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工业范文

时间:2023-03-29 06:40: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石化工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石化工业

篇1

一、我市石化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现状

石化工业虽然资源能源消耗多、废弃物排放多、生态环境压力大,但石化工业具有自己独特的产业链长、产品种类多、关联产业众等优势条件,发展循环经济具有很大的空间。

(一)我市石化工业发展循环经济有一定基础

1.推行企业清洁生产。我市的石化企业已开始推行清洁生产,从生产的源头和全过程充分利用资源。如镇海炼化从1997年开始就进行清洁生产审计试点工作,去年被命名为首批清洁生产示范企业,其主要环保指标达到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先后被评为“全国工业法治防治十佳企业”、“浙江省绿色企业”、“宁波市环保模范工厂”、“镇海区绿色企业”等各种荣誉称号。其中,镇海炼化公司在每小时300吨污水回用设施投入运行后,为石化行业开辟“第二水源”走出了一条新路。现在,镇海炼化每加工一吨原油,消耗的水量只是国内同行平均水平的一半,排放的废水是同行的五分之一。同时,随着燃料气回收工程的实施,消除了常年不熄的火炬。采用清洁生产的生态方式,配以先进的企业管理,使企业各个环节产生的废料和余热多层次回收利用,这在宁波不少大企业中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2.加强环境保护。在环境保护上,新建石化项目十分重视环保设施的投入。一是台塑项目。台塑生产工艺先进,整个工艺水平属世界级的先进水平,污染防治设施比较完善,台塑企业工艺废气经回收和综合利用后基本上能平衡,目前在我市建设的每一个台塑项目均经过严格的环境影响评价程序,落实了相关的先进的环境保护措施。二是镇海100万吨乙烯工程。拟建的镇海乙烯工程工艺路线比较先进、产品方案比较清洁,业主主动放弃了经济效益较高,对浙江产业关联也较大但污染较重的丙烯腈、腈纶产品路线和聚氯乙烯、丙烯酸路线,而选择了污染较轻的聚乙烯、聚丙烯、聚醚产品路线;同时又配套建设先进的污染防治设施及废水、废气处理设施。

3.强化园区产业链配套。我市石化园区注重区内生态链的规划管理,以互利共生的要求引进项目,实现上、中、下游物质与能量逐级传递,资源循环使用和污染物减量排放。目前,宁波(镇海)石化园区已成为全市循环经济示范园区之一,园区中的乙烯项目设计布置上按照循环经济的理念,在产品流程中尽量优化,做到以产业链相连,延长副产品利用,减少因原料和产品运送、贮存、加工中的“三废”排放,并做到全封闭输送、生产,为创建循环经济示范园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是,随着我市临港大工业的进一步发展,石化工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依然存在,资源支撑条件开始全面紧张,科研和管理水平亟待加强和提高,环保要求越来越严格,

二、宁波石化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路及对策

宁波市石化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思路应是:进一步拓展石化工业生产功能,使其具有清洁生产、能源转换及为相关行业提供原料等功能,即实现物质和能源的大、中、小循环,目的是优化整体物流链,发展产品深加工,延伸产品链,扩展物质的循环利用领域,提高资源和能源利用率,以实现资源效率提高、原料消耗降低、环境改善、成本降低、市场竞争力提高的良性循环。

1.努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生产过程的资源和能源消耗石油作为不可再生资源将会越来越少,合理有效利用石油资源,充分发挥其使用价值是今后炼油和石化业的重要任务,要把宝贵的石油资源主要用于生产其他能源难以替代或难以大规模替代的交通运输燃料和石化原料上。要按照清洁生产的思路,从“规划、设计、生产过程、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来分析生产过程,采用新工艺、新技术,使生产流程朝着简单化、紧凑化、大型化和连续化的方向发展,尽量减少进入生产过程中的物质和能源能量,从而减少废弃物的产生与排放。在今后技术改造中,石油企业要大力发展加氢炼油二次加工装置,使原油中的重质、劣质成分充分转化成优质的汽、柴油和石化原料,提高轻质油收率,达到80%的国际水平。同时,石油石化企业要狠抓节能降耗,从生产各个环节最大限度地挖掘资源潜力,努力减少原料自用和加工损失。

2.延长和拓宽产品生产链条在污染的石化企业中,中小企业的比重比较大,完全依靠污染治理实现达标排放和按总量要求排放的难度很大。而通过生产链接,既能解决环境问题,也能降低资源消耗,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因此,在石化企业集中地区、石化园区发展生态工业,在企业清洁生产的基础上,使上游企业的废物成为下游企业的原料,不断延长生产链条,实现区域或企业群的资源最有效利用,废物产生量最小,甚至“零排放”。从我市石化工业来看,重点发展塑料深加工产业链,包括塑料汽车配件的加工、塑料建筑装潢材料、塑料小商品等产业链的延伸。

3.加强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石化工业是个用水大户,我们必须要建立节约用水的理念,建立企业工序内部、厂内、厂际多级用水循环思想,提高循环水的浓缩倍数,实现水资源消耗减量化,减少循环系统的工业废水排放量。具体措施包括:与主体技术改造相配合,采用不用水或少用水的工艺及大型设备,做到源头用水减量化;要采用高效、安全可靠的先进水处理技术和工艺,提高水的循环利用率,进一步降低吨油耗水量;要采用先进工艺对循环水系统的排污水及其它排水进行有效处理,使工业废水资源化,实现炼油石化工业污水的“零排放”,真正实现废水资源化。

4.加大废弃物集中回收、处理没有废弃的垃圾,只有放错地方的资源。对于石化行业来说,要转变企业能源消费观念,改变生产方式,由依赖资源消费转变为依靠资源再生,重点是解决化工废物升值利用问题。从我市的化工废弃物来看,要加快发展环保产业,加强工程塑料废料以及塑料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利用塑料生产与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工业废料以及大量废弃塑料制品等,采用一定的工艺技术进行再加工,不仅达到环保要求,还可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同时,建立以石油化工为中心的石化生产与能源、汽车、造纸等其它临港工业及社会生活共享资源、互为排放物治理、互为二次资源循利用的区域生态工业园,实现区域内物质循环,消费后的废弃产品、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的社会大循环。

三、临港石化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建议

1、建立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地方法规体系,依法推动循环经济发展。要认真贯彻落实已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如《节约能源法》、《清洁生产促进法》、《关于进一步开展资源综合利用的意见》等,依法促进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等。要加强循环经济地方法规体系的研究。抓紧制定相关法规和规章,如《再生资源回收管理条例》,《废旧家电回收利用管理办法》,《清洁生产审核办法》,《重点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强制回收的产品和包装物回收管理办法》等。

2.强化政策导向,坚持鼓励与限制相结合,形成循环经济发展的激励机制。要用足用好国家对资源综合利用的优惠政策,充分发挥优惠政策的鼓励、引导和扶持作用。要研究制定适应新形势的地方政策体系,包括财政、税收、金融、投资、技术等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经济技术政策。

3.依靠技术进步,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要加快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提升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水平,组织重大示范项目,以解决循环经济发展中的共性和关键技术为重点,选择具有标志性目标和有广泛推广前景的先进适用技术,在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示范工程。要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不要仅仅搞示范,还要使示范的技术开花结果,发挥效益,特别要做好推广技术的筛选、信息传播和技术服务工作。

篇2

石化产业,四项成就突出

目前,中国石化产业取得很多成就,概括来说表现在四个方面。

产业体系逐步形成石化产业保持快速增长,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综合实力逐步提高。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左右。2006~2010年,石化产值、利润、销售收入分别年均增长21.3%、13.2%和21.3%。2006~2008年产值年均递增25.6%,高于2001~2005年5.5个百分点。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产值增速有所下降。2010年,石化产业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11.1%,达到78675亿元,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其中,炼油行业产值24252亿元,化工行业产值52321亿元,按汇率(6.58)计算突破7900亿美元,超越美国跃居世界第一。石化产业实现利润总额约3800亿元,占全国工业总利润的8.9%。

产业地位不断提升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石化产品生产国,2010年石化产品国内生产总值11957亿美元左右,其中出口约1317亿美元;有20多种大宗产品产量位居世界前列,其中氮肥、磷肥、纯碱、烧碱、硫酸、电石、农药、染料、轮胎、甲醇、合成纤维产量排名世界第一,乙烯、合成树脂、合成橡胶排名世界第二。随着新建、改扩建装置的陆续投入生产,我国主要石化产品产量将继续保持领先位置。同时,我国也是全球第二大石化产品消费国,2010年石化产品国内消费12495亿美元左右,其中进口约1855亿美元,占国内市场份额的14.8%。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原油一次加工能力为2.76亿吨(综合配套加工能力约2.2亿吨),基本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乙烯生产能力为442万吨,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46.4%;五大类合成树脂(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ABS)的生产能力为915.6万吨,占国内市场表观消费的49.4%;合成橡胶(丁苯橡胶、顺丁橡胶、丁腈橡胶、氯丁橡胶、丁基橡胶、乙丙橡胶)的生产能力为85.9万吨,占国内市场表观消费的71.6%;合纤原料(精对苯二甲酸、乙二醇、丙烯腈、己内酰胺、尼龙66盐)的生产能力为341万吨,占国内市场表观消费的56.3%。我国原油一次加工能力居世界第3位,乙烯生产能力居世界第5位,五大类合成树脂生产能力居世界第5位,合成橡胶生产能力居世界第4位。

投资方向日益合理石化产业投资保持持续较快增长,2010年投资规模达到8945亿元,比2005年增长279%,年均增幅达30.5%。由于市场需求快速增长,2010年炼油行业完成投资1328亿元,比2005年增长204.8%,年均增长25%;化工行业完成投资7349亿元,比2005年增长233.9%,年均增长27.3%。近一个时期,产能过剩的基础化学原料、氮肥等行业投资出现负增长,市场短缺的合成材料、专用化学品等高端石化产品投资增幅高于产业平均值1倍,产业投资高端化趋势明显。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数据显示,1999年全世界炼厂平均规模约540万吨,其中最大炼厂规模4085万吨,最大单套蒸馏能力1250万吨;我国炼厂平均规模仅160万吨,最大炼厂规模只有1350万吨,最大单套蒸馏能力只有800万吨,均低于世界先进水平。我国16家乙烯生产企业的18套乙烯装置,平均规模不足25万吨。

