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范文
时间:2023-04-09 18:03: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汉语词典,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成语 比喻义 释义《现代汉语词典》
一、前言
语言的不断发展,造成词语意义的改变或者增加,而比喻义便是词语增加的新义。借用一个词的本义来比喻另一种事物时,所产生的新的意义,就是比喻义。也就是说,比喻义是本义之外的新义,它的产生是通过比喻的方式。比喻义和本义之间,存在着相似性的联系,这种相似可以是外形相同,也可以是情态、用途、特征等相似,通过以甲喻乙,便产生了比喻义。
词语的比喻义和修辞上的比喻、比喻造词不同。修辞上的比喻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应用的,它们原来的词义并不会因用作比喻而改变。比喻造词是借助比喻用法组织语素造出本义中体现比喻特性的词。比喻造词和词语的比喻义属于两个不同的范畴,比喻造词属于“造词法”范畴,而词语的比喻义属于“词义派生”范畴。它们的区别是看词的本义中是否体现比喻特性,体现比喻特性的是比喻造词,不体现比喻特性的是具有比喻义的词语。
二、和《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相比,05版《现汉》在成语比喻义释义方面的改进之处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以下称05版《现汉》)所收录的成语共计4202条(统计的主要是成语,包括有限的俗语、谚语)。而具有比喻义的成语共计1089条,占成语总数的25,92%。将05版《现汉》与《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以下称02本《现汉》)进行对比,在成语比喻义释义方面,05版《现汉》在很多地方做了改进。改进之处如下:
第一,新增了具有比喻义的成语。
经过对比,05版《现汉》新增的具有比喻义的成语一共有41个。例如:
【称王称霸】比喻飞扬跋扈,胡作非为。也比喻狂妄地以首领自居,欺压别国或别人。(05版《现汉》170页,以下只标页数)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比喻人多智慧多,有事情大家商量,就能想处好办法来。(1171页)
其他的成语还有“爱惜羽毛”、“本末倒置”、“必由之路”、“鞭打快牛”、“表面文章”、“冰山一角”、“不打自招”、“打预防针”、“打肿脸充胖子”、“弹无虚发”、“刀子嘴,豆腐心”、“点石成金”、“丢卒保车”、“反戈一击”、“非驴非马”、“锋芒毕露”、“黄金时间”、“金玉良言”、“举步维艰”、“举重若轻”、“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李代桃僵”、“漏网之鱼”、“蔓草难除”、“擒贼擒王”、“轻装上阵”、“曲终人散”、“如梦方醒”、“手眼通天”、“束手无策”、“速战速决”、“天方夜谭”、“无声无息”、“小打小闹”、“羊毛出在羊身上”、“游戏规则”、“原汁原味”和“众星捧月”等等。
第二,新增了一个比喻义的义项。
A类:02本《现汉》只有原义或字面义,05版《现汉》增加了比喻义的释义。只有成语“草台班子”的比喻义释义分列一个义项。其他的成语都是紧跟在原义后面。一共有6个这样的成语。
【草台班子】①演员较少。行头、道具等较简陋的戏班子,常在乡村或小城市中流动演出。②比喻临时拼凑起来的水平不高的团体。(05版《现汉》,136页,以下只标注05,页数)
【草台班子】演员较少,行头、道具等较简陋的戏班子,常在乡村或小城市中流动演出。(02本《现汉》,125页,以下只标注02,页数)
另外的成语是“起死回生”、“上方宝剑”、“峰回路转”、“顺理成章”和“严丝合缝”。
B类:02本《现汉》成语的解释有一个或两个比喻义,05版《现汉》又新增加了一个比喻义。这类成语一共有4个,它们是“鸡零狗碎”、“钻牛角尖”、“空穴来风”和“坐冷板凳”。
例如:【钻牛角尖】比喻费力研究不值得研究的或无法解决的问题,也比喻固执地坚持某种意见或观点,不知道变通。也说钻牛角、钻牛犄角。(05,1821页)
【钻牛角尖】比喻费力研究不值得研究的或无法解决的问题。也说钻牛角、钻牛犄角。(02,1680页)
第三,05版《现汉》较02本《现汉》的成语释义,明确指出了比喻义,写上了“比喻”二字,成语“九九归一”还解释了原义。例如:
【狼狈为奸】传说狈是一种兽,前腿特别短,走路时要趴在狼身上,没有狼,它就不能行动。比喻互相勾结做坏事。(05,813页)
【狼狈为奸】互相勾结做坏事。(02,752页)
第四。05版《现汉》较02本《现汉》的成语释义,增加了原义或字面意思的解释。例如:
【叠床架屋】床上架床,屋上加屋,比喻重复累赘。(05,317页)
【叠床架屋】比喻重复累赘。(02,292页)
第五,05版《现汉》较02本《现汉》,新增了成语释义的内容或举例。例如:
【头重脚轻】上面重,下面轻,比喻基础不稳固,也用来形容眩晕的感觉。(05,1374页)
【头重脚轻】上面重,下面轻。比喻基础不稳固。(02,1271页)
第六,05版《现汉》的释义是先原义,后比喻义,而02本《现汉》的释义是先比喻义,后原义。释义的顺序发生了变化,这样的改变更符合人们的思维习惯,也使解释的顺序与其它成语的一致。例如:
【铁树开花】苏铁原产热带,不常开花,移植北方后,往往多年才开一次。比喻事情非常罕见或极难实现。(05,1359页)
【铁树开花】比喻事情非常罕见或极难实现。苏铁原产热带,不常开花,移植北方后,往往多年才开一次。(02,1256页)
第七,和02本《现汉》相比,05版《现汉》不仅指出了成语典故的来源,而且还指出了具体篇章,更加全面地解释了成语。
A类:指出了成语典故的来源,有的还进行了解释。例如:
【东山再起】东晋谢安退职后在东山上做隐士,后来又出任要职(见于《晋书・谢安传》)。比喻失势之后重新恢复地位。(05,325页)
【东山再起】东晋谢安退职后在东山上做隐士,后来又出任要职。比喻失势之后,重新恢复地位。(02,299页)
类似的成语还有“毛遂自荐”、“退避三舍”、“数米而炊”、“众口铄金”和“投鼠忌器”等等。
B类:指出了出处的具体篇章。例如:
【狐假虎威】(见于《战国策・楚策一》)(05,574页)
【狐假虎威】(见于《战国策・楚策》)(02,531页)
类似的成语还有“画蛇添足”、“鸡口牛后”、“老马识途”、“图穷匕首见”、“揠苗助长”、“一毛不拔”、“一曝十寒”、“刻舟求剑”、“一叶蔽目”和“鹬蚌相争,渔人得利”等等。
第八,05版《现汉》和02本《现汉》相比,指出的成语出处各不相同。例如:
【吴牛喘月】(见于汉代应劭《风俗通・佚文》:“吴牛望月则喘,使之苦于日,见月怖,亦喘之矣”)(05,1442页)
【吴牛喘月】(《世说新语・言语》:“臣犹吴牛,见月而喘”】(02,1332页)
类似的还有“天马行空”、“请君入瓮”、“高山流水”、“解铃系铃”和“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等等。
第九,少数成语可以变换个别语素,或变更语素的次序。这在词典的注释中,会用“也说”来表示。比较05版《现汉》和02本《现汉》的成语释义,可以看出在这方面的不同之处有如下三种情况:
A类:在05版《现汉》中,没有“也说”,02本《现汉》有“也说”。例如:成语“独木不成林:也说独树不成林(02,310页)”、“紧锣密鼓:也说密锣紧鼓(02,657页)”、“太阿倒持:也说倒持太阿(02,1219页)”、“讨价还价:也说要价还价(02,1233页)”和“投井下石:也说落井下石(02,1272页)”等等。
B类:02本《现汉》没有“也说”,在05版《现汉》中,有“也说”。例如:成语“发聋振聩:也说振聋发聩(05,367页)”、“精雕细刻:也说精雕细镂、精雕细琢(05,720页)”、“生花之笔:也说生花妙笔、梦笔生花(05,1218页)”和“不见棺材不落泪:也说不见棺材不掉泪(05,113页)”等等。
c类:05版《现汉》和02本《现汉》都有“也说”,但说法不一样。成语“星移斗转:也说斗转星移(05,1521页】;也说星转斗移(02,1406页)”。
第十,05版《现汉》和02本《现汉》相比,在成语释义方面有所改进之处的其它方面。
A类:02本《现汉》成语的两个比喻义的释义在同一个义项内,05版《现汉》分列为两个义项。例如:
【问不容发】①中间容不下一根头发,指事物之间距离极小。②比喻与灾祸相距极近,情势极其危急。(05,662页)
【间不容发】中间容不下一根头发。比喻与灾祸相距极近,情势极其危急。(02。613页)
B类:02本《现汉》成语的义项释义是“形容”或“指”,在05版《现汉》中,改为“比喻”。例如:
【披荆斩棘】①比喻扫除前进中的困难和障碍。②比喻克服创业中的种种艰难。(05,1035页)
【披荆斩棘】①比喻扫除前进中的困难和障碍。②形容克服创业中的种种艰难。(02,963页)
【一朝天子一朝臣】比喻一个人上台,就另换一班人马。(05,1594页)
【一朝天子一朝臣】指一个人上台,就另换一班人马。(02,1472页)
c类:比较05版《现汉》和02本《现汉》的成语释义,义项内容或修改或增加。相同之处可以省略的内容省略不写,不同之处用黑体来表示。例如
【摧枯拉朽】摧折枯草朽木,比喻迅速摧毁腐朽势力。(05,234页)
【摧枯拉朽】枯指枯草,朽指烂了的木头。比喻腐朽势力很容易打垮。(02,216页)
【空头支票】②比喻不能或不想实践的诺言。(05,780页)
【空头支票】②比喻不实践的诺言。【02,721页】
【暗度陈仓】比喻暗中进行某种活动。(05,ll页)
【暗度陈仓】比喻暗中进行某种活动。(多指男女私通)(02,lO页)
【虾兵蟹将】神话中龙王的兵将,比喻不中用的兵将或帮凶、爪牙。(05,1465页)
【虾兵蟹将】神话传说中龙王的兵将,比喻不中用的兵将。(02,1354页)
【牵线搭桥】比喻从中撮合,使建立某种关系。(05,1085页)
【牵线搭桥】比喻从中撮合。(02,1008页)
D类:05版《现汉》写作成语“网开一面”,02本《现汉》写作“网开三面”。
【网开一面】把捕禽兽的网打开一面,比喻用宽大的态度来对待。本作“网开三面”(见于《史记・殷本纪》)。(05,1408页1
【网开三面】把捕禽兽的网打开三面,比喻用宽大态度来对待。(02。1302页)
E类:成语“八字没一撇”和“溜须拍马”在05版《现汉》中,标明口语的语体特征,而02本《现汉》没有说明。
【八字没一撇】比喻事情还没有眉目。(05,17页)(02,没有)
【溜须拍马】比喻谄媚奉承。(05,872页)(02,没有)
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可以看出,05版《现汉》成语比喻义的释义,更讲究科学性,更臻完善。
三、结语
总之,05版《现汉》将现实语言中成语的丰富存在状态通过不同的释义方式反映了出来。把比喻义概括为独立义项还是义项中的部分成分,把比喻义放在释义中还是在括号中来解释,四种释义的方式是《现汉》独具匠心的地方。通过与02本《现汉》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现汉》在成语比喻义释义方面所做的改进之处,反映出了编纂者深厚的语言学理论基础。他们的编纂丰富了词典的编纂技巧,加强了词典的表现功能,使《现汉》成为我国最具影响力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2]刘中富,《现代汉语词典》(05版)成语注音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刘中富等,对比描写与统计分析――《现代汉语词典》专题研究,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190―191.
