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科学范文

时间:2023-03-18 20:25: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食品科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食品科学

篇1

关键词:食品科学;自然辩证法;人本主义;生态自然观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人类的生存离不开食品,它是人类与环境进行物质联系并赖以生存的基础,是人类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食品科学是以满足人的生理需求为目的同时兼顾人的心理需求的一门自然科学,它充分体现了服务人、关心人、尊重人的人本主义精神。自然辨证法生态自然观中,坚持人与自然、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强调人类的长远、整体利益,实质上是以人为本的生态自然观。而食品科学正体现了自然辨证法生态自然观的要求和思想。

1 食品生产应遵循生态自然观

在辨证唯物主义生态自然观认为,人要与自然和谐一致,人是生态系统中的一员,是天然食物链中的重要一环,我们在进行食品生产,满足人的生存与发展需要时,必须尊重自然,与自然协同进化。农业技术的进步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可也给我们生存的生态环境带来了污染,蓄积在蔬菜、粮食中的各种污染物对人体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以前看来遥不可及的食物农药残留、重金属指数超标等问题,如今已现实地摆在每个人餐桌面前。对于农产品,食品在生产过程中,源头污染是食品污染的直接原因。在水、土、气环境中存在的污染物质对农产品构成污染的主要物质归纳起来有四类,分别是: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生物污染和由普通营养引发的污染物。这四类物质都可能通过食物链,在农产品中富集,进而造成食品污染,影响人类身体健康。因此,我们在进行食品生产过程中,应遵循生态自然观,注意保护生态环境。食品中的污染物来自于环境污染,要控制食品中的污染物,必须从治理环境入手。

2 食品科学服务于人

食品科学是以满足人的第一生理需求为目的,包括了食品的开发、生产、加工等过程,都是以人的基本需求为出发点和目标,它的发展方向随着人们不断变化的观点和需要变化的,充分体现了食品服务人的精神。

社会发展到今天,人类对食品有了更全面更深层的认识。今天的“食”,已不仅仅是解决饥饿问题,人们开始从健康、卫生、营养、科学的角度注重饮食生活。在中国,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人们盲目的追求高脂肪、高蛋白的食品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人们更讲求卫生、安全、营养均衡的食品,食品科学的研究方向也逐渐从单一的高脂肪、高蛋白的食品转向到今天的多样的低热卡值食品、绿色天然食品、保健食品、功能食品等。除了说明食品的发展为了服务人类而趋向多元化,更体现它关心不同人群的健康。

3 食品安全是为了保证人的生存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的安全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食品安全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生命维护系统和最基本的物质资源,是关系人民健康和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我国在基本解决温饱即食品量的安全后,食品质的安全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关注。近年来在历届全国“两会”上,食品安全问题几乎成为热点,人民群众反映也非常强烈。在食品的研发与生产中,食品安全性是首要的核心的内容,它充分体现着自然辩证法中生态发展观的人本实质。目前,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标准化、食品安全检验检疫都是着眼于保证食品的安全性,让消费者的人生安全和健康有更好的保障。食品安全的根本目标是以人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为根本落脚点,是从根本上维护人们的利益,是实实在在的以人为本,从而维护人作为生态系统中的主导者的地位。

4 追求食品营养是注重人的发展

如果说讲求食品安全是保证人的存在,那么追求食品营养则是注重人的发展。食品营养是在食品安全有保障的情况下,科研工作者和生产者需要进一步考虑的科学研究问题。科学的营养指标是食品科学追求的主要目标之一,首先许多食品的生产都是为了满足人体的基本营养需求,保证个体营养均衡,提高社会整体人群的健康水平。其次,它还要迎合消费者的营养理念,这样的食品才更受青睐更有市场。食品科学为满足不同人群的营养需要,也开发一些适合不同人群的食品,各种功能食品、保健食品都是为了满足对营养需要不同人群的需要。例如:为儿童设计的加钙、加锌奶粉,为女士设计的补铁奶粉等等。我国即将出台的《食品营养标签管理办法》更是为了保证广大消费者对食品的营养特性有知情权,方便大家凭借食品包装上的营养标签更加科学地选择健康食品,让消费者吃得明白、放心。科学的营养就是为了提高广大人群的健康水平,使人体营养吸收更趋于合理化,使人的生理健康得到更多呵护,真正做到关心人的发展,突出可持续发展的主题。

5 食品科学的发展应兼顾人的心理需求

食品在满足人类生理需求的同时,还应该向着满足人类心理需求的方向发展。在今天的食品研究中,除了食品的安全、营养,还有更多被讨论的是食品如何被人们认可和接受,如何通过食品的色、形、味、口感等感观功能去迎合消费者的审美心理,是食品科学研究中的另一方面重要问题。

食品的开发、加工、生产应本着服务于人,关心人,尊重人的人本精神,首先是满足人的第一生理需要,其中以人的安全、健康为最基本的出发点,同时还要兼顾各个消费群体的需要和大众人群的心理需求。食品科学的价值也就在于它能满足人的需求,脱离人的需要谈食品,显得空洞而没有了方向。因为没有人的需求作为指导,食品科学的发展也就迷失了方向。因此,食品科学的发展体现着服务于人,关心人,尊重人的人本主义精神的同时,它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服务人类。

自然辩证法的生态观要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都是为了更好的维护人类自身的利益,是以人为本的自然观。食品的生产是为保证人作为生态系统的调控者的存在,从而展现了它服务人的人本主义精神,体现着生态自然观的本质要求和辩证法思想。

参考文献:

[1]史贤明.食品安全与卫生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2.

篇2

关键词:食品科学与工程;实践教学;科研训练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08-0155-02

食品科学与工程是一门集多学科为一体的边缘学科,该专业主要学习化学、生命科学、物理等学科相关知识,融合食品加工技术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同时参加食品生产技术管理、食品工程设计和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要求学生应具备基本的食品贮藏保鲜、食品加工技术、食品工程设计及相关食品资源产品的开发等能力。然而,由于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覆盖面大,涉及多专业相关理论知识,仅单靠两年的专业课学习基本很难使学生较为深入地掌握本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因此,实践教学环节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培养中极为重要[1]。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包括:基础课程实验、专业实验、集中实践性教学环节、创新能力培养环节和毕业设计(论文)等。其中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实验主要包括化学课程各类实验、食品微生物学分析课程各类实验和食品加工系列课程实验,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包括认知实习、食品专业社会调查、食品工艺设计与实习、食品工厂设计与环境保护课程设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综合训练、食品工程与食品机械课程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在此基础上,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增设创新能力培养环节,主要包括科技方法训练、食品工程设计训练、食品加工工艺比赛、大学生创新创业实验计划、大学生挑战杯等。根据国家相关文件精神以及本专业的特点,高等院校应适当增加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必修学分的比例,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食品领域的高级应用型、复合型科技人才[2,3]。

