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食品范文
时间:2023-03-14 18:32: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转基因食品,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世界人口已经突破了70亿大关,人类几乎已经无法利用有限的耕地来满足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转基因食品出现了,但是,它带来的到底是什么?
一、什么是转基因食品
转基因是利用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将某些生物的基因(即非同种外源基因)转移嵌入到其他物种中去,改造生物的遗传物质,使其在形状、营养品质、消费品质等方面向人们所需要的目标转变。以转基因生物为直接食品或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
二、转基因食品的特性
1.抗虫性(转Bt基因)
转基因作物的抗虫特性的实现是把一种土壤细菌“苏云金芽孢杆菌”的一段基因转入粮食种子中,使粮食作物在生长过程中产生一种有毒的Bt蛋白。虫子吃了这种蛋白以后,肠道就会溃烂,从而替代杀虫剂起到杀虫的作用。
2.抗除草剂(转Ht基因)
具有抗除草剂特性的转Ht基因作物,把另一种特定土壤细菌“根癌农杆菌”中的一种合成酶的基因,转到粮食作物里面,替代原有的能被草甘膦抑制的蛋白质合成酶,从而使这种作物对草甘膦除草剂产生抗性。
3.成熟期的缩短或食品贮藏期延长
把两极地区深海鱼类的基因转入西红柿中,能够制造抗冻的转基因西红柿;或者向西红柿中转入抑制乙烯产生的反义基因,可以制造出耐储存的转基因西红柿。
4.赋予作物新的营养成分
食品的营养成分影响着食品的营养价值,通过转基因技术我们获得了具备β-胡萝卜素合成途径的水稻、具有超高SOD酶的马铃薯等等。
5.改善食品的口感或外观
食品的成分影响着食品的口感、外观等性状。为此,通过基因工程将一些基因导入马铃薯中,出现了淀粉含量发生改变的马铃薯;另外转磷脂酶D反义基因的番茄颜色更加鲜亮,风味更好,且维生素C的含量也比传统番茄高。
三、转基因食品的发展现状
到目前为止,全球80%以上的转基因作物种植集中在美国、加拿大、巴西、阿根廷四个国家。转基因作物的主要种类是:大豆、玉米、棉花、油菜、马铃薯;按其特性分为抗除草剂类占77%、抗虫类占22%、其余占1%。我国的转基因技术研究起步较晚,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其中部分成果的获得是构建在美国生物技术公司的研究专利基础上。
四、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转基因食品对人类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是,我们也应该正视其对人类可能带来的潜在危害。早在1998年,英国Rowett研究所世界著名科学家Pusztai教授就针对转基因土豆进行了实验,其研究结果表明,免疫系统确实把转基因土豆当做异物排斥。2004年,瑞士联邦技术研究院植物学研究所海尔比克教授发现,先正达研发的转基因Bt-176玉米中,用来毒杀欧洲玉米螟的Bt毒素无法分解,最终毒死了奶牛。2007年,泽特克教授及其研究小组对孟山都公司研发的“转基因抗除草剂玉米NK603和转基因抗虫玉米MON810的杂交品种”进行了实验,在经过20周的观察之后,发现影响了小鼠的生殖能力。同年,美国《纽约时报》等媒体报道,经过长期周密跟踪观察,发现有两种转基因玉米种植伤害了蝴蝶的生存,对生态环境安全的威胁程度已经超过了可接受的水平。2009年,法国科学家发表了新的研究结果并证实,孟山都公司出产的转基因玉米对大鼠的肝脏和肾脏具有毒性。
从上段的记录中我们不难看出,转基因作物是转基因食品的产生体,由于自身基因已非传统意义上的品种,所以在使用中会产生一定程度上的影响和危害,具体表现在:1.可能含有有毒物质和过敏源;2.可能会改变或破坏传统作物食品的营养成分;3.可能造成基因污染;4.导入基因可能会对非目标生物起作用。
转基因作物和食品对我们会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但是在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进行评价的时候,却采用了“实质等同性”原则。根据该原则,若一种生物工程食物或食物成分与其相应的传统食物或食物成分基本相同,则可以认为具有相同的安全性。该原则引起了许多学者和专家的担忧,他们认为,这种评价的原则是不充分和不彻底的,认为以自然存在的对应食品为基础来评价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并不能完全预测转基因食品是否需要动物性实质性毒性实验。因此,实质等同性原则是非常有缺陷的,需要一种安全有效地生物技术临床检测和实验手段来取代它。
五、转基因食品管理相关法律法规
我国颁布的与转基因食品管理有关的法律法规包括:《转基因食品卫生管理办法》《转基因生物管理条例》《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等。从这些法律法规看来,我国对转基因食品还是比较重视的,管理也是相当严格的。
由此,不管是从国家来看,还是从我们个人来说,转基因食品还存在着太多的不确定性,我们在引进、开发或食用的时候必须慎之又慎。
【参考资料】
[1]朱世明. 转基因食品安全性分析. 河北农业科学,2009.
[2]葛立群,吕杰. 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态度和购买意愿. 商业研究,2009.
[3]张旭,林立,刘冰,郭凯. 走近转基因食代. 中国健康月刊,2010(04).
[4]班凌伟,王旗,崔玲玲,陈萍萍. 转基因食品利与弊的思考. 医学与哲学,2011.
