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记范文
时间:2023-04-10 22:45: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变形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我一觉起来,发现自己的身体完全变了样;一个黑色的爪子,一颗丑陋的脑袋,还有一条细小的尾巴。我惊呆了,我一夜之间竟变成了一只人人唾骂的小老鼠!我该怎么办?
正当我胡思乱想的时候,一个令我害怕的声音响起:“女儿,起来吃饭了!”听了这话,豆大的汗珠从我脸上滚了下来……
我眼看着妈妈的脚步越逼越近,在无奈的情况下,我只好躲进了老鼠洞里。我一进老鼠洞就听见了刺耳的吵闹声。哇噻!这么多老鼠!一位老鼠告诉我,他们正在选国王
,于是我也参加了它们的行动。它们先要比力气。题目是把一个小石子一只手抬起来,这对我来说简直是小菜一碟,我轻而易举的赢了。
第二盘是比智力,题目竟是1+1=?我的天!!!!!!!!!!!!!!!
篇2
宋代大文豪苏轼曾感慨地说:“食者竹笋,庇者竹瓦,载者竹筏,炊者竹薪,衣者竹皮,书者竹纸,履者竹鞋,真可谓不可一日无此君也。”
在苏轼眼里,竹子是一种很神奇的东西,可以吃,可以穿,可以造船盖房子,可以造纸写诗作画,小小一竿竹,拥有随时变身的魔法,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不信?那就跟我一起来看一看竹子“变形记”吧!
饭桌上的“竹”
“一声春雷,唤醒了春笋。它们冲破泥土,掀翻石块,一个一个从地里冒出来。春笋裹着浅褐色的外衣,像嫩生生的娃娃。它们迎着春风,在阳光中笑,在春雨里长。一节,一节,又一节。向上,向上,再向上。”(摘自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春笋》)随着气温的升高,笋使劲儿向上生长,当春笋褪掉竹箨(tuò),在茎节间的竹枝随着茎节向上成长,摇曳生姿。
饭桌上最常见的“竹”当然就是竹笋了。竹笋的烹调方式有很多种,可以干炒,可以油爆,可以煲汤。竹笋可以食用新鲜的,还可以把它制成笋干……每当春笋上市的时令,家家户户饭桌之上常能闻见竹笋香。
你们还知道哪些竹笋的烹调方法?不如来制作“我的美食计划”,把你们所知道的关于竹笋的美食烹调方式填写下来吧!
我的美食计划
食材:
配料:
烹调方式:
注意事项:
竹子虽然不像竹笋那样,可以食用,但是因为本身有独特的清爽香气,所以成为制作“竹筒饭”的必备容器。
当笋长成新竹,竹筒饭就可以“盛装”出炉啦。选取新生竹的一节竹筒,挖出一块,往里面填塞一些你喜欢的食材,再盖好竹盖放进锅里焖,香喷喷的竹筒饭肯定让你唇齿留香,赞不绝口,所以,竹筒饭又有“香竹饭”的美誉。
美食在前,我们怎么能忘记我们每天用餐的工具――筷子呢?仔细端详手中的筷子,发现没有?筷子也大多是竹子做的呢!
除了在饭桌上大展“变形”特技,竹子还能被人穿到身上,敷在脸上,这就是苏轼所说的“衣者竹皮”――
穿上身的“竹”
竹子穿在身上是什么样,你们能想象出来吗?有文献记载,三国时期孟获手下的兵士身上所穿的铠甲,就是竹子做的。竹制铠甲虽然比不上铁制的,但是制作时把竹子晒后油煮,再晒再煮,如此几番竹子就会变得非常硬,制成铠甲也能发挥强大的防护作用。
据说日本古代兵士的铠甲,大部分都是用竹子制作的。来欣赏一下右图中日本兵士的竹制铠甲,看看它和一般的铠甲有什么不同。
用竹子做的“消防帽”,有什么优点和缺点?你能列举出来告诉我吗?
中国古代也有抢险救灾的“消防队”,而消防队员的帽子,很多都是竹子做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人也把竹子穿上身,看看下面这些毛巾、衣服、毯子和面膜,这可都是用竹子做出来的。
什么?你们说看不出来竹子的本来样子?这就是高科技施展的神奇魔法啦!因为竹子硬邦邦的,除了直接做成盔甲、斗笠,还真没办法直接贴身穿着。于是专家们经过研究,提炼出了竹纤维,用竹纤维纺织而成的织品,不仅舒服透气,还有棉纤维等材料所没有的优点,那就是:吸汗性更好,不容易掉色,还能抗菌。竹纤维为什么能抗菌呢?这个就要从竹子本身的特性说起啦!
竹子体内含有一种天然的抗菌成分“竹醌”!这可是对付害虫的致命武器。所以用竹纤维制成的面料和衣物也就有一定的抗菌作用。
衣食住行,“变形的竹子”已经完全
解决了我们人生最重要的两大问题――温饱问题,那么,它在我们的住行方面又发挥了什么样的大作用呢?
住宿远行还是“竹”
一首古老的民歌《弹歌》唱道“断竹,续竹,飞土,逐肉”,短短八字,就是一幕雄浑大气的捕猎场景:削断竹子,再组装成弓箭,追逐捕捉猎物。看来,从古至今,竹与我们的生活一直息息相关。同学们,日常生活中,你们还知道哪些竹制品呢?探讨之后赶紧写下来吧:
竹编是中国人最早发明的竹制器具。日常的竹制品,例如炊具的箪、蒸笼等,盛放物品的筐、篮等,家具床、柜等,算具有算筹、算盘,量具有竹尺、竹筒,文具有笔杆、竹简,照明用具有灯笼、烛炬,卫生用具有帚、熏笼,装饰用具有帘、花瓶……这些都是小物件,知道吗,竹子还能成为我们的“容身之所”,还能助我们“行万里路”呢!
