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标签范文
时间:2023-03-15 23:31: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食品标签,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不准伪造
新《规定》规定,伪造或者虚假标注食品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的,处以5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造成后果的,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进行处罚。另外,食品标签应当标注食品名称、产地、生产者的名称和地址等内容都禁止伪造或虚假标注。
食品标签不准吹嘘药用功能
有7类内容将不得出现在食品标识中,如明示或者暗示具有预防、治疗疾病作用的;非保健食品明示或暗示具有保健作用的;以欺骗或者误导的方式描述或介绍食品的;附加的产品说明无法证实其依据,也不能使用国旗、国徽或者人民币等图案进行标注等。这意味着,以后食品标签上出现“化痰止咳”、“清热去火”、“提高记忆力”等字样均属违规行为。
“营养”、“强化”不准随便标注
强化食品有强化A、B、C等维生素,添加铁、钙等矿物质和添加蛋氨酸等蛋白质等各类型,涉及牛奶、饼干、面包、食盐等多种食品。食品在其名称或说明中标注“营养”、“强化”字样的,应当按照国家标准有关规定,标注该食品的营养素和热量,并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的定量标示。
食品中有防腐剂不准不标注
在食品中直接使用甜味剂、防腐剂、着色剂的,应当在配料清单食品添加剂项下标注具体名称;使用其他食品添加剂的,可以标注具体名称、种类或者代码。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和使用量应当按照国家标准的规定执行。
标签上不准缺少“食品产地”
新《规定》增加了一条新要求:食品标识应当标注食品产地,食品产地应当按照行政区划标注到地市级地域。
特殊食品中文警示说明不准少
篇2
食品标签是指预包装食品容器上的文字、图形、符号以及一切说明物。
根据新标准,食品标签中应强制标示的内容包括:食品名称、配料表、净含量和规格,生产者、经营者的名称、地址和联系方式,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贮存条件,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产品标准代号以及其他应标示的内容。
标签标明了食品成分和相关信息,所以是人们购买食品时的关注点。但是小小的标签却包含那么多内容,难免会让大家看傻眼。张女士就有这样的困惑:“标签包含这么多内容,看得人眼花缭乱,要我们买东西时一项一项看过去,这不现实!”
郑女士是一名家庭主妇,常常去超市购买食物。她说:“我每次买东西的时候首先看的都是生产日期和保质期,食品质量到底怎样我们也不清楚,但是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一定要看,如果快到保质期了,我就不敢买了,怕吃坏肚子。”
业内人士提醒广大市民,购买食品时一定要留意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这个没有难度,也不需要花很多时间,每个人都可以读懂。此外,食品应该尽量在保质期内食用。有些食品会搞促销,这时候大家千万不要被价格诱惑,觉得便宜就马上扔进购物篮,事实上,这些食品往往离保质期很近,购买时要慎重。
食品添加剂≠非食用物质
笔者在超市发现正在购买木糖醇口香糖的陈妈妈,她对着食品标签看了大半天,却是越看越糊涂:“儿子很喜欢嚼口香糖,本来想看看里面的成分,没想到标签上很大一片都被配料表占据了,小小的一颗口香糖,居然有四十多种添加剂,完全看不懂,都不知道儿子每天在吃的都是些什么东西。”
据了解,目前我国食品添加剂有23个类别2000多个品种,包括防腐剂、抗氧化剂、甜味剂、增稠剂、香料等,有天然食品添加剂和人工化学合成品两大类,前者为天然提取,后者虽是工业生产的,但在化学结构上和前者一样。
这些添加剂有什么功效?业内人士介绍,人们最常见的防腐剂,常用的有苯甲酸钠、山梨酸钾、二氧化硫、乳酸等,用于果酱、蜜饯等食品加工中。抗氧化剂与防腐剂类似,可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常用的有维C、异维C等。
