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循环范文

时间:2023-04-06 17:59: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双循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双循环

篇1

1、所谓国内国际双循环,简单说就是既开发国内市场,又拓展国际市场,两条腿走路,两方面相互促进。

2、在国际环境发生剧变的条件下,要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以更好地保障中国经济安全,拓展经济发展空间。国内大循环为主体,要立足于扩大内需,维护国内的产业链安全与供应链安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促进,需要通过积极推动新型全球化,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促进国内循环、国际循环相互促进的全球大循环。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关键词】c语言 循环嵌套 五步三变量

顺序结构、分支结构、循环结构在结构化程序设计体系中是三种基本的结构类型,然而循环结构在这三部分中属于最为复杂的一种,根据现阶段的教学经验,对于双循环结构来说都是难以理解,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分析总结出“五步三变量”的方法,所谓五步即为:第一步为概念导入;第二步为嵌套定义、格式及典型应用的理论讲解;第三步为分析程序,找出“三变量”;第四步为写出程序;第五步为用所学内容解决导课环节设置的引例。

1 概念导入

循环结构要求需要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为了能够增强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应当设计一下概念导入的环节。由于具备了C语言的while,do---while,for等三种类型的循环格式,因此这种顺序安排循环嵌套的概念导入环节。

启发一行式子能够利用循环结构来实现结果,然后九行这种结构的式子应该如何处理呢?这即为我们需要进行学习的内容,从而就可以顺利地解决这个问题,因此导入相关的概念知识点。

2 嵌套的定义与格式

(1)嵌套的定义。假如在一个循环体中同时包括了另一个完整形式的循环结构,则这称为双循环嵌套。(2)嵌套的格式。while、do-while、for这三种循环结构类型允许各自嵌套,同时可以互相嵌套。

3 分析程序,找出“三变量”

根据现阶段的实际教学经验,对于双循环结构来说通常都是难以理解的,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分析总结“三变量”方法,解决这种循环嵌套问题,只需要找到三个变量(行变量1,空格变量k和列变量J)即可,从而能够轻易地解决双循环这种问题。以输出图1作这样的图形为例。

例子分析:

这种图形问题,能够这样进行简单理解。第一行犹如来了第一个体育老师,让你跑一圈,第二行犹如来了第二个体育老师,让你先做一个仰卧起坐,然后再跑了两圈,第三行犹如来了第三个体育老师,让你先做两个仰卧起坐,然后再跑三圈,依次类推,逐渐寻找规律,来了第1个体育老师,你会做1-1个仰卧起坐,再跑1圈。

运用C语言的专业术语解释,体育老师的个数相当于行数,仰卧起坐的个数相当于空格个数,跑圈数相当于输出#号的个数。分别使用i表示行,k表示空格,J表示#号,解决这种图形问题,只需要寻找出这三个变量即可。

先找出行变量i,这个图形总共3行,因此i值相应的变化是从1到3,for(i=1; i

再找空格变量k,根据图形分析,列出各行相对应的空格值,从而可以推出k和i的具体关系。行变量i为1,2,3,i,对应的空格变量k为0,1,2,i-1,由于k和i是i-1的关系,因此得到变量k,for(k=l;k

根据相应的图形分析,列j出每行的列值,从而推出j与i的具体关系。行变量i为1,2,3,i而对应的列变量为1,2,3,i。由于J和i之间是相互相等的关系,因此能够得出变量j,for(j=l;j

4 写出执行程序

5 结束语

在概念导入环节中的九九乘法表,这犹如来了九位体育老师,各位体育老师没有让做仰卧起坐,只是跑了九圈,因此这里的k变量能够进行省略,只需要找出i与J变量即可,总共有九行,因此for(i=l;i

双循环嵌套结构输出图形的相关问题,基本上都是大同小异,运用相关的学习方法,寻找出具有三变量时有的图形相对比较简单,只需要两个变量即可完成,不需要空格变量),能够快速轻松地解决这种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1]李像颖.c语言教学改革浅见[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9).

[2]段红义.C语言循环结构教学浅析[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3(24).

[3]崔敏.浅谈C语言循环语句教学方法[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02).

[4]曾辉.探讨C语言中循环结构的教学方法[J].科技信息,2010(26).

篇3

Abstract: Most areas in China require heating, so heating energy consumption is the main part of build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winter. Solar, as the low renewable energy, has the advantages of cleannes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renewable energy, etc.. If people can make full use of solar energy as the auxiliary heat source of heating system, heating in winter, can not only reduce the consumption of fossil energy, but also improve the utilization of solar energy in building heating energy, and at the same time, can also reduce the pollution emissions from fossil energy consumption so as to save the high energy consumption and greatly reduce the operation cost.

关键词:太阳能集热器;低温辐射;节能减排;优化运行

Key words: solar collector;low temperature radiation;energy-saving and emissions reduction;optimal operation

中图分类号:TK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11-0194-03

0 引言

目前,全球能源危机日益严重。利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我国多数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年日照量在2200h以上,年辐射总量大约为3340~8360MJ/m2,相当于110~250kg标准煤/m2[1]。未来能源发展的趋势,太阳能节能更是建筑节能中最关键的一点。

本文研究了太阳能低温地板辐射采暖系统的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得到了太阳能地板采暖系统在运行期间内有着良好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虽然初投资较高,但运行费用低廉,并且长期运行该系统可大大减少二氧化碳排量,有利于缓解全球变暖,同时也减少了酸性气体和悬浮颗粒物的排放量。

1 工程概况

传统的太阳能采暖装置的系统运行不够稳定,易出现温度波动。夜间采暖效果不好,能量利用率低。

本装置提出一双循环电辅助热管太阳能地板辐射采暖装置,该装置适用于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别墅、低层办公室建筑及农村住宅的冬季供暖,装置特征在于由热管式太阳能集热系统、电辅助加热系统和地板辐射采暖系统组成的综合供暖空调系统,传统模式电加热辅助太阳能采暖装置采用了一个大水箱,并把电辅助加热装置放入了大水箱,本装置的关键技术在于采用双循环供热模式,增加了一个小水箱,并把电加热装置放入了小水箱中,可以明显缩短电辅助加热的时间,改善电辅助加热的效果。节约了加热大水箱的能量,使系统温度稳定。做到了既节能又舒适。集热器安装如图1[2]。

2 理论模型建立及能耗分析

为研究系统的适用性和节能性,本文选择在我国华北地区的城市――北京市,建立一栋小型别墅模型。该建筑模型采用太阳能集热系统和电辅助加热系统并联,以改善辅助加热采暖效果。在该建筑模型内分别用dest和ansys作能耗分析,通过软件模拟计算得出本工程能源消耗量并分析,为双循环电辅助热管太阳能地板辐射采暖装置在我国太阳能资源丰富地区的推广及运行情况做理论上的指导。

室内的设计工况以及室外气象参数是负荷的主要影响因素。Dest软件本身集成了193个典型城市的气象数据,这些气象数据是由气象模型Medpha所生成,其基础是20年的实测数据和随机气象数据模型[3]。本工程采用的是地板辐射采暖,设计室内温度略低于市政供暖室温。但是辐射采暖的舒适度高于对流采暖舒适度,所以可以达到舒适度要求。工程中设计室内温度最低为13.5℃,最高温度17℃。

使用dest对建立本工程模型,将系统的数据参数输入程序,用dest计算作能耗分析各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

