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交通事故范文
时间:2023-03-19 14:58: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重大交通事故,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2008年9月4日午夜,浙江省金面温高速公路发生特大交通事故,大巴车司机神志恍惚,撞上隧道口,10人当场死亡,多人受伤。
2009年3月19日,黑龙江省哈同公路发生重大交通事故,大客车司机因打瞌睡撞上已经发生碰撞事故的大货车和轿车,造成19人死亡,多人受重伤……
道路交通伤害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各国大量研究表明,20%左右的重大交通事故与疲劳驾驶相关。我国疲劳驾驶的情况更为严重:在当前特大交通伤亡事故中,由于疲劳驾驶造成的占40%左右,并有增加的趋势。
3种人:最易疲劳驾驶
统计数据表明,容易发生疲劳驾驶的高危人群有以下三类:
1.年轻人,特别是25岁以下的男性。这类人往往自以为年轻、身体好,常常开夜车,忽视疲劳驾驶的危险。
2.倒班工作者。上夜班或长时间不规律的工作时间容易打乱睡眠,导致开车时犯困、注意力不集中。
3.患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和嗜睡症的人。由于长期缺氧及睡眠结构紊乱,这类患者容易出现精神疲劳、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注意力下降,特别是白天嗜睡。
疲劳驾驶还与很多因素有关,如下表所示。
7个征兆:提示疲劳驾驶
开车时,出现下面这些感觉或症状,就表明正步入疲劳驾驶了:①眼神恍惚、无法集中;②眼皮沉重;③腰酸背痛;④打哈欠;⑤思维迟钝;⑥四肢沉重或感觉麻木;⑦呼吸浅弱。
10种方法:预防疲劳驾驶
篇2
按照上级公安机关的要求和东港市公安局党委的统一部署,从今年3月20日到5月20日开展的历时两个月的“春雷”行动,市公安交警大队党总支高度重视,把它作为落实执法为民,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东港市开展“软环境建设年活动”服务的具体措施,纳入日程。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计划,认真安排,强化措施,落实到位,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按照市公安局实施方案的要求,市交警大队结合交通管理工作实际,制定《东港市公安交警大队“春雷”行动实施方案》,成立了以市局分管局长为组长,大队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各科室、中队主要领导为成员的“春雷”行动领导小组,下设了办公室在事故科,办公室主任由大队长助理都杰兼任,负责日常的组织、指导、协调工作。
大队先后召开了中层以上领导、全体民警大会进行思想动员和发动,提高全体民警对“春雷”行动必要性的认识,克服无关、畏难、松劲和厌倦情绪。对“春雷”行动的目标进行了细化和分解,并纳入了全年目标考核内容。通过动员,全体民警认识统一,积极性高,自觉投身到“春雷”行动中。
二、突出重点,强化管理,严厉打击严重交通违法行为
在“春雷”行动中,结合道路交通实际,重点审查无牌无证嫌疑车辆,重点查处无证驾驶、醉酒驾驶、肇事逃逸嫌疑人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工作中采取昼夜结合,城乡兼顾,定点检查与巡逻纠违相结合的方法,坚持做到违法行为不消除不放过,嫌疑问题不查清不放过。公路交警中队每天把80%的警力投放到路面上,对辖区内的重点路段进行重点防控,晚上巡逻到22时,做到白天见警车,晚上见警灯;城区大东中队落实民警包路段责任制,夜间由原先一台巡逻车增加到2台巡逻车进行巡逻,并且延长巡逻时间一个小时;对交通事故现场做到快速出警,快速勘查,快速撤离,保证了道路畅通。对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快速侦破。4月16日20时12分,在孤山镇信用社储蓄所门前路段发生了一起两轮摩托车撞伤两名行人后逃逸的案件,接报警后,孤山交警中队中队长邵连乙带领民警刘强迅速赶到现场,经现场情况分析、走访目击群众,凭着微弱的线索和锲而不舍的精神,只用了两个小时时间,将肇事逃逸嫌疑人和嫌疑车辆查获,受到群众好评。“春雷”行动期间,共查处治安案件79起,行政拘留41人,批准逮捕5人,扣留审查嫌疑车50余辆。
三、周密安排,强化措施,确保“五.一”黄金周全市未发生交通死亡事故
篇3
醉酒驾驶导致终生禁驾的有以下两种情形:
一是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构成犯罪的;
二是饮酒后或者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零一条第一款规定:“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第二款规定:“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身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来源:文章屋网 )
