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鉴定学范文
时间:2023-03-25 01:39: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药鉴定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摘要:以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实用技能为教学目的,从提高教师素质和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实验教学等方面探讨了中药鉴定学教学的创新。
关键词:中药鉴定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C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717(2007)05-1025-02
中药鉴定学是中药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之一,其在中药毕业生的知识架构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在中药鉴定学的教学中,教师怎样教与学生如何学才能产生最佳效果成为中药鉴定师资团队思索与探讨的课题。
经过笔者的探索,取得了一些经验,即: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创新教学内容与方法、激发与提升学生兴趣、着力培养实用技能。
1提高教师素质 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是创新教学的关键
根据中药鉴定学特点,倡导教师在读书、集体备课、观课3个关键环节突破。
1.1读书 知识在更新,学科是交叉的,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具备多学科、最前沿的知识架构,教师读书是为了跟上课程的发展变化,读书为教师提供足够的教学支撑。
1.2观课 带着学习的意识,收集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和思考,在观课过程中以别人的优势对照自己的不足,思考如何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这会使观课的效益最大化。同时,观课前可了解与授课相关的情况,如学生知识基础、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动机和勤奋程度等,也可以了解课堂可能存在的问题。有了这些基础,观课时可以有较好的切入角度、层面,也可以带着对某一问题的思考、探索进行观课。
1.3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是一个发散思维、集中智慧、整合经验、共享资源的教研活动过程。集体备课能实现群体优势和个性特长的完美结合。
2改革中药鉴定教学
2.1改革教学内容 在“总论”中,将《中药鉴定学教学大纲》全面透彻地介绍给学生,同时,让学生自己回答中药鉴定的目的、内容、应该怎样学等;这样,所有的学生都从总体上认知了中药鉴定学,知道了哪些是必须掌握的、哪些是熟悉与了解的;将教学内容的重点放在“各论”每一章的“概述”部分,因为中药鉴定是按药用部位来分类与分章编排的。在“概述”中,把各个部位的定义、各类中药的性状、组织构造及显微鉴别讲透,让学生掌握,这样,学生就可以对每个具体的药材举一反三,很轻松的学好。对于具体的每一种药,压缩甚至不讲其来源、性状、显微、理化等传统内容,大量增加该药的研究进展及药理药效。同时,渗透现代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的知识,让学生掌握中药材化学指纹图谱及DNA分子遗传标记技术。
2.2改革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是单向式的教学,如何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第一,充分利用教具。对于这个学科来说,最好的教具莫过于样品药材本身了。所谓“千闻不如一见”,在进行理论知识学习时,将药材带到课堂,理论与实物同步,这样既能加深学生的直观理解,也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教学效果特别明显。同时,学院的标本中心提供了正品、混伪品及部分药材的炮制品,有些药材甚至有原植物的腊叶标本和浸制标本,每二周组织学生到标本中心实习一次,这样,学生从原植物到药材、从混伪品到饮片都有了系统的学习,印象深刻、兴趣浓厚。
第二,注意讲解的趣味性和生动性。每一种药都是来源,产地,加工,气味,性状。每一种的性状都是形状,颜色,气味,质地等内容,学生难免感到厌烦。因此,对于《中药鉴定学》来说,讲解如何生动而充满趣味是不得不关注的一个问题。在改革教学内容的基础上,通过综合应用文字、图片、动画和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来进行教学活动,通过多媒体课件,教师可以将大量的信息带给学生,还可以通过互联网将更加丰富的药学前沿信息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活跃学生的思维,使课堂教学活动变得生动有趣,富有启发性、真实性。有的药材与章节,预先布置下去,让学生自己讲,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讲授的经历,我们还可以提提问题,和学生一起温习以前的知识,这样不仅我们自己巩固了知识,也给学生压力促进他们强化知识,做到教学相长、师生互动。同时,注重人文教育,在专业学习中与学生探讨人文内容,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院的药材识别竞赛。大多数的学生,通过大量的药材识别活动,到最后在全班进行比赛,是提高学习积极性特别有意义的活动。鉴定学的任课老师给积极识别药材的同学以鼓励及奖励。
2.3优化实验内容 创新实验教学中药鉴定实验一改过去传统的显微、理化内容,在几次基础的实验、熟悉地掌握了中药的显微制片技术、能进行中药的显微测量、微量升华、荧光观察等操作技能后,每次中药鉴定实验都以专题的形式进行。如组织《大黄的生药学鉴定》,要求学生从原植物、性状、显微、理化、含量测定等方面进行系统的鉴定,实验报告以科研论文的形式提交,要求有摘要、关键词、概述、方法与结果、讨论、参考文献等内容;每次实验课都要求学生认真实验,仔细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如实记录实验过程及结果。对于实验报告的批改,每次都极其用心,错误的描述,正确的描述都记录在案,以便针对具体情况作出具体的辅导。
通过严格的实验训练,学生不仅能提高操作能力,还能迅速提高表述及科研能力。
篇2
关键词 独立学院 中药鉴定学 实验技能 实验室开放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中药鉴定学”是中药学类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是主要培养学生鉴别药材真伪、评价药材质量的应用型学科。它是在继承传统中药鉴别经验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运用现代化学及生物学的理论和方法,解决中药的真实性、安全性、有效性及质量问题并实现中药材资源可持续发展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中药鉴定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掌握基源鉴别、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及理化鉴别方法,为从事中药的真伪鉴别、品质评价和质量标准的制定等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随着药材资源的匮乏,各地商农为了牟取暴利,越来越多的伪品和假药正在混入药材市场,直接给病人或老百姓服用不仅影响效果,耽误病情,甚至有可能造成更为严重的后果,所以培养一批批能够辨别药材真伪、评价药材优劣的应用型人才极为重要。
一直以来,独立学院学生的培养模式不同于普通本科高校,其侧重于培养锻炼学生的应用与实践能力。虽然,几年的课程安排与普通本科高校基本相似,但由于教学环境及学生认知特点等因素的影响,最终培养出的学生能力却大不相同。如何使得独立学院学生未来更好地走向市场服务社会,必须加强实践训练,或者创新实验教学模式,以实践服务理论知识,最终培养出一批批合格的适应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对于中药类专业学生而言,在研究中药之前,必须学会鉴别中药真伪,评价中药质量优劣,这样开展接下来的工作才有意义。同时,学好“中药鉴定学”这门课程也是为了保证未来药材市场流通规范,减少假药劣药,更好地服务大众健康。