Dest作分析计算后得出室内负荷及面积热指标列入表1。

Dest作分析计算后得出房间热荷统计列入表2。

Dest对本系统分析后统计得出采暖季单位面积平均热指标为19.63W/m2,则平均热负荷为2355.6W。

3 数据分析

本章对双循环系统性能进行数据分析,数据来自北京地区实验实测记录,分别对双循环系统在不同运行工况下的能耗和室内状态及理论分析,为实际的双循环系统提供理论依据。

3.1 大循环工况分析

太阳能的蓄热主要从早上7:00开始持续到下午5:00,但是由于水箱的蓄热,大循环可以持续到23:00。以2015年2月11号为例分析一天中逐时温度变化分析。

主要温度变有以下几方面:①图3中室内温度T8基本稳定在15℃。室内温度没有因室外温度变化而波动,适合人的居住活动。这也体现了本系统的供热的稳定性。②图2中从7:30以后集热管温度T2、T3开始急剧上升,温度达到大水箱温度时开始对水箱加热,集热管的温度变化变缓。③图2中大水箱里的水经水泵循环到集热器,在集热器中加热,大水箱与集热器温度变化趋势几乎一致。④16:00以后集热管集热能力下降,不足以承担室内负荷,大水箱温度降低。17:30之后几乎无集热(此时热管温度曲线与大水箱温度曲线分离),但由于大水箱有较高温度,因此可以继续为室内供热。

系统中温度的波动主要体现在太阳能加热方面,早上因为太阳辐射,集热管对大水箱加热。大水箱开始蓄热,温度逐渐上升,至最高峰15:30以后集热管集热量小于冷负荷,大水箱开始释放储存的热量,温度开始降低。

大水箱温度约在早上8:10达到30℃,此时大循环开始。在刚开始由大水箱供热时,太阳辐射强度不能够承担热负荷,所以大水箱温度有一小段下滑。随着太阳高度的变化,吸收的太阳能越来越多,大于室内负荷。此时大水箱开始蓄热,大水箱总能量上升,温度增加。太阳能热管吸收的能量一部分承担室内负荷,另一部分转储存在大水箱中。一天中焓值最高出现在15:30,此时热管吸收的太阳能刚好等于室内负荷,大水箱储热达到最大值。此后,被吸收的太阳能小于室内负荷,大水箱储存的热量开始承担室内负荷。按照2kW的负荷计算,大约在22:00以后大水箱温度低于25℃。系统也由此进入小循环工况。

如图4,在14:30之前蓄热功率时大于放热功率的。这段时间水箱的温度会持续增加,之后则持续减少。放热功率曲线与时间轴围城的曲线要大于蓄热功率与时间轴围城的曲线的。水箱蓄热平均功率在3.55kW,放热平均功率在3.31kW。则蓄热能效计算如下:

蓄热量=蓄热功率×蓄热时间=115020kJ

放热量=放热功率×放热时间=96520kJ

蓄热能效=放热量/蓄热量×100%

蓄热能效=83.916%

3.2 小循环工况分析

当大水箱温度低于25℃时,则不足以保证室内舒适的温度。系统自动切换到小循环工况,由辅助加热器提供热量。与太阳能加热不同,电加热更稳定。当系统切换到小循环工况时,加热器迅速加热小水箱。如图3.4所示,小水箱水温稳定在32~35℃之间,室内温度稳定在14.3℃。循环供水温度为30.51℃,循环回水温度为24.44℃,供回水温差为6.07℃。

太阳能集热器持续吸收热量加热大水箱,当大水箱温度大于30℃时,系统切换为大循环工况,电辅助加热停止工作。

3.3 辅助加热效率分析

式中:Q1表示被室内利用的热量kW;C表示热媒水的比热kJ/kg;M表示热媒水的质量流量kg/s;ΔT表示热媒水的供回水温差℃;η表示热量利用效率;P表示辅助加热器的功率kW。

η=4.18×0.073×6.07/2×100%

=92.6%

3.4 节能减排及经济效益分析

本工程面积为120平方米,则每年供暖费用为2880元。

电辅助加热器的功率为2kW,平均工作时间为夜间23:00至次日8:00,时长九个小时。耗电量18千瓦时(每月消耗电量540千瓦时)。北京市供暖时长为120天,总耗电量为2160千瓦时。

北京市居民基准电量为240千瓦时/月。现按每户日常用电量为240千瓦时/月计算。则当年11月份到次年3月份用电量分别为510千瓦时、780千瓦时、780千瓦时、780千瓦时、510千瓦时。

按阶梯电价收费标准,则每月采暖用费计算如下:

11月:160×0.5383+110×0.7883=172.841元

12月:160×0.5383+380×0.7883=385.682元

1月:160×0.5383+380×0.7883=385.682元

2月:160×0.5383+380×0.7883=385.682元

3月:160×0.5383+110×0.7883=172.841元

合计=172.841+385.682+385.682+385.682+172.841=1502.728元/年。

本工程出投资约为2万元。北京市对太阳能采暖补贴如下:

太阳能热利用。农村住户在自有住房和村集体在公用建筑安装太阳能采暖设施的费用由市发展改革委固定资产投资承担30%、农村住户或村集体承担三分之一,剩余部分由区县政府承担。除去政府补贴实际投资为6670元,每年采暖费用节省费用为1377.272元,所以五年内收回初投资。

以后每年节约1377元的建筑能源费用,相当于节约了1747千瓦时的电量(6289.2MJ)。1kg标准煤能够产生3.2kg的CO2,同时1kg标准煤能够产生20908kJ的热量约为5.8度电。所以一年可以节约燃煤301kg,减少CO2排放量963kg。

4 结论

从数据分析中可以得出若一间120m2的房间适应双循环地板辐射采暖系统的话,则每年可以节约用费1377元,节约用煤301kg,减少CO2排放963kg。同时,在除去极端天气情况下。室内温度可以维持在14℃以上,由于辐射采暖的舒适度还略高于对流采暖。本系统不仅高效的利用了太阳能,还解决了传统太阳能采暖夜间能耗大、温度不稳定的问题。

具体结论如下:

①本系统可以节能减排,减少化石燃料使用。

②系统是环境友好型技术,是有利于环境的生产和消费方式,促进走向环境友好型社。

③我国应加大投资力度,降低生产成本,大力开发利用农村太阳能资源,大面积推广使用本系统,争取能形成规模效应,在国际碳交易市场出售减排额。这样不但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有助于国家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还可以显著增加农村人口经济收入,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倩,高新宇.太阳能采暖系统应用现状与发展[J].区域供热,2009.

篇4

关键词:斜坡电梯;结构设计;矿井运输;运输效率

引言

一般单台自动扶梯同一时刻只能实现单向运行,其梯级在返回状态时无法运送人员,有一半的梯级踏板一直保持在无承载的运行状态,也就是说有50%的梯级是处在浪费的状态。如果想要实现双向运行,一侧上行一侧下行,就必须安装两台普通自动扶梯装置,这样增加了整个系统的重量、占有空间,而且使安装维修困难加大。因此如果能够使同一台运输装置扶梯的全部处于向上运行与向下运行的梯级同时载客,即双向环行,其工作效率将相当于普通两台装置同时运行的效率,并减少能源消耗。

1 整体结构设计

斜坡扶梯整体结构包括多点驱动装置、梯级双向环行系统、导轨系统、上下出入平台、扶手系统及桁架支架系统共六大机械系统。图1中(a)为三维视图,(b)为主视图,(c)为俯视图。该Pro/E三维模型是倾斜段缩短到后的模型,实际的斜坡扶梯,倾斜段将达到200m以上。多点驱动装置布置的相隔距离也只是示意距离,实际间隔距离将达到20m以上。

其关键结构原理如图2所示:两侧承载及单侧导向的梯级前后依次相连形成链条式的双向循环结构,即梯级双向环行系统;所有梯级铺设于环形导轨上,由导轨进行承载及导向;导轨包括梯级两侧行走轮导轨及一侧调整姿态导轨;梯级在两端转弯采用翻转竖起方式转弯,不用脱钩;两端设有人员出入平台;梯级上安装扶手柱,采用链条式扶手系统。