另外,着色剂是常用的合成色素,有胭脂红、苋菜红、柠檬黄、靛蓝等。它们可改变食品的外观,使其增强食欲。增稠剂和稳定剂则可以改善或稳定冷饮食品的物理性状,使食品外观细腻,能够使冰淇淋等冷冻食品长期保持柔软、疏松的组织结构。
那么多添加剂吃到身体里面能没事吗?与天然食物相比,有添加剂的食物,如果严格按照规定添加,其实对健康影响不大。有些食品必须要使用添加剂,比如防腐剂,能起到保质的作用:奶粉的添加剂DHA则对婴儿智力和视力发育至关重要;EPA是人体自身不能合成但又不可缺少的重要营养素,也需要从添加剂中摄取。
食品添加剂与非食用物质不是同一个概念,像三聚氰胺、苏丹红、工业明胶等都是不法商家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并不等同于添加剂,大家千万不要因噎废食,看到有添加剂就不敢吃了。
在超市选购食品时,很多消费者会特意看看营养成分表,希望选购到健康的食品。其实,怎样看营养成分表也是有技巧的。
首先要看份量,因为营养成分表所显示的营养值是以“每份”或“每100克”为基础的。对于像面包这样的食品,一份可能是指一片或两片,但对于其他食品,可能情况就要复杂一点,一份可能只是包装量的一部分,也可能是正常食物份量的一部分。因此,消费者需要根据自己所吃的实际份量,乘以营养信息中所列的值。
其次,要挑钠含量低的,人体每天所需的钠是5~6克,过量摄取会造成肥胖、肤色暗沉、水肿。饮料、薯片、面包中一般都含钠,尤其是甜味食品中,钠含量比较高,看营养成分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看钠的含量。
第三,尽量挑选膳食纤维多的食品。膳食纤维能促进肠道蠕动,减少脂肪吸收。每天摄取的食物中只要含3克以上的膳食纤维就可抑制食欲和降低胆固醇。如一包含麸皮饼干或麦片就能提供10克的膳食纤维。
第四,注意看钙的含量。有些食品打着“高钙”的旗子,事实上,每100克固体食品中钙含量不少于240毫克,每100毫升液体食品中钙含量不少于120毫克时,才能标示“高钙”。高钙奶中加的碳酸钙,人体的吸收率不是很高,购买牛奶时选择普通奶即可。
篇3
然而,当消费者面对包装背后一大堆令人眼花缭乱、似是而非的化学名称时,疑虑也随之而来。食品标签到底应该怎么看?标签上的添加剂又该怎样读懂?那些复杂的化学名称背后,究竟想要表达的是什么样的功用?是否有副作用?
北京读者 李振杰
一、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不得不看
食品标签是指预包装食品容器上的文字、图形、符号以及一切说明物。
根据新标准,食品标签中应强制标示的内容包括:食品名称、配料表、净含量和规格,生产者、经营者的名称、地址和联系方式,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贮存条件,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产品标准代号以及其他应标示的内容。
标签标明了食品成分和相关信息,所以是人们购买食品时的关注点。但是小小的标签却包含那么多内容,难免会让大家看傻眼。张女士就有这样的困惑:“标签包含这么多内容,看得人眼花缭乱,要我们买东西时一项一项看过去,这不现实! ”
郑女士是一名家庭主妇,常常去超市购买食物。她说:“我每次买东西的时候首先看的都是生产日期和保质期,食品质量到底怎样我们也不清楚,但是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一定要看,如果快到保质期了,我就不敢买了,怕吃坏肚子。”
业内人士提醒广大市民,购买食品时一定要留意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这个没有难度,也不需要花很多时间,每个人都可以读懂。此外,食品应该尽量在保质期内食用。有些食品会搞促销,这时候大家千万不要被价格诱惑倒,觉得便宜就马上扔进购物篮,事实上,这些食品往往离保质期很近,购买时要慎重。
二、食品添加剂≠非食用物质
笔者在超市发现正在购买木糖醇口香糖的陈妈妈,她对着食品标签看了大半天,却是越看越糊涂:“儿子很喜欢嚼口香糖,本来想看看里面的成分,没想到标签上很大一片都被配料表占据了,小小的一颗口香糖,居然有四十多种添加剂,完全看不懂,都不知道儿子每天在吃的都是些什么东西。”
据了解,目前我国食品添加剂有23个类别2 000多个品种,包括防腐剂、抗氧化剂、甜味剂、增稠剂、香料等,有天然食品添加剂和人工化学合成品两大类,前者为天然提取,后者虽是工业生产的,但在化学结构上和前者一样。
