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预防范文
时间:2023-03-27 12:13: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事故预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企业叉车是生产工艺过程中联系的纽带,随着工业生产现代化的发展,越来越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我国工业企业厂内运输的技术装备还比较落后,有些厂内道路设计也不够合理,企业运输安全管理有待进一步完善或加强,因而企业叉车伤害事故屡有发生,有些工业企业的叉车事故,所造成的伤亡人数要占全厂各类因工伤亡总人数的60%以上,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
安全隐患及事故危害
据对我国部分大城市统计,企业装卸运输的叉车拥有量都在万台以上,而且随着生产的进一步发展还有逐年递增的趋势,然而这些设备普遍存在着设备老化、技术落后的问题,再加上企业内运输安全的法规制度不够健全,企业内运输安全管理工作没有摆上位,因而叉车伤害事故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目前,厂内叉车装卸的运输安全问题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我国工厂企业内叉车技术装备比较落后,缺乏正常的车辆维护和车辆审核制度,缺乏统一完善的厂内叉车驾驶安全规程。有的工厂企业对安全技术规程的贯彻执行还存在着写在纸上、挂在墙上、喊在嘴上的现象。另外,厂内道路的设计不合理,使车辆的安全运行存在隐患,也是影响运输安全的一个因素。
其次是安全管理混乱,有违章作业、违章指挥等情况。通过分析机械、化工、交通等多个行业发生的作业伤亡事故,发现其中95%是可以避免的责任事故。而且这些责任事故中的大多是由于领导违章指挥、工人违章作业造成的。
第三是企业职工新老交替、劳动制度的改革使合同工和轮换工大量增加,而职工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却跟不上,尤其是厂内叉车驾驶员缺乏安全技术培训,以干代学和不经考核就驾驶叉车的现象普遍存在。因此,有相当数量的厂内叉车驾驶员不懂安全驾驶技术,安全技术素质较差,这一现象在个体、私营企业内尤为突出。
事故的基本要素和原因分析
各种类型的企业叉车伤害事故都有一个共性,就是每一起车辆事故的起因,都与4个基本要素有关,即人、车、路和环境情况。
厂内叉车事故发生基本上都与人有关。如管理上的缺陷领导违章指挥;驾驶员的违章行为会构成车的不安全状态;行人的违规行为会给路上增加矛盾,交织危险点形成事故隐患。而人是有差异的,造成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遗传的原因、社会的原因、生活习惯的原因等等。人不同于机器,人是有思维的。驾驶员在判断推理行车过程中,就是大脑的思维在发生作用。但是,在完成某种既定的运动中,这种自由的思维反而成为弱点,使人的安全可靠性比机器要差。预防厂内叉车事故从人的角度出发,就是提高驾驶员驾驶车辆的安全可靠性。
车辆的固有属性及其所具有的潜在破坏能力,表示行驶或工作的车辆处于不安全状态。这些不安全因素,是随生产过程(即行驶过程)的存在而存在。
厂内叉车的不安全因素主要是带病行驶问题,这就使得潜在的破坏能力得以“发挥”。车的故障不及时排除,无异于养虎为患,迟早会被这只铁虎吞噬。
车辆的不安全状态是客现存在的,它可以由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它转化为事故是有一定条件的。厂内叉车事故的预防就是要掌握这些转化条件,有的放矢地采取措施,消除这些转化条件,从而预防事故的发生。
道路是交通的必要基础,它的功能是供车辆行驶和人们行走。总的要求是安全、迅速、经济、舒适,其中安全是最重要的。根据《工业企业厂内运输安全规程》规定,道路必须保证有足够的视距,不得有妨碍驾驶员视线的障碍物。道路的质量、技术标准和事故有着直接的关系,
任何车辆事故总在一定的环境中产生。环境条件影响人的因素、车的因素和道路因素。环境可分为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和生产环境。要预防厂内叉车事故,研究环境不利条件所带来的恶果是重要的。要想减少运输流的事故频率,必须减少人与车辆的接触机会。厂内运输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这样虽然缩短了运输时间,有利于搬运工作安全,但事故类型也会随之发生质的变化。这就是由于运输车辆的能量较大,传输于人体的逆流量也会随之增大。事故的严重处于增长的趋势。此外,随着运输距离的增长,厂内运输路线比较复杂,这就与运输环境发生更密切联系。这就要求对厂内的运输环境加强整理、整顿,以减少在厂内运输中因环境因素不良而导致的事故。
从大量事故情况来看,造成叉车事故尽管有多方面的原因,但主要是还是人(驾驶员、行人、装卸工)、车(叉车与非机动车)、道路环境这3个综合因素。在这三者中,人是最为重要的,据有关资料分析,一般情况下,驾驶员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因素,负直接责任的占统计的70%以上。大量的厂内叉车事故统计分析表明,事故主要发生在叉车行驶装卸作业、叉车检修及非驾驶员驾车等过程中。企业内叉车事故的发生与车辆的技术状况、道路条件、作业环境、管理水平,尤其是叉车驾驶员的思想状况、操作技能、应变能力、心情好坏等一系列因素有关。其中关于叉车驾驶员因素往往是主要的。据调查,从各类事故所占例看,车辆行驶中发生的事故占44%,车辆装卸作业中发生的事故占23%,叉车检修中发生的事故占7.9%,非驾驶员开车肇事占16.5%,其他类型的事故占8.5%。由此不难发现,车辆事故的主要原因都集中在驾驶员身上,而这些事故又都是驾驶员违章操作、忽大意、操作技术等方面的错误行为造成的。
安全驾驶操作规程
检查车辆
叉车作业前,应检查外观,加注燃料、油和冷却水;检查启动、运转及制动性能;检查灯光、音响信号是否齐全有效;叉车运行过程中应检查压力、温度是否正常;叉车运行后还应检查外泄漏情况并及时更换密封件;电瓶叉车除应检查以上内容外,还应按电瓶车的有关检查内容,对其电路进行检查。
