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出行范文
时间:2023-03-20 14:37: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低碳出行,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糖友的生活方式中,运动是必不可少的,对于出行,我们也建议,不是很远的地方最好是步行或者骑自行车。这两种出行方式不需要消耗化石能源,也正是低碳生活最为提倡的出行方式。
步行。对于步行的好处糖友应该并不陌生。走路不管是作为糖友的运动形式还是出行方式都受到很多糖友的推崇。李阿姨就是个典型,退休在家的她经常早上步行逛早市,早市离家有三站地的路程,如果买的东西不多,她还会选择走着回来。然后送孙子上学,因为学校也不远,她会带着孙子一起走着去,把运动和环保的理念也灌输到孩子的心中。她一直都积极的外出参加各种糖尿病活动,也会组织邀请邻居朋友一同参加,离家不远的活动,就提前出发走着去,一群人说说笑笑,走路也不会累,但是却能健康又低碳。没有活动的时候,为了锻炼也会在小区或公园走上一段时间。原来都是一个人走,现在许多邻居在她的影响下加入了走路的队伍中来。
骑自行车。大家对它都不陌生,特别是年纪稍大的糖友,或许以前都经历过一段以拥有一辆自行车为梦想的时期。不过骑车在追求效率的现如今已经不是出行的首选了,它被人们贴上了时尚、前卫的标签,当然还有健康和低碳。
骑自行车和跑步、游泳一样,是一种最能改善人们心肺功能的耐力性锻炼。它能锻炼下肢肌力和增强全身耐力。骑自行车运动对内脏器官的耐力锻炼效果与游泳和跑步相同。此项运动不仅使下肢髋、膝、踝3对关节和相应的几十对肌肉受益,而且还可使颈、背、臂、腹、腰、腹股沟、臀部等处的肌肉和关节、韧带也得到相应的锻炼。它能预防大脑老化,提高神经系统的敏捷性。现代运动医学研究结果表明,骑自行车是两替蹬踏可使左、右侧大脑功能同时得以开发,防止其早衰及偏废。骑自行车还能减肥,骑车是周期性的有氧运动,能使锻炼者消耗较多的热量,可收到显著的减肥效果。
篇2
现在街上的汽车越来越多,自行车越来越少。原因是什么呢?
在车库里自行车妹妹和小汽车哥哥在黑暗中吵了起来,汽车哥哥说:“哼,瞧你那寒酸的样子谁还骑你呀!现在人们都用汽车出行了,你out了!哈哈哈……”自行车妹妹反驳说:“哼,就算out又怎样?你们汽车虽然好看,但没有实用性那又有什么用呢?”汽车哥哥答道:“哼,寒酸的小破自行车,你可千万别小瞧我,我身上可以坐很多人,你呢?只能坐一两个罢了!”说完,小汽车向自行车翻了一个白眼。自行车妹妹说:“切,那又怎样?”汽车哥哥又说:“你不是说实用性吗?我身上的功能可比你多了去了,我有GPS导航仪,你呢?哼!我还有儿童座椅,空调,音响……”这下汽车哥哥一说来了劲。自行车妹妹说:“那又怎么样?虽然你说的这几样我都没有,我只有两个轱辘,一双脚蹬子,一个车把,一个架坐。但我比你更有用。”“一个小自行车,能比我有什么用?”“告诉你,你排出的尾气,不但污染环境,还伤害人类的身体健康。难道你一直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吗?我呢?我虽然没有你那么新奇,但我比你有用得多,我不仅能让人们锻炼身体,还不会造成污染。看,我比你有用的多吧!”汽车哥哥惭愧地低下了头,脸红了。随后自行车妹妹走向各地推荐自己,把汽车哥哥的坏处都说了出来,这下人们认识到了汽车的坏处,认识到了自行车的好处。世界上的自行车越来越多了,汽车渐渐的少了。
我劝人们尽量不要开车了,要骑自行车出行,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没有污染。我们要低碳环保,绿色出行。绿色出行是每个好公民的责任!
初一:孙冬雪
篇3
低碳绿色出行主题黑板报图片欣赏
低碳绿色出行主题黑板报图片1
低碳绿色出行主题黑板报图片2
低碳绿色出行主题黑板报图片3
低碳绿色出行主题黑板报内容
篇4
现在街上的汽车越来越多,自行车越来越少。原因是什么呢?
在车库里自行车妹妹和小汽车哥哥在黑暗中吵了起来,汽车哥哥说:“哼,瞧你那寒酸的样子谁还骑你呀!现在人们都用汽车出行了,你out了!哈哈哈……”自行车妹妹反驳说:“哼,就算out又怎样?你们汽车虽然好看,但没有实用性那又有什么用呢?”汽车哥哥答道:“哼,寒酸的小破自行车,你可千万别小瞧我,我身上可以坐很多人,你呢?只能坐一两个罢了!”说完,小汽车向自行车翻了一个白眼。自行车妹妹说:“切,那又怎样?”汽车哥哥又说:“你不是说实用性吗?我身上的功能可比你多了去了,我有GPS导航仪,你呢?哼!我还有儿童座椅,空调,音响……”这下汽车哥哥一说来了劲。自行车妹妹说:“那又怎么样?虽然你说的这几样我都没有,我只有两个轱辘,一双脚蹬子,一个车把,一个架坐。但我比你更有用。”“一个小自行车,能比我有什么用?”“告诉你,你排出的尾气,不但污染环境,还伤害人类的身体健康。难道你一直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吗?我呢?我虽然没有你那么新奇,但我比你有用得多,我不仅能让人们锻炼身体,还不会造成污染。看,我比你有用的多吧!”汽车哥哥惭愧地低下了头,脸红了。随后自行车妹妹走向各地推荐自己,把汽车哥哥的坏处都说了出来,这下人们认识到了汽车的坏处,认识到了自行车的好处。世界上的自行车越来越多了,汽车渐渐的少了。
我劝人们尽量不要开车了,要骑自行车出行,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没有污染。我们要低碳环保,绿色出行。绿色出行是每个好公民的责任!