篇2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新增词语涉及社会生活多个领域。其中,与社会建设和管理有关的有“医疗保险、医改、民调、限行、摇号”等;与大众日常生活相关的有“产权证、房贷、二手房、廉租房、动车、高铁、酒驾、醉驾”等;反映时下新的生活方式的有“首付、拼车、团购、网购、自驾游”等。
第6版增收了“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PPI(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等字母词,增收了“晒、丁克、粉丝、嘉年华、桑拿、脱口秀”等英语外来词,还增收了“八卦、搞掂(搞定)、狗仔队、无厘头”等粤港澳地区词。
第6版还最大限度地跟上时代脚步,“宅男”“宅女”的“宅”,“被代表”的“被”,虽然作为一种新的词意使用时间并不长,但依然被收录了进来。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网络热词都被收进了词典,比如“巨好看”“超爽”未被收入,专家解释说,这两个词适用的范围是在一部分人当中使用,在正式的媒体当中很少出现。再比如“神马”,虽然使用频率很高,但专家说,“神马”只是一种临时的用法,俏皮的用法,作为一个规范的词,我们用疑问代词“什么”。
另外,第6版对新词新意还有一个价值观的判断,专家说,比方收了“宅男”“宅女”,但不收“剩男”“剩女”, 是因为“剩男”“剩女”从某种角度来说是不够尊重人的,所以不收。
【简要点评】第六版《现代汉语词典》体现出与时俱进的特点,具有很强的规范性、包容性和时代感。从第六版《现代汉语词典》的修订,我们看到语言在随着社会的变化和发展而变化发展,看到许多新生事物在不断涌现,而生活就是孕育这些新生事物的土壤。
【适用话题】语言发展、新与旧、包容、规范、时代感、与时俱进、价值观……
星巴克进驻灵隐寺
星巴克,代表着美国典型的咖啡文化;灵隐寺是中国佛教著名寺院,又名云林寺,是江南著名古刹之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西北面,承载着中国千年佛教文化。2012年9月22日,当星巴克“入驻”杭州灵隐景区的消息一出,社会上一片沸腾,因为当星巴克“遭遇”灵隐寺,触痛的是国人对于我国一些名胜古迹过度商业开发敏感的神经。
2009年,在故宫九卿值房“驻扎”7年的星巴克在争议中正式告别故宫。而此次,星巴克入驻灵隐寺景区,被网友称为“不仅入得皇城,还入得空门”。然而,与故宫店不同,星巴克此次并未将咖啡店开进寺院。据了解,灵隐寺本身属宗教场所,而寺院外的灵隐景区则归属杭州市园文局管理。景区开发自身的文化价值与商业价值,作为业主的机构引入星巴克似乎也无可厚非。距离星巴克不到五十米处,知味观、肯德基、超市商场、演绎餐厅等在杭州灵隐休闲旅游购物中心已营业半年之久。让星巴克成为“众矢之的”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看简单了它是一杯咖啡,看复杂了它是一个文化符号”。
作为 “美国并不高级的饮食文化的载体和象征”,星巴克在故宫开店也曾被认定是一种“文化侵略”。然而,故宫在赶走星巴克后,又炮制出 “故宫面条”。在30元一碗面条的利益驱动下,所谓驱逐星巴克的文化责任感和民族文化使命感,是否也只是自欺欺人?
【简要点评】名胜古迹的传统文化气息之所以被冲淡,应该反思的并不是多了一家星巴克或是其他洋品牌,而是过多的商业机构是否已超过服务游人的需要。毕竟,商业开发只是文化遗产保护的手段,如果做过了头,只会让名胜古迹染上更多铜臭气。
篇3
关键词:《现代汉语词典》 第六版 新增词语 研究
《现代汉语词典》是由国务院下达编写指示,由国家级学术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写的中国首部权威的现代汉语规范性词典。它以“推广普通话、促进现代汉语规范化”为服务宗旨,具有极高的权威性和科学性。该词典历经多次修订,每一次修订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做到精益求精,而第六版《现代汉语词典》更是在原有基础上修正错误、改进不足,并大量增收新词语,力求跟上时代的发展和社会语言生活的变化,这为《现代汉语词典》质量的稳步提升提供了前提和保障。
一.新增词语来源
从来源的角度讲,《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新增词语来源广泛,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吸收方言词
《现汉》第六版有选择、有条件的吸收一些方言词语,来丰富自己的语言词汇系统,这主要基于以下两点原因:一是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社会因素的影响,如随着科技的进步、文化的发展,媒体成为大众接受信息的重要渠道,随着东北小品、影视剧的宣传,东北方言“忽悠”、“N色”、“指定”等词语日益为大众所熟知,并且因为其使用频率高、使用范围广,并未越来越多的大众所认可并使用,因此,《现汉》第六版将其收录进来。二是语言系统自身的要求,有些词语在普通话词汇中没有相应的表达形式,因此,为丰富词语的表现力,并满足大众求新求俗求活的心理需求,所以《现汉》适当增收方言词语来补充共同语。
2.外来词汇
《现汉》第六版收录的新增的外来词汇中主要以英语和日语为主。英语因其作为国际通用的语言,有着大量的使用对象,所以容易被本民族语言吸收和借鉴。其吸收的方式有音译、意译、半音译半意译等。如源于英语的“微博、博客、粉丝、丁克、晒、脱口秀、嘉年华、斯诺克、舍宾”等;
3.普通话新造词
新造词指利用原有的语言材料,按照原有的构词方式构成的,采用新形式来表达新事物、新概念的词。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使得人们日常生活中涌现出大量的新事物、新观念、新变化,相应得就会产生新词语去指称这些事物,因此,《现汉》第六版增收了大量的表示这些社会新现象的词语。如与经济有关的“产业链”、“第一桶金”、“民营企业”等;与社会民生有关的“医保”、“医改”、“民调”等;与大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廉租房”、“房J”、“限号”等;反映时下新的生活方式的有“自驾游”、“背包客”、“代驾”、“网购”等。
4.缩略语
缩略语是现代汉语中常见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它是从相对固定的复杂的词或短语中抽取其代表成分重组成缩略词来表达原有意义,这一形式符合现代人们追求简单快捷的心理,《现汉》第六版新增词语中收录的缩略词语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外文缩略语,主要是字母词,即提取英文单词首字母的缩写,一般以三音节、四音节为主。如“BBC”(英国广播公司)是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的缩写、“CCTV”(中国中央电视台)是英文China Central Television的缩写、还有“NBA”、“CPI”、“GDP”等等;另一类是中文缩略语,主要是提取两个核心语素组合而成,以双音节为主。如“医保”(医疗保险)、“计生”(计划生育)、“同传”(同声传译)、“提任”(提拔任用)等。
二.新增词语原因
1.客观世界的变化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社会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教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巨大长足的进步,与国际间的交往也呈现出新的态势。词语作为反映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必然要反映社会的变化与发展。因此,客观世界的发展变化决定着《现汉》必须进行不断修订、增收新词,从而做到与时俱进。
《现汉》第六版增收的新词语来源广泛、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涉及政治领域的词语有“创新型国家”、“党建”、“法不责众”、“防暴警察”、“非政府组织”“户籍察”、“海洋察”等;涉及经济领域的词语有“非公有制经济”、“三资企业”、“乡镇企业”、“后工业化”、“存款准备金率”、“经济全球化”、“欧元”、“涨停板”、“跌停板”、“二板市场”、“商务中心区”等,这些新增词语的收录,反映了我国新时代下政治及经济发展的新变化和新特点并完整的展现了我国政治上更加民主化的趋势及经济上由计划经济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体制改革历程。
2.人们认识的发展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掌握了更加先进的物质手段去认识和探索外部世界,从而促进了认识的深化,在一些学科领域取得了新的发现和进展。例如科技领域的“基因组、克隆、城铁、轻轨、孵化器、高科技、生物芯片”等;医学领域的“亚健康、脑死亡、变性术、干细胞、氧吧、生活方式病”等,此外,科技的发展、计算机的普及也更新了人们工作、生活方式、如“电子政务、电子书、网购”等词语.
3.语言本身的需要
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社会文化的载体,因此社会的发展变化与语言密不可分,社会的发展是促使《现汉》第六版增收新词语的客观原因,而人们认识的发展是新增词语的主观原因,以上两点我们均可以称之为外部原因,而内部原因是语言系统自身的需要。因为“语言作为一种交际工具,它的根本职能就在于完成交际,语言要完成交际就必须使自己具备交际的能力,通常情况下,语言的交际能力基本上适应交际职能的需要,二者处于平衡状态,一旦发生矛盾,例如社会的发展对语言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而语言的交际能力尚不能满足这种要求,就不能完成交际任务。这时语言要进行内部调整,调整的结果是提高语言能力”。[1]所以为了提高语言的的表达能力、行使语言的交际职能,《现汉》第六版增收大量新词语。新增词语主要由以下几种形式组成:(1)创造新词;(2)旧瓶装新酒;(3)既有词语增加新义扩大指称范围。
三.新增词语特点
1.时代性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的日新月异,与此相适应,群众的语言生活空前活跃,而词汇作为语言系统中最为敏感活跃的部分,势必要反映社会的变化,因此,为了反映时代的发展,反映社会生活中的新事物、新概念、新变化,《现代汉语词词典》第六版在考证社会现象和语言事实的基础上着重收录了一批具有时代性、与时俱进的新词语,这项举措具有重大意义,因为“研究新词语不仅仅具有语言学的意义,具有语言本身就承载的人文精神的意义,而且具有社会学的意义,具有新时代精神的意义”。[2]所以,这些新词语的收录不但丰富了现代汉语语言基本词汇系统,而且更具时代的象征意义,更为人们考察某一时代社会的变化发展提供基础。例如:
低碳:形,属性词。温室气体(以二氧化碳为主)排放量较低的:~经济|~生活。
减排:动,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量,特指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节能~
二手烟:名,指被动吸入的由吸烟者吐出的烟雾。
“低碳”、“减排”、“二手烟”等新增词条的收录充分反映了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人们的认识及观念的进一步深化。“低碳”一词源自于2009年哥本哈根世界气候会议,是国际社会为应对人类因大量消耗化石能源、大量排放二氧化碳而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等灾害性天气而提出的新概念,这一词语引起了国际及各个国家的广泛性关注,为了响应这一号召,国家倡导“低碳”经济,人们倡导“低碳生活”,并且出现了“低碳一族”,他们倡导“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低碳生活方式.