起步
起步前,观察四周,确认无妨碍行车安全的障碍后,先鸣笛,后起步;气压制动的车辆,制动气压表读数须达到规定值才可起步;叉车在载物起步时,驾驶员应先确认所载货物平稳可靠;起步时须缓慢平稳起步。
行驶
行驶时,货叉底端距地面高度应保持300mm~400mm、门架须后倾;行驶时不得将货叉升得太高。进出作业现场或行驶途中,要注意上空有无障碍物刮碰。载物行驶时,如货叉又升得太高,还会增加叉车总体重心高度,影响叉车的稳定性;卸货后应先降落货叉至正常的行驶位置后再行驶。转弯时,如附近有行人或车辆,应发出信号、并禁止高速急转弯。高速急转弯会导致车辆失去横向稳定而倾翻;内燃叉车在下坡时严禁熄火滑行。非特殊情况,禁止载物行驶中急刹车;载物行驶上下坡时,非特殊情况不得使用制动器;叉车在运行时要遵守厂内交通规则,必须与前面的车辆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叉车运行时,载荷必须处在不妨碍行驶的最低位置,门架要适当后倾,除堆垛或装车时,不得升高载荷。在搬运庞大物件时,物体挡住驾驶员的视线,此时应倒开叉车;叉车由后轮控制转向,须注意车后的摆幅,避免新驾驶员驾车时,出现的转弯过急现象;禁止在坡道上转弯,也不应横跨坡道行驶;叉车载货下坡时,应倒退行驶,以防货物颠落。
篇2
在幼儿的伤亡原因中最多的就是看起来不起眼的事故,对婴儿来说也是如此。孩子事故的发生,大部分应由其父母负责。因此,必须注意预防,一旦出事还要懂得应急处理的方法,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对婴幼儿来说发生较多的事故主要有:从高处掉下来时的撞伤、误吞东西、喝错液体、烫伤、窒息(如溺水时)、眼耳鼻进入异物、骨折、脱臼、触电、虫咬、被动物咬、中暑、流鼻血、交通事故、煤气中毒等,以及平时经常会受的一些伤(摔伤、碰伤、刮伤、刺伤、割伤等)。
预防对策的根本是父母对孩子的注意不能有丝毫放松。因为事故不论何时何地都有可能发生,所以父母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发育程度来决定,到底是要随时都在孩子身边,还是保持孩子不离开自己的视线,还是把危险物品放到孩子够不到的地方。
事故发生时的注意事项
要冷静、及时地采取措施
进行处理
因为孩子是不断尝试着,不断经历着新的冒险而成长起来的,因此在其成长过程中经常出现一些碰了、扭了、刮了的事情也是很正常的。这时,如果父母采取过分保护的态度,那么孩子可能会老也长不大,最终变成一个病弱或者消极的孩子。
对于轻伤,应泰然处之,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即可,切不可火急火燎的。要是父母自己就沉不住气,会使孩子伤痛的感觉放大,而且会为以后孩子的软弱埋下种子。正确的做法是:先问一下孩子痛吗,然后告诉孩子伤不重,稍微忍一下就过去了。在做完必要的处理之后,告诉孩子这下没事了。
如果是重伤应马上送往医院
如果是重伤,则必须带孩子去专门的医院。这时仍然需要父母沉着的态度。如果父母不知所措,那孩子就会更加害怕,痛苦也可能加重。
能做应急治疗的,应马上进行,耽误不得。或视情况叫救护车,或直接送往医院。如果这时家里没有别人,在采取应急措施的同时,可以请邻居帮忙打电话等等。因此平时就应注意维护良好的邻里关系。
伤口和出血
要注意细菌感染
摔伤和割伤
用水把伤口洗净
伤口有土或其他脏物时,要用流水冲洗干净。尤其是在混凝土和碎石路上摔伤的,伤口会沾上很多小沙粒,因此必须冲洗干净。
给伤口消毒
用消毒液进行消毒
贴上伤口专用药膏
用消过毒的纱布抹上伤口专用药膏,也可缠上绷带。如果伤口不大,只用消毒纱布贴上伤口专用药膏即可。
出血严重时应先止血
在伤口处垫上几块消毒纱布,用手从上往下使劲按,或者用绷带紧紧缠绕。如果是手或脚受伤,应马上去医院。
如果持续疼痛,或是不能消肿,很可能是有刺或玻璃还没有取出,或者是严重的伤筋动骨了。因此,必须去看医生。
刺伤
刺伤似乎伤口较小,但因为很可能伴随较深的细菌感染,其实很危险,有可能化脓或得破伤风。应马上去看医生。
小刺可用镊子
镊子或针必须要事先消毒。点燃火柴消毒是较为简单而可靠的方法。
拔刺
如果刺已露出头时,可用镊子直接。如果没有露出头,就要先用针挑一下再拔。
将血挤出再消毒
刺拔出后,要先挤血,再用双氧水等消毒后涂抹伤口专用药膏。
碰伤和夹伤
首先是降温
手指在某处受到夹伤或碰伤肿起来时,应首先用在冷水中浸泡过的毛巾或冰袋降温。
有伤口时,先止血再消毒
可先垫着纱布用力按,或用绷带勒紧止了血,再用绷带缠好。
篇3
关键词:农机事故;经济损失;事故原因;预防对策
中图分类号:S232.7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2012年,全国累计报告农机道路外事故2091起,死亡692人,受伤943人,直接经济损失2240.64万元,同比下降2.65%、33.9%、14.12%、3.24%。其中:拖拉机事故1226起、死亡599人、受伤600人,占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和受伤人数的58.6%、86.6%和63.6%;联合收割机事故664起、死亡51人、受伤221人,占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和受伤人数的31.8%、7.4%和23.5%;其他农业机械事故201起、死亡42人、受伤122人,占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和受伤人数的9.6%、6%和12.9%。这些数据都表明,预防农机事故,完善事故的处理方案是时下的热题。
1 农机事故的原因
1.1 人为因素
1.1.1 个体户的人为因素
农村的通讯设备不完善,信息不发达,也无法得到相关机构的技术培训。任何一项事故几乎都与人有关联。很多农机的使用者没有进入驾校学习或自学,通过多方面的认知和技能获得驾驶农机的资格证书。在安全方面,没有充分的意识,经常是违章操作。农村的受教育水平更是偏低,自然影响其文化素质的培养。在安全意识,法律常识方面的了解极其浅薄,对于牌照管理制度更是陌生。在农机的维护方面没有经验,比如超重和超载现象严重,尤其在秋收时节,为了节省时间和财力,都是超出农机本省所能承受的重量,这是造成重大事故的隐患。针对超载而言,当危险发生时,驾驶者容易逃生,但是乘坐的人却不宜逃脱,导致人员伤亡严重。最后一个重要的人为因素就是酒驾,醉酒后人往往冲动,意志不清醒,对突发事故的反映迟缓,甚至在濒临死亡那一刻,都不知道自己酒驾所承受的代价。所以,对酒驾的行为是要严格惩罚的。
