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原因范文
时间:2023-04-05 15:14: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事故原因,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DOI:10.16640/ki.37-1222/t.2016.21.110
随着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我国各地的工程建设突飞猛进的发展,建筑规模也在逐年扩大,民用,工业,交通,城市等基础设施的建设遍布城乡。多年来,我国政府和企事业单位一直致力于安全事故的预防和治理工作,并且在这些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各类的安全事故仍然在不断地发生,社会物质财富仍然在遭受着极大损失。
工科大学生毕业之后是直接服务于生产建设的,直接为各种工程服务的,无论作为工程技术人员,还是作为管理者,都将是安全生产的直接责任者和管理者,他们的素养对于安全生产至关重要。目前,工科大学生的在校教育偏重于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的培养,很少涉及工程安全教育方面。本文结合近年来发生的工程事故,找出事故发生的原因和危害,特别是调查并分析与强度、刚度、稳定性失效有关的工程事故。使工科学生提前了解未来的工作安全环境和要求,全面树立安全第一、以人为本的理念,帮助学生在以后的工程设计和实施中,迅速适应生产的安全要求,确保人民的生命与财产安全,全面提高工程效果和生产效益。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来源与方法
本研究资料来源于近些年来各地发生重大工程事故的新闻报道、有关工程事故调查文章以及实地考察得出的资料,以此来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
1.2 调查研究内容
调查内容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行业类别,事故报告资料,事故原因,经济损失以及人员伤亡情况。
2 调查结果分析
2.1 事故造成的损失
在1980至2016年观察期间,各地共发生重大的机械行业事故 48 起,造成 357 人死亡或者重伤,其中死亡 150 人,重伤207人,经济损失总达近两亿元。自2000年到2016年期间35次桥梁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近5亿,人员伤亡高达572人,其中193人死亡,重伤379人。自1977年至2016年期间,各地发生的29起建筑工程事故造成近2亿元,人员伤亡高达666人,其中252人死亡,57人重伤,357人轻伤。
2.2 事故行业分布特点
对于机械事故来说,主要包括起重机典型事故,化工机械事故,工程机械事故,农业机械事故,木工机械事故等等。在机械行业发生的 48例伤亡事故中,以化工机械行业事故最多,175人,占 49% ;其次是以起重机机械事故较多,119人,占33% ;再次是以工程机械事故较多,46人,占13% ;农业机械事故和木工机械事故分别占3% 和 2%。
对于桥梁事故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设计原因造成的桥梁毁坏事故;施工技术不当和制造质量缺陷造成的桥梁事故;运营管理不当造成的桥梁事故;自然灾害和水文地质因素造成的桥梁事故。
对于建筑工程事故,可以从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和建筑施工安全事故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其中建筑施工安全事故可以分为工程坍塌事故、模板坍塌事故、机械伤害事故和其他类型事故四类,其他类型事故包括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触电等。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包括因地基的土壤和承载能力引起的事故,因建筑结构的载荷和受力特点引起的事故,因砌筑的材料、方法与砌体的强度和稳定性引起的事故,因混凝土的质量引发的事故,因设计与施工方面的问题引发的事故。
2.3 事故原因分布特点
2.3.1起重机机械事故的事故原因
①强度失效。严重超负荷吊重,载荷在塔身处弯矩过大,造成塔身下部折弯[1]。塔身弯曲超载,当遭遇大风时,在塔身的主旋杆处发生失效。
施工的升降机配重坠落导致强度失效[2]。由于配重缺少一个导向滑轮,导致配重在运行过程中不能够顺畅的沿轨道运行,并经常与最后一道附着装置发生干涉摩擦或碰撞。发生事故时吊笼的配重没能通过最后一道附墙架装置,而是直接撞击到该装置的下部,造成附着杆的损坏和向上移位,同时,钢丝绳将巨大的阻力传递给吊笼顶部的钢丝绳固定横梁,将横梁从螺栓固定的压板下拉出,造成与吊笼的分离,导致钢丝绳瞬间发生破坏,从而导致事故发生。
②力矩不平衡导致倾覆。塔式起重机起吊汽车,吊起时超载,塔吊大臂吊点位置不正确,导致汽车吊突然倾覆,塔式起重机大臂将旁边一部施工升降机砸到造成事故发生。在将下回转平台与塔身联结螺栓的螺母全部松开去除时没有调整好平衡,导致顶升套架与下回转平台对角联结的销轴耳板不足以承受不平衡弯矩,造成耳板破坏失效。
2.3.2 桥梁事故原因
①设计原因造成的桥梁毁坏事故[3]。盲目创新,追求新颖,缺乏科学实例证明。现在城市规划往往追求创新和国际化,桥梁设计也出现了这样的问题,一些建筑设计公司为了追求美观和新颖,往往忽略了安全因素。
②施工技术不当和制造质量缺陷原因。施工技术差和钢管焊接存在严重缺陷[4]。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没有好好地对拱架进行焊接,并且施工所采用的混凝土强度也较低,不能满足桥梁建设的要求,桥梁施工过程中存在偷工减料的现象。施工中偷工减料,工程质量低劣。市场经济的发展导致部分施工单位为了追逐利益,违规使用不符合安全生产标准的建筑材料,在具体的建设中偷工减料,最终影响了整个工程的质量安全。
③水文地质因素和自然灾害原因[5]。 过度采砂导致桥墩向下塌陷。洪水冲坏基础导致桥梁失事。夏季往往是暴雨频繁的季节,夏季暴雨可能会形成巨大的冲击力,给桥梁建设带来很大的冲击力,如果桥梁设计得不稳,就有可能会发生坍塌。
④桥梁的维护及使用方面的原因。桥梁在设计的时候就有一定的承重承压限度,如果长期超限超载,容易导致桥梁承受不了这么重的压力,车辆超限超载致使桥梁垮塌。桥梁不仅在设计、施工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安全方面的问题,在建好之后,也要定期进行维护,排除安全隐患,桥梁结构耐久性不足及维修养护不当导致桥梁事故。车船撞击造成的巨大冲击力也可能会导致桥梁受到损害。
2.3.3 建筑工程事故原因
①砌筑材料不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6],施工的工序不合理,砌筑质量差,降低了砌体的整体性和强度,随着施工载荷的不断增加,使砌体强度达到破坏极限而崩塌。因自然灾害导致地基的变形,使局部应力发生变化,导致支撑强度不足,且未采取任何防范措施,冒险进行拆除作业。
②管理缺失。施工现场设备管理严重缺失[7],施工升降机安装、检测、日常检查、维护保养不到位,未采取安全防范措施。项目部安全管理缺失[8],项目部未成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未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现场安全管理人员未经专门安全培训,无证上岗,法律意识淡薄,自我保护意识差,起重机存在疲劳裂纹,安装人员未尽安全检查的责任,安装后未进行验收。
3 总结
工程事故的发生是由诸多因素造成的,例如工人的自身素质,不管是心理上还是身体上的,以及生产设备的质量问题,工程技术的问题,施工环境的问题等因素。认识了解事故发生的原因和危害,可以让人们充分认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把安全生产放在第一位。
工程伤害事故造成的死亡和长期伤残人员,大多数都是极具劳动力的人群,不仅受害者及其家属蒙受经济和精神方面的巨大损失和痛苦,同时也给政府等有关部门造成沉重的经济和社会负担。因此,建议将工程伤害事故的预防和控制作为值得重视的领域,采取有效的措施尽可能地减少工程伤害事故的发生,保障人员的安全。
参考文献:
[1]乔金龙.几起建筑起重机械事故引发的思考[J].建筑安全,2015(06):20.