初一:孙冬雪
篇5
由西安老科协开发的生物醇油现已大量投放市场,建立了大型生产基地,具备批量生产能力;并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以国家科研机构为依托,雄厚的技术开发实力,对市场上已有的醇基液体燃料技术进行改良。
半价液化气投资小回报快
生物醇油是一种新型节能环保燃料它无毒、无残液、无积碳,使用安全方便,成本仅为其它燃料的1/3左右,可以替代柴油、液化气用于宾馆、酒店、学校、工厂、工业窑炉或锅炉。由西安老科协研发的生物醇油现已大量投放市场,在市场上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欢迎到我单位实地考察,免费参观生产基地,现场考察用户情况,满意后再合作!背靠权威机构合作百分百放心!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没有竞争就没有发展。欢迎交流合作,共同促进新能源的发展!
江西宜黄的王胜利原经营一家小饭店,生意很一般,一次偶然机会他从杂志上看到生物醇油即将全面取代石油液化气的报道,他想现在石油液化气持续涨价,搞得用户怨声载道,如果有一种既环保又经济的可以替代石油液化气的新能源使用,那市场可真是太大了。经过了解他发现,生产生物醇油的原料广泛,成本低廉。配制燃料的原料甲醇各地化工厂、化肥厂和化工市场都有销售。可就近采购加工,就地销售。而且新型生物醇油,热值可高达8600到10000大卡/千克,与石油液化气的热值相当,成本仅为石油液化气或柴油的1/3左右,利润和市场空间超级大。于是他去西安老科协全面系统学习了生物醇油技术,投产仅两月,他就赚了四万多,那可是他开小饭店一年的收入啊!现在,王胜利转让了小饭店,一心一意地做起生物醇油的大生意!
技术领先赢在眼光胜在创新
生物醇油包括醇水型、醇烃型、醇醚型各类技术配方。车用甲醇汽油技术包括低甲醇含量,不需要改车的M15和高甲醇含量的M85及其配套车用甲醇汽油双燃料转换器,最新研发的甲醇柴油技术等多种节能技术。灶具包括家用、商用,无风机家用商用灶及锅炉、燃烧机等十几个类型,几十个品种,好车有好油才能跑得快,燃料好,灶具好,才能更节能!
当前,市场上普遍使用的都是传统的醇油灶具,其原理是把醇油经油管送入灶芯,采用高压风机把醇油分散雾化燃烧,这种燃烧方式,由于有一部分醇油被吹离灶芯,造成浪费,再加上强冷风气流,降低了火焰温度,消耗了部分能量,所以火力疲软。要想提高温度,只有增加油耗量。气化灶则是把醇油先通过自身系统气化为气体,高温气体在高压状态下,经多个喷嘴喷射燃烧,没有油损耗,没有热损耗,燃烧温度更高,所以节能效果更显著,可节约燃料30%到50%且不用风机。我单位开发研制的生物醇油即时气化技术可实现液体生物醇油持续、稳定、充分气化后,气态燃烧。使用该技术生产的大灶、小灶、民用灶具,均不用鼓风机,和鼓风机炉灶相比,同样配方的生物醇油采用即时气化技术燃烧,可节能50%以上。无风机,不用电,气化燃烧更节能。
细节决定成败打造行业规范
做好一个合格产品不是一方面好就可以,而是各个环节都要好,所以我们从原料的选择,配方的比例及工艺、生产运输、周转存储以及灶具的类型选配、安装调试、维护使用等对生产进行全方位培训,我们不仅注重实践细则,小到每一个阀门、密封件的具体安装维护,都有专业的技术老师指导。实践与理论并重,既搞科研又做市场,没有经过市场检验的技术是没有含金量的。刚进入市场的学习者,无不感叹,经验听起来很简单,但是很多比用金钱买来的还要贵重。
规范化、标准化的要求使你的操作有章可循。规范化的操作不只是在你的基本操作上体现,在配置中出现分层.乳化如何处理及日常灶具的维修中也不可忽视。要杜绝生产使用中的各种问题的发生与发展。专业细致的技术服务打造行业的技术培训服务规范。来人可免费参观灶具样品、燃烧效果,查看相关证件,也可以自己到市场购买原料,当场试验,核算成本,实际考察客户使用情况、满意后再合作。西安老科协会实事求是的为客户提供客观公正的技术信息,并为客户做好售后技术服务工作,长期一如既往的把技术升级改进工作落得实处,永葆市场领先地位,不断的增强客户的市场竞争能力!
西安老科协,国家正规事业单位,科研势力强大,信誉有保障!西安老科协衷心地提醒广大读者在进行项目投资前:多电话咨询、多考察市场、多实地参观,如有需要,西安老科协可免费赠送人工合成液化气的详细制作配方!