篇2
转基因食品:就在人们身边
转基因食品又称基因改良食品,它是利用分子生物学的手段,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生物物种中去。使其出现原物种不具有的性状或产物。以转基因生物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如将花生基因转到大豆中,可以改良大豆的蛋白质成分;将抗虫基因和抗除草剂基因分别导入水稻,可增强水稻的抗病虫能力;将抗干旱植物的相关基因分离出来,注入小麦和玉米之中,可以改造出适应力极强的农作物。
世界上第一种基因移植作物诞生于1983年,它是一种含有抗生素类药抗体的烟草。十几年来,发达国家已试种的转基因植物超过4500种,其中已批准商业化种植的近90种。目前常见的有玉米、大豆、西红柿、土豆和油菜等。到1999年,全球转基因植物的种植面积已达4000万公顷,这就使得大量的转基因农产品已被直接或间接地制成了食品。在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转基因食品生产国和出口国的美国,已有43个转基因品种获得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的确认。到目前为止,美国的玉米和大豆分别有30%和50%是由基因技术改造后种植的,90%的牛肉内含转基因生长激素,土豆、西红柿之类的农作物至少有50%改变了基因结构,其销售额达上百亿美元,大型超市中大约有60%的零售食品中含有转基因成分。如今,美国和加拿大人对经常食用的含有转基因成分的软饮料、啤酒、早餐麦片等早已习已为常。
今年3月15日,由国际消费者联合会组织的专家,抽查了香港市面上105种食品,测试结果显示,有些日常食品在不知不觉中已变为转基因食品,如豆奶、罐头等,5个样本中就有一个样本含有转基因成分,但是,这些商品的包装上却无任何说明。
我国大陆市场上目前只有6种商品化的转基因作物,而可食用的只有两种番茄和一种甜椒。转基因食品看上去似乎离我们很遥远,但是,在全国各大城市的大型超市中,已有进口的水果、肉类、鱼、巧克力、早餐麦片等食品在出售。它们全都没有转基因食品的提醒标识,也可能我们已在不知不觉食用转基因食品了。
转基因食品:一把“双刃剑”
自70年代以来,转基因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它所拥有的潜力是难以估量的。如德国植物生理学家将酵母的蔗糖酶基因移入土豆,培育出转基因土豆新品种,每个土豆块茎的体积是原有品种的3倍。在西红柿中转入某种细菌的基因,可以使它在成熟的时候果体比较硬,有利于加工、储存。英国一家医药公司在新西兰培育了1万只含有人体基因的转基因羊,其所产的羊奶中含有多种能够治疗呼吸系统疾病、血友病、先天性发声缺陷等疾病的人体蛋白质。转基因食品的特点是成本低、产量高、营养丰富和抗病力强,这些优越性使它在发达国家中的农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我国对转基因食品的研究正处于追赶发达国家的阶段,并且发展迅速。北京已投人数十亿美元在进行粮食、蔬菜、动物和人类基因的改造技术,并取得初步成果。
面对转基因食品,持反对态度的人认为,目前对基因的活动方式了解的还不够透彻,人类并没有十足的把握控制基因调整后的结果。如科学家们已发现一种抗虫害的转基因玉米的花粉中含有毒素,而且这些毒素可以从玉米的根系渗入土壤,它的毒性虽说可以杀害土壤中的害虫,但也可能伤及无辜的益虫或使害虫产生抗药性。在耐除草剂的大豆成分中发现,可以预防癌症的异黄酮减少了12%以上。一种转基因鲈鱼因为生长得特别快,10年之内,导致湖中生长的400多种鱼类绝迹。由于一种食品中存在着另外一种动物或植物的基因。人体对其中添加的基因可能会产生过敏反应,严重时会危害生命。另外有些被移植的激素会对人体生长产生不良影响,特别是对正在发育的青少年极为不利。有科学家担心,这种用先进技术创造出来的新型遗传基因,可能会影响人体健康,并有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难以清除的遗传基因污染,最终祸害人类自身。
转基因食品:是否应缓行?
目前,美国和加拿大等国的大多数消费者欣然接受了转基因食品,仅有27%的消费者认为其可能会对健康造成影响。而在西方,绝大多数消费者坚决反对生产转基因食品,他们认为,高科技与食品是水火难容的,79%的英国公众反对试种基因改良作物,北美多家著名的食品公司都已决定放弃使用基因改造产品,欧洲相当一部分国家抵制基因改造产品的进口,并已暂停转基因作物的种植和销售,少数自愿试种的农场主遭到了人们的抗议和抵制。
我国有部分专家认为,转基因食品对健康的影响需要较长时间的观察才能下结论,而且各种不同基因组合对健康各有其不同的影响,要分别对待,不能一概而论。因此,为了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对转基因食品我们应该抓紧研究,但为了人民大众的利益,转基因食品的市场化是否应缓行?因为我国的生态平衡本来已很脆弱,绝对负担不起可能出现的大规模的生态灾难。试想一下,如果转基因稻米于数年间全面取代传统稻米,如果一旦出现事故,或者全国出现怪病,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
转基因食品:应贴上醒目标签
2000年3月2日,世界转基因食品安全大会在英国伦敦举行,包括中国生物工程专家在内的400多名各国代表参加了会议。全会代表一致认为,尽管目前尚无证据表明转基因食品不安全,但有必要就这类食品对健康和环境等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做进一步研究,还应就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展开更公开、更透明的讨论,并在讨论中充分让消费者参与,使转基因技术更易于被公众理解。代表们强调,为了对消费者负责,转基因食品应该贴上醒目的标签。
目前,我国对转基因大豆的检测已达到先进水平。只要大豆中含有0.1%的转基因成分就能被检出。今年2月以来,江苏省出入境检验局分别从8批进口大豆样品中,检出6批含有转基因成分的大豆。这一结果提醒了我们,在国外尚存争议的转基因食品实际上已经“长驱直入”我国国门,上了我们的餐桌。
篇3
在中国,类似转基因之类的一些涉及科学常识及食品安全问题总存一些闪烁其词和宣传模糊之处。例如,有影响力的学者、科学家和一些专业与权威部门的言论、解读往往“南辕北辙”,在这种矛盾之下,使得公众更多地怀疑后者,进而转向相信前者。
尽管在理性上人们会更相信农业部表示要“积极稳妥推进转基因生物技术”的说法,但是,在权威性远不及下属一个幼儿园的网上言论影响下,公众反而怀疑农业部,更相信幼儿园,这实在是有些讽刺意味。
还是以转基因为例,2010年举行上海世博会时,国家科技部网站公开的“世博科技专项行动”文章称,为把2010年世博会办成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会,上海市政府成立科技领导小组,在安全健康方面开发出多种食品安全检测产品,能够对“食品中病原体、有毒有害物质、转基因成分等快速现场检测”。这似乎是在提醒人们,转基因食品和成分现在属于或类似于“有毒有害物质”。那么,公众该信谁的?