这是西双版纳的竹楼,居住在这里的人们,吃着竹筒饭,喝着竹筒酒,他们与竹结下了不解之缘。
用竹子做成的交通工具是什么,你们猜到了吗?
“无数涪江筏,鸣桡总发时。”杜甫诗中写到的“筏”就是竹变身的水上交通工具――竹筏。“载者竹筏”,竹筏历来是江南重要的水上运输工具,古朴原始的小竹筏也构成江南水乡独具特色的景致。“小小竹筏水中游”,如今,中国传统的竹筏传到了国外,在牙买加的安东尼奥港也开展起乘竹筏游览的活动。
化身为艺术的“竹”
人们对竹的喜爱,不仅反映在生活中各种竹制的器具上,也辐射到了艺术和文学领域。竹,能俗能雅,不仅给我们的衣食住行带来便利,还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无限的情趣。
古时称音乐为“丝竹”,传统的乐器诸如笛、箫、笙、筝、鼓板、京胡、板胡等都离不开竹,所以又称为竹管音乐。
竹乐飘飘,犹如天籁。除了竹笛、箫、快板等常见的竹乐器,你们还知道哪些竹制乐器呢?我们赶紧去瞧瞧吧――
竹子清华淡泊,不作媚世之态,表现出自强不息、顶天立地的精神,因而备受历代文人推崇,成为诗文和画作中最常见的题材之一。清代郑板桥画笔下的墨竹自成一格,他的咏竹诗也堪称一绝。文章开头的《竹石》这首诗就是郑板桥所写,他借竹抒发了自己洒脱、豁达的胸臆,表达了勇敢面对现实,绝不屈服于挫折的精神。
成语中的竹也是随处可见,读一读下面几个成语,你们能发现它们和竹的关系吗?
日上三竿:
青梅竹马:
哀丝豪竹:
汗牛充栋:
韦编三绝:
篇3
早晨,我被收废品的爷爷带走,乘着大货车,来到离家很远的重庆三星精艺玻璃厂。爷爷把我和其他玻璃废品一起堆在了一座玻璃山上。我抬头一看,哇,世界上有这么多想变身的玻璃吗?这时爷爷开始把我身上除了玻璃以外的其他物品摘除:瓶盖是铁的,不能要了;瓶塞是塑料的,取下来单独存放;瓶身上的标签纸也被撕掉了。最后,爷爷拿来一把铁锤,把我的身体锤碎了。吓了我一跳!还好我是玻璃,感觉不到痛。玻璃神说只有经历磨难,才能成为可造之材,我一定要坚持下去!
碎了的玻璃叫“玻渣”,我们要和雪白的石英砂、纯碱,还有其他一些原料,在搅拌机里面被混合均匀。躺在搅拌机里真好玩,就像是在游乐园玩翻滚球一样。
接下来,我们将经历最神奇的旅途:被送进有着1500℃高温的熔化炉。在熔化炉里被灼烧,我却并不痛苦,看着自己的身体慢慢变软变红,反而感觉颇为奇妙!细细白白的小伙伴们渐渐加入,和熔化成“玻璃水”的我融为一体,我们变成了可塑性很强的“玻璃液”。
走过了长长的熔化炉,我已经重获新生。原来的我是固态、透明的,现在的我是黏稠状的,通红耀眼。不过,很快我将在巧手工人的塑造下,变身成为我渴望已久的玻璃杯。
变身1 打泡
一个哥哥用细长的空心铁杆从熔化炉中挑起一点“玻璃液”,像吹肥皂泡一样吹出了一个“小玻璃泡”。从熔化炉里挑起玻璃液并不简单哦!一方面,1500℃滚烫的玻璃液如果滴在人的皮肤上会造成很严重的伤害;另一方面,玻璃液离开熔化炉后会迅速降温,如果不能在短暂的时间内完成吹泡,挑出的玻璃液就会凝固,只能重新“回炉深造”。看着哥哥姐姐们井然有序地挑液吹泡,我由衷地佩服他们。
然后哥哥用“小玻璃泡”在熔化炉中挑出_史多的“玻璃液”变成“大玻璃泡”。好奇心强烈的同学们会问了,为什么要挑两次玻璃液而不能一次性挑个“大泡”呢?那是因为光秃秃的铁杆无法承载起那么大的玻璃泡,只能先吹出一个“小泡”,“大泡”才能依附上去。
变身2塑型
稍微蘸水冷却一下后,哥哥将“大玻璃泡”迅速放入一个模具里,并对着模具吹气,将黏稠的“大玻璃泡”吹成需要的形状。哥哥边吹气边转动铁杆,确保将各个角落的玻璃液均匀覆盖在模具上。呵呵,玻璃工厂里的哥哥姐姐们一定是肺活量惊人的吹气球高手!
从模具中出来后,我已经变成了一个半透明的“玻璃葫芦”!
变身3 定型
我正欣喜地体味着自己的变化,却被迅速地转移到另一个“栽把”工作台,因为哥哥姐姐们必须抢在我冷却之前将我打造得更加漂亮。他们用“玻璃液”给我装上一个“玻璃把手”,并校正了把手的位置,方便以后的小主人使用。把手也是用从熔化炉中挑出来的玻璃液制作的。一个哥哥先将一长条玻璃液同定在杯壁,并且用剪刀快速剪出需要用的长度,另一个姐姐再用镊子一样的工具将玻璃液弯成把手形状,固定在杯子上。我数了一下,完成整个过程居然不到10秒钟,哥哥姐姐配合得真是太默契了!
变身4 爆口
可我这个“有把手的玻璃葫芦”是空心密封的呀,怎么装水呢?别担心,下一个步骤就是“爆口”。“爆口机”用高温将“葫芦”的上半部分切烧掉,杯沿也被处理光滑了。
最后,姐姐还贴心地给我加上了一个“小缺口”,这样倒水就方便多啦!