西安老科协专利技术开发中心
地址:西安市雁塔路南段99号(省科技大院)北四楼
西安火车站:5、30、41、500路到大雁塔站下车即到
电话:029-85525023 85538190
15891738148
免费咨询电话:4000036980
传真:029―85525023
篇6
关键词:山地城市、慢行交通、渝中半岛、山城步道
中图分类号: TU98 文献标识码: A
1慢行交通的定义及其基于山地城市中的特征
1.1 慢行交通的定义
“慢行交通”一词是基于移动速度特征对非机动交通方式的直观表述。现代城市慢行交通通常指步行和自行车,即以人力驱动的交通模式(兽力车也属于慢行、非机动交通,在中小城市也较为常见;一些大城市存在用于特殊目的的兽力车,如旅游观光马车等)。[1]
1.2 山地城市慢行交通的特征
由于地形起伏存在高差,山地城市道路建设上主要是顺着河流和低谷的走势采用自由平面布置形式,线形多采用曲线,而由于山地城市上下、高低之间的车行道路竖向连结较弱,联系上下半城之间的人行梯道就成为一种十分重要的线形要素。故山地城市的慢行交通多以游步道为主,自行车的出行方式受到地势限制相对较少,参与人群多集中在户外运动爱好者。
2 构成重庆市渝中半岛慢行交通的系统要素
2.1 自然系统要素
2.1.1 地形地貌
重庆渝中半岛,位于重庆市中部偏西,其西南高,东北低,中间突出,全区海拔地势高差达 250.1m,区域内主要的地形地貌单元有湾凼、沟谷、坪坝、岩坎、坡、堡岭等类型[2]。这种复杂的地形地貌是影响山城步道空间最主要的因素,它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决定了山城步道的空间形态,形成了不同与平原城市的特色步行空间。
2.1.2 气候要素
重庆属季风气候,降水夏多冬少,日照在四季分布同样如此,且春季略多于冬季。重庆大部分地区累年平均气温为17.0-18.0℃,各地年平均气温比较稳定。这类要素主要影响了人们在山城步道上的活动时间及方式。
2.2 人类系统要素
2.2.1 历史人文要素
重庆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其孕育出了各种多样的文化,从古代的巴渝文化、码头文化发展到近代的开埠文化、抗战文化、陪都文化。这些文化为重庆留下了大量的历史遗迹,他们遍布于城市的各个角落,极大的丰富了重庆的人文景观。而山城步道作为联系这些重要历史遗迹的纽带,与其互融共生,同样成为地域人文特色的展窗。
2.2.2 人类活动要素
该分析立足于人的行为活动展开,人的行为活动可分为动态活动及静态活动两大类,而针对山地城市中的人群而言,同样如此。其中,动态活动包括了穿越性活动、散步、健身、游戏四大方面,静态活动包括了休息、聊天、观看、娱乐三大方面。一个是强调运动中的体验,一个是关注静止时的感受。
3 重庆渝中半岛慢行系统规划
3.1 重庆渝中半岛慢行网络的构建
近年来,根据《重庆渝中半岛城市形象设计》的要求,以渝中半岛现有用地状况为背景,同时结合这一区域的各类吸引元分布情况,改造并规划了一系列的山城步道,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主要是第一和第三山城步道。(图3-1)
图3-1 重庆渝中半岛的步道网络系统
3.2 重庆渝中半岛慢行网络的节点改善设计
3.2.1 创建通畅的慢行系统
3.2.1.1 创建优质街道
为重庆的步行者创建愉悦的步行体验,建立发达的步行路网,包括优良的步行路线、步行街、行人优先街以及便于行走的绿荫大道。
3.2.1.2 减少市中心停车位
应大幅度减少市中心的停车位,来加强市中心的交通需求管理。保持市中心交通通畅,使得行人和自行车优先,尽可能减少市中心每个核心区域的交通量。停车管理应逐步减少街道两旁的停车。不建议增加额外的沿街停车位,因为这并不能解决未来停车的问题。而应考虑改善现有停车设置质量且在市中心入口处修建新型的现代停车场。
3.2.2 与水连接
水为人们提供了许多不同的活动机会,而这些活动为都市生活增添了色彩,故把滨江利用起来是打造重庆都市个性的关键所在。规划中做到现有的滨江娱乐设施与城市连接,建立人行道延长连通滨江区域的优良系统;同时部分把滨江道建成休闲廊道,且设置阶梯通往水边,或设置浮桥,提供了更灵活的公共空间。同时为了满足行人的亲水需求,需提供不同方案使人们能够沿河行走、到水里、水上或水下。
3.2.3 建造可识别步道
为了让道路能够辨认、便于寻找、便于通行,路边设置统一的“路标”非常重要。这里的路标并不仅仅单纯指各种指示标志(如导航地图、说明、路牌等),而是一个可识别的体系——如通过铺砌、照明及各种城市家具的统一于变化暗示道路的连续和转折;又如清晰的出入口标志能直接提示行人行走路线。
3.2.4 建造各具特色的公共空间节点
沿着步行道,不同的空间节点需要各自独特的特点,人们才会有更加丰富的体验。而通过PLPS调研发现中国的一大特色就是体育锻炼通常是在清晨或傍晚进行,故公共场所的设计应考虑这一情况,确保人们可以畅通进入进行各种场所锻炼。而这些场所通常作为城市广场存在,打造时需要注意包含其健身锻炼性、休闲娱乐性及绿化遮阴性及这几个方面。
3.2.5 改善人行过街
调研发现重庆的许多人行过街路口设置得非常具有挑战性:等候时间长、绿灯时间短、找路困难、各种人行天桥和地下通道等等,这些情况使得横穿马路既危险又困难。因此,关注行人过街在提高重庆整体步行环境的质量上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如下的人行过街示范能够有效地改善人行过街。
3.2.6 增强弱势群体可达性
特别关注儿童、老人、盲人和坐轮椅的人,应对山地地形的挑战。在斜坡的地方设置电梯或机械升降机,注意铺砌路面的选材和路边的整体设计。
3.2.7 加强公共空间的联系
设计优良的交通枢纽,将公交站点就近主要目的地设置,把它们整合到公共场所,从而使得交通和公共生活之间的配合作用最大化。不同交通工具的换乘应衔接,且站点之间的距离应最短。交通枢纽应清晰标识,给乘客指路,并且提供大量设施,如长椅、综合艺术品、充足的照明以及摊贩和文化活动的场所。
