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工艺范文

时间:2023-03-23 05:01: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陶瓷工艺,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陶瓷工艺

篇1

关键词:陶瓷绘画艺术;陶瓷工艺;关系思考

陶瓷艺术在我国已经有着上千年的发展历史,在人类文明发展历史中占有着极高的地位,其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传统文化,不仅为当代学者开展历史研究提供有力依据,更是现代社会发展中的宝贵财富。而陶瓷绘画作为一种主要的陶瓷装饰手段,是中国绘画形成的开端,并且在发展成熟以后达到了一种更高的艺术境界。与此同时,陶瓷工艺也是陶瓷艺术发展的重要手段,其伴随着陶瓷绘画艺术日渐成长,是绘画艺术形成各种独特风格的重要技术和因素,在陶瓷绘画艺术的多样化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一、典型时期的陶瓷绘画艺术和工艺

(一)元代时期

在元代时期最为典型的陶瓷绘画艺术就是景德镇的青花瓷。在景德镇时期之前,陶瓷绘画具有极强的代表性,并且具有明显的特征,不仅地域划分呈现出城南北的形式,而且窑子分布也相对较为分散。然而到元代时期,景德镇就已经开始广泛制作陶瓷,并且出现了青花瓷绘画,之后在元、明、清等时期的发展中,集结了各陶瓷绘画师和工匠的智慧结晶,将青花瓷绘画艺术推向了历史巅峰,并且将这种艺术和工艺一直流传至今,备受人们推崇和喜爱[1]。纵观陶瓷发展史我们可以发现,元代时期的陶瓷工业正处于一个承上启下的阶段,在元代出现了彩瓷,其绘画风格不仅层次繁多,而且画风豪放,极大的满足了我国历史人民的审美情趣。

(二)明清时期

明清时期最为典型的陶瓷绘画艺术就是彩瓷,我们主要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个角度进行分析。狭义上分析,彩瓷专门指斗彩和上彩。当前我们经常提到的彩瓷大多有属于狭义概念,其中并不包含釉下彩。广义上分析,彩瓷主要分为釉下彩和釉上彩等两个部分,其中釉下彩包括青花、釉里红以及青花釉里红;而釉上彩则是包括粉彩、五彩以及珐琅彩等,同时还有釉上彩和釉下彩融合而成的“斗彩”。

在成华期间斗彩发展尤为盛行,景德镇官窑甚至投入大量成本来烧制这种斗彩形式的瓷器。其主要就是由低温状态下的釉上五彩和高温状态下的釉下青花的颜色进行“相斗”形成的,其中以釉下青花色泽为主,而釉上色彩主要就是起到一个点缀的作用,经过烧制工艺逐渐呈现出一种素雅的美感。而到嘉靖时期,斗彩的装饰越来越繁琐,那时青花只能作为一种单一的蓝彩,而五彩则是受到较为密集的应用,主要展现出一种浓艳的艺术风格[2]。这种风格与成华时期的清雅风格形成了明显的对比,被人们称作是“青花五彩”。在万历时期以后,釉上彩已经逐渐发展成形,并且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

二、陶瓷绘画艺术和工艺二者之间的关系

(一)陶瓷艺术是陶瓷工艺的追求,陶瓷工艺是陶瓷艺术的形成手段

陶瓷绘画主要就是人在陶瓷材料上进行绘画的创作行为,其具有一定的灵魂和思想,使艺术家们可以在陶瓷材料上将自身的绘画水平和艺术境界充分表达出来,是不能进行复制的。而陶瓷工艺不管是在技术方面还是材料方面,都相对单一和笼统,可以多次重复出现,陶瓷绘画艺术往往需要借助陶瓷工艺才能充分彰显出来,而且艺术境界也能够得到淋漓尽致的表达[3]。例如,粉彩瓷作为釉上彩瓷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其在工艺技术和工艺材料方面的特殊性非常值得研究。由此可知,通过陶瓷绘画艺术可以将陶瓷工艺的价值有效展现出来;相同的,在陶瓷绘画艺术的呈现过程中,陶瓷工艺也起到重要的作用。如,当代艺术家在陶瓷上进行绘画创作时,往往都需要考虑和了解陶瓷的类型和材料,只有确保陶瓷和画面之间的适应性,才能最大限度的凸显绘画的艺术特征和境界。

(二)陶瓷绘画艺术和工艺存在相互独立、相互依赖的关系

陶瓷工艺不仅具有科学性又具有较强的规律性,在不同时期经常会受到技术水平的限制,但绘画艺术则是具有较强的自由性,它不存在规章制度的限制,具有较强的活力和创造力。陶瓷工艺和绘画艺术二者之间的相互独立,就算艺术家们运用相同的材料和艺术,也能够创作出风格迥异的绘画艺术,并且确保每一个工艺环节都能呈现出良好的艺术效果。陶瓷工艺和绘画艺术二者之间不仅相互独立,而且还相互依赖。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科学技术水平也在相应的提升,这对陶瓷材料和工艺的改进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并且为艺术表达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陶瓷绘画艺术不仅需要一定的工艺技术来实现,同时更重要的还是艺术家自身要具有较深厚的技术水平和艺术修养。陶瓷工艺和绘画艺术二者之间相辅相成,共同进步,材料和技法水平的提升为艺术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养分”[4]。例如,分水技法是青花工艺中较为典型的技巧,合理分析和运用工艺材料,能够创作出不同效果的青花料。

(三)工艺在陶瓷绘画艺术中的魅力

与其他艺术形式相比,陶瓷绘画具有极强的艺术魅力,往往需要自我表现力和娴熟的技巧才能充分展现出来,任何一种绘画艺术都需要在窑火的煅烧之下才能完成,实现其本身的艺术价值。陶瓷工艺的魅力需要陶瓷造型、艺术表现、釉色以及窑火等的完美结合来展现。我们从艺术角度分析,陶瓷工艺和绘画艺术二者之间相互协调,兼具审美价值和实用价值,呈现出较强的互融共生和综合倾向特点。陶瓷工艺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陶瓷绘画艺术作品的质量,艺术家们采取的表现手法不同,得到的艺术效果和审美价值也不同。

三、结语

总而言之,我国从最早的石器时代就已经出现了陶瓷绘画艺术,而且经过各个时期的发展和改进日渐发展成熟,并且走上艺术巅峰,成为当代优秀的历史文化。陶瓷工艺作为陶瓷绘画艺术形成的重要手段,其与绘画艺术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赖,在时展中不断追求更高的艺术境界。因此,艺术家只有拥有熟练的绘画技巧、较高的艺术境界、先进的工艺技术,才能创作出优秀的陶瓷绘画艺术作品。

【参考文献】

[1]马恩杰.现当代陶瓷绘画表现形式多样性研究[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3.

[2]邓维明.陶瓷绘画艺术与中国传统书画美学探缘[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0.

[3]鲁泉平.论青花传统工艺与现代陶瓷绘画艺术[J].景德镇陶瓷,2013(02):48.

篇2

关键词:互动式教学;陶瓷工艺材料;教学;研究

一、陶瓷美术专业“工艺材料”课程的互动式教学是当前研究生教学的客观要求

陶瓷艺术的表现依赖于陶瓷工艺材料和工艺技术,又受到陶瓷工艺材料和工艺技术的约制,陶瓷美术专业研究生开设“陶瓷工艺材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陶瓷制作工艺要求和陶瓷工艺材料的性能特点,懂得工艺材料的配制和使用,为陶瓷艺术造型和装饰设计做好基础。重视“工艺材料”课程的学习是陶瓷美术教学的根本之一。随着我国现代教学的发展,对于高校教师而言要求我们的教学方法尤其针对研究生的教学方法更应该顺应时代的潮流,不仅使学生能够把握住学科的前沿领域,对知识有更深层的认知;更应注重对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以及对新知识的探索能力的开发。

研究生教育区别于其他层次教育的不同点在于“研究”。研究生的整个培养过程就是研究生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学习的过程。但当前我们得传统教学模式纯在一个问题:上课的时间远远多于研究的时间,有些高校的研究生课程设置数量多,时间拖得长,学生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应付上课,研究生教育到底是以上课为主,还是以研究为主?课程的设置也不是很合理,古老的“讲课――听课――作业――考试”模式,重学分,不重研究的做法显然已经不能与时俱进了。老师应该更注重将学生引领到学科的深度领域,让学生领悟学科研究的最高境界,而不仅仅是讲解知识点、确定研究选题。

“互动式教学法”作为现代欧美大学一种基本的教学方法,近20余年来也已成为我国教育界广受关注、积极探索的一种教改措施。“互动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双方的主观能动性,形成师生之间相互对话、相互讨论、相互观摩、相互交流和相互促进的一种教学途径和方法。在教学中教师以课程讲授为主线,以评价观点和完善理论为导向,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研发能力、发表理论观点的能力和对新知识的评价能力等,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理论知识,更促进和提高了学生对新知识新观点的认知能力和研发能力。

