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系统范文
时间:2023-03-18 18:02: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消费系统,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某厂员工2000人左右,2003年装了我们的IC考勤、薪资系统,原先有一套IC消费系统,是先充值再消费。由于人比较多,而且厂里的员工既可以在厂里吃也可以在外面吃。而食堂不知道到底有多少人在厂里吃饭,经常是浪费或是不够,不仅造成了食堂的浪费也造成员工与食堂之间的矛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所以客户要求我公司开发一套IC定餐就餐系统,要求:有定餐才能吃饭,否则刷卡没有反应或是报警。早餐定中餐,中餐定晚餐,晚餐定第二天早餐,以此类推。每天每餐给食堂一份定餐明细报表。
解决方案
有定餐才能就餐,而且需要提前定餐。设定好定餐的时间及吃饭的时间,定餐后,系统会对所定餐的每张卡上作一个定餐标记,刷卡就餐后将标记改为“无定餐”状态。如果不吃饭或是过时(超出或不在就餐时间段),就餐则就标记无效,所以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刷卡吃饭。
系统配置
1.硬件
ZSD7000系列考勤机、就餐机
R232/485通讯适配器一台(如采用TCP/IP网络通信方式则不需要)
四蕊带屏蔽线或网线(TCP/IP)
IC卡
2.软件
人事消费管理软件一套。(ZSD.HRMS8.2.1版本以上都可以)
系统特点
1.机器内置时钟,可设定“订餐时间表”,如早餐(6:30-8:00)、午餐(11:00-13:00)、晚餐(17:30-
19:00)、夜餐(23:00-23:59);员工订餐时间只能在“规定时间段”进行,非规定时段订餐报警。原则上是当天“早餐就餐时段”订当天午餐,当天“午餐就餐时段”订当天晚餐,当天“晚餐就餐时段”订第二天早餐。若要订当天“夜餐”,则在当天“晚餐就餐时段”加按“+”键。
2.已订餐者就餐时,由售饭窗口就餐机核对其是否已订餐。未订餐者刷卡就餐会报警,就餐时间同样要在规定时间段内进行,非规定时间段内就餐刷卡无效且报警。
3.不同“人员类别”、“餐别”的不同餐费标准可由用户在软件中自行设定。如A类人员早餐0.50元,午餐1.50元,晚餐2.00元,夜餐0.00元;B类人员早餐0.80元,午餐3.00元,晚餐4.00元,夜餐0.00元等),系统能统计各餐费标准的订餐人数(即当餐A类多少人订餐,B类多少人订餐),并及时提供给饭堂以便买菜做饭。报餐数据一经下载不得修改。
4.员工就餐时在“规定就餐时间段”内只能刷卡取饭一次,第二次刷卡取饭者就餐机会报警,离职人员未向公司交回IC卡时,此类卡可定义为无效卡,刷卡时报警。
5.可以按不同“人员类别”分开窗口售饭。A类人员(普通员工)到B类人员(管理人员)饭堂窗口刷卡取饭时会报警,B类人员(管理人员)可以到A类人员(普通员工)窗口刷卡取饭,但已扣伙食差价不予退回。
6.TCP/IP通讯方式的机型可以直接接入用户现有局域网而无需布线。
7.订餐机刷卡订餐时能显示员工工号及所订餐别。格式为:“XXXX(工号)订X(早、午、晚)餐成功”字样,表示报餐成功。订餐时间结束后,已订餐者名单可通过“手动”或“定时采集”形式经电脑传输到饭堂及就餐机中。
8.员工卡无需充值,系统按其“人员类别”及不同“餐别”的不同餐费标准在订餐时记账,系统按自选日期时间段分别给出订餐明细表及汇总表,订餐费用直接结转至工资中扣除。
9.离职人员所交回的IC卡可重新初始化并发给新进厂的员工使用。IC卡可挂失、补发。
系统参数
1.双液晶显示屏,工作人员和消费人员可同时查看显示内容。
2.存储器容量256KB,可存储约1万人次的消费数据。
3.键盘:25个按键。
4.读写时间小于0.3秒。
5.特殊的存储方式,数据永不丢失。
6.操作温度:-10℃-+50℃。
7.体积:280mm×160mm×120mm。
8.重量:850g。
9.电源:220V/50HZ,功耗小于3瓦。
10.工作频率:13.56MHZ。
篇2
关键词:策略型消费者;短视型消费者;产品服务系统;动态定价
