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低碳经济范文

时间:2023-04-07 22:06: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发展低碳经济,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发展低碳经济

篇1

关键词:低碳能源 低碳经济 发展 措施

低碳经济指的是基于低的能耗、排放及污染所进行的一场经济模式的伟大创新,是人类社会创建绿色生态文明的一大进步。虽然我国在改革开放的几十年里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建设成就,但环境问题日益严重,而发展低碳经济不仅能应对环境问题,它同时也是我国发展社会经济的内在要求,值得我们深入探究。

一、低碳能源经济在国家发展低碳经济中的重要性

我国低碳经济的健康发展离不开一场深刻的能源革命,换言之,促进能源经济革命是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所在[1]。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实质就是针对现代经济的运行和发展开展一场深刻的能源经济革命,建立起最低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低碳能源经济发展模式。发展低碳能源的根本目标在于推进低碳经济发展实现两大本质转变:其一,基于碳基能源的现代不可持续发展经济要彻底转化成低碳甚至是无碳能源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其二,以往的高碳黑色型能源消费结构要彻底转化成低碳甚至是无碳的绿色消费结构。由此,我们发现发展低碳能源就是要促进能源生产、消费的低碳转变,全面实现能源生态化经济,这是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能源基础。

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过程中,低碳能源经济革命应包括三个阶段目标:其一,近期目标,即把煤炭的清洁利用及节能减排作为重点,坚持提高利用能源的效率,加快开发新能源、低碳固碳等技术;其二,中期目标,即不断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比重,坚持推广新能源技术,如氢燃料电池等,还要广泛应用碳收集、埋存等技术;其三,长期目标,即建立可持续能源体系,其主体包括洁净煤、可再生能源、先进的核能等。这是发展我国低碳经济的战略目标,对低碳能源的发展实践而言具备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促进低碳经济健康发展的低碳能源发展措施

(一)建立健全能源消耗标准,重视对节能减排的激励

当前,我国能源行业面临市场价格不合理,刚性的、高能耗的能源消费结构的敏感度偏低,在能源的利用上存在效率低下的问题。为解决这一系列问题,就务必建立健全能源消耗标准,并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把高能耗的能源消费结构的刚性减弱,引导能源行业不断创新节能环保技术,发展低碳能源,真正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首先,应加大改革能源产品市场价格的力度,抑制能源消费需求的持续增长,把能源的稀缺程度更全面地反映出来,并加大处罚高污染企业的力度,给予产业创新、升级更多的支持、激励。在约束各行各业的能源消费时,应完善制定相应的标准,并采取法律强制措施,如建筑节能标准、机动车燃油标准、家电能耗标准等,同时大力宣传、普及低碳制度,让消费者、生产者都能更好地了解低碳制度,引导消费行为变得更加绿色、低碳,为国家低碳经济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2]。

(二)创新绿色低碳能源技术,构建低碳经济技术体系

不管是国家、企业还是个人,创新都是进步的灵魂。为此,我们应充分重视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积极开发低碳新能源技术、低碳产品,为发展低碳经济提供条件。如企业可以自身战略环境为基础,构建起合理的、科学的低碳营销模式。当前,低碳新能源消费已经演变成必然的市场趋势之一,企业只有把低碳能源元素融入到以往的生产经营模式中,按照低碳经济发展要求做出改变,才能真正降低生产经济过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使资源利用效果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以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同时,要大力践行低碳理念的低碳能源经济战略,大力开发并利用清洁能源。从当前我国的国情来看,水能、太阳能、风能、植物能源等应用比例的提高具备较大的可行性。新型能源的普及与推广需要面对市场化技术、市场化能源的难题,只有提高低碳能源技术的含金量,建立低碳经济技术体系,才能把低碳经济带入一个良性的循环轨道中。为此,我们要坚持推广先进的低碳、无碳能源新技术,构建低碳经济技术体系,为实现低碳经济健康发展提供重要保证。

(三)发展低碳新能源经济,提升低碳经济的发展水平

为不断推进节能减排,我们还应加大发展循环经济的力度,推进资源、能源的高效循环利用,把保护生态环境与促进经济发展的工作有机结合在一起,最大限度降低社会经济活动对环境造成的消极影响,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首先,要大力推进生态化的化石能源,低碳化利用高碳的能源,完成建立低碳绿色消费体系、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基本任务;其次,要积极促进新能源产业的绿化发展,围绕低碳能源产业群,为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经济提供支撑点;另外,要把低碳经济政策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把碳排放纳入经济政策的范畴加以执行,利用政策的力量督促企业节能减排,并进一步完善生态补偿机制,避免过度开发,为发展低碳能源经济保驾护航。

在产业经济发展战略方面,国家应加大宣传低碳能源产业光明前景的力度,把低碳能源产业经济的发展作为未来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性扶持,促使低碳能源经济在我国持续、稳定地发展下去,把低碳能源经济变成低碳经济中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一大亮点。同时,要坚持发展和扩大低碳能源产品的出口贸易,鼓励低碳能源消费,并对低碳能源工业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等进行合理的调整,把低碳能源经济变成拉动国家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之一,从而不断提升国家低碳经济发展水平。

三、结语

我国基本国情决定了低碳能源经济在国家发展低碳经济中的重要性。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通过建立健全能源消耗标准、创新绿色低碳能源技术、发展低碳新能源经济等措施对节能减排进行激励,并及时构建低碳经济技术体系,从而不断提升低碳经济健康发展水平,为全面实行低碳经济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关华,赵黎明.低碳经济下能源―经济―环境系统分析与调控[J]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3(5):84―89

篇2

[关键词]低碳经济;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发展

[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0)45-0071-01

1 浙江的产业发展和出口贸易的能源消耗

1.1 浙江省的产业结构与发展状况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和新技术革命等因素引发的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浪潮加速发展。自中国加入WTO之后,对于浙江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产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据统计,2004年浙江GDP为11243亿元,其中第一产业的产出为816亿元,占总产出的7.3 %;第二产业的产出为6045亿元,占总产出的53.7%;第三产业的产出为4382亿元,占总产出的比重为39%。总的来说,当前浙江经济正从初级发展阶段向现展阶段转变,但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仍然偏低,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任务仍然艰巨。面对2009年年末的金融危机的冲击,展望2010年浙江经济的发展,笔者深深感到当今的浙江发展处在机遇与挑战,困难与希望的交叉点。调整经济结构,防止通货膨胀,促进经济转移,加快经济发展浙江经济发展的重点和政策调整得分趋向。

1.2 浙江省社会经济发展的能源消耗

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资源,而浙江省虽然经济发达,但是资源十分匮乏,95%以上的能源消耗需要从外省引进。2008年共从外省调入煤10874万吨,进口煤2087万吨,进口和调入原油2297万吨,调入天然气17.7亿立方米。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建设加快,全省能源消耗随之增长,能源供需缺口扩大,浙江经济发展的压力也日渐突出。

1.3 浙江省的能源消费结构

近年来全省能源品种消费结构仍以煤炭为主。其中,煤炭占61.5%。而电力和天然气占9.1%,只占能源消耗初始结构中的很小比例。虽然在能源终端消费中,煤炭消费比重进一步下降,电力、热力、天然气等消费比重进一步上升。但是煤炭仍然是浙江省发展经济的主要消耗资源。煤炭的大量运用加上资源的利用效率不高,使得大量有害气体排放和环境污染加剧。因此必须提高清洁、优质能源在浙江省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促进能源结构的调整,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2 对于浙江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发展的建议