一、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具体实施环节

第一,实验教学环节中基础课程实验课主要涉及生物和化学专业中与食品密切相关的课程实验,如实验化学、无机及分析化学,目的是为学生后期专业实践基本技能及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4,5]。在基础实验课中,加强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同时增设现代实验技术相关的内容,并同专业课相结合,依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适度的开设一些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此外,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涉及食品加工工艺流程和实验操作过程,多采用多媒体制作幻灯片或直接播放Flas和生产操作的录像片,以加强和培养学生对相应实践环节和工艺的认知程度。

第二,生产实践环节的实施过程。让学生进入各类食品企业进行生产实习,低年级学生主要以参观的形式进行认知实习,了解不同产品工艺工厂的操作步骤和流程,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开设奠定基础;高年级学生则主要以生产实习的形式参与产品生产的全过程,通过原料收购、生产加工、包装销售等具体环节强化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把控,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专业知识的重要性。实践环节加强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其今后顺利完成毕业论文,更为后期尽快适应科研与生产工作奠定了良好专业基础。

第三,在课堂教学和基础性实践教学的同时,辅以课外科研训练。在高年级学生实践教学环节中,可结合食品专业自身特点和本人的兴趣爱好,寻找相近食品专业方向的教师作为导师,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组,在教师的指导下接受科研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实验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

验证性、重复性、演示性的实验教学内容所占比例较大,综合性实验较少,部分学生对于实验教学内容还是处于“被动参与”。课堂上教师首先将实验目的、原理和操作步骤以板书的形式预先放置于黑板上,然后对实验步骤和细节进行讲解。学生在进行实验时,由于预先设置了实验步骤,学生完全按部就班的照此步骤重复的实施。实验结束后,依据实验指导书和教师给出的公式完成实验结果的计算,对于实验实施的过程毫无印象,甚至连基本的溶液的配置技能都未掌握。长此以往,这种重复、被动的实验教学模式束缚了学生的手脚,甚至在某种程度上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能力,完全失去了实验教学的意义。

(二)生产实践环节存在的问题

工厂现代化工艺实践困难较大,许多食品厂设备相对落后,主要依据原始的人工操作实施,特别是一些现代化、自动化水平不高的地方,寻找现代化实习工厂非常困难,加之许多食品厂家和食品企业都不愿意接受学生的认知实习和毕业实习,而目前我国又无相关的法律条文明确要求食品工厂有接受学生实习的义务。因此,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存在学生实习难、了解现代化生产状况难等问题。

(三)课外科研训练环节存在的问题

通过科研训练环节的实施,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食品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强化了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然而,目前课外科研训练环节也存在诸多的问题,诸如实施科研经费有限、学生人数较多等。目前学生实施科研训练中,经费的来源主要包括学校设置的SRP训练、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和教师的项目经费等,要求学生以团队或小组的形式参与。由于学生数量过多,资助经费有限,只能有少数学生获得资助参与课外科研训练,另外这些获得资助的学生在进行分组训练过程中,还存在主要负责人实施而其他学生消极对待等问题,导致大部分学生没有有效实施课外科研训练。

(四)实践教学师资不够充足

在高校教师队伍中实践教学的师资队伍普遍存在学历水平偏低、技能水平不高、实验系列人员待遇较差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实践教学师资队伍长期被忽视,致使实践教学师资队伍不稳,整体素质不高,缺乏。

三、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实施建议

(一)构建合理的实践体系

根据食品行业人才市场的要求,实践课程体系的建立应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对食品行业需要的人才情况进行分析调研,体现学生科研能力的训练,建立现阶段实践课程体系。将传统的“学科本位”转变为适应现代化本科教育的“能力本位”的课程模式。此外,将各门课程设计、实习与综合实验分布于第4到第8学期,与相应课程结合实施,没有单独安排集中教学实践,主要考虑到学生结合相应的课程在实践教学中得到应用,可以对课堂所学知识得到巩固。在第6到第8学期,设置一些小学期,主要针对目前出现的食品加工现代化技术领域让学生实施调查,目的让学生在初步掌握一些专业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发展学生培养自主发现问题的能力,同时将可能出现问题的环节进行采样,结合相应的专业知识对原料进行开发和利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创新思维的开发,提高其对于实际生产中出现的问题的判断能力和解决能力,而且可以使其充分地认识到食品加工技术及食品企业经济效益和声誉的重要性。

(二)加强学生与企业的关系

利用学校、老师、学生等一些社会关系联系实习单位,建立稳定的校内外实习基地,也可以鼓励学生在假期到指定企业打工,加强企业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学校相关部门通过各种渠道与相关的食品企/事业单位合作交流,及时获取企业的第一手信息,及时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和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目前企/事业单位发展和改革的需要设置专业和相应的专业课程,并按照用人单位的岗位要求培养学生,使学校在食品专业建设和调整、实践岗位的推荐等方面始终处于主动地位,同时带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就业和招生工作。与此同时,用人单位也可以找到自身所需技术人才,解决了毕业生多而企业招不到人却人才紧缺的矛盾,使企业进一步了解学校的办学模式和理念,从而形成互动式交流合作方式,最重要的是学生在此机制优化的同时也可充分提高其实践操作的能力。

(三)针对设立的学生科研训练项目进行定期检查、评价

每组各成员必须有详细的试验记录,课题结束后以各科研组为单位进行答辩,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外科研训练中受益。

(四)加强实验系列队伍建设

高校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是学校整个实验教学、科学研究、学科基地和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实验室工作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其整体素质水平,且直接影响到实验教学与科研工作的质量与效果,关系到学生实验水平和技能及专业实验室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建成一支结构合理,综合素质好,教学实验保障有力,科研实验技术精湛,学科建设中能发挥重要作用,仪器设备使用管理良好的实验技术队伍,既是学院实验室建设和发展的关键,也是学校创建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一项战略性任务。只有坚持以人为本,适度加强实验系列人才待遇,确认实验师技术队伍同是我校人才队伍中重要组成部分的思想,才能够充分发挥实验系列人才的积极性,使其在现有实验条件的基础上,培养自身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并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仪器设备的利用效果,才能开拓、设计新实验,辅助于教师的教学实施和科研项目的完成。在实施完成的过程中,应着重加强现有实践教学人才的建设,并逐年引进高层次实验技术人员,并对其进行定点定期培训,加强培训精密仪器的操作与维护程序。

四、总结

突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就要强化实践教学在学生培养中的作用和实验系列队伍的建设,把实践教学贯穿于教学整个过程,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做到实践和教学的相互统一,通过各种实践教学环节的训练,使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达到升华,并通过反复熟练的基本技能的培训和科研训练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知识的积极性,从而激发其创造性。总之,实践教学环节是高校教学、科研所不能忽视的重要环节,也是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本质培养要求。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中实践教学实施与完善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可能还会遇到或多或少的问题,为了培养高素质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技术人才,还应该大胆探索,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才能提高实践教学环节实施效果。

参考文献:

[1]陶勇芳.关于高等工科教育创新的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05(1):21.

[2]周文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改革初探[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2(3):311-313.

[3]滕建文.强化实践教学,提高食品专业学生综合能力[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7(6):18-20.