2.系统性
系统性即指《现汉》新增词语表现出群聚性与系列化的特征,主要构成方式是以一个词作为核心语素或词缀,和其他词构成词语并形成意义相关联的词族,例如“奴”的第二个义项为“失去某种自由的人,特指为了偿还贷款而不得不辛苦劳作的人(含贬义或戏谑意)”,因此在这一意义上出现了以“奴”为核心语素的新增词语“房奴”、“卡奴”、“车奴”等。此外,还有以“山寨”为核心语素的“山寨文化”、“山寨明星”、“山寨春晚”等;以“网”为核心语素的“网购、网虫、网恋”等各种网络术语;以“族”为后缀的“奔奔族、啃老族、蚁族、月光族、淘族、飞鱼族”等各类人群,以“被”为前缀的“被吸烟”等等。
3.规范性
《现汉》第六版对于收录新增词语并非见新就收,而是遵循一定原则、保持着审慎的态度,而收词上首先遵循的原则就是“通用性”原则,通用性原则是指收录那些在社会上使用面广、地位比较稳固、并已经为主流媒体所认可的词语。例如第六版《现代汉语词典》收录了许多大家经常使用的时髦网络词汇,像“给力”、“雷人”、“宅男”、“宅女”等等,其中不少都来自于网络。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网络热词都被收进了词典,一些使用频率很高的网友自创词被拒之门外,这就是因为这些词语不符合“通用性”这一原则。又如现在在年轻人当中流行的“巨好看”、“超爽”,等词语,这些词语表达很生动、幽默,但是因为它适用的范围仅是在一部分人当中使用,而在中老年人中使用频率较低,在正式的媒体当中也很少出现,因此,第六版《现汉》对这一词语持观察审慎态度,未给予收录。
四.结语
《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新增~语的收录是社会发展、人们思想认识深化及语言内部系统等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这些新增词语来源广泛,反映了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变化,体现了《现代汉语词典》收词上规范性、与时俱进的时代性及系统性原则,这些新增词语不但丰富了《现代汉语词典》的基本词汇系统,具有语言学角度的研究价值;而且,它反映了某一特定时代社会的发展,具有社会学角度的研究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葛本仪.语言学概论[M].山东大学出版社,1999.
[2]于根元.应用语言学前沿问题[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篇4
关键词:轻声 性质 产生原因 分布 作用
中图分类号:H116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6.026
1 轻声的性质
传统音韵学中是没有轻声这个概念的。厉为民先生认为:“第一次提出轻声概念的可能是赵元任的《国语罗马字研究》。”语流中某些音失去原来的读音,读得又轻又短的调子叫做轻声。有人把轻声看作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之外的第五种声调,这种看法是错误的,轻声不是一种独立的调类,而是一种特殊的音变现象。
2 轻声产生的原因
轻声何时产生,不可能精确到某一个时间点上。因为任何一种语言现象的产生都不是一朝一夕的,都必须经过一个积累过程。一般认为轻声产生于唐五代时期。
2.1 大量双音节词的产生是形成轻声的重要原因
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 如:石、桌、燕、窗等。随着语言的发展,双音节化成了主要趋势,大量单音节词变为双音节。原来的单音节词只有声韵调三个区别性成分,而双音节后,就变成了“声韵调+声韵调”六个区别性成分,于是有些词的声调逐渐被模糊了,这些双音节词中有相当一部分都变成轻声词。
这一部分轻声词的出现可分为四种情况:一是加词尾。词尾没什么意义,只是附着成分,如“子、头、们”等读轻声,于是“桌、石、我”就变成了“桌子、石头、我们”等。二是加一个意义相同或相近的单音节词,这个词的意义可有可无,变成双音节词。“窗、月、柴”等变为“窗户、月亮、柴火”等。三是新造一个双音节词代替原来的单音节词。“臀、头、臂”等变为“屁股、脑袋、胳膊”等。四是重叠单音节词。“叔、伯、娃”等变为“叔叔、伯伯、娃娃”等。另外还有一些动词重叠,后一个语素为轻声,如:“看看、想想、说说”等。
2.2 人们发音的生理机制对轻声的形成有一定影响
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主要是单字加单字,语素与语素之间存在着主次之分,如“桌子”,侧重的是“桌”而不是“子”。由于两个语素在双音节词中所起的作用不同,人们在读音时的情感不同,因此轻重就不同。“桌”用的力要大一些,而像“子”这样没有意义的词缀就会一带而过。同时人的发音器官的肌肉松紧度也是由紧张趋于松弛,这样读音时就比较省力。因此读轻声在能让别人听清楚又能让自己省力的情况下,人们会自觉的把双音节词的后一个音节发得又轻又短,久而久之,这些轻声词便固定了下来。
3 轻声的分布
轻声词在现代汉语中占很大一部分,《现代汉语词典》共收词语65000多条,其中轻声词将近2400个。轻声在口语中,特别是北方方言中占的比例更大一些,而在一些新词和一些固有的生僻词中则几乎没有。下面就将对《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轻声词做一下简单归类。
3.1 带有某些后缀的名词
这一类轻声词共867个,占总数的37.1%。这些后缀主要有“子”、“头”、“们”、“乎”、“么”等。如:靶子、老头子;石头、舌头、甜头;我们、你们、咱们;热乎、胖乎、在乎;要么、那么、怎么等。
3.2 带有表示结构、时态、语气的助词
这一类轻声词共53个,占总数的2.3%。主要有“的”、“地”、“得”、“着”、“了”、“过”。如:当家的、巴巴地、不见得、有着、得了、写过等。
3.3 趋向动词
这一类轻声词共12个,占总数的0.5%。主要有“来”、“去”、“上”、“下”。如:出来、进去、加上、拉下脸。
3.4 方位名词
这一类轻声词共38个,占总数的1.6%。有“上”、“下”、“里”、“面”等。如:府上、地下、这里、西面等。
3.5 叠词
这一类轻声词共46个,占总数的3.9%。如亲属称谓“哥哥”、“姑姑”;名词重叠如“猩猩”、“道道”;拟声词如“嘎嘎”、“哈哈”;动词重叠如“说说”、“看看”等。
3.6 “不”读轻声
这一类轻声词共69个,占总数的2.9%。这一类词绝大多数是三字词,如:保不齐、差不多、由不得;也有四字的,如:果不其然、灰不溜丢;还有一些俗语,如:吃不了兜着走。
3.7 AABB式词语
这一类轻声词共26个,占总数的1.1%。如:病病怏怏、躲躲闪闪等,这些词都是第二个音节读轻声。
3.8 一些必读轻声词
这一类轻声词共有1272个,占总数的51.6%。一部分双音节合成词后一个词素相同,这相同的词素有些读轻声,有些不读轻声。一般来说,读轻声的词素有虚化的趋势,不读轻声的意义比较实在。如:“实”――结实、厚实、踏实等;“家”――亲家、娘家、公家等;“气”――客气、义气、运气等;“处”――好处、用处、近处等; 一些双音节单纯词,包括动词、名词、形容词,第二音节要读轻声。其中有些是从象声词转过来的。这些轻声没有区别意义作用,属语言习惯,对语言表达有一定影响。如:动词――哆嗦、骨碌、嘀答等; 形容词――马虎、罗嗦、糊涂等;名词――疙瘩、喇叭、骆驼、琵琶 、鸳鸯、葡萄等。还有合成词也是习惯上读轻声。如:磨蹭、蘑菇、豆腐、钥匙、笤帚、指甲等。
4 轻声的作用
轻声作为现代汉语的一个特殊语言现象在语言交际中是必不可少的,在我们的语言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它的主要作用有:
4.1 区别词义
现代汉语中的同音词、同形词很多,在不同的语境中往往要根据语音的不同来确定它的具体含义,否则容易引起歧义。如“老子”、“千金”等在读原调时,分别是指战国时著名思想家、比喻贵重或者敬称别人的女儿;变调读轻声后,意思也就发生了变化,分别变成了父亲、机器上防止齿轮倒转的装置。这种现象在汉语中很多,如“鳌头”、“顶真”、“报仇”轻读后就是“熬头”、“顶针”、“报酬”,这些词语在书面上很容易区分,但是在口语中,就必须要依赖语音的轻重来加以区分。
4.2 区别词性
篇5
《现代汉语词典》认为“差点儿”有两个义项。其中第二个义项是作为副词使用的,正与上面的句子相关,兹引用如下:“表示某种事情接近实现或勉强实现。如果是说话的人不希望实现的事情,说‘差点儿’或‘差点儿没’都是指事情接近实现而没有实现。如‘差点儿摔倒了’或‘差点儿没摔倒’都是指几乎摔倒但是没有摔倒。如果是说话的人希望实现的事情,‘差点儿’是惋惜它未能实现,‘差点儿没’是庆幸它终于勉强实现了。如‘差点儿赶上了’是指没赶上;‘差点儿没赶上’是指赶上了。”
我们据此试对第二个句子作一分析。如果“俄罗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差点儿没成功”这个句子出现在中国大陆的媒体中,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认为俄罗斯“入世”成功是“说话的人希望实现的事情”,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说法,“‘差点儿没’是庆幸它终于勉强实现了”,即俄罗斯成功“入世”。但是如果说话的人恰恰不希望俄罗斯“入世”成功呢?那么,在他说“俄罗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差点儿没成功”的时候,俄罗斯“入世”成功就应当是“说话的人不希望实现的事情”,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说法,“‘差点儿没’是指事情接近实现而没有实现,即俄罗斯没有“入世”。但是,根据我们的语感,不管说话的是什么人,“俄罗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差点儿没成功”的意思都是说俄罗斯人成功了。
再看第一个句子。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说法,“浙江绿城与河南建业强强对话,河南建业队高中锋鱼跃冲顶,球差点儿没进”的句意也不是惟一的:如果是浙江的《钱江晚报》报道,则河南队进球是他们不希望实现的事情,那么这个句子的意思是河南队没有进球;如果是河南的《大河报》报道,则河南进球是他们希望实现的事情,那么这个句子的意思是河南队进球了。可是,笔者还是有些困惑,如果是《新疆日报》报道这则消息呢?河南、浙江谁进球对他们新疆人来说是无关痛痒的,那么这里又如何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说法确定这个句子的意思呢?
