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品牌范文
时间:2023-03-30 03:39: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陶瓷品牌,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宏陶陶瓷采用的是国内国外最先进的生产管理形式,在如今市场激烈的竞争中遥遥领先,在全国陶瓷行业中产品销量名列前茅,是陶瓷界中数一数二的品牌。
宏陶陶瓷归属广东品牌,属于广东三大陶瓷集团之一,它专门生产销售釉面砖、玻化石、广场铺石和仿古砖这类大型的现代材料,在宏陶陶瓷中质量比较稳定的是抛光砖。
宏陶瓷砖瓷砖质量已经通过了GB/T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和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的认证,国际的标准化生产使宏陶陶瓷获得了二级计量体系合格证书。得到了中国强制性产品的认可。
宏陶瓷砖能够达到精准的工艺磨边技术,让瓷砖的尺寸以及边边角角都能拼接的完美无缝隙。从而提高了瓷砖的寿命。
篇2
[关键词] 陶瓷品牌名牌
当前的陶瓷行业正处于一个稚气而浮躁的时期,进入“微利”时代以后,众多的陶瓷企业逐渐认识到了品牌价值的重要性,“中国名牌”(国家质检总局)、“中国陶瓷行业名牌”(中国陶瓷工业协会)、“驰名商标”等各级各类的评选不断,越来越多的陶瓷企业加入到参评的阵营中,不少的陶瓷企业也由于获得“名牌”的称号而在市场知名度、市场占有率及市场竞争力上都比之前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获得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在各项运作成本不断攀升的情形下,这更坚定了陶瓷企业参加“名牌”评选的信心。已目前最具权威的“中国名牌”“评选为例:从2003年开始至今,已进行3次(2003年、2005年、2006年)含陶瓷类产品的评选,已经有近30家陶瓷企业的陶瓷产品获得“中国名牌”的称号。
2003年中国名牌―建筑卫生陶瓷类
一、我国陶瓷企业的品牌战略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简单认为品牌是证书的堆砌
不少陶企在品牌战略实施过程中,成立专门的品牌管理部门,但在具体的运作上缺少长期苦练“内功”,为品牌奠定基础的理念,简单的认为品牌是证书的堆砌,所以热衷于各种“名牌”的评选。而实际上缺少一流的销售服务、管理方式依旧十分粗放、尚未形成人才的集结效应等,所以陶瓷企业培育品牌的土壤还不完全具备。
2.盲目认为品牌就是做广告
目前,越来越多的陶瓷企业有策划、新闻专员从事媒介推广,宣传产品和企业形象,广告的投入也越来越多,但是做一次、两次根本就没有用,消费者根本不会形成记忆点,连众多的生活必需品的知名品牌都还在不停地做广告,我国的中小规模的陶瓷企业根本无力以对,单一的媒体炒作距离品牌建设的本义依旧很远。
3.缺少品牌的定位和内涵的建设
在陶瓷产品大战中,消费者的消费取向充满着极大的不确定性,消费需求越来越趋向个性化,而现有的陶瓷品牌少有明确的定位,而缺乏个性的品牌是没有销售力量的,不能给品牌带来增值。同时,品牌是作为一个综合载体,它涵概了企业的创新能力、管理、市场定位、营销服务等多个方面的特征。许多国外品牌百年长青,都经过了几代人的艰苦努力才达到了今天的成功。在我国陶瓷业短暂的发展时间里,很难沉淀出真正的品牌内涵。
4.胡乱“傍名”,杜撰品牌“文化”
如佛山市石湾新科迪陶瓷有限公司的“梦特娇”品牌、福州奔跃建材的“欧典”系列陶瓷砖等品牌,由于“傍名”都受到了不少负面影响,也极大的影响了企业的销售业绩。而不少陶瓷企业为加大企业品牌的内涵还在杜撰品牌“文化”,引用所谓的古希腊神话或者我国古代神话来提升品牌的文化含量和历史,期望这样的品牌能吸引消费者。
5.本末倒置,忽略整体产品概念
产品是品牌的载体,要建立高端品牌,必须对企业的产品组合进行规划,不断提高产品核心层的价值;必须不断完善售后服务。但是,我国的陶瓷企业过于热衷创“名牌”,而不愿意耗费资源在提高及保持产品质量、提升销售服务水平等方面。
二、我国陶瓷企业的品牌战略的对策
要改变目前我国陶瓷企业品牌运作的现状,必须对陶瓷品牌战略做好系统完善的工作:
1.树立真正做品牌的态度
一个企业有没有真正做品牌的态度,没有沉下心做好品牌建设的基础工作,那是不行的。品牌的基础是产品的质量和服务的水平以及产品中文化的内涵等因素。所以,要改变以往期望几年就树立一个品牌、一个名牌的心态,实实在在的、长期坚持的去建设一个陶瓷品牌。
2.进行合理的广告宣传
诚然,在人们生活节奏加快,信息媒体众多的今天,“好酒也怕巷子深”。但是一味的去夸大广告、虚假广告,最终利益受到损失的是陶瓷企业自身。所以,要合理运用广告宣传,要有针对性的进行广告宣传,综合运用事件营销、生态营销、体育营销等多种目前陶瓷行业的成功营销宣传策略,以最少的资源投入获得最大的品牌推广效果。
3.要定好位,找准陶瓷品牌个性
由于缺失产品和品牌的独有个性,很多陶瓷产品极易被模仿和抄袭,一些自主创新的陶瓷很难在千千万万仿制品中脱颖而出。所以,我国陶瓷品牌必须在个性特色上下功夫,在设计方面不断进行变革和创新;同时,在品牌建设的过程中充分挖掘我国悠久的灿烂的文化,提升品牌的文化内涵。
4.合理给陶瓷产品命名
如同人名一样,陶瓷品牌虽是一个符号,却是关系到陶瓷产品的终生大事――销售。我国的陶瓷企业在给产品命名以及在企业命名的过程中,要做到陶瓷品牌有创意、有内涵、易记诵、与行业相关等问题,不是靠玩噱头而一时风光,而是真正推进企业的陶瓷品牌战略,出好产品、取得好效益。
5.注重产品质量与创新,外延销售服务
篇3
千亿品牌梦,一定不是目前范畴的陶瓷。经历30余年的发展,我们做的还仅仅是陶瓷,甚至只是陶瓷制造,而陶瓷领域的研发、设计、营销都没有转化为生产力,更不用说科技和创新带来的价值了,也还没有把陶瓷延伸到电器、家居、汽车等领域,大多企业的盈利模式仍是靠劳动力的差价。所以,陶瓷行业的空间还很大,时代在变,陶瓷的内涵和外延也要变化。
突破思维的边界。千亿不是梦,要敢于打破常规,用发展的观点重新思考,抛弃那些传统的认识、行业情节和个人色彩,重新回到产业和市场经营上来,重新审视这个行业,重新解读陶瓷,使行业与时代接轨,使企业与经济接轨,突破思维的边界,重新找到企业在行业的定位。
包容和开放。目前,陶瓷企业还是小农意识、大作坊的传统运行模式,而非开放的市场思维。专业化分工是企业无法阻挡的必然趋势,唯有合理定位分工的角色,最大赚取分工后的利益才是王道。开放和包容,会让我们看得更远,可利用的资源更多,可整合的平台更大,由企业自己赚钱变成一个企业群帮你赚钱,这样企业才可以实现几何级增长。
核心科技和标准化管理。陶瓷行业没有专利,也没有技术壁垒,更没有行业道德和商业法规,主要原因是没有标准,企业的兴衰很多取决于能人,这也是行业的痛点。其实,核心技术一定是建立在先进设备改良基础上的应用创新,而不是简单的引进。目前,行业把喷墨看成宝,其实它只是一次印刷的革命,每个企业都有就等于没有,关键在于谁能在喷墨上进行二次改造,改造后的才是独一无二的,这才叫核心技术。此外,行业并没有解决职业和分配问题,造成管理的短视与近视,企业缺乏标准,行业缺乏规则,盲目和暴力成长为今天种下恶果。职业化进程下,千亿品牌必须从长计议,战略久远。
高门槛。低门槛一定会造成分散经营,大家都可以生存,日子就都不好过。因此,只有高门槛才能成就千亿霸主。
篇4
关键词:创新方式;设计人才;日用陶瓷;品牌
一、创新型设计人才概述
人才作为设计创新的重要源泉之一,既是推动设计产业发展的中心枢纽,也是艺术设计之灵。现在快速发展的社会,越来越多的创意、创新产业的兴起,相较于之前传统的技艺型人才来说,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市场的需求,如今,日用陶瓷品牌创建的意识已经渗透到陶瓷产业中,随着日用陶瓷产品性能不断提升,市场需求不断细化和个性化,艺术设计专业的创新型人才随着社会发展需求也就欣然登场。当今时代下的创新型设计人才可谓是集十八般武艺于一身,集中体现为对于专业知识的快速吸收与合理运用能力,创新能力与综合能力的挖掘,其中创新能力是体现各综合能力的重要评判依据。创新型设计人才可从多个维度评判,创新性思维由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构成;其创造性倾向由自信心、好奇心、探索性、挑战性和意志力组成。对于未来日用陶瓷品牌创建中的创新型设计人才的培养值得我们深思。经调查发现创新型设计人才具有一些相通的共同点:①都有很好的专业素养,受过良好的专业教育和技能训练,对设计思维和陶瓷工艺有着良好的基础和技能;②都有与时俱进的设计理念和创新思维,敢于突破和创新;③都有脚踏实地、科学的、先进的研究方法,以及深思钻研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创新型设计人才是创建日用陶瓷品牌的核心
日用陶瓷品牌的创建需要创新型设计人才,作为日用陶瓷品牌创建的重要抓手,培养创新型设计人才打造稳固日用陶瓷品牌则是核心。品牌通过培养一支掌握先进技术、操作技能的创新人才团队势必大大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在日用陶瓷品牌全球化的语境下,面对多元化的市场需求,当前需培养创新型设计人才站在解决问题的角度思考的能力,提高整合资源、重组知识结构的硬实力。并且品牌对团队的创新型设计人才的投资必将比物质投资能赚得更多利润,提高企业的人力资本增量。培养目标由以前的单一“专业技能型教育”转向现如今的多元“社会主题型教育”,从社会需求、价值体现、科技创新等多个维度塑造满足新时代需求的设计师,甚至可以和多个国家和地区开设联合课程,了解各地方各国的特色,培养国际化创新型设计人才,打造国际知名品牌。创新型设计人才是推动技术创新和现代技术成果向实现生产力转换的骨干力量。因此在探究日用陶瓷品牌创建上存在广阔的发展空间的同时,也需要思考重新构建技术创新体系与创新型设计人才体系,不但要有吸引、悉心培养创新型设计人才的能力,也要有留得住创新型设计人才手段,注重构建和完善创新型人才奖励机制,优化和改善创新型设计人才的工作环境与生活条件,做好对创新型设计人才的后勤保障工作。日用陶瓷品牌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对创新型设计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如何培养创新型设计人才并对其进行保留和激励至关重要,日用陶瓷品牌需掌控行业整体形势,把控整体格局,紧跟市场需求,结合日用陶瓷行业内外部环境,加大创新型设计人才培养和创新发展,为以后的日用陶瓷设计品牌的创建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持。
