灵魂。在伊斯兰园林,十字形水渠中间的喷泉隐喻为天堂,采用盘式涌泉滴水的设计手法,水流量小,通过水池缓缓流向四条水渠,显得静谧又神圣。

2.3.2 山石的塑造

叠山塑石对中国古典园林的营造来说十分重要,可谓无山无石则不成园。石景除了传达自然山石的形致外,还有“片山有致,寸石生情”的传情之用。山石的塑造受到中国造园著作《园冶》中“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思想影响,采用“咫尺万里”的写意手法,选石追求“瘦、皱、露、透”的审美特点。造园师通过将不同形态、色彩、材质、纹理的石材打造成山、峰、岩、谷、穴等,表露自身对天地自然的向往,通过布局摆放等手法让人如同身临其境。有的通过在孤石上赋诗题字,借以表达园主的某种思想,使其成为主景。同时假山也是整个园林的骨架,从山到水,赋予了园林一种山水画的艺术追求,对自然美的整体诉求达到了高度的统一。日本枯山水选石侧重于石块的形态纹理,选用同一种类的石材,且要求石材大小不一、形态不同,不作等直排列。利用石景的自身特点作单独的、适当的组合,不同于中国的叠石成山,枯山水中石块象征山峦,点置于波浪纹的沙石之中,犹如缩小的自然的海与岛。

在意大利台地园与法国古典园林,石材被人工打造成扶手、阶道、雕塑、柱廊、喷泉水盘、景观配饰等,也有小部分的自然山石作为洞室或瀑布的背景。英国自然风景园则很少出现石景。虽然18世纪中叶,威廉・钱伯斯曾引进过中国的园林元素,包括其中的假山叠石,也引发过一阵东方式园林风的潮流,可最后还是无疾而终。

西亚园林中,石材用来制作园路、柱廊、雕塑、喷泉和其他景观配饰。

2.3.3 建筑的形式

中国古典园林中,建筑的位置注重因地制宜,做到与基址的地形、地势相结合。建筑外观形式多样,疏密各有其章,且各种类型都有明确的分工。色彩上粉墙黑瓦,建筑装饰配件如栏杆、挂落、花窗刷以栗壳色,石阶石柱则用材质的自身色彩。建筑装饰手法常以重点装饰与变化处理为主,形成主次分明、形式多变的艺术效果。强调意境,建筑的取名、装饰也往往结合意境的创造来设计。建筑的表现含蓄,通常通过山石与植物的遮掩来显露。带有明显的宗教迷信和封建礼教,如标志等级森严的吻兽,建筑配饰中常见的龙,无不彰显中国数千年的“龙文化”。在日本园林内,建筑体型通常较小,造型朴实,数量不多。建筑疏散分布在园中,为突出自然景观显得较为简陋,往往被树木遮挡,富有自然野趣。建筑没有繁琐的装饰,室内装修简单,雅静自然,富有禅宗思想。

意大利台地园和法国古典园林的建筑位于中轴线的尽头,体量巨大,总体控制思想强烈,园林服从建筑,建筑统率全园。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一般将附属建筑用树丛遮掩起来,以突出主题建筑,以追求园林整体的自然纯美。

伊斯兰园林通常规模较小,建筑封闭,由建筑和柱廊围合而成,大多布局为独特的建筑中庭形式,因此更显得沉静与内敛。

2.4 园林所蕴含的思想

中国古典园林讲究意境,从山水画演变到造园,从纯艺术形式再到借助人工手段,把一花一草、一山一水通过象征比拟放置到园林之中,“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咫尺山林便是士大夫们所追求的意境。中国人长于形象思维而弱于语言思维的特点,使其善于“以形会意”,从具体的形象中就能产生丰富的联想,导致中国造园师十分重视表现“形象”,园林中的假山、水系、门窗、铺地等图案都能够令人产生丰富的联想,给人带来“意想不到”的愉悦[4]。中国园林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意境赋予园林灵魂,赋予园林高度的艺术追求,由物质审美上升到精神审美,从而使观赏者在园林游玩中达到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审美层次。

日本园林受到佛教特别是禅宗的影响较大,枯山水便是典型的禅宗文化产物。特点是以“心”看待外界,自身保持“静”的状态,强调的是僧侣的“心”的体验,注重旁观自然,即冷静地赞美和欣赏大自然却从不企图介入或影响自然的进程[5]。通过天然的石块、耙成回形波浪状的沙石、苔藓、常青树这些意寓“永恒”的元素,加上白沙材质的原拙沧桑,天然石块与苔藓材质的枯寂不变,让人对于这些现象进行感悟,或是惊涛骇浪,或是恒古不变,使枯山水成为一种心灵上的园林,让人在静坐冥想时,情感上产生极大的震撼,这也造就了枯山水高度的艺术传染力。

意大利台地园一般为权贵家族的别墅园,供其居住、观赏、游憩。其造园目的多为宣扬家族权势,体现家族地位。

法国古典园林传达的则是秩序和控制的思想,宣扬君主的至高无上,绝对君权。凡尔赛宫中统一的中轴线、次轴线、对景,使其构筑整齐一致。园路、树篱、花坛、水池、喷泉、雕塑等均为几何形布局,彰显路易十四对统治权利与秩序的绝对控制。

西亚园林表现的是对于伊斯兰教的信仰。庭院虽然不大,但是植物花卉色彩斑斓,中心水池与十字水渠所营造的神圣宗教感,代表着伊斯兰教徒对于天堂的向往与追求。

3 结语

以中国为代表的|亚园林与英国的自然风景式园林都是重在体现自然,在整体布局、造园要素上都追逐自然风光,最大程度给人返璞归真、静怡抒情的体验感受。意大利台地园和法国古典式园林都是呈现规则对称的布局,都具有明显的中轴线,从建筑、水池、草坪和花园,无一不讲究整一性,一览而尽,以几何性的组合而达到数的和谐[6],园林其他要素服从建筑,最大可能地展现园主的权贵。伊斯兰园林则是在园林中布置其宗教文化从而能更加近距离地追寻其。

参考文献:

[1]章敬三.初探西方园林形式的演变[J].中国园林,1989:47.