这些添加剂有什么功效?业内人士介绍,人们最常见的防腐剂,常用的有苯甲酸钠、山梨酸钾、二氧化硫、乳酸等,用于果酱、蜜饯等食品加工中。抗氧化剂与防腐剂类似,可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常用的有维C、异维C等。
另外,着色剂是常用的合成色素,有胭脂红、苋菜红、柠檬黄、靛蓝等。它们可改变食品的外观,使其增强食欲。增稠剂和稳定剂则可以改善或稳定冷饮食品的物理性状,使食品外观细腻,能够使冰淇淋等冷冻食品长期保持柔软、疏松的组织结构。
那么多添加剂吃到身体里面能没事吗?与天然食物相比,有添加剂的食物,如果严格按照规定添加,其实对健康影响不大。有些食品必须要使用添加剂,比如防腐剂,能起到保质的作用;奶粉的添加剂DHA则对婴儿智力和视力发育至关重要;EPA是人体自身不能合成但又不可缺少的重要营养素,也需要从添加剂中摄取。
食品添加剂与非食用物质不是同一个概念,像三聚氰胺、苏丹红、工业明胶等都是不法商家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并不等同于添加剂,大家千万不要因噎废食,看到有添加剂就不敢吃了。
三、学会看营养成分表
在超市选购食品时,很多消费者会特意看看营养成分表,希望选购到健康的食品。其实,怎样看营养成分表也是有技巧的。
首先要看份量,因为营养成分表所显示的营养值是以“每份”或“每100 g”为基础的。对于像面包这样的食品,一份可能是指一片或两片,但对于其他食品,可能情况就要复杂一点,一份可能只是包装量的一部分,也可能是正常食物份量的一部分。因此,消费者需要根据自己所吃的实际份量,乘以营养信息中所列的值。
其次,要挑选钠含量低的,人体每天所需的钠是5~6 g,过量摄取会造成肥胖、肤色暗沉、水肿。饮料、薯片、面包中一般都含钠,尤其是甜味食品中,钠含量比较高,看营养成分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看钠的含量。
第三,尽量挑选膳食纤维多的食品。膳食纤维能促进肠道蠕动,减少脂肪吸收。每天摄取的食物中只要含3 g以上的膳食纤维就可抑制食欲和降低胆固醇。如一包含麸皮饼干或麦片就能提供10 g的膳食纤维。
第四,注意看钙的含量。有些食品打着“高钙”的旗子,事实上,每100 g固体食品中钙含量不少于240 mg,每100 ml液体食品中钙含量不少于120 mg时,才能标示“高钙”。高钙奶中加的碳酸钙,人体的吸收率不是很高,购买牛奶时选择普通奶即可。
第五,糖包括自然的糖分及添加的糖分,作为总碳水化合物组成部分单独列出。一般最好选择糖分较低的食物。
最后,不买含反式脂肪酸的食品。营养标签上通常列出饱和脂肪和不饱和脂肪两类。饱和脂肪摄入过多会增加人们患心血管病的风险,而反式脂肪酸是人造脂肪,非常不利健康。此外,作为常规,尽量选择每100 g食物脂肪含量低于10 g的食品。
提示
如果某一食物在标签上宣称“高纤维”或“高钙”,那么应同时包含该营养成分的信息。还要注意营养标签上隐含的信息:
不添加糖表示食物不含有任何添加的糖分,但它仍可能包含天然的糖分。
减脂表示产品所含有的脂肪含量比原产品至少减少25%,但并不一定表示这是低脂产品。
篇4
单位热量?还是整包热量?
也许你每吃一袋薯片之前,都要仔细地看看热量。如果这袋薯片所含的热量在允许范围之内,那么就可以毫无顾忌地大快朵颐了。可是,即便如此,为什么你还是发胖了?秘密就在重量上。例如,薯片标签的热量很可能是某单位所含的热量,而这袋薯片虽然看起来很少,但却是此单位的2~3倍。在大量的广告上,这袋薯片都是被一次吃完的――这就迷惑了消费者。事实上,你摄入的热量和脂肪都大大高于预期!
聪明采购:
在购买零食类食品、果汁饮料时,不仅需要仔细阅读营养成分表,而且还要注意这些成分表所给的单位是多少。如果这袋零食的分量是此单位的2~3倍,那么在计算摄入量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计算总量。如果购买的是大包装的食物,建议在食用之前,先把食物分成几份,一次只吃一份,避免多吃。
全麦的就是健康的?
我们都知道,全麦面包比起精致的白面包含有更多的纤维、维生素E及锌、钾等矿物质。可是,你买到的全麦面包果真是全麦的吗?有些人可能会从颜色进行判断,认为颜色深就是全麦面包。但对于生产者来说,颜色是非常好制造的。有些面包制造商在白面包里添加了焦糖或糖浆,让白吐司染色,看起来很像全麦面包。
那么,标签写着全麦就能确保不买错吗?这也不一定。市面上的许多全麦面包可能是在白面粉内添加胚芽、麸皮制成的,而不是用整粒小麦打成的全麦面粉加工成的。
聪明采购:
在买全麦面包之前,一定要先看清包装袋上的成分标示,看见全麦面粉几个字,再掏钱付账。此外,另一个判断标准是看纤维含量,一般而言,纤维含量高的更可能是全麦面包。
100%就是天然的?
