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糖食品范文

时间:2023-04-07 00:22: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无糖食品,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无糖食品

篇1

如今,“健康饮食”、“养生”等追求健康的主张逐步流行。在食品领域,不少商家在“健康”方面下足了工夫,推出品牌各异的“无糖食品”、“低糖食品”来吸引眼球,“无蔗糖”、“无糖”等字样在无糖食品包装上显得十分醒目。但是,无糖食品真的无糖吗?你又心动了吗?

名词解释

无糖食品是什么?百度百科里对“无糖”的定义就有着明确的界定:一般是指不含蔗糖(甘蔗糖和甜菜糖)、葡萄糖、麦芽糖、果糖等的食品,但是无糖食品可以含有糖醇(包括木糖醇、山梨醇、麦芽糖醇、甘露醇)等替代品。

根据国家标准《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标签通则》规定,“无糖”并非“完全没有”的意思,而是要求固体或液体食品中每100克或100毫升的含糖量不高于0.5克。这也意味着,某产品标上了“无糖”,它的糖含量只要不超过0.5克/100克就行。

高价格“无糖”

“无糖”二字纵横食品界。许多食品都拉起“无糖”大旗,常见的有无糖饼干、无糖点心、无糖饮料和无糖麦片等,比如果脯蜜饯、膨化食品、巧克力和汤圆等也都开始打“无糖”的概念。

少了“糖”这种材料,价格却没有跌下来。无糖食品的价格并不比同类别的普通食品便宜,甚至有的价格要高出数倍。记者在超市里看到,一款标榜“无糖”的鸡蛋苦瓜面900g标价是38元,而同是这品牌同样900克规格的鸡蛋面却只需15元左右,价格足足贵了一倍之多。再以某火爆品牌猴头菇饼干的无糖苏打饼720克为例,这以“养胃和无糖”作为噱头的饼干标价95元,价格反远远高于同规格苏打饼干。

混乱无序的无糖产品

一直有业内人士指出我国无糖产品市场较为混乱。有的商家不按照国家规定的剂量使用甜味剂,其产品中的甜味剂含量往往超标;有的商家虽然标注“无蔗糖”,但在其配料表中却标注加有白砂糖或葡萄糖;有的产品配料表和营养表的表述含糊不清。

超市里一款名思X纤麸无添糖消化饼干,在营养表一列中标出每100克食品中含有糖1.6克,但并无解释这个“糖”是否为无糖食品中所被允许加入的糖。如果按这是普通食品所添加的糖来理解,那么1.6克的含糖量明显高于国家对于无糖食品含糖量界定的0.5克,这明显与包装标识的“无糖”不符。

有些无糖商品更是笼统一谈,仅仅提到有无食品添加剂或者只提及一些简单原料,对于添加剂名称则只字不提。须知,例如山梨醇等一类都在食品添加剂一列。一款在网上销量过千的玉米饼干片便是如此,大大咧咧地张扬着“无糖”,配料表中却仅标出玉米、食用盐和水三样,再无具体说明。

专家过招 真正无糖食品 DIY最靠谱

营养专家刘纳认为,“无糖食品”是一个非常有迷惑性的词,需要慎重对待。无糖食品有一部分消费人群是糖尿病患者,对于他们来说,尽管食品无糖,依然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影响血糖的不光是蔗糖,热量和脂肪也起作用。”

刘纳透露,无糖食品里不含有糖,却会在生产中加入“代糖品”来替代糖,例如麦芽糖醇、阿斯巴甜等等。“我认为其实这些代糖品目前对我们身体的安全性是不确定的,尤其是对肝脏代谢的安全性。很多代糖品会导致人肥胖。”此外,她进一步说,许多宣称“无蔗糖”的无糖食品实际以淀粉为原料,这些淀粉类食品在代谢过程中会转化为糖,特别是用精白米或精白面生产的食品,对糖尿病患者同样不利。

她建议,“在选购无糖食品时,最好选择用粗粮制作或者升血糖指数比较低的原料。在选购时还要考虑成分表,综合整个的热量和升血糖指数。我认为市面上大多的无糖食品还是不如天然的蔬菜、水果或者自己制作的无糖点心。在制作无糖点心时,不添加糖的话,可添加果干、芝麻或者核桃等调味。”

消费者声音 忧心是否真无糖

据了解,消费无糖食品的人群主要是减肥人士、追求健康的人士、老人家或糖尿病患者。从超市销售人员口中可知,前往购买的大多是年轻人,除了部分自用以外,其他全是为自己父母或者患糖尿病等疾病,需要食用无糖食品的朋友购买。

May特别在意自己的身材,她会严格控制一日三餐热量,尤其对含糖物质避退三舍。管不住自己的一张嘴时,她会拿无糖零食来打发。同是减肥人士的白女士是办公室OL,下午茶时段她给自己准备的零食都是有”无糖“标志的。

也有消费者将信将疑。母亲患有糖尿病的李先生则有点担忧,“现在市面上的无糖食品良莠不齐,虽然标有‘无糖’字样,但不知道是否真正的无糖,所以我为母亲购买食品的时候都格外小心,很小心地查看食品的配料。”

篇2

据悉,我国糖尿病患者现已达3500万人,占世界糖尿病人群总数的1/5,仅少于印度排名世界第二位,并且以每天至少3000人的速度增加,每年增加超过120万人。预计到2010年,我国糖尿病人口总数将猛增到8000万至1亿人。面对如此迅速增长的庞大特殊群体,医者看到了忧患,而商家则看到了商机。无糖食品的走俏也就不足为奇了,但是无糖食品真的无“糖”吗?如何正确引导和认识无糖食品,使大家理智对待这份无“糖”的诱惑,正确地选取和食用无糖食品?让我们真正能吃得健康,不再上“甜蜜”的当。

乱花迷眼的无糖食品

无糖月饼、无糖藕粉、无糖核桃粉、无糖燕麦片、无糖八宝粥、无糖口香糖……市场上琳琅满目的各种各样的无糖食品给不能食用甜品的消费者带来了极大的选择空间,尤其是糖尿病患者。

南京的一位郑先生想趁周末给即将过68岁生日的丈母娘送份礼物,因为他岳母患有糖尿病,而市场上现在有拥有众多的无糖食品可供选择,所以他准备给丈母娘买些无糖营养食品,也好让老人家有更多的食品选择。可到超市转一圈回来,郑先生发现尽管市场上众多的食品上都打着无糖的标识,但细看其成分却含有糖,一时间郑先生无所适从,不知道这样的食品到底是吃得吃不得?