综上,提升独立学院中药类专业学生的药材快速鉴别能力是中药鉴定学课程实验教学的改革重点。①②本研究以中药鉴定学实验为背景,分别以药材饮片性状鉴别、粉末显微鉴别、粉末制片技术为考察指标,拟对中药1303班学生进行实验技能打分。课后针对考核成绩后20%者开放实验室进行重复实训,并再次考核打分,观察重复实训考核者实验技能变化。从而评价开放实验室与否对独立学院学生实验综合技能提升的重要性。
1 现状分析
我院中药学专业一直是热门专业,培养出的学生能力也得到市场及各界的诸多认可。但近年来,药品流通、检测领域人才匮乏,因此加强药材鉴定方面的教学与实践势在必行。同时,在中药类诸多专业课中,“中药鉴定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专业课,单靠理论上枯燥无味的讲授,是很难让学生掌握中药材鉴别特征及其鉴别技能的,因此需要大量的实习、实践环节帮助学生去认识。但就之前沿用的教学计划来看,学生对药材接触和应用的机会太少,实际观摩、实训环节严重不足,使得学生对于课上所学的知识停留于抽象化概念,而不能形象深刻地去认识和记忆。同时,这门课程的药味极多,需要在一学期内掌握这么多的药材鉴别知识对于独立学院学生来说有诸多困难。而且,即便是一些平时学习成绩不错的学生,在学完该课程后一段时间也逐渐忘记所学的内容,毕竟这是一门实践经验性学科。那么,如何改变这种现状,笔者认为,应该加强实践训练环节内容,提高学生的基本操作及药材鉴别能力,不断循环,这样才能更好更深入地开展教学,学生的药材鉴别及评价能力才能得到很大提高。
2 实验方法
以中药鉴定学实验为背景,分别以药材饮片性状鉴别、粉末显微鉴别、粉末制片技术为考察指标,拟对中药1303班学生进行实验技能打分。开放实验室进行重复实训,并针对每次实验得分后20%者进行再次实训考核打分,观察重复实训考核者实验技能变化。
3 实验结果
3.1 “中药鉴定学”实验考核之重复实训者频次分布情况
图1 “中药鉴定学”实验考核之重复实训者频次分布
图1结果显示,该课程在平时每次实验考核中,重复实训4次的有1位同学,重复实训3次的有3位同学,重复实训2次的有9位同学,重复实训1次的有9位同学。该结果表明,改班级中绝大部分学生都重复参加过实训,而仅有少部分学生由于实验技能较弱而多次参加重复实训。因此,开放实验室可以在课余时间使得全班大多数同学的实验技能得到提升,从而较少或不再被列入再次实训对象中。
3.2 期末实验综合考核之重复实训考核情况
表1 期末实验综合考核之重复实训考核情况
表1结果显示,在期末实验综合考核中,成绩列班级后20%的有5位同学,分别是任同学、杜同学、李同学、刘同学和高同学。但是每位同学的期末实验原成绩都在80分以上,提示经过一学期的实验室开放和重复实训,这些学生的实验技能得到明显提升。同时,经过再次实训之后,这五位同学的实训后考核成绩得到明显提高,其中有4位同学(80%)的实训后考核成绩在90分以上。
3.3 平时实训频次分布与期末实验综合考核对比分析
在该班级的平时实验考核中(图1),张同学重复实训考核4次,张同学、曹同学和王同学重复实训考核3次。这4位同学相对全班整体而言,实验技能较薄弱,但是却未出现在期末重复实训考核名单中,提示这些学生在平时的课余时间,积极进入到实验室开放的环节中,不断努力提高自身实验技能,使得自己最终在期末实验综合考核中表现优异,脱颖而出。而期末实验重复实训者可能由于平时实验技能相对中等或较好,而较少愿意参与到实验室开放的环节中,减少了自己重复实训机会,日积月累,反被后面的同学赶超。这说明,无论平时实验技能较强或较弱的学生,都应该积极投入到实验室开放的环节中去,利用课余时间多锻炼自己的实训技能,这样才能使自身的实验技能得到不断提高。
4 讨论
经过一学期的实验室开放,班级学生在药材鉴定方面的技能得到明显提升。同时,该班级整体实验成绩超出以往同专业或相近专业学生,提示开放实验室的成效显著。此外,开放实验室对于处于各个能力阶段的学生都是有利的。
因此,在今后的中药鉴定学实验教学中,可以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不断循环考核,使得平时实验成绩较低的学生能够在不断的自主学习实践中轻松地提高自己的实验技能,同时也鼓励其他能力相对较强的学生也参与到实验室开放的环节中去,不断提高实训技能。
目前市场中药材质量堪忧,强化对学生中药鉴定技能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同时,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中药鉴定学课程教学面临很多新的挑战,我们必须加快教学改革的步伐,提高教学效果,创新教学模式,以适应新时代市场对高素质应用型中药专业人才的需求。对于该课程,积极深入开展该课程的实践教学研究是一项十分紧迫并且意义重大的工作。综上,开放实验室对于提升独立学院中药类专业学生药材快速鉴别能力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通讯作者:谷巍
基金项目:江苏省“青蓝工程”(2012)
注释
篇3
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药鉴定学;教学质量
《中药鉴定学》是中药学专业的专业课程之一,随着科学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我们赋予了它新的概念,即研究中药质量标准和鉴定方法的应用学科。这个概念在宏观上讲是两个内容,一个是质量标准,一个是鉴定方法,二者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本质的联系。研究质量标准是为了控制和鉴定中药的质量,为中药的生产、研究和使用提供依据和保障,提升中药的管理水平;这个标准涵盖着中药安全性、有效性和稳定性三项指标的必备内容。研究鉴定方法可使中药的质量标准不断提升并趋于完善,是保证质量标准的基础,适用的标准是由科学的方法来实现的,这里的方法实际上是一个体系包涵形态鉴定法、理化鉴定法和生物鉴定法三大板块,每一板块又延伸为多种方法。这种框架的构建可以应用一种新的学习理论来教学,即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中药鉴定学具有如下特点:一是内容多而枯燥,但却有其内在的联系和系统性;二是知识涉及相关学科多,但又不失其自身的完整性;三是实践性强”。教学中只有使学生真正掌握中药鉴定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培养出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现代社会发展所需的中药专业人才,才能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鉴于中药鉴定学的学科特点,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传统的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完全胜任。很多学者和教学第一线的教师也在中药鉴定的教学中尝试了多种改革,收获了一定教学成果但基本还是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中药鉴定学的教学探索还不多。笔者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中药鉴定的教学进行了初步探索与实践。
1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是一种认知理论,其哲学基础可以追朔至18世纪文艺复兴时代的哲学家、人文主义者詹巴帝斯塔·维柯,然而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最直接的贡献是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理论的形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由学生的内部动机包括好奇心、进步的需要、自居作用和同伴间相互驱动的积极主动的知识建构过程,即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于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意义的建构是指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进行意义建构,就是要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建构主义的核心是强调学生主动的意义建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而不是主体,一切以学生为主体、为中心,而每一个环节的落实又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常见的教学方法有抛锚式、支架式、交互式和随机访问式教学法。