[2]苏雪痕.西方园林风格的演变[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87:100.

[3]刘海燕,吕文明.论伊斯兰庭园艺术[J].华中建筑,2008:221.

[4]朱建宁.中国园林文化艺术典型特征[J].风景园林,2010:110.

篇5

关键词:城市规划建设;园林景观;设计风格;设计意境

中图分类号:F299.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04-0096-02

园林景观设计是城市规划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它不仅可以美化城市的生态环境、陶冶人们的情操,它也是对一个城市文明和文化的象征。园林景观设计反映了人们的审美观和时展的步伐,同时还体现出了人们对理想空间的一种渴望心理,都希望可以生活在令人身心放松的美好环境中。随着近些年来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需求不断提高,促使着现代化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也不断提高,城市园林建设中对城市绿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它不仅可以很好地改善城市环境,还可以优化城市功能。

一、城市园林景观设计风格与意境的意义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受重视,我国城市园林景观建设直接关系到我国城市现代化的进程。在城市园林设计中,园林景观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这个城市人们的居住水平的高低。城市园林规划建设不仅仅是单纯的种植树木、花草、摆雕塑、设置桌椅,还需要通过合理的种植密度、空间布局划分来达到良好的景观效果从而体现生态功能性。以科学的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达到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城市生态系统的改善,以此促进城市综合生态环境的改善,为营造良好而又舒适的人文生态城市奠定基础。那么就需要将城市园林建设的生态观赏性与功能性充分结合,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设计,才能打造出居住舒适性城市,保证休闲运动的顺利开展以及投资环境的健康建设。

二、城市规划建设中园林景观设计风格分析

1.围绕城市生态环境进行园林景观风格设计。城市规划建设是对园林景观的设计风格进行规划和设计,它必须围绕城市生态环境进行。在当前的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设计人员往往会过于管着景观规划和建设的重要性,而忽视了外来植物的引入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和破坏。所以在进行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时,要求设计人员不仅要注重景观设计所带来的美观性和实用性,还要注重景观设计中所选用植物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尽量选用本土植物,不仅可以起到保护本土生态环境的作用,还可以大量的节省开支。同时,通过大力引用本土植物,充分利用原有树木和苗木,以大苗为主,进行适当密植,选择既具有观赏价值,又有较强抗逆性,便于管理的树种,保证园林植物由是以的还说呢国泰环境和植物配置,必须要适应植物生长的生态习性,保证高度适应和适应近期、远期景观的要求。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恢复和发展,还起到了保护当地生态平衡的作用。大力应用本土植物还可以在一定出程度上为打造城市特有的景观或是植物景观奠定基础,促进城市总格文化氛围的建设。比如L沙市滨江公园水景区,就是以垂柳为骨架,辅以花桃种植,形成桃红柳绿的水岸风情,水面种植荷花、睡莲等,使得本土植物可以得到长久的发展,推动城市绿化和经济文化的共同建设发展。

2.围绕园林文化进行园林风格设计。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园林规划中经常会出现多种表现方式来突出园林主要发展方向。一般在城市园林建设中主要有两种建设方式,一种是对原有场地进行改建,另一种就是选择新的场地进行建设。无论是哪一种建设方式都必须充分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开展,在城市原有园林场地的规划建设中,因为原有的基础建筑风格已经决定了园林设计整体风格,所以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以原有建筑风格为基础进行景观的规划和设计。设计人员要做好实地考察,对园林原有建筑风格进行分析,了解原有建筑物的历史,在原有建筑的基础上怎样添加新的元素,以适应现代化城市发展需要,最后再来开展合理的园林景观规划建设工作;而对于新建园林景观规划建设要根据园林主题,对场地地形、城市所在地气候条件以及本土植物的生长特点等进行评估后,再来确定景观设计的主题思路,从而开展城市园林的景观规划建设工作。

3.开展互动性的园林风格设计。城市园林景观规划建设应该以互动性的景观为基础,从而开展景观的规划设计,通过互动性的景观可以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的生活环境。在现代化的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很多的景观规划和设计都是单纯意义上的景观设计,只是为了满足欣赏需要,而忽视了人们与景观的互动性,比如在很多园林景观规划中,就有很多假山、雕塑等单一的景观。但是,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规划和设计更多的是要将观赏和娱乐结合起来,通过景观设计以互动的方式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比如可以设计秋千、围棋台等让人们在进行观景的同时,还可以进行娱乐活动,让城市园林拥有良好的氛围。所以在注重景观观赏价值的时候,要提高后才能是园林景观的休闲娱乐性,充分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互动性。

4.园林风格设计与立体绿化的结合。我国虽然地大物博,都是人口繁多,尤其是在城市中的土地资源十分紧张,所以在进行城市园林规划设计时要充分考虑节省用地的原则。可以在城市园林建设中以中小型园林建设为主,利用立体绿化园林景观提高城市园林绿化面积。在进行立体景观设计时,要充分考虑植物的生长特性,打造出持续性的绿化立体景观。在园林景观中的小路上进行泥地散铺石,在路的两百米范围内打造郊外野生环境的自然景观,通过泥地与石头缝隙来增加园林绿化草的种植面积。通过大面积的立体绿化景观还可以吸附灰尘净化城市空气,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

三、城市规划建设中园林景观设计意境分析

1.园林景观植物与园林意境。园林植物本身就结合了自然美和人工美,而植物美是通过植物本身优美的姿态、丰富的树形、绚丽的色彩以及芳香的气味为园林营造出来的美,让大家产生不同的审美感觉,使园林意境更为丰富。所以,首先要充分认识植物本身的美,才能发挥应有植物美的特性,为人们创造美好的园林意境。