篇3

[论文摘要]食品与人类有着密切的联系,“民以食为天”说明食品对人类来说如同阳光雨露一样重要。本文着重介绍了食品科学的现状及未来食品的发展趋势。

食品科学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涵,它深深植根于人们的日常饮食生活中。人类的生存离不开食品,它是人类与环境进行物质联系并赖以生存的基础,是人类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

一、今天的食品

社会发展到今天,人类对食品有了更全面更深层的认识。人们开始从健康、卫生、营养、科学的角度注重饮食生活。因饮食不当等种种原因造成的心脏病、糖尿病等各种慢性疾病已逐渐减少。

1.发酵食品。是人类巧妙的利用有益微生物加工制造的一类食品,具有独特的风味,它丰富了我们的饮食生活。如酸奶、干酪、酒酿、泡菜、酱油、食醋、豆豉、腐乳、黄酒、啤酒、葡萄酒,甚至还包括臭豆腐,这些都是颇具魅力而长期为人们喜爱的食品。发酵食品经发酵后使一些不能被人体利用的物质(如乳糖、棉子糖等)转变成能被人体吸收利用的物质,并使一些食物中有害的氰基化合物经发酵转变成安全无毒的物质,改善了风味和结构;对于酸奶发酵生成乙醛、双乙酰、3-羟基丁酮等,使其产生愉快的口感,具有柔软结构,而且发酵食品有一个最大的优点,就是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增加保质期。发酵能提供种类繁多的组分、风味和结构的食品。

2.方便食品。多指工业化大规模加工制成的,可直接食用或稍加烹调即可食用的食品。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旅游业的兴起,省时省力的方便食品已是食品市场的“宠儿”,并逐渐成为市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像现在最普遍最常见的方便面、各种饮料、以及方便米粉、芝麻粥、果蔬罐头、肉类罐头、速冻水饺、速冻面条等,种类繁多、风味各异,趋于大众化,是利于人们生活性很强的食品,它将成为食品中消费量最多的食品。

3.冷藏食品。是抑制化学反应和酶反应,阻止微生物生长的手段,使其保持原有的色、香、味。冷藏食品是消费者喜欢并青睐的食品。人们把新买来的食品放入冰柜中冷藏,几天后还可以保持其新鲜度。在一些超市可以看到有些食品通过包装改变气体并与低温相结合,使食品有更好的保藏效果。食品的冷藏技术在我国已得到了高效快速的发展。

4.水产食品。现在食品开发方向已由陆地发展到海洋、江河中。海洋中蕴藏着大量的鱼类、海带、浮游生物、海藻等海生动、植物,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宝库,这些食品资源将被大量利用,为人类生存和生活服务。

5.辐照食品。是利用电离辐射(主要指60lor射线加速器产生的电子束或X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效应,对物质或食品进行加工处理的新型保藏技术。食品辐照是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已被证明是一种有效提高食品安全性和延长食品货架期的食品加工方法,和其它食品加工方法相比,辐照处理具有操作方便、无二次污染、安全可靠以及经济适用等优点。该食品主要应用领域是香辛料和脱水蔬菜辐照杀菌,谷物豆类辐照杀虫,作为一种处理方法,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

6.低热卡值食品。主要是由高甜度甜味剂、低热脂等代替原来食品中所用的糖、油脂所生产的食品,这类食品热含量少,pH稳定,从而抑制了肥胖症、糖尿病、高血脂症等一些疾病的产生。

7.热处理食品。进入新世纪,远红外、微波热处理的开发被广泛用于食品的调和、融冻、干燥、加热、焙烤、杀菌等方面,表现出了良好的效果。

8.人造食品。通过非农业途径生产的单细胞蛋白质,,俗称“人造肉”,是一种微生物食品。目前美国生产的人造鸡蛋、人造鱼子、人造火腿、人造虾已畅销美国各个地方成为家常菜肴。日本生产的“人造海蛰皮”香脆可口,已畅销国内外。人造食品的前景广阔它将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9.绿色食品。是全球人类呼吁并重视的食品。指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食品。它将是人类食品中最重要的食品。

10.生态食品。指在没有污染的自然生态条件下生产的原料加工成的食品。如野蘑菇、野木耳、野山参、野水果、山野菜等,它们只依靠大自然所给予的条件生长起来。

11.有机食品。指由不使用化肥和农药或少量施用化肥和农药生产的原料加工的食品。这类食品是人类注重生态环境的产物,其价格比一般食品高50%-200%,其中水果和蔬菜类有机食品占有机食品市场的62%。

二、未来的食品

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未来的食品将会发生一系列意想不到的变化。并且还会有许多食品不断的走上人们的餐桌。

1.昆虫食品。现代药理研究证明,昆虫具有抗凝血,溶解血栓,增加血流量,改善微循环等作用。同时科学家已证明2000多种昆虫含蛋白质高达60%,并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微量元素且纤维少易为人体所吸收,昆虫食品将是人类重要的蛋白质来源。从现在的蚂蚁食品、蚕蛹食品、蚯蚓食品、蜜蜂食品、天蛾食品等功能来看,它已成为一座微型的营养宝库,具有抗风湿、抗癌、护肝、平喘、解痉、补肾、健脾、活血化瘀、祛风散寒等多种药理功效,在西方国家昆虫食品已成为贵宾席上的美味佳肴,中国在不久的将来也将会涌现出一些品种各异的昆虫食品。

2.变态食品。是指在形态上与常用食物发生了很大变化的食品。如由原来的固态食品,现在加工成液态食品,或者把食品制成日常用品等模样的形式。日本生产的粉沫酒,加入适量水即可饮用。其色泽、风味与液态酒一样。美国最新研制的一种“空气食品”它是含有人体必需营养的一种悬浮颗粒。将其按一定比例调配好,装入一种特制的容器中,食用时将嘴对准容器的喷口,用手轻轻一按开关,马上就会有一股“风”喷入人的口中,人吸食后饥饿感立即消失,同时产生一种进食美味佳肴的愉悦感受。目前,我国这种食品还很少,但变态食品必将是我国未来食品的一种更有创意、更新型的一种食品。

篇4

中国近年来发展工程技术和食品科学的成绩斐然,这主要是由于在日常生产中,经济价值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这也使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该领域地研究中,这也相应地提升了该学科的影响力及知名程度。在规模方面,两门学科不断扩大,梯队方面也优化显著。中国2015年以来,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这两门学科地研究中,许多高等院校也增设了与之有关的专业课程,规模不断得到拓展。曾有统计数据表明,中国自2008年开始,这两门学科在各高校的开设率显著增长,两年内,增设数量超过三十所,另一方面,我们分析梯队的专业能力,一方面专业梯队不断增加,另一方面,专业梯队的质量也显著的提升。相关人员具备了越来越高的资格与学历水平。总体而言,在质量与数量方面,中国在研究这两门学科的上都取得了巨大进步。教学方式得到改革,人才的质量整体呈上升趋势。目前在我国各大高校中该学科的教学方式、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法得到不断改革。正是在这种大方向的改革下,学科在高校内的发展可谓是如鱼得水,对该方面人才的培养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从学科精品课程的开设状况来说,仅仅2005年到2006年这两年内食品科学与工程技术学科的精品课程开设数量已经达到了近20门,在学术研究成果上来看,该学科的博士学位优秀获奖论文在数量上也有了重要的突破。因此从人才培养的整体情况上来看,明显呈上升趋势。