2.1 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

加快改造传统的产业,培育具有广大前景的新型产业。浙江省的传统产业仍然是以粗放型的发展模式为主,高污染、低利用率的特点导致许多企业的生存发展受到限制。此外,浙江省的农业发展出现之后,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提高土地的总体利用效率,推行农业的规模经营,提升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是浙江省农业发展的前进方向。发展低碳工业、服务业和农业,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研究制订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等新兴低碳发展规划。坚持以低排放为核心的“低碳革命”,对产业、能源、技术、贸易等产业进行调整,以抢占先机和产业制高点。逐步改变浙江省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发展风能、太阳能以及不产生二氧化碳的生物质能,发展循环经济和集约型经济,确保浙江省的低碳经济发展处在全国前列。

2.2 加强技术和产品的创新力度

浙江省人均GDP已达到6000美元以上,是中国创业、创新的最活跃的省份。当前经济发展的新环境使得生产要素结构和政策机制发生新的变化,因此必须加快创新的战略转移。碳技术的创新能力,决定了浙江省发展低碳经济的发展水平。研发节能清洁的能源、可再生能源、核能、土地农业的合理利用等一系列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在低碳发展中,首先政府应出台政策鼓励发展新兴的低碳经济,其次企业也应该积极参与研发,提高企业的国内外竞争力,再次我们个人也应该树立节能减排的环境意识,为发展低碳,保护城市环境贡献个人力量。低碳经济的发展有必要选择具有前瞻性、战略性、成熟性的共性技术。

2.3 发展低碳市场机制和宏观战略

篇3

自2008年初我国首次推出“低碳城市”试点至今,全国多个城市纷纷提出建设“低碳城市”的构想,面对一浪高过一浪的追“低”热潮,如何以理性心态和科学态度发展低碳经济成为城市决策者们共同思考的问题。全国“两会”期间,曾经担任过环保局局长的乌兰察布市市长李万忠,从专业角度为我们阐述了他的“低碳观”和一座城市充满务实精神的低碳之路。

低碳经济是对传统经济的延伸和丰富

《中国城市经济》:时下低碳经济无疑是个热门话题,每个城市似乎也都想在此方面有所作为,请谈谈您对低碳经济的认识?

李万忠:从形态上来讲我认为低碳经济涵盖面比较广泛,比如第三产业中的服务业、旅游业等,第一产业中的有机农业,还有轻工业、高新技术产业等,也就是说低碳经济不是一个全新的经济形态,而是对传统经济的延伸和丰富;另一方面,低碳经济是一个相对概念,比如用高新技术改造后的传统产业,相对改造以前而言它是低碳的,但和其他低碳产业相比它也许又是高碳的,因此,我认为提倡低碳经济不是要把某种产业形态消灭,而是要通过高新技术对其进行改造提升,实现低耗能、低排放,这也应属于低碳形态。

《中国城市经济》:似乎现在有个观念,只要一提到低碳经济就大有和传统经济诀别的意思。

李万忠:我们知道,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必然的因果联系,没有继承就没有发展,在原来基础上实现飞跃、升华才叫发展,所以说投入相当的精力、人力,物力来改造传统产业,这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务实之举、务实之道。大力发展低碳经济,一定要客观看待传统产业和新型生产方式的关系,为了追求低碳,把传统制造业、能源工业都消除行吗?比如电力工业,为了发展低碳经济就不让火电发展显然不现实,那火电这个产业怎么办?当然要通过大量的科研投入提高它的有效能源利用率,比如现在已经出现的超临界、超超临界的发电机组,就很好地在实现了能源消耗和排放的下降,这不就是低碳经济吗?还比如在乌兰察布市有一些高载能产业,这些企业生产的电石、铁合金产品是产业链条一个组成部分,相关下游产业离开这些产品就无法发展,而且也没有其他替代产品,难道为了低碳就都把它们都砍掉?我看不是,务实的做法就是用高新技术来武装、改造它们,拉长它的产业链,实现循环利用,最大程度地实现降低排放,我认为,这种追“低”的过程也是低碳经济的一种形态。

《中国城市经济》:我们知道低碳不仅仅限于产业层面,也涉及到城市建设和管理的诸多方面,你对此有什么感受和建议?

李万忠:去年我到德国考察,看到有些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和提倡。比如城市照明,多数城市的街道很好地控制了路灯的数量、间隔和亮度,但在我们国内的许多城市中,整条道路的亮度显然超出了照明的目的,有些街道上的灯都是好几层,一味追求奢华,搞的如同白昼,有些城市更以“不夜城”沾沾自喜。我感到低碳不仅是经济,也是一种生活态度和方式,在满足于人们生活方便、舒适的基础上,一定要力行节约。再就是公共交通,很多发达国家,包括德国、日本、俄罗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最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公共交通的建设,中国目前拥有机动车7600万辆,汽车消费量和产能都占到全世界第一,从扩大内需来讲这无疑是个好事,但是从发展低碳经济这个角度来讲,我觉得问题比较多。我们国家能源十分紧缺,据有关部门统计,原油对外依存度已经超过了50%,因此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特别重要。

《中国城市经济》:在您看来,建设低碳城市最迫切要解决那几个方面的问题?

李万忠:首先是能源消耗问题,包括上面提到的城市照明问题;第二是城市交通问题,交通堵塞既损失时间、消耗燃料、污染环境,还降低了工作效率,这也是不低碳;第三在城市实行差别电价,核定人均消费多少,超过这个范围那就要加价,这样也可唤起人们的节约意识;第四是城市建筑的节能改造,比如在德国,老建筑都要进行节能改造,新建筑必须进行节能评价,验收合格后才能允许销售。我认为城市建筑节能是衡量一个城市是否低碳最大的方面。

中国的风电产业发展空间巨大

《中国城市经济》:发展低碳经济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新能源产业的建设,请问新能源主要包括哪些具体形式?

李万忠:我认为当前的新能源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风电,二是太阳能,三是生物质能,例如秸秆发电、垃圾发电等,再就是核电。这其中风电是一个重要的支柱,在国外这个产业已经得到普遍和成熟的发展。

《中国城市经济》:您认为我国风电产业发展处在一个什么阶段?

李万忠:我国是世界第五大风电国,如果按资源拥有量以及风电在整个能源产业所占比重看,风力发电的发展非常不充分,主要原因在于:一是我们起步晚,国外已经走向产业化,我们还在试验阶段;二是我们所能掌握的核心技术少,特别是关键技术基本依靠引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风力发电机制造企业凤毛麟角。

《中国城市经济》:目前的一种观点认为我国风电产业普遍存在产能过剩,您对此有何看法?

李万忠:首先我认为这个“过剩”不是风电产能的过剩,而是风力发电机的产能过剩。风力发电在我国能源产业里所占比例非常小,到2008年全国火电装机为7.6亿千瓦,而风电只有1200万千瓦,风电与火电比不到2%,在德国这个比例已经达到20%左右,由此可以判断,中国的风电产能不过剩。至于说风力发电机制造方面,我认为也不能笼统地说产能过剩,过剩的是那种引进零部件进行简单组装的低端产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产品还是缺乏,国家应该提高这个门槛。尖端技术被国外垄断造成风电设备制造成本居高不下,不过目前这种状况正在得到改变。例如乌兰察布最近要引进的新疆金风就是我国第一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风力发电机制造商,据企业负责人介绍,他们的设备一投入市场,中国的风电设备制造成本迅速降低20%,我认为这样的企业应当越多越好。

《中国城市经济》:在您看来,我国风电产业的发展需要破解哪些难题?

