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工程范文

时间:2023-04-02 23:56: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地基工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地基工程

篇1

关键词:地基工程 ; 验槽工作 ; 地基问题; 加固处理

Abstract: describes the foundation engineering test tank work content,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and inspection of filled soil problem, underground caves and buried problem, problem of silt soft soil, the sand flow main foundation problems such as question etc, and then put forward the filled soil and silt soft soil treatment, underground caves and buried content processing, flow sand processing foundation reinforcement method, hope to be helpful to the construction of foundation engineering, at the same time hope to make contribution to the construction development in our country.

Key words: foundation engineering; Check trough; The foundation problems; reinforcement

中国分类号:TV2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建筑业也开始迎来发展的高峰期,而这随着而来的就是当前我国的建筑工程其复杂程度越来越大。而且随着当前我国的建筑工程规模的越来越大,这对建筑体得地基建设要求越来越高。但是由于建筑工程的地基土其物理和力学的性质有所差异,而且当前我国的勘察技术以及勘察的手段而言,这很难在地基的施工前为能够查明地基建设中小距离地基土的不良的变化情况,而导致只能在建筑工程的地基施工时才能够发现地基土的变化而发现其问题。因此,对于地基建设的基槽开挖后,对地基工程进行详细验槽工作是有其是必要性的,而且要通过验槽发现地基工程存在的问题,进而能够对地基工程进行加固措施,而保证建筑工程的安全以及稳定,而为社会的建设作出应用的贡献。

1. 地基工程的验槽工作的内容、要求和方法

对地基工程的验槽工作而言,那首先就应该明白其验槽工作的内容和要求,进而应该知道怎样的进行验槽的工作,下面就从其内容与要求,以及方法这两块对验槽工作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1.1地基工程中验槽工作的内容与要求

对于地基工程的验槽工作的内容与要求而言,其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首先,要重点的检查地基的基槽开挖的所处的平面位置和基槽的尺寸是否符合设计图纸以及要做到检查基槽的开挖深度标高和地基的设计要求是否相合;

其次,观察地基的基槽的槽壁以及其槽底的土质类型和均匀程度,明白是否有不确定的土层存在;

第三,要对地基开挖地区的地下水的类型以及其来源的分析和观察;

第四,要对地基的基槽中的详细检查,以保证基槽中不具有房基以及古井和古墓等等其他地下掩埋物的存在;

最后,要对地基的基槽边坡的外缘和地基所处地区的附近建筑物的距离的观察和计算,以验证对地基的开挖对建筑物稳定是否有影响,而是否需要进行地基建设的现场监测工作。

2.2地基工程中验槽工作的方法

对于地基工程中验槽工作的内容以及要求我们通过上文的分析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而对于地基工程中验槽工作的方法而言,其主要可以从以下进行分析:

第一,对于地基的验槽工作而言,其参加的单位应该包括地基的建设单位以及施工单位,而且,在对地基的验槽工作中,应该必须有地质方面的岩土与设计的工程师以及技术人员参加,而减少误验减少工程的隐患。

第二,对于地基工程中基槽岩土观测和描述。对于其观察和描述工作的进行,首先应该由地质方面的岩土工程师对基槽的槽壁和槽底土质情况进行仔细的观察和判断以验证其槽底土与工程报告书的描述是否吻合。其次,要详细的对基槽的稳定以及地下水渗(涌)出和边坡稳定进行验证分析,其中基槽土质的分析要做到严密。最后,对于基槽中的旧房基以及掩埋的管道和洞穴等等,要追索以及查明其在基槽内的延伸方向和深度,验证其是否影响基槽的稳定,另外,对于基槽的槽壁以及槽底有无沙脉(带)等的观察也应该做到细致。

第三,分析钎探纪录。这主要指在地基的基槽开挖后,要做钎探工作。而地质的岩土工程师应该钎探资料做到仔细的分析而判断基底的土质,深度和钎探击数的一致性,进而采取一定的措施对不符合要求的进行改进。

第四,基槽地下水的处理。首先应该做到对其涌水量及水位深度测量,进而采取一定的有效的排水措施而避免扰动地基土。

2. 槽中的主要地基问题

通过对地基的验槽工作,基本可以的看出地基工程中存在的以下主要的地基问题,下面就对这些问题做一个简单的阐述分析:

其一,填土问题。填土问题是当前我国建筑场地地基建设中最常见的问题,其主要是由于在都护人工填土由于挖除松散填土而将其老土层上,但由于施工单位等等的原因而导致其未完全挖除以致于槽底残留了填土问题,影响地基的建设。

其二,地下洞穴及掩埋物问题。这主要指由于历史建设的原因而使得基槽存在古井以及洞穴等等地下建设物,这些地下的掩埋体可能只存在地基的某一地段,但不处理也会对整个建筑物的安全以及稳定有影响。

其三,淤泥软土问题。这主要指地基的开挖中地质的原因而会遇到淤泥以及软土层,这使得对地基的建设和建筑物的整体安全有着极大的影响

其四,流砂问题。这主要是由于开挖基坑、浅井等工程活动而使细砂或粉土饱水后形成了流砂另外地层的孔隙度和水性以及土颗粒轻重还有人类生产生活活动也能导致流砂产生,这对于地基的建设和建筑物的整体安全也着极大的影响。

3.地基加固处理方法

由上文可知,影响地基稳定和安全的问题主要由填土,地下洞穴及掩埋物还有淤泥质软土问题以及流砂问题构成,那堆积地基的加固处理方法也可以从这几面进行,分析如下:

其一,填土和淤泥质软土处理。首先,对于地基的基槽底其残留的松散填土和淤泥质软土如果较薄,那么以配砂石以及砂和灰土或素填土等回填夯实即可。其次,对于基槽中局部的填土以及软土较厚,那可以采用人工的挖孔桩(墩)以及预制短桩,而进行灌注桩(或墩),桩(或墩),对填土和淤泥进行处理。

其二,地下洞穴及掩埋物处理。对于地基开挖遇到地下洞穴以及掩埋物等等,如果其深度超过10m,那么应该对其的下部回填土而且要捣实后,而对于上部则是加钢筋混凝土盖板。这其中,对于防空洞以及地下管道而言,条件允许,可以去挖除松土而回填好土进行夯实,以及采用人工墩基或者孔灌注穿过。若条件不允许,则应该采用双墩(桩)担横梁上加基础而对其避开处理

其三,流砂处理。对于流砂的处理,主要可以采用以下的三种方法:第一,当基槽的地下其水流小而且流砂不严重时,其可以在地下的流水处将基槽的边坡而挖成凹形坡,进而使用砂袋进行堆叠围堵;当基槽的地下水较大时,那就可以将其出处而将地下水的水位降低不至于产生流砂的地层以及基槽底以下。 第二,那就是使用工程建筑中一般使用的打钢板桩,而对地下水进行拦截,以及可以增加水的途径而达到减小水力坡度的目的。第三,对于地基工程的基槽的水下施工,要保持坑内一定的水深而减小水头差今晚儿进而增加砂体的稳定性。

结束语:总而言之,对于当前我国建筑工程的地基工程而言,其工程的验槽工作那是必不可少的,而且要做到地基工程以及建筑工程整体的建设安全性和实用性,那么就必须应该充分的认识做好建筑工程的地基工程的验槽重要性,而且要把地基工程的验槽工作放在建筑工程的前期工作中极端重要的位置,将验槽工作细致稳定以及科学的进行下去,要对地基工程的任何一个细节做到完美,对于建筑工程来说,地基就是支撑其能够屹立的后盾,因此,在建筑工程的建设中对于其地基建设的基槽开挖后,要对建筑工程的地基工程进行细致的验槽工作,而且通过地基工程的验槽而发现地基工程存在的问题,要能够对地基工程采取加固措施,而保证建筑工程整体的的安全,这当前我国社会本身以及社会经济的各项建设而言也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的。

参考文献:

[1] 张华等钢筋混凝土桂加固方法及设计分析[J]特种结构,2005,(1)

[2] 陈跃庆,吕西林几次大地震中地基基础震害的启示[J]工程抗震,2001,(2).

