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炸事故范文
时间:2023-03-15 20:23: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爆炸事故,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储汽罐;超压;爆炸原因分析
中图分类号:TK22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0711(2016)01-0060-02
一、事故概述
2015年7月,辽宁省一家大众浴池的某台储汽罐发生了爆炸事故。储汽罐的筒体纵缝、封头与筒体连接环缝全部撕裂,接管或管座与壳体连接角焊缝大部分撕裂。与储气罐相邻的桑拿房墙倒塌,桑拿房和浴池的房屋吊顶垮塌,导致正在洗浴的5人受伤,其中1人重伤,直接经济损失约50万元。
二、事故现场勘查及校验、检验情况
1.现场勘查情况事故现场锅炉房平面示意图如图1所示。通过现场调查了解到,蒸汽锅炉平时运行压力为0.3~0.4MPa、温度144~152℃。运行时,分汽缸上除主汽阀外,至少2~3个阀门保持开启状态,其中通向储汽罐的阀门为常开状态。但发生事故前,操作工将除主汽阀门及储汽罐阀门以外的阀门全部关闭,此时,蒸汽锅炉、分汽缸和储汽罐形成了一个封闭系统。爆炸设备为1台立式容器,放置于紧靠桑拿室的一角,用于储存蒸汽供桑拿房使用。该洗浴相关人员提供的材料中没有发现任何有关该容器的资料,且无铭牌、无安全保护装置、材质不清,为使用单位私自使用的三无产品。2.安全阀验证性校验蒸汽锅炉顶部共两个安全阀,在事故后成功拆除安全阀1(型号A27H-10,公称通径:DN25、压力级别:0.30~0.70MPa),经校验当压力升至2.0MPa时起跳;另一个安全阀2(型号A27H-10,公称通径:DN25、压力级别:0.70~1.0MPa)的阀座未能成功拆除,无法校验。3.母材化学成分经检测,材料的化学成分如表1所示。从表1可以看出,该材料为铝合金,其化学成分符合GB/T3090-2008标准中的5052铝合金成分范围。4.母材力学性能分析试样力学性能分析结果,屈服强度:172MPa,抗拉强度:223MPa,断后伸长率:12.0%;按GB/T3880.2-2012标准,5052铝合金材料的屈服强度≥160MPa,抗拉强度210~260MPa,断后伸长率≥8.0%,符合标准要求。5.事故容器宏观检查现场进行宏观检查及壁厚测量,内径约500mm、高约1000mm、封头和筒体壁厚约4.5mm。检查容器断裂位置,储汽罐筒体纵缝,封头与筒体连接环缝全部撕裂,接管或管座与壳体连接角焊缝大部分撕裂。检查撕裂后的焊接接头,发现存在严重未熔合,未熔合达到近2.5mm。6.断裂处应力分析按JB/T4734-2002标准,铝合金5052在152℃时的许用应力为42.6MPa。该容器承受内压时候,环向应力为轴向应力的两倍,所以纵缝是相对受力大的位置,而且存在严重未熔合等缺陷,大大降低其有效承载面积,焊缝处是最为薄弱的位置。代入上述公式,计算出δθ=50MPa。即正常操作时候其焊缝薄弱处承受的压力就已超过母材的操作温度下的许用应力,事故发生当天,当压力继续在密闭系统(安全泄压装置失灵)持续升高时,作为整个系统的薄弱环节的容器焊缝,最先发生破坏。
三、事故原因分析
篇2
工业炉的爆炸事故按爆炸起因分为入炉燃料燃烧引起的爆炸事故、熔剂蒸汽爆炸事故、可燃性可控气氛爆炸事故、蒸汽爆炸事故以及粉煤爆炸事故,其中入炉燃料燃烧引起的爆炸事故是最多的。
关键词 事故;爆炸;水蒸气
中图分类号 TF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103-0096-02
1 燃烧爆炸
向已处于危险状态的未燃物及因不完全燃烧产生的可燃性生成物上点火时,便会产生燃烧爆炸现象,燃烧爆炸一般发生在点火时、燃烧中、再点火时。对燃气和燃油工业炉所发生的爆炸事故的分析结果表明,燃气工业炉在点火时引起的爆炸约占总数的2/3,其中有半数是由于停炉时燃气泄漏造成的,其余一半是由于操作人员为了省事在关闭主燃烧器的阀门时没有同时关闭主管的安全切断阀而引起的。燃料爆炸事故中,气体燃料要占一大半以上。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用不完善的点火烧嘴去点燃主烧嘴时,也容易引起爆炸。燃烧过程中的爆炸约占爆炸事故的一半,其中一半是在烧嘴出现熄火时产生;其次是由于在空气不足的情况下燃烧产生的CO、H2等气体又和空气混合成为有爆炸危险的混合物,点火时引起的爆炸;其余的爆炸起因就是再次点火,其原因是再次点火前,没用新鲜的空气对炉内吹扫一段时间,将可能存在的可燃气体清除。因此炉子非正常灭火后,应先关闭燃气阀门,用新鲜空气吹扫后再点火。否则再点火时容易引起爆炸。燃油或油气共用的工业炉在点火时引起的爆炸约占1/4。其中大部分是因为几次点火未点着,而没有用空气吹扫,再点火时引起了爆炸。也有许多运行中的燃气或油气共用的工业炉,由于没有火焰检测装置,火焰脱火后没有发现而引起爆炸。
燃气工业炉内燃烧引起的燃气爆炸事故,其原因和比例大致为:违反燃烧安全操作程序占60%;燃气压力过高或炉内负压过大,发生燃烧器脱火占15%~20%;燃气经不严密的切断装置漏入,使可燃混合物聚集在炉膛及烟道占10%~15%;由于不完全燃烧,在炉膛和烟道中发生爆炸占5%~10%。因此,违反操作规程而发生的燃气爆炸事故最多。
2可燃性保护气氛的爆炸
在某些热处理炉中,由于工艺的需要,需通入特殊的控制气氛或保护气氛,以实现无氧化加热、渗碳、氮化处理及铜的钎焊等。这些工业炉除了供给用于加热的燃料外,还要向炉内供应若干种类的可控气氛。这些可控气氛中的CO和H2当与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浓度内时,遇到明火将引起爆炸事故。 爆炸的危险性取决于可控气氛中含有多少可燃性物质(CO、H2 有时还有CH4)可燃气氛中的可燃成份在低温时预先与空气混合达到一定比例就可能形成爆炸性气体。在此条件下遇到高于着火温度的热源就要爆炸,引发人身和设备安全事故。爆炸的形成需要三个条件同时存在,即可燃气体、空气和必要的温度。如果可燃气体和高温同时存在(在高温炉膛中的保护气体就是处于这种状态),但没有空气时是安全的,此时如渗入空气出现的不是爆炸而是燃烧。高温空气(760℃以上 ) 中加入可燃性保护气体时出现的也是燃烧。特种条件下上述两种情况可用于安全了向炉内通入保护气体或放散炉内气体,最危险的情况是保护气体在低温下混合,在遇到高于着火温度的火星即可引起爆炸。所以保护气体的安全使用中最关键的便是避免保护气体与空气在低温下混合,以防爆炸发生,因此保持炉膛正压,使保护气体按规定状态和线路流动,是安全生产必不可少的环节。
3 溶剂蒸气引起的爆炸
在工业炉内(多为干燥炉)被加热物蒸发出的可燃气体,在温度和浓度达到爆炸极限内时,引起爆炸。这类工业炉窑主要有油漆干燥炉、电气绝缘漆干燥装置等设备。按发生爆炸的难易顺序排列为:
1)涂料中浸渍过的钢板;
2)在绝缘漆中浸渍过的电气线圈;