三、创新型设计人才在日用陶瓷品牌创建中的创新方式
在日用陶瓷品牌建设中的创新方式进行深入探究,其中包括理念创新,产品创新、技术创新以及营销战略创新等。这些都需要复杂的运作程序,需要创新型设计人才进行不断的革新与创造,才能增加日用陶瓷品牌的商业创新与附加值。
(一)理念创新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没有自主的品牌就没有可持续发展的未来,日用陶瓷在品牌建设中,它不仅仅是一种商标,更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符号。创新型设计人才通过对陶瓷品牌的打造要经过产品规划、产品设计、产品宣传、售后管理等各方面进行品牌的建设。想要打造出良好的日用陶瓷品牌形象,就需要陶瓷品牌能够有其自身独有的、唯一的、排他的文化符号与自身品牌相结合。品牌形象凝聚了企业的文化与理念。创新型设计人才通过打造日用陶瓷品牌形象展示陶瓷企业的独特产品与文化结合的综合实力,区别于其他品牌的企业对手,满足大众的消费心理,得到社会与市场的认可和尊重。帮助日用陶瓷品牌创造明显的识别性、权益性、消费性,扩大属于自身的经济市场,塑造出良好的品牌形象。
(二)产品创新
在全球化的时代,市场经济渗透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日用陶瓷品牌需要放亮双眼,及时迎合市场的多样化、个性化等多元化需求。这对日用陶瓷品牌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日用陶瓷的产品创新是品牌生存的长久之计,创新的根本源泉是文化,产品的创新必然是根植在文化的肥沃土壤里的,创新的灵魂是设计人才。创新型设计人才具有丰富的创新性思维、发散思维和科学先进的研究方法,可以帮助产品在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在内容上推陈出新,并不断吸收与借鉴新知识、新思想中符合自身品牌长久发展理念的优质文化养分,从而进一步实现产品的文化内涵融入,实现产品的创新、升华,从而保持加强日用陶瓷品牌在激烈的市场中的优势地位,为品牌带来最大化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此外,创新型设计人才在日用陶瓷品牌建设中具有帮助日用陶瓷品牌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能力,有能力带领中低档日用陶瓷产品企业跻身到高档陶瓷品牌之列。提升产品质量,加强产品的可观性,增加陶瓷的生产品种和器型,使其更加丰富多彩。帮助企业明确品牌的独特定位,增加陶瓷品牌的生产规模,增强陶瓷品牌的宣传力度,都是打造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日用陶瓷品牌的重要抓手。
(三)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是日用陶瓷产品创新的基础前提,其含义是产品创新离不开科学技术,然后是设计,模具生产再到规模化批量生产,最后走入市场。在当今的时展中,传统日用陶瓷品牌生产技术并不能满足当下社会需求。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技术成为品牌竞争的主要方面。技术创新可以提高日用陶瓷品牌的核心竞争力,把传统的日用陶瓷产品的优势发挥出来,将传统与科学技术结合起来,需要创造科学的技术性日用陶瓷品牌。而科学的技术性日用陶瓷品牌就包含了陶瓷品牌设计过程中的科技创新能力及陶瓷品牌的额外附加值。传统陶瓷行业生产以手工作坊和个人工作室为主,往往采用传统的陶瓷制造方式,沿袭传统经验进行设计、制作,结果就是日用陶瓷产品成功率低,生产成本增加,规模难以壮大,技术上没有及时创新。此时创新型设计人才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他们有着先进的技术理念和创新思维对工艺制作流程和技术进行精准化设计和革新。产品创新使日用陶瓷品牌一直保持吸引力,工艺创新为日用陶瓷产品质量的改进提供保障,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创新型设计人才在原料的筛选、生产工艺流程、陶瓷烧造、陶瓷贴花等制作工艺流程上,都能较好地运用先进的仪器和设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进而赢得更多市场份额,创造符合当代消费群众的需求的日用陶瓷产品。
(四)营销方式创新
创新型设计人才在日用陶瓷品牌建设过程中对其营销手段也要进行积极的创新,尽可能地把在陶瓷设计过程中的个性、价值、利益和文化等充分传达给消费者,并且展示其独特的魅力达到吸引消费者的目的。将日用陶瓷品牌产品与品牌的形象紧密相连,打造并提高属于陶瓷品牌自身独有的特色企业文化软实力,通过文化使品牌深入日常消费,进一步引导消费者产生陶瓷消费的习惯性,收获固定的消费群众,达到日用陶瓷品牌在市场中占据份额的固定定位。树立出“诚信”的经营模式,积极创新服务对接方式,人们通过不同渠道了解日用陶瓷品牌,因此,日用陶瓷品牌要向社会市场传播多种品牌信息,通过这样的传播方式展示品牌自身的独特性和特色性。例如网络环境下的营销方式,积极采取网络的品牌输出,将创新性的陶瓷品牌通过新浪、淘宝、微信公众号、抖音直播带货等方式进行有效的传播以提高日用陶瓷品牌的影响力,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日用陶瓷产品的营销方式也要不断地创新,跟紧时代的发展。除此之外,创新型设计人才因为思维的灵活性与创造性优势,能够实现新颖、有效、有针对性的广告策划,从而帮助扩大日用陶瓷品牌的宣传影响力。例如发表报刊、广告自媒体的运营等都能对陶瓷品牌的推广达到十分显著的作用。在品牌的建造以及推广中,081有意识地打造、突出品牌的核心价值,使其牢牢地印在消费者的脑海中,有助于建立丰厚的品牌影响力。在扩大宣传的同时,有的日用陶瓷品牌市场容量比较小,这时就需要2个或2个以上的品牌进行相互的联合,借助对方的势力使日用陶瓷品牌更加牢固。面对合作类的问题时,创新型设计人才需要提供出具有创新性、建设性的有效策略帮助日用陶瓷企业之间的联盟,建立出市场同盟体,将市场的利益最大化以实现各企业之间的和平成长。
四、日用陶瓷品牌创建中创新型设计人才的培养路径
(一)实施高端创新型人才引进和培养双管计划
我国一直是世界第一的日用陶瓷生产制造大国,但部分日用陶瓷品牌的设计创新能力比较薄弱,缺乏创新型设计人才。高端创新型设计人才是指具有国际视野和把控市场强的高端人才,当前的社会发展需要创新型设计人才,日用陶瓷品牌的创建和新发展也离不开创新型设计人才,创新性设计人才是日用陶瓷品牌创建的原动力,要打造和创建属于中国自身特色的陶瓷品牌,应该重视创新型设计人才的价值及其作用,准确把握日用陶瓷品牌的发展方向,加大创新型设计人才的引入,实行国内外引进专项计划,在资金、资源配置、研发等方面给予足够的保障和支持。同时培养创新型设计人才到国内外专业高校和知名企业进行定向培训、学习和交流,增强其思维,开拓其国际视野。
(二)引入高校创新型设计人才
日用陶瓷品牌与高校创新型设计人才合作关系,能够帮助日用陶瓷品牌的创建发展达到一个新高度。我国创新型设计人才培养目前主要集中在创新技能型人才上,对创新型设计人才的综合能力培养也逐步增强,例如要求创新型设计人才掌握关于日用陶瓷设计的设计思维与陶瓷语言表达能力,注重培养其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等,并且精通掌握相关日用陶瓷设计的专业能力,培养其优秀的团队协作能力、领导能力和沟通能力。近年来,具有陶瓷相关专业的各大高校均制定专门的日用陶瓷专业相关创新型设计人才培养计划,摸索培养模式,并且都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校企合作”“产教合一”的企业教育模式如今也大受欢迎,应用的也越来越广泛,是企业与高校之间双赢合作的机制。根据社会陶瓷行业的岗位与设计能力要求,围绕培养适应社会的创新设计人才设置课程体系,最终达到专业技术的学习与从事岗位的工作内容自然衔接。日用陶瓷品牌也可以借鉴这种模式发展,根据自身的特点定制一套独特的发展模式。品牌引进高校创新型设计人才将促进品牌创新发展,首先,要能够帮助优化品牌自身员工的知识结构和人力资本结构;其次,高校创新型设计人才在品牌的实践过程中,依据自身的创造能力、综合能力能够提高品牌内部的生产技能和服务水平。再者,在与高校创新型设计人才接触、交流的过程中,能够潜移默化地使员工不断地更新观念,掌握新技能并适应企业的高要求。
(三)建立创新型日用陶瓷品牌人才供求与学术网络平台
依托互联网时代的背景,创新型日用陶瓷的人才供求与学术网络平台是凝聚日用陶瓷行业的高端人才、开展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加强创新型日用陶瓷人才供求与学术网络平台的建设能够推动各陶瓷品牌与创新型设计人才间的学术交流,促进品牌间的联系与合作。平台可以为人才和各品牌提供探讨问题的机会和协作大环境,不同的创新想法交汇可以发散思维,营造创新的氛围,迸发出更多的创作灵感,促进资源共享,从而加强对创新型设计人才的培养。
五、结语
综上所述,创新型设计人才对日用陶瓷品牌的发展是不可或缺的核心力量。品牌不仅要注重引入国内外创新型设计人才,也要进一步探索日用陶瓷品牌与高校的“校企合作”模式,培养与品牌联系的高校创新型人才,实现品牌的可持续发展。日用陶瓷品牌想要打造品牌知名度,早日进入国际市场的计划也离不开创新,创新是生产活动的第一动力,而创新的灵魂,是创新型日用陶瓷设计人才,他们是日用陶瓷企业的中坚力量,是推动技术创新和现代技术成果向实现生产力转换的骨干力量。他们有着高技术性的思想理论与研究能力,因此可以有效地寻找出更好的解决方法,使传统的日用陶瓷品牌完成自身改革创新后早日站到世界的舞台,重回世界的巅峰。
参考文献:
[1]李宝亚.陶瓷品牌形象建设的创新性研究[J].中国投资,2013:301.
[2]刘亚娟.论设计师在我国日用陶瓷品牌创建中价值和挑战[D].景德镇:景德镇陶瓷学院,2007.
[3]杨兴.建筑陶瓷品牌创新研究[D].景德镇:景德镇陶瓷学院,2008.