100%天然纯果汁,这样的宣传语对于我们来说已经不稀奇了。那么,市面上号称100%天然果汁的产品的确100%天然吗?其实,100%天然这个标语不一定代表产品内含的是水果原汁,充其量只能说这个果汁产品没有添加防腐剂或人工调味料等东西。有时候,100%天然的果汁产品里,只含有10%或25%的水果原汁。此外,在果汁的加工过程中,含有纤维和营养素的果肉都被压榨掉了。
聪明采购:
在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将新鲜水果作为第一选择,如果的确需要购买果汁的话,那么在购买前先把成分看清楚,确认这种果汁含有多少水果原汁。此外,在选择果汁时,尽量购买果肉果汁,能获得更多的营养。
奶制品像说的那样低脂高钙吗?
对于要保持身材的人来说,可能会选择低脂的奶制品。但是,市面上的低脂奶制品就一定是低脂的吗?其实很多号称低脂的产品达不到低脂的标准,往往属于中脂的产品。另外一个类似的陷阱是高钙,牛奶本来就是钙含量高的食物,这种宣称方法会误导消费者,让他们以为只有标示高钙的牛奶钙质含量才丰富,没有标的就不含充足的钙质。
聪明采购:
最好不要轻易相信包装上标榜低脂的说法,而是要花几十秒时间,看一下营养成分表中的脂肪含量到底是多少。目前国际上对低脂食品的概念是:每100克食品中的脂肪含量少于或等于3克,而且来自脂肪的热量占总热量的比例不能超过30%。
低糖就是安全的?
自从低糖减肥法风靡全球以来,食品商们就不断地给自己的产品添加“低糖”的标签。但是事实上,关于低糖的标准却是混乱不清的。
更糟糕的是,低糖食物给人们带来了很多误解,许多人认为只要是低糖食物,就可以想吃多少就吃多少。但事实上,可能这些产品的热量并不低。例如,低糖食物中的小麦粉被高蛋白成分替代,产品中的热量并没有减少甚至增加了。此外,即使它们所含的热量与普通食品相同,脂肪的含量也会高很多。因此,低糖并不能和健康画上等号。
篇5
李宇:修订和颁布新的《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的根本原因是《食品安全法》将预包装食品标签标准纳入了国家食品安全标准的范畴,而且对标签项目有一些新的要求,因此,卫生部组织修订了现行的预包装食品标签标准。
与2004版相比,新的《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有以下几点变化:第一,按照《食品安全法》要求,修改了标准的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两类预包装食品:一是直接提供给消费者的预包装食品;二是非直接提供给消费者的预包装食品。不适用于散装食品、现制现售食品和食品储运包装的标识”。第二,按照《食品安全法》要求,标准修改了“预包装食品”和“生产日期”的定义,增加了“规格”定义和“规格”标示方式。第三,按照《食品安全法》要求,标准增加了“不应标注或者暗示具有预防、治疗疾病作用的内容,非保健食品不得明示或者暗示具有保健作用”的内容。第四,按照《食品安全法》规定,标准细化了食品添加剂标示要求,明确食品添加剂应标示其在《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中的食品添加剂通用名称。第五,参照国际食品法典标准,标准增加了食品致敏物质推荐性标示要求,以便于消费者根据自身情况科学选择食品。这次修订还有一个亮点,就是增加了“附录C部分标签项目的推荐标示形式”,最大程度地避免了对标示要求可能产生的误解,方便企业参照执行。
目前,食品致敏物质标示要求是推荐性的,个人认为其主要原因是食物过敏的情况在东方消费者中远远没有西方消费者普遍,风险较低;其次是除了大型特别是跨国的食品企业,我国绝大多数食品企业还缺乏标示食品致敏物质的经验,需要逐步积累。
记者:从企业角度来看,新标准的实施对于企业有何影响?在生产成本、技术、流程等方面是否会有改变?
李宇:因为新标准提出了新的标签要求,因此企业肯定需要更换包装。这一变化对于技术、流程不会有影响,对成本的影响需要分两种情况来看:如果企业在标准实施的过度期内本来就有更新包装的计划,则可以将新标准的要求结合在一起完成,这样对成本的影响就很小;如果企业原来没有更新包装的计划,那新标准的实施对于这样的来说就会有额外的成本影响了。
记者:食品安全事件屡有发生,有消费者不免担心食品包装袋上标注成分的可信度,您的看法如何?企业如何保障食品包装袋上标注成分的准确度呢?