2食品科学和工程技术的作用

在知识经济的推动下,随着新产品的不断发展,过去的食品生产工艺过于落后,不能适应食品学科的各项发展。因此,未来中国食品学科的发展将主要以科技引领生产技术为主要方向。由此,民生问题因食品学科的影响将越来越明显,越来越重要。

2.1为食品安全提供了科学依据

在飞速发展的社会经济推动下,科技领域越来越重视民生科技的发展,并且随着设计与执行科技规划方案工作的不断推进,民生科技逐渐成为科技创新的关键,其中与民生科技发展关系最为密切的就是合理规划健康、节能、公共安全以及环保等。由此,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民生科技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在民生科技中,食品科学占据主要地位,对人类健康具有重要影响,这也是其逐渐被重视的关键。

2.2为节约型社会的建立提供了资源

加大对社会中不同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力度是当前创建节约型社会的关键所在,与此同时,各种资源要加大其利用率。在装备得以提升、科技不断进步的情况下,在全部学科中,食品产业作为重要内容,一方面帮助科学化的实现,使学科化的成果得以最大程度的发挥;另一方面,从装备和资金的角度,学科化都提供了极大的帮助,使食品产业有了良好的发展基础。此外,食品科学的发展应该依据科学技术的改革,对生产过程中需要的关键技术进行重点解决,并以先进的科学技术取代传统生产技术,以便对食品产业进行改革;利用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对资源使用率和生产水平进行提升,加强对废弃物的管理与应用,从而确保食品学科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3食品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发展对策

3.1增强科学技术创新意识

当前多家战略需求最大的就是可持续利用资源与食品安全,在国家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中,这些问题也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对未来食品学科发展的规划方面,有关工作者必须将其发展态势作为重点进行研究,同时对其可能遇到的发展问题进行详细的了解和解决。另一方面,建设学科的过程中,还要加强对科技创新的重视力度,从而使食品产业未来的发展具备坚实的技术基础。

3.2建立具有较高水平的专业平台

研究食品学科的有关人员必须通过创建高水平的专业平台来使其研究成果保持原创。集约的高度性是食品学科的主要特点,其有关研究工作必须在相关技术的支撑下完成,但因投入方面的制约,食品学科的有关研究工作在专业性方面还有待提升,并且大部分科研部门都缺乏先进的装备,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食品学科的发展,并且在研究自主创新方面也受到了极大的消极影响。所以,为了使食品学科的发展更加快速,许多高校以及相关科研部门都需要与食品学科有关的实验室或者实验基地作为支撑,在研究装备方面需要更新提升,从而在条件与环境方面为食品学科创造机会,使研究食品学科的相关成果更加准确。

4结语

篇5

一、今天的食品

社会发展到今天,人类对食品有了更全面更深层的认识。人们开始从健康、卫生、营养、科学的角度注重饮食生活。因饮食不当等种种原因造成的心脏病、糖尿病等各种慢性疾病已逐渐减少。

1.发酵食品。是人类巧妙的利用有益微生物加工制造的一类食品,具有独特的风味,它丰富了我们的饮食生活。如酸奶、干酪、酒酿、泡菜、酱油、食醋、豆豉、腐乳、黄酒、啤酒、葡萄酒,甚至还包括臭豆腐,这些都是颇具魅力而长期为人们喜爱的食品。发酵食品经发酵后使一些不能被人体利用的物质(如乳糖、棉子糖等)转变成能被人体吸收利用的物质,并使一些食物中有害的氰基化合物经发酵转变成安全无毒的物质,改善了风味和结构;对于酸奶发酵生成乙醛、双乙酰、3-羟基丁酮等,使其产生愉快的口感,具有柔软结构,而且发酵食品有一个最大的优点,就是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增加保质期。发酵能提供种类繁多的组分、风味和结构的食品。

2.方便食品。多指工业化大规模加工制成的,可直接食用或稍加烹调即可食用的食品。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旅游业的兴起,省时省力的方便食品已是食品市场的“宠儿”,并逐渐成为市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像现在最普遍最常见的方便面、各种饮料、以及方便米粉、芝麻粥、果蔬罐头、肉类罐头、速冻水饺、速冻面条等,种类繁多、风味各异,趋于大众化,是利于人们生活性很强的食品,它将成为食品中消费量最多的食品。

3.冷藏食品。是抑制化学反应和酶反应,阻止微生物生长的手段,使其保持原有的色、香、味。冷藏食品是消费者喜欢并青睐的食品。人们把新买来的食品放入冰柜中冷藏,几天后还可以保持其新鲜度。在一些超市可以看到有些食品通过包装改变气体并与低温相结合,使食品有更好的保藏效果。食品的冷藏技术在我国已得到了高效快速的发展。

4.水产食品。现在食品开发方向已由陆地发展到海洋、江河中。海洋中蕴藏着大量的鱼类、海带、浮游生物、海藻等海生动、植物,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宝库,这些食品资源将被大量利用,为人类生存和生活服务。

5.辐照食品。是利用电离辐射(主要指60lor射线加速器产生的电子束或X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效应,对物质或食品进行加工处理的新型保藏技术。食品辐照是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已被证明是一种有效提高食品安全性和延长食品货架期的食品加工方法,和其它食品加工方法相比,辐照处理具有操作方便、无二次污染、安全可靠以及经济适用等优点。该食品主要应用领域是香辛料和脱水蔬菜辐照杀菌,谷物豆类辐照杀虫,作为一种处理方法,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

6.低热卡值食品。主要是由高甜度甜味剂、低热脂等代替原来食品中所用的糖、油脂所生产的食品,这类食品热含量少,ph 稳定,从而抑制了肥胖症、糖尿病、高血脂症等一些疾病的产生。

7.热处理食品。进入新世纪,远红外、微波热处理的开发被广泛用于食品的调和、融冻、干燥、加热、焙烤、杀菌等方面,表现出了良好的效果。

8.人造食品。通过非农业途径生产的单细胞蛋白质,,俗称“人造肉”,是一种微生物食品。目前美国生产的人造鸡蛋、人造鱼子、人造火腿、人造虾已畅销美国各个地方成为家常菜肴。日本生产的“人造海蛰皮”香脆可口,已畅销国内外。人造食品的前景广阔它将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9.绿色食品。是全球人类呼吁并重视的食品。指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食品。它将是人类食品中最重要的食品。

10.生态食品。指在没有污染的自然生态条件下生产的原料加工成的食品。如野蘑菇、野木耳、野山参、野水果、山野菜等,它们只依靠大自然所给予的条件生长起来。

11.有机食品。指由不使用化肥和农药或少量施用化肥和农药生产的原料加工的食品。这类食品是人类注重生态环境的产物,其价格比一般食品高50%-200%,其中水果和蔬菜类有机食品占有机食品市场的62%。

二、未来的食品

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未来的食品将会发生一系列意想不到的变化。并且还会有许多食品不断的走上人们的餐桌。