4 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不难看出渝中半岛步行系统规划让更多的步行行为得到邀请,促进城市的公共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活力,极大的提升了人居环境的质量。因此,想要创建低碳人性化的城市,营造出更加适宜的人居环境,发展慢行交通体系势在必行,我们应当给与其更多地关注。同时,山地城市慢行交通规划中更应结合当地的自然山水特性、地形特征和地方特色,创造出充满生机和活力、和谐、宜居和高品质的生态环境,使城市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 张明. 慢行交通行为与建成环境形态[J]. 景观设计学, 2011, 01(15): 45-49
篇7
关键词:地铁;行车调度工作;初探
中图分类号:U231+.3 文献标识码:A
地铁行车调度是一项复杂且多变的过程,列车能否平稳运行不仅要求行车调度指挥人员有严格的业务技能要求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时也是每一位地铁行车调度工作人员的责任和义务,因此,我们要加强在地铁行车调度方面的建设力度,规范操作流程,完善安全体系,规避行车风险等等,全面提升地铁运行的安全指数和服务水平。
1 地铁行车调度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空间进一步压缩,地铁成为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重要手段,由于地铁行车涉及到城市居民的生活和出行安全,如果运行失当,将会给整个城市和城市居民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地铁建设和地铁运行安全受到社会各界和业内人士的普遍关注。地铁行车调度作为地铁运行的神经中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1 “安全、快速、全面、服务”的地铁行车调度体系不健全
“安全、快速、全面、服务”的地铁行车调度体系不健全是地铁行车调度中存在的首要问题。地铁行车调度的重要原则就是“安全、快速、全面、服务”。所有地铁行车调度从业人员对该原则都非常清楚,但是,如何在地铁行车调度的实践中落实这一原则缺乏详细的操作流程,只是原则性的规定,缺乏可操作性和前瞻性,从而成为制约地铁行车调度健康发展的瓶颈,整个地铁行车调度工作可能因为缺乏相互沟通和协调而处于无序状态。
1.2 地铁行车调度人员的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地铁行车调度人员的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是地铁行车调度中存在的第二问题。由于我国地铁行车调度工作起步较晚,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较快从而引起地铁行车调度高素质人员的严重缺乏。在人员培训方面,规范、科学的地铁行车调度从业人员培训机制的缺失造成了人才的断档和断层。这些问题的存在,既有技术层面上的缺陷,又有重视程度不够的原因。因此,地铁行车调度人员的素质不能适应现代化地铁行车调度的需要,复合型、高素质人才匮乏,人员素质亟待提高。
1.3 地铁行车设备自动化程度不能充分满足运营需求
地铁行车调度自动化程度不能充分满足运营需求是地铁行车调度中存在的第三问题。目前的地铁行车设备很多情况下需要行车调度人工介入进行操作,这就增加了出错的可能性。在故障发生时,行车设备不能根据情况提醒行车调度,例如:列车因故障停车超过一定时间设备不能发出报警声和提示持续停车时间、行车设备不能储存和调取故障处理规章等。
2 解决地铁行车调度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2.1 建立健全统一的“安全、快速、全面、服务”的地铁行车调度体系
建立健全统一的“安全、快速、全面、服务”的地铁行车调度体系是实现地铁行车调度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的必由之路。首先,要建立健全地铁行车调度安全生产体系,全面落实安全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严格按照安全操作流程进行行车调度;其次,建立健全快速反应机制,制定出应急预案,并经常进行演练,严格按照操作流程及时把握关键时间段、关键节点,做到报告快、处置快。第三,建立健全地铁行车调度全面控制体系,及时掌握影响地铁行车调度的方方面面因素,这个体系不仅要对安全运营、故障排除、突发事件的处置做到处理得当,而且要以全局观统领地铁行车调度的全局,充分考虑到乘客、基础设施、周边环境、社会效应等可能影响到地铁行车调度的各种因素。第四,建立健全规范服务的各项规章制度,完善服务流程,做好对乘客全方位的服务。
2.2 加强对地铁行车调度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全面提升地铁行车调度的整体水平
加强对地铁行车调度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全面提升地铁行车调度的整体水平是实现地铁行车调度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的人才保障。地铁行车调度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具有复杂性、随机性的特点,处置是否得当,措施是否合理,调度是否科学,对地铁行车调度人员都是严峻的考验。因此,不仅要求地铁行车调度人员有过硬的心理素质、成熟的处置经验,而且还要具备相关的科学知识。只有重点抓好这些方面的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地铁行车调度人员的综合素质,才能适应地铁行车调度现代化的需要。
2.3 集中精力进行地铁行车调度自动化研发,建立地铁行车调度智能平台