篇5
[关键词] “景德镇学”;区域品牌;影响
[中图分类号] F12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6-5024(2008)02-0125-04
[基金项目] 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景德镇陶瓷学院中国陶瓷文化研究所招标课题“景德镇学与景德镇品牌关系的研究”
[作者简介] 戴启文,景德镇市经贸委主任、景德镇陶瓷学院客座教授,研究方向为陶瓷经济;
陈雨前,景德镇陶瓷学院院长助理、工商学院院长、中国陶瓷文化研究所主任、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为陶瓷文化、企业组织文化;
黄勇,景德镇陶瓷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运筹与管理。(江西 景德镇 333001)
区域品牌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形成,用以反映该地域具有较高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的行业、产业或产品系列,是该地域的企业品牌集体行为的综合表现。区域品牌不同于企业品牌:企业品牌是由独立的企业为了在市场中获得核心竞争力而创建的,而区域品牌的形成是无数区域内企业产品品牌经过长时间的共同努力的结果,区域产业品牌是区域内企业产品品牌精华的浓缩,具有更高的价值和持续的品牌效应,是一种弥足珍贵的无形资产。作为区域产业集群发展的高级产物,实践证明,区域品牌所具有的集聚效应、外部经济效应和品牌效应,可以有效地转变区域经济增长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和增强区域产业核心竞争力。
“中华向号瓷之国,瓷业高峰是此都”。和丝绸、茶叶一样,瓷器曾经是中国的象征。陶瓷是景德镇称都之源,景德镇因瓷而得名,也因瓷而出名,形成了一个集地名、产品名为一体的区域品牌。“中国瓷都”的称号曾经让这个城市“独领数百年”。然而在市场经济时代,景德镇陶瓷产业由于没有抓住经济体制转型的大好机遇,顺应市场和环境的变化,其高档陈设瓷的市场份额不仅急剧降低,而且日用陶瓷在市场上也逐渐丧失了竞争优势。一个千年老字号区域品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节节败退、衰落,景德镇陶瓷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为此,本文试图从“景德镇学”及其构成体系与研究范畴入手,研判“景德镇”构建对景德镇陶瓷区域品牌建设的影响,旨在以学科建设视野来探讨景德镇陶瓷区域品牌建设,以重振景德镇陶瓷产业,重振瓷都盛誉。
一、“景德镇学”及其构成体系与研究范畴
郭沫若曾作诗“中华向号瓷之国,瓷业高峰是此都”。在景德镇这块因烧造精美瓷器而置镇的著名的土地上,两千余年瓷魂窑火所淬沥积淀而成的文心血脉,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王能宪,2005)。然而在既往对景德镇、景德镇陶瓷研究史上,实践经验与理论视野兼具的研究者并不多见,把景德镇或景德镇陶瓷文化研究作为一门学问、一门学科开展研究的几乎没有,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陶瓷文化研究的深入与推进,与“景德镇”在历史上、在世界、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与影响十分不相称。建构“景德镇学”,这一学术构想的提出,被认为高屋建瓴,史无前例,对弘扬景德镇陶瓷文化,弘扬中国陶瓷文化,弘扬中国民族文化,举足轻重。
那么,何谓“景德镇学”呢?
“景德镇学”是以景德镇陶瓷为缘由和主要研究对象,以哲学和艺术、历史、经济、科技思想为深刻背景和依托,运用综合的研究包括现代的科技手段与方法,研究景德镇陶瓷泥做火烧与销售、消费过程和各个环节中所呈现及反映的材质文化、工艺文化、装饰文化、器物文化、制度文化、传播文化、历史文化等,以及所积淀和反映的哲学思想、器物思想、科技思想、经济思想、艺术思想,并进而拓宽至研究生活方式与文明史、文化史等内容,并由此提升至研究和挖掘出景德镇陶瓷在人类文化生活中的地位、作用,乃至揭示出人类生活的一种文化样式和美的生活方式。
可见,“景德镇学”是一种多学科的综合性的研究,其研究内容和范畴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具体包括:
1.“景德镇学”的学术构想、体系架构与价值体系研究。主要阐述“景德镇学”提出的背景、目的、意义及研究对象、范畴与方法等方面内容,揭示其架构体系与价值体系。
2.景德镇陶瓷与中国哲学思想。主要研究景德镇陶瓷生产器型、装饰、功能所蕴含和体现的中国哲学思想,尤其是陶瓷工艺和哲学思想。
3.景德镇陶瓷与中国文化和民族艺术。主要从景德镇陶瓷与宗教、神话传说、音乐、舞蹈、绘画、书法、文学、哲学、民俗及建筑等关系入手,研究景德镇陶瓷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以及景德镇陶瓷与中国文化的关系。
4.景德镇陶瓷与中国民族审美思想和审美情趣。从景德镇陶瓷四大传统名瓷与景德镇陶瓷“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风格入手,研究其与中国民族审美思想与审美情趣之间的关系,研究独特的景德镇陶瓷的器物美学。
5.景德镇陶瓷与中国人的生活及其生活方式。从景德镇陶瓷的材质、工艺、装饰、造型、风格和样式、器型、功用等多方面,探讨景德镇陶瓷与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之间的相连关系。
6.“景德镇学”与“景德镇”品牌。从“景德镇学”的价值体系入手,阐述“景德镇学”与“景德镇”品牌之间的关系,进而凸显“景德镇学”对“景德镇”品牌提升的重要意义。
7.景德镇陶瓷文化精神与“景德镇之魂”。自古至今,景德镇人以海纳百川的胸怀,汲取他人之长,并加以融合,积极创新,从而呈现“工匠八方来,器成天下走”盛况,形成“集天下名窑之大成,汇各地良工之精华”的面貌,形成了景德镇陶瓷文化延续千年不衰的辉煌。千年制瓷历史概括出景德镇陶瓷文化精神――创新,创新即景德镇之魂,并用创新的精神,千年不断创造出新的品种、新的造型、新的技法,不断创造出至精至美的瓷器以满足世人物质的和审美的需要。
8.景德镇区域发展与景德镇陶瓷文化遗产。陶瓷是景德镇立市之本,称市和兴市之源,“瓷业兴,百业兴”。重点研究景德镇区域与景德镇陶瓷文化遗产的关系,并从历史的角度阐述陶瓷文化遗产对景德镇区域的重要影响,陶瓷文化遗产的继承、保护、开发应遵循的若干原则以及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9.景德镇陶瓷文化与全球文化一体化的关系。把景德镇陶瓷文化置于全球化的大背景中去研究,在全球文化同质化现象日趋普遍的情况下,景德镇陶瓷文化如何保持自己的民族特性并且在吸取他人所长的基础上,更加彰显民族文化特性,系统论述二者之间的关系。
10.景德镇地域文化。主要研究“景德镇”得名由来,景德镇独特的地理环境与景德镇地域文化与陶瓷历史文化的关系等内容。用艺术人类学、地域文化学的观点和文化地理学等的观点,研究景德镇地域文化。
11.景德镇陶瓷历史文化。在系统研判中国各地名窑与名品的基础上,从材质、装饰、造型及烧成等诸多方面,研究景德镇陶瓷的演进史和景德镇陶瓷文化史,并探讨各阶段所呈现的特征。
12.景德镇陶瓷材质文化。主要从坯体的构成,釉的种类与组成及装饰工艺等角度,研究景德镇陶瓷材质的特殊性及其表现力,进而表现其特有的科技史与科技思想。
13.景德镇陶瓷装饰文化。主要从青花、古彩、粉彩、颜色釉和玲珑等装饰表现手法,以及纹饰入手,详尽地探讨景德镇陶瓷的装饰文化及其特征。
14.景德镇官窑文化。主要对官窑的形成和特征与管理模式及其历史地位进行研究,揭示官窑文化对景德镇形成瓷都地位的主要作用和深远影响,以及对当代景德镇陶瓷创作和管理的启示。
15.景德镇陶瓷经济史。运用现代产业经济理论和管理理论,从中、微观层面对景德镇陶瓷经济史,在历史中寻找突破与启迪,进而振兴景德镇陶瓷经济。
16.景德镇陶瓷创新研究。以历史为主线,系统探讨景德镇陶瓷艺术创新在景德镇文化发展上的地位与作用。
17.景德镇民窑文化。主要就景德镇不同历史时期的民窑和民窑文化进行系统研究,揭示民窑的历史地位及其影响,与景德镇官窑文化进行比较研究,探寻二者之间的密切联系和各自对形成景德镇瓷都地位的作用。
18.景德镇陶瓷工艺文化。主要从陶瓷生产方法和生产过程出发,系统探讨景德镇坯、釉用颜料的开采与加工,坯体成型、窑炉结构与烧成装饰工艺,凸现景德镇陶瓷工艺的文化价值与意义。
19.景德镇陶瓷习俗文化。主要阐述陶瓷习俗文化的内容与分类及其特征,揭示陶瓷习俗文化与景德镇陶瓷生产、交易以及镇民的生活方式与生活环境等的关系。
20.景德镇陶瓷器物文化。主要从器物语言中,研究和诠释人们的社会生活、审美意识及时代变迁的轨迹,从陶瓷物质文化的研究中阐释陶瓷器物与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器物思想和审美情趣等。
21.景德镇陶瓷作坊文化。从作坊的分类、布局、器具、功能等多方面进行研究,揭示陶瓷作坊的专业化、分工及其意义以及作坊在景德镇陶瓷文化中的地位与中国文化的关系。
22.景德镇陶瓷建筑文化。主要从以坯房、窑房、窑炉为主的瓷业生产建筑以及商贸、行会、生活建筑为研究对象,揭示景德镇陶瓷建筑文化历史与建筑特色,研究和揭示景德镇陶瓷建筑文化的理念和构成方式及其规律。
23.景德镇陶瓷文献。从《陶记》、《天工开物.陶埏》、《陶说》、《景德镇陶录》、《景德镇陶歌》以及《浮梁县志》等古今陶瓷文献入手,阐述陶瓷文献对陶瓷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作用和意义。
24.景德镇陶瓷与科技。对不同的历史时期,陶瓷生产中瓷土配方、色釉的开发、烧成温度、工艺技法等进行研究,阐明科技进步与景瓷独步天下的密切关系。
25.景德镇陶瓷的传播与世界影响。以“行于九域,施及外洋”为主线,探寻景德镇陶瓷的传播路线及景德镇陶瓷对世界的影响,展示景德镇所以称都的魅力所在,揭示“景德镇”这一世界级品牌的价值。
26.景德镇陶瓷文化研究回顾与展望。景德镇陶瓷文化的研究,是随着景德镇陶瓷发展的轨迹而展开的,其研究成果是丰硕的,其研究方法也是多样的。因此,有必要对这个研究史进行研究,现实的研究需要从历史的研究中获得有益的借鉴,以不断创新研究方式与方法。
二、“景德镇”区域品牌提升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在世界各地提及陶瓷,人们自然而然的就会想到“景德镇”。可以说,“景德镇”在某种程度上是陶瓷的代名词,其知名度和美誉度不弱于国内外任何一个区域品牌。然而,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由于对市场经济的不适应,景德镇陶瓷经济发展缓慢,“景德镇”这一区域品牌受到了很大影响。甚至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在一定程度上其经济价值在逐步稀释至尽。为此,拯救“景德镇”,提升“景德镇”区域品牌十分重要。
1.区域品牌的提升有利于增加产品的附加值。从理论上而言,区域品牌是社会公共资源和财富。区域品牌更加容易传播,传播力强,影响力大,通过政府行为打造区域品牌,可以大大地增加属地产品的附加值。如挂上统一标志的枫溪陶瓷产品在2006年广交会陶瓷展区的展厅里格外引人注目,高雅、时尚的外观设计和独具特色的工艺技术的各式产品,吸引着参展商的目光,使枫溪军团在本届交易会上取得了1.7亿美元合同成交额的可喜成绩,“枫溪陶瓷”这一区域品牌的影响力与日俱增。
2.区域品牌的提升有利于产业集群的建设。品牌实际是一个沉淀的结果,集群是区域品牌的基础,而区域品牌的价值积累也有利于集群的建设。由于没有意识到“景德镇”区域品牌的经济价值,缺乏对“景德镇”区域品牌应有的重视和保护,导致景德镇陶瓷经济的发展遭遇发展的瓶颈。基于景德镇现有的陶瓷产业集群基础,着力提升“景德镇”区域品牌,无疑是景德镇陶瓷继续做大做强的最佳战略选择。
