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鉴定范文

时间:2023-03-16 06:45: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药鉴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中药鉴定

篇1

【关键词】 半显微镜技术;性状鉴定;中药药材;真伪鉴定;应用

随着临床用药的不断发展和合理化,中药在临床中越来越受到重视。由于西药在临床上的滥用,副作用越来越多,传统中药作为中国的宝贵资源,在治病和保健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由于中药药材种类多,药材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药物的疗效,过去我们只对药物的性状、 外观、受潮等方面进行鉴定,不重视药物的药效,大大降低了中药成分在药品中的治疗效果。因此,对药物成分、结构、药效进行有效的鉴定,是确保临床用药安全和疗效的重要手段。半显微鉴定是利用显微技术对中药的细胞?组织?构造进行显微观察与分析【1】,以确定其品种和质量的一种鉴定方法,逐步在应用于临床中。

1 半显微镜技术在中药药材鉴定中的重要性

半显微技术是利用显微镜来观察中药或粉末的组织构造、细胞形状、内含物,辨别中药成分的所含药量和真伪。它可对中药表面特征的放大,清楚地显示其表面的纹理,对一些细小的果实种子类扁平的中药饮片?叶类及花类药材鉴定真伪和性状【2】。如茯苓为菌类中药,在显微镜下可呈现不规则分枝状团块及菌丝;牛黄属于动物类药,显微镜下可呈现黄色小颗粒或不规则团块,团块内有大小不等类方形晶体,而伪品则无此征象,还有如人参、天麻等药物利用草酸钙结晶的存在辨别真伪,大大降低了临床用药中由于药物伪劣影响的药物的疗效。半显微镜技术在中药药材鉴定中起到监督、管理的作用,对临床合理用药和辨别真伪药物起到作用作用。

2 半显微镜与性状鉴别、放大镜鉴别的区别

半显微镜与性状鉴别是中药药材鉴别的常用的2种方法。性状鉴别是利用眼看、手摸、鼻嗅、口尝等对中药的形状、大小、颜色、质地、断面、气味进行鉴别,不需要任何试剂,比较直观、快速,但其鉴别只靠人的主观意识来鉴别真伪,而且需要积累丰富的经验及掌握正品的性状特征,对鉴别真伪有盲目性。

放大镜鉴定主要是鉴别药材形状的常用方法,但其只对药材的表面进行鉴定,对一些药材的更为细微的特征效果就不是很理想,而且对其性状很难描述。

半显微镜技术可针对性的对中药表面特征的放大,清楚地显示其表面的纹理,而且对其横断面和粉粒状颗粒进行内部结构的辨认,而且可利用扫描仪进行实物扫描和图像放大,清楚的看到药材内部的细微结构,使其对中药药材的鉴别能力大大提高,有效减少了伪劣药物在临床中的使用【3】。

3 半显微镜技术在中药药材鉴定中的优点

半显微镜技术在中药药材真伪鉴定中占有重要作用,可对药物的品种和质量进行有效的监督和鉴定,保证用药安全性。显微鉴定主要包括组织鉴定和粉末鉴定。组织鉴定通过对药材的切片进行观察区别其组织构造特征,对完成的药材和粉末状药材特征相似的同种药物进行鉴别;粉末鉴定通过对药材的粉末进行鉴别其细胞分子及内含物的特征,对破碎?粉末状药材或中成药的鉴别效果好,2者对于中药药材的不同形状、种类、部位选择不同的鉴别方法。半显微镜技术利用低倍的显微仪器来观察药材,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及区分药物的广泛性,而且解决了其他鉴定对表面特征进行鉴别而无法观察到药材组织构造特征?细胞分子和内含物,提高了药物真伪的鉴定性。此方法操作简单、迅速、对药物的内部结构观察更为细致,是鉴定在中药药材真伪的重要方法【4】。

在进行中药药物鉴定时,应注意:(1)根据药物的种类和需观察的品种,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药材,制备不同的显微制片,然后依法进行鉴别;(2)必须掌握植(动)物解剖的基本知识,掌握制片的基本技术;(3)对不同的材料、不同的药物分类、不同的部位选择不同的显微鉴定方法。

4 结论

半显微性状鉴定可通过显微镜观察中药的组织构造、细胞形态及内含物等特征来鉴别中药的真伪,对于一些从性状鉴别上难以鉴别真伪的或粉末状的药物有较好的鉴别意义,还能从中药饮片?叶类及花类药材的切面或粉末、草酸钙晶体的形态大小、石细胞的有无、形态;花粉粒及菊糖的有无中鉴定出中药药材的真伪。根据不同的药材,选择不同的鉴别方法,快速准确地鉴别中药真伪,从而为保证药品质量提供前提。

参考文献

[1]康廷国主编.中药鉴定学[M].北京: 中国 中医药出版社,2003:34-39

[2]姜红,陈霞,快速鉴别九种中药材的半显微性状鉴定法[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09:389~390

篇2

【关键词】中药库房管理;中药鉴定;作用分析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409-02

中药库房管理直接决定临床中药用药的安全,在医院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中涉及中药的采购、中药入库检验、分类储藏、仓库设备维护及药品领用情况记录等[1]。中药鉴定主要是鉴定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材标准,关系到中药的采购和入库检验,是中药入库的质量命脉,在中药库房管理中显得尤为重要。通过严格的中药鉴定可以杜绝或最大程度减少伪劣中药入库,保障临床应用中药的安全性,提高医疗质量。根据我院近年来中药库管理和中药鉴定的实践经验并结合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探讨分析,现总结如下:

1注重中药材的来源、道地性

我国中药材种类繁多,资源丰富,几乎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中药材,例如,东北三省有知名的长白山人参,西北地区新内甘宁四区具有丰富的枸杞,西南地区云贵川三省的天麻,广西地区的何首乌以及泰山的白首乌等等[2]。由于中药材的特殊性,即使同一种药材其产地不同,质量也会存在明显差异。这是因为不同地区的土壤成分、水质、日照量、气候、降水量、肥料等等自然条件的差异所致。因此,中药材品种、产地的复杂化致使市场上中药材的质量优劣不等,良莠不齐。这就使临床上形成了使用“道地药材”用药原则。“道地药材”是指产地历史悠久、品种优良、疗效突出,带有地域特点的一些药物,如吉林的人参,辽宁的细辛,云南的三七,内蒙古的甘草、黄芪,四川的川芎、川乌、川贝母,重庆的黄连、陈皮等[3]。选择和使用“道地药材”是保证临床用药效果的重要前提。这就要求中药库房管理人员在进行中药材采购过程中,对药材供应商严格审查,对各种中药材的产地进行备案、审查。提高中药库房相关人员的专业素质,熟悉道地药材相关知识,练好“经验鉴别”基本功,对所采购药材进行有效鉴别。

2对中药材的优劣进行辨别

由于中药材的采收方法与时节、中药材的运输和储存,以及中药材的炮制等诸多因素的不确定性,使中药材的药效、质量不尽相同。近年来,中药材从生产、加工到运输、储存的成本提高,使中药材的价格有所提高,特别是紧缺和贵重的中药材。在金钱利益驱使下,一些不法分子在中药材的生产销售过程中造假掺假。例如,假川贝母、假制龙齿、假沉香等,还有用杏果经过加工假冒乌梅,银子草的根假冒柴胡等,更有甚者使用苹果皮和山楂皮来制造板蓝根冲剂等等。所以,中药库管理人员在中药材的采购过程中就应进行严格鉴定,防止伪劣药材入库,保证中药材的质量。