3)涂饰的金属部件;
4)含涂料而吸收性又高的布和纸。
这类事故有一半是因为违反操作规程引起的,另一半是因为设备的排气系统不完善引起的。
4 水蒸汽的爆炸事故
熔炼金属的熔炼炉和电石熔炼炉等,由于其水冷部件破损或其他原因,水流入炉内会产生激烈的蒸发而引起爆炸事故。或者由于某些原因,高温融熔金属或电石流出炉外与水接触,引起水的激剧蒸发引起爆炸。
5 粉煤爆炸
在煤粉的制造、储存、输送过程中,煤粉和空气的混合物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发生爆炸。影响煤粉爆炸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煤粉所含挥发物越高,越容易爆炸;
2)煤粉越细,与空气的接触面越大,爆炸性也就越大;
3)煤粉的爆炸性随着它在空气中的浓度增加而变大,但当浓度增加到一守限度后,爆炸性又开始减小,煤粉浓度的爆炸范围为0.3kg/m3~0.6kg/m3;
4)悬浮在含氧量大的气体介质中的煤粉,可爆性大并爆炸力强,在含氧量小于16%的气体中,煤粉不会爆炸;
5)煤粉空气混合物温度越高,爆炸的可能性越大;
6)煤粉中FeS含量多时,煤粉易自燃进而发生爆炸。
6 结论
工业炉的爆炸事故可能发生在使用过程的不同环节,由上述单一原因或多种原因组合而导致。只有切实做好工业炉的日常维护和定期检修,并采用适应工业炉技术要求的操作规程,才能有效避免爆炸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徐兆康.工业炉设计基础.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
[2]韩昭沧.燃料及燃烧.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4.
篇3
1.事故树分析
1.1 分析方法
事故树(Fault Tree Analysis,FTA)也称故障树,是一种描述事故因果关系的有方向的“树”,这种树是一种逻辑分析过程,遵从逻辑学演绎分析原则。用逻辑“与” 或逻辑“或”门自上而下地分析导致顶上事件发生的所有直接原因及相互的逻辑关系,找出事故的基本原因。它能对各种系统的危险性进行识别评价,既能用于定性分析,又能进行定量分析。它不仅能分析出事故的直接原因,而且能深入提示事故的潜在原因。在判断灾害、伤害的发生途经及灾害、伤害之间的关系提供一种形象、简明的表达形式,体现了以系统工程方法研究安全问题的系统性、准确性和预测性。事故树分析方法是安全评价和事故预测的一种较先进的分析方法。
1.2 分析步骤
事故树分析有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二种。它的基本程序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
(1)熟悉系统:了解需要分析对象的系统工程状态及各种参数。
(2)调查事故:收集事故案例,设定系统可能要发生的事故。
(3)确定顶上事件:找出后果严重且较易发生的对象作为顶上事件。
(4)确定目标值:根据经验和事故案例,确定要控制的事故目标值
(5)调查原因事故:调查与事故有关的所有原因事件的各种因素。
(6)画出事故树:从顶上事件起,找出各级直接原因事件,按其逻辑关系,画出事故树。
(7)定性分析:按事故树结构进行布尔代数计算,确定各基本事件的结构重要度,并进行分析。
以上为定性分析的基本步骤。若要进一步进行定量分析,还需要增加以下三个步骤。
(8)求出事故发生概率:确定所有原因发生概率,进而求出顶上事件发生概率。
(9)进行比较:对可维修系统进行讨论对比,对不可维修系统求出顶上事件发生概率即可。
(10)定量分析结论。
目前在事故树分析中,一般都考虑到第七步进行定性分析为止,也可取得较好效果。
2.油墨生产电气火灾爆炸事故树的建立
2.1油墨生产电气火灾爆炸事故树
笔者在收集、整理有关资料,消化油墨生产工艺,对照国家有关标准、规范、规程后,绘制出油墨生产中电气引起火灾爆炸的事故树,见图1。
图1 油墨生产电气火灾爆炸事故树
2.2 油墨生产电气火灾爆炸事故树建造过程
2.2.1确定顶上事件:油墨生产电气火灾爆炸
2.2.2找出火灾爆炸的直接原因事件,确定各事件之间的逻辑关系。
(1)导致油墨生产电气火灾爆炸的直接原因事件有:“电器设备火花”、“电气线路火花”、“静电火花”、“雷电火花”和“车间油气达到爆炸极限”。各事件的逻辑关系是:在“车间油气达到爆炸极限”事件发生条件下,“电器设备火花”、“电气线路火花”、“静电火花”、“雷电火花”中任意一个事件发生,火灾爆炸就会发生,用“条件或门”连接。
(2)导致“电器设备火花”发生的直接原因事件有:“电器设备不防爆”和“防爆设施损坏”。这二个事件的逻辑关系是:只要其中一个事件发生,“电器设备火花” 事件就会发生,用“或门”连接。
(3)导致“电气线路火花” 发生的直接原因事件有:“电线分支接点接触不良”、“电线过负荷起火”和“电线短路起火”。这三个事件的逻辑关系是:只要其中一个事件发生,“电气线路火花” 事件就会发生,用“或门”连接。
(4)导致“电线过负荷起火”发生的直接原因事件有:“过负荷保护装置未装或失灵”、“超压或超载”和“电线载流量过小”。这三个事件的逻辑关系是:在三个事件同时发生时,“电线过负荷起火”事件才会发生,用“与门”连接。
(5)导致“电线短路起火”发生的直接原因事件有:“短路保护装置未装或失灵”和“电线相间短路”。这二个事件的逻辑关系是:在二个事件同时发生时,“电线短路起火”事件才会发生,用“与门”连接。
(6) 导致“电线相间短路“发生的直接原因事件有∶“过压过流击穿”、“电线缘破坏”和“意外碰相”。这三个事件的逻辑关系是:只要其中一个事件发生时,电线相间短路就发生,用或门连接。
(7)导致“静电火花”发生的直接原因事件有:“人体静电火花”和“设备静电放电”。这二个事件的逻辑关系是:只要其中一个事件发生,“静电火花”事件就会发生,用“或门”连接。
(8)导致“人体静电火花”发生的直接原因事件有:“化纤品与人体磨擦”和“积累电压达放电值”。这二个事件的逻辑关系是:在二个事件同时发生时,“人体静电火花”事件才会发生,用“与门”连接。
(9)导致“设备静电放电”发生的直接原因事件有:“静电积累”和“接地不良”。这二个事件的逻辑关系是:在二个事件同时发生时,“设备静电放电”事件才会发生,用“与门”连接。
(10)导致“静电积累”发生的直接原因事件有:“设备或物料存在静电磨擦”和“静电积累达放电值”。这二个事件的逻辑关系是:只要其中一个事件发生,“静电积累”事件就会发生,用“或门”连接。
(11)导致“接地不良”发生的直接原因事件有:“设备未设防静电装置”和“设备接地线失效”。这二个事件的逻辑关系是:只要其中一个事件发生,“接地不良”事件就会发生,用“或门”连接。
(12)导致“雷电火花”发生的直接原因事件有:“未设防雷装置”和“防雷接地线失效”。这二个事件的逻辑关系是:只要其中一个事件发生,“雷电火花”事件就会发生,用“或门”连接。
3.定性分析