篇4
2011年10月7日,在天津、河南、安徽分别发生了三起伤亡惨重的交通事故,再次敲响交通安全的警钟。
截至2011年10月8日,滨保高速公路(天津界)“一O・七”特大交通事故导致35人死亡、20人受伤。河南社旗县内的交通事故,造成面包车上11人全部死亡。安徽连霍高速24辆汽车连环相撞事故,至少10人遇难,多人受伤。
许多网民发出了“一定要遵守交通法规”的感叹。是的,没人愿意看到这样的惨剧。而面对这些伤亡惨重的交通事故,政府和民众皆应痛定思痛。
从媒体报道看,这三起交通事故有两起和高速公路有关,有两起与超载有关,也都和超速有关。如果肇事车辆都能遵守交通法规,那么,生命就不会失去,翻车、相撞、追尾等事故也许就不会发生。
“汽车文明”不仅是汽车产业和汽车消费的发达,更是驾驶员的文明、自觉和负责任素质的提升。
现在,很多人的驾车行为很难令人理解。自2011年5月1日醉驾入刑后,受查处的酒驾数较去年同期下降39%。这意味着在如此严厉的打击力度下,仍有很多开车族照喝不误。而高速公路上超速比比皆是,有的车辆甚至遮挡号牌逃避电子眼。
有些人平时是很有爱心和责任感的公民,但一旦开起车就判若两人。强行超车、加塞、开“斗气车”等,都是常有的事。有的人不喜欢系安全带,就装上假的安全带扣,看上去像系了安全带一样,以逃避处罚。
文明开车事关公共安全,一个现代社会的公民必然是对自己负责也对他人安全负责的人。显然,很多人根本不把自己和他人的安全当回事。这些惨烈的车祸的发生不是偶然的,我国每年有6万余人死于车祸也不是偶然的。
严峻的交通安全现实,也需要有关部门的管理水平尽快提速。
首先,有关部门应将打击超速等交通违法行为落到实处。如今尽管一些地方在部分高速路段安装了摄像头,可以全程监控车辆,但由于全国机动车交通违法信息尚未联网,车辆异地交通违法就难以真正受到处罚,这实际上是对机动车异地交通违法的纵容。
篇5
驾驶人员不按相关规定行使机动车辆的行为就属于交通违章行为,常见的交通违章有闯红灯、醉驾、驾驶者超速等,对于这些交通违章行为依法是要接受相应的处罚,但是闯红灯不是出险,和保险公司无关,是不用上浮保费的。
车主的出险事故时才会出险,同时导致第二年保费上浮。但是闯红灯属于违法行为,没有导致实际的损伤,所以是不会影响第二年的保费。
据了解,被保险机动车仍然没有违章和发生事故的,保险公司继续降低保费。根据新费率表,商业三责险的限额分为5万元、10万元,司机发生交通事故后,关于交强险费率如何与交通事故和违法记录挂钩的问题,目前保监会正与公安交管部门共同制定办法。浮动费率机制主要侧重于加大对重大交通事故的处罚力度,不是所有的违法行为、交通事故都会导致费率上涨,交强险实行保险费率与交通违章及交通事故挂钩的“奖优罚劣”浮动费率机制。被保险机动车没有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和没有违法行为的,但价格均有所降低。
(来源:文章屋网 )
篇6
【法律依据】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91条,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醉酒驾驶营运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十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后,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
篇7
近年来,“危险驾驶”造成重大交通事故的现象非但屡禁不止,而且呈现愈演愈烈之势,业已成为社会公害之一。仅2009年1至8月份,全国就发生酒后和醉酒驾车肇事多达3206起,共造成1302人死亡,其中,酒后驾车肇事2162起,造成893人死亡;醉酒驾车肇事1044起,造成409人死亡。与此同时,一些危害极重、反响极强、公愤极大的恶通事故也是层出不穷,频频见诸报端,如“胡斌交通肇事案”、“黎景全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案”、“孙伟铭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案”等。这类案件不仅引发了社会公众的关注和热议,而且在刑法理论上存在诸多分歧和争议,成为倍加困扰司法机关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而导致了司法实践中罪名认定不统一,刑罚处罚不协调的局面。典型的如对胡斌飙车肇事行为与孙伟铭醉酒驾车肇事行为的判决,前者以交通肇事罪认定,且仅对被告人处以有期徒刑3年;后者则定性为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并一审判处被告人死刑,后经二审改判为无期徒刑。
对于“危险驾驶”行为而言,理论与实践纷争的焦点在于行为人的主观责任界定,即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过失的区别,这是一个长期存有争议的难题。但除此以外,“危险驾驶”行为本身所固有的一些特征,还涉及到刑法理论上的若干特殊问题,同样可能影响行为的定性与处罚。