篇6
为切实加强对此次食品标签专项整治工作的领导,确保工作的实效,决定成立食品标签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名单如下: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食品监督科,负责食品标签专项整治工作的协调、汇总、上报。
二、整治重点
(一)重点品种:食用植物油、面粉、挂面、调味面制品、糕点、饮料、酱油、醋、肉制品、膨化食品、炒货食品、淀粉及淀粉制品等。
(二)重点单位:中小型食品生产加工企业。
(三)重点内容:重点检查是否存在无标生产、执行无效标准;是否存在无食品标签,伪造、冒用他人食品标签;是否存在伪造、篡改生产日期、保质期或者保存期,利用食品标签弄虚作假等违法行为;是否存在食品标签标注不规范、标注项目不全,标注的生产地址是否和许可地址一致,标注的许可证号是否和许可证一致等情况。
三、工作步骤
此次专项整治行动分三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为食品生产企业自查整改阶段。食品生产企业依据要求开展自查,认真整改,并向辖区稽查中队递交自查报告。
(二)第二阶段为集中整治阶段。稽查队各中队组织实施专项整治工作,对辖区的食品生产企业逐家逐项的检查,对发现的问题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要依法查处,该立案的立案,突出重点,确保专项整治取得实效。
(三)第三阶段为总结阶段。食品科根据各稽查中队上报情况进行梳理总结,并对稽查各中队开展情况进行抽查。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部门严格按照职责分工,责任到人,不走过场,做到认识到位、检查到位、积极处理到位,对因工作不力出现问题的,要追究部门责任人和相关人员的责任。
(二)加强宣传报道和信息报送工作。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加大对集中行动期间重要行动的宣传报道力度,提高人民群众的防范意识。
篇7
关键词 食品标签;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TS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14-0142-02
0 引言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问题是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其中,食品标签便是向消费者直观反映食品相关信息的最便捷的途径。食品标签是指食品包装上的文字、图形、符号等说明物,是保证公平贸易的重要途径。现阶段,由食品标签引发的贸易纠纷和贸易壁垒也影响着我国食品贸易行业的发展。目前我国在食品安全方面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在食品标签的管理中还存在种种弊端,因此产生的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使人们对食品信息的详细披露产生了更高的要求。
1 我国食品标签法规标准现状
食品标签法规是规范食品标签管理、帮助消费了解食品信息、保护消费者安全、维护食品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我国现有的与食品标签有关的法律法规推进了食品标签监督工作的严格化、统一化,使我国食品标签的标准化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GB7718-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和GB 13432-201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标签》要求必须标明食品的出处,必须标明企业详情、生产商和经销商的真实信息,进口预包装食品应明确标示原产国国名或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区名,还必须标示出在中国已经依法登记注册的商、进口商或经销商的详细名称和地址,以确保食品有源可溯。GB 28050-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规定食品标签也要科学标明食品的能量和营养成分,如标注低脂肪、低胆固醇、低钠、无糖等文字。此外,本着尊重消费者知情权和自主选择权等权利,对于大豆、玉米、油菜籽和番茄等制品的转基因食品,还要明示转基因原料及其产地。