通过政策引导、科技创新、资产重组等一系列措施,石化产业在产业结构、企业组织结构和产业布局等方面不断优化。截至2010年底,石化产业已形成19个千万吨级的炼油基地,炼油能力已占总加工能力46%。镇海炼化、大连石化的炼油能力超过2000万吨;中石化与中石油的炼厂平均规模现已分别增至714万吨/年和590万吨/年。乙烯企业平均规模提高到62万吨/年。

石化产业以市场为导向,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加快新产品开发。2006~2010年,新产品产值年均增长33.4%,高于行业平均增速10个百分点以上;农药中杀虫剂比重下降9.9个百分点,除草剂比重上升16.4个百分点;离子膜烧碱比重提升30.2个百分点,轮胎子午化率提升2个百分点,高浓度磷复肥比重提升16.2个百分点;专用化学品比重不断提高,产值比重升至15%。

国际贸易,逆差加大

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进出口贸易十分活跃。目前,石化产品的出口结构已逐步从单一的资源密集型转向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综合出口产品结构。

2010年,在复杂的世界经济环境中,在国际贸易摩擦频发、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的现状下,石油和化工行业对外贸易取得了重大进展,进出口总额达4587.81亿美元,增幅达40.3%。橡胶制品、无机化学品等资源型产品在出口贸易中的比重呈下降趋势,而专用化学品等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出口比重不断上升。橡胶制品一直占有最大比重,2007年橡胶制品在出口贸易额中的占比最高,达31.2%,2010年则降至24.6%,降幅为6.6个百分点;2006年,专用化学品在出口贸易中的比例只有6.2%,2010年升至12.5%。无机化学品在出口总额中的占比由2006年的11.4%降至2010年的8.7%。

但是,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贸易逆差也一直存在。2008年,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的贸易逆差为1635.4亿美元,同比扩大40.7%;2009年,贸易逆差为1290.55亿美元。2010年上半年,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的进出口贸易逆差为969.94亿美元,同比增长97.3%。

近年来,我国原油的对外依存度逐年提高,进口量不断增长,造成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贸易逆差不断加大。同时,由于我国石化产品的结构尚需完善,化工产品的出口主要是以科技含量低和附加值较低的产品为主,而一些附加值高的高档产品则需要大量进口,这也是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出现贸易逆差的原因之一。

目前,我国大部分石化产品的产能过剩情况严重,市场上供大于求的情况明显,各企业间的价格战也会导致石油和化工行业出现贸易逆差。由于我国遭受的贸易摩擦日渐增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石化产品的进出口,从而形成贸易逆差。

战胜挑战继续前行

我国石化产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长期积累的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主要表现为集约发展程度偏低,产业布局分散;创新能力不强,高端产品生产技术和大型成套技术装备主要依赖进口;产品结构不尽合理,中低端产品所占比重较大;资源环境约束加大,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加剧;农资供给需要加强,低成本产品产能不足,市场调控体系不完善;一些地区不顾资源、环境条件,不注重能源转换效率,盲目发展煤化工。

篇3

关键词 石油化工;环境保护;技术

中图分类号X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45-0065-02

1 石油化工对环境的污染

石油化工是以石油为原料而进行的物理和化学的反应工业,可以将生成的产品作为很多产业中的基本原料。但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和废气直接影响着环境,众所周知,石油化工生产中产生的有害物质的量很大,危害人类生活和环境。

石油化工对环境的污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不管是石油的开采还是石油加工,都需要大量的水。在开采石油的时候需要水,石油加工的时候更需要水对装置的冲洗,所以在此过程中边产生了水污染;

2)石油的提炼生产过程中由于需要大量的热量,所以会排除大量的气体,含硫量较大,造成大气的污染;

3)在加工生产后,产生的燃料废弃物和原料废弃物,这些废弃物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从而污染土壤及地下水。

2 石油工业对环境保护的重视

“环境与发展” 已成为世界环保工作的主题,国际社会已认可了包括“气候变化公约” 在内的许多全球性的公约。一些环保激进组织主张快速、永远终止石化燃料工业。石油工业活动及其石化产品所造成的影响被视为(如城市空气质量、地表水污染、海水污染和一系列有毒化学品、有害健康物等)环境问题的核心。

许多国家在治理环境污染方面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用于环境保护的费用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2%;发展中国家约为0.5%~1%。石油工业在环保方面的开支也不断增加。1993年,美国石油工业的环保开支达1O6亿美元。欧洲委员会实施车用油计划将在今后l5年内投资1 000亿美元,对石油工业总投资约为96亿美元,将用于改善炼厂装置和生产所需的资料。

3 石化工业环境保护措施

3.1 对生产装置的更新及生产工艺的改进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生产力的不断改变,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石油化工行业也不例外。在石油的开采中,我们运用更好的表面活性剂,使石油更容易分离,从而在减小石油开采难度的同时也增加了石油的开采量。同时还可以采用微生物采油法,向油藏注入合适的菌种及营养物,使菌株在油藏中繁殖,代谢石油,产生气体或活性物质,可以降低油水界面张力,以提高石油采收率。微生物采油法的优点:1)施工成本降低;2)施工工序简单,设备少,操作方便;3)对低产品油藏、枯竭油藏而言,在经济上具有吸引力;4)不污染环境,不损坏地层,可在同一口井中反复使用。当开采时用的水应该尽量进行污水处理,循环使用。

在炼油厂,分级控制也指各车间外排废水经简单隔油处理后,再排入污水池。在石油的分离和蒸馏过程中,我们可以提高装置的有效率。首先从加热装置,可以取消传统的煤锅炉加热,使用更先进的节能加热器,在水力发电比较充足的地方可以采用电力加热,减少煤等燃料的使用,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加热器的加热效率,而且还没有煤加热时产生的废气和废物,在既不污染环境的情况下,也减少了废弃物的占地面积。并且在生产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提高催化剂的效率,及时监控,提高产率。还有冷凝装置中的水引入专门的池子,切忌直接排放,以便循环使用。计算排水量,应装置的实际情况而定。在废物的处理上,结合现在的生物技术,利用生物分解,提高分解酶的含量,提高分解率,降低污染。还可以用堆肥法降低废弃物的污染。污泥焚烧常用的设备有固定焚烧炉、多段炉、回转炉和硫化床焚烧炉。装置排污口的隔油池是为了降低该装置所排废水中的石油类污染物的含量,就地回收油品,降低污水末端治理的负荷,防止和其他污染物掺混及乳化,使轻质油品能够及时回收,避免沿途挥发,既减少了浪费,消除了污染,又有利于安全。

3.2 对一些废物和水的治理及综合利用

充分利用资源,减少或降低各装置污水的排放量的措施有:1)建立健全科学的用水排水制度,增强节水意识;2)严格管理,杜绝跑、冒、滴、漏现象;3)优选工艺流程,选择加氢工艺,减少以至取消碱洗和水洗;4)优化工艺操作,降低蒸汽、软化水用量、加强凝结水的回收和利用;5)优选换热流程,取消直流冷却水,提高循环水利用率;6)打扫卫生采取节水措施,禁止用水冲洗土地,有条件的地面,可以用拖布拖地。使用活性炭处理石油化工中的废水。为了提高污染治理效果,实现污染全过程控制,通过采用"清洁生产"工艺、增设污染预处理设施等手段,从源头及不同地方控制污染,以减轻末端治理负荷。

4 石油工业环境保护的技术进步

面对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大趋势,石油工业与环境能否实现协调发展已引起人们的关注,并建立了能在未来提供环境保护的技术基础。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

1)国际石油工业环保协会协助东南亚国家有关成员进行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分享欧洲车用油项目技术等措施,在城市化的地区实施以科学为基础的城市空气质量管理办法;

2) 开发空气净化的新途径,即车用油计划。美国的车用油及空气质量改进研究计划是由14家石油公司和3家美国汽车制造商共同来实施,投资4 000万美元,主要针对汽车排放物进行的大规模研究。欧洲的车用油计划由一个政府实体即欧洲联盟的分支机构―― 欧洲委员会发展并执行,研究成果用于确定欧洲内部的燃料及尾气排放的指标推荐;

3)美国已开发并生产出6种更清洁燃烧的新燃料并低价提供给消费者,这些燃料包括元铅汽油、低硫柴油、重整汽油等;

4)石油炼制工业通过采用新的、复杂的碳氢化台物转化技术来解决市场对产品规格的要求。通过温度、压力、催化剂、溶剂苹取、薄膜处理等一些新的组合工艺及手段,消除废物产生,减少有毒化学物质的释放;

5)寻求洁净的新能源,加快天然气的发展,在亚太地区发展中国家天然气资源非常重要。天然气已经用于“天然气交通工具”;

6)为了防止海上油轮的泄漏,已经发明了能使油水在船上接触机会最少的设计和作业流程。现代油轮已经消除了油舱清洗和压舱作业所造成的油朽染,采用双层船身油轮新技术;

7)清除石油工业所造成的土壤和地下水污染技术取得了重大进展。在现场污染治理技术主要有非实地治理技术和实地治理技术。实地治理技术具有经济效益,因而替代挖掘(非实地)法得到了认可。实地治理技术包括改变地下流动、压力、化学或生物状态,以便达到封拦污染物、改变污染物迁移方向以及清除或销毁污染物的目的。

5 结论

工业污染已成为我国自然环境的主要污染源,必须迅速采取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来保护我们所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21世纪,我国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的发展战略,把环境保护列为改革和建设的十大任务之一,并作为指导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我国石油化工是以中国石化、中国石油和海洋石油三大集团企业为龙头的综合性产业。面对不容乐观的环保形势,石化企业应从指导思想和工作实践上真正完成三个转变:一是在战略上从侧重污染的末端治理,转变为工业生产全过程控制;二是在排放控制上从侧重浓度控制转变为浓度与总量控制相结合;三是在治理方式上着重集中控制与分散治理相结合。

在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绿色的世界,绿色已溶入我们的生活。当大家都来关心我们的石油环保工作的时候,一个“绿色”的石油工业也将会向我们走来。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石油化工产业;高新技术

一、我国石油化工产业的基本特点

石油化学工业简称石油化工,是化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以石油和天然气为原料,生产石油产品和石油化工产品的加工工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部门之一。