一、飙车行为的特殊问题分析
飙车行为的特殊之处主要涉及两个问题:其一,行为人之所以实施此类具有高度危险性质的行为,其动机往往只是为了寻求个人精神上的刺激性和满足感(如胡斌飙车案即存在该情况),这明显有别于常理之下在从事公共交通运输过程中出于赶时间、赌气、逞能等主观意图而实施的超速行为,进而产生了非交通运输行为是否应当评价为交通肇事犯罪的疑问,即能否因飙车行为并不履行交通运输职能而排除交通肇事罪的适用?其二,根据最高人民法院2000年11月10日《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第3条之规定,“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是指行为人在发生了构成交通肇事罪的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那么,在交通肇事后,如果行为人并非为了规避责任追究,而是出于继续飙车寻求刺激的动机,不顾伤者安危,致使其因没有得到及时救助而死亡的,能否排除交通肇事罪的过失态度,转而认定为是对他人生命的漠视,属于放任被害人死亡结果的间接故意犯罪?对此,笔者的观点是:
1.客观上是否属于交通运输行为并不影响交通肇事罪的成立。刑法意义上的交通肇事以发生在公共交通管理领域的时空条件为依据,是一种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的行为。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119条第1项规定:“‘道路’,是指公路、城市道路和虽在单位管辖范围但允许社会机动车通行的地方,包括广场、公共停车场等用于公众通行的场所”;第5项规定:“‘交通事故’,是指车辆在道路上因过错或者意外造成的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件。”可见,交通事故必须发生在法定的“道路”范围之内,离开了“道路”这个特定范畴,便只可能产生责任事故、安全事故等其他性质的事故而并非交通事故。司法解释亦采取了上述立场。《解释》第8条规定:“在实行公共交通管理的范围内发生重大交通事故的,依照刑法第133条交通肇事罪和本解释的有关规定办理。”据此,在现实生活中,有的驾车行为本身并未涉及交通运输职能,如偷开机动车并无证驾驶、为寻求精神刺激互相飙车等,但只要在实行公共交通管理的时空范围内发生重大交通事故的,仍可能成立交通肇事犯罪;有的行为虽然本身承载着交通运输职能,但并不涉及公共交通管理领域,如驾驶班车在相对封闭的厂区、校区内接送职工、师生等,即使发生严重事故,也不宜作为交通肇事犯罪处理,可能成立过失致人死亡等其他犯罪。由此可见,大量发生在城市公共道路上的飙车行为,显然已经符合交通肇事犯罪所要求的时空条件,而其本身是否承载着交通运输职能无关紧要。
2.交通肇事后继续飙车的行为不能简单归结为放任被害人死亡结果发生的间接故意犯罪。从本质上讲,构成间接故意犯罪不仅要求行为人主观上具有放任态度,客观上具有事实上的排他性关系,亦即能够控制因果关系进程,而且还要求这种支配关系是由另一行为引起,而并非单纯的逃逸行为形成。被害人死亡的直接原因在于无法得到及时救助,而消极的逃逸行为本身并不是阻碍救助的客观因素,与最终的侵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必然的因果联系,这显然不同于将伤者带离现场并弃置荒野等积极加害的举动,后者现实地排除了被害人得到及时救助的可能性,同死亡结果之间产生了“没有前者就没有后者”的条件关系。概言之,“单纯的逃逸行为并没有使被害人境遇更糟,最坏只是维持现状而已,而弃置行为则使被害人的境遇更糟”。从形式上看,《刑法>第133条分别将“肇事后逃逸”、“逃逸致人死亡”作为交通肇事罪的情节加重和结果加重情形,并配置了相对较高的法定刑,旨在遏制肇事者置伤者于不顾的逃逸行径,促使其积极救助受害者,最大限度地减轻交通肇事的危害性,而司法实践以此为据,也基本能够达到震慑犯罪的作用和罪刑均衡的效果,一般没有必要再对逃逸行为单独评价。当然,“逃逸致人死亡”解释为过失致人死亡较为可取,司法解释以“为逃避法律追究”的特定动机为限不尽合理,可能导致量刑处罚上的不协调。
二、醉酒驾车行为的特殊问题分析
醉酒驾车行为的特殊之处同样涉及两个问题:其一,在现实生活中,时常出现醉酒驾车者辩称自己在事发之际神志不清、意识模糊,根本不知道已经造成了严重的交通事故(如孙伟铭醉酒驾车案即存在该情况),对此,应如何认定主观责任,即如何判断行为人在交通事故发生之时的意志因素?其二,行为人虽有酒后甚至醉酒驾车的行为,但倘若交通事故系其他因素所致,如制动装置突然失灵、车胎突然爆裂、被害人突然横越高速公路等,那么能否将酒后或者醉酒驾车作为认定行为人主观罪过的依据?对此,笔者的观点是:
篇8
关键词:交通事故 山区高速避险车道问题 措施