2.园林植物的生态特点与园林意境。运用植物不同的生态学提点,让人们产生不同的感悟和想象,从而丰富园林的意境。我们都知道,古人常用松柏象征坚贞。松枝傲骨峥嵘,柏树庄重肃穆,且四季长青,历严冬而不衰;以梅象征坚强不屈。梅的枝干苍劲挺秀,宁折不弯,被人们用来象征刚强不屈的意志;以菊象征不畏风霜。在深秋时节开放,它花期长,千姿百态,深为人们喜受;以牡丹象征富贵。它以其国色天香,雍容华贵、端妍富丽的特色,素称 “花中之王”;以兰花象征高尚。兰花风姿素雅,花容端庄,幽香清远,历来作为高尚人格的象征……根据景观效果的需要,选择以生态学特性的植物进行搭配,可以充分体现园林景观的意境。

3.园林植物的独立景观与园林意境。通过采用孤植、丛植以及群植等方式,构建园林植物的独立景观,将园林植物的个体美和群体美展现出来,同时赋予园林植物丰富的内涵,让人感受回味无穷的园林意境。第一,孤植体现植物的个体美,选择个体美的园林植物景行孤植,创造园林意境,比如园林中庇荫和构图艺术相结合的孤植树。孤植树应选择具有枝条开展、姿态优美、轮廓鲜明、生长旺盛、成荫效果好、寿命长等特点的树种,如银杏、槐树、榕树、香樟等。第二,丛、群植既展现植物群体美,又体现植物个体美,选择适宜的丛植更可以丰富园林意境美。例如油松在幼龄时全株团簇似球,壮龄时亭亭如华盖,老年时则枝干盘虬而有飞舞之姿。将植物通过孤植群植等不同设计手法组合在一起,则能体现植物的群体美。乔木层位于植物群落的最上层,增加群落的层次感,并且色彩丰富、景色宜人。植物群落的地表用草坪、低矮的花灌木或地被植物覆盖,避免了黄土,使地表绿荫覆地,鲜花盛开,观赏效果明显提高。不同的植物群落能够产生不同的景观效果,乔木、灌木、草本均衡搭配形成的群落层次分明,比例协调,错落有致。

4.其他景^与园林意境的结合。第一,与建筑物等的结合,园林植物丰富了建筑色彩,赋予了建筑物时间感和空间感,通过协调建筑与周围的环境,凸显出建筑主体意境;第二,与水体的结合,通过园林植物与谁提的结合,既丰富了水景,还为水景增添了生动的内容,比如在笔者的故乡洪湖,主要是盛产荷花的,在园林景观中通过荷花的种植,可以体现“接天连日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意境,还凸显除了夏日的景象;第三,与山体的结合,不但可以起到保护山体的作用,还可以为山体装点华丽的衣裳,使园林呈现生机勃勃的景象;第四,与园路的结合,利用丰富的园林植物材料,构成具有特色的园路景观,创造曲径通幽,柳暗花明的意境。

四、小结

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都对城市园林景观规划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进行城市园林设计时要充分根据现有的环境,结合利用植物本身的特性,从而通过植物特性以及个性美和群体美的结合,为人们打造生态和谐的居住环境,以及体现园林景观的意境美。所以当下对于城市园林景观建设中,既要能够满足现代人们对环境的需求,也要充分体现园林的艺术精华所在,打造现代化园林意境,从而营造符合人们追求的现代园林。

参考文献:

[1] 刘宁.青岛新天地景观长廊色彩设计分析[J].北方园艺,2016,(1):68-71.

[2] 张鑫磊,武文婷,王中,等.徽州古村落与水口园林特色的传承――合肥“文一・门华府”居住区景观设计[J].林业科技开发,

篇6

摘要:中国古典园林数千年来在中华大地上孕育、生长、并发展成熟。她以自己独特的形式和内涵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在世界园林中独树一帜。但面对全球化的挑战,中国古典园林怎样在继承、发扬民族特色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以满足当代人的要求值得深思。

关键字:中国古典园林;艺术风格;独树一帜;挑战;继承;发扬;创新

1.中国古典园林简介:

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造园艺术更是源远流长,早在周五王时期就有建宫苑的活动,她的形成主要受统治阶级的思想及佛道、绘画、诗词的艺术影响,如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统治阶级争夺激烈,国家呈分裂状态,加之道、佛盛行的影响,产生了玄学,这时的士大夫,或人欲享乐,或洁身自好,或遨游山水,导致了自然审美观的形成,治园特点也多为自然情趣的田园山水。

中国古典园林的构造,主要是在自然山水基础上,铺以人工的宫,廊、楼、阁等建筑,以人工手段效仿自然,其中透视着不同历史时期的人文思想,特别是诗、词、绘画的思想境界。

1.1中国古典园林的本质特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1.1模山范水的景观类型

地形地貌,水文地质,乡土植物等自然资源构成的乡土景观类型,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主体的构成要素。乡土材料的精工细做,园林景观的意境表现,是中国我传统的园林的主要特色之一。中国古典园林强调“虽由人做,宛自天开”,强调“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强调人对自然的认识和感受。

1.1.2适宜人居的理想环境

追求理想的人居环境,营造健良舒适,清新宜人的小气候条件,由于中国古代生活环境相对恶劣,中国古典园林造景都非常注重小气候条件的改善,营造更加舒适宜人的环境,如山水的布局、植物的种植、亭廊的构建等,无不以光影、气流、温度等人体舒适性的影响因子为依据,形成舒适宜人居住生活的理想环境。

1.1.3巧于因借的视域边界

不拘泥于庭院范围,通过借景扩大空间视觉边界,使园林景观与外面的自然景观等相联系、相呼应,营造整体性园林景观。无论动观或者静观都能看到美丽的景致,追求无限外延的空间视觉效果。

1.1.4循序渐进的空间组织

动静结合、虚实对比、承上启下、循序渐进、引人入胜、渐入佳境的空间组织手法和空间的曲折变化,园中园式的空间布局原则常常将园林整体分隔成许多不同形状、不同尺度和不同个性的空间,并将形成空间的诸要素糅合在一起,参差交错、互相掩映,将自然、山水、人文景观等分割成若干片段,分别表现,使人看到空间局部交错,以形成丰富得似乎没有尽头的景观。