二、陶瓷美术专业研究生“工艺材料”课程的互动式教学的具体方法

“互动式教学方法”作为我校人才培养模式之一,它是课堂教学方式与理念的一种创新。它将使我们的课堂从传授知识,转变为传授知识与培养素质并重,尤其它的双向推动力对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方法与兴趣,都有较大的提高。它所营造的竞争向上的环境和接近于实用的锻炼,让课堂趋近生活,学校趋近社会。通过教学改革的研究及相关运用,提高了陶瓷美术研究生对“陶瓷工艺材料学”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陶瓷美术专业硕士研究生“陶瓷工艺材料学”课程互动式实践教学的研究,从课程要求、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上提出教学改革与实践思考。使学生直接参与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结合教学的目的我们在教学上主要作如下创新改革:

1.教学方式和手段的改革:运用互动式教学方法教学,使“教”与“学”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对于教师而言应注重引导,“引导” 一是因材施教:我国培养研究生基本上采取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尤须根据学生的个性循循善诱,因势利导,避其所短,扬其所长,充分强调和发挥他们的潜能、伏势和特点。二是理论联系实际,即专业知识领域的“解惑”:如果说本科生的“答疑”一般在规定、安排的时间内的话,那么,研究生的“解惑”则是经常性地不间断地进行的。“疑”往往是深入的标志,突破的前奏。

2.教学方法的改革: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多媒体课件教学,优秀作品分析,注重对学生工艺材料创新和艺术品位的引导。

3.对学生创造性思维上进行改革研究:注重学生创作个性培养,教学应针对课程加强学生对课题、方案的感性认识,从实践中体会教学要求并与社会接轨。互动式教学模式将使我们的课堂,从传授知识,转变为传授知识与培养素质并重,尤其它的双向推动力,对教师教与学生都有较大的提高。它所营造的是竞争向上的环境和更接近于实用的锻炼。从而让课堂趋近生活,学校趋近社会。

开展的另一个目的是为培养学生们养成互帮互学的良好习惯: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学生中人力资源,尽量要求学生组成小组,共同研究、讨论,另外要求学生们课余时间,以不同的课题为学习小组,开展互帮互学活动,以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开阔学生的学习思路,分析准确性。同时还促进了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互助协同精神;建立团队合作意识,共同探讨课题,增进同伴友谊,为以后进入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努力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独立研究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个性化的陶瓷美术设计人才。

陶瓷美术专业硕士研究生“陶瓷工艺材料学”课程互动式实践教学其关键是怎样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为此,我们构思设计了如下教学程序或方法:

1.对陶瓷美术专业研究生的“陶瓷工艺材料学”要学习的新内容(或主题),老师先作概括性介绍,并提出课程教学中若干要解决的问题供学生思考;

2.学生课后认真阅读教材及参考资料,思考老师的提问。学生们就某问题准备好回答讲稿,并与老师交流,听取老师合理性建议;

3.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讲解自己的看法及表述自己的意图;讲解学生回答同学、老师的提问,师生共同讨论问题。老师提取几个教学讨论点,让学生对问题展开讨论,各自阐述自己的观点与看法;

4.老师最后点评、解疑、评价与总结。

老师要根据各组备课、各人讲解、回答提问的表现打分,计入学期平时成绩。学生在讨论环节要积极参与并尽可能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老师根据他们的这些表现也进行计分考核。通过上述教学方法的实施,使教师与学生间的双向互动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提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仍然起主导作用,但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

三、陶瓷美术专业研究生“工艺材料”课程的互动式教学的价值体现

篇3

[论文摘要]文章以江门职业技术学院陶瓷工艺专业方向建设和教学改革的思路及过程为基点,对高职校企合作办专业、项目工作室教学育人才的模式内涵进行了总结与思考,提出了凝练特色、提升层次、拓展生存与发展空间的陶瓷工艺专业建设途径。

高职教育是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的。本着立足地方办专业、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的宗旨,江门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系(以下简称江职院艺术系)于2006年设立了陶瓷工艺专业方向,培养区域急需的陶瓷工艺专门人才。在专业方向建设初期,采取传统学科体系结构的课程设置。虽然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循序渐进,但是将知识传递与能力培养割裂,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技能训练与企业应用的脱节。学生即使完成各课程的学习,也不知道如何在岗位实践中去应用它们,更无法覆盖职业标准和企业应用标准,达不到毕业生走出校门就是高技能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

在高职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大力推动下,我们与陶瓷行业的专家、学者、技术骨干一起,以地方产业结构升级调整的大环境为背景,以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为导向,通过校企合作组建能力分层、优势互补的实践教学平台,实施专业教学和职业实践一体化的项目工作室教学改革。这种项目工作室教学模式,把教学、求知、做事和技能训练结合在一起,有效地促进了陶瓷工艺专业的特色化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和现象,需要总结和调整。WWw.133229.coM

一、教学改革的先行条件

陶瓷工艺专业方向项目工作室教学改革的先行条件就是系列化实践教学平台的组建。该平台能够涵盖陶瓷工艺制作的前期、中期和后期所涉及的核心能力与关键工作过程。包括:校内的陶瓷工艺车间、数字化陶瓷设计工作站、陶瓷作品展示厅和学生作品销售门市;校外的陶瓷装饰集训营,以及在景德镇、江门、佛山、潮州等多家陶瓷企业所建立的多间校外实训基地。

其中,校内的陶瓷工艺车间近300平方米,内有拉坯机、燃气梭式窑、模具车床等多种设备和制作材料;按照企业生产流程来划分和设定室内空间。能够实现从“泥料配置、釉料配置、装饰造型、模具制作、装窑烧制”等陶瓷设计制作的整个工作环节。数字化陶瓷设计工作站包括多媒体教学设备、三维扫描仪、学生电脑、多功能一体机等设施,配置平面、立体设计软件及数据管理软件,满足数字化教学与设计训练的需要。能够承接花砖腰线图案设计、景观陶瓷设计等多个项目工作。学生作品销售门市主要为学生小组活动提供场地。在近50平方米的工作室范围内,由学生自主筹谋策划与接洽、自主搭配人员组成项目小组,全权负责店面的方式和氛围设计、作品的摆放与销售计划设计。而校外的综合装饰集训营则为合作企业内设的实训工作室,地点邻近景德镇陶瓷学院。通过完成限定的综合装饰项目设计任务,使学生在具体而真实的工作过程中,学习和掌握陶坯雕刻、施釉上色、青花等综合装饰技法,了解装窑烧制的陶瓷产品整体制作过程。同时利用景德镇“瓷都”的优势,开展渗透式的专业考察和行业调研。指导教师带领学生对景德镇的陶瓷行业、高校进行考察,使学生了解陶瓷工艺及造型特点,感受行业顶尖发展趋势及其辐射面,使认知、体验和实践三位一体。

陶瓷工艺专业方向的各个项目工作室在能力培养方面各有侧重又相互交融,能力分层且优势互补:校内的系列工作室主要培养学生行业通用的陶瓷工艺基础知识、岗位核心技术能力以及跨行业职业能力。突出人文素养、职业素养的培育,强调工具性,体现发展性。特别突出培养学生将设计构思具体化、最终转化为现实产品的过程实施能力。校外的多个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则主要培养学生面向岗位的职业特定能力,是校内项目工作室教学的有力补充。强调利用企业真实的实践环境和行业氛围,促使学生将专业学习与行业发展规律、职业岗位能力点相结合,在任务目标的要求下,积极地实践、参与、探究和创新。

校企合作项目工作室教学平台的搭建,使陶瓷工艺专业方向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够融合为一体;使一系列特色教学项目的实施得以融会贯通;使课程内容和课程结构呈现职业性和开放性特征,为项目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实施提供了先行条件。

二、教学改革的思路及重点

陶瓷工艺专业方向教学改革的主要特点,是通过对本土经济项目的开发和实施,把真实的设计任务引入教学,并将由此衍生的学术成果投入商业运作,既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又为师生提供实战训练的机会。学生在完成第一阶段的通识教育、专业基础课学习和专业认知实习之后,马上进入将“工作过程、典型工作任务、核心能力、专业知识”融入其中的项目工作室教学与实训。主要包括:建设“双师结构”项目教学团队、改革项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开展专业技术服务等方面。

1.校企共同组建专兼结合、双师结构的项目教学团队。包括艺术设计类导师、陶艺大师、企业技术骨干等,分别负责项目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指导,使学生同时接受艺术与技术的双重影响。教学中,由陶艺大师或企业专家亲自授课,与学生进行互动和座谈。通过行业大师的亲自传授与指导,在专业领域、学习态度、价值观念和生活目标等方面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方式针对性强且具有亲和力,非常适合高职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特色成长。同时,定期选派专任教师到关联企业挂职,参与企业项目设计和产品开发推广,这样既提高校内专任教师的职业实践能力,又利于新项目的引进与开发。