2教学目标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中药鉴定学教学目标不仅仅局限在“学习知识”的肤浅层面,也就是不仅在于使学生掌握中药鉴定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同时也不只是将目标扩充至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层面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中药鉴定学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终生学习能力的一个综合目标。
对于每味药基原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和理化鉴定的这些知识层面的目标一般设置明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常都明确哪些药需要掌握哪些方面的鉴定知识。然而学生仅仅掌握这些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也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现行中药专业4年制本科教材全书共载药500多种,其常用中药有350多种。即便学生全部掌握了书中所载中药的鉴定知识,并且工作后也没有遗忘,如果不能利用这些知识分析解决问题仍然不能胜任从事中药专业的工作,更谈不上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了。一味的追求扩大掌握鉴定药物种类的数目,仅注重知识层面的教学也不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思想原则。因此,教学还需要有培养学生利用中药鉴定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目标。然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也不是简单明了的,常常利用已有的知识还不能或不能完全解决问题。复杂多变的现实问题和当今飞快的知识更新速度,如果要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专业人才,培养其终生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就必须是教学目标之一。
所以除了教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授方法,掌握了方法可以不断地获取新知识解决不同的新问题,最终得以实现培养目标。如我们在大黄的这味药的鉴定教学中,要设置的目标除了知识掌握的目标外还需要设置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目标。例如可以将学生利用已经掌握基原鉴定、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和生物鉴别的知识去区别正品大黄和土大黄这一能力设为目标。通过培养,学生能够对于新出现的不同来源的大黄伪品进行鉴别,以及对今后可能出现的新的鉴定方法具备学习能力。
3教学环节
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深入研究中,目前开发了抛锚式教学和支架式教学等教学方法。无论是运用那种教学方法,最终都是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笔者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中药鉴定教学环节做了初步探索。
3.1串联相关学科,设置认知冲突
篇4
一、教学方法
1.课堂讲授
由于《中药鉴定技术》总论部分主要介绍了概念、任务、鉴定方法和当前新技术、新方法等内容,因此,这部分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在讲授基本理论的同时,也接受一些当前中药鉴定的新技术和新方法,为以后学生进一步地学习打下基础。如:中药指纹图谱法、DNA分子遗传标记鉴定技术等。通过讲授,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的同时,了解当前中药鉴定技术的发展情况。
2.互动式教学
《中药鉴定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学科,它要求学生们要有直观认识,需要大量的中药材真伪品标本的对照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了如下的方法:①以学生为主体,就是将学生划分成几个小组,将本堂课要讲授的中药材标本发下去,让学生对照书本学习,归纳出鉴别要点,教师根据学生们的讲述进行归纳总结。②以教师为主体,以学生为辅,先让学生们反复观看真伪品标本,然后教师提问。这样可以加深学生们对中药材鉴别要点的掌握和理解。
3.开放式教学
由于中药鉴定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其实践性很强,因此必须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便于学生们的学习。①开放实验室,要想学好中药鉴定学,必须接触实际,而开放实验室能够保证学生接触大量的中药标本,同时解决实验课时间不足的问题,进行显微鉴别和理化鉴别的技能锻炼,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②开放时间,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每周确定两课时的辅导时间,以学生自学为主,老师辅导为辅,二是老师的时间开放,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向老师请教,包括学生在市场发现一时难以鉴别的中药真伪品,都可以请老师到市场现场鉴别。③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到植物园进行野外教学,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其形态鉴别、生长环境、采集时间、加工方法、资源保护、开发利用等方面的知识。
二、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1.调整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比例
根据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理论讲授与实验实训课时的比例为2:1,而在实际教学中,《中药鉴定技术》的课时一压缩再压缩,一学期要讲完500多页的一本教材,要让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学懂学会,难度可想而知。笔者在讲授《中药鉴定技术》时,尝试调整了理论讲授与实验实训课时的比例,由过去的2:1改为1:1,加大了实践教学的比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验能力明显增强。
2.性状鉴定教学
在讲授药材的性状鉴定的教程中只讲鉴别要点和难点,不把每一种中药的所有性状特征都讲到。讲授的中药材随堂配备,每一种中药准备原药材和饮片各一份,这样有利于观察中药的外部形态和切面特征,上课时教师讲解一个鉴别要点,学生要马上跟着做,眼观、手摸、鼻闻、口尝、水试和火烧,每一项都要做到。讲完内容后,在课堂上随机抽查,随堂打分记录;另外,在讲完一个或几个章节后,组织学生进行性状实验考核,也打分记录,这些都作为总评成绩的一部分。
3.显微鉴定教学
讲授过程中尝试将中药粉末显微鉴定由单味药辨认改为按组织特征分类鉴别。这样既增强了实验的系统性和科学性,使学生能够从中掌握中药粉末鉴定的规律性,同时也节省了学时, 为增设新的实验创造条件。所谓按组织特征进行分类鉴定,即是将生药粉末特征分为厚壁组织纤维和石细胞,导管,分泌组织,保护组织,细胞后含物等。在实验时每类选择有典型意义的一到两种中药供学生进行观察鉴别,然后再由教师对每一类进行归纳总结,找出规律性。例如,在观察石细胞时,让学生观察厚朴分枝状石细胞、肉桂马蹄形石细胞、苦杏仁近圆形石细胞,这样学生就会对石细胞的种类形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在以后的鉴定中加以运用。在粉末特征分类鉴定实验后,我们将几种生药粉末发给学生,让大家运用学到的粉末分类知识,对照教材加以识别辨认。从结果看,即使课堂上未做过的粉末,绝大多数学生均能够根据教材提供的特征准确地加以识别。对横切面显微鉴定,由教师总结出规律,掌握共性,记住特殊部分和典型个例。
