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工具范文
时间:2023-04-10 10:13: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检索工具,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财会档案主要包含会计账簿、财务报表和工资名册等多项财务管理文件,财会档案的专业性较强,主要应用到会计专业和档案管理专业的知识,一般情况下,财会管理部门很少有员工能够掌握两个学科专业知识,这增加了档案管理工作的难度。因为财会部门员工的不专业,财会档案的分类也并不是很吻合实际需要。为此,对财会档案检索工具编制方法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几项常用编制方法。
关键词:
财会档案;专业;检索工具;编制
中图分类号:
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8-0126-01
财会档案记录了企业、机关等单位的一系列经济活动。若要实现财会档案的有效应用,必须能够及时按照要求获取相应档案信息。目前,我国大部分单位都存在档案检索困难问题,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就是在制定财会档案检索工具体系时,没有采取合理的分类标准。要做好信息检索工作,必须根据管理人员的实际工作需要,科学规划利用多种检索工具,提高检索成功率和检索效率。
1 档案检索工具的基本功能和作用
在财会档案管理中,我们经常用的档案检索工具主要应用于查找、报道档案资料。根据财会档案自身信息的特点,以及人们对财会档案的常规需求,可以制定不同的检索工具。
1.1 功能
(1)存储信息。档案检索工具可以记录案卷和文件的内容特征与外形,并采用一定的归档方法把这些信息进行合理的划分、排列。
(2)查找信息。当有人需要调用档案信息时,根据查找条件,在已经归类的档案信息中查询相关信息,通过逐级细化,最后确定要找的档案。存储档案信息就是为了方便以后的查找,查找信息是对已存档信息的有效利用。
1.2 作用
(1)桥梁。
财会档案馆存储的档案信息数量多,复杂度高,而人们对档案信息的需求也越来越多,这两方面问题都加剧了供求矛盾。要解决这一矛盾,就需要一条纽带连接供与求,使用户需求快速得到满足,从而使财会档案的利用率得到提高。
(2)查找。
身处信息时代,各单位都注意对信息的采集,目前,财会档案信息在数量上来说远远超过以前,要在繁杂的档案信息中快速提取用户需要的信息,必须借助检索工具,检索工具为用户提供一条直接通往档案信息的捷径。
(3)管理。
要开展财务档案业务工作,就必须使用检索工具。使用档案检索工具,方可使员工快速了解档案性质和档案主要内容,对提高工作效率,方便非会计、档案管理专业工作人员工作有重要意义。
2 财会档案检索工具种类和编制方法
2.1 常见检索工具
要科学合理的管理好财会档案,可能要应用到多种检索工具。选择合适的检索工具,必须考虑到财会档案性质,用户需求特征,以及长期的档案管理经验。以下就是几种常见的检索工具:
(1)按照编制方法划分检索工具类型。
第一,目录。规划档案时,把拥有相同性质的档案划分为一类,并按一定次序排列,生成检索工具。
第二,索引。记录财会档案的档号、存储位置和主要内容,并把这些信息按相应的规则进行排列。
第三,指南。指南其实是介绍档案信息的书面资料,或者查询档案的工具书。它是对档案信息的综合概括。
(2)按照检索范围划分检索工具类型。
第一,一个全宗。介绍与检索对象是全宗的某一部分档案或全宗档案。
第二,若干全宗。介绍与检索对象是某一个档案室或多个档案室的档案信息。
第三,专题。介绍与检索对象为与某一专题有关的档案信息。
(3)按照载体类型划分检索工具类型。
第一,计算机检索。把档案信息存储在计算机磁盘中,运用计算机根据用户提供的关键词对档案信息进行检索。这种检索工具检索方式多样,档案信息存储量大,检索效率高。是目前和今后档案检索工具的发展方向。
第二,书本式检索。将档案信息分类,制定目录,将目录记录在纸张中,并制成活页式书籍,便于档案信息的更新维护。
第三,卡片式检索。顾名思义,这种检索工具就是一张记录了档案信息的卡片,卡片上记录的是内容相关的条目。
2.2 分析目前财会档案检索工具编制方法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经常需要调用财会档案中的信息。而由于目前我国大多数单位编制财会档案的依据只是财会档案实体分类,它本质上只是按档号制定的馆藏目录,并不一定适合实际工作需要。从检索的角度讲,档号属于层次较低的检索语言,只能解决财会档案分类和排架问题,并不支持实际的信息检索。
例如,当有客户向档案馆求助,请求档案馆查找押金收据。查找流程应该是:首先查找负债类,然后查找应付账款,最后查找押金收据。但在实际操作时,由于编制不合理,导致工作人员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才能确定财会档案保存在哪里,或者根本就无法找到,这样就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
此外,很多时候工作人员不能准确的为用户查找到档案资料,主要因为不了解专业术语。因此,档案管理人员除了学习档案管理专业知识,还要对财会档案中常见的专业术语有一定了解。
因此,我们必须深刻理解管理好财会档案的重要意义。在实际工作中,学习更先进的财会档案管理经验,编制科学的财会档案检索工具体系,提高财会档案的利用率。
3 制定财会档案检索工具体系的原则
3.1 分类法
要缩短检索信息的时间,就必须做好对信息的分类,分类是认识、区分事物的开始。通过学习会计专业知识可知,会计科目与情报检索系统具有相同的分类方式,采用等级隶属的原则对各科目的关系进行描述。体系分类法被广泛应用于情报检索系统,它能把等级概念在知识分类中直接体现出来。
体系分类是以学科与专业集中文献为参考依据的分类方式。类是指具有同样特性事物的集合,类可以进行多级划分。例如,数学可以划分为高数、线性代数、几何等;线性代数可以划分为直线、曲线、极限等。通过多级划分,子类隶属于母类,形成严格标准的隶属制度。
财会档案主要记录了资金的流动情况,通过分析会计对象,了解经济管理需求,把具有相同性质的会计对象划分成一类。通过分类,可以把资金分为五类:支出、收入、净资产、负债与资产。按照层层隶属的原则将会计科目进行划分:上级科目统领下级科目,是对下级科目内容的总括;下级科目是对上级科目某一具体内容的详细分析。
3.2 主题法
主题检索语言通过词语对概念进行描述,这种检索语言不区分概念间关系,按照语、词、字的顺序进行排列,采用主题法检索工具,能使用户的特性检索需求得到满足。主题目录的优势是不会受到分类体系的影响,不论主题词概念是大是小,都享有平等的排列次序。使用主题检索语言可以避免分类法中大目录覆盖小目录的问题,检索的准确性更高。但是,应用主题检索语言,仍有很多苦难。比如说,编制主题目录的一个难点就是标引,标引需要选用较规范的词语。
3.3 两种方法的综合运用
分类法具有较强的系统性,而主题法具有较强的专指性。若要设计一个优秀的财会档案检索工具必须综合利用分类法和主题法,综合两种方法的优势,掩盖彼此弊端。目前应用到财会档案检索工具是对检索法和主题法的综合运用。
3.4 做好与财务部门的沟通
要真正做好财会管理工具,编制工作效率高的财会档案检索工具,档案管理工作者必须密切联系单位财务部门,了解财务部门的最新型动态,及时调整档案检索工具,适应用户对财会档案的新需求,保障服务质量。
4 结语
信息的价值在于信息的传播与利用,财会档案是一个单位的财富,要让这笔财富增值,就必须提高财会档案的利用率。财会档案管理工作者,必须不断学习,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在实践中探索,不断改进档案检索工具,为用户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此外,我们必须以发展的眼光的看待财会档案检索工具编制问题。结合当代信息技术,把智能化技术应用到财会档案检索中来,不断提高财会档案的检索效率。
参考文献
[1]尹林梅.档案检索工具及其体系探讨[J].黑龙江史志,2013,(23).