[3] 郑发兵. 浅谈施工阶段的安全控制[J]. 科技资讯. 2011(23)

篇2

1.1基坑支护的形式建筑地基与基础施工前必须对地基进行地质勘探,并详细了解地下管线情况,根据地质情况、基坑的深度、基坑的安全等级及工程周边地理情况、灵活选用基坑支护的方案。目前常见的基坑支护方式有:(1)水泥档土墙;(2)钢筋混凝土排桩;(3)地下连续墙支护(4)土钉墙(喷锚支护)(;5)钢板桩:型钢桩横挡板支护,钢板桩支护;(6)上述两种或者两种以上方式的合理组合等。基本支护施工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以下几点因素:(1)机械类型选择;(2)开挖顺序和分层开挖深度;(3)坑边荷载;(4)车辆进出道路;(5)降水排水措施;(6)基坑的监测等;(7)对重要的地下管线的保护措施等1.2土方开挖地基与基础施工之初,对土方开挖区域障碍物进行清理工作,并彻底清除施工区域内的地下排水管道及电缆等设施,另外详细绘制施工现场平面图,以此来明确施工路线、边坡坡度、排水渠以及集水井位置。制定测量控制网,并达到对轴线、基线以及水位点的控制要求。开挖深度较深时,需对土方分层开挖,开挖深度根据实际情况选定,运输车辆可停于挖掘机侧面,使得挖掘机降低其反转角度。在对面积过大基坑的挖掘工作中,挖掘机须得以“之”字型来回移动,运输车辆则须依据挖掘机大小来确定其具体数量,另外还要依据施工工期与安全生产效率的具体规定,可采用人工开挖与机械开挖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施工。另外,人工清理作业要有十厘米的预留空间,以防止挖掘过量时基地土被扰动。

2、对地下水的有效控制

地下水对建筑地基的影响贯穿整个地基与基础施工过程甚至更长,对地下水的控制要恰当,不当或者过当均会对建筑地基的施工和基坑稳定性造成极大影响。地下水的控制方法有很多种,如集水暗排法、明沟排水和井点降水,或者以上几种的综合运用,具体如何选择需看工程的具体情况,我们选择其中的井点降水作详细介绍:(1)含水层承受水压,其渗透指标数自上而下是慢慢放大的,一旦出现降幅相同现象时,如果降水井越深,那么其出水量就会越大,如果井深超过标准限制,那么就会降低出水量对水位降幅所造成的隐患。管井井深必须超出基坑深六米以上。(2)含水层土质一般都是粉质黏土与粉砂交互层,此类土质其渗透性不太好,对于出水会产生不利影响,深井施工须打至基岩底部,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底部砂层和卵石层,以提升地下水的渗透性。(3)基坑面积不要过小,如果其面积够大,又能在坑内完成布井施工,就可以减少管井数量以及对周边施工环境的影响。如基坑面积不够大,则可实施基坑内外同时布井,以降低周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4)如果基坑深度已经与交互层接近,则可进行深入底部粉细砂层实施深井降水方式,把含水层中的承压水降至基坑底部以下。如果开挖的深度无法揭穿相对的隔水层,而隔水层厚度还无法抵抗承压水头的压力,就必须减压降水,运用悬挂式隔渗帷幕加深井的方式,以达到有效控制地下水的目的。

3、对于基坑监测施工技术要点

基坑监测技术为的是避免在施工中出现安全事故,以确保施工的安全进程,具体监测工作如下:(1)仔细观测基坑边坡的变形状况,对于基坑支护变形要做到心中有数,另外还要将监测数据作为根本依据,再与开挖土质相结合,以便对支护数据作出有效调整,以此来达到施工安全的目的。一旦基坑支护有异常现象发生,就必须运用支撑法或回填法,以此来提升基坑边坡的安全系数。(2)以基坑围护形式、挖掘深度以及周边环境来看,基坑监测具体实施应包括以下几点:首先,对深层土体水平位移的监测工作,在土钉墙范围内沿土体深度设置水平位移监测点,在基坑挖掘中,还要对土体深度各点的水平位移实施细致观测工作。其次,是对围护桩水平位移实施监测,围护桩的水平位移通过预埋于围护桩中的测斜孔来具体实施。再就是对支撑体系的内力监测,在主要受力支撑主筋上埋设钢筋应力计,观测基坑开挖过程中支撑的内力变化。最后是对地下水位的监测工作,地下水位监测过程中的测孔须得使用具有滤水孔的塑料护垫,还要在基坑内外分布十九个水位监测孔。(3)监测技术施工内容应包括以下几点:一,将施工单位看作主体方,再对基坑位移现象实施测量工作,基坑支护施工完成后,其监测部门须得负责具体测量工作,并将测量结果绘制于施工图纸上。二,建筑施工方必须派出专职监测人员定期对地表开裂、基坑渗水以及基坑地下水位实施详细监控工作。三,支护施工时,必须达到每日监测一次,在基坑变形程度趋于稳定之后,则可适当减少对基坑的监测次数。四,详细监测雨季施工与支护安全水患根源,必须充分了解渗水原因,如管道渗水、生产生活排水、贮水池及化粪池渗水等状况,以明确具体排水工作的实施。五,施工挖掘中,对于基坑顶部侧面位移和开挖深度比值的监测须得加强,在充分了解其成因后,再加以适当的支护与加固方法。

4、结束语

篇3

【关键词】地基基础;工程事故;工程地质

一、前言

在建筑结构的建造的使用过程中,由于地基和基础工程的质量问题,使建筑物墙体和楼盖开裂影响使用的,有碍观瞻并使人有不安全感觉的,更有甚者使建筑物倒塌的事故,近几年有上升的趋势,根据统计资料显示,其中地基和基础工程的质量问题,占总事故的确21%。在建筑结构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人们普遍认为最难驾驭的并不是上部结构,而是该工程的地基和基础工程的问题,建筑物的上部结构尽管千变万最化,复杂万分,但是在电子计算机得普遍应用,今天,它们基本上都是在设计和施工中可以被预知和掌握。而对于建筑群所在场地的地下土层分布则不然,一般地说,人们只能在设计前通过几个钻孔的土样的试验得知其少数信息,也只能在施工后,槽底的钎探结果了解其表层信息,至于更深层更全面的情况却不能全面的掌握,往往凭经验加以处理,这就产生误差,甚至错误造成对建筑物建成后的损坏,而且,地基基础都是地下隐蔽工程,建筑工程竣工后,难以检查,使用期间出现事故的苗头也不易察觉,一旦发生事故难以补救,甚至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地基基础工程事故发生可能是因勘测、设计、构造、制造、安装与使用等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而这些因素中。某些因素引起突发事故。另一些因素可能导致消耗性逐渐发生的事故,从安全上讲,突发事故是危险的。所以,研究并探讨地基基础工程事故发生的原因,更具有普遍性。地方性和经验性,对它的分析后得到的经验教训,更是建筑工程技术人员需要不断积累的知识财富。并对地基基础工程事故采取有效的防止措施,是一个值得重视的课题。

二、地基与基础的工程事故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一)因工程地质勘查中的错误而产生的事故

工程勘察报告要全面反映建筑场地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情况,预防地基与基础的工程事故,首先对场地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全面正确的了解,要做到这一点关键要搞好工程勘查工作,要根据建筑物场地的特点,建筑物情况合理确定工程勘察目的和任务,勘查工作是设计的重要称序,决不能忽视而不做,也不能随便做而不考虑是否适用。特别是对复杂的、软弱的地基,更应慎重对待。即使对单层的一般性建筑,也不能不做勘查。

事故实例:某市修建的一座库房楼,该库房为两层楼房,平面呈一字型,东西向长47.28m,南北向宽10.68m,高7.50m。库房正中为楼梯间,东西各两大间,每间长10.89m、宽10.20m。中部有两个独立柱基。内外墙均为条形基础。此楼在使用一年后。库房西侧二楼墙上既发现有裂缝。此后裂缝数量增多,裂缝宽度展扩。据详细调查统计,大裂缝已有33条,有的裂缝长度超过1.80m,宽度达10~30mm,且地面多处开裂。6年之后,再度调查,发现裂缝长达3.20m,裂缝宽为8~10mm,且内外贯通。说明6年多来库房的沉降一直都在发展。

事故原因分析:原勘查失误是事故的主因,原勘查报告虽有偿个钻孔资料但仅有库房对角线的41#、46#孔分别深5.10m、5.35m,其余5个孔只有2m多,远不及基础受压层深度。更值得注意的是有2个孔已穿过有机土和泥碳层,但却未做记录,在报告中未说明,只是简单地建议地基计算强度为fk=100KN/M2。这是该库房发生严重质量问题的根源;设计人员对这份粗糙的勘查报告,并未提出补做勘查的要求。此外按规范规定对于三层和三层以上的房屋,其长高比L/H宜小于或等于2.5;本例虽为二层砌体结构,但长高比L/H=47.28/7.5=6.3,次值》25,导致房屋的整体刚度过小,对地基过大不均匀沉降的调整能力太弱。设计人员又未采取加强上部结构刚度的有力结构措施,也是导致墙体开裂的重要原因。