公众的怀疑甚至恐慌不仅仅缘于政府和权威部门的语焉不详和遮遮掩掩,也缘于有关专家和研究人员对社会和公众的科学解读甚少。一些人甚至认为不屑于向公众解释,自认为是掌握真理的人,他们研究出了什么,公众和社会就得接受什么,转基因食品的现象就是如此。
篇4
关键词:转基因食品 利弊发展现状发展前景
一、转基因食品的定义
转基因食品(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s,GMF)是利用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中去,改造生物的遗传物质,使其在形状、营养品质、消费品质等方面向人们所需要的目标转变。以转基因生物为直接食品或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
二、转基因食品的优点
(一)传统的育种只能是进行品种杂交,不能进行不同物种的杂交。而转基因技术不但可以把不同植物的基因进行组合,而且还可以把动物的基因,甚至人的基因组合到植物里去。
(二) 通过转基因技术可培育高产、优质、抗病毒、抗虫、抗寒、抗旱、抗涝、抗盐碱、抗除草剂等特性的作物新品种,以减少对农药化肥和水的依赖,降低农业成本,大幅度地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改善食品的质量,缓解世界粮食短缺的矛盾。
(三)利用转基因技术生产有利于健康和抗疾病的食品。杜邦和孟山都公司即将推出多种可榨取有益心脏的食用油的大豆。两大公司还将联手推出味道更鲜美且更容易消化的强化大豆新品种。欧洲科学家新培育出了米粒中富含维生素A和铁的转基因稻,这一成果有可能帮助降低全球范围内、特别是以稻米为主食的发展中国家缺铁性贫血和维生素A缺乏症的发病率。
(四)转基因食品可以摆脱季节、气候的影响,让人们一年四季都可吃到新鲜的瓜菜。同时,人们还发现转基因作物结出的果实,无论外形还是味道都别具风味。
(五)利用转基因技术,把生长素基因、多产基因、促卵素基因、高泌乳量基因、瘦肉型基因、角蛋白基因、抗寄生虫基因、抗病毒基因等外源基因导入动物的、卵细胞或受精卵,可培育出生长周期短、产仔多、生蛋多、泌乳量高,生产的肉类、皮毛品质与加工性能好,并具有抗病性的动物,目前已在牛、羊、猪、鸡、鱼等家养动物中取得一定成果。
三、转基因食品的弊端
任何一项新的科学技术的应用都有它的两面性。核能的开发利用,在为人类提供了巨大的核能同时也造出了对人类具有巨大破坏性的核武器;农药的应用对于防治农作物害虫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使农作物大幅度的增产,但同时也对人畜和环境造成极大的危害;工业革命为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财富,同时也为人类带来了灾难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的破坏。
转基因食品也同样具有两面性。
1.科学家研究发现,有些转基因生物产品可能含有有毒物质和过敏源,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严重的甚至可以致癌或导致某些遗传疾病。尽管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有说服力的研究报告表明这些改良品种有毒,但一些研究学者认为,对于基因的人工提炼和添加,可能在达到某些人们想达到的效果的同时,也增加和积聚了食物中原有的微量毒素。这种毒素的积累是个相当长的过程,但它确实可能正在进行中,因此目前谁也不能确保这些改良品种没有毒。其次是过敏反应问题,对于1种食物过敏的人有时还会对1种以前他们不过敏的食物产生过敏,原因就在于这种食品中含有了导致过敏的蛋白质。例如科学家将玉米的某一段基因加入到核桃、小麦和贝类动物的基因中,那么,以前吃玉米过敏的人就可能对核桃、小麦和贝类食品过敏。
2.有研究者认为外来基因会以一种人们目前还不甚了解的方式破坏食物中的营养成分。美国伦理和毒性中心的实验报告则说,与一般大豆相比,耐除草剂的转基因大豆中,防癌的成分异黄酮减少了。
3.大量的转基因生物进入自然界后很可能会与野生物种杂交,造成基因污染,从而影响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持续利用,转基因作物的亲缘野生种成为杂草或超级杂草。
4.有些作物插入抗虫或抗真菌的基因可能对其它非目标生物起到作用,从而杀死了环境中有益的昆虫和真菌。
四、转基因食品发展现状
近十余年来,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在农业上显示出强大的潜力,并逐步发展成为能够产生巨大社会效益和经济利益的产业。1999年,全世界有12个国家种植了转基因植物,面积已达3990万公顷。其中美国是种植大户,占全球种植面积的72%。世界很多国家纷纷将现代生物技术列为国家优先发展的重点领域,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扶持生物技术的发展。但是,转基因食品在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发展是不均衡的。
近年来,我国现代生物技术的研究开发已经取得了很多成果。我国的转基因食品技术仅次于美国与加拿大。欧洲国家的转基因食品技术并不是非常的发达,这是因为他们明白转基因食品危害十分大,并通过立法来达到防止转基因食品的过分播种,甚至有些国家完全禁止转基因食品的播种与生产,欧洲各国民众也纷纷抵制,发生过很多起民众破坏转基因实验田的事件,所以我们也要认识到转基因食品所存在的潜在危害,而不能把利益放在民众健康的前面。
转基因食品是新的科技产物,现在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它的所有利弊都会彻底展现在世人面前。只有按照严格的不对人与环境有害的立法规定去做,我国生物技术的发展会是健康、有序的,我们的生活也会因生物技术带来的转基因食品而变得更加丰富精彩。
带着美好的愿望预测未来,我们再也不会担心农药的危害,我们吃的食品都是新鲜的,我们的食品不会短缺……也许糖尿病人只需每天喝一杯特殊的牛奶就可以补充胰岛素,也许我们会见到多种水果摆在药店里出售,补钙的、补铁的、治感冒的、抗病毒的……很有可能,转基因食品会让我们的明天灿烂无比。但在我们为了解转基因食品之前,还是不要过分乐观,因为转基因食品毕竟不是自然植物,已经存在一些转基因植物打断了乱生物链。