笔者认为,《现代汉语词典》对“差点儿”的释义是有疏漏的。判断包含“差点儿”的句子意思是肯定还是否定,不能看“说话人”这个当事者的态度,而只能是看公众一般情况下对某种行为的态度。比如“闹笑话”、“回答错”、“摔倒”是一般人不希望出现的事情,那么这一类的语词前面无论是“差点儿”还是“差点儿没”都指事情没有出现,并伴随庆幸的意思;读者不用考究说话人是不是居心不良,希望别人“闹笑话”、“回答错”、“摔倒”。相反,“买到了”、“考上北大”、“见着了”是一般人希望实现的事情,那么这一类的语词前面如果是“差点儿”,就是指事情没有实现,有惋惜的意思;前面如果是“差点儿没”,就是指事情实现了,伴随庆幸的意思。我们不用(有时甚至无法)考究说话人是真正希望自己或者别人“买到”、“见着”、“考上北大”,还是居心叵测、虚与委蛇而并不希望别人“买到”、“见着”、“考上北大”。
在江西金太阳教育研究所编写的“辨析并修改病句”练习中,要求判断这样一个句子是否有歧义:“2006年7月的某一天,火箭队与马刺队比赛,姚明一个后仰投篮,球差一点儿没进。”该资料的答案阐释是:“‘球差一点儿没进’有歧义。如果是说话人不希望实现的事情,‘球差一点儿没’表示事情接近实现而没有实现,则球没进;如果是说话人希望出现的事情,‘差一点儿没’是庆幸它终于勉强实现了,则球进了。”笔者的看法是不管说话人是火箭队还是马刺队的球迷,不管说话人是希望球进还是不希望球进,“球差一点儿没进”都是指球进了。该资料的解释者真是一位可爱的冬烘先生。
篇6
关键词:《现代汉语词典》语块注音出条
语块(language chunk)是指在语言运用中作为一个整体储存、提取和使用的语言单位。“V单+NP”语块是指由单音节动词与名词性成分构成的语块,这里的NP包括名词、名词性词组或者由其他成分与名词性成分构成的非独立成分(李慧,2008)。《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以下简称《现汉》)中收录了一部分“V单+NP”语块。对于“V单+NP”语块中的NP的注音,《现汉》全部采取了连写的方式,但NP的情况并不完全相同。根据《现汉・凡例》“按词分写”的规定,目前的处理尚存在不合理之处。为更好地审视《现汉》对“V单+NP”语块中NP的注音问题,本文首先将对“V单+NP”语块中NP的类型进行梳理,然后在定量统计的基础上,探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一、《现汉》“V单+NP”语块及NP的结构类型
根据“V单+NP”语块中NP结构的不同,《现汉》所收录的“V单+NP”语块的类型可归纳为以下几种:
(一)NP为可以独立运用的名词,语块结构为“V单+N”。如:
摆架子走钢丝说闲话走后门挖墙脚
上述语块中的“架子”“钢丝”“闲话”“后门”“墙脚”都是独立的名词,语块由单音节动词与名词构成。
(二)NP由名词、形容词或其他成分修饰名词构成,为一个词组,语块结构为“V单+词组”。如:
抱佛脚喝西北风吃枪药 炒冷饭
“佛脚”“西北风”“枪药”由名词修饰名词构成,“冷饭”则是由形容词修饰名词构成。
(三)NP由一个形容词或名词修饰一个名词性成分构成,二者组成的名词性成分不是一个独立的名词或名词性词组,称之为非独立成分。语块结构为“V单+adj/n+N”。如:
喝闷酒拉偏架守活寡睡懒觉打嘴仗夸海口
该类语块是在原有语言成分――“喝酒”“拉架”“守寡”“睡觉”“打仗”“夸口”的基础上嵌入了一个成分,从而形成了一个三音节或三音节以上的固定结构(周荐,2004:187;杨书俊,2005),我们称之为嵌入式语块。在嵌入式语块中,嵌入成分与动词和名词没有直接的语义组合关系,如“闷”与“酒”、“活”与“寡”在语义上并不是直接修饰关系,这类嵌入成分只与“V单+N”所表示的事件有关。因此,“嵌入成分+N”并不能独立使用,只能与动词搭配使用,是一个非独立成分。
二、“V单+NP”语块中NP的注音处理及其改进建议
(一)《现汉》对“V单+NP”语块的注音,采取了一致的处理方式,即将单音节动词与后面的NP成分拼音分写,而NP统一采取了连写的方式。如:
(a)【说闲话】shuǒ xiánhuà【走后门】zǒu hòumén
(b)【吃枪药】chī qiāngyào【抱佛脚】bào fójiǎo
(c)【吃闲饭】chī xiánfàn 【打群架】dǎ qúnjià
(a)中语块的结构为“V单+N”,“闲话”“后门”都是一个独立的词,《现汉》也已收录为词条,在注音时,《现汉》将其拼音连写。(b)中语块的结构为“V单+词组”,“枪药”“佛脚”都是词组,《现汉》也未予以出条;(c)中语块为嵌入式语块,“吃闲饭”“打群架”是在“吃饭”“打架”的基础上嵌入“闲”“群”而形成的,“闲饭”与“群架”并不是一个词,也不是词组。(b)(c)两类中的NP《现汉》在注音时,都采用连写的方式。
《现汉・凡例》指出:“成语、词组按词分写”,即“按词分写”是词组注音,也是“V单+NP”语块注音的基本原则。单音节动词与NP拼音分写并无疑问,问题在于NP的注音。
“按词分写”原则的执行首先要确定什么是词,或者说要先确立分词的标准,《现汉》出条且标注了词性的语言成分则一定为词。因此,我们暂时依据该标准对《现汉》按音序排列的A~D下的所有的“V单+NP”语块中的NP进行了查检。A~D下共收录了172个“V单+NP”语块,其中,139个“V单+NP”语块中的NP《现汉》予以出条,占总数的81%,33个NP在《现汉》并未出条,占总数的19%。在33个未出条的NP中,又有4个在《现代汉语补编》中出条,剩余的29个NP为下文讨论的主要对象。
《现汉》出条且标注词性的NP,毫无疑问属于词,其拼音可以连写。下面重点分析《现汉》未出条的NP,具体如下:
帮倒忙 煲电话粥抱粗腿抱佛脚唱白脸
唱红脸①炒冷饭扯后腿扯闲篇吃独食
吃枪药 吃瓦片儿吃闲饭吃鸭蛋触楣头
闯红灯 打边鼓打吵子打抽丰打寒颤
打连厢 打马虎眼打群架打头阵打退堂鼓
打雪仗 打预防针打嘴仗掉书袋
上述29个NP在《现汉》与《现代汉语词典补编》中并未出条,但是也不能由此断定这些NP不是词。《现汉》只是一部主要记录普通话语汇的中型语文词典,限于规模,必然存在收词不全的问题。下面将分类进行分析。
1.NP为方言词
【闲篇】xiánpiān<方>(~儿)与正事无关的话。(《倒序现代汉语词典》)
【扯闲篇】chě xiánpiān(~儿)谈与正事无关的话;闲谈。也说扯闲天儿。(《现汉》)
“闲篇”在《倒序现代汉语词典》与《汉语大词典》中都出条,指“与正事无关的话”,《倒序现代汉语词典》中将“闲篇”标为方言词。此外,还有“吵子”,《现汉》将“打吵子”明确标为方言词,《汉语大词典》中收录了“吵子”。因此,认定“吵子”为方言词。
2.NP为异形词
【触楣头】chù méitóu 同“触霉头”。(《现汉》)
在异形词的处理上,《现汉・凡例》规定:“国家标准未作规定的,以推荐词形立目并作注解,……非推荐词形如果出条,只注同推荐词形。”据此可知,“触楣头”是非推荐词形,“触霉头”是推荐词形,“霉头”与“楣头”是异形词。“霉头”在《现汉》中出条,“楣头”则未出条。此外还有“寒颤”,为“寒战”的异形词。
3.NP为《现汉》漏收的词
“红灯”“红脸”“白脸”等,这些词在《现汉》中未出条,而在《汉语大词典》中出条。如“红灯”。
【红灯】①红色的灯。②红色信号灯,常表示注意、危险等。如交通管理有红绿灯,红灯表示车辆停止前进。(《汉语大词典》)
《现汉》收录了“绿灯”:
【绿灯】安装在交叉路口,指示可以通行的绿色信号灯开~。(《现汉》)
“绿灯”“红灯”为类义词,收录“绿灯”是考虑到“绿灯”已开始具有比喻义,只是还不太稳定。但“红灯”也特指交通信号灯,具有特指义,且通过语料可以发现,“红灯”也已开始具有比喻义。如:
直到近几个月他的血压和心脏都向他[亮]起了[红灯],他才不得已听从了医生和家人的劝告。
因此,“红灯”属《现汉》漏收词。此外,还有“红脸”“白脸”“预防针”等,都属当收而漏收的词。
4.NP为单用频率非常低的语言成分。
有的NP单用的频率非常低,大多只能与单音节动词构成语块使用。如“打抽丰”“打马虎眼”中的“抽丰”“马虎眼”。我们在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的现代汉语语料库(网络版,以下简称CCL)中进行了检索。结果显示,“抽丰”共出现3次,都与“打”搭配使用,“马虎眼”共出现39次,未出现单用的语例。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NP在《汉语大词典》中都出条,之所以在《现汉》中未出条,一是鉴于词典的收词规模,二是鉴于这些语言成分单独使用的频率较低,因此,《现汉》不予以出条。
5.NP为词组。如“抱佛脚”“炒冷饭”中的“佛脚”“冷饭”。
有的词组已开始发展出引申义,即有词汇化的趋势,但是尚不稳定,对于这样的词组,《现汉》暂时还未予以出条。如“粗腿”在CCL语料库中除与“抱”搭配使用外,还出现了这样的语例:
要是为了找个鼓钱包找条[粗腿],我早去找别人了。
侯殿坤又得意又殷勤地给他唯一的[粗腿]马希山备酒祝贺。
嗯,村里一定有[粗腿]!