3.区域品牌提升有利于提升产业竞争力。当前,国内外陶瓷业竞争十分激烈,就国内而言,江西景德镇、广东佛山、河北唐山、山东淄博、湖南醴陵、福建德化等新老陶瓷产区群雄并起,作为市场的一种调控,大品牌联合起来清理市场是一种市场的正常行为,并有可能形成新一轮的品牌重组。同时,由于能源短缺和部分原材料价格的上涨造成了陶瓷行业的利润空间萎缩,部分大品牌称将价格战进行到底,促成行业性的洗牌,将部分劣势品牌清理出局。而且,区域品牌的提升势必成为提升企业竞争力,发展地区产业的手段之一。
三、“景德镇学”与“景德镇”区域品牌的关系
“景德镇”这块金字招牌陪伴了景德镇人民、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上千年了,但是无论是哪个领域的研究,都只局限于本领域,人们对“景德镇”的认识也仅仅局限于自己的知识领域,对景德镇的认识都是片面的、武断的,这犹如盲人摸象,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所以,通过“景德镇学”的研究,将从人文、政治、宗教、绘画、经济、审美等多个方面,去丰富和完善“景德镇”区域品牌,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景德镇学”的研究就是“景德镇”区域品牌的研究。
1.“景德镇学”学术构想的提出,不仅填补了景德镇陶瓷文化研究史上的空白,而且把景德镇纳入国际学术的大视野,促其和“红学”、“敦煌学”、“徽学”一样成为国际性显学。这将有利于我们从更多的层面去认识“景德镇”区域品牌的历史内涵、文化内涵;去研究“景德镇”区域品牌的发展历程、演变里程;以及在当前市场经济、全球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观念背景下,不断的对“景德镇”区域品牌的内涵进行丰富,提升“景德镇”区域品牌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以发展“景德镇”区域品牌。
2.把景德镇区域品牌视为一种区域文化,以文化形态进行系统研究,不仅有助于全面地展示景德镇陶瓷品牌的内涵,而且立意高远,提升了景德镇陶瓷品牌研究的品位,对“景德镇”区域品牌研究具有历史意义的引领。
3.用文明史的观点,以大量鲜为人知、未曾面世的图片、实物藏品照片和首次公诸于世的文献资料,对“新平冶陶,始于汉世”进行考辨与研究,将景德镇地区文明的早期风貌展现在世人面前。这样,将有助于加深消费者对景德镇陶瓷产品、对“景德镇”区域品牌的认知度。
4.以集众合力的形式,突破单一艺术背景下陶瓷研究的局限性,从人文、政治、宗教、绘画、经济、审美等多个角度,运用系统思维对景德镇地域陶瓷文化、景德镇陶瓷历史文化、景德镇陶瓷材质文化、景德镇陶瓷工艺文化、景德镇陶瓷器物文化、景德镇陶瓷装饰文化、景德镇陶瓷制度文化等进行全方位研究,克服了陶瓷文化研究的艺术本位主义。摆脱以往的“闭门造车”的艺术创作,在产品设计、品牌内涵的提升等多个方面,为“景德镇”品牌战略提供了理论基础。
四、“景德镇学”的构建对“景德镇”区域品牌提升的影响
1.通过“景德镇学”的研究,挖掘“景德镇”区域品牌的内涵。品牌代表了一种或一个系列产品的质量、文化、品质、社会属性、使用阶层等内涵,通过“景德镇学”的研究,有助于挖掘那些被当代人所遗忘、所忽视的陶瓷历史,挖掘“景德镇”区域品牌的内涵。如对《周礼・考工记》进行考究,可以发现,其中说到,“凡陶旖之事,髻、垦、薛、暴不入市。”意思是说,凡是陶人和旖人的成品,若有损伤、顿伤、破裂、偾起、不坚致的,不许出售。可见,中国古代无论是官窑,还是民窑制瓷者对陶瓷制品的品质和品牌都十分重视。
2.通过“景德镇学”的研究,总结陶瓷制作,尤其是景德镇四大名瓷的制作工艺,为制订现代化的日用瓷、艺术瓷的工艺标准提供积淀。在国外,无论哪个级别的品牌,都有严格的制作和生产标准,而这个问题在我国则不那么受到重视。所谓标准化,是经营上的标准化,是从原材料到产品到服务的标准化。比如温州的打火机,首先必须拿到这个打火机产品的国家标准制定权,按照国际化标准接轨角度,制定出标准来。这个区域品牌的标准应当是“以国际化为立足点,以产品质量、原材料管理、生产管理、销售服务、形象标识和人员培训的全面标准化为技术性支撑,以历史文化为重要内涵的”。
景德镇“集全国名窑之大成,汇各地良工之精华”,历史上曾长期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与其在制瓷技术上的不断创新和领先是分不开的。所以,可以通过“景德镇学”的研究,总结陶瓷制作,尤其是景德镇日用瓷和艺术瓷的制作工艺,结合当前的生产流程和制作工艺,为制订现代化的日用瓷、艺术瓷的工艺标准提供积淀,同时向其他产瓷区和国外学习并引进先进技术,不断抢占陶瓷新技术的制高点,使古老的陶瓷与现代技术完美结合,重新屹立于世界陶瓷之林,成为全国乃至国际的陶瓷生产和研发中心,再现“工匠四方来,器成天下走”的辉煌,进而重振“景德镇”区域品牌。
3.通过“景德镇学”的研究,为“景德镇”区域品牌的提升提供各种信息。“景德镇学”从人文、政治、宗教、绘画、经济、审美等多个角度,运用系统思维对景德镇地域陶瓷文化、景德镇陶瓷历史文化、景德镇陶瓷材质文化、景德镇陶瓷工艺文化、景德镇陶瓷器物文化、景德镇陶瓷装饰文化、景德镇陶瓷制度文化等进行全方位研究,为“景德镇”区域品牌的提升提供各种资料和行业信息,这将有助于“景德镇”品牌在短时期内汇集全国乃至全球的陶瓷信息,加快区域品牌的建设速度。如在”景德镇学“的研究基础上,整合其他方面的资源,建立一个服务于整个产业集群的工程中心。这个中心是一个工艺设计中心与信息平台,是公共性的国家级或国际级综合性工程中心,它有两项职能:建立权威性产品质量检验中心,设计、制定和定期修改各种相关标准;加强国际、国内最新工艺和设计技术、产品、市场和原材料信息的交流,并做好动态信息。
4.通过“景德镇学”的研究,规范行业秩序,促进“景德镇”区域品牌的良性发展。通过“景德镇学”的研究,我们发现:宋代以后,独特的官窑与民窑两大生产体系的形成,进而在客观上要求建立行规制度。到了明清时期,一些主要的陶瓷生产地、集散地普遍设立了行会组织和会所。从古代制瓷业的行规制度中,我们发现,古人很早就懂得利用行业组织和行规来协调行业生产经营中的矛盾,消除无序竞争,以保护业主利益,促进行业的壮大发展。所以,当前景德镇各级各类陶瓷协会都要制定完善的行业管理规章和办法,加强行业自律,维护陶瓷行业的竞争秩序。同时,协会要组织好陶瓷行业的产学研协调,引导本行业开发和利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和新设备,开展技术咨询服务、技术攻关、人员培训、技术交流,联合有关部门开展打击侵犯本行业正当利益的行为。
参考文献:
[1]武跃丽.塑造区域品牌促进区域发展[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3).
[2]胡大利,谌飞龙,吴群.区域品牌机理与构建分析[J].前沿经济,2005,(4).
[3]马永平.区域经济品牌何去何从?“陶瓷封都”与“区域经济品牌”的思考[J].建筑装饰材料世界,2005,(7).
[4]李永刚.企业品牌、区域产业品牌与地方产业集群发展[J].财经论丛,2005,(1).
[5]陈和平.实施产业集群品牌战略,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J].科技创业,2006,(6) .
[6]夏曾玉,谢键.区域品牌建设探讨――温州案例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3,(10).
[7]王能宪.为构建“景德镇学”[J].光明日报,2005-07-21.
[8]郑云云.“景德镇学”能否进入国际视野[J].江西日报,2006-09-16.
篇6
1.1促销功能
所谓包装的促销功能,即为包装注入鲜活的生命,塑造出一个惹人喜爱,容易让人接受的自我推销员的形象。在沟通消费者与企业的过程中,存在不可避免的竞争。包装可以强化产品的保护功能,促进产品的销售功能,因而在生产、流通、仓储、使用、销售等这些方面应具备宽广的弹性及适应性。陶瓷的包装正是符合这些要求的,便于运输和销售,且有效降低了人们的工作强度。凡是和流通有关的商品,其包装都是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1.2宣传功能
所谓宣传,即传达视觉、听觉的信息,而包装就是最佳的视觉传达方式之一。陶瓷包装在包装设计过程中,运用一些文字、影像、图案等,为消费者创造一个美好的视觉印象。抓住产品的特点,选取不同的形式进行包装,让消费者对产品有一个更为直观的认识,从而产生一种广告宣传的效果,刺激消费者的视觉器官,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2陶瓷产品包装发展现状思考
2.1缺少对陶瓷产品包装新材料、新技术的开发、运用
陶瓷产品的包装在很大程度上都沿用旧的包装材料及包装模式,新瓷配旧包装,是显著存在的。一样的包装,不一样的陶瓷,使得很多消费者无法从直观上分辨陶瓷产品的质量,而这样陈旧的包装,也显得十分不协调。
2.2包装结构缺乏一定的创新性
现阶段,陶瓷产品的包装设计单一化、模式化,陶瓷生产企业没有成立专门的包装设计团队,也没有配备专门的包装设备,导致陶瓷生产企业的包装设计水平不高。与此同时,包装企业常常依靠过去的、习惯性的包装思维模式,依照以往熟悉的样式进行加工生产,缺乏一定的创新性。
2.3包装生产企业缺少专业的设计团队
包装生产企业缺乏专业的设计团队,各企业之间竞相模仿,“近亲繁殖”现象严重。包装生产企业缺乏对企业品牌文化、消费群体、经营理念的主动调查,缺乏较为针对性的包装设计,在包装盒的结构、设计上大同小异。
3陶瓷产品的包装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3.1强化企业商标、突显陶瓷产品的独特性
陶瓷营销中最主要的两大构成因素,就是商标和品牌,这两大要素应标示在包装的显眼位置。选取不同的造型、材料、图案、色彩、容器,对陶瓷产品进行独特包装,从而进行有效区分。色彩元素是其中最具刺激性的要素之一,组合色调时,应注意突出产品特性,强化产品品牌特征。个性化的色彩元素,能够充分吸引消费者,刺激消费。图案花纹也是陶瓷产品包装设计中极为重要的部分,犹如广告中的画面,其设计应符合产品特点,突出产品独特之处。如青花瓷的外包装盒上设计出类似于产品的青花纹样,这样消费者就可以很容易辨识产品特性。
3.2信息简洁、准确、一目了然
对陶瓷产品进行包装,是为了吸引消费者的眼球,瞬间让消费者产生兴趣,因此包装上的信息应做到简洁明了、准确清晰。陶瓷产品的包装上应包括产品的品牌、说明,这些信息应做到让消费者在距离商品60cm处仍能快速浏览。
3.3保护产品
陶瓷产品十分易碎,因此在进行包装设计时要考虑到包装造型可以平稳放置,有必要时应选用多重包装,在包装外要做好易碎提示的标识,以此在运输、销售中保护陶瓷产品。
3.4美观大方
陶瓷产品是一种艺术品,包装作为陶瓷产品的一部分,在设计上应做到精美考究,反复斟酌,充分考虑艺术感染力,从而体现陶瓷产品的价值与质量。
3.5增强陶瓷产品包装的功能性
陶瓷产品包装除具有基本的保护、容装、美观大方的功能外,还应把运输、储藏、销售、陈列、回收再利用等各个环节考虑在内,综合各方面因素进行设计。如在陶瓷产品包装的盒体内设计提手,锦盒内设计注重细节,以及包装材料的回收再利用等等,注重包装设计的绿色环保要求。
4从营销角度分析陶瓷产品的包装设计
4.1精心设计品牌陶瓷的Logo
Logo是将不同陶瓷品牌的产品有效区分开来的最为显著的特征之一,因此Logo设计在陶瓷产品的包装设计中占有重要地位。陶瓷产品的Logo追求的是简洁准确,个性独特的文字,抽象化的图案,要求在外包装中占据醒目位置,并且Logo应在外包装上多处出现。醒目、独特的Logo能够让消费者容易识别出陶瓷产品,印象深刻,同时也广泛的宣传了陶瓷的品牌。
4.2利用目标消费者的购买心理来进行包装定位设计
为有效促进陶瓷产品的销售,在包装设计上应不断了解、分析潜在目标消费者的心理需求,依据消费者的心理需求来设计产品包装。比如赠送人的礼品瓷,应选择高级的丝绒或锦缎作为包装的材料,给人一种华贵质感,从而有效地满足赠送者追求体面的心理需求。而作为消费者自用的陶瓷,其包装则不必显得奢华,只需简洁、大方、美观即可,但要注意简洁不是简单,在外包装上的产品信息应编排美观,让人有清爽、明快之感,以符合自用瓷消费者追求实惠的心理。从陶瓷产品的目标消费者的购买心理来进行定位设计,能够增强陶瓷产品品牌的影响力,同时为实际的营销活动打下基础。
4.3利用视觉识别系统打造包装设计的统一感