李万忠:第一是投入问题。要在关键设备和技术的研发上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一方面进行国际间的高水平合作,一方面加快自主研发的步伐;第二要尽快解决输出通道的制约,这是造成风力产能看似过剩的主要原因。我国目前风力与火电比重不到2%,我认为这个比重达到15%比较合理,按照这个比例计算,如果2010年全国火电装机达到8.5亿千瓦,风电装机至少要达到1.2亿千瓦,关键的问题是如何确保更多的风电顺畅进入电网。国家可再生能源法修正案里提出国家电网要对风电无条件全部收购,但这目前还无法实现。与此同时,国家应加快电网智能化改造步伐;第三要解决好利益机制问题。在这个方面首先要解决好价格问题。风电一次性投入大的产业特点决定了它的生产成本总体高于火电,例如建设一千瓦装机,如果火电需投入四千元,那么风电就要投入八千元左右,从扶持风电发展的角度出发,国家的价格补贴政策应尽快落实到位。另外急需解决的是在现行税收体制下地方利益的补偿问题。风电场一般建在边远v地区,这些地方一般都是交通不便、气候恶劣的经济欠发达地区。按照现行可再生能源可减半征收增值税,以及新近施行的增值税转型办法,地方政府除了在风电场建设时收一些建安营业税外,就再没有其他税收。以乌兰察布为例,今年我们的风电装机要达到300万千瓦,按照增值税减半(8.5%)征收和当地风电等效时数计算,每年就要减少2.2亿的税收。因此,我建议国家要通过转移支付的办法给予这些地方补助,以便调动地方发展风电的积极性。

欠发达地区要用长远眼光谋划低碳经济

《中国城市经济》:和经济发达地区相比较,像乌兰察布这样经济欠发达地区应如何谋划好低碳经济的发展?

李万忠:乌兰察布是一个产业结构比较单一的典型的欠发达地区,因此对于低碳经济的谋划要有长远眼光。首先是通过结构调整的办法来发展低碳经济,加大风电等新能源建设力度,按照我们的目标,到“十二五”末乌兰察布的风电和火电比要达到1∶1;第二,充分利用显著的区位和交通优势,积极发展商贸物流、金融、服务等第三产业,这些产业比重大了,单位GDP能耗和排放自然就大大降低了。下一步包头至北京的高速铁路一通,从乌兰察布到北京只需一个多小时,那我们这里就成了北京的“八环”,第三产业还将有更大的发展;第三是积极发展节水型设施农业。通过大型喷灌和膜下滴灌、渗灌等节水技术应用,到“十二五”初,我们的节水灌溉将达到150万亩,这样农村常住人口每人就可以拥有一亩节水灌溉农田,让农户也能享受到低碳经济的好处。另外通过现代化、规模化的养殖方式,尽快实现畜牧业与农业比重的基本持平,这样农村也就能富裕起来;第四就是我们的“重头戏”――用高新技术来改造和武装传统产业。比如电力,在现有脱硫技术基础上,还要增加脱氮设施,进一步加大对二氧化碳、废气物、粉煤灰的合理利用。比如高载能方面,要多建设一些具有全国先进水平的全封闭大炉型,过去6300伏的半封闭矿热炉很多,现在3万千伏的全封闭大炉型越来越多,电耗、能耗都有了大幅度的下降。还比如在拉长产业链上,将电石延伸到PVC,延伸到醋酸乙烯。

《中国城市经济》:既要抓住新型产业的发展机遇,又要积极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这本身就是科学辩证的发展思路。

李万忠:是这样的。发展低碳经济不是要把那些高载能产业全部消灭掉,而是要用高新技术让它们在原来的基础上“脱胎换骨”,如果与这些产业“决裂”,我认为首先会造成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我经常说有落后的企业没有落后的产业,我不同意朝阳产业和夕阳产业之说。

篇4

关键词:低碳经济;中国经济;经济发展模式;经济转型;环境问题

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最开始是由西方发达国家提出来的,主要是针对现在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各国为了保证经济稳定可持续的发展,积极响应了低碳经济发展的模式。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主要的特点是对环境的污染程度较低,资源的消耗量较小,所以我国积极推行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以缓解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环境和资源的压力。现在我国环境因为经济的发展呈现逐渐恶化的趋势,对经济水平持续的增长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所以我国要积极贯彻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向低碳经济模式的转变。

1低碳经济的概述

1.1低碳经济的概念

中国当前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环境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尤其在社会生产实践的过程中高耗能、高污染、大量污染排放等现状,迫切需要及时地发展低碳经济,促使资源利用趋于合理化,经济发展保持稳定可持续的状态,最为重要的是为人类创造一个适宜生存的环境。进入21世纪以来,高度重视低碳发展的模式,不仅要利用低碳经济模式对自然环境进行有效的保护,还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注入更多新鲜的活力,为社会资源再分配,能源优化提供系统性的保障。

1.2低碳经济的内涵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最终目的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所以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要实现社会资源的高效利用,积极开发各种新能源,初步建立绿色GDP模式。另外,要在能源创新的基础上,优化中国经济产业的结构,健全和完善我国经济制度的建设,确保经济发展模式中渗透人性化和人文化的思想理念。形成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模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社会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理念。

1.3低碳经济的特点

1.3.1战略性。如今水资源问题、全球气候问题、天气变化问题已经成为人类发展中不可避免的因素。发展低碳经济不仅是缓解这些问题的重要措施和手段,也是人类在进步和发展过程中探索出来的又一次文明的变革。从微观角度分析,低碳经济模式是对当前不合理的经济发展模式和能源利用方式的一次重大调整,最大程度地降低人类生产生活实践所面临的风险,也为中国社会、生态的平衡做出了战略性的发展策略。

1.3.2综合性。我国要发展低碳经济不是单纯地应对温室气体的排放,而是涉及到了众多因素,例如社会技术、经济问题、环境压力、人文发展等。低碳经济的发展体现的是一种综合性的特征,因为不同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以及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不尽相同,所以发展低碳经济要以社会公正和人类文明作为发展的基础,最后在满足综合性的条件下,制定低碳经济发展的目标。

2中国低碳经济转型的困难

2.1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难度较大

我国地大物博,资源的存储量非常庞大。我国在经济发展的初始阶段没有高度重视工业生产中对资源的浪费。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模式和理念逐渐走向现代化,传统粗放型的经济模式呈现出越来越多的弊端,资源的储备量也在逐渐减少,对我国社会经济长远的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但是我国长期处于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下,要实现转变的难度非常大,阻碍了我国经济发展模式向低碳经济转型。

2.2低碳技术的发展比较落后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缓慢主要的制约因素是低碳技术不够成熟,现在我国大部分重工业生产依然是以加大资源消耗来实现产量的提高,没有重视新的生产技术的开发。在这种生产背景下,导致我国在新能源技术开发方面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严重地阻碍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向低碳经济模式的转变。

2.3产业结构的限制

产业结构的优化是促进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重要因素,我国产业要向低碳经济发展模式转变就必须对产业结构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但是由于我国传统劳动密集型的产业根深蒂固的影响,要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的难度是非常大的。所以对我国经济发展模式向低碳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3中国经济实现向低碳经济转型的有效策略

从宏观的角度来看,我国资源总量较大,但是我国人口基数也非常庞大,所以从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上来看,与发达国家资源的人均占有量相比还存在着非常大的差距。尤其现在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并且会长期处在这个阶段,在这样的背景下,只有大力发展经济,才能促进社会的进步。但是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也伴随着自然环境的破坏,所以我国要保持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协调性,就要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科学合理地利用和开发自然资源,对社会产业结构进行升级和优化,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不仅是社会的责任,更是每一个国人的责任,每一位参与社会生产实践的个体,都应该树立主人翁的意识,主动加入节约型社会的建设当中,为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贡献力量。

3.1转变经济发展的模式及理念

实现传统经济模式向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首先要转变经济发展的理念:

3.1.1政府在宏观掌控经济命脉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基层人民在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的作用,积极鼓励人们参与到低碳减排的行动中,为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奠定基础。

3.1.2政府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为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制度的保障,并且为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3.1.3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要充分地认识到低碳经济的转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能急功近利,防止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出现各种社会矛盾。