1.1.2 政府等相关部门的管理因素
每项农机事故的发生都不能脱离政府等相关部门的关注。农机安全生产是国家安全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引起政府的足够重视,但是一些部门存有侥幸心理,在道路建设上粗心大意,往往在事故发生后才能唤醒意识,后知后觉。在事故后的处理方面,不能准确的找出根本原因,掌握的数据资料不完全,大量的事故都被逐渐的遗忘,这种安全意识存在严重的不足。当然,一些相关的农机监理部门因为不能保障员工的基本工资而使相应的管理工作不能顺利的开展。国家应该在这方面合理的进行投资规划,可以避免国家蒙受不必要的损失,加快经济的发展步伐。农机事故发生的外在原因是法律不健全,责权不统一。国家法律没有授予农机监理机构对乡村道路的检查权和违章处罚权,更没有对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农机以及配套农机的安全管理方面做出具体的规定,导致事故发生的几率增加。
2 农机自身安全性能的因素
首先,农机从设计制造到最后生产使用的每个环节,都直接影响着事故发生的严重性。所以,对于生产的过程要严格把关。就我国目前的规定,只对一些大型农机纳入了检验和牌证的行列,例如用于道路运输的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除此以外的其他机械没有强制检验的规定。在农机检测这方面,技术并不先进,所以,造成一些存在安全隐患的机器投入使用。其次,国家没有界定农机使用年限,使用到什么程度应该报废。再加上农民的收入水平不高,更换机器对于他们是一项沉重的经济负担,所以很多农机已经打到甚至超过了报废水平仍然继续使用,极其容易引发事故。
3 自然因素
农机作业环境多为土路、丘壑、道路陡坡而且狭窄弯曲,地形复杂,这些都能导致事故频发。但是很难人为性的去改变这种环境。每当遇到恶劣的天气,道路的泥泞导致农机无法正常行驶。这些都是会引起事故发生。
4 农机事故的预防工作
综上介绍可知,加强农机事故的预防工作是必要的,做好安全方面的教育宣传工作和监督管理是可行的。现针对以上的问题,提出以下3种措施。
4.1 发挥国家和政府的力量,出台全国性的农机管理条例,并严格执行
组织专门的农机驾驶员的培训机构,多方面培养驾驶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安全管理水平。授权给各个地方的管理机构,给与相应的投资,使管理方面的工作有序的进行。对于农机的制造商,严格做好质量把关,实行农机产品报废补贴制度。降低农民的经济负担和心里压力。
4.2 针对农村信息不发达的缺陷
建立农村安全生产综合信息管理制度,在第一时间掌握农机事故的最新消息,准确的统计出伤亡数据,从中总结出经验,强化预防工作,确保人身财产安全。而政府对信息管理执行认真的信息员执行嘉奖制度,激发工作人员对工作的热情和责任心。
4.3 发挥保险部门的作用,对于大型农机参加三责险
可以解决农民因为农机事故造成的经济负担;为政府提供最真实的基础数据,使政府详细的掌握相关资料,并进行相应的责任追究。
参考文献
[1] 姚建松,朱张才.农机安全知识读本[M].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篇4
叶含吟
溺水,这个词在人们眼中,早已成为夺走生命的死神的代名词,可炎热的夏天一到,为了图清凉而下水的人不在少数。那么,该怎样避免溺水呢?我怀着一颗激动的心打开了这部片子。
游泳,这是一把双刃剑,尽管它可以起到清凉解暑的作用,可是,每一枚银币都有它的反面,游泳也是有很大的安全隐患的。那么怎样做到快乐和安全并行呢?那就要选择熟悉的水域并一旁有成年人,同时要选择正规的游泳池,并在下水前做好热身运动,以免抽筋。看到这儿。我不禁感叹,炎炎夏日即将到来,就是不想游泳也不行了,看看这类安全教育片的确有很大的帮助。接着,播音员有讲了一个因为没有再下水前做热身运动而失去生命的真实案例。让我不禁为之动容,这么小就失去生命,真可怜!随之就是对溺水的无限警惕。是啊!在他身上发审的惨痛事例,自我自然会提防。
在这部片子中,我长了不少知识,如在水中抽筋的应对方案等,而且十分实用,在平时生活中也用得到。还有那无数惨痛的案例,令人胆颤心惊。在片子的结尾处,有一段顺口溜儿,既容易记又能让人记住安全知识,真是一箭双雕。看了这部片子,引起了我的沉思,的确,溺水已成为青少年的头号杀手,溺水的危害不容小觑,而我们能做的就是掌握自救方法,避免伤害。
在此,我强烈推荐广大青少年观看此片。
篇5
1.高处坠落事故的特点
从发生事故的客体看,主要是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不好,安全经费投入不足,安全检查流于形式,劳动组织不合理,安全教育不到位,施工现场缺乏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与生产秩序。
从发生事故的结果看,凡作业离地面越高,冲击力越大,伤害程度也越大。但也得注意亚高处坠落的预防。
从发生事故的类型看,高处坠落事故最易在建筑安装登高架设作业过程中与脚手架、吊篮处、使用梯子登高作业时以及悬空高处作业时发生;其次在“四口”、“五临边”处,轻型屋面处坠落;尚有在拆除工程时和其他作业时发生坠落事故。
1.1人的不安全行为
(1)作业者本身患有高血压、心脏病、贫血、癫痫病等妨碍高处作业的疾病或生理缺陷。
(2)作业者本身处于二重或三重临界日或情绪临界日,反应迟缓,懒于思考,动作失误增多,从而导致事故发生。
(3)作业者生理或心理上过度疲劳,使之注意力分散,反应迟缓,动作失误或思维判断失误增多,导致事故发生。
(4)作业者习惯性违章行为。如酒后作业,乘吊篮上下,或在无可靠防护措施的轻型屋面上行走。
(5)作业者对安全操作技术不掌握。如悬空作业时未系或未正确使用安全带,安全带挂钩未挂在牢固的挂钩地方。
(6)缺乏劳动危险性认识。表现为对遵守安全操作规程认识不足,在思想上存在各种糊涂观念,如“飞鸟拉粪,哪会落在我头上”、“常在河边走,哪会不湿脚”等,都将增加不安全因素,导致事故发生。在行动上表现为坐在栏杆或脚手架上休息、打闹。
(7)操作时弯腰;转身时不慎碰撞杆件等,使身体失去平衡。
(8)走动时不慎踩空或脚底打滑。
1.2物的不安全状态
(1)脚手板漏铺或有探头板或铺设不平稳。
(2)材料有缺陷。如竹杆使用青嫩、枯黄、黑斑、虫蛀以及裂纹贯通二节以上的毛竹。