应吸取的教训:第一,工程勘查工作做的粗糙;第二,地基的选择和处理方法不当,未能使房屋坐落在比较均匀的天然或人工地基上;第三,上部结构整体刚度弱。这三点教训也就是平时常说的“情况不明,决心不大,方法不好”。

此外,在勘查时要重视对钻孔深度的选择。由于钻孔深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如果不符合设计上对压缩厚度的需要,或者大不到桩所坐落的土层时,那就不可能正确计算出地基的沉降,或桩的正确承载力,也就达不到基础设计要求。因此必须按设计要求确定合适钻孔深度。如果由于勘查量不足,钻孔和探坑布点少,再加上钻孔深度不够,以致不能表达出土的不均匀性和层理的不一致性,就有可能引起建筑的翘曲和弯折而出现裂缝,造成危害和浪费。。

(二)因建筑物基础底面土压力过大超过地基承载力造成的事故

地基承载力是建筑物地基基础设计中的一个关键指标。各类地基承受基础传来荷载的能力都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一限度,首先发生的是建筑物具有较大的不均匀沉降,引起房屋开裂;如果超越这一限度过多,则可能因地基土发生剪切破坏而整体滑动或急剧下沉,造成房屋的倾倒或严重受损,下面列举全世界闻名的实例

事故实例:加拿大特斯康谷仓,平面呈距形,长度59.44m,高度为31.00m,宽度为23.47m。容积为圆筒仓,每排 13个仓,5排,总计65个圆筒仓组成,谷仓的基础为整块钢筋混凝土筏板基础,基础厚度61cm,基础埋深为3.66m。1911年该仓开始施工,1913年秋完工。谷仓自重20000t,相当于装满谷物后总重量的42.5%。1913年底月起此谷仓装谷物,仔细装载,分布均匀。10月当谷仓装了31822m2谷物时,发现谷仓下沉,一小时沉降达31.5cm,结构物向西倾斜,并在24小时内,整个谷仓倾倒,倾倒度达26.53。谷仓西端下沉7.32m,东端上抬1.52m。

事故原因分析:经检查,谷仓工程未做勘察。设计根据邻近工程基槽开挖实验结果,计算地基承载力为352KPa,应用到这个谷仓。谷仓场地位于冰川湖的盆地中,地基表层为近代沉积层,厚度3m;表层下面为冰川沉积粘土层,厚度122m。1952年在离谷仓18.3m处打了一些钻孔,从钻孔的粘土原状式样测的:粘土层的平均含水率随深度而增加,从40%到60%;无側限抗压强度从118.4 KPa减少到70.0 Kpa,平均为100 KPa;平均液限ωl=105%,塑限ωp=35%,塑性指数高达IP=70。由试验可知这层土是高胶体、高塑性的。按太沙基公式计算地基承载力f,如采用粘土层无側限抗压强度平均值100 Kpa,则地基承载力f为278.6 KPa,小于谷仓地基破坏时的基础底面压力329.4 KPa,若用qumin=70.0 KPa计算,则f=193.5 KPa,更远小于谷仓基础滑动时的实际基底力.

事故主要原因:加拿大特斯康谷仓破坏的是因为谷仓事先未做勘察,设计盲目进行,采取设计荷载远超过地基土的承载力,导致谷仓发生地基整体滑动破坏的严重事故。

应吸取的教训:地基整体剪切破坏事故,它造成的工程事故灾害很严重,必须引起土建工程技术人员的极度重视。设计人员应慎重对待工程勘查 告提供的地基承载力建议值,严格计算基础的实际土压力,若对勘察告的建议值有怀疑,可以在做载荷试验验证。施工人员在天然地基上建造大中型工程时,应复核设计地基承载力的合理性。一旦发生地基产生较大的沉降或倾斜,必须立即停工,会同勘查、设计和使用单位共同研究。采取必要措施,防止地基和建筑物发生灾难性破坏。

(三)因地基中暗沟、古墓等旧构筑物影响造成的事故

建筑物地基槽开挖后,可能遇到许多局部异常的情况,例如:在地基土中存在有暗沟、古墓、古井、旧基础等已废除了的构筑物,其中在暗沟、古井内往往填充疏松的建筑垃圾或淤泥软土,形成局部的松软部位,可能引起基础局部严重下沉。导致上部墙体或结构开裂;如遇古墓、防空洞等中空构筑物,则可能引起塌陷事故;至于遇到旧基础、废化粪池等构筑物,它们往往比周围天然地基坚实得多,形成软硬突变,也会造成上部结构开裂。因此在刨槽验槽过程中查明局部异常情况是十分重要的。

事故实例:某厂铸钢车间厂房长度66.75m,宽度39m,为三跨等高排架,柱基为钢筋混凝土杯形基础,基础一般埋置深度为2m。基础夯实干密度》ρd≥16g/cm3,夯实影响深度0.3~0.4m。厂房主体结构完工。安装吊车前发现结构开裂事故:房屋东侧地面开裂,裂缝长达15m,裂缝最大宽50~60mm,。南墙东侧开裂,裂缝最大宽20mm,钢筋混凝土圈梁亦被拉裂,裂缝多达20余条。厂房东南角向外偏移20mm。厂房东南6个基础下沉。下沉速度平均每月约3~4mm。

事故原因分析:第一,未按设计要求探墓深度6~7m。实际探墓深度只有2m,事故发生后进行补探,在东南角10个柱基范围内,就探出木棺11个,位于基础下或旁边。木棺顶距基础底面约1.5~2.0m,木棺有的为空穴,有的充填淤泥。第二,厂房未经详细勘察,据初勘阶段临近厂房探坑资料,按地基土的承载力150KPa盲目设计,实际地基土非天然沉积土,而是填土,地基土的承载力仅为100~120KPa。

一点经验:在地基基础施工中,遇到暗沟、古墓等旧构筑物是经常发生的。这时候最重要的是设法弄清情况,除进行必要的勘测、挖掘之外,虚心向当地人和工人请教,进行细微的调查研究,是十分必要的。然后才能作出符合实际的处理方法。

(四)因建筑地基发生溶蚀与管涌造成的事故

1.当建筑地基中存在地下水,并有下列条件时,则可能发生溶蚀与管涌事故:

(1)石灰岩地区经长期地下水的作用,可能发生溶洞。溶洞发育地区,将发生地基溶蚀。

(2)山区残积土或披积土颗粒大小相差悬殊时。在地下水流动作用下,可能发生溶蚀或管涌。

(3)如地基土质级配不良,地下水流速大,则地基中土的细颗粒可能被冲走,而产生管涌。

凡在上述地区建造的工程都应仔细进行工程地质勘察,如果认为地基中存在上述溶蚀问题,应另选场地,因为上述溶蚀事故的措施相当不容易,并且费用很高。

事故实例:美国东南部亚拉巴马洲净水厂建在一座小山旁,基槽开挖6m深,以建造沉淀池和过滤建筑物,工厂完工并使用一个月后。一天早上,操作人员听到很响的咕咕声,随着一连串的隆隆声,像远距离开大炮一样,过滤建筑物发生严重摇动并开裂,从顶部一直开裂到底部,同时建筑物一半发生倾斜。

事故原因分析:净水厂的地基土为残积土,基岩为石灰岩,裂缝发育。建筑物施工其间,施工单位不慎打破直径457的自来水总管,结果将容量为226的大水箱放空,使得大量水渗入地下,当地基受水浸泡后,由于残积土颗粒大小悬殊,细颗粒被水冲走,发生溶蚀与管涌造成的事故,导致沉淀池底部出现大的洞穴,沉淀池基础与地基之间多处产生很大的缺口,宽达15~30。由于地基严重溶蚀与管涌结果。净水厂完全遭到破坏,无法使用。

应吸取的教训:土建工程技术人员应该认识到地下水对工程的设计方案、施工方法和工期、建筑工程的投资和使用都有密切关系。如果对地下水处理不当,可能发生工程事故。

2.地下水的主要影响有:

(1)基础埋深——基础宜埋置在地下水位以上,冻土层厚度以下,后者与土中的毛细水有关。

(2)施工排水——当基础埋置地下水位以下时,基槽开挖和基础施工必须排水。如果排水不好或基槽遭踩踏都会造成隐患。

(3)地下水升降——下降会使建筑物产生不均匀沉降,而上升会使粘土层软花、湿陷性黄土下沉、膨胀土层吸水膨胀。

(4)溶蚀与管涌——在石灰岩地区地下水存在会造成溶蚀,在有承压水地区,如基槽挖除承压水以上隔水层,则可能出现大量涌水浸泡地基。

(5)空心结构浮起——水池、油罐、空旷地下工程埋深超越地下水位教多时,可能上浮,影响使用。

三、结语

当发生一次重大的地基基础事故后,最关键的事对这次质量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只有正确的分析,才能发现事故的原发症结。进行公正的仲裁,明确事故(下转第28页)(上接第26页)的责任;只有正确的分析,才能找到今后应吸取的教训,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也只有正确的分析,才能制定出适宜的防治措施,防患于未然。对于结构设计,施工技术和使用中的错误引起的,其中大部分是主观性的错误。而当严格遵守勘查、设计与施工的标准文件的规定和相应要求,则错误是可以避免的。工程设计人员在进行地基基础的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地基基础的设计应当根据建筑物的使用要求,结构型式和工地的土质条件,并结合现场具体情况,在适用与经济的前提下,要保证建筑物的主要承重结构在正常使用过程中不发生裂缝或损坏。

