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泡脚范文
时间:2023-03-14 06:58: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药泡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生姜祛寒
生姜在中医上属于辛温解表药,有祛寒解表的作用,而且毒副作用较小。现代医学认为生姜能够刺激毛细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怕冷、容易手脚冰凉的人可以用生姜泡脚。
需要注意的是,用生姜泡脚并不是将生姜放入热水中泡一会儿,而是一般取15~30克的生姜,将其拍扁,放入锅中加入小半锅水,盖上锅盖用热水煮上10分钟左右。将全部姜水倒出,加入适量冷水,水温在40℃左右。泡脚时水要没过踝部,最好边泡边搓双脚。
生姜中的药用成分有许多是小分子物质,盖上锅盖煮可以避免其挥发。如果泡脚用的水量较多,或是怕冷的症状比较重,可酌情增加姜的用量。用生姜水泡脚一段时间后,怕冷的症状一般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桂皮消肿
桂皮,又称肉桂、官桂或香桂,它有温肾阳的作用。用它们泡脚,对于因肾病引起的浮肿有较好的缓解作用。
如果出现了肾源性水肿(早晨起床时眼睑或面部、足踝部出现水肿),可以用花椒和桂皮各15克煮后泡脚,煮法同煮生姜的方法。连续用此法泡脚能够起到一定的消肿作用。
如果先从身体的下垂部位(如腿)开始出现水肿症状,逐渐发展到身体其他部位,则可能是由于心脏功能问题而导致的水肿。这种水肿选用生姜煮水来泡脚,可以促进下肢血液循环,从而达到辅助减轻水肿的目的。
红花防冻疮
红花是一种妇科常用中药,它能够活血通经,祛淤止痛。冬季容易发生冻疮和皮肤皴裂的人在秋季应该提早用红花泡泡脚,可以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
每到冬天,好多人手脚经常会发生皲裂和破皮,但是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又需要很长时间恢复。选择用红花10-15克煮水来泡脚,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这种情况的发生。
如果用30~50克的干艾草和10~15克的红花同时煮水来泡脚,还可以改善血液循环,预防和减轻静脉曲张、末梢神经炎。血液循环不好,平时手脚容易发麻,或者下肢出现淤血,可以用这两种药材一起泡脚。泡脚后,不仅能够使血液循环问题得到改善,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睡眠质量。在感冒期间用红花和艾草泡脚,还能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
安全泡脚有禁忌
第一,泡脚时间不宜过长,以15~30分钟为宜。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老年人如果感到胸闷、头晕,应暂时停止泡脚,休息一下。糖尿病患者末梢感觉能力差,应由家人先试水温,防止发生烫伤。
第二,饭后1小时内不宜泡脚。吃完饭后,体内大部分血液流向消化道,如果饭后立即用热水泡脚,本该流向消化系统的血液转而流向下肢,日久会影响消化吸收而导致营养缺乏。因此,饭后1小时内不宜泡脚。
第三,中药泡脚最好用木盆。铜盆等金属盆中的化学成分不稳定,容易与中药中的鞣酸发生反应,生成鞣酸铁等有害物质,使药物的疗效大打折扣。
篇2
生姜
祛寒
生姜属辛温解表类,祛寒解表,且毒副作用较小。怕冷、容易手脚冰凉的人可以用生姜泡脚。
一般取15~30克生姜(约为中等大小姜半块),将其拍扁,放入锅中加小半锅水,盖上锅盖用热水煮10分钟。煮好后,将全部姜水倒出,加入适量冷水至40℃左右(以不烫为宜)。泡脚时水要没过踝部,最好边泡边搓双脚。
生姜药用成分有许多小分子物质,盖上锅盖煮可以避免其挥发。半块姜的用量对半盆水。如泡脚用水量较多,或怕冷症状较重,可酌情增加姜的用量。
桂皮
消肿
桂皮,又称肉桂、官桂或香桂,与花椒都是家庭常用香料,二者都有温肾阳作用。泡脚对因肾病引起的浮肿有缓解作用。
肾源性水肿是由于肾脏功能问题或出现疾病而引起的水肿。一般首先发生在组织疏松的部位,如眼睑或面部、足踝部,以早晨起床时最明显,用手指按压水肿部位的皮肤可出现凹陷。可用花椒和桂皮各15克(一小撮或一小块)煮后泡脚,煮法同煮生姜的方法。
如先从身体的下垂部位(如腿)开始出现水肿症状,逐渐发展到身体其他部位,则可能是由于心脏功能问题而导致的心源性水肿。
这种水肿可选用生姜煮水来泡脚,可促进下肢血液循环,从而辅助减轻水肿。
艾草
温肺
艾草性温、味苦、无毒,具有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功效,也常用于针灸,故又被称为“医草”。艾草泡脚能改善肺功能,对于患有慢性支气管炎和容易咳白痰的人很有好处。
艾草泡脚方法和生姜泡脚方法相近,一般取30~50克(一小把)干艾草煮水泡脚,煮法与前相同。
身体寒湿重的病人,每周可用艾草泡一次脚,还可同时喝一杯生姜红枣水(10粒干红枣加两片生姜,加十碗水煮两个小时)。
艾草泡脚期间应注意,多喝温开水,少吃寒凉食物,注意休息。虚热、实火引起的头面部、咽喉部不适、慢性支气管炎等都能得到一定缓解。
发烧和患有低血压、糖尿病的人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艾草泡脚。艾草泡脚每周2~3次即可,不宜过于频繁。艾草泡脚能引火下行,有时会引起头面部的气血不足,容易引起头晕、头痛,还会引起情绪上的变化。
红花
防冻疮
红花是一种妇科常用中药,活血通经,祛瘀止痛。冬季易冻疮和皮肤皴裂的人秋季应用红花泡泡脚,可预防。
取红花10~15克(大约一小撮)按之前提到的方法煮水泡脚,能预防和改善冻疮。
如果用30~50克的干艾草和10~15克的红花同时煮水用来泡脚,还可以改善血液循环,预防和减轻静脉曲张、末梢神经炎。
如果血液循环不好,手脚易发麻,或下肢瘀血,就可以用这两种药材一起泡脚。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睡眠质量。感冒期间用红花和艾草泡脚,能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
安全泡脚
有禁忌
泡脚时间不宜过长,以15~30分钟为宜。泡脚时血液会流向下肢,脑部易供血不足。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老年人如胸闷、头晕,应暂停泡脚休息。糖尿病患者末梢感觉能力差,应由家人先试水温,防止发生烫伤。
中药泡脚最好用木盆。铜盆等金属盆中的化学成分不稳定,容易与中药中的鞣酸发生反应,生成鞣酸铁等有害物质,使药物的疗效大打折扣。
篇3