对事故树结构进行布尔代数计算,求出最小割集或最小径集,确定各基本事件的结构重要度,并进行分析,这是事故树分析法中重要的一个环节。
3.1 采用布尔代数化简,求出事故树中的最小割集或最小径集。
事故树的结构函数:
T = X18{(X1+ X2) + [( X3+ X4X5 X6+X7(X8 +X9+ X10)]+[X11 X12+ ( X12+X13 )( X14+X15 )]+ ( X16 +X17)}
经过运算得到如下12个最小割集:
(X1,X18),(X2,X18),(X3,X18),(X4,X5,X6 ,X18),(X7,X8,X18),(X7 ,X9,X18),
(X7,X10,X18),(X11 ,X12,X18),(X12 ,X14,X18),(X12 ,X15,X18),(X13,X14 ,X18),(X13,X15,X18),(X16,X18),(X17,X18)
每一个最小割集代表一个事件可能发生的模式。
3.2 确定各基本事件的结构重要度
确定基本事件的结构重要度可以用近似判别式:I(i)=∑Ki1/2n-1,X∈K,其中,I(i):基本Xi的重要系数近似判别值:Ki:包含Xi的割集;n:基本事件Xi所在割集中基本事件的个数。
根据以上近似判别式,可以确定各基本事件的结构重要度:
I(18)= 37/8
I(7)=I(12)=1/23-1 + 1/23-1 + 1/23-1 =3/4
I(1)=I(2)=I(3)= I(13)=I(14)=I(15)=I(16)=I(17)= 1/22-1 = 1/2
I(8)=I(9)=I(10)=I(11)= 1/23-1 = 1/4
I(4)=I(5)=I(6)= 1/24-1 = 1/8
所以结构重要度的顺序是:I(18)> I(7)=I(12)> I(1)=I(2)=I(3)= I(13)=I(14)=I(15)=I(16)=I(17)> I(8)=I(9)=I(10)=I(11)> I(4)=I(5)=I(6)
3.3 对基本事件结构重要度的分析
从以上所列的顺序可以说明:车间油气达到爆炸极限的结构重要度为最大,短路保护装置未装或失灵,静电积累构成的损坏次之;防爆设施损坏,电器设备不防烛,电线分支接点接触不良,设备或物料存在静电摩擦,设备未设防静电装置,设备接地线失效,未设防雷装置和防雷接地失效等构成的损坏较小;过负荷保护装置未装或失灵,超压或超载,电线载流量过小等构成的损坏最小。由此,我们可针对以上基本事件的结构重要度采取相应措施,防止顶上事件(油墨生产电气火灾爆炸)的发生。
4.防止电气火灾爆炸事故的措施
针对以上分析结果,笔者提出以下预防油墨生产电气火灾爆炸事故发生应采取的措施:
4.1 防止车间油气达到爆炸极限
油气达到爆炸极限是电气火灾爆炸事故的必要条件,因此,防止油墨生产车间油气达到爆炸极限是防止电气火灾爆炸事故发生的最重要一个措施。主要应采取以下措施:
(1)采用较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工艺流程,使生产过程中尽量避免油气从容器中泄漏出来。
(2)增强生产车间的通风。如采取强制通风设施,使车间内的油气能较快地散发到车间外,降低车间内油气的浓度。
(3)为了防止车间油气达到爆炸极限,在车间内设置可燃性气体报警仪,监视油气浓度,一旦出现险情,可立即采取应急措施。
4.2 电器设备应采用防爆型
(1)电器设备在操作和工作过程中会产生电气火花,防爆型电器设备能使电器设备内部产生的火花不散发到外界空间中去。因此,在爆炸危险区域内的电器设施应采用防爆型。包括电动机、控制开关、控制按钮、控制箱、照明灯具等。
(2)对防爆型电器要进行定期检查,检查电器装置是否有损坏,要保持它的完好性,起到应有的防爆作用。
4.3 电气线路布置应规范
(1)分支接点接触不良会使该接点发热或产生火花,容易导致局部电线保护层起火。因此,电线中途尽量避免分支产生接点,确实需要分支,应在配电箱或控制箱内专用接线板上进行分支。
(2)电线相间短路会产生火花或在短时间内使电线保护层起火。因此,电气线路应采用沿墙或桥架方式进行布置,避免电线悬空悬挂,电线要用阻燃套管保护。这样能避免电线布置中的电线相与相或相与地之间短路的发生。
(3)电线载流量过小,在过负荷运行时会使电线发热,容易引起电线保护层起火。电线的载流量应根据负荷大小确定,电线的载流量不得小于设计载流量。
4.4 防雷设施完好
未设防雷装置或防雷接地线损坏会在雷击时,建筑物容易被雷击中产生强烈的火花或电线起火,酿成重大事故。因此,车间所在的建筑物应设防雷装置,其防雷的接地电阻应经检测符合要求,并且应定期对防雷装置进行检查是否完好,发现防雷接地线损坏应及时修复。
4.5 防止生产设备发生静电放电
生产油墨的原料在金属容器内进行拌料或用设备进行细磨时会产生静电,这类静电积累到一定能量时容易与金属容器或金属设备之间发生放电,继而产生火花。为了防止生产设备发生静电放电,必须将金属容器、生产设备的金属外壳接地,使拌料或细磨时产生的静电有一个良好的入地通道,不使静电积累,从而避免设备发生静电放电。同时对防静电的接地线要定期进行检查,发现损坏应及时修复。
4.6 防止人体发生静电火花
人穿着化纤服装工作,由于化纤品易在磨擦过程中产生静电,静电积累到一定能量时,在人与金属设备等接近时就容易发生静电火花。因此,作业人员应穿着棉质服装,在进入工作场所时应对人体进行消除静电措施,防止人体携带静电,生产设备也应有良好的接地装置。
篇4
2011年11月6日23时55分许,松原石化位于气体分馏装置冷换框架一层平台最北侧的脱乙烷塔顶回流罐,突然发生爆炸,罐体西侧封头母材在焊缝附近不规则断裂,导致封头85%的部分从安装地点沿西北方向飞出190 m,落至成品油泵房砖砌围墙处,围墙被砸倒约4 m2,碰撞产生的冲击波将泵房所有玻璃击碎。其余罐体连同鞍座支架在巨大的反作用力作用下,挣断与平台的焊接,向东飞行80 m,从二套催化裂化装置操作室及循环水泵房房顶掠过,将操作室顶棚和部分墙体刮塌,将循环水泵房东侧管带处房顶砸塌5 m2左右。罐体爆炸后,罐内介质(乙烷与丙烷的液态混合物)四处喷溅、气化,并在空气中扩散、弥漫,与空气中的氧气充分混合达到爆炸极限,间隔12s后,遇明火发生闪爆。
经过事故损失情况统计,此次爆炸事故造成4人死亡,1人重伤,6人轻伤,直接经济损失869万元。
事故直接原因
事故发生后,调查组在原始记录、现场勘查资料、调查问询情况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理论计算、分析论证。通过分布式控制系统数据,排除了此次事故是由操作因素导致爆炸的可能性;通过现场监控录像等,排除了因介质大量泄漏发生火灾引发爆炸的可能性;该罐未从焊缝处开裂,排除了焊接质量问题导致爆炸的可能性;通过强度核算,排除了罐体封头厚度不够原因造成爆炸的可能性;通过钢材质量报告单,排除了母材原始成份超标导致爆炸的可能性;从色谱分析台账看出,介质中硫化氢含量时有超标,从断口上观察,裂纹扩展区断口平齐,是典型的应力开裂裂纹,另外,裂口与主应力方向垂直。