2 关键装置结构设计

2.1 驱动装置

双向循环斜坡电梯采用多级驱动方式,布置多个驱动,并且单个驱动单元可以同时驱动多个梯级,有多个驱动点,其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

在同步轴及反向齿轮的作用下,驱动主机同时驱动梯级式链条上行及下行,保证了上行时梯级的两侧驱动及下行时梯级的两侧驱动共四处驱动是同步的,上行下行方向相反。考虑到需要对驱动链条进行及时的张紧,加设了一套张紧装置。斜坡扶梯的驱动是通过驱动链条上的驱动齿与梯级上驱动轮啮合来驱动的。

(2)双向循环梯级 双向循环的梯级整体结构如图4所示。

结合图2,其结构原理为:梯级通过连接板依次前后相连,形成链条式循环结构;梯级两侧的轮子夹紧导轨,一侧导向轮由导轨导向,确保了梯级在运行过程中的正确姿态。确定导轨轨迹后,该梯级双向环行系统只要加上驱动即可沿着导轨实现向上、向下、翻转、转弯等循环运动。

为了满足双向环行的功能要求,梯级式链条必须在两端转弯,但转弯时需要本论文采用的是将梯级竖起转弯的方式,先将梯级从水平状态竖起,因为梯级外侧与内侧的运行部件在竖起时从图1(c)俯视图上看是重叠的,二者有相同的运动轨迹,没有内外径之分,因此可以直接转弯。相比于传统方式的不方便、成本高、结构复杂、安全性能不好等问题有较大优势。

为了满足前后相连形成链条式的结构,并使梯级在运行过程中具有乘人功能,设计了一种全新结构的梯级。单个梯级具体结构如图5所示:梯级主要由踏板部件(包括踏面侧板、踏板、扶手柱、踢脚板、导向轮)、连接板、底座支架(包括支架部件、主轴)等组成。

底座支架两侧的“三轮”结构夹紧安装在两根导轨上,由导轨确定其运行轨迹及空间姿态;踏板部件安装在主轴上,相对主轴可以自由旋转,由底座支架确定空间位置,踏板部件一侧设置有导向轮,导向轮行走在另一根导轨上,该导轨确定了踏板部件的空间姿态,其中在乘人区间踏板部件必须保持水平姿态。综上,单个梯级的空间位置及姿态得以确定,其运动规律具有唯一性。

3 布置方式

斜坡扶梯在斜坡场合进行安装施工的难度主要由其布置方式决定,为了解决提升高度大,长度长这一技术难点,采用单台斜坡扶梯布置方式该种方式的好处是节省空间,减少施工工作量,减少“无效”长度,乘客整个过程中可以直接从底部上升到顶部或相反,而不用停下,重复登梯下梯。

斜坡扶梯整体布置图如图6所示,双向环行斜坡扶梯布置于斜坡上,双向循环运行,中间水平、倾斜区段为工作段,人员从上下出入平台出入电梯,扶梯可同时运送人员上行或下行,扶梯单侧只允许单人通行,提升高度100m,倾斜段长度200m,倾角30°,运行速度0.5m/s。

4 技术指标及运输效率计算

所设计新型双向循环斜坡扶梯整体基本尺寸参数如表1。

为了解决在运行速度0.5m/s时输送能力要求大这一技术难点,斜坡扶梯设计为双向环行,可以同时向上向下运送人员。其输送能力如下:由国家标准《自臃鎏菁白远人行道的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可知理论上将每小时所输送的乘客人数定义为自动扶梯的理论输送能力。当自动扶梯每个梯级被站满时,理论上的最大小时输送能力计算公式为:

CL=3600kv/tJ (1)

式中,tJ-单个梯级的平均深度(m),取tJ=0.4m;k-相关系数,可根据梯级名义宽度确定,目前我国所采用的梯级名义宽度B:0.6m(承载1人)、0.8m(承载1.5人)、1.0m(承载2人),对应的系数k=1,k=1.5,k=2,本设计的扶梯单人通行,采用梯级宽度B=0.6m,取k=1;v-斜坡扶梯运行速度(m/s)。

即,理论输送能力为CL=4500人/h。

由于斜坡扶梯为双向环行,实际最大输送能力应为的两倍,即8100人/h,若同时运输200人上行、200人下行约需3分钟就能够将人员全部运输完毕,人员运输效率大大提高。

5 结束语

本章以斜坡扶梯需要连续运输人员、运输量大,提升高度大、长度长,允许截面高度小、宽度较窄,倾角大几个技术难点为出发点,给出了斜坡扶梯的斜坡布置图,对于斜坡扶梯的关键系统装置:多点驱动装置、梯级双向环行系统进行了设计及分析说明,并从结构上解释了斜坡扶梯各大系统究竟是如何得以克服各个关键技术难点的。

参考文献

[1]GB16899-2011.自动扶梯和人行道的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S]. 2011.

[2]Kazumasa,Ito.日本电梯技术规范[J].中国电梯.2011,22(16):40-42.

[3]山下智典,齐藤忠一,等.节省空间型自动扶梯[J].电梯工业,2003,4(1):15-17.

[4]谢明军.自动扶梯及回转式螺旋自动扶梯简介[J].建筑机械化,1988,03:23-26.

[5]朱久化,谢明军.运载乘客的新型输送机械――三种型式的螺旋自动扶梯[J].建筑机械,1989,11:2-6.

[6]洪致育,谢明军,刘佩武.自动扶梯的发展趋向――多驱动组合式自动扶梯[J].起重运输机械,1987,8:20-23.

[7]GB16899-2011.自动扶梯和人行道的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S].

篇5

铁皮加工间原为1957年由苏联设计,1996年建成。现有69m×14m×12m厂房一座,建筑面积966m2,内设5吨抓斗吊车一台,回转筛分装置2个,Φ1.6m×8m筒状回转干燥窑及相应的燃煤加热炉、风机、排气烟囱等。回转干燥窑分别于1967年和1971年建成。厂房南侧为铁皮储料厂,装载机倒运作业,经过加工后分别送到钢厂。1995年设计部门为废钢公司铁皮加工设施制定了整改方案。第I方案:采用燃烧高炉煤气进行加热干燥工程,概算需1115.4万元,采用燃烧混合煤气进行加热干燥工程概算需835.44万元。第Ⅱ方案:采用高炉煤气工程概算需要1120.13万元,采用混合煤气工程概算需840.43万元。由于公司资金紧张改造最终没有实施。

二、铁皮加工存在的问题:

1、由于设备老化及工艺原因,供应两个钢厂的氧化铁皮达不到质量要求,两个钢厂反映有杂物、潮湿,含水量达不到<2%的技术指标,特别到了冬季,容易结成冻块,造成卡、堵钢厂铁皮下料槽现象。

2、工艺流程不合理,落后的筛分装置摆设在厂房间的料槽旁边,抓斗放料时很容易将待干燥和干燥后的物料混合,干燥和未干燥的铁皮同时散放在一个厂房内,很容易使干燥后的铁皮重新吸附水分,通称“自潮”。

3、轧钢厂矿送来的氧化铁皮夹杂物多,给加工带来困难,经常发生堵塞、卡料现象,产生大量的筛上物有夹杂物无法加工而无序散落堆放,含泥氧化铁皮需要长期晾晒才能加工处理。这些现象给保产工作带来了困难和压力。

4、钢厂吃料的不均衡给我们组织生产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由于设备简化工艺落后,很难保证两个钢厂的氧化铁皮供应,需要量已超出设计能力,而且随着集团公司钢产量不断增加,铁皮供应量还会增加。