中图分类号:F2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5192(2016)05-0037-06doi:10.11847/fj.35.5.37
1引言
由于行为特征和心理特征方面的差异,即使面对同一产品,不同的消费者往往会给出不同的估价或支付意愿,导致消费者在购买决策上也会有明显不同。短视型消费者在其估价高于销售价格时就会选择购买产品,策略型消费者则会为了获取更大效用而选择等待至产品降价才购买。对于某些产品而言,消费者需要购买特定服务才能实现产品的功能,如实现手机的通讯功能需要购买移动通信服务。为了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移动、联通等服务集成商通过整合产品和服务,向消费者提供集成化的“产品+服务”系统。服务集成商在前期通过销售“产品+服务”集成系统获利,后期则通过继续提供服务获取服务利润。对于短视型消费者和策略型消费者并存的“产品+服务”集成系统的市场,后期的服务需求取决于前期“产品+服务”集成系统的销量,所以两类消费者的购买决策不仅会影响前期的“产品+服务”集成系统的利润,而且后期的服务利润也随之受到影响。因此,在策略型消费者和短视型消费者并存的市场环境下,研究服务集成商的“产品+服务”集成系统定价策略以及关注服务对“产品+服务”集成系统定价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已有不少学者提出运用价格手段可以有效应对消费者策略行为。Aviv和Pazgal[1]假定消费者具有策略行为,据此研究了垄断厂商对季节性产品的最优定价策略,提出厂商制定固定价格折扣的定价策略优于根据库存量变动价格的权变定价策略;Levin等[2]假设消费者对产品的评价随着时间而变化,构建了垄断厂商与策略型消费者的随机动态博弈模型,证明了均衡定价策略的存在及其唯一性;李豪等[3]在文献[2]的基础上研究了竞争环境下基于消费者策略行为的两零售商动态定价策略,分别探讨了供大于求和供小于求两种情形下的消费者策略行为对零售商收益的影响。不同于上述文献中假设市场只有单一类型的消费者,有学者根据消费者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征的差异性对市场进行细分,研究了相应的产品定价策略。Su[4]通过耐心程度的高低和估价的大小刻画消费者的异质性,并据此将消费者划分为四种类型,指出厂商的最优定价策略取决于消费者结构;杨慧等[5]则根据消费者购买决策规则的不同,将消费者分为策略型消费者和短视型消费者,描述了两类消费者的市场响应特征,并给出了产品的最优价格路径;张新鑫等[6]根据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异质性,将消费者分为策略型消费者和低端消费者,综合考虑消费者策略行为和成员风险规避性,研究了供应链收益共享契约的协调机制和分配机制。另有部分学者将消费者策略行为的研究从单一产品情形扩展到存在质量差异的两产品情形。Parlaktürk[7]针对垄断厂商销售存在质量差异的两产品情形,研究其两阶段动态定价策略,结果表明产品多样化有利于减少因消费者策略行为导致的利润损失;Bi等[8]进一步研究存在策略和短视两种消费者类型下的双寡头厂商动态定价策略。Liu和Zhang[9]研究发现,与提供高质量产品的零售商相比,消费者策略行为会给提供低质量产品的零售商造成更多的利润损失。纵观上述研究,目前有关策略型消费者的文献更多地关注单一产品情形或存在质量差异的两产品情形,缺乏对“产品+服务”集成系统情形的研究。
张旭梅,等:面向策略型消费者和短视型消费者的产品服务系统定价策略研究
Vol.35, No.5预测2016年第5期