综合上述分析得出结论,事故的直接原因是因硫化氢应力腐蚀导致回流罐破裂引起。具体讲,是由于硫化氢应力腐蚀造成回流罐筒体封头产生微裂纹,微裂纹不断扩展,致使罐体封头在焊缝附近热影响区发生微小破裂,导致介质小量泄漏,10 min内罐内压力下降了0.037 MPa,随着微小裂口的发展增大,使罐体封头强度急剧减弱,在23时55分,罐体封头突然整体断裂,首先发生物理爆炸,罐内3t介质全部外泄,迅速挥发,变成气体与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12s后遇明火发生闪爆(物理爆炸)。
硫化氢应力腐蚀理论分析
该公司气体分馏装置在2004年11月建成投产后,没有有效的脱硫手段,一套催化裂化装置与二套催化裂化装置所产生的液态烃只配套有碱洗系统,脱硫效果一直不佳,直至2009年末,20万t/a脱硫醇装置才建成投入使用。从化验分析报告单看出,2009年末之前,硫化氢含量时有超标现象(经常超过10ppm[ppm为1×10-6]以上,甚至达到1 500ppm)。
从理论上分析,液态烃在含有微量水的情况下,可溶解于水,形成湿环境,发生电离反应,使水呈弱酸性。硫化氢在水中电离出氢离子,在0℃~65℃温度范围内,生成氢气。原子半径极小的氢原子在压力作用下渗入钢的晶格内部,并融入晶界间,融入晶格中的氢有很强的游离性,在一定条件下将导致材料的脆化(氢脆)和氢致开裂(管材在含硫化氢等酸性环境中,因腐蚀产生的氢侵入钢内而产生的裂纹称为为氢致开裂),在晶格等处形成很大的应力集中,超过晶界处强度后生成微裂纹,并随运行时间的延长,逐步扩展。
2011年11月9日,吉林油田公司特种设备检测中心对事故罐封头进行了超声波测厚检测,检测发现大量分层现象;松原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对该罐封头及筒体进行了超声波测厚检测,也证实了这一点,并且测出分层倾角最大为10.2°,初步判定封头测点处存在分层;同时,事故调查组从封头上取样0.04 m2进行微观金相试验,进一步证实存有大量分层现象,从金相分析看,不排除母材有原始分层现象,金属分层现象是硫化氢应力腐蚀的重要影响因素。
由于氢原子在应力梯度的驱使下,向微裂纹尖端的三向拉应力区集中,使晶体点阵中的位错被氢原子“钉扎”,钢的塑性降低,当内压所致的拉应力和裂纹尖端的氢浓度达到某一临界值时,微裂纹扩展,扩展后的裂纹尖端某处氢再次聚集,裂纹再扩展,这样最终导致破裂,这种现象称之为硫化氢应力腐蚀开裂。
硫化氢应力腐蚀属于延迟破坏,可在几小时、几天、几周、数月或几年后发生,但无论破坏发生迟早,压力容器表面无任何破损痕迹,往往事先均无明显预兆。
事故间接原因
此外,事故调查组还查明了此次事故的间接原因。该公司2004年建成投产的4万t/a气体分馏装置,属抄袭沈阳新民蜡化厂同类装置设计文件;该装置2007年12万t/a扩容设计过程中,属抄袭原前郭炼油厂12万t/a气体分馏装置设计文件,部分主要设备委托清华大学北京泽华化学工程有限公司进行核算,由于是非正规、整体设计,两次设计均未考虑到硫化氢腐蚀因素,没有设计配套的脱硫设施,致使2009年末之前所生产的液态烃长期无有效的、相应的、可控的脱硫手段,导致催化液态烃H2S含量时有超标现象。
该装置2004年建设过程中,所有压力容器均属利用抄袭图样私自委托制造,产品出厂后无合格证、质量证明书和铭牌等技术文件及资料,严重违反了GB150―1998《钢制压力容器》的规定。制造质量问题,在焊接压力容器中,常可能隐藏有缺陷,这些缺陷在适当的条件下,如硫化氢应力腐蚀情况下,会使容器加剧破坏。
该装置建设过程中,属企业自行施工安装,该企业无安装资质,发生爆炸的回流罐鞍座下钢结构支架与平台焊接不牢固,致使支架挣脱与平台的焊接随同罐体飞出,刮塌操作室屋顶,砸塌循环水泵房屋顶。
反思与建议
松原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11・6”事故,突出暴露了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不够,安全基础建设薄弱,安全生产法规、规程在企业中没有得到很好落实等问题。企业自1970年建厂以来,基本保持了生产安全运行,但是在2007年11月8日和2008年11月17日相继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平稳运行3年后又发生伤亡事故,说明企业存在着“重发展,轻安全”的麻痹思想,急需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篇5
关键词:船舶涂装 喷涂 对策 实施 检查
中图分类号:57050
Abstract: In order to strengthen the ship and ship building coating operation safety management, prevent the occurrence of fire, explosion and poisoning incidents, to ensure staff safety and property security, according to the national standard, reference number of shipyards painting fire explosion accident about safety management regulations on control of reason, and take control measures,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and inspection work。
Key word: Ship painting Spray Countermeasures Implementation Check
船舶涂装作业主要是指成品油轮大舱的特种涂装作业,船舶压载舱等一些密闭舱室的涂装作业,以及有限空间的涂装作业等。船舶舱室涂装作业具有极大的危险性,稍有不慎极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舱室涂装作业是一种在特定的温度、湿度以及特殊工艺的要求下进行的涂装作业,在喷涂过程由于产生大量的可燃性混合气体沉积在舱室底部,极易造成火灾、爆炸事故及人员中毒事故。1998年,X大型造船厂建造的78000吨船在涂装过程中发生爆炸事故,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船舶受到破坏,工期延长,直接经济损失达几千万元。因此,控制船舶涂装过程中的火灾、爆炸事故是船舶建造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为有效控制公司建造的大型系列成品油轮在特涂作业期间火灾、爆炸事故,防止人身伤亡事故,确保建造工期顺利实现,我们依据PDCA的管理循环模式,针对船舶建造特涂作业安全进行控制管理。
一、原因分析
特种涂装作业(特涂)是指船舶产品的分段舱室或船舶舱室等在特定的温度、湿度等特殊工艺条件下进行的喷涂作业。