3.2贯彻落实引进来及走出去的经济转型战略

推行经济发展模式向低碳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对协调人类生活、生产实践活动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现在全球气候变暖所带来的后果越来越严重,向低碳经济模式转型是现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引进来,走出去”是中国低碳经济转型过程中所采取的积极措施,这种发展措施是对国内外的整个经济发展模式进行了科学的分析以及针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所制定的战略性经济发展策略。其实施的精髓是与其他国家展开经济间的交流,以借鉴先进的转型策略,对我国经济的转型和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3.3发展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

具体落实到各地区的经济转型发展中,各个区域要对自己的人文、地理、环境等众多因素进行分析,发掘自身的区域优势,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低碳产业,并且建立一套符合自身发展的产业体系,针对性地做好自己区域内的产业规划,积极地引进先进高新技术,指导特色产业的发展。但是在特色产业发展的同时要高度地重视对环境和资源的保护,为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提供积极的因素,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新兴产业是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总的趋势,我国应该坚持低碳经济发展理念,大力开发创新性产业,例如开发新能源、利用新材料、发展旅游业、服务业等。积极地利用新兴产业来贯彻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理念,带动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

3.4对低碳经济的转型发展给予高度的重视

节能减排是低碳经济发展最基本的措施,是实现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向低碳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促进因素,所以我国在工业发展的过程中要高度地重视节能减排对低碳经济转型的促进作用,将低碳经济发展模式落到实处。过去我国因为经济发展刚刚起步,一度秉持了“先发展,后治理”的经济发展理念。现在中国应该长远的看待经济发展,积极促进经济发展模式与低碳经济的理念相吻合,为我国社会经济稳定可持续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4结语

综上所述,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主要的特点是对环境的污染程度较低,资源的消耗量较小,所以我国积极推行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以缓解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环境和资源的压力。我国应该认识到低碳经济转型的困难,转变传统经济发展的模式及理念,贯彻落实引进来及走出去的经济转型战略,对低碳经济的转型发展给予高度的重视,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向低碳经济模式的转变,保证社会经济稳定可持续的发展。

作者:韩玉辉 单位:山西国术之光国际艺术交流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1]李红翠.浅析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J].现代经济信息,2015,(9).

篇5

关键词:低碳经济;城市;发展

2003年,英国在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首次提出“低碳经济”概念,很快英国、美国、日本等东西方国家一致认可。中国作为人口大国,能源消费大,人均资源占比小,环境承载力差,中国采用低碳经济模式是选择必然。发展低碳经济目的是为了尽可能的减少煤炭、石油等能源,降低高耗能源带来的环境污染,采用低耗、低污染代替能源。目前,不论是以英美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大家都非常关注低碳经济与低碳技术。

一、低碳经济与低碳城市关系

目前,我国城市总数已经超过600个,城镇人口占40%左右,2020年中国的城市化率会超过60%。由此可见,我国城市将会成为人们活动中心,城市环境优劣,关系到人们生活质量高低,关系多数人的身体健康状况。目前,从整体来看我国城市环境不容乐观,“十五”环境保护计划指标实现不到80%,二氧化硫排放、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不仅没减,反而有所增加,化学耗氧量减少量微乎其微,仅为2%,由此可见,我国环境问题急需解决,否则会严重影响到今后经济发展及人类生存环境。

低碳经济和低碳城市的发展是有机结合的。一方面通过采用低碳新技术,促使城市保持经济快速发展同时,能源消耗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少。另一方面,通过制度创新,来规范城市生产方式、生活模式,将能源消耗量与二氧化碳排放量在政策、法律中进行明文规定,若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能源消耗量与二氧化碳排放量不能达标,要求进行整改,若是整改不合格,进行取缔。低碳城市需要以低碳产业为主,低碳城市需要同时具备低碳生产和低碳消费特点,最终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二、发展低碳经济,促进城市发展思路

我国低碳城市实现包括以下五个:(1)低碳建筑。例如使用低碳建材。建材选择采用竹子或塑木复合材料等节能环保可再生材料为主,对墙体、墙基、门窗楼梯间等进行节能设计,对这部分建筑的节能改造至关重要。改造的内容包括;(2)低碳交通。建设低碳交通网络,拓宽和改造道路,合理规划过街天桥、地下通道、人行道网络,做到公交线路和车次的合理安排,推广电力或混合交通工具的使用;(3)低碳生产,实行可持续的生产模式;(4)低碳经济。推广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和生物能、氢能等可再生清洁能源,减少碳排放,积极发展旅游业、餐饮业等服务产业;(5)低碳消费,实行可持续的消费模式。提高居民的低碳意识,低碳出行,培养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低碳生活习惯。

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之后,在中国政府有关部门开始着手开展节能减排活动,这由以往有了很大转变,之前主要由社会组织倡导节能减排,现在节能减排已经成为政府部门重要的公共事务之一。我国各级地方政府需要扮演好城市低碳规划和设计角色,通过制定低碳相应的法律法规,确保低碳经济贯穿执行。当地政府对低碳城市关注度提高,贯穿执行低碳经济时,减少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等方面容易达到预期目标。目前,全国低碳经济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只有部分城市提出了建设低碳城市,发展的愿景低碳工业园区,苏州在低碳经济城市建设方面取得一定成效,苏州以经济开发区作为实验区的发展低碳经济,充分发挥合作的生态优势。

三、实现低碳经济促进城市发展举措

(一)引进国外先进的低碳技术

在2007年的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正式通过了“巴厘岛路线图”,里面明确规定:加快推进向发展中国家进行低碳技术转让战略,让更多发展中国家加入到节能减排的行列中来,为世界环境变得更加美好共同努力。我国可以以“巴厘岛路线图”、《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清洁发展机制”为契机,从发达国家引进资金、成熟的低碳技术,结合中国低碳城市建设现状,更好促进我低碳城市的建设,解决经济快速发展与环境破坏矛盾。

(二)加强环保交流与合作

保护环境、保护地球,是我们每一个公民应尽义务。加强环保交流与合作,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加强政府参与环境保护力度,政府出台保护环境措施、法律法规等,对环境保护起到决定性作用;二是发挥非政府组织积极环保作用,他们已经为环境保护中一支生力军,他们组织很多环保活动,以引起社会大众对环境保护重视;三是积极宣传环保重要意义,加强公众的参与环保力度,公众对环境保护参与积极性及监督,会直接影响到环保相关法律法规执行力度。

(三)推广“区域限批”措施

2007年,国家环保总局首次采用进行“区域限批”政策,如果一家企业或一个地区一旦违反《环境影响评价法》,出现影响社会很坏的事件,环保部门有权暂停该企业或者该地区所有新建项目的审批,给予该企业或者地区一定时间进行整改,一直整改到达到要求为止。这种做法具有一定威慑力,容易对环境污染企业造成较大压力,迫使污染企业不得不按照要求进行整改。“区域限批”政策小范围内实验,已经取得一定成效。可以将“区域限批”措施的使用范围扩大,在没有环境容量的区域,暂停审批具有污染排放项目。

(四)碳捕捉与碳封存

当今,我国学者已经开展碳捕捉与碳封存技术(ccs)研究,并已经在广西、四川和云南等地区进行实验研究,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开发一部分碳汇林,可以在以荒山或荒地作为试点对象,同时不能破坏该荒山或荒地的水土质及水分;二是做好城市绿化布局规划,做到点、线、面相结合,绿化好公园和绿地,做好公路沿线的绿化,同时社区及单位的绿化也要做到位;三是政府可以适当的增加对当地碳捕捉与碳封存技术(ccs)科研机构研究投入,引进先进技术,支持他们尽快研制出碳封存技术的核心技术。

(五)宣传低碳经济模式对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针对当前社会大众对的环保重要性认识不足,应该大力的进行宣传,从而更好的强化其重视程度,具体应该做到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政府部门带头宣传低碳经济模式对人类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加强对当地社会大众关于低碳城市发展认识。在当前网络化时代可以要求,政府可以建立环境教育保护、低碳经济模式方面的网站,通过网站来扩大其影响力。使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政府倡导、公众参与低碳经济模式的氛围中,意识到建立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对于推动经济结构转型,树立政府良的社会形象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二是学校的可以开始环境保护方面选修课程,让学生了解关于更多保护环境措施,定期组织学生举办各种形式多样的和环境保护相关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举办来起到很好的影响力。

(作者单位:乐融多源(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王开田.我国开展环境审计的策略思考[J].科技管理研究2006(3):15.