1.1.5小中见大的空间效果

古代造园艺术家们抓住大自然中的各种美景的典型特征提炼剪裁,把峰峦沟壑一一再现在小小的庭院中,在二维的园址上突出三维的空间效果。“以有限面积,造无限空间”。“大”和“小”是相对的,关键是“假自然之景,创山水真趣,得园林意境”。

1.1.6耐人寻味的园林文化

人们常常用山水诗、山水画寄情山水,表达追求超脱与自然协调共生的思想和意境。古典园林中常常通过楹联匾额、刻石、书法、艺术、文学、哲学、音乐等形式表达景观的意境,从而使园林的构成要素富于内涵和景观厚度。

2、中国古典园林走向世界

在我国古代不论是皇家苑囿或私人园林多以自己欣赏和生活,且极反映出主人的意识和价值取向,或炫耀气势惟我独尊,或夸耀显贵光宗耀祖,或避世取幽修身养性。这些园林的设计修建思想无一不是当时统治阶层的思想反映。这也进一步巩固了“闭关锁国”的政策,使中国的古典园林腾达于这一时期而无法飞跃。

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结束了“闭关锁国”的状况。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出现了中国的造园师在海外建造中国古典园林的想象,近30年来不断得到发展。

中国的古典园林犹如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文化,数千年来在中华大地上孕育、生长、并发展成熟,她正以自己独特的形式和内涵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是世界艺术百花丛中一簇芬芳之花,在世界园林中独树一帜。

2.1我们在国外进行造园活动大体有以下几种方式:

2.1.1国家或地方政府的名义参加国际园艺或博览会建园;

2.1.2中外友好省、州(县)、友好城市之间互赠建园;

2.1.3承接国外政府、社会团体或私人建园等;

中国的古典园林走向世界是我国的园林设计师和技术工人在新的历史时期为宣传、介绍中国传统园林艺术,增进中外园林界和人民之间友谊、促进我国园林事业发展作出宝贵贡献,不仅有很好的设计效益,同时也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3、中国古典园林走向世界的思考

纵观中国古典园林海外的一些优秀作品,不是模仿国内哪一风景名胜,就是各景点的精美元素拼凑、组装在一起。希望外国人能通过一个园就能够吸收并理解中国的园林。这种一成不变、生搬硬套的造园模式已经满足不了当代人的需要。

中国古典园林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后世无法超越的程度,但是我们可以把握古典园林的精髓,在现有的新的历史条件下,结合新的材料和技术,再造中国古典园林在现代的辉煌。

日本是在中国古典园林的基础上演变出具有他们特色的枯山水园林,他们的枯山水在世界上都占有一席之地,发展得很好。中国也应该有进军世界的新的改革方针去应对世界。日本“禅”的思想领导着他们的园林,我相信,中国“人与自然的和谐”、“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思想同样也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出新的具有中国特色而又不失中国古典园林的“魂”的景观。

4、中国古典园林进军世界的改革应与全球化战略融为一体

我们应该把古典园林进军世界的改革与全球化战略融为一体。时代的变化推动园林建设全球化,这不仅是园林发展的客观趋势,更是时代的要求,而在实施园林建设的全球化时,我们首先要强调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在国外建设园林不能简单的抄袭或者迁移,而是在新的条件下创作,既要适应时代的需要,又要具有典型的传统风貌。例如:

4.1公园建设

在公园建设方面,我们在强调民族特色、地域异性的同时,适度地融入异域民族风情,积极应用多学科成果,必能将公园建设成具有感染力、创造力、风格鲜明的''''现代的中国古典园林”。

4.2城市园林规划

在城市园林规划方面,应整体综合考虑,建立必要的框架,掌握延伸的角度与层次,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的共存空间,而摒弃中国古典园林的单一成体,就无法研讨中国古典园林历史与文化,其园林生命、园林生态、园林文化就不能永续发展。

因此,我们必须在园林建设中既考虑继承传统,又考虑有所创新。既考虑中国文化,又考虑世界发展,积极吸取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精髓,保留中国古典园林的人伦空间和“天人合一”精神,克服她老的功能缺陷和过分封闭的文化负面效应,使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文化艺术,更好地将中国园林建设推向新的。

5、中国古典园林在国内的发展

在国内,古典园林同样也是一切造景设计的基础。近些年来,在它的基础上已经形成了多个学科交叉的新型学科,如:园林设计、环境设计、规划设计、风景园林设计等等,这些学科虽然名称不一样,但其所共同追求的“普遍和谐”的传统观念都是一样的。古典园林中“天道与人性和谐”的一贯思想指引着他们将自然山水比德、仁智、“道发自然”为探求规律,遵循“反璞归真”、“朴素自然”为审美标准,以自然而然的大自然才是真、善、美的。

5.1中国古典园林是现代园林设计的灵感之源

中国古典园林是现代园林设计的灵感之源,古典园林的造园思想精髓更是我们现代造园设计的理论基础,因为一个好的园林作品并不是凭空臆造出来的,而是从“乡土”中“生长”出来的,正如“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道理,一方水土出一方园林景观。

5.1.1对中国古典园林的研究是了解本土地域文化的捷径

中国现代风景园林的发展,需要本土风景园林师的艰苦努力。中国的风景园林师必须关注风景园林的本土地研究,积极探索富有地域性景观的文化特征,这样才能设计出“土生土长”的风景园林作品。

5.2中国古典园林面对西方思潮的冲击需把握两点

5.2.1开拓思路,拓展中国园林的设计领域

面对西方思潮的冲击,现代设计师更要开拓思路,挖掘古典园林的现实意义,把中国的古典园林造园手法、空间布局形式、造园要素以及文化等等,应用到更广泛的领域。

5.2.2融会贯通,探索科学严谨的设计方法

古今结合、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是必然的趋势。遵从古代的造景方法、合理借鉴西方的表现形式,取西方之长,补中国园林之短,融中国文化思想之内涵与西方现代之观念,创造中国特色的现代园林。