终于,我变身成了中意的玻璃杯。此时,虽然我已经变得坚硬而透明,可我的温度还是很高,如果立马把我放到室温下,我就会爆裂,之前的努力就都白费了。因此,一位叔叔将我放进长长的“退火炉”,让我逐渐冷却下来。
篇4
一条猎狗将兔子赶出了窝,一直追赶它,追了很久仍没有捉到。
牧羊人看到此种情景,讥笑猎狗说:“你们两个之间小的反而跑得快得多。”
猎狗回答说:“你不知道,我们两个跑的目的是完全不同的!我仅仅是为了一顿饭而跑,它却是为了性命而跑呀!”
猎人听到这句话后想:猎狗说的对啊,那我要想得到更多的猎物,得想个好法子。
于是,猎人又买来几条猎狗,凡是能够在打猎中捉到兔子的,就可以得到几根骨头,捉不到的就没有饭吃。这一招果然有用,猎狗们纷纷去努力追兔子。
就这样过了一段时间,问题又出现了。大兔子非常难捉到,小兔子好捉。但捉到大兔子得到的奖赏和捉到小兔子得到的骨头差不多,猎狗们善于观察,发现了这个窍门,专门去捉小兔子。慢慢地,大家都发现了这个窍门。
猎人经过思考后,决定不将分得骨头的数量与是否捉到兔子挂钩,而是采用每过一段时间,就统计一次猎狗捉到兔子的总重量的方法。按照重量来评价猎狗,决定其在一段时间内的待遇。
于是,猎狗们捉到兔子的数量和重量都增加了。
骨头与肉兼而有之
猎人很开心。但是过了一段时间,猎人发现,猎狗们捉兔子的数量又少了,而且越有经验的猎狗,捉兔子的数量下降的就越厉害。于是猎人又去问猎狗。
猎狗说:“我们把最好的时间都奉献给了您,但是我们随着时间地推移会变老,当我们捉不到兔子的时候,您还会给我们骨头吃吗?”
猎人思考之后,做出了论功行赏的决定:分析与汇总所有猎狗捉到兔子的数量与重量,规定如果捉到的兔子超过了一定的数量后,即使捉不到兔子,每顿饭也可以得到一定数量的骨头。猎狗们都很高兴,大家都努力去达到猎人规定的数量。这时,其中有一只猎狗说:“我们这么努力,只得到几根骨头,而我们捉的猎物远远超过了这几根骨头,我们为什么不能给自己捉兔子呢?”
于是,有些猎狗离开了猎人,自己捉兔子去了。
情况变得越来越糟,于是猎人进行改革,使得每条猎狗除基本骨头外,可获得其所猎兔肉总量的n%,而且随着服务时间加长,贡献变大,该比例还可递增,并有权分享猎人总兔肉的m%。
明星的诞生
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冬天到了,兔子越来越少,猎人的收成也一天不如一天。而那些服务时间长的老猎狗们,老得不能捉到兔子,但仍然在无忧无虑地享受着那些他们自以为是应得的大份食物。终于有一天,猎人再也不能忍受,把它们扫地出门,因为猎人更需要身强力壮的猎狗。
被扫地出门的老猎狗们,得到了一笔不菲的赔偿金,于是他们成立了一家公司。他们采用连锁加盟的方式招募野狗,向野狗们传授猎兔的技巧,而他们从猎得的兔子中抽取一部分作为管理费。当赔偿金几乎全部用于广告后,他们终于有了足够多的野狗加盟。公司开始赢利。一年后,他们收购了猎人的家当。
结果,猎人最后千辛万苦地要与猎狗公司谈判的时候,老猎狗出人意料地答应了猎人,把公司卖给了他。老猎狗们从此不再经营公司,转而开始写自传《老猎狗的一生》。
此后,又写出了:《如何成为出色的猎狗》、《如何从一只普通猎狗成为一只管理层的猎狗》、《猎狗成功秘诀》、《成功猎狗500条》、《穷猎狗,富猎狗》,并将老猎狗的故事搬上屏幕,取名《猎狗花园》。
篇5
近几天,我看了一个叫《变形记》的节目,它深深触动了我。
恍惚间,我觉得我与节目主角魏程有着类似的不堪回首的生活经历。两年前,我和几个“侠义哥们”学会并爱上了网络,它成了我的一种追求,以至于达到一种痴迷程度。每天沉迷于那个虚幻。神奇。使人满足的世界,不能自拔,学习也是人在教室心在网,慢慢地一落千丈。从那时起,我花钱毫无节制,对家长的态度也变得冷漠,甚至学会了抽烟,喝酒等恶习。父母因此把我送往峪宏学校,希望来改造我。起初我闷得慌,甚至有些邪念,可渐渐发现接近网络已没有可能,所以心又回来了,可“烙印”却没有减退,往往还是心不在焉,可《变形记》其中几个镜头让我落泪,心中也恢复了平静。
镜头是高爸听说魏程想去黄河,便弯下腰,从一只破旧的布鞋中取出一个叠得厚厚的塑料袋,他用长满老茧的手取出一把皱皱的毛票,共20元。高爸说这是他多年的积蓄。20元!20元!20元在魏程的生活中只是一天的零用钱,而20元却让高爸攒了多年,魏程在推迟过程中哭了,我的眼眶也湿了。那20元毛票,它实际的面值并不大,可它的作用重大,是它让魏程悔改了恶习,是它唤浪子回头。我看了这个镜头,忍不住扭过头用手拭泪,我不光是在拭泪,而且也在面壁思过,躲避心灵与人性的谴责!那天晚上,我彻底改了,我定了人生目标,改变了人生的轨道,那时我心中说:“网络,一个荒唐而离奇的笑话!”