[2] 张为付.低碳经济下我国参与国际分工的战略调整[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10(2):1-4.

篇6

低碳经济是指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方式,通过技术创新和提高能源利用率来降低能源消耗,加强环境保护,促进经济利益与环境效益共同发展,促进人类长远发展,不断优化现有的生活环境。低碳物流是指通过降低碳排放量的方式来达到低排放、低污染的目的,达到环境保护的作用,其降低碳排放的手段主要有管理车辆行驶、引用新技术、引用可再生资源和新能源等。低碳物流强调要在物流运输的过程中尽可能地降低碳的排放,将低碳经济的理念引入到物流行业中,既可以促进物流行业健康发展,也是深刻落实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重要工作。

2低碳物流的重要性

首先,从企业角度来说,低碳物流有利于降低企业成本。对于物流企业来说,企业成本的很大一部分便是运输成本,运输成本中的能源消耗的比重较大,能源消耗多会导致企业成本的增加,而倡导和应用低碳物流会提高运输过程中的资源利用率,有效降低能源消耗,降低企业的运输成本,促进企业盈利能力的增强,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其次,从社会角度来说,低碳物流有利于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低碳物流的推广有利于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有利于抑制全球气候变暖的温室效应,共建美好和谐的社会环境,能够促进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立,这也是践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具体要求,发展低碳物流无疑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再次,从思想理念角度来说,低碳经济有利于人们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通过低碳物流的发展可以有效带动生产和消费的低碳生产,在社会中推行低碳生活消费的理念,使得社会大众可以树立起低碳的观念。此外,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资源的消耗,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环保问题,推行这一理念有着积极的意义。

3基于低碳经济理念的低碳物流运输策略

首先,树立低碳物流发展理念至关重要。要想促进低碳物流的发展,做好低碳物流业的发展,树立低碳发展的理念至关重要,只有在科学理念的指导之下才能使人们的行为更加有方向性,才能在行为上践行低碳发展理念。同时要进一步学习低碳经济发展的理论知识,用理论指导实践的发展,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其次,政府要加强对低碳物流的发展。政府也要积极促进低碳物流的发展,其一,要对低碳物流的发展给予政策支持,对于低碳的交通工具给予鼓励和推广,对于碳排放量较多的运输企业征收更多的排污费,对低碳物流发展较好的企业给予相应的补贴与政策鼓励。加强低碳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布局,提高效率,为低碳物流企业的发展奠定好金融基础,增加其融资渠道,促进物流运输网络化、高效化。其二,加强物流企业专业人才培养,在人才培养时注重低碳经济理念的教育,在高校中设置低碳物流专业,并积极引导低碳物流企业的创新与发展。其三,要建立低碳物流的技术体系,积极引入先进的低碳物流技术,为低碳物流的发展提出中央的顶层设计,做好相关计划,积极发展新型能源、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科研创新和发展。其四,要做好低碳物流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现有设施的应用效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信平台建设。再次,企业在运输的过程中应采取多种运输方式。其一,要采取共同配送的方式,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有效做到集约发展和规模经济,防止重复运输和资源浪费,降低空载率,降低运输次数,从而降低碳的排放。其二,要采用更先进的运输方式,采取滚装运输、集装箱运输与传统甩挂运输方式相结合,有效降低碳的排放量并提高运输的效率。其三,可以通过对运输设备的改进来降低碳排放量,多采用无污染的运输方式也设备,充分发展电动汽车、清洁新能源汽车等,有效降低碳排放量。其四,通过多式联运的方式降低碳排放量,充分发挥各个运输方式的优势,根据运输方式的特点有计划地选择碳排放量较低的运输方式。其五,企业应加强信息化管理和相关人员团队的素质,进一步降低碳排放量。总之,低碳经济的理念对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十分重要,企业应积极发展低碳物流,在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在整个社会中推行低碳物流。

作者:王昱衡 单位:成都七中万达学校

参考文献:

[1]王艳,李作聚.浅谈低碳物流的内涵与实现途径[J].商业时代.2010(14)

篇7

摘要:中国在资源、环境瓶颈下,沿袭西方现代化道路,前景暗淡;发展低碳经济,是由大变强的必然选择。市场容量大,创新能力和企业转型能力比较强,是中国的优势。集优势全力争取率先突破低碳技术,中国必有远大的未来,不仅仅是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形势。

一、低碳经济是中国的必然选择

低碳经济的概念由气候变化问题引发而来。全球气候变暖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为保证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把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控制在一定的水平,其中最关键的就是要减少化石能源消费过程中二氧化碳的排放。

然而,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能源的需求量在一段时间内还将持续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也将保持较快的增长,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如果不加以控制,2050年二氧化碳排放比现在至少要增长一倍。既要保证社会经济较快发展,又要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这是一个尖锐的矛盾。协调、解决这个矛盾,惟一的出路就是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被认为是继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以后发展模式的巨大变革,它要求用尽量少的能源消费和二氧化碳排放,来保证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从这个角度来讲,低碳经济的本质要求,是提高碳的生产力――每排放单位二氧化碳。要产生更多的GDP。

经济的发展必须有生产要素的投入,如劳动力、资本、自然资源等。自然资源过去主要指土地、能源矿产等资源,而在未来,二氧化碳的排放空间可能也将被视为一种有限的自然资源,并成为最紧缺的生产要素,因为全球要控制碳排放。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下,发达国家承担了量化的减排义务。2020年它们的二氧化碳排放要比1990年减少25%~40%,2050年减少80%~95%。发展中国家现在虽然没有减排义务,但将来也得一定程度地参与。而且按照全球的减排目标,未来必将大大压缩发展中国家的排放空间。在这种趋势下,大幅度提高碳的生产力,最大限度地发挥碳排放空间的价值,可能将成为发展低碳经济的一个重要内容。

发达国家的现代化道路以高能源消费和高排放为支撑,尽管它们在上世纪70年代基本完成了现代化,步入了后工业化时期,但迄今仍然没有遏制住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长。发达国家现在平均每人每年排放的二氧化碳为10吨左右,按照2050年减排80%95%的要求,人均排放量要减少到每年1吨或2吨。这样大幅度的减少实现起来当然很难,整个社会必须要有一个根本性的革命,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人文道德观念等都要有新的理念,新的变化。

中国到目前为止,基本上是沿袭发达国家的现代化道路,但现在正越来越不具备继续走下去的国内条件和国际环境。作为发展中大国,中国的人口比现今所有发达国家人口之和还多,既没有足够的资源,也没有足够的二氧化碳排放空间。中国现在碳的生产力,即排放一吨二氧化碳所产生的GDP,只相当于发达国家的1/4、1/5。如果我们不能以较快的速度提高效率,建立起低碳发展模式,一旦全球把碳排放空间作为限制,我们的发展空间就将受到威胁。中国要从大国变成强国,低碳经济是必然选择,是发展的核心内容。