[2]周铭,康蠡,王娅.档案检索学科形成与发展刍议[J].档案学通讯,2009,(06).
[3]郭艳.浅析档案信息检索的类型及检索工具现行趋势[J].黑龙江史志,2010,(05).
[4]李彦杰.档案检索工具之实践探索[J].陕西档案,2011,(04).
篇2
公司拥有行业内知名钢丝绳索具专家多名,先后承担“全国钢标准化委员会索具工作组”和“全国钢标委盘条与钢丝分技术委员会钢接头压制吊索工作组”工作任务,建峰公司在行业内有极高的知名度,公司还被认定为“广东省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广东省民营科技企业”,同时公司产品还荣获“广东省著名商标”、“广东省著名商标”、及多项“广东省自主创新产品”和“广东省高新技术产品”称号。
核心业务:公司有大型钢丝绳索具加工制造车间,钢丝绳索具产品种类齐全,包括钢丝绳、钢丝绳压制索具、钢丝绳插编索具、钢丝绳浇铸索具、钢丝绳铰接索具、钢丝绳成套组合索具、钢丝绳编织扁带索具等。 车间拥有亚洲最大的3000吨钢丝绳索具专用进口压力机、钢丝绳插扣机及浇铸索具用变频加热设备,可承接钢丝绳直径达到130毫米的超大钢绳索具压接、插扣铰接工程,同时可承接超大直径、超大吨位的钢缆铰接索具、无极环形钢缆索具,最大加工钢缆额定载荷可达3000吨。
公司有华南地区最大的合成纤维吊装带生产车间,车间拥有进口宽幅织带机、染色机、捻股机及车缝加工设备,可加工生产扁平吊带、圆筒吊带、拉紧带等各种合成纤维索具,最大织带宽度达300毫米,最大单条纤维吊带索具负荷可达2000吨。
公司拥有专业的技术研发团队,已开发多种起重机械部件,包含葫芦、卸扣、吊钩、吊环及吊装连接工具,安全有效的满足用户的个性化要求。
荣誉资质:公司有行业内专业的检测中心,中心拥有华南地区最大的1000吨拉力试验机、钢丝疲劳检测仪、无损探伤检测仪等专业的检测设备,中心通过国家合格评定中心CNAS国家实验室认可认证,可独立承担国家第三方检测认证,并出具CNAS国家认可检测报告。
公司产品已通过中国船级社CCS和挪威船级社DNV船用产品型式认可,可提供钢丝绳索具CCS船用产品证书和DNV2.7-1近海集装箱用吊具产品证书。同时可根据用户需求申请美国船级社ABS、法国船级社BV、英国船级社LR、德国船级社GR等各大船级社第三方检验证书。
篇3
[关键词] 监测数据 场所质量 评价处理
公共场所发放的卫生许可证,是该公共场所卫生质量指标综合评价最终结果的标志。卫生许可证的发放包含3个指标内容,具体是:场所卫生指标监测合格;卫生管理符合规定要求;从业人员身体健康检查和卫生知识培训考核合格。
在以上3个指标内容中,场所卫生指标监测合格是重中之重的指标,虽然公共场所卫生监测是一个指标明确的项目,作为单个点(项、次)来说,国家已有明确的判断标准,在实际工作中进行评价并不困难。但是,公共场所是个多种类的综合性场所,即使是对单个场所来说,所监测的点(项、次)数目亦甚多,如何科学取舍处理、采用所测的诸多数据,使所采用的数据具有科学性、代表性和适用性,特别是对于超标的项目(数据),如何处理、如何补测,至今国家尚无统一的方法,不解决此类问题将直接影响卫生许可证的发放工作。
对此,本文尤其对同一个单位的多种公共场所卫生指标监测数据如何处理、超标项目如何补测、场所卫生质量最终如何综合评价发证进行了重点探讨。
1 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的方法很多,有算术平均法、模糊数学相关回归法、中位值法等。但是以上处理方法都有优缺点。
算术平均法常用于均匀分布、线性相关的数据型。但是,公共场所是一种复杂场所,测定时偶然性机会多,测定数据的不均匀性和跳跃性是经常出现的。用算术平均法处理,无法说明极差数据(极高和极低)甚至超标数据的本质问题,有的经用算术平均法处理后,便出现本来超标的数据不复存在的结果,容易造成假象,对于样品数少的数据,误差就更大。此种方法既不科学也不切实际。经历年的工作实践结果,显然不能用此法。
模糊数学相关回归法虽然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但目前全国对该法的研究工作才刚刚开始,且研究程度不深,运用不广泛。特别是对人体敏感性指标的研究,从环境毒理学、流行病学、病理学、生理学等相关性方面研究仍不够全面和系统,无法确定各项目指标的权重系数,目前应用仍有它的局限性。
中位值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的缺点和局限性与算术平均法较为相似。
尽管目前对公共场所的测定数据还没有一种能作为唯一可代替的处理方法,但在实际工作中只能根据公共场所的具体项目指标,选择不同的处理方法,多年的工作实践表明,中位值法亦可作为常用的测定数据处理方法。
2 数据处理方法的应用
公共场所测定数据的处理方法目前可采用算术平均法和中位值法,各具体项目的测定数据的具体采用的处理方法叙述如下:
2.1 算术平均法
算术平均法可用于公共场所的风速、风量、照度项目的测定数据处理。
2.2 中位值法
中位值法可用于公共场所风速、风量、照度项目及其以外的其它项目的测定数据处理。
3 超标数据的处理
根据国家《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及《《公共场所卫生标准》规定,凡公共场所卫生监测超标的数据均应坚持补测的规定,但尚无统一的补测方法,直接影响卫生监督执法、监测发证工作,现根据统计学理论并结合历年具体工作实践提出以下几种补测方法,并经多年不同场所的实践证明了是科学可行的。几种具体补测方法叙述如下:
3.1 当对公共场所监测总数在10个以下点(项)样品数时,若点(项)超标率超过50%的,补测数与原监测数相同;点(项)超标率低于50%的,补测数为超标数加1,但补测数总不应少于3个样品数。
3.2 当对公共场所监测总数在10个以上点(项)样品数时,若点(项)超标率超过50%的,补测数为超标数加30%的原监测数;点(项)超标率超过30%的,补测数为超标数加10%的原监测数;点(项)超标率低于30%的,补测数为超标数加3,但补测总数不应少于5个样品数。
4 综合评价
所谓综合评价就是要综合以下几个方面的情况:公共场所的测定项目,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及其行为符合标准要求情况。
虽然公共场所监测项目多、数量大、情况复杂,但经数据处理后,与卫生管理、从业人员及其行为的情况一样,已成为各单项目指标了,使本来比较复杂的综合评价变为简单和可能。
但是对公共场所的饮用水包括二次供水中的余氯与细菌、大肠菌群的情况可采取如下方法进行综合评价:
4.1 仅单项测定余氯,并以该项测定结果作为判定依据时,其含量以不小于0.05mg/L为合格。
4.2 当余氯结果小于0.05mg/L(甚至为零)时,则应以细菌总数和总大肠菌群的结果作为该项是否合格的依据。当细菌总数和总大肠菌均合格时,余氯项目亦同时判定为合格。
5 结论
5.1 算术平均法可用于呈均匀分布、线性相关的项目数据中,可用于风速、风量、照度的监测数据处理。
篇4
今年以来,我所在县委县政府、县卫生局的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通过加强内部管理,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注重卫生执法队伍业务培训,规范卫生监督执法行为,树立卫生监督新形象,认真开展各项卫生监督执法工作,在把好卫生许可准入关,大力整顿医疗市场,开展职业病预防工作,防止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发生等方面取得较好的成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再上新台阶。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严格执法监管,重拳打击非法行医效果显著