船舶涂装作业所使用的涂料含有大量的低分子碳化合物,(含量可高达70%以上)。在喷涂时,还加入含有二甲苯、甲苯、丙酮、乙醇等有机物溶剂,其挥发性很强,能够在短时间内挥发,扩散整个空间。其从液态变为气态体积膨胀150-200倍。其挥发气体与空气混合后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它的爆炸极限为2%-10%。
船舶密闭舱室主要是指压载舱、首尖舱、尾尖舱、淡水舱、油轮的大舱,以及各各密闭的容器、分隔间等。存在舱口较小,基本处于封闭状态。船舶涂装作业多在密闭舱室及有限空间内进行,由于油漆喷涂后,与空气的接触面增大,溶剂挥发的速度很快。在通风不良的情况下,有机溶剂挥发的气体比重大于空气,容易沉积在舱底,如果遇到明火,便容易引起爆炸事故。为此,涂装作业场所属于爆炸性气体环境危险区域。
船舶涂装作业区域周围存在大量的热能和电能。热能主要是电气焊火花、烟头火、金属撞击的火花、机械能转化的热能等;电能主要是照明灯具、防爆灯具、焊接导线、各种电气火花、以及杂散和寄生的电流等。这些能量遇可燃性混合气体,即可瞬间发生爆炸,其造成的后果往往是群死群伤,因此必须重点预防和控制。
二、对策
针对导致大舱喷涂爆炸事故的主要原因,制定出控制爆炸事故的对策。(见表1)
三、实施与检查
按照对策表,我们采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进行控制,因此我们制定了四个PDCA循环:
在第一个PDCA中,我们成立涂装作业领导小组,落实各部门职责和人员分工,召开专题会。
在第二个PDCA中,我们制定了涂装作业安全规定、大舱特涂火灾爆炸事故应急预案,并组织有关人员进行防火防爆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制订奖惩考核办法。
在第三个PDCA中,我们编制涂装作业安全检查表。(见表2)
在第四个PDCA循环中,领导小组依据检查表在作业前进行全面检查确认后,在《船舶涂装作业申请单》上签字,下达施工命令。在喷涂过程中,各部门加强 巡检,对施工人员、设备、设施(工具)及周围环境发后的问题及时解决。专业人员定时监测密闭舱室内空气中氧含量和可燃气体浓度。如果氧含量在18%以下,或可燃气体浓度达到10%LEL(爆炸下限)以上,必须停止一切作业。当喷涂作业结束,油漆需经24小时固化,监测可燃气体浓度在10%LEL以下方可撤除警界,恢复其他热工作业。
参考文献
1、作者:汪国平 船舶涂料与涂装技术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6-5-1
2、涂装作业安全规程喷漆室安全技术规定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篇6
关键词:瓦斯;煤尘;爆炸事故;浓度
中图分类号:X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3-0362-01
1 判断煤矿的不安全程度
1.1 由瓦斯引发爆炸事故的可能性
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第一百六十八条的规定,各工作面和各回风巷的瓦斯浓度均不能超过。根据附表2中的监测数据统计各工作面和各回风巷瓦斯浓度超标次数,为25次,即由瓦斯引起的出现不安全事件的频数为25,该频数与总监测次数(540)之比为。
1.2 由煤尘引发爆炸事故的可能性
一般情况下煤尘的爆炸浓度为,而当矿井空气中瓦斯浓度增加时,会使煤尘爆炸下限降低。瓦斯浓度低于时,煤尘爆炸下限浓度见表1:
利用表1及Matlab插值,可得瓦斯浓度从0开始每增大0.01所对应的煤尘爆炸下限浓度的值。筛选各观测点瓦斯浓度的上限和下限,利用插值求出相应的煤尘爆炸下限浓度,见表2:
对比表2各观测点的煤尘浓度与相应的煤尘爆炸下限浓度可得,煤尘浓度远远小于其爆炸下限浓度,故该矿井的煤尘不会引发爆炸事故。
2 确定煤矿所需要的最佳通风量
根据煤矿开采工作中的实际情况以及《煤矿安全规程》的实际要求,确定煤矿所需要的最佳(总)通风量,以及两个采煤工作面所需要的风量和局部通风机的额定风量(所谓最佳通风量是指在保证各工作面和回风巷瓦斯浓度与煤尘浓度都不超标的情况下,寻求矿井的最小通风量,形成一个优化问题,目标是总的通风量最小)。具体实现过程如下:
设为总进风巷的风速,为采煤工作面Ⅱ进风巷的风速,为通往采煤工作面Ⅰ进风巷及掘进巷的风速,为采煤工作面Ⅰ进风巷的风速,为掘进巷(的一个分支)的风速,为局部通风机的风速。主巷道断面大约为,其他各采煤区的进风巷、回风巷和掘进巷的断面大约为,掘进巷道中的风筒直径为。针对上述变量建立非线性规划模型,具体建立过程如下:
(1)设定函数:要想求出最佳总进风量,只需要在满足各项限制条件的前提下,求出总进风量的最小值即可。
(2)风量守恒原则:煤矿利用两个可控风门调节各采煤工作面的风量,通过一个局部通风机和风筒实现掘进巷的通风。
(3)局部通风机的额定风量范围:掘进巷需要安装局部通风机,其额定风量一般为。由此可得局部通风机的额定风速为。
(4)各工作面的瓦斯浓度不超过第一问已鉴别出该矿属于“高瓦斯矿井”,再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第一百六十八条的规定,该矿各矿井的瓦斯体积百分比均应小于。设分别为采煤工作面Ⅱ、采煤工作面Ⅰ和掘进工作面的瓦斯绝对涌出量。
3 优化与改进
本文运用插值、拟合等数学方法成功地建立了煤矿瓦斯和煤尘的监测与控制的数学模型。该模型可以通过观测风速的变化,得到煤矿瓦斯和煤尘的浓度变化,从而对煤矿的安全情况做出合理的监控和预测,确保煤矿生产的安全进行,对于煤矿的管理工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3.1 但由于题中所给数据有限,易使模型出现以下缺点
(1)当温度,压强,含氧量波动范围较大时,该模型不再适用。导致该模型在更大范围内适用性较差。
(2)在本文建立的模型中风速是影响瓦斯和煤尘浓度的主要因素,本文在处理风速时在一定范围视其为定值,而在实际生产中风速是不断变化的。
(3)实际中,井巷可能会出现漏风现象,本文为了便于建模,忽略了这一点。
3.2 模型改进
(1)在本文模型的基础上,建立除瓦斯和煤尘浓度之外的其它因素对矿井安全影响的模型,实现煤矿安全综合分析,从而在实际生产中具有更强的指导性和预测性。
(2)考虑到巷道可能出现漏风的情况,实际通风量应比模型求出的通风量要大,提高安全性。
参考文献
篇7
0、引言
煤炭是我国的主体能源,占一次性能源生产和消费总量的76%和69%,2012年我国原煤产量已达到36.5亿吨,占世界的31%,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仍将是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国家制订了坚持以煤为主的能源战略,煤矿安全生产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1、瓦斯爆炸的危害及预防关键