视觉识别系统,包括制定企业的名称、企业的Logo、企业标准字、个性独特的色彩、象征性的图案、企业标语口号等。利用视觉识别系统,为陶瓷品牌塑造统一的包装设计风格,有着相似的图案或色彩,从而使消费者从这些类似的包装设计中联想到陶瓷品牌的其它产品,不断扩大陶瓷产品的知名度,促进陶瓷产品的销售。当品牌陶瓷推出新的产品时,消费者借助以往的消费经验,获知该品牌的服务、产品质量,在心理上对新的陶瓷产品就很容易接受,但是要对不同品质的陶瓷产品进行区别包装,从而避免低品质的陶瓷产品影响高品质陶瓷产品的销售。
4.4陶瓷产品包装的主展面差异性设计
所谓主展面,是指直接面对消费者的包装面,陶瓷产品的包装至少有一个主展面。主展面上必须具备企业的Logo、生产厂家、产品品名、产品形象等要素,通过独具匠心的图文编排方式,突显陶瓷产品的个性化特征,给消费者独特的视觉冲击,让消费者过目难忘、印象深刻。差异性的包装设计,对陶瓷产品起着积极的宣传作用,保证产品在同类产品中能够夺人眼球。如果想强化包装的宣传作用,还应考虑到主展面与其他包装面之间的密切关系,运用各种技巧方法,将各个包装面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设计。
4.5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陶瓷产品的包装设计
中国自古以来都是瓷器大国,瓷器的发展蕴藏着悠久的历史文化,瓷器文化本身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一。制瓷文化历史悠久,制瓷技艺积淀深厚,因而瓷器产品蕴含着浓郁的民族文化气息。设计陶瓷产品包装时,在巧妙地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其中,能够强化陶瓷产品的人文特征和民族风格。同时,传统的民族文化元素,也能够吸引中国消费者对民族传统历史文化的关注,容易获得中国消费者的情感认同,消费者能较为容易的从这些传统文化元素中解读出陶瓷产品所要传达的传统意蕴。在国际市场上,这些具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元素的陶瓷包装,能够很快吸引那些对东方古老文明深感兴趣的消费者,独特的民族设计风格、神秘的东方风韵,这些都使中国陶瓷产品倍受国际消费者的青睐。
5结语
篇7
[关键词]产业集群;成本优势;陶瓷;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12)01-0016-03
一、德化陶瓷产业集群发展的形势
福建省德化县人口30万,陶瓷生产历史悠久,是我国陶瓷文化发祥地和三大古瓷都之一,特别是“九五”以来,德化县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化绿色瓷都”这一目标,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传统产业优势,以“传统瓷雕精品化,工艺陶瓷日用化,日用陶瓷工艺化”为发展目标,促进陶瓷产业优化升级。全县现有陶瓷企业1100多家,目前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工艺陶瓷生产和出口基地,先后荣膺“中国陶瓷之乡”、“中国民间(陶瓷)艺术之乡”、“中国瓷都・德化”等称号。2008年,德化日用工艺陶瓷产业入选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公布“中国百佳产业集群”。仅2009年,新增中国驰名商标1件、中国陶瓷行业名牌4个、省著名商标4件、省国际知名品牌企业4家、全省百家重点工业企业1家、使用德化白瓷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企业20家,在国内大中城市新设陶瓷产品营销中心10家,全县陶瓷产值达71.3亿元。
二、德化陶瓷产业集群发展的成本优势
1 自然资源成本优势
德化陶瓷产业能在全国甚至在世界上立于一席之地,与该县有着高品位的高岭土是分不开的,德化县是福建省的矿产资源大县,拥有生产陶瓷的全部坯体原料,特别是富拥上等的含钾高、含铁低高岭土矿。《福建永春、德化、大田三县地质矿产》一文中在瓷土产状部分对德化瓷土含量、特性及其成分曾作过分析:德化瓷土皆由石英斑岩等富含长石之岩石风化而成。近地表者,风化程度甚深,可作瓷土。深处之新鲜部分,可作瓷釉,盖取其长石部分,此亦可间接证明其成因矣。德化瓷土,细磨漂净,即可直接制坯,不需调和其他原料,大都较软,故易变形。烧制盘碗,口径在八寸以上者,每多拗曲,较小者亦不能太薄。致成品谓嫌笨重,不甚精巧。用德化高岭土烧出的瓷器洁白、细腻而且透光性和延展性好,它可以烧结出截面积小而跨度大的器物。德化县位于闽中屋脊的戴云山麓,境内山多、水足,水力资源丰富,因此,该县的小水电建设得以快速发展,期间该县共有电站172座,电力总装机29.81万千瓦,成为“中国小水电之乡”。“十五”、“十一五”期间,该县还成为“全国水电农村电气化县”。目前全县使用电热隧道窑生产陶瓷企业有100多家,1100多家陶瓷企业90%以上都使用各种各样的电窑。
2 软环境成本优势
软环境是经济运行环境、社会人文环境与自然生态环境的有机统一,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经济运行的商务成本。良好的软环境可以激发企业的创业冲动,吸引八方投资,促进各种发展要素的优化配置。德化县政府在县城规划了宝美、城后、诗墩、鹏祥等多个工业区和一个民营科技园,大部分的陶瓷生产企业在这些区域投资办厂。工业区的规划能使有关生产的经验和技术在不同的企业间流动,可以使不同的企业吸收相互的经验,改进彼此的技能水平,使产品的创新和生产效率不断提高,同时使当地的生产要素充分利用起来,而不断的分工专业化,使劳动力资源的素质不断得到提高。以陶瓷为主的物流公司的兴办、陶瓷一条街设立、专业以陶瓷生产为导向德化职业中专学校、德化陶瓷职业技术学院的创办陶瓷博物馆的落成以及福建省陶瓷产业园区、国家火炬计划陶瓷产业基地、省陶瓷产业技术开发基地、省陶瓷产品质量检测中心、网络信息中心、技术培训中心及设备技术服务中心的成立等一系列项目的陶瓷产业链条日趋完善使德化县成为以高新技术为先导,以陶瓷产业为主体,集生产、研发、销售为一体的初具规模的现代化产业集群。
3 劳动力及交通运输成本优势
劳动力是影响一个国家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国际产业转移和发展的经验和规律充分验证劳动力因素的重要影响。德化县大城关战略的实施,使乡镇企业特别是陶瓷企业在城关地区得以率先发展起来,带动了城区经济的繁荣,为广大进城务工人员提供了巨大的就业空间;同时,促进城区形成人口集聚效应,吸引越来越多的本地和外地务工人员向城关聚集,为推动陶瓷企业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源。随着德化工资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外地区的劳动力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这样德化县仍有着较大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德化县虽处于闽中,高速公路竣工后,距泉州港、厦门机场及海港仅有100多公里,只有1小时就可到达这两地,便捷的交通拉近了德化与国内外其他城市的距离。
三、以成本优势提升德化陶瓷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对策
1 继续发挥政府引导作用。作好陶瓷集群产业发展规划
德化陶瓷产业集群属于资源型产业集群,存在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等方面的问题,因此,政府在产业集群发展上起着关键的作用,如果产业导向和政策不鼓励或支持资源型产业集群的发展,那么,资源优势不能转化为经济优势。面对人世的挑战,市场的竞争压力,为了突破陶瓷产业的发展瓶颈,提高中国瓷都德化品牌的知名度与影响力,德化县委、县政府高起点地布局谋篇,打破行政区域的界限,既着眼于县域,又不局限于县域,政府扶持企业上市,招商投资办厂;德化还制定和完善有利于陶瓷产业聚集的投资政策、产业政策、土地政策、社会保障政策等配套政策和优惠措施,在土地供给、税收优惠、简化审批、收费优惠、准人条件等方面为产业聚集创造条件。鼓励投资者到县工业园区兴办企业,人驻企业将享受更加优惠的政策。德化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陶瓷产品退税率由5%提高到13%。为了更好地服务中小企业,德化县重视陶瓷企业的网络应用,除扶持陶瓷企业的网站建设外,还重点扶持建设陶瓷网络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为陶瓷企业搭建一个信息服务平台。德化还积极为企业减负,利用财税杠杆,创造低成本发展环境。在打造行政审批“绿色通道”的同时,近年来德化县努力为陶瓷产业集群搭建起科技公共服务、人才保障、文化和销售、政银企合作、政策支持五个公共服务平台,促进陶瓷产业迅猛发展,优化升级。
2 加快产业园区和专业市场建设,促进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
在发展产业集群过程中,一定要把园区建设和专业市场建设作为县域产业集群的重要载体。园区的首要优势是低位商务成本、社会成本、政府成本,对产业集群的发展有一定的孵化功能。因此,为了更好地服务中小企业,德化建设了“福建省陶瓷产业技术开发基地”、“国家火炬计划德化陶瓷产业基地”和“中国民营科技促进会德化陶瓷园区”,德化县对人驻工业项目区的生产性企业减免
了城市道路占用费、建筑噪声排污费、土地登记发证费、证书工本费、城市建设配套费和建设工程质量监督费,缓交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和散装水泥专项基金等。在园区内还建立了以质量检验、信息服务、技术开发管理、培训为主要内容的科技公共服务平台,这样企业就能最大程度地共享基础设施和土地等其他资源,提高产业园区建设的集约化程度,较快形成以园区为载体的产业集群。德化拟建成将集文化、休闲、旅游、人居为一体,占地1000亩的“陶瓷城”;建设陶瓷产品展示交易中心、陶瓷艺术创作中心、陶瓷国际会展中心、陶瓷物流配送中心、陶瓷管理服务中心等,打造成为展示贸易、观赏制作、批发零售为一体的中国陶瓷文化与陶瓷旅游的主要中心和面向国内外市场的陶瓷展销窗口。
3 实施人才工程,实现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
劳动力是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企业可以通过合理利用劳动力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要提升德化陶瓷产业集群的竞争力,必须培养一批具有陶瓷专业化知识的人才。一方面,各级政府要制定吸引优秀人才的政策和措施;另一方面,要制定切实有效的政策,加大人力资源开发,缩小教育落后的差距。例如,要加强对本县熟练的陶瓷工人和优秀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的培养,提供学习、培养机会;加强岗位培训,加大职业教育力度和办学规模,普遍提高在职工人和再就业人员的素质。通过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和专业化教育,可以解决企业对初级人才的需求,提高本县的劳动力素质,为陶瓷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4 加强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提高产业集群生产效益