4.重视理化鉴定教学,教学重点与时俱进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中药的研究内容也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只要比较一下几个版本的药典就知道变化有多大。这个变化的特点是应用现代技术全面研究中药的有效成分及药理药效,以全面评价中药的质量。为了适应跨世纪的中药学专科人才的培养要求以及职业教育目的,迫切需要改革原来的简单实验,开设一些水平相对较高的综合性实验,如:理化鉴别、薄层色谱、紫外分光光度、高效液相色谱等定性定量实验。其指导思想是让学生较全面系统地熟悉各类实验方法,这不仅仅是这个学科的培养需要,还是对以前开设的课程的一个大融合。实验内容体现现代中药学的研究内容,从形态特征到成分的定性定量分析、炮制等均有所体现。
5.改革现有的考试方法
多年来,学校往往用一张试卷、一个分值就肯定或者否定学生的学习成果,这就造成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关心所谓的考点,死记硬背,导致不少学生高分低能。考试改革后,即降低笔试成绩的比例,加入综合能力的考查,改革的方法是科目考核成绩由总评成绩决定,总评成绩又包括卷面成绩、实验成绩、平时成绩,实验成绩又包括实验技能、实验报告、实验考查成绩等,平时成绩包括作业、提问、测验、课堂纪律等成绩,把这几部分按比例换算成总评成绩。
6.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
为学生授课,不能不顾忌学生这个主体的感受,以学生为中心,给了学生更大的学习空间,并且进一步提高了他们的参与热情。一直以来,教师习惯于在讲台上讲解,学生的学习处于一种被动填鸭状态,角色互换,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就能很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如: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查阅相关资料、制作课件并上台讲授,讲完之后教师再对他们的优、缺点进行点评。再如,经常和学生交流,了解学生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根据学生的实际和需要添加或删除一些讲授内容,讲课尽量朝满足学生需要的方向靠近。
7.教书育人,注重道德教育
教师在教会学生知识的同时,要教会学生做人,做一个有公德、有职业道德、有专业才能的人。道德教育,课内课外、随时随地地进行。经常与学生交流,解决学生的困惑及难题,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气,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
8.结合执业药师考试,加强中药鉴定技术知识点的重点讲解
根据2012版国家医药安全十二五规划,2012年开始新开办的零售药店必须配备执业药师,逾期达不到要求的“十二五”末即取消售药资格,所有零售药店法人或者主要管理者必须具备执业药师资格。一时间,医药行业对执业药师的重视程度很高,执业药师缺口严重。在讲课时参考历年执业药师考试真题,给学生讲解执业药师考试题型及难点重点。
篇5
1.1实物标本的选择
选择实物标本依托中国药典,以教材中收载的常用药材为主。然而,将教材中的药材品种一一收录既不现实、也不必要,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学实际,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药材标本。在品种的选择上要力争具有代表性,如根和根茎类、茎木类、皮类、花类、果实种子类、全草类、其它类、动物和矿物类药材等都要涉及;且应根据分类学涉及代表科属的药材,如毛茛科选取了黄连、乌头、白芍、威灵仙等,分别涉及了黄连属、乌头属、芍药属和铁线莲属等;同时,根据地方使用习惯的不同,有意识收集本地习用品种,如紫萁贯众、断血流等;道地药材是中药鉴定技术中最具特色的,收集实物标本还应对道地药材有所侧重,如安徽的凤丹皮、宣木瓜、贡菊等。基于以上思路,我们根据课程教学的需要,编写《中药鉴定技术》教学实物标本目录,加大收集工作,并应用于教学实践中。
1.2实物标本的制作
《中药鉴定技术》教学用实物标本编写目录后,根据目录进行收集和制作工作,主要有三种方法:⑴从市场采购。利用去药材市场参观学习的机会,从市场采购典型的药材标本,主要是一些本地不产的药材,如人参、大黄等,且经过不同批次的采购能得到不同等级和规格的药材。⑵与兄弟院校和同行之间交换、交流。通过与同行之间进行教学标本的交换和交流,可以扩大药材标本的种类,减少收集标本花费的精力,有利于建立整套标本。⑶实地采集和制作。这是最重要的方法,将收集实物标本与药用植物学采药实习等结合起来,通过实地采集收集本地地产药材和习用品种。例如,我校每年会到南陵丫山进行药用植物学采药实习,可收集到牡丹皮、半夏、鱼腥草、金荞麦、桔梗等地产药材。同时,还可以利用野外资源调查的机会,搜集各地药材标本,如岳西的茯苓、僵蚕、灵芝,霍山的霍山石斛、天麻,滁州的和全蝎等。通过野外采集,可以准确鉴定药材的来源,从而做到在课堂上教授给学生科学、准确的药材知识。
1.3影像标本的制作
收集的药材标本有时个体较小,如冬虫夏草、半夏、太子参等,使用时难以满足教学需要,还有一些标本容易变色变质,如党参、大黄等。如何能给予学生最真实的药材特征,就需要通过制作影像标本来完成。颜色是标本最重要的特征,在制作影像标本时也容易失真,为此,我们引入了专业的摄影设备,同时邀请专业的摄影和计算机老师,协助影像标本的制作,专业教师则根据药材的鉴别要点提出拍摄意见,如大黄要拍摄断面的“星点”特征、黄连要拍摄“过桥”特征、冬虫夏草要特写头部特征等。为了增加药材照片的立体感,还须对药材的不同面进行拍摄,以期得到最完整的药材性状特征。同时,利用野外资源调查的机会,拍摄新鲜药材的照片,并制作了产地采集、加工等的视频短片,后期利用专业软件制作了《黄山采药录》等视屏资料,作为对理论课的补充,在课堂上也收到了较好效果。
2体会
2.1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应选用不同的标本理论教学
一般是大班教学,对实物标本的需求量较多,标本数量少时难以顾及到所有同学,此时配合影像标本的使用,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而像苏子、菟丝子这些较小的药材,可以给每位学生准备一份标本,看着标本学习和讲解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实践教学一般是小班教学,学生和教师互动交流的机会较多,一般选用实物标本,对于人参、冬虫夏草等贵重药材标本,也可让学生有充分的观察机会。另外,还可以根据药材的性质制作不同的药材标本,展示于实践教学场所。比如全草类药材可以制作成腊叶标本和彩色照片,悬挂于实验室墙上,让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2.2注意标本和影像资料的积累
篇6
【关键词】榴果黑种草化学成分;结构鉴定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681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7-4065-01
榴果黑种草为毛茛科黑种草属植物,新疆地区是其主产区。瘤果黑种草具有利尿、活血、解毒、延缓衰老的作用。为了研究黑种草发挥药理作用的主要成分。利用各种色谱分离技术把乙醇提取液进行分离纯化,得到五种化合物。
1仪器和材料
RY-1G型数字熔点仪。Autospec-Ultima ETOF型质谱仪。Bruker400核磁波谱仪。色谱柱用硅胶、薄层色谱。美国同位素公司氘代试剂,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
2提取与分离
将榴果黑种草7.5kg用热的乙醇(体积分数30%)回流提取三次,提取时间为3个小时/次。将提取液进行冷冻干燥得到300克的浸膏。把浸膏用适量的温水溶解,按照顺序用石油醚、正丁醇、乙酸乙酯进行萃取。取正丁醇萃取物75g过硅胶柱色谱。用三氯甲烷-甲醇(体积比为10:1-1:1)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所得组分经sephadexLH-20、OSD柱处理得到化合物II(150mg),化合物IV(30mg)、化合物V(45mg)。称取(萃取物)乙酸乙酯9g过硅胶柱色谱,用三氯甲烷-甲醇(体积比为15:1-1:1)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得到化合物I(60mg),化合物III(105mg)。
3结构的鉴定
化合物I:白色粉末状,熔点(mp)287-288℃.醋酐-浓硫酸(Libermann-Burchard)反应呈现阳性。紫环反应(Molish)呈现阳性。做KBr压片IR,谱图以及EI/MS,所得数据与已知物胡萝卜苷对照,IR谱图一致、Rf值相同、混合熔点不发生变化。根据上述结果判定此化合物为谷甾醇-3-O-葡萄糖苷。