2.设计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项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真实的、典型的项目任务的引入和承接,是陶瓷工艺专业项目工作室教学改革的核心也是关键。在项目引入之前,项目教学团队就要根据教学需要进行系统规划和全面分析。首先确定该项目工作与学生阶段能力培养的适应性,再将项目任务与职业能力发展过程中的专业学习内容、个性发展需求结合起来进行系统化处理,并设定对应的质量评价标准。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强调师生间的交流互动;强调通过教师的信任、尊重、鼓励和引导,来发现学生的优点和发掘学生的潜能,使每一位学生自信、主动地学习。在项目结束时,要求每个学生必须有一件能够代表自己设计意念的、与主题切合的产品,并能阐述设计思想和构造机理。同时分工合作完成作品推介、展览设计、场地布置等相关后期工作。2006年以来,陶瓷工艺项目工作室先后承接了省内外多个项目工作,取得了良好的实施效果。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碉楼旅游纪念品设计项目的承接和实施。

作为全国著名的侨乡,江门工艺美术历史悠久,碉楼文化中外闻名。以雕楼为题材的本土旅游业也随着世界文化景观遗产的成功申报而蓬勃开展,并带动了一系列的建设项目,旅游纪念品开发设计就是其一。这种特定的地区文化和习俗,往往就是支撑优秀设计的基础。获讯之后,江门职业技术学院以敏锐的市场触觉,迅速地联系商榷,开发设计本地旅游纪念品的项目。

这一富含本土文化创造特征的真实经济项目的承接,使陶瓷工艺专业师生全面地参与到社会和市场的运作当中。首先开展的就是市场调研。在导师的带领下,陶瓷工艺专业学生对江门开平雕楼四大村落、立园等展开调研考察。了解雕楼文化,收集专题资料,分析主题,研究和构想多种新颖的设计方案。根据方案,结合各种工艺造型手段与技术,进行物化效果制作,最终把造型与传达糅合成一个整体。在此期间,导师根据学生创作的进程和需求随时提供必需的指引、帮助和解答。学生通过大量的整体与局部的试验,来丰富和实现造型,进而把握到自我独特的设计语言。经过多层次社会行业各类专家的投票评选,陶瓷专业师生所创作的碉楼工艺品在一系列设计中脱颖而出,成为打造地方特色旅游纪念品的首要选择。

3.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拓展专业教学的区域影响力。陶瓷工艺专业推行“逐步、递进”的职业资格培训和考核制度,先后开展了陶瓷雕刻工、计算机辅助设计、装饰美工等技能工种的鉴定考证活动。专业学生可以根据自身能力特点,选择考取适合、实用的职业资格证书。并逐步把行业企业的要求深化到项目教学当中,使学生在完成限定工作任务并达标之后,能够直接获得合作企业工种的高级岗位资格证书。还尝试与江门二轻联社等下属企业联合举办雕刻技能培训班,为关联企业的员工提高职业能力和专业设计能力提供培训辅导,拓宽企业技术人员的专业发展之路。

4.形成帮扶政策,确保校企合作有效运作。为了更好地拓展专业教学在地区的影响力,陶瓷专业教师积极争取学院、政府和各界社会团体的鼎力支持,并促成相关的帮扶政策。例如:学院的各类设计项目优先考虑由陶瓷项目工作室来承接和完成。而完成的各类项目业务,可作为学院的科研课题进行立项申报。经院内外专家评定考核后给予相应级别的科研奖励。几年来,我们与江门、佛山、潮州等多家陶瓷企业、学校、文化宫、培训机构开展广泛的合作,安排专业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工学交替,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历练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同时支援企业生产。并建立组织管理机构,对学生的生产及生活各方面进行管理,以确保顶岗实习、工学交替的顺利进行。此外,校企双方还联合编写了《陶瓷工艺专业概论》《拉坯》等培训教材,联合开发多项新产品、定制产品等,逐渐形成校企互动双赢、共同成长的良好态势。

三、教学改革的具体成效

江职院艺术系陶瓷工艺专业方向通过校企合作,把工作室体制与项目教学融合为一体,把原有的学科课程结构转化为以项目任务为驱动、以工作过程为引导的优化创新的课程结构。使学生的被动学习和模仿性设计转化为开放性的、动态的过程性学习和创造性设计,最利于学生“工作流程中的关键性岗位知识能力”的培养。校内教师、专家技术人员作为项目经理和项目指导,不仅要精心设计好每一条利于学生成长的项目实施路线,以及小步迈进的步阶,更要对每一次挫折都进行预计,甚至设计一些需要超越常规才能达到的远近目标,同时提供大量信息资料、案例范本帮助学生分析排解,推动学生在历练与体验中融合基础知识,熟练专业技能和多角度的定义问题答案。在给予学生极大的艺术创造空间的同时,给予学生广阔的行动空间、自主的学习空间和真实的博弈空间,使学生不仅体验设计过程,也更直接地体验设计的应用价值。2006年以来,陶瓷工艺项目工作室先后承接了广东省教育博览会参展作品设计、深圳国际文化博览会参展作品设计、江职院礼品设计、陶瓷文化墙设计等系列项目。师生作品多次参加国家、省市级设计大赛并连续荣获奖项。学院每年均举办学生陶瓷作品展览和设计大赛,参与者众,形成了相当的影响力。

四、专业教学的发展方向

陶瓷工艺专业的项目工作室教学模式,有效地促进了陶瓷工艺专业的特色化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也出现了一些突出的问题和现象。例如:教学中过于强调学生的陶瓷专项技能训练,而放松了学生在综合设计能力方面的发展,使学生专业面偏窄,专业能力偏于单一。虽然首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8%,但初次就业就进入核心技能岗位的毕业生比例不高。仍然有学生坚持把薪金待遇列为首要条件,宁愿选择并不对口但待遇高的实习和就业岗位,等等。因此,在专业建设和发展的道路上,还需要在以下方面做出努力:

1.科学规划,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和特色发展。既重视培养学生专项职业技能的项目工作室教学平台建设和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的基础教学平台的建设,更重视二个平台之间的有效衔接和交叉融合,有效促进学生职业岗位能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共同提升。在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同时,尝试在现有专业课程设置的基础上,结合岗位能力点,增设大区域范围内应用性强、能够对原有专业能力形成支撑的模块化菜单课程,为学生就业提供多项选择。

2.完善管理,确保项目工作室的教学质量。首先要加强与企业磋商,共同研究在企业化的项目工作室教学环境中,校企共同管理的制度和方法,形成良性的校企双重管理机制。例如:建立相对应的生态竞争机制和监督评价体系来进行深层次制约。由院内外专家组成督导组,从培养学生的实际效果、社会声誉及专业影响等方面进行质量考核与评估。再如:建立项目工作室教学的定期检查机制,建立畅通的师生意见反馈渠道,及时聆听建议和解决问题,促进项目工作室教学形式更为自由和开朗。

3.提升层次,合理提高项目教学团队的职教能力与水平。应针对专兼职教师的不同背景和特长,设立合理的职教能力提升机制。例如在专业教学的过程中,曾出现部分校内专任教师特别是一些新进的高学历教师,缺乏企业一线工作经历和实际的教学经验,不能够熟练掌握职业能力分析或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方法,影响了以真实工作任务或社会产品为载体教学方法的实施的现象。对于这一部分教师,则应强化下企业挂职实践的制度要求,尽快提高其职业经历和专项技能水平。而对于从企业引进的专业课专任教师和聘请的技术导师,则可通过“一对一”的方式,适当开展教学能力和技巧方面的帮扶与培训。其中最关键的,是通过项目工作室教学机制,促使不同类型的人员发挥各自的长处和优势,给予学生全方位的影响和服务。

4.强化特色,以特色优势拓展专业的生存与发展空间。首先要发挥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平台的优势,从工艺技术、网络宣传、素质培养、思维训练等诸角度开展教学研究活动。规划建设陶瓷艺术中心网站,研制教学课件,建立多媒体素材库,开设全院性选修课程,使该平台成为不同专业学生发展个性、表现自我、乐于学习和实践创造的艺术素质培养与创新能力训练的场所。其次要发挥江门五邑地区唯一的陶瓷专业技能鉴定考证点的优势,按照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开展陶艺制作技能培训和比赛;为陶瓷企业员工及需要培训的社会人员提供专业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

5.创新创业,促进部分学生创造性发展。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思想指导下,创新创业已成为各行各业的核心发展理念。陶瓷产业更是新形式不断涌现,岗位内容及职业结构不断变迁。陶瓷工艺方向教学也要结合这种现状及时做出转变。加强开放性和创造性的专业建设特点,与时俱进。在突出实践主体地位的同时,实现职业定位与学生自我发展相统一的教育目标。

篇4

关键词:陶瓷,陶瓷史,工艺美术

 