(一)石油化工产品的生产能力已居世界前列。

随着世界经济复苏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开放程度的提高,我国石油化学工业规模实力也在不断地增强,已跻身于世界石化大国行列。截至2006年底,中国原油一次加工能力较上年增长6.3%,约达3.5亿吨,稳居世界第二位;原油加工量达到3.07亿吨,四大类成品油(汽油、柴油、煤油和重油)产量达到1.88亿吨。据中国石化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中国生产原油1.8665亿吨,同比增长1.6%;原油加工量32,679万吨,同比增长6.4%。国内成品油供需基本平衡,支持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二)石油化工产品贸易逆差进一步扩大。

我国不仅是世界石油化工产品的生产大国,同时也是消费大国。由于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而稳定的增长,对能源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增加,使得石油化工产品市场需求也在快速的增长,以石油为原料的大部分石油化工产品的产量满足不了国内市场,每年都要依靠进口才能解决需求。2007年我国进口原油花费797.7亿美元,进口成品油花费164.3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加超20%和约6%。而我国化工产品的自给率相对较低,一些高新技术的化工产品更是需要进口。2005年我国化学品及有关产品进口777.4亿美元,增长18.7%,其中化学品贸易逆差为410亿美元。

(三)整体实力明显增强。

在中国经济多年持续快速发展的有利形势下,在2006年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累计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42602亿元,同比增长26.7%,完成工业增加值12131亿元。如表1所示,我国是石油化工产业的增加值逐年在上升,并且占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也在逐年的提高。(见表1)

美国《财富》杂志按2006年营业收入排列的2007年世界500强企业中,我国石油化工产业的巨头企业中石化和中石油的排名都有所上升,其中中国石化(SINOPEC)以1316.36亿美元的营业收入从2006年的第23位上升到第17位,中国石油(CNPC)从2006年的第39位上升至2007年的第24位。

二、我国石油化工产业发展的问题

(一)国内石油资源紧缺。

尽管我国石油资源总量比较大,但是人均占有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另外我国石油消费进人增长期,从未来的趋势看,国内石油产量的增长仍将跟不上需求的增长,而且目前我国没有足够的能源战略储备,所以国内市场的需求得不到充分的满足,石油对外依存度增大。我国原油进口量和净进口量从2000年的7013万吨和近6000万吨分别增长到2005年的12682万吨和11875万吨,原油进口量、净进口量分别增加了80.8%、98.9%,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2.6%和14.7%;而原油的年均增长率仅为2.2%。石油对外依存度由29.6%上升到42.9%。预计未来我国的石油资源供需矛盾和对外依存度将会越来越大。而过高的依存度几乎要达到了国际上公认的50%的石油安全警戒线。由此可见,我国石油安全风险将进一步加大,这将对国内石化企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风险。

(二)总体技术水平不高,技术创新能力较差。

石油和化工是典型的技术密集型产业,技术、产品的更新速度和频率都很快,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始终是石化产业发展的先导。我国石化技术的进步虽然已取得一定的成绩,但科研体制仍然不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要求,科研开发的集中度不高,特别是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少,高新技术和产品应用开发薄弱,缺乏世界一流的研究人员和研究院所,使得我国石化行业的专利技术和成套装置技术较少,应用基础研究和前瞻性技术研究存在差距,在控制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差距更大。

(三)行业垄断严重。

我国的石化行业中的三大巨头企业中国石化、中国石油和中国海洋石油占我国石化产业的大部分比重,行业垄断情况比较严重,而且我国现有的政策使得国外的大型石化公司很难进入中国市场,只有通过投资来参与竞争,这无异于降低了对国内行业的冲击度,减小了国内市场的竞争,使得国内企业的改革和创新的动力不足。

三、利用高新技术改造我国石油化工产业的基本思想

(一)改造我国石油化工产业的方向。

1.技术密集化。石油化工行业的生产存在连续性强、危险性大等特点,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要实现技术密集型,设备是关键,科学的工艺配套方案是核心,控制技术是保证。如果设备故障多,必然会使得先进的工艺无法有效应用,职工的数量也无法减少,因此就不能实现技术密集。另外石化行业本身有自成体系的特点,即全部开采加工工程可以在一个企业内完成,因此企业内部必须要有科学的工艺配套体系来保证这一过程的顺利进行。向技术密集型发展,是我国石化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技术密集型同时也是我国石化行业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必由之路。

2.集约化。上个世纪,我国所建设的石化企业一般都属于大而全的大型模式,如上海石化就属于油、化、纤、塑和精细化工门类齐全的特大型石化企业。而进人新世纪以来,在市场经济大环境的条件下,石化工业应该进行转型,强调发展核心业务,强调专业集中度。只有这样才能降低成本,企业更易管理,技术才可以更加集中,企业的销售也可以更加的专业化,从而有更强大的竞争力。

(二)改造我国石油化工产业的重点。

1.拓展产业链。相对于其他行业,石化行业有着独特的行业优势,它可以利用其自身的化学合成来加快技术创新。因而便于在行业内部之间形成纵向的产业链,有利于开展深加工、精加工,提高附加值,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废弃物的再资源化率;在横向上又可立足某一特定区域,相互间关联度高的企业之间进行合作,形成新型的生态工业区或生态经济区。

2.替代能源和可再生资源。虽然在未来数十年内,石油依然在世界能源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但石油资源毕竟是有限且不可再生的,它将最终被消耗殆尽,因此开发替代和可再生能源是未来世界能源发展的大趋势。石化企业应该利用高新技术积极探索,开发利用替代与再生能源,这对世界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四、促进石油化工产业改造的政策措施

(一)提高创新能力。

1.强化创新主体。明确和巩固企业主体地位,使企业成为真正的创新投入主体、创新执行主体、创新决策主体、创新利益的分配主体和科技成果转化主体,鼓励各类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充分发挥创新活力,鼓励技术革新和发明创造,营造一个创新大环境。

2.建立创新机制。由于石油化工行业的技术研发面较广,需要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单位之间的密切合作与交流,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实现优势互补。我们应该努力建立高效的产学研相结合的体制,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保证创新成果能迅速得到转化和推广,最大限度地体现创新成果的价值。

3.培养创新人才。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企业创新更需要人才的强力支撑。石油化工企业作为技术密集型行业,要提高创新能力,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科技人才队伍,充分发挥人才在科技创新中的关键作用,大力培育富有创新能力的各类人才,把培养优秀科技人才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任务。此外还要建立和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

4.加大创新投入。资金投入是创新的保证,石油化工企业应该积极建立研发投入保障机制,不断提高企业研发投入强度,可以从每年营业额中提取一定的比例,作为创新的经费,同时也要加大对新技术、新产品科研经费的投入力度。当然,企业的资金投入不应该是盲目的,要以市场为导向,注重企业长远发展和投入结构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二)增强行业竞争力。

国外的许多公司已大举进军中国市场,如美孚、壳牌、埃索三大品牌以及加德士等品牌已牢牢占据中国的油市场,并且这些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的定位是以高档油为主,中国70%的高档油市场掌握在跨国公司手中。虽然我国已经有一些自己的品牌,但尚未形成国际化品牌。

这就要求石化行业要重视我们的市场,甚至是国外市场,把市场作为竞争的主战场,进一步完善营销体系,提高市场占有率。重视营销的管理,主要包括新产品的开发,市场研究等,实施品牌战略,积极开发自主品牌,增强行业竞争力。

(三)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一是加快重组改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我们应当按照市场化、社会化、现代化的要求,针对石化企业的内部管理机制中的问题,鼓励主业与辅业相分离,企业职能与社会职能相分离,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机制,从根本上转换经营机制,增强我国石化行业的整体实力。二是加快发展混合所有制石化经济和民营石化经济。运用各种经济形态,突出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鼓励以合作、合资等方式参与企业项目,国有资本逐渐退出产业领域。这些经济形态能够给老工业带来活力,促进石化行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Coons,Rebecca,Alperowicz,Natasha;Young Ian:Global Petrochemicals :Chemical Week[J]. 2008,Vol.170 Issue 10

[2]刘均安.中国石油石化工业的现状和发展[J].中外能源,2007,10

[3]李南南.我国石油石化工业发展现状及趋势[J].市场经营―化工之友,2007,7

[4]李晋.国内石化企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探讨[J].石油化工技术经济,2007,4

[5]李钢,刘冰.中国石化工业现状及展望[J].石油化工技术经济,2007,10

[6]华,安蓓.石化行业面临三大突出问题[N].中国企业报,2006-8-15

[7]张仁开.我国石化工业自主创新对策研究[J].产经论坛,2007,7

篇5

1石油化工自动化仪表概述

石油化工行业是化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石油化工与其他化学工业最大的区别就是其原材料采用的是石油及其产物和衍生物,我们通过对石油的一系列化学和物力加工,最终得到一系列能够应用于农业、机械、电子、纺织、轻工、建筑等领域的化工产品,目前,石油化工行业影响着我们日常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是在世界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也占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石化行业的自动化仪表能够代替劳动人员对化工生产过程的控制和操作,自动化仪表是由若干自动化元件构成的,能够实现对石化生产流程定环节的测量、显示、记录、控制和报警功能,从种类上分自动化仪表有温度仪表、压力仪表、流量仪表等;按照使用能源分类自动化仪表有电动仪表、气动仪表和液动仪表;按照自动化程度自动化仪表可以分为自动化仪表和非自动化仪表。自动化仪表由于其广泛的技术特点被大量应用在石油化工领域中,并为石油化工行业的发展贡献了巨大的力量。

2石油化工自动化仪表的特点

2.1编程功能

当今的自动化仪表,利用可编程调节器能够实现用户对仪表控制的编程。可编程控制器是以微处理机为运算和控制核心的,通过用户在可编程控制器中的程序编写,能够通过控制其对仪表进行操控,满足石油化工行业对仪表的各种需求。

2.2记忆功能

传统的自动化仪表职能记忆仪表工作的一些简单状态,并且这种记忆并不能长时间保存。现代的自动化控制仪表将微机引入了仪表中,自动化仪表的随机存储功能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因此,现在应用于石油化工行业的自动化仪表能够长时间的储存不同时期仪表的工作信息,并根据用户的需要对这些信息进行重现和处理。