上述语例中,“粗腿”用来比喻有权势的人,但是该临时比喻义的语例仅有3例,为数较少。因此,虽然“粗腿”的比喻义开始出现,但还不足以认为它已经固定化。鉴于此,《现汉》未予以出条。
6.NP为非独立成分。如“帮倒忙”“吃闲饭”“煲电话粥”中的“倒忙”“闲饭”“电话粥”。
综合上述情况,《现汉》未出条的29个NP可列表如下:
在上述29个《现汉》未出条的NP中,为词组及非独立成分的NP比例最高,二者占了总数的一半多;其次为单用频率低的语言成分;方言词、异形词所占比例都较小。
(二)根据以上对29个NP的分析以及“按词分写”的原则,我们认为,《现汉》对“V单+NP”语块中NP的注音应该视具体情况分类处理。
1.“V单+NP”语块中NP为方言词、异形词时,因其非常用性,《现汉》未予以出条,但这些NP都属词的单位,注音可以连写。
2.“V单+NP”语块中NP为《现汉》漏收的词。该类NP当收而未收,《现汉》当补录,并对其注音采取连写方式。
3.“V单+NP”语块中NP为单用频率非常低的语言成分,这类NP也属词的单位,只是因其单用频率低而《现汉》未出条,在注音时仍可采取连写的方式。
4.“V单+NP”语块中NP为词组或非独立成分,这两类NP在上述29个NP中占一半多。这些NP都不是独立的词,不属词的单位,为非词成分,注音却为连写,违背了《现汉》“按词分写”的原则,因此,应当将目前的连写改为分写。如:
【抱佛脚】bào fó jiǎo【吃闲饭】chī xián fàn
三、结语
“按词分写”是成语、词组的注音原则,该原则的贯彻执行仍在于如何确立分词的标准。作为一部权威的语文型词典,《现汉》在分词方面应该具有更为客观的标准。《现汉》对“V单+NP”语块中NP的注音采取了一刀切的方式,违背了“成语、词组按词分写”的注音原则,应视NP的具体情况而定。希望在新一轮的修订中,《现汉》对“V单+NP”语块中NP的注音有更为科学和一致的处理。
(本课题为北京语言大学青年自主科研支持计划资助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批准号:09QN03。)
注释:
①“红脸”在《现汉》中出条,为动词,“指害羞。指发怒。”
与“唱红脸”中的“红脸”语义不同。
参考文献:
[1]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词典编纂处.汉语大词典[Z].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3.
[2]李慧.现代汉语“V单+NP”语块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
[3]杨书俊.三音节“V单+X+N单”构词分析[J].汉语学报,2005,(4).
[4]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倒序现代汉语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
[5]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6]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补编[Z].北京:商务印书馆,1989.
篇7
关键词:现代汉语 汉语词汇 词汇特点 词汇概念
中图分类号:H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3-0042-01
词汇的出现是中国汉语文化的重要转折,这些词汇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与深刻的思考。另外传统的汉语词汇体现的是传统乡土旧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没有形成系统的集合,形式较单一缺乏自身的特点。因为传统的词汇大多源于古代农业社会,没有经过时代的变迁。但是随着城市化的推进,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如今的词汇则源于现代都市,它们不仅新潮,而且自身带有一定的特点。
1 现代汉语词汇的概念
语言的基本单位之一是词,语言学界和学术界关注的问题一直都是“词”的定义。关于现代汉语中词汇的概念,至今仍是众说纷纭。从概念和意义的角度出发,词汇是一种语言形式,是普遍存在于人类思想意识中的某个表达方式。而现代汉语中的词汇则是汉语这一语言区域中约定俗成的用于体现单一完整理念的最小语言单位,也是组成现代汉语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成分。换句话说现代汉语词汇的概念及意义就是当今社会人类赋予它本身的含义及社会价值。
2 现代汉语词汇的特点
2.1 动静词汇的音节主体不同
现代汉语词汇的动静词汇音节主体不同,动态词汇主要是以单音节为主三音节为辅,而就静态词汇来说则以双音节为主。据统计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双音节词汇约占一半以上,闵家骥编写的汉语新词词典中,双音词有1,242个之多,约占总词数的75%。所以现代汉语词汇主要还是以双音节词汇为主。之所以形成这种局面,是因为古代汉语词汇向现代汉语词汇转变的一种倾向,就是双音节化。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新词汇多为双音词。(2)单音词被双音词取代。(3)单音词有了平行的双音词。(4)三音词去一个音节变为双音词。(5)四个或四个以上音节的词浓缩为双音词。现代汉语词汇的走向是双音化道路,这是人们追求简单明确性的结果,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2 定位词汇单位的界限不明确
现代汉语的定位词汇之间缺乏明晰的界限,现代汉语词汇其实是一个不明确集。不确定集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词和语素的界限不明确。依据理论,语素是最小的词语组成单位,词是最小的构词造句单位。有的构词语素已成功的转变为非成词语素,有的则处于发展阶段。处于发展阶段可能具有两重性,不仅是非成词语素,也是特定语境中独立成词的表现。第二,词和词组的界限不明确。一般分两种情况,一种是词与固定词组界限不清晰。另一个就是词和自由词组的界限问题,二者仍处于模糊状态。第三,固定词组与自由词组界限不明确,某些词组也许正是处在自由与固定之间,有的二者则都不属于,这种确立词目上的不确定性就是由这类词汇单位的双重性造成的。
2.3 构词多以偏正式复合法为主
现代汉语词汇多以偏正式来构词表义的,偏正式构词法便于理解,易于传递和巩固。由于现代汉语在构词上以复合法为主,且偏正式较多,因此现代汉语词汇表现的特点就是同素词丰富,一般同一系列的词在归类相关联系上用的是同一语素,共同形成一个包含同种语素的词族。词汇内的词就是依赖共同语素建立起来的,并体现了现代汉语构词以类相聚的特点。古代汉语词汇以单音词为主,构词以单纯构词为主,同素词族不及现代汉语词汇丰富。拿现代汉语跟现代印欧语系的语言相比,现代汉语词汇的偏正式复合法是较为突出的。
2.4 同义词表达形式上的伸缩性
现代汉语存在很多表达同一事物现象的同义词,而这些同义词的音节却不相等,表现在形式上的伸缩性。虽然符合语法规则和词义规则,却不符合表达音节的规则,也可以说不符合表达方式上的要求。现代汉语词汇的表达不仅重视语法词义,也讲究逻辑关系的连贯性,而且及其注重形式上的协调均衡性,律感和节奏上的自然和谐以及风格上的相互协调。这样,在选择词汇上就比较讲究词汇形式的特征,尤其是单双音节要明确。要满足汉语表达在词汇形式上的多样化选择,并满足汉语词汇单音节和双音节并存的状态。甚至保证单音节、双音节和多音节三者互不影响且相辅相成。
2.5 增强了构词理论性依据
增强了构词理论性依据,这一特点主要表现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现代汉语词汇主要运用契合法。就是根据人们对事物现象的认识成果,选择能反映事物现象的性质特征的语言素材,对事物现象加以说明,从而创造新兴词汇的方法。用契合法组成的词直接或间接地体现了事物的特性。其次,在现代汉语范围内,很少产生我舸省5ヒ舸室逯间没有理据可依,是无理据的词汇,现代汉语的新生词汇中已没有单音词的地位。然后,其减缩造词是组词的主要模式,增强了其理论依据性。最后,现代汉语吸收外来词语特别注重汉化,努力赋予汉语外来词语以理据,对之前音译的外来词语则同常用纯意译的自造词语去代替。
3 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汉语词汇随着现代化趋势与其使用环境是密不可分的。其呈现的特点可以总结为:一是动静词汇的音节主体不同,但是大多数现代汉语词汇都是以双音节为主。二是现代汉语词汇定位单位的界限不明确,一些单位定义不清晰,出现两边倒的现象。三是构词多以偏正式复合法为主,这样既简单易懂还便于记忆。四是同义词表达形式上的伸缩性,在同一事物的表达上出现了多种样式。五是增强了构词的理论性依据,一般根据契合法、减缩造词法等增强其理论依据性。最后通过对现代汉语词汇的特点的阐述,证明了现代汉语文化的发展正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得越来越强大并且具有其自身独特的风格。
参考文献:
篇8
迄今为止,有关《汉语大词典》(以下简称《大词典》)的研究成果已经非常丰硕了。“据统计,《大词典》出版以来,直接以其为研究对象的专著有十余部,论文千余篇。”[1]在众多的研究成果中,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成果、李申先生等著的《〈汉语大词典〉研究》(商务印书馆,2015年版。以下简称《研究》)是一部很有分量、很有特色的论著。
《研究》正文共有“引言”“《大词典》特点简论”“《大词典》订补”“《大词典》未收词语例释”“关于《大词典》修订的理论探讨”“结语”等六部分,核心内容又可以概括为两部分,一是关于《大词典》的具体订补,二是关于《大词典》修订的理论探讨。由于作者长期从事相关研究,既有扎实的语言学功底,又有良好的辞书学素养,因而订补词典疏漏,实事求是,可信度高;探讨修订理论,高屋建瓴,实用性强。
一
订补《大词典》疏漏无疑是全书的重点。具体包括两项内容: 一是订正《大词典》现有条目中的疏误;二是补充《大词典》未收录的词语。第一项内容从“释义不确”“义项不全”“例证晚出”“缺少书证或书证不充分”“词形不全”“引文有误”“其他失误”等七个方面对《大词典》进行全面排查,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逐一提出订补意见。其中释义问题343条,书证问题811条,立目问题61条,其他问题138条,总计1353条。第二项内容补充并考释《大词典》未收录的词语,共171条。两项合计1524条。可见,《研究》对《大词典》的订补,面非常宽,涉及词典编纂的方方面面;量也非常大,只有长期钻研、全面排查才能取得这样好的成绩。在具体研究过程中,以下几点值得肯定。
1. 重视近代汉语语料
作者认为,“衡量一部大型历史语文辞书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要看它是否充分地反映了近代汉语词汇的面貌”,而“以往的大型历史语文辞书在编纂中普遍存在着重雅轻俗、贵远贱近的倾向”,故把订补近代汉语条目作为研究重点。《大词典》内容极为丰富,凭个人之力,要对所有条目都进行考察和研究,显然是不可能的。作者长于近代汉语研究,而《大词典》在近代汉语词语收释方面相对比较薄弱,问题也比较多,所以该书把近代汉语作为主要考察对象。这种策略是对的。如谓“和缓”可泛指医生、“道长”可指御史官员、“不耐烦”有“身体不适”义、“制度”有“安排,处置”义、“气质”有“脾气,性气”义、“朦胧”有“欺骗”义、“郑重”有“重视”义、“问诸水滨”有“投水自尽”义、“端然”有“依然,仍然”义、“总然”有“总是,一直”义、“做”有介词“替,为”义、“同”有介词“替”义等,见解新颖,结论可靠,支撑语料就是近代汉语。再如“气死风(风灯)”“显微镜”“窝窝头”“穷光蛋”“开后门”“酒精”“风车”等,《大词典》或举现代作品例,或未举例,《研究》谓书证可提前至清代,靠的也是近代汉语语料支撑。