五、转基因食品的发展前景
转基因技术是人类的一道曙光,无论带来怎样的后果,转基因技术的出现都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其势不可阻挡。就像人类发现并利用原子能一样,可以和平利用,造福人类,亦可制成杀人武器,致祸世界。墨西哥国家科学院院长指出:“各种技术都有被滥用的可能,就像用一把切肉的刀去杀人。我们难道因此就禁止用刀吗?”。
转基因技术带来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第一,通过此项技术可以改良品种。例如,培养对地力消耗较少又抗倒伏的矮秆作物和抗干旱、耐盐碱、抗重金属且产量高的品种,从而在有限的耕地上生产出更多的粮食,以舒缓因人口不断膨胀所造成的食物短缺问题;第二,可以延长食品保存时间及增加营养成分。例如瑞士科学家培育出的一种富含胡萝卜素的水稻新品种――“黄金水稻”,可望结束发展中国家人口维生素A摄入量不足的状况;第三,通过给作物加入防虫防菌基因,使作物本身产生抵抗病虫害侵袭的能力,因而可减少农药的使用量,有利于环境保护。第四,转基因技术及基因食物目前正向医疗药用方面扩展。例如,目前的抗痢疾治疗成本高,科学家已开始研究将有关因子植入香蕉内,制成口服疫苗。如此等等。
对于转基因技术及转基因食品。只要理性对待,兴利除弊,它的前景是十分光明的。
参考文献:
【1】 苏虎,浅谈转基因食品,食品研究与开发,2004。
篇5
关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单就我自己而言,无论各种媒介形态,还是各种表达形式,都已经说得太多太久了,其间,我也深刻感受到,耐心的说服和澄清,是可以争取许多对转基因问题因种种看似有道理的谣言而产生疑虑并渴望得到科学解答的人们。
从科学角度来说,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研究,研究毒理学的科学家,以及全球各层次的监管机构,都认为无论从分子生物学和毒理学角度,都没有必要进行超过90天的所谓长期毒理学实验。当然出于保护一些消费者的弱者心态,担心监管者和生产者沆瀣一气,担心科学家不能有独立精神,如果要作转基因产品的90天以上的安全性研究,仅只是起到安抚公众的心理安慰作用,但并非是遵循科学本身的理性和规范。
转基因安全性强调的是实质等同原则,从逻辑上表述,就是对于某种具体的转基因食品,如果没有明显证据证明其有害,就可以认为其安全。对于科学来说,是没有必要且也不可能完全证明任何食品是完全安全的,因为所谓绝对安全的食品是不存在的。
篇6
关键词: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政府规制
一、转基因食品潜在风险
顾名思义,转基因食品即是以转基因作物为主要原料加工而成的食品。转基因作物的出现不可避免地采用了一些发展时间并不长的科技手段,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进行了转移,从而改变了原产物的某些性质。[1]从日常生活的角度来看,转基因食品往往更具有优越性。例如,我们平时在市场上见到的转基因玉米,就比普通玉米颗粒更为饱满,保存时间也更长,更进一步来讲,转基因玉米在种植过程中抗病性也较普通玉米更强。由于转基因技术人为地改变了生物的稳定基因结构,因此仍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转基因食品与一般食品相比,具有较大的不同,它主要有以下特征:
(一)危害的不明确性。针对一般食品来说,由于发展时间足够长,相关研究也十分充分,所以一般食品安全产生的危害往往能更早更明确的被预见。即使发生了具体的危害结果,也能基于过往经验,更有效的应对。因此,一般食品在食品安全角度对人类的影响更小。反观转基因食品,由于人类对转基因技术的把握尚不充分,转基因食品安全的危害将是潜在的、不确定的。
(二)可能发生的危害后果严重。由于转基因食品往往改变了原作物的基因组成,一旦发生损害结果,其危害往往是不可逆的。不仅仅会重挫区域生态环境,更会对人类的生存产生不良影响。
(三)法律保障的特殊性。基于上述特征,转基因食品安全的法律保障要区别于一般食品安全,要更加注重风险预防。因此,更应确立严格的法律制度。其中,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不可忽视。
二、我国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存在的问题
近期曾引发较大关注的关于转基因食品标识的法规是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9年修订的《食品标识管理规定》,该规定明确凡是属于转基因食品或者食品中含法定转基因原料的,都必须依规定标注中文说明在其标识上。不少公众误以为我国对转基因食品标识的规制近年才开始,而事实上我国对转基因标识的规制早在2001年便已开始,对转基因食品的研究和规制则可以追溯到更前。对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法律是2006年11月1日起实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这是第一次明确在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中出现了转基因生物食品的标识制度的提法;此后,对转基因食品标识的规制进入更细致清晰的阶段。从立法层面而言,毫无疑问,我国已经明确建立了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但是,由于转基因食品的特性和转基因食品市场的不断发展,当前对转基因食品标识的规制制度仍存在不小进步空间,许多重要问题亟待解决:
1、标识内容混乱
卫生部第28号令仅仅规定了“应当使用规范的中文汉字标注”,没有详细要求,其他法律法规也未对转基因标识作更细致详尽的要求。当前,我国对转基因食品的标识内容要求还比较简单与粗糙,许多关于转基因食品中具体成分的信息没有要求标明。比如对转基因食品中的转基因成分比例、转基因原料具体情况以及对新的营养和功效等基本情况的说明。这种管理上的缺陷容易导致信息不对称,难以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2、法规的调整范围有待扩展