木杆使用易腐蚀易折裂以及枯节、中心眼的木杆,钢管与扣件不符合要求。
(3)安全设施失效或不齐全。如人字梯无防滑、防陷措施,无保险链。
(4)脚手架搭设不规范。如未绑扎防护栏杆或防护栏杆损坏,操作层下面未铺设安全防护层。
(5)个人防护用品本身有缺陷。如使用三无产品或已老化的产品。
(6)材料堆放过多造成脚手架超载断裂。
(7)安全网损坏或间距过大、宽度不足或未设安全网。
(8)“四洞口”、“五临边”无防护设施或安全设施不牢固、或已损坏未及时处理。
(9)屋面坡度超过25°,无防滑措施。
1.3方法不合适
(1)行走或移动不小心,走动时踩空、脚底打滑或被绊倒,跌倒。
(2)用力过猛,身体失去平衡。
(3)登高作业前,未检查脚踏物是否安全可靠。
1.4管理的不到位
(1)脚手架搭设方案指导性不强。
(2)劳动组织不合理。如安排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癫痫病等疾病或生理缺陷的人员进行高处作业。未根据季节变化,及时调整作息时间。
(3)安全教育不到位。如从事高空作业人员未经培训就上岗,或未对从事高处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态度教育,使他们对遵守安全操作规程认识不足。
(4)安全检查不仔细,流于形式:脚手架安装完毕后,未经验收或草草验收了事。在使用前未对作业环境进行检查。
1.5环境的不符合
(1)超过6级大风、大雨、大雪等恶劣天气从事露天高空作业。
(2)在照明光线不足的情况下,从事夜间县夜间悬空作业。
2.高空坠落事故预防
2.1控制人的因素,减少人的不安全行为
应当加强对高处作业人员安全态度教育和安全法制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自身防护能力,减少作业风险。
组织从事高处作业人员对有关规程、标准进行学习。
寻找事故发生规律,做好高处作业人员二重或三重临界日或情绪临界日的安全防护工作或将其调离岗位。
2.2控制物的因素、减少物的不安全状态
把好材料关,施工中所搭设的脚手架必须坚固、可靠,满足有关规定的要求。
根据不同的施工正条件设置安全网,安全网必须经过试验,以100kg重的沙袋从10m高处抛下,沙袋落网后安全网的网绳、边绳和系绳均不断,方为合格。
坚持“四口”、“五临边”防护措施。
悬空作业人员或具有危险性的高处作业应挂好安全带。安全三必须三证齐全。
2.3控制操作方法因素,防止违章行为
为预防坠落事故,首先应尽最避免采用高处作业的方式,其次对不属于高处作业的工程,也应注意采取相应的措施。
篇6
【关键词】高速公路; 交通安全;预防对策
0.引言
我国高速公路发展迅速,在短短10多年的时间里就走过了发达国家三四十年的发展历程。1989年我国大陆高速公路通车里程仅为271公里;到1999年突破l万公里;2001年底达到1.9万公里;2002年底达到2.52万公里;2003年底为2.97万公里,居世界第二位;2004年底达3.42万公里,新增4500公里。据交通部《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到2020年,我国高速公路网将要达到8.2万公里,可以覆盖l0多亿人口,接近高速公路世界第一的美国8.8万公里的规模。高速公路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但是,随之而来的高速公路交通事故也日益增加。自1988年我国第一条高速公路通车以来,交通事故数和死亡人数持续上升,仅1994~1999年6年间共发生交通事故46500起,死亡6374人。其中1998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为l486人,较1997年增长25.72%,1999年死亡人数1687人,又比1998年增长13.5%,平均每百公里死亡23.8人,为普通公路的4-5倍,而国外高速公路死亡事故仅为普通公路的1/3~l/2
1.我国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基本特点
高速公路较普通公路的显著特征是路面宽阔、封闭立交、交通设施完备。由于高速公路采取了全线封闭立交等一系列安全措施,排除了行人、非机动车辆对交通过程的干扰,这为高速公路的行车安全提供了有效保证。经分析,我国高速公路的交通事故呈现以下特点。
(1)重大、恶性事故多。高速公路由于交通流量大,车辆的行驶速度高(一般行驶车速均达100km/h左右),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后果严重,一般为多人伤亡、多辆车辆受损甚至报废,其危害性和经济损失通常是普通公路上同类交通事故的数倍乃至十多倍。
(2)尾碰撞事故多。据资料E,追尾碰撞是目前我国高速公路各类交通事故中较多的一类事故,约占事故总数的30%~40%。经分析:造成这类事故的最主要原因是高速行驶的车辆因超车不当、急转向、急制动及违章操作等造成尾随车辆避让不及所致。
2.我国高速公路交通事故诱发因素分析
高速公路交通是由人、车、路三要素构成的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的闭环系统。在此系统中,虽然人是影响道路交通安全中的最活跃要素,但就绝大多数交通事故而言,一起交通事故的形成与发生,并非仅由人、车、路三要素构成的交通系统中的某个单一要素失控所致,而往往是由其中两个或两个以上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2.1人的因素
2.1.1驾驶员对高速公路行车安全缺乏深刻理解
在我国,许多驾驶员在未上高速公路行车以前,对高速公路的认识与了解主要是通过耳闻与目睹途径获得的。由于缺少高速公路上的驾车经历,对高速公路安全行车的知识一般是零散和不完善的,通常对高速行驶的正面作用关注较多,而对高速行驶的负面作用思考较少,这导致他(她)们对高速公路的行车安全往往存在片面甚至不正确的认识,当其有机会驾车在高速公路行驶时,部分驾驶员因盲目追求高速而导致交通事故。
2.1.2驾驶员违章操作行驶
近l0年来,我国汽车驾驶员队伍呈现多元化的明显特点。现有的汽车持证驾驶员中既有通过严格专业训练培养出的.也有速成培养出的。由于我国汽车驾驶员成份的复杂性,驾驶员违章操作行驶亦是我国高速公路上交通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当前高速公路上的违章类型主要有超速行驶、超载行驶、违章超车、违章停车、变道不当、穿越中央隔道、不保持安全车距、疲劳驾驶、不系安全带驾车等。