有一种声音认为,发达国家已经完成了现代化,并将污染转移到了发展中国家,现在用“低碳”来要求我们,本身是不是有遏制我们发展的想法?这个问题要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方面,在低碳经济的发展上,必将展开激烈的国际竞争。欧盟为什么特别倡导低碳经济?因为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的信息革命,是美国掌握了优势,和欧洲相比,美国在这个阶段持续了比较高的增长速度。现在在低碳经济方面,欧盟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是领先的,低碳能源技术也具有优势,所以它要借此来夺取竞争优势。当然,像中国这样的大国要崛起,对它是一个挑战,所以它用低碳来要求中国也是遏制中国的一种手段。

另一方面,气候变化并不是完全虚构的问题,是真的“狼来了”。IPCC(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组织了几千位科学家进行了论证。结论是:要想应对气候变化,全球都得减排。同时,从中国自身的发展来说,如果不走低碳道路,不研发相应的技术,我们的资源和国内环境也支撑不了。

中国该怎么办?对外,我们要争取碳排放空间和相关权益――发达国家历史上碳排放得多,现在已经现代化了,就要求我们减排,那么它们得承担更多的减排任务,我们还得发展;对内,我们要努力向低碳转型,赶紧备战,扎扎实实做好应对工作,走出独特的低碳道路。内外并举,中国才可能真正崛起。

二、低碳技术将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通过低碳道路实现现代化,在世界上并没有先例,只能我们自己探索。因此,低碳经济既是一个机遇,又带给我们很大的挑战。

中国现在还是高碳发展模式,煤炭在全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中的比例一直徘徊在70%左右。核能、太阳能、水电等无碳、低碳能源虽然发展速度非常快(比如说,水电从1990年到2005年增长了三倍;风电2007年比2006年翻了一番,2008年可能比2007年又翻了一番),但因为它们基数小,而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需求量很大、需求增长快,所以从整体上看,它们在能源结构中所占的比重低,增长速度也比较慢――前几年大约占6%,现在是8%左右,2010年的目标是增长到10%,2020年达到15%。不过,煤炭的比例逐渐下降,无碳、低碳能源的比例逐渐增加,这个总体趋势不会改变。

发展低碳经济,最主要的是两点:第一,经济发展模式和社会消费模式向低碳方向转变;第二,发展低碳技术。

现在,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成为了我们的国策,国家投入和政策导向上,对低碳经济也越来越重视。这为经济发展模式向低碳转型提供了良好的政治基础。

发展低碳经济,企业的行动也至关重要。在发达国家,很多企业都制定了减排目标。像美国,虽然在国际上没有承担减排义务,但它的不少企业自己制定了标准,采取措施尽量让产品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而且市场上也出现了鼓励低碳生产的趋势。比如说沃尔玛公司,它在采购链当中就要求对产品进行碳标识,哪种含碳量低就购买哪种。这种方式将对整个产业链产生影响,企业会更多地采用低碳技术,因为含碳量高的产品竞争力不强了。在国际贸易方面,发达国家因为承担了减排义务,企业成本增加了,所以它们在酝酿对进口发展中国家的产品额外征收二氧化碳税。如果征收二氧化碳税,我们的产品成本就会升高,竞争力就会下降,但我们很多企业现在还没有这个意识。

企业要改变生产方式,民众也要改变消费方式。现在中国的富人比例虽然不高,但数量也不小,而富人都在瞄准美国的生活方式――大房子、大汽车、高排放。将来很可能还要通过一定的政策宣传来引导消费观念的转变,让民众的消费方式向低碳消费、适度 消费的方向发展。

未来,低碳技术将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一个标志――谁掌握了先进的低碳技术,谁就拥有了核心竞争力。低碳技术的面很广,大的技术类型包括节能技术、无碳和低碳能源技术、二氧化碳捕捉与埋存技术(把煤炭发电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收集起来,封存在地下)等。有人问,将来会不会有什么技术能把煤炭变成清洁能源呢?这在科学上说是不可能的。煤的主要组成元素是碳元素,只要燃烧,碳就和氧结合,变成二氧化碳。这是化学的平衡,没有办法改变。现在的办法是什么呢?第一,提高燃烧效率;第二,就是碳捕捉与埋存。低碳技术的创新和信息技术相比周期比较长,要掌握起来非常不容易,需要长期的研发、积累和沉淀,现在展望不到的技术,要在几十年之内实现不太可能。

当然,我们也不必全然悲观。人类可以利用、可以展望到的低碳技术,如核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二氧化碳捕捉埋存等相关技术,有的现在已经比较成熟,能够帮助我们解决一些问题。有的在技术上可以实现,但应用起来成本还是太高,需要更大的创新,比如太阳能发电。常规电一度大概五毛钱,但太阳能电一度要好几块,所以在市场上肯定没有竞争力,必须进行技术突破,大幅度降低成本,才能商业化。有些技术,理论上已经有了,但实现起来还有困难,比如核聚变。用氢的同位素氘和氚进行核聚变,这个原理大家都知道,而且已经可以完成不受控制的核聚变,如氢弹的爆炸。但要使核聚变在人类的控制下进行,技术上很困难,可能得到本世纪末才能大规模出现。

捷径是不存在的。我们能做的、必须做的就是要投入大量的研究:对于现在还不可预见的技术,首先要研究它的原理;对于已经知道技术原理的,要研究用什么样的办法实现;对于已有基础技术,但还没有大规模应用的,要争取克服关键技术问题,同时大幅度降低成本,改进工艺,这是当前技术创新的重点。

未来究竟哪种无碳能源或低碳能源能成为主导性能源?现在还无法作出判断,可能得通过能源技术之间的竞争。技术上谁先突破,并能够被普遍应用,谁就成为主导。比如说核能,从应对气候变化、解决资源和环境问题的角度来看,它是一种非常理想的低碳能源。现在核电采用的是核裂变,核聚变的能量比核裂变更大,如果核聚变技术问题能够解决,成本又很低,那么它将拥有其他能源难以比拟的竞争力。因为现在风能、太阳能发电,一是成本高,二是规模都不太大。而核电比较容易形成规模效益,建一个核电站,可以达到100万千瓦的装机容量。但核聚变的攻关很不容易,中国、美国、欧盟、日本等合作进行的“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计划”(ITER),光实验装置就花了100亿美元。太阳能被认为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如果它的发电量大,成本很快降下来,也会非常具有竞争力。但太阳能技术近期没有很大的突破,发电上网还存在稳定性问题。风能也是如此。陆地风能比较容易获取,但要在海上建风场还有一系列技术问题有待解决。

所以说,很多无碳、低碳能源技术都很有前景,都有各自的应用范围和优势,但将来哪一种能够成为主流技术,关键看谁能够率先突破。对于中国来说这里面也存在着机遇,如果我们在一些研发上抢先突破,我们就具备了最核心的竞争力。

中国现在的整体技术水平和发达国家有一定差距,那么在低碳技术的创新和竞争中,有没有可能争取到机会?对此,我还是比较乐观的,因为中国在发展低碳技术方面有一些有利条件:第一,很多领域,我们在跟发达国家同步研发。企业研究机构、大学等等,现在在先进技术的研发上非常活跃,不少技术的发展、产业化相当快,有的已经在向其他发展中国家出口。第二,中国有一个独特的有利条件,就是市场大。市场需求是驱动技术发展的一个很好的动力,市场大,研发的成本也容易分摊。现在各国都在积极进行低碳技术创新,我们可以跟国外联合研发,或引进技术,也可能形成、互相组合、协同发展的局面。比如说核电,我们现在是把美国的先进技术引进来(美国因为各种原因,第三代核电技术还没有应用),然后国产化,发展得很快。现在全球核电装机容量大概是三亿多千瓦,中国到2050年有可能接近这个装机容量。中国人口多,市场容量大,如果核电真正发展起来,形成一个工业体系,将来完全有可能再向美国、欧洲出口。