化合物II:白色结晶,熔点(mp)222-224℃。醋酐-浓硫酸(Libermann-Burchard)反应呈现阳性。紫环反应(Molish)呈现阳性。样品在薄层板上进行酸水解后薄层色谱(TLC)分析显示有鼠李糖、阿拉伯糖、木糖。根据以上理化性质和该化合物的H-NMR(300MHz,C5D5N)及C-NMR(75MHZ,C5D5N)的光谱数据,参考文献鉴定该化合物为常春藤皂苷元-3-O-β-D-吡喃木糖基-(13)-α-L-吡喃鼠李糖基-(12)-α-L-吡喃阿拉伯糖苷。
化合物III:白色方晶,熔点(mp)217-219℃。醋酐-浓硫酸(Libermann-Burchard)反应呈现阳性。紫环反应(Molish)呈现阳性。样品在薄层板上进行酸水解后薄层色谱(TLC)分析显示有鼠李糖和阿拉伯糖。根据以上理化性质和该化合物的H-NMR(300MHz,C5D5N)及C-NMR(75MHZ,C5D5N)光谱数据,参考文献鉴定该化合物为常春藤皂苷元-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α-L-吡喃阿拉伯糖苷。
化合物IV:黄色固体,和三氯化铝发生反应出现黄绿色的荧光,和盐酸-镁粉反应呈现阳性。紫环反应(Molish)呈现阳性。样品在薄层板上进行酸水解后薄层色谱(TLC)分析显示有葡萄糖、山奈酚和半乳糖。根据以上理化性质和该化合物的H-NMR(600MHz,DM.SO-d6)及C-NMR(150MHZ,C5D5N)的光谱数据,并参考文献鉴定鉴定化合物为山奈酚-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半乳糖基-(12)-β-D-吡喃葡萄苷,此化合物为该种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的。
化合物V:白色结晶,醋酐-浓硫酸(Libermann-Burchard)反应呈现阳性。紫环反应(Molish)呈现阳性。样品在薄层板上进行酸水解后薄层色谱(TLC)分析显示鼠李糖、葡萄糖、木糖、阿拉伯糖。根据以上理化性质和该化合物的H-NMR(600MHz,C5D5N)及C-NMR(150MHZ,C5D5N)的光谱数据,参考文献鉴定该化合物为kaempferol3-O-[β-D-glueopyranosyl-(12)-β-D-galactopyranosyl-(12)-glucopyranosyl]此化合物为该属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的。
4结论
中药榴果黑种全草甲醇提取液经过分离纯化得到5种化合物,其中第四五类化合物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09.
[2]郝海峰,任丽娟,陈玉武.黑草种子化学成分研究[J].药学学报,1996,31(9):689-694.
篇7
关键词:直接药敏试验;常规药敏试验;血液细菌;鉴定与检验;价值比较
近年来,由于临床上抗生素的滥用现象严重,导致耐药菌的出现进而引起抗生素的治疗失效[1]。临床上,做好细菌的临床检验,确定各种细菌的药物敏感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是临床用药的前提和依据[2]。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智能化、自动化的医疗仪器已经在临床治疗的各个环节中得到广泛应用,为临床上各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极大的帮助[3]。先进的医疗仪器具有其检测特异性和灵敏性的优势,但是通常自动化的医疗机器往往价格均较为昂贵,难以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药敏试验法和生化微管法细菌鉴定目前在基层医院的检测中仍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对菌血症及败血症患者及时的获取有效的抗生素的药敏结果具有着重要的临床治疗意义[4-5]。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0月~2013年10月诊断阳性的血液样品资料,对阳性样品进行培养后,进行直接药敏试验与常规药敏试验,比较两种检测结果,探究直接药敏试验与常规药敏试验在临床血液细菌鉴定与检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中485例均为我院2010年10月~2013年10月诊断阳性的血液样品,全自动血培养仪培养(北京伯盛泰科技有限公司,京药监械(准)字2012第2400316号),细菌鉴定时所使用的API鉴定板条(Remel Inc.国食药监械(进)字2012第2401104号)。其他仪器及试剂包括: 细菌鉴定、药敏综合板、药敏纸片(Becton Dickinson and Company,国食药监械(进)字2012第2403040号)、MH干粉、血平板(济南赛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鲁济食药监械(准)字2012第1400066号)、巧克力平板(乌鲁木齐宏信科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新乌食药监械(准)字2011第1400089号)、麦康凯平板(成都瑞琦科技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川食药监械(准)字2011第2400016号)、无菌拭子及一次性无菌注射器。
1.2 方法
1.2.1 直接药敏试验 从全自动血培养仪取出阳性样本后用无菌注射器抽取部分样品并加入无菌离心管中,置入离心机内进行离心1500rpm,离心5min。然后吸取离心管上层清液置入另一离心管中,3000rpm离心15min,弃去上清后,对沉淀物进行0.9%氯化钠溶液洗涤3次,收集均细胞黏液行涂片革兰染色,显微镜下观察细菌形态。结果为常规菌则接种到MH-平板上,无菌拭子涂抹均匀并贴上药敏纸片。革兰氏染色结果为革兰阳性球菌(G+)呈链状,则以MH+羊血平板并进行初步药敏试验,根据结果选择适当酶试验,最后调整菌液浓度到6.2×102cfu/L涂到综合板上行药敏试验和细菌鉴定。
1.2.2 常规药敏试验 同样无菌环境中取阳性样本接种于各种不同平板,放置于温度为35℃,5% CO2的孵箱中孵育18~24h后,之后进行革兰染色。同样根据染色检测结果选择相应的酶试验。
1.3药敏纸片选择 一般情况下,革兰阴性杆菌(G-)多选择头孢类抗生素,革兰氏阳性菌(G+)多选择β-内酰胺类、部分万古霉素及大环内酯类。
1.4数据处理 本研究中所有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表示方法采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以P
2 结果
共培养485例阳性样品,其中直接药敏试验检出410例,常规药敏试验检出485例,符合率为84.54%。485例样品中,革兰氏阳性菌(G+)87株,占总数的17.94%;革兰氏阴性菌(G-)398株,占总数的82.06%,两种方法检测G-菌结果差异不显著(P>0.05),见表1。
3 讨论
随着临床上抗生素使用的增多,不合理的抗生素使用率逐年增高,多重耐药细菌感染的患者比例也明显增高,这往往诱发患者全身感染性疾病,败血症和菌血症是临床严重危及患者生命的疾病,因此快速准确的药敏试验与细菌鉴定是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关键。故高效、快速耐药性试验和细菌鉴定在临床治疗方面显得极为重要,从而能快速控制感染,提高患者的治愈率[6]。
目前,临床血液细菌鉴定与检验以常规药敏试验最为常用。其基本原理为临床定性试验,往往通过测量抑菌环直径与抗生素的抑菌浓度来设计相关试验。由于该方法对环境和设备等条件要求较高,在临床推广方面造成了许多不便;其次常规药敏试验检测所需时间一般较长,通常在2~3d后才能获得试验结果,没有得到药敏结果前,往往只能依靠医生临床经验去判断,选择相应的抗生素进行治疗,此时,对于感染多重耐药性细菌的患者临床疗效往往较差,并且导错过误最佳治疗时间,从而加重病情[7];该方法还存在误差率偏高,相关文献报道,在测量抑菌直径时误差约在±2mm左右[8],忽略误差后准确率约>95%。种种条件均限制常规药敏试验快速、高效检验。
直接药敏试验最早是1973年提出后便逐渐引起各界学者的广泛关注,1986年美国Fincgold等人再次提出这一说法,他们认为直接对临床患者血液标本进行药敏检验,可达到快速、高效检验目的[9]。
本研究结果表明,临床上采用直接药敏试验和常规药敏试验进行血液细菌鉴定与检验,能达到快速确定病原菌的药敏特性的目的,从而减少了盲目用药,提高临床治愈率和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3版.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11(3):739-740.