2.3计算功能

随着工业生产对自动化仪表的需要,现如今的自动化仪表能够实现计算功能,利用仪表的计算功能我们能够有效的实现对工业生产的控制,并能够确定测量的极限值,并使仪表根据设定的程序进行判断,对生产过程中的某一步骤实现自动控制。

2.4数据处理功能

在测量中,我们往往会遇到很多问题,例如自检自校、线性化处理、抗干扰和测量值和工程值的转换等待。但是因为有了微处理器和软件,我们都可以很方便地用软件来处理这些问题。第一,可以极大地减轻软件的负担,第二,丰富了处理功能。除此之外,自动化仪表在检索和优化等方面也是存在极大的功能的。

3石油化工自动化仪表的控制技术

这种控制系统能够使石油化工企业的自动化控制技术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并将石油化工企业中的众多仪表结合在一起进行分散控制,通过分散控制系统的应用,能够提升石化企业的产品质量,提升石化企业的生产效率,使企业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新型分散控制系统是石化行业在分散控制系统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新型分散控制系统能够兼容更先进的仪表和各种不同的设备,技术水平较高,能够实现对仪表的高效控制和管理。总线控制系统是最新开发应用于石油化工企业中的一种自动仪表控制系统,总线控制系统相比于新旧两种分散控制系统,更加智能化、数字化,并且能够和计算机实现完美的兼容。因此,利用总线控制系统我们能够使仪表在工业生产中更好的发挥其控制作用,提高化工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4石油化工仪表自动化控制的技术分析

篇6

2010年是经济复苏的一年,石油化工产业经过金融危机的洗礼后,石化产业势必能够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大有作为,产业需要调整对自身的定位,进行二次创业,抓住发展低碳经济带来的机遇。企业应采用先进技术装置、提高能效。由于石油资源逐渐枯竭,石化企业还应当大力发展现代煤化工,包括煤制天然气、甲醇、乙烯、丙烯等,现在可能成本比较高,但是规模扩大之后成本会降下来。

在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峰会嘈杂的争执和矛盾交错的博弈中,一个声音掷地有声,震动世界,这是中国的声音,是中国对世界的承诺。中国政府提出,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中国自主确立的行动和目标是不附加任何条件的,不以任何其他国家的行动为前提。坚定的“中国立场”背后,是国人对以往发展的深刻反思与自觉矫正。全球气候变暖、资源环境约束的双重压力,决定了中国必须改变依靠高投入、高消耗和高污染来支持经济增长的模式。低碳经济,是人类可持续发展意志下的“中国选择”,更是各国之间共生共栖共济下的“中国立场”。发展低碳经济,无疑成为推动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的有力抓手和新的市场动力。实施国家低碳经济宏观战略,石油和化学工业是重点行业,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进入低碳产业升级进程中,该行业致力于清洁生产和高效利用资源的改造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77%,其中,化石能源消费导致的CO2,排放量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57%大量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全球气候变化已引起全人类的关注。CO2是最主要的温室气体,占左右,约占CO2,总排放量的75%。石油石化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既是能源生产大户,又是能源消耗大户,同时也是CO2,排放大户。

作为耗能大户的石油石化产业,首当其冲被推到了风口浪尖。2010年2月2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压缩和疏导过剩产能,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引导产业健康发展,同时启动石化产业低碳技术示范工程建设。社会目光在聚焦,人们在期望,在寻求中国的低碳经济发展之路上,石油石化行业成为积极践行者。

低碳经济对中国石油石化产业的挑战,石油石化行业的低碳化发展,将面临成本、技术、工艺、管理与替代能源竞争等诸多方面的挑战。低碳化发展必将给石油石化行业带来勘探、开发、炼化等各个环节技术和管理水平提升的压力。

无疑,低碳经济对中国石油石化产业来说,是挑战,也是机遇,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和担当。一方面,中国石油石化行产业面临相当大的减排压力。统计数据显示,在国家发改委公布的千家重点耗能企业中,石油和化工企业有340家,占1/3;在环保部公布的废气、废水污染源国家重点监控企业中,石油和化工企业分别占13.4%和25.8%。另一方面,低碳经济必将促进天然气行业加快发展,中短期内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将减轻国内油气供应压力,二氧化碳封存和利用技术的突破可提高未来发展潜力。

石油化工行业走低碳道路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哥本哈根时代来临,若干年后,那时的我们应该生活在无污染、无噪音的时代。未来人们的生活,应该朝着更加节能环保的方向迈进,未来的地球,应该是我们更加生机勃勃的家园。

篇7

【关键词】石油化工污水;现状;处理工艺;处理措施

一、石油化工污水的概述

石油化工企业在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污水,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石油化工是以石油为主要生产原料,通过裂解、精炼、重整、合成等工艺加工成有机物的过程。通常石化生产过程较长,生产装置种类较多,使得所生成的污水量也很多,石化污水中主要含有氨氮、硫、氰化物等物质。并且生成的污水中会有多种和有机化学有关的污染物,例如烃类化合物、胺类化合物等,使水质结构变得更加复杂,给污水处理设施带来的重要影响。

二、石油化工企业污水的现状分析

石油化工企业污水的现状主要包括:

(1)污水水质日益复杂。随着石油化工企业竞争的激烈,利润空间逐渐萎缩,更多的企业开始实行炼化一体化,将核心产业向精细化工方向发展。原油质量在世界范围内变差的趋势越来越严重,国内生产的原油也开始向重质、高稠方向发展,这类石油的生产数量已经逐渐加大,面φ庵智榭觯石油化工企业必须加强原油深加工能力的建设。另外,水资源的紧张造成石油化工企业对生产过程中的水循环使用加强重视,污水的排放经过多个工艺流程,导致污水中难降解有机物的浓度和污染物种类的增加。

(2)污水含硫量不断增加。随着环保概念的不断深入,含硫和高硫原油的价格差距拉大,高硫原油加工的工艺逐步完善,低硫原油的比例逐渐减少。减压塔顶油水分离罐、催化裂化富气洗水等成为含硫污水的主要来源。原油的品质变差,导致石油化工企业污水水质恶化、水量增加。

(3)污水的深度处理和回用现状。基于石油化工企业污水水质越来越复杂,传统的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很难满足达到环境保护要求,污水必须经过深度处理才能满足污水排放标准。此外,国内1/3以上的石油化工企业地处干旱缺水地区,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供水不足的问题。鉴于水资源短缺的紧迫性和污水处理的重要性,石油化工企业的污水处理要转变思路,改良技术。

三、石油化工企业污水的处理工艺及其处理措施分析

1.石油化工企业污水的处理工艺。

石油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需要经过裂解、精炼等一系列生产工艺,生产加工的构成中有多种生产装置的加入、生产的过程时间长,污水的排放量较大。污水中含有硫氨氮、酚、氰化物等污染物,对环境的危害很大。由于企业生产的产品不同,所产生的污水中污染物的成分也各不相同,其中还包括许多有机化学产品相关的特征污染物,如芳香胺类化合物、杂环化合物等,导致污水水质复杂,含毒物质众多,污水处理比较困难由于缺乏节水和环保意识,石油化工企业在发展的初期,每个生产企业生产装置的进水管线都采取并联设置,每一生产装置都使用新鲜水,污水则全部排入污水处理设施。

随着石化工艺的发展和人们环境意识的增强,在某些对水质要求不高的工艺生产时,可以使用新鲜水与其他工艺产生的污水以一定比例混合的水,还可以利用一定的处理工艺对污水进行处理并循环使用,不仅节省了水资源,而且提高了水的循环利用率。石化工业过程中污水的处理回用已成为备受关注的发展趋势。石油化工企业在进行污水处理时,采用的基本工艺有隔油、气浮、生物处理和后处理。

⑴隔油池包括平板隔油和斜板隔油两种。油膜在隔油池平板区域更新速度较慢,流动性差,而斜板隔油池表面负荷高,因此在石油化工企业得到广泛应用。

⑵气浮是利用高度分散的微小气泡作为载体粘附污水中的悬浮物,使其随气泡浮生到水面得以分离,在石化污水处理中得到推广应用。

⑶经过气浮处理之后的出水,油的质量浓度应尽量控制在30mg/L以下,不超过50mg/L,以免影响后续生化处理。经过处理后的污水,还用根据需要进行过滤、消毒等后续处理。

2.石油化工企业污水处理的措施。

(1)含油污水的处理。

含油废水的主要来源于油气和油品的冷凝水和洗涤水、化验室排水、反应生成水、炼油设备洗涤排水、机泵填料函冷却水、油罐切水等,含油废水处理时经斜板隔油池后,在重力作用下进入集水池,然后用污水水泵打人到―级气浮池中进行气浮除油,大部分的油在一统气浮池被除去回收。

(2)含硫污水的处理。

我国通常采用物化处理法对含硫污水进行处理,主要包括氧化法、沉淀法、碱吸收法、气提法等。运用氧化法和汽提法是石油化工企业普遍才去的措施,这种方法对污水中硫的去除率高达90%以上。使用氧化法对含硫污水进行处理,一般常用的催化剂有醌类化合物、锰、铁、钴、铜等金属盐类,这种方法的原理是利用空气中的氧将硫化物氧化成硫酸盐或硫代硫酸盐。除了传统的物化法,新出现的湿式空气氧化法、超临界水氧化法、催化湿式氧化法等物化法,能将污水中的六氧化成无极硫酸根,有效脱除臭味并提高难生化、高浓度有机污水的可生化性。在汽提法的处理过程中可分为单塔及双塔两种类型,单塔的气压汽提塔适用于氨含量较低的污水中,分为无侧线及有侧线抽出两种类型,前者可用于含硫化氢和氨较低的污水中,并且在水中允许氨的存在但严禁含有硫化氢,因为氨不会影响对污水中生物的处理。

(3)污水深度处理和回收利用。

基于我国水资源的现状,石油化工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是水资源短缺,石油化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新鲜水资源少部分以蒸汽形式挥发,大部分最终成为污水并被处理排放。经过处理后可以继续被企业利用,其中循环冷却水和脱盐水的补水是污水回用的主要方向。发达国家注重节水技术,从源头对取水总量进行控制,可以作为借鉴。借鉴膜技术超滤和反渗透处理石油化工企业污水时应注重技术控制,避免操作不当造成经济损失。另外,可以将城市生活污水回用于工业生产补给水。