篇6
我戴着银灰色的尖顶帽,披散着紫到令人窒息的长发,站在传说中离月亮最近离地心最远的城堡里。当白色的月光撒满整个镜面时,我用手中闪着星光的魔法棒指着镜中的自己,那个俏皮,一天到晚捉弄人但决心改头换面的小魔女,大喊:变变变,我要变成一个淑女……
镜子中一下子出现了一个穿蓝色长裙,披着黑色的软软头发的女子――如同邻家的姐姐。
呵呵,梦到底是梦,一晚上过去,醒来之后仍旧是自己。搓揉着那团杂乱无章的头发,我到底要怎样才能变成一个淑女呢?喊了一个星期“我要变成一个淑女”的宣言后,我终于决心改头换面,脱胎换骨,塑造我的新形象。
首先,从外形上看,淑女通常都很漂亮。眉是山峰映聚,眼是水波横流,并且有又黑又软又长又细的青丝。这难不倒我,虽是凌乱的短发,但夹一个粉色的蝴蝶结发卡,不就都解决了。云鬓生香,好像就是形容淑女的,那大概淑女都应该穿及膝的裙子吧,我立马从衣柜的最底层翻出了那条旧旧的白色棉布裙。上一次穿已经记不得是什么时候的事了,只是好像被同学笑过之后就发誓再也不穿了,没想到又拿了出来。
我穿着裙子在镜子面前来回踱步,对着镜子露出浅浅的微笑,呵呵,不过笑得有一点假,笑得自己都毛骨悚然,大概是功力还没到吧。想想我们班的吴某某,简直就是淑女的榜样,人家也是笑不露齿,怎么我笑起来就不像呢。唉,算了,笑就先放一边吧。吴某某说话都是慢条斯理,柔声细气,不紧不慢,而我,简直是一筒火炮,有时候咄咄逼人,不顾及别人和自己的面子,怎么痛快怎么说。至于说话这一点,还需慢慢培养。
淑女好像还有特别待遇,比如体育课不长跑还光明正大,记得以前有一次体育课,我嚷着腿疼不去长跑,还被别人说做作。如果像现在一样,我是否可以不去上体育课?哈,做淑女真好。
当我在镜子面前看到自己觉得像淑女了时,已经是中午了。自己说自己是淑女不算,是骡子是马,拉出去遛遛。我整理了一下那被蝴蝶结固定的头发就出门了。头顶是正午的太阳在燃烧。不过,不要抱怨,我现在是一个淑女,应该慢慢地行走。我露出那个淑女式的微笑,也不管我看上去是否真诚。当皮肤表面蒸发出汗液时,我的脑子干得几乎失去理智,不过还好没有形于色发于声,不然会影响我的淑女形象。我始终保持着那个淑女式的行走姿势款款细步,不时地撩撩头发,甩甩头发。这个时候,走过来一个带着哈巴狗的老爷爷,我朝他微笑,他看了我一眼,我朝狗微笑,狗朝我汪汪地吼叫。啊!我拨腿就跑,天,我平生最怕的就是狗!怎么办?啊!那个该死的没有带狗链的哈巴狗朝我奔来,我不就朝他俩露了一个淑女式的微笑吗?虽然有点假,又没有不良企图,不用放狗出来咬我吧!天!没时间想了,我以刘翔的速度飞奔,心脏也以刘翔的速度跳动,被狗咬着就不好玩了。跑了很久居然没有被狗追上,不对,我突然想到,我不是一淑女吗,淑女怎么可以乱跑?STOP!我停了下来,转身露出那个招牌式的微笑――汪汪汪汪汪汪,狗又朝我狂叫了起来,我一吓,又没命似的跑了起来……
算了,不当淑女了,看来我今生与淑女无缘,连狗都跟我过不去。
算了,在魔镜面前许个愿,来世再当一个淑女吧。
来世,我要当一个云鬓生香,裙袂飘摇,款摆生姿的淑女。
再见了,我今生的淑女梦。
三虫留言
篇7
虾蟹能补钙,作为一个三岁娃娃的母亲,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时节。在一个阳光充足的周末的早上,吃过早饭便骑车匆匆赶到了早市。
上午8点钟,市场内已是人声鼎沸。在一家卖海鲜的摊位前,看着那活蹦乱跳的海虾,我毫不犹豫地停下了步子。
“孩子吃海虾最能补钙了,比吃什么钙片都管用。新鲜活虾28块一斤,来点儿吧。”摊位前的女摊主先开了腔。
“给我称一斤吧。”我回答。
话音刚落,女摊主便麻利地拿出一个黑色的加厚塑料袋,双手一捧抓了一袋。
“二斤56块,给55吧。”女摊主说。
“我家人少,一顿吃不了那么多。吃不完就不新鲜了,给我装一斤就够。”
“多吃点儿虾好,要不就给52。”
看着我还在犹豫,一位男摊主不耐烦地说道:“50吧,拿走。”
付了钱,接过女摊主手中的袋子,回想刚才买虾的过程,心里有些不舒服,有点儿强买强卖的意思。回到家,打开袋子一看,刚才还是活蹦乱跳的海虾,几乎全军覆没,无一生还。并且有些已经通体发红,像死了很久的样子。凑近一闻,一股股腥臭味扑面而来。
明明是看着摊主把活虾装进袋,怎么到家就全成死的了?婆婆见状,笑着说我上当了。原来,这是摊贩经常使用的一个伎俩:摊位上摆着的虾只有表面一层是活的,下面的都是死的。摊主装袋时,则故意只拿一两只表面那层的活虾,剩下装的几乎都是下面的死虾。
除了偷梁换柱外,婆婆说购买海鲜时猫腻还有很多。如,缺斤短两,往海鲜里大量掺水,摊贩捞取海鲜速度快,捞取海鲜的网罩看似透明,其实透水性差,快速捞取后倒入双层塑料袋内,大量水分便掺进袋中。
听完婆婆的教诲,不禁唏嘘,看来以后买菜也要练就火眼金睛啊!