集中精力进行地铁行车调度自动化研发,建立地铁行车调度智能平台是实现地铁行车调度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的技术保障。列车在区间临时停车,列车增加或减少停站时间并减速运行,列车加速运行或能提前设定指定站越站,列车小交路运行,列车站前折返,始发站推迟发车或提前发车等实现智能化,减少行车调度人员人工介入机率;列车因故迫停(扣车除外)超过一定时间,系统应能发出报警声直至行车调度确认为止,并继续增加计时,直至列车动车停止计时,这样有利于调度更好地掌握线上列车情况,更好的进行故障处理;行车调度设备上应能添加故障处理规章,并能随时调用,通过提升行车设备的智能化确保地铁行车的安全、可靠运行。
2.4 加强地铁行车调度的自动化管理
建立地铁行车调度智能平台是实现地铁行车调度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的技术保障。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地铁行车调度设备自动化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因此我们要加大对其研发力度,使其在警报、列车站前折返等等环节方面实现全面智能化,以减少因人工介入造成的意外发生,通过全面实现地铁行车调度的自动化不仅能够全面掌握线路上列车运行状况,还能够对中途发生事件做出及时的提醒和纠错,这样大大提高了其可靠性和智能性,也能提供更安全的保障。
3 结束语
地铁行车调度是整个地铁运行的神经中枢,负责整个地铁行车的安全运营工作。地铁行车调度通过既有的行车调度设备将全线车站、电客车司机及各部门生产调度有效的调动起来,共同确保地铁的安全运营。整个地铁运营系统的通信联络、信息收发、行车组织的调度指挥、地铁运营管理是地铁行车调度的中心工作。为地铁乘客提供优质、舒心的运营服务,确保地铁行车安全、列车准点运行是地铁行车调度的中心义务。可见,地铁行车调度在维护城市交通安全、顺畅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我国地铁行车调度发展时间短、人员素质不高、行车设备稳定性和智能化程度不高等方面的原因,致使地铁行车调度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科学、规范地进行地铁行车调度,正视这些问题并加以解决有利于合理、充分地利用城市地下空间,有利于地铁行车调度的运行管理,有利于不断提高地铁运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为制定科学规范的、技术先进的地铁行车调度方案提供条件,为地铁行车的安全、准时运营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交通状况日益恶化,地铁建设需求不断增大的新形势下,加强地铁行车调度的规范化、科学化、合理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洁,方卫宁,张嬿.地铁行车调度系统人误影响因素识别及评定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1,(08).
[2] 魏新平,雷珍国.铁路行车调度系统人员可靠性分析[J].铁道运营技术,2009,(04).
[3] 李华灿.地铁行车调度应急处理原则探讨[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1,(07).
篇8
关键词:传统山地建筑;建筑形态
辽宁省地势大体为北高南低,从陆地向海洋倾斜;山地丘陵分列于东西两侧,向中部平原倾斜。东部山地丘陵区为长白山脉向西南之延伸部分,这一地区以沈丹铁路为界划分为东北部低山地区和辽东半岛丘陵区。东北部低山区为长白山支脉吉林哈达岭和龙岗山之延续部分,由南北两列平行的山地组成,海拔500~800米,最高山峰钢山位于抚顺市东部与吉林省交界处,海拔1374米,为本省最高点。辽东半岛丘陵区,以千山山脉为骨干,北起本溪连山关,南至旅顺老铁山,长约340公里,构成辽东半岛的脊梁,山峰大都在海拔500米以下。区内地形破碎,山丘直通海滨,海岸曲折,港湾很多,岛屿棋布,平原狭小,河流短促。西部山地丘陵区由东北向西南走向的努鲁儿虎山、松岭、黑山、医巫闾山组成。山间形成河谷地带,大、小凌河发源地并流经于此,山势从北向南由海拔1000米向300米丘陵过渡,北部与内蒙古高原相接,南部形成海拔50米的狭长平原,与渤海相连,其间为辽西走廊。
由于辽宁70%地区的地理地貌都属丘陵山地,山地的开发利用势所难免。在前所未有的山地开发热潮面前,如何更好地保护和开发辽宁山地建设山地建筑,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对传统山地建筑的形态进行分类,可以有许多不同的划分标准。一般说来,传统山地建筑形态的每个表现因素都可以成为独立的划分标准,但是,其利弊也各不相同。
通过分析总结上述对传统山地建筑接地的研究成果,结合辽宁地区地理地貌、气候水文等多种影响山地建筑形态因素,及当前现代城市建筑空间大型化、公共化的趋势,我们可以将山地建筑形态归纳筑填、错层、掉层、跌落、错叠等5种建筑形式。
1.筑填式
对天然地表进行挖填使其形成平整台地,这种策略是其他接地策略的基础,其形态特征是建筑的底界面与场地水平基面重合。“筑填”可以分作两种具体处理方式。
提高勒脚。如果地形坡度不大,可以通过提高建筑勒脚使建筑底界面放置在同标高的场地基面上。在坡度较小且均匀的斜坡上提高勒脚并不破坏建筑基底以外的天然地表。因此对于保持良好的绿化环境和坡地稳定性都是有利的。
筑台,对于填方必须砌筑堡坎或护坡以防治松土崩塌。这种方式在传统山地建筑接地中称为“筑台”。利用这种手法时应该避免高切坡和高筑台,同时注意“挖方”与“填方”的土石方量能达到平衡。在辽宁地区超过8米高的切坡就必须进行专门的地质安全论证。因此这种手法常常用于地形坡度不大且住宅占地不多的情况。在山地住宅组合中,利用高差分层筑台是也常见的方式,可以避免对地形进行过度改造,而且能创造参差变化高低错落的建筑群形态,形成山地住宅的群体气势。
2.错层式
在地形较陡的山地环境中,为了避免较多的土方工程量,人们往往会在同一建筑的内部形成不同标高的底面,这就形成了错层。错层适应了山地的倾斜,使建筑与地形的关系非常紧密。错层的底面标高差通常处在一层之内,适应山地坡度10%~30%。山地住宅错层的实现,主要依靠楼梯的设置和组织。根据地形坡度的大小,采用一、二、四跑或小等跑楼梯,作出不同高度的错层处理。使各单元错1/2,1/3,2/3,1/4,3/4层等。