根据2002年颁布管理办法的规定,我国目前仅有五类十七种产品被纳入到转基因食品标识管理的生物目录中,许多常见品类的产品不在此范围内。这个转基因食品标识目录的覆盖范围相较于庞大的转基因食品市场而言明显是不够的,无法实现规制目标。例如,我国现行法律法规规定大豆种子、大豆、大豆油、豆粕需要标识,但对许多大豆制品如豆浆、腐乳、酱油等没有要求,这就会造成管理上的漏洞。
3、消费者认知度低
很多人对转基因食品究竟是否安全很困惑。转基因产品对人体健康的短期、直接危害并不明显,但间接效应仍不确定。作为风险承担者的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的态度较为保守。不少调查表明,消费者对转基因技术及转基因食品缺乏了解,对转基因食品的接受度受到很大影响。部分公众对转基因产品产生的不信任心理正是公众参与不足的后果。
4、相关管理制度缺位
从法律上而言,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转基因食品标识规制的管理框架,也已经对转基因食品标识规制的重要性有所提及。但遗憾的是,转基因食品标识的规制还没有较为清晰明了的管理原则。管理原则的缺失导致我国目前转基因标识管理目标不明确。此外,无目标的管理也造成管理成效评估上的困难,尽管已有某些转基因食品标识的管理制度,但这些制度的实际运行效果如何难以得出定论。除此之外,转基因食品的研究在我国本就起步较晚,对转基因食品标识的规制就更加缺乏经验。因此,一些已在国际上推行时间较长且有较显著效果的管理制度还未能在我国推行并发挥积极作用。这也影响了我国转基因标识规制制度的整体运行效果。
三、外国转基因食品标识的规制
转基因标识规制的一个难点在于,转基因技术出现的时间不长,技术上仍存在不少不成熟之处。而且转基因技术的推广时间也较为短暂,即使是在科学界,对转基因食品的争论都不曾休止。关于转基因食品对人体是否会造成危害,以及这种危害究竟在何种条件下、什么时间可能出现都不确定。基于这种科学技术上的不确定性,以及转基因技术发展程度的差异性,各国都会综合考虑本国国情和法律法规现状,采取不同的管理模式。目前世界上对转基因的管理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
篇7
[关键词]转基因;食品安全
中图分类号:TS201.6;X8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9-0275-01
一、转基因食品的含义
转基因是指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生物物种上使原物种出现新的性状,这种具有新性状的生物叫转基因生物。以转基因生物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按生物种类的不同,在食品领域中具有实用价值的基因工程技术可以分为:植物性食物、动物性食品和微生物。
理论上,转基因食品的主要营养构成与非转基因食品没有什么区别,都是由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酸等物质构成。但如果从营养成分的基因改良角度考虑,则会使食品中的氨基酸、碳水化合物、脂肪酸以及其他微量元素的种类及构成高分子物质的排列顺序有所变化,这些变化并不会影响人类的饮食结构,也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然而,转基因技术和对其安全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使转基因食品存在对人类健康形成威胁的可能。如:外源基因插入具有随机性,其插入位置的准确性影响其性状的表达;引入外源基因是否会在受体内产生毒素,在转基因过程中用来大量复制的DNA的微生物是否对人体有害等都需要经一步验证。因此,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在带来诱人的前景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二、国内外转基因食品的研究、发展概况
1953年,DNA双螺旋结构被鉴定出来,生物技术领域迅速发展。生物性状是由特定基因决定的理论基础的奠定,使生物改良基因工程技术应运而生;1983年,世界上第一株基因植物,一种对抗生素产生抗体的烟草出现;1990年第一例转基因棉花种植试验成功;1994年,一种可以抵抗番茄环斑病毒的西红柿被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批准在美国上市;1996年,美国人又将部分转基因食品推上商业化的进程。目前,美国共有43种动物、植物转基因产品通过FDA的认证,世界上众多国家也都紧随美国之后开始对转基因食品进行研究并使得部分研究成果进行商业化运作并正在形成可观的产业规模。
目前,我国转基因食品的研究与开发居世界中等水平,1993年3月中国水稻研究所研制的属世界首创的“转基因杂交水稻”研究成果通过专家鉴定。1999年9月,华中农业大学三项转基因水稻成果通过专家鉴定;1998年5月,我国农业部生物工程安全委员会批准6个准许商业化的许可证,其中3个直接涉及食品。目前,我国批准中间试验转基因植物48项,涉及食品植物9项,批准环境释放的转基因作物7种。
三、关于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争议
自转基因技术问世以来,关于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亦即用转基因食品对人类健康是否有不良影响,转基因技术对环境、物种的进化是否有影响等一直就争论不休。不但普通消费者对基因食品安全与否看法差异很大,而且生物工程科学家对此也存在不少观点,有关争议如下:(1)转基因作物对生态环境可能造成一定的影响;(2)标记基因的传递可能引起的抗生素耐心;(3)转基因食品引起食物过敏的可能性;(4)其他:包括毒性、伦理方面和微生物安全等方面。
四、发达国家对转基因技术和食品的有关政策
世界各国对转基因食品的认识和政策各不相同。一般来说,农产品输出国如美国、阿根廷和巴西持比较开的态度,而农产品进口国如日本、欧洲各国则持相当慎重的态度。以美国为例:
美国是转基因技术的发祥地,也是转基因技术最为先进、应用最为广泛的国家。据报道,美国大豆生产中的30%以上,玉米20%以上都应用了转基因技术,而且5年后这些产品中的90%以上可能都是转基因的。由于美国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农产品输出国,因此对转基因产品及其国际贸易采取积极推动的政策。从科学家试图开发一种具有市场潜力的转基因植物产品开始至产品最终上市,美国的管理程序和管理机构分工为:(1)提交资料前的研讨;(2)大田试验许可;(3)向USDA请求撤销管制;(4)FDA对作物抗有害性状的管理;(5)FDA审查食品和饲料的安全性。为使消费者的到有关产品信息,按照现行的有关法律,FDA将在网上信息和结论,当然,如果某种产品上市后引起公众疑虑,FDA也有权立即从市场上撤出任何表明不安全的产品。
五、我们该如何对待转基因食品
在我国,有关转基因生物安全的基本对策有:加强生物安全立法、加强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的安全性评估、防范因各国的标准和认证系统的差别而导致的贸易障碍、重视有关安全信息情报工作,特别是转基因生物有关信息的传播。基于以上原则,国务院于2001年6月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由此可见,国家明显加强了对转基因生物安全的管理力度。尽管有关转基因安全性的争议不曾平息过,但生物工程技术仍在不断进步,基于我国现在的国情,可以肯定的说,未来我国城乡居民,特别是城市居民所消费的农产品中转基因成分的含量将明显上升。转基因食物对人类到底会不会造成影响呢?任何一种新技术都会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但目前为止的证据表明,与转基因技术所创造的利益相比,它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是相对较小的并且可以人为管理和控制。因为与大量带有毒性的化学农药对环境的严重污染相比,转基因这种取自物种的方法无疑是先进的。
因此,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的生产技术水平较低,农产品以劳动密集型和资源资源消耗性为主,我国应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的科技研究与开发的投入,特别是要加强对基因工程技术的开发,加快研究成果向实际应用的步伐。在积极采取主动措施的同时,又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为我国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殷丽君,孙瑾,李再贵.转基因食品[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2]曾北危.转基因生物安全[M].第一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3]刘长喜.转基因食品的安全以及我国的对策[J].生物谷,2011.8.26.
篇8
这一问题未被中国媒体注意,更不为普通中国人所知,但却吸引了不少中国生物科技界和科普界人士的高度关注。原因很简单,在中国,相对声势浩大的反转基因宣传,支持转基因的声音微弱到几乎听不见,尤其是越来越多中国公众开始相信“乌有之乡”之类网站声称转基因是美国用来灭绝中国人武器的说法。但反转基因宣传有个无法自圆其说的事实:美国是全世界转基因作物最大的生产和消费市场,它素以重视食品安全著称,从没像欧洲出现过疯牛病、二恶英污染等食品安全事故,从未对转基因食品有过任何区别性对待的规定。
如果美国加州通过《37号提案》,对支持转基因的人士来说,无疑是巨大的坏消息。公投四周前,超过2/3的选民表示会投票支持该提案,但最终结果却令中国生物科技界和科普界的人士长舒一口气,谁都没有想到,很短时间内,公众意见发生戏剧性扭转,提案最终被以53%对47%遭否决,加州的转基因食品仍然无需标注和区别性对待。
急剧变化的民意转变背后,是场昂贵而嘈杂的宣传战。
转基因在美国
从转基因作物播种面积占可耕种土地面积的比例看,阿根廷以高达74%居世界第一,而美国转基因作物只占可耕种土地的43%,但按播种面积算,美国以6900万公顷高居世界第一,称美国是世界最大的转基因作物生产国并不为过。同时,美国玉米出口只占其产量的14.6%,作为使用油料主要来源的转基因油菜出口比例更低,大豆出口量虽大,但也只占43%(以上均为2011年数据),所以,美国也是世界最大转基因作物消费国。
当然,反转基因人士会强调,转基因食物并未真正端上美国人的餐桌,因为美国人真正的主粮是小麦,小麦并未使用转基因技术;同时,90%的玉米是作为饲料消耗掉的。
这个说法并不准确,首先,玉米是使用最广泛的食品添加剂,它广泛使用在饮料、奶酪、调味品、糖果、主食以及各种包装食品中,美国公共电视台PBS关于美国食品加工工业的电视片中提到,每个美国人.平均每年要消耗200磅玉米(它们当中绝大多数是转基因玉米),至于肉牛、肉鸡则完全是靠玉米饲料喂养的。也就是说,美国人想不吃到转基因食品几乎不可能。
而小麦没有被转基因污染则源于两个因素:一是市场因素,美国小麦的主要出口市场欧洲是反转基因声音最大的地方,粮商不敢冒失去欧洲、日本市场的风险;二是技术因素,小麦是粮食作物中遗传转化最难的作物,譬如培养杂交小麦的技术难度远高于杂交水稻;同时,对棉花、水稻等作物有巨大经济价值的抗除草剂和抗虫转基因技术,应用于小麦却价值低微,目前几乎没有值得推广的小麦转基因技术。
转基因作物在美国播种面积的迅速增加,最大的动力来自农民对转基因作物两大好处的直观认识:环保――减少农药或化肥的使用量;经济――减少劳动强度或利润增加。农民天然是转基因技术的拥护者。
美国社会对转基因“听之任之”的态度,也和主流社会的看法有关,从老布什到奥巴马的历任美国总统都是转基因农业的支持者。不过在美国,抵制今天一切现代科技,拒绝使用电灯电话汽车之类的人尚为数不少,对转基因这种“改变自然”的技术,将信将疑乃至反对的人,也同样占相当比例。对转基因技术最大的抵制来自它不“自然”,这与美国社会―直存在的反全球化、反现代化、反市场化的声音逻辑一致。而近些年兴起的拒绝使用农药、化肥的“有机农业”,则逐渐成为转基因技术的最大反对者。
美国与中国反对转基因的差别之处在于,美国少有人相信吃了转基因会导致不孕不育、得各种奇怪的癌症,更不会有人相信,美国人自己生产消费转基因农产品,是为了消灭本国人口。因为这种声音无法被主流媒体传播。对转基因的态度,在美国更关乎生活态度而非科学问题。
所以,美国的转基因宣传战,焦点不在到底转基因是否有害,而在于是否值得这么做。
4600万美元能做什么?