第二,地基基础工程事故是目前在建筑工程中出现得较多的问题。为防患于未然,有关人员应针对地基情况,“对症下药”认真细致地做好勘查、总体布置,选取基础类型和设计计算等方面的工作。

第三,有关人员不仅要研究已出现的工程事故作为“前车之鉴”,同时也应学习已有的成功经验与方法,不断提高技术水平,确保工程质量。

第四,在地震区中,对已发生的消耗性地基基础事故,不应忽视而应及时修好,否则在地震作用下可能转变为灾难性的工程事故。

第五,建议编制有关防止地基基础工程事故的法规,以使有关方面重视这项工作。

参考文献

[1]崔干祥.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M].科学出版社,2002.

[2]罗福干.建筑结构缺陷事故的分析及防治[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S].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篇4

1.1水利工程质量意识比较淡薄

一个产品要想在在市场上具有竞争力,那么它必须有好的质量保证。质量良好的产品往往会受到顾客的青睐,质量的导向作用远远大于价格,质量高的产品即使价格也高也会成为顾客首先考虑的对象。在各行各业中,都把产品的质量作为竞争力的核心。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地基对其上方的水工建筑物有支撑作用,如果在地基施工中,对地基施工质量不够重视,一味追求工程的施工进度、人为的简化施工方案、忽略细节,甚至违背施工程序,这样做的后果将会使地基基础的质量大打折扣,给工程埋下极大的隐患。“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很多巨大的灾难都是由一点微小的误差而引起,所以,应该加强在地基施工时的质量意识。

1.2水利工程前期勘测设计的不太规范

水利工程建设应该立足实际,不能纸上谈兵。在进行建设之前,应实地进行考察,针对实际情况,提出合理的施工方案。如果在进行实地考察,勘测不够到位,方案的设计不会太合理,这可能给后期施工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影响工程的整体质量。

1.3对水利工程建设的资金投入不够

在地基施工中,如果资金投入不足,问题就会随之而来。足够的资金是地基施工管理的保障。如果资金投入不足,工程造价将成为施工的一个大问题,地基施工就很难选择最佳方案。要想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需要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措施,而这些都需要资金的支持。当前,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不高的问题主要就是因为投入的资金不够。正是因为缺乏资金,管理者才减少了在地基施工阶段的资金投入,从而导致施工前期的地质勘测不太准确和地基施工不能选择最佳方案。所以说,一旦资金缺乏,就很难保证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

2提高水利工程地基施工质量的管理措施

2.1水利工程地基施工前的管理

一个好的地基对水利工程的质量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水利工程进行施工之前,要严格的进行地质勘测,同时对当地的地形特点、天气情况都要加以考察。只有把这些因素全都考虑进去,才便于选择最佳方案以此保证地基的质量乃至整个工程的质量。除此之外,在施工之前必须关注的问题就是工程所投入的经费。如果拥有足够多的资金支持,就能对多个工程施工的方案进行分析比较,从中得到最优施工方案。如果缺乏资金,方案之间的对比就会受到资金的限制,可能因为资金的问题就不能选择最佳施工方案,后期工程施工也将受到一定的影响。所以,有关部门在做好实地考察的同时,又要积极的寻求资金支持,以保证水利工程地基施工的质量。

2.2水利工程地基施工时的管理措施

水利工程地基施工阶段是地基施工管理时最重要的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施工队已经有了最佳的施工方案,为了保证方案的顺利实施,管理团队要完全熟悉方案的内容与相关的知识。

2.2.1使用“水泥搅拌桩”地基建设中最常用的是“水泥搅拌桩”。水泥搅拌桩是把水泥当成主要的固化剂,它是一种有效处理软基的方式。水泥搅拌桩利用搅拌桩机将水泥与土充分搅匀,水泥与土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和化学反应之后,软土硬结从而提高地基的强度。

2.2.2提高地基承载力地基承载力主要是指地基承受负荷的能力。在负荷作用下,地基可能会产生变形。随着负荷的逐渐增大,地基变形也随之增大。如果地基变形超过地基的承受能力,将对后期地基施工质量产生恶劣的影响。所以,应该要尽可能的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在施工中使用承载力大的混凝土。

2.2.3及时解决地基施工中的问题水利工程建设的主要意义在于“除水害,兴水利”。水利工程建设担负着蓄水、排水的作用。地基施工时综合考虑各种不利因素(包括地震等不可抗因素),如果发现达不到目标,就应该对现有的方案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善。

3结语

篇5

关键词:房屋建筑;软土地基;换填;水泥搅拌桩

中图分类号:TU471.8文献标识码:A

一、软土地基工程的特点

软土地基主要指的是地基的承载力比较低、地基的可压缩性比较高、地基的天然含水量比较大的一种饱和粘土,这种粘土的状态是从软塑到流塑的一个变化范围。软土地基之所以承载力比较低、可压缩性比较高,主要是因为天然含水量比较高的缘故,软土地基的天然空隙比高于1.0,这样高的比例使得天然含水量自然比较高,导致了软土地基的特性。一般情况,当天然空隙比大于1.5的时候,此时的软土地基成为淤泥,当天然空隙比大于1.0小于1.5的时候,这时候的软土地基成为淤泥质土。软土地基工程的主要特质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触变性

触变性指的是当软土地基没有受到外界干扰的时候,软土地基呈现的是固态的特性,可是一旦软土地基在房屋建筑工程过程中遭到扰动的时候,软土地基就会呈现稀释流动的状态。

(二)高压缩性

因为软土地基的天然空隙比很大,所以软土地基的压缩系数很大,当在软土地基上建造房屋的时候,在软土地基上当垂直压力达到0.1MPa的时候,软土地基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形,使得在软土地基上建造的房屋产生很大的 沉降量,这是由于软土地基的高压缩性导致的。

(三)低透水性

由于软土的天然含水量很高,所以软土的透水能力很差,要想通过排水方法使得软土固结是需要很长时间的,甚至有些房屋建筑工程的通过排水固结达到沉降需要十年左右的时间。

(四)不均匀性

软土是由高分散的土与微细的土颗粒组成的,这样的组成结构使得软土的土质性能特别不均匀,软土的受力情况也会随着土质的不同而变得不同,在软土地基上建造的房屋建筑物就会因为地基的承载力不同而产生不均匀的沉降,最终使得房屋建筑物因为受力不均衡而产生裂缝。

二、软土地基工程在房建施工中易出现的质量事故

软土地基的性质因地而异,因层而异,有很大的不可预测性。常见的危害例如:

施工技术人员在施工之前就知道是软土地基,但是没有根据软土地基的处理方式进行施工,从而造成路堤不稳或危机线外建筑物。所以,在施工之前,一定要注意对软土地基的处理。

已经知道是软土地基,但是采取的处理措施不合理,因此,导致了施工不当,从而导致了路堤的失稳。

3、强度和稳定性问题,当地基的抗剪强度不足以支承上部结构的自重及外荷载时,地基就会产生局部或整体剪切破坏。

4、压缩及不均匀沉降问题。当地基在上部结构的自重及外荷载作用下产生过大的变形时,会影响结构的正常使用。特别是超过结构物所能容许的不均匀沉降时,会引起建筑物地上主体的墙体开裂甚至破坏。

三、房屋建筑地基工程中软土地基常用的处理方法

(一)换填地基法

从房屋建筑施工的现状来看,如果土质松软,是无法承受房屋建筑的实体压力的。因此换填地基法可以对施工地基进行加固处理。换填地基法是先挖除地基中的软土,然后从中添加性能好的灰土和粗砂等,进一步夯实,形成全新牢固的力层,以此来保障房屋建筑的耐压力,有效提高房屋质量水平,保证建筑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二)土工合成材料法

土工合成材料法是通过人工合成的聚化物置于工程的结构表面及内部各个结构层,能够起到过滤、排水和防护等功能。土工合成材料法首先要挖去一定的软土,然后分层铺设筋材垫层,当筋材料与土层产生摩擦后,可以有效地防止土体的变形,增强了其内部强度和整体性能,加上正确的施工方式,可以提升地基的承受能力。