关键词:中药泡脚;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情志护理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患病率高,60%~90%糖尿病患者有不同的周围神经功能损伤[1]。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肢体疼痛和感觉异常,特点是对称出现远端感觉障碍,下肢多于上肢。病情加重可出现周围循环障碍、糖尿病足,甚至坏疽、截肢。其特点有病程长、根治难等特点,患者易产生抑郁,影响治疗效果,中年人由于肩负社会及家庭重要责任,比其他糖尿病患者更需要情志护理,现对58例中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进行中药泡脚配合情志护理治疗效果,特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住院病历共5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29)和对照组(n=29),治疗组男12例,女17例,年龄38~55岁,糖尿病病程1个月~1年;合并周围神经病变1~3个月。对照组男15例,女14例;年龄40~53岁;糖尿病病程3个月~2年;合并周围神经病变2~6个月。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病程方面均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全部病例均依照《内科疾病诊断标准》中周围神经分类和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标准进行诊断[2],参考《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诊断方案》[3]中医辨证为寒凝血瘀证,具体表现为四肢麻木不仁,畏寒怕冷,肢末冷痛,寒而增痛,温而痛减,舌质暗淡,苔白滑,脉细沉。
1.3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正确的饮食、运动指导之后,静脉点滴硫辛酸营养神经,前列地尔改善微循环,治疗组给予情志护理,观察组在治疗组基础上加用中药泡脚,泡脚方为活血温经通络方:丹参15 g,炒王不留行10 g,泽兰15 g,扯根菜15g,鸡血藤15 g,赤芍12 g,牛膝12 g,川芎10 g,当归12 g,桃仁10 g,1次/d,水温30℃左右为宜,洗后用干净、柔软、吸水性强的毛巾轻轻擦拭干净。特别注意趾缝,避免擦破。
1.4疗效标准 显效:患者肢体麻木、疼痛、乏力等不适明显减轻,自觉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有效:肢体麻木、疼痛、乏力等不适轻度减轻,自觉症状好转;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善甚至恶化。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后的改善情况:两组治疗后,两组周围神经病变均有改善,观察组显效13例,有效11例,无效5例,观察组总有效率82.8%;对照组显效6例,有效10例,无效13例,对照组总有效率(55.2%),由此可见观察组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P
3 讨论
3.1糖尿病的中医治疗 据文献报道DPN发病率可高达90%[4]。本病起病隐匿,可出现于糖尿病症状之前,易被忽视。目前普遍认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与高血糖引起的代谢紊乱、微血管病变、神经营养因子缺乏、自由基损伤及基因表达异常等多种因素有关。中医理论认为人体全身是经络连贯,脚底是各经络的集中点,又称反射区,足底反射区联系着人体每一个神经,连贯着五脏六腑。
而中药泡脚这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是通过中药的熏蒸、浸泡双足及特定的手法按摩足底反射区,起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调理气血的作用[5]。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在治疗上我们要做到标本兼治,这才是中医的宗旨[6],中药泡脚不仅可以刺激足部的诸多穴位,起到疏通全身经络,还可以改善末梢的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使末梢神经保持一定的敏感度,这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显著效果。我院通过中药泡脚,经过治疗,观察组得到叫对照组更明显的治疗效果,说明了其效果好,安全性高,经济实用,操作方法简便舒适,值得临床推广。
3.2糖尿病的情志护理 糖尿病的发展原因比较复杂,但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来看,心理因素是糖尿病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7]。中年型糖尿病患者由于病程长,社会压力大,经济负担重,更容易引起焦虑、担忧、精神紧张等情绪,目前患者负性情绪在临床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治疗期间根据患者情况实施情志护理尤为重要[8],在情志护理中应注重以尊重为前提,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答疑,主动关心患者的心理情况和日常生活细节。《内径》指出“怒伤肝”“思伤脾”“悲哀忧愁则心印薄靶亩则五脏六腑皆摇”。因此合适的情志护理对中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能够解除其多种负性情绪及心理问题,使患者情志舒畅,从而气血调畅、肝气调达、健脾运胃,发挥药物不可替代的作用,减轻患者的病痛,促进患者疾病康复。
3.3中药泡脚 中药泡脚就是利用合适的中药配方熬成中药水来泡脚,其中的有效中药成分在热水的热力帮助下,渗透进皮肤,被足部毛细血管吸收,进入人体血液循环系统,从而达到改善体质、调理身体、治疗疾病的效果。
3.3.1泡脚用物准备 泡脚盆,泡脚中药,以及温水、毛巾,袜子,拖鞋(冬天棉拖鞋)开水一杯(足浴后饮用,及时补充时因出汗而丢失的水分)
3.3.2泡脚器具的选择 ①质地选择:以木质盆较好,木质盆散热慢利于保温;②高度的选择:高度最好>20 cm,因泡脚水量宜没过脚踝,宽度以能容纳双脚为宜;③泡脚盆选择足底带有按摩器,边泡脚边按摩足底,兼顾患者治疗与享受;④另外泡脚的座椅高度适合,保证姿势处于舒适状态。
3.3.3泡脚时间 泡脚时间一般以30~45 min为宜,一般建议每天晚上睡前1 h足浴30 min。
3.3.4泡脚注意事项
3.3.4.1七类人不宜中药泡脚 ①妊娠及月经期中的妇女;②各种严重出血病的人;③肾衰竭、心力衰竭、心肌梗死、肝坏死等各种危重患者;④一些急性的传染病、急性的中毒、外科急症的患者;⑤正处于大怒、大悲、大喜之中或精神紧张、身体过度疲劳的人;⑥饭前后1 h内进行足浴的人;⑦足部有外伤、水疱、疥疮、发炎、化脓、溃疡、水肿及较重的静脉曲张的患者。
3.3.4.2四个禁忌 ①忌当风,泡脚会是全身微微出汗,避风很重要,以免引起感冒和腰腿痛;②忌水温过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水温一般控制在30℃为宜,避免患者应神经末梢感觉差而造成皮肤烫伤;③忌用力搓擦皮肤,造成表皮细胞的损伤甚至出血,致使细菌趁机入侵;④忌足部皮肤破损,泡脚前检查足部皮肤有无破溃,根据皮肤情况选择中药泡脚方,我院已经开展有针对足部皮肤有破溃和皮肤完整的两种中药泡脚方。
另外,患者住院期间,应注意泡脚卫生,提供的泡脚桶,注意避免交叉感染,更换泡脚塑料袋,做到1人1袋。
参考文献:
[1]杨娟,李雪梅.甲钴胺穴位注射联合中药足浴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3):68-69.