小胖子们要控制食糖量,爱美的女士要减肥、老年人又要控制血糖,无糖食品一下子成了市场上的香饽饽。但热闹的背后却是一个盲点,这样的无“糖”食品到底吃得吗?减肥的倒还好说,但是对患糖尿病的患者来说,这却是事关生命健康的大事。

事实证明,无糖食品并不能成为糖尿病人的稻草,长期食用无糖食品并没有控制血糖的作用。

现年63岁的王大妈12年前被查出患有糖尿病,之前一直要药物控制血糖,之后在医生的建议下又结合饮食调节控制血糖。半年前,王大妈抵挡不住市面上越来越多无糖食品的诱惑,为尝尝鲜、换个口味,王大妈开始选用无糖食品控制血糖。但半年来,血糖一直超越警戒值。本为长期食用无糖食品就能有效控制血糖,但血糖仍一直居高不下。于是,王大妈到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内分泌实验室检查,发现自己的空腹血糖仍旧在8.8左右,超出糖尿病7.0的警戒指标不少。该院营养科主任王建副教授介绍,有不少像王大妈这样的糖尿病朋友误认为食用无糖食品能控制血糖,可以放心吃。专家指出,只要含淀粉、蛋白或脂肪的食品就含有能量,因为所有的碳水化合物经过消化吸收都能转化为机体的能量来升高血糖。糖尿病患者把无糖食品当首选食品,无限制地摄入,照样会引起血糖波动,加重病情。

客观看待无糖食品

什么是无糖食品

一般人都会以为,无糖食品应该就是里面不会含任何糖分,但其实这是不可能的。因为糖的概念十分广泛,既包括白砂糖、绵白糖和红糖等主要化学成分为“蔗糖”的传统糖产品,也包括水果和蜂蜜中所含的葡萄糖和果糖、谷物发芽时产生的麦芽糖、乳制品中的乳糖等所有带甜味的糖类物质。所以我们平时所说的无糖食品,只是在生产和加工过程中没有人工添加糖分。例如,牛奶中天然含有4.5%左右的乳糖,以我国目前的生产技术,是不可能把它们除去的,但只要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不再添加白糖,它仍然可以叫做无糖食品。

无糖食品一般是指不含蔗糖(甘蔗糖和甜菜糖)和淀粉糖(葡萄糖、麦芽糖、果葡糖)等的甜味食品,但是无糖食品应含有糖醇(包括木糖醇、山梨醇、麦芽糖醇、甘露醇)等替代品。一方面是无糖食品含有蔗糖,另一方面,有些无糖食品在包装的明显位置标有“无蔗糖”,但配料表上却有“麦芽糖”。 据介绍,无糖食品是指不含蔗糖和淀粉糖,但必须含有糖醇等一类食糖替代品。我国提倡使用对健康有益的糖醇和低聚糖等食糖替代品,但由于无糖食品目前尚无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可循,各生产企业均按照企业标准进行生产,很多企业对甜味剂的标注不规范或不正确。

无糖食品,忽悠?

无论现在社会对无糖食品存在怎样的认识,但纵观近年来对其的评价,我们不难发现质疑大过颂扬。毕竟,这引人歧义的“无糖”之名与其“有糖”之实难免让人有被忽悠的感觉。那么无糖食品到底是不是在忽悠大家,我们不妨来看下一直以来对无糖食品存在的各种言论。

无糖食品不是控制血糖的正确途径。无糖食品并不意味着它将“有利于控制血糖”或“低热量”,这种想法极其错误的。一种食物能不能快速升高血糖,和其中是否含糖没有绝对关系,关键在于它的营养成分和膳食纤维的构成特点。实验证明,柔软的切片白面包虽然不含糖,但它引起的血糖反应并不比纯葡萄糖逊色多少;不含糖的巧克力仍然含有大量脂肪;无糖点心、饼干一样有淀粉和油脂。这些也都是高热量食品,吃了照样会让人长胖。 所以,专业人士建议消费者还是不要过于依赖无糖产品,还是应多吃豆类、奶制品、粗粮、蔬菜等,因为它们对控制血糖和体重效果才是最好。

添加增稠剂的无糖食品更以导致血糖升高。我们不难发现,在我们所食用的无糖食品往往也会有甜味,这是因为里面添加了甜味剂。甜味剂主要有木糖醇、阿斯巴甜、甜蜜素、安赛蜜等,它们对人体都是安全的,而且不会升高血糖,热量较低或不含热量。但是,甜味剂的口感毕竟不同于白糖。因为白糖除了有甜味,还有增进食物的黏度、让食物膨胀柔软,以及上色和增加香味的作用。因此,大部分,尤其是麦片类无糖食品里还要添加增稠剂、稳定剂、品质改良剂等,以改善食物的口感。其中,常用的增稠替代品是淀粉水解产生的糊精、改性淀粉等,它们和白糖一样容易升高血糖,甚至可能导致更剧烈的血糖反应。有的消费者喝了无糖酸奶后血糖升高,很可能是由增稠剂引起的,而不是因为牛奶中固有的乳糖成分,因为天然乳糖并不会造成血糖快速升高。因此,在购买无糖产品时,一定要看清配料表,提防增稠剂对血糖带来的影响。

一些商家正是抓住了患者的心理,在市场上推出了大量降糖食品,并且打出了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保健食品没有副作用”、“食品降糖,药食同源”等。然而,这些降糖食品实际上都添加了西药成分,比如添加格列本脲、格列吡嗪等。但是,一些缺乏糖尿病基本知识的患者未必知道,长期服用添加西药的保健食品,造成的副作用更大,不仅会造成低血糖和肾病,甚至还会导致死亡。另外,还有一些降糖食品,宣称加入了可以使血糖降低的微量元素。诚然,服用了某种含有微量元素的降糖食品后,能够暂时平衡体内的微量元素。不过,这只是微量元素在微量的时候起的作用。但假如天天服用含有微量元素的保健食品,则不能叫微量了。可以说长期大量服用,非但没有益处,反而有害身体健康。有鉴于此,有关专家指出,面对当前降糖食品的广告攻势,患者应该擦亮眼睛,看清某些降糖食品的实质,保健食品只能起到辅助作用,不能取代药品。对于某些宣称能够替代药品、具有降低胰岛素抵抗等疗效的降糖食品,患者不能轻易相信,尤其是不要单纯服用添加了药品的保健食品。因为离开了药物治疗,往往起不到真正降血糖的作用,虽然血糖暂时下去了,但过一段时间血糖还会上升,并且可能产生严重的副作用,甚至有威胁生命之虞。