从2013年11月27日开始,县卫生局卫生监督所根据县卫生局等四部门《XX县进一步整顿医疗秩序 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方案》(宜卫发〔2013〕50号)、县人民政府《关于开展整顿医疗秩序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的通告》(宜政通〔2014〕3号)、县政府《XX县2014年整顿医疗秩序打击非法行医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宜政办函〔2014〕69号)要求,分为3个小组在全县开展了打击非法行医专项整治活动。至2014年11月底,共监督检查医疗机构503家,药店31家,查处无证行医的22家,药店非法坐堂行医的7家,下达《卫生监督意见书》503份。对22家无证行医诊所进行了取缔,给予“责令停止执业活动,没收药品器械,罚款”的行政处罚,没收药品22件,没收医疗器械大小计31件,罚款11.59万元,张贴取缔公告22份,查处率100%;对7家非法坐堂行医的药店下达了责令其停止执业活动并处以罚款的处罚决定;对503家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改意见,对25家有违法行医行为的医疗机构给予了行政处罚,罚款3.5万元。7月28日对构成非法行医罪的1家无证行医诊所、1家非法坐堂行医的药店依法移送公安部门追究刑事责任,县公安局已受理并正在执行中。
通过专项整治,打击非法行医活动取得明显成效,主要表现在:一是非法行医的现象基本遏制。非法行医者认识到自身行为的危害性和后果,看到了政府打击非法行医的决心和工作力度,部分非法行医者自觉停止了违法活动。出租承包科室的现象基本绝迹;医疗机构超范围行医的情形明显减少。二是提高人民群众的自我保护与积极参与意识。在对非法行医进行集中取缔的同时,卫生监督执法人员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张贴通告、解答群众咨询等方式向围观群众宣传非法行医的违法行为及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危害,引导群众认清非法行医的危害,鼓励群众到正规医疗单位就医。三是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依法执业意识明显加强,执业行为进一步规范,医疗市场进一步净化,医疗秩序进一步好转,医疗机构的长效监督管理机制初步建立。
二、认真履行职则,全面落实公共卫生监督工作
我县的卫生监督工作坚持“深化基础,强化能力,稳中求进,争创一流”的总体思路,围绕县委、县政府及卫生局的中心工作和总体要求,以党的十精神为指导,坚定信心,牢牢把握“为民执法办案”这个中心,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提高专业技术含量;加强作风建设,提高队伍整体质量;加强规范化管理,提高执法办案水平。在工作中有所创新、有所突破,继续保持和跻身市内前列,为实现局的卫生工作目标和构建和谐XX、建设新XX做出积极的贡献。
(一)开展了监督执法检查和卫生监测工作。对各类公共场所开展了卫生监督执法检查工作,重点对公共场所单位的卫生许可、直接从事为顾客服务人员的健康管理、卫生消毒设施、卫生管理档案以及卫生检测等方面进行监督检查。我县共有各类公共场所经营服务单位596家(今年办证190家),其中美容美发171家、宾馆(旅店、招待所)89家、沐浴场所31家、网吧44家、候车室3家、歌舞厅22家、酒吧(咖啡馆、茶座)15家、300㎡以上商场(书店)16家、影剧院1家、游艺厅15家、就餐场所面积大于150㎡且安装有空调设施的饭馆156家,医院33家,监督检查701户次,监督覆盖率100%;督促从业人员体检2013人,并且取得了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协助县疾控中心开展了公共场所经营服务单位一年一次的空气、微小气候和顾客卫生用品检测,检测覆盖率100%;对8家不符合卫生标准和卫生规范的经营单位下达了《卫生监督意见书》予以限期整改,对5家进行了行政处罚。
(二)开展了卫生许可审查工作。对卫生行政许可实行服务承诺制、一次性告知制、公开卫生许可审批程序、审批期限、准入条件和收费项目,为申办者提供须知等材料,热情接待申请人,耐心解释和指导申办人填写有关申请材料等,一年来受到群众的好评。同时,严格把好准入关,逐步提高准入条件,使生产经营场所、卫生状况得到进一步改善。对未取得卫生许可证的公共场所经营服务单位,下达《卫生监督意见书》,督促其达到许可条件并予以限期整改,经营单位整改符合许可条件后取得卫生许可证。今年共受理发放卫生许可证190家,其中:住宿25家,理发95家,美容16家,歌舞厅6家,餐厅空调就餐场所28家,游艺厅3家,健身场所2家,沐浴足浴12家,商场1家,候车室1家。
(三)开展了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今年在继续对县城区的住宿、美容美发、游泳、足浴等四类场所进行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外,还增加了歌舞厅和网吧等其他公共场所的量化分级管理。组织卫生监督员对公共场所经营单位采取现场指导、上门服务、巡回监督等办法,帮助他们建立卫生管理组织、完善卫生管理制度、改善卫生条件、增加消毒设施、确保空气质量和顾客卫生用品达到卫生标准和卫生规范要求。到11月26日止,190家今年取得卫生许可证的经营单位都已完成了卫生监督量化分级评分工作,县城区公共场所经营单位量化分级管理率达到100%。我县增加歌舞厅和网吧等其他公共场所的量化分级管理工作受到了省卫生厅卫生监督局专家的好评。今年我们将帮助县自来水公司实现量化分级管理A级目标。
三、加强学校卫生监督工作,改善学校教学环境
对全县所有的中学、中心小学、托幼机构开展了为期1个月的饮用水卫生及传染病防治工作专项执法检查。共检查学校和托幼机构51家,监督覆盖率100%。检查的主要内容:一是学校是否建立饮用水卫生管理制度,饮用水是否经检验合格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卫生要求,涉水产品是否索取卫生许可证批件,井水和蓄水池等供水设施周围环境是否符合卫生要求,二次供水的是否取得卫生许可证、供水人员是否取得身体健康证明、水池是否规范消毒并记录,桶装饮用水是否索取卫生许可证及产品批次的检验合格报告、是否定期清洗饮水机等;二是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是否规范,机构、制度、应急预案是否建立健全,学生晨检、缺课追踪调查是否自始自终坚持,“手足口病”防控措施是否落实。检查中发现并纠正了一些问题,对不符合卫生标准和卫生规范及法律法规要求的,均下达了《卫生监督意见书》,并将各学校存在的问题向县教育局进行了通报。通过此次检查,切实加强了学校饮用水卫生安全及传染病防控工作的管理,完善了饮用水卫生、传染病防治工作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有效预防学校及托幼机构传染病发生,保证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四、强化饮用水监督检查,确保群众饮水卫生安全
为贯彻落实《传染病防治法》、《城市供水条例》、《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进一步强化饮用水卫生监管,维护群众健康,按照省卫生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水利厅《关于开展全省饮用水卫生专项监督检查工作的通知》(湘卫监督发〔2014〕15号)的要求,我所从8月至10月在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水利局的配合下,对辖区内的城镇公共供水、自建设施供水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集中式供水单位进行了监督检查和采样检测,共检查城镇公共供水单位2家、农村集中式供水单位50家(其中设计日供水1000吨以上单位10家,设计日供水100吨以上单位40家),持有卫生许可证7户,持证率88.68%;采取常规处理水质净化工艺的40家,氯化消毒水质消毒方式的40家。对41家水厂全分析监督采集出厂水样或末梢水样69份,经县疾控中心检测,合格63份,合格率91.3%。
五、卫生监督稽查工作,强化内部管理