[2]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770-793.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合订本)[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1:177-184.
[4]赵璐,陈燕.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药研究概况[J].中医研究,2008,21(5):54-58.
[5]吕秀燕,邱翠琼,潘东红.中药足浴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中医药学报,2008,36(2):8.
[6]曾淋.论中药泡脚于早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重要性[J].大众科技,2015,17(2):86-88.
[7]柴惠琴.老年I型糖尿病100例的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评价[J].浙江预防医学,1997,SI:104-106
篇4
本文论述了传统中药发酵炮制的作用机理和发酵工艺,并与现代中药的发酵炮制工艺进行了比较。同时对经发酵炮制后生产的传统中药神曲、红曲、淡豆豉等进行了本草考证,论述了其名称由来、制作方法和功效等。
【关键词】 发酵;炮制;传统中药;本草考证
Abstract:The mechanism and the fermented techniqu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e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the fermented techniqu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as compared with morden Chinese medicine.The herbalogical textual research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uch as Shen Qu,Hong Qu,Dan Dou-chi and so on which were processed by fermentation were done.Moreover,the origin of name,the methods of production,the effectiveness were discussed respectively in herbalogical textual research.
Key words:fermentation;process of refining herbal medicine;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herbalogical textual research
我国远在四千多年以前就懂得利用微生物发酵来酿酒,其后又相继用微生物发酵来生产酱、醋、豆豉和臭豆腐等食品。早在千余年前,我国已开始将微生物发酵应用于中药炮制,成为世界上最早利用微生物对天然药物进行生物转化的国家之一。中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而中药炮制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辨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自身的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本文对传统中药发酵炮制的作用机理、炮制工艺和发酵炮制中药的本草考证进行了论述。
1 传统中药的发酵炮制概述
古代医药典籍将中药炮制又称为“炮炙”、“修治”、“修制”、“修事”。经净制或处理后的药物,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由于霉菌和酶的催化分解作用,使药物发泡、生衣的方法称为发酵法。中药通过微生物的发酵达到增强中药药效、改变药性、降低毒副作用等目的。
1.1 传统中药发酵炮制的作用机理
传统中药发酵炮制的作用机理较为复杂,主要是依靠微生物的生物转化来实现。酶是一类具有高度催化效率的生物催化剂,它可以使复杂的生物化学反应在常温常压下迅速完成。微生物在生长代谢过程中产生纤维素酶、木质素酶、淀粉酶、蛋白酶、脂酶等多种胞内和胞外酶类。微生物有着非常强大的分解转化物质的能力,并能产生丰富的次生代谢产物。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具有不同的代谢方式,能分解各式各样的有机物质。通过微生物的新陈代谢和生长繁殖来炮制中药,可以比一般的物理或化学的炮制手段更大幅度地增强和调整药性,提高疗效,降低毒副作用,扩大适应症[1]。
1.2 传统中药发酵炮制工艺的探讨
传统中药经发酵炮制后其质量的高低与许多因素都密切相关,如发酵菌种,培养基成分,培养条件(温度、湿度、氧气、pH值等)等因素。因此,应通过对传统中药发酵炮制影响因素的研究,从而确定其最佳的发酵炮制工艺。
在长期传统中药发酵炮制的生产实践活动中,中药炮制人员对影响中药发酵炮制的质量因素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一般而言,发酵最佳温度以30~37℃为宜,相对湿度控制在70%~80%为宜。在此培养条件下,适合大多数霉菌、酵母菌和细菌等的生长繁殖。但限于当时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温度和湿度的控制只能凭经验,例如,混和发酵时以“握之成团,指间可见水迹,放下轻击则碎”为宜。因此,在传统中药的发酵炮制过程存在较大的主观性,影响了其质量的稳定性。
培养基成分对传统中药发酵炮制后其质量的高低也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对组成培养基的药材质量和相互间的比例都有较严格的要求。不同的培养基经同样的微生物处理后会产生药性的差异,可利用此来生产不同适应证的中药。例如,发酵淡豆豉时,以桑叶、青蒿发酵者,药性偏于寒凉,多用于风热感冒或热病胸中烦闷之证;以麻黄、紫苏发酵者,药性偏于辛温,多用于风寒感冒头痛之证。
1.3 传统中药发酵炮制工艺和现代中药发酵炮制工艺的比较 中药的发酵炮制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中药炮制中一种常用和重要的炮制方法。特别是近几十年来发酵工程等现代生物技术用于传统中药的研究开发,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探讨了发酵炮制的作用机理和炮制工艺,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药的炮制理论。
传统中药的发酵炮制是多菌种混合自然发酵,参加发酵的菌种种类和数量都存在一定的波动;同时传统中药的发酵炮制采用的是传统的固体发酵,整个发酵炮制的过程都是凭主观经验来控制。因此,传统中药发酵炮制后其质量的稳定性难于保证。
现代中药的发酵炮制根据微生物生长所用培养基状态的不同可分为固体发酵炮制和液体发酵炮制。现代中药的固体发酵炮制采用了现代生物技术,在整个发酵炮制过程中可以较好地控制参与发酵的菌种的种类和数量,同时对温度、湿度、酸碱度、通气等也能较好地实现动态控制,因而通过现代固体发酵炮制的中药其质量的稳定性得以较大的提高。在抗生素工业发展起来后,逐渐将液体发酵应用到中药的发酵炮制中,开启了对液体发酵炮制中药的研究。由于液体发酵较固体发酵具有更高的物质传递效率,也易于实现发酵炮制工艺的自动化控制,从而保证发酵炮制后中药质量的稳定性,所以此项工艺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篇5