瓦斯被视为煤矿五大自然灾害之首,瓦斯灾害中尤其以瓦斯爆炸事故的发生频率之高、一次性死亡人数之多、财产损失之巨、社会影响之坏等特点显得尤为突出。一次性死亡人数达到10人的重大及以上瓦斯爆炸事故对煤矿来说更是致命的,会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并带来极坏的社会影响。在瓦斯爆炸事故中,以掘进工作面瓦斯爆炸事故显得尤为突出,掘进工作面不仅是最容易发生瓦斯爆炸事故场所,还是发生事故以后救援难度最大的地点,预防掘进工作面瓦斯爆炸事故已成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中的重点。
2、重大及以上瓦斯爆炸事故统计
2000年至2009年十年间,瓦斯事故发生起数占煤矿事故发生起数的15.5%左右,死亡人数却占到了总死亡人数的40%左右,瓦斯爆炸事故发生起数及死亡人数占瓦斯事故起数及死亡人数的比例均为80%左右,无论是发生次数及死亡人数均远远高于瓦斯突出事故和瓦斯中毒事故,瓦斯爆炸事故的致死率更高,损失更加巨大。
由表1可见,2000年至2009年的十年间,一次性死亡10及以上的重大及特别重大瓦斯事故其中瓦斯爆炸事故共241起,死亡5851人,2000年发生重大及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61起,死亡1188人,发生起数与死亡人数均为十年之最;2008年重大及特别重大事故发生8起,死亡175人,死亡人数为十年最少;2009年发生重大及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6起,为历年发生起数最少年份。
由表2可见,爆炸地点在掘进工作面出的瓦斯事故一共有72起,占瓦斯爆炸事故比例的29.9%,死亡1871起,占瓦斯爆炸事故总死亡人数的32.0%。另专家统计与掘进面有关的瓦斯爆炸事故占到总瓦斯爆炸事故的67%以上,死亡人数所占比例更高。发生起数最多的年份为2002年和2005年,均为14起,死亡人数最多的年份为2005年,达到了546人。
根据材料记载,在这其实72起事故中,一次性死亡达到30人的事故一共14起,死亡875人。一次性死亡人数达到100以上的事故有3起,分别为2005年发生的河北省唐山市恒源实业公司“12.7”特别重大瓦斯煤层爆炸事故、辽宁阜新矿业集团孙家湾煤矿 “2.14”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和2008年发生的山西临汾洪洞县瑞之源煤业公司“12.5”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三次事故死亡人数依次为108人、214人和105人。
3、掘进工作面瓦斯爆炸事故统计数据分析
掘进工作面的安全生产在煤矿建设与生产过程中占有者重要的地位,是煤矿可以进行顺利生产的前提保障,在研究预防掘进工作面瓦斯爆炸事故之前需要对掘进工作面瓦斯爆炸事故的数据统计进行分析。
3.1、按事故发年份进行分析
瓦斯事故是煤矿事故预防的焦点,预防瓦斯爆炸事故是预防瓦斯事故的重点,掘进工作面瓦斯爆炸事故的预防更是预防瓦斯爆炸事故的关键。图1为2000年至2009年掘进工作面重大及以上瓦斯爆炸事故发生起数统计图。由图可见,在2000年至2009年的十年见,掘进工作面重大及以上瓦斯爆炸事故发生起数的趋势分为两个阶段,2000年至2006年之间呈现出明显波动趋势,发生起数依次为11起,4起,14起,3起,8起和14起;2007年至2009年开始呈现下降趋势,发生起数一次为8起,4起和1起。
图1 2000年至2009年掘进工作面重大及以上瓦斯爆炸事故
发生起数统计图
图2为2000年至2009年掘进工作面重大及以上瓦斯爆炸事故死亡人数统计图。由图可见,在2000年至2009年的十年间掘进工作面重大及以上瓦斯爆炸事故死亡人数无明显趋势,呈现出较大的波动, 以190人为分界线,死亡人数在190人以上及以下的年份各五个,最多的一年出现在2005年达到了546人,为死亡人数最少的2003年的50人的11倍左右。造成这种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特别重大事故发生的偶然性,一次死亡达到数百人以上的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的发生会将当年的死亡人数大幅度的拉高。
3.2、按事故发生矿井性质进行分析
按煤矿所有制形式对煤矿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研究手段,所得到的结论对我国进一步完善并加强对煤矿的管理起着重要意义。按照相关的规定,我国煤矿按所有制形式将煤矿性质分为国有重点、国有地方和乡镇煤矿三种,除去这三种以外的被归为其他类。根据权威数据统计,在2005年,我国共有煤矿22000余处,其中国有重点煤矿724出,国有地方煤矿1702处,乡镇煤矿约20000余处,这三种矿井的产量分别为10.4亿吨,3.0亿吨和8.5亿吨。国有重点煤矿矿井数量占我国煤矿总数的3.3%,产能占到了我国煤炭总产量的47.5%,是我国煤炭生产的主力军。零散分布的乡镇煤矿数量占到了我国煤矿总数的91%左右,虽然单位产能较小,但其总产能达到了我国煤炭产能的38.8%,是我国煤炭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3为我国2000年至2009年间各种性质煤矿掘进工作面重大及以上瓦斯爆炸事故发生起数统计图。由图可见,2000年至2009年的一共72起重大及以上掘进工作面瓦斯爆炸事故中,国有重点煤矿和国有地方煤矿各发生了8起,共占总数的比例为22.2%,乡镇煤矿发生了53起,占总数的比例为73.6%,其他类型的发生了3起,占总数的比例为4.2%。
图4为我国2000年至2009年各种性质煤矿掘进工作面重大及以上瓦斯爆炸事故死亡人数统计图。由图可见,2000年至2009年间因掘进工作面重大及以上瓦斯爆炸事故死亡的1871人中,乡镇煤矿的死亡人数为1314人,占到了总数的70%,国有重点煤矿的死亡人数为317人,占总数的17%,国有地方煤矿死亡人数为188人,占总数的10%,其他类型的死亡人数为52,占总数的3%。
4、结论
1、2000年至2009年发生在掘进工作面的重大及以上瓦斯爆炸事故为72起,死亡1871人,死亡人数占重大及以上瓦斯爆炸事故死亡人数的31.9%,其平均每次事故的死亡人数高于其它地点瓦斯爆炸事故死亡人数,可见掘进工作面的瓦斯爆炸事的预防工作应该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点。
2、在掘进工作面发生的重大及以上瓦斯爆炸事故中,乡镇煤矿发生发生53起,死亡1314人,占到了70%左右,但其煤炭产量近仅占到同期煤炭产量的38.3%,单位煤产量的死亡人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预防掘进工作面瓦斯爆炸事故因以乡镇煤矿为主。■
篇8
关键词:500kV线路 电流互感器 爆炸 电容末屏