3.掉层式
传统建筑中称之为“天平地不平”。可垂直等高线布置在坡度为25%~50%的坡地上,同一建筑内部“错层”高度达一层或一层以上时,就形成了掉层。掉层往往由于基地地形中部有较大的急坡或者小型的岸面出现,而两侧的地形平缓时,就可考虑掉层。掉层有掉一层和掉多层的情况。
掉层一般分为纵向掉层、横向掉层和局部掉层二种。纵向掉层是指建筑物垂直等高线。此时建筑跨越等高线较多,底部常以阶梯的形式顺坡掉落。横向掉层的建筑,多沿等高线布置。局部掉层的建筑在平面布置和使用上都较特殊。一般在复杂地形或建筑形体多变时采用。
4.跌落式
在山地中由于朝向、通风和交通的要求,基地用地紧张等原因,建筑常常垂直或者斜交等高线布置,采用相同建筑母体组合排列,顺坡地层层阶梯状跌落的接地方式。适于10%~30%的坡地,跌落的高差和建筑面宽可以随坡地而定。屋面高低错落,可利用墙面高差组织采光通风,同时也可以形成露台和顺坡延仲的大坡屋顶,极富特色。
由于跌落的高差和跌落的间距可以灵活的选择,所以跌落的适应性是较广的。跌落成组排列,所以每个建筑单元有较为完整相似的功能和使用空间,可以完全独立使用。在建筑群体中采用这种形式,往往可以随坡层层下跌,形成颇有气势的形态效果。缺点是为了适宜保证采光通风,建筑的进深不宜过大。同时如果山地坡度过大,建筑群难以获得车行交通联系每个单元,只能通过踏步联系建筑入日。建筑前区仍可结合入口设置活动体息的平台,或者一些临步道的商业。
5.错叠式
错叠与跌落相似,也是由建筑单元组合而成,不同的是错动方式有所差异。前者是单元横向跌落连接,后者是单元上下错叠。在50%~100%较陡的坡地环境中,建筑呈单元组合随坡度逐层或者隔层沿水平方向作一定距离的上下错动。错叠式多正交或斜交于等高线。利用每层的顶界面来构筑上一层的底界面,下层部分屋顶成为上层单元的室外平台。建筑的层高在3m~3.3m左右,内侧封闭感强,一般用来解决交通走廊,外侧可以获得良好的采光通风,故每层留出一个朝向室外开敞的亲近自然的平台,以减少山地竖向基面对建筑的压迫感,也解决了山地坡度较大,室外难以形成活动场地的问题。其中错叠又可以分为逐层错叠和隔层错叠两种形式。
结语
山地建筑活动有着悠久的历史,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山地建筑活动也呈现出与之相对应的发展趋势:功能类型日益多样化、规模日益扩大,新技术及生态学观念的引入为山地建筑活动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
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并不是人们消极地、动物般地适应自然,也不是盲目地、武断地改造和征服自然,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应该利用生态学的规律去改造、利用自然,做到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协调与融洽。面对今天全球性的环境恶化,城市病的蔓延,山地空间环境设计与建设决不能走以往的老路,应在“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指导下,从人类的生理感受出发,根据生态学的原理,尽可能地利用地形、地貌、气候、动植物、水体等因素来建构空间环境,并合理有效地使用资源和能源,以达到坡地空间环境的社会经济的可持续性。建筑物总是反映着它所处的时代的社会经济、技术和科学文化的发展水平。当代建筑技术的发展、建筑形式、建筑方法的变革,必将为山地场地的开发、山地建筑的设计带来新的构思和大胆的创新。
参考文献:
[1]卢济威.山地建筑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M],2007
篇9
关键词 房地产 土地增值税 会计处理
土地增值税的征收是为了调节土地增值收益。目前,土地增值税已经成为企业所得税并列的三大税种之一,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值税直接关系着企业的经营成本和持续发展,对于房地产行业土地增值税企业,如何通过会计处理来进行合理的纳税筹划是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一、房地产行业土地增值税概述
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支柱,房地产行业每年会产生巨大的税款,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房地产行业的土地增值税成本不断升高。在我国,房地产增值税的税率通常以超额累进形式来计征,一般在30%~60%之间。企业通过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进行土地增值税纳税筹划,可以有效地提高企业利润,降低企业税负,有利于企业实现长期稳定的发展。房地产企业最关心的问题就是规避纳税风险,最大限度地延长抵押税额缴纳时间。在实际的纳税过程中,许多企业都选择且采用1%~3%的预征率,这样一来需要在项目结束时对它们进行汇集清算,进而实现了缴纳税款时间的递延,对企业十分有利。此外,房地产企业还应充分利用国家关于税收的优惠政策,通过调整销售价格和增值额等手段来使企业缴纳的增值税率得到进一步降低,实现节省税费的目的。不仅如此,企业应提高税务风险的防范意识,做好税收风险的防范和规避,对于增值税缴纳做好合理安排和筹划。
二、土地增值税的会计处理
土地增值税的会计处理直接关系着企业的经济利益,从会计核算的角度考虑,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增值税成本具有明显的特点。主要表现为:首先,会计中的责权发生制是土地增值税成本计提的基础;其次,在确定土地增值税的支出时,应该严格按照税法中的相关规定来进行,房地产企业应设置必要的营业税及附加、应交税费、待摊费用等账户,利用这些账户对土地增值税的成本进行详细核算。在房地产企业需要多个项目同时开发的情况下,要对不同的项目进行分别的核算。房地产行业与其他行业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通常房地产开发商都采用预售制度,所以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会先收到客户的预售收入,等到建设项目完工后再结算收入。我国的税法中有明确的规定,预售收入增值税的征收是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的,当项目全部清算完成后根据实际金额进行多退少补。