一、注重柔韧练习
在日常体育教学中,我们观察到一些教师在短跑教学课时,准备部分往往是以游戏与加速跑、小步跑等练习相结合,不大注重柔韧练习。在夏季时候甚至让学生利用球类活动来代替专门的准备活动,这样做显然是不符合短跑技术练习的要求的。众所周知,提高短跑速度能力的主要依据是步频和步幅。科学研究表明:步频的快慢先天遗传的因素占到了80%以上。这个结果提醒我们,在教学中如果要提高学生的短跑速度,必须注意提高学生跑步中的步幅,而提高步幅的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柔韧练习,通过柔韧练习,从而提高跑动中的摆臂幅度和下肢步幅。具体练习方法如下:1. 肩臂绕环练习 2. 摆臂练习 3. 左右弓压腿 4. 跨栏步压腿 5. 纵劈叉练习 6. 正踢腿和侧摆腿练习。
二、注重上肢练习
我们在教学中要不断向学生传递这样的概念:短跑不仅是腿脚的功夫,要想真正做到跑得快,就必须依靠上下肢的协调用力合理配合。在短跑练习过程中要想提高速度,就一定要想到上肢带动下肢的道理加快上肢的摆臂就自然提高速度。
在前面我们已经强调了关于如何进行柔韧性练习的方法,在这里就不再重复。就着重谈一下如何进行上肢的力量练习,根据我们在教学的实践情况认为:增强上肢力量可以采用一些因地制宜的方式,这样利于学生平时也能够进行练习,从而使课堂内外能够成为一个整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具体方法:1. 俯卧撑练习;2. 快速冲拳练习;3. 手持轻哑铃的扩胸和绕环练习;4. 手持轻哑铃的摆臂练习;5. 徒手快速摆臂练习。要求每组为50次,以提高学生的耐力。
三、注重节奏练习
对于中学生来讲,要想跑得快,还必须掌握正确的跑步节奏,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速度感。良好的节奏不仅依赖于快速的步频,开阔的步幅,更重要的是需要学会体力的分配与放松跑的能力。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必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长期坚持对学生培养,并通过一些教学手段循序渐进,让学生明白要想跑得快、动作矫健,就必须掌握良好的节奏。培养良好的节奏主要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个步骤:主要体现在准备活动的短跑辅助练习中:
1. 在教师的带领下,进行快速摆臂的练习,让学生的摆臂节奏必须根据教师的掌声节奏练习。
2. 在教师的带领下,进行原地小步跑,高抬腿的练习,但学生的步频节奏必须根据教师的掌声节奏练习。
第二个步骤:体现在辅助练习中:
1. 根据教师的掌声节奏,进行加速跑练习,先从30米开始,后以每20米为一个练习阶段增加练习距离,最终增加到100米。
2. 每两个水平与能力相近的学生为一个练习小组,并排进行跑步练习,不要求跑的速度,要求练习节奏整齐划一,动作自然放松。
第三个步骤:体现在速度练习中:
1. 30米计时跑,要求尽全力冲刺、体会速度感受。
2. 100米放松大步跑要求体会开阔的步幅和流畅的节奏。
通过上述三个步骤循序渐进的练习,学生基本上就能掌握正确的跑步节奏了。
四、注重心理训练
篇6
1调整实验课时比例
由于课时有限,我们对验证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的比例进行了适当调整。为让学生做到既能熟练掌握传统实验操作方法,又能提高创新能力和综合实验能力,将原来单一,验证性实验调整为验证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的学时比例分别为75%和25%,并将总学时(32学时)分解为验证性实验24学时、综合性实验8学时。验证性实验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中药炮制的基本工艺和操作技能,深化课堂理论知识嘲。为减少验证性实验学时,我们将一些实验进行合并,在煮法实验的同时让学生进行水飞法的操作,如甘草汁煮远志的时间较长,同时没有复杂的实验操作,我们就安排学生做用时较短的水飞朱砂实验,这样既不影响教学内容和教学质量,叉可让学生多进行一些炮制实验。
2增加实验内容。完善教学内容体系
通过总结近几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增加了一些新实验内容,如在加固体辅料炒法一节中,增加了砂烫、滑石粉烫两项内容,使固体辅料炒法更为完整;在炙法这部分内容中,新增了油脂炙、姜炙弹法、煨法、制霜法等方法,使传统炮制部分实验内容更为完整。学生通过具体操作麦麸煨与麦麸炒实验,明确了两者区别。实验课的操作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促进了理论课程的学习日。
3改变实验教学考核方法
前两年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没有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然而在考核过程中发现学生思想上不够重视,他们觉得该实验课不如其他课程重要。如在考核水飞法的操作时,学生很难理解实验步骤及操作要求的具体内容,虽然水飞法的操作步骤也是理论课中重点讲授内容,但笔者还是发现有部分学生连基本的水飞法定义都不能准确说出。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实验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为改变中药炮制实验无实验报告的现象,针对新增加的中药炮制实验方法确定了实验考核的计分办法。中药炮制学实验的成绩为百分制,单独作为一门课程记分,由每次实验报告的平均成绩(50%)和最后的考核成绩(5O%)组成。实验平时成绩由平时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组成,带教教师在平时实验课时要记录学生的操作情况,并对每份实验报告进行打分。实验完成后,不论实验成败与否,都要求学生将该实验过程完整记录并进行小结,若对本次实验能提出一些新见解,给予加分鼓励。在总结体会中,很多学生加深了对学科的认识,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最后的考核成绩在平时实验课全部结束后以抽签方式进行,每人一种药物,现场进行实验操作考试,带教教师当场打分,该成绩作为实验考试成绩。此项措施提高了学生平时实验操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起到了较好效果,使学生从理论到实验,又从实验到理论,知识逐步得到深化。
4规范实验操作
为了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使学生在实验室里形成良好的学风,规范实验室操作是不可缺少的的一个环节。在实验中让学生2人一组,每组分一套中药炮制用的炉子、铁锅、锅铲、瓷盘、瓷碗、筛子等实验用具。实验结束后进行清点,如有缺损按照半价进行赔偿,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意识到实验课是严肃的。实施后大大提高了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同时降低了实验用具的损坏率。实验操作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方法,要求学生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认真完成每一步实验,观察每一个实验结果,规范地写好实验报告。特别是在第一次中药炮制实验过程中,带教教师要加强指导,及时纠正学生不规范的操作,了解各小组的实验进度,为后续实验打下基础。