中图分类号:TM4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0(c)-0082-01
1 事故经过
某500 kV变电站的500 kV侧接线方式如图1。
故障发生前,该变电站500 kV处于正常运行方式,即第一串、第二串、第四串都处于正常运行,六回500 kV线路电流、功率指示正常,500 kVI母、500 kVII母电压指示正常。所有保护装置运行正常,没有任何异常和报警。
2010年7月23日上午7点40分,主控室内事故、预告音响响起,后台主接线显示:5013、5012、5023、5043断路器事故跳闸,500kVII母母线电压指示落零,500 kV线路甲电流、功率指示落零;告警信息显示:线路甲的两套线路保护装置动作、500 kVII母母线保护装置动作;一次设备区有强烈的爆炸声响,具体检查设备区发现 500 kV线路甲断路器A相CT运行中本体爆炸起火。
2 事故的检查及分析
发生故障的500 kV线路甲的保护配置情况:
保护一柜:MCD-H1差动保护(线路第一套主保护),RCS-902距离保护(线路的后备保护);RCS-925远跳过电压保护
保护二柜: PSL602线路保护(线路第二套主、后一体的保护);SSR530远眺就地判别500kVII母母线保护配置情况:
母差一柜:RCS-915母差保护装置
母差二柜:BP-2B母差保护装置
故障发生后,变电站运行人员迅速检查变电站的后台主接线及告警信息并汇报调度,根据调度令迅速对动作的保护装置和一次设备进行详细的检查;由于该故障重大,只能等保护人员和相关的一次设备检修人员对故障进行详细的分析。
继电保护人员到达现场并调取了保护装置及故障录波器故障记录进行分析,具体动作情况分析如下:
07:44:51:0000 500 kV线路甲A相电压突然消失,电流突然增大,零序电压和零序电流同时产生(故障起始点)。
07:44:51:0274 500kV线路甲差动保护动作A相出口(光差保护MCD A相分相差动保护出口跳500 kV线路甲5013、5012A相断路器)
07:44:51:0370 500 kVII母差保护动作,切除500 kVII母线上所有元件。
事故发生后,成立专家组,对爆炸的CT进行解体分析。500 kV侧5013的电流互感器解体检查情况:该电流互感器为瑞典ABB公司生产的IMB550型,解体后发现,电容屏包绕铝带引出线至末屏套管的连接线断裂,油箱靠近电容末屏一侧放电痕迹明显,油箱其它部位铝箱体光亮,二次绕组未见原发性故障痕迹,单臂U型管电容屏放电痕迹与油箱放电痕迹明显对应一致。
专家组经分析得出故障结论:爆炸起始位置为电流互感器油箱电容末屏一侧,爆炸直接原因为单臂U型管电容屏包绕铝带引出线至末屏套管的连接线断裂,使电容末屏未能有效接地,绝缘层间击穿,引发爆炸事故。(电流互感器解体图片见附件1)
综上对继电保护的动作情况和电流互感器的解体分析,该故障的起因是由于5013电流互感器内部单臂U型管电容屏包绕铝带引出线至末屏套管的连接线断裂,使电容末屏未能有效接地,内部的过电压将绝缘层间击穿,引发电流互感器爆炸。由于500 kV线路甲的线路保护装置的电流取量和500 kVII母的母线保护装置所取的电流量均从5013断路器CT处取,因此5013断路器CT爆炸时,故障点即在500 kV线路甲线路保护的范围也在500 kVII母母线保护的范围,所以,当CT的A相爆炸时,500 kV线路甲的线路保护装置动作,发出跳5013、5012断路器A相的跳闸指令,几乎同时500 kVII母母线保护装置动作,发出跳5013、5023、5043断路器的三相跳闸指令,将5013、5023、5043断路器跳开,造成500kVII母母线电压落零;500 kV线路甲的重合闸设置为先重合中断路器5012,因此5012断路器重合之后,线路保护再次动作将5012断路器三相跳开,隔离故障。
3 暴露出的问题及防范措施
电流互感器是电网的重要设备,这类设备爆炸后,不仅对电力系统的稳定造成严重影响,而且对周围设备造成损坏,同时还有可能造成人员伤害。因此一定要重视对这类设备的管理工作,加强预试项目、预试周期的管理规定,切实保障设备安全运行。要积极开展带电检测工作,红外测温、绝缘油试验、全电流检测等带点检测是防止电力设备事故发生的有效手段。要加强新设备的监督工作。发生爆炸的电流互感器投运时间只有一年,还没有进行停电检修预试,而且该型电流互感器在带电情况下无法抽取绝缘油油样,给监督工作带来一定困难,因此新设备的选型、验收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 蔚伟峰.一起35kV电流互感器爆炸事故调查分析[J].数字化用户,2013(26).
篇9
【关键词】LNG 管道输送 泄漏 控制 措施
0 引言
LNG是英文液化天然气(liquefied natural gas)的缩写,其主要成分为甲烷。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对能源,特别是天然气等优质能源需求迅速增长。天然气几乎不含硫、粉尘和其他有害物质,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排放量几乎为零,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仅分别为燃煤的19.2%和42.1%。以福建为例,扩大引进LNG后,年消费LNG500万吨,产生的CO2为1173万吨,而燃用同等热值褐煤将产生CO2量2112万吨,引进LNG将实现每年减排CO2量941万吨,减排SO2量91.0万吨,减排NOX量16.7万吨。通过扩大天然气覆盖范围、普及程度与市场占有率,改善城乡居民的生活品质,促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程。但LNG火灾危险性类别为甲类,爆炸极限范围(V%)为5.35%~15%,属易燃、易爆物质,存在很大的危险性。
1 LNG长输管线危险性分析
1.1 LNG长输管道输送流程
LNG长输管道输送上下游关系流程图,见图1。
1.2 LNG长输管道输送危险性分析
造成长输管道泄漏的主要原因有:第三方破坏、自然灾害和管道缺陷。其中第三方破坏主要包括:野蛮施工挖破管道、沿线违章占压管道、运移土层造成管道暴露或悬空,或在管道附近打桩、挖掘、定向钻、大开挖等;自然灾害破坏主要是在台风、暴雨、洪水、地基坍塌、地震等情况下导致泥石流、土层移动、坍塌等,造成管道外露、悬空及(或)位移;管道缺陷主要有:管道腐蚀穿孔、管道材料缺陷或焊口缺陷隐患等。
天然气管线发生泄漏时,泄漏气体的喷射、扩散后浓度在其燃爆极限范围内的铁路上通行的内燃机车、电力机车,公路上通行的机动车辆、沿途穿越、邻近的输电线路,管线沿途附近的工业区内企业的生产活动、居住区内居民的活动等,均有可能成为引起火灾爆炸事故的点火源。
由于天然气管道压力较高,泄漏时高速气体通过孔洞产生的静电,也可能成为引发火灾爆炸事故的点火源。
天然气泄漏时遇雷暴,可能引发火灾爆炸事故。
同时采用加压输送工艺(设计压力约7.5MPa),又加剧了发生火灾、爆炸的危险。