5、垃圾氧化铁皮库存大约3万多吨,由于存放多年、杂物多而无法给炼钢回炉利用,只有通过磁选才能把杂物分出。

6、两台铁皮机必须达到二保一,到了冬季由于两个钢厂无加工条件,自循环铁皮停用,全部由废钢公司加工,供两个钢厂铁皮需求量明显增大,一台设备出现故障时便很难保证两个钢厂对氧化铁皮质量和数量的需求,现有的加工能力和需求量已远超过了设计能力,氧化铁皮保产工作已成为正常生产组织中的一个“瓶颈”。

三、保供提出要求——必须创新:

1、从近两年回收量与需求量看,回收量均大于供应量,库存的不断增长导致垃圾铁皮的增加,这其中大约有3万多吨是多年积压含泥氧化铁皮和筛上物铁皮,铁皮中含有铁线、切头切尾、废钢、废钢绳、耐火砖、胶皮管、破布和木头、垃圾等,现有的设备无法加工和分选。

2、由于一、二炼钢产量不断增加,铁皮需求量加大,为了确保冬季氧化铁皮的供应,废钢公司分别在每一年的4月至9月,利用露天晾晒和磁选筛分设备进行加工,共计储备合格铁皮4万多吨,使资源得到循环再利用,实现了变废为宝。2007年最低供应量为5月份的零供应,最高供应量是8月份的8606吨,用量的不均衡成为铁皮生产组织的一大难题,也给加工带来很大难度。春季用量较小,而其余三季,尤其是2007年,用量明显增大,2007年一季度与三季度6个月共用44431吨,平均7405吨/月,按设计能力6.5万吨/年,月平均5416吨,实际超设计水平1989吨/月。

3、由于钢厂需求的不均衡加上我公司现有场地、库存、设备、工艺等都不能适应钢厂的需求,在集团公司资金紧张无能力投资的情况下,为了完成氧化铁皮供应,废钢公司通过集思广义,研发制造了两个铁皮筛分装置,对垃圾氧化铁皮和生料铁皮进行磁选筛分利用。

4、利用春夏秋季节北方气候干燥,日照时间长,多风少雨的特点,采用露天作业晾晒,将筛分好的需要烘干的氧化铁皮单独堆放。

5、现有设备到冬季达-200C时只能加工约150吨/日(加工两遍)而两个钢厂需要200-300吨/日,在这种情况下只能用露天储备铁皮进行补充,才能满足两个钢厂的需要。

6、通过一年的实践证明效果很好,既达到了节能环保的效果又能满足钢厂生产的需要。2007年重点对垃圾氧化铁皮进行筛分,我们利用集体企业的旧磁选机进行改造,既节约了大量投资又使垃圾铁皮得到了综合利用,达到了投资小、回报大、见效快的效果。

7、把露天轧钢厂矿送来的氧化铁皮和现有氧化铁皮全部进行翻倒和晾晒,翻倒过程中去除潮气,筛分过程中通过磁选去除杂物,到冬季时利用两台铁皮机燃煤热烟气流进行二次烘干基本可以达到铁皮无杂物,含水量<2%的质量要求。

8、把多年存放露天垃圾氧化铁皮(杂物包括:废铁线、废钢、废钢丝绳、耐火砖、胶皮管、破布、垃圾等)进行加工。一年来共加工垃圾铁皮约2.5万吨,既实现了废物利用,又有利于环境保护,真正取得了保供与降本增效“双赢”的效果。

四、取得显著经济效益:

2007年我们利用自主研制的铁皮筛分机对垃圾氧化铁皮进行了加工处理,其中回收废钢463.06吨,筛出合格氧化铁皮15600吨,选出筛上物大氧化铁皮库存约9000吨,取得直接经济效益1372万元;节约包钢投资1115万元(1995年设计概算,按产钢600万吨钢考虑),两项共创经济效益2487万元。此项创新既节约了能源又满足了两个钢厂的需要,使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取得的经济效益也是可观的。

五、建议和措施:

1、做好垃圾氧化铁皮的磁选筛分工作,使有效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发挥筛选铁皮的加工利用,实现降本增效。

2、做好氧化铁皮的回收管理工作,各轧钢厂矿氧化铁皮不能混装,送来的铁皮做到无杂物、无有色金属等。

篇6

关键词:火力发电厂;循环水泵;双速节能;改造

中图分类号:TM621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火力发电厂循环泵是发电机组冷却水系统中重要的运行设备,循环水入口温度的升高,将导致机组经济性降低。在机组运行中,为了保证机组一直处在最优化运行状态,就必须保持机组在各种工况下的循环水经济流量,从而得到凝汽器运行的最佳真空。原机组调节循环水流量的措施,是采用启停循环泵台数的方式,调节凝汽器的循环水量,来提高机组的经济性。在某电厂#2机循环水系统,设置两台50%容量的循环泵,凝汽器所需水量与进水温度有关,运行人员主要根据运行经验和环境温度等因素启停循环泵运行台数,一般情况下,冬季运行1台,春、夏、秋季运行2台。这种调节循环水流量运行方式,虽然有一定的经济性,但不能满足机组在不同负荷和春、夏、秋、冬四季环境温度变化对循环水入口温度的要求,同时,也存在“大马来小车”的现象。为降低发电成本,根据水泵的机械特性,泵的流量与转速一次方成正比,扬程与转速平方成正比,轴功率与转速立方成正,当通过降低转速以减少流量来达到节流的目的时,所消耗的功率降低很多。经综合调研,确定通过电气调节循环泵转速方法,来提高机组循环水系统调节的灵活性,更好地满足机组对循环水入口的要求,降低循环泵的能耗,节约厂用电量,达到节能增效的目的。

1、循环水量应随冷却水温和热负荷的变化进行调整

循环水的作用是冷却,简称冷却水,旨在将排入凝汽器的热量带走。凝汽器热负荷与循环水的关系式:

QT=GWT×CPT(t2T-t1T)

式中,QT为凝汽器热负荷,kW;GW:为循环水流量,kg/s;CpT为循环水的平均温度下的比热容,kJ/(kg.℃);t2T为凝汽器出口冷却水温度,℃;t1T为凝汽器入口冷却水温度,℃。

分析式(1)可知,假定凝汽器热负荷和凝汽器出口冷却水温度是不变量,凝汽器入口冷却水温度越低,需要的冷却水量越少;反之越多。假定凝汽器入口冷却水温度不变,凝汽器热负荷越多,所需冷却水量就越多;反之越少。对于纯凝机组,冬季的循环水温在10℃左右,夏季循环水温在30℃左右,机组即使在相同负荷及工况下运行,所需的循环水量也是不同的。对于带抽汽的凝汽式机组,是否带抽汽运行及所带抽汽量大小,凝汽器的热负荷是不同的,相应所需的循环水量随之改变。

2、电动机调速方式的选择

异步电动机的转速公式:

n=60f(1-s)/p

式中:f—频率;s—转差率;p—极对数。

由公式可知,电动机调速有三种方式:改变供给电动机的电源频率;改变电动机的极对数;改变电动机的转差率。变频调速属于改变供给电动机的电源频率的一种电气调速方式,内馈斩波调速属于改变电动机的转差率的一种电气调速方式,变频调速与内馈斩波同属高效无极调速方式。变极调速属于改变电动机的极对数的一种电气调速方式,变极调速属于高效有极调速方式。火力发电厂循环泵运行方式受季节因素影响较大,在同样的环境温度条件下,循环泵的运行方式基本不变,无需连续调节循环泵的转速,考虑到循环泵运行方式相对固定和改造成本等综合因素,确立循环泵转速调节为变极调速方式(即电动机为双速调速)。