2 我国食品标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食品标签管理中的问题
我国现存的有关食品标签的标准,虽然已经规范了许多内容,但明显缺乏可操作性。而我国对于食品标签的管理也始终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
第一,管理把控不严,市场上存在大量不合格食品,食品标签标辨识率低,难以为消费者提供必要的产品信息;
第二,企业对标签质量的认识能力有限,而相关负责部门的自我判定技术能力有限,从而造成了食品标签管理缺乏统一标准;
第三,专业检查机构缺乏,目前我国还缺乏对各种食品标签所注明的名称、配料、营养成分等进行符合性检查,未形成一个标准的检查模式。
2.2 食品标签本身的问题
第一,标签标注不全面。有些食品标签的重要信息标注模糊,不易辨认,有些企业采用则通过隐瞒真实信息的方法来欺骗消费者,例如,在标写食品添加剂时,有些生产商却只是笼统的标注,没有罗列具体添加剂的名称;
第二,标签标注不确切。标签上所标注的名称不能真实明确的反映食品属性。如:一些饼干食品标签上写得是夹心脆、奶油夹心等,没有明确标明“饼干”这一关键属性;
第三,标注设计不规范。有关法规规定,食品的净含量信息应该标注在和食品名称的同一版面,以方便消费者的选择,但一些产品却将净含量标在不明显的地方;
第四,标签模仿名牌企图蒙混过关。有些厂家生产的食品质低价廉,却试图采用与某名牌产品相似的包装和名称来混淆。例如,有的饼干采用蓝色包装,名称为“粤利粤”;“康帅傅”方便面的名称让人很容易误以为这是另一大牌食品。
3 食品标签标准化管理对策
3.1 严格标签审查
对于形色各异的食品产品,相关部门要加强审核,完善食品标签检查监督。对于印有不合规范标签的食品应该及时处理,加强执法力度。此外,还应该开展食品标签咨询服务工作、宣传工作和培训工作,让各厂商明确食品标签的合法标注方式。
3.2 加强部门协调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涉及众多部门,各部门的协调合作又不够一致,各部门交叉执法,各自行事,在出现问题时,又互相推卸责任。因此,我国应该建立专门的食品问题监管协调部门,制定统一的执行标准,强化对不规范食品标签问题的有力打击。
3.3 建立随时抽查及监管体制
对于各食品生产厂商、企业,相关监管部门应该动态监管,时刻落实责任制度,明确各区域、各环节、各人员的具体责任,及时发现并处置不合法的食品或厂家,以督促企业随时都按照标准进行食品包装的标注,确保有源可溯,防止大家掉以轻心、相互推诿。
3.4 开展食品标签研究工作
严格遵循食品标签管理法律法规,除了要符合我国食品标签的要求,对于出口企业,相关部门还要通过研究进口国对食品标签的具体要求及其改变,及时宣布消息,提醒并指导食品出口企业规范食品标签,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在对国外食品标签进行实时研究时,除了要遵守其法律规定,还要结合其国家的政治、经济、等情况制定标签。
3.5 加大执法及行政处罚力度
督促各企业重视食品标签的管理,明确责罚制度。相关管理部门要将每一项管理任务落实到具体部门、具体人员,在发现食品标签问题时,直接负责人就要迅速到位进行处理。严格按照法律要求查处非法生产厂商,对于食品标签的不合法,坚决予以取缔,并追究企业相关人士的法律责任。
4 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现行的食品标签标准法在规定和贯彻实行上还存在一定的局限,各种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还时刻提醒我们要加强食品标签的标准化监管。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发挥检查机构的服务支持力度,督促生产厂商充分发挥食品标签的说明作用,将食品标签规范化,切实解决食品标签管理中的不足,为消费者提供安全放心的食品,促进我国食品行业的规范发展。
参考文献
[1]农志荣,黄卫萍,黄夏,陆璐,郭静婕.以食品标签为纽带,构建食品安全质量联盟[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1,1:32-38.
[2]魏胜娟.国内外食品标签法规标准现状及对策[J].中国标准导报,2011,8:15-17.
[3]崔琳琳,周小理,周一鸣.国内外食品标签通报研究现状及对策[J].食品工业,2012,9:134-137.
篇8
关注1.保质期
食品质量与人的健康息息相关,在超市选购食品,理应重视保质期。以奶粉为例,铁罐装奶粉保质期一般为12个月,玻璃瓶装为9个月,500克塑料袋装为4个月。为了不让营养素过多流失,尽量选择保质期内、离出产日期较近的食品。买散装熟食、糖果、饼干等,也应向销售人员询问清楚,以保证新鲜。
新规定:4类食物可免标注保质期,分别是乙醇含量10%以上(含10%)的饮料酒、食醋、食用盐和固态食糖类。