3传统中药鉴定方法的应用

传统中药鉴定方法包括来源鉴定、性状鉴定、理化鉴定、显微鉴定等四种[4],被称为中药材鉴定四大传统方法。首先鉴定来源,中药材大多为植物,对中药材的根、茎、叶、花、果实等仔细观察、鉴别,必要时可以与标本进行参照对比,确定中药材的具体学名,然后根据矿物学中的相关知识确定中药材的来源。比如,临床用药上,在外观凌霄花以及洋金花相似度非常高,不过凌霄花为茄科,二强雄蕊,两长两短,花丝弯曲;洋金花也为茄科,但属于离心雄蕊,等长,花丝通直。故而对两种药物进行鉴别是,需要对雄蕊的数目以及形态予以认真地观察和鉴定[5]。性状鉴别是中药材鉴定的主体。人们凭借药材的外观性状特征来判断中药品种质量的真伪优劣,即为中药性状鉴别,又称经验鉴别。经验鉴别一般包括“形状大小表面颜色质地,断面气味水火试”等方法,是通过眼看、手摸、鼻闻、口尝、水试、火试等十分简便的手段来鉴别药材的外观形状特征,进而区分药材真伪优劣的方法[6]。经验鉴别简便易行,不需要现代化的设备,广为中药材鉴定工作人员采用。经验鉴别要求工作人员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鉴别经验。许多临床常用的中药可凭经验进行直观的性状鉴定来进行区分如黄连、玄胡等;有些中药材可用水试方法来鉴别,如西红花泡入水里后可形成黄色溶液、秦皮浸泡后的浸出液日光照射下可呈碧蓝色荧光、苏木在热水中变成红色等;部分中药材可用火试的方法进行鉴定,如海金砂点火发出爆鸣声;青黛燃烧冒出紫红色烟雾;当进行性状鉴定不能区分中药材时,就要使用显微鉴定等方法进行区分,如粉末药材、花粉类中药等[7]。李洁[8]运用显微鉴定技术鉴别松花粉与蒲黄,可用于识别中药材掺伪现象,如鉴别麝香仁中有无掺入荔枝核粉等。中药材的显微鉴定是指用显微镜对药材的组织切片、粉末、组织或者表面制片进行观察,以鉴定中药材的真伪、品质。理化鉴定是指用化学或物理的方法,对药材中所含某些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鉴别试验,以鉴别药材的真伪、纯度和质量的优劣,一般应用于含不同化学成分的形状相似而又无明显显微鉴别特征的药材[9]。

4现代科技中药鉴定新技术的应用

现代科技中药鉴定技术在很多方面可以弥补传统中药鉴定方法的不足,中药库房管理中应高度重视,并根据实际情况积极开展应用。中药材品种多样,有些相差甚微,且经过加工炮制之后一些药材的性状发生明显改变,使鉴定分辨工作更加困难,仅凭传统的中药材鉴别已经不够满足临床的需要。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中药材的鉴定提供了有力的武器,也为中药材处理仪器与技术的进步提供了很大帮助,摧动中医药事业走向标准化、高速化、信息化进程。现代科技中的中药材鉴定新技术主要包括:①色谱法:包括薄层色谱法(TLC)、薄层扫描法(TLCS)、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气-相色谱法(GC)、气质联用法(GC/MS);②光谱法:包括紫外光谱法(UV)、导数光谱法(DS)、红外光谱法(IR)、荧光光谱法(PF)、核磁共振光谱法(NMR)、质谱法(MS);③X衍射分析法(XRO);④差热分析法(DTA);⑤分子生物学技术:包括多聚酶链式反应(PCR)、随机扩增DNA法(RAPD);⑥扫描电镜技术(SEM);⑦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CIA);⑧电泳法(EP):包括毛细管电泳法(CE);⑨多元回归分析;⑩电分析法(EA):包括示波极谱法、等电点法;11X射线荧光光谱法[10]。目前,色谱法和光谱已经在中药材的鉴定中得到广泛应用。王建云等以梅花鹿血、鹿鞭、鹿茸、毛为鉴定对象,采用微量DNA提取技术以线粒体DNA Cytb通用引物L14841和H15149扩增约307bp的DN段,扩增产物纯化后用双脱氧链终止法测定其序列,得出梅花鹿毛、血、鹿鞭的DNA序列完全一致的结果,证明其来源都是梅花鹿,而鹿茸由于其来源不详,与其他的梅花鹿DNA具有明显的差异[11]。这些新技术在临床的应用更加确保并提高了对中药材的鉴定分辨水平。

近年来提出的中药系统鉴定法使中药材的鉴定达到一个更系统、精切、科学的水平。中药系统鉴定法(systematic identification of Chinese material medica,SICMM),指基于DNA测序技术及开放的DNA数据库,结合传统的中药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和理化鉴别等多种技术手段,对未知药材、饮片及其粉末等的基原和真伪,进行多方法、多角度的作证和鉴别,达到中药鉴定客观化、标准化和精确化的目的[12]。该方法系统整合了多学科的知识和技术,将经验和技术,传统和现代,微观与宏观完美结合,使中药材鉴定实现准确、客观。

总之,中药材鉴定在医院中药库房管理中起到决定性作用。传统的中药材鉴定方法与现代科技中药材鉴定的新技术、新方法相结合,可以相互补充,多途径、全面的对中药材进行确切的分类、鉴定和评价,以保证临床中药材的优良性和道地性,提高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所以,应该重视中药鉴定在中药库房管理中的作用,严格执行。

参考文献

[1]颜卜义.浅谈医院中药库房管理[J].健康必读杂志,2011,(11):108.

[2]盛明智.中药鉴定在中药库房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丛刊杂志,2004,4(1):127-128.

[3]李家邦.中医学[M].北京市: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17.

[4]李培海.中药库房管理中中药鉴定的作用分析[J].光明中医,2013,28(7):104.

[5]熊敏.分析传统中药鉴定方法的运用[J].中医中药,2013,1:264-265.

[6]刘秋艳.侯士良教授对中药鉴定的认识[J].中医研究,2012,25(1):66.

[7]陈琼如.中药库房管理中中药鉴定的作用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2,7(1):243.

[8]李洁.浅谈几种显微技术在中药鉴定中的应用[J].国医论坛,2008,23(3):45-46.

[9]刘淑兰,等.中药鉴定技术的发展及文献研究分析[J].中国医药信息,2008,25(2):78.

[10]胡妮娜,等.传统中药鉴定方法的研究发展概况[J].中医药信息,2008,25(3):17.

篇3

1 灵芝

灵芝为多孔菌科植物真菌赤芝或紫芝的干燥子实体,多为人栽培。浙江、江苏产量较大,灵芝的主要鉴别特征:① 赤芝:外形呈伞状,菌盖肾形或半圆形,边缘较薄,常稍内卷;上表面黄褐色至红褐色,边缘常渐变为淡黄褐色,有光泽,具多层环纹和辐射状皱纹;下表面淡棕色至红褐色。可见无数菌管细孔;断面上层菌肉白色至淡棕色,下层菌管暗褐色,纵向紧密排列,菌柄圆柱形,较细长,侧生或偏生,表面红褐色至紫褐色,光亮。②紫芝:菌盖皮壳与菌柄均呈紫黑色或黑色,有漆样光泽。菌盖断面上层菌肉锈褐色。③栽培灵芝:子实体较粗壮,肥厚。菌盖皮壳红褐色光泽较差或无光泽。常被有大量粉尘样的黄褐色孢子,菌柄较粗短,混伪品的主要特征:①无柄或柄极短者。有树舌(平盖灵芝,白皮壳树舌)粗皮灵芝、紫光灵芝、无柄灵芝(树芝)、黄褐灵芝;②有柄者:福建假芝:菌柄平侧生,孢子近球形。白边灵芝:菌盖具白边。喜热灵芝:菌肉两层,孢子卵形,无小刺。