3、双速调速电机的基本原理

异步电动机的转速公式:

n=60f(1-s)/p

由于一般异步电动机正常运行时的转差率s都很小,电机的转速n=n1(1-s)决定于同步转速n1。从n1=60f/p可见,在电源频率f不变的情况下,改变定子绕组的相对数p,同步转速n1就发生变化,异步电动机的同步转速与磁极对数成反比,磁极对数增加一倍,同步转速n1下降至原转速的一半,电动机额定转速n也将下降近似一半,所以改变磁极对数可以达到改变电动机转速的目的。

双速异步电动机的变速是采用改变定子绕组的连接方式,也就是说用改变电机旋转磁场的磁极对数,从而使电机用一套绕组获得两种转速。双速电机高、低转速,主要是通过以下外部控制线路的切换来改变电机线圈的绕组连接方式来实现。

(1)在定子槽内嵌有两个不同极对数的共有绕组,通过外部控制线路的切换来改变电机定子绕组的接法来实现变更磁极对数;

(2)在定子槽内嵌有两个不同极对数的独立绕组。

(3)在定子槽内嵌有两个不同极对数的独立绕组,而且每个绕组又可以有不同的联接。双速异步电动机的这种调速方法是有级的,不能平滑调速,而且只适用于鼠笼式电动机。

4、电机改造方案

根据改造的必要性和节能降耗的空间,确立将原循环泵2-1电动机16极单速电机改为双速(16/18极)电机,增加优化调节方式。

4.1、改造前电机技术参数

型号:YL1000-1611730

额定功率:1000kW

额定电压:6kV

额定电流:134.5A

额定频率:50HZ

功率因数:0.74

额定转速:495r/min

绝缘等级:B级

接线方式:

4.2 电机改造的内容

4.2.1 将电机的定子线圈绝缘由B级改为F级:更换电机全部定子线圈。

4.2.2 将原有的YL1000-1611730循环泵电机由单速(16极)电机改为双速(16/18极)电机,高速仍为16极,低速为18极。

4.2.3 改造后16极参数不变。

18极参数如下:

额定功率:750kW

额定电流:101A

额定转速:330r.p.m

功率因数及效率:基本不变接线:Δ

4.2.4 在电机出风口处安装1个调速接线箱,调速时通过更改调速箱内的引出线连接压板来,原电源引出线位置不变。

4.3 改造后电机技术参数

高速 低速

型号:YL1000-1611730YL1000-1611730

额定功率:1000kW700kW

额定电压:6kV6kV

额定电流:134.5A101A

额定转速:371r/min330r/min

接线方式:

绝缘等级:F级F级

额定频率:50HZ50HZ

功率因数:0.740.74

4.4 改造后电机接线图

联锁关系:

两台循环泵互为备用,当工作泵因事故跳闸时,备用泵自动投入。当循环泵出口阀门开启时,闭锁合闸。当循环泵投入运行稳定后,联锁开启出口阀门。当循环泵出口阀开启时,闭锁手动跳闸。

5、循环水泵电机改造的经济性

5.1、节约用电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综合发电成本

发电厂是能量转换工厂,从热力学分析看,经过锅炉、汽轮机和发电机把燃料的化学能依次转变为热能、机械能和电能,能量在转换过程中不可

避免地存在各种损失,可用能逐步降低,’但能量的价值却逐步增加,热能的能价大于煤的能价,而电能的能价大于热能的能价。如发热量为20 MJ/

kg的原煤价格为260元/t,其能价为0. 013元/MJ;而价格为0. 33元//( kW " h)的电能,其能价为0. 0917元/MJ。电煤能价比为7,即节约1MJ电能给企业带来的效益相当于节约7MJ煤的能量。因此,发电厂节能工作要抓住“同能不同价”的特点,因地制宜,最大限度地降低综合发电成本。

5.2、双速循环水泵改造的经济性

改造完成后,2#机组的循环水泵可能的运行方式有:单泵低速运行、单泵高速运行、1台高速和1台低速并联运行、两台高速并联运行四种方式。

估算电机节能效果,2B循泵电机其高速与低速运行的输入功率之差为970 kW,若每年按低速运行4个月,则节能效果为:970 kW×120(天)×24h=279万kW·h,假设电力上网费以0.4元/ kW·h计算,则节电效益为:279×0.4=111万元,投资回报明显可见。

结语

通过对循环水泵的双速改造,满足了机组在不同季节和不同负荷工况下对循环水量的要求,不仅增加了循环水泵系统调节方式的灵活性,也取得了相当显著的节能效果,降低了发电成本,提升了电厂的经济效率。

参考文献

[1]林柏,李东辉,胡光,马景冬. 火力发电厂循环水泵双速节能改造分析[J]. 黑龙江电力,2003,06:429-431.

[2]王锐,姚志春,王健,廖霜和. 火力发电厂循环水泵电机双速改造的应用[A]. 江苏省电力工程学会、安徽省电力工程学会、浙江省电力学会.第六届电力工业节能减排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江苏省电力工程学会、安徽省电力工程学会、浙江省电力学会:,2011:3.

篇7

关键词:分段随机; 双向循环链表;随机数;组卷;生成区间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2)33-8021-05

在课程自动化考核过程中,计算机自动组卷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功能。自动组卷的实现多采用随机选取法并结合回溯试探的方法。随机选取法就是根据命题人提供的组卷指标由计算机程序从题库中随机选择一定数量的试题构成试卷。在这样的组卷过程中,由于试题的选取具有不确定性,通常利用回溯试探方法解决试题被重复抽取的问题。这种方法在题库中题量较多或组卷数量较大的情况下,耗费时间长,组卷成功率不高。

采用分段随机抽选法[1]和集合随机抽选法[2-3]将题库空间分段,通过缩小试题搜索的匹配范围可提高组卷效率和成功率,但这些组卷方法依赖试题数据库结构上的支持,尚未克服试题被重复抽取的缺陷。此外,基于遗传算法和模拟退火算法的组卷方法[4-5]对内存占用量大,运行时间长[6]。另有研究发现,虽然在题库中设置试题选中标识[7-8]可避免试题被重复抽取,但需长时间访问题库,增加了系统负担。

针对上述问题,该文提出一种新的随机组卷算法。采用双向循环链表结构表示随机数的生成区间。通过动态界定随机生成区间从根本上解决试题被重复抽取的难题。整个组卷过程不需要频繁访问数据库。实验测试结果表明了该算法是可行的。

1 算法描述

1.1 传统随机组卷算法[3]

传统随机组卷算法是利用随机函数在试题库中抽取符合要求的试题组成试卷,其过程是:生成一个不重复的随机数之后,以该随机数为试题编号到题库中选取试题,如果试题库中不存在以该随机数为试题编号的题目,则需要重新生成一个随机数继续选取试题。如果仍然找不到新随机数所对应的题目则必须再生成新的随机数,而且每次尝试都必须通过访问数据库来确定是否成功,反复调用随机函数的时间、进行比较的时间以及多次访问数据库的时间等累加起来,使得程序的效率大为降低。

1.2 分段随机组卷算法

为了解决传统随机组卷算法反复地回溯匹配的问题,需要考虑的是如何缩小搜寻匹配的范围以及随机数的非重复生成。任何组卷方法都是从试题库中按照一定的组卷指标和规则选取出指定数量的试题构成试卷。基于这个思想,将计算机自动组卷分成两步:第一步依据组卷指标筛选出候选试题,这个操作可借助于SQL语句完成;第二步从候选试题中随机抽取指定数量的试题,这一步是本算法的重点。

该文提出的分段随机组卷算法是在候选题库空间分段抽取试题,随机确定每一次抽题范围,且每次抽题范围相互独立;每段只随机选取一题,以便提高组卷效率。这里我们利用一个双向循环链表结构表示随机数的生成区间,并通过当前随机数和随机步长值随机确定下一个随机数的独立生成区间,使试题的重复抽取得以避免。