5开设设计性实验
篇7
【关键词】中药炮制学;教学;趣味性
中药炮制学是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规格,质量标准,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一门学科。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辩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1]。中药炮制是中国医药遗产的组成部分,数千年来,对中国人民防病治病中起了重要作用,保证了中医临床用药安全有效。因此中药炮制学是中药各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之一。中药炮制学本身的内容比较枯燥,知识点比较零碎,且随着所学药物的增多,学生经常容易混淆,内容“张冠李戴”,经纬不分,随着记忆困难的增加,而产生畏难、厌烦的情绪。因此教师如何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则成为教学中及其关键的环节。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以下几点方法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一、注重历史 提高兴趣
在《中药炮制学》教材总论部分,有专章介绍中药炮制发展的历史,我们在对此章节的讲解采取讨论式教学法,充分利用教材内容并结合《中药学》的有关内容,与学生们研讨历史上中药炮制学如何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结合不同历史时期所产生的不同炮制品来进行讨论,让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切身感受到即将学习的中药炮制内容蕴含着与中医药进步和发展的血肉关系。在课堂上,还可以适当穿插介绍历代名医的行医典故及传说,中药炮制的变迁史话,各种民间传说、神话,以及古今轶事趣闻,既可活跃课堂气氛,亦可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记忆。
二、结合临床 联系实际
药性决定中药的临床疗效,而炮制又可以改变药性,变化原药的气味形色,升降浮沉,增强疗效,降低或消除毒副作用等,因此在讲授炮制时,应多结合临床实例来讲述同种药物的不同饮片治疗不同的疾病,来强调炮制的作用。以黄柏为例,生黄柏主泻实火、燥湿,一般用来治疗足膝痿软无力,小便赤黄等症;而酒炙后主泻上焦之火,一般可用来治口舌生疮及头面部的病患;盐炙后主降相火,滋肾水,一般用来治疗阴虚盗汗、梦遗滑精等症;蜜炙后主泻中焦之火,且不伤脾胃,一般用来治五心烦热等症;而炒炭则偏于止血,一般用来治疗痔瘘、崩漏不止等症。对此,前人有“生用降实火,蜜炙则庶不伤中,炒黑止崩带,酒炙后治上,蜜炙治中,盐炙治下”的总结。授课时与中医临床密切联系,可使学生充分理解临床用药需要决定了中药炮制的形成,而经过炮制得到的饮片质量高低决定了中医临床效果,这两者间相辅相成的关系,使学生充分理解炮制可达到减毒作用,扩大用药范围的目的,使学生真正认识到炮制是中医药的特色。
三、改革实验 提高质量
中药炮制实验是中药炮制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传统的炮制实验,学生只是按照实验指导逐步操作,这样就会使学生认为炮制就是重复的炒,煮,蒸,煅等简单的体力活,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优化实验课内容是一项迫切的任务。笔者在校教学期间适当的调整实验内容,学生按照实验指导的内容,用炒法,炙法等传统的方法操作后,还要求他们运用中药化学和分析化学的有关知识来分析炮制前后药品有效成分的变化,再结合中国药典的标准,来判断自己加工的炮制品质量是否合格。如在黄芩的炮制中,学生按照实验指导的要求制得生黄芩,酒黄芩和黄芩炭3中炮制品,我们再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来测定3种炮制品中黄芩苷的含量,通过和《中国药典》的比对,得知哪些学生的炮制品为合格品,哪些为不合格品。不合格的炮制品,要求学生自己查找问题所在,并写在实验报告上。这样的安排有助于学生锻炼动手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四、运用技巧 提高记忆
中药炮制品品种多,内容涉及面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感到单调乏味,为了提高学习效率,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记忆的规律性,如对比,归纳,理解,图解等与记忆的关系,以促进记忆。我们可以采用对比分析法,通过对比,同中求异,异中求同,能加深理解记忆,更好地掌握药物功效应用。例如栀子有生栀子,焦栀子和栀子炭3种炮制品,它们的共同点是都有清热泻火的功效,不同点是生栀子可以退黄利胆,焦栀子偏向除烦,栀子炭则主要用于凉血止血。如此有意识地常做比较,可以加深理解和记忆。归纳法也是我们常用的一种方法,不同炮制品的功效和临床应用有同有异,单独记忆比较困难,我们可以将同种炮制方法的药物的功效和临床应用归纳起来,将零碎分散的知识点趋于集中,这样可以是学生更好的掌握此种炮制方法对药物产生的共性,从而提高记忆效果。
总之,中药炮制学是一门实践性,实用性很强的学科,为中药学专业的必修课。要提高中药炮制学教学质量,首先要抓住学生的心理,充分激发其学习兴趣,重视运用中医理论;抓好课堂教学,采取科学可行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充分利用现代电教设备进行多媒体教学,使中药炮制学的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篇8
关键词:民族药;中药炮制;教学改革
项目基金:本论文由中南民族大学“民族药学”十二五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资助
【分类号】R-4;G642.4
炮制是我国独有的一项制药技术。传统的炮制技术具有几千年的历史,是人们长期医疗实践经验的总结,有其丰富的科学内涵和实际意义,需要不断的继承、发扬。中药炮制学是一门经验性很强的传统制药技术学科,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炮制方法。实验教学是炮制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1】。通过实验教学,要使学生掌握炮制的基本方法与技能,继承和发扬传统的制药技术,同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科学思维能力,能综合利用相关学科知识与技能,掌握现代研究方法,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索欲望,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2]。
本文通过对比中药与民族药炮制特点并对民族药炮制学实验教学的现状提出实验改革发展思路,以期提高中药炮制学实验课的教学质量,为培养具有实践创新能力和科研思维的中药炮制学人才奠定基础。
1中药、民族药的理论与炮制异同