2. 善于用方言作佐证
《研究》在“词语考释上除重视书证外,特别重视征引方言口语活的语言材料”。造成辞书失误的原因很多,古今语言隔阂,文献材料不足,都会导致误解或费解。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能够借助活的方言,许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作者正是这样做的。如《大词典》“阿搂”条:“揉搓。元李寿卿《度柳翠》第二折:‘抖搜的宝钏鸣,]u的云髻松,阿搂的湘裙皱。’”作者认为释义有误,这几句写柳翠将被斩、被“吓杀”的情景,“抖搜”“]u”“阿搂”均为颤抖貌。今徐州一带仍说“阿搂”,音近似“合搂”,正是晃动、抖动、搅动义。又如《大词典》“割闹”条:“方言。指碎草,细料。”作者认为释义不够准确,“割闹”不是碎草或细料,而是碎草、树叶等混杂物,也写作“各闹”。《聊斋俚曲集・慈悲曲》第四回:“见哥哥已咱把各闹打扫了一大堆,还在那里扫。”董遵章释曰:“各闹,带尘土的碎草残叶。”李行健《河北方言词汇编》:“各闹,碎柴草。”并其证。再如《跻春台・巧姻缘》:“你去买少妻,反得老东西,看你这个人,还是点儿低。”同书卷三《心中人》:“爹爹呀,未必然,点儿低疾病临时变了症。”“点儿”“点儿低”是什么意思?作者根据东北方言释“点儿”为机遇、运气,释“点儿低”为时运不济,文献、方言互证,说服力就很强。
3. 辨析词义精细准确
《大词典》是精品辞书,要找出并纠正其中存在的差错,难度可想而知。《研究》借助搜集到的第一手语料,综合运用各种训诂方法,发现和解决了许多问题。作者往往从细微处入手,辨难释疑,得其真诠。例如,《大词典》“哑酒”条:“俗谓哑巴酒。喝酒而不行令猜拳。”作者认为,释义过窄,应是喝酒而没有游艺助兴。因为古代不唱曲、不玩武艺而喝酒也可称“哑酒”。“芳名”条:“……②对他人名字的美称。”作者说,释义过宽,“他人”可指女人,也可指男人,但男人的名字不能称“芳名”,《大词典》所举三例均指女性。“村牛”条:“蠢牛。对文盲的贬称。”作者认为,释“蠢牛”尚可,后加“对文盲的贬称”,画蛇添足,因为被称为“村牛”的不一定就是文盲。也有正本清源,破旧立新的。例如,《大词典》“都抹”条:“方言。嘟起嘴巴不吭声。《醒世姻缘传》第四八回:‘狄希陈都抹了会子,蹭到房里。’”作者认为,释义误,“都抹”义为徘徊、磨蹭,又写作“笃么”“独磨”“突磨”“杜磨”……“都”“笃”等字当系“踱”的借字,与噘嘴无涉。“梳拢”条:“①旧指第一次接客伴宿。”作者援引10个例句,排比归纳,得出结论: 《大词典》释义中动作发出者为“”,而各例中“梳拢”的动作发出者均为“客”,因而这个解释有误,正确的训释应是“客出高价让尚是处女的伴宿”。“压子”,《大词典》不收,或释为“养子”,或释为“典押给人做抵偿的儿子”,作者通过文献梳理和民俗印证证明,“压子”指借助过继儿子或用泥娃等方法来压住风水,以便促生儿子的风俗。除了辨析疑难词语以外,《研究》对《大词典》其他方面的订补也不乏可圈可点之处。如《大词典》“切云”条:“上摩青云。极言其高。《楚辞・九章・涉江》:‘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作者指出,例句为一对句,“长铗”与“切云”相对,均为名词。“切云”当为“切云冠”,古时的一种高冠。“通成”条:“方言。全部,整个。《醒世姻缘传》第四三回:‘到了那里,通成不得了,里头乱多着哩!’”作者指出,“通成”非一词。“成不得”意即“不成;不行”;“通”,义为“全然,完全;根本”。“通成不得了”意即“全然不行了”。诸如此类的精彩例子,俯拾即是。
二
探讨《大词典》修订理论是《研究》的又一项重要工作。作者认为:“虽然现在订补《大词典》方面已经取得丰硕成果,但总的看其研究也有明显不足: 一是微观考察较多,宏观研究太少。二是重视修订失误的实践,尚缺乏理论层面的探讨。”的确,现有订补《大词典》的著作或论文,绝大部分都是具体指出它在立目、释义、义项、书证等方面的疏失,并提出修改意见。这是一种微观研究。这种微观研究对《大词典》的修订和完善是十分必要的,可为《大词典》第二版的编纂和修订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是,对于《大词典》这样一部大型历史性语文辞书而言,光有微观研究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如果不能对整部辞书从宏观上加以审视,进行综合性考察,做更为系统深入的研究,那么书中隐藏着的许多问题可能就很难发现”。基于这种认识,《研究》专设“关于《大词典》修订的理论探讨”这个部分,以七十多页的篇幅,从七个方面入手,探讨第二版应当如何更好地规划全书,如何进行全面的修订和从整体上提高全书的质量。
这七个方面具体是: 词目增补类析,关于方言词语收录的标准问题,关于同义条目释义问题,义项排列顺序问题研究,对书证不一的专题考察,从史料笔记看《大词典》的修订,关于“死亡”义词语的调查研究。内容也涉及立目、释义、义项、书证等方面,订补条目约300条。这里观察其中几个专题。
关于词目增补类析。作者认为,《大词典》词语失收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对汉语词汇的一些特殊现象关注不够,在许多方面造成系统性缺失。因此,在第二版修订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七类词语――羡余词语、“反词同指”词语、缩略语、配套词、同素逆序词、异形词和别名异称。针对《大词典》在这七类词语方面失收的情况,提出按照类别从整体进行考察的建议。这对《大词典》修订时的收词立目工作肯定是有助益的。
关于方言词语收录的标准问题。作者认为,《大词典》非常重视方言词语的收录,但难称尽善尽美,主要是方言词语收录标准存在问题。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作者提出《大词典》收录方言词语应坚持“三为主原则”,即以文献载录的方言词语为主,以古代方言词语为主,以古今重要作家和作品中的方言词语为主。此外,作者还对《大词典》处理现代汉语方言词语提出了要把握好“三条注意事项”。收录标准厘清了,其他问题就容易解决了。
关于义项排列顺序问题研究。作者认为,《大词典》相当多的词语义项排列存在颠倒、错乱现象。要解决好这些问题,首先需要从理论上加强探讨,明确义项排序原则,并力求厘清一个个多义词的词义系统,注意释义的层次性和义项的层阶性,并用适当的方法予以体现。通过“刀”部“列”“利”“刺”“制”“剥”“割”六个词和“穴”部“窄”“窠”“穷”“窃”四个词的实例解剖,分析了《大词典》义项失序的情况及类型,提出了正确排序的策略。这些观点新颖务实,对大型历史语文辞书多义词的义项排序富有参考价值。
探讨《大词典》修订理论是《研究》的一大特色,它与订补《大词典》具体疏失部分相辅相成,又是后者的拓展和升华。其中许多见解不仅对《大词典》修订有直接帮助,对其他工具书的编纂和修订也有一定借鉴意义。
三
从《研究》的上述优点和特色可以看出,它为《大词典》的修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功不可没。但如果求全责备,《研究》本身也还存在一些小问题,可以进一步完善。今就微观研究部分整理几条,向作者和读者请教。
1. 有些条目释义还可斟酌
例如,谓“只好”有“大约”“差不多”义,表示估量,举《警世通言》“年纪也只好二八”、《照世杯》“离着杜景山只好七八尺远”等例。这种用法的“只好”当释为“只有”,表示数量少。近代汉语用例甚夥,如《西湖佳话》卷六:“闻说苏姑娘只好二十余岁,为何就死了?”《雨花香》第十种:“即或向岳父挪借,也只好些微,决不有六百两助我。”《后西游记》第三十九回:“原来真解没甚繁文,多不过一卷两卷,少只好片言半语。”并其证。谓“周章”有“周遍”“周全”“完备”义,举《飞龙全传》第五十二回“诸事都宜预备,免得临时局促,不及周章”一例。“周章”用在“不及”后面,当是动词,这一用法近代汉语词典多有提及,义为“张罗、办理”。谓“梢”可指“事物的结局(结果)”,“梢”又作“稍”,举《跻春台》“保佑你不久日就把稍翻”“早早翻梢赎儿身”“无有银钱去翻稍”“只要有钱翻了梢”等例。其实,“梢(稍)”即赌资、赌本,“翻梢(稍)”即翻本,也指转运、翻身,《大词典》均已收释。谓“沦”有“浇”“泡”义,举宋洪迈《夷坚志》“倾水沦茗”“携瓶沦茶”两例。“沦”,实作“瀹(yuè)”,义为煮,《大词典》即收有“瀹茗”“瀹茶”两条。谓“补丁”可指“宴席间增加的饭菜”,举《孽海花》第三回“(雯青)想得出神,侍者送上补丁,没有看见,众人招呼他,方才觉着。匆匆吃毕,复用咖啡”一例。此“补丁”即布丁,指用水果、面粉、牛奶、鸡蛋等制成的一种西餐点心,与“补丁”字面意思无关。
2. 有些条目义例不够密合
例如,“可笑”条谓《大词典》列“好笑”一个义项,还可补一义。“用作程度副词”,相当于“甚,非常”,凡举两例,次例为《敦煌变文集・燕子赋》:“燕子被打,可笑尸骸: 头不能举,眼不能开。”唐五代以来,“可笑”有程度副词很、非常的用法,学者多有论及;但此例“可笑”仍是“好笑”的意思,“尸骸”义为模样(多含贬义),如果释为“非常模样”,不可通。“清楚”条谓可补“将财物交割完毕”“偿还”义,引了很多例证,其中《跻春台》两例是“我的生意一本一利,交算清楚,还要说冤枉话”“众人收送清楚,尽都去了”,这两例“清楚”是形容词,为一般用法。该条下面又说:“有时亦作‘给楚’,例如《跻春台・巧姻缘》:‘不够开消,遂将铺子顶了,各会让些利钱,方才给楚。……’义同。”“楚”也有结清、还清的意思,但“给楚”不是一个词,“给”是用在动词前加强处置语气的一个虚词。“手尾”条“首尾。犹瓜葛。比喻互有牵连”,《大词典》引《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例,《研究》溯源到明代《鼓掌绝尘》第六回:“黄昏那一服药,却是你的手尾,我直要到五更时候才吃。”义与例不合。“首尾”是多义词,《大词典》义项八释为“指一手经办的事”,《鼓掌绝尘》的“手尾”应是此义。
3. 有些条目例证过于单薄
这种情况在第二部分“义项不全”一节里较为突出。这一节是补充义项,有些条目只有一个书证,虽然绝大部分是可以成立的,但似乎说服力还不够强。下面试举两例。如谓“时议”可补“商议”“商讨”义,举《续西游记》第十二回“只为一宗心事,特来时议”一例。《古本小说集成》本作“rh”。颇疑“时议”为“计议”之误。该书多用“计议”,如第十一回“众妖计议”、第十六回“见众僧纷纷计议,乃察探得知情由”“众妖计议已定”等,“计议”与“时议”形近(简化字“时”早已有之),先误作“时h”,后又作“rh”。“计议”有“商量”“商议”义,见《大词典》。又如谓“沿”可补“离”“差”义,引《水浒后传》第六回“(猛虎)咆哮剪尾,扑这道人,只沿一尺多近,不能到身”一例。“沿”,有的本子作“隔”,《古本小说集成》本作“沿”。“沿”恐为“没”之形误。笔者以上推测不一定正确,但从字面看,“时议”“沿”不该有如此奇特的意思,光有一个例子很难下结论。
书中存在这些小问题可能与学生参与了部分写作有关。些小疏失,无伤大雅。从整体看,《研究》毫无疑问是一部研究《大词典》的上乘之作。
附注
[1] 具体可参阅本文所评《〈汉语大词典〉研究》370页附录一“有关《汉语大词典》的成果目录索引”,下文对引自该书的文字不再注明。另外,专著还可补充一部: 周掌胜《汉语大词典论稿》,长春: 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至于书名或论文题目中没有出现“大词典”字样而内容涉及《大词典》的,那就更多了,难以一一统计。
参考文献
1. 李行健.河北方言词汇编.北京: 商务印书馆,1995.