国内外不少陶瓷企业往往是向多样化发展,新产品开发创新不断。德化要提高陶瓷企业集群的竞争力,就必须形成以陶瓷企业为中心的技术创新体系。首先,企业充分发挥产业集群的累积效应,在继承传统瓷雕技艺的基础上,对当今世界上的流行款式、流行品种和各国的文化底蕴、民族内涵、风俗习惯、生活层次进行研究分析,面对同行的竞争压力的同时,吸收集群的信息,利用产业集群的物质基础,大胆创新,大力开发市场适销对路、具有德化特色的新产品,形成了传统瓷雕、西洋工艺瓷、日用瓷等齐头并进的陶瓷产品结构,提高产品档次。其次,加大对生产过程时的技术改造。正如在陶瓷烧制过程中,德化陶瓷企业率先在国内进行陶瓷窑炉技术改革,研究建成电热窑、油窑、液化气窑等新型窑炉,结束了用木柴烧瓷的历史,解决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使陶瓷业走上了可持续发展之路,从而也降低了陶瓷生产成本。再次,企业要能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开发生产特种陶瓷。特种陶瓷是一种集耐高温、耐腐蚀、耐磨损、高硬度等多种特性于一身的新材料,已广泛应用到空间探索、科研、生产、建设的各个领域,有很大的潜在市场与开发空间,它的应用和普及将是日后世界工业发展的大趋势,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最后,延长陶瓷产业链,不断扩大陶瓷生产领域,开发出与之相配套的树脂、竹藤、蜡烛、铁件、玻璃工艺等陶瓷产业链工艺品,带动了陶瓷机械、陶瓷化工、瓷土开采加工、彩印包装、耐火材料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当然,陶瓷企业要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引进先进管理技术,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管理水平,推进管理专业化、科学化。
5 实施品牌战略。推动陶瓷产业集群发展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增创品牌产品,扩大市场份额,是企业发展的重要经营战略,也是扩大成本优势的必然要求。要提升德化陶瓷在国内、国际市场中的地位,提高德化陶瓷的核心竞争力,创建国内、国际知名的陶瓷品牌是关键。德化陶瓷企业一般是中小企业,除了缺乏人才、资金、技术、信息外,还缺少自主品牌或知名品牌。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取胜,必须要实施品牌战略,努力培育一批叫的响的知名品牌,以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带动产业发展和集聚。从政府层面来讲,要尽力打造集群品牌,以集群品牌的影响力支持集群内中小企业的成长。集群品牌具有广泛的、持续的品牌效应,这种区域品牌效应,不仅有利于企业对外交往,开拓国内外市场,确定合适的销售价格,也有利于提升整个区域的形象,为招商引资和未来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为了突破陶瓷业发展瓶颈,德化制定了品牌发展规划,加大品牌培育和宣传力度。德化县专门成立了品牌宣传领导小组,全方位推进“中国瓷都・德化”品牌宣传的系列策略。组织陶瓷企业到国内外大中城市举办展销会,指导企业在地级市以上城市建立营销点,政府统一授牌并监督,逐步形成了集生产、配送、销售为一体的营销体系,进一步打响了德化陶瓷在国内外的品牌知名度,形成规模效应。从企业自身来讲,要努力塑造企业名牌。对企业而言,它代表了一种潜在的竞争力与获利能力,是企业通过行销和广告在市场和消费者心目中所建立的产品形象和性格,是产品内在质量和外在特征的综合反映。在陶瓷产品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环境下,陶瓷的生产技艺与品牌营销是陶瓷产业竞争力的主要来源。作为高能源消耗的陶瓷产业,只有突破制约陶瓷发展的“瓶颈”,推动产业升级换代,实现由产业链低端向高端的转变,才能实现利润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徐本章,叶文程,德化瓷史与德化窑[M],北京:华星出版社,1993
[2]康义,以成本优势推进湖北产业结构优化的思考[J],理论与实践,2005,(11)
[3]原小能,国际产业转移规律和趋势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04,(2)
篇8
【关键词】低碳经济;发展战略;高安市;建筑陶瓷;SWOT分析
高安市位于江西省中部偏西北,借助于沿海地区陶瓷产业转移的机遇,依托较好的产业基础和丰富的瓷土资源,高安迅速崛起成为国内第五大建筑陶瓷生产基地。建筑陶瓷产业是传统的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如今低碳经济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高安市又处于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圈,这就决定了高安建筑陶瓷产业必须转变发展模式,走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
一 低碳经济的发展特点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为发展基础,以低碳增长为发展方向,以节能减排为发展方式,以碳中和技术为发展方法的绿色经济发展模式。为了应对全球变暖的危机和挑战,保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世界各国都在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发展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经济发展形态,低碳经济具有四个显著特点。
1.相对性
低碳经济是一个相对概念,这种相对性有三层涵义:第一,低碳经济是相对于基于无约束的碳密集型能源生产和消耗方式的高碳经济而言的;第二,低碳经济是相对于基于化石能源的经济发展模式而言的;第三,低碳经济是相对于人为碳通量而言的。因此,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在于降低单位能源的碳排放量,通过碳捕捉、碳封存、碳蓄积等技术降低能源消费的碳强度;在于实现经济与碳排放错位增长,通过能源替代、发展低碳能源和无碳能源实现经济增长;在于改变人们的高碳消费倾向,减少人为碳通量,减缓碳足迹,实现低碳生存。
2.经济性
发展低碳经济必须按市场经济的原则和机制来进行。低碳经济是经济发展与节能减排相结合的经济发展模式,强调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仍是低碳经济的主题,要求在促进发展的前提下解决气候变化问题,实现低碳高增长,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因此,低碳经济是通过改善经济发展方式和消费方式来减少能源需求和排放,而不是让人类回到农耕社会,不能因为发展低碳经济而导致人们生活水平下降。
3.技术性
低碳经济的核心是技术创新,运用高效节能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提高能源效率,降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强度,全方位地改造建立在化石燃料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低碳技术涉及一切与环保、节能以及生态等有关的领域,这些行业间低碳新技术的开发及运用可以相互借鉴,技术溢出和交叉的现象也时有发生,行业间的技术累积效应能节约时间,减少资源浪费,将极大提高相关行业的生产率。
4.目标性
发展低碳经济的目标是减缓气候变化和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旨在实现经济发展与CO2等温室气体排放的脱钩,在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前提下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增长率,甚至实现零增长,使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不至于带来全球气温上升而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通过发展低碳经济控制地球大气内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能最终实现地球能源利用的绿色化和可再生能源的多样化,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二 高安建筑陶瓷产业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方法是制定运营战略的常用分析方法,它通过分析外部环境来识别发展的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通过评估内部条件来寻找自身的优势(Strengths)和劣势(Weaknesses)。结合内外部环境分析结果制定运营战略,可以做到知己知彼,扬长避短。
1.发展优势
一是丰富的原辅料资源。建筑陶瓷配方主要由粘土、长石、石英等原料组成。在高安市和相邻县市交界处,已探明陶瓷原料储量达5亿立方米,预测储量10亿立方米,拥有生产内墙砖、外墙砖、地砖的全部矿种和除广东黑泥外的生产抛光砖的绝大部分矿种,矿藏资源储量可供400条生产线生产100年。高安及周边地区陶瓷原料不仅储量丰富,而且品位高。例如粉石英不用破碎就可投入生产;硅灰石、透辉石、透闪石等原料在烧成中挥发物少,热膨胀系数变化小,非常适用于快烧工艺;黑滑石、含锂瓷石、锂辉石等原料可以降低烧成温度,调节产品性能。矿物类型的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高安地区的原料资源完全可以满足建筑陶瓷的生产需要。
二是深厚的建筑陶瓷产业基础。高安在宋代就已开始生产陶瓷,在20世纪80年代,高安“镇镇有瓷厂,家家有瓷工”。1995年,高安市釉面砖产量占江西省同类产品产量的1/2,占全国的1/8,被称为“釉面砖王国”。截至2011年6月,高安市已有包括新中源、新明珠、欧雅、英皇、恒达等全国知名品牌陶瓷生产企业在内的陶瓷生产企业55家,陶瓷配套企业154家,建成陶瓷生产线138条,规划内待建生产线202条,基本形成配套齐全的产业链。
三是交通便利,汽车运输能力强。高安市东邻南昌市,浙赣铁路和京九铁路支线连接南部6个乡镇,辖区内有城南、珠山、八景三个年吞吐量160万吨的火车货运站。建筑陶瓷产业基地位于赣粤高速公路和沪昆高速公路交汇处,浙赣铁路5个货运站的中心点,距南昌79公里,离樟树水运码头15公里,距九江港160公里。处于赣西北资源分布扇中心点和“长珠闽”市场销售扇的中心点,可从整体上构成“西北资源、基地生产、东南销售、两扇齐动”的发展格局。高安市汽车运输业位列全国汽车运输业四强县市之首,拥有各类营运车辆1万多辆,5吨位以上的长途货运汽车8000多辆,运力辐射除台湾以外的全国各地和越南、缅甸等周边国家。
2.发展劣势
一是产业规模过小。高安建筑陶瓷企业来源有两类,一类是本土企业,一类是承接广东、浙江、福建等地转移来的陶瓷企业。位于高安建筑陶瓷产业基地的企业大部分属于承接产业转移而发展起来的。本土的陶瓷企业不少转移到高安市周边的上高县和宜丰县。无论是本土企业还是转移来的企业,就企业规模而言仍以中小型企业为主,缺少大型的龙头企业。
二是产品缺乏特色。高安建筑陶瓷产品以仿制品居多,自主研发的新品种偏少。高安市60% 的建筑陶瓷企业是近几年建设的,80% 的企业市场定位大同小异。这些企业大多缺乏创新的理念和能力,也缺少有创新能力的技术人员,只注重产品的数量和销量,习惯于跟风和模仿,导致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独创的个性产品。
三是品牌资产单薄。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受市场变化、资金紧缺、改制滞后等因素影响,高安市建筑陶瓷产业逐渐步入低谷,行业地位逐渐被佛山、淄博、晋江等地取代,原有的一些国内知名品牌逐渐被淡忘。现在借助于沿海地区陶瓷产业转移的机遇,高安建筑陶瓷企业又得到一定发展,但其品牌建设速度一直很慢,很多产品都是贴牌生产,虽然出现了如奢华王子、路易保罗等区域品牌,却没有能与佛山产品并驾齐驱的品牌。
3.发展机会