中图分类号: D035.37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近几年来,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高度重视,尤其是高速公路的建设,不仅拉动内需,而且很大程度上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在随着高速公路不断发展的同时,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发生率也在不断增加,尤其是山区高速下坡路段,高速行驶的车辆极易造成刹车失灵,发生重大交通事故,严重影响了道路安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出行。避险车道的建设,使得山区高速交通事故发生率大大降低,极大限度地保障了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提升了道路安全通行能力。本文通过对某山区高速交通事故分析,介绍了避险车道的运用情况,以及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完善措施,以期望能够更好地完善避险车道的设计,最大限度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
1 交通事故原因分析
1.1超速行驶
山区高速一般限速为80公里,弯多坡陡的高速中可能会更低,由于弯道半径小,纵向坡度大,车辆超速行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会发生车辆侧翻的事故。
1.2对路况不熟悉;
由于山区高速的特殊行车环境,尤其需要驾驶人员谨慎驾驶,注意力高度集中,外地司机对路况不熟悉,不注意观察交通标志,不知道下坡路段的长度,不清楚避险车道的位置,一旦有特殊情况发生时,司机往往使用“抢挡”和刮蹭交通设施或防护设施的方法来降低车速,以致造成交通事故的发生。
1.3车辆故障
车辆在行驶较长时间后很容易出现故障,尤其是大型载重车辆,承载大吨位的货物,使车辆各项安全技术状况发生改变,因此,当大型载重车辆经过服务区时要进行检修,而大部分车辆驾驶人员,出于对时间和费用的考虑,一般不对车辆进行检修,对车辆的安全性能估计出现差错,致使行车过程中车辆出现故障,造成交通事故的发生。
1.4下坡时部分车辆空挡滑行,持续踩刹车,造成刹车失灵,以致酿成交通事故
一些车辆为了减少耗油,利用山区高速长大下坡的“优势”空挡滑行,需要持续踩踏刹车,大型载重车辆重量较大,惯性也较大,当空挡滑行,持续踩踏刹车时,刹车制动系统由于长时间的摩擦发热,会失去作用,即刹车失灵,以致酿成交通事故。
1.5疲劳驾驶
《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持续驾驶超过4小时后,必须休息20分钟,而一些驾驶人员,为了赶时间,不按规定操作,甚至连续开车7、8个小时,疲劳驾驶,造成交通事故的发生。
2避险车道的使用状况
1.1避险车道的概念和作用
避险车道是道路上为失控车辆所设置的紧急避险通道,一般设置在较易发生事故的路段。避险车道由引道、制动坡床、服务车道及其他附属设施组成,引道路面为沥青混凝土路面,制动坡床为降低车辆行驶速度,使车辆平稳停车的豆砾石路面,砾石粒径为30mm左右,砾石层厚度为40cm左右。避险车道应具有两个作用:一是使失控车辆从主线中分流,避免对主线车辆造成干扰;二是使失控车辆平稳停车,不应出现人员伤亡、车辆严重损坏和装载货物严重散落的现象。
1.2避险车道使用情况
某山区高速中,有连续10KM下坡路段,建设初期,交通事故易发频发,经统计分析,约平均每两天发生一起交通事故,给高速公路管理部门带来了很大压力。通过对各类事故的分析,认为坡陡弯急是造成交通事故发生的主要因素,在坡陡弯急的路况中,车辆行驶不当,很容易发生事故,尤其是重载车辆,连续下坡时,车辆惯性大,行驶速度快,不能空挡滑行,需要增加刹车的使用频率,而长时间频繁刹车,会使刹车系统温度升高,导致刹车管内的刹车油温度升高,甚至在管中产生一段气体,使刹车失灵。
为了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运营管理部门于2007年分别在K95+900、K98+600下行方向设置两处紧急避险车道,避险车道的建设后,交通事故发生率下降了30%,起到了明显的效果,尤其是遏制住了重载车辆因刹车失灵而造成的重大交通事故,车辆刹车失灵后,驾驶员按照避险车道标志预告信息,准确判断避险车道位置,并正确驶入避险车道制动坡床,使车辆平稳停车,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人员伤亡,降低了人民群众财产损失。
3避险车道运用过程中存在问题
(图为避险车道)
结合在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实际情况,发现在避险车道使用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避险车道纵坡为15%,陡坡式设置,顶部末端未设置平稳停车设施,在交通事故中发现,故障车辆驶入避险车道制动坡床顶部后,车辆行驶速度虽然降下来了,但由于纵向坡度,使车辆下后倒退,以致发生侧翻。
2、避险车道制动坡床结构为40cm厚豆砾石,随着运营年限的增长,以及驶入避险车道车辆对豆砾石的不断碾压,使得部分豆砾石被压碎,制动坡床整体结构层被压实,制动效果大大降低。