1.2.1 随机数的生成

候选题库的更新会影响试题编号的连续性,通过在试题库表中增加“随机数”字段可保证随机数产生区间的有效性[1-3]。这样做增加了数据库的存储及维护负担。该文用数组保存候选试题编号,并用数组下标集合作为随机数产生区间。随机数Rnd的生成公式:

在公式(1)中,Random为系统内部的随机函数,可产生0至1之间的随机小数。Start和Last分别表示数组下标的起止边界值。[…]为遵循四舍五入规则的取整运算。显然,[Rnd∈[Start,Last]]。

1.2.2 独立随机区间的生成

根据公式(1)可知,随机数的产生依赖于区间[[Start,Last]]。为了避免产生重复的随机数,根本的解决方法是为每个随机数提供独立的生成区间,即区间端点Start和Last的值在每个随机数生成之前应做相应的改变。这种改变与当前已生成的随机数Rnd相关,如公式(2)。

[Rnd

公式(2)成立表示Rnd代表的点位于当前区间的左半部分,则在[[Start,Last]]的左半区间为下一个随机数寻找一个随机生成区间,否则在[[Start,Last]]的右半区间寻找一个随机生成区间。这需要由公式(3)生成一个随机步长值p。

[p=Random×i,1i Rnum] (3)

公式(2)中的Rnum表示随机数的数目,即抽取试题的个数。[…]的含义同公式(1)。随机数的产生区间状态采用双向循环链表表示,其结点结构如图1所示。

在图1的结点结构中,num表示用于存储随机数的数据域,front和follow代表指针型数据域,分别指向当前结点的前驱和后继结点。独立随机区间的生成步骤如下:

1)生成区间首部Bm和尾部Lm两个初始边界结点,然后令Bm.num=Start-1,Lm.num=Last+1, Bm.front=Lm,Bm.follow=Lm,Lm.front=Bm,Lm.follow=Bm。

2)将Last =Lm.num-1,Start =Bm.num+1代入公式(1),把生成的随机数Rnd作为结点Store的数据域,同时将Store插入到Bm和Lm之间。

3)由公式(3)生成随机步长值p。根据公式(2)判断下一个随机数的产生范围。如果公式(2)成立,则不断移动Store指针指向其前驱结点;否则不断移动Store指针指向其后继结点。移动次数均为p次。

4)无效生成区间处理及新随机区间的生成:如果Store.numLast成立,不断移动Store指针指向其前驱结点,直到Store.numLast均不成立时为止。然后继续判断,如果Store.num-1>Store.front.num成立,修改随机区间的起止边界,即令起始结点指针Bm指向Store的前驱结点,终止结点指针Lm指向当前Store结点;如果Store.num+1

5)重复步骤(2)-(4),直到产生Rnum个随机区间为止。

1.2.3 算法实现

将已生成的随机数Rnd以Store结点的形式插入到一个双向循环链表中,并从当前Store结点出发,根据动态生成的随机步长值p为下一个随机数的产生界定一个独立随机区间,从而使得生成的每个随机数互不重复,直到生成Rnum个随机数为止。分段随机组卷算法过程rd的实现过程如下:

程序结束

2 实验结果与分析

硬件环境:Intel 双核1.73 GHz CPU和768M内存。仿真测试是在候选题库中有足够符合条件和数量试题的前提下进行。

测试了分段随机算法抽取不同数目试题的组卷时间。保存试题编号的数组下标Start=1,Last=10000。抽题数目Rnum分别取100,200,……,1000。图2的实验结果表明随着被抽取试题数量的增加,组卷时间呈现小幅度的线性增长趋势。这表明本算法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实用性。

对传统随机算法与分段随机算法的组卷执行效率进行了测试。保存试题编号的数组下标Start=1,Last分别取1000,2000,……,9000。抽题数目Rnum=50。图3的实验结果表明,两种算法在计算机组卷中所需的时间随着题量的加大差距不大,但对同等规模的题库,分段随机算法的组卷时间稍小于传统随机算法。这是因为分段随机算法的时间消耗主要在独立随机区间的生成上,基于这些不断变化的随机区间即可生成互不重复的随机数,而传统随机算法的时间主要消耗在随机数的对比上,这个对比操作通常需要频繁访问数据库或者存储试题编号的整个数组空间。

从图3还可以发现,在抽取试题数目不变的情况下,分段随机算法的消耗时间并未随着试题数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大。这是因为随机数及随机区间生成具有“随机性”,即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使得独立随机区间生成的时间消耗不会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从而体现出分段随机组卷算法的稳定性。

3 结束语

该文提出的分段随机组卷算法其核心思想是为每个随机数提供相互独立的生成区间,从根本上解决了组卷过程中试题被重复抽取的问题,提高了组卷效率和质量。实验结果表明本算法运行稳定,可靠性好。与传统随机组卷算法相比,分段随机组卷算法对试题数据库依赖性较弱,并具有较高的执行效率。

参考文献:

[1] 金汉均,郑世珏,吴明武.分段随机抽选法在智能组卷中的研究与应用[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3,20(9):102-103,126.

[2] 王萌,金汉均,王晓荣.集合随机抽选法在智能组卷中的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6,27(19):3583-3585.

[3] 丁庶炜,闫宏印,王世兵.基于集合随机抽选法的智能组卷的研究与应用[J].电脑开发与应用,2010,23(5):10-11.

[4] 李霞婷,宋荣.改进型遗传算法在组卷系统中的研究与设计[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7(20):4947-4948.

[5] 陈瑛琦,赵蕾,邓林.基于模拟退火遗传算法的自动组卷系统的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6(11):2719-2720.

[6] 胡楠,谢政权.基于混合求解算法的智能组卷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9(13):3642-3645,3651.

篇8

【关键词】汽轮机 转子 轴瓦 油囊 惰走

论文内容:

高兜绯Я合循环双压凝汽式汽轮发电机组由哈尔滨汽轮机厂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型号为:N60-5.6/0.56/527/255型汽轮机和山东济南发电设备厂生产的型号为:WX18Z-054LLT型发电机组成。

汽轮机为双压、单缸、单轴、冲动凝汽式汽轮机,汽缸前部(第1级至第6级)为双层结构,之后为单层结构。汽缸内装有高压蒸汽室、高压内缸、三级隔板套、前汽封和后汽封等部套,通流部分由18级压力级组成。

发电机为12-100MW三相交流两级同步发电机,额定转速和频率为:3000r/min、50Hz,发电机励磁是无刷励磁,冷却方式为:密闭循环式空气冷却,转子绕组为空内冷,其余为空外冷。

汽轮机的转子为二支点支承,分别为#1推力支持联合轴承和#2支持轴承,均为三层带瓦衬椭圆轴承。支持部分尺寸:#1为Ф300X210;#2为Ф325X260。#1推力部分为米歇尔式可倾瓦推力轴承,推力和定位瓦块各十块,内径分别为320、520毫米。汽轮机转子与发电机转子借助刚性联轴器及连接短轴相连。发电机的转子为二支点之承,#3滑动轴承和#4滑动轴承,均为二层对开式轴承。整个汽轮发电机组轴系由4个滑动轴承支承。高兜绯Я合循环汽轮机组,2005年安装使用至今。出现故障时间在2008年春天。

一、故障现象:联合循环汽轮发电机组打闸停机后,记录惰走时间的时候发现,汽轮发电机组惰走时间为30分钟左右,从安装投产后记录汽轮发电机组惰走时间一直为45分钟左右,由于惰走时间是监控汽轮发电机组安全运行的重要参数之一,无论惰走时间延长或者缩短都要急时检修,以免出现严重安全事故。