一是政府高度重视。高安市政府一直将建筑陶瓷产业作为支柱产业给予大力扶持,要在产业规模和品牌质量上实现突破。在统一规划建设建筑陶瓷产业基地后,又加大产业招商和服务力度,积极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的陶瓷化工和机械配套企业,强化产区龙头地位,提升配套水平。还争取到国家建筑卫生陶瓷检验检测中心的支持,建设口岸作业区,为产区企业品牌建设从展贸、科研、文化、物流等争取了相关单位和企业的入驻和落户,进一步完善基地的物流、展贸等配套项目。
二是低碳建筑陶瓷产品市场前景广阔。低碳经济、低碳消费、低碳生活的概念已深入人心,人们对建筑陶瓷产品的环保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对建筑陶瓷产品赋予新的符合低碳经济的特色。建筑陶瓷产业与建筑行业和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息息相关,建筑业的发展以及每年大量的住房装修工程都必然需要大量陶瓷产品。随着低碳城市和低碳社会的建设进程,市场对低碳型建筑陶瓷产品的需求必将持续增长,在倡导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的市场潮流下,建筑陶瓷产业的进一步发展表现出强大的动力。
4.发展威胁
一是环保压力增大。陶瓷产业带来的环境污染主要来自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水、废气、固体废物和粉尘。陶瓷生产过程中排出的废水往往含有一定量的铅、镉、汞等生物毒性显著的重金属。煤烧窑生产过程排放的大量以SO2、NO和NO2、CO2为主的废气是形成酸雨、光化学雾和温室效应的元凶。原料加工、泥坯料制备、釉料制备、制模、压制成型和施釉、打磨等工序都会产生粉尘,其中游离的SiO2是造成矽肺的主要原因。随着员工对自身健康的关注和发展低碳经济以及建设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圈的要求,减少污染成为高安市发展陶瓷产业必须考虑的首要问题。
二是能源供应紧张。水电等能源是陶瓷产业的血脉,供应不足会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建筑陶瓷产业是一个高能耗产业,一条年产值1亿元的生产线平均能耗在2000万元左右,部分达到3000万元以上。大多数陶瓷企业的燃料、电力等能源成本占整个陶瓷产品生产成本的40%~50%。近年来全国性电力供应趋紧也波及高安,2011年,高安陶瓷产区遭遇前所未有的限电风暴,例如,上高县某陶瓷企业在2011年1~5月因拉闸限电造成近300万元的损失。
三是技术型人才紧缺。陶瓷企业是劳动力密集型企业,随着全国各地陶瓷产区四起,产业工人不足已成为产业发展的瓶颈。陶瓷行业上至高层管理人员,下至一线生产员工,都成为各产区争夺的对象。随着产业的发展和企业规模的扩大,建筑陶瓷企业不仅需要更多的员工,而且对员工的管理能力和技术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安众多建筑陶瓷企业均出现了程度不一的用工缺口,尤其缺乏具有创新精神,适应低碳经济发展要求的管理和技术人员。
三 高安建筑陶瓷产业低碳化发展战略
鉴于以上SWOT分析,高安建筑陶瓷产业的发展必须在顺应低碳经济发展特点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在产业基础和原辅料资源上的优势,用足用好政府的扶持政策,抓住低碳型建筑陶瓷市场的成长机遇,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研发有低碳经济特色的产品,打造高安建筑陶瓷品牌。
1.清晰定位,建设示范性低碳建筑陶瓷生产基地
首先,高安建筑陶瓷产业基地是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授予的第一个建筑陶瓷行业国家级产业基地。自2007年成立以来,高安建筑陶瓷产业基地就一直处于良好的发展态势,在全国众多陶瓷产区脱颖而出,成为锐气十足的建筑陶瓷新兴产区。为了将建筑陶瓷产业做大做强,高安要准确清晰定位,否则会重蹈佛山、淄博等产区的覆辙,在发展到一定规模后不得不进行产业调整与转移。
其次,高安建筑陶瓷产业应秉承“做产业、成系统、可持续”的理念进行战略定位。佛山、淄博等产区现均面临资源枯竭的困境,正积极转型建设陶瓷产业总部经济区。高安拥有丰富的陶瓷生产原辅料资源,经过长期开发实验,高安建筑陶瓷生产原料已基本实现本地化,矿藏资源储量可供400条生产线生产100年。因此,为了与佛山、淄博等产区错位发展,避免恶性竞争,高安建筑陶瓷产业可定位为低碳型生产基地。
最后,建设示范性低碳型生产基地,必须合理有序地开采资源,保证资源持续供应。第一,应做好建筑陶瓷资源的统筹规划,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合理有序地开采周边陶瓷资源,注重资源的综合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第二,应未雨绸缪,继续勘探邻近的矿藏资源,做好相应原辅料资源的储备工作,保证扩大产业规模所需的资源供给。
2.普及低碳技术,转变产业发展模式
低碳技术是发展低碳型建筑陶瓷产业的强劲动力和重要支撑,是建筑陶瓷产业顺利从高能耗、高污染型的增长方式转变为低能耗、低排放的增长方式的重要保障。高安建筑陶瓷产业基地应顺应低碳经济的发展特点,以节能减排为着眼点进行技术与设备改造,不断提高建筑陶瓷产业的核心竞争力。转变建筑陶瓷产业的发展模式,不仅可以满足消费者对低碳陶瓷产品的需求,不断扩大市场份额,也有助于消除技术壁垒,顺利进入国外目标市场。
高安市政府应在推广低碳技术方面起引导作用,从政策、制度、税收等多个方面强化节能减排约束机制。要制定限制污染排放和设备购置的标准,鼓励和支持节能降耗技术、废水重复利用技术、能源综合利用技术、回收与再循环技术等特定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必须加强企业ISO 14000认证和清洁生产审计工作,从源头控制和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和工艺。可按照“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原则,在产业基地规划建设和扶持发展若干个陶瓷废弃物处理中心,将陶瓷废弃物加工成可再利用的产品或作无害化处理。
建筑陶瓷生产企业应积极开发利用低碳技术。首先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高传统煤窑燃料的燃烧效率和窑炉的保温效果,推进窑炉余热利用。使用节能降耗的设备,采用新型保温材料建设窑炉,可增强窑炉保温效果。其次要全面推进天然气、煤制气和其他清洁能源的使用,减少生产过程中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粉尘、炭黑微粒等污染物的排放。例如以电为能量的微波烧成技术不仅能源利用率高,还可显著缩短烧成时间,改善烧成质量。再次,要采用工艺除尘,在原料运输和堆放时实行全封闭,控制粉尘污染。例如,采用气箱脉冲布袋除尘技术进行烟尘治理,不仅能达到烟尘排放的标准,还能回收粉料再利用。最后,应在企业建设初期就规划好内部循环体系,实行废弃物利用资源化,高效回收利用陶瓷生产中的废渣、粉尘和废水。
3.塑造品牌形象,彰显低碳特色
市场竞争的实质是品牌的竞争。一个具有品牌效应的高品质产品能拉动一个产业发展,培育和发展名牌产品是培养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之举。高安建筑陶瓷虽然在行业内已小有名气,但并没有在消费者中形成品牌效应,许多人对高安建筑陶瓷知之甚少。目前国内建筑陶瓷产业的竞争集中在中低端产品,截止2010年底,我国共有瓷砖品牌超过5000个,前十大瓷砖品牌市场占有率不超过8%,市场相对分散,产品品牌化发展严重不足,这为高安培育具有低碳特色的高端产品留下了巨大的成长空间。
首先要打造高安陶瓷区域品牌,以形成产业的品牌效应。可借鉴佛山陶瓷的品牌成长经验,实施集群品牌,统一商标,以“高安陶瓷”注册地理标志创出名牌,然后以名牌产品为龙头,梯次培育企业的驰名品牌。高安市政府要扶助企业提升品牌,鼓励企业在媒体进行企业形象和品牌形象宣传,加大企业创建品牌奖励力度,减少高安陶瓷产品在销售时冠上佛山陶瓷品牌的现象。要限制高能耗、高污染、没有竞争力的产品的发展,淘汰明显不符合低碳经济要求的产品,为塑造低碳型建筑陶瓷产品形象奠定基础。
塑造低碳型品牌形象必须以研发低碳型建筑陶瓷产品为基础。高安建筑陶瓷企业应在集群品牌的基础上,积极开展自主品牌经营,围绕低碳特色进行自主品牌创新。在产品开发时注重实现建筑陶瓷产品的薄型化、减量化、节水化和功能化,研发抗菌、易洁、抗污的陶瓷产品。薄型建筑陶瓷具有体轻、超薄、耐酸耐碱等特点,在相同面积产量下可节约量的原料、燃料和产品的运输成本,符合低碳经济“节能、降耗、绿色制造”的要求,应成为研究和应用的主导产品。企业应在国内外建立营销网点,重点宣传产业基地、产品生产工艺、生产流程和产品质量特征中具有低碳经济特点的技术指标,确立其“低碳环保”的品牌形象。
参考文献
[1]邓小亮、伍勇锋.高安产品升级的三件法宝[J].陶瓷(上),2011(4)
[2]付允、马永欢、刘怡君、牛文元.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3)
[3]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应对气候变化课题组.当前发展低碳经济的重点与政策建议[J].中国发展观察,2009(8)
[4]李宏岳、陈然.低碳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J].经济问题探索,2011(1)
[5]商超兵、熊娟萍、张园.高安已建成138条生产线,规划内待建生产线202条[N],陶瓷信息,2011.11.7
[6]张纯、占建平.佛山建筑陶瓷产业大规模转移对江西陶瓷产业发展的启示[J].中国陶瓷工业,2010(6)
篇9
关键词:淄博陶瓷 出口 SWOT 对策
加入WTO以来,淄博陶瓷企业迅速发展,出口量突飞猛进,并与广东的佛山、潮洲,河北唐山,福建德化等形成了我国陶瓷主要出口基地。淄博陶瓷出口为淄博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成为淄博经济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一、淄博陶瓷出口的SWOT分析
(一)优势(Strengths)
1 陶瓷原料资源丰富,产品设计独特。淄博陶瓷资源丰富。主要原料晶种有陶土、石英、长石、焦宝石、碱石、钟乳石、瓷石、釉土、紫砂土等。全国各地的主要陶瓷原料,在淄博都能找到。独特的产品设计是淄博陶瓷的特色。如淄博炻器率先在我国研制成功,淄博炻器色泽柔和自然、釉面光亮,是淄博独特的产品,主要产品有咖啡具、餐具、艺术陶瓷等。
2 产业规模庞大。目前淄博有三个各具特色的陶瓷制造加工中心,分别是博山日用陶瓷产业制造加工中心,杨寨、南定建筑卫生陶瓷产业制造加工中心,淄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程陶瓷产业制造加工中心。其中杨寨建筑卫生陶瓷有着雄厚的发展基础,近几年成功引进了广东东鹏、广东新明珠、上海亚细亚等国内外知名企业人员经营,一大批民营企业也落户其中,如此众多的陶瓷厂家云集一处,已经初步形成了淄博建陶产业的集群优势和规模优势。
3 陶瓷行业专业配套条件优良。不论是各种陶瓷机械设备,还是窑炉、耐火材料和陶瓷辅助材料等,在淄博都有专业化生产企业,具有良好的专业化协作配套条件,产业链基本形成。
4 淄博陶瓷行业具有良好的研发条件和人才培养体系。有专门从事传统陶瓷研发的山东省硅酸盐研究设计院,专门从事工业陶瓷研发的山东工业陶瓷设计院等。人才方面则有专门培养陶瓷美术设计人才的山东省轻工美术学校,和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山东理工大学、山东工程技术研究院、淄博职业技术学院等高等院校。陶瓷行业的研发条件和人才培养体系都较为完善。
(二)劣势(Weakness)