总之,因为糖尿病人饮食不可能和健康的人一样,他们极需注意自身的饮食习惯和饮食内容。而无糖食品只是食品成分中没有或接近没有糖分存在,在血糖实际的控制上仅仅起到了减少糖的摄入作用,对血糖的高低起不到控制或降低的作用,因为无糖食品也是食品,所有的食品人吃了以后,都会使血糖升高。如果要降糖的话,就必须加入药物。在食物当中加入药物,这是不可取的。只有药品才能对血糖的高低起到控制或降低的作用。尤其对于已明确诊断为糖尿病的患者,一定要遵医嘱进行正规治疗。无糖食品只能起到辅助控制血糖的作用,绝不能代替打针、吃药。如果以为吃了无糖食品,便不注意饮食控制、加强锻炼等其他因素,血糖就不会得到很好的控制。所以,无糖食品对于肥胖及糖尿病人群的饮食方面一定程度上的确是一个很好的控制办法,只不过不可以无限量食用,把它们当做减肥药就是降糖药就行了。简言之,无糖食品仅仅是食品的一种而不是药物,不可取代药物,消费者也万不可轻信其医疗用语的宣传。

如何选购无糖食品

理想的无糖食品应该为主要原料为低热量、低脂肪、富含高膳食纤维的无糖食品,如荞麦、燕麦、魔芋等是比较理想的无糖食品,适当食用可控制餐后血糖,还有饱腹、通便、减肥、降脂功效,十分适合肥胖、便秘者和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患者选用。那么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又该如何选取和食用无糖食品呢?

首先,选择正规产品消费者不要为省钱去批发市场买不正规的产品。最好到正规的专业大店,去买由正规厂家生产的制作规范、配料严谨、标识清楚、质量可靠的无糖食品。

无糖饮料首选茶,目前市场上虽然有各种无糖饮料,但专家提倡首选茶。因为茶叶富含抗老化、提高免疫力和降糖、降脂的物质。很多无糖饮料虽然不含蔗糖,却含有果糖和脂肪,所以饮用无糖果汁、核桃露、杏仁露后,应适当减少其他热量的摄入。定量使用有些无糖食品虽不含蔗糖,但毕竟是粮食做的,所以也要定量食用。比如,吃了50克高纤维素饼干,就要减去150克粮食;喝了250ml无糖酸奶,就要减去1两半瘦肉或3两豆腐。

篇3

认为无糖容易上当

无糖食品在满足糖尿病人低糖和低热量需求,防止摄入糖分,避免血糖升高的同时,也因为商家不恰当的宣传和消费者的盲目食用而成为了“甜蜜的陷阱”。

张阿婆体检发现血糖较高,在医生的精心治疗下,通过服用药品和适当节食,血糖已经降到正常指标。医生建议张阿婆可以停止服用药品,适当增加运动量和控制饮食,并且不要食用甜食,以此来控制血糖。遵照医生的嘱咐,近两个月张阿婆的血糖一直控制得较好。然而,最近几次测试又出现血糖较高的现象。医生详细询问张阿婆后,发现她是一个甜食爱好者,因为听信了市场上的广告宣传,食用了较多的无糖食品。所以导致血糖不正常。

既然是无糖食品,为何也会引发血糖上升呢?原来,张阿婆在对无糖食品认识上存在误区。专家指出,标注“无糖”的食品并非就一定不含糖分,糖尿病人也并非可以放心大量食用。无糖食品也含有糖分,只不过是低糖食品。无糖食品是不含蔗糖(甘蔗糖和甜菜糖)和淀粉糖(葡萄糖、麦芽糖、果糖)的甜味食品,但无糖食品可含有食糖属性的食糖替代品。目前,我国已经批准列入食用卫生标准的食糖替代品只有麦芽糖醇、山梨醇、木糖醇和乳糖醇。换言之,无糖食品应不含任何一种糖,即不含蔗糖、葡萄糖、麦芽糖、果糖等;还可含有包括木糖醇、山梨醇、麦芽糖醇、甘露醇等糖醇替代品。现在很多无糖食品强调无糖。实际上是强调没有蔗糖,这与真正意义上的无糖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合理食用不要轻信

低糖食品虽然相对而言比一般食品所含糖分低,但是,有些商家为了能够推销自己的产品,竟然人为设置误区,让糖尿病人片面地认为无糖食品完全可以放心食用。

在一家大型超市。笔者走到一个标有“糖尿病人专柜”的区域,看到上面有很多无糖食品,包括饼干、八宝粥、月饼、饮料、糖果等。当笔者拿起一袋无糖麦片察看时,一个厂方促销员马上热情地介绍:“这是厂方专门为糖尿病人生产的无蔗糖食品,它不含糖分,长期吃对人体还具有保健作用。”这样的引导,显然混淆视听,会使糖尿病人陷入误区,产生无糖食品可以长期大量使用的错觉。而事实是,无糖食品也不能长期大量食用。因为大多数无糖食品也是用粮食制作的,其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在人体内一样会分解为葡萄糖。

篇4

我说:因为不想欺骗人们的味蕾啊。

一直以来,人们都对甜味剂寄予厚望,因为它能解决爱甜和怕胖的矛盾。但是,千百万年以来,甜味都与碳水化合物能量相联系。在进化的智慧当中,甜味意味着水果的营养,代表着血糖升高,带来着能量上的满足和情绪上的满足。用不能消化吸收的甜味剂来替代糖,身体果然能够被蒙骗吗?

一些新的研究给出了答案。

其中一项研究让8名进行健身锻炼的人用不同的甜饮料来润嘴(只漱漱口,没有实际咽下去),有的饮料含有葡萄糖,有的饮料含有同样甜度的糖精。这些受试者进行一项60分钟的固定单车健身,他们的运动强度有仪器记录下来。有的日子他们用糖精水,也有的日子他们用葡萄糖水。

结果呢,用葡萄糖润口之后,运动强度都有小幅度的稳定上升,而用糖精水润口,则一点作用都没有。

然后研究者换了润口液。这次也是两个选择,一份是不含能量的糖精水,另一份是糖精加麦芽糊精(一种淀粉水解物,就是无糖食品里常常会加的那些白色粉末,溶于水之后变成柔软的糊状),糊精和葡萄糖一样含有能量,也一样会升高血糖。两份饮料的甜度也是一模一样,所含的糖精一样多。