篇9
关键词:外来词 “胡” 语义泛化
1.引言
外来词是在各种语言中都普遍存在的词汇成分。不同语言相互吸收外来词主要是在文化接触、语言接触过程中发生的。
正如萨丕尔所言:“语言, 像文化一样, 很少自给自足。交际的需要使说一种语言的人和说邻近语言或文化上占优势的语言的人发生直接或间接的接触。交际可以是友好的或敌对的。可以在平凡的事务和交际关系的平面上进行, 也可以是精神价值——艺术、科学、宗教的借贷或交换”汉语在历史发展中,也与许多语言发生过接触。《汉语外来词词典》一万余条,所收外来词语源共84种。汉语中有很多来自少数民族语的语词成分,如来自梵语的“琉璃”,突厥语的“琥珀”等。秦汉时期外来词尤以匈奴语居多,如“猩猩”、“狮子”、“胭脂”、“胡”。随着语言的发展,汉语出现了大量的带“胡”字的描写词,如“胡豆、胡麻、胡饼、胡姬、胡说”等。
学界对于“胡”字词是否属于外来词尚存在争议。学界公认语素“胡”是外来语素,但对“胡闹”、“胡豆”、“胡床”、“胡桃”等“胡”字词及“胡搅蛮缠”、“胡言乱语”等成语是否属于外来词尚不明确。
本文将对异族语素“胡”及“胡”字词进入汉语后的归属问题进行简要探讨,并对语素“胡”功能转变和构词能力进行初探。
2.对外来语素“胡”的考察
2.1“胡”字考源
“胡”在古代是对“匈奴”的另译。汉语“匈奴”一词最早见于《史记》。史有为在《外来词——异文化的使者》一书中介绍:汉文典籍中关于匈奴异名多达32种,如“鬼方”、“混戎”、“犬夷”、“猃狁”、“隗国”等。他指出,这些异名也许只是匈奴中不同部落的自称,是同一词的变异。其中“方”、“国”、“戎”、“夷”都是汉人所加,去除这些,余下的成分与“匈”、“胡”都是一音之转。由此可见,“胡”最早是通过音译方式引入汉语的。
2.2“胡”的语义泛化
“胡”首见于西汉《汉书·匈奴传》:
“南有大汉,北有强胡,胡者天之骄子,不为小礼以自烦。”
汉初,“胡”是北方匈奴氏族的自称。而随着中原文化与西域异族文化的冲突、交流,“胡”在两汉时期逐渐从专称演变为通称,泛指北方、西方非中原民族,也指部分东方非中原民族。如“东胡”指称鲜卑、乌桓。
“胡”作为一个单音节语素符合汉语的音节特点,加上胡汉文化冲突、交往,其能产性不断增强,“胡”的语义进一步泛化。至魏晋时期,“胡”指“来自北方和西方民族的,以及来自国外的(东西)”,大量异族的物产、文化产品都冠之以“胡”,如“胡床”、“胡拜”、“胡旋舞”等。
东晋时期,五胡乱华。胡人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赶走了西晋统治者,主宰了中原。但居于统治者地位的胡人文化落后,不羁礼法,与中原礼法格格不入。汉人说话办事多“克己复礼”,非礼勿言,非礼勿行,加之对异族统治者的仇视心理,汉人便把乱说和没有根据的说话称之为“胡说”、“胡扯”;不讲理、越轨的行为称之为“胡闹”,“胡来”。此后,“胡”又多了一项意义,即“随意乱来”。
“胡”的语义泛化路径大体标记为“专制北方匈奴氏族——泛指北方、西方非中原民族——北方和西方民族的,以及来自国外的物产、文化产品——异族文化差异导致汉族对外族人行为的评定”。
3.“胡”字描写词的归属界定
3.1外来词的界定
外来词的吸收方式分为五类,即纯音译、半音半意译、音译加表义类语素、音译兼意译、借形。学界对于外来词历来有不同的看法,这些看法综合起来有两种:一种观点认为只有音译词才能算是外来词,另一种观点则认为音译词、意译词都是外来词。第一种观点过于片面,汉语在吸收借用外族语言时不是只有音译一种方式,那些来源于汉字文化圈其他民族的外语词,有些在字形上与外语原词还存在着联系,如“政治、消费、生产、革命、民主”等,这部分外来词语也应该归属于汉语外来词。
在对意译词是否属于外来词的界定上,史有为认为意译词分半音半意及“仿译”(calque)两类,它们均称为“准外来词”,但一般不列入外来词中,这些“准外来词”实际上是汉语固有词。
3.2“胡”字描写词归属界定之我见
笔者认为,“胡”作为外来语素是必然的,“胡不思”、“胡洛真”、“胡同”、“葫芦巴”等音译词归为外来词也是肯定的。
然必须指出的是,并非含有外来成分的词就是外来词。不少词语音上虽然有源自外族语的成分,但语义上并非整体上借自该语言的词并不属于外来词。大量“胡”字描写词其实是用本族语言的语素和规则构成的新词,只不过该类词把外族语里某个词的意义移植进来。这一类“胡”字描写词如物名“胡豆”、“胡麻”、“胡马”、“胡姬”;文化产物“胡旋舞”、“胡坐”、“胡拜”;对异族的描写引申出的“胡来”、“胡闹”都不属于严格的外来词范畴,更准确来说应该是汉语固有词。
4.外来语素“胡”的功能演变初探
4.1词典释义
《现代汉语词典》对“胡”的解释如下:①古代泛称北方和西方的民族;②古代称来自北方和西方的民族的(东西),也泛指来自国外的(东西);③姓氏;④表示随意乱来,⑤疑问代词,⑥胡子,同“鬍”。(“胡”作为疑问代词,仅零星见于上古文献,至汉末已消亡,口语中不再运用,且与西域语言的传入无关[8]。义项③、⑥均不是外来词,不属于本文探讨范围)
《现代汉语词典》收“胡”字词共计32条,其中属于汉族与本国外族接触而产生的“胡”字描写词为28条。
《汉语大辞典》收“胡”字词外来词词典收词338条。其中属汉外接触而产生的达264条,约占78%。
但在《汉语外来词词典》中,“胡”字词25条,其中反映西域事物的共计20条。如“胡不思”指西域的一种拨弦乐器,源于突厥语“qobuz”;“胡洛真”指守卫官,源于鲜卑语“uraqcin”;“胡达”指伊斯兰教徒的“阿拉”,源于波斯语“khuda”;“葫芦巴”指西域一种豆科植物,源于古阿拉伯语“hulbah”;“胡同”指小巷,源自蒙古语“gudum”等。岑麒祥主编《汉语外来语词典》中收“胡”字词4条,除“胡地布拉斯”(英国人名)外,“胡达”、“胡同”、“葫芦巴”均属于少数民族外来词,这些词均见于《汉语外来词词典》中。
4.2由外来语素演变成汉语基本语素
“胡”作为外来语素具有很强的构词功能。我们认为“胡不思”属于外来词。但要说“胡琴”是外来词,或许会引起争议。“胡琴”一词中,“胡”更多的是一个“注源性”标记。与之相类似的还有“胡天”、“胡马”、“胡沙”等,这些词都是汉人根据自身社会的事物或交际需要,自主的将外来成分“胡”与汉语固有的“琴”、“天”、“马”、“沙”等成分结合而成,以形容“胡”所指称地区的事物、物名、文化习俗等。这些词的整体并非直接来源于外族语,只是汉语自创之词。
直到今天,“胡”还是现代汉语的基本语素之一。可构成“胡琴”、“胡凳”、“胡马”、“胡来”、“胡闹”、“胡乱”等词。(值得注意的是,胡琴简称“胡”,它在语言发展中又成为另一实语素,可构成“二胡”、“板胡”、“京胡”等)
4.3“胡”的“注源性”标记功能
“胡”这个语素作为外来语素是肯定的。“胡”作为外来语素具有很强的构词能力。而在“胡”字描写词中,“胡”这个语素更多的体现了其“注源性”的标记功能,即说明某事物的来源。而这种功能并非以引进该词为目的,只是融入汉语后,作为基本语素的构词能力的体现。
4.4“胡”的文化功用及语义变化
“胡”字词在汉语构词能力中充分显示了其“文化功用”。 从文化的整体上看,外来词无疑是异文化的使者,是文化冲突、融合的体现场所。外来词可以给汉语社群带来异域的视野,如前文提及的大量“胡”字物名词语。
而由于异族文化差异、言语不通,“胡”引伸出不讲理、乱来之义,这是其作为一个基本语素融入汉语之后经“重新分析”,发生了被全民接受的表意变化——这种变化也体现其语义贬降。
“胡”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改变了它的语义要素, 发生了被全民接受的表意变化。基于民族文化、民族心理的差异性,汉人对胡人所言称之“胡说”,所作称之为“胡来”,逐渐由中性词发展成贬义词。
而“胡言乱语”(出自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六)、“胡搅蛮缠”(出自明杨尔曾《韩湘子全集》)、“胡姑姑,假姨姨”(出自元无名氏《谢金吾》,指胡乱认亲戚)等成语、俗语的出现及在文学作品中的大量应用,更是其语义贬降的体现。
5.结语
篇10
关键词:名词 AABB重叠式 组成成分 结构关系 凝固性