2 川贝母

川贝母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母的暗紫贝母、甘肃贝母或梭砂贝母的干燥鳞茎。前三者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松贝”和“青贝”,后者习称“炉贝”。川贝母的主要鉴别特征:①松贝: 呈类圆锥形或近球形,高0.3~0.8 cm,直径0.3~0.9 cm。外层鳞叶2瓣,有“怀中抱月”特征,其中小鳞叶从底部伸出直达顶部,顶部闭合,底部平,可坐立;②青贝:呈圆锥形,外层鳞叶2瓣,大小相近,相对抱合,顶部略开裂,底部平,可坐立;

③炉贝:呈斜长圆锥形,犹如马牙,表明具黄褐色的“虎皮斑”,外层鳞叶2瓣,大小相近,顶部开裂,底部歪斜,不能坐立。

常见伪品:①小东贝母:略呈椭圆形,外层鳞叶2~3瓣,大鳞叶抱合小鳞叶,小鳞叶不达顶端,大多为大鳞叶的一半或2/3,基部不齐,略尖,不能坐立;②平贝母:本品呈扁球形,如算盘珠状,外层鳞叶2瓣,肥厚饱满,大小相近或一瓣稍大,互相抱合,顶端微平或微凹入,开裂底部平。

3 人参

篇4

〔关键词〕色谱;中药鉴定

〔中图分类号〕R2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6019-(2010)04-40-02

色谱法又称色谱分析法、层析法,起源于20世纪初,是一种分离和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尤其在药物的研究领域显示出独特的优越性。常用的色谱有高效液相色谱(HPLC)、薄层色谱(TLC)、气质联用色谱(GC-MS)、反相HPLC、高速逆流色谱(HSCCC)等,现就其在中药研究领域的应用探讨如下。

1中药分离鉴定研究

中药化学成分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致使性质差异、生物活性不同。近年来,研究人员利用色谱技术对中药分离制备,药理作用明显增强。洪波等〔1〕采用高速逆流色谱(HSCCC)法,以氯仿-甲醇-0.3mol/L盐酸(4∶3∶2)为溶液系统,从附子中分离得到了15-α-羟基新乌碱单体;俞雁等〔2〕应用HSCCC技术,采用一次进柱过程从延胡索粗提取物中分离制备活性成分延胡索乙素。康纯等〔3〕利用微乳薄层色谱对黄酮类的槐米、黄芩等7种中药材及中药饮片、复方芦丁片、双黄连口服液等7种中成药进行分离鉴定,得到理想效果。

2中药质量控制研究

2.1中药有效成分测定

中药的有效成成及含量影响药物的吸收代谢。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HPLC-ELSD)可以全面控制中药中整体物质群,真实反映中药内在化学成分。曹进等〔4〕运用HPLC-ELSD对复方清开灵注射液其中7种有效成分定量测定,方法学考察结果良好。张皓冰等〔5〕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多组分低级性、小分子量、具挥发性的麝香的含量测定,测定范围内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和回收率,特征碎片定量有较好选择性,能准确进行含量测定。此外,孙冬梅等〔6〕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不同产地陈皮药材中橙皮苷的含量,为评价陈皮药材质量提供依据,并为制成合格的陈皮配方颗粒提供依据。

2.2中药有效部位确定

中药有效部位,是指当一味中药或复方中药提取物中的一类或几类化学成分的含量达到总提取物的50%以上,而且一类或几类已知化学成分被认为是有效成分,该类或几类成分的混合体即被认为是有效部位。中药有效部位只是用化学方法进行含量测定得到的一个结果。近年来,许多医药研究者就中药有效部位的某种化学成分研究分析、鉴定。胡亚楠等〔7〕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测定脑脉通有效部位中阿魏酸含量的方法,阿魏酸平均回收率为99.2%,RSD为2.08%。李军等〔8〕利用HPLC法测定甜叶菊有效部位中4个酚类成分含量,4个化合物平均加样回收率(n=3)均在98.69%-100.9%之间,且RSD均小于3%,此法的实践为甜叶菊有效部位质量标准的建立提供科学依据。

2.3中药指纹图谱确定

我国中药质量标准通常是利用色谱或光谱手段鉴别和测定一种或几种有效成分、活性成分、指标成分,或药典规定的常规检查项目,但这些方法还有局限性,结合指纹图谱,能够反映化学成分全貌。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将HPLC对复杂样品高分离能力与质谱具有高效选择性、高灵敏度以及专属性结合起来,有效的提高中药鉴定的准确率。韩凤梅等〔9〕研究山麦冬甲醇提取物中物质组成情况,建立了山麦冬HPLC-ESI-MS特征指纹图谱,其中山麦冬提取物色谱图中17个共有峰的重现性与精密度RSD

3结语

高效液相色谱具有高效、高灵敏度、应用范围广、分析速度快、载液流速快等特点,在中药主要用于分离分析药物组分含量、药物动力学研究、指纹图谱确定等方面;高速逆流色谱主要用于中药的分离制备单体;薄层色谱是快速分离和定性分析少量物质的一种很重要的实验技术,适用于少量样品(几到几微克,甚至0.01微克)的分离;高效薄层色谱能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假相薄层色谱能够用于药物微量物质的检查和体内药物分析,另外,微乳薄层色谱常用于中成药的分离和鉴定;高效液相色谱与其它色谱联用绘制测定指纹图谱,为中药快速发展提供了科学支撑。

4参考文献

1洪波,司云珊,赵宏峰,等.高速逆流色谱法分离附子中的15-α-羟基新乌碱〔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4,26(1):57-58,65.

2俞雁,金艳,徐超,等.应用高速逆流色谱技术从延胡索中分离制备延胡索乙素〔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基础研究,2006,8(2):331-333.

3林辉概,戈早川,李志良,等.表面活性剂用于黄酮药物的薄层色谱分离鉴定的研究〔J〕.药学学报,1991,26(6):471.

4曹进,徐燕,张永知,等.清开灵注射液HPLC/ELSD指纹图谱建立及质量相关性研究〔J〕.分析化学,2004,32(4):469.

5张皓冰,陶奕,洪筱坤,等.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测定麝香中甾体成分的研究〔J〕.中成药,2005,27(1):79-83.

6孙冬梅,毕晓黎,胥爱丽,等.HPLC法测定不同产地陈皮药材中橙皮苷的含量〔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9,15(11):1-3.

7胡亚楠,冯素香,王淑美,等.脑脉通有效部位中阿魏酸的含量测定〔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8,23(137):34-5.

8李军,姜华,石仁兵.HPLC测定甜叶菊有效部位中4个酚类成分含量〔J〕.药物分析杂志,2009,29(4):536-539.

篇5

[关键词] 中药;鉴定技术;发展

[中图分类号] R92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3-7210(2012)04(b)-0011-03

中药,是祖国传统医学的瑰宝。用于治疗疾病在我国源远流长,已有千年历史,因其副作用小,对慢性、消耗性疾病具有独特的、西药无法取代之特点而闻名。在成药制备的过程中,中药药材的真伪鉴别和品质评价占有重要的决定成分,同时也构成了临床应用和中药科研积极发展的前提保障。中药材品种复杂、种类繁多,通过多种成分、多层次、多靶点以及多种途径综合作用于人体以发挥效用;每种药材的内在成分十分复杂,质量也较不稳定,使之难以对其进行定量定性分析,在某种程度上极大的阻碍了在临床上的应用发展[1]。

中药的研究、生产和应用过程中都离不开中药的鉴定,在中医药发展中,对中药进行的严格技术鉴定的过程,就是为了保证中药质量,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和有效。我国的中药鉴定伴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在中药处理仪器与技术中获得进步,已经在原有的植物鉴定、性状鉴别、显微鉴定以及理化鉴定等传统方法的基础上获得了很大的技术改进,中药处理的技术人员在结合现代技术的同时,增强了中药材真伪鉴别和品质评价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并推动其逐步走向标准化、高速化、信息化等发展方向。本文将对应用于中药鉴定的主要方法进行以下综述。