1.昆虫食品。现代药理研究证明,昆虫具有抗凝血,溶解血栓,增加血流量,改善微循环等作用。同时科学家已证明2000多种昆虫含蛋白质高达60%,并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微量元素且纤维少易为人体所吸收,昆虫食品将是人类重要的蛋白质来源。从现在的蚂蚁食品、蚕蛹食品、蚯蚓食品、蜜蜂食品、天蛾食品等功能来看,它已成为一座微型的营养宝库,具有抗风湿、抗癌、护肝、平喘、解痉、补肾、健脾、活血化瘀、祛风散寒等多种药理功效,在西方国家昆虫食品已成为贵宾席上的美味佳肴,中国在不久的将来也将会涌现出一些品种各异的昆虫食品。

篇6

1.1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总体思路

新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实践教学体系思路是“以学生为本,以培养动手能力强、富于创新精神的工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基础牢、有创新、重应用”为基本原则,以“实验技能与创新能力相结合,实验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就业创业与工程实践相结合”为主要措施,构建一个较完整的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

1.2多层次、开放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硬件条件

自2005年“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和2007年“食品科学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以来,本校食品科学实验示范中心的硬件设备已进入国内同行业前列,除了拥有“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质构仪”等国内先进的检测设备以外,还拥有纯净水生产线、果蔬汁(碳酸饮料)生产线、啤酒生产线、果酒生产线、香肠生产线、液态乳生产线、奶油生产线、发酵乳生产线、奶酪生产线、冰淇淋生产线、制米生产线、制油生产线、酱及酱油生产线、白酒生产线、面点生产线、分离提取生产线、微波熟化生产线和果蔬速冻等20条中试生产线,具有高新设备单元教学车间、锅炉房、冷库、原料和成品仓库以等基础设施。该中心除满足实验教学的需要外,还承担与之相关的科研项目产品的研制、开发和中试生产,使之成为兼具教学、科研和生产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新型校内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工程实践环境。

1.3多层次、开放式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本中心现已经形成的多层次、开放式实践教学体系包括:食品基础层实验、综合设计层实验、应用创新层实验、研发创业层实践活动等4个层次(见图1),该实践教学体系体现了层次性、关联性、系统性、学生实践训练的循序渐进性。通过实践,培养出了具有扎实专业知识、富于开拓创新意识和就业创业能力强的食品科学与工程的专业人才。

1.3.1食品基础层实验由食品类专业基础课,如食品化学、食品分析、食品生物化学和食品微生物学等实验构成。采取精选实验内容,让学生掌握试剂配制、常规分析及常用仪器设备的使用与调试等主要内容,要求达到正确操作、规范使用、实验结果准确的目的,重点培养和强化学生食品基本技能和科研素质的基本素质。

1.3.2综合设计层实验综合设计型实验是指学生利用多门课程或多个原理及概念,通过一种或多种实验方法实现教师给定的实验目的的实验项目。其中包括了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通过独立开设的以产品生产及检测为主要内容的课程实习、食品企业及检测机构的顶岗实习(专业实习),提高学生的工程素质,重点培养学生综合设计实验的能力,并能够运用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部分生产实际问题。

1.3.3应用创新层实验由食品技能训练、SRTP研究项目(studentresearchtrainingprogram,SRTP)、新产品开发创意等构成。学生根据教师的科研项目,自主选择教师或科研团队,或学生自己组成科研兴趣小组,在教师指导下,参加科技创新活动等实践教学环节,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和创新激情,充分挖掘和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同时,将学生的部分特色科研创新实验内容引入实验教学项目,增开一些代表学科先进研究水平和前瞻性的实验。在实际操作中,将实验内容丰富、连续性强、难度较大的实验,融合在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的实验中。例如黑加仑果酒果醋的开发实验,不仅需要学生掌握多种微生物的培养技术,还要掌握果汁酶解以及果酒果醋的酿造工艺,这样将上一次的实验结果,作为下一次实验的材料,将实验内容变成前后关联的一个有机整体。

1.3.4研发创业层实践本层实验主要为大四学生设计,利用校企合作基地,通过深入食品工厂进行实践,全面了解食品单元操作、工艺流程、过程控制等现代化食品生产的过程。通过校企合作联盟以及产学研创业实践平台,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探索,主动创造,时刻紧跟市场和食品行业的变化与需求,将学生个体的创新创业潜能充分引发出来,为创业做好准备。

1.4多层次、开放式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

1.4.1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通过制定实验中心管理规范、实验室开放制度、仪器设备材料管理制度、实验室安全环保制度、实验经费管理办法、仪器设备管理办法等各项规章制度,实现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

1.4.2分类实施根据实验室功能的不同,将常规教学实验室与开放实验室分开。对于验证性实验项目的教学,仍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对于参与老师科研课题、自选创新性课题、开展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的本科生,可以预约仪器与设备、预约实验时间地点、预约学习实验项目等各种不同的方法手段,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利用该实验中心的需要。

1.4.3实验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把科研引入实验教学,将科研中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协作精神和科学精神的部分转化为实验教学内容,及时合理地转化为专业实验教学项目的内容。以黑龙江省科技攻关项目——黑龙江特色芸豆深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为例。其中,芸豆方便休闲食品(风味芸豆沙、五香芸豆罐头、速溶芸豆粉)开发、活性组分(α-淀粉酶抑制剂、红色素)提取分离、芸豆蛋白粉及活性肽研究等项目,就是在开放实验室中成功转为学生的创新训练项目。

2新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效果

2.1提高了教育教学与科学研究水平

近5年来,在构建和实施新型实践教学体系的过程中,本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先后承担实验教学类研究课题20余项,其中,省级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项目12项,校级教学研究课题8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师不断探索实验教学改革,促进实验课程建设,截至目前,已经建设了1门省级精品课、4门校级精品课;自主设计与制作了专业实验教学软件5项;在国内外期刊中发表食品专业类教学改革论文近50篇;出版教材、编著39部;有2人被评为校级教学名师,食品科学教学团队被评为校级优秀教学团队。在食品开发、农畜副产品加工利用、食品安全关键技术、功能性发酵食品技术以及农畜产品有效成分分离纯化技术及装备研制等方面,获得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80余项,其中国家级、省部级及厅局级获奖成果25项,获得了以模拟移动床精细分离功能保健成分技术为代表的专利近20项;在《FoodScienceandBiotechnology》、《FoodControl》、《农业工程学报》、《微生物学报》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食品业方面的科学研究论文3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32篇;承担厅局级以上科研项目70余项,其中科技部科技支撑计划4项、星火计划1项、科技人员服务企业项目2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3项、国家自然基金8项、省部级课题21项、厅局级课题35项。

2.2提高了学生的科研水平和实践能力

在实施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的过程中,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在食品类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承担各级创新创业训练项目20余项;在中国各种食品类的专业竞赛中获得了多项奖励。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在全校一直保持前列,一次性就业率达到了95.3%。特别是对大学生科技成果突出的优秀人才,在研究生招生工作中采取免试录取或优先推荐就业等政策。毕业生在实验操作中所培养起来的扎实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勤奋的工作态度、富于合作与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