中医药和各民族医药的形成和发展,是不断交流相互促进与融合的过程。客观上讲,中医药在某些方面促进了少数民族医药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在民族药物中,以具有较为完整理论体系的藏蒙苗傣等,其药学理论与中药理论有诸多相似之处。如傣药“四气八味”、“五性”及“入塔”理论与中药四气五味及归经理论颇为相似;苗药的“母药论”提出的“母药”指对主病或主症起主要治疗作用【3】,与中药的“君药”之意相近。民族医药植根于本民族文化,民族药理论依据与中药也有所差异,如瑶药的“颜色功能”理论认为药物颜色有红、白、黄、黑4种,红色药走血分,有补血、破血、生肌作用,黄色药走皮肉,有清热解毒、杀虫、除风作用,白色药走气分,有补气、行气、消气解毒作用,黑色药走骨髓,有滋肾、补胃、利水、消积、除寒利湿作用【4】。
炮制对于有毒药或矿物药的减毒存效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中药炮制中,一般以修、火、水、水火共制等方法为代表;同时于临床应用有明确的禁忌,如十九畏、十八反、北京同仁堂的对联炮制“虽难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便是对中药使用严格的生动表述。而民族药炮制各具特色,不同民族传承的炮制方法同本民族的生活方式及文化相承接,如蒙药炮制多用牛奶、羊奶制;藏医炮制矿物药多用煅、煨法;土家族苗族医炮制有毒药物多用童便制,壮药鲜品多用时炮制等[5]。
2炮制实验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炮制专业术语表达的影响
有人把《中药炮制学实验指导》比喻成一本“菜谱”,认为只要照着原有的操作一步一步来就可以炮制出合格的饮片,但真正操作起来会发现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容易[6]。而如何正规、准确及科学的进行实验操作,教与学两方都存在一定的困惑。最大的困惑就是某些中药炮制方法的术语不易理解和掌握,实际操作性差。就像菜谱中有“加盐少许”这样的操作,加“少许”究竟是加多少呢?中药炮制的有些术语也是这样。比如“炒法”作为迄今为止最古老、最基本的炮制方法,最重要的就是掌握炮制过程中的“火力”和“火候”。中药炮制“火力”系指中药加工炮制时火的大小,涉及武火、中火、文火(温度高低、升温快慢等)。而早时由于受到历史条件以及科W技术水平的限制,无法对“火力”精准的进行控制和表述,对炮制“火力”的分类与参数的表述凭经验而定,具有很大的主观意识性。
2.2 实验室的条件的影响
目前,随着经济的发展及科技的进步,中药炮制实验室条件也在不断改进和更新,如原加热设备主要为煤炉、煤油炉等,现多改用电炉、天然气炉等;同时改进了通风装置,从而使炮制实验室环境有了较大的改善。但炮制实验中所用的仪器设备均为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导致了学生对工业化大生产所涉及的生产设备缺乏直观的认识。例如与饮片厂的炮制生产设备相比,学校一般难以将各种类型、各种型号的设备购置齐全,因此实验室的炮制操作与饮片生产的实际情况存在差异,造成实验过程与工厂大生产过程脱节[7]。不利于其毕业后在饮片厂开展工作。
2.3 教学模式的影响
目前在高校中药炮制学的大学教学中,重理论轻实验的现象普遍存在。在全国医药院校中,课时相差很大,少的仅54学时,多的达108学时,由于某种原因总课时相差大,为了完成课堂理论教学,只有减少实验课时,有的实验课时仅有18学时[7]。实验课时比重小而教学任务重,教学质量难以保证。而从成绩考核来看,理论课考试所占分值比例较大,实验考核又没有客观的评分标准,难以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学习热情,造成学生对实验有所轻视的现象。
2.4 实验教师的影响
在实验课上,教师通过手工操作的方式边演示边讲解炮制方法的操作、注意事项、成品要求、“火力”、“火候”等,大多凭借个人经验进行描述和表达,不同的教师有着不同的标准和要求,教学效果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不同的教师对炮制的掌握不同,在实际教学当中难免造成偏颇。
2.5 文化、地域差异的影响
由于中药的使用历史悠久及各地用药习惯的差异,使某些中药饮片的加工炮制“一药多法”、“各地各法”的现象普遍存在,这为炮制实验教学带来了诸多不便。
3改革措施
3.1适当调整实验内容
对传统实验与现代实验的比例进行了适当调整。在实验安排上以中药炮制的常用方法为主,如炒法、炙法、蒸煮法等,选择具代表性的药物,如:王不留行、麻黄、阿胶、鳖甲、地黄等,在有限的药物中体现传统炮制技术的特点,同时也要开展一些有民族特色的炮制实验课程。通过传统炮制实验可使学生掌握中药炮制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继承和发扬传统的制药技术。使得这部分内容约占实验课总学时50%的课时。
3.2 注重思维方法教育,培养严谨和创新的态度
我院药学以培养高质量的具有创新思维的复合型、开放型和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按“基础扎实、知识面宽、适应能力强、综合素质高、有较强的创新精神”的要求,以人为本,使学生“会做人”、“会学习”、“会创新”。主要培养有研究潜力、具有一定的复合知识,既掌握本专业要求的现代医学知识和技能,同时又具有一定民族医药特长,特色鲜明的应用研究和理论研究相结合的高级人才。因此,在中药炮制学实验教学中,首先让学生明确只有科学规范的实验操作和严谨认真的态度,才能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及说服性。在实验室过程中,鼓励学生对出现的问题敢于有自己的理解及解决思路及解决手段。在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认真观察每步实验的现象并及时记录,强调记录的“原始性”、“真实性”及“准确性”。在这种共性与个性结的实验操作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的环境下,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的试验操作技能,启迪其科学思维及创新意识。
3.3 重视设计性实验
设计性实验的教学目的主要在于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通过老师给出的实验题目及要求,学生课外通过图书馆和校园网资源查阅和收集相关的文献资料,加以总结归纳,将其运用于实验中,设计出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案,并在老师的指导及帮助下完善及改进实验方案。实验结束后,不必过分强调学生必须获得正确的结论,而应要求学生对设计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实验结果进行充分、具体、科学的分析。开放性实验有别于传统的验证性实验模式,改变了学生处于被动的局面,更加强调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这种形式的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同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复合型人才[8]。如:何首乌的设计性实验,有的学生设计了用酸碱滴定法测定首乌炮制前后蒽醌的含量变化,虽然这种方法准确度不高,可行性差,但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独立思考,积极主动地参与实验,不仅让学生对以前学过的知识重新回顾和加深,同时也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独立设计实验和知识运用的能力。还有的学生查阅了许多何首乌的相关资料,仅卵磷脂的测定方法就写出了多种设计方案,通过这种方式大大的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拓展了思路,为将来的科研和工作打下基础。