2.2车辆因素
高速公路是为车辆高速行驶设计的,需要良好的技术状况与之相适应,我国国内生产的汽车,除部分轿车外,大部分汽车(尤其是大中型货运和客运车辆)技术状况较差,车速超过设计标准,不适应高速公路的行驶要求,特别是车辆的转向、制动系统带“隐患”高速运行,造成机件失灵,极易发生事故。
2.3道路与环境
对一些设置不当、信息提供不合理的标牌、标志进行重新布置。当前,我国高速公路上的部分路段存在着提供的行驶信息安全感过高的倾向,如5km长的直线路段不设置醒目的警告标志,这极易诱导超速行驶而驾驶员自己还不知。就有利于交通安全而言,对一些设置不当、信息提供不合理的标牌、标志应按使需传递的信息能够最方便、最及时为驾驶员接收的原则进行重新布置。
3.交通事故预防对策
高速公路对国家政治和经济建设的重要性是一般公路无法比拟的。在高速公路上一旦发生事故,将成为公众舆论的焦点,政治影响大,人员伤亡、车辆和道路损失伴随着的经济影响也将十分严重。随着中国高速公路事业的飞速发展,为提高高速公路运营和建设阶段的行车安全,有效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和损失,笔者提出主动性和被动性二种交通安全对策。
3.1主动通安全对策
3.1.1交通安全教育
由上述统计分析可知,人的因素是肇致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因此,高速公路安全管理部门应重视对高速公路使用者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提高其交通安全素质。由分析可知,超速行为占驾驶员肇事因素之首位,有必要采取情报板信息和雷达测速等措施,严格控制车速,严禁超速行驶。结合高速公路行车特点,要普及交通法规,使车辆驾驶员掌握普通公路与高速公路驾驶的差异:车辆高速行驶过程中,驾驶员不可无故左右急打方向盘,以免车辆失控撞上护栏。
3.1.2车辆的维护
加强对驶入高速公路车辆技术性能的检测与管理。针对高速公路运输的特殊性,补充、完善安全标准中高速行驶部分的内容。强化对在用车辆技术性能的检测,以区分许可行驶车辆和不许可行驶车辆。对检测符合高速公路行驶要求的车辆发放带有标志的许可证。对检测不符合高速公路行驶要求的车辆,视其技术性能的差异作出相应处理,对其中技术性能比较好的车辆,明确指出改进的内容,待改造完成、检测合格后发放许可标志。对其中技术性能不佳的车辆,禁止上高速公路行驶。同时提高国产汽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3.2被动通安全对策
由于交通事故时有发生,因此,人的被动通安全措施显得非常重要。被动通安全措施主要指安全带、安全气囊的使用以及事故发生后的事故急救措施。
3.2.1充分利用安全带的保护作用
安全带是最基本、最简单、最有效的乘员保护装置。大多数国家都对行车中安全带的使用做了强制性规定,并把这种规定落实到实际工作中。1994年中国公安部颁布《高速公路交通管理办法》要求驾驶员和前排乘车人员必须系安全带。但是由于力度不够和认识不足,忽视了安全带的使用。一旦发生交通事故,人员极易受到伤害。因此。对此问题应该引起高度重视,采取必要措施提高安全带的使用率。
篇7
关键词:农机事故;预防;农机监理
图分类号:S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5-0144-1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农村的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机普遍成为农民的生产工具和生活工具,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是帮助。但随着农机的普及农机事故的发生也不断的增加,其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与财产安全,影响和谐社会下的新农村建设。对此应采取积极的预防及应对措施。
首先,加强人们的安全意识,对此要加强安全法律和法规的宣传力度,在农村农民的文化水平不高及农村的信息传播也不发达,大多农机手是购买农机后直接从事农业生产或道路运输,而不是先参加农机技术培训后再购买,这也造成了许多农机手无证驾驶,这都大大增加了农机事故的发生。因此,农机安全管理部门要对此深入的向农机手宣传各种法规与安全意识,使其明白驾驶操作人员无证驾驶是违法行为,同时也威胁着个人和他人的生命安全。用身边的农机事故例子做教材,向农民做宣传违法驾驶的危害性,使其明白“安全是效益,安全是生命,安全是致富之本,事故是败家之源”的道理。只有农机手自身有了这种安全的农机驾驶意识才能够积极的预防农机事故的发生。同时农机安全监理部门要与拖拉机驾驶培训单位互相配合,严格执行农业部颁发的《拖拉机驾驶培训管理办法》,确保驾驶员培训质量。
其次,发挥农机监理的职能,即加强进行动态管理和控制,提前预防消除事故隐患。根据资料显示,农机事故的多发生在农忙季节和农机相对集中的乡村道路,因此在农忙季节来临之前对农机进行安全生产的大检查,要排查事故隐患,同时对农机机械相对集中的乡村道路经常进行田查路检,预防减少农机事故的发生。
最后,开展乡村道路的建设和组织应急机构,农机事故的发生多与农村的道路建设相关,积极筹资提高来提高乡村道路的等级,及时的加强乡村道路的养护,改善农村的交通道路条件,以减少农机事故的发生。同时组织应急机构对突发的农机事故实施事故的救援,迅速组织抢险救援;督促检查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做好稳定秩序和伤亡人员的善后处理及安抚工作;及时通报事故进展情况,对事故处理进行决策,以期能够以最快的时间处理好,减少伤亡和财产损失。
结语,发展新农村,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相对的就要提高农村的机械化水平,预防农机事故的发生对提高农村的机械化水平有很大的帮助,能够为国家和人民减少生命财产损失,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林,等.农机管理人员读本(第1版)[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9,(11).