(三)注浆地基法

注浆地基法分为水泥与硅化两种注浆形式。水泥注浆是将已经处理好的水泥注入到地基中,通过一系的填充、挤密等处理,使土壤之间的密度进一步提高,土壤中的水分和孔隙等被排出,等到注浆的材料硬化后,就能够与原土相结合起来,使地基更加稳定和固定。而硅化注浆主要是以硅酸钠作为混合溶液,将其注入到地基的底部,等其凝固之后就会形成高强度的结石,能够有效地保证地基的强度,增强施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四)预压地基法

预压地基法大多应用于处理粘性土或者是冲填土。在房屋进行施工之前,要对场地施加一定的荷载力,充分排出土体中的空气和水分、空隙等,以提高土体的密度,增强稳定性。预压地基法也包括真空预压和堆载预压两种。真空预压需要在地基中设置排水竖井,可以有效地改善地基沉降,增强其稳定性。堆载预压可以采取沙井地基或者塑料排水带预压。

(五)搅拌桩法

搅拌桩法主要包括水泥搅拌桩和石灰搅拌桩。水泥搅拦桩主要适合于处理淤泥、淤泥质土、泥炭土和粉土效果明显,是一种软土地基处理的有效方法。深层水泥搅拌桩通常是利用水泥作为固化剂的主剂,通过特制的深层搅拌机械在地基深部就地将软土和固化剂强制拌和,进而提高房屋的地基强度,使软土硬结。深层石灰搅拌桩是通过把地基土和石灰强制搅拌混合,使二者发生化学反应,进而稳定地基土,提高软土地基强度。这种方法技术简单,经济合理,既可以减少房屋整体沉降与软土层沉降,也可以提高软土层的承载力,有效加固房屋软土地基。深层水泥搅拌桩处理需要在施工前,事先将深层水泥搅拌桩场地整平,清除地上与地下的障碍物。

四、房屋建筑软土地基工程中水泥搅拌桩法的具体应用

(一)施工工艺

1、施工准备

(1)水泥搅拌桩法施工之前应该先做好软土地基的场地平整,将软土地基范围内的杂草树根等进行清除,然后将软土地基范围内的地表水进行导排,并且在软土地基范围内的低洼地带回填黏土。

(2)当水泥搅拌桩法的施工清除工作做好之后,就需要为施工技术做准备,这个过程需要做的是按照设计、规范等对于水泥的要求在室内进行混合料的配合比试验,将做好配合比试验的混合料在现场进行实际试验,检验水泥搅拌桩的成桩稳定性。

2、施工工艺流程

水泥搅拌桩法的施工工艺流程是按照二喷四搅的方式进行的进行。水泥搅拌桩的具体施工工艺流程为:将水泥搅拌桩的桩位放样,在桩位放样的地方进行钻

机就位,然后开始检验钻机的性能、对钻机进行调整,保证钻机运转正常。采用正循环方式使钻机钻进软土地基至设计深度,然后打开高压注浆泵。之后开始反循环提钻同时要喷水泥浆,一直到水泥浆搅拌至工作基准面以下0.3m。通过重复搅拌下钻并喷水泥浆至设计深度,然后不断的反循环提钻至地表,最后形成水泥稳定桩,到此一根水泥搅拌桩结束。

(二)质量检测试验

1、桩身强度和搅拌的均匀性

桩身的强度和搅拌的均匀性是通过成桩3天内和成桩7天后的检验,成桩后3天内,抽检总桩数的1%,最少不得少于三根,通过采用轻型动力触探(N10)的方法检查桩身每米的均匀性。成桩7天后,抽检总桩数的5%,通过目测的方式观察搅拌桩的均匀性,通过采用浅部开挖桩头(深度宜超过停浆面下0.5m)检查桩身的强度。

2、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

经过28天龄期后,水泥与周围的黏土形成的搅拌桩已经与软土形成了坚固的复合地基,此时需要对复合地基的承载力进行检测,抽检总桩数的0.5%~1%,并且每项单体工程不少于3个点,通过地基静载荷试验,检测复合地基的承载能力是不是达到房屋建筑地基的设计要求。

结语

综上,在当前的房屋建筑工程中,软土地基的处理技术已经日渐成熟,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探索与研究。这就需要工程相关人员在不断的施工设计与实践过程中总结经验,积极探索,积累更多的地基变形与沉降相关资料,以总结出更多科学合理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案,并将其应用到房屋建筑实际工程施工中去,最终提升房屋建筑质量,顺利完成施工任务。

参考文献

[1]徐斌,王栋.浅谈房建工程软土地基施工技术[J].河南建材,2011.2.

[2]蔡济众.房建中软土地基施工技术的探讨[J].企业导报,2011.2.

篇6

关键词:高层建筑;地基基础;桩基础;土建;施工技术

随着近年来我国人口的急剧整张,建筑面积越来越紧张,高层建筑的出现为住房问题的缓解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建筑层数与高度的不断增加,建筑平面越来越复杂,这为高层建筑基础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情况下,我们有必要对高层建筑地基基础及桩基础土建施工技术展开分析,为高层建筑设施质量提供保证。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来的实际工作经验,从不同角度针对高层建筑地基基础与桩基础土建施工技术展开分析。

1 地基基础与桩基础概述

1.1 地基基础

地基是指建筑下面起到支撑基础作用的土体,通常建筑地基土层有岩土、砂土及人工填土等几种,地基作为建筑物的基础,是建筑工程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地位非常重要。

1.2 桩基基础

多数情况下天然地基是不能满足高层建筑对承载力与稳定性的要求的,这种情况下就要借助人工的力量来保证地基基础的稳定性。桩基基础是指利用人工筑桩的方式埋深更大的人工基础,通过这种方式满足建筑施工过程中对安全性与稳定性的要求。

2 地基基础施工技术

地基基础处理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建筑的整体质量,对建筑安全系数和使用寿命会产生重要影响。不同工程建设的地质条件是不同的,因此地基施工情况也不同。不管施工环境怎样,地基基础稳固性都是必须要保证的。对于高层建筑来说,地基基础是承重力的重要指标,工作人员必须将地基加固工作做好。如果当地地质情况不能满足施工条件,应利用合理的手段改善当地的地质条件,保证地基层可以满足基础施工要求。

2.1 常见处理技术分析

2.1.1 分层填土

一些施工现场土体湿润膨胀性比较强,土体承载力也比较小,不能满足建筑地基基础对强度与稳定性的要求。要想解决该问题,就要利用高稳定性和高强度的材料来替换软土层。施工过程中为了避免出现土体孔洞问题的发生,可以利用分层填土的方式来保证土体承载力的要求。

2.1.2 碾压与夯实

通过碾压和夯实处理以后,可以有效提升地基强度,这种方式需要在施工时获得极大的冲击力,以增强地基强度,利用这项技术以后地基不均匀沉降可以有效降低。

2.1.3 土壤固结

地基土层中含有水分,土层承载力将会明显降低,将其中的水分排除以后土层自然会固结。这种排除土层中水分的方式是提升地基强度的有效方法,这种方法在操作过程中非常简便,目前已经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2.1.4 利用化学方式加固土层

土在化学物质的作用下粘结到一起,土的质量在化学反应或机械搅合的作用下得到有效改善,地基的承载能力得到有效提升。首先,灌浆法。土层通过灌浆管注入来源于泵和压缩机的浆液,浆液在土层中充分均匀的渗透,土层中的水和空气被挤压出。经过一段时间的凝固后,原本松散的土质转化为较大的土体,不但能达到防水防渗漏的目的,还具有提升承载力的作用,能够形成对地基沉降的有效预防。通常情况下多选用丙烯酸铵、水玻璃、碱液、水泥浆作为注浆液。粘性土地基、砂土地基经常采用该法。其次,喷浆法。这种方法主要通过在指定位置钻孔,并将喷射装置安装于达到一定深度孔钻钻杆下方,浆液在高压脉冲的作用下向土层喷射。与此同时通过控制喷射装置围绕钻杆以一定速度均匀旋转上升,向周围土层的喷射就形成了均匀进行的圆柱体,进而实现了充分混合浆液和土体和凝结成圆柱体固结体的目的。这种方法具有防水防渗透、保护相邻结构的作用,在人工填土、粘性土、沙土等地基中应用较多。但这种方法常常需要大量的水泥,施工成本大幅增加,经济层面的可行性不高。最后,深层搅拌法。水泥和石灰等固化剂在特质的深层搅拌机的作用下进入到土层深部,强制搅拌土层和固化剂进行实现两者的充分融合,最终形成相应的水泥桩。复合地基替代了天然涂层和固化剂,实现承载建筑基础的作用,进行实现地基沉降的有效预防。不会产生附加沉降、土方量少、无噪音等是深层作用的重要优势,通常子啊城市内厚层软粘土地基。