结束语

石油化工企业具有用水量大、污水排放成分复杂、降解困难以及对环境污染非常严重的特征。从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角度出发,必须加强对石油化工企业的污水进行处理,因此对石油化工企业污水处理的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雪梅.辽河油田污水处理与回用技术需求分析[J].中国化工贸易,2013(03)

[2]邓晓桐.论述石油化工污水处理技术的运用及未来发展[J].科技与企业,2014(17)

篇8

关键词:石油化工安全评价技术研究企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TU276.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安全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安全生产是企业生存的必备条件。石油化工生产的原料和产品多为易燃、易爆、有毒及有腐蚀性,其生产特点多是高温、高压或深冷、真空,化工生产过程多是连续化、集中化、自动化、大型化,化工生产中安全事故主要源自于泄漏、燃烧、爆炸、毒害等,因此,石油化工行业已成为危险源高度集中的行业。一旦发生事故,危险性和危害性大,后果严重。所以,石油化工生产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及操作人员均必须熟悉和掌握相关的安全知识和事故防范技术,并具备一定的安全事故处理技能。

表1近十年我国重要石油化工事故案例

安全评价技术方法是伴随着石化工业的事故而发展的。随着行业的发展,其风险的种类越来越多,风险的程度也越来越大;另一方面,由于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安全意识观念也日益增强。

石油化工企业安全评价的基础

在生产评价中,首先要预测一旦发生事故时会给人员生命、财产和自然环境造成多少损失,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多大的威胁,这也是在行业中人们最关心的问题。所以,这些事故一旦发生,也往往与一定的经济损失联系起来。

主要危险性分析

石油化工企业使用的最基本原料是原油和天然气,要经过许多的工序和复杂的加工单元并通过多次化学反应和物理处理过程来完成,它们之间还存在着很多中间产品和催化剂,这些产品大多具有易燃性、毒害性。这些物质大多储存于各种油罐或出现在反应装置中。而反应装置又具有工艺连续性、复杂性等特点,对操作的条件和生产工艺参数的要求都比较苛刻,往往需要在高温高压下或深冷负压的条件下进行操作,而这种操作极易损坏设备材料,爆炸的概率大幅增加,给安全生产也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这些危险物质在正常运行条件下是不会产生危险的,但是如果存在操作失误、自动控制系统参数发生偏差、自动化控制系统失效或者设备出现裂缝等现象时,会导致大量的危险物质泄漏,一旦遇到火源会导致严重的火灾及爆炸事故,其泄漏及残留的物质还会导致人员中毒、环境污染等后果,例如表1中所示。这些事故都给企业和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和影响。

指标介绍及选取

在事故后果的研究中,根据风险及损失的类型评价指标分为以下几类: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环境损失及多种风险损失后果综合方法,根据实际情况和评价目的选择其中一个或多个作为指标。

2.1人员伤亡指标

人员伤亡指标一般从两方面给予描述,一 是系统失效造成单个人员的风险,用个人风险来表示。二是系统失效给一定区域范围全体人员造成风险的大小,用社会风险来表示。

2.2经济损失指标

评估经济损失的大小一般使用货币单位将造成的损失转化为经济损失,包括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两部分。直接经济损失是指与事故直接联系、能用货币直接估价的损失;间接经济损失主要是指与事故间接相联系的,能用货币间接估价的损失,计算范围无明显界限,如事故导致的处理费用、罚款、时间损失等。

2.3环境损失指标

环境损失是指事故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常采用事故发生的概率与环境损失后果的乘积作为评价指标。一般采用NORSOK(挪威石油工业技术法规)提出的评价方法----生态系统从破坏中恢复所需要时间的超越概率作为衡量环境的损失:

I-FT(x)=P(T>X)=∫fT (x)dx

2.4多种风险损失后果的综合方法

为了综合评估系统失效后导致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及环境损失情况,可利用一种表达方式或者一种框架体系来考虑多种类型的风险损失,即将三种损失表示成同一个函数C=f(L,M,E)的输入值,L,M,E分别为生命损失、经济损失和环境损失。

石油化工安全评价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1.石油化工安全评价的内容:石油化工生产的特点是易燃、易爆,所以在石油化工安全评价中,安全对策的基本思路也是防止、减少火灾的发生,提出控制和扑灭火灾的相应对策措施。具体评价重点内容包括:

首先对总图布置进行评价时,要考虑风向、地形标高、平面布局与安全防火的关系,明火与油气源的关系,重要设施的重点保护,同时还要考虑总体布局要满足应急救援的要求。

其次对生产工艺装置进行安全评价应包括对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危险源的识别、危险物料的识别、危险化学反应的识别和危险单元的识别;按生产单元对工艺生产装置的危险进行定性、定量评价,以确定单元的危险度和需要的安全防护措施;采用HAZOP或对设备RBI分析方法对整个工艺流程系统进行危险性分析。

2.石油化工安全评价的方法:石油化工生产的特点体现现代的工业化生产,自动化程度高,具有连续性,装置高度密集,所以选择合理、科学、有效的安全评价方法和安全评价软件是必不可少的工作之一。在石油化工安全评价中,可以根据不同的评价对象、不同生产装置的寿命期和不同的评价目的,选择安全评价方法。如对装置中单个设备的故障分析,采用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对于石油化工生产装置和工艺过程的安全分析,选择HAZOP分析方法较为合适,可以把流程分析得透彻。

三、石化企业安全评价的注意事项

1.高温重质油品事故几率较高。重油含腐蚀性物质多,在生产过程中容易导致设备、管道穿孔,造成物料泄漏,例如中石化目前炼制的高硫、高酸油。

2. 反应危险性参数必须考虑全面,不仅包括物的一面,还要包括人的一面。如操作人员素质不同,给安全性带来很大影响。社会、家庭又会影响人的心理,评价时不能忽略这点。

3.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应全面、客观的分析危险有害因素的种类、程度,产生的原因及出现危害的条件及其后果,为安全评价提供可靠的依据。

4.评价结果,应该用综合单一数字表达。由于评价时要考虑多方面因素,才能真正反映安全性的实际情况,但评价时又不能把因素逐个进行比较,只能进行综合性评价,所以必须用单一的数值表示综合危险性。

5.计算的方法力求简单,由于评价需反复计算,如太复杂则增大工作量,加大评价成本,完全满足评价的各项要求是比较困难的,这是因为每项要求均有不同程度的难点,但应尽力满足其要求。

总结:

篇9

石化工业是重要的基础工业,是浙江重要的支柱工业。浙江石化工业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较为鲜明的精、专、特、新的特色优势。

**年底,全省国有企业和年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非国有企业(以下称"规模以上企业")中石化企业973家;工业增加值143.9亿元,销售收入678.9亿元,分别占全省规模以上企业的9.2%和10.9%;利税总额65.7亿元,其中利润总额31.3亿元,分别占规模以上企业的10%和8.9%。主要产品产量:合成氨89万吨,氮肥51.2万吨,磷肥13.3万吨,硫酸40.6万吨,烧碱41.2万吨,纯碱8.4万吨,电石11.3万吨,塑料12.2万吨,农药6.5万吨,涂料6.3万吨,染料18.1万吨,各类助剂16.2万吨,原油加工量1050.4万吨,轮胎670万条(其中子午线轮胎347万条)。

**时期,石化工业作为省政府重点培育的主导产业,发展很快。工业生产、技术进步、行业结构、产品开发、产业组织、区域布局等各方面都取得了明显进展;作为培育主导产业重要抓手的"三个一百"工程(组建100家企业集团,其中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的企业集团15家;培育100个化工拳头产品;实施100项投资额3000万元以上的建设项目)取得了积极成效。突出表现在:

(一)工业生产持续快速增长,经济效益同步提高

据石化系统统计,**年均增长16.4%,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3%,销售收入年均增长15.7%,实现利税年均增长13.7%,其中实现利润年均增长7.1%。实现利润居全国同行第2位,其余均居第3位。**年,化工万元产值能耗1.09吨标准煤,比95年降低0.95吨标准煤;全员劳动生产率达6.6万元/人,其中化工为5.38万元/人。石油加工业是**时期全省主要工业行业中增长最快的行业。

(二)产业组织和行业结构渐趋合理,特色优势逐步形成

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重要目标的企业改革不断深化,企业改组、联合不断推进,大公司、大集团不断成长。企业集团发展到26家,比**年增加5家。镇炼化、巨化等2家为国家特大型企业;中策橡胶、新安化工、杭州电化等24家为大型企业。行业结构进一步调整,化肥产值在化工系统中所占比重由**年的21%下降到10.5%;精细化工产值率由**年的45%提高到56.9%,比全国平均值约高出15个百分点。拳头产品进一步发展,分散染料、燃料油品、草甘膦、井岗霉素、阿维菌素、VE主环、异植物醇、氟基础原料、氟致冷剂、含氟无机盐及试剂、氟材料、涂料等产品市场占有率居国内领先地位。

(三)石化基地和工业园区建设取得较大进展,生产力布局趋于改善

镇炼化和巨化进一步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的石化基地。镇炼化形成了1600万吨炼油能力和1200万吨原油综合加工能力;巨化集团形成了从氟基础原料、氟致冷剂到氟合成材料的全国最大的氟化工生产基地;湖州、台州两个国家级精细化工基地加快建设。结合城市化进程,建设重点化工园区,促进企业集聚发展和集中治理污染。湖州钟管的生物化工园区、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高科技化工园区、上虞港的精细化工园区等建设较为突出,化工布局分散的局面逐步改善。

(四)企业投入力度加大,产业规模明显扩大

**期间石化系统列入国家"双加"工程的有19项,列入"国家三个专项工程"的有12项,列入省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合计76项,累计完成投资额104.66亿元。**重大工程大多建成或正在建设。镇炼化1200万吨炼油装置改造,巨化3000吨PTFE,新安化工1万吨草甘膦,嘉兴韩泰180万套子午线轮胎,龙盛、闰土等万吨级分散染料生产线改造,杭州炼油厂2万吨白油等项目建成投产,使我省在相关领域的生产能力处于全国先列。