2.3服务社会的能力大幅度提高

本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在构建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的过程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设计和购买了大批先进的仪器设备和生产线,这为充分发挥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技术与设备等资源优势,为社会提供技术服务提供了物质条件,非常有利于教师与企业的深入合作。教师带领部分学生与省内部分企业(如完达山乳业有限公司、北大荒肉业有限公司、龙江明珠酒业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科研机构(如黑龙江省科学院大庆分院、黑龙江省农科院大庆分院)联合开展实验研究和提供相关技术服务。同时,与大庆市营养协会、大庆市劳动技能培训基地等单位联合进有关营养师、检验师等职业认证的培训工作,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3结束语

篇7

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专业源于1985年建系之初的食品工程专业,随着多年建设,食品科学专业已建立了学历层次高、年龄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同时着眼于学科建设需要,择优引进归国人才,加强在职教师深造。

强化教师素质、改善科研条件、提高科研水平、全方位争取科研项目、注重产学研联合、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开展社会服务是其学科建设的重要举措。学校本着择优录取的原则,广纳全国各地优秀生源,招生规模也逐年扩大,历届毕业生现已成为科研机构、大专院校、企事业单位的专业骨干。

(来源:文章屋网 )

篇8

【关键词】食品科学与工程;创新型科研团队;人力资源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型科研团队是以食品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检测为内容,以科研创新为目的,由为数不多的学科知识与技能互补的科研人员组成的既分工又协作,具有良好互动性和凝聚力的学科内或跨学科的创新研究群体。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型科研团队建设与管理,是培养高素质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加强学科建设, 提升科研水平。

一、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食品的消费理念也发生根本转变,对食品的种类、功能性和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食品工业进入了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发展时期。食品科学与工程是以现代科学和工程技术为基础,以食品生产、加工、包装、贮藏、流通、消费、环保等为其主要研究内容,以食品卫生、营养、感官品质等食品质量及其变化、维护、检验、评价等为研究中心,并与现代管理科学、人文科学、市场营销等学科密切联系的学科。

现代食品科学与工程已发展为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科学,在食品领域内,食品生产技术管理、食品检验和品质控制、食品安全、产品开发、科学研究、工程设计等方面都有密切联系。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涵盖面宽,涉及农产品的贮藏加工与质量控制、食品发酵、水产及畜产品的贮藏加工与质量控制、食品营养与安全、食品微生物及食品生物技术等方向。随着科技和相关学科的不断进步,食品科学与工程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和新项目也不断涌现。食品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健康。食品工作者在工作过程中表现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如何,不仅影响产品的质量,而且很大程度上关系着人们的生命健康,在整个社会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因此,食品专业技术人员在工作中必须遵守职业道德、科技创新、爱岗敬业;树立无私奉献的精神,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意识。这是保证工作质量的首要因素,是改进工作技术和不断进取的强大动力,也是保障人民健康和安全的根本基础。

二、食品工业的发展与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

食品工业是把一切可食资源加工成食品的工业。当今食品工业的概念己不单是农业加工的延伸和继续,而是农业的导向工业。一个国家加工食品的比例,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发达程度,在这方面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目前食品工业已成为我国的主要支柱产业,食品工业不但对国家财政收入的贡献是最大的,而且对稳定和美化人民生活,巩固社会安定团和促进其他相关行业(如印刷、包装、造纸、塑料、玻璃等)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民以食为天”,无论从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看,还是从社会经济发展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追求来分析,食品工业都是前途无量,永胜不衰的工业。但目前就我国食品工业的总体水平而言,无论是资源的发展利用或是食品的品种、质量、包装、不但与世界发达国家差距甚远,而且也不能满足国内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人群对各类新兴食品的需求。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专业科技人才是第一生产力的活的载体, 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我国食品工业要尽快改变落后面貌,顺应世界食品工业发展趋势,除了强化企业内部改造,认真调整产品结构和规模外,必须利用现代工业的高新技术和先进设备,改进完善传统食品的加工工艺和促进工业化生产,大力开发食品资源的综合利用,不断研究、开发、设计出各种各祥新食品来改善人们的饮食结构和美化人民生活。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要充实食品行业的科学技术力量。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资源、环境条件、经济发展水平有所差异,食品工业的发展也不平衡,但对科技人才的需求而言,都存在很大缺口,尤其是食品工业的高技术领域,开放性企业和发展很快的乡镇企业,更是需要人才,特别是学有所长的专业技术人才。要加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建设和人才培养刻不容缓。

“食品科学与工程”直接服务于食品工业,其范围包括:众多可食性资源的开发利用到各种工业化食品加工生产的全过程以及食品的功能性、安全性、美学、工艺学、商品学等多方面的系统研究。因此对于“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无论从理论基础、知识结构和综合素质等方面,应有全方位和高标准的要求;否则,很难适应现代食品工业发展的需要。“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应以各种食品新产品的开发为主要目的,现代工业化生产为手段,工艺与设备并重,在业务方面能系统地、较好地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重视食品工艺学系统的研究和当今自然科学中新工艺、新技术、新成果。在食品工艺系统中的应用和应用基础研究。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一定的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适用面广,适应性强,既能从事技术开发,也能参与产品开发和企业的技术改造;具备工程经济观点、市场观点和工业管理知识,能参与工厂或车间管理和市场营销活动。

三、创新型科研团队的管理措施

食品工业是服务面宽、受益面大、与人民群众物质文化追求最密切的产业,它的发展勿容置疑,但食品工业的发展与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生产状况和经济水平息息相关,并在较大程度上受农业和食品基础原料产业的影响与制约。尽管食品工业每年都以高的速度发展,但整体水平仍很低,整体效益仍较差,加之食品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短, 质量、品质要求严,市场竞争激烈。对市场变化和物价波动反映最敏感以及某些政策方面的影响,导致食品产业内部的发展也很不平衡,有的行业日趋兴旺,有的行业大起大落,举步维艰。面对这些现状,正确地认识和分析我国食品工业的形势,加强对食品工业正确的认识十分必要。应通过认识食品工业的内涵,了解它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食品工业历史和现状的对比,使大家认识到它的发展;通过剖析人们对物质文化生活不断追求的客观规律和展现国家对食品工业的近、远期规划,坚定他们对食品工业美好前景的信念。与此同时,也要客观地认识以下事实: 食品工业的发展不能脱离我国的经济状况和水平;市场竞争、优胜劣汰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生产的必然规律,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必须以质量求效益,生产力的发展靠科技,科技进步靠人才。