让20%的选民倒戈的,是公投前反对者阵营为电视广告砸出的4600万美元。著名的生物技术公司孟山都一家就拿出了800多万美元,杜邦也捐了500多万,金主还包括各大食品公司:百事可乐、可口可乐、雀巢、亨氏、联合利华等等。
在这样的对手面前,提案支持者筹得的940万美元捐款以及一些过气明星的零星支持显得就有些寒酸。公投失败后,美国消费者联盟只好无奈地指责“反对消费者知情权的特殊利益集团”用金钱欺骗了选民、《37号提案》的反对者不希望消费者在转基因食品面前做出知情的选择。”
不过,提案反对者铺天盖地的宣传中,《37号提案》被指为一个“极具欺骗性的、错漏百出的计划”。有趣的是,反对者也将《37号提案》描绘成特殊利益集团的阴谋:该提案允许一些例外,比如果汁、豆奶和带肉的狗粮虽然被要求标记转基因与否,但果酒、牛奶和生肉却不在其监管行列;同样的转基因食物,在超市售出时就要有明确标记,在餐厅售出时却可以不必知会消费者。这个缺乏逻辑一致性的规定,不但被反对者视作是提案起草者为特殊利益团体大开方便之门,它对提案效力的削弱也遭到了包括《时代》杂志在内大量主流媒体的质疑。
此外,包括《洛杉矶时报》在内的媒体都指出,《37号提案》把可能未完全贯彻《37号提案》的农民和商店主置于危险境地,因为任何人都可以他们,但却无需证明实际造成的伤害――这当然对律师是好事。因此,反对者不忘在反《37号提案》的网站中指认站在《37号提案》背后影影绰绰的律师们,称《37号提案》为“律师的盛宴”。
当然,这一切可能都不如告诉消费者《37号提案》将花费他们多少钱来得有效。在电视广告中,反对者告诫消费者,《37号提案》如果通过,为了重新包装和重新制作食品,最终会对食品行业造成超过10亿美元的损失,而每个普通家庭每年会为此付出400美元的代价。
公投过后,反对阵营的发言人说:“选民了解到的越多,他们就越不喜欢37号提案。”
显然,4600万比940万能让选民了解到的更多。
争端还将持续
转基因之争不是新话题,《37号提案》不是争端的开始,当然更不是结束。
全世界已有61个国家有类似《37号提案》的规定,要求转基因食品应在外包装上被标示出来。美国没有任何一个州对转基因食品有类似规定,因而《37号提案》格外受到支持或反对转基因食品的人士的关注。
篇9
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研究所生物学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姜韬表示,转基因主要通过重组DNA的技术,将人们所需要的基因安排到合适的地方,而这个基因必须是科学家已经研究透彻的基因。他表示,人们无须对遗传改变充满恐惧,因为即使是目前农业中常用的杂交育种,其从分子的角度看,实际上也是遗传改变,即通过分子大规模的横向转移,杂交后使得原来根本没有机会在自然界形成后代的作物形成杂交的后代,“所以遗传改变是很正常的,基因组本来就是一个动态的结构”。
他表示,杂交作物的特点是不可控的,因为人们并不知道杂交作物的后代是什么样的,但相比之下,基因的转移都是在人们的控制之下的,目前所转移的基因科学界都非常清楚,所转的基因都是透明的。
姜韬表示,目前,在农作物上,大规模的基因转移,目的是为了引入抗逆、抗虫、抗真菌,改善营养或口感、形状等目的。转基因农作物的实践已经进行了30年,商业化也花了17年时间,到目前为止没有1例出现食用安全问题。据统计,转基因种植面积占全球耕地面积只有十分之一左右,其中不少是用于饲料和加工原料。
我国转基因作物有哪些?
【回应】已批准安全证书的有转基因棉花、转基因水稻、转基因玉米和转基因番木瓜。其中,只有转基因棉花、转基因番木瓜已批准商业化种植。
“截至目前,我国批准了转基因生产应用安全证书并在有效期内的作物有棉花、水稻、玉米和番木瓜。”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副研究员谢家建介绍,“证书的发放是根据研发人的申请和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的评审,经部级联席会议讨论通过后批准的。证书的批准信息已经在农业部相关网站上公布(http:///ztzl/zjyqwgz/),各批次的批准情况都可以查询。”
取得了转基因生产应用安全证书,并不能马上进行商业化种植。谢家建介绍,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的要求,转基因作物还需要取得品种审定证书、生产许可证和经营许可证,才能进入商业化种植。
根据《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申请品种审定证书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人工选育或发现并经过改良,与现有品种有明显区别,遗传性状稳定,形态特征与生物学特性一致,具有符合《农业植物品种命名规定》的名称。生产许可证审批、经营许可证审批都需经企业注册所在地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审查意见。
“目前,转基因水稻和转基因玉米尚未完成种子法规定的审批,没有商业化种植。”谢家建表示,“我国已经进行商业化种植的转基因作物只有棉花和番木瓜。”
我国批准进口用作加工原料的转基因作物有大豆、玉米、油菜、棉花和甜菜。这些食品必须获得我国的安全证书。
据了解,我国制定了《农业转基因生物进口安全管理办法》、《农业转基因生物加工审批办法》、《进出境转基因产品检验检疫管理办法》和《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等,规定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农业部门负责转基因生物标识的监督管理,国家质检总局负责进口农业转基因生物在口岸的标识检查验证。据介绍,这些管理制度得到了较好的贯彻落实,标识做到了应标尽标。
与传统食品不同就是转基因?