对名词的AABB重叠式,一般是从语义、语用、句法功能的角度进行考察,很少有人针对名词的内部成分及结构特点进行分析。《现代汉语常用字表》分常用字(2500字)和次常用字(1000字)两个部分。常用字部分包含名词996个,能进入AABB式的有245个,组词121个,约占20%。次常用字部分含有名词358个,能进入AABB式的有16个,组词8个,占4%。本文以北京语言大学汉语语料库和国家语委现代汉语语料库为语料来源,以《现代汉语常用字》为基础材料,对能进入AABB重叠式的名词的特点进行分析;并从语音搭配、语义、结构关系以及凝固性等方面对AABB重叠式从内部和外部进行考察。
一、AABB重叠式的组成成分
能进入AABB重叠式的名词,有以下8种:
1.表示时间的名词。如:时、代、朝、刻、生、世、年、月、岁、日、夜、天等。组成:时时刻刻、生生世世、朝朝代代、日日夜夜、年年岁岁、世世代代、分分秒秒等。
2.表示方位的名词。如:上、下、前、后、南、北、左、右、里、外、内、东、西等。组成:上上下下、前前后后、里里外外、内内外外、南南北北、东东西西、左左右右等。
3.表示日常用品名称的词。如:桌、椅、箱、柜、坛、罐、碟、碗、鞋、袜。组成:桌桌椅椅、箱箱柜柜、坛坛罐罐、瓶瓶罐罐、碟碟碗碗等。
4.表示实物名称的词。如:花、草、瓜、果、米、面、枣、山、水等。组成:花花草草、瓜瓜果果、瓜瓜枣枣、米米面面、山山水水等。
5.表示自然现象的名词。如,风、雨、火、雪、霜等。组成:风风雨雨、风风火火、风风霜霜等。
6.表示人际关系的词。如:子、孙、祖、辈、世、代、君、臣、父、爸、妈、爷、奶、叔、伯、婶等。组成:子子孙孙、祖祖辈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叔叔伯伯等。
7.表示身体器官或与之有关的名词。如:口、肠、肚、手、脚、眉、眼等。组成:口口声声、手手脚脚、眉眉眼眼、肠肠肚肚等。
8.其他名词。如:字、句、村、寨、形、色、落、角、边、沿、岸、条、框、块等。组成:字字句句、村村寨寨、角角落落、条条框框、条条块块、边边角角、边边沿沿等。
二、AABB重叠式的内部特点
(一)A与B在结构上的关系
名词AABB重叠式中A与B的结构关系有三种:
1.AABB重叠式有与之对应的复音节词AB。这样的名词AABB重叠式比较常见。例如:里里外外、方方面面、花花草草、山山水水、上上下下、恩恩怨怨、是是非非、枝枝叶叶。有对应的双音节词里外、方面、花草、山水、上下、恩怨、是非、枝叶。但是这部分AABB重叠式在意义上大多与复音词AB相比没有什么本质的变化,只是在语义色彩方面有量上的增多或时空上的延展。例如:
(1)放在嘴边美美地一吸,立时一种甜丝丝的感觉从舌尖泛起,充盈了每条神经的枝枝梢梢。(唐云冈《家乡的柿子树》)[1]
(2)少平一边从街道上往过走,一边泪眼朦胧地寻找着过去涉足过的角角落落。(路遥《平凡的世界》)
因此这类AABB,《现代汉语词典》一般不收录。由复音节词AB形成的名词AABB重叠式更像是一种AB的构形形式。
2.AABB重叠式没有与之对应的复音词AB。这又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a.名词的AABB重叠式的词义与A、B都不相同,已在其基础上形成新的意义,并具有凝固性。我们认为这种AABB重叠式已经成词,并且大都被收进《现代汉语词典》。例如:星星点点、婆婆妈妈、家家户户、口口声声。
b.名词的AABB重叠式,只是在具体语境中的临时性组合。这种AABB重叠式更多是为了语言上的创新,或达到某种修辞效果,出现的频率比较低。例如:
(3)农民把家产的粮食、鸡鸭、手工编织的筐筐篓篓送到集市上,换回火柴、海盐、德国针、西洋色。(邓友梅《据点》)
(4)严青秀从喉咙里发出暴怒的声音,但被撞倒的桌桌椅椅给淹没了!(于晴《情惑那西色斯》)
(5)女儿坐在餐桌边,边吃早饭边入神地看着小说书,烤面包上的白脱油,就像铺地板样,边边角角都铺到家了。(刘子成《青纱帐,母亲》)
3.A与B一般不成词,但在成语中往往可以连用,这种AB组合可以说是古代汉语中语法结构的遗留。如“男女有别、长幼有序”都出自《礼记》,“声泪俱下”出自《晋书》,它们形成AABB重叠式分别是:男男女女、长长幼幼、声声泪泪等。
(二)A与B在语义上的关系
1.A与B意义相关。例如:碟碟碗碗、门门窗窗、鞋鞋袜袜、枝枝梢梢、枝枝桠桠、花花草草里的碟与碗、门与窗、鞋与袜、枝与梢、花与草等都是相关事物。
2.A与B意义相同或相近。例如:家家户户、年年岁岁、岁岁年年、世世代代等,其中家与户、年与岁、世与代所表示的意思都是一样的。斑斑点点、点点滴滴、山山岭岭等,斑与点、点与滴、山与岭意义相近。
3.A与B意义相反或相对。例如:恩恩怨怨、日日夜夜、昼昼夜夜、上上下下、前前后后、内内外外、里里外外、南南北北、左左右右、东东西西等。其中的恩与怨、日与夜、昼与夜、上与下、前与后、内与外、里与外、左与右、南与北都是意义相反。
4.A与B意义上属于上下位关系。A与B属于同一个语义场,但在意义上属于上义层次与下义层次的关系。例如:时时刻刻、分分秒秒、岁岁月月、年年月月、字字句句、子子孙孙、祖祖孙孙、婆婆妈妈。其中秒、分、刻、时、月、岁、年都是表示时间概念的词,所记录的时间单位依次增大。
(三)A与B在语音搭配上的关系
在121个AABB重叠式中,有90个词的AA是平声,BB是仄声。AABB是平平仄仄音律格式。例如:眉眉眼眼、时时刻刻、朝朝代代、分分秒秒、方方面面、朝朝暮暮、砖砖瓦瓦、针针线线等。平仄相配有一定的规律,读起来错落有致,悦耳动听,能增强语言的音乐美,形成抑扬顿挫的效果。如果跟排比结合起来运用,其节奏感和音乐美会表现得更明显。例如:
(6)风风雨雨,恩恩怨怨,波波折折,自打她1969年嫁到严宏昌家里之后,她经历得太多太多了,以至流干了泪。(孔章圣《紫金岁月》)
(7)那天下午,分队全体人马上后山搬运、挖坑,坚壁、清野。满山上摆满了桌桌椅椅,碗碗盏盏,筐筐篓篓,坛坛罐罐。(欧阳山《圣地》)
三、名词的AABB重叠式的凝固性
现代汉语中,一些名词的AABB重叠式由于使用频率高且内部结构比较固定,并具有全新的内涵,成为一个词,比如家家户户、星星点点、生生世世、婆婆妈妈、口口声声、鬼鬼祟祟、风风火火、形形等。我们从《现代汉语大词典》对这些词的解释就为:
生生世世:佛教认为众生不断轮回,“生生世世”指每次生在世上的时候,就是一辈子的意思,现在借指一代又一代。
星星点点:①形容数量很少或很零散;②形容数量多而且分散。
口口声声:形容不止一次的陈说、表白或把一种说法经常挂在口头。
风风火火:①形容急急忙忙、冒冒失失的样子;②激烈、活跃或有冲动的样子。
这些名词的AABB重叠式大部分能表示整体性的形象,可以看做一个固定的词。名词AABB重叠式的凝固性必须满足三个条件:
1.AA与BB不能替换位置。如“朝朝暮暮”不能换成“暮暮朝朝”,“婆婆妈妈”不能写成“妈妈婆婆”。
2.AA与BB之间不能加上连词或其他的词。如“口口声声”之间不能加上任何其他成分。
3.AA与BB不能更换成其他成分。如“形形”不能说成“形形XX”等。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名词的AABB重叠式,无论在组成成分、结构、意义、语音配置上都具有鲜明的特点。了解名词的AABB重叠式结构上的特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其在语义和语用上的功能。
注释:
[1]本文例句均来自北京语言大学汉语语料库及国家语委现代汉语语料库。
参考文献:
[1]国家语言工作委员会国家教育部.现代汉语常用字表[Z].http:///Resources.aspx.
[2]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3]北京语言大学.北京语言大学汉语语料库[Z].http://
[4]国家语言工作委员会.国家语委现代汉语平衡语料库[Z].http:///index.aspx
[5]郭志良.有关AABB重叠式的几个问题[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7,(2).
[6]邢福义.形容词的AABB反义叠结[J].中国语文,1993,(5).
[7]张谊生.现代汉语名词的AABB复叠式[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1999,(1).
[8]沈清淮.名词的AABB叠合[J].汉语学习,19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