作为食品工业战线的专业技术人才,不但要有坚实的业务基础和较强的工作能力,还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素质,要有艰苦创业的思想准备和乐于奉献的高尚品质,既要脚踏实地,勇于实践,又要开拓进取,不断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为自己所从事的事业作出贡献。也才能真正体现一个科技工作者在社会上应有的价值。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型科研团队是我国食品工业科技创新的主力军。面对团队组建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在创新型科研团队建设中应注意: 明确研究方向,选择合适的团队带头人。认真分析本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科优势,统筹规划,全局调度,避免各自为战,以现有的科研能力为平台,以重大项目为目标,明确若干个研究方向,选出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在食品科学某一领域具有影响力并有一定管理经验的团队带头人,这些措施可以为整个食品科学科研团队的顺利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构建布局合理的人才梯队,保持动态组合。在组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型科研团队时,团队带头人应充分考虑全体成员的职称、学历、能力、个性及专业特长,应使人员配备做到技能互补,学术带头人、科研骨干和从事基础、开发等工作的成员形成合理的比例结构,构建布局合理的人才梯队;特别是由于科研创新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各阶段需要不同特点的人员参与研究工作, 因此,应根据项目及任务的完成进度适时调整成员,努力构建一支高效的研究队伍。制定总体规划,确保科研投入。创新型科研团队的建设不能仅仅关注某一课题或某一科研项目,而应按照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科的战略发展规划来确定团队的目标,并围绕这个目标展开各项工作,在完成科研任务的同时,促进学科的发展。确保对科研团队的投人,其中包括科研工作环境、人力资源和所需要的设备。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型科研团队的管理是按照科学技术和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以及管理学原理,为实现既定目标,通过科研过程的各个环节,对科研活动中的人、财、物、时间、信息和效果进行计划、组织、控制、总结, 使科研目标达到最佳完成程度的一种组织活动。科研团队组建后,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管理。

一是建立完善的创新科研团队管理体制。科研部门应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加强对科研团队在人员配置、课题申请方面的服务,并给予适合科研工作的政策导向。在团队内部,要推行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以调动成员的积极性。在具体工作中, 要及时采用精神激励、物质激励、民主激励、爱心激励等正面激励策略;同时,也应当有适当的约束机制从负面强化团队成员的组织意识、纪律意识,保持团队成员长久的积极性与工作动力。

二是创造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会激发成员的工作热情,充分挖掘其潜能,使团队取得更高的绩效。科研工作者合作精神的培养需要借助于良好的外部环境,当科研工作者所处的环境充满民主、宽松、合作的氛围时, 科研工作者的合作理念、合作精神会得到进一步的强化,并在实际工作中自觉地运用。

篇9

记得我在四年前的院长就职讲话中说过:院长是背负着在座诸位宝贵信赖的一个岗位,不是荣耀,更不是特权,而是沉甸甸的责任。一年,一年,又一年,再一年,这四年,我们一起走过。现在,我就这四年任期工作进行个人总结和述职。

日三省乎吾身是我的必修课:我为学院的发展做了什么,帮助教师获得了哪些发展,处理事情是否做到光明磊落?我是否认识每一位教师的价值,知人善任,人尽其才,是否给予适时的点拨和恰当的助推,帮助老师更好更快地成长?面对来自学院内外部的种种压力和不理解,我是否始终把学院发展视为自己最坚定的立场?是否把学院的发展,看成自身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否把老师学生的成长当做学院发展最宝贵的构成?是否敢于承担责任,最大限度争取资源,筹措资金,争取编制,搭建平台,促进发展?扪心自问,这四年就算没做到殚精竭虑,也是老骥伏枥的尽心尽力了。这四年,千根线,一根针,我的中心思想就是学院的发展和老师的满意。此时此刻,我想用最能表达我心情的三个词来组织我的讲话,感谢、原谅、祝福。

第一个词,感谢。感谢组织上给我的机会,感谢老师们对我的认可和帮助,感谢老师们的努力和支持,感谢我们团结一心获得的长足进步。

这四年来,我院继续稳中有升地健步向前,这凝聚着诸位同仁的心血。一桩桩回顾,颇有老罗卖瓜的意味,不过现在时兴有钱,任性,我们院每年的科研经费维持在xxx-xxx万元,也算得上有钱人啦,可以任性地在这个时刻亮亮家底,怀着感恩的心,梳理咱们学院四年获得的成绩——

我一直力主坚持实行“院务公开”制度,所以接下来我要说的这些,经常查看学院网页的老师们,一定不陌生。

在esi等指标中,我们学院为我校农学学科的领先地位的形成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占比达到近40%。目前学院拥有“食品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一个,“食品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予权,6个博士学位二级学科授予点和7个硕士点。学院有国家级重点二级学科“农产品贮藏与加工工程”,国家重点二级学科“食品科学”(培育)和北京市重点一级学科“食品科学与工程”。xx年学科评估,位于全国第二。我院国家果蔬加工工程技术中心xx年立项,经过3年试运行,xx年顺利完成验收。葡萄酒学科近几年来又获得的巨大的发展,作为全国葡萄酒产业体系的首席单位,已成为我国葡萄酒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公认的核心。在这四年里,我院还新增了“农业部农产品贮藏保鲜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食品质量与安全北京实验室”,成为了农业部,北京市食品与食用农产品风险监测与风险评估的重要科技支撑单位。

篇10

[关键词]教学改革;食品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F407.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5-0356-02

引言

近年来食品行业安全问题频发,社会对食品问题的关注度逐步提高,对食品专业人才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提升行业的整体素质,食品行业急需一大批具有扎实的基础、开阔的知识面、超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综合型人才。与近年来逐步增多的设置食品专业的高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食品毕业学生的质量的下降,这与学校的教学体系不再符合当今社会对食品专业学生的要求有关,为此,进行食品专业教学体系的改革势在必行。本文从两个方面论述了针对不同学生的培养模式,在这种教学体系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自身需求,相对有侧重的培养自己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适应以后的工作,使食品专业的学习真正学有所用。

1.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应用能力

1.1 精简课程设置,注重课程实用性。

培养应用型人才,就要以能力培养为指导思想构建专业课程的体系,根据具体岗位设置课程,针对性的提高食品专业毕业生的未来就业实践能力。为此应构建以应用为核心的理论教学体系:课程体系体现以职业素质为核心、同时包含思想道德、文化、身体心理素质的全面素质教育培养;设置形式灵活多样的课程,理论教学体系设定公共基础课、文化素质课、专业必修课、专业方向课和专业选修课;按照适度和实用的原则安排理论课程,针对食品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不同,以科目课程改革为基础,对专业课程进行了课程整合。课程由传统的知识技术性教学,向面对市场的应用性教学转变[1,2]。

1.2 加强“校企联合”,强化食品专业人才培养

校企联合是目前教育发展的必然发展趋势,也是联合学校教育、企业实践共同培养学生的有效方法。“校企联合”的培养模式充分利用学校的技术优势和企业的生产实践条件,为学生对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的充分认知提供一个绝佳的平台,通过“校企联合”的培养模式,学生的专业知识得到强化,职业素养、实践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一个与社会接触的机会,为以后更好地就业打下基础。为此,学校方面在学生的培养计划中应该相应的课程,结合企业生产规律和学校教学时间,每学期都为学生安排这样的实习课程,使学生有机会到食品企业的生产管理一线去实习和学习。与此同时,食品企业也应根据自己的用人需求和人才培养计划,灵活地调整实习计划,为学生合理安排岗位进行实习,通过学生与企业的合作,也为企业选拔储备人才提供机会,在实习完成后,企业和学生可以进行双向选择,达成就业意向,这样也为学生的就业提供良好的条件[3]。