中国最早的陶瓷是青瓷,发现于山西夏县东下冯龙山文化遗址中,距今约4200年。随着中国原始艺术的第一繁荣时期的结束,迎来了新石器时代工艺彩陶的第二繁荣期的来临。

仰韶文化彩陶最早出现在河南省淹仰韶村发现。其中有半坡型彩陶,首先发现西安东郊半坡村,分布地区集中在关中平原。彩陶以黑色与红色为主。装饰图案有人面纹、鱼纹、鹿纹、蛙纹等。而中晚期的鱼纹从静态转为动态,不在注重形态,通过对口,眼腮尾鳍的描绘来表现鱼的动态。半坡型彩陶钟情于几何纹样的造型。说明了我们祖先的抽象造型能力。庙底沟型彩陶首先发现于河南陕县庙底沟。主要分布在陕西中地区。庙底沟型彩陶整体造型的线条极为流畅。装饰图案多采用圆弧线,直线和点。构成雅致流美的神韵。马家窑型彩陶是庙底沟的延续和发展。首次发现于甘薯马家窑。硕士论文,陶瓷史。。马家窑型彩陶整体风格是豪迈、大气,有着极强的动势。图案中,大量出现平行线,平等圆弧线,同心圆,在漩涡式的滚动中所有出现在圆点,恰恰又产生出静态美。

到了夏、商、西周时期,陶瓷制作工艺大大提高,而且窖场规模也不断扩大。由于商饮酒之风盛行,所以陶质酒器很多如:觚( gu )、尊、壶、爵( jue)等。到了西周,陶质的酒器明显减少。装饰手法上更注重部位的选择比例的权衡虚实,繁简的搭配在这个时期已经体现出来。这个时期随着三层花,理性色彩的增强以及窃曲纹,波纹,重环纹,瓦纹等的出现更好的体现了夏商西周时期工艺的提高。

秦汉时期是中国社会的重大转折时期,也是一个大融合的时代;秦汉工艺美术是以强盛的打帝国为背景的大一统美术。以儒教思想为背景的礼教美术和以人生享乐为背景的神仙美术。其中,汉朝的陶瓷工艺有较高成就的有:釉陶,青瓷,彩绘陶,陶塑等。汉末晋初最好的青瓷窑是越窑。胎质坚硬,胎色灰白。这个时期的主要瓷器是青瓷。基本风格是清雅,装饰纹样的舒缓,釉色清新可人。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则以佛教美术的兴起哲学思想进入艺术领域,本时期主要以清淡,玄学,竹林七贤为主要的风格。大量的出现白瓷、青瓷。瓷是由陶演变发展而来的。与前面提到的陶有着本资的区别: 1.原料不同。陶用黏土,瓷用瓷土。2.烧制温度不同。陶器低,在800℃左右。3.质地不同。陶器质地松脆,有微孔;瓷器质地细密,敲击声脆如金属声。硕士论文,陶瓷史。。

隋唐时期是中国工艺史上的又一个高峰时期。无论是陶瓷上的南北交流清白并重,还是金属器皿上的中外合璧,都表现出匠师那种“不薄技术,爱艺术,不薄今人爱古人”的内在追求与气质。创造了开放的华美时代。

隋朝的白瓷,釉色光润。以青瓷为主流产品。唐三彩女佣的出现在世界上享有极高的声誉。唐三彩女佣那雍容华贵的大家风范,实在是大唐包容一切外文化的象征。唐三彩是唐代彩色釉陶的通称。多用白色粘土做胎;以含铜,铁,钴,锰等金属元素的矿物质为着色剂,配制低温釉,施于胚体表面在800—1000℃左右低温中烧成。其彩色并不仅限于三种颜色,一般有绿、黄、蓝、白、紫等多种色彩,但以黄、白、绿为主。唐三彩主要用于随葬。常见的有瓶、钵、罐、盘、杯、碗、枕等普通生活器皿,此外还有各种动物和人佣及建筑家具等。

随着市民生活的需求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两宋的工艺美术呈现出欣欣向荣的蓬勃气象。这时期出现了宋代的五大名窑:汝、官、哥、均、定。

1.汝窑(以烧造青瓷为主),天青色,天青色在色彩上介于绿色和蓝色之间,既有蓝色之冷又有绿色之温。汝窑瓷器朴素、高雅是统治者沉淀于安逸享受的现实反应。体现了平淡、蕰籍之美。

2.官窑,胎有灰、黑和米黄数种,纹片大、小均有,釉色有粉青、米黄、深米黄等。北宋官窑窑址未明,南宋修内司官窑及郊坛下官窑窑址在杭州凤凰和乌龟山。硕士论文,陶瓷史。。

3.哥窑(龙泉窑),釉色有粉青,灰青,米黄之分,以灰青为主,釉面布满龟裂的裂片,有开片。弊病称为了一种纹理,好像冰裂变化万千形成自然雅致的天趣。

4.钧窑,在河南禹县,有天青、月白、灰蓝、海棠红、玫瑰紫等色。艺术特点为:“夕阳紫翠忽成岚”天青色于玫瑰紫色交织,釉色美如朝晖。铜的运用高温形成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5.定窑,是五大名窑中唯一烧的白瓷,兼烧黑釉,绿釉酱釉。地址在河北曲阳。釉层薄而滑腻滋润。釉色白中微微闪黄,好似古代妇女薄施粉黛。给人以柔润,恬美的美感。硕士论文,陶瓷史。。

南宋 足洗和明永乐、窖青花缠枝山茶纹扁壶都为上海博物馆的珍藏品。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化。硕士论文,陶瓷史。。

两宋时期瓷的发展有两大特征,一是南北瓷都在发展;二是官窑,民窑都在发展而元瓷的发展则集中在江西景德镇的发展上。其主要工艺是青花,釉里红,中国书画艺术与中国陶瓷工艺得以充分完美的结合。这是景德镇瓷工艺的重大贡献。而且元代还烧制高温卵白釉、红釉、蓝釉。硕士论文,陶瓷史。。

到了明朝,景德镇瓷器独领。主要瓷器品种为:青花、釉里红、五彩、珐琅彩、粉彩。极具宫廷贵族气象的典雅,其突出代表要数五彩冰梅蝶纹瓷瓶了。圈足与瓶颈装饰带采用红绿相间的民间抽象、写意的表现手法,与肩、腹、腰部的冰梅蝶的主体纹饰形成强烈的对比,色调雅致而明洁。清朝的宜兴紫砂壶制作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文人雅士的积极参与其中。书画与紫砂壶的关系更加的密切,同时也反应了紫砂壶制作更加文人化了。

一部陶瓷史,就是一部中国古文明史和审美史的缩影。由于每个历史时期的制作工艺和审美感受的差异,从而形成不同的陶瓷装饰形式。各个历史时期都有闪现时代光辉的精美之作,体现了各个时期的陶瓷发展特点。陶瓷烧制是一门博大精深的文化。随着历史的发展,陶瓷工艺也将展开新的一页。技术与时代完美结合,相信陶瓷事业将会变得更加辉煌。

参考文献:

[1]海天.中国工艺美术简史[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

篇5

在宋代,中国的陶瓷无论是从技术上,还是艺术上都有非常大的飞跃,其中主要以青瓷与白瓷为主,简约淡雅、颜色纯净是宋代陶瓷造型艺术上最为独特的风格。在制瓷技术进步的同时,釉下彩绘瓷及各色窑变的彩釉陶也随之有了很大的飞跃,这些艺术表现力及其成绩对当时的陶瓷装饰风格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一 工笔画创作的技法及特点

1 鲜明的写意色彩

宋代的工笔画具有鲜明的写意性,这种写意性是受其当时的社会文化所影响而形成的。宋代工笔画在开始创作时,先要领会出画所表达的主题,然后根据其整体的空间布局和结构进行勾勒,这样在绘画时才能做到具有自己的特点,而不会出现“千画一面”的情况,也能够在绘画的临摹中创新出原画的内容。例如,《果蔬来禽图》中小鸟的造型特点,《花篮图》里各种花卉在色彩上的和谐,《白头丛竹图》在竹叶用笔上的差异,《枯树八哥图》里枝干的写意性等。

2 精准的造型手法

宋代工笔画绘画讲究造型手法的精准性,其主要体现在它的空间结构布局以及线条等技法上。例如,在绘画时,应要力求在造型上精准,追求神形兼备。宋代工笔画的绘画对象和内容多以小品居多,这就导致画面中如果有局部中细小的形状走形就会可能破坏画面整体的结构,例如,鸟喙的弧度、叶脉的走向、爪子的大小、鱼儿的神态等。因此,掌握形状准确、结构合理是宋代工笔画的基础原则。

3 精细的线条勾勒

工笔画的特色是用笔考究,细腻,近现代的工笔画提倡线笔法。当代画家又有所进步,以田世光、于非?等人为代表,在他们的画作中,最常见的是勾勒法和勾填法,而构成画面的主基调的,是醒目的粗线条。而宋代的工笔画则大多采用勾染法,线条纤细淡雅。

4 考究的用色方法

宋代至今,历经千年,保存下来的工笔画颜色不再鲜艳,而呈现一种雅致,隽永的姿态,少了一些烟火味道,多了些贵族气质。纵观宋代作品颜色极亮的并不多见。究其原因,也许是当时画家的追求,也许是因为时光的侵润,而形成的的沧桑韵味,这反而成为宋人作品的魅力所在,和鉴别指标。当代我们研究宋代工笔画时,就要掌握宋代画的特点,学习以沧桑的韵味为基调的色彩,保持其古韵。