2.2 地基基础处理中的问题

2.2.1 塌方

在基础施工过程中塌方事故是非常严重的,一旦出现这种事故整个地基土稳定性都会动摇,地基承载能力也会降低,进而对整个建筑工程造成不良影响。所以,应该在地基基础设计之前,对当地地质结构情况加以了解。

2.2.2 地基保护力度不强

在地基基础施工过程中,如果保护力度不够,或者保护措施不合理,地基强度将会大大降低,例如在雨水比较多的地区,地基防水措施不够,可能会出现地基进水问题。因此,在施工^程中应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采取合理的保护性措施。

2.2.3 施工管理不当

一些地基施工管理系统性不强,或者缺乏合理指导,其结果必然会出现挖出来的基坑和设计存在偏差的问题,这样不仅会使地基施工质量降低,同时还会对施工进度造成不利影响。所以,应该加强对高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管理的力度,结合实际施工情况选择措施提升地基施工质量。

3 桩基础施工技术

桩基础是我国使用最多的一项基础工作,通常情况下如果建筑基地土质比较松软,就会利用扩大基础的方式来满足建筑对强度、稳定性等方面的需求,这时需要采用桩基础施工技术。

3.1 常见处理技术分析

3.1.1 振动沉桩

将固定振动器预先装备在桩顶部,利用振动器产生的振动效果和桩本身重力的作用,可以使桩自动下沉,一直沉到地基土层。该施工技术存在打桩效果好、操作简便等一系列优点。

3.1.2 静力压桩

利用桩自身重力和桩架配重的综合效果,将桩压入到土层中,该施工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应注意不能暂停,其主要特点在于噪音小、成本低、工艺非常简单等方面,当前已经在黏土层作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3.2 桩基础施工中的问题

桩长和桩型是桩基础施工过程中两个非常重要的参数,合理选择这两个参数对于提升整体施工质量非常关键。具体来说,在桩基础设计工作中,工作人员首先应该对当地的地质情况做详细的了解,然后在此基础上结合桩长和桩型设计出几种不同的方案,再利用对地基承载能力的验算,以及对桩基沉降问题的综合考虑,对比选择出最优的桩长和桩型参数。除此以外,在桩基础施工过程中,还要对桩基和设计之间的偏差进行严格控制,为桩基础的施工质量提供有效保证。

4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类型的高层建筑拔地而起,对建筑施工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桩基施工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需要从多方面展开深入分析,施工人员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绝对不能有半点疏忽。总之,不同的浇筑、环境、基础,其出现的问题也不尽相同,我们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对策和方法,但是只有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展开施工,这样才能保证整体施工质量,有效减少工程安全隐患和安全问题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岳小雪.民用建筑地基基础和桩基础土建施工技术及管理措施探析[J].门窗,2013(09):129.

[2] 孙健,吴迪.浅谈民用建筑地基基础和桩基础土建施工技术[J].科技资讯,2011(23):64.

篇7

【关键词】:建筑工程;地基基础;处理技术

1、建筑工程地基基础的选择

从结构角度来看,基础是建筑物与地基之间的连接体,基础能够将建筑物竖向体系传来的荷载传递给地基。但建筑工程的地基类型较多,根据属性划分为深基础型和浅基础型两大类,其中深基础型应用较为广泛,有预制桩和灌注桩两种主要桩基类型,也是当前普遍采用的两种形式。灌注桩作为工程的基础部分,由于其对地质条件要求较低且施工工艺相对简单而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钻孔灌注桩由于自身特点所限,只能在地面以下进行施工,这使得很难观察和了解其施工现状,成桩后也不能直接开挖验收,使其成为了一种最容易出现问题的施工工艺。浅基础型主要包括条形基础、筏板基础及箱型基础等类型,相对来说应用范围有所局限。

2、建筑工程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的特征

2.1复杂性

受我国整体地理环境的影响,我国建筑基础工程施工技术还具有复杂性。我国包括了五大地形,有杂填土、黄土、冻土和淤泥土质等土质,熔岩地质、地震带等都影响着建筑的基础施工,所以我国国情决定了我国的建筑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的复杂性,这就要求在实际施工中要结合施工地的实际情况。

2.2困y性

建筑工程本身就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基础工程中的地基施工是施工难点。所以建筑基础工程施工技术具有困难性。困难性主要体现在基础工程与其他工程之间的事故处理上。主要就是由于基础施工大多是地下施工,在实际施工中出现事故处理工作就会大大提高施工操作的难度;建筑基础需要很高的承载力,其承担着整个建筑物的重量,所以在进行事故处理时还要考虑其对建筑上不结构的影响,建筑基础工程的事故处理一般都会对上部整体性能产生影响,要避免就非常困难。

2.3多发性

建筑基础工程施工技术具有多发性。有很多的建筑工程施工企业过于重视现场施工,而忽视了建筑基础施工,建筑基础工程施工方案甚至都存在问题,这样就会使建筑基础施工出现安全问题和质量问题,在后期甚至会发生建筑物开裂和倒塌等事故,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在近几年这样的事故发生较多,究其原因大多是由于建筑基础工程施工设计存在问题,所以建筑企业要加强工程设计管理,尽量避免此类事故的发生。

2.4严谨性

建筑基础工程施工技术具有严谨性。施工建筑基础作为建筑工程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质量对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性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建筑基础施工非常重要。但是有很多的施工建设企业对基础施工不重视,从而使建筑基础有很多的质量问题;在建筑工程施工完成后这些问题都是没有办法解决的,由其造成的质量问题会给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所以建筑施工企业一定要重视建筑基础工作,保证建筑基础的施工质量

3、地基基础处理技术

3.1勘察技术

勘察是地基基础施工的第一步,直接关系到地基基础施工的结构设计。在进行地基现场勘察时,一定要采用先进仪器,科学客观地对地基现场施工条件和地质情况进行评价。地基勘察的内容包括:现场土层状况、有无地下水、地基基质评价等,地基勘察必须做到全面、真实、准确,确保为设计提供完善的参考资料。抽取勘察的土样时,需要做到抽样点设置科学、具有代表性;土样保存完整,不受外界环境与其他条件干扰,水分、湿度等含量与抽样点大致一致;土样运输密闭,不影响土样颗粒及性状,并及时对土样进行检测。

3.2支护与开挖技术

支护技术是地基施工安全保障与质量保障的关键所在。在进行支护与开挖前,需要清理建筑施工地段周围的杂草、无关建筑材料等杂物,达到洁净要求后,撤离现场的电缆与管道,避免对市政管线和其他居民管线造成损伤,并根据现场情况,客观制作平面图,为开挖设计提供资料。值得注意的是,现代科学采用了虚拟现实技术,因此,可以省略掉平面图制作这一步骤,直接使用虚拟现实技术创造一个1∶1的现场立体图,这样更直接、全面地了解现场情况和设计开挖方案。支护与开挖中的重要环节是要对现场积水进行处理,并合理控制水准点、轴线及准线,根据地基基底的地质勘察结果,选择使用机械开挖或人工开挖方式。

3.3强夯和强夯置换法

强夯法与强夯置换法都是将30t左右的重锤,应用起重设备吊到空中并使其自由落体,然后对土体造成非常大的冲击力使土体夯实的一种方法。强夯和强夯置换法能够有效降低土体的压缩性,增强土体强度,具有施工速度快、设备简单、经济实用、加固作用好等特点。强夯法是一种动力固结技能,强夯作用的好坏取决于重锤所带来的冲击力能否迅速排走土体中的水,其适用范围主要是低饱和度的粉土与粘性土、碎石土、砂土、杂填土等。强夯置换法是置换后的碎石等粗颗粒用夯锤接连锤击,然后构成强夯置换墩的地基处置办法。该法主要适用于软塑与流塑的粘性土、高饱和度的粉土等地基。

3.4土壤固结法

土壤固结法是指由于土的液化过程通常都会伴有一定的水分,为了避免水分影响到土层的承载强度,通过这种排出土层水分的方法来提升土层的承载力,进而降低沉降量。土壤固结方法相对简便,且造价较低,具有较高的经济性。此外,使用化学方法来加固土层主要是指通过向土体中加入丙烯酸铵及碱液等相关化学物质来达到土体粘结的目的,进而改善土质,使其达到基础施工的要求与标准

3.5碾压和夯实法

碾压和夯实主要运用于土层承载力相对较低的松软地基基地,如果不对其进行及时处理,很有可能造成建筑物过度沉降或沉降不均。在松软地基上要想进一步提升地基高度,就要对地基中松软土进行碾压和夯实,这样能够有效降低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产生较大的沉降量。