【回应】目前市售圣女果、彩椒、小南瓜、小黄瓜都不是转基因食品。
网上流传一份转基因食品名单,包括“圣女果、大个儿彩椒、小南瓜、小黄瓜”。对此专家并不认同。
中国农科院生物所研究员王志兴说,小番茄也叫圣女果、樱桃番茄,是自古就有的番茄品种,只是因为个头小、采摘不便、产量低,最早仅作为观赏用,后来发现食用方便,口味经过改良后逐渐流行。个头小是天生的基因差异,不是转基因的结果。
中国农科院油料所副研究员吴刚表示,圣女果更接近人工驯化前的野生状态,其实野生的板栗、核桃、苹果等也都远小于常规栽培品种。人类驯化野生植物一般是为了提高产量,主要做法是增大果实,但随着人们对食品要求的多样化,出现了很多小型化的瓜果蔬菜,如早春红玉西瓜等。这些小型化品种都来源于带着祖先原始基因的种质资源,与转基因无关。
关于大个儿彩椒,吴刚表示,大个儿彩椒含有不同类型的花青素,表现为更丰富的颜色。花青素的变异在植物中很常见,像鲜花同一个品种就有不同的颜色,萝卜也有红萝卜、绿萝卜、白萝卜等。“我国曾经批准过抗病毒甜椒的商业化种植,但与常规甜椒相比,转基因甜椒并没有明显优势,因此被市场自然淘汰。”
吴刚说,在有些品种中,突变产生的颜色甚至取代了野生的颜色,成为栽培品种的主流,如原始的胡萝卜以紫色居多,现在最常见的橙色胡萝卜是荷兰育种家根据荷兰国旗颜色选育出来的。因此,目前市场上在销售的果蔬,其颜色跟转基因没有什么关系。
王志兴解释,棉花、辣椒、玉米、水稻等有不同颜色,是天然存在的遗传基因差异,并非转基因的结果。比如彩色棉花从古就有,但由于彩色棉花纤维短、强度差,过去很少种植,而现在因为不染色吸引了部分消费者,农民就开始种植了。彩色辣椒也是天然存在的,只是过去未大面积种植,普通消费者很少见到。
吴刚表示,以上这些瓜果蔬菜都是常规育种手段非常容易做到的,用转基因反而是不经济的做法。“常规育种主要通过选育获得具有新性状的新品种。这里面很重要的一个工作就是‘选’。自然发生的基因变异,往往也是随机发生的。”吴刚解释说,“无论大小、颜色,在自然界的自然突变体中,都可以找到。育种家做的工作仅仅是将这些突变体找到,并和其他好的性状聚合到一起,成为品种。”
吴刚介绍,番茄、甜椒、南瓜、黄瓜在国内外都曾有转基因研究并获得转基因植株,其中仅有番茄与甜椒获得过世界范围内商业化种植的批准。商业化种植过转基因番茄的国家有美国(6种)、墨西哥(3种)、日本(1种)、中国(1种,“华番一号”)等。
篇10
1 转基因食品技术恐惧的成因
1.1 技术发展的阶段性 转基因食品技术的发展由于技术的不成熟会产生一些无法预料的结果,但是当这些结果一次一次的出现在人们面前时,人们就会在问题积累的过程中积淀对该技术的恐惧与敏感心理,会担心该技术发展的不确定性还可能会给自身或者社会带来更大的危害。
1.2 社会意识的滞后与防范 由于社会大众的认知能力与经验范围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存在一定的差异,当转基因食品技术随着科技的进步迅速延伸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时,人们会因为技术的发展与自己的认知以及经验不符,而感到生疏和不安,对其产生一定的怀疑和警惕。并且当发现该技术会对人们的生活以及社会环境产生消极的影响时,就加剧了对其怀疑和警惕,最终发展到对其恐惧的心理状态。
1.3 食品安全的影响 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导致食品安全问题频出,使人们对于与食品相关的任何事物都会比较敏感和警惕。而转基因食品技术恰好与食品有很大的关联,而且由于技术的高端性,一般人对其了解非常有限,很容易在一些人的偏见影响之下对其产生误解,进而不相信转基因食品技术。
1.4 社会舆论与媒体的影响 随着媒体力量不断增强,食品安全问题频发。人们所了解到的信息存在不真实的情况或者所使用的语句诱导性过强,例如“黄金大米”事件,从而影响人们的判断。
2 转基因食品技术恐惧的弱化措施
2.1 提升公众对转基因食品技术发展历程的认识 技术研发人员、食品监管机构以及政府部门应该加强为公众进行转基因食品技术发展历程的宣传与讲解,让公众在理解该技术的同时逐渐的去接受、认同该技术。
2.2 引导社会舆论的正确导向 政府部门应该对社会舆论的发展方向进行正确的引导,以免其病态发展,造成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同时,对社会舆论中所涉及的转基因食品技术的言论要加强管理与监督,避免出现虚假性的舆论传播,引起人们对转基因食品技术及其产品的质疑,更不能放任社会舆论对转基因食品技术的极端、缺乏科学依据的攻击,增加人们对转基因食品技术的恐惧,而应该多给科研工作者机会让其在公众平台上为转基因食品技术多做正面的宣传和讲解。
2.3 提高技术研发中公众的参与度 随着现代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公众的知情权受到极大的重视,转基因食品技术的研发工作在让公众了解熟悉发展历程以及研发进展的同时,要给予公众一定的机会与空间让其参与到研发当中来,为技术的研究与发展提供好的建议,促进技术发展。
2.4 建立转基因食品技术研发及其产品生产的风险责任 科研工作者以及生物技术研发企业在转基因食品技术的研发过程中要弱化自身的利益追求,以人民大众的需求为重,使研发的转基因食品技术能够更大程度的为人民群众带来益处。建立转基因食品技术研发及其产品生产的风险责任,有利于科研工作者以及生育技术研发企业增强自身的责任意识,端正工作态度,增强工作的科学性与严谨性,督促其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及时准确地预测所研发的技术在运用过程中会产生的结果,进而更好地促进其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