二、故障分析:根据汽轮发电机组的结构形式及机械特性分析出以下几个影响汽轮发电机组惰走时间缩短的因素。

1、汽轮发电机组动静部分有碰磨。动静部分碰磨包括前汽封、后汽封、隔板汽封、围带汽封、挡油环、发电机的风挡及护环与汽轮发电机转子之间的摩擦。

2、轴瓦损坏。轴瓦损坏包括轴瓦的乌金损坏及顶轴油油囊铜套的损坏。

3、顶轴油系统故障。顶轴油系统故障包括顶轴油泵出口压力低、顶轴油油膜形成不好以及顶起高度不正常。

三、检查过程和检查结果:检查本着由简单到复杂、由外部到内部、减少汽轮发电机组停机检修的时间,争取提前并网发电的原则。

2、首先检查前汽封、后汽封外侧、挡油环、发电机的风挡与汽轮发电机转子之间的间隙,检查用0.10毫米塞尺及0.05毫米塞尺检查,如果全部能用塞尺滑通,说明以上部件没有发生碰磨现象。

其次启动汽轮发电机组冲转至500r/min,用听棒进行听音检查,汽轮发电机组的无异音。

3、分析运行的停机惰走曲线:

分析以上曲线发现从500r/min的时候惰走时间开始发生变化时间缩短,并且发现500r/min惰走到0转速的时间比正常运行时减少15分钟,300r/min惰走到0转速的时间比正常运行的时候减少10分钟,100r/min惰走到0转速的时间比正常运行的时候减少5分钟,初步判断汽轮发电机组惰走时间缩短的故障现象可能出现在轴瓦上,决定解体轴承箱翻瓦检查#1、#2、#3、#4轴瓦。拆卸解体#1、#2、#3轴瓦时没有发现问题,如下图:

结果发现#4轴瓦的顶轴油油囊铜套被杂物磨损致使铜套起球与转子磨擦导致惰走时间缩短。

四、检修过程:原来磨损的旧#4轴瓦已经不能使用,而且修复需要一段时间,为了不影响正常生产发电缩短检修时间,决定更换新瓦改造新瓦顶轴油油囊铜套。具体改造方法是:改造时由于乌金硬度低不能被杂物碰伤表面,不能用角向磨光机手工改造,会影响机组运行所以用铣床加工的,把新轴瓦放置在铣床上找平并固定好将顶轴油油囊铜套向乌金面以下铣掉2毫米,就是铜套下沉于乌金表面2毫米。详见图片:

新轴瓦改造更换后回装#4瓦,由于更换的是新轴瓦,所以要测量轴瓦瓦口间隙、瓦顶间隙和调整轴承箱与#4瓦的紧力。经过检查没有发现其它问题依次回装#1、#2、#3、轴瓦。检修工作结束后做汽轮发电机组的顶轴试验,因为检修时更换了新轴瓦对整个轴系负荷都有影响,所以要重新调整顶轴油压力及顶起高度。调整并记录数据如下:

所有检修工作结束后准备开机,开机的时候冲转至500r/min停留暖机并且进行整套机组听音检查,无异常声音出现,并网发电,汽轮机组额定工况下检查轴瓦振动、各瓦轴振、瓦温、回油温度均正常。因我厂属于电网调峰机组晨启晚停运,所以很快就停机了,停机时观察曲线对比惰走时间,汽轮机组惰走时间恢复正常45分钟。曲线如下:

五、总结及建议:通过对高兜绯Я合循环双压凝汽式汽轮发电机组惰走时间缩短的检修,我体会到机组虽小,但是“五脏”俱全。检修时应给予一定的重视,不可掉以轻心。根据检修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可以看出小机组还存在装配质量方面的问题,设备缺陷在所难免。这不紧影响安全、经济生产运行,而且还给检修带来麻烦。由于影响汽轮发电机组惰走时间缩短因素很多,建议安装初期就对汽轮发电机组安装质量、设备缺陷严格把关,系统不完善的及时进行技改,其中也包括有些电厂滑油系统中没有滤网的机组,尽早完善,因为机组油的油质是直接影响汽轮机组安全经济运行的重要因素。

致谢

作者在撰写过程中,非常高兴地得到广东省南方电力职业培训学院专家的有益指导,并对本文的修改提供了宝贵意见,谨此表示致谢。

本人因水平和经验有限,写作时间较仓促,文中难免存在错漏及不足之处,恳请专家、教授及同行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及资料:

1、 N60-5.6/0.56/527/255型汽轮机安装部分说明书,哈尔滨汽轮机厂有限责任公司。

2、 WX14/16/18(Z)系列空冷汽轮发电机安装维护说明书,山东济南发电机厂。

篇9

【关键词】尺桡骨双骨折;康复训练护理;作用

【中图分类号】R4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4-0263-02

尺桡骨双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上肢损伤之一,约占骨折的百分之七点五。尺桡骨双骨折多为前臂外伤引起,骨折端可以出现旋转、重叠、侧方移位等多种畸形现象。此种骨折治疗的花心是恢复前臂的旋转功能,因此临床对这种骨折的治疗不能以固位愈合为治疗终点,术后如没有相配合的功能恢复性锻炼,会大大降低手术的治疗效果,甚至会使一些原本可以完全恢复功能的患者产生肌肉猥琐或关节粘连等并发症,影响前臂旋转功能的恢复。

1 尺桡骨双骨折病因

尺桡骨双骨折,直接暴力,多见打击或机器伤。骨折为横型或粉碎型,骨折线在同一平面。间接暴力:跌倒手掌触地,暴力向上传达桡骨中或上1/3骨折,残余暴力通过骨间膜转移到尺骨,造成尺骨骨折。所以骨折线位置低。桡骨为横型或锯齿状,尺骨为短斜型,骨折移位。扭转暴力:受外力同时,前臂又受扭转外力造成骨折。跌倒时身体同一侧倾斜,前臂过度旋前或旋后,发生双骨螺旋性骨折。多数由尺骨内上斜向桡骨外下,骨折线方向一致,尺骨干骨折线在上,桡骨骨折线在下。

桡骨干骨折幼儿多为青枝骨折,成人桡骨干上1/3骨折时,附着在桡骨结节肱二头肌及附着于桡骨上1/3旋后肌,使骨折近段向后旋转移位。桡骨干中1/3或下1/3骨折时,骨折线在旋前园肌抵止点以下,由于旋前及旋后肌力量相等,骨折近段处于中立位,而骨折远段受旋前方肌牵拉,旋前移位,单纯桡骨干骨折重迭移位不多。尺骨干骨折单纯尺骨干骨折极少见,多发生在尺骨下1/3,由直接暴力所致,骨折端移位较少。

2 尺桡骨双骨折症状

2.1 骨折不愈合

尺桡骨解剖关系复杂,尺桡骨下1/3段以肌腱包绕为主,周围软组织血供差且尺桡骨上下端均构成关节,做旋前旋后动作时骨两断端以尺骨为轴心作一致的摆动,不承受旋转力,而尺骨的断端可相互扭转,影响骨折的愈合。

2.2 感染

主要与受伤后创口暴露时间长清创不彻底及软组织损伤严重有关。

2.3 前臂肌间隔综合征

多为软组织损伤严重,手法复位时手法不当,切开复位时手术粗暴及未及时,积极行各种消肿止血措施等造成肌间隔内压力不断升高,以及外固定时夹板、石膏外固定太紧所致。

2.4 前臂旋转功能受限

多发于闭合整复病人,骨折端未达到解剖复位,交叉愈合或两骨之间桥连接。骨间膜挛缩、软组织瘢痕粘连及上下关节囊缩亦为重要原因。

3 尺桡骨双骨折的康复训练护理

骨折治疗的后期需要做的工作是功能锻炼,已恢复原有的功能,但是功能锻炼也需要把握好尺度,不能太早或过晚,也不能运动强度太大或是太小。功能锻炼分为两种,一种是主动运动,一种是被动运动。两种方法的具体要求也不一样。