1 显微鉴定

由于中药材的植物特性,大多数中药材因为生长环境相同,需要的成长因素相同等的原因而趋于外形、味道等的相似,但是药性却相去甚远,尤其是很多的近源品种,外观大同小异,难于分辩。单纯依靠观察外形难以鉴别准确。显微鉴定方法适用于含中药粉末的制剂,是鉴别中药材真假的有效手段之一,具有简便、快捷、准确的优点。显微鉴定,指的是用显微镜观察药材的组织切片、粉末、解离组织或是表面制片与成方制剂中药材的组织构造、细胞形状以及内含物等特征的方法。王世清等[2]对妇科再造丸的研究结果表明,当归、三七等的分泌细胞作为显微鉴定的特征而起鉴别作用。陈俊华[3]曾对中药粉末的显微特征进行综述。

2 水试、火试

水试,又称入水,主要是通过以水湿润、浸泡、煮沸或将药材投入水里、与水共研等来观察药材表面或水液所发生的变化,如遇水膨胀,产生黏液、泡沫,水变色,呈现荧光,产生特殊气味以及水面出现漂浮物等。鸡血藤块,投入沸水中,可见有似鸡血的红线散开[4]。火试,即采用燃烧、灼烧、隔物加热等方法以观察药物反应时所发生的变化,如产生烟雾、气味,熔融及膨胀等。雄黄火试后残渣愈多则其质愈次,沉香燃烧后若无黑色油状物流出则为伪制,轻粉火试后若留残渣则不纯[5]。

3 色谱分析法

色谱分析,其实就是层析法,是目前中药鉴定和成药鉴别的比较常规、有效的一种鉴定方法。特别是针对结构和植物组成相对复杂的中药材,色谱分析能够在分离药材成分的同时,又分别予以分析鉴定。在实际的鉴定中,常用色谱分析法分为纸色谱法、薄层色谱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学者研究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果,例如吴宪[6]通过薄层色谱法对小果微花藤根、瘤枝微花藤根、防己等类似的药材进行真伪鉴定,其结果证明三者来源不同,所含成分不同,前两个在中药使用中,不可作为防己入药。杨琳等[7]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穿心莲药材的指纹图谱并对不同来源的穿心莲药材进行比较。采用液相色谱(LC)-MS联用技术测定10批豆科植物补骨脂样品,鉴定共有峰和特征峰,计算共有峰的相对保留时间与相对峰面积,标示了12个共有峰,为豆科植物补骨脂的全面质量控制提供参考[8]。

4 光谱法

利用光谱对中药材进行分析鉴定的方法通过验证现在已经作为有效的鉴定方法被大多数国家医学界接受,其利用紫外光、荧光以及红外光线等的波长不同,穿透性不同,而对药材进行鉴定。光谱分析的优点在于其操作简便、使用快捷、鉴定准确,且对中药材样品的取量和破坏也相对较小,同时能够最大化的重现药材特性,提供更多的信息内容。这些优势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传统中药鉴定的不足,并逐渐成为主要的常用鉴定手段之一。孙素琴等[9]在对不同产地的45种山药样品进行道地性与非道地性的模式识别研究的过程中,利用具有的指纹特性结合模式识别技术的红外光谱SIMCA法,在研究中重建山药样品的红外特征图谱,作为模式识别提取的特征数据,取得了满意的分类效果。刘小平等[10]应用红外光谱法测定数据,将相同波数数值归于一起,结果示六味地黄丸及其缺不同药材后的红外光谱数据存在一定差异。

5 电脑图像鉴定

所谓电脑图像鉴定,其实就是半导体成像器件类(CCD)摄像机采集低倍显微镜下的鉴定要本,将通过摄像机获得的彩图输入已经建立起来得Apollo DN3500图像分析系统,通过图像格式转化以后,将得到的各类系类参数,例如直径、横切面,体积等数据进行特定图像程序分析鉴定。就是用这种方法,秦路平等[11]对15种叶类气孔、22种细小果实、22种花类花粉及20种细小种子类生药成功的进行了各种参数的分析。丰富了中药材的品种和使用。

6 聚类分析法

顾名思义,聚类分析就是进行同一类中药材品质评价鉴定的一种方法,研究者针对同一批样品或一系列变量,利用不同的模糊相似系数或长短距离计算公式对其进行数据处理,以获得可以分类、鉴定和评价药品质量的动态聚类图。苏薇薇[12]以砂仁及其伪品的紫外光谱为量化特征,通过应用此类方法对实验样品进行了鉴定,通过这次的实验,证明聚类分析法的实验结果与传统的生物学鉴定方法所得结果吻合,同时也昭示了中药鉴定技术的发展以及聚类分析法发展的广阔前景。

7 电泳法

电泳法,指带电荷的供试品在惰性支持介质中,通过电场的作用向其对应的电极方向按照各自速度进行泳动,使组分分离成狭窄区带,用适宜的检测方法记录其电泳区带图谱或计算其百分含量。谢立[13]、贾江滨[14]应用高效毛细管电泳法分别对龙眼肉、乌梅以及其混淆品的蛋白多肽进行分析鉴别,依据高效毛细管电泳法指纹图谱的明显差异能够有效鉴别。宋贤丽等[15]应用毛细管电泳成功鉴别了6种决明属的药用植物种子。

8 DNA分子遗传标记技术

DNA分子标记技术,即DNA分子诊断技术,其研究方法相对复杂,针对DNA分子具有的多态性,对其各类特性,如缺失、易位、倒置、重排等,或者因其长短与排列不一的重复序列等机制进行进行诊断和标记。生物的外观性状、组织结构、细胞形态、化学成分等不单受遗传因素影响,而且与生物的生长环境、发育阶段及生理状态相关。但DNA作为遗传信息直接载体,不受上述因素影响,故DNA分子遗传标记法具有相当程度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王建云等[16]以梅花鹿血、鹿鞭、鹿茸、毛为鉴定对象,采用微量DNA提取技术以线粒体DNA Cytb通用引物L14841和H15149扩增约307 bp的DN段,扩增产物纯化后用双脱氧链终止法测定其序列,得出梅花鹿毛、血、鹿鞭的DNA序列完全一致的结果,证明其来源都是梅花鹿,而鹿茸由于其来源不详,与其他的梅花鹿DNA具有明显的差异。Shaw等[17]用RAPD方法对人参、西洋参、三七及其伪品进行鉴别,根据扩增产物,就可有效鉴别3种药材。

9 结语

中药鉴定过程中所发展起来的各项技术以及这些技术包含的特点,对中药材的临床应用、成药制备等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其发展的组成部分。在整个中医药发展中,人们通过各种的鉴定方法丰富了对药材的认识,提高了对药材品质、特性等的评价水平,促进了我国中医药的发展和中药鉴定的长远进步,同时还要在发展新技术的同时,对传统方法鉴定进行研究完善,促进二者的结合和共同发展,多途径、全面的促进我国中药鉴定学合理、健康、稳定的进步提高。中药鉴定新技术的运用将逐步引导中药鉴定向标准化、高速化、信息化发展。此外,尚有电镜扫描法、示波极谱法、核磁共振波谱法等创新科技正在应用实验阶段,这些新的技术发展对于完善中药鉴定的标准化,增强中药鉴定的科学性,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籍承厚.中药鉴定方法的新进展[J].中国医药导报,2007,4(21):6.

[2]王世清,郑芸.妇科再造丸的显微鉴定研究[J].中成药,2003,25(12):1026.

[3] 陈俊华.中药粉末显微特征图绘制技术浅谈[J].中国中药杂志,1992,17(5):316.