[2]海川,李大伟.机械设备事故案例分析[M].2011.
[3]乔江涛.桥梁病害事故分析与预防控制对策[J].甘肃科技, 2011(14):123.
[4]董正方,郭进,王君杰.桥梁倒塌事故综述及其预防对策[J].上海公路,2009(02):30.
[5]徐洪涛,郭国忠,蒲焕玲,苑敏.我国近年来桥梁事故发生的原因与教训[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7(11):23.
[6]秦定龙.建筑工程施工起重设备重大事故原因分析及其对策[J].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05):224.
[7]靳菊红.从几起机械伤害事故谈如何搞好施工现场机械安全管理[J].建筑安全,2013(03):34.
[8]杨兴坤.建筑工程事故现状与对策研究[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3(01):16.
项目编号:河南省教学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2015-JKGHYB-0060;中华农业科教基金教材建设研究项目,NKJ201503045。
篇2
[关键词]土石坝 简介 事故原因分析
土石坝是由当地土料、石料或土石混合料填筑而成的坝,又称当地材料坝。土石坝是历史最为悠久、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坝型,在我国广泛用作水库的拦河坝及江河湖海的防护堤。在我国建设的8.6万座大坝中,90%以上是土石坝。
随着土力学、土工试验及大型土石方施工机械、岩土理论、计算技术的发展,土石坝得到进一步扩大,成为当今世界坝工建设中发展最快的一种坝型。
一. 土石坝简介
(一)土石坝的特点。
1.土石坝之所以得到如此广泛的应用和迅速发展,与其自身优势性密不可分:
(1)土石坝的主要建筑材料的、是土石料,可以就地取材,筑坝材料来源直接、方便;
(2)土石坝适应地基变形的能力较强,在各种坝型中,对地基要求最低;
(3)构造简单,施工容易掌握,工作可靠,使用年限也比较长;
(4)运用管理和维修加高均较方便;
(5)在交通不便、而当地又有足够土石料的山区,土石坝往往是一种经济的坝型。
2.土石坝应用中的特点、缺陷
(1)土石料是透水的,在水库蓄水后水的压力及各种荷载下,坝体和坝基将产生渗流。在渗流影响下,易产生渗透变形。渗流也会使浸润线下土体的有效重量降低,内摩擦力和黏聚力减小。这些对坝体稳定很不利。
(2)在上下游水面附近及其变动区内,坝坡将会受到冲蚀和淘刷,以致产生局部失稳。以外,雨水的冲刷也可能降低坝体的稳定性。
(3)在坝体自重和各种荷载作用下,坝体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形(沉降),过大的不均匀沉陷会导致坝体开裂或使防渗体结构遭到破坏。
此外,土石坝极易因气温骤变而产生不利的影响,动物(如白蚁)在坝身内筑造洞穴而形成集中渗透通道,地震区的坝体会在地震力作用下产生裂缝和坍滑。
(二)土石坝的类型。
1.土石坝的类型很多。常根据坝高、施工方法、土料的配置及防渗体材料的运用来进行分类。
按土石坝的高度可分为:高坝(坝高大于70m),中坝(坝高在30m至70m之间),低坝(坝高低于30m)
按施工方法可分为:碾压式土石坝、抛填式土石坝、水力冲填坝、定向爆破堆石坝等,其中碾压式土石坝应用最广泛。
按土料在坝体中的配置和防渗体所用的材料又可分为均质坝和非均质坝。
2.这里主要对均质坝和非均质坝进行论述
(1)均质坝的坝体主要由一种材料组成,同时起防渗和稳定作用,不再另设专门的防渗体。均质坝的结构简单,施工方便,当坝址附近有合适的土料且坝高不高时可优先采用。
(2)非均质坝的坝体各部位是用不同的材料填筑的。
1)心墙坝 坝体的中间部分用透水性的材料做成防渗体(心墙),防渗体的两侧坝体则用透水性较大的材料做成支撑体。心墙位置设在坝体中间的称为心墙坝,稍向上游倾斜的称为斜心墙坝。
2)斜墙坝 坝体的上游部分用透水性小的材料做成防渗体,下游的部分用透水性较大的土料填筑。斜墙坝的斜墙支撑在坝体上游面,施工干扰较心墙坝小,但斜墙坝的抗震性能和适应不均匀沉陷的能力不如心墙坝。
3)组合式坝 坝体由多种土料建筑而成。
二、土石坝事故原因的简要分析
我国已建成的8.6万座大、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中,水库大坝90%以上为土石坝。据资料统计,土石坝漫顶和坝体失稳是土石坝失事的两个主要原因。在大坝失事事故中,土石坝所占比例高达70.5%,而溃坝事故中,土石坝最多。例如1979年水利部统计的资料显示1959年以来至1979年20年中,土石坝溃坝2925座,堆石坝溃坝17座,而混凝土坝仅有1座溃坝。
(一)漫顶失事事故。
1.溃坝失事原因(漫顶失事占事故总数的51.5%)
(1)由于泄洪能力不足而失事
(2)由于洪水超设防标准而漫顶
2.质量问题失事原因(质量问题失事事故总数的38.5%)
(1)由于坝体渗漏而失事
(2)由于坝体滑坡而失事
(3)由于坝体滑坡而失事
(4)由于溢洪道渗漏而失事
(5)由于输水洞渗漏或其质量问题而失事
3.管理不当失事原因(管理不当失事占事故总数的4.2%)
(1)由于超蓄而降低防洪标准而失事
(2)由于维护运用不良而失事
(3)由于无人管理而失事
4.其他失事原因占事故总数的4.6%
(二)非溃坝事故类型主要包括裂缝事故、渗漏事故、管涌事故、滑坡塌坑事故、护坡破坏事故、冲刷破坏事故、气蚀破坏事故及白蚁打洞事故等类型。
(三)土石坝安全现状。
当前我国土石坝存在的安全问题主要有:工程标准低、质量差、资金投入不足、加固监督迟缓、运行管理不完善、水库工程效益差,对小型水库的安全管理重视不够等几个方面。
结语:我国是世界上拥有土石坝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已建水库是提高江河防洪标准,利用水资源和改造环境,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手段。水库是国家和人民的宝贵财富。我国现有的土石坝在防洪兴利方面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对保障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应注意到已建的土石坝还有很多安全问题,时造成大坝事故和失事的潜在根源,应该尽力的予以消除。
[参考文献]
[1]麻荣永.土石坝风险分析方法及应用.科学出版社.2004.162-174
[2]李宗坤,孙明权,郝红科,吴泽宁.水利水电工程概论.黄河水利出版社.2005(10) 53-64
篇3
【关键词】煤矿;机电;运输事故
0.引言
煤矿机电运输是矿井生产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了矿井的各个生产环节,战线长,涉及面广,特殊工种多,技术性强。根据全国煤矿重大事故的调查分析显示,机电事故在各种事故中居第4位,运输事故占总事故数的20%~30%。因此,认真分析当前机电运输事故多发的原因,探讨在新的用工体制下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方法,吸取教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煤矿机运事故的原因
1.1安全基础工作薄弱
安全可靠性差一是安全投入不足,考核不严,机运标准化工作难以到位;二是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不够,特别是用人体制的进一步改革并岗之后,职工都在满负荷甚至超负荷状态下工作,有的岗位还打破了8小时工作制做连班,要抽出人员进行脱产培训的确很难。因业务培训难以组织或组织的成效不大,从而使工人不能得到很好的培训,技术素质得不到提高。
1.2安全制度不严