结果呢,用糖精加麦芽糊精润口之后,运动强度都有小幅度的稳定上升,而用纯糖精水润口,还是一点作用都没有。

用功能性磁振造影(FMRI)方法进行大脑扫描发现,含有能量的葡萄糖和麦芽糊精饮料能刺激大脑的特定区域活化,这些区域会让身体产生被奖赏的感觉,而糖精却不能。

另一项科罗拉多大学的研究,让12名女性吃同样甜度的蔗糖或者蔗糖素(三氯蔗糖)饮料,一种高效甜味剂。受试者完全分不出来哪个是蔗糖,哪个是蔗糖素,因为它们的甜味完全一样。然而,FMRI扫描能发现两者的区别――因为大脑对这两种饮料的反应完全不一样。

可见,甜味剂能够蒙骗我们的味蕾,但却不能欺骗我们的大脑。吃用甜味剂配出来的“无糖食品”,根本不能满足大脑对于甜味的需求。

其实,自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就对甜味剂有利于减肥的说法提出了怀疑。因为很多证据发现,用人工甜味剂制作食品,会使人们吃的更多,而不是更少。甜味剂似乎能够刺激食欲,而不是满足食欲。而近年来对大脑信号的研究,正好能够解释这种食欲激发的现象。

篇5

关键词 食品微生物学;课堂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3-0340-02

Abstract Based on teaching practice of Food Microbiology course in classroom,the improvement and practice were carried out from the classroom teaching content,teaching method and teaching means,and the better traching efficience was obtained.

Key words Food Microbiology;classroom teaching;teaching reform

食品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与食品间联系的一门科学。通过研究并充分利用有益微生物,为人类提供更健康的食品;研究有危害作用的微生物,并进行有效检测和监控,提高食品的安全性。食品微生物学是高等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和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因此进行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对于培养食品科学与食品安全高级专业人才至关重要[1-3]。

食品微生物学课程内容繁多,理论知识抽象难懂,更注重实用性和操作性;再加上现阶段大学生生物学知识普遍较差且逆反心理极强,在理论学习过程中极可能因为所学知识难于理解、抽象难懂而产生厌学弃学情绪。近年来,结合食品微生物学课程的课堂教学实践,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这3个方面进行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 教学内容改革

1.1 选择优秀的教材

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的知识载体,构建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并选择内容全面的优秀教材,是对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4]。目前,广东海洋大学食品科技学院使用的是由樊明涛等主编的《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材。此版本教材内容较全面新颖,并且汇集了学科前沿进展。同时,选用江汉湖主编的《食品微生物学》作为参考书,对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补充。另外,向该课程的学生推荐国外优秀教材“Foundations in Microbiology”和《全美经典学习指导系列―微生物学》等作为课程辅助教材,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知识面,并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同时,本校自编了一套《食品微生物学实验讲义》,以充分适应专业发展需要,并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1.2 优化教学内容结构

食品微生物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由于该门课程的部分教学内容存在与其他相近课程内容重叠的情况,因此根据课程内容主线,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精炼,避免教学内容庞杂重复。例如在“微生物的代谢”这一章,部分内容与生物化学课程相关内容重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重点进行微生物代谢过程的讲授。比如,详细讲述了肽聚糖的合成过程,并介绍了青霉素、万古霉素和杆菌肽这几种抗生素如何攻击肽聚糖的合成而达到抑菌作用。这既让学生们感觉到食品微生物学课程讲述的代谢与生物化学课程所学的明显不同,同时又能让学生认识到代谢与微生物的安全控制密切相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教材中“微生物与食品制造”这一章与发酵食品工艺学课程的内容高度重复,课程中并没有讲述食品的发酵工艺,而是参考江汉湖主编的《食品微生物学》,讲授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于传统发酵食品部分,主要是介绍这些食品微生物的特性和用途,这既不会和发酵食品工艺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冲突,而且还会为以后发酵食品工艺学课程的学习提供基础。更为重要的是,结合开设的设计性实验,向学生们讲述如何开发新的微生物资源,提高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方法改革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指出,教育应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促进学生成长成才。近年来,在食品微生物课堂教学中,践行“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进行提启发式、研讨式、情景式和奖励式等多种教学方法的尝试,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参与者。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1 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使课堂教学改变传统的单向传授,开展双向共同的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5]。首先,在课程讲述过程中留下悬念,以启发学生自我探索与思考。例如在 “微生物生态学”这一章的教学前,就向学生提出“酿酒虽然都用到酵母菌,但我国白酒的酿造原料是淀粉;酵母菌是不能直接将淀粉发酵成酒精的,我国白酒酿造的原理是什么”这一思考题让学生自己思考。在这一章课程开始时,部分学生能答出:“我们白酒酿造的酒曲中有根霉和酵母,根霉将淀粉糖化有利于酵母的酒精发酵”。这样就启发学生进行知识内容的学习与探索,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其次,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通过有效提问,使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主动汲取知识。例如,在讲授到食品中微生物的控制方法相关内容时,提出“水产品非常容易腐败,可以采取哪些方法控制微生物所带来的腐败?”,学生根据日常的生活常识,提出了低温、加盐腌制、晒干和添加防腐剂等方法。学生在思考问题的同时也掌握了相关的教学内容,明显提高了教学效果。

2.2 研讨式教学

研讨式教学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由教师创设问题情境,然后师生共同查找资料,开展实践、探索,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使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6]。在食品微生物课堂教学中,在常规课程教学完成后,可以给学生布置讨论专题,要求学生课后自己完成,以拓展学生知识内容的深度与广度;然后开展课堂专题讨论;最后由教师归纳总结。例如,“随著细菌耐药性的增强,抗菌物质能否战胜耐药微生物?”“如何分离食品中的乳酸菌?”和“为什么贵州和四川地区产的白酒风味好?”等专题让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教师给予相应的启发与引导,并鼓励同学提出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课程内容。最后教师总结讨论内容,并解答遗留的问题。通过研讨式教学,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还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2.3 情景式教学

情景式教学是指教师针对性地引入或创设生动具体的场景,并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从而发展学生们的心理机能。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在食品微生物课堂上,经常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作为教学活动的切入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提高知识的接受能力。例如,在讲解微生物的营养与生长之前,先将水产品加工厂和饼干加工厂的生产车间通过图片的形式进行对比。首先将学生们从课本中带入到学生们感兴趣的现实生产中来;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水产品加工厂与饼干厂的生产车间的卫生环境差别如此之大”让同学们思考;最后告诉学生,水产品含水量高,微生物很容易在其中生长,因此水产品加工过程对其卫生环境要求特别严格;而饼干含水量低,微生物在其中很难生长,故其加工过程对其卫生环境要求不严格。将学生感兴趣的事物与课堂教学内容联系起来,增强了学生对本章教学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提高了教学效果。