[2]康玲,于涛.谈新形势下农机化的发展思路[J].农业机械化与电气化,2003,(3).
篇8
关键词:煤矿;煤矿机电系统;预防措施;煤矿企业
为了使矿井实现安全生产,相关单位需要不断完善煤矿机电系统。具体而言,不仅要加强人员素质建设,还需要严抓机电设备的各项管理工作。现阶段,煤矿开采已逐渐实现机械化。因此,在煤矿生产阶段,工作人员需要充分掌握煤矿机电技术。基于煤矿机电技术,供电系统、通风系统和排水系统等均影响着煤矿的生产效率。因此,通过合理运用煤矿机电技术,能有效提升煤矿的生产效率。
1煤矿机电事故的特点
1.1属于零星事故
煤矿机电事故属于零星事故,具有多发、事故涉及面相对较广、管理难度相对较大的特点。因此,难以从根本上避免其发生。
1.2重复发生
同一矿井煤矿机电事故常重复发生,因此,相关管理人员和维修人员应找到煤矿机电事故发生的规律,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1.3大量的工伤和设备故障
煤矿机电事故不仅会造成人员工伤,还会导致众多煤矿机电设备出现故障。煤矿安全检查的结果表明,在所有煤矿工伤中,大多数是由煤矿机电事故造成的。如果煤矿机电设备处于非正常运行状态,且缺乏相关人员的维修,则极易出现故障。由此可见,在设备维修阶段和故障处理阶段,管理人员应制订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和设备维修方案,从而保障工作人员的安全和煤矿机电设备的运行质量。
1.4在所有事故类型中的比例持续增大
研究发现,目前,煤矿机电事故在所有事故类型中的比例持续增大。由此可见,合理控制煤矿机电事故的发生率能有效保证煤矿生产的安全性。
2煤矿机电事故产生的原因
2.1设备陈旧
要想使煤矿生产顺利进行,煤矿企业应加大对煤矿设备的投入,保证设备成套、设备与设备配套。由于煤矿生产的资金投入较多,导致部分煤矿企业难以接受,一旦资金投入不足,则易导致老旧机电设备的更新速度变慢。对于机电设备而言,在长期运行后易出现老化的现象。此外,我国设备制造业的生产水平和设备的综合配套水平较低。因此,对于煤炭行业而言,普遍存在装备落后的问题,导致设备维护人员的工作量较大。
2.2设备的种类少、质量差、造型不当
我国煤矿生产设备的种类较少,且机械的质量较差。尤其是在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发方面,难以满足煤炭行业的生产需求。比如,我国煤矿生产中的采煤机、掘进机、液压支架等普遍需要从国外引进。此外,要想实现煤矿机电设备的良好运行,相关技术人员还需要做好设备选型工作,并按照要求实现设备的配套化;我国自主研发的煤矿机电设备应具备较强的适应性,从而在各种地质条件下保证煤矿生产的顺利进行。
2.3设备检修不足
现阶段,多数正规的煤矿企业常引进国外的采掘设备,这样不仅能实现机械化生产,还能使自身向着自动化的方向发展。但因受到工作人员专业水平较低和工作量较大等因素的影响,操作失误的现象时常发生,进而导致设备损坏。由此可见,工作人员应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加强学习,从而更加细致、认真地操作煤矿机电设备。
2.4配件质量不过关
目前,煤矿行业普遍实现了机械化生产,对配件设施的要求较高。在我国,配件生产厂家普遍具有生产规模小、分布分散的特点,且设备配件的尺寸、规格未能形成统一的标准,不同厂家生产的配件的差异性较大。因此,配件间的匹配率较低。此外,部分小厂家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在生产中偷工减料,盲目追求低成本,省去了部分检修过程,导致机电设备难以稳定运行。
3煤矿机电事故的预防对策
3.1加大资金投入
对于煤矿企业而言,应加大资金投入,从而保证机电设备的不断优化和升级。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可实现煤矿机电设备的及时更新,从而有效预防煤矿机电事故的发生。对于设备比较落后的煤矿企业,应不断改造已有的煤矿机电设备。此外,煤矿企业还应及时淘汰能耗高、效率低的机电设备。只有这样,才能大大提升煤矿的生产效率。
3.2提升数字化水平,注重人员培训
煤矿企业应重视并充分运用自动化技术,从而不断提升煤矿生产的数字化水平。具体而言,煤矿企业应借助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充分开展智能化管理,从而实现现代化的煤矿机电管理;不断完善机电设备的图纸和相关技术资料;充分掌握机电设备的工作状态,从而开展有针对性的维修工作;保证操作人员的操作方式正确,从而实现操作零失误;在机电设备的采购方面,应对比不同厂家的设备,并派工作人员前往设备生产厂家学习维修知识;加强对设备改造过程的管理,从而实现科学、有效的设备改造目标;定期对机电设备开展性能测试。只有这样,才能从源头上提升煤矿机电设备的运行质量。
3.3注重人员培训
煤矿机电工作人员应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对于管理人员而言,应努力提升员工培训的效果,不断完善培训流程。具体而言,煤矿企业可从以下6方面培养和吸纳更多的专业人员:①在以往招工模式的基础上寻求改变。对于招聘而来的工人而言,需要加强对基本知识的学习,掌握机电设备的基本操作技能,并积极参加全面、系统的培训工作。培训完成后,相关管理人员应对其进行严格的考核。只有通过考核的工人才具备操作煤矿机电设备的资格。②对于在岗员工而言,需要掌握机电设备的基础知识、实际操作技能、安全规范等,并定期参加技能培训,且管理人员应加大对其的考核力度。③煤矿企业需要不断丰富培训手段、改进培训方式和完善培训内容,从而提升人员培训的效果。④煤矿企业需要适当提高员工的工资水平。⑤煤矿机电员工需要积极参加职业道德方面的教育培训。⑥无论在物质方面,还是在精神方面,煤矿企业都需要加强对煤矿机电员工的关怀。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专业人才,避免出现人才流失的现象。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只有充分保证煤矿机电设备的运行质量,才能实现煤矿的安全生产。对于煤矿机电系统而言,其本身比较复杂,且与煤矿的安全生产、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息息相关。作为煤矿企业的管理人员,应严抓基础工作,从机电设备的安全入手,不断完善煤矿机电设备的管理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避免煤矿机电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肖胜付.浅谈煤矿机电事故原因及预防措施[J].价值工程,2014(01).