一是强化内部管理,规范卫生监督执法行为。我们进一步加强了卫生监督稽查机构建设,充实配强了卫生监督稽查力量,设置了稽查股长和专职稽查员。依据《卫生行政执法处罚文书规范》的要求,稽查股制定了卫生执法案卷质量评查标准,对案卷的形式、内容、书写、送达、执行、结案、程序等方面的内容开展了自评与互评活动。每半年开展一次案卷评查活动,每次随机抽取每位监督员5份监督执法文书进行评议,分优、良、一般、差四个等级,评议结果列入个人年终绩效考核。上半年共抽取执法文书40份,优秀率为30%,优良率为70%,通过活动的长期开展,全所卫生检查执法人员执法文书书写能力不断提高。
二是加强社会监督,努力树立监督员形象。今年5月上旬,稽查股开展了一次问卷调查,深入近30家监督对象,围绕卫生监督员的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廉洁自律以及是否有不作为或乱作为等方面的情况进行走访调查。所发放的问卷调查表全部收回,管理相对人对卫生监督工作的满意率达到96%以上。通过面对面的与管理相对人交流,未发现卫生监督员有渎职情况。为规范卫生监督员的行为举止,我们坚持明查与暗访相结合,每月不定期对卫生监督员的着装是否规范、执法语言是否文明、态度是否和蔼等方面的情况进行检查,以此促进卫生监督员作风进一步转变,提升卫生监督机构的社会声誉和影响力及卫生监督员的良好形象。
三是加强投诉举报案件查处。稽查股通过公布举报电话,设立举报信箱等方式,畅通渠道,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对于受理的举报信息,稽查股严格按照本所制定的《举报投诉调查处理制度》进行分类处置:举报对象为卫生监督执法人员的,严格按照稽查程序查办;举报对象为管理相对人的,转交相应的业务股室,并对查处过程实施稽查,确保举报信息核实到位、查处到位、回复到位。由于措施得当,今年上半年受理的3起举报投诉案件均得到了及时有效的处理,查处率100%。
六、开拓创新乡镇卫生监督协管工作举措
卫生监督协管服务工作是国家加快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落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重要内容,是国家关爱民生、彰显政府责任的重要体现。XX县卫生局卫生监督所自2011年开展卫生监督协管工作以来,由于卫生局领导重视,各乡镇卫生院积极配合,协管工作从机构建设、人员配备、制度建设到档案管理、日常巡查、信息报告等方面都得到了有效落实。目前卫生局明确了59名专(兼)职乡镇卫生监督协管员,305名专(兼)职村级卫生监督信息员,印发了《XX县卫生监督协管服务工作管理规定》、《XX县卫生监督协管服务工作指导手册》、《XX县卫生监督协管服务工作流程图》。年初,对59名卫生监督协管员进行了卫生监督业务培训,乡镇卫生院组织开展了卫生监督信息员培训。但由于协管员素质不同,业务水平参差不齐,部分乡镇卫生院的协管工作还存在诸多问题,为了弥补差距,促进交流,由县卫生局公卫办牵头,卫生局党组成员、卫生监督所所长亲自带队,派出卫生监督业务骨干,采取现场言传身教、以点带片的方式,从4月15日至5月14日,在全县选取了9个乡镇卫生院,邀请其周边2-3家卫生院的院长及卫生监督协管员共同参与,开展卫生监督协管工作现场检查交流。检查人员通过看现场、查资料、听汇报等方式,即认真学习被检单位协管工作先进经验,又查找存在问题与不足。检查完后,所有参加检查交流的人员进行了座谈,纷纷发表了对卫生监督协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称赞这种工作方式好:看有实物、学有榜样、做有目标,对今后的卫生监督协管工作充满了信心,达到了相互借鉴,共同提高的目的。
七、创建市级文明单位、投身省级文明县城和省级园林县城工作
为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树立卫生监督新形象,促进卫生监督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高单位的综合实力和文明程度,扩大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增强干部职工思想素质和文明意识,在2012年成功创建“县文明单位”的基础上,争创“市级文明单位”。按照市创建文明单位的标准和要求,全力开展市级文明单位创建工作。朝着领导班子有力创建工作扎实、思想教育深入道德风尚良好、重视学习培训文体卫生先进、加强民主管理严格遵纪守法、内外环境优美环保工作达标、业务水平领先工作实绩显著的目标迈进,树立卫生监督所的良好社会形象。力争在2014年创建市级文明单位达标。
积极投入县里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园林县城活动,成立了“XX县卫生监督所创建省级文明县城领导小组”、“XX县卫生监督所创建省级园林县城领导小组”,针对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工作任务和园林县城中我所的责任目标,制定了工作方案,开展了创建文明活动和学校生活饮用水、乡镇集中式供水、县自来水公司供水的监督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整改意见,收到了良好效果。
抓创文管理,落实网格化措施。我所积极响应全县的创文网格化管理模式,结合单位实际制定了本单位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全面落实各项工作措施,大力开展文明餐桌行动、大巡查、大清扫、大清除、大规劝、大宣教、大整治、文明劝导、志愿服务、义务巡逻等创文活动,建立健全了网格巡查台帐,将巡查中发现的问题及群众反映的困难一一记录,本单位能解决的及时给予了解决,能力范围之外的做到了及时向有关部汇报。
八、加强卫生监督员培训,提高卫生监督人员业务水平
制定和完善了学习教育机制,加强学习教育活动的科学性、系统性和针对性,做到年度有计划,季度有安排,逐月抓落实。结合卫生监督所工作实际,要求各股室根据业务开展情况安排自学,要有学习笔记、学习心得体会。今年以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先后选派12人(次)参加省市级举办的培训班。单位也举办了4次业务培训,其中一次还聘请市卫生监督所专家到所对全体卫生监督员进行培训,收到良好效果。全所14名卫生监督员全部通过了30学时的网络培训,年均集中学习教育时间达到了人均24天。大大提高了卫生监督人员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
九、今后工作意见
1.继续加强内部管理,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维护良好的工作秩序。认真开展效能建设和行风评议活动,改善服务质量,树立文明执法窗口形象。
2.继续加强监督人员的业务培训,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卫生监督人员业务水平和思想素质,转变观念,广开思路,开创卫生监督新局面。
3.加大卫生监督执法力度,大力整顿医疗服务市场,坚决取缔非法行医行为,规范我县医疗服务市场秩序。对学校、托幼机构、医疗机构、集中式供水单位、二次供水单位及公共场所经营单位违法生产经营活动依法依规给予行政处罚,维护卫生法律的尊严,同时通过处罚促使管理相对人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主动配合做好相关的卫生管理工作,其实保障人们身体健康。
4.继续抓紧做好卫生监督协管服务的指导工作,巩固取得的成绩,使我县的卫生监督协管服务工作步上新台阶。
篇5
1)XML技术。XML是一种开放的,可以自我描述定义的数据结构。实现了数据的跨平台交换和传输。是现在数据交换的标准。XML技术解决了异构数据源需要的跨平台操作,另外,XML技术还具备强大的结构性和完善的语义,加上优良的交互性,使数据极易操作并且给数据的转换提供了技术支持。2)WebServices技术。WebServices技术是先进的动态集成方案,能够增加系统的灵活性和伸缩性,基于传统的集成技术,但是又克服了其缺陷,极大程度的满足了松散耦合。该技术提供了一系列的服务接口,可保证信息工程中的信息在异构平台中没有障碍的传输,同时方便分析和使用。
2异构数据集成系统目标