贴心提示:“免标注保质期”不等于“永不过期”,如果温度过高或湿度过大,也很容易变质,影响健康。最好在干燥、避光、低温等条件下储存食物,包装开封后尽早食用。
关注2.食品添加剂
选购食品,还需注意添加剂种类。红红绿绿、酸酸甜甜的果脯蜜饯,常因着色剂违规或甜味剂超标被曝光;豆制品、酱腌菜也时常被查出防腐剂过量。有些生产商在标注添加剂时含糊不清,甚至不在标签上写明,这一点要引起注意。
新规定:食品中直接使用甜味剂、防腐剂、着色剂的,应当注明具体名称。
贴心提示:新规定保护了人们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一般地说,只要添加剂使用量严格按国家标准执行,应该对人体无害,可放心选购。
关注3.营养成分
有些食品包装用大号字标明某某“营养核桃粉”、某某“强化营养奶”,再仔细看标签,具体强化了什么,营养素又是哪些,根本不见踪影。不少营养强化类食品有少加、不加或多加营养强化剂的现象。如果发现此类食品没有详细的营养素标示,或称量后发现质量与标签上写的不符,就要谨慎购买。
新规定:“营养”、“强化”类食品应明确标注营养素和热量,并符合国家规定的定量标准。
贴心提示:除了看清标签上的营养成分细节,还要确定营养素是否为自身需要。如强化碘盐,患有甲状腺疾病或对碘较敏感的人不宜食用。
关注4.食品的“治疗功效”
你是否看过标榜“化痰止咳、清热润肺”,或声称“有益脑细胞发育、延缓衰老”等疗效的食品?如果包装上出现这类标识,可别急着购买。
食品与药品截然不同。食物是大部分人能吃、经常吃的,而药物只针对需要治疗的人。把食品宣传成“包治百病”的药品,食物普及的主要对象变成了患者,不单违背科学,更是一种欺骗。
篇9
食品营养标签陆续“上岗”
笔者走访了南宁市区丰润家超市水晶城店、沃尔玛超市航洋国际店、金湖广场的人人乐超市等多家超市,发现不少企业生产的在售食品已经换上了营养标签。牛奶、速冻水饺、桄榔粉等本地产食品的包装袋上,都按照《通则》标注上了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钠的含量。
“根据《通则》规定,凡是预包装食品,必须在标签上强制标示4种营养成分和能量含量值及其占营养素参考值(NRV)百分比。”广西壮族自治区质监部门工作人员介绍,从今年1月1日开始生产的食品,必须按照《通则》进行营养标签标注。市民常常看到一些食品、保健品标称“高蛋白”、“富含蛋白质”等,这些字眼在《通则》开始实施后都将不能随意标注。
笔者了解到,从2012年初开始,广西各级质监部门先后举办多场次《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标准宣贯培训班,对基层质监部门食品科管理人员,以及包括制糖、糕点、茶叶、饮料和米粉等在内的食品生产企业检验管理人员进行全面培训,就标准的实施原则、强制性内容、豁免食品范围、食品中营养成分的表达方式以及食品中营养素的类别及相关声称等内容进行详细讲解。经过培训,不少本土企业已经委托质监部门完成了产品的营养成分分析,营养成分也标注在食品外包装上。
市民称数据专业难看懂
生产企业积极标注营养标签,消费者在表示欢迎之余,却称不少数据太专业,有些看不懂。
“我最近在减肥,到超市选购时会注意看营养成分,但其实我并不太懂,一般也只看能量和脂肪,尽量买含量少一点的。”在沃尔玛超市,市民谢女士拿起一袋广西梧州产的豆浆粉,看到上面标注的每100克豆浆粉的能量是1600千焦,摇摇头放下了,“能量太高了,不敢买。”
笔者随机采访了一些正在购物的市民,不少人的反应和谢女士差不多,认为商品包装标注营养成分表是好事,但因为不明白营养成分与人体每日需求的比例,自己依然不懂得如何凭借营养标签选食物。“我有高血压,医生让我多吃一些低钠食物,今天我来超市买酱油,就仔细看看哪种含钠低一些。”在人人乐超市,邓先生戴着老花镜,仔细分辨各种酱油的钠含量。最后,他选择了一款钠含量相对较少的生抽,营养标签显示,每15毫升酱油钠含量1082毫克。虽然查看了营养标签,但邓先生也承认自己的方法未必正确,“因为我不了解一天摄入多少钠合适,虽然对比后购买,但依然不清楚钠是否超标。”
低盐少糖预防慢性病
“消费者应该学会看懂食物营养标签所提供的信息,对食品进行合理的挑选。”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营养学专家马力平教授表示,这样既能保证每日获取足够的营养成分,也能避免营养摄入过多,从而起到预防部分慢性病的作用。
在营养标签上,都标注着“NRV”或“营养素参考值”。马力平解释,NRV就是营养素参考值,市民可以把NRV当成一把尺子,100%就是人体一天的需求。“例如,15毫升生抽酱油的钠含量是1082毫克,NRV百分比为54%,市民做菜时添加了15毫升生抽,意味着已经摄入每天所需钠的54%。”如果市民一天吃的几款食品中,钠的NRV数值相加已经接近100%,那么接下来的饮食就要尽量减少钠的摄入。摄入钠盐过多,会诱发高血压及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并促使多种疾病如胃病、心衰、肾病综合征、自发和周期性水肿等症状的加重。