篇8

1.发展概况。某地是一个重化工业区。现阶段,该地区的经济取得较大的发展,形成了一个产业链,例如:电力、石油化工。建材等等。电力和石油化工等方面的企业主要为钢铁企业提供必需的能源保障。但是钢铁、建材等企业对主要能源依赖会随着其发展的逐渐成熟而不断减弱。随着政府对企业节能减排要求的不断提高,从企业自身实现低碳经济发展已经存在很大的难度。企业为了满足政府要求,开始寻求新的替代能源,减少对环境的危害。近几年,该地区在政府的引导下,企业间的经济交流逐渐加强,企业间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即资源耦合阶段。

2.低碳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该地区工业企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特定的利用关系,为实现企业经济的低碳发展,从以下三个方面探究了其发展的有效途径:

2.1蒸汽耦合链。所有的能源都存在着品质差异,系统的优越性决定了能源是否可以得到合理利用。煤炭是电力部门的主要燃料,它通过燃烧使锅炉产生高压蒸汽,推动机器运转。由于发电机的发电情况受到蒸汽机等级的影响,导致发电总效率也存在差异。例如,低压力与高压力蒸汽机的热焓值的变化相同,但是低压力蒸汽机率与高压力蒸汽机的发电功率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且低压力蒸汽机在发电过程中,会产大量的热源,需要大量的循环水来冷却机器,造成热源的浪费。因此,电力企业在发电过程中,必须考虑机器的供热因素,常见的方式是向小区进行供暖,但是这一方式往往会受到季节的限制。该地区经济发展要想实现节能减排,就必须为低压力蒸汽机找到合适的热源用户。基于不同的发展要求,电力企业可以为石化企业提供发展所需的蒸汽,不仅可以提高发电率,还能减少石化企业化石原料的使用。通过两个企业的合作,企业间逐渐实现合作共赢,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企业间的合作共赢是企业间实现资源耦合的动力。资源耦合过程中,可以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例如:电力企业为钢铁化工企业提供大量的蒸汽,提高了电力企业的蒸汽供热效益。用于低气压蒸汽机散热的循环水,实现了与企业的循环阶梯式利用,有效降低了污水排放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2.2氮气耦合链。由于钢铁企业需要燃烧大量的矿物质来实现机器的正常运转,导致钢铁企业对氧气的需求量非常大。然而,钢铁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氮。当企业间未实现资源耦合时,钢铁企业则对氮气进行分离后投入市场外卖,如果市场经济不景气,就直接向大气排放,造成环境污染。现阶段,随着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加强,钢铁企业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氮气供应给石化企业,有效降低企业生产中所需的电力资源。通过企业间的资源耦合,使企业的资源得到最大化地利用,降低了能源消耗,该地区的环境状况也得到明显改善。

2.3氢气耦合链。氢气是钢铁企业与石化企业实现资源离合的有效途径。氢气是石化企业生产工程中一种必须的二次能源,但是氢气的制作成本非常高,需要通过化石能源的裂解,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随着氢气适用范围的扩大,其制作成本还在不断提高。而钢铁企业生产中会消耗大量的焦炭,产生的焦炭煤气中含氢量占60%左右,由于企业间的独立发展,造成氢能源的浪费。

现阶段,随着钢铁企业与石化企业交流合作的加强,钢铁企业为石化企业提供焦炭煤气,石化企业可以通过对废气进行分离,获得大量工业生产所需的氢气,可以大幅降低生产成本。同时,石化企业为钢铁企业提供等热值的燃料气。双方企业可以通过资源耦合,实现氢气的最大化利用,从而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通过对实现氢气耦合链的相关技术和现实条件进行验证,发现影响这一项目可行性的因素为企业的投资成本问题。这一项目需要大量的投资用以改造钢铁企业的燃烧器。但是,如果将此作为一个新的规划项目,则改造成本就会大幅降低。因此,政府应颁布相关政策,扶持这一项目的发展,使之尽早投入使用中,从而实现企业间的合作发展,降低能源消耗,获得较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上述的三种资源耦合都促进了企业低碳经济的发展。但是企业在实现资源耦合的同时也受到物质传输的限制。目前,对于水、氢气等能源对有效的传输方式为管道传输,这一输送方式受到企业间空间距离的限制。同时,这一项目还受到另一因素的限制,即进行项目核算的标准条件。因此,在资源耦合这一大系统中,必须实现总体的功能高于各要素的功能。低碳经济的发展实质是通过高效利用资源,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企业间的资源耦合,要求企业不断进行技术的革新,使资源和能源得到合理利用。除此之外,政府也应加大扶持力度,促进企业改进管理技术。规划地区项目时,也应注意根据当地工业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基于区域的资源系统优化,指导项目建设,从而实现企业间的资源耦合。

二、结语

篇9

1机会(0pportunities)

(1)对外贸易和交流为黑龙江省引进了新型的低碳技术与经验“:2005年7月,中英合作‘通过激励机制促进低碳发展’项目开始启动;2005年9月,中国和欧盟发表了《中国和欧盟气候变化联合宣言》;2006年1月,美国、澳大利亚、日本、中国、印度和韩国六国在澳大利亚正式启动了‘亚太清洁发展与气候新伙伴计划’,技术合作成为双边和多边合作的基石,中国巨大的低碳技术和产品市场促使发达国家不断加强对中国的技术转让[5]”。那么瞻望远景,黑龙江省可充分利用这从外引进的机会,利用先进科学的技术,以及丰富可靠的经验基础,积极开展CDM项目,以尽可能地起到全球低碳经济发展的模范及带头作用。(2)全国各地对绿色食品、天然蔬菜的需求增高: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普遍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患心血管疾病、肿瘤、消化系统疾病等的患者与日俱增,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有了转变。肉类血脂丰富的食物,不再像以前那样受欢迎,反而绿色的植物更深受人们的喜爱。另一方面,转基因食物的增多,人们更热衷于绿色、纯天然的食品。这些因素,自然给黑龙江省带来了发展的契机。作为黑土地的第一大省,盛产水稻、大米、麦子、高粱等粮食,葡萄、苹果等水果,以及各种绿色纯自然的蔬菜。目前有很多食品被世界卫生组织所公认为安全无毒的免检产品,绿色食品的数量、农业的种植土地面积、农业畜牧业的销量,稳居全国前列。人们对绿色食品的需求增长和天然地理优势奠定了低碳经济发展的基础。

2威胁(Threats)

(1)资源匮乏:随着经济的发展不停歇,可利用的资源量也越来越少。比如大庆的石油、鸡西的煤矿都被开采的渐渐衰竭。这些曾经为国家提供资源、赚取利润、提高税金、引以为傲的城市,不但担忧自己的未来生存,也还对我省及国家造成了一定的资源和经济方面的威胁。(2)环境污染太过严重:汽车尾气、重工业的气体排放,使我省的空气质量急剧下降。让我们假设有一天,低碳经济实现了,空气却不再清新,到那时想改变我们的空气,生活的空间,就会很困难。(3)低碳经济的标准、底线、理想程度没有设定:因为并没有出台相关的标准,导致政府、地方管理组织并不清楚发展到什么程度。没有明确的目标,难免会盲目地、没有计划、没有针对性地进行项目的开展。这无疑会浪费资源,使社会负担日益沉重。

3黑龙江省低碳经济发展路径选择

3.1调整产业结构比例将第一、二、三产业进行合理地调整:重化工业方面、高耗能高产污工厂的问题是一个巨大的威胁,应大力建造新能源、新技术、耗能低的新型产业工厂。3.2提高技术,增强创新能力在某些方面,比如先进的可减排的交通工具、电能与光能、风能之间更好的转换,还需要提高与创新。我国技术开发才刚刚起步,应该培养更多的人才,投资在人才技术的培养上。3.3合理利用能源进行能源的可利用和再利用的循环利用:资源的浪费及应用的不合理,给经济增加了负担。应建立一定的目标和规划,合理地应用及循环应用资源,尽可能地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普及低碳经济发展的意义