唏嘘过后,最重要的是要总结经验,其实买海鲜还是有窍门可循的。
虾:带壳虾虾壳硬挺,虾头、壳身连结坚硬结实,无剥落。剥壳虾虾仁摸起来有弹性,无腥臭味。优质对虾体色依雌雄而不同,雌虾微显褐色和蓝色,雄虾微褐而黄,虾体完整,体肥而长,头体相联结间有些松弛,肌肉有弹性,除腥味外无其他异味;劣质对虾体色变黑,头体分离,甲壳脱离,肌肉发死,有异味。
篇8
2007年的秋季开学了,五年级升六年级的学生要经过教导处的分班,然后由班主任们抽签决定。抽签时,老师们就谈到了阿艺,当然说的话都是相同的:“千万不要抽到有阿艺的这个班哪!”他们抽完签后,迅速地打开,接着个个笑逐颜开,我还没打开就心里有数了――阿艺在我班。
从五年级老师那里接过学生记录,写得最多的是阿艺的“劣迹”,我简单地翻了翻,当然,我并不打算拿这些陈年旧事去给他“打预防针”。开学第一堂课,我到班上对学生进行新学期教育。走进教室,同学们都坐得整整齐齐,只有一个坐姿难看,他右腿抬起来踩在凳子上,左手撑着左脸,歪着脑袋看着我,眼光透出的是无所谓。我走过去询问了他的姓名,纠正了他的坐姿,就这样我真正认识了阿艺。
在接下来的班级管理中,我给予阿艺的关注最多。可是第二个星期,阿艺就开始把劣性表现出来了,跟同学打架,破坏公物。我对他进行了严厉的批评,他当时认了错,也向同学道了歉。可好景总是不长,错误他是接二连三的犯,形成了“犯错――批评――认错――写保证――再犯错”的恶性循环。就这样,一个学期下来了,虽然阿艺没有做出什么大的错事,但在学校的班级管理评比中,他的劣行却直接影响了我班在学校的排名。于是,如何教育阿艺的念头,哪怕是在寒假里,也一直在我的心头盘旋着。
转眼2008年春季开学了,阿艺在校的表现依然如故。第二周星期一上班会课时,班长告诉我一件关于阿艺的事:他在课堂上给蚕换桑叶,还常常在课堂上拿出来看,有时还拿蚕去吓唬胆小的女同学。我马上走到他的身边,命令他把养的蚕拿出来。他看着我恶狠狠的眼光,有些胆怯,就慢腾腾地拿出一个崭新的文具盒。我打开文具盒一看,几十只蚕宝宝正在吃着新鲜的桑叶。我心里纳闷着:平时他自己都是用一个破烂的文具盒装文具,怎么会用一个新文具盒来养蚕呢?
我把他的蚕与新文具盒一齐收缴了上来,在讲台上批评了这种现象。我在讲的时候有意关注薯他,发现他趴在桌子上,过了一会儿,他双肩起伏,后来用手不停地在眼睛上擦来擦去。我估计他在哭,也就没有去理会。可又过了一会儿,他发出了哭声,声音虽然不大,但也影响了课堂,有些同学开始朝他那儿张望了。我想:他今天的表现如此反常,我能不能通过这些蚕找到教育他的突破口呢?
我约了他单独谈话。在谈话中,我了解到他特别喜欢养蚕,曾经养过许多,但由于成绩不好,以前养的蚕被父亲全部没收了。他讲到清晨是如何去采桑叶的,回来是如何换桑叶的,说这些时,我看到他眼里闪着幸福兴奋的光芒。最后他表示愿意写保证,并请求我把蚕还给他。
我突然想起了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话:不能总是牵着他的手走,而还是要让他独立行走,使他对自己负责,形成自己的生活态度。我脑袋里灵光一闪,有了一个设想。我对他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蚕宝宝由老师帮你保管,但每天养蚕由你来负责,前提是要按时完成作业,做到字迹工整。最重要的是以后不能犯错误,如果犯了,这一天你就不能来喂蚕,到时蚕宝宝饿死了你也不能怨老师。当蚕宝宝快要结茧时,我就把它们还给你。提出这样的要求,我开始还怕他不答应,谁知他听后,一口应允,还说:“只要能养蚕,我什么都愿意。”
篇9
设计意图:
《小猪变形记》是一本充满趣味又隐含哲理的图画书,故事中的小猪聪明、富有想象力,其自我探索的心理过程其实就是幼儿认识自我、认识他人的一段思路历程,这个历程对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分析这一素材的价值后,我围绕“变”这一主题,重点挖掘故事中的两条“变化”线索,设计了这一教学活动。线索一:形态的变化。我抓住变形这一主线,采用呈现连续图片等方法,帮助幼儿了解小猪每次变形的过程、小猪多次变形的顺序与不断变形的过程,引导幼儿积极表达,有序连贯地讲述,模仿角色语言,感受小猪因为羡慕他人而用尽方法模仿他人的心理。线索二:心情的变化。以小猪寻找快乐为线索,引导幼儿发现每次变形成功后的快乐与变形失败后的不快乐,感受小猪不断变化的心情,并在最后说说自己的理解,以加深体验,增强自我意识。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语言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因此,在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为幼儿创造充分表达的机会。在该活动设计中,我突出了“连贯讲述”这一重点,利用连续的画面线索支持幼儿连贯讲述,体验语言表达的乐趣。
“做自己最快乐”的情感体验是这一绘本的内涵,也是教学的难点。对大班幼儿来说,要形成这样的自我认识是困难的,如果没有真实的体验,教学将流于说教。因此,在教学中,我以小猪的心情变化为线索,不断引导幼儿感受、体验,帮助幼儿慢慢体悟——不需要变来变去,做自己就很快乐。
目标:
1.积极表达对画面的理解,能根据图片线索有序连贯地讲述小猪变形的过程。
2.感受小猪在寻找快乐的过程中不断变化的心情,初步体会“做自己最快乐”。
准备:
PPT课件一份,绘本《小猪变形记》人手一本,表示开心、非常开心、不开心的心情符号如图。
过程:
一、观察角色的表情,进入故事情境
师:今天老师看到你们感到特别开心,你们的心情怎样呢?