[2]王亚霞,苏振杰,任凤秋.K-B纸片琼脂扩散法检测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09,7(5):41-42.
[3]鑫海.Microscan AS-4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在细菌室间质控中的评价[J].上海医学检验杂志,2000,15(1):22-23.
[4]吴绍莲,胡辛兰,池春燕.血培养常见病原菌的变迁和耐药性分析[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3,31(2):138-140.
[5]漆坚.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对血培养阳性标本直接鉴定及药敏试验比较[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6,27(5):397-398.
[6]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Performance standards for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J].Tweenty-first informational supplement,2012,M100-S2232(3):62-78.
[7]李慧.两种细菌鉴定法在临床血液检验中的应用[J].现代预防医学,2011,38(9):1705-1706.
篇8
【摘要】 目的研究补肾中药杜仲含药血清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增殖及定向分化的影响。方法将第4代MSCs以5×106接种于9块96孔板,3组,每组8孔;2块6孔板,每板3孔,2 d后换液,加入诱导液。分为空白组、地塞米松组、杜仲组。空白组加入含10%胎牛血清(FBS)的 L-DMEM培养基继续培养,地塞米松组在基础培养基加入诱导剂(含β甘油磷酸钠10mmol/L,地塞米松0.1 μmol/L,维生素C 50 mg/L),杜仲组为含10%杜仲含药血清的L-DMEM培养基。分别自加诱导液第1天起,采用MTT法测量96孔板细胞数,每天1块板;在第10天取出1块6孔板做ALP染色;第20天做6孔板茜素红染色。结果杜仲含药血清组OD值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而空白组和地塞米松组无明显上升趋势;第10天杜仲组及地塞米松组ALP染色阳性,第13天起可见白色钙结节,第20天茜素红染色阳性。结论杜仲含药血清能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并刺激细胞增殖。
【关键词】 杜仲;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 成骨细胞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generation and directional differentiation of BMSCs induced by Duzhong(eucommia bark ) which can invigorate the kidney. MethodsInoculated quartus generation MSCs in nine ninety six-hole cell culture plates and two six-holes cell culture plates by 5×106 cells per milliliter, all the holes were pided into three groups named blank group, DXM group and Duzhong(eucommia bark ) group , each group had eight holes or three holes, two days later, changed medium and added new medium. The medium of DXM group contained 10mmol/L β-sodium glycerophosphate, 0.1 μmol/L DXM, 50mg/L vitamin C, that of Duzhong(eucommia bark ) group contained 10% blood serum containing Duzhong(eucommia bark ). Measured cell number of 96-hole plates from the second day to the eighth day, one of the 6-holes plates was colored by AKP staining solution at the tenth day, the last one was colored by alizarin Bordeaux on the twentyth day.ResultsThe OD value of Duzhong(eucommia bark ) group rose obviously, blank group and DXM group had no obvious ascensus; on the tenth day DXM group and Duzhong(eucommia bark ) group were colored masculine; white calcium nodus could be seen on the undersurface of the holes 13days later, which could be colored by alizarin Bordeaux twenty days later. ConclusionBlood serum containing Duzhong(eucommia bark ) can induce BMSCs differentiate to osteoblast and stimulate growth of cells.
Key words:Duzhong(eucommia bark ) ; MSCs; osteoblast
间充质干细胞 (MSCs ) 是一种多潜能成体干细胞,主要存在于骨髓,还存在于胚胎时期间充质来源的骨外组织,如皮肤成纤维细胞、脂肪干细胞、骨骼肌的卫星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等。骨髓MSCs ( BMSCs )是骨髓基质的组成成分,体外分离培养后,在一定的诱导条件下,具有向成骨细胞、软骨细胞、神经细胞、脂肪细胞、心肌细胞等多向分化的能力。在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来源主要有成骨细胞和BMSCs等。成骨细胞虽然具有良好成骨活性,但来源有限,大量分离获取困难,体外大量扩增的潜力不足,难以满足骨组织工程临床应用的需要;BMSCs不仅具有良好的成骨细胞分化潜能和高成骨活性,而且具有强大的增殖潜能,来源方便,可以满足自体组织工程。中医认为,肾主骨,生髓。本实验拟研究补肾中药杜仲含药血清对BMSCs增殖及定向分化的影响。
1 材料与仪器
1.1 动物 SPF SD大鼠50只,体重150~200g,雌雄不限,由广州中医药大学实验中心提供。
1.2 试剂 L-DMEM培养基、南美洲胎牛血清(FBS、海克隆),β甘油磷酸钠、地塞米松、维生素C、茜素红、MTT(广州威佳),DMSO(sigma),杜仲(产地云南),碱性磷酸酶染液、碱性磷酸酶试剂盒(南京建成生物有限公司),0.25%胰酶(GIBCO公司)。
1.3 器材75cm2培养瓶、96孔板、6孔板(Coning),酶标仪(Thermo),CO2培养箱 (Heraeus),注射器针头滤器,0.22μm滤膜(MILLIpore),SIGMA-3K15离心机(sigma)。
2 方法