与本文研究密切相关的另一类文献是有关产品和服务联合定价的研究。沈铁松等[10]将产品延伸服务作为企业利润增长点,假设消费者转换服务提供商时存在转换费用,对存在产品销售及产品延伸服务的两阶段寡头竞争市场进行了博弈分析,证明了厂商产品定价随转换费用增加而降低,且转换费用会影响服务市场份额的再分配;Yang和Ng[11]针对无线通讯业务中的移动电话与通讯服务混合绑定问题,建立了一个非线性混合整数规划模型来决策最优价格以最大化服务提供者的总利润;姚树俊和陈菊红[12]在产品服务捆绑定价的基础上,运用旁支付契约,构建了双寡头市场下两个服务集成商之间的产品服务价格协调机制;Cohen和Whang[13]研究了当增值服务市场存在竞争时产品和服务的最优定价和最优服务水平;Zhang等[14]基于产品生命周期视角,研究了信息不对称下产品和增值服务的定价策略,指出消费者对增值服务质量的初始预期值对制造商的定价策略有重要影响;Pang和Etzion[15]针对同时提品和服务的企业,考虑服务具有网络外部性,对其捆绑定价策略和单独定价策略进行了比较。但是,目前有关产品和服务定价的研究均假设市场上为单一的短视型消费者类型,而实际上,市场环境往往是由短视型消费者和策略型消费者共同组成。
鉴于此,本文拟考虑短视型消费者和策略型消费者并存的情形,研究服务集成商对“产品+服务”集成系统的定价策略。通过构建服务集成商和消费者的两阶段博弈模型,运用逆向求解法,求解出服务集成商的两阶段最优定价、最优总利润以及策略型消费者的最优购买决策;并依次分析策略型消费者比例和服务价格占产品服务系统价格的比例对服务集成商定价策略的影响。
2问题描述及研究假设
考虑一个垄断的服务集成商在两个销售周期内向消费者销售充足数量的“产品+服务”集成系统(以下简称“产品服务系统”)。服务集成商在第一阶段制定的产品服务系统价格为p1,第二阶段的价格为p2;在第二阶段还将以θp2的价格继续向在上一阶段购买产品服务系统的消费者提供服务,其中θ(0
进一步假设消费者规模总量为N,消费者被分为短视型和策略型两种具有不同特征的细分市场,其中策略型消费者比例为α(0
短视型消费者只关注购买产品服务系统后本阶段产生的效用,而不考虑下一阶段继续使用服务所产生的效用,所以短视型消费者购买产品服务系统所得的效用为Umt=δt-1v-pt。在任一阶段短视型消费者只会根据该阶段的效用是否非负来决策买或不买,不会考虑下一阶段服务集成商是否会降价处理,所以其购买产品服务系统的条件为Umt0。
与短视型消费者不同,策略型消费者不仅要决策买或不买,还要决策何时购买以实现自身效用最大化。考虑到在第一阶段购买产品服务系统后下一阶段还需继续购买服务,策略型消费者在第一阶段所得效用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由产品服务系统带来的效用v-p1,另一部分为第二阶段继续使用服务所产生的效用δλv-θp2;若策略型消费者在第二阶段才购买产品服务系统,那么只能获得产品服务系统产生的效用δv-p2。由此可得策略型消费者购买产品服务系统所得的效用为Ust=δt-1v-pt+(2-t)(δλv-θp2)。他们对产品服务系统抱有降价的期待,即使在第一阶段购买产品服务系统所得的效用大于0,也可能等待至第二阶段购买以获取更大的效用;因此策略型消费者购买产品服务系统的条件为Ust0且Ust=max(Us1,Us2)。
在本文中,上标“m”代表短视型消费者,上标“s”代表策略型消费者;下标“t”为产品服务系统所处的销售阶段(t=1,2);上标“*”代表最优。
5数值算例分析
本节将通过数值算例,更直观地分析策略型消费者比例α和产品服务系统价格中服务价格比例θ对服务集成商定价策略的影响。
5.1策略型消费者比例对服务集成商决策的影响
取N=1000,δ=0.7,λ=0.4,θ=0.3,依次分析α对产品服务系统两阶段价格的影响以及对两阶段利润的影响。
讨论α对产品服务系统两阶段的价格和利润的影响,结果如表1和表2所示。
表1表明,随着策略型消费者比例α的增加,两阶段内产品服务系统的价格均呈单调下降趋势,且降价幅度不断减小。在第一阶段,策略型消费者有为了获取更多效用而将购买决策延迟至第二阶段产品降价之后的倾向,所以随着策略型消费者的增加,服务集成商通过不断降低该阶段的价格可以吸引更多的策略型消费者在该阶段购买以增加两阶段的服务总收益;在第二阶段,由于销售期即将结束,消费者在此时只能选择购买或离开,服务集成商在该阶段的定价只要不高于消费者估价消费者均会决定购买,无需大幅度下调价格。服务集成商降低降价幅度,可以大大地减弱消费者的等待心理,促使其尽早购买。