师(出示图1:小猪在树底下):看看这只小猪的心情怎样?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师:这一天,小猪觉得很无聊、不开心。那么,怎么样才能开心起来呢?小猪决定出去看看有没有好玩的事情让自己快乐起来。我们来看看小猪是怎么找快乐的吧。
(析:以心情导入,引导幼儿观察,自然引出了小猪寻找快乐的故事。)
二、集体阅读,了解小猪前两次变形的经历,发现其心情的变化
1.阅读小猪遇到长颈鹿、变长颈鹿的画面(见图2、3),分析小猪变形的原因,发现其心情的变化。
师:小猪遇到了谁?它是怎样找快乐的?你看明白了吗?
幼:小猪在踩高跷,它也想变高一点。
师:小猪找到快乐了吗?(出示开心的心情符号。)
(析:幼儿尝试简单描述了小猪的第一次变形,第一次出现的心情符号帮助幼儿形象地感知了小猪快乐的心情。)
2.阅读小猪遇到斑马的画面(见图4),模仿角色对话,感受角色心理。
师:小猪又遇到了谁?小猪这么高兴,那它会对斑马说什么?斑马会觉得小猪是长颈鹿吗?它会说什么?
幼:你看我变高了,像长颈鹿吧。我现在可以吃到树上的叶子了。
幼:你又不是真的长颈鹿,你只是只小猪呀!
幼:你才不是长颈鹿,你是装的。
(析:在这一环节中,教师通过引导幼儿模仿角色对话,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语气语调来表现角色,帮助幼儿丰富了语言表达的经验,为后续的连贯讲述作好了经验铺垫,同时也让幼儿在对话中感受了角色的心理:小猪的得意,斑马的不以为然。)
3.阅读小猪踩高跷摔倒的画面(见图5),发现其心情的再次变化。
师:小猪气呼呼地走开了,但是没走多远……怎么了?
师:小猪现在还开心吗?(出示不开心的心情符号。)
幼:小猪摔了一大跤。
幼:小猪摔得四脚朝天……
(析:引导幼儿感受小猪第一次变形从开心到不开心的变化过程,并借助心情符号加深了理解。)
4.阅读三幅连续画面(见图6、7、8),完整讲述小猪变斑马的经历。
师:小猪又变成了谁,它是怎么变的?它会怎样向大象炫耀?大象会怎么说?小猪的心情有什么变化?谁能连起来说一说?
幼:小猪涂了颜料后,自己觉得变成了斑马。它遇到大象,对大象说:“嗨,你好啊,我是斑马。”大象说:“你不是斑马,我给你洗洗澡吧。”然后就向小猪喷水,小猪身上的颜料都被喷掉了。
(析:有了逐幅讲述小猪第一次变形的经验,在讲述小猪第二次变形时教师提出了“连起来清楚说一说”的要求。借助图片线索,幼儿较连贯地讲述了小猪变斑马的过程,但语言仍然比较简单。)
师:你们把三幅画连起来说的时候,如果能把小猪向大象炫耀自己、大象嘲笑小猪的话说得再好听一点就更好了。
幼:大象大象,你看我像不像斑马?我可是一匹肥肥的斑马哦。
幼:哈哈哈,你不是斑马,你只是一只小肥猪。
师:小猪变斑马又失败了。它感觉怎么样?
(析:在讲清楚的基础上,教师再次引导幼儿学习角色对话,使幼儿不仅能连贯讲述,还能关注到语言的丰富、语气的运用等。由此,幼儿的讲述逐渐丰富、生动起来。)
三、自主阅读,讲述小猪继续变形的经历,发现小猪心情的变化
1.引发阅读兴趣。
师:小猪接下来还会变谁?它会怎么变?还有哪些有趣的经历呢?让我们一起到书里去找找答案。(请幼儿阅读绘本第12~23页,提出阅读要求。)
2.幼儿自主阅读。
3.集中交流,重点讲述(见图9、10、ll)。
(1)重点讲述一:了解小猪多次变形顺序,发现小猪看到谁就变谁。
师:小猪又变了几次?先变了谁?然后又变了谁?
幼:小猪又变了大象、袋鼠、小鸟(鹦鹉)。
师:它为什么会这样?
幼:小猪看到谁就变谁,它觉得别的动物都比自己好。
(析:了解小猪变化的顺序,可以帮助幼儿感受小猪羡慕他人的心理,同时也帮助幼儿了解小猪完整的变形过程。)
(2)重点讲述二:有趣的变形,读懂画面细节,感受趣味性和角色心理,模仿角色对话,发现心情变化等。
师:你觉得哪一次变形最有趣?为什么?
幼:我觉得小猪变袋鼠最有趣,它跳啊跳,一会儿就从树上掉下来了。
幼:我觉得小猪变大象最有趣,它打了一个喷嚏,塑料管子就掉了。
(析:该环节重点引导幼儿阅读画面细节,并用自己的语言加以表达,为幼儿后续单独的连贯讲述积累表达的经验,同时通过心情符号感受小猪不断变化的心情。)
(3)重点讲述三:结合三幅图片有序、连贯、完整地讲述小猪单次变形过程。
师:小猪还变了什么?谁能连起来说一说?
师:谁能再来完整地说—说小猪是怎么变的?比如:小猪变成袋鼠以后是怎么跟鹦鹉炫耀自己的,鹦鹉是怎么笑它的,最后发生了什么事?