石化工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行业结构不够合理。煤化工比重较大,石油化工尚未形成现代化工的主导地位;精细化工的传统领域比重偏大,新领域发展不足;农用化工的小化肥、小农药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二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精细化工产品相当部分仿制国外产品,技术含量不高。企业高素质技术人才,尤其是复合型人才严重缺乏。三是企业普遍达不到规模经济的要求。中小型为主的企业组织结构、较为单一的产品结构、相对落后的工艺技术装备,面临着国内外激烈市场竞争的巨大压力。四是环境污染问题较严重,面临可持续发展的严峻考验。

二、**发展的战略任务

(一)发展背景

进入**,石化工业发展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机遇和挑战并存。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趋向完善,石化工业生产方式将发生深刻变化。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突破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更为显著,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更为突出,国有企业的战略性调整和改组加快推进,石化工业的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高,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势在必行。

2.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石化工业将全面参与国际分工与竞争。以我国加入WTO为标志,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进一步融合。石化工业可以在产品出口、利用外资、引进技术、跨国经营等方面,寻求更大的发展机遇。同时,全面开放国内市场又给石化工业带来一定程度的冲击。迫切需要加强与国际市场经济规则接轨,加大产品结构调整步伐,全面提高国际竞争力。

3.新科技革命方兴未艾,技术进步日益成为石化工业发展的关键因素。石化企业面临着不断追求技术优势、竞争优势的强大压力,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大大加快,产品生命周期明显缩短,研究开发成本明显提高,投资风险明显加大。采用高新技术改造提高石化工业,是新时期的重要任务。

4.可持续发展成为当今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石化工业发展受到较大的环境制约。环太湖、钱塘江、运河水系的重点治理,对石化工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石化工业在生产建设中,必须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必须从产业选择、区域布局、技术方案确定等各方面和设计、制造、营销全过程全面采取"三废"控制及治理措施,决不能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二)战略任务

1.**发展的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加大结构调整的力度,强化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精细化工,加快发展氟化工,积极发展石油化工,稳定发展农用化工,进一步形成"专、精、特、新"的发展特色,把石化工业建成产业带动力大、集约化程度高、国内外市场竞争力强的优势产业。

2.**发展的预期目标

--**时期石化工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长12%,**年达到1196亿元;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年达到242亿元。

--**时期利税总额年均增长11%,到**年实现利税111亿元;其中利润总额年均增长9%,到**年实现利润48亿元。

--**时期石化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超过300亿元,其中镇炼化100亿元,三资企业及其它100亿元以上。

3.**发展的主要任务

--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和企业经营机制。进一步确立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主体地位,形成企业自主经营、自我积累、自我投资、自我发展的新机制。大中型企业普遍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推动企业技术创新上新台阶。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及运行机制,增强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加快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现有企业,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和产品升级换代。进一步发展以优势产品、名牌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创汇产品为主的拳头产品100个;下决心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和产品。

--推进企业"三改一加强"。在深化企业改革中,进一步发挥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体制优势;推进企业改组,**期间形成20家销售额在10亿元以上、集生产贸易科研于一体的企业集团;抓好企业技术改造,显著提高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加强企业科学管理,实现管理创新。

--在更高层次上培育"五个一批"企业。按照大公司大集团、小型巨人、名牌产品、创汇大户、高新技术企业等五类标准,进一步采取培育措施,全面提高企业素质。争取到**期末,"五个一批"企业的销售收入和利税总额分别占到石化系统的70%和80%以上。

--积极有效地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全面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所有企业污染物排放必须达到国家和省规定的标准。推行清洁生产,从区域布局、产业选择、项目建设、工艺技术、"三废"处理手段等方面全面实施环境友好工程,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统一。

--进一步提高石化工业的外向度。积极适应加入WTO的新形势,推动石化工业向开放型经济发展,重点抓好30个左右省级石化出口重点企业。争取到**期末,石化工业出货值占销售产值的比重达到25%。

三、主要行业发展方向

(一)精细化工

精细化工按其产品分为传统领域精细化工和新领域精细化工两个部分。传统领域精细化工,目前已形成以化学农药、染料、涂料等为主、较为完整的生产体系。从市场趋势看,化学农药中的高效低毒低残留杀虫剂、某些特效杀菌剂、除草剂及剂型等,国内仍有缺口;建筑涂料、汽车漆、道路标志漆等需求量激增;染料等出口潜力仍较大。新领域精细化工,我省已形成一批以食品及饲料添加剂、工业表面活性剂、水处理化学品、皮革化学品、造纸化学品、油田化学品、胶粘剂、生物化工产品、电子化学品、医药中间体等以特种化学品为主的专业生产企业。全国新领域精细化学品年生产能力近900万吨,产品9500余种。从总体上看,新领域精细化工产品缺口较大,市场前景广阔。

在**以至更长一段时期,以精细化工为特色发展浙江石化工业,是一个必须坚持的方针。总的方向是,抓住技术开发、产品开发和市场开发三个关键环节,重在创特色、创名牌,推动产品向专业化、系列化方向发展。重点建设好精细油品、造纸化学品、催化剂、生物化学品、工业表面活性剂、食品和饲料添加剂等10个在全国享有一定知名度的精细化工专用生产基地。

1.染料工业

发展活性染料、直接染料和酸性染料;研制发展符合国内外环保要求的新技术和新产品,重点是研制开发符合德国纺织品环保法规(Eco-TexStandard100)要求的分散、活性、酸性和直接染料品种。活性染料,重点发展ME型、KE型具有高强度低盐型的活性染料;酸性(中性)染料,重点发展聚酰胺纤维、皮革羊毛用中高档弱酸性中性染料,加强三芳甲烷型酸性染料的开发力度;分散染料,重点开发含氰基偶氮苯系、苯并噻唑偶氮系、苯并二呋喃酮系分散染料;直接染料,重点发展高档、耐晒一浴一步法型、D.S.D酸等结构的直接染料。

2.涂料工业

引导企业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实现树脂色浆和涂料生产的专业化。大力发展高档合成树脂涂料和节能低污染的水性涂料(丙烯酸和醋酸乙烯等)、高固体份涂料、粉末涂料和幅射固化涂料;重点发展高档建筑涂料、汽车涂料、家俱涂料和重防腐涂料。有机颜料,重点发展异吲哚啉酮、喹啶酮、喹酞酮、苯并咪唑酮系等杂环结构高档产品;配套发展无毒、无污染的高档无机颜料;淘汰和缩减有毒的铅系、铬系颜料。

3.医药中间体

重点突破一批重大原料药的关键生产技术。主要是研究头孢菌素抗生素的关键中间体7ACA、7ADCA和GCLE大规模生产的工程技术,红霉素生产技术,氨基酸的发酵及后处理技术,甾体激素的资源开发和微生物转化技术,以及维生素C、E、B2、B12的生产工艺等关键技术。

重点研究解决不对称合成和拆分新技术在医药生产中的应用。采用选择性催化等不对称合成新技术和各种拆分新技术,生产单一对映体药物,攻克消旋体拆分和消旋体处理等难题。

加速推广羰基化技术在医药生产中的应用,提高烟酸、泛酸钙和吡啶类药物的生产规模。

4.有机硅行业

将有机硅发展成为我省精细化工重要的增长点。扩大有机氯硅烷单体的单套生产能力,提高选择性和催化剂寿命,降低能源和原材料消耗。将硅油、硅橡胶和含硅精细化学品作为有机硅发展的主攻方向。加大有机硅在纺织、建筑、电子、日化、皮革、医药等各领域的推广应用。

5.饲料添加剂

发展赖氨酸、蛋氨酸等大宗产品生产,替代进口;加快饲料磷酸氢钙的技术进步,提高产品质量,扩大生产能力;引进国外脱氟磷酸钙新技术,积极开发丙酸防霉剂,形成相当规模的装置。扩大维生素(VC、VA、VD、D-泛酸钙、VB2)、抗生素、驱虫保健剂的生产规模;加快推广复合饲料添加剂,满足国内需求。

6.食品添加剂

目前我国食品添加剂中的柠檬酸、乳酸、木糖/木糠醇、异维生素C钠盐等产品已有相当规模。应积极开发或引进丙酸、单甘酯等产品生产技术,发展代表现代生物工程的L-乳酸长链二元酸、L-丙苯胺酸、透明质酸等产品。

7.合成胶粘剂行业

重点发展环保型胶粘剂(如水性胶粘剂丙烯酸类和醋酸乙烯等热熔胶),满足日趋严格的环保法规。发展低甲醛释放量的脲醛胶,争取产品中游离甲醛含量降至10mg/100g,以配合木材加工制品的升级换代;发展高档专用胶粘剂,如热熔胶,聚氨酯胶粘剂,有机硅胶粘剂,高性能环氧粘结剂和汽车用PVC塑溶胶,满足相关行业要求。

重点规划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精细化工项目,提升精细化工产品档次,保持精细化工在国内的领先地位。主要建设杭州化工研究所造纸改性淀粉二期扩建工程,浙江东港工贸集团**吨/年双活性基(高固色率)活性染料,升华集团8吨/年迪克拉苏、10000吨/年碱性脂肪酶,绍兴稽山L-丙苯胺酸,德清东立L-乳酸和复合饲料添加剂,湖州狮王精细化工厂D-泛酸钙,浙江龙盛集团40000吨/年环保型分散染料,新昌新和成化工公司**吨/年香叶酯等项目。

(二)氟化工

氟化工是亟待发展的行业。我省氟化工已经形成了氟致冷剂、哈龙灭火剂、氟树脂及加工制品、氟农药、氟医药、无机氟盐、CFC和哈龙替代品等系列产品,许多产品在全国占主要地位。**年全国氟化工产品生产总值35亿元,我省为15.9亿元,约占42%。全国最大规模的巨化集团年产3000吨聚四氟乙烯(以下简称PTFE)装置竣工投产,为浙江氟化工发展奠定了新的基础。

氟化工总的发展方向是,积极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现有企业,重点支持一批骨干企业技术创新与发展生产,推动氟化工快速发展,保持在全国的竞争优势。争取到**期末,氟化工总产值达到40亿元,年均增长20%;形成年产值超10亿元的企业1家,超亿元的企业6家(其中超5亿元的企业2家);60%产品的生产技术达到国际90年代中期先进水平,15%达到同期国际先进水平,90%达到同期国内先进水平;重点骨干企业的主要技术装备达到9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新产品产值率达到20%。