二 工笔画对陶瓷装饰风格形成的影响

1 平淡清真的造型韵律

宋代继唐代的盛世文化背景下,虽不及盛唐时期的鼎盛,但也创造出了其独有的文化辉煌,继唐三彩的制瓷工艺后,宋代进而开发出自己独特的制瓷特色,使中国陶瓷业在上承唐的工艺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创新,其陶瓷工艺无论从工艺上还是品种上都呈现出质的飞跃,其精神面貌和艺术境界达到了一个顶峰。这也与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有直接关系。北宋定都卞京,促进了中原地区的经济发展,同时为陶瓷工艺的发展也夯实了基础。宋朝的文化主流和崇尚道教的思想意识,也奠定了其艺术审美以含蓄,质朴,自然为美。上层社会的意识和审美情趣,决定了文化艺术的发展走向。

宋代盛行理学,人们的审美意识也偏于质朴,平淡,自然。去掉了唐代的华丽和雕琢,并把艺术美提升到哲学的范畴。这些理念植入到制瓷中,就形成了其独特的艺术审美观念,陶瓷以淡雅的色调,做工的细腻为美的标准,重在神、趣、韵、味的表达,并相为表里,成为历史上的独特的艺术风范。宋代崇尚道家的清静思想,审美观念也深受其影响,所制的陶瓷艺术作品朴实无华,文雅大方,艺术韵味浓厚,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及当代的借鉴价值,是美学范畴的新创举。

2 意蕴深长的工艺手法

宋代的文化灿烂辉煌,名家名作层出不穷,例如,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清明上河图》,它就描绘出汴京以及汴河两岸的自然风光和繁荣景象,这也是其时代繁荣景象的充分体现。宋代的文学文化成就也极其闪耀,例如,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在古代文学的阆苑里,是一座芬芳绚丽的园圃。陶瓷受当时文化的影响,其工艺从造型到样式,也有其独特的艺术特点,这也是陶瓷艺术成熟的必然条件。换而言之,也就是说,造型程式化标志着其艺术的成熟,和制陶艺术的水平高度,说明宋代的陶瓷艺术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本文在这里以宋代梅瓶为例来进行说明,梅瓶本来是盛酒水的瓶子,在造型上为口小、颈短、肩宽、腹部收缩、足部收敛、底部较小为特点,瓶子整体的比例修长,形体轮廓清晰、挺拔高峭,有很强的形式感,所以一直到现在,人们依然特别喜欢这种造型的装饰品。

梅瓶出现于唐代,但其样式发展到宋代就比较成熟了,因瓶体修长,宋时称为“经瓶”,作盛酒用器,造型挺秀、俏丽。宋代的梅瓶,器体一般高且偏瘦,肩部向下斜,足部长而接近于直线,底部比较小,器体的最小直径在肩部之上至口下部,但其处理手法多样,造型结构就更显得形式多样,各具个性,但其大体的形式还是接近的,也正是因为这种“大体则有,定体则无”的变化,成就了宋代具有代表意义的典型造型形式。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程式化与规范化的发展促进了宋代陶瓷造型的形态发展,使之越来越趋于完美,这才有了形体比例恰当、细部准确、整体和谐、意蕴深厚,给人带来强烈视觉冲击力的宋代陶瓷作品。

综上所述,宋代陶瓷工艺的发展,其不同造型的作品是经过适应不同地域、人们的不同生活需求而形成的。在陶瓷作品中,蕴含着生活的美学、习俗以及深厚的意蕴,同时也融入了手工艺人对生活的理解。从造型形式的角度来看,中国宋代的陶瓷是“求正不求奇”,在造型上大多比较平实,极少出现奇特的造型,可是在平实中却蕴含着深厚的韵味,赢得了人们的喜爱。

三 陶瓷装饰艺术中工笔绘画技法的体现

陶瓷装饰艺术历经时间的流逝,经过不断改进,到了宋代时期陶瓷刻划花装饰艺术达到了顶峰,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貌。陶瓷装饰纹样以模仿工笔画中的线的表现形式,广泛的运用在陶瓷纹样装饰上,其中,刻划纹饰采用的技法就是把土坯表面上多余的土料剔除,增强阴影效果,把陶瓷上纹饰本身的立体感凸显出来。这种装饰手法多用于青瓷,在宋代大为盛行,这也充分显示出了中国古代手工业者娴熟的雕刻技法。

1 阴线划纹:细腻且极富立体感

宋代的越窑瓷器,享誉海内外,划纹的针刻花青瓷是瓷器中的珍品。越窑是阴线划纹技法的先驱,早在九世纪初就开始使用,各种瓷器器皿上出现了大量的宝相花、团花、鸟纹等装饰素材。

大约在公元10世纪后期,线划纹饰走出越窑,流入了全国各地的瓷窑,线划纹饰瓷器呈现井喷之势。从已出土的越窑作品来看,越窑一直到11世纪初期都在烧制有线刻纹装饰的青瓷。从出土资料看,不但南方有线刻技法,北方窑也有。这种线划纹饰最具代表的手法就是减地刻画,指的是先把纹样的轮廓刻出来,再沿着轮廓线把花纹外部的一部分剔掉,凸显出纹样,同时用层次区别来把纹样图案表现出来,这种手法和浅浮雕相似,立体感较强。

2 剔刻纹:三维视觉效果极强

(1)高浮雕式剔花,就是装饰主题浮起于瓷器表面,且雕刻部位错落有致,互有参差。耀州窑剔花青瓷是高浮雕式剔花中的代表,这类作品大多出现在北宋早期,作品中不同层次的装饰平面上都重迭着各类卷草纹或者花叶纹,具有很好的三维效果。

(2)平浮雕式剔花,磁州窑是平浮雕式剔花技法的发源地。白釉剔花就是剔除部分白色纹饰,露出坯体的颜色,烧制后,明暗分明,雕刻面形成规律而整齐的阴影,从而把主题外轮廓的棱角清晰地衬托了出来。公元10世纪末到11世纪这类作品比较流行,到了11世纪后半期,在磁州窑作品中,剔花技法就不再处于主流地位了,并且开始整合入其它的技法以及彩绘等技法。

3 刻花:构图布局的形式多样性

北宋中期制瓷技术更加成熟,在制瓷艺人的不懈努力下,研究出了新的斜刀刻花手法,起先与并浮雕剔花与高浮雕式剔花技法,呈三足鼎立之势,后取而代之。行内也称单入侧刀法,名字体现其特点,或直刀单入,或侧刀广削,立体效果更加显著。这种刻花线条流畅而犀利,层次明显,与前期的剔地浮雕的手法相比,更加简洁省力,生产效率也更高。当时,宋代各大小瓷窑都趋之若鹜,并在此基础上,在构图上更加丰富,花鸟鱼龙、植物都可,整体布局也呈现进步的势头,宋朝陶瓷艺术的进步是显而易见的,可以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4 篦划纹:独具风格的工艺技术

使用小齿比较密集的篦状工具在坯体的表面刻划出间距相等的平行纹线,就叫做篦划纹。五代时起,篦纹装饰运用很广。及至宋代中期,演变为篦划纹。这种技法,精巧细腻,方便快捷,可以一次成型,划出需要的线纹,省时省力。若是从制作工艺的材质来看,那些比较坚硬或者塑性较差的材料,例如,金银器皿或者漆器等,则没有出现类似的篦划纹装饰。篦状工具的制作,需要硬度比较低的土坯,间距不等的并行线纹工具可按要求任意制作。宋代成熟的篦纹装饰,和阴线划纹、剔刻纹,以及刻花,都是宋代陶瓷艺术的特色工艺,且备受人们喜爱。宋代时,南北方各个窑口都广泛地采用了篦划纹装饰纹样。

篇6

陶瓷薄板最初由日本研发并生产,主要生产 1200mm×2400mm×(3~6)mm规格的陶瓷板材,用来做推门板。而国内生产陶瓷薄板也是这两年才兴起,目前已有三家企业生产过陶瓷薄板,加上佛山樵东陶瓷,总共四家企业。

这种规格的产品主要销往日本,如果内销的话可根据客户对尺寸不同的要求进行切割,也可适当做小一点、做厚一点,可做成仿古、渗花抛光地砖。这类产品由于薄,受热快,可大幅减少热用量,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起重要作用。

2生产工艺流程

陶瓷薄板采用真空挤压成形,然后对辊压制成厚度为6mm左右,并切割成略大于1200mm×2400mm尺寸的湿坯体,依次经干燥、素烧、施釉、印花、釉烧等工序制得产品。具体工艺流程如下:

坯体配方原料制备真空粗练真空挤压成形对辊压制切割微波干燥低温素烧(可免)直线淋釉(底、面釉)大规格印花机印花釉烧切割分级包装

3坯体配方

3.1 坯体配方类型

最初由于陶瓷薄板的特殊用途,只能做成陶质的。由于瓷质薄板容易变形,且重量太大做门板不太适宜。随着陶瓷薄板用途不断广泛,最近一年出现了瓷质陶瓷薄板。

3.1.1陶质坯体

目前陶瓷行业的陶质薄板吸水率控制在6~10%,而陶瓷薄板普遍采用挤压成形工艺,其坯体化学组成与普通陶坯不同,化学成份(wt%)为:SiO2:66、Al2O3:19、CaO和MgO:4~10、K2O和Na2O:2、Fe2O3:1.5、TiO2:1、I.L:6~10。其配方为:砂料:30~40%、泥料:35~45%、石灰石:5~10%、硅灰石:0~10%、膨润土:0~5%、长石:0~5%。其含铝量高,可加入少量的长石助熔,降低吸水率。

3.1.2 瓷质坯体

瓷质陶瓷薄板是最近半年才出现的,据传最初由马来西亚一家陶瓷薄板生产厂家首先生产出来,其吸水率为0.5%。超薄瓷板的化学组成与普通瓷质砖比较,其含铝量更高、含硅量更低,另外含钾、钠量也要高一些。化学组成(wt%)为:SiO2:66、Al2O3:19、CaO和MgO:2、K2O和Na2O:4~7、Fe2O3:1.5、TiO2:1、I.L:8。其配方为:石粉:45~55%、泥料:40~50%、滑石泥:0~3%,另外,配方中要加入滑石泥和黑泥,此时泥料塑性好,不用再加膨润土。

3.2 坯用原料

挤压成形与干压成形不同,其对坯料有特殊的要求,而且主要是坯体干燥强度、可塑性、吸水率等方面的要求。除此之外,原料还需选择储量丰富、质量稳定的品种,特别是泥料的性能必须满足。

3.2.1泥料的选择

干坯强度、可塑性以及收缩等工艺参数主要取决于粘土(泥料);因此要注意选择粘土,最好选二次粘土,烧失量太大的泥料在普通瓷砖的生产中无法使用,但可在超薄陶瓷板中使用。因为砖薄,所以不用担心排气问题。

如果无法找到高粘度的粘土时,可用甲基来代替。挤压成形时要把泥浆榨泥练泥后才可使用,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讲,超薄陶瓷板对坯料的要求并不高。

3.2.2砂料的选择

砂料要求白度好即可,无其它要求。

3.2.3石粉的选择

石粉在陶质薄板中用量很少,可以不用。它主要用在瓷质薄板中作助熔剂,要求其白度高,烧成熔融温度低。

3.2.4其它原料的选择

一般陶质薄板中会加入一部份石灰石和硅灰石。一般一次半烧、二次烧成可以多加一些石灰石,而一次烧成应尽可能少加。瓷质薄板中还会加入1~3%的滑石泥,用来助熔、增白。

3.3 陶瓷薄板对坯料的工艺要求

由于超薄陶瓷板采用挤压成形的工艺,因此坯料必须满足挤压成形的要求。

3.3.1可塑性

可塑性是塑性坯料的主要性能,也是成形的基础。为了保证泥料在成形操作条件下能够顺利延展成坯体,要求泥料应具备良好的可塑性。通常以“塑性指标”的数值来表征泥料可塑性的强弱,一般控制坯体的可塑性指标为2.5~3.6。

3.3.2 含水率

可塑性坯料的含水率取决于原料的性质及所采用的成形方法。一般挤压、滚压成形的坯料含水率为19~22%。

3.3.3干坯强度

对于超薄陶瓷板来说,干坯强度极为重要,直接影响到淋釉印花的成功与否,因此必须满足强度要求。一般一次烧成的干坯强度要求>1.5MPa,而陶瓷薄板对强度要求更高,最好大于>2.0MPa。在配方配制过程中最好使用二次粘土,如广东黑泥等,或加入少量的膨润土。

3.3.4 收缩率

坯体的收缩包括干燥、烧成收缩。对于大规格超薄陶质板来说,坯体的收缩大小对于尺寸稳定性有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出口日本的陶瓷推板门。因为需要经过切割才能使用,所以对于做贴在墙上的釉面砖和贴在地上的低吸水率仿古砖可对尺寸适当放宽。与普通瓷砖比较,其坯体加入泥料多,因此收缩要大一些。

3.3.5坯料细度

坯料细度大小直接影响坯料工艺性能和成品的工艺性能。细颗粒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坯料可塑性、干燥强度,并加快固相反应。与普通瓷砖相比,超薄陶瓷板坯体厚度薄、烧成速度慢,不必担心排气问题,因此可把坯料磨细一些以适应生产,一般控制细度在:0.5~1.5%(相当于1.0~2.5g/100ml)以下。一般普通釉面砖细度为2.5~3.5g/100ml,仿古砖稍小一点,在2.5~3.0g/100ml左右(注:是指比重在1.84±0.02时的细度)。

由于挤压成形的坯料含泥量较大,球磨时间能大幅减小,可缩短球磨时间20~40%,降低能耗。

4釉料配方及制备

4.1 釉面砖釉料

釉面砖的底釉一般用成釉,自己调配亦可。与普通釉面砖不同,最好加入0~5%球土;因为超薄陶瓷板是采用直线淋釉器淋釉,要求釉料有良好的流速。

面釉最好使用地砖所用的高温熔块,或加入部份以提高始熔温度和烧成温度。底、面淋釉参数如下表所示:

4.2 仿古砖釉料

目前仿古砖都采用喷釉且是单层施釉,而做胶辊印花才施两次釉(底釉和面釉)。但就目前国内生产超薄陶瓷板的厂家来说,都是使用直线淋釉器进行生产。如果用喷釉器生产1200mm×2400mm规格的产品有一定的难度,那么生产800mm×1800mm规格仿古砖则可以采用喷釉,生产时可适当提高厚度。

5坯料制备

塑性坯料的制备工艺,主要指浆料球磨后进行压滤存放和真空粗练。

5.1 压滤存放

泥浆一般含水量在40~60%,而成形要求坯体含水量为18~20%,因此必须把泥浆中多余的水份排除才能使用。

脱水一般采用榨泥机压滤,其原理是采用具有很多毛细孔的滤布在压力作用下,使水和浆料颗粒分离,制成水份22%左右的泥饼。影响压滤效率的因素如下:

5.1.1泥浆性质

泥浆颗粒越细、粘性越大的坯料越难压滤。泥浆的浓度越大,压滤时间越短;泥浆的温度越高越利于压滤,但不宜过高,一般控制在40~60℃即可。

5.1.2压力大小和加压方式

一般来说,送浆压力与压滤速率成正比。但随着泥层增厚,毛细管道更曲折,阻力越大。因此开始压滤时,压力不能太大,否则会堵住滤布孔。一般压滤前30min左右的工作压力为0.3~0.5MPa。

5.1.3其它原因的影响

压滤时间还取决于滤布种类,以前常用帆布,现在大多使用尼龙布。滤布在使用时要定时清洗,一般使用80~90次必须清洗一次。另外滤布新旧也会产生极大影响。

一般压滤之后需粗练陈腐,而在实际生产中不陈腐,只是存放1~2天,但也能起到一定的陈腐均化作用。

5.2 真空粗练

真空粗练机由传动系统、进料系统、真空系统、挤压系统等四个系统组成。由于泥饼内含有一定气体,经过真空练泥,不但能使泥料水份均化,而且能抽出其内部所含的气体,提高泥料的可塑性,利于挤压成形。练泥机如图1所示。

6成形

6.1 真空挤压成形

真空挤压成形机的出口安装有一成形模口。生产1200mm×2400mm×(3~6)mm规格产品时,必须先挤成1200mm×600mm×45mm规格的毛坯。真空挤压成形机如图2所示。

6.2 对滚挤压成型

真空挤压后,还需对滚挤压,挤成需要的厚度,并切割成所需要的长度和宽度。对滚挤压如图3~6所示。

7微波干燥

微波干燥效率高,节省能源。此外,用微波干燥器干燥的坯体水份均匀,成品率高。微波干燥与窑炉干燥的比较如表2所示。

8低温素烧(可以不用)

素烧是为了提高坯体强度,以便于釉线走砖、淋釉和印花。大规格的陶瓷薄板素烧窑很短,且温度低。

如果坯体强度够高,可以不素烧。但目前陶瓷薄板都是陶质的,大多经过两次淋釉,因此不素烧就无法达到生产要求。

9直线淋釉

由于超薄陶瓷板厚度尺寸太大,无法用钟罩,只能使用直线淋釉器。但它在生产时容易出现釉路,特别是大规格产品就更容易出现问题,因此其对釉浆性能要求很高,要求粘度好、好、流速好。直线淋釉器如图7所示。

10超大规格印花

超大规格印花机与小规格印花机不同,其印花方向和釉线走砖方向相同。其它的都与普通规格瓷砖相差不多,对花釉要求都一样。对于宽度小于600mm的产品,也可采用胶辊印花。超大规格印花机如图8所示。