遗留安全隐患一是岗责任制不健全,对某些工作相互扯皮,隐患得不到及时整改落实;二是安全制度执行不严,对安全考核不够严厉,安全奖罚不及时兑现,影响了管理人员反“三违”的积极性;三是对事故处理未严格按“三不放过”原则分析处理,处罚太轻甚至层层保护,不严肃追究责任,职工受不到教育,防范措施不到位,结果是事故重复发生。
1.3指令性的临时工顶替
由于代岗人员顶替时间短,对顶替工种操作熟练程度差,缺乏顶岗前的安全培训,产生违章指挥和盲目操作双重不安全因素。
1.4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
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麻痹大意,没有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违反了“三大规程”及有关安全规定,违章指挥、违章操作时有发生。
1.5特种作业人员文化程度参差不齐
掌握特种作业技术不娴据统计,17起机运事故中当事人小学文化程度的占了40%。对技术工种安全操作知识掌握不牢,熟悉程度不够,是造成多发事故的重要原因。特别是采掘一线电瓶车司机不稳定,农协工、农换工多,文化基础差,工作无长期打算,学习业务技术的积极性差,素质极低,给机电运输安全带来了极大隐患。
1.6特种作业人员的频繁调换
岗位的调整特别作业人员大都是经过当地劳动部门或供电部门专业培训取得操作合格证后作业者,对他们的工种不宜随意予以变动。但是,矿山某些技术性工种,有些企业领导不去考虑学识水平,不讲究用工要求,而是当作好工种,并通过人情关系把一些不合格的人员充塞进去,加之一些人员不钻研技术业务,违章违纪现象比较突出。另外,临时性工作调整时安全培训工作没有及时到位也带来了安全隐患。
2.防治煤矿机电运输事故的措施
2.1努力加强矿井质量标准化管理矿井质量标准化是煤矿安全的基础
实践证明,矿井质量标准化工作的投入,能得到十几倍甚至几十倍的效益产出,有力地促进了安全生产。要把这项工作当作一项经常化的工作来抓,要由静态达标向动态达标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实现生产全过程达标。
矿井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设备管理制度、防爆设备入井检验制度、设备包机制度、设备定期检查制度、各种安全装置定期试验制度和停电检修挂牌制度。建立设备、电缆、小型电器的台账管理,妥善保管大型设备的技术性能档案。
2.2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
把安全放在一切工作的首要位置,安全第一是指如何看待和处理安全与生产以及与其它各项工作的关系。要强调安全,突出安全,把安全放在一切吧工作的首要位置。
同时各级领导及一切生产部门,要把安全当作一项头等大事来抓。现在矿井的生产环节实行了岗位承包的形式,承包者的目的是谋求最大经济效益,忽视安全的投入,设备带病运行,违章冒险蛮干,安全生产自然毫无保障。
煤矿采用承包机制后,安全工作不但不能放松,而且要加大安全监察力度,全面协调各条战线上的各道生产环节,真抓实干,统一安全工作部署和目标管理,时时事事把安全工作摆在高于一切、重于一切、先于一切的位置,始终坚持“安全第一”不动摇。
2.3加强特殊工种的用工制度管理
煤矿机运工种的技术性较强,其各岗位工种都不能以照顾的身份出现,要由思想端正、技术全面的工人来担任。同时加强临时用工的安全管理,尽量少用或不用临时工。除特殊情况外,特殊工种人员不能随意调换,要严格考核发证,持证上岗。
2.4加强思想教育工作
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引导教育职工,明确事故的危害性,消除安全侥幸心理,增强安全意识。运用典型的事故案例对职工进行思想教育:
(1)是建立典型事故案例教育展室,定期对职工进行开放,用生动的案例形象教育职工。
(2)是用典型说教的方式,教育职工认清“三违”的危害,强化职工安全防范意识。
(3)是定期请典型事故的家属做报告,以引起职工思想上的共鸣。
另外,特别要注意了解掌握职工的思想和生理状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加以监护,防止因不安全心理因素造成的突然事故发生。
2.5加强职工的安全业务培训工作
减人提效后,以岗定人,管理层和工人岗位限额,原有的培训组织形式已不适应,需根据新的形式采取新的对策:
(1)是建立竞争机制,如对技术工种和管理人员采取竞争上岗,对所有职工都采用岗位技能工资,划分工资等级,引导和迫使职工自发学习安全业务知识。
(2)是每隔一定时期组织职工进行技术比武,对优胜者给予重奖,以调动职工学技术、学业务的积极性,促使他们在岗位上按标准及规程进行作业。
(3)是采用“三结合”的培训方式,即业余培训与重点培训相结合,以重点培训为主,内培与外培相结合,以内培为主;对新工人、新岗位、新技术要进行强化培训,以全面提高职工的安全业务素质为目的,为搞好安全生产打下坚实的“以人为本”的基础。
3.结束语
现代化的煤矿生产中,机电运输一直是矿井生产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了矿井的各个生产环节,关系到煤矿所有设备与材料的运输,其战线长,涉及面广,特殊工种多,技术性强.根据全国煤矿重大事故的调查分析显示,机电事故在各个事故中居第4位,因此,机电运输设备状况好坏直接关系到煤矿安全生产,认真分析当前机电运输事故多发的原因,吸取教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除上述措施外,要抓好煤矿机电运输安全工作,还离不开有效的监督,失去了监督作用,必然助长麻痹侥幸、违章蛮干的现象。监督不到位或流于形式,是导致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因此,还必须强化监督制约机制,充分发挥现场安监人员的作用;同时,必须坚持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特别是要建立和完善各级领导和业务部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工人的岗位责任制,明确每个人的安全职责。
另外,采取安全资金激励机制,通过经济杠杆,严格考核,从而促进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保证煤矿机电运输工作安全进行,确保煤矿安全生产。 [科]
【参考文献】
[1]刘绍栋.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心理因素及对策[J].劳动理论与实践,1997(11).
[2]聂爱明.煤矿安全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煤炭工业,2007(04).
[3]刘模范采煤队[J].现代班组,2007(12).
[4]公衍霞.浅谈煤炭企业安全思想教育的创新[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7(12).
[5]刘永军.煤矿通风系统中存在的问题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18).
[6]迟恩波.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保障―矿井火灾的防治[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18).
[7]王占军.单片机在煤矿的应用[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8(12).
[8]张凤英.依靠科技创新促进企业安全培训发展[J].内蒙古煤炭经济,2009(02).