2.4 奖励式教学

在教育心理学中,奖励是对个体学习需要心理的满足,实施奖励教育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可行性路径[7]。在食品微生物学课堂教学中,采取激励式教学,增强了学生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显著提高了教学效果。例如,在食品微生物课堂教学中,采取激励式教学,增强了学生们学习的主动性,显著提高了教学效果。例如,在课堂教学中,特意设计一些小问题让学生回答,回答正确的学生可增加平时成绩分。这不但增强了课堂教学的互动性,而且还锻炼了同学们的思维能力。又比如,在食品微生物的显微观察的实验教学中,鼓励学生观察到的优秀实验图片可上传到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网站上。这明显提高了学生做实验的兴趣和主动性,并且主动总结制片和观察的经验,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3 教学手段改革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多媒体及其他技术性教学设备推动教学方法改革。多媒体教学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综合运用文字、图像、声音信息,将抽象难懂的课程内容通过生动形象的动画、图片等形式展现出来,有助于学生理解复杂的教学内容。并且多媒体教学模式所承载的教学内容信息量较大,教学效果较好。

在食品微生物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声影同行,实现微生物学教学的“动态”发展,将传统教学中难以表达的内容形象直观地展现出来,从而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将细菌、放线菌、霉菌、酵母菌和病毒的形态结构等用图片展示出来;DNA的复制、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和发酵罐的控制等内容用动画来展现;鞭毛细菌的运动、细菌的群体感应和微生物的应用等用视频来演示。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多角度、全方位地调动了学生的感官机能,增强了学生的课程兴趣,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

针对食品微生物学课堂教学中部分环节,进行了初步的改革尝试,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今后还要继续调整、改进,以实现教学内容的合理配置、教学方法的合理采用,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4 参考文献

[1] 杨亚珍,吴华伟,余知和.食品微生物学教学改革探讨[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8(11):265-266.

[2] 陈今朝,刘达玉.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24(6):72-73.

[3] 王远亮,王传花,侯爱香,等.食品微生物学教学改革探讨[J].轻工科技,2012(3):156-157.

[4] 刘唤明,邓楚津,雷晓凌.微生物工程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J].广东化工,2012,39(2):215-216.

[5] 李夏兰,翁连进.《生物分离技术》课程教改体会[J].微生物学通报,2002,29(5):108-111.

篇6

关键词:生物课堂;视频教学;注意力;知识

一、导入新课中巧用视频促进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传统的教学已经被证明无法满足学生学习,所以,很多老师都采用了视频、图画等内容来导入一节新课的学习,想通过这种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探索生物知识的潜在欲望。笔者在听课期间发现这种学习方法确实有很好的效果。比如,我校张老师在进行“神经系统”教学的时候,展示了一段两只大白鹅在一起游动寻食的视频,学生在看的过程中张老师提问道:“是什么原因让白鹅想要寻找食物?学生回答是因为饥饿。张老师继续说:大白鹅感到饥饿,进而大脑中就会产生寻找实物的指令,大白鹅才开始寻找食物。这就自然引入新课,神经系统是一个由大脑控制协调的系统。这节课张老师非常顺利的甚至提前10分钟,完成了整个教学工作,并且从学生的反馈来看掌握得非常牢固。学生因为在观看的过程中是注意力非常集中的时刻,教师巧妙地设疑提问,恰好能利用他们此时活跃的思维和积极的心态。

二、新课讲解的过程中灵活运用视频替代教师演讲,帮助学生快速理解

初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着很多生涩的抽象知识,教师的讲演并不能很直观地反映这些知识,因此,可以借助视频帮助学生在无形中掌握和理解。比如,在进行关于冲动和神经细胞关系的教学时,张老师用的是传统的讲演方式,通过不停地给学生说明冲动如何产生,怎么样通过细胞的增加和减少来传播,然后还在黑板上画了一些图作为辅助理解,结果学生放映很低效,大部分学生是茫然的表情。而在我班我讲解了基本的情绪和细胞的关系后,让学生在教材中找到原好勾画,然后播放了一个动画来演示突触前膜的物质点逐步移动到突触后膜,促进另一个神经元的运动,并加以解释这是该神经元开始兴奋的征兆,这样就直观形象地展示了语言不能详细描绘的抽象知识。学生普遍表示完全弄明白了,形成了与张老师班上学生相反的状态。

三、课后复习多用视频帮助学生轻松快乐地巩固知识

初中生物教学的课后作业是不能太多的,需要给学生更多时间备战大科目。这已经是所有地方不成文的规定。因此,课后知识的复习不仅要考虑到作业,还要用有限的时间做到更多的复习才行。而学生注意力集中与否,关系着复习效率的高低。我们在利用视频教学前就已经得到证明此刻他们的注意力最集中,我们把复习的资料运用多媒体技术直接做成视频,加上一些图画,能在学生观看过程中无形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展开高效的复习。

当我们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做好以上三点,灵活巧妙地针对问题采用视频教学,始终抓住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就能让他们一直保持积极的心态学习知识,在看视频中无形的学习和复习等也不会给学生造成过大的负担,反而会让学生喜欢上生物课。

总之,学生的学习方面已经不再过多地受传统教学的制约,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学到知识,掌握知识对于学生成长来讲才是好的道路,视频教学能有如此的效果,还是归功于对学生心理注意力的把握,只有在教学中一直把握学生心态和注意力,才能有高效的课堂、高效的复习效果。所以,在生物教学中我们应该继续加强视频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

参考文献:

篇7

力富国际集团有限公司CEO,深圳市力富珠宝有限公司董事长,Roland Fona 罗兰芳娜品牌创始人,中国第一个掌握珍珠漂白技术工艺的珠宝营销专家。

前瞻观点:

企业的真正核心就是“品牌”,品牌战略才是企业战略中的战略,只有当企业的人力资源、研发技术、管理、渠道和广告等都服务于企业品牌时,企业才能获得长足的发展。

2006年影响力:

经过10多年的艰苦创业,力富集团旗下Roland Fona 罗兰芳娜“CANAL”等品牌已成为中国知名的时尚珠宝首饰品牌之一。直营店广布于华东、华南和华西地区,加盟店遍布全国。

1990年,美国经济学家C.K.Prahalad和Gary Hamel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文章中提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核心竞争力是在某一组织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不易被竞争对手效仿的、能带来超额利润的、独特的能力。

许多管理学者总结企业核心竞争力来源于多个方面,人才、核心技术、营销策略、渠道网络、管理能力和研发能力等等,面对如此多的“核心”,企业管理者常常难以求全。其实,企业的真正核心就是“品牌”,品牌包括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和企业家个人品牌,品牌战略才是企业战略中的战略,只有当企业的人力资源、研发技术、管理、渠道和广告等都服务于企业品牌时,企业才能获得长足的发展。