11釉 烧

和普通瓷砖一样,釉烧窑的烧成温度和烧成曲线都差不多,比窑炉辊棒较细且密一些。釉烧窑如图9所示。

12切 割

对于出口日本的产品无需切割,但是销售国内的产品并不需要这么大,可根据使用要求切割成各种不同的规格,如:30cm×45cm、30cm×60cm、30cm×90cm、30cm×30cm、60cm×60cm等,还可切成各种不同的形状,并且可做腰线、做内墙砖,也可做地砖。不但省掉了模具,还节省了许多其它机械设备。图10与11分别是直线切割机与弧线切割水刀的示意图。

13总 结

超薄砖工艺,特别是一次烧成瓷质超薄砖的生产工艺,可大幅减少原料用量,其厚度为3~6mm,只有现行墙地砖厚度的1/4,原料用量可减少60%以上,能源节约至少40%以上。除此之处,还可减少生产设备和人工,也利于工厂管理;设备简单,利于操作;节省时间,提高生产率和成品率。由于砖本身薄,废品返球磨也很容易,球磨时间极短。

一次烧成超薄瓷板、一次半烧超薄陶板产品属于绿色产品,是陶瓷行业发展的一种趋势。

(注:本文有部份图片和参数由陈灿基先生提供,在此表示由衷的感谢。)

参考文献

1 汪啸穆.陶瓷工艺学

2 曾奎可,邓伟强.广东省陶瓷行业的能耗现状及节能措施[J].佛山陶瓷,2006(2)

篇7

(一)数码技术多角度运用

数码技术从陶瓷艺术品的设计加工和运用多个角度,[3]对陶瓷工艺品进行科学详尽的规划设计和科技含量较高的加工生产,数码技术从设计方案、艺术品外观、艺术品绘色等多方面,进行科学论证和数据计算,采用信息化手段,将正在设计和生产的陶瓷工艺品与其他相似的陶瓷工艺品,进行对比研究,高科技数码技术可以为陶瓷工艺品的设计加工人员,迅速采集大量信息资源,快速整合大量资料图纸,并以合理方式进行归纳总结,制定出明确清晰的设计加工方案,在数码技术对陶瓷工艺品领域信息资源的总结基础上,凭借陶瓷加工设计专业技术人员的传统工艺知识积累和实践经验,对陶瓷工艺品进行整合加工。也可以对陶瓷艺术家的理论研究,提供详实的资料和科学的理论依据。可以采取3D打印技术对陶瓷制品进行制作,3D打印技术具有喷色和挤压等多方面技术优势,对陶瓷制品的颜色绘制和外观形状构建具有重要作用,3D打印技术可以是陶瓷的技术含量大幅度提高,对陶瓷工艺制品的观赏性和艺术价值都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3D打印技术在陶瓷领域的运用,可以更好地为陶瓷领域的技术研发和艺术创作提供宝贵的发展经验。

(二)为陶瓷艺术创新交流提供平台

数码技术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传统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对人们的文化生活和艺术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陶瓷工艺品加工制作和陶瓷艺术设计理念,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数码技术为人们提供了更广阔的艺术欣赏空间,也为陶瓷艺术领域的创新提供了巨大的技术性支持,同时,创造了巨大了艺术交流借鉴的空间,为许多陶瓷艺术品爱好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交流机会。

(三)高科技数码手段提高陶瓷加工过程技术含量

数码技术可以在虚拟调价下制造出陶瓷艺术作品效果图,可以使传统陶瓷设计与加工工作,图片时间与空间的局限,以高科技手段带动传统陶瓷工艺品创作思维的革新。新型数码技术,可以使静态的陶瓷工艺品呈现出动态的效果,这对于艺术家审视工艺作品的艺术理念,完善陶瓷工艺品艺术加工手段提供了可能。采用高强度技术手段,对陶瓷工艺品进行外观的改造与加工,将数码技术所具备的视频,图像等条件充分发挥,为陶瓷艺术品加工人员提供新型创作平台。利用数码技术,对艺术品加工提供改造的机会,工艺品加工环节中的任意部分,都要用数码技术加以更改,以数码技术的视频图像优势,为陶瓷工艺品加工提供更正机会,不断地拉近陶瓷工艺品与设计规划方案的距离。

二、结束语

篇8

陶瓷书法作品的材质就是陶瓷,陶瓷有各种器型,有平面的瓷板(包括方形、矩形、扇形、圆形、椭圆形、菱形等几何图形),有立体的器型(包括各种瓷瓶、瓷盘、箭筒、镶件、壶、碗等),与其他陶瓷艺术品的器型无异。

陶瓷书法所用的色料,釉下以青花为主,有的釉下彩也可以使用。釉上多用特黑,也有用新彩书写的。而堆书则以玻璃白为主,若想堆上有颜色的字,则玻璃白还须添加其他色料如新彩或粉彩,其搭配的比例有严格要求,须反复试验才能确定,有的根本就不能搭配。

陶瓷书法和陶瓷绘画一样,属于陶瓷装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创作程序一般为:选瓷(选坯)——设计——绘图——制作——烧成。

1、选瓷。指的是选取已烧好的单色瓷板或立体器型,供釉上制作。瓷板要求平整光洁,不弯不翘,颜色纯净均匀,没有色脏。立体器型要求烧制完好无缺,其造型与色泽,有利于加工。还要考虑到它的审美性、独创性。有时还需考虑到它的实用性。

2、设计。就是筹划。在正式创作某件作品之前,根据器型特点和自己的目的要求,预先制订方法、图样等。设计的目的就是要通过人为的美化,达到最好的装饰效果。作品的设计,是一个人的文化素养、审美情操、思想境界、书法功力和工艺技术的综合体现,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作品的成败。

3、绘图。为把设计好的样式表现在单色瓷器上,就得在瓷器上打格子,以便于实际操作。有的还要先绘成几何图形,或先打底色,烧成后再打格子写字。

篇9

关键词:陶瓷艺术;美术;发展历史;意义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7-0163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品的不断提高,陶瓷艺术的社会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因此,学习陶瓷艺术,了解它的艺术特色和发展规律,不仅有助于提高我们对美术的审美能力,而且也可以提高我们对美术的创作、设计水平。这对于促进我国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陶瓷艺术的历史悠久,技艺精湛,品种丰富多彩,是我国艺术百花园中一枝艳丽的花朵。所以,学习陶瓷艺术,了解我国古代灿烂的陶瓷艺术文化和卓越成就,可以提高我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一、三国两晋南北朝的陶瓷工艺美术

我国从六朝开始,就进入了瓷器时代。瓷器,在汉代后期,已经烧制完成;最早的瓷器是青瓷,种类有壶、尊、罐、碗、杯、盘、灯、炉、水注、魂瓶、唾壶、虎子等;到了六朝,瓷器制品代替铜器和漆器,成为生活用品中不可缺少的品种。

六朝的青瓷产地,主要以浙江地区为中心。属于越窑系统的有浙江的上虞、萧山、绍兴、余姚等地,古代称之为会稽窑,其烧造历史相当久远。北方瓷窑虽发现不多,但出土的瓷器却不断增加。特别是河北景鼎封氏墓出土的莲花尊,或称仰覆莲花尊,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这个慈尊设计别致,它以瓷腹为中心,下部塑饰三层向上的莲花瓣,上部塑饰三层向下的莲花瓣,层层相接;尊底也塑成莲花瓣形,共七层,是一件陶瓷珍品。

二、隋唐的陶瓷工艺美术

唐代的陶瓷工艺有较大的发展,《陶录》称“陶至唐而盛,始有窑名”。这反映陶瓷生产已逐渐形成不同的地方特色。唐代陶瓷的种类增多,有青瓷、白瓷、花瓷、唐三彩等。

1. 青瓷是一个传统的陶瓷品种,当时生产已几乎遍布南北各地,而以越窑为代表。在唐代诗文中,有许多关于越窑的描写。如孟郊:“蒙茗玉花尽,越瓯荷叶空”;郑谷:“茶新换越瓯”等,反映了越窑釉色的特点和饮茶风气的盛行。

2. 白瓷是唐代陶瓷中又一个重要的品种,具有代表性的白瓷瓷窑是与越窑齐名的刑窑。唐代诗人皮日休诗:“刑人与越人,皆能造瓷器”,就是指这两个名窑。刑窑的地址是在河北内邱,大约在初唐就开始生产,流行在开元、贞元时期,瓷器已普遍销至全国。

3. 唐三彩是一种精美的低温铅釉陶瓷,它彩色斑斓,造型优美,故称为一朵奇异的陶瓷之花。唐三彩是用经过精炼的白粘土制成,两次烧制,先用千度左右的高温烧胎,挂釉后再经900度左右的高温焙烧,因为它经常应用黄、绿、褐等色釉,所以通称唐三彩。当时还作为珍贵物品远销海外,在印尼、伊朗、埃及、朝鲜、日本等地,都发现过唐三彩的器皿,作为我国古代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三、宋代的陶瓷工艺美术