篇4
关键词 危险因素分析;安全设计;安全运行管理;定期检验
中图分类号 TF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072-0186-01
1 压力容器事故原因分析
由于压力容器工作条件的特殊性,如高温、高压、介质具有强腐蚀性、毒性及易燃、易爆性等,必然增大事故的发生概率,且事故一旦发生,具有很强的破坏性,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重大威胁。因此压力容器从设计、制造、安装、运行、检验、修理和改造,直至报废整个生命周期中,运用系统工程的观点,进行严格的监察和管理,对压力容器在运行过程中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以指导压力容器的设计、制造、运行管理,确保压力容器的安全可靠,防止事故的发生。运用安全学原理的相关理论,我们知道压力容器发生事故的直接原因一般有两种:即容器本身的不安全性因素和操作人员的不安全行为以及管理上的失误。容器本身的不安全因素主要来源于设计和制造过程的缺陷;人的不安全行为则体现在压力容器的运行过程中人的主观操作;管理缺陷则表现为压力容器的安全技术管理、运行管理、定期检验和安全等级评定等。综合分析,压力容器发生事故的主要原因包括:设计错误,结构不合理,选材不当,强度不足,制造缺陷,安装不符合技术要求,安全附件选型错误,以及运行中的超压、超温、超负荷和操作不当,没有执行在用压力容器定期检验和安全等级评定,导致压力容器失效,从而引发事故。压力容器的操作条件的频繁波动,对容器的抗疲劳破坏性能不利,过高的加载速度会降低材料的断裂韧性,即使容器存在微小缺陷,也可能在压力的快速冲击而发生脆性断裂。压力容器运行过程中如果发生误操作、过量充载且安全保护装置失效,都会导致压力容器的压力升高,以至于超载,进而可能引发爆炸事故。
2 压力容器各环节的安全措施
2.1 压力容器安全设计
压力容器的设计是否安全可靠,主要取决于设计过程的材料选择、结构设计和容器壁厚确定是否合理。另外还要考虑适应生产能力,保证强度和稳定性、密封性,以及制造、运行、安装、检修的方便性和总体设计的经济性。
压力容器的安全设计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合理选用材料。合理选用材料,是保证压力容器安全运行的一个重要措施,如果材料选择不当,即使具有较大的强度裕度,也可能在运行中发生破坏事故。选择压力容器用钢材,不仅要从操作条件和使用环境方面来考虑,即要求材料对工作介质、压力、温度、载荷特性等操作条件和气温、湿度等使用环境具有必需的适应能力;还要从压力容器的制造方面来考虑,即要求所选用的材料容易加工成形,在工艺加工过程中不易产生缺陷。因此,在压力容器的选材上,应充分考虑材料的力学性能(强度、韧性、塑性、硬度)、物理性能、耐腐蚀性、制造工艺性能(可焊性、可锻性、切削加工性以及研磨性、冲压性、热处理性等)。压力容器选材的一般原则是:在保证塑性指标和其它性能指标的要求下,尽量选用强度指标较高的材料。
2)选择合适的结构形式。在压力容器的破坏事故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于结构不合理引起的,结构不合理,往往使得压力容器在制造和使用过程中容易产生缺陷。因此首先要求结构便于制造,以利于保证制造质量和避免、减少制造缺陷;其次是要求结构便于检验,使制造和使用中产生的缺陷能及时、准确地检查出来;第三是结构设计中要考虑尽量降低局部附加应力和应力集中。
3)满足强度的要求。为保证压力容器安全运行,其承压部件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即具有适当的壁厚以抵抗外加载荷的作用。在结构设计中除了结构特殊、使用条件复杂或特别重要的压力容器需要以应力分析进行设计外,一般的是以薄膜应力来确定所需的壁厚。至于压力容器结构不连续部位的附加应力和应力集中,则从结构形式或尺寸上加以限制。
2.2 压力容器的制造管理
为了确保压力容器的安全使用,制造过程应严格控制制造工艺质量和产品质量。如焊工考核、材料可焊性鉴定、焊接工艺评定、材料标记及标记移植材料、复验、零部件冷热加工成型、焊接试板、筒节施焊、焊缝外观及无损检测、焊接返修、容器组装、容器整体或局部热处理、强度试验、气密性试验、包装等工作质量及产品质量控制等。
压力容器的制造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制造单位的技术能力和制造过程中的质量管理水平。制造过程的质量管理包括质量控制、质量检验和质量分析三个方面。
质量控制要求容器的制造单位应建立一套完整的质量管理制度,保证从原材料到产品出厂的各个环节严格按照规程和有关标准的规定执行,严格按照设计图样制造和组焊压力容器,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3 压力容器的安全运行
压力容器的安全运行首先要求其安全可靠,合理使用和严格管理是提高压力容器的安全可靠性,保证其安全运行的重要条件。安全使用包括正确的操作,维护保养和定期检修等方面。
2.4 压力容器的定期检验
压力容器在运行和使用过程中,要受到反复升压、卸压等疲劳荷载的影响,又经常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还要受到有腐蚀性介质的腐蚀,或在高温深冷等工艺条件下工作,其力学性能会随之发生变化,容器制造过程中的小缺陷也会随之扩展增大,对压力容器进行定期的全面地技术检验,是及早发现容器存在的缺陷,消除隐患,从而保证压力容器安全运行,避免发生事故的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
压力容器的定期检验的主要检验项目应包括:材质检验(材质不符、材质劣化)、结构检验、缺陷检验。检验的方法主要有:宏观检查、测厚检查、壁温检查、腐蚀介质含量测定、表面探伤、射线探伤、超声波探伤、硬度测定、金相检验、应力测定、声发射检测、耐压试验、气密性试验、强度校核、化学分析、光谱分析。
压力容器经过定期检验以后,应根据检验结果对其安全状况进行评定,并以安全等级形式反映出来。对安全等级级别较低的、缺陷严重、难于或无法修复的压力容器设备应坚决予以
报废。
3 结束语
鉴于压力容器设备具有发生爆炸或泄漏、造成人身伤害、环境污染、设备建筑物毁坏事故的危险性,因此从压力容器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验、修理、改造直至报废,应该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引入可靠性设计、优化设计、质量管理、模糊综合评价等现代安全设计和安全管理技术,结合以往事故统计数据资料,对压力容器生命周期的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制定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确保压力容器的安全运行和系统功能的正常发挥。
参考文献
篇5
关健词:电气操作;变电运行;倒闸操作;电气事故
1 电网操作票管理是如何规定的对实际操作意义所在
强化电网操作票管理,意义重大,特别是对电气操作过程中,加强操作票管理,具体应用如下。
1.1 操作票应统一编号,未经编号的操作票不准使用,领发操作票应做好登记,班组填写操作票应按编号顺序依次使用。
1.2 操作票应用黑色或兰色的钢笔、圆珠笔填写,票面应清楚整洁,不得任意涂改。如有个别错、漏字需要修改时,应字迹清楚。如一页操作票不能满足填写一个任务的操作项目时,应在第一页操作票下面空留最后一格,填写“下接×××号操作票”,在二页操作任务栏填写“上续×××号操作票”字样,备注栏用来填写操作中发现的问题,作废的原因等。在执行倒闸操作中,如已操作了一项或多项。
1.3 因故停止操作时,则在已执行项右边空白处注明中断操作的原因,并盖“已执行”章,按已执行的操作票处理。作废的操作票应盖“作废”章。并在备注栏内写明作废的原因。“已执行”、“作废”章盖在第一页的右上角编号处位置。操作票填写完毕,应在最后一项操作项目下第一栏空格中间位置加盖兰色“以下空白”章。
2 电网系统倒闸操作的执行程序原理与解析