篇10

关键词: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发展路径

现今,人们传统的高投入、高能耗以及高排放的经济发展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经济的标准和要求,甚至造成一系列对环境及生态产生很大不良影响的问题,对人们的安全生活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威胁。因此大力倡导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方式,可以有效改善环境、资源消耗以及能源枯竭等各种不良问题。想要最大程度的优化和维持我们现有的生态环境,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可以说是我们目前最好的选择。本文就此提出自己对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未来发展趋势的看法和观点。

一、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的区别

首先,这两者之间的推动力有着一定的区别。循环经济着重于将整个社会的事物都进行循环利用,无论是在生产过程或者消费流通过程中都大力推行对物品进行充分的利用,秉持不浪费的基本原则。比如,企业将矿渣用来制作建材、农业运用生物质能来制造所需使用的沼气、而个体则进行二手交易,让循环经济拥有能够使其不断向前推动和发展的内生力量。而对低碳经济而言,其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部分就是对温室气体的排放进行合理的控制。因为控制气体排放并不属于生产过程的环节,更不用说是生产的组成部分,因此市场以及企业很难能够直接的应用低碳技术。由于化石能源的消耗过于庞大,造成供不应求的局面,可再生能源等各项低碳技术的重要性逐渐被人们发现,但是就目前技术而言还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完善,国家强制力对低碳市场能否顺利且有效的进行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简而言之,国家强制力是低碳经济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其次,如何有效使低碳经济得以广泛推行以及温室气体控制排放的责任分配问题都让其与政治层面有着不可分离的密切关系。对于温室气体排放问题,无论哪个国家都应该肩负共同的责任,但是责任与责任之间又有着不同之处。由1997年制定但直到2005年才正式产生法律效益的《京都议定书》,到2009年颁布的不拥有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无一不代表着国家的政治意愿以及对低碳经济的大力推广和重点关注。也就是说,只有各个国家通力合作,各国的政府携手共进,对全球温室气体的减排进行合理的分配,才能够有效的对温室气体排放进行控制,并且实现以其为重要目标且不含任何政治色彩的低碳经济。再者,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所关注的领域以及评价体系也有着很大的区别。就像我们都了解的一样,循环经济所注重的是从源头开始进行有效控制,对“减量化”进行重点突出,由各能源的开采开发以及生产的领域开始着手,对资源的投入进行有效控制,一定程度受伤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最终目的。因此循环经济的本质其实是将物质进行循环使用,并且在循环使用的过程中,以最低的能源损耗以及最小的环境代价而获得最大的社会收益。而低碳经济的关注点则主要放在能源区域,将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放在首位,尽最大努力改善大气温室效应以及环境气候恶化等不良问题,维持经济发展的同时还必须保障不会发生不良气候变化,保证经济与环境的共同发展,因此这两者的评价系统及指标也存在很大的不同。

二、循环经济是使低碳经济得以有效实行的最好选择

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两者都是目前被国家和社会极力推行的一种良好经济模式,其本质是以市场机制作为其基础,并且通过制定的制度以及政策进行创新,然后融入一定的新型科学技术,从而使高投入、高能耗、高排放、低效益的传统社会经济发展模式逐渐转变为低投入、低能耗、低排放、高效益的新兴经济发展模式,保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们都知道,我国发展循环经济最开始就对源头控制进行了的强调和关注,着重实现“减量化”,由资源及能耗的开采开发以及其生产的领域开始着手,减低投入成本的同时提升能源的使用效率,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与此同时,还加强了对废弃物资源化以及再利用的推广力度。我国的循环经济的核心是使生产、流通以及消费等领域实现减量化、生态化以及废弃物资源化,并且实现动脉产业与静脉产业的有效整合和统一。所以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的本质和目的可以说是一样的,从另一个角度而言,低碳经济的出发点主要是改变能源结构并且开发新的清洁能源,从而改善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从而使得能够的使用率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所以从严格的科学层面而言,它只是循环经济的组成部分之一,并不能够代表循环经济的所有内容。

三、对循环经济以及低碳经济进行整合的有效思路和策略

(一)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进行整合的有效思路

第一,把低碳经济作为填补循环经济的能源缺口,并且将循环经济所形成的经济效益作为能够有效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如果这样,那么仅仅推动循环经济所不能突破的化石能源循环困境就可以得以顺利解决,因为低碳经济所需要的低碳和零碳等新能源开采开发和利用正是解决该问题的重要突破口;而低碳经济单独发展所面临的现实经济效益问题也能够由循环经济有效解决,并且还能够对个人的低碳消费以及企业国家的低碳生产流通产生一定程度的刺激和推动,从而使得我国低碳产业能够顺利并成功的发展和实现。第二,在详细制定有关规章制度以及政策的时候,应该结合发展循环经济以及低碳经济所需要满足的环境标准和技术标准,从而使其能够更加有效的发挥预期作用,大力倡导可以有效促进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共同协调发展的相关政策,将两者充分的结合以得到更好的成果。

(二)循环经济低碳化发展的良好策略和方针

1.加强法律执法力度,创建严格组织体系。首先要拥有完善的法律法规,并且大力加强我国的执法力度,从而给循环经济低碳化提供更好的实施平台。就当前我国法律法规而言,除了其的分类不够细化以外,还有着其他的不良问题,比如法律手段不强,只有大力加强执法力度,才能够使循环经济低碳化得到更好的发展空间。其次,要创建循环经济低碳化评价指标体系,对各个企业所制定出的减排目标进行统一的严格要求,创建严格有效的评价体系,并且保证指标检测手段必须科学、有效。以此同时,对建立的循环经济低碳化发展产业、工业园以及示范区等地点也要进行仔细的探索和调查,并且根据其运行机制制定出能够有效加强循环经济低碳化推广力度的方法,呼吁城市或地方进行广泛推行。2.合理调整产业结构,注重资金分配。第一,依据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共同面对的难关,对产业结构进行合理的调整,对高能耗、高排放的产业进行严格的控制,与此同时推进高新技术产业与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第二,建立起将市场作为基础的资源配置方式。低碳经济单独发展所面临的大部分难关都是由于市场失灵所导致的,因此政府能否正确、合理的创建出适合市场稳定发展的环境尤为关键。第三,在各项资金方面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能够有效促进循环经济低碳化发展的相应经济政策。3.加快生态化技术研发,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我国循环经济低碳化的发展模式应该与我国目前和未来的能源环境相结合,应该合理降低我国对化石能源的依赖程度,从而降低不可再生能源的损耗。并且加强对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循环利用再生能源的使用力度,以此有效提升能源的利用效率。因为要对新能源技术开发与基本配置所需要的庞大资金以及建设所需周期等各种因素进行仔细的考虑,所以在短时间内还是很难改变传统的能源结构,由此我们在开发新能源的过程中,不仅要将能源结构进行合理调整,并且还要将其结构与能够有效提升能源使用效率的方法进行整合和统一,使二者能够共同发挥出最大的作用,运用低碳、技能以及减排等重要技术,最大程度上提升能源体系的整体效率,从而减少对化石能源的损耗,实现节能减排的预期目标。

四、结语

总而言之,循环经济低碳化的发展方式能够有效解决单独推行循环经济或者低碳经济所面临的难题,从而使得两者能够共同发展,创造双赢的局面,展现出人类对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所产生的矛盾进行合理解决的智慧之光,并且大力推行循环经济以及低碳经济,也拥有一定的战略性和前瞻性。

参考文献

[1]孟赤兵.循环经济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基本路径[J].中国科技投资,2009,06:66-68.

[2]韩宝华,李光.论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的异同及整合[J].云南社会科学,2011,02:6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