异构数据集成系统的目标为对多个异构数据源进行整合,能够实现统一查询的操作页面,用户能够在页面上透明的操作信息,有效的解决了平台异构、语义异构和数据格式上的异构。为信息工程监理提供了数据支持,实现了信息工程建设中对信息的收集、分析和使用。信息工程监理中的数据异构性问题经过异构数据集成系统的管理,得到了有效解决,同时,系统的自治性问题、透明性问题以及系统的升级扩展都得到了解决,提高了信息工程监理的技术水平。
3异构数据集成系统具体设计
信息工程监理异构数据集成平台以一共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应用层、中间层、数据层。应用层应用层主要是由用户操作界面和程序接口组成。作用是实现用户的操作,以及和其它程序调用。同时应用层会接收到中间层返回的信息和具体的操作结果,通过程序接口显示在操作页面上,进而展现给客户。中间层是整个系统的核心层,是系统中最重要的业务逻辑部分。中间层通过对应用层具体要求的接收,然后判断出其要求类型。具体可以分为查询请求和更新请求。如果需要查询,就可以进入元数据管理器,根据系统提供的各种异构数据源进行子查询。服务定位器可以地位出具体需要查询的数据源,接着把需查询的数据源显示出来。结果整合器会把查询的结果信息输送到应用层界面。若是更新请求,同样由服务定位器定位,然后查找数据源,接着更新数据。数据层是异构数据集成系统的基础层面,由多个数据源组成。其中不同的数据源会提供不同的服务,然而,服务可以注册到注册器中。数据层中的每个数据源都有一个适配器,用来查询、结果转换和具体的Web服务,并且每个数据源的适配器是独立的,这就使数据源提供的操作在描述成服务时,变得快捷和准确。通过适配器适配可以把数据源调用转化,实现了和对包装器中Web服务的互换,提高了数据源的自治性。最后,输出的数据由中间层的结果整合器进行数据结果转化,形成统一的数据格式,以XML格式返回到应用层。
篇6
对于建筑安全管理与控制,不仅国家要从宏观上进行建筑安全管理控制,建筑企业自身也要从微观上进行建筑安全管理控制。并且要以国家的管理来指导建筑企业的安全管理,以企业的建筑安全管理为具体实施方法。要综合运用国家和企业共同管理与控制,以求达到建筑生产安全、高效的目的。下面将结合我国建筑安全管理与控制的状况,及如何进行有效地管理和控制进行分析与研究。
一、努力构建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
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项目管理理念、人员素质、管理模式、IT技术、应用环境等因素,要多方协调和考虑才能将信息技术整合到工程项目管理和业务之中,以提高工程项目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
(1)要引进新的项目管理理论,还要针对中国实际情况创新出先进的项目管理理论和管理理念。
(2)培养既懂工程项目管理业务,又懂软件开发的综合性人才。
(3)借鉴国外比较成熟和和流行的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应用模式。
(4)基于IT治理的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可以进一步明确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责任体系,可以完善IT应用管理制度,可以有效规避信息技术应用风险等。
二、加强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意识
(一)首先要推行项目管理责任制
建筑工程项目通常规模比较大、分项工程划单项工程多,施工管理和合同管理难度大。在精干主体的基础上,还必须进一步减化生产关系,减少管理层次,变金字塔式的管理为扁平式管理。实施工程项目管理有多方面的管理要素,但项目管理责任制和项目成本核算制是项目管理的核心,它的落实与否,决定着项目管理的效果与成败。
(二)其实我们要建立和完善竞争、激励、约束和监督机制
建立竞争机制,广泛实行竞争上岗制度,按照“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在竞争淘汰的同时,不断引进优秀人才,补充新鲜血液,使机构保持旺盛活力,提高广大职工的劳动生产积极性。与此同时建立约束机制,在建设承包公司党政工作,施工生产,经营管理,后勤保障等各个方面,都要制定各项规章制度,使各项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必要时建立各项奖惩制度,严格兑现奖惩,但使职工严格按照技术标准和规范规程施工作业,促进工程质量和文明施工水平的提高。最后要建立监督机制,建立全方位的质量监督与责任系统,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到人,加强成本控制。
(三)施工企业应当始终把“安全第一”作为企业基本经营方针
树立“一切事故都是可以预防并避免的”指导思想,全面开展,事故零目标推进活动,工程项目施工中,应考虑设立现场经理,工程总管和总工程师,下面分设安全健康与环境主管,费用控制与计划主管,劳资主管,采购经理,施工经理,合同主管。安全部门要有安全工程师和紧急救护医务人员,实行安全健康与环境一体化管理。
三、加强项目协调的关系
通常情况下,近外层关系和协调是项目协调的重点:
(一)加强沟通
沟通是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各种障碍最基本的方法,事实证明也是最有效的一种手段。通过沟通不但可以解决技术、过程、逻辑、管理方法和程序中的矛盾,而且还可以解决相关人员心理行为的障碍和争执。项目经理部内部沟通的效果是测定项目管理效果的最好尺度。
(二)有效控制管理争执
协调要讲究技巧,对于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多协商少争执,通过协商平衡和满足各方面的利益,从而达到项目目标的最优解决。通常情况下,对于不影响项目管理大局的争执,应采取策略引导争执者或说服双方向对方作适当妥协或非原则性让步,避免争执扩大化,对于涉及双方共同利益的争执可采取互迁互让,加大合作面形成利益互补或利益共同体,从而化解争执,在协商和调解都无效时应及时交由上级领导裁决,或采取行政裁决,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三)注重动态管理
由于工程项目的实施是分阶段进行的,项目各阶段所存在的问题也有所不同,因而在项目协调过程中还必须根据各阶段的实际情况抓好协调的重点。如项目实施初期的协调重点是供求关系的协调,项目后期协调重点则是合同与法律法规约束关系的协调。协调工作应根据项目的推进,适时,准确的把握各种关系的发展,及时有效的进行沟通,化解各种矛盾,解决各种争执,从而提高项目运行的效率。
(四)充分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
篇7
【关键词】高速公路;超限超载;黑名单;机制
一、前言
为进一步加强治超工作,不断健全完善治超长效机制,建立公平、规范、有序的道路运输市场环境,保障公路完好、安全和畅通,2010年1月15日,福建省人民政府根据治超形势发展实际,着眼全局做出重要决策,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工作的意见》(闽政〔2010〕2号)(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是福建省贯彻落实2007年12月交通部等九部委联合部署的全国车辆超限超载长效治理方案,以及 2009年7月23日全国治超工作领导小组在山西太原召开治超现场会精神的具体举措,对于健全全省治超长效机制,建立公平、健康的道路运输市场,保障公路安全畅通,具有重要指导和促进作用。《意见》明确提出以规范道路运输市场秩序、保护公路基础设施为目的,按照国家九部委关于治超工作“依法严管、标本兼治、立足源头、长效治理”的总体要求,积极落实“省级政府主导、市县政府负责、部门协作实施、区域联动治理、责任倒查保障”的治超工作机制,综合运用行政、法律、经济等手段,建立健全全省公路网的治超监控网络,坚持源头治理与路面治理相结合、重点治理与长效治理相结合,依法治理车辆超限超载行为,维护良好的道路交通秩序。《意见》还结合福建省的实际情况,提出全省车辆年平均超限率控制在5%以下,禁止车货总重超过55吨的车辆未经许可上路过桥,禁止超过限载标准的货运车辆驶入技术状况低于三类的桥梁,基本杜绝车辆“大吨小标”和非法改装现象的工作目标,把治超工作摆上重要位置。