[4] 王建升.水试法在中药鉴定实践中的应用[J].时珍国医国药,2009,20(8):2056.

[5] 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1639.

[6] 吴宪.防己的真伪鉴定[J].河北中医,2003,25(3):306.

[7] 杨琳,张振秋.不同产地穿心莲药材高效液相指纹图谱的比较研究[J].中药材,2008,31(1):32.

[8] 洪亚君,周波波. HPLC-MS技术在中药鉴定中的应用[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4(3):438.

[9] 孙素琴,白雁.道地山药红外指纹图谱和聚类分析的鉴别研究光谱学与光谱分析[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3,23(2):258.

[10] 刘小平,宋青,陈笑宇,等.六味地黄丸的红外光谱鉴定研究[J].数理医药学杂志,2008,18(3):245.

[11] 秦路平,郑水庆,张卫东,等.20种细小种子类生药的计算机图象分析[J].中国中药杂志,1997,22(3):137.

[12] 苏薇薇.聚类分析法在砂仁及其伪品鉴别分类中的应用[J].数理医药学杂志,1998,11(2):158.

[13] 谢立.龙眼肉及其混淆品蛋白多肽高效毛细管电泳法鉴别[J].中成药,2000,22(6):436.

[14] 贾江滨.乌梅及其混淆品李子的蛋白多肽高效毛细管电泳法鉴别[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0,20(4):S25.

[15] 宋贤丽,郭宝林,刘克武,等.6种决明属药用植物种子毛细管电泳法鉴别[J].中国中药杂志,2003,28(6):491.

篇6

1明确目的,培养兴趣

从大的方面讲,学好《中药鉴定技术》能够保证中药的质量,确保患者用药安全;从个人自身的角度说,尤其中药专业的毕业生必须掌握好这项专业技能,为将来的工作打下坚定的基础。关于学习《中药鉴定技术》的兴趣培养应该讲究循序渐进,逐步培养。在明确目的基础上,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理论联系实践,学习兴趣自然就会提高。

2掌握技巧,科学记忆

2.1形象记忆法

充分利用学习者对已知事物的了解和认识,发挥想象,把生疏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熟悉化[1]。一些老药工总结的中药鉴定的术语,都是多年经验的总结和浓缩,一般都很形象鲜活,要作为重点记忆,有时往往1个简明的术语就可以轻松地将1种药材的真伪鉴别出来,这需要对常用的术语充分地理解和认识。例如:中药防风根头部有明显密集的环纹,鉴定的术语称为“蚯蚓头”,有的在环纹上还具有残存棕褐色毛状叶基,术语称为“扫帚头”,非常形象。如:天麻(冬麻)的“鹦哥嘴”;蕲蛇尾端1个长三角形侧扁的鳞片,习称“佛指甲”;中药党参芦头膨大,具多数疣状突起的茎痕,形如石狮子的头,习称“狮子盘头”;还比如山参的“雁脖芦”、“枣核”、“铁线纹”、“珍珠疙瘩”等都非常形象,记住了这些术语,这些中药的性状特点也就鲜活地呈现在脑海里。

2.2谐音记忆法

对于一些数据等需要硬性记忆的内容可以利用谐音法来帮助记忆,如:据《中华本草》记载,全国中药资源(包括民族药和民间药)共12 807种,其中植物类药11 146种,动物药有1 581种,矿物药有80种,可以这样记忆这些数字,比如植物类药11 146种,可以记“妖要药死了”,意思是“妖(1)怪要(1)被药(1)死(4)了(6)”,动物类药1 581种,可以记为“要(1)我(5)发(8)哟(1)”,矿物类中药80种,可以配合“八”和“十”的手势(攥起一个拳头,然后伸出拇指和食指做“八”的手势,再双手十指展开做“十”的手势),这样配合肢体动作80也就记住了。这样记住了11 146、1 581、80这3个数,将三者相加就是总数12 807种。

2.3口诀记忆法

把中药的性状通过自编一些学生能理解的歌诀或顺口溜来帮助学生记忆。比如西红花的性状鉴别描述为“本品呈线形,三分枝,长约3 cm。暗红色,上部较宽而略扁平,顶端边缘显不整齐的齿状,内侧有一短裂隙,下端有时残留一小段黄色花柱。体轻,质松软,无油润光泽,高燥后质脆易断。气特异,微有刺激性,味微苦”。为了方便学习和记忆,特用4句自编的“诗”给概括为“柱头入药三分枝,颜色暗红顶不齐。内侧裂隙黄花柱,体轻质软气微异”。

2.4逻辑记忆法

按照一定的顺序,通过中药鉴定技术知识理解,把一些概念、定义和描述,按照内在联系来记忆。比如性状鉴别所描述的气香,联系到显微鉴别中的油细胞或油管或树脂道。油细胞等物质或构造的存在是因,气香或异味是果。

2.5关键字提示记忆法

从1段话的每1句中提出1个能代表该句的关键字,再把这些关键字组合成1句顺口压韵或谐音有一定意思的句子来进行提醒记忆。例如:有的教材中引用《药品管理法》第48条对假药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假药:①药品所含成分与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成分不符的;②以非药品冒充药品或者以他种药品冒充此种药品的。”把“规定”中的重点词挑出来,如“成分不符的”、“非药品”、“他种药品”,再进一步把重点字“不”、“非”、“他”提出来,调整顺序后连在一起记为“非他不(可)”,为了方便自己记忆故加上了个“可”字,“非”指的是“非药品”,“他”是指规定中“他种药品”的缩略,“不”是“成分不符”的缩略。这样再联系具体规定的内容,记忆起来就更加方便。

3手脑并用,绘制简图

简单说就是通过综合运用自己的身体器官,以加深对中药识别的记忆效果。具体的来说:一是理论学习时,根据教材中的描述以及看到的图片或图像,绘出每种中药的性状或构造简图,并在简图旁进行标注,比如标注上外观有没有突起、绒毛、残留的根或茎、纹理以及皮部或木部的颜色等[2]。二是在实训中,边观察具体的中药个子货和饮片,边进行绘图,同时对比书中的描述绘出的该种中药的图片,看看有什么不同,以便纠正不正确的理解。在实际应用中,有的初学者反映以“我画得不像”或“我画得不好看”为理由,就不画图了,其实绘图的目的是手脑并用,加深记忆,图像画得好看与否本身意义不大,关键是自己能看懂,加深自己对中药特点的形象记忆,为实践中识别中药服务。经过实践验证,通过手绘简图的方法进行记忆的效果非常好。

4课外阅读,开阔眼界

中药鉴定技术是一门发展完善的技术。很多知识内容都是我国中医药历史传承下来的宝贵财富,由于受当时历史的局限性,很多方法和经验还有待于后人用科学技术来验证[3]。目前新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有的验证了传统经验,有的了原有经验和结论,国家药品标准也在不断更新提高。课本知识总是落后于现实的发展,因此不要满足于课堂和课本上的知识,要在课外多阅览一些有关的专业报刊杂志和书籍,了解最前沿的技术,开阔眼界,启发思维,跟上时展的步伐[4]。

5参考文献

[1] 刘国权,赵光辉.高等教育心理学[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59.

[2] 王满恩,张继.中药鉴定技术[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17-19.