2.1 和接受操作任务
值长向单元长(班长)布置倒闸操作任务时,应说明操作目的和有关注意事项。单元长(班长)接受操作任务时,应复诵无误并记录在交接班记录薄中。单元长(班长)根据操作任务的要求,指派合格的操作人和监护人,下令时必须下达设备的双重称号,根据当时的运行方式和设备状态,全面详细地布置操作任务,并交待安全注意事项,接受操作任务的值班人员必须复诵无误并做好操作前的准备工作。倒闸操作必须由两人执行,其中一人对设备较为熟悉者作监护。对110kV、220kV升压站进行复杂的倒闸操作时,应由熟练的值班员操作,班长或值长监护,专业主任或主任师到场实行监督性检查把关。
2.2 填写操作票
(1)操作票应由操作人根据操作任务的要求,设备的运行方式和运行状态填写。倒闸操作任务应填上设备运行状态转换情况。如:×××由×××状态转换为×××状态。一份操作票只能填写一个操作任务。所谓“一个操作任务”系指根据同一个操作命令,且为了相同的操作目的而进行的不间断的倒闸操作过程。
(2)应填人操作票的内容包括:应拉合的开关和刀闸,检查开关和刀闸的位置,检查接地线是否拆除,检查负荷分配,装拆接地线,安装或拆除控制回路或电压互感器回路的保险,切换保护回路和检验是否确无电压等。进行停、送电操作时,在拉、合刀闸前应“检查相应开关确在断开位置”。
2.3 执行倒闸操作任务
(1)一组操作人员只能持有一个操作任务的操作票。操作人必须按操作票的操作项目依次进行操作,禁止跳项、倒项、添项和漏项。倒闸操作开始时监护人对操作人的行为认真进行监护,监护人走在操作人的后面,操作人到达操作设备位置时,面对设备称号,监护人按操作项目内容高声唱票,操作人接令后仔细核对设备名称、编号无误后,手指向作的设备高声复诵,监护人确认复调无误后,再次核对设备名称、编号和位置正确后,发出“对、执行!”的命令,操作人经三秒思考后方可进行操作。
(2)操作人进行操作时,应监视设备及相关表计,每操作一项后,操作人、监护人必须检查操作质量。检查内容有:刀闸三相是否确实合好;刀闸拉开的角度够不够;开关指示器操作机构是否正确;表计指示是否正常;闭锁销子是否插牢等等。经检查良好后,该加锁的应立即加锁。然后,操作人即行操作汇报,如:“2013刀闸确已拉开”。监护人应立即在该操作项目左侧打“、/”。对重要的操作项目(包括断、合开关;投切保护;装拆接地线或拉、合接地刀闸),应在该项右侧空白处填写实际操作时。
(3)在操作过程中,无论监护人或操作人对操作发生疑问或发生异常,应立即停止操作,不准擅自更改操作票,必须向班长或值长报告,待将疑问或异常查清并消除后方可继续进行操作。如果疑问或异常并非操作票上或操作中问题,也不影响系统或其它工作的安全、经单元长(班长)许可后,方可继续操作。如果操作票上没有差错,但可能发生其它安全问题时,应根据单元长(班长)或值长的命令执行。
3 电气防误操作措施及对策
3.1 加强专业技术培训及劳动纪律管理工作
严格执行《运行部技术培训管理办法》、《运行部劳动纪律管理办法》及《运行部反习惯性违章管理规定》。认真执行《设备缺陷管理制度》,加强设备巡回检查,及时发现、处理设备缺陷,确保电气防误闭锁装置长期处于完好状态。
3.2 认真执行《运行操作事故预想制度》,对变电站所有Il0kV、220kV、发一变组、变压器及母线的倒闸操作必须填写“运行操作事故预想卡”,针对各操作步骤中可能发生的危险现象(如走错间隔、误动、误碰、误拉合开关刀闸、操作不当、设备损坏、机械伤害、触电、高空坠落、汽水烫伤等)进行预想,然后根据可能出现的问题逐步采取防范措施。
3.3 认真组织学习《事故调查规程》、《安全生产工作规定》、《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电网调度管理规程》、《运行规程》、《微机防误操作规程》、《电网调度运行管理规定》,黔桂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倒闸操作制度》,严格按照规程、制度的相关规定,正确地进行电气设备的倒闸操作。
3.4 认真执行“两票三制”,按月统计两票执行情况,定期组织班组召开安全活动分析会,对“两票三制”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措施并限期整改。
3.5 复杂的倒闸操作,单元长、值长或班长必须亲自监护,运行部副主任或主任师、总工办有关人员必须亲自到场作监督性把关。严格杜绝“三违”行为,对容易忽视和可能发生的差错等问题应及时提醒,对异常情况要采取有效的应急措施。
3.6 认真执行《反习惯性违章手册》,人手一本,随身携带,随时学习。各级行政领导及安全监察人员经常深入现场,认真地督促和严格检查“两票三制”的贯彻执行情况,谁违章谁受罚,坚决地纠正现场工作人员的习惯性违章行为。
篇6
关键词:幼儿园;安全;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1-257-01
安全,是人的最基本的需要,人除了生理需要之外,其他高层次的需要都是建立在安全需要得以保障的基础之上的。
一、幼儿园安全事故的原因分析
1、幼儿的年龄特征
学龄前幼儿正处于身心发育的早期阶段,身心还处于“准备”或“发育”阶段,各种机能尚处于未分化或未完全分化的交织状态,各种功能尚未发育成熟,这一阶段的心理特征与故事的发生有着潜在的联系。
(1)认识能力有限:由于幼儿的思维能力处于低级阶段,认识能力低下,即便处于危险之中,也很难意识到各种危险的存在,普遍缺乏安全防御意识,所以容易产生安全事故;
(2)幼儿缺少经验和知识,对新鲜事物、现象不理解,所以对新的东西总想亲眼看一看,亲耳听一听,亲手摸一摸,新自试一试。面对有害的、危险的、不能摸、不能动的东西,他偏要摸、偏要玩,从而就会导致事故的发生;
(3)盲目模仿:模仿是学龄前儿童学习语言和行为的主要方式,他们通过模仿获取有益的知识、正确规范的语言,但也会学到一些不良的行为、甚至极其危险的动作,并加以尝试,以至于导致事故的发生;
(4)自我为中心:学龄前的儿童都是以自己为中心去进行思维的,所以在活动中,他们只注意到自己的目的和要求而忽视了周围人、物及环境等方面的情况,从而容易使别人或自己都受到伤害;
(5)身心发育不完善:由于学龄前儿童身心都处于发育的早期阶段,运动神经不很发达,灵敏性差,动作也较为迟缓,即使明白了自己处于危险之中,也无力逃避,很容易发生自己跌伤、摔伤、撞伤的自伤事故。
2、环境设备
(1)对环境设备的不熟悉,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2)教育教学设备的设计、摆放不合理也是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
(3)玩具设备不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同样是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
3、教育因素
(1)教师安全意识不强。有些教师对孩子的安全教育不够全面,导致孩子对安全防范知识了解不够,缺乏安全自护意识和自护能力。
(2)教师对意外危险的预见性经验不足。由于忙于开展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对安全教育和各种危险因素的预见不够,在组织户外活动中一时疏忽造成意外;
(3)班级孩子过多,一时照顾不过来,致使部分顽皮的孩子离开教师的视线,发生意外。
二、加强教育和管理,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1、做好幼儿园各项安全管理工作
(1)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包括进餐、睡眠、盥洗、人厕等的良好习惯。
(2)注意活动中的规范要求和活动量。活动前检查场地和设备,注意培养幼儿在体育活动和游戏活动中的游戏规律,做到准备充分、动静交替。
(3)注意玩具的安全和卫生。自制的玩具要求采用安全、卫生的易于清洗和消毒的材料制作,并且要求光滑,无刺口,以防止毛刺刺伤幼儿。玩具要求经常清洗,进行消毒。大中型玩具不要有尖锐的边、角,并且要进行定期检查。尽量不选用口吹的玩具,选用不过硬和不易碎的玩具。
(4)物品设备摆放规范。开水、热的饭菜要放在安全的、幼儿接触不到的地方,并有成人看管,各种物品、设备和教育教学用品要求摆放规范、整齐,有规律,方便幼儿的学习和活动,要让幼儿明白各种物品的摆放位置,学会避让。