表2表明,随着策略型消费者比例α的增加,无论是各阶段利润还是两阶段总利润都呈下降趋势。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策略型消费者越多,就会有越多的消费者在产品服务系统价格较高的第一阶段选择暂时观望,等待至第二阶段产品服务系统降价时才选择购买,这使得服务集成商在第一阶段由服务带来的利润减少,进而使第一阶段的利润和两阶段的总利润都减少。这表明,消费者的策略行为会给服务集成商的利润造成损失;同时,服务集成商在制定定价策略之前,有必要识别市场上消费者的类型及其比例。
5.2不同α下服务价格比例θ对服务集成商决策的影响
保持δ=0.7,λ=0.4不变,模拟4组不同的策略型消费者比例α取值下产品服务系统的两阶段价差以及总利润,结果如表3和表4所示,分析产品服务系统价格中服务价格比例θ对服务集成商决策的影响。其中4组α取值为:α=0(纯短视型消费者市场)、α=1(纯策略型消费者市场)及两组中间值α=0.4、α=0.6。
表3表明,随着服务价格比例θ的提高,产品服务系统两阶段的价差呈下降趋势。在纯短视型消费者的市场环境下,只要在本阶段内所得效用非负,消费者就立即购买,所以随着消费者估价的下降,服务集成商应降低第二阶段的价格,即采取降价策略。随着策略型消费者的出现,为了避免进一步刺激消费者的策略行为,服务集成商应缩小降价幅度。当策略型消费者占绝大多数时(0.6
表4表明,随着服务价格比例θ的提高,服务集成商的总利润都呈单调增长趋势,但随着策略型消费者比例的提高,单调性越来越不明显,特别是α=1(纯策略型消费者市场)时,随着θ的提高,服务集成商的总利润增长幅度不断减小。这是由于θ越大,第二阶段内服务集成商向在第一阶段内购买产服务系统的消费者收取的服务费用越高,服务集成商赚取的利润也就越多,但是由于策略型消费者的出现,服务集成商不得不降低第一阶段的定价吸引消费者尽早购买,这使得服务集成商的利润减少;也就是说,服务价格比例越大,服务集成商的利润越高,但是策略型消费者比例的提高会使得服务集成商的利润增长空间减小。
6结论与启示
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表现出的不同行为特征会对企业经营绩效产生重要影响。本文针对策略型消费者和短视型消费者并存的销售产品服务系统的市场,研究了消费者如何进行购买决策以及服务集成商如何制定价格决策的问题。通过对消费者与服务集成商之间博弈过程的模型刻画,并运用逆向求解法得到了消费者的最优购买决策和服务集成商两阶段最优定价决策。
通过本文的研究,得到如下结论和管理启示:(1)随着策略型消费者的增多,更多的消费者会选择在第二阶段以低价获取产品服务系统,此时,若服务集成商减小降价幅度,将有利于减少消费者的等待观望意愿,使其尽早购买。(2)消费者的策略行为会造成产品服务系统的利润下降,服务集成商在定价决策前,有必要通过市场调查识别市场上消费者的类型及其比例。(3)当市场上存在大量的策略型消费者,降价策略并不是服务集成商的唯一选择,服务集成商应依据服务价格比例的大小制定相应的涨价或降价策略。(4)随着服务价格比例的提高,提前购买产品服务系统的消费者在第二阶段需要为服务支付的费用增多,这使消费者在第一阶段的购买意愿减弱,此时,若服务集成商减小两阶段价差,可以刺激消费者在第一阶段购买。(5)服务价格比例的提高会给服务集成商带来更多的利润,但由此带来的利润增长空间却随着策略型消费者的增多而减小。
本文假设市场上仅存在一个垄断的服务集成商,但现实生活中更多的是多寡头垄断或垄断竞争的情形,所以在本文研究的基础上,未来可进一步研究服务集成商竞争市场环境下面向策略型消费者和短视型消费者的产品服务系统的定价策略。此外,本文假定消费者在第一阶段购买产品服务系统后第二阶段需要继续购买该服务集成商提供的服务,未来可放宽这一限制,假设消费者购买产品服务系统后可在多个服务集成商提供的服务之间自由选择购买,那么策略型消费者不仅会策略性地选择合适的时机购买产品服务系统,还会策略性地选择购买哪个服务集成商的服务,这可以更为完整地体现出消费者的策略行为。
参考文献:
[1]Aviv Y, Pazgal A. Optimal pricing of seasonal products in the presence of forward-looking customers[J]. Manufacturing & Service Operations Management, 2008, 10(3): 339-359.