幼:小猪给自己的脚装上弹簧,就以为自己是袋鼠了。它对鹦鹉炫耀说:“我现在是袋鼠了,我跳得比你还高,我都跳到天上了。”鹦鹉捂着嘴说:“你别跳这么高,你跳这么商会掉下去的。”结果,弹簧被树勾住,小猪真的掉下去了。
幼:小猪用树叶装了耳朵,用一根管子当鼻子,以为自己变成了大象。它碰到袋鼠说:“你好啊,袋鼠,我是大象哦!”袋鼠嘲笑它:“你根本不是大象,你是小猪。”“阿嚏!”小猪打了个喷嚏,管子都飞走了。
(析:因为有了前面的经验积累,在这里的连贯讲述中,幼儿不仅完整、清楚地讲述了小猪的变形过程,还自主表现了角色的语言、动作以及一些画面细节。)
四、了解变形全过程,思考结局,初步体会“做自己最快乐”
1.根据图片(见图12)线索了解变形顺序与过程,初步体会“做自己最快乐”。
师:小猪为了找快乐,它一共变了几次?第一次变什么?第二次变什么……
师:小猪一次次变成别人的样子,它成功了吗?有没有找到快乐?你们说它能变成别的动物吗?能找到快乐吗?你们觉得小猪怎么样才会得到快乐?
(析:因为有了前面关于小猪心情变化的感受,幼儿慢慢体悟到了小猪怎样才能找到快乐。)
2.阅读小猪在泥潭里的画面(见图13),思考结局,再次体会。
师:小猪在哪里?在干什么?小猪现在快乐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小猪的快乐是什么?
师:小猪为了找到快乐,一次次变形,又一次次失败,最后却在泥潭里找到了快乐,对此你们有什么想法?
幼:小猪在泥潭里打滚很快乐,因为它喜欢打滚。
幼:小猪最喜欢吃东西,吃点好吃的肯定也能快乐。
幼:做小猪最快乐,可以自由自在。
(析:此时幼儿表达的想法是最真实的,他们感受到快乐可以有很多不同的方式,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会很快乐,做自己很自由很快乐,等等,他们对自我的认识在这种感受与体验中逐渐提高。)
五、阅读封面,结束活动
篇10
甘愿寂寞
十年前因为一部《蓝色生死恋》,元斌凭借出色的外表、深邃的眼神和那份爱而不得的痴情一夜间红遍全亚洲,跻身“韩流”明星之列。2003年的《太极旗飘扬》让业内人士和观众都看到了花美男新星的演技实力,《我的哥哥》之后元斌因为兵役和腿伤暂时离开了公众视线,也曾经引发了各种猜测和质疑,直到2008年以《母亲》一片正式宣布回归,《母亲》中智障儿子的形象和让人耳目一新的演技为此片在韩国本土及海外夺取超过20个重要奖项,元斌的转型回归之战打得漂亮。2010年8月元斌主演的《孤胆特工》(韩国名为《大叔》)在韩国公映,再次引起轰动,该片成为同年韩国票房总冠军,海内外获奖无数,不仅带给了元斌演艺生涯第一座影帝奖杯,也继而一发不可收拾地为他包揽了包括“韩国电影大钟奖”和“大韩民国电影大奖”在内的共5个影帝奖杯,同时也完成了元斌从花样美男到气质大叔的华丽转身。
从早期的深情富家子泰锡到《母亲》里的“傻儿子”道俊,再到《孤胆特工》里的狠厉特工泰植,元斌完成了演技上的三级跳。虽然产量不高,但每部作品都有着成为元斌电影成绩代表作的分量。
中秋节后,元斌为《孤胆特工》的宣传来到了中国,仅仅两天的行程非常紧张,连照片拍摄都在短短十分钟内火速结束。工作时的元斌言语较少,通过翻译了解摄影师的想法和要求后,他还是非常专业地配合完成了拍摄工作。
“花样美男的称呼对你是一种负担吗?”
“其实怎么称呼都不是我所能决定的,比起让大家记得元斌的名字,我更愿意让观众记得我所饰演的每个角色。”
“你退伍之后接演的第一部作品是《母亲》,当时怎么会想到出演一个智障儿,除了角色新鲜之外,是否想以此证明自己的演技?”
“不是想要证明什么,只是那个角色让我感动,道俊和母亲之间最简单的爱和对人的信任是吸引我的最重要原因,和金惠子老师的合作也让我受益匪浅。”
元斌曾在访问中提及之前是因为参军,疗伤等原因不得不中止演艺活动,后来等伤势好得差不多之后,又找不到合适的复出作品,所以才花了比较长的时间。“我希望通过新作品让观众看到和过去不一样的元斌,可是当时邀请我出演的角色,都是和我以前演过的差不多的角色,因为不想反复出演相同类型的角色,就拒绝了很多次出演邀请。直到接到《母亲》的邀请后,才下定了决心,要出演这部电影作为重新面对观众的作品。”
元斌在《蓝色生死恋》的大紫大红后一直在试图走出模式化角色形象的限制,甘愿寂寞也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坚持有时比选择还要困难,因为你不知道这一次坚持的意义是否会超越前一次,但显然元斌没有在乎这一点。
“神秘人”
元斌在韩国名利场里是个异类,不热衷社交、不喜欢宣传;不愿意别人称赞自己的外形,不急于倚赖高人气滥接作品。特立独行的态度让元斌在公众眼中充满了神秘感,嗅觉敏锐的媒体也很难挖到他的负面新闻。
当年元斌和韩彩英因为拍摄《蓝色生死恋》而互生好感,虽然二人均未亲口承认,但发展道路和性格都截然不同的两人的交往并不被外界看好,年轻气盛和娱乐圈的特殊生态环境最终导致了两人的分手―最能牵动元斌的人也许依然是韩彩英,但两人却再也不可能回到曾经的美好岁月。从这以后元斌在镁光灯之外的生活就变得更加扑朔迷离―直到2007年韩彩英结婚,韩国媒体试图采访元斌未果,至此关于元斌的情感八卦再次终止。
《我的哥哥》后再也没有接拍新作的元斌选择于2005年底开始服兵役,并自愿到最前线服役,服役期间也一直拒绝任何媒体的采访,并且几乎没有曝光过任何军中生活。次年4月被诊断出左膝十字韧带撕裂的他引起整个韩国媒体和。