篇7

【关键词】:高原城市;园林绿化;特色;风格

【引言】: 建设城市园林绿化景观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实现绿化建设与生态环境的有机统一,并促使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发展。创建高原城市园林绿色需要在凸显高原城市地方特色的同时引入现代化创建手法,利用现代创建手法充分挖掘高原城市的历史文化和地方特色,进而在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同时提高城市品位。作为高原城市,其城市园林绿化的标准较高、包含的内容较多。比如居住区、植被、生态环境等都有明确的要求与标准。并结合高原地区的气候条件和乡土风情,打造特色化绿化主题,从而形成个性鲜明的风格。

1民族特色浓厚

就我国少数民族而言,比如蒙古族主要集中在内蒙古区域,苗族集中在云南,其中,藏族集中在青藏高原,作为区域特色,其园林绿化应凸显其民族特色。

雕塑在园林景观史中占据重要地位,介于建筑与绘画之间,是一种环境艺术的写照。要想凸显雕塑在园林景观中的功能与作用,需要采用衬托和依附等写实手法。无论是现代雕塑绘画还是古代雕塑艺术,都与当时的社会背景因素息息相关,比如王宫、庙堂、墓室雕塑品等,与当时当地的经济、宗教文化等背景因素有关。我国是一个历史文化深厚的国家,在现代园林雕塑艺术发展过程中,积极探索和开发传统文化,并将其运用于现代雕塑艺术领域,是促进现代雕塑艺术长远发展的重要途径[1]。比如在表现祥瑞题材时,主要会运用到表示富贵或者吉祥的事物。包括凤凰、白鹤等。在探索和建设高原城市的园林景观时,可以以当地民族文化为基础,采用因地制宜的原则,选用当地题材以雕塑形式凸显园林景观的民族特色,从而为打造民族特色浓厚、艺术韵味浓厚的高原城市园林景观奠定坚实的基础。比如青海西宁的《江河源》,这是一座大型雕塑。其特征为气势恢宏、审美情趣独特、时代精神显著。无论是“抓骨节”的小女孩还是打玻璃弹子的顽童,都刻画得入木三分,神态和表情等细节把握得恰到好处。

藏族聚居地为鲜明特点的青海三江源地区群众对于格萨尔王传说津津乐道,格萨尔的英雄故事发生在这片热土,当地高原易生的柏树桠又是藏族群众煨桑祭祀的常用品。故而在城镇广泛种植当地的松、柏类植物更具文化符号特征。

2创设凸显地方特色和历史文化特色的园林景观

我国地大物博,国土资源辽阔,地域面积较大,不同地域环境特征不同、地方特色不同、历史文化特色不同。因此在打造高原城市园林景观时,应充分认清这一特征,注重地方特色和历史文化特色,进而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凸显高原城市园林景观特色。凸显地方特色的园林景观打造时间较长,无论是风格的确立还是生态环境的开发,都需要按照自然规律制定科学的建造方案、选择合适的人工建设方式。园林景观风格的形成需要时间的积累,且与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和人文因素相关。自然环境包括气候因素、地理因素等,社会环境包括生活习俗、乡土风情等[2]。

所谓风格是指地方特色所集中表现出来的概貌。风格不同,给予人们的感受不同。在人文气息和地方特色鲜明的地方建造园林景观,应注重表现园林景观的个性、凸显其风格,并采用艺术表现手法将乡土气息和民族风俗升华为艺术。比如在云南区域,存在诸多少数民族。但是由于云南周围地形环境的限制,难以实现大规模的园林绿色空间建设[3]。云南西南边的少数民族主要居住在相对较为平缓的坝子上,但是超过一半以上的县城建在地形复杂的山梁上。因此要想在此区域建造绿色园林景观,应依据该地区的地形特征和建筑特征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绿化设计方案。也可以充分利用云南S富的花草树木资源,建设功能借景型屋顶绿化。

再比如我国西宁市,属于高原城市,曾获“国家园林城市”称号。由此可见,西宁市在园林景观建造方面,取得的成就显著。结合西宁市园林景观特色,可以观察出园林景观水的文化内涵,特别注重人文精神的运用,无论是房屋建造还是绿化园林建造,始终坚持“以人文本”的思想,并以“文化建园”作为房屋建造和园林景观建造的指导方向[4]。在园林景观建筑中,既可以品尝出历史文化韵味,又可以看出现代设计手法的贯穿,是一种现代设计手法与历史文化相结合的园林景观设计模式。比如鲁青公园、青唐城遗址公园等,其设计主题为展开当地特色和历史文化,并在公园中配置花草树木,处置大方、工艺粗细分明。

结语

高原城市的园林绿化应尽量凸显地方特色和历史文化特色,并采用现代化建造手法将高原地区的乡土人情、生态环境、民族特色、艺术韵味凸显出来,联系高原城市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和人文因素,塑造个性鲜明、历史文化特征显著的园林绿化。

【参考文献】:

[1]陈娟. 景观的地域性特色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6.

[2]许文国,曾鹏. 高原生态文明城市园林绿化之思考[J]. 甘肃科技,2015,22:96-98.