[2]Levin Y, McGill J, Nediak M. Optimal dynamic pricing of perishable items by a monopolist facing strategic consumers[J].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 2010, 19(1): 40-60.
[3]李豪,熊中楷,彭志强.竞争环境下基于消费者策略行为的易逝品动态定价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11,19(2):88-98.
[4]Su X. Intertemporal pricing with strategic customer behavior[J]. Management Science, 2007, 53(5): 726-741.
[5]杨慧,周晶,宋华明.考虑消费者短视和策略行为的动态定价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10,24(4):133-137.
[6]张新鑫,申成霖,侯文华.考虑顾客行为和成员风险规避性的供应链收益共享契约的设计与协调[J].预测,2015,34(1):70-75.
[7]Parlaktürk A K. The value of product variety when selling to strategic consumers[J]. Manufacturing & Service Operations Management, 2012, 14(3): 371-385.
[8]Bi G, Li L, Yang F, et al.. Dynamic pricing based on strategic consumers and substitutes in a duopoly setting[J]. Discrete Dynamics in Nature and Society, 2014, 2014(2014): 1-9.
[9]Liu Q, Zhang D. Dynamic pricing competition with strategic customers under vertical product differentiation[J]. Management Science, 2013, 59(1): 84-101.
[10]沈铁松,熊中楷,吴丙山.寡头制造厂商的产品延伸服务定价[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9,29(5):37-43.
[11]Yang B, Ng C T. Pricing problem in wireless telecommunication product and service bundling[J].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2010, 207(1): 473-480.
[12]姚树俊,陈菊红.基于旁支付契约的产品服务价格协调机制研究[J].软科学,2013,27(2):55-61.
[13]Cohen M A, Whang S. Competing in product and service: a product life-cycle model[J]. Management Science, 1997, 43(4): 535-545.
篇3
[关键词]电子商务;推荐系统;消费者视角
[DOI]10.13939/ki.zgsc.2016.02.123
随着电子商务行业的蓬勃发展,在线推荐技术得到广泛应用。推荐系统能从当前消费者浏览、关注的信息出发,为消费者做出相应的推荐。亚马逊、淘宝网、当当网等电商网站都已经应用推荐技术。目前关于推荐系统的学术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关于推荐算法的优化设计,另一方面则是推荐系统对消费者的影响研究。文章从消费者视角出发,从以下两方面来总结现有文献研究成果。
1在线推荐系统消费者采纳的影响因素研究
在消费者网络购物相关问题的研究中,学者们普遍采用技术采纳模型(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TAM)作为理论基础。根据TAM模型理论,用户对系统的感知评价(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直接影响用户采纳意图的产生。文章发现影响消费者采纳的因素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1.1网站特征
Ganguly和Dash研究发现网站的信息展示设计、导航设计和可视化设计会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向。因为网站合理的视觉设计会给消费者带来愉悦,提高消费者对网站的满意度和信任,进而增加对网站的浏览时间和购买产品的数量。Song和Zahedi则证明发现网站的促销、服务、外部相关资源、使用和导航易用性及购物便利性等因素会加强消费者的信任。