二、近年来福建省高速公路治超工作情况
近年来,福建省高速公路路政管理部门按照国家九部委关于治超工作 “依法严管、标本兼治、立足源头、长效治理”的总体要求,在巩固原有治理成果的基础上,针对全省高速公路2007年5月20日起实施计重收费后治超工作出现的新情况,不断总结治超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持续深入地开展治超工作:一是认真贯彻落实省交通厅、省高速公路建设总指挥部有关治超工作要求,结合各地市实际,坚持源头治理与路面治理相结合,采取高速公路治超与普通公路治超相结合、定点检测与流动巡查相结合、抓入口与抓出口相结合等强有力措施,积极开展治超工作;二是针对2009年2月21日起福建省境内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站全部撤销后超限运输出现的新格局,联合公安、质监、安监等部门积极开展“治超百日联合行动”、“治超行动周”等专项行动,各高速公路路政大队与普通公路路政部门建立联合防范、联合查处、联络协调机制,联合开展治超查处工作;三是加强入口的阻截劝返和出口的超限处理工作,在省际超限检测站加强检测,严禁车货总重超过55吨的的车辆驶入我省高速公路,其他具备条件、已安装称重检测设施的入口车道,对车货总重超过55吨的车辆做好阻截劝退工作,对出口发现的未经批准且车货总重超过55吨的车辆严格实行卸载和处罚;四是根据交通运输部和福建省交通运输厅开展全国治理车辆非法超限运输信息系统联网管理工作的要求,将福鼎山前、诏安深桥、龙岩长汀、南平朱洋4个高速公路省际超限运输检测站纳入部、省、站三级超限信息系统全国联网工作,并按时完成联网、调试工作;五是加强几何超限车辆和运送不可解体货物且车货总重超过55吨车辆的审批和护送工作,要求各地市加强超宽车道管理,完善超宽车道开启程序,几何超限车辆入口所在地的路政大队或省际治超检测站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审批效率,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严把入口关,防止未经审批的超限车辆进入我省高速公路;六是加大重点部位的治超工作力度,定期通报全省高速公路超限车辆出入口信息,对超限30%以上车辆较多的高速公路出入口,抽调执法人员加大查处力度,同时对平潭大桥三个入口实行24小时检测,确保平潭大桥安全。
三年来,福建省高速公路治超工作坚持部门联动、依法严管、综合治理,超限车辆明显减少,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形势有所好转,货运量稳步增长,重点物资运输和农副产品“绿色通道”保持畅通,有力保障了福建省经济的正常运转,道路运输市场秩序明显好转,基本实现了预期目标。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至2010年,全省高速公路超限30%以上车辆占货车总数的比例分别为0.2%、、0.2%、0.25%左右,治超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
三、创新引入“黑名单”机制开展高速公路治超工作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福建省高速公路治超工作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个别地市治超工作无法始终保持高压态势,超限治理工作发展不平衡,此外,受收费站入口广场较小、执法人员不足等条件所限,全省高速公路无法做到所有入口阻截劝返,治超监控网络不够健全,超限车辆绕行规避检查等现象日趋严重,2011年以来,个别路段超限超载现象有所反弹,全省高速公路超限30%以上车辆占货车总数的比例上升为0.4%左右,超限治理工作的任务十分艰巨。
面对出现的问题,福建省高速公路路政管理部门结合实施计重收费后治超工作的新情况,不断探索治超工作新思路,构建治超工作新格局,进一步加强治超工作力度,重点采取抓出口与抓入口相结合的治超方式,对出口的超限车辆,实施卸载和处罚,同时,在入口实行固定与流动相结合的治超措施和“黑名单”机制,重点打击超限比例达30%以上的恶意超限车辆,具体做法如下:
篇8
一、等级工商所创建中存在的问题
(一)少数干部对创评工作的重视程度和参与程度不够。
部分干部对工商所等级标准评定工作的重要性和长效性缺乏正确清醒的认识,认为创建工作事不关己,评好评差是所领导的事情,得过且过、“拨一拨、动一动”等消极情绪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从而增加了创评工作的难度;如何进一步调动干部的主观能动性,使全所干部全身心地投入到此项工作中去,将仍是等级评定工作面临的大问题。
(二)少数干部工作能力、业务素质不能适应评定要求。
部分干部工作作风存在责任意识不强、精神状态不振、办事效率不高的现象,工作态度缺乏主动进取精神和开拓创新意识,由于忽视自身学习,业务水平停滞不前,在工作方法上凭老经验、老办法做事,解决工作疑难问题的能力匮乏,业务水准与评定工作的考评标准存在不小差距,例如:××市工商局明确aaa级工商所由市局组织最终评审,采用对参评工商所全体干部统一考试方式进行,这就对干部的综合业务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目前部分干部在业务能力方面存在明显缺陷,尚达不到“一专多能”的监管执法工作要求;对基层干部业务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也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把创评工作作为一项基础性、常态性的工作加以完善的意识需要增强。
与以往基层建设各类评比的创评工作相比,工商所等级评定工作更为注重长效性和常态化,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创评工作与日常工作脱节,把创评工作视为临时任务的情况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传统的达标式的工作痕迹难以完全消除,“工作归工作、创评归创评”,为了应付考核评定,存在“临时抱佛脚”,为考核而考核的现象,临近考评大搞突击,加班赶资料的现象还不同程度的存在。
(四)工商所工作平台运用流于形式。
各工商所现在都已开通了工作平台,但对工作平台的管理和日常维护工作尚不到位,突击补录的情况仍普遍存在,工作平台内各栏目的资料在收集整理方面做的还不够全面、具体、完整,未能全面反映工商所日常工作的开展状况,而今后的考核评定将采取远程抽查工作平台和检查组实地检查的方式结合进行,这无疑对工商所工作平台运用等基础性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五)工商所的特色工作有待于进一步创新。
特色工作存在“特色不特”的问题,缺乏有一定实际推广价值的创新工作方法和经验交流,只单纯关注考评时需要检查哪些资料,然后围绕这些资料做文章,而忽视了工作成果的有效转化,因而许多特色工作考核分值的取得带有突击性和随机性,工作效果只能体现于一时,稍有松劲,就会下滑,存在舍本逐末的现象,有违××市工商局推进等级标准评定工作的初衷。
诸如此类的问题,尽管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已经违背了通过开展工商所等级标准评定促进良性竞争,倡导均衡发展,实施长效管理的工作初衷,也制约了基层建设向规范化、制度化和标准化的目标迈进的步伐;因而在创评过程中必须牢牢把握等级标准评定工作的目标定位和基本原则,紧紧扣住评定工作“一个体系、三项标准”的各项要求,进一步统一各项业务工作操作流程,建立起常态化的评定工作运行机制。
二、解决办法和建议
(一)找准目标定位,细化创评工作格局。
工商所等级标准评定不同于以往的规范所和示范所创建,它不是达标式的创建,不可能一蹴而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要量力而行、量体裁衣,在全面考量自身实际的情况下,进一步修正创评目标,根据具体考评要求和细则,找准定位,一步一个脚印扎实加以推进。同时,要充分发挥所领导班子的凝聚作用和引领作用,积极倡导团队协作精神,切实改变部分干部在创评工作中存在的过分强调地域分工、工作分工,“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的观念,树立起全所一盘棋的集体观念,增强全所干部的工作凝聚力,提高战斗力,激励广大干部树立争优创先的荣誉观,充分发挥好团队的整合作用。