2.1 杜仲含药血清的制备取杜仲药材粗粉150g,加70%乙醇10倍量,加热回流两次,1 h/次,过滤,合并滤液,滤液减压浓缩至300ml,室温冷却,4℃冰箱保存备用。将中药药液稀释至0.3g生药/ml灌胃,1 ml/次,2次/d,连续给药4 d,最后一次给药后1 h经腹主动脉采血,室温静置3 h后置4℃冰箱过夜,2 500 r/min离心20 min,收集上清液,针头滤器过滤除菌,置-20℃保存备用。
2.2 培养基配制空白组为含10%FBS的 L-DMEM培养基;地塞米松组在空白组基础上加入诱导剂,其终浓度分别为β甘油磷酸钠10 mmol/L,地塞米松0.1umol/L,维生素C 50 mg/L;杜仲组在L-DMEM培养基中加入10%杜仲含药血清。
2.3 MSCs分离培养SD大鼠经腹腔10%水合氯醛0.7ml麻醉后,75%酒精浸泡颈部以下躯体5 min,无菌条件下取出双下肢股骨和胫骨,修洁软组织后,咬骨钳修剪骨端,暴露髓腔,10 ml注射器吸取含10%胎牛血清的L-DMEM培养基反复冲洗髓腔,直到骨质外观微微透亮。75cm2培养瓶收集骨髓冲洗液,放37℃、5%CO2孵箱培养。每3天换液1次。
2.4 MSCs传代当细胞长满瓶底90%后,0.25%胰酶消化后,以1∶3比例传代。
2.5 MSCs诱导分化取P4细胞,当细胞长满90%后,0.25%胰酶消化制备细胞悬液后,以每孔150μl ,细胞密度5×106左右接种于9块96孔板中,3组,每组8个复孔;2块6孔板,每板3孔,每孔2ml。当细胞长满瓶底80%以上后换液,加入成骨诱导液。
2.6 MTT测量细胞数从加入诱导液24 h后开始测量,每天测一块96孔板。向96孔板每孔内加入5 mg/L的MTT 15 μl,置37℃孵箱培养4 h后,吸出培养液,显微镜下可见孔底有黑色甲簪沉积,加入二甲亚枫(DMSO)150μl,摇床振荡10 min后,酶标仪上测量490nm处OD值。取各组平均值绘制细胞增殖曲线。
2.7 碱性磷酸酶染导培养第10天取出1块6孔板,吸去培养基, PBS清洗2遍,加入固定液固定10 min后;加入底物,37℃水浴15min,水洗;再加入苏木素复染10 min,水洗,晾干,镜下观察。
2.8 茜素红染导培养第20天取出1块6孔板,吸去成骨细胞诱导液, PBS 洗3 次,95%酒精固定 10min, 加入 0. 1%茜素红- Tris- HCL (pH 8. 3) 37℃,30 m in, 镜下观察结果。
3 结果
3.1 细胞形态学观察MSCs为成纤维样细胞,贴壁后成梭形(见图1a)。加入诱导液后,空白组细胞无明显变化;地塞米松组第5天开始出现细胞成聚集生长,细胞体积增大(见图1b);杜仲含药血清组从第3天开始出现细胞成聚集生长,细胞体积增大(见图1c)。12 d后地塞米松组和杜仲组见明显结节形成(见图1d)。
图1 细胞形态学观察
3.2 细胞增殖曲线见图2。
图2 细胞增殖曲线
可见当细胞贴壁长满瓶底后,由于接触抑制,空白组处于一条平缓的曲线,地塞米松组细胞增殖不如杜仲组明显。
3.3 碱性磷酸酶染色第10天,经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可见细胞内蓝色颗粒,细胞聚集区成紫黑色。(见图3)。
图3 碱性磷酸酶染色(10×10) 图4 茜素红染色(10×10)
3.4 茜素红染色第20天,茜素红染色可见红色结节堆积(见图4)。
4 讨论
4.1 杜仲含药血清的制备血清药理学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克服中药制剂本身的理化性质等不确定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而且相对接近药物在体内生物转化的真实过程。即其具有两大优点:①体现复方体内生化转化效应;②克服药物本身理化性质对实验的直接干扰[1]。选用同源性的动物制备血清,可以减少因种属差异而造成的免疫反应,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2]。有人认为含药血清中原有许多酶、抗体、补体、细胞因子及其它生物活性物质, 它们对体外培养的细胞、病毒、病原菌以及用于体外实验的组织器官可能产生直接影响而干扰实验结果, 影响药物疗效的客观评价。血清灭活后可排除这些干扰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有助于减少血清的非药理性干扰[3]。但中药成分复杂,在体内的药理作用复杂,非灭活血清更能体现药物在体内的作用,且实验过程中未见细胞毒性作用。
4.2 原代MSCs分离培养常用于MSCs分离的方法主要采用密度离心法和全骨髓法,而流式细胞仪分离法与免疫磁珠法操作繁琐、费用昂贵,并且对细胞活性影响较大,使用受到限制。本实验采用全骨髓贴壁分离法,得到形态均匀一致的MSCs。离心法是根据间充质细胞与其他细胞密度不同,用分离液分离的方法。全骨髓法是根据间充质细胞能在培养瓶中贴壁生长的特点进行分离,实验发现与密度离心法所获细胞纯度无统计学差别[4]。全骨髓法操作简单、设备要求低、费用低廉,血液成分的存在以及其所含的生长因子与促贴附物质提供了一个稳定的培养环境和营养物质,有利于MSCs的贴附与增殖[5];研究表明扩增一代、两代后细胞纯度可以达到95%和98%[6]。也有人将不同的分离方法合用[7]发挥更好的作用。
4.3 杜仲含药血清诱导MSCs的临床意义骨组织工程学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的前景,成为现代骨科学的研究热点。BMSCs作为目前最为理想的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对其作用研究的中心任务则是如何使之在尽可能简单的条件下定向分化为成骨细胞,进而转化为成熟的骨细胞。
目前对MSCs定向分化常用的诱导剂由地塞米松、维生素C、β-甘油磷酸钠组成。而在体外培养中,地塞米松对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8],与本实验所见相同;临床上地塞米松具有引起感染、骨坏死、骨质疏松等副作用,将会限制MSCs移植后在体内的作为诱导剂的运用。杜仲具有补肾、强筋骨的作用,实验证明具有促进MSCs增殖和诱导MSCs向成骨分化的作用。长期的临床运用中,未见杜仲的毒副作用,将其作为体内诱导剂具有广泛的临床运用前景。
总之,目前对于MSCs作为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研究,大多还处于实验阶段,如何能在较短时间内得到足够的MSCs,并运用简单的方法诱导其向成骨分化,是目前研究的重点。尽管具有补肾、强筋骨作用的杜仲促进MSCs分化和增殖作用的机制尚有待进一步研究,但将其作为MSCs分化诱导剂,用于MSCs移植治疗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骨坏死等具有光明的前景。
参考文献
[1] 谭采庆,霍海如,崔晓兰,等.中药血清药理学研究方法及应用[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1997, 3(6):41.
[2] Lu X J.The several aproach on study of serum pharmacology [J].Primary Journal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2003,14(3):51.
[3] 吴水生,张小如,阮时宝.血清药理学研究中含药血清是否需灭活的探讨[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1,11(2):45.
[4] 丁伟荣,吴晓牧,绕燕飞,等.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方法的比较研究[J].江西医药,2007,42(2)115.
[5] 刘大鹏,艾合麦提·玉素甫,阿孜古丽·吐尔逊,等.骨髓基质细胞的体外培养和分化诱导[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4,27:331.
[6] Pittenger MF, Mackay AM, Beck SC,et al. Multilineage potential of adult human mesenchymal stem cells [J].Science, 1999,184(5411):143.