篇10
营养标签提前上岗
根据要求,2013年1月1日起全面推行的《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将预包装食品分成强制标示与可以豁免两大类。像饼干、酱油、肉酱等过去很少标注营养成分的产品以及速冻食品、奶制品等,均在强制性标注之列。而像生鲜食品、现制现售食品;包装小,不能满足营养标签内容的,如包装总表面积≤100 cm2或最大表面面积≤20 cm2的预包装食品;食用量小、对机体营养素的摄入贡献较小的,如饮料酒类、包装饮用水、每日食用量≤10 g或10 ml的,可以豁免强制标识营养标签。
近日,笔者走访时发现,尽管《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的正式实施是2013年1月1日,不过大部分预包装食品的营养标签已经提前上岗。在一款橙汁饮料上,除“4+1”外,还有糖和维生素C的含量和占营养素参考值百分比;在黑芝麻糊、麦片等冲泡产品包装上,还标识着钙、镁、维生素等微量元素的含量。但是,不同食品的营养标签标注大不一样。
在一家超市出售的“美好时光海苔12 g装”的包装袋上,笔者看到“营养成分表”上除了列出了能量(240 kJ)、蛋白质(2.6 g)、脂肪(0.8 g)、碳水化合物(2.8 g)及钠(324 mg)外,还标注了膳食纤维(0.8 g)、钙(16 mg)、铁(0.8 g)、磷(30 mg)的含量。而且,笔者注意到,该营养成分表是以每份(12 g)为单位的。
在“太平梳打饼干400 g装”上,同样印有营养成分表,该产品按照每100 g中,含有的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钠的含量进行标注,在该营养成分表后,笔者还看到厂家用星形标志提醒消费者“每100 g饼干含有4份(每份约4片饼干)”。
笔者还发现,同一种食品,也会出现有的带营养标签、有的不带的情况。
关注营养标签未成消费习惯
然而笔者发现虽然一些食品已按要求标示了能量和4种营养成分含量值及其占营养素参考值百分比。可这些食品的“营养标签”并没有引起消费者的注意,市民对营养标签的认知与重视度须亟待提高。
笔者随机调查显示,约九成的消费者不看营养标签,他们表示“即使看了也看不懂”。一位姓夏的消费者说,她买食品,注重品牌、口感、保质期等,有时会看一下添加剂成分,但食品的营养摄入量如何并没注意过,“全凭感觉买”。
受访者中只有一位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会仔细看营养标签。白领季小姐正在减肥,每天都会按照计划做运动,为了防止吃得过多代谢不出而加大运动量,她买东西时就会简单计算一下食品的能量和脂肪含量。“原先也不懂,减肥以后才开始看的,因此养成了查看食品营养标签的习惯。”季小姐说。
有一位消费者在笔者的提醒下才留意到食品包装上的营养成分表,他表示,食品有营养标签是好事,根据标注的“营养素参考值百分比”能够清楚地算出当天应吃多少量的该种食品,“能在不自觉中让饮食变得更均衡,这样很利于身体健康。”
如何读懂营养标签
其实看懂营养标签并不难。阅读营养标签,先要看清标签的重量单位,再看看食品中核心营养素的含量。大部分食品标签的营养成分表中会标出每100 g或100 ml食品中,含有多少千焦的能量、多少毫克的钠以及多少克的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在此基础上,根据食品包装上标注的净含量,消费者就可以计算出一盒、一袋、一瓶食品饮料中,四大营养素和能量的具体含量。另外,有些食品营养成分的含量不是以100 g计算的,而是以“每袋”、“每罐”、“每粒”、“每15 g”等计算。
在营养标签里,最重要的指标就是NRV百分比(营养素参考值百分比)。消费者只要看懂NRV百分比,就可以知道这份食物对于1 d的膳食来说是否足够。通俗地讲,NRV百分比表示的就是消费者能够从食物中摄取到的某种营养素的含量占全天需要量的比例。
以某品牌牛奶为例,其营养成分表中的“蛋白质3.0 g/100 ml,NRV百分比为5%”描述项就表明:100 ml该牛奶中蛋白质含量为3 g,喝100 ml该牛奶可以满足人体1 d所需蛋白质量的5%。而剩余的95%蛋白质,可以从其他食物中获取。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的附录A中,标明了能量及四大营养素的最高参考值,能量8 400 kJ,蛋白质60 g,脂肪不超过60 g,碳水化合物300 g,钠2 000 mg。据了解,这是卫生部综合国人的体质要求做的一个参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