就目前中国企业而言,很多企业已经意识到了品牌的重要性,而且也在全方位塑造品牌。不过就中国珠宝业而言,在品牌的建设方面显然还存在着不足。从中国消费市场来看,中国珠宝首饰呈快速增长之势,面对极具潜力的市场,中国的珠宝饰品行业到了建设品牌的关键时刻。

在珠宝首饰行业,由于消费者常常无法辨别产品质量,因此,品牌就成了消费者重要指引。我进入珠宝行业20多年,见证了中国大陆和香港的珠宝行业的发展历程,许多从事生产、加工、批发、出口等的企业,发展到现在留下来的不是当初生产规模最大的,而是注重了品牌建设的企业。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走在国外企业的后面,现在中国市场充斥着数不清的外国品牌,在珠宝首饰行业尤其如此,在力富专注的时尚首饰领域,至今还没有一个可以和国外首饰品牌抗衡的品牌。

12年前,力富拥有了自己的品牌,当时是一种无意识的行为,没有真正去打造品牌,和中国许多企业一样,懂得了商标维权,而在品牌策划和品牌运营上却远远落后于国外的品牌。

现在,力富从“品牌学习”转变为“品牌创新”,我们要做的不是永远追赶别人,而是在创新中超越别人。我们相信,在产品质量和创新上不会落后于国外企业,罗兰芳娜必将成为世界知名品牌。如何创新?能抓住消费者的心智行为就是创新,力富在推广“Roland Fona 罗兰芳娜”水晶产品的时候,发现消费者对水晶缺乏了解和辨别能力,于是推出了“水晶文化”的营销活动,讲解水晶知识,同时演绎了水晶经典传说,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扩大了品牌的美誉度和知名度。

品牌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的人力资源优势、管理优势、营销优势、渠道优势、财务优势等企业竞争力,最终都应该整合为企业的品牌竞争优势,企业才能在众多国际品牌林立的商战中突围而出,做强做大,这就是Roland Fona 罗兰芳娜营销战略。

更多精彩内容请浏览成功营销网站:省略

篇8

【关键词】生物实验 品质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6-0091-02

《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增加了生物教学的数量,并明确由此评价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因此,生物学科的课堂教学改革,实验教学质量成为一个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方面影响到生物学科的课堂教学改革实践。培育初中的品质课堂,一定程度上就是要提高生物实验教学的质量,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生物实验动手、动脑的能力。根据现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存在的随意性、低效性、盲目性三个方面突出问题,我们认为要打造生物实验教学的品质课堂,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对策:一是关注实验教学目标的科学性与明确性,二是关注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探究品质的养成,三是关注生活过程中学生作为公民的科学素养的提高。

1.以强化实验教学目标为导向,提高生物实验教学的课堂品质。

在初中生物教学督导检查过程中我们发现,与生物讲授课相比,生物实验教学更容易出现教学目标泛化,教学随意性、低效性、盲目性的问题。在对初中学生进行“显微镜的使用”抽查测试时发现,虽然有相当多的学生能使用显微镜观察到装片标本,但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学生实验操作不规范,导致能正确观察到装片的行为具有较强的随机性;二是学生在解释如何选择目镜与物镜、如何操作调节光圈方面并不能合理运用显微镜理论知识进行解释。例如:学生能迅速用老师调度好的显微镜找到目标,但当测试者悄悄地把遮光板转动到无孔状态时,问学生“我怎么什么也看不到呀?”,学生再看,果然一片黑,什么也看不到,惊奇而着急地说“刚才我确实看到了,怎么没有了呀?”,但却一直找不到变黑的原因。(分析说明:学生微镜规范操作知识与技能的目标没落实。通过对师生的调查发现,教师认为:学生亲自体验非常重要,而且学生能清晰看到可以这个结果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这符合新课程理念中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自己的实践中获取经验,强调学习是在实践中主动的建构”。因此,将能“看”到显微镜下清晰的装片标本设置为实验教学目标,而忽视了“会按显微镜操作规范步骤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技能目标的评价,忽视了“会利用显微镜放大倍数的原理合理选择目镜与物镜”运用层次的知识目标的评价。)

分析认为:将“看到观察目标”作为评价学生实验能力的指标,导致的师生行为是:学生不重视过程的规范,教师为提高学生观察速度,采取了在学生实验前对显微镜进行了初步调试;告诉学生镜头长短这一特点进行选择,让学生“一目了然”,感觉“提高”了实验课堂实验效率。但这正是因为教师对教学目标的设置与评价指标的不明确、不全面、不科学导致。缺乏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支撑,学生的收获无从谈起,课堂品质则无法提高。

2.重视学生科学思维方法与能力培养,关注学生探究品质形成的评价指标。

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思维品质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主要表现在学生能否发现问题、实验设计是否合理、实验观察是否全面而真实、实验记录与过程分析是否有逻辑、实验结论得出是否科学等几个方面上。教师善于发现学生一些行为背后的原始的科学品质,是发展学生思维与方法的最佳切入点。貌似不经意的疑问、奇怪的想法、捣蛋的行为等,往往是学生科学思维方法与能力的雏形,关注思维方法与生物学素养的评价指标,会引导、促进教师对学生实验过程中方法与能力的关注与培养,强化并固定形成科学素养的品质。例如学生问“我的碘液遇到淀粉怎么变成紫色啦?可书上说应该变成蓝色的”。(分析说明:用碘验证淀粉的实际操作实验中,往往会出现淀粉液遇碘时出现颜色后又立即消褪的现象,此时学生往往会不断的加碘,但颜色可能会出现紫蓝、紫色,高中生物学会进一步解释这是由于淀粉的分解程度与种类不同而导致此现象发生。初中学生只有在不迷信课本、认真观察、实事求是的情况下才可能提出此问题,这正是“观察”、“实事求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科学品质的雏形。教师在肯定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上,可适度地给学生一些“淀粉在不同温度下可能产生不同的物质”提示,引导学生去审视自己的操作步骤,通过有针对性的重复实验,再次比较观察,发现普遍现象与特殊现象;通过分析实验材料、过程条件与结果的关系,找到引起不同现象的一些因素[如:淀粉熬制时间不同、加入的碘量不同等],并初步形成假设,抓住变量设计新的探究实验方案,从而对培养学生有目的观察、有针对性探究科学设计的思维品质的形成提供了切入点。)