篇7

关键词:近红外光谱技术;中药鉴定;定性、定量分析

我国有着丰富的中药材资源,约有12000多种【1】。我国已经深入研究了400多种中药材,并从中筛选出了800多种生物活性成分,鉴于中药材成分十分复杂,难以检测其有效成分,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应用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难题,凭借简单、无损、快捷的检测方式,实现了中药检测的多、快、好、省。近红外光谱技术是一项新兴的中药分析检测技术,在中药检测定性及定量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近红外光谱技术应用原理及特点

近红外光谱(NIRS)技术是一项新兴的通过近红外光谱区所包含物质信息进行有机物定量定性分析的方式。它是一种间接分析技术,通过建立定标模型分析未知样品中的定量及定性。近红外光谱技术在中药鉴定方面广泛应用。

美国材料检测协会将波长在780-2526nm(12500-4000cm-1)范围之内的电磁波定义为近红外光谱区,近红外光谱区是吸收光谱区人们发现的第一个非可见光区【2】。有机分子振动时的合频、倍频吸收特定波段的电磁波形成的谱带即为近红外光谱。有机分子中含氢基团X-H( )等振动的倍频以及合频所吸收信息都是光谱主要记录的信息。物质不同,近红外区域吸收光谱也各不相同。近红外光谱(NIRS)分析物质定性、定量的基础就是各种物质不同的特定吸收特征。近红外技术根据近红外光谱吸收的不同特性对样品中化学成分进行定量、定性分析。

近红外光谱(NIRS)技术进行检测样品成分分析过程中具有以下特点:(1)快速扫描。通常是一个样品的全光谱图只需1min便可获得;(2)只需一次光谱检测就可以结合已经建立的校正模型对检测样品进行组分、非化学参数的测定;(3)进行样品检测时候无需破坏样品;(4)很少或根本不需要实施用品的预处理;(5)可对样品进行定性、定量分析;(6)采用光导纤维可以实现有毒材料、恶劣环境及过程分析等远程分析。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1)目前只能进行常量分析,0.1%是其检测极限,目前还不能进行痕量分析。(2)需要采用参比方法对大量代表性样品实施测定,并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校正模型。(3)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并不是原始方法,原始方法的准确性是决定测定准确性的标准。

二、NIRS在中药鉴定中起到的作用

2.1 对中药进行定性分析

1、鉴别中药材的真伪。中药材的真伪鉴定目前主要方法有依据药材形状鉴定、理化鉴定、显微鉴定、核磁共振波谱法、裂解气相色谱法等。对于一些同属相近、同科的种类,采用理化鉴定、显微鉴定及形状鉴定难以得到准确的结果,需要先对药材实施样品处理。采用近红外光谱与判别分析法、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可以准确、快速对多种常用药材进行鉴别。现今已经可以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成功鉴别丹参,对天门冬根、紫云英根及高丽参等外形极为相似的药材也能够辨别其真伪。

2、分析中药材的产地。由于我国中药品种繁多、产区广泛,如果采用传统的鉴别方法很难准确的鉴别出准确产地。目前主要采用形态学特征进行中药质量控制方法的鉴定,并结合少量的显微鉴别法、分光光度法及薄层色谱法等鉴定方法,采用这种方法很难快速、有效的进行产地鉴别。邢旺兴等【1】依据近红外漫反射光谱与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使用7种红曲药材进行鉴别,这7种药材均以红曲霉属真菌发酵制作。鉴别结果相比较扫描电镜、形态学检验结果没有差别,由此可见使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可以快速、简便的分析中药材,且可靠性、重现性较高。

2.2对中药进行定量分析

1、常规分析。薄层色谱法及气相色谱法是常用的中药有效成分常规定量分析法,但是中药散剂组成相对较为复杂,如果采用常规方法定量分析,需要先进行预处理,测定特定组分的量才能够确定散剂主要成分含量,采用近红外光谱能够进行散剂成分的直接测定。陈斌等【1】检测葛根中总异黄酮的含量,采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仅用7min就得到了准确的测定结果,不但效果达到理化检测要求,同时也极大提高了分析效率。

2、在线质量控制。传统分析技术通常情况下是进行离线分析,需要对待分析样品进行预处理,分析结果存在滞后性。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可以实现快速在线分析,将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与光纤技术有机结合,可以在线分析中草药提取、纯化、浓缩等过程【3】。

(1)提取过程监控:提取中药过程中,因提取液中活性成分常常低于杂质的含量,造成提取速度慢、不准确等问题,中药生产过程中缺乏质量控制手度。采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可以快速、准确、无损的进行中药生产过程中的活性成分含量测定。从源头上解决中药生产的安全性,稳定性及可靠性,促进了中药技术的进步及产品质量的提升。

(2)纯化过程监测:杨南林等【1】采用光纤近红外透射光谱方法解决了大孔吸附树脂纯化过程在线分析问题,并把这项方法运用在预测黄连纯化过程中生物碱洗脱曲线方面,精确度与工业过程分析要求相一致。

(3)浓缩过程监测:瞿海斌等在红参浓缩过程中运用了近红外光谱技术,实现在线分析,能够随时对人参总皂苷含量、乙醇浓度等进行监控,实时反映浓缩状态,是中药制药过程中质量控制的有效方法。

三、结语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中药检测体系中广泛应用在定量、定性的检测方面,相信伴随深入研究中药化学成分的发展,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会取得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 王升. 近红外分析技术在中药检测体系中的应用[J]. 中国科技纵横. 2011(5):339

篇8

【关键词】中药配方 药材

中药饮片是按照中医药理论,根据调配或制剂的需要,对经产地加工的净药材进一步切制、炮制后,可直接供临床配方使用的中药。有些药材饮片经炮制后,常失去原有的性状,颜色也发生改变,致使其与其他颜色或性状相似的药材饮片混淆,造成配方出现差错。为规范中药配方,区别外形相似药材饮片,本文对外形相似的几组中药饮片从来源、性状、功能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准确性和有效性提供参考资料。

一、苏梗、G芥、薄荷

三者均为植物茎叶入药,呈四棱状,长约1cm,黄绿相兼或兼棕色,可见白色茎髓,叶皱缩破碎。

苏梗:来源:唇形科植物紫苏的干燥茎。饮片性状特征:呈方柱形,四棱钝圆;直径0.5-1.5cm;表面紫棕色或暗紫色,四面有纵沟及细纵纹2-5mm,常呈斜方形,木部黄白色,射线细密,呈放射状,髓部白色,疏松或中空;气微香,味淡。功效:解表散寒,行气宽中,解鱼蟹毒。

荆芥:来源:唇形科植物荆芥的干燥地上部分。饮片性状特征:茎呈方柱形,直径0.2-0.4cm;表面草绿色或淡紫色,被短柔毛;体轻,质脆,易破碎;断面类白色,中央有白色圆形髓部或中空;气芳香,味微涩而辛凉。功效:解表祛风透疹,炒炭止血。

薄荷:来源:唇形科植物薄荷的干燥地上部分。饮片性状特征:茎呈方柱形,有对生分枝,直径0.2-0.4cm;表面紫棕色或淡绿色,棱角处具绒毛;叶的边缘有细锯齿;质脆,易折断;断面白色,髓部中空;气芳香,味辛凉。功效: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解郁。

二、天花粉,山药,白芷

三者均为白色或类白色不规则切片,外表皮均呈浅棕色。

天花粉:来源:葫芦科植物栝楼或双边栝楼的干燥根。饮片性状特征: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切片;外表面黄白色或淡棕黄色,偶有黄棕色外皮残留;切面白色或淡黄色,粉性散在多个黄色筋脉点,略呈放射状纹理;质坚实,不易折断;气微,味微苦。功效: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消肿排脓。

山药:来源:薯蓣科植物薯蓣的干燥根茎。饮片性状特征:呈类圆形厚片;外表面浅棕色,切面白色或类白色,散在淡棕色小点,粉性强,指甲刻划易出细粉,手捻有滑腻感;质坚硬,不易折断;气微,味淡,久尝发酸,嚼之发黏。功效:补脾胃、益肺肾。