1 知名品牌较少,品牌意识欠缺。淄博陶瓷企业品牌经营意识不强,经常贴牌的企业占30%以上。虽然贴牌使产品价格上升了不少,但利润被贴牌企业拿去大半,并导致很多企业变成了一些国内外知名企业的“生产车间”,这种情形对淄博陶瓷的长远发展极为不利。当然许多企业已经开始重视品牌,但力度还不够。许多陶瓷企业只知道做产品而不重视做品牌和培育运作品牌,品牌影响力十分薄弱,产品知名度不高。
2 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大多数陶瓷企业生产设备和生产能力相似,重复建设多。由于政府部门对陶瓷产业整体规划投入不够,重复建设较严重。企业用于新产品开发的科研投入不高,技术力量薄弱,缺乏创新能力,造成许多企业在生产相同的产品,这种恶性竞争必然导致一部分企业不得不拱手相让自己的市场份额。
3 市场竞争的相对无序,出口价格严重偏低。目前淄博陶瓷企业尚处于转型时期,新工厂兴建、老工厂倒闭,加之国际陶瓷市场处于买方市场的相对状态,各厂家大打价格战,据统计,淄博陶瓷总体上同类产品出口价格只相当于日本和英国陶瓷产品价格的1/7。有的厂家为了压低产品价格减少生产原料投入或简化制造工艺流程,造成了一些厂家产品质量更加低下。如此的恶性循环加剧了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也使市场竞争处于一种相对无序的状态。
4 出口市场和产品相对单一,出口市场有待扩大。淄博陶瓷的出口产品主要是日用陶瓷和建筑陶瓷,且以中低档陶瓷为主,对于利润较高的高档瓷无论是生产还是出口都非常少,这样产品大部分都出口到了亚洲、非洲、南美等发展中国家。对于需求大基高档瓷的欧洲、美洲、澳洲等则出口有限。有时候会出现欧、美客户来单,而厂家没有能力生产出客户所要产品的尴尬局面。
5 企业的管理者知识文化水平低,观念落后,用人机制不合理。由于淄博的陶瓷企业大部分是村办企业或家族式企业。企业的领导和经理,文化程度普遍不高,缺乏有效的管理知识和经营经验,没有长远的发展战略。管理者中“小富即安”思想比较普遍,不少企业实现温饱以后缺乏进一步发展的动力。另外许多企业不重视人才,缺乏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导致企业人才流失现象相当严重,有的企业甚至出现了“天天招聘人才,天天有人辞职”的现象,从而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三)机会(Opportunities)
1 地缘优势。淄博发展陶瓷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淄博市地处山东省中心地带,因此又称鲁中商城。淄博陶瓷历史悠久,驰名中外。齐国故都遗风,蒲松龄的名著《聊斋志异》震铄海外,这一切都给淄博市带来了巨大的国际知名度。交通便利、四通八达,淄博是联结省会济南与滨海青岛的重要结点,因此成了各类商贸用品的集散地。
2 人世后外贸自的放开,竞争环境超于公平。我国加入WTO后,外贸自放开,贸易机会增加。陶瓷企业可以获得大量的市场准人机会,企业的经营环境,尤其是国外的贸易环境区域趋于平等,按照公平竞争原则和非歧视原则,陶瓷业可以与国外企业平等地开展竞争;加之关税的削减、贸易壁垒的降低,中小型出口企业经营成本可以降下来,更具竞争力。这对于原先没有出口自只能靠出口的淄博陶瓷企业不能不说是良好的机会。
3 当地政策优势。淄博发展一直打着陶瓷的牌,因此在政策方面自然给了陶瓷业发展巨大的便利与支持。从现在淄博市人大的立法来看,陶瓷业更是被寄予了厚望,得到了政策上大力的倾斜支持。如根据市政府的统一规划,建立的中国财富陶瓷城,中国陶瓷科技城,博山陶瓷物流商贸中心等这一系列的规划都是在走规模化发展之路。另外,每年举办的(国际)陶瓷博览会和淄博陶瓷琉璃节也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大量客户,使淄博陶瓷业发展旺上加旺。
(四)威胁(Threats)
1 出口仍然面临更多贸易壁垒。虽然加入WTO使关税壁垒降低,但各种非关税壁垒措施与日俱增,进入门槛实际并未降低。例如菲律宾对进口建筑陶瓷征收保护性关税,印度针对中国和阿联酋生产的玻化砖进行反倾销等。陶瓷铅溶出量国际上有明确而严格的标准,经济发达国家从采纳20PPM(即20%)到7PPM,美国要求为2%。淄博陶瓷企业受设备、技术等限制大部分达不到有关要求。
2 整体市场生存环境的恶化。近几年随着全国陶瓷业的发展,在淄博市地区乃至我国其他省市都兴建了大型的陶瓷交易市场。如中国财富陶瓷城,中国陶瓷科技城的建立,使得淄博市内的市场激烈程度进一步加剧。而从全国大环境来看,广东佛山、重庆、山东临沂都兴建了大型陶瓷交易市场,其规模与实力与淄博的陶瓷市场相比,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3 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影响。今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各地政府狠抓落实,严厉整治高耗能、高污染企业。我们知道陶瓷行业本身就是耗能高、污染强的行业。据统计,发达国家生产每吨卫生陶瓷耗电249~553度,耗煤238~476KG,我国则为250~600度,400~1800KG。此外,陶瓷的制造过程中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硫等气体也是造成淄博污染较重的原因之一,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落实势必会对淄博陶瓷企业产生较大影响。
二、促进淄博陶瓷出口的对策
(一)采取多元化的市场开发战略
从近几年淄博陶瓷产品出口状况及能力来看,陶瓷市场主要还是集中在亚洲、非洲,只有少量产品进入欧美市场。且以利润较低的中低档瓷为主。为了扩大出口,提高盈利能力,必须在巩固原有市场的同时开拓欧、美、澳洲等市场,建立―个多元化的市场结构。它包括消费群体多元化和产品多元化。这样既能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多层次需求,又能以较快的速度进入某一市场。
(二)塑造品牌,以品牌去开发和占领市场
品牌是一个企业的无形资产,需要企业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创造品牌,通过品牌去占领市场。淄博陶瓷近50年来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发挥的作用是显著的,但发展过程中遇到最大的难题就是只注重当前利益,搞贴牌生产,叫得响的品牌少。面临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这一点对淄博陶瓷的长远发展极为不利,所以当前淄博陶瓷急需树立响亮的品牌,扎扎实实提高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提高淄博陶瓷的整体形象。
(三)坚持科技创新,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企业一定要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尤其是加大对关键技术的研究与投入,从原料、成形、烧成、装饰、精加工等每个环节力求创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保证质量,从而生产出具有更高附加值的产品。加快发展高、中档陶瓷产品,压缩低档产品,淘汰技术落后、能耗高的亏损滞销产品。实现由出口粗加工向精加工转变。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生产由粗放型的增长向集约型的增长,切实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促进科技创新
篇10
对陶瓷行业来说,这个“冬天”异常“寒冷”。
2011年3月,欧盟做出反倾销初裁,对除极个别企业之外的中国陶瓷企业征收高达73%的临时性惩罚关税。屋漏偏逢连夜雨。随着限购令、银根紧缩等一系列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出台,以及人工成本及原材料成本的持续上涨,中国陶瓷行业受到了更大的冲击。“人工成本上涨了20%以上,其他成本上涨了15%以上。” 广东东鹏陶瓷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何新明说,“大部分企业产销不平衡,许多企业停产甚至关门歇业,尤其在山东、四川等省某些生产低端产品的区域,陶瓷企业停产的高达30%以上。”
恶劣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东鹏增长率依然超过了两位数。东鹏的秘诀,在于消费者认可的高端创新产品,以及经过多年努力,在消费者心中铸就的附加了传统文化价值的优秀高端品牌形象。用何新明的话说,就是“从卖瓷砖到卖空间,从卖空间到卖文化。”
固守高端
中国陶瓷已占到全球市场的30%,有大大小小的陶瓷品牌3000多个。但长期以来,中国陶瓷企业的优势集中在中低端领域,高端陶瓷市场被美、日、欧系的品牌牢牢占据。
“中国产品在国际国内高端市场的这种境遇,是因为产品的严重同质化,只能靠价格战赢得竞争。”何新明说,“17年前,东鹏品牌推向市场时,就定位于高端。这个定位从未改变过”。在他看来,没有创新理念的产品就像是一个空壳,在消费越来越个性时尚化的时代不可能产生竞争力。因此,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充分吸收欧美艺术设计理念、用全球最时尚的潮流来引领陶瓷的设计和生产,用差异化的产品和策略挺进高端市场,直面竞争,成为东鹏的竞争之道。
东鹏建立了博士后工作站,以及近300人的庞大研发团队,多年来,每年都将3%的收入投入研发,他们自主研发的金花米黄、天山石、洞石、纳福娜、至尊洞石等一个个创新产品,成为引领中国陶瓷潮流的风向标。2011年,面对低迷的市场环境,东鹏再次调整产品策略,加大推出新品的力度,强势推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水晶瓷。这些款式新颖、毛利率较高的高端创新产品,成为东鹏竞争的利器。
“2011年,新品销售占比由往年的15%提升到20%。”何新明说,“未来,东鹏会不断调整产品结构,由传统产品逐渐转向一些特殊功能的个性化创新产品,譬如外墙观挂、陶瓷仿木地板,以及各种低碳环保节能的产品,东鹏已经研制出一种不用烧的陶瓷。”
文化领航
中国作为陶瓷生产大国,为何没能在全球打造出强势的陶瓷品牌?这个问题,曾经引起过何新明的深思。
他的结论是,因为中国的陶瓷产品,没有通过文化价值与消费者建立起独特关系。缺少文化力,也造成了中国陶瓷品牌与国际大牌的巨大差距。深挖产品的文化内涵,被何新明提到了全新的高度。“我希望消费者不仅仅喜爱东鹏产品美妙的外观,更能与每种产品建立文化上的共鸣,享受产品所附加的文化品位和文化价值。”何新明说,“我们的产品能说话。”
2007年1月,位于佛山东鹏总部办公楼1至4层的“东鹏陶瓷生活体验馆”正式开张,这家体验馆从装饰细节到设计理念,处处彰显着东鹏对佛山石湾陶瓷文化以及古老东方文化的传承―进门即可见胖胖的盛唐人物造型,听导购娓娓讲述它所承载的神奇故事;可以在玻化砖上看庄子的《逍遥游》,在洞石上欣赏《清明上河图》,从中体味中国古老文化的巨大魅力。2011年3月,体验馆再度升级,这种融合中国传统陶瓷文化的风格在东鹏所有展厅全面推广,无论是在韩国,在印度,在意大利,还是在国内,东鹏上千家产品体验馆全部采用这种风格。
与此同时,东鹏通过各种方式向消费者宣传中国陶瓷文化,并想方设法跻身国际顶尖建陶展会,不断校正着国外同行认为中国建陶产品档次低、技术落后、低价倾销的偏见。
与“冠军”同行
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上,赵红波和申雪以创纪录的216.57分夺得花样滑冰双人滑奥运金牌,这也是中国30年冬奥征程里第一枚花样滑冰金牌。当年4月,东鹏陶瓷即正式签约这对冰坛金牌伉俪为形象代言人,以期借势冠军的明星效应,提升东鹏的品牌力。“之所以选他们,首先因为他们是奥运冠军,媒体暴光率高;其次,他们经过八年恋爱组建幸福家庭,与东鹏倡导的幸福理念相吻合;此外,花样滑冰优美的动作,彰显着东鹏追求的世界之美,而冰刀在坚硬地面上划过,意味着东鹏的地板质量过硬。”何新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