第一,在取得预售收入的情况下,房地产企业应该按照一定的比例预缴土地增值税。具体的处理过程为:先借记待摊费用,再贷记应交税费,最后核算应交土地增值税,到了实际缴纳税款阶段,借记应交税费,贷记银行存款。
第二,当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合格后,如果符合收入_认条件,则按照当期的结算收入和成本的计算方式来进行,借记“营业税金及附加――土地增值税”,贷记“待摊费用――预缴土地增值税”。
第三,当项目办理结算后清算土地增值税时,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合理调整前期的土地增值税款和计提的增值税费,税务局签发增值税清算报告后,有明确的清算金额,借记“营业税金及附加――土地增值税”“待摊费用――预缴土地增值税”。贷记“应缴会费――应交土地增值税”在进行补交时,应借记“应交税费――前期积累已预缴的土地增值税款”。
三、房地产企业土地增值税税收策略
(一)利用国家税收优惠政策
近年来,国家提高了对房地产增值税收的重视程度,出台了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房地产企业应充分利用国家税收优惠政策进行税收筹划,在准确核算增值额的基础上,通过合理调整增值额与扣除项目金额的比例,实现税费缴纳的优惠,减轻企业的纳税负担。此外,企业还应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和国家相关的法规政策来制定税收筹划方案,尽量实现总税收最低。对于合作开发房地产的税收优惠,需要合作双方商定按照一定的比例来分配,双方中一方负责资金,另一方负责土地。对于这种形式的合作,企业可以暂时减免土地增值税,使双方企业以较低的成本取得房地产,有利于双方的合作共赢。对于代建房,由于税收中只收取一定的代建费,而且代建房的营业税率只有3%,所以代建房是房地产企业开发的一个很好的选择。
(二)利用税收临界点进行纳税策划
房地产增值税有等级之分,房地产企业在进行纳税筹划时,应对临界点进行控制,在进行充分的测算后,衡量税收优惠与收入之间的关系,对房产销售价格进行合理控制,使房产增值率趋向理想值,尽量使增值额在起征点的优惠范围内。在房地产项目的两种不同利息支出计算方式中,应该选择较高者。此外,装修和费用转移也是实现扣除项目金额增加的有效手段,可以使增值额控制在目标范围内,但是要保证严格遵守税法规定,严禁出现偷税漏税行为。
(三)其他方式
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来确定项目的核算方式,即分开核算或合并核算,这是降低土地增值税的有效方法。例如,在商品房和普通住宅房选择分开核算时,能够享受到的增值额小于扣除项目金额之和的20%的税收优惠政策。物业管理基金、公建维修基金、公共设施尚未建造的报批报建费用、出包工程还没有办理最终结算的都属于税法允许的三项预提项目,利用预提费用的税前扣除政策,有利于企业实现纳税优惠。
四、结语
我国的房地产行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房地产土地增值税的会计处理对房地产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房地产企业应认清发展形势,掌握税务处理方法,在遵守税法规定的前提下,通过合理的土地增值税税收筹划来降低企业的税负。通过利用国家税收优惠政策、对税收临界点进行纳税策划等手段,规避税收风险,使企业得到优质发展。
(作者单位为宁夏万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园林 微地形作用 空间景观效果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社会生活不断进步,人们也对生活环境的质量也愈来愈重视,与自然相融成为大家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人们对自然景观的山水地形自古就有一种亲近的感情,逐渐初始地形改造成为造园中十分重要的部分。地形是连接景观中各要素和空间的主线,是园林全貌的轮廓与骨架,地形处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园林的景观效果与实用效果。
1.微地形简述
园林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和艺术的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丽的环境和游憩境域[1]。而地形则是园林四大要素的基础,承载着园林全貌的轮廓与骨架。地理学上所称的地形是指地球表面高低不同的起伏形态,如平原、盆地、丘陵、高原、河谷等。园林所称的地形一般用地规模都较小,且多以人工改造为主,主要应用在园林绿化、公园绿化及居住绿化中,包括土丘、斜坡等,这类地形相对地理学的地形概念只能统称为“小地形”,起伏即所谓微地形。微地形严格意义上讲是指在景观施工过程中采用人工模拟大地形态及其起伏错落的韵律而设计出的有起伏变化的地形,其地面高低起伏但起伏幅度不太大[2]。适宜的微地形处理能够丰富造园要素形成多层次景观,从而达到加强园林艺术性和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在现代园林景观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国古代地理学源于古老的风水学,其中包含的现代科学理念很少。而关于园林的地形,经典论述则来自明末的造园名著《园治》中的“相地合宜,构园得体”,所谓“相地”是风水学的专业术语,包括园址的现场踏勘,环境和自然条件的评价,地形、地势和造景构图关系的设想,内容和意境的规划考虑,直至基址的选择确定[3]。这些都是现代园林地形改造的渊源,直至后来概念衍生出来艺术性与工程性相结合的“微地形”。