再例如在做“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得出结论“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部分变成麦芽糖,再进一步消化才能变成能被人体吸收的营养”时,突然有学生问“玉米种子在萌发时,它没有唾液怎么消化利用它的营养呀?”,引起同学哄笑。(分析说明:“在联想中发散思维”是科学品质中创新品质的雏形。因为相同的淀粉鉴定方式,使学生产生了从成分到消化利用方式的联想与困惑,并引发出“唾液淀粉消化利用,而玉米种子无唾液可怎么利用它体内的淀粉呢?”的新问题,这种问题表面上看很荒唐、可笑,怎么可能把玉米种子和人的消化联系起来呢?所以才会引发学生的哄堂大笑,但事实上此问题在此时提出具有以下价值:①促进了消化吸收概念的深入理解。②增加了知识的联系能力,为知识的系统建立打下了基础。③为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并设计探究“植物如何利用营养”提供了动力与思考方向。这种“在联想中发散思维”正是科学品质中创新品质的雏形。及时肯定学生的联想与问题的价值,并引导学生从植物与动物如何利用有机物的角度去合理思考,既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又能很好的保护并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

因此,将评价指标细化并落实到过程中的思维品质、过程方法,无疑会引导教师更关注发展学生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从而提高实验课的品质。

3.关注STS评价指标,用生活中的实验教学提高学生作为公民的科学素养。

提高生物科学素养是《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的培养目标。关注STS,贴近生活开展实验教学,正是新课标的要求中学生探究品质、能力状态、情感态度评价的综合体现。例如有教师设计了一个学生探究活动的实验:发动学生运用维生素C能使高锰酸钾退色的原理,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用实验结果比一比平时谁爱喝的饮料、爱吃的蔬菜和水果维生素C含量高。结果学生兴趣高涨,在比一比的活动模式下,不仅在验证实验中培养并发展了学生的科学品质,而且促进了学生科学指导生活,科学服务生活的体验。(分析说明:“问题意识”是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始,“解决问题”是多种探究品质下的一种活动能力。此探究活动的价值正是在于培养了学生“问题来源于生活”的问题意识,“说服力来来源于科学”的科学设计分析能力,“结果服务于生活”的解决问题及基本的科学道德。该实验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关注到自己生活中的问题,这不仅仅有利于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的“问题意识”的形成,还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动手操作的兴趣,为探究活动的进一步开展提供了精神动力。“对照设计”、“单一变量”、“变量控制”等基本科学实验方法和思维习惯品质在实验设计中得到的养成与训练;自我改善生活不良习惯——改变了一部分学生喜欢喝可乐不爱喝水吃蔬菜、水果的毛病,正是对学生尊重科学,科学为生活服务的意识的培养与运用。)

总之,培育生物实验教学的品质课堂,需要从加强实验教学目标、培养学生探究品质、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几个方面下功夫。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养成,绝对不是一节课,一个实验就能培养出来的。从实验课评价指标上引导教师在关注学生探究活动中要多一分细心,要有层次、有步骤地培养其科学态度与精神,更要培养其观察、归纳和发现问题的意识与能力,重在提高其思维品质,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素养,打造出生物实验教学的品质课堂。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篇9

关键词:新课程 思想品德 课堂教学 存在误区

思想品德新课程已经推行很久了,在这期间,为了学习经验,我们参加各级教研教改活动,互相走进新课堂开展思想品德优质课评选和教学观摩,听了很多的思想品德课,在听课中,为一幕幕精彩的课堂片断而喝彩,也为一个个遗憾的课堂瞬间而惋惜。我不断地思索,不断地体验,不断地感悟,在反思中我发现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存在着一些误区。

一、课堂气氛活跃,活动的主题却越来越远

有人认为新课程教学的课堂气氛一定要活跃,这一观点使得教师千方百计地调节课堂气氛,如在课堂中引入各种活动,使那些比较单调的认知过程变得生动活泼,变厌学为乐学。但并不是所有的活动都能起到有效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组织各方面的活动时,一定要围绕主题来进行,而且要及时调控,使活动做到“形散而神不散”,从而使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课堂气氛相统一。也就是说,课堂气氛的好坏不能仅局限于课堂表面的活跃,还要注重知识的升华和对学生思维过程的训练,要让学生在课堂下真正有所得才行。

二、开发课程资源能力增强,但德育渗透力有所削弱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而自觉是德育的本质。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是思想品德课的永恒主题。按照新课程标准编写的新教材,在德育呈现方式上一改德育学科化、知识化的倾向,强调德育与生活紧密联系,这就为提高德育实效性和针对性提供可能。教师可以在乡土化、校本化课程的开发方面有所作为,从而使教学与课程回归真实的学生生活。但开发课程资源的过程中,往往出现本末倒置的情况,即对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运用,教师可能更倾向于内容的趣味性、生动性,至于能不能说明问题,能不能为课堂教学服务、凸现教学主旨,并不加以分析。这种对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上表现出来的随意性,极大地削弱了德育的渗透力,而不能真正地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

三、课堂教学呈多样化趋势,但缺失有效教学技能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新课程背景下,教材方法和技巧呈多样化趋势,为教师个性化教学提供广阔天地,也为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搭建良好平台。追求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已经成为教师的追求目标。但不管任何教学手段和方法,都应当以课堂教学目标为中心,如果过分追求教学技巧和方法的多样化,就容易导致教学目标淡化,成为无效教学或效益低下的教学。现实课堂上,许多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过于推崇新教法、淡化教学目标的做法,使得课堂教学放得太开而收不回,流于课堂教学的形式化而达不到教学目标。

四、重视课堂上的“形动”,而忽视了“神动”

思想品德新课程教学是一个动态化的发展过程。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沟通,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成长的过程。新课程倡导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但在听课中,我发现,有的课从表面上看学生是动起来了,小组合作学习也开展了,课堂上看起来热热闹闹,但实际上对学生的思维没有多大触动。有的课,教师创设情境,提问不断,学生异口同声,对答如流,互动可谓“完美”,没有真正激发学生深层次的思维。究其原因,有的是问题过于简单,有的是内容空泛,有的形式单调等。课堂变成为了互动而互动。

互动的形式是多样的,但我们不能过分追求形式上的互动,更要追求“神动”,激活学生的思维,这应该是新课改中教师的共同价值取向。有思才有得,没有激发学生思考的互动,是无效的活动。所以,组织活动应该考虑学生能获得什么、能获得多少对他们有用的知识及其方法。

五、强调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淡视教师的“主导”