1.2推荐内容
McNee研究发现,用户往往不是评价某一个单独推荐的质量而是感受整个推荐列表的广泛性和深度,这样来考虑推荐是否满足他们的需求。除了推荐信息质量,Xiao和Benbasat研究还发现推荐信息详细程度、推荐原因的解释以及推荐信息表达方式均对感知有用性和易用性有正向显著影响。推荐内容的多样性也被证实可以帮助提升用户对推荐结果的整体满意度,避免了单个推荐项目的局限。
1.3推荐系统透明度
推荐透明度,是指网络推荐系统是否解释推荐结果产生的原因。通常情况下,用户自己的推理往往与系统的推荐机理不一致,然而当用户不理解为什么某个商品被推荐给他们时,他们很少会去相信那些推荐信息。推荐系统向用户解释推荐结果的产生原因,有助于推荐信息更容易被消费者采纳。
1.4主观规范
用户自身的使用习惯、亲朋好友的口碑等个人规范以及媒体宣传、市场表现等社会规范都可能影响用户对系统的感知和评价,包括个人规范和社会规范在内的主观规范已被证实对用户采纳意图有重要影响。Venkatesh和Davis在修正TAM模型时也指出,主观规范是感知有用性的决定变量。主观规范往往是在创新实施的早期阶段更具影响力,因为那时用户形成态度的经验有限。
2在线推荐系统评价标准研究
推荐系统的现有评价标准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技术性标准,主要用于衡量推荐的精准度、速度等性能指标;另一类是商务性标准,反映了满足实际需要所必备的性能。目前研究重点已从技术性标准逐渐向商务性标准转移。
2.1覆盖率
覆盖率是指可以被系统预测打分的商品占全部商品的比例。覆盖率较高则说明推荐系统能够找到较多用户感兴趣的产品。如果一个推荐系统的覆盖率比较低,那么说明它评估商品的范围有限,这个局限性可能会降低用户的满意度。
2.2多样性
在推荐系统中,多样性体现在两个层次,一个是用户间的多样性,衡量推荐系统对不同用户推荐不同商品的能力;另一个是用户内的多样性,衡量推荐系统对一个用户推荐商品的多样性。学者提出可以通过测量推荐产品的平均度和平均海明距离的方式,来评估推荐列表的多样性,商品平均度小的推荐系统相对更好些。
2.3新颖性
新颖性是指推荐系统向用户推荐非热门或非流行商品的能力。通常用户喜欢系统推荐他们熟悉的产品,因为这会增加用户对推荐系统的信任,但是当用户厌倦了相似的产品推荐时,他们可能更喜欢那些能给予他们意外惊喜的推荐信息。
2.4隐私保护
网站上留有大量消费者的个人信息,涉及姓名、家庭地址、手机号甚至身份证号等重要隐私信息,这些信息一旦泄露,会造成难以想象的后果。推荐系统对隐私的保护会影响到消费者的初始信任,从而影响消费者对该推荐系统的使用意愿。推荐系统需要有效地保护用户个人隐私的措施,也应减少使用用户隐私数据。
3现有文献评述与未来研究展望
目前在线推荐系统消费者采纳意向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学者在该方面的研究正在逐步深入。文章对有关推荐系统采纳意向的研究文献进行整理分析,发现目前多数研究集中在系统算法优化方面,而在系统对消费者行为、心理的影响研究较少,研究模型不够丰富,研究内容还有待深入。文章认为,未来研究工作应继续从消费者视角展开,对一些变量的中介作用或调节作用进行更多的研究,建立更有效的研究模型。而且推荐系统评价标准问题尚未解决,如何评价推荐系统,也将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参考文献:
[1]Ganguly B,Dash S B,Cyr D,et al.The effects of website design on purchase intention in online shopping:the mediating role of trust and the moderating role of cultur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lectronic Business,2010,8(4-5):302-330.
[2]Song J,Zahedi F M.A Theoretical Approach to Web Design in E-Commerce:A Belief Reinforcement Model[J].Management Science Journal of the Institute for Operations Research & the Management Sciences,2005,51(8):1219-1235.
[3]Venkatesh V,Davis F D.A theoretical extension of the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Four longitudinal field studies[J].Management science,2000,46(2):186-204.
[4]张光前,雷彩华,吕晓敏.电子商务推荐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前景[J].情报杂志,2011,30(12):60-65.