宋代的陶瓷是工艺美术中最为杰出的一个品种,也是我国陶瓷发展的一个鼎盛时期,人们通称为“宋瓷”。宋瓷大为兴盛的原因主要是:1. 饮茶之风的流行;2. 铜的缺乏,以瓷代替各种铜制器皿;3. 海上外销的兴起,特别是南宋以后,海上形成了一条“陶瓷之路”。论瓷者一般都说宋代有定、汝、官、哥、钧五大名窑,实际上这是对北宋时期的一种说法。就整个宋代来看,重要的名窑有以下几种:

1. 定窑:在今河北曲阳,此地古属定州。定窑烧窑从晚唐至五代,在北宋时达到鼎盛期。定瓷胎质坚细,釉呈乳白色,器体极薄。

2. 汝窑:在河南临汝县。它是在南方越窑衰微后而兴起的,越窑的釉色和定窑的装饰形成它的艺术特色,釉呈葱绿色,刻化花则用斜刀剔地,形成一种浅浮雕的效果。

3. 耀州窑:在陕西同官(今铜川县)黄堡镇,因同官属耀州故名。产品多用刻划花和印花,装饰牡丹、、莲荷、凤鸟等纹样,其中以“把莲”(或称一束莲)和“婴戏”等题材为主,独具特色。

4. 钧窑:在河南禹县神镇,此地金代称均州,因以为名。钧窑原系青瓷,由于在钧瓷釉中含有磷的成分,而使釉色呈现混浊的乳光,形成不透明的朦胧效果,增加了釉色的浑厚美。

5. 磁州窑:以河北彭城为中心,在河北、河南、山西等地都有烧造,故宜称为磁州窑型。它的装饰方法有:白釉画黑花、黑釉剔白花、珍珠地、绿釉、黑釉褐彩等,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乡土味道,是极重要的宋代北方的民窑。

6. 官窑:是指由宫廷官方经营垄断,并由宫廷专用的瓷窑。宋代的官窑有北宋官窑和南宋官窑之分,官窑的土质细润、釉色晶莹、造型端正、制做工整。

7. 景德镇窑:景德镇自唐代以来烧制青瓷,宋代景德镇的瓷器产品,富有特色和具有突出成就的是影青瓷,现在又称青白瓷,它是在釉汁的深厚处略呈淡青色,所以采用“影青”一词是比较富于诗意的。

8. 龙泉窑:在今浙江龙泉,是继越窑衰落之后,南移以龙泉为中心发展起来的一个青瓷窑系。《饮流斋说瓷》记载:“宋处州龙泉县人章氏兄弟均善治瓷器。章生二所陶名章龙窑,又名弟窑。章生一之哥窑其兄也。”

9. 建窑:在福建建阳水吉镇,主要产品是黑釉茶具。

10. 吉州窑:在江西吉安永和镇,吉州窑是宋代南方最大的民窑,它与北方的磁州窑形成南北两大窑体系。

四、元代的陶瓷工艺美术

元代的陶瓷制作最有成就的是青花和釉里红的烧成。青花是用钴料在胎上画花,罩釉一次烧成,它具有雅洁优美的装饰效果。釉里红是以铜红料在胎上画花一次烧成,它和青花一样同属釉下彩,只是红、蓝色调不同。陶瓷的主要产地,以景德镇为中心。

五、明代的陶瓷工艺美术

明代以来,景德镇已成为全国制瓷的中心,产量最多,规模也最大,明代进入以彩绘为主的历史阶段,彩绘多以图案为主,虽然采用花鸟、山水、人物等绘画题材,但其表现则是图案式的,富于装饰味,在这点上,明瓷高于清瓷。此外,自明以来,瓷器上流行用年号作为款式,成为体现时代特色的标志之一。

六、清代的陶瓷工艺美术

篇10

【Key words】Ceramic course;Teaching;Examination

0 前言

陶瓷工艺学作为我院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的专业课程,是本专业学生毕业后从事陶瓷方面工业生产和工程研究的基础,因此在我院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目前陶瓷类课程的教学工作存在一些难点,如陶瓷方面涉及的知识范围太广,与工厂实践结合的更为紧密,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书本知识往往不能跟上知识的发展速度[1]。因此,如何做好陶瓷工艺学方面的教学和考核方面的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从培养应用型本科生的角度来说,关键就在于学生是否能够综合应用理论知识,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分析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办法,为工艺流程和工程实践提供正确的指导。这一切就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配合来实现。首先教师要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工厂实践经验,并且能够通过合适的教学和考核方式使学生理解、熟悉和掌握陶瓷工艺学的知识;其次,学生也要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中来,将所学知识进行融会贯通。本人根据自己近几年教学工作成果,拟从教学和考核两个方面进行一些探讨,旨在通过对教学内容,教学形式,考核方式的全面优化,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为学生以后的就业和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培养出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和得到社会认可的应用型人才。

1 教学方面的改革

(1)以“宽基础、强应用、重创新”为理念,对课程内容进行全面改革,确立全面、合适的教学内容,形成适合当前学生需求的教学内容体系,即:2个知识模块(传统陶瓷、先进陶瓷),4个基本理论教学单元(原料制备、成型、烧结和加工),4个应用实验教学单元,1个拓展创新实验教学单元。目前国内教材基本处于单一知识模块,传统陶瓷和先进陶瓷不能充分融合,理论知识显得相对陈旧,并且对于应用实验教学和拓展创新实验教学这方面关注很少。所以本院决定在已有教材的基础上按照上述教学体系重新进行编写。

(2)以“强理论、少概念、多应用”为原则,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梳理,对知识点有所侧重,在教学内容上强化对基础理论的理解,重点突出对工程实践和应用指导性较强的基础理论,尽量减少对概念的机械化的记忆,将基础理论和工程实践案例结合起来,做到理论和实践的相互融汇贯通,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工程应用能力的提高。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讲授式、启发式、案例式、协同式等不同的教学方法来开展教学,如基础理论采用传统的讲授式,通过单向传递和知识点的串联,使学生快速的掌握更多的信息量;陶瓷原料的配合比设计采用启发式教学的方法,让学生能够自主进行配合比计算;对工程应用内容,则采用案例式教学方式,让学生结合自己所学知识,找出解决在陶瓷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办法;对于拓展创新内容,则采用协同式教学方法,老师和学生一起合作,创新性的提出方案来改进陶瓷生产的工艺流程和陶瓷产品的性能。同时,在教学手段上也呈现多样化,采用板书授课、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小组讨论和网络交流等方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3)以“理论实验―应用实验―拓展创新实验”为导向来构建新型的实验教学体系。改变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和竞赛式学习指导方法,摈弃“同时,同法,同实验,同结论”的四同教学内容,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变被动模仿到主动设计,自主选择实验课题,自行设计实验方案,自行完成实验结果分析。形成学生主导实验,教师辅助启发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借助我校天空教学网络平台,架构陶瓷类课程开放式网络体系,在该体系中植入学习资料、教学课件、工程案例和国内外最新发展趋势等内容。尽可能鼓励学生参与到本课程网络平台建设中来,教师和学生共享更多的教学资源,学生也能够更为便捷的,随时随地的学习。同时在网络上教师也可以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在课余时间进行动态辅导和答疑。

2 考核方面的改革

考核作为教学实施过程中一种有效评价学习效果的手段,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师的教学方法改革具有一定的指挥导向性作用[2]。同样根据教学内容和方式的变化,考核内容和方式也应作出相应的变化。

(1)对考试成绩构成作出了改革,学生的最终考核成绩为:理论考试成绩占40%,平时测试成绩占20%,应用实验成绩占20%,创新实验成绩占20%。这种考核方式不再是单纯的只考虑期末成绩的高低,更重要的是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系统的掌握知识,同时也反映学生应用理论知识来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学生的创新能力,避免学生在应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契合当前以学生应用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培养目标。

(2)对考核形式作出了改革。目前绝大多数考核形式采取闭卷形式,这就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许多概念性的内容,因此理论考试采用半开卷的形式,提供考试所有可能用到的公式,以减轻学生学习的压力,给学生以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去应用。同时考核形式不局限于期末阶段,要推行多个阶段(平时测评、期中考核、期末考核)的考核。

(3)对考试内容作出了改革。理论考试要尽量减少死记硬背型的考题,要增加理解、判断和分析相结合的考题,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综合理解和掌握。

(4)在实验教学考核中要加强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实验题目的选取要贴近工程实践,教师给出实验范围和要求,指定要求进行独立设计和创新的环节,学生可以单独或者组成团队自主进行的实验方案的规划和设计,独立完成实验。例如,在陶瓷烧结工艺实验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选取不同的烧结工艺来制备陶瓷,或者对烧结过程中产生的缺陷进行改进。教师对整个过程和最终的结论进行测评。

(5)在我校天空教学网络平台上开设与陶瓷相关的科技讲座,跟踪当前陶瓷工艺最新的研究进展,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相互讨论交流,撰写专题报告,教师定期对学生的专题报告进行测评,并作为平时测评的一部分,通过这样的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发散思维。

3 结语

近两年,本人在陶瓷工艺学这门课程的教学和考核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效果。(下转第190页)

(上接第149页)(1)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增多了,学生对这门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也有了较大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