篇8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风景园林;毕业论文

当前,我国风景园林事业正面临着新的形势与挑战,对风景园林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风景园林人才培养过程中,毕业论文无疑是实践教学环节中最重要的一环,对促进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提升具有显著作用,因此,加强对毕业论文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研究有助于检验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进而增强专业教学效果,同时,对风景园林专业内涵的提炼与发展均具有重要且深远的意义。目前,针对风景园林毕业论文的研究文献较少,主要集中在风景园林毕业论文问题与对策[1-2]、风景园林毕业论文指导方法[3-4]、风景园林毕业论文质量管理等几个方面[5-6]。笔者通过对安徽科技学院近5届(2016-2020)风景园林毕业论文进行分析研究,针对存在的共性问题,重点对风景园林毕业论文教学改革及能力培养进行了研究探索,为进一步提升应用型高校风景园林毕业论文质量,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供参考与帮助。

1风景园林专业毕业论文现存问题

1.1学生做毕业论文的热情不高

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能够从事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等相关岗位的工作,对学生的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要求较高。在实际调研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还存在被动学习的习惯,求知欲不高,对风景园林行业缺乏必要的了解,甚至在少部分学生中还存在“毕业论文是一门课程、一份作业”这样的概念,没有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因此,在毕业论文上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较少。部分学生抱着一种能通过即可的心态,“东拼西凑”“敷衍塞责”“糊弄过关”的情况依然存在。另一方面,指导教师数量偏少的现状也导致了指导教师精力投入不够,不能做到对所指导学生及时有效地深入指导和管理,以上两个方面可以说是导致毕业论文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1.2毕业论文选题不够科学合理

笔者对安徽科技学院风景园林专业2016-2020共5届(416人)毕业论文题目进行统计分析,从结果来看,毕业论文选题过于集中,选择城市公园、广场和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作为毕业论文题目的最多,能够占到70%~80%。很多题目都是真题假做或假题假做,真题真做的少之又少。学生在毕业论文选题上比较随便,没有从实际项目中出发,所以导致设计内容流于形式,而毕业论文选题范围过大的问题占比也比较高,有的规划面积达到十几公顷至几十公顷,在毕业论文有限的时间内,规划如此大尺度的场地是不可能做到详细规划的程度的,只能达到概念性规划层级。综合以上内容能够发现当前风景园林毕业论文脱离实际情况的现象依然存在,而如果任由这种现象继续发展下去,将会导致毕业论文的实际意义和价值欠缺,最终的结果会是毕业论文将成为一项可有可无的工作。

1.3毕业论文标准不够完善

目前针对风景园林毕业论文标准要求较低,且研究深度要求不够。以规划设计类毕业论文为例,文字部分要求不少于5000字的设计说明,图纸部分则要求包括区域位置图、现状分析图、总平面图、鸟瞰图、功能分区图、交通分析图、植物配置图、节点平面详图、节点效果图、竖向设计、意向图等,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增减,但应不少于八幅A3图。论文标准不高导致部分学生的毕业论文图纸数量过少和深度不够,甚至有个别学生以“总平面图+意向图”的方式来应付。

1.4毕业论文存在重图纸、轻实际的现象

毕业论文流于形式,很少与实际工程项目相结合。重图纸效果,轻实用功能的现象比较明显。部分学生将大部分精力花在如何提高图纸表现艺术效果上,过于重视规划图纸的表现效果,从而忽视了对场地设计对象的详细设计与分析,没有真正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致使设计方案中存在较多不够合理的地方。部分学生的毕业论文中虽在文字上提到了“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等规划原则,但在其图纸表现中却看不出这方面的考虑,重视表现及整体效果,忽略细节设计与表现,这种现象也比较常见。这在一定程度上与设计行业的大环境相关,但作为风景园林专业来讲必须要考虑实际问题,研究如何通过规划设计解决实际问题,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环境的需求。风景园林学科的特点是科学与艺术并存,但在规划中不能过分强调艺术效果而忽略实际使用者的需求,也不能只考虑实际功能而舍弃艺术,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1.5毕业论文专题化研究比例过少

从近五年毕业论文统计情况看,风景园林专业毕业论文进行专题化研究的比例过少,某某公园、某某居住区、某某广场景观规划设计的题目比例最多,而针对于如儿童活动场地景观设计、公园景观小品详细设计、风景区植物种植详细设计、住区水景详细设计等相关的题目几乎没有。毕业论文研究深度不够,缺乏综合性与系统性,往往停留在概念性规划的层面。此外,图纸数量偏少、表现内容过于简单、规划设计深度不够等问题的存在也能够反映出当前风景园林专业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很不够,与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

2风景园林毕业论文改革的途径

2.1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锻炼与培养

风景园林人才培养方案中设定了学生在毕业时应达到的能力需求,其中有文献研究、规划设计与图纸绘制、相关绘图软件应用等方面的能力,同时,能够综合应用理论知识,发现问题并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规划设计的能力,从而有效解决场地所存在的问题。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始终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坚持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根本任务,不断修订与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同时,在论文指导过程中,也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实习效果与学习状态,加强过程管理,关注学生按规范完成毕业论文的能力。在毕业论文选题指导上,要求学生选择难易程度适中的题目,能够保证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如果难度过大,则不能保证毕业论文质量,在论文完成过程中,要给予学生创造性的发挥空间,提高毕业生的整体素质,毕业后学生能够很快进入岗位角色。

2.2鼓励学生参加学科竞赛

事实证明,参加学科竞赛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创新思维和实践动手能力。如“园冶杯”大学生景观设计竞赛,其中就有毕业作品类和毕业论文类等参赛类别,涵盖面也比较广泛。将专业竞赛与毕业论文有机结合是一种新的尝试,其核心目的是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进行综合运用的能力,这种以竞赛促进教学的方式目前比较受到欢迎,学生们可以把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并且可以和自己的设计思路和创新点与实际项目有效结合,通过学科竞赛的锻炼,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标。这种方式既可以提高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加强团队的合作意识,也能够增强学生对专业课程学习的兴趣,是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尝试。

篇9

关键词:考试改革;教考分离;园林CAD课程

《园林CAD》是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风景园林系开设的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基础课,它为园林制图、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等课程服务。学生对一门课程掌握得如何,往往是通过考试成绩来评定的,《园林CAD》这门课也同样如此,但是随着教学改革的进行,以往的考试方式出现了弊端,也急需进行改革,笔者经过三个学期的改革试验,做了以下几点总结。

一、旧的考试方式存在的弊端

本院风景园林系有80%以上的班级开设了《园林CAD》课程,任课老师有4~5位,但是考试没有统一要求,均由任课老师自行安排。因为每位老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案例不一致,所以考试内容也不一致,有的考简单的园林小品施工图,有的考广场设计方案平面图。这样导致的结果是每个班级学生的及格率和平均分相差悬殊,学生掌握的知识点不一致,学生经过一学期的学习,也无法判断自己处于哪一个层次,教师之间的教学水平也无法比较。这种考试不能真正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也不利于教师进行教学总结,寻找教学方法上的不足,不能为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二、教考分离考试方式探索