(二)深入开展创建工作业务培训。
根据各业务条线职能不一、考评标准不一、干部业务水 准参差不齐的特点,有针对性、有侧重点地分批组织干部开展评定工作业务培训,按照“一个体系、三项标准”两大块内容,根据干部不同的工作职责,对评定标准的项目构成、考评方法、分值划分、评判要求结合日常工作实例进行细致解释,对落实细化相关标准提出具体可操作的工作要求,并结合评定标准、日常工作实例组织进行企业分类管理书式巡查资料规范填写、综合监管电脑操作流程、办案程序方法和工商所工作平台应用等实务性操作方面的业务技能练兵活动,通过学习培训,加深干部对评定标准的认知程度,进一步深化干部对评定标准的解读能力和运用能力,促使干部掌握新知识、新技能,培养和造就一批一专多能,在工作中能独当一面的业务能手;通过“双能”活动开展和业务培训,构建学习型团队,发挥干部各人所长,形成“人人胜任岗位要求,人人争当业务能手”的工作氛围。
(三)进行创评工作流程再造。
在组织干部加深理解和掌握以《工商所监管执法工作评价体系》为核心的评定标准基础上,制定《等级标准评定工作实施方案》,确立以“所内自测自评-业务科室指导-情况反馈汇总-加强落实整改-创建材料归集”为主线的创评工作流程,并按照评定时间节点分阶段确定实施步骤和工作安排,做到忙而不乱,有序推进。
(四)落实创评工作目标责任分层细化机制。
要实行所、组两级分层管理,以分管所长、各业务组组长为主体,确定监管执法工作评价体系、队伍建设、内务管理各项指标的工作责任人,按照一、二、三级指标考核的工作标准和具体操作规范,进行逐项细化分解,通过搭建所组两级齐抓共管的工作平台,建立目标到组、责任到人、组长负责、责任连带的工作运行机制,做到分工有序、各司其责,进一步强化创建工作责任意识。
(五)完善督导机制,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的创评工作长效运行模式。
对已分解到组、落实到人的评定工作任务分解目标,指定专人及时进行跟踪督导,不断加压,通过督导促进提高,例如:××分局小东门(老西门)工商所针对综合监管工作中预警企业动态性强、变化快,重热点行业企业涉及公共安全等敏感行业,必须重点关注的特点,实行了对监管干部进行巡查时效预先提醒告知制度,每月定期对各监管组干部的日常巡查书式、电脑记录进行核审督查,通过核对电脑录入数据、书式巡查记录中企业信息准确与否,注重对巡查及时性、监管有效性的督查指导,及时发现和纠正监管干部的工作偏差,以提高监管工作效率和水平;为解决所、组两级创评工作整合衔接的问题,做到工作关口前移,进行监管执法评价体系阶段性内部自测自评,在自测自评过程中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反映工作现状,结合各业务科室的工作要求,认真查找创建工作中的薄弱环节,落实措施进一步强化后续整改,在改进中取得进一步提高。
(六)创评资料的整理归集及工作平台运用应实现常态化。
要做好等级评定工作,就必须克服以往搞突击应付检查验收的流弊,使等级评定工作常态化,包括各项工作的按计划推进、日常资料的记录积累、基础工作的扎实推进;工商所的综合组是所务工作各种信息上通下达的汇集之地,在日常工作中要注意及时收集归纳反映监管执法、队伍建设、内务管理等方面工作成效的信息、数据,并做好日常资料的逐步积累等基础性工作,按照“一个体系、三项标准”的一、二、三级指标进行系统性地整理和统一装订,力求这些资料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本部门的工作业绩和成效,留下工作轨迹。
篇9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教学改革;探索
随着信息化的高速发展,计算机在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作用越来越大。许多人已经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去使用,而这工具有着许多的工具软件,我们怎么样才能更好地使用这些工具软件呢?这就需要经过一定的学习,特别是五年制高职的学生,他们因为年龄比较小,基础比较差,又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但是他们对于计算机中的各种工具软件是十分感兴趣,且他们的可塑性强,因此把《常用工具软件应用》作为五年制高职的公共基础课来开设,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外一方面也能够提升其自身的技能水平和能力。
一、教学方法的改革
目前,在中职阶段,计算机类基础课一般采用多媒体教室授课, 这样丰富了教学内容, 并且使讲解的内容形象直观。但仍然没有摆脱传统的以老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老师讲, 学生看, 学生的主动参与少, 往往感到好像上课听懂了, 可一到上机实践时又不知该怎么操作了。
这种教学方法是在计算机实例教学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它的基本特征是“以任务为主线、 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
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
而基于工程项目的教学方法则是一任务驱动为前提,让学生主动学习,独立工作,教师只是教学的组织者,其主要工作是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明白采用何种教学方法,需要达到什么目的;其次,设计好一些工程项目中所需掌握和使用的工具软件,让学生可以充分运用学习过的工具软件解决工程项目中的一些问题,观察学生的工作过程。另外一个方面,这样也能让学生较早地认识到职业化与工程项目化对自己今后职业规划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的设置
我们现在处于一个信息技术时代,计算机的软硬件更新都很快,如果我们的教学内容仅仅局限于课本介绍的内容,那就好比闭门造车。因此,为了更好地提高五年制高职学生对于各种常用工具软件的使用技能,就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的设置:
(1)内容要与时俱进:因为我们的教材所记录的内容,相对比作为一名职业人所要掌握的知识滞后两到三年。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于掌握这种工具的使用方法的兴趣,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
(2)分类和典型相结合:计算机相关的工具软件何为是种类繁多,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常用工具软件都要求学生掌握,但是,我们又渴望学生能够较为全面地掌握计算机所涉及到的工具各种软件。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可以把计算机的各种软件分门别类,然后在每一类中,选取一到两种较为容易掌握的典型的常用工具软件作为我们的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这样学生既能较为容易掌握各类工具软件,也能够在自己脑海里构建一个整体的常用工具软件知识架构。
三、实训环节
常用工具软件应用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是实践实验为主。因此,我们首先要从课堂教学下功夫,把课程教学都安排在计算机机房进行,一上完理论课,就立即动手做实验,这样既可以通过实践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记忆,又可以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其次,因为现阶段在不少学校,五年制高职的实践实验资源往往要让步于三年制的高职,五年制高职学生所能使用教学资源有限,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可以充分开拓课外第二课堂,开展多种形式的常用工具软件操作比赛、趣味活动等,让学生在比赛和活动中增长知识,提高实践动手能力。