结束语:

地基处理和基础工程是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的第一道工作,其质量对建筑结构和工程质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要保证并提高建筑工程建设的质量和使用安全首先就必须做好地基基础与工程的施工,必对基础工程施工技术进行研究,采取合理的方法对施工技术进行更新并应用到基础施工中,从而提高基础工程的稳固性。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地基基础工程;质量控制

1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地基基础工程的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的质量的高低,只有以科学的方法与手段对建筑地基基础工程进行检测.并且在发现问题后及时的对问题进行改进和完善.才能保证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成果达到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目标。当然,质量控制是全过程控制,因此要求我们务必在地基基础质量控制的过程中做到依据规范、合理勘察设计、精心施工、认真检测。

2建筑地基基础质量控制措施 2.1测量放线

测量放线能指引建筑地基基础施工工作的进行,只有准确、严密的测量工作才能为工程提供必要的技术保障,并保证工程顺利依据图纸施工。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能很大程度上影响工程施工质量。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必须充分认识到测量工作的重要性,科学管理使测量工作更好地为施工质量管理服务,提高施工质量。随着科技进步,工程测量引进了很多的高新技术,使得操作更便利、测量更准确、工作效率更高。但这同时需要工程测量人员不断学习高新技术,并熟练应用新技术、新设备。

2.2控制建筑地基基础的质量,首先要控制施工材料质量

材料质量是工程施工质量的基础,工程使用原材料不符合规定,工程质量不可能符合要求。因此,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中不许再施工前对材料进行质量控制,保证材料质量,以此提高工程施工质量。对于材料的控制,首先要对材料供应厂家进行必要的审核,选择具有资质的供应厂家进行材料的供应。其次,要对进场原料进行必要的检验,包括:质量检验报告单的检查、外观的检查、理化检验的检查等等。通过一系列的检验来保证进场原料的质量。 2.3基槽开挖与检验 基槽开挖。在平整完的场地上根据图纸放好线后,就可以进行基槽开挖。目前,为了加快工程进度,一般都采用机械开挖,人工整边、局部挖土。开挖中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运走杂土,可用土在附近堆放,以便回填使用。基槽开挖接近底时,要及时测量槽底标高,在达到设计基底标高后,应及早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避免基槽暴露时间过长和雨水浸泡,以免降低承载能力。 基槽检验。基槽挖好后,需要检查基槽的平面尺寸及标高是否符合图纸设计要求,地基验槽是保证基础施工质量的重要举措。同时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观察检验:验槽的重点应选择在墙角、承重墙下、柱基或其他受力的部位。检查槽底是否挖到土,是否需要下挖或处理。检查槽底土的坚硬程度是否一样,土的颜色是否均匀一致,或有局部过硬或过软的地方。检查槽底土层有没有局部含水量异常现象,是否出现“橡皮土”现象。根据槽壁土层分布情况和走向,判断槽底是否已挖到设计要求的土层。 基槽的钎探。基槽挖好后,根据图纸要求和布置进行钎探。判断下部是否与表面土质不同,是否均匀,有无软弱土层和人工活动遗迹,并详细记录墓坑、古井、管网、人工构筑物的具置,以便分析处理。

3几种常见地基施工方法的质量控制

3.1强夯法的质量控制

首先,测量定位。这是关系到强夯处理的整体效果的关键环节,在具体操作上,应由施工单位根据试夯确定的夯点布置图,逐一测放夯点位置。其次,强夯前要用推土机预压二遍,场地平整后,测量场地高程,夯点布置是否符合测量放线确定点。如果地下水位较高,应在表面铺0.5~2.0m中(粗)砂或砂石垫层,或采取降低地下水位的方法(具体按照现场确定方案),以防设备下陷和消散强夯产生的孔隙水压。再次,分段进行施工,从边缘夯向中央,从一边向另一边进行。每夯完一遍,用推土机整平场地,放线定位即可接着进行下一遍夯击。强夯法的加固顺序是:先深后浅,即先加固深层土,再加固中层土,最后加固表层土。最后一遍夯完后,再以低能量满夯一遍,有条件以采用小夯锤击为佳。最后,夯击时应按试验确定的强夯参数进行,落锤应保持平衡,夯位应准确,夯击坑内积水应及时排除。夯击地段遇上含水量过大时,可铺砂石后再进行夯击。在每一遍夯击之后,要用新土或周围的土将夯击坑填平,再进行下一遍夯击。

3.2注浆法质量控制点分析

首先,现场钻孔情况应安排专人如实地记录在钻孔记录表上;其次,硅化加固的土层以上应保留1m厚的不加固土层,以防浆液上冒,必要时须夯填素土或打灰土层;再次,灌注浆液的压力一般在0.2~0.4mpa(始)和0.8~1.0mpa(终)范围内;再次,土的加固程序,一般自上而下进行,如土的渗透系数随深度而增大时,则应自下而上进行。如相邻涂层的土质不同时,渗透系数较大的土层应先进行加固;再次,应经常抽查浆液的配比及主要性能指标、注浆顺序、注浆孔位、孔径、孔深以及注浆过程的压力值是否满足要求,并将自己的检查结果与现在记录人员的记录相核对(可通过量测注浆管的长度的方法来检查注浆孔的孔深);再次,及时在编好号的孔位平面图上对已注浆孔进行标记并注明钻孔日期,避免漏孔情况出现;最后,如出现地面或附近建筑物变形的情况,应立即停止注浆,分析原因,调整注浆参数。

3.3灰土挤密桩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首先要了解施工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和环境情况,需收集相关资料编制好施工技术方案及相应的技术措施,试成孔资料齐全,并做到放线定位准确后方可进行机械成孔施工。其次是在成孔过程严格按照成孔工艺进行,成孔顺序应从外向里间隔1-2孔进行,施工时,应保持桩位正确,桩身的垂直度符合设计和规范、规程的规定,宜打一孔,填一孔,或间隔几个桩位跳打:成孔深度、桩径应符合设计要求,若未达到设计要求时必须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比如复打等。再次,要控制好桩孔的回填夯实质量,孔内回填材料的质量尤为关键,灰土材料应优先采用按设计配合比要求的厂拌灰土,车辆运送时必须覆盖,填料随拌随填孔,不得隔日使用。回填夯实时,单点夯击能不得小于20kn.m,分层填料厚度不得大于35cm。灰土回填采用连续施工,每个桩孔一次性分层回填夯实,不得间隔停顿或隔日施工以免降低桩的承载力。若锤击数不够,可适当增加锤击数;若夯击能量比、夯击能不够,应更换夯锤或夯实机或调整夯锤落距。每个桩孔回填料应与设计计算量相当,并适当考虑1.1~1.2的充盈系数。

4总结

建筑地基基础的施工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在高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控制过程中,需通过多方面的控制来确保其施工质量。除了通过现场质量人员与技术人员的努力外,还应当积极建设施工中的质量监控体系,全面提高监测力度,切实有效的实施施工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1]陈千祥,探悉地基基础工程的处理分析措施[J].山西建筑,2010(02).

篇9

在施工过程中,关系到工程质量的因素众多,而管理质量和实体质量是其中最为核心的两个。而工程的实体质量实际上就是工程的主体质量,只有具有较为稳固的基础之后,才能保证实体质量的合格。而施工管理质量实际上就是指在施工过程中,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管理水平。近些年来,人们的物质生活不断提升,对主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房屋的建筑质量已经成为了全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对于施工企业和施工单位来说,为了保证工程的综合质量,必须高度重视地基基础的稳定性。在日常的监管过程中,应当不断创新其管理方法,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

一、房屋建筑地基基础的施工特点

1.1复杂性。众所周知,我国的国土面积非常巨大,不同区域的地质结构和地质条件完全不同,各类复杂的地形结构分布在全国。其中,西南地区存在着诸多的熔岩地貌,而又有多个地区处于时常发生地震的区域,可以说本国是世界上发生地震最为频繁的国家之一,因此,对建筑工程的地基基础的要求就非常高。在这种复杂的地形情况面前,为地基的稳固处理带来了极大的施工难度,也为相关的施工单位突破地基基础施工技术带来了机遇。

1.2多发性。在近些年来,全国出现了多次的房屋倒塌事故,分析其中的原因,大多具有地基的设计不合理,工程的施工质量存在问题等等,给房屋使用者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了严重的损失。所以,房屋在建筑的过程中,做好地基稳固性的处理是十分关键的。

1.3潜在性。在房屋的地基施工过程中,工序较为繁多和复杂,通常是多道工序交叉进行,因此会出现不同工序掩盖另一道工序的情况,因此,房屋建筑工程地基施工具有潜在的隐蔽性,也进一步提升了施工质量控制的难度,所以,工程监管人员在进行质量监管的过程中,必须要高度重视对隐蔽部分的质量检查。