白芷:来源:为伞形科植物白芷、川白芷或杭白芷的干燥根。饮片性状特征:呈类圆形或类方形切片;表面可见皮孔样横向突起散生;断面灰白色,显粉性,形成层环棕色,近方形或近圆形,环外散有多数棕色油点,木部约占断面的1/3;气香浓烈,味辛,微苦。功效:祛风除湿,通窍止痛,消肿排脓。

三、熟大黄,制首乌

二者均为黑褐色或棕褐色小方块,皱缩,粗糙,可见浅色筋脉纹,质坚硬。

熟大黄:来源: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切厚片或块,酒蒸熟。饮片性状特征:呈不规则块状,直径3-10cm;表面黑褐色,粗糙;切面黄褐色或棕黄色,颗粒性,有的可见放射状细纹理,髓部宽广,星点环列或散在;质坚实,有的中心稍松软;气香特异,口尝味苦涩。功效: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

制首乌:来源:蓼科植物何首乌的块根的炮制加工品。饮片性状特征:呈不规则皱缩状的厚片或小方块;直径4-12cm,厚约1cm;表面黑褐色或棕褐色,凹凸不平,有光泽,可见浅色筋脉纹或木部;质坚硬,断面角质样,棕褐色或黑色;气微,味微甘而苦涩!功效:解毒,消痈,润肠通便。

四、茯苓,葛根

二者切片均呈立方体小块,色泽之地均相近。

茯苓:来源: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饮片性状特征:呈立方小块;外皮薄而粗糙,棕褐色至黑褐色,有明显隆起的皱纹;体重,质坚实;断面呈颗粒形,有的具裂隙或中间抱有松眼,外层淡棕色,内部白色,少数淡红色、无臭,味淡,嚼之粘牙。功效:利水渗湿,健脾宁心。

葛根:来源:为豆科植物野葛的干燥根!饮片性状特征:呈长方形厚片或小方块;长 5-35cm,厚0.5-1cm;外皮淡棕色,有纵皱纹,切面粗糙;粉性明显,呈黄白色;质韧,纤维性强;气微,味微甜!功效:解肌退热,生津,透疹,升阳止泻。

五、小结

外形相似中药饮片的鉴定对中药配方至关重要,上述所述及的几组易混中药饮片只是临床重要配方中常用的部分中药,以此为例,综合运用理论与实际技能鉴定,可有效识别外形相似中药饮片,从而有效控制中药配方质量,确保中医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准确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康廷国.中药鉴定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

篇9

关键词: 中药鉴定技术 教学方法 教学研究

教学是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实现的。而为了达到教学目的,把一定的教学内容教给学生,有效地利用教学的时间、空间,发挥教学设备的作用,都需要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来体现。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现代职业教育综合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的优势,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方法,把课堂搬到实践场所,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从感性认识入手,加大直观教学的力度,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加入技能训练,在训练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

中药鉴定技术,是职业学校中药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中药鉴定技术以中药材、饮片为研究对象,中药材的真伪优劣为主要研究内容,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中药鉴定对中药品种的确定及质量的控制至关重要。而中药鉴定学这门课程的内容却极其枯燥,怎样提高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如何组织教学使所学药材更加易学易认?理论,实践安排更加合理,是每个中药鉴定技术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根据职业教育特点,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结合中药质检员等职业岗位群的内涵标准,对教学内容进行了筛选、调整、重新组合。以来源、性状、显微、理化四大鉴定为主线,采用分组教学、现场教学、讨论教学、竞赛等多种教学组织方法进行教学实践,能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教学中按四大鉴定的分类,集中对每种鉴定进行理论和实践教学。比如:集中时间训练学生来源鉴定,其他鉴定方法则少涉及或不涉及。集中训练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也都一样。这样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和理解。

一、来源鉴定部分

理论与实践交替进行,将100种中药按来源不同分成若干组别,每次理论讲2-3组,包括药材的品种,源流,药材的产区,加工方法等。以提高学生对药材品种的认识。然后实践,在中药标本室观察这些药材原植物的特点。最后教师再选取典型的工作任务,学生在教师的协助下,进行典型工作任务的训练,并在多次的训练中提炼出共性的操作过程与方法,再指导其他工作任务的训练。后来的训练,教师可逐渐减少指导,学生独立完成任务,从而促使学生从帮助成功到自主成功。比如:让学生先试写来源鉴定的步骤。可以给学生进行提示:拿到标本该怎么确定是什么植物?先看什么?再看什么?要对比什么资料?等等。学生能在老师引导下自己分析,最后自己得出结论。要始终让学生作为鉴定的主角,老师作为配角。

二、性状鉴定部分

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将400种中药分成若干组,将需要重点学会区分真伪优劣的药物大致平均分配到各组。每次上课一半时间教师讲解辨认要点,按照以往的教学经验来看,辨认要点不能太多,太多学生记不住。每个药材记二到三个要点最合适,如:重点药材的真伪优劣鉴别方法,伪品的来源,造假的情况等。另一半时间学生分组识别,讨论。将其中重点的药材性状内容提炼出来,填写记录。每次课采用有奖竞答、分组游戏竞赛等方式,让学生能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很容易学会辨认药材,并对重点药材的真伪优劣有深切的认识。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地掌握了中药性状鉴定的手段和认伪、识伪的方法。

三、显微鉴定部分

打破传统按药材用药部位分类、来进行显微鉴定教学的方法,改用选取典型显微特征来训练学生,能大幅度提高大部分学生的显微鉴定水平。在研究药材的显微鉴定教学时会发现,很多药材都具有相同的显微特征,比如:山药、半夏、浙贝、川贝、大黄等,都有淀粉粒。但是每一种药材的淀粉粒特征又不同。在设计显微鉴定教学实验的时候,可以设计把都含有淀粉粒的药材作为一组,让学生比较各种药材淀粉粒的不同。其他显微特征也可以这样集中起来,这样做第一个好处是,避免很多学生看显微特征的时候找不到“北”。传统按单独药材进行显微实验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学生到底有没有看到教师要求看的特征是不好判断和评测的。但是这样集中的看,就可以避免上述问题。第二个好处是,在实验中学生不知不觉就能体会到不同药材用显微如何鉴别的方法。

四、理化鉴定部分

与上述显微鉴定类似,选取中药鉴定常用的理化鉴定方法进行集中训练,让学生不断重复,不断强化,达到技能提高的目的。比如:在中药鉴定中比较常用荧光鉴定,选取实训内容时,把典型中药和可以用荧光鉴定的药材都放一起,让同学反复训练,反复比较。把重点放在实践技能的提高上,从单项技能的提高扩展到整体中药鉴定水平的提高。

篇10

[关键词]中药鉴定学;数码互动实验教学

中药鉴定学是中医院校中药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该课程具有实践性强和综合运用中药专业各门基础知识的特点。笔者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对中药鉴定学实验教学模式重新设计,现总结如下。

1专业现状

1.1中职学生的学习态度

中职学校录取的“问题生”日渐增多。这些学生包括相当一部分的家长普遍认为,没能考上高中,随便找所职业学校就读,有个出路就算了。学生专业的选择也是服从家长的安排,对自己所学专业的意义和前景茫然无知,更毋庸谈兴趣和热爱,从而导致对专业漠然,缺乏理想抱负,对学习缺乏兴趣,在学习态度上,求知欲低,主动性差,上课睡觉、聊天、玩手机等现象严重。因此,中职专业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如何调动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让学生对所学专业产生浓厚兴趣。

1.2课时分配不合理陈旧的教学理念

往往提倡“以理论教学为主,实验教学为辅”。而这门科目恰恰是非常需要直观地教学,加强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根据教学大纲和岗位工作的要求,广东省江门中医药学校(以下简称“学校”)中药专业学生最起码要能辨认300种常见中药材,而中药鉴定学实验课总课时90学时。其中,观察药材显微特征实验课占70学时,而中药材的辨认仅有20学时,导致学生对中药材鉴别能力的低下,教师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大纲的任务,学生也无法达到岗位工作的要求。