4小结
中药炮制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验教学作为中药炮制学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不能仅仅通过验证来补充理论,而是主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及创新性。通过对中药炮制学实验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改进,端正了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了学生的主观意识,避免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单一、重复,打破了其对学生的束缚,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创造性,而且还是理论学习的综合运用的综合运用【9】,有利于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好地实用型中医药专业人才。同时应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及特色,在实验教学中加入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炮制实验,如蒙药、藏药等,培养一批民族医药人才,为少数民族进一步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龚千峰.中药炮制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2007:1-3
[2] 田华咏,瞿显友,熊鹏辉.中国民族药炮制集成[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0:1
篇9
摘要:目的:观察角膜解毒剂对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疗效。方法:随机分成130例角膜解毒荆观察组,128例传统西医疗法对照组,观察对角膜刺激炎症、溃疡愈合时阊的疗效比较。结果:角膜解毒剂较西医传统疗法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角膜刺激症状及溃疡愈合情况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治愈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愈平均时间有明显显著性(P<0.01)。结论:角膜解毒剂治疗浅层型和中基质型单纯疤疹病毒性角膜炎有较好疗效。
关键词:角膜解毒剂;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
中图分类号:R772.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717(2007)05―1074―02
单纯疱疹病毒(HSV)引起的角膜感染称为单纯疱疹性角膜炎(HSK),它是当今世界上危害严重的感染性眼病之
一,是严重致盲性眼病,居角膜病致盲首位,由于抗生素和皮质激素的广泛应用,其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单疱疹毒性角膜炎治愈后仍可多次复发,使角膜浑浊加重及出现眼前段改变,终致失明。本院自2000-2005年以院内制剂角膜解毒剂为主辅以局部用药治疗浅层型及中基质层型单纯疱疹性角膜炎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病例来源于本院门诊与住院患者,随机分组,共观察258例262只眼。其中门诊242例246只眼,住院16例16只眼;男186例,女72例,年龄最小17岁,最大72岁,病程最短5天,最长4年,观察组与对照组资料见表1。经;检验表明:两组年龄、病程和病情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观察方法对观察病例进行视力、自觉症状、角膜浸润病灶大小变化、角膜荧光素染色、角膜知觉等检查,采用治疗前后自身对照判断疗效。
1.3病例选择诊断标准:参照中国人民总后勤部卫生都编的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制定单纯疱疹性角膜炎诊断标准。
角膜炎症分型:浅层型:角膜上皮或浅实质病损。为点状、星状或树枝状浸润。中基质层型:角膜病变累及角膜厚度1/2以上,为地图状角膜溃疡,有合并虹膜炎或色素膜炎。2%荧光素液染色检查呈阳性。中医辨证:星翳初起,星点散布或连缀树枝状,色灰白。若病情继续发展,病灶扩大加深,则呈现边缘不齐且表面凸凹的地图状。伴抱轮红赤或白睛混赤,眼痛如刺,羞明流泪,多目多。可伴有眉棱骨胀,口干,咽痛,舌红,苔黄,脉细数,或弦滑。
纳入病例标准:凡符合西医标准和中医辨证标准者,可作为观察对象。病变波及深基质层,盘状角膜炎不在治疗观察范围内。
1.4治疗方法 观察组:口服本院制剂角膜解毒剂为主,每日两次,每次100mL,配合用中药熏眼(取口服中药20mL趁热熏患眼10rain,每日2次),局部滴无环鸟苷滴眼液及迪可罗眼膏,严重病例用1%阿托品滴眼液散瞳。
角膜解毒剂主要方剂如下:赤芍15g,白芍15g,紫草10g,15g,玄参10g,川芎15g,板蓝根15g,大青叶10g,木贼10g,桔梗10g,黄芪40g,石菖蒲25g,葛根20g,茯苓15g,夜明砂10g。
对照组:采用聚肌胞注射液lmL或病毒唑注射液ImL结膜下注射,口服抗病毒口服液,局部滴药同观察组,必要时口服消炎痛,局部滴1%阿托品滴眼液散瞳。
2结 果
2.1疗效评定标准治愈:症状消失,角膜炎症全部消退,溃疡愈合,荧光素染色转阴;好转:症状与炎症减轻,角膜病灶缩小,荧光素染色少许着色;无效:症状无减轻,角膜炎症未能控制,荧光素染色无改变。
2.2观察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
经x<sup>2</sup>检验: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x<sup>2</sup>=0.506,P>0.05),两组治愈率差异有显著性(x<sup>2</sup>=4.183,P<0.05)。
2.3观察组与对照组平均治愈时间比较 观察组为(12.36±2.32)天,对照组为(17.42±2.89)天。经t检验,两组差异有明显差异性(P・<0.01)。
2.4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各项症状消失率的比较
经治疗后观察组中羞明、流泪、疼痛、目赤等症状的消失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3 讨 论
篇10
【关键词】PBL联合LBL教学法 中药炮制学 实验教学
中药炮制的实验教学是学习中药炮制重要的一环,在实验课的学习上,学生不仅能巩固理论课上的知识,同时还能锻炼个人的动手技能,将课上所学的理论得以应用,对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目前学生普遍认为中药炮制实验课对炮制火候以及药材炮制程度的掌握不清,有目的性地进行了PBL联合LBL教学方法,以期学生取得更良好的成绩,并使得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更大提高。