3、错误驶入服务车道。服务车道为沥青混凝土路面,是为驶入避险车道事故车辆进行救援的清障车辆而设置,因此没有阻车减速功能,如果故障车辆错误驶入服务车道,车速很难降至安全速度直至平稳停车,因此,同样会造成较大的交通事故。
4避险车道完善措施
根据存在问题,建议考虑采取下面一些措施来完善避险车道功能,进一步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
1、延长避险车道顶部路床,使制动路床趋于水平状态,这样就能保证驶入避险车道顶部的车辆不再后退侧翻。
2、定期翻松并更换砾石,确保砾石保持松散状态,当有车辆驶入避险车道后,养护管理部门就应该对避险车道制动坡床砾石进行一次翻松,当使用一段时间后,就应该补充适量的砾石,在使用几年后,要对整体砾石层进行更换。
3、将服务车辆沥青混凝土路面更换为制动坡床砾石路面,这样也许会对清障救援带来困难,但不会再发生因错误驶入服务车道而酿成较大交通事故的情况发生。
篇9
(一)目的
为了有效处置群死群伤及有重大影响的道路交通事故,强化我区道路交通事故应急处置能力,及时抢救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防止重大交通堵塞,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特制定本预案。
(二)工作原则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以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为依据,以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目的,做到组织指挥统一、赶赴现场迅速、信息反馈及时、救援措施有力、工作有条不紊。
(三)编制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细则》、《省实施〈道路交通安全法〉办法》等规定编制本预案。
(四)适用范围
主要适用于辖区内发生的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处置。
二、组织指挥
成立区道路交通安全事故应急领导小组,由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任组长,区政府副区长,区政府党组成员、副调研员,区政府党组成员、市公安局分局局长任副组长,区发改局、区经信局、市公安局分局、消防大队、交警大队、区卫生局、区交通运输局、区安监局等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以下简称区道路交通安全事故应急办),办公室设在市公安局分局,由副局长王智任办公室主任。
三、预警和预防机制
(一)建立联警处置措施。各乡镇办事处、各部门要把重大道路交通事故应急小组成员落实到人,由专人负责,建立经常性的联系制度,定期召开会议,保持联系渠道畅通。遇有重大道路交通事故能呼之即来,来之能战,把交通事故损失降低到最大限度。
(二)建立交通事故联警制度。实行110、122、119三警联动,遇有报警三警种要快速反应,互相连通,并讯速赶赴交通事故现场,迅速组织抢救伤员,并立即送往医院抢救,遇有火灾,消防队员应立即采取果断措施扑火,把财产损失降到最低,因交通事故引起交通堵塞,交通民警应立即采取果断措施,尽快恢复交通。
(三)加强现场保卫,确保财产安全。遇重大交通事故引起的翻车及不能立即运走的货物,交通民警应与治安民警一起组织现场保卫,划定保卫界线,保护好交通事故的现场财产,以免被盗或丢失,遇有必须立即转移的货物应立即转移。属于危险爆炸物品、剧毒物品等特殊货物,应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采取果断应急措施,疏散围观群众,确保安全。
四、应急响应
(一)建立逐级汇报制度。凡辖区内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执勤民警应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情况,对于不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情况,造成严重后果的,追究值班民警的责任。
(二)重大道路交通事故应急措施是一项极其艰巨复杂的任务,各警种、各部门务必高度重视,务必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并加强各警种及医务人员之间的相互配合,严格按照部署和分工开展工作。
(三)公安民警、消防官兵及医务抢救人员在执行任务过程中,要坚守工作岗位,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尽职尽责,要发扬连续作战和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同时要充分做好安全防范的准备工作。
(四)所有参战人员要严格依法办事,严守纪律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反应迅速,措施有力,力求把生命财产损失降到最低点,对在事故处理中消极怠慢不负责任的行为要严肃处理。