(5)药品严格按照要求保管。内服药、外用药和消毒剂要分开放置,并贴上标签,用过的药立即放回原位,给幼儿服药前要仔细核对姓名、药名、时间、用量,避免误服或过量。杀虫药、消毒药、化妆品、油漆等也要专人专管,妥善保存。
2、对幼儿加强安全教育工作
(1)利用课堂教学对幼儿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和安全自护能力的培养。运用直观、形象、绘声绘色的方式对幼儿进行安全知识的教育。
(2)在日常活动中贯穿安全知识教育。在平时出现不安全行为时,不失时机、因势利导地对幼儿时行安全意识教育,使其接受教训。
(3)言传身教,规范幼儿的行为。
(4)丰富幼儿的户外活动内容。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活动材料,使每个幼儿有事可做。
3、对幼儿家长进行安全教育
(1)利用家长会、家访、接送幼儿时间向家长进行安全教育,讲明家庭中的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方法。
篇7
当前煤矿机电事故的特征是:
1)大多为单个事故。由于这类事故具有零散、多发的特点且涉及面广,管理难度较大,因此往往被忽视,认为是不可避免的,从而降低了对事故的重视程度。
2)事故发生的重复性。在煤矿机电事故中,同类事故往往重复发生,这一方面说明机电事故虽然零散、面广,但也表明其有一定的侧重点和规律,因而是可预防的。
3)煤矿机电事故中以工伤事故、设备故障事故、维修和设备非正常运转情况下事故较多。在对煤矿的安检中发现,煤矿机电工伤事故占总工伤事故的比例非常高,机电设备故障事故频发。这说明在对设备维修和处理故障时,没有一个合理的安全技术措施。
4)煤矿机电事故在煤矿事故中占的比例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2煤矿机电事故的原因分析
2.1煤矿工人基本素质普遍偏低、管理存在问题。
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麻痹大意,没有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违反安全规定,违章指挥、违章操作时有发生。
2.2特种作业人员的频繁调换。岗位的调整,给安全埋下隐患。
特别作业人员大都是经过专业培训取得操作合格证后作业者,对他们的工种不宜随意予以变动。但是,矿山某些技术性工种,有些企业领导不去考虑学识水平,不讲究用工要求,而是当作好工种,并通过人情关系把一些不合格的人员充塞进去,加之一些人员不钻研技术业务,违章违纪现象比较突出。另外,临时性工作调整时安全培训工作没有及时到位也带来了安全隐患。
2.3设备陈旧老化、检修不到位。
首先由于机电设备较为复杂,品种繁多,因此事故发生的原因也各不相同。煤矿设备的投入必须成套,而且相互之间必须配套,所以一次性投入的资金数目相当大。目前,机电设备投入严重不足,致使煤矿机电设备更新速度较慢,设备相对老化,并且在一定时间内难以解决。煤矿机电设备陈旧老化,不能保证设备的及时更新和必要的安全投入,是发生机电事故的重要原因。
3煤矿机电事故预防措施
3.1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工作。
加强职工安全技术培训,提高职工安全技术素质,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1)建立竞争机制.例如对技术工种和管理人员采取竞争上岗,对所有职工都采用岗位技能工资,划分工资等级,引导职工自发学习安全业务知识;2)各类机电操作人员上岗前要经过技术培训、考核,严禁无证上岗.;3)每隔一定时期组织职工进行技术比武,全面提高职工的安全业务素质;4)以内部培训为主。对新工人,新岗位,新技术要进行强化培训。
3.2加强设备的日常维修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
加强设备的日常维修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1)科学检修.机电设备维修人员要树立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改变以往机电设备哪儿坏修哪儿的旧传统,井上,下设备到达修理车间后,从螺丝,轴承查起,对设备全面检修,消除检修隐患,同时,必须对设备进行经常性的维护保养。2)建立完善设备维修台帐。制定的设备台帐,每台设备都有了“户口”,往来使用的设备都登记在册,掌握设备的使用周期。3)对损坏的设备,实行责任追查,出现机电设备事故后,由机电事故分析小组牵头,调查设备损坏原因,找出使用责任,检修责任,主要责任,次要责任,落实到人。4)进一步深化包机责任制.在定期组织涉机,涉电人员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的同时,将机电设备管理权落实到人,交接班检查后双方签定设备完好登记本,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保持设备的使用寿命。
3.3加强特殊工种的用工制度管理。
煤矿特殊工种的技术性较强,要由思想端正、技术全面的工人来担任,尽量少用或不用临时工。除特殊情况外,特殊工种人员不能随意调换,定期对特殊工种人员进行培训,要严格考核发证,做到人人持证上岗。特别要注意了解掌握职工的思想动态和生理状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加以监护,防止因不安全心理因素造成的突发事故。
3.4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
制度是一种约束机制,是指导职工如何开展工作的尺度。只有制度完善,管理到位,责任到位,才能保障机电设备的正常运转。而安全生产责任制是企业最基本的一项安全制度,是企业所有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核心。因此,为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方针,必须严格落实生产责任制,工种岗位责任制,事故责任追究制等,实行安全工作人人管理,让每个人,每个部门都要负起职责范围内的安全工作,使安全工作做到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
3.5加强机电设备检测检验工作。
加强机电设备检测检验工作煤矿企业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主提升,主通风,主排水,压风设备,供电系统保护,防雷接地装置等进行定期检测检验。不使用未按规定检测检验或检测检验不合格的产品。专门升降人员及混合提升系统每年进行一次性能检测检验,其它提升系统至少每三年进行一次性能检测检验:新安装的主要通风机投入使用前,必须进行一次通风机性能检测检验和试运转工作。在用主要通风机,主排水设备至少每月检查一次,水泵,水管,闸阀,排水用的配电设备和输电线路,每年雨季前进行一次全面检修,并进行一次联合排水试验。对检测检验不合格的机电设备要按标准要求整改到位,将机电设备的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真正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结束语
煤矿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无论是管理者,职工,还是安全员,都要从讲政治的高度来做好安全工作,确保煤矿职工生命和国家财产的安全,尽一切力量扭转煤矿安全生产的被动局面。加强职工安全技术培训,提高职工安全技术素质。
参考文献:
[1]张俊卿.浅谈如何减少煤矿机电事故[J].城市建设,2009(31).
[2]魏国强,刘芳彬.煤矿机电事故致因分析及预防策略研究[J].科技信息,2008(30).
[3]耿昌昌.浅谈小煤矿机电设备安全管理[J].中州煤炭,2008(4).