篇9
【关键词】 中药鉴定;分子生物学技术;免疫法;综述
近年来,许多新学科理论和试验技术不断渗透到中药鉴定领域,中药鉴定技术有了一定的发展,现综述如下。
1 聚类分析法
聚类分析是按照对象的定性或定量特征进行分组归类的一种现代统计方法。选取不同的模糊相似系数或长短距离计算公式,将一批样品或变量进行数据处理,得到不同的动态聚类图,从数图上即可分类、鉴定和评价药材质量。经李慧珍等[1]对马勃等18种真菌显微特征聚类分析、苏薇薇[2]以砂仁及其伪品的紫外光谱为量化特征在计算机上用聚类分析法进行分析的实践,证明该法的实验结果与传统的生物学方法吻合,显示了该技术在中药鉴定中的广阔前景。常璇等[3]利用此法对宁夏中宁县、平罗县两地枸杞中铜、锌、锰、锗、硒、砷等6种微量元素的含量进行了综合评价,以比较研究不同产地之间的枸杞。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该法在整体水平上可区分不同产地枸杞中6种元素含量,误判率为0。提示经过更多的验证之后,在不同省区枸杞之间进行聚类分析比较研究,可为枸杞道地性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有价值的理论依据。张水寒等[4]应用系统聚类法,对20批关黄柏样品的HPLCFP中各特征峰的相对峰面积进行分析。聚类结果显示16、17、18、19、20号样品为道地药材样品,质量均较好,且以湖南的道地药材样品为好。此方法可用于中药的鉴别,方法较为简便,且样品处理较简单,这将对中药质量的规范化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2 指纹图谱法
中药指纹图谱技术[5]是指某中药材或中成药中所共有的,具有特征性的某类或几种成分的色谱或光谱的图谱。即用一定的方法(如HPLC、GC、TLC、HPLCMS、GCMS、FTIR、Xray和UV等),对特定的对象(如中药材、提取物、饮片、注射液等)和过程进行分析,得到的有特征性的相对稳定的图谱。其最大的特点就是通过指纹图谱的特征性,有效鉴别样品的真伪。目前使用最多的中药化学指纹图谱是采用HPLC法[6],可提供大量的信息,符合中药复杂体系研究的需要。
3 免疫法
不同的动植物药材含有不同的特异蛋白,免疫鉴别即利用该蛋白制备的特异抗体与待检品中的特异抗原结合产生沉淀反应来鉴别药材的真伪。该技术适用于动物药材的鉴别,尤其是亲缘关系比较接近的动物药间的鉴别[7]。国内学者[8]采用免疫电泳法及琼脂免疫扩散法准确鉴定了虎、豹等多种动物的骨骼,还能将豹骨进一步鉴定为雪豹、石豹或金钱豹,说明免疫鉴别方法是一种特异性很强的鉴别法。
4 DNA分子遗传标记技术
分子标记技术也称DNA分子诊断技术,是基于研究DNA分子由于缺失、插入、易位、倒置、重排或由于存在长短与排列不一的重复序列等机制而产生的多态性的检测技术[1]。现代分子生物学研究发现,中药材(不含矿物药)物种的多样性是由于其基因多态性的结果,而基因多态性可在分子水平上检测,它比在形态、组织和化学水平上检测更能代表其变异类型的遗传标记。由于DNA分子标记直接分析的是生物的基因型而非表现型,鉴别结果不受环境因素、样品形态(原品、粉状或片状)和材料来源的影响,因此可为中药品种鉴别提供更加准确可靠的手段。如: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RFLP);多聚酶链反应(PCR)测序技术;随机引物PCR技术(RAPD); DNA序列标记技术等。
综上所述,现代中药鉴定学发展的目标是:建立包括聚类分析、基因组成特征、指纹图谱法、等多层面的中药鉴定学科体系,同时通过这种学科体系建设,为寻找和扩大新药源提供可靠的指导资料。
参考文献
[1]李慧珍,李水福,胡清宇,等.马勃类18种真菌显微特征的聚类分析[J].基层中药杂志,1996,10(3): 8.
[2]苏薇薇.聚类分析法在砂仁及其伪品鉴别分类中的应用[J].数理医药学杂志,1998,11 (2): 158.
[3]常璇,胡奇林.用聚类分析方法对宁夏中宁县和平罗县枸杞中6种元素综合指标的比较研究[J].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7 (3): 248.
[4]张水寒,郭伟伟,蔡光先.HPLC指纹图谱结合系统聚类法对不同产地关黄柏药材的分析研究[J].科技导报,2006,24(9): 53.
[5]王睿,徐伟,方翼,等.中药指纹图谱研究进展[J].中国药师,2004,7(10):764767.
[6]路飚,彭咏梅.HPLC法测定心脑健滴丸中儿茶素和表儿茶素的含量[J].湖南中医杂志,2007,23(1):7878,83.
篇10
1实验设计与内容
1.1实验设计
在临床之中对中药的应用以复方为主,方剂学同中药学均属于中医药学中基础的学科,是将临床同理论二者之间进行连接的纽带,因此,在对中药学进行多学科性的实验之中,也需要遵从方药结合的方式,将二者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在对方剂进行选择时,不仅需要考虑学生本身属于初步接触到专业课这一特点,将组成方剂的药味设定在3味至4味便可,最理想的是对某一类疾病进行治疗的药方,同时,还能够对药方的疗效进行保障,中药药理学具有着十分可靠的实验结果,这也能够有效地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与积极性,还需要保证组成该药方的药物能够为学生带来更加理想的感知性,在对药材进行选择时,应尽可能地保障其形状特点以及质地等的多样化,且需要具有明显的特征,药物最好能够包括矿物药、植物药以及动物药等。在对实验的方法进行设计时,应尽可能地选择简明扼要、直观的教学方式,通过对不同学科知识结构之中一些较为浅显的要点进行抽取,将显微镜之下所观察到的特点以及肉眼所观察到的特点进行结合,保证对知识进行传授时能够由点到面,形成一个系统的教学路线。
1.2实验内容
贯彻方药结合,多学科感知性的实验思想,在本次研究中选择应用名方麻杏甘石汤作为研究的内容,该药房主要有种仁、麻黄、根茎、草质茎、石膏、杏仁、矿石以及干草组成,具有清肺平喘、辛凉解表等效果,在临床中主要对外感风邪等疾病进行治疗,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将组成麻杏甘石汤的方药进行鉴定,并对其镇咳的药效进行实验。第一部分:主要对药用植物的形态进行鉴别。通过专门对药用植物学进行讲授的教师引领学生在植物园内对所种植的药用植物具体的特征与形态进行观察。第二部分:对药材的形状进行鉴别。通过专门对中药鉴定学进行讲授的教师引领学生到药标本馆对药材的形状进行鉴别,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使用肉眼对干草、麻黄、石膏以及杏仁等药材的特点与性状进行观察。第三部分:对药材进行显微鉴别。通过专门对中药鉴定学进行讲授的教师引领学生在显微镜下对药材进行鉴别与观察,引导其自行应用显微镜去对干草、麻黄、石膏以及杏仁等药材特点与性状进行观察。第四部分:对方药药理进行的实验。通过专门对中药药理学进行讲授的教师应用麻杏甘石汤对小白鼠进行镇咳,提高学生自单一的药、联系直至成方,最终完成对方剂药效的实验,使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了解到方剂同中药之间所存在着的紧密联系。
2评价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