韩国明星的兵役问题关一直都是公众关注的热点,被怀疑故意脱逃兵役的元斌第一次被推上了风口浪尖,各种争议和讨论随着手术后元斌回到部队服役而平息―两个月后军方给出了不适合继续服兵役需要提前退伍的建议,稍稍沉寂的流言又再次扩散,元斌成了当年因兵役问题最受关注的艺人。
对于当初的伤病和提前退役,元斌一直没有对公众有正面交待,该事件在他这次的中国之行也依然是敏感的禁忌―事实上不是元斌不愿意回答或解释,而是不想因为自己的原因引起公众对韩国兵役制度甚至是其他方面的评价。
硬汉滋味
《孤胆特工》是元斌首次尝试的动作电影,在影片中他饰演低调的特工,为了保护邻家女孩小米,与黑帮展开了命悬一线的血路狂奔。在片中,元斌尽情玩转枪械刀法、近身搏斗,飞车追逐等火爆场面如家常便饭。他试图通过这次尝试彻底颠覆观众心中的偶像美男形象,犀利冷酷的眼神和干练的短发造型将特工的低调与果敢演绎得淋漓尽致。
对于《孤胆特工》中的动作戏,元斌有自己的一套理解和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动作戏的挑战不在于华丽的表现,而是在于真实,因为戏里我饰演的是一位特工,因此在拍摄前进行了三个月的训练,从菲律宾的KALI到印尼的SILAT,还有融合了三种东南亚功夫的武术都进行了学习,因为这些都是真正的特工所必备的能力。剧本我看到后真的非常喜欢,无论是角色还是内容都非常喜欢,所以联络了导演表达了想拍的愿望。”
面对《孤胆特工》为自己赢得的无数奖项和评论界的高度赞誉,元斌依旧保持了一如既往的清醒和沉稳― “获奖是对一位演员最直接的认可,但并不是说没获奖的演员就不够优秀,对于我来说每次拍摄的过程都是成长。”元斌对剧本类型的选择没有过多限制,他不会将电影分为动作片、爱情片或是恐怖片,对他来说每一次的选择都是体会一种新的人生模式的过程,首先感动自己,再用心去诠释角色,才会感动买票观影的观众。
《孤胆特工》在韩国上映时,元斌曾在采访中表示“我们不是要让观众单纯的觉得动作戏多么的华丽,而是要让观众们看到动作中流露的情感。在电影中,动作戏就是泰植的语言,在动作戏中,泰植把压抑的情感全部地爆发出来。”这足以证明他作为一名演员对于角色和剧本的精准理解,是将戏中的角色内心转换为和观众交流的语言,而这种语言是通过动作来做连接,这是非常奇妙的一种表述。 导演说过在选择“大叔”这一角色时原本是希望勾画出足够厌恶这个世界没有所求的中年人感觉,也因此寻找男主角的时候一度陷入迷惘中,找个足够老的演员来演不是问题,问题是剧本中有很多打斗戏,原本打算把主人公年龄设置在40岁左右的导演在元斌前来试镜的时候就改变了主意,于是有了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位年轻的“大叔”。影片首映后,以“暴力美学”名扬世界的韩国导演朴赞郁说元斌在影片中的动作戏表现足以在韩国电影史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叫好又叫座的成绩也再次证明了元斌是一位可塑性较强且颇具潜力的演员。
耍太极高手
很多人说元斌的眼睛非常特别,即使不言不语却可以用眼神传达讯息,《孤胆特工》的中国首映见面会上,来自中国的粉丝送给元斌的礼物中有一件就是他眼睛的素描,这份礼物也让现场稍显沉默的元斌开怀一笑。在陌生的国度进行着忙碌的行程,面对不熟悉的记者和听不懂的语言,接受提问时他会非常认真地注视着对方的眼睛。
从昆仑饭店行政套房卧室走出的元斌和印象中相差无二,有些不苟言笑,回答问题虽然礼貌有加但“惜字如金”。开始拍摄工作时他几乎跟摄影师和中方工作人员没有任何交流,在摄影师拿着带来的手枪道具询问他可不可以拿着枪摆造型拍照时,他很坚定又客气地拒绝了对方的要求,给出的理由觉得没有必要在宣传期间也和电影中的人物一样,整个拍摄过程匆忙而沉默。
这个场景让我想起了索菲亚・科波拉的作品《迷失东京》中的比尔・墨瑞在为日本酒品牌拍摄广告时的尴尬景象,不同国籍的人的交流沟通总是会出现断层,即使再好的翻译也无法化解文化和观念的大相径庭―元斌的工作团队在面对媒体时显得有点小心翼翼甚至过分谨慎,使得原本可以轻松愉悦的工作环境变得稍显有点紧张和拘谨―即使是摄影团队的布光师也需要在完成分内工作后立即离开现场。
我们聊到演员的天赋问题,元斌不认为自己是个非常有天赋的演员,但他却会静下心来认真揣测每一个他所选择的角色,“你尊重了观众,观众才会认可。我不会只喜欢某一位演员,或者是认为某一位演员是伟大的,任何电影工作者我都非常尊重,他们不分性别不分国籍,好电影都是用心制作的,都值得我们尊敬。”
各种“公式化”的回答让人觉得元斌的回应是在敷衍或是耍太极,没有什么实质内容但却也挑不出任何毛病。元斌说他从小就看过很多中国的功夫电影,那时候就觉得这样真的非常帅,直到自己开始演出动作戏才知道是有多么不容易。对于平时自己所观看影片的选择元斌也有自己的体系, “和我选择剧本一样,我也没有特定要求我自己一定要看什么类型的电影,好的影片不分类型都能很自然的打动你。”
对于出道多年的元斌来说,虽然没有特别多的作品交待给喜爱他的影迷,但影迷的评论和建议都对他在作品的选择和表演的揣摩方面起到了启示作用―他不愿意重复过去,尽量避免雷同的角色。对他来说,作品和角色就像人生一样,同类型的选择有过一次已经足够,也正是因为这种执拗和坚持,才让公众如元斌所愿记住了“泰锡”、“宗铉”、“道俊”和“泰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