根据五年制高职学生的具体情况,结合上述的教学改革,培养了学生独立学习,创新实践能力,提高了综合素质;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学生以后走向社会,一点点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王黎明.五年制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J].辽宁高职学报,2007
篇10
关键词 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完善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022-149-1
所谓应急管理工作,主要针对的是一些突发性的事件。这些时间的发生时出乎人们的意料的,是人们在事发之前无法预测到的。正因为事发之前无法预测到,所以也就没有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然而,由于突发事件的危害性性比较大,做好事后的应急管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纵观世界各国,应急管理工作无不是国家的重点工作。无论是对应急管理工作工作过程的研究、还是对实际应对办法的实践,亦或者是对专门工作人员的培养与训练,都是各个国家极度重视的问题,我们国家也不例外。近些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电力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电力与人们的日常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是社会发展的支柱性产业。然而,出于各种原因,我国地区电力系统突发性事件频频发生,严重影响了人们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给国家和社会造成了严重的损失。现如今,我国地区供电局应急管理工作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如何构建和完善供电应急管理工作体系,做好供电应急管理工作,是摆在地区供电局面前亟待解决的工作。
1 供电突发事件的特征
造成供电突发性事件的原因有许多,既包括自然原因,如雷雨或者冰雪天气导致电力设备受损,也包括认为原因,如认为引起的火灾,因或者认为的毁坏供电设备。而供电突发性事件的主要特征体现在三个方面:1)供电突发事件难以预测。导致供电突发事件的原因往往是非正常的,是非常偶然的,毫无规律可循。正因为如此,人们对于这类突发事件的发生毫无心理准备。2)难以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供电突发事件的第二个特征和第一个特征是相关联的,正是由于这类突发事件的难以预测性,供电局工作人员也很难提前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对其进行预防。3)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供电突发事件往往是在一个很大面积的区域内发生的,电力是我国的基础性产业,是人们日常生产和生活顺利进行的支柱性产业。一旦大面积停电,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无法进行,损失及其严重。尤其是近些年来,我国曾有过的大面积停电事件,给我国经济造成了严重的损失,也对稳定的社会秩序造成了很大的威胁。基于此,建设完善的供电应急管理体系,做好供电应急管理工作,积极应对供电突发事件迫在眉睫。
2 我国地区供电局应急管理工作中的问题
2.1 应急机制不完善
通过上文对供电应急突发事件的特点进行分析,我们已经知道造成此类突发性时间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很少有同一个原因造成的突发事件频频发生,这也就决定了地区供电局应急机制应该是逐渐进行完善的。每一次突发事件发生后,供电局应总结事件发生的原因,对现有的应急机制进行完善。而我国部门地区供电局的应急机制及其不完善,针对比较单一,不能很好的处理不同原因造成的突发性事件。由于应急事件发生很紧急,需要供电局各部门的工作人员默契配合,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问题,将损失降到最低。然而,由于应急机制的不完善,很多工作人员把应急事件当成普通的停电事件对待,在分工上浪费过多的时间,不能很好的解决问题,导致损失加大。
2.2 应急培训与演习缺少制度化
很多地区供电局对应急物资的存储、管理以及对应急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不够重视,导致突发事件发生后,手忙脚乱,方寸大失。应急人员的反应速度对于应急工作完成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只有在应急事件发生后,应急工作人员能够从容以对,有条不紊的做好每一步工作,才能保证整个工作的顺利进行。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就可能导致整个应急工作无法顺利进行,给国家和社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虽然有的地区供电局也会在平时进行模拟,然而大多是流于形式,很多工作人员在模拟突发事件过程中不能高度紧张起来,只是应付而已。没有相应的评估和手段,应急演习毫无价值可言。
2.3 应急设备不完善
有些地区供电局出于侥幸心理,减少对应急设备的财政投入,使得现有的应急设备非常落后,一旦发生供电应急事件,这些设备丝毫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
3 完善地区供电局应急管理体系
3.1 组织体系建设
一个好的应急管理体系,应该有好的组织建设。地区各供电局应搞好与应急管理工作相关的组织建设,首先,应明确哪些部门是负责应急工作的,只有大的范围明确了,才可以从宏观上对各个部门的职责进行分配。明确负责应急工作的相关部门后,要明确规定各个部分的主要工作,哪个部门负责指挥工作,哪个部门负责抢险工作,哪个部门负责物资运输工作,只有将责任具体到各个部门,才不至于出现互相推诿的现象。每个部门应专门成立负责人员,具体负责本部门人员的训练,制定符合本部门的相关制度。认真对待供电局平时组织的应急演习,制定专门的评价机制对本部门应急人员工作表现进行评价。同时,在应急演习中也要对各个部分的分工合作能力进行培训,以更好的应对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供电突发性事件。
3.2 预案体系建设
所谓的预案体系建设,也就是说供电局应根据以往发生过的各种突发性事件,通过分析造成突发事件的原因,制定出专门针对此类原因的预案,为后来的应急管理工作提供一些指导性意见。针对不同的情况,预案也分为不同的种类,有综合性预案,专项预案,以及现成预案。在运用这些预案的时候,要结合现场的具体情况,对预案进行适当的改变,不能一成不变的将预案运用到后来发生的突发性事件中。
3.3 保障体系的建设
保障体系的建设也是十分必要的,突发事件现成的情况随时都有可能变化,救援人员也可能无法控制现场局面,这时保障人员应时刻做好救援准备。否则现场局面一旦失控,后果不堪设想。保障体系的建设对于供电突发事件的顺利解决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保障作用。
参考文献
[1]国家电网公司.安全生产工作规定[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