[2]邱铁,张宏国,张波,等.煤矿机电事故原因及预防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01).
篇9
关键词:地质特征;卡钻事故;难点;思路
中图分类号:TB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24-0185-02
1 区域地质特点
永进地区位于盆地中央坳陷昌吉凹陷西段、盆地腹部车莫古隆起构造南翼。自上而下要钻遇新生界新近系中新统沙弯组,古近系下新统安集海河组、紫泥泉子组;中生界白垩系上统东沟组、下统涟沐沁组+胜金口组、呼图壁组、清水河组,侏罗系中统西山窑组。
中生界白垩系清水河组上部主要为褐色、深褐色泥岩、粉砂质泥岩,夹浅灰色、褐灰色泥质粉砂岩;下部为灰色、深灰色泥岩、粉砂质泥岩,夹浅灰色泥质粉砂岩,底部为浅灰色细砂岩、粉砂岩。
中生界白垩系清水河组地层具有如下特点:
(1)地应力大,且非常复杂,地层被钻开后,井内钻井液不能完全取代原有应力的平衡状态,易发生地应力释放,表现为大尺寸掉块进入井眼引起井下复杂。
(2)地层坍塌压力高,钻井液柱压力难以达到地层坍塌压力,井眼地层易发生剪切破坏,表现为地层坍塌、掉块严重。
(3)掉块尺寸大、致密坚硬,钻头难以将其破碎、悬浮和携带,易卡死钻头、扶正器等大直径部位。
2 永1-平1井施工难点
本井为超深、小井眼水平井,水平段长达1500m,并且所处地质环境异常复杂,因此该井施工难度极大。
(1)三开增斜井眼完全处于事故多发层井段——白垩系清水河组(垂深4963-5600m),由于处于定向增斜阶段,简化钻具结构受到一定限制,因此施工风险较大。
(2)定向增斜或“PDC钻头+螺杆”复合钻进时,一旦掉块卡住钻头,由于钻具中存在螺杆,旋转无效,所以极易造成卡钻事故。
(3)本井钻至永3井两次卡钻位置时(垂深5448m、5453m),预计井斜35°、水平位移77m,难以采取较为合理的防卡措施:甩掉Ф172mm螺杆有利于卡钻头时的处理,但必须下入Ф215mm扶正器增斜,扶正器的存在又增加了掉块卡钻的风险。
(4)由于白垩系清水河组地层比较坚硬,同时钻井液密度较高(设计最高密度1.90g/cm3),加之该地层正处于定向增斜阶段,所以机械钻速将受到较大影响,斜井眼施工时间会大大延长,最终可能在造斜点处形成键槽,此后使用Ф172单弯螺杆增斜钻进,以及钻具结构改变后,起钻易发生键槽卡钻。
(5)侧钻后连续增斜至88.4°,增斜段长达612.3m(5278.20-5890.50m),并且三开设计钻井液密度较高,由于井斜大、密度高,增斜段长,所以易造成粘吸卡钻。
(6)Ф152.2mm小井眼水平段长达1500m,钻进时将会出现较大摩阻大和托压问题。
(7)水平段采用油基钻井液体系,这种体系不利于携砂,易形成岩屑床。
3 事故预防技术
经分析对比,邻井钻至白垩系清水河组地层发生的卡钻事故原因皆为井壁坍塌、掉块卡钻头造成,本井斜导眼发生的卡钻为掉块卡螺杆扶正器造成,因此填井侧钻后事故与复杂预防应以井壁稳定,掉块的悬浮、携带为重点,结合简化钻具结构,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等措施,减轻井下复杂,减少卡钻几率,杜绝事故的发生。
(1)增斜阶段使用81/2"三牙轮钻头,防止发生掉块卡钻头事故。
(2)对应永3井两次卡钻位置(垂深5448、5453m),以及本井斜导眼复杂井段(井深5657~5682m,垂深5589.98~5604.09m),使用“三牙轮+光螺杆”钻具组合,防止掉块卡螺杆事故(光螺杆为无扶正块的单弯螺杆)。
(3)进入清水河组钻井液密度达到1.70g/cm3,随着井深的增加密度逐渐提高,至该地层中部密度提至1.80-1.84g/cm3,确保钻井液静液柱压力达到地层坍塌压力,满足平衡地层应力的要求,实现力学支撑防井壁坍塌的条件。
(4)尽量提高循环排量,提高钻井液粘度、切力,进一步提高钻井液悬浮、携带能力。清水河底部泥浆排量达到18-20L/S,粘度100-200S,动塑比不小于0.5。
(5)当井下出现遇阻遇卡、扭矩加重、憋泵等复杂情况时,要严格执行安全操所规程,防止处理不当造成复杂加剧甚至卡钻事故。同时要组织专家组人员及时分析、判断井下情况,制定并采取有针对性的工程、泥浆技术措施,以免井下复杂持续发生、加剧。
(6)提高钻井液性能,确保泥饼质量,降低失水,防止发生粘卡事故。
(7)使用三牙轮钻头定向、复合钻时,严格限制循环、钻进时间,防止掉牙轮事故。
(8)简化钻具结构,强化技术措施,防止发生键槽卡钻。
(9)每次起钻前,应使用稠泥浆封井,以防掉块聚集造成较为严重的复杂情况。
4 钻井液维护处理技术
(1)使用聚磺乳化防塌钻井液体系,该体系具有抗高温,防塌性强,悬浮携带能力强。在聚磺乳化防塌钻井液体系基础上,加入KCl,保证钻井液中的KCL含量在3%左右。从提高钻井液稳定性入手,按配方加磺化护胶材料,保持钻井液性能稳定,钻井液膨润土含量保持在30g/l左右,保证了钻井液体系的低失水和具有适当的粘度和切力。
(2)使用合适的钻井液密度来取得力学稳定,控制钻井液密度在1.75-1.85g/cm3,利用径向支撑应力稳定井壁。
(3)本井段钻井液的维护处理以抑制性、性及流变性的控制为重点,确保有效携带岩屑。总的原则是适当降低粘度、塑性粘度,提高排量,加强防塌措施,稳定井壁。
(4)清水河组底部地层易剥落掉块,坍塌严重,砂泥岩互层遇水易膨胀导致垮塌。因此在此井段逐步加强钻井液封堵防塌措施,添加苯磺酸聚合物CPS-2000,防塌剂以封堵嵌入型为主,主要为适当软化点的乳化沥青、聚合铝防塌剂AOP-1、非渗透材料,配合SMP-2、SPNH加强钻井液的抗高温性能。其中AOP-1为有机聚合铝防塌材料,在pH为9时以液态存在,当它渗入地层后,pH降低,变为固态胶结物质,可以和地层粘接在一起形成整体护壁作用的封堵层。同时,加入适当软化点沥青类防塌剂,使钻井液在井壁或近井壁带形成低渗透膜,阻止液体向地层进一步渗透,从而提高井壁的稳定性,并能降低粘卡的几率;钻井液中必须含有足量的沥青类处理剂,防止井壁垮塌,同时加足剂,提高泥饼的性能。
(5)随着井深的增加,由于井底温度高、压力大,加大以SMP-2为主的抗高温处理剂投入量。提高钻井液的热稳定性、沉降稳定性以及抗污染能力,避免出现粘土的高温分散、高温钝化;避免处理剂的高温交联、降解,甚至造成失效。
(6)搞好固控工作,严格按要求使用四级固控设备,加强振动筛和除砂器的使用,确保其使用效果,根据钻井液中固相情况,适时用好离心机,尽量降低钻井液中无用固相的含量,达到降低钻井液塑性粘度的目的。