1.氟树脂

根据市场需求,在进一步扩大氟树脂产品产量的同时,加快发展氟树脂新品种,提高产品品级和质量,扩大应用领域。重点发展熔融型氟聚合物、氟弹性体,确保我省在氟树脂产业上的领先优势。支持巨化集团加快建设中俄科技合作园和PTFE技改项目、聚全氟乙丙烯和氟橡胶项目建设,争取创建国家氟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支持浙江化工科技集团发展聚偏氟乙烯和延伸加工氟碳涂料;支持有条件的有机氟材料加工企业在氟树脂应用领域延伸发展。

2.ODS替代品

根据保护臭氧层的国际规定,逐步停止生产和使用CFC和哈龙等ODS产品,加快开发和生产适宜的ODS替代品。以"国家ODS替代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主要依托,支持企业加强产学研合作,努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ODS替代品生产技术。重点支持巨化集团公司实施万吨HFC-134a项目;浙江化工科技集团推进HFC-32、HFC-125、HFC-245fa等产品的产业化和开发ODS替代产品;浙江萤光化工、浙江鹰鹏化工、浙江三环化工等企业发展ODS替代产品。

3.含氟精细化学品

重点发展含氟中间体系列产品、含氟医药和农药终端产品、含氟表面活性剂、氟涂料产品等,促进相关产业发展。加强三氟化氮生产技术、含氟芳香族化合物特殊品种的合成技术、含氟织物整理剂等表面活性剂新产品的合成技术、含氟涂料的常温固化技术等关键性技术的研究与开发。重点支持浙江传化化学集团在含氟表面活性剂领域的发展;浙江三环化工、东阳化工二厂、三门解氏氟化工和海盐天源科贸公司等企业发展含氟中间体产品的系列化、规模化;浙江化工科技集团、东农化工和临海利民化工等企业在含氟农药及中间体领域的发展。巩固和发展我省在氟乐灵、氟节胺、硫酰氟、锐劲特、乙氧氟草醚等农药及医药新产品生产领域的优势。

4.无水氟化氢

重点加强现有生产装置的技术改造,提高生产效率,实现规模化生产。全省不再新建5000吨/年以下无水氟化氢的生产装置。支持在技术、管理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萤石资源消耗低的骨干企业,进一步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和提高无水氟化氢生产技术,扩大生产规模。争取**末生产能力达到10万吨/年。

(三)石油化工

石油化工是以石油和天然气为原料,生产树脂、纤维、橡胶三大合成材料,生产众多有机化工原料、合成氨及其衍生物的重要行业。石油化工自50年代崛起并迅速发展,替代煤化工占据了现代化学工业的主导地位,并带动相关行业蓬勃发展,其产品几乎无所不在、无所不包,市场容量很大。

发展石油化工总的要求是,坚持"大型、先进、深度、系列、集约"的方针,充分利用我省的港口优势和西气东输、开发东海油气田的有利条件,依托镇炼化的重要产业基础,扩大利用外资,积极发展石油化工。根据浙江发展石油化工的实际条件,提出以下导向性的规划项目:

1.进一步实施镇炼化的炼油能力扩大至**万吨及一系列综合配套装置的重点项目。积极调整产品结构,立足清洁工艺和有竞争能力的成本,努力提供社会需要的清洁燃料。在增加炼油加工量的同时,为下游化工发展提供原料,做好丙烯、芳烃深加工方案。完成清洁燃料(包括车用液化气)改造工程。

2.加快镇炼化建设80万吨乙烯工程项目前期工作,向国家争取立项建设。积极开展工作,拟在宁波开发区引进台湾135亿美元塑料加工项目,促使浙江石化工业有一个质的飞跃,并带动相关行业发展。

3.适时做好天然气化工利用规划。国家已实施西气东输工程及开采东海陆架盆地天然气,省政府已决策引进LNG。这三者将为浙江提供可靠的、多元的天然气资源,较大地改变化工能源结构,并为发展天然气利用项目创造条件。

4.在建设石油化工主体工程同时,规划一批利用C3、C4、芳烃等原料的化工原料项目。拟建2万吨环氧氯丙烷、扩建30万吨ABS、14万吨聚丙烯、副产硫磺制酸等项目。

以上项目的逐步实施及其拓展延伸,将实现省政府规划建设以宁波为中心,延伸上虞(港区)、杭州(下沙)、嘉兴(乍浦)等数个石化工业园区的杭州湾石化工业基地。

(四)农用化工

农用化工是浙江石化工业的主要行业之一。**年农用化工占系统内化工产值的19.7%,其中化肥占9.5%、农药占10.2%。

化肥工业,具有发展的潜在市场。**年我省生产化肥72万吨(折纯),其中氮肥51.2万吨、磷肥11.84万吨,钾肥生产几乎空白。据农业部门提供的资料,近几年全省化肥总施用量维持在460万吨左右(标准肥),其中氮肥330万吨、磷肥100万吨、钾肥30万吨,折纯量为95万吨,其中氮肥69.3万吨、磷肥18万吨、钾肥7.5万吨。氮、磷、钾肥的施用比例为1:0.26:0.11。**时期预计我省化肥需求维持在100万吨折纯量。按农业部提出的要求,氮、磷、钾的比例以1:0.37:0.25计算,需氮肥61.7万吨、磷肥22.9万吨、钾肥15.4万吨。缺口量为:磷肥11万吨、钾肥15.4万吨,合计26.4万吨。

农药工业,从总量来说,已能满足全省农业的需求,三分之二以上销往外省或出口。但产品结构不合理。毒性较大的甲胺磷占全部杀虫剂产量的一半以上,亟需研制新的高效、安全的杀虫剂。可近年新开发的几个杀虫剂品种,尚不能替代甲胺磷。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比例也不够合理,**年为1:0.26:0.77,杀菌剂比例太低;剂型太少,与原药的比例仅为5。

1.化肥

总的发展方向是:调整氮肥品种结构,发展磷肥,充分做好温州明矾石综合利用的技术准备。在品种结构上,适应"一优二高"农业的需要,发展高浓度复混肥及微肥、专用肥,限制低浓度的碳铵、普钙、混合肥产量。在肥料品种上,增加复合复混肥料。一是增加无机肥料和有机肥料的复合复混;二是增加多元素、多功能肥料的复合复混;三是增加生物复合肥。

(1)氮肥,在产销基本平衡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品种结构。抓紧完成巨化合成氨装置技术改造,增加尿素生产能力;适当压缩碳铵产量,碳铵在氮肥总量的比例从目前的38%减少到25%。

(2)磷肥,我省有较大缺口,现有12万吨左右磷肥是低浓度的普钙、钙镁磷肥。按照市场需求,实施高浓度磷肥发展工程。近期拟在宁波或巨化建设硫基氮、磷、钾复合肥工程。今后,随着镇炼化高硫质原油加工处理和副产硫磺制酸工程建设,配套建设磷铵工程。在已有复配肥的地方,做好农化服务工作,提高化肥利用率。

(3)钾肥,目前我省生产空白,全国的缺口很大。要利用港口优势进口KCl;在有硫酸资源并且副产HCl可以利用的地方(如嘉化、巨化),采用曼海姆炉法建设硫酸钾生产装置。

(4)小氮肥,依照择优改造、规模经营、一主多副的原则,进行全行业调整。第一,企业数由目前的16家调整到10-12家,合成氨总产量基本不变。第二,增加硝酸、双氧水、甲胺、甲醇、工业用氨(液氨、氨水)等合成氨相关联产品的生产,将碳铵产量从目前的140万吨降为90万吨。第三,继续扩展各小氮肥企业的多种经营渠道,使化肥产值在企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下降到50%以下,实现企业扭亏为盈。

2.农药

总的发展方向是:总量基本维持现有水平,重在调整品种,发展高效、低毒、低残留杀虫剂,逐年削减甲胺磷等高毒农药产量。适当调整三大剂的比例,增加杀菌剂和除草剂品种,开发氟农药、生物农药、病毒农药及微量、超微量诱杀农药等。增加新剂型,提高剂型与原药的比例。

(1)严格控制新增农药厂点,包括加工、分装及联营办分厂等。引导企业逐步形成以原药生产为主和剂型加工为主的生产体系,提高剂型加工和配方能力。

(2)依托国家南方农药创制中心浙江基地,充分利用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生产企业的研究力量,实行创仿结合发展农药新品种。着重开发高效、安全、低毒、低残留农药,提高剂型对原药的比例。积极推进毒死埤、锐劲特、二嗪农、氯氟氰菊酯、氟节胺、伊维菌素等新型农药项目建设。

橡胶加工业。充分利用较好的产业基础,进一步做强做大。重点发展子午线轮胎和特种橡胶制品。支持杭州橡胶集团继续上规模上水平,促进与日本横滨轮胎的技术合作,加快提高产品档次;支持嘉兴韩泰轮胎壮大规模和提高原料供应本地化率。到**期未,子午线轮胎生产能力达到800万条,占全省轮胎总量的60%以上。

氯碱等基本化工原料。着重进行离子膜技术改造,节能降耗,增产高质量碱和氯。支持巨化、杭电化、善高、嘉化的离子膜烧碱改造,到**期未,离子膜烧碱的生产能力达到15万吨,占烧碱总量的30%。

四、主要措施

(一)认真贯彻国家产业政策,加强规划引导,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实行总量控制和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石化工业快速健康发展。认真实施全省石化工业**规划纲要,并重点编制实施精细化工、氟化工、化肥农药等三个专题规划,推进主要行业结构调整。指导重点企业从实际出发,编制实施企业的**发展规划。加强产业指导信息工作,及时国内外石化行业动态信息和政府政策导向信息,引导企业生产和投资。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积极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切实做好为企业服务工作。

(二)坚持"科技兴化"方针,不断提高行业整体素质

以体制创新为动力推进企业技术创新,把"科技兴化"引向深入。以建设企业技术中心和加强产学研结合为主要途径,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商品化。完善技术创新激励机制,大力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进石化工业结构优化升级。重点抓好氟化工、ODS替代品、南方农药、催化加氢、造纸化学品等5个国家、省级技术中心和中试基地的建设和运行工作,突破一批行业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的开发应用,充分发挥技术辐射和信息传导的功能。围绕提高质量、增加品种、改善效益和治理污染,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积极推进企业信息化,用信息技术改造、提高制造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