篇8
目的探讨儿科护理差错事故的原因,进而提出有针对性的整改策略。方法回顾分析本院于2010年6月至2015年1月儿科护理出现的差错事故,对出现差错事故的当事人进行分类,总结事故出现的原因。结果经分析得知,在共计39起儿科差错护理事故中,主要的差错事故原因包括制度执行力不强、工作衔接断档、管理缺失、专业知识薄弱等,同时,儿科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同护士人员的编制与工作年限亦呈现出正相关关系。结论防止儿科护理差错事故需要强化制度的执行力、保证工作衔接顺畅、提高护士责任心、严格管理和加强培训力度提高护士专业知识水平等。
关键词:
儿科护理;护理差错;事故原因;防范对策
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推动作用下,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新时期的新背景使得社会对于儿科护理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儿科护理不同于普通护理,儿童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通常情况下发病都较急,病情的稳定性也难以保证,尤为重要的一点是儿童患者并不会准确地描述出自身的病状。而一旦儿科护理出现差错事故,轻者导致患儿康复的拖延,重者将直接对儿童的生命安全造成影响[1]。因此,儿科护理工作中对于差错事故的防范也就成为了重中之重。本文以此为出发点,通过回顾性分析总结出儿科护理当中差错事故出现的原因与防范策略,旨在为进一步提高儿科护理质量提供一定的借鉴。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院儿科住院部共有护士人员48名,护士人员类别结构见表1。
1.2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于2010年6月至2015年1月儿科护理出现的差错事故共计39起。对出现差错事故的当事人进行分类,总结事故出现的原因。
2结果
在共计39起差错事故中,不同编制的护士人员差错事故发生情况见表2。从表2与表3中得知,不同编制和不同工作年限护士的差错事故发生率有明显差异。具体事故差错表现为责任缺陷19起,管理缺陷8起,技能缺陷12起。其中包括配药错误、医嘱转抄错误、样本采集错误与患儿照顾不周等。
3讨论
3.1儿科护理差错事故原因分析
3.1.1责任缺陷:研究结果显示,合同制儿科护士差错事故发生率占比总数的97.43%,能够看出相比之下,这部分护士责任感稍差。受到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有部分护士缺乏一定的责任心,每天重复性的工作已经使其形成思维定势,制度的建设也就沦为了一纸空文,很多护士进行各项操作都凭经验,比如对不同患儿的输液频率都无差异,或者疏忽大意,使被保暖患儿低温烫伤等,并且在忙乱之时过分依赖于患儿家长,导致很多问题处理不及时。3.1.2管理缺陷:部分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使各项规章制度难以有效被执行。加之院方存在管理不当之处,儿科护士分工合理性不足,对实习护士的关注度不够高,很多本应有经验护士处理的问题却交由实习护士处理。诸多问题凸显出了管理缺陷。
3.1.3技能缺陷:儿科患者病情不稳定,操作难度相对较大,并且无法与患儿直接形成有效沟通,也就为儿科护士的专业技能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技能缺陷所引发的儿科护理差错事故也是一大主因,比如输液速度、输液顺序、对患儿病情变化的掌握程度不足导致耽误救治等情况。本研究显示,工作年限越久的员工发生差错事故的概率就越小更是充分证实了这一问题。
3.2儿科护理差错事故防治对策:针对以上问题,本文认为需要重点从相对应的三大方面进行整改。首先,完善合同制护士的激励机制,全面提高儿科护士的责任感。对此,院方应当加强对护士的思想道德意识建设,使护士能够热爱本职工作,进而通过良好环境的创设使每位护士人员都能够不断提升综合素质[2]。另外,还要重点落实岗位责任制,完善护士激励机制,加强对合同制员工的关怀,提高合同制员工的归属感与使命感,进而提高责任感。与此同时,完善对在编护士的考核指标。其次,加强管理,这也是所有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保障。作为儿科医护人员,强化自身的职业道德是基础,但仅仅凭借个人道德意识形成约束显然不现实。因此院方应当加大管理力度,大力开展法律与护理相关知识的普及活动,同时巩固制度的约束力。管理层人员应当贯彻规范化管理,加大监督力度以确保各项工作都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当中,同时确保各个部门能够对所有问题形成有效沟通,避免工作出现断档情况,共同保证患儿护理质量的提升,提高医院的整体形象。最后,就是应加大培训力度,使儿科护士人员的综合能力与专业水平不断上升,这是确保降低儿科护理差错事故发生率的有效措施。在医学技术水平不断进步的新时代背景下,儿科专业知识也随之呈现出日益复杂的发展态势,对于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也就必然有所提高[3]。对于减少患儿的痛苦,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具有着决定性作用。因此,应当对儿科护士进行定期培训,包括技术、业务与素质教育等,同时加强考核,确保培训的有效性。总之,防止儿科护理差错事故需要强化制度的执行力、保证工作衔接顺畅、提高护士责任心、严格管理和加强培训力度提高护士专业知识水平等。
参考文献:
[1]王艳娟,张永男,翟淑娟.儿科护理差错事故的分析及防范[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10(12):181.
[2]石瑶,陈燕.护理差错事故发生的原因及防范措施探讨[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2014,28(1):85-86.
篇9
关键词:煤矿管理;顶板事故;原因;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TD3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29-0145-02
矿井开采条件日益复杂,确保煤矿安全生产已经成为深部开采所必须面临的难题。据相关资料统计显示,煤矿安全事故中尤以顶板事故发生几率较高,而其发生原因多由煤矿管理方面的不适宜造成的。因此,煤矿管理对预防和控制煤矿顶板事故有着重要的意义,煤矿顶板管理应立足其管理需求,通过规划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来保障生产的安全。
1 煤矿顶板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1.1 开采地质条件复杂
国内煤炭开采的地质条件普遍较为复杂,尤其是多数的南方矿区,煤层开采倾角大,断层、褶曲等不良构造分布较广;同时,由于浅部煤炭资源开采日益枯竭,在与深部煤炭开采衔接过程中,多数矿井对开采遗留的孤岛煤柱、余煤等煤炭资源进行回采,而这些区域顶板变现为应力高度集中、采动影响下顶板较为破碎,顶板管理难度较大。而进入深部开采之后,矿井地应力逐渐增加,顶板赋存条件恶化,如不能采取有效顶板控制措施,将导致严重的顶板事故。
1.2 煤矿管理薄弱
统计分析各类顶板事故发生原因可知,顶板事故的发生多数原因是由煤矿管理不足导致的,表现在缺乏足够的安全防护意识,矿井日常工作流程疏忽,如空顶作业、支护不能有效及时控制顶板等。一些煤矿管理中不能正确处理好安全与效益两个方面的因素,一味追求经济效益,而在生产中多处发生违章作业的行为,这些都会增加顶板事故的发生机率。同时,缺乏有效的安全防患意识的培训,使得工人在作业现场忽略顶板灾害发生的征兆,造成严重的顶板事故。除此之外,煤矿顶板管理的薄弱还体现在井下现场的管理的不协调,矿压观测分析、支护、生产等不能有效协作进行。
1.3 安全技术管理水平偏低
煤矿安全技术管理水平偏低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随意更改安全规程措施,煤矿生产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相应的安全规程需要及时地进行更改。而实际中对于安全规范措施的更改缺乏科学合理的方法,使得煤矿现有安全规程内容混乱,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不合理的方案措施,这些都会给井下安全生产带来隐患。②安全技术人员的匮乏、流动性大,不能对整个煤矿生产形成持续、有效、稳定的技术管理。
1.4 顶板管理手段较为落后