骨折治疗的后期需要做的工作是功能锻炼,已恢复原有的功能,但是功能锻炼也需要把握好尺度,不能太早或过晚,也不能运动强度太大或是太小。功能锻炼分为两种,一种是主动运动,一种是被动运动。两种方法的具体要求也不一样。

早期合理的功能锻炼,可促进患肢血液循环,减少肌肉萎缩,保持肌肉力量,防止关节僵硬,促进骨折愈合。所以,被固定的肢体,均要作适当的肌肉收缩和放松锻炼。对于没有固定的关节,应及时鼓励病人作主动的功能锻炼,当骨折端已达临床愈合就逐渐加强负重锻炼。临床上功能锻炼有两种形式:主动运动与被动运动。主动运动,是功能锻炼的主要形式,根据病人的活动能力,在不影响骨折断端移位的前提下,尽早进行肌肉收缩放松运动及未固定关节的各向运动,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质,减轻创伤对全身反应,防止关节僵硬,因此主动运动应自始至终贯串在整个骨折修复过程中。

具体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骨折l一2周内断端虽经整复,但不稳定,偶而伴有轻度侧方移位或成角畸形的残余,此时骨折并发的软组织损伤尚需修复,局部疼痛,肢端肿胀仍存在,因此锻炼主要形式是通过肌肉收缩放松运动及在不影响断端再移位的情况下,进行上下关节屈伸活动,以帮助血液回流,促进肿胀消退,防止肌肉萎缩,同时也通过肌肉收缩和舒张使压力垫效应力增强,对稳固断端和逐渐整复残余畸形有一定作用。例如尺、挠骨双骨折,经复位固定后,即可进行指间关节、指掌关节的屈伸锻炼,手指内收外展,肘关节屈伸和肩关节屈伸、内收外展、旋转等锻炼。骨折2-3周后肢体肿胀疼痛已明显减轻,软组织创伤已基本修复,骨痂开始形成,断端初步连接,除加强进行肌肉收缩与放松运动外,其他关节均可逐渐加大主动活动度,由单一而到几个关节的协同锻炼,在牵引架上的病人,也可通过肌肉收缩、放松和身体其他部位的运动来带动患肢的活动。第二阶段:此时骨折已达到临床愈合标准,外固定和牵引拆除后,除了固定期间所控制的关节活动需继续锻炼修复外,某些病人由于初期锻炼比较差,固定拆除后,还可能存在关节粘连、关节囊挛缩、肢体水肿等症状,那么必须继续鼓励病人加强功能锻炼,配合中药外洗和推拿来促进关节活动和肌肉力量的迅速恢复。另外,还可据病情需要适当配合物理治疗,但应仍以主动锻炼为主。

被动运动,按摩,适用于骨折断端有肿胀的肢体,通过轻微按摩帮助肿胀消退。关节被动活动:骨折固定初期,少数病人因惧怕疼痛不敢作主动锻炼,宜在医务人员帮助下进行辅活动,促使病人更好地作主动锻炼。对早日消除肿胀,防止肌肉萎缩粘连,关节囊挛缩有一定作用,但操作时要轻柔,不使骨折再度移位和加重局部创伤。

4 结论

前臂受到外界冲击常会产生尺桡骨双骨折,而骨折复位固定后科学的功能锻炼,可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加快血肿吸收和骨痂生长并能减少废用性肌肉萎缩、骨质疏松、关节僵硬等并发症的发生,有利骨折愈合和肢体功能恢复,康复训练应当遵循主动为主,被动为辅,适时适量,循序渐进的原则、训练活动逐渐增多,范围逐渐扩大,时间逐渐增长,将康复训练护理贯穿整个治疗康复阶段,因此经上述康复训练患者得到满意的效果。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在实施康复训练后前臂功能的恢复明显好于对照组,这也意味着观察组患者获得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同时各项并发症也明显比对照组患者少,有效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取得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康复训练;护理;尺桡骨双骨折;功能恢复

尺桡骨双骨折患者在骨折后折端或有发生重叠或旋转的危险,也会导致成角或移位等畸形。所以针对尺桡骨双骨折的患者治疗的重点是为患者恢复前臂的旋转功能,如果治疗和护理不当会使患者前臂功能发生障碍[1],威胁患者的健康。如果在患者手术之后没有给与相应的功能恢复锻炼,会影响临床的治疗效果,同时对患者的预后也存在一定的威胁,严重的甚至会导致部分有望恢复的患者发生肌肉萎缩或者关节粘连等后果,直接影响患者的前臂旋转功能的恢复。本研究针对我院接收的尺桡骨双骨折患者在给予常规基础护理的同时再进行康复训练护理,大大提高了患者的临床恢复情况,患者的前臂旋转功能恢复良好,现在将本次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接收的57例尺桡骨双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28例,对照组29例。57例患者中有男性32例,女性25例,患者年龄为13~46岁,平均年龄(24.6±4.9)岁。左侧骨折患者为35例,右侧骨折患者为2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骨折类型等方面未见有明显差异,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进行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基础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康复训练护理及心理护理。具体的实施方法如下。

1.2.1心理护理 意外是导致骨折最重要的因素,所以患者在突然遭受意外受伤之后,心理会有紧张,恐惧等心理。而且由于骨折部位的疼痛患者也会出现一些暴躁,焦虑的情绪。所以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患者相应的心理疏导。详细耐心的向患者介绍尺桡骨双骨折的治疗方法及预后效果,在手术之后需要注意的事项等,并将治疗成功的案例分享给患者,让患者对预后有信心,消除其紧张和恐惧的心理。护理人员也需要将康复训练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告知给患者,让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能够积极的配合治疗,增加其依从性,从而提高护理效果。

1.2.2早期康复训练护理 患者在接受手术后2w时间内属于早期康复训练护理时间,该段期间内由于患者的骨折恢复并不牢固,如果过度训练可能会导致患者二次受伤,所以训练以肌肉收缩练习为主,让患者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从远端手指伸曲训练,30次为1组,训练3组/d。

1.2.3中期康复训练护理 手术3w之后到4w,患者的骨折开始逐步愈合,护理人员需要指导患者进行骨折上下关节部位的活动锻炼,适当的增加锻炼的强度和时间。患者每天锻炼骨折上下关节,60次为1组,3组/d。

1.2.4后期康复训练护理 手术后5w至痊愈,患者的骨折愈合良好并逐步恢复骨的原型和构造,这段时间避免对患肢过度的训练,患者训练患肢旋转功能的时候动作要柔缓,逐步从小范围开始训练,90次/组,训练3组/d。

1.3指标观察 对比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患者的前臂旋转功能恢复情况以及住院期间患者并发症发生的概率。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14.0统计软件分析统计,计量资料使用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使用t检验,组间对比使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恢复情况对比 经过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恢复情况明显比对照组患者的恢复情况好,两组比较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在康复训练护理下未见有并发症发生,对照组患者发生3例并发症,1例为关节粘连,1例为桡神经麻醉,1例为前臂旋转功能障碍,并发症发生的概率为10.34%。两组比较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尺桡骨双骨折主要是由于前臂受到意外的剧烈冲击造成,在患者进行骨折复位手术之后给予相应的康复训练护理,能够促进患者患肢的血液循环,促进骨痂的生长并减少患者发生肌肉萎缩或者关节僵硬等并发症。本研究结果显示,针对尺桡骨双骨折患者给予基础护理的同时再给予康复训练护理,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患者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逐步进行肢体功能训练,增加了愈合的速度,减少了治疗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尽快恢复健康状态,其临床治疗效果和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的患者相比有明显差异,P

由此可见,在患者发生尺桡骨双骨折之后,在积极治疗同时配合以康复训练护理,能够促进患者的前臂功能恢复,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并且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概率低,减少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