有人认为自主学习应该把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学,教师的职责只是维持纪律,或者根据教材重难点抛出几个问题或几个观点,然后让学生自学、自练、背诵、记忆,教师讲得越少越好,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体现其主人翁地位。这种观点其实是对自主学习本质的一种误解。自主学习指的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学习,而不是忽视教师的指导。如果忽视了教师的指导,课堂教学可能会处于一种无序状态。一方面,学生的知识、经验、能力的提升需要一个指导的过程;另一方面,学生的自觉性不是很高,自治能力较差,对自主学习的适应性不强。所以,自主学习中教师的责任非常重大,教师要研究学生的资质、基础、接受能力等,并根据其特点和教学内容提出真正有启发性的问题,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能够进行发散性思维并能最终理解掌握教材重难点,既让学生百家争鸣,又能够殊途同归才行

六、注重三维目标的实现,但轻视“双基”

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思想品德所有目标中最为重要的,最为核心的目标。但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实现并非轻视“双基”。在处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和落实“双基”目标的关系上,不能顾此失彼,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在听课中,我发现,教师在教学中设计了很多情境,开展了许多活动,提出了不少问题,要求学生根据这些情境活动谈自己的看法,谈体会,提建议等,使学生在这种良好的活动氛围中确实受到了情感的体验,深刻的启迪和生活的教育,然而对基础知识则一带而过,缺乏挖掘和总结。往往是一节课上完了,学生虽然有所感悟,但没有清晰的思想认识和提高,而教师也仿佛不知所云。

七、注重合作讨论形式,可缺乏正确的价值导向

篇10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数码相机(带摄像功能)、摄像机、智能手机等产品走进千家万户,同时网络计算机逐渐普及,我们获得、播放、剪辑视频音像资源能力也越来越专业化.我们可以用手中的带摄像功能的电子产品记录下很多生活现象,同时网络上各类视频记录了世界的方方面面.而物理学的知识非常广泛,从牛顿运动定律,到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物理知识被应用到了的各个领域.最近比较风靡的微课程视频资源也很丰富.因此把视频音像资源加入到教学的过程中,对增强物理的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本文中笔者把对物理教学有辅助作用的视频音像资源称为视频音像资源.

2视频音像资源与物理教学的有效整合

2.1将“生活”带进课堂

物理学科本身与生活是紧密结合的.有一些生活中的现象不是课堂所能再现的,而且直接从生活现象入手分析问题,更有利于学生物理思维的培养.将复杂的生活实际问题物理模型化.从而把“大生活”搬进“小课堂”,这就可以通过视频音像实验资源达成.例如:在平抛运动教学时,我们引入“飞越黄河”的视频(图1),汽车如何通过助跑获得飞越的初速度的,汽车在空中飞越时的受力运动清楚且激动人心,激发了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在生活中的圆周运动教学时,我们请学生自己课后去苏州乐园游玩时用视频记录下精彩的片段,在课堂上共享,其中“过山车”的视频(图2)可以辅助解决竖直平面内圆周运动最高点的运动和受力问题;在讲完全失重问题时,引入“杨利伟在太空舱中的生活”视频(图3)等等.

2.2将实验条件要求高的实验带进课堂

高中物理实验室的实验条件有限,有些实验没法完成.这种情况可以借助于“视频实验”来辅助教学.比如说,在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这节“α粒子散射实验”在一般高中实验室是没法做的,借助于视频实验辅助教学.

2.3将前沿科技带进课堂

高中物理教学目标之一,将先进前沿的科技带进物理课堂.而这些往往不能在高中物理实验室进行的,可以借助于视频实验.比如说,在学习万有引力与航天时,引入“神州八号”“嫦娥二号”发射的过程(图4);在学习重核的裂变、轻核核聚变时,引入“原子弹的爆炸(图5)、氢弹的爆炸”的视频(图6);等等.

2.4将观察效果不好的实验带进课堂

在课堂教学中经常需要通过演示实验辅助教学,但有的实验不易观察清楚;还有的实验时间短暂,不能观察清楚.这些情况可以通过视频实验帮助.比如说,在研究平抛运动时(图7),将平抛运动与自由落体运动进行对比,抛出去的小球很快落地,不能观察清楚.可以借助于视频播放系统让瞬间现象定格、慢放、多次播放将平抛运动研究清楚;在学习电容电感对交变电流的影响的实验中通过低频信号发生器改变交变电流的频率,观察灯泡的明暗变化,但由于电功率小不易远距离观察,

可以通过视频实验辅助教学.

2.5运用摄像头或相机的实时播放

系统将可见度低的实验投影放大,放慢许多物理实验因为可见度低而影响了它的实验效果,或是实验现象无法让全班学生看见,或是数据无法让全班学生一起读数等等.运用摄像头或相机的实时播放系统将实验投影放大,就可以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同时还可以借助于视频播放软件一帧一帧慢放,将不易观察的瞬间变化观察仔细.

2.6将不易做成功的实验带进课堂

有的实验操作具有一定的技巧性,不易做成功,在课堂上演示时可能需要多次尝试才能成功.可用视频实验辅助.有的实验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看到实验结果,比如说,固体的扩散实验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看到结果,可以通过视频辅助.

3利用视频音像资源教学时应注意的问题

3.1视频音像资源的利用不应改变教师的主导地位

尽管视频音像资源是一种有效教学手段,但是它不能取代教师的主导地位.如果过分的依赖,那么结果将是本末倒置、得不偿失.在物理教学中,以教师的人格魅力和富有激情的讲解,来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是任何形式的电子媒体所不能代替的.因此,视频音像资源仅仅是我们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教学辅助手段,应将传统教学方法与视频音像资源及多媒体课件相结合,形成一种崭新的教学方法.

3.2授课节奏不能脱离学生的思维能力

采用视频音像资源配合教学课件,可以加大课堂知识容量,缓解目前教学内容多与课时少的矛盾,但要注意学生的反映,过大的课堂容量和过快的教学进度很难调动学生的思维情绪,而且在有限的时间内,学生很难做好笔记,不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巩固和新知识的学习.因此,教师要合理组织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注意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

3.3视频音像资源应简洁适当

在编制课件的过程中应注意制作课件所需的资源往往比较零散,这就需要我们对视频音像资源进行剪辑,选择合适的内容加以利用,不要过于注重视觉效果,过度屏幕渲染,这样往往显得主次不分,容易使学生分散注意力.

3.4视频音像实验不能替代学生动手实验

视频音像实验资源主要在演示实验上可以发挥较大的作用,学生分组实验不能用视频音像资源去代替.实验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各种能力进行了培养,例如:实验操作能力、实验数据处理能力、实验误差分析能力、实验设计能力等等,绝不是看看视频实验资源所能培养的,这种学生的经历过程笔者认为比实验结论更重要,这种在相互协作的实验中逐步培养起来的能力比知识本身更重要.

4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