LBL教学法是医药学科传统教学中的常用方法,它将把老师放在主置上,学生放在接受知识的被动位置。课堂上都是教师向学生单方面传递知识,其具有传递知识信息快,易于掌握,系统性强。但同时也存在着忽视学生能力培养,不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而PBL教学法则是以问题为出发点,以学生为中心,旨在培养医学生的探索意识、创新和实践能力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等。但PBL教学法也存在自身的不足,如学生学习知识不系统,课上传授知识少,要求学生自学能力较高等现状。基于以上问题,根据中药炮制实验教学的特点,采用PBL和LBL相结合的方法,使其各自在优缺点上互补,并通过教师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和科学性的引导学生,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并以此在中药炮制的实验教学中得以应用。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我校中药制剂专业2010级学生1、2、3班9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三班的学生均为国家统一招生入校,在入学成绩、年龄、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上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教材与方法
1.2.1 教材
三个班级的学生均采用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贾天柱主编的《中药炮制学》精编教材,中药炮制教研室集体编制的教学方案并经学院院办审定。三个班级均又同一教师授课。
1.2.2 教学方法
三班学生分三个组分别进行PBL、LBL、PBL与LBL结合的教学方法:其中一组进行单纯PBL教学,上课内容为炮制理论和炮制方法等相关问题讨论的方式来进行。第二组进行单纯的LBL教学,上课的内容以教师全程传授知识的传统教学模式进行。第三组为PBL与LBL结合教学组,课堂内容为理论知识以LBL教学进行,理论内容结束后进行PBL教学的讨论。问题的讨论以4人为一个小组进出,教师给出所炮制中药成品的质量要求(形状,外观、气味、颜色等,并提供炮制过程的视频录像),之后查阅资料和文献,小组内组织炮制药材,与给出标准品的质量进行对比,如果与成品要求的差异很大,则在课堂内进行讨论,说出在炮制过程的注意事项给予纠正,如果与成品要求很接近,则在课堂内讨论炮制过程值得总结的经验。最终教师评价,并将课堂上的讨论内容加以总结。
1.3 效果及评价方法
采用实验考试以及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参加课程的三组学生进行效果评价,考试题均为上课讨论和练习的药材,并最终以百分制的形式给出分数;问卷调查则是不记名的形式,对参加课程的每位学生以调查表的形式,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体会,学生在所被试的教学法中选取是与否两个登记,现场填写。发出调查表90份,收回90份,回收率100%。
1.4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均以SPSS15.0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卡方检验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以P
2 结果
2.1 三组学生考试成绩的比较
通过考试的成绩对比,发现分数以PBL联合LBL组>LBL组>PBL组考试成绩依次降低,且在操作考试的结果分析上,PBL联合LBL组相对于单纯的教学方法有显著差异, (P
2.2 问卷调查的结果比较
通过问卷调查反馈的结果可以看出,PBL联合LBL教学法还是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并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等内容上都要优于单纯的PBL和LBL教学法。问卷调查结果见表2。
3. 讨论
中药炮制学作为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在按照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对中药材加工成中药饮片的方法和技术,药物经过炮制后,可以提高药效,降低毒副作用,是一项具有传统特色的制药技术。但从现状来看,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中药炮制技术,相关部门对其继承和保护还不够重视,学科发展缓慢,炮制工艺的不统一等是目前学科的弊端。从长远的角度考虑,加大对中药炮制的重视和扶持是至关重要的。
中药炮制学的实验教学优劣直接影响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从上面的应用结果可以看出PBL联合LBL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问题的解决能力,学生普遍对此教学方法反映较好。
根据PBL联合LBL教学方法的特点,笔者在实验教学中的麸炒、砂烫、麸煨等技能进行了联合教学的方式。考虑到所设计的问题应该引出教学的课堂重点,并结合之前在总论学到的知识点,进行穿插整理,将各论的单味药的特殊内容以问题的形式抛给学生,并通过总论内容的基础知识,让学生进行思考,使得PBL和LBL联合进行。如在进行砂烫的实验教学讲解时,先进行河砂辅料的整体作用的介绍,从功用到炮制方法逐一加以讲解,之后在单味药的内容,以问题的形式让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如“砂烫的药物都能达到药物利于粉碎,成分易于溶出,而这样的作用是怎样达到?”“给同学展示砂烫马钱子的最终成品形状,并让学生思考为了达到这样的成品形状,在砂烫马钱子的时候应该有什么注意事项?”“如何进一步提高饮片的质量标准以保证用药安全有效?”等问题。在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学生再通过动手进行实验操作,验证讨论的内容。在学生动手操作的时候,教师根据学生炮制品的性状,提出相应的问题并对此加以改进,确保学生的炮制品达到相应的成品要求。这样,以教师讲解奠定基础知识学生讨论动手操作炮制品性状反馈改进炮制方法(火候和火力等)的教学模式,最终达到炮制品的质量要求。
通过进行PBL、LBL、PBL联合LBL三种教学方法的成绩比较发现,对于中药炮制的实验课来说,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是PBL联合LBL教学方法,单纯的PBL与LBL教学方法反而没有理想的效果,PBL教学方法很难在不讲解炮制经验和注意事项而达到炮制品的要求,而LBL教学方法对学生仅仅讲解了炮制的方法,而缺乏将理论的内容与实际生产的联系,故在操作起来很难与炮制品的要求相一致,故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中药炮制的实验教学中实行PBL联合LBL教学法是科学可行和至关重要的。
综上,在中药炮制的实验教学中,科学地应用PBL联合LBL教学方法,根据不同内容和时间安排教学模式,两者互通有无,是可行的教学方法,在提高了教学质量的同时,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值得推广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周忠,信陈,庆林,艺雄等.教学模式的研究进展和现实意义医学[J].医学与哲学,2007,28(8):7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