1.3 建设应用型实践教学基地

建立以教学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生产示范和技术推广等实践活动为主要功能的教学实习基地。为学生的学习、实践提供有力保证,同时也为学生和社会之间构架起沟通的桥梁,使学生和企业直接接触,为学生的就业问题解决打下基础。

在做好教学实习和生产实习的基础上,要充分利用毕业实习的机会,使学生对所学的基本的理论知识的认识更加深入和加强,同时可以为学生接触社会工作提供一个缓冲阶段,学生在实习的阶段可以锻炼自身的综合素质和适应能力,结合自己的知识和实际问题,从实际工作中磨砺自己,更好地将知识融会贯通,为以后的工作积累经验和打好基础。此外,通过实习,学生可以有机会接触第一线的锻炼,充分了解生产过程,更加有助于掌握生产技术。

学校的毕业实习的形式主要有“校内实习和校外实习相结合”、“集中实习与分散实习相结合”两种形式。即由专业指导教师负责在学校内实习基地中进行的毕业生产实习的“校内实习”,和在专业有关的科研院(所)或企业等校外实习基地中进行的“校外实习”相结合;以及由学院统一联系实习单位,由指导教师统一组织和安排的“集中实习”和由学生自己联系与所学专业有关的实习单位,由学院委托实习单位指导学生实习的“分散式实习”相结合的实习方式。在学校的监督和指导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未来工作去向的不同和需求不同自行选择实习形式,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有更多的自利,学生的实习热情和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更加确保毕业实习质量的提升[4-6]。

1.4 鼓励多“证书”毕业,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为提升应用型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学校应当鼓励学生在完成毕业的基础上,取得食品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和技能等级证书,使毕业生在就业应聘时更具有竞争力。当然,“考证”一方面使学生在毕业求职时增添了竞争力,在考取相关证书的过程中,通过专业的训练和培养,也能使学生收获一些书本之外的实践知识,为以后的实际工作积累经验。对于食品行业来说,学生可以考取营养师、ISO9000内审员、HACCP 内审员、环境管理体系内审员、职业健康管理体系内审员等与食品行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在学习的过程中加深对专业素养的提升,同时考取的证书也将为以后的求职增加机会[7]。

2.建立“学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基础知识储备、实践能力的锻炼、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新世纪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必要的几个因素,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更是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中之重,因此在新环境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应着力于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具有综合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着力于进行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和学生的创业意识、能力的培养。但是目前自然科学类教学课程进行过程中的“教为导向”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下,考虑不到学生的需求,教学信息单项传递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发展。

2.1 设立开放性试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目前一些高等院校的食品专业,因为师资上的不足、试验经费的短缺、试验设备的落后、试验室紧张等原因,实验课的上课形式多以验证性试验为主,相比之下综合性和设计性试验就很少。学生往往都是依照试验指导的内容一步一步做,而很少思考为什么这么做,怎么做才能更好,这严重制约了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学生获得的知识只能是陈旧过时的,同时,在这样的试验过程中学生很难得到创新性方面的锻炼,这对学生科研素质的培养极为不利。为此,对于食品这种应用型非常强的学科,高校应在基本课程设置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更多试验的机会,“开放性试验”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每个学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相关的领域,在专业导师的指导下开始试验,学校以及导师只是给学生提供一个可供试验的环境,具体做什么、怎么做则都要由学生自己完成,通过这种方法,学生不仅锻炼了试验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自己的创新创造能力,此外,“开放性试验”通常是几个人共同完成,在这个过程中也培养了团队协作能力,这在以后无论是在科研上还是工作上都是不可缺少的必备技能[8,9]。

2.2 增设选修课程,扩大选课自由度

必修课程关注的是学生基本的科学文化素质,追求知识与技能的基础性、全面性、系统性、完整性,为学生的一般发展奠定知识技能基础。但是,随着知识的发展,知识在不断走向分化、深化、细化的同时也不断的交叉、渗透、融合。知识的不断分化、与整合使学校传统课程很难反应人类知识的当代成就,滞后于知识的发展。必修课的内容和数量毕竟是有限的,它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受到一定的限制,而选修课则可以弥补必修课的不足,它一方面可以对必修课的内容进行拓展深化,另一方面,又可以发展学生的技能、特长。然而,目前国内的高校的课程设置中,选修课种类和数量却很少,学生的可选择范围十分有限。这种课程的设置模式极大的制约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能力的培养。相比与国内选修课的有限,国外的课程设置在这方面做的更加好一点,国外许多学校选修课的学时甚至能占到总学时的30%,甚至可以跨学校、跨国家的选课。学生一方面可以选择与专业知识相关的选修课,提升专业知识的储备,扩充专业知识的广度,另一方面也可以选择与专业无关的课程,拓宽思维的广度,从而避免知识结构的单一。当今的学术科研,跨学科、跨领域的研究已经成了科研发展的主要方向,通过多种选修课的设置,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接触其他学科的机会,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也为以后学生做科研过程中提供了更多的方向[10,11]。

2.3 增强学术交流,开阔学术眼界

学术交流是做学问、搞科研不可缺少的一个信息平台,它带动和促进了科学研究工作的发展和进步;有利于促进人才成长,发现新的人才。高等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学术交流不仅能吸取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也是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学校应该针对每个学院的专业不同,积极组织邀请相关专业的领域研究专家或企业专家进行讲座或论坛,学生通过参与这些活动,与研究领域的专家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交流,通过这样的途径获取前沿的研究方向,对学生的学术研究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12]。

结语

食品安全问题是关系到民生的大问题,作为食品行业未来的领军力量,食品专业的学生的素质如何直接影响整个行业的素质,作为学生专业的启蒙,设置食品专业的高校承担着巨大的责任和义务,为此应该建立健全合理的教学体系,做好教学体系的改革以适应社会行业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刘俊梅,刘学军,李琢伟等.现代食品科学创新人才培养途径的研究与实践[J].吉林农业,2011,12:278-279.

[2] 严佩峰,魏明奎,邬全喜.食品专业《畜产品加工学》教学改革与实践[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02:78-80.

[3] 黄卫萍,杨昌鹏,农志荣.食品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与培养探析[J].广西轻工业.2007(6):109-111.

[4] 孙耀中,东方阳,于玉桥. 生物科学类专业大类招生背景下实践教学管理模式探索[J]. 中国农业教育.2013:51-54.

[5] 汪张贵,闫利萍. 本科院校畜产品加工学教学改革与探索[J].农产品加工(学刊),2012,03:152-153+156.

[6] 梅林,王志耕,薛秀恒.《畜产品加工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科技致富向导,2011,09:7.

[7] 张晓云,顾香玉.以就业能力为导向改革食品专业实践教学[J].农产品加工.2010(1):91-94.

[8] 易秀,谢娟.环境科学专业教学体系改革及发展模式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3(1):107-108.

[9] 剧柠,张慧玲,刘慧燕.教学改革在食品专业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作用[J].大学教育.2012,1(6):117-118.

[10] 饶力群,唐忠海.新时期生物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以湖南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为例[J].广西教育,2009,12:110-111.

[11] 徐幸莲,孙健.高等农业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农业教育,2007,02:36-38.

[12]陈解放. 合作教育的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