(五)分级响应和程序
应对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启动I级响应。应对重大道路交通事故,启动II级响应。由区道路交通安全事故应急领导小组统一组织领导、指挥和协调应急救援工作。应对一般性道路交通事故,启动III级响应。由市公安局分局在区政府的领导下,组织、协调应急救援工作。
(六)信息共享和处理
1.道路交通事故信息共享和处理的基本原则
(1)迅速:最先接到事故信息的单位应在第一时间报告。
(2)准确:报告内容要客观真实,不得主观臆断。
(3)直报:发生特大、重大事故,可直报区道路交通安全事故应急办。
(七)指挥和协调
1.区道路交通安全事故应急办获悉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后,应立即报告区道路交通安全事故应急领导小组,并根据事故的性质和严重程度提出启动预案的建议。
2.区道路交通安全事故应急领导小组接到报告后根据事件的严重程度和涉及的有关方面决定是否启动应急预案。
3.派出应急专家组赶赴现场,参加现场指挥部的有关工作。
4.必要时派应急救援队伍前往支援。支援队伍服从现场指挥部的统一指挥。
5.由区道路交通安全事故应急办对相关系统职能部门进行协调。
(八)紧急处置
重大事故发生单位及相关管理部门,接报后必须做到:
1.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件扩大。
2.严格保护事故现场。因抢救人员、防止事故扩大、疏通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现场物件的,应当做好标志,采取拍照、摄像、绘图等方法详细记录事故现场原貌,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
3.迅速派人赶赴事故现场,负责维护现场秩序和证据收集工作。
4.服从区道路交通安全事故应急领导小组统一部署和指挥。了解掌握事件情况,协调组织抢险救灾和调查处理等事宜,并及时报告事态趋势及状况。
5.发生重大道路交通事故后8小时内写出事故快报,分别报送区人民政府和安监、监察、检察、保险公司等有关部门,并及时上报区道路交通安全事故应急办。
6.重大事故快报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1)发生事故的时间、地点、类别。
(2)事故造成的危害程度、影响范围、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
(3)事故的简要经过。
(4)事故原因的初步分析判断。
(5)事故发生后采取的应急处理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
(6)需要有关部门和单位协助抢救和处理的有关事宜。
(7)事件报告单位、签发人和报告时间。
(九)事故的调查分析、检测与后果评估
区道路交通安全事故应急办组织专家成立事故调查组,对已发生的重大事故进行调查分析和后果评估。特大道路交通事故按照《国务院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开展事故的调查分析、检测与后果评估。
五、后期处置
(一)善后处理
1.应急结束后,区道路交通安全事故应急领导小组应:
(1)整理和审查所有应急记录和文件等资料。
(2)总结和评价导致应急状态的事故情况和在应急期间采取的主要行动。
2.应急结束后,各乡镇办事处、有关部门应及时做出书面报告。
3.形成道路交通事故调查报告,得出经验教训,总结并提出改进建议,特大事故的调查应严格遵守《国务院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的各项规定。
(二)社会救助
对道路交通事故的社会救助,区道路交通安全事故应急办设立专门机构,负责与社会救助联系,明确获得社会救助的要求及程序,并监督社会救助资金的流向或发放工作。
(三)保险
区道路交通安全事故应急办指定专人负责为事件影响人员以及应急救援人员进行保险业务联系工作,与保险机构衔接,明确保险的工作程序和内容。
(四)道路交通事故调查报告和经验教训总结及改进建议
区道路交通安全事故应急办组织专家工作组负责道路交通事故的调查工作,并写出事件调查报告和经验教训总结及改进建议。区道路交通安全事故领导小组负责将已发生事故的调查报告和经验总结及改进建议适时予以通报。
道路交通事故调查报告应包括下列基本内容:
1.查明的事实;
2.事故原因分析及主要依据;
3.得出事故结论;
4.提供各种必要的附件;
5.调查中尚未解决的问题;
6.经验教训和安全建议。
篇10
1、撞死人,司机负全责,构成交通肇事罪,驾驶证都会被吊销。
2、《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零一条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3、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来源:文章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