现代微地形可以据其外观线型大致分为两种类型:曲线型微地形和直线型微地形。曲线型微地形诸如公园中的草坡,是指运用柔和流畅的曲线来模拟地形地貌,从而营造出自然倾斜的风景。直线型微地形诸如嵌草大台阶、下沉广场等,是指在微地形的设计过程中以直线条为主,营造出层层叠叠的地形地貌。
2.微地形在园林景观中的作用
微地形之于园林就相当于骨架之于人体,直接关系园林的全貌展现,其作用不可小觑。若细分开来,微地形的作用可以概括为生态价值、景观价值和经济价值的体现三个方面:
2.1生态价值作用
人工改造过的微地形增加了土壤的容积和园林地表的表面积,这方面主要侧重于曲线形微地形,其可有效增加植物量。另外,微地形改造后,土壤的容量激增,植物根系的生长空间将更大,间接提高了植物的成活率,特别是对于刚移植的树木,这种效应将更为明显。此为,经微地形改造后的园林绿地内的地形、水体能够改善该园林内的小气候,多样的生态条件也为各色植物的生长提供了可能,为园林植物的多样性创造了环境条件。
2.2景观价值作用;
景观价值包括所见所得的地形风貌和景观空间控制两个方面。在地形风貌方面,微微起伏的地形加上各色植物以及园林建筑的点缀,本来就是一幅很好的画卷。此外,微地形可以通过控制景观视线来构成不同的空间类型,这种微地形的变化增加了人们感觉周边环境的体验方式,创造了多样的空间效果。比如,平坦的微地形可以构成开放的空间,为人们提供了集散娱乐的场所和休憩的场所;坡地、山体和水体可以构成半封闭或封闭的空间,满足了人的私密空间的需求。
2.3经济价值作用
包括土方平衡和节约排水两个方面。在园林建设中,对地形的整理和改造在所难免,土方的挖、运、填、堆、平整等实属平常。然而,土方工程无论从劳力投入还是经济投入都是一项很繁重的任务。而园林微地形的建造正好要用到大量的土方,在一定程度上消化了土方的外运量,减少了资金和时间成本。所以,微地形制造经常作为一项平衡土方的措施,挖湖必堆山便是一种体现。另外,园林微地形有利于地表排水,并能减少排水沟渠、管道的建造,从而降低园林的建设成本。利用地表坡度,将地表径流汇集排放的方法,比一般园林所采用的沟渠排水和管道排水具有明显的优势,其施工简便,减少费用,并无需对排水设施进行日常的清理和维护[4]。
3.微地形设计的原则
从园林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功能布局考虑出发,园林微地形设计应该遵循科学原则、艺术原则和统筹兼顾原则三个主要原则。
3.1科学原则
园林微地形因其自身体量庞大,对应的工程量也就相应的比较大。所以,在设计时需要更加慎重地去处理。首先要考虑到地形与主要景点的关系,着重体现自然风貌,尽量因地就势,减少土方的腾挪周转,这样既减少了人力物力的投入,同时也节省的财力。
3.2艺术原则
园林地形因为高低变化、尺度大小、朝向变换等能够呈现不同的地表景观,适当的处理好微地形里各因素之间的变化,使地形曲折变化高低错落,可以呈现出更多的层次与空间。对大场景的处理应结合宽阔平坦的绿地、大型草坪或疏林草地来,以此保证园林绿地建设的作用,能在水平和垂直两维空间创造不同的感觉,达到各方面的平衡与协调,体现出艺术之美。
3.3统筹兼顾原则
园林地形除了自身的地表景观,还要提供园林建筑小品和其他设施的场地,所以在进行微地形改造时,要统筹兼顾各个方面。园林微地形除了满足园林使用功能的要求外,还要满足园林景观的艺术要求,符合园林施工的要求,使得其与其他景物相互协调融为一体,体现出更多的自然风味。所以,我们需根据景点的自然地形、地势地貌,关注乡土风貌和地表特点,将绿地微地形的处理和自然景观相互融合为一体,使各方面都能达到很好的效果,为园林主体服务。
4.园林微地形的处理应用
各种园林绿地因其景观要求和功能要求不同,对微地形的处理技巧和方法也不尽相同,现对下面几种情况简单做一分析。
4.1广场绿地的处理
广场是城市中国最具公共性、艺术性、文化性的开放型空间。分为公共活动广场、集散广场、交通广场、纪念性广场和商业广场等几种。广场绿地设计时通常根据地形实施抬升和下降处理,能够呈现不同的景观效果和空间呢感觉。下降处理形成的景观具有封闭性和内向性能,可以生成舞台效果,产生神秘孤独感,例如下沉式广场;抬升处理形成的地貌可创造景观中构图的焦点,形象突出,例如纪念碑雕塑塔或主题性建筑等。
4.2园路的处理
园路的微地形处理能创造出高低起伏之感,以及形成步道台阶以缓冲平坦路面来协调节游人的步伐节奏,对人体的疲劳之感有很好的缓解作用[5]。园路两侧的地势呈起伏状不仅达到了排水的需要,还能引导道路更加具有流动性和方向性。选择各种类型的材料对路面点化处理,如用卵石或用卵石拼成不同图案铺地,能在色彩、造型上实现园林景观的美化处理,对于居住用户的身心健康也有很好的调节作用。
4.3滨水外延的处理
园林水体和绿地的联系直接关系着园林的完整性,所以对滨水外延的处理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路堤实现水与绿地的相互联系是解决这一矛盾的重要手段,将路堤处理成缓坡状、运用沙滩或草地使路堤缓缓延伸到水面,将绿地与水的界面融合成为一个整体,形成不错的景观效果。此外,也可以做成台阶式路堤,使台阶与水面无缝衔接。
结语
适宜的微地形处理不仅能够丰富造园要素、形成景观层次、加强园林艺术性,而且对于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的也效果卓著。因此,在以后的园林建设中,设计师们和工程师们都应该对微地形处理给予足够的重视,在处理的过程中协调景观要素来达到最佳的景观效果。
参考文献
[1]徐峰.城市园林绿地设计与施工.[M].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
[2]季立刚,王波祥,李莹. 微地形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 现代物业(上旬刊)[J]. 2011,(1)
[3]计成(原著).园冶注释. [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