基于以上原因,本院风景园林系《园林CAD》课程组老师积极探索,尝试着进行《园林CAD》课程的考试改革,并于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开始启动新的考试方式――教考分离。

1.教考分离的目的和意义

(1)为了加强课程的教学管理,规范教学要求,统一课程标准、授课内容、教学案例、教学进度等,使学生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以及不同任课老师的情况下,能够学到相同的知识和技能。

(2)通过教考分离的考试方式,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任课老师的授课情况,积极地寻找差距,总结经验,有助于推动教学改革的进行。

(3)通过教考分离的考试方式整合和优化教学资源,使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

2.教考分离的实施

(1)实施对象和时间

《园林CAD》课程教考分离自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开始实施以来,至今已有三年时间,其中有三个学期共23个班级实施了教考分离,涉及学生数达1035人。

(2)试卷情况

①试题库的成立

自教考分离启动以来,经过三个学期的细化与完善,目前已经形成8套试卷和评分标准的试题库。

试题库试卷结构较合理,考试内容覆盖大纲要求的95%以上,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并根据园林行业发展及应用实践不断完善。从不同程度考查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②考试内容和要求的确定

考试内容和要求包含了课程标准所要求的Auto CAD基础知识(占10%)、绘图工具与修改工具(占40%)、图层与图形界限(占10%)、图案填充与图块(占10%)、尺寸标注与文字(占20%)、图纸打印与输出(占10%)等知识点。

③题型的确定与调整

该课程教考分离实施之初,试卷题型只有一个,即绘制某个建筑或小品的一套施工图。这种试卷题型单一,考点只覆盖课程标准所要求的50%~60%,学生得分率也不高。在总结前期教考分离实施情况的基础上,后期对题型做了调整,从而使题型多样化,考点明确化,考试要求细化。

新试卷题型增加到四个:绘制基本几何图形、绘制建筑小品平立面图、绘制园林植物图例、虚拟打印,共14题。

(3)考试及阅卷情况

全场考试共120分钟,考试形式采用上机考试,每台电脑的USB接口做了限制使用处理,防止学生使用U盘作弊,保证考试成绩能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

阅卷时采用任课教师集体流水作业,即任课教师集中阅卷,每个任课教师批改其中一题或多题,最后进行得分汇总。

三、教考分离的结果分析

1.题型调整前结果分析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和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采用的是题型调整前的试题库,参加教考分离考试的学生数共532人,其成绩分布情况。位于80~90分的考生较多,占考试总人数的65%;90分以上的占总人数的9%;60~70分的占考试总人数的3%;60分以下的占总人数的3%。及格率为96.8%,平均分为80.7分。由此可见,考生的得分率还是挺高的,有74%的学生达到了80分以上,说明学生对园林建筑的施工图绘图技能掌握得很好。少数学生对尺寸标注和文字标注掌握得不好,尤其是样式的设置存在较大的问题。还有些学生对稍微复杂的园林建筑施工图认识不足,绘图时“依葫芦画瓢”,虽然形状画出来了,但是绘图不规范。

2.题型调整后结果分析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采用的是题型调整后的试题库,参加教考分离考试的共有11个班级503人。90分以上的占总人数的14%,80~90分的占总人数的27%,70~80分的占总人数的21%,60~70分的占总人数的20%,60分以下分的占总人数的18%。

题型调整后90分以上的考生人数提高到14%,比调整前增加了6%,但是不及格的学生数也增加了,从上表可以看出,得分率偏低的主要集中在第三题的“绘制园林植物平面图例”和第四题的“图纸打印与输出”。由此可知,学生对知识点掌握得不够全面,也反映了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即过于强调图形的绘制,忽视了图纸的打印与输出,而能将图纸打印出来也是企业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要求,从考试结果来看,教学与工作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脱节,教学内容和重点难点需要适时进行调整。

四、教考分离考试方式的几点体会

1.取得的成效

(1)通过教考分离,任课教师找出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2)教考分离的考试方式,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掌握更多的技能。

(3)教考分离的实施,促使教师积极探索,努力寻找改革之路,使教学工作与企业工作对接,为企业培养实用型人才。

2.存在的问题

(1)没有统一的适合高职高专学生使用的教材。

(2)利用计算机进行考核,容易出现中途死机或关机的发生,也容易出现复制舞弊的现象。

篇10

[关键词]园林建筑:功能;形式;风格;文化

1 前言

园林,在中国古籍里根据不同的性质也称作园、囿、苑、庭园、园池、山池、池馆、别业、山庄等。他们的性质、规模虽然不完全一样,但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在一定的地范围内,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地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布置,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憩、居住的环境。

中国古典园林是建筑、山池、园艺、绘画、雕刻以至诗文等多种艺术的综合体。在我国现存的古典园林中,保存了大量的建筑艺术瑰宝。它不仅是人们审美要求的体现,也是特定历史时期文化、权力的象征,具有不可替代的功用价值。

2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功能

园林建筑按照所属性质和地域的不同,风格也有很大的不同。皇家园林建筑体量大,装饰豪华,色彩金碧辉煌,表现出恢弘的皇家气派。而江南园林建筑突出“玲珑、活泼、通透、淡雅”,将秀丽、雅致的风格表现得淋漓尽致。尽管风格迥异,但建筑在园林中的作用却基本相同,主要概括三个方面:一是突出其实用性。根据人们的休憩及活动需要而设置。二是强调其独特性。配合园内风景布局形成的游览路线,园林建筑以其有利的位置和独特的造型,为人们展现出一幅幅或动或静的自然风景画,并与廊、墙、路等形成一定的活动路线。三是提升其园林意境。我国园林通常在园名、匾额、楹联中反映出其意境来。

经过上述功能分析,可以归纳出园林建筑以其自身的特点对园林景观所起的作用:

(1)使用和造景,具有观赏和被观赏的特点。园林建筑既要满足各种活动和使用上的要求,又要符合园林景物布局原则,同时,也要给人们带来感官上的愉悦,这就要求园林建筑要适合游人在或动或静中观景,又要使景色富于变化,达到步移景易的效果。

(2)为环境服务,与自然景致充分结合。我国古典园林一般以自然山水作为景观构图的主题,建筑只为观赏风景和点缀风景而设置。园林建筑是人工因素,与自然因素有对立的一面,但如果处理得当,也可使自然环境增添情趣,这就要求园林建筑的设置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地貌,做到布局上依形就势。这种自然美与人工美的高度统一,正是中国古典园林不断追求的境界。

(3)园林建筑独立性和组合性。我国的古典园林建筑一般体量较小,按大小、形状不同,具有不同的功能,这种组合群体形成了富于变化的建筑外形轮廓,使建筑与风景相得益彰。

3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风格

3.1表现含蓄

含蓄效果就是中国古典园林重要的建筑风格之一。追求含蓄乃与我国诗画艺术追求含蓄有关,在绘画中强调“意贵乎远,境贵乎深”的艺术境界;在园林中强调曲折多变,含蓄莫测。这种含蓄可以从两方面去理解:其一,其意境是含蓄的;其二,从园林布局来讲,中国园林往往不是开门见山,而是曲折多姿,含蓄莫测。往往巧妙地通过风景形象的虚实、藏露、曲直的对比来取得含蓄的效果。江南园林中,漏窗往往成为含蓄的手段,窗外景观通过漏窗,隐隐约约,这就比一览无余地看有生趣得多。

3.2强调意境

中国古典园林追求的“意境“二字,多以自然山水式园林为主一般来说,园中应以自然山水为主体,这些自然山水虽是人作,但是要有自然天成之美,有自然天成之理,有自然天成之趣。在园林中,即使有密集的建筑,也必须要有自然的趣味。为了使园林有可望、可行、可游、可居之地,园林中必须建筑各种相应的建筑,但是园林中的建筑不能压倒或破坏主体,而应突出山水这个主体,与山水自然融合在一起,力求达到自然与建筑有机的融合,并升华成一件艺术作品。

园林意境的创作方法有中国自己的特色和深远的文化根源。融情入境的创作方法,大体可归纳为三个方面:

“体物”的过程。即园林意境创作必须在调查研究过程中,对特定环境与景物所适宜表达的情意作详细的体察。事物形象各自具有表达个性与情意的特点,这是客观存在的现象。

“意匠经营”的过程。在体物的基础上立意,意境才有表达的可能。然后根据立意来规划布局,剪裁景物。园林意境的丰富,必须根据条件进行“因借”。计成《园冶》中的“借景”一章所说“取景在借”,讲的不只是构图上的借景,而且是为了丰富意境的“因借”。

“比”与“兴”。是中国先秦时代审美意识的表现手段。《文心雕龙》对比、兴的释义是:“比者附也;兴者起也。” “比”与“兴”有时很难绝然划分,经常连用,都是通过外物与景象来抒发、寄托、表现、传达情意的方法。

3.3突出宗教迷信和封建礼教

中国古典建筑与神仙崇拜和封建礼教有密切关系,在园林建筑上也多有体现。汉代是园林中多有“楼观”,就是因为当时人们都认为神仙喜爱住在高处。另外还有一种重要的体现,皇家建筑的雕塑装饰物上才能看到的吻兽。吻兽既是人们对龙的崇拜,创造的多种神兽的总称。龙是中华民族发祥和文化开端的象征;炎黄子孙崇拜的图腾;龙所具有的那种威武奋发、勇往直前和所向披靡、无所畏惧的精神,正是中华民族理想的象征和化身。时至今日,人们仍可见到“龙文化”在新建的仿古建筑上展示,如今的龙文化(装饰)不仅仅是为了“避邪”;而且成了中华民族的象征(在海内外,凡饰有“龙避邪”的,一定是华人宅府),凝聚了民族的魂之所在。

3.4平面布局简明有规律

中国古代建筑在平面布局方面有一种简明的组织规律,这就是每一处住宅、宫殿、官衙、寺庙等建筑,都是由若干单座建筑和一些围廊、围墙之类环绕成一个个庭院而组成的。同时,这种庭院式的组群与布局,一般都是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沿着纵轴线(也称前后轴线)与横轴线进行设计。比较重要的建筑都安置在纵轴线上,次要房屋安置在它左右两侧的横轴线上,北京故宫的组群布局和北方的四合院是最能体现这一组群布局原则的典型实例。

3.5地域文化不同园林建筑风格有异

洛阳自古以牡丹闻名,园林中多种植花卉竹木,尤以牡丹、芍药为盛,对比之下,亭台楼阁等建筑的设计疏散。甚至有些园林只在花期是搭建临时的建筑,称“幕屋”、“市肆”。花期一过,幕屋、市肆皆被拆除,基本上没有固定的建筑。

而扬州园林,建筑装饰精美,表现细腻。这是因为,扬州园林的建造时期多以清朝乾隆年间为主,建造者许多都是当时巨商和当地官员所建。目的是炫耀自己的财富、粉饰太平,因此带有鲜明的功利性。扬州园林在审美情趣上,更重视形式美的表现。

4 展望

近几年来我国旅游业发展迅猛,也对园林和园林建筑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内容和新的课题。因此如何这些风景名胜和文化古迹装点得更加美丽、更加适应现代化旅游的要求,以及如何更多的开辟新的游览点和风景名胜区,园林建设乃是一项主要的手段,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

纵观中国古典园林发展,我们可以看到,表现在古典园林中的这种具有古代中国人审美特征的园林观,绝不仅仅限于造型和色彩上的视觉感受以及一般意义上的对人类征服大自然的心理描述,而更重要的还是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即通过园林艺术对人的生活环境的调节,来把握人本身的存在特征和意义。

[参考文献]

[1]萧默.建筑意.200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