1.3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模棱两可

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一样,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由教师在讲台上讲解实验内容,而学生则在讲台下听教师讲述,没有充分发挥实验课的教学意义。千遍一律的讲述和微乎其微的动手空间让学生渐渐失去对中药鉴定的兴趣。

1.4理论与实践脱轨

在实验教学中,教师未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还是以“教师为中心”,无形中让学生丧失了对学习问题独立思考和解决的能力,在教学设计中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辨别药材、药材功效及应用的掌握都有所欠缺,也导致所学的理论知识无法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2中药鉴定传统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2.1显微鉴别照书绘图缺乏真实性

中药鉴定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实验课程在教学计划中占了比较大的比例,传统实验教学内容绝大部分为粉末显微鉴别。教师先是花了大量的时间去讲授实验内容。接下来,学生拿粉末进行临时制片和显微观察。那么就存在一个问题:有些学生草草做好临时制片,压根不看显微镜下的特征,凭着自己本有的绘画基础,依葫芦画瓢把书上的图照着画下来。另外一部分学生,从制片技术到粉末观察,都非常认真,动手能力很强,对特征也掌握地较好,但是无奈于绘图水平低,导致实验报告完成的质量低。而学生太多,教师无法一一确认学生显微镜下的特征,只能依靠学生的实验报告来评价学生对实验内容掌握的程度。这样就导致了不认真操作的学生存在蒙混过关的侥幸心理,而认真操作的学生因为不会绘图导致实验报告低分,大大打击了他们对实验课的积极性,无法真实地反映出实验课的学习效果。

2.2实体药材辨别比重过小

显微鉴别居多,观察药材较少,很多学生对粉末特征的了解很模糊甚至看不懂,虽然显微观察也很重要,此科目也作为考试科,学期末进行单列算分测试,但每次考试结果都不理想。最重要的是,毕业生反映,显微这一鉴别方法在工作岗位上几乎用不上,而最重要的中药材的辨认在实验课程中反而没有重点掌握。

2.3设备闲置使用率低

目前,学校实验室存在设备闲置、使用率低的不良现象,过去老前辈留下来的仪器设备无法善待运用,或者现在实验课的安排不能物尽其用。

3中药鉴定学实验教学具体改良内容

3.1实验手册的改良

实验手册未能编写与教材相适应的实验内容,给教学工作带来不便。为了让学生把实验所学知识更好地应用到工作岗位,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相结合,针对学生对中药性状鉴别和功效应用的要求,我们需要重新修订《中药鉴定学》实验手册,鼓励教师优化实验教学设计,加大实验内容的实用性和实验课程设计,保证实验课的有趣性和多样化,做好理论知识和实验内容的衔接。

3.2实验环境的改良

3.2.1营造中药文化环境

为了让学生感受到中药专业的学习氛围,我们把中药鉴定实验室的三面墙都充分利用起来,在其中的一面墙上挂上了戥称,旁边贴上了“十八反”和“十九畏”的禁忌口诀歌,时刻提醒着学生在调剂过程中要注意配伍禁忌。另外一面墙则贴着一些常用的方歌,在第三面墙上贴上了50种常见中药饮片以及原药材的清晰彩图并在下方把中药专业要求必须掌握的300种中药装在透明的盒子里。一套按照药用部位分类,一套按照功效分类。学生在中药鉴定实验课上可以通过眼看、手摸、鼻闻等直观药材实物的鉴别方法,更熟练地掌握药材的性状特征,避免理论与实践脱轨。本实验室同时在第二课堂和自修的时间对学生开放学习,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好习惯和有效管理学生的业余时间。除此之外,中药鉴定实验室的改良也为往后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中药传统技能竞赛选手的选拔和培训奠定了基础。

3.2.2引进高端设备

学校在今年购入80台双目显微镜、2台可视性显微镜、2台实物投影仪、2台50寸多媒体触摸屏和配套电脑均为以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因以前制作的幻灯片经投影仪投影后,模糊且不真实,看到的显微特征和实际显微镜下的粉末特征完全不一样,无法真实地将特征准确地绘出来。而可视性显微镜可以满足教学的需求,在课堂中与学生显微镜联网,同步观察每台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特征,并且可以通过高清投影至多媒体触摸屏上教师可以通过触摸屏上真实的图像对学生进行讲解,还可以放大缩小。比如在观察木栓细胞时,很多学生无法辨认,教师可以使用某学生制作的临时玻片中的木栓细胞作为示范,再通过触摸屏放大倍数展示给学生看,对其特征进行详细的讲解后,学生均能准确地找到木栓细胞,大大提高了课堂效果,也激发每个学生的兴趣和热情。教师还能通过观察每个学生显微镜下的画面,及时发现学生制片技术的问题,指导学生改正,现场解决学生疑惑。

3.3课堂教学模式的改良

都说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除了自己的努力和学习方法,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学习兴趣。那如何调动一个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是教师需要不断研究和更新的重要课题。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到教学成果。教师用什么样的教学法,是否能直接影响学生上课情绪和意志领域,是否能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如果都具备了,那么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效作用。

3.3.1用不同的小游戏达到不同的学习效果

在实验课中,可多设置些小游戏。例如针对中药功效的课,教师在乒乓球上写上“解表药”,然后让学生到药材中去找出解表药,然后在解表药中按照辛温解表药和辛凉解表药,分组比赛,按准确率得分,可以用实验报告加分的形式奖励,也可以用罚搞卫生等作为惩罚。这样能激发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也能提高学生参与度。再比如教师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药材性状,可以把实验课堂教师提供好的药材,让学生按照药用部位、药材颜色、质地或者气味等,进行归类。另外,可以让学生提前做好功课,课堂上讲述一些有趣的中药小故事,例如“断肠草”的故事——神农氏从小聪明过人,经常帮助周围的人解决难题。相传,神农氏有着一副透明的肚肠,能清楚地看见吃到腹中的东西。为了寻找能解决群众疾病苦痛的药材,他尝遍百草,哪怕中毒也在所不惜。有一次,吃到一种叶片对生的藤。藤上长满了淡黄色小花。于是,放进嘴里咽下。令他意想不到的是毒性发作很快。当他还没来得及吃下解毒的药时,已经发现自己的肠子已经断成一截一截的了。这位尝近无数草药的神农就这样断送了自己的生命。因此也被称为“断肠草”。近年,全国各地也出现多起误食断肠草以为是金银花而丧命的案例。所以我们一定要清楚辨认断肠草的原植物特征和药材性状特征。通过这样有趣的中药小故事,更能加深学生对中药材鉴别的认识,加强对中药功效及药名和药材性状特征的掌握。

3.3.2应用信息化教学

教师多做生动有趣的实验微课,在微课中可加入一些关于某些药材的经典故事或现代的药材应用实例,帮助学生对药材的来历、性状特征、功效应用的记忆。现在,学生手机的使用普遍率高达99%,甚至很多学生都用两部手机。上课玩手机的学生也非常多。利用这一现象,用智能手机来实现信息化,用多种信息化平台来进行实验微课的播放、实验报告的完成等来增加学生的互动性,提高学生实验课兴趣。这种直观形象的呈现实验内容能增添实验的娱乐和互动性,也让学生乐于参加到这种信息化的学习过程中来,提升实验教学效果。

3.3.3通过课堂的加分制公平合理评价实验报告

刚才提到实验报告仅靠绘图功底或者抄袭来完成的。为了提高对实验报告评分的公平性和合理性,我们还可以通过课堂的独立操作能力打分,可以为按照我们课堂中的小游戏或者小竞赛的得分,来综合评估学生的实验报告。这样也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实操能力和对课堂内容的完成度。

4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