2 LNG管道输送泄漏模拟分析
2.1 模型建立
为了便于计算和说明问题,本文采用蒸汽云爆炸事故后果模拟分析法对某公司天然气管网二期工程LNG长输管道输送泄漏引发的火灾爆炸事故影响进行模拟分析。即:某天然气管网二期工程,全长约80km,线路用管直径813mm,全线共设置2座站场、3座阀室,输气量2.07×1008m3/a,管内输送介质为天然气。
2.2 LNG管道输送泄漏模拟分析
LNG管道输送过程中,泄漏最为危险,遇点火源进而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LNG管道泄漏后延迟点火的概率比较高,取延迟点火时间为1min、5min,对孔泄漏方式进行蒸气云爆炸事故后果模拟;取延迟点火时间为1min,对管道完全断裂方式进行蒸气云爆炸事故后果模拟。
根据《基于风险检验的基础方法》(SY/T6714-2008)和《化工企业定量风险评价导则》(征求意见稿),泄漏情景可根据泄漏孔径大小分为完全破裂以及孔泄漏两大类,有代表性的泄漏场景见表1。
依据整个管道的直径将确定的有关数据输入安全评价与风险分析系统软件,得到的模拟结果见表2、表3、表4和表5。
3 结果分析及其控制措施
篇10
关键词: 鞭炮厂;火灾;爆炸;行业分析
中图分类号:TQ567 文献标识码:A
2010年8月16日9时46分,伊春市乌马河区华利实业有限公司(鞭炮厂)发生爆炸,并引发爆炸现场建筑和相邻的泰桦木制品有限公司、郑氏木业有限公司发生大面积火灾,火灾共计波及居民3000余人,共计造成34人死亡,153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3.2亿元,经过现场勘查、询问,该起火灾爆炸事故的直接原因是单位违规作业导致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类似的烟花爆竹爆炸事故国内已发生多起,其根本原因大多与人们安全意识淡薄,忽视有关安全要求分不开。“8・16”爆炸事故发生后,笔者曾深入爆炸现场进行了调查,总结了该起火灾事爆炸事故的原因,并通过对烟花爆竹行业的现状分析,将有关烟花爆竹行业的安全分析并探讨如下。
一、烟花爆竹行业存在的危险性。
1监督不严,埋下安全隐患。
就整个烟花爆竹行业的监管情况来看,地方监管部门对非法生产打击力度不够,使得本地的烟花爆竹行业存在大量的非法活动,最终导致事故的发生。还有的地方由于是招商引资企业,享受地区政策的同时忽视了安全工作。以上情况导致了烟花爆竹行业存在大量的违规单位,增加了烟花爆竹行业的危险性。伊春市乌马河区华利实业有限公司(鞭炮厂)由于存在无审批手续、厂区存在大量违规建筑等重大隐患问题,该单位被责令10月份进行动迁,并且黑龙江省安监局已于2010年5月份取消其烟花爆竹安全生产许可证,并责成乌马河区安监局监管其停产整顿情况,据调查爆炸发生时该企业已经重患违规运行了一个多月,由于乌马河区安监局的失控漏管为此起事故埋下安全隐患。
2意识淡薄,企业高危运行。
由于行业特殊性的原因,有的业主安全意识淡薄或不熟悉烟花爆竹行业技术标准以及安全生产流程,为谋取暴利大量营建违规的厂房;还有的业主为追求经济效益,对于存在的隐患不进行整改,淡季时停产停业,销售旺季时,生产繁忙,企业加班加点,使企业高危运行,伊春市乌马河区华利实业有限公司(鞭炮厂)由于存在大量隐患被责令停止生产,但是该单位法人在停产停业期间再次购进炸药50余吨用于生产烟花爆竹,并且在其厂区车间不足时,将生活区的库房作为礼花弹装药车间的生产、装填、储存库房,并且该单位大部分车间都是生产、装填、储存一体,车间内堆放大量炸药及烟花爆竹成品,正是此种隐患的存在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后果。
3先天不足,导致危害扩大。
2006年国家再次颁布了《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 455 号)。相关规定要求:鞭炮厂与居民区之间必须有400米以上的安全距离。伊春市乌马河区华利实业有限公司厂区内存在大量的防火间距不足的车间、仓库,而且该公司盲目扩大生产,将生活区的两个仓库作为生产储存一体的车间,由于这两个车间距离很近,而且其东侧的车间东侧毗邻泰桦木制品有限公司的筷子生产车间,北侧靠近厂区炸药存储车间,正是如此导致西侧的车间爆炸后,东侧车间、厂区炸药存储车间迅速爆炸,导致了泰桦木制品有限公司的筷子生产车间正在工作的15名工人以及伊春市乌马河区华利实业有限公司正在工作的13名工人的当场死亡。
4技能不熟,导致事故发生。
伊春市乌马河区华利实业有限公司(鞭炮厂)爆炸事故发生后,通过对遇难家属、幸存工人的询问得知,该公司根本没有进行过任何安全方面的培训,所雇的工人都是临时雇佣的当地闲散农民,而且询问该相关负责人员,发现该单位的安全生产制度根本就没有落实,并且为了追求经济效益每天都加班加点工作,伊春市乌马河区华利实业有限公司(鞭炮厂)生产车间存在大量的爆炸物、雇佣的工人技能不熟、不熟悉技能的工人加班加点的工作,正是这些安全隐患最终导致了爆炸事故的发生。
二、改进烟花爆竹行业安全性的建议。
1严格把关,确保烟花爆竹行业的正规运行。
一是严把烟花爆竹企业的审核关。对于新申请的烟花爆竹生产企业,相关的主管部门要进行全面系统的审查,按照相关标准的要求进行验收,确保其符合相关安全条件才能发放相关证件。二是严把烟花爆竹企业安全评估关。对已经取得批准的烟花爆竹生产企业,我们相关的监管部门要定期进行安全生产评估,采用定期考核的方式保证烟花爆竹企业在安全的环境下生产作业。
2严格监管,全面提升烟花爆竹行业安全指标
就日常监管情况来看,只有各相关职能部门通力配合协同作战,坚持行业安全标准的相关原则,采取分散自查与集中检查相结合、联合执法与分头执法相结合的办法,才能有效的实施全方位不间断的监管:一是对辖区内烟花爆竹企业进行分片、分阶段、分行业排查,确保检查到位;二是在检查整治过程中,各部门保持经常的沟通联系,专题研究整治办法,部门密切配合,从根本上提升烟花爆竹企业的安全指标,这样才能提升行业的安全。
3深入研究,不断提升行业安全指数。
就技术水平来说,我国目前烟花爆竹行业工艺较为落后,很多填充火药等高危险的工艺流程还采用人力制作,这大大的提升了行业的危险性。为此,我建议相关部门定期组织行业的高级技术人员进行业内研讨,使采用现代科技的手段提升烟花爆竹行业的安全指数,针对高危的生产环节采用自动化或者机械化的工艺流程代替人工操作,这样可以在降低行业危险的同时提升产品的质量。
4深化宣传,减少企业违规行为。
要解决烟花爆竹企业的违规行为,就要充分发挥各新闻媒体的作用,真正把工作宣传到社会每个角落,最大限度地扩大宣传覆盖面,保证各烟花爆竹负责人了解和掌握违规行为的危害。同时,各相关部门也要加强审核、检查和验收等环节的宣传工作,努力宣传违规企业造成的危害,督促烟花爆竹企业自觉遵守法律法规,规范安全生产行为,共同提升行业安全。同时要及时向社会公布相关监管部门的举报电话,确保企业在安全的生产环境下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