(三)突出可持续发展战略,优化区域布局,加强环境保护

把环境保护放在石化工业发展的重要位置,扎实抓好。彻底改变边生产边污染的发展模式,切实转变以末端治理为主的污染控制方式。大力推广清洁生产,鼓励发展环境友好化工工艺和元素经济化学,积极采用无废少废技术,将污染尽可能消除在生产过程之中。所有建设项目必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做到保护环境的对策适当、治理技术先进、所需投资落实。严格控制水系源头化工项目的建设,对污染严重的企业,有计划地实行关停并转。充分利用环境综合治理设施,努力提高设施运转率和污染物去除率。对于最终需排入环境的"三废",必须在排放前进行处理,做到达标排放。结合城市化进程,从抓好石化基地和化工园区建设入手,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引导企业向治污设施完善、服务配套的工业园区集聚发展,着力改变企业小而散的局面,促使石化生产集约化、规模化。

(四)进一步发展开放型经济,提高国际竞争力

抓住我国加入WTO的机遇,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合作,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推动石化工业向开放型经济拓展。用好用足国家和省政府的有关政策,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国外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来浙江投资发展石化工业。努力扩大出口,壮大自营进出口生产企业队伍,优化出口产品结构。积极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鼓励企业到国外投资办厂、扩散产业。

(五)拓宽融资渠道,确保重点项目实施

石化工业作为重要的基础工业和培育中的主导产业,应在建设资金上予以重点扶持。鼓励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规范上市,募集建设资金,加快发展。加大对重点企业、重大技术改造项目的财政贴息支持。积极做好协调金融部门的工作,加强与大中型石化企业的银企合作。对上规模、上档次、有市场、有效益的重大石化项目,利用直贷、联贷等方式,支持企业发展。通过增强企业自我积累能力、扩大利用外资、广泛吸引社会资金等多种途径,促进石化工业生产和建设上一个新台阶。

篇10

一、宏观经济与监管环境

石化公司未来的利润、资产值、资金需求和潜在的负债都与宏观经济环境和监管环境密切有关。宏观环境包括政府对行业的支持力度、相关产业的发展趋势、宏观经济周期、国家的外汇储备、环境政策和贸易政策等。

1.政府对行业的支持力度

政府对石化工业的支持力度主要取决于石化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和社会贡献率等指标。我国石化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同时是国家的利税大户,也是解决社会就业和福利保障的重要行业。如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1997年,全年实现利税316亿元,实现利润75亿元,就业人数达到65万人,社会贡献率达到24%。

2.相关产业的发展状况和趋势

石化公司的发展前景与石油工业和使用油品工业的发展关系密切。如果石油工业发展快,则石化公司不仅有可靠的原料来源,而且原料成本可能更低、产品质量可能提高。如果下游使用油品的工业如汽车工业发展快,则石化公司可以扩大生产规模、提高装置的利用率、形成规模经济、降低产品成本。

3.国家宏观经济周期的影响

石化公司的收益和盈利受国家经济周期的影响较明显。当经济处于高涨时期,对炼制的油品和基本化工原料的需求高涨;而经济处于萎缩时期,油品价格下跌,基本有机化工原料存货增加。

4.国家的外汇储备的影响

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经济规模的扩大,国内原油供不应求,我国成为石油输入国,每年需要从国际市场进口原油,因此受到国家外汇储备的影响。

5.入世的影响

随着我国加入WTO的进程加快,我国石化行业将受到较大的影响。长期以来,我国炼制的油品价格一直高于国际价格,石化行业各工厂生产规模较小,装置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较低,生产成本较高。人世以后,我国的关税税率将下降,对石化行业的保护将减弱,石化公司将面临国际竞争,受到国际市场原油和油品供求关系及价格波动的影响。

6.政府监管的减弱

目前,通过机制转换和资产重组,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三大集团公司不再承担行政职能,只作为市场主体参与国际国内市场的竞争,行政职能由经济贸易委员会下属的石油化工局承担。

7.环境风险

随着我国政府在环保方面要求越来越严格,石化公司在环境保护和治理方面的投入必然随之加大。

二、产业发展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石化行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产业组织和产权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目前我国石化行业主要有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三家特大型集团公司。此外,还有许多与外资合资、合作的股份制石化公司。石化工业的发展趋势包括上游一体化,下游精细化、装置规模大型化、进入壁垒高、技术进步加快、劳动生产率提高、易受经济周期和国际竞争的影响等。

1.上游一体化

上游一体化趋势是指石化公司的业务逐渐向上游发展,即从事石油的勘探、开发和生产业务。这样可以提高原料的自给率,减少原油价格的波动对公司经营活动的影响。

2.下游精细化

下游精细化趋势是指石化公司的业务往精细石油化工方向发展。这样,不仅分散了经营风险,而且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提高了公司的盈利能力。

3.装置规模大型化

随着石化工业的发展,各炼油公司都朝着生产装置大型化方向发展。装置规模的大型化可以形成规模经济,节约单位投资和生产费用,提高盈利能力。劳动生产率提高。随着市场竞争激烈,各石化公司普遍把减人增效作为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

4.技术进步加快

随着石化工业的发展,技术进步成为国际国内市场的竞争的有力工具,石化行业各公司都将努力增加在研究开发方面投入,增强技术优势。

5.进入壁垒高

石化工业是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入行需要大量的一次性投资、复杂的技术、丰富的经验和大批专家。因此,具有很高的进入壁垒,主要的参与者都是历史较悠久的公司。

6.受国际竞争的影响

在国际市场上,石化产品都是全球性的以美元定价和贸易的商品。由于国际石化产品供过于求,生产者往往是价格接受者,因此,规模经济和成本竞争是赢利的关键。

7.经济周期的影响

石化工业由于受到全球和地区经济增长形势、产品需求、工业投资的形式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周期性。

三、受评公司基本经营与竞争地位

评估公司基本经营和在同行业的竞争地位,主要是评价该公司与同行相比的盈利能力和现金来源。主要考虑公司在产品市场的占有率、业务的多元化程度、成本构成和技术进步情况等。

评估一个石化公司,除了考察上述几个基本方面外,还应详细考察一些特定的定性、定量指标。如分析一个炼制公司,要看它的原料的来源的易得性,系统结构和复杂程度、成本结构和产品产量、以及它的地理位置、公司历史,经营规模和其他因素。分析一个销售公司,要看它与炼制公司的联系、零售点分布、零售市场份额、商标和营销决策等因素。对于大多数炼制和销售公司,评级时应观察的指标包括:资本的税前报酬和资本的净报酬率、炼制装置的利用率、原料自给率、每桶产出的炼制利润、产品构成、零售市场份额,炼制产品一体化比例、单位销售的投入等。

四、财务状况与流动资金来源

评估石化公司的财务状况,需要研究公司过去五年甚至更长时期的财务报告的资料,并对其未来三至五年的现金来源、资产价值和债务结构进行预测。

1.盈利能力

较强的盈利能力是石化公司获得充足的现金来源的根本保障,衡量盈利能力的指标包括销售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资本保值增值率等。

2.经营性现金流量

在分析受评公司盈利能力的基础上,将有关收入、成本和利润调整为现金流量指标,可以对受评公司从正常经营活动获得现金的能力和主要影响因素有进一步的

认识。评估公司的现金流量充足性主要是将总现金流量、留存现金流和自由现金流与其总负债相比。

3.资本投入

流量、留存现金流量与资本支出相比较,可以为衡量资本投入是否适当提供重要参考。

4.备用流动资金来源

备用流动资金来源是公司为应付短期内需要偿还的债务所能提供的流动资金。备用流动资金主要包括可变现的流动资产、银行贷款额度和可出售的有价证券,为此需要分析受评石化企业流动性比率、资产周转率、企业与银行的关系及其它筹资手段等方面。

5.债务结构

评估时还需对公司的债务结构进行分析,包括资产负债比率分析、债务到期安排的合理性、短期债务和长期债务的比例关系等,并将某一时点上现金来源与债务负担相比较。

五、管理素质

在信用评级过程中公司管理的质量是一个十分重要但难以定量的因素。公司管理质量包括经营策略、理财能力和以往业绩等方面。

此外,还应考察公司的管理决策与公司组织相协调的程度;公司对管理人才的培养计划和公司采用的内部核算和财务监管系统等。

六、公司组织结构

对公司组织结构的评估,重点在于分析母子公司之间的关系,子公司或公司的下属单位(包括多元化经营的公司)现金流量的充分性和相对重要性。分析母子公司的关系,主要考虑子公司的业务范围和盈利能力;子公司的长期和短期发展与母公司的发展战略相一致的程度;子公司对母公司产品、收入、资产或信誉的影响。评级时应考察公司财务状况较困难时,从子公司或下属单位抽出资金支持其经营和投资活动的可能性;子公司财务状况困难时,母公司是否会动用流动资金支持子公司,以及这样做对母公司的财务状况的影响。在评价公司的组织结构时,还要考察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相关法律和法规,以分析母公司承担子公司或下属单位债务的可能性和合法性。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越来越多的石化公司与国际公司进行合资、合作。分析这些合资、合作公司的产权结构和组织结构,有助于更好地了解有关债权人受保障的程度。

七、母公司的担保与维持协议

在我国石化工业,母公司的担保和维持协议有合同式和非合同式、有条件和无条件两种。一般来说,对全资的子公司多采用无条件、非合同式的方式,不过子公司的发债须经母公司批准。对于合资、股份制的公司,母公司的担保方式和条件差别很大,需要针对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在评估母公司的担保协议时,要分析协议的内容和条件以及可能存在的风险,以判断协议的可执行性、担保承诺的信誉、担保承诺的法律依据等。维持协议不同,对特定债务提供的保护程度也不同。在评估时,应具体分析子公司的信贷质量和母公司提供支持的可能性。特别是对于非正式的间接维持协议,需要仔细分析。

八、突发事件风险

突发事件指导致公司信用基础突然显著下降的事件。突发事件具有不可避免的因素,因为其时间、性质和对公司债权人的影响事前不能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