矿井开采深度的增加使得矿井地质条件日益复杂,如仍沿用浅部开采的顶板管理手段,势必会出现较大的不适应性。近些年来,煤矿机械设备及技术手段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而一些煤矿在顶板管理中仍使用陈旧“带病”的矿压观测设备、支护方式、支护材料等,这在实际应用中会产生较大的安全隐患,甚至导致严重的顶板事故。同时,随着煤矿形势的急转直下,一些煤矿为了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不得不削减对顶板管理的投入,遇见顶板问题后仍采用以往的开采经验进行处理,不能引进先进的技术手段及设备解决矿井实际问题。
2 煤矿管理中控制顶板事故措施
2.1 提高煤矿顶板管理意识
新时期煤矿企业应充分认识到顶板管理的重要性,并将其上升到至关重要的地位。煤矿生产中应树立高度的顶板管理意识,具体落实在实际中可采取以下几种措施:首先,井下相关工作人员应对煤矿顶板基本情况有较为清晰的了解,严格遵守安全规范;其次,做好顶板矿压及运动规律的监测与分析;最后,施工前检查顶板状态,确保施工安全,具体落实到实际,见表1。
2.2 更新改造煤矿现有技术与设备
煤矿企业生产需要不断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与机械设备,并将新技术与煤矿自身特点有效结合,创设有自身特色的技术应用与管理模式。技术设备更新改造之后需对员工进行教育培训,让工作人员能够充分掌握设备的使用方法与维护技术。同时,矿井采、掘、支方法应立足矿井实际情况,合理确定施工方案,并通过质量标准化建设规范生产活动,提高煤矿顶板管理水平。
2.3 强化矿井安全教育培训功能
煤矿在组织工人进行矿井生产安全教育培训时,应对培训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以贴合实际情况为主,最大程度地让工人掌握实用技能。如对矿井生产流程的标准化管理,员工如不按照安全规程进行施工操作就属于“三违”,需要进行严格的批评教育,造成严重后果的需追究其相应责任。除普及安全生产意识之外,还应对工人灾害防治知识、技术、操作等内容进行加强教育,将安全知识普及到每一位员工心中,切实提高工人的防范意识与技术水平。
2.4 加强对安全制度实施的监督管理
为保证顶板管理方案的有效落实,煤矿应加强其实施过程中的监督与考核。首先,建立矿井监督检查制度,矿井需根据矿井自身特点,构建并完善矿井监督检查体系,并切实落实到实际行动之中。煤矿企业应加强监管力度,对附有管理职能的部门制定监督考核制度与章程。通过章程来规范监管行为,并要求各部门在质量标准化实施过程中的问题进行记录、分析与总结,及时解决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对存在不良或导致安全事故的行为实行追责制,相应地对表现优异部门进行阶段性的奖励,用责任、奖励的双重尺度来加强煤矿顶板管理标准化建设的实施效果。
3 结 语
煤矿管理对于控制顶板事故有着重要的影响,煤矿企业应切实提高煤矿顶板管理意识,注重安全监督管理,加大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同时,煤矿应立足于矿井的实际情况与特点,对煤矿现有技术设备进行更新改造,并通过培训方式确保先进技术设备的有效应用。通过综合的管理措施,提高煤矿顶板管理力度,减少甚至杜绝顶板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王建群.贵州煤矿顶板事故发生因素分析及防治对策[J].媒炭工程,2008,(8).
[2] 邰银记.浅谈如何加强采煤工作面顶板管理[J].煤矿现代化,2015,(1).
篇10
关键词:矿山;安全生产;事故;原因;预防措施
人身安全是一个人所应拥有的最基本的权利,而企业在雇佣工人的同时也应对职工的生命安全做出应有的保障措施。矿工作为一份危险性较高的职业,如何更好地在环境及设备等方面对矿山安全生产事故做出防范对于一个企业甚至是社会都是十分重要的。因此,从人的方面,加强生产工作安全意识,增加矿工安全方面常识;设备方面,加大科学技术的投入,对环境进行进一步改善及加固也有助于对相关事故的预防。本文从矿工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原因入手,提出相关建议,从而更好地预防和保障矿工作业安全。
1原因
1.1秩序混乱
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矿产资源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大大小小的矿山企业层出不穷。而其中的某些小型企业实则是不一定具备相关安全生产资格的,存在大批量的非法开采行为。与此同时,这些企业的开采环境也可能存在十分严重的安全隐患,秩序混乱,没有良好的管理机制及合法流程,对于单个企业以及整个矿业开采行业都是十分不利的,这也是近年来发生众多矿山生产事故的原因之一。
1.2法制不完善
法律作为人类行为的准则,拥有着规范人类行为的重要作用。但由于矿业相关法律制度的不完全,将导致对于相关从业人员的监督不完善,会出现各种不安全的环境搭建以及作业流程。对于矿山安全生产中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也并没有及时的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安全生产法制意识单薄。与此同时,监管人员的综合素质也不高,导致监管工作中存在很多的管理问题,使得监管工作无法落到实处,直接影响了对相关问题的监督工作。
1.3安全意识不足
矿工的综合素质在整个工作人群中处于较低的位置,他们对于自己工作时的安全意识也不够高,安全生产的意识也并未时刻放在首位。且从近年来所发生的相关事件可以看出,许多的原因都是由于矿工自身的相关知识不足,工作时的疏忽大意而导致的,为实际的生产工作留下了隐患,进而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后果。
1.4安全设备落后
矿山本身便属于较为危险的山体地带,自然环境较为恶劣,为矿工的生产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而矿产开采的技术要求也较高,在工作的过程中稍有一点不留神就可能引起重大的开发事故。而企业在为矿工准备相关工作环境及设备时,时常为了削减经费而选择较为落后的生产设施,使得安全设备不完善,这就更加增添了矿山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2措施
2.1完善相关法律
增强执法监督检查,保证矿业公司的安全标准,保障矿工的安全生产,通过法律的途径约束相关企业工作规范。在监督执法的过程中,体现执法的强制性、权威性和严肃性,为矿业的安全生产营造一个靠谱、合理、健全的监督机制,同企业一起保障矿山的安全生产,降低事故发生概率,督促企业设立相关规章制度保障矿工的基本权利,避免秩序混乱的状态和情况。特别是对于较小企业的监督及管理,一定要落到实处,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存在极大安全隐患的作业基地,坚决杜绝商政勾结等情况,给予每一个旷工人员安全的生产环境。
2.2培养安全意识
作为危险工作的实施者,矿工本身的安全意识也就显得十分重要。定期设立矿业开采安全讲座,发放矿山安全生产手册,利用多种媒体进行安全生产知识的宣传等,都有利于提升矿业工作者的安全意识,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进而在安全的前提下保证企业相关工作的正常、高效执行。全社会共同参与和实行有效的监督,从而为安全生产经营创造良好的作业环境。
2.3改进作业环境
安全的工作需要一个安全的环境,通过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改善生产条件等,都有利于解决原来的安全问题。安全的矿山生产与相关设施和工艺是密不可分的,唯有对这些方面的投入增加,才有助于从根本上保障员工的安全。与此同时,对于施工环境及设备也应该定期检查,避免因使用过久而出现老旧或是故障的情况,从而更加有效地保障正常的生产活动,提高矿山企业的生产效益。
3结语
安全保障是保证矿山企业正常高效运营的必备条件之一,必须贯彻落实安全管理工作,加强员工的安全保护意识,才能让员工更好地全心全意投入到矿业生产工作中,提升公司的盈利情况。在矿山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原因方面,主要需要注意到秩序混乱、法制不完善、员工安全意识不足、安全设备落后等四个方面,而在进行相关预防措施时,要特别考虑完善相关法律、培养安全意识以及改善作业环境等三个方面。此外,还可以通过调动公益组织、媒体、社会等多方面的力量,一同为矿业生产提供更加有保障的作业环境,避免相关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