1.4严重性。在整个房屋建筑工程中,地基是最为重要和最为特殊的,因此,如果是在工程完工以后才发展房屋地基有问题时,是根本没有补救办法进行处理的,而由地基造成的损失也是无法弥补的。不管是因为勘察问题还是施工问题,只要地基出现了问题,就会导致房屋失去稳定性,影响整个工程最后的工程质量,严重的甚至需要推到重新建造,给财力上和人力上都带来了极大的损失。

1.5困难性。人们常说地基的危机处理难度系数是最大的,这一说法是相对于工程的其余部位的危机处理而言的,而造成工程地基基础问题的原因是非常多的,最为常见的就是工程的地基本身部分,因为其处理起来难度系数较高,其次就是基础上面承载的荷载非常高,如果对地基进行处理,那么必将影响到地基上面的建筑结构,特别是工程在投入使用以后,其地基上的荷载将大幅度的提升,因而给工程的地基事故的处理带来了连锁性,这也就是为什么地基处理十分困难的原因所在。

二、提升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技术

2.1优化地基的选址。地基作为一项建筑工程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发挥着承载整个建筑物体的重大责任。如果地基的荷载超过了地基本身所具备的承载能力,那么,在挑选地基地址的时候,就可以选择独立的地基,因为这种地基的承载能力要好很多,同时工程造价也相对较低。

如果地基的承载能力达不到需求,属于软土层地基,那么,必须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对地基进行全面加固。通常来说,软土地基是由一些软质的淤泥等没有坚固性的物质组成的,因此,在勘察的过程中,需要对地基的自身结构进行全面的了解,进而选择好地基的处理方案。

2.2地基基础的施工措施和施工技术。如果地基自身的结构是由淤泥组合而成的,并且是逐层降低的话,在施工的过程中,需要避免将地基的淤泥搅拌。在挑选地基处理方案时,应当综合地基的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处理措施,同时注重对地基的不适应性能力要求,在确定好了地基的处理方案以后,在每一个处理环节的需要进行严格的检查,并且进行必要的实验检验。在地基处理完以后,需要根据地基的具体情况,严格恪守各项建设指标,在进行基面上层施工的过程中,需要时刻关注地基的沉降情况。

在当前的处理地基的方法中,非常的多,具体选择哪一种处理方法更加适合,需要根据地基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在挑选处理方案时,需要重点注意地基的水文地质条件和工程的地质结构,分析建筑在建成后所需要的承载能力的,如果是处于地震带上,那么还需要考虑到抗震等问题,进而选择出最为合理的处理方案。在施工以前,为了满足沉降和地基的相关要求,可以采取人工处基或者桩基等措施,在这和两种方式中,第二种的建设资金和难度要稍微高一些,因此大多选择第一种。在选择每一种方案时,都需要对其自身所存在的利与弊进行评判,保证选择的是最优的方案。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建筑行业中,都流传着百年大计,质量为本的口号,由此可见建筑工程的工程质量的意义有多大。因为房屋的质量合格与否之间关系到社会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建筑工程质量是社会 的一大焦点。因此,在建设房屋的过程中,为了保证房屋在建成后的综合质量达标,需要高度重视对地基基础的稳定性进行全面考虑,根据地质结构,挑选出最佳最符合实际情况的地基处理方案,同时做好地基基础的施工质量检查监督,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建成的房屋质量合格,进而保障房屋在投入使用以后的安全性,从而保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为社会经济的全面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大波.探讨现代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1:221.

[2]钟学文.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06:80-81.

[3]路培强,王光辉.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探究[J].河南科技,2013,24:131.

[4]刘永林,郭跃.探讨现代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A].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学时代――2014科技创新与企业管理研讨会论文集上(科技创新)[C].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14:1.

篇10

水利施工建设中,由于工程量都比较大,一旦遇到软土层地基,会增大工程的施工量,增加资金成本的投入,在处理软土层地基时要本着降低成本的原则,结合软土层的实际地质情况采取合理的处理方案。基本上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采取预防性控制措施和修复性控制措施。预防性控制主要是对软土地基进行保护从而达到避免地基进一步下降,通过一定的措施处理,使软土层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在受到外界施加的压力后避免或减缓损害,从而提高工程的稳定性。修复性控制主要是采取一定的技术手段进行修复性处理,从而提高软土层的质量,在物理力学指标上有所提高,保证工程的稳定性。

2软土地基处理的技术方法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多变,这也造成了水利施工中会遇到不同的地质条件,各地区的软土性质也有很大的差异,在可靠性、坚固性与抗压性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在处理软土地基时要根据不同的地质和软土地基的特点,结合实际情况和设计要求,对于施工方案的选定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以确保地基的处理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保证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使进度和质量都达到要求。

2.1换土法处理这是一种处理软土地基时常用的方法,就是把软土地基的土移走,换上其他物质进行补填,从而达到地基的稳定和牢固的目地。具体处理就是对软土层进行挖掘,然后把软土运走,再用一些性能稳定的,具有一定抗压强度的水泥、碎石或混合土层进行填充,从而提高地土层地基的承重力及强度。这种方法具有施工相对简单、直接、有效的特点,在水利工程及其他工程项目施工中常被采用,但也有其不足之处。在交通和地理环境不利的条件下,这种方法就不太适合,要求置换土层的运输距离要相对较近,一般都是以就地取材为主,如果不能就地取材,需要通过长距离运输则会增加工程量和工程成本。换土法施工,一是要注意选用的置换土层为砂垫层、素土灰土垫层以及矿渣碎石垫层,根据工程建设的设计需要进行合理选择这样才能保证效果达到预期;二是在换土后,要对置换的新土层进行分层夯实,进行合理的加固,保证置换土层地基的稳定性与承重力。

2.2加筋法处理在软土地基上加上一层或多层加强筋,以达到加固软土层的目的,施工时把一些由钢筋编织成的钢筋网加到软土层中,使软土层受到的建筑物的压力能够均匀分散,从而提高整体地基的承重力和稳定性,这种方法效果十分明显,但钢筋网的添加会增大施工成本,对于沉积量相对较小的软土地基则不太适合。

2.3桩基法处理这是一种施工成本较高的方法,施工操作是在软土层中设置桩体,然后在各桩体顶部设置桩顶平台,与桩体共同承重,形成一个独立的承重体,从而减小工程建筑的沉降,随着工程技术的发展,桩基法多采用预应力管与钢筋混凝土桩,这种施工技术适应性较广,可以说任何软土地基都能操作。

2.4旋喷法处理这种方法只是针对于一些细砂土或软粘土为主要成分的软土地基效果比较理想,如果软土中有机成分较多,则不宜采用此法。施工操作时,通过旋喷机产生旋喷桩,在软土层中形成坚固的结实体,从而提高软土地基的稳定性和强度。旋喷机以高压把浆液喷射到软土土体中,浆液主要是以水泥浆液为主,固化浆与土体均匀混合,凝结后形成一个坚实的固结体,从而形成稳定性、强度、质量等更好的承重体,提高其承栽力。

2.5夯实加固法处理这种方法是一种最为直接简便的方法,主要是利用一些施工中的常用机械设备,比如推土机、压路机等,对土层进行碾压和夯实,从对使软土层达到密实的程度,在抗压力和强度上都有所提高,达到工程的建设要求。相对于其他方法,夯实加固法处理软土地基时,不需要添加别的材料,成本较低,施工也方便,而且速度快,效果明显,如果有工程废料也可以直接加到软土层中,有利于提高土体强度,这种方法在很多工程中都是一道必需的工序。

2.6排水固结法处理通常软土层地基的土体中都会含有一定的水分,这种方法主要目的是把土体中的水分排除,从而达到提高地基强度。对于含水量较小的软土,可以通过预热处理,这样土体受热,水分会加速蒸发出去,从而提高地基的强度。对于含水量较大的土层,可以采用管道法排水,施工时在土层中加装排水管道,然后利用大型机械设备在土层上方施加压力,在重压之下土层中的水分会被挤出来,从而减小土层微粒之间的空隙,提高软土的固结效果与强度,这种形式需要注意两点:即加压系统用与排水系统的构建。加压系统常见的是进行软土预压。在水利工程建设的准备期间,可以对土体预先施加压力,提高土层的承载力与强度,施加的压力通常等于或超过公路的承载力。对于浅土层或粘土较薄的情况可以采用单独堆载施工的办法。排水系统常见的形式为设置砂井与塑料排水板。通常采用编织袋装砂井,在土层中设置排水板可以加速排除土体中的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