(7)钻井液的流变性能要控制适当,钻井液的粘度和切力在满足钻井工艺要求及井下安全的前提下尽量使用设计下限,以利于降低压耗,提高排量,提高钻井液的携砂能力,以满足井下施工的要求。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事故安全;预防;体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6-041-01
学校体育要重视,学生的身身体,心理健康, 身心发展,学校和教师声誉都和安全问题相关。因此,高度重视安全教育,落实安全措施,让每个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是体育教师的责任。下面结合体育课的教学实际谈谈体育课的安全事故原因与防护措施。
一、高中体育课安全事故的原因分析
1、课程的特点
体育课与其它课程相比,有着自己的特点,高中《体育与健身》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提高学生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为目的课程。它强调的是以动为主,以健身为目的。体育健康课程主要特点是身体锻炼,体验、认知和掌握体育知识与技能,是从身体锻炼中获得,学生基本处于身体运动的状态。作为一种激烈、对抗性强、极具竞争性,这些体育课特有的特点,成为体育课发生安全事故原因之一。
2、体育教师方面: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工作的具体实施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责任心、业务水平会影响到体育课的安全事故的发生。体育教师是体育安全事故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1)体育教师的责任感。
教师的责任感是体育教育教学工作正常进行,学生学习、健康快乐发展的重要保证。在体育教学中,没有很强的责任感,容易导致安全事故。
(2)体育教师的业务水平。
体育教师的业务水平是指体育教师具有专业的运动技能与知识,高尚的师德,先进教学理念和方法的运用能力,应变能力,沟通能力等。教师业务水平的不高,也容易导致安全事故。
(3)体育教师的洞察力。
了解学生个体的体质伤病状况不够,比如先天性心脏病、旧伤等伤病没有区别对待,没有因人控制运动量,导致运动量过大,同样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3、学生方面:
学生是教学的具体对象。在体育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各种形式和内容的体育活动,还应该考虑到高中生的学习体育知识技能的能力、安全的意识、身体,心理体征等方面还存在着缺陷,存在安全隐患。
(1)学生的身心特点:高中生正处身体上的发育阶段。这段时间的学生,在青春期,由于高中生的未成年,心理发育不完全,也容易产生安全事故。
(2)学生的安全意识:由于安全教育较少,高中生的身心发展还不够完全,因此,高中生缺少安全意识,有安全隐患。
二、高中体育课安全事故的预防措施
在体育教学中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伤害事故。安全事故要客观对待并观察,注意以下几点安全措施,来预防伤害。
1、开展安全教育宣传活动。
加强安全教育宣传活动,能起到较好效果。传授安全知识,提高学生安全知识,理解为什么要进行安全的锻炼,学会如何避免运动伤害。
2、提高体育教师的自身素质。
(1)提高师德水平,工作要负责。
体育教学的好差受到教师的品德、事业心和责任感影响。要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热爱学校,对教学没有热情,没有责任感,工作不够细致,大意马虎,都汇出现安全隐患,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安全第一。
(2)提高体育教师专业知识和技能。
专业运动知识与技能,丰付的经验,先进的理念,更新身体锻炼的方法,是体育课对学生有吸引力,并且安全,才能是学生发展,家长放心,社会承认。
3、加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的教育。
独生子女占大多数,体质差,安全意识弱,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重点保护与帮助控身体素质弱、控制能力差学生,建立良好的锻炼习惯和卫生安全习惯,预防为主,安全第一。
4、及时消除场地和器材的安全隐患。
经常对场地和器材都要专人负责管理,定期检查、维修和保养,对有质量问题的器材及安装不牢固的器械要及时报告修复,确保使用安全。上课前,体育老师要认真检查体育场地、器械,仔细设计、摆放,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器材坚决不用。上课中应关教学内容与场地、器材是否合理,若有问题,尽快处理;课后,器材要及时回收,保养,检察,维修。
5、提高学生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水平。
体育教师要协同学校在新生入学后对学生进行全面身体检查,对患有先天疾病的学生做好记录,和班主任、学生家长沟通,充分了解该学生情况,关注运动中表现,不能做的运动,要避免。
6、注重反馈,及时总结。
在教学过程中,对突发事件要及时处理,及时反馈,把问题解决在起始阶段,并及时分析有关的突发事件产生的原因,总结有效对策,确保今后减少安全事件的发生。
总之,作为体育教师一定要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认真地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安全知识,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的积累解决突发事件的方法,教学中要认真准备、精心组织,加强安全教育,做到防患于未然,尽可能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确保“健康第一”思想。
参考文献:
[1] 《中高中安全教育读本》.海南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