篇4
消费问题,从消费行为角度看,属于微观经济范畴;从国内生产总值最终使用构成看,消费是重要总体变量,它的总量和结构变动影响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动,即对经济增长具有影响作用。因此,消费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宏观经济范畴。我们对消费问题研究的出发点,是对经济增长的关注。
消费问题在近两年成为一个焦点问题,刺激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有效手段。近两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趋缓,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发生变化,例如东南亚金融危机、人民币不贬值压力、国有企业改革、政府机构改革等,使得消费问题终于浮出水面,引起人们的关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由于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变化,严重削弱了经济增长的各种要素,因此,将开拓国内市场、刺激消费、扩大内需确定为经济增长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发展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消费与增长,传统的计划经济理论认为,经济增长带来消费的增加,增长对消费起着决定性作用。经济增长了才能适当增加消费,消费基金的过快增长会影响和妨碍经济发展,并以此为依据安排经济建设和制定宏观发展计划。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我们不但取得了制度上的变革,也获得了认识和理论上的突破,那就是不仅增长决定着消费,同时消费对增长具有拉动作用,消费拉动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超过投资的影响作用,决定着经济增长速度的快慢和质量的高低。这一增长观点可以从下面的经验材料和理论获得支持。第一,高收入高消费与低收入低消费两种模式比较。中国改革开放的20年历史经验表明,与改革开放前的三十年相比,1979年后我国经济发展迅速,更重要的是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获得巨大的提高,原来的低收入低消费,经济发展滞缓模式已彻底改变。即使是同一时期在我国不同地区,例如东南沿海地区与西部地区,不同的消费模式伴随着不同水平的经济增长。再以美国等发达国家为例,高收入高消费模式,伴随着成功的经济增长。所以,低收入低消费伴随着经济增长的滞缓和效率低下;高收入高消费伴随的是经济增长的高产出和高质量。第二,生产函数理论。劳动力是经济增长的重要要素,而劳动力离不开消费。衣、食、住、行消费是劳动力的基础需要,没有这些消费活动也就不存在劳动力,消费水平决定着劳动力的总量水平和素质构成。所以,消费不但是人口再生产需要,也是经济活动的必要前提条件,经济活动,最原始的、首要的是从消费开始的。消费决定了劳动力,劳动力传导着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和贡献。
二、海南经济的消费总量与结构分析
1、消费需求的现状、特点和结构
国内生产总值的支出构成分为总消费、总投资和净出口。总消费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20年,尤其是海南建省十年来,经济取得相当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获得巨大提高。见表2-1。
表2-1消费的总量与结构单位:亿元
年份总消费占GDP比重%居民消费比重%政府消费比重%
197816.6885.115.7194.00.975.8
197917.4685.616.6593.91.090.6
198019.1086.017.8593.51.256.5
198120.6479.619.1692.81.487.2
198222.3871.720.8393.11.556.9
198324.0070.722.0992.11.918.0
198426.1262.023.3789.42.7610.6
198531.5858.328.0588.83.5311.2
198636.8159.432.7088.84.1111.2
198740.0060.235.8389.24.1710.4
198848.759.043.2288.65.5511.4
198957.2757.148.9985.58.2814.5
199066.2952.248.4573.111.3126.9
199172.8752.156.8678.015.9322.0
199295.5843.475.1878.720.4021.3
1993127.9242.798.0476.629.8823.4
1994156.4741.1124.5579.631.9220.4
1995188.5046.2153.0981.235.4118.8
1996208.87、53.6168.2780.640.6019.4
1997222.3354.5176.8279.545.5120.5
资料来源:《海南统计年鉴》,1998年
以1988年为分界线,前后两个十年。1978─1988年,总消费占GDP(代表国内生产总值,下同)比重为60─86%,(个别年份稍低)。在较低水平经济总量情况下,较高水平的消费率必然是较低的储蓄率,总投资处于有限的低水平规模,经济发展处于一种滞缓状态。1988─1997年,消费率为41─59%,储蓄率得到大幅度提高,总投资规模迅速膨胀,经济取得迅猛发展。但是,消费率下降的滞后结果是,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严重的需求不足。海南经济的高速度是以牺牲消费为代价的,同时,低收入低消费模式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因此,消费水平没有获得与经济增长的同步增长,海南经济增长的机会成本高昂,经济发展质量不高。与全国平均水平和世界水平相比,海南消费水平低下。九十年代以来,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统计,世界平均消费水平为78─79%,全国平均消费水平为58─60%,海南仅为41─55%,见表2-2
总消费又细分为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从上面资料看,建省前政府消费仅占总消费的5─10%,建省后快速上升到20%以上(仅有两年低于20%)。与居民消费和总消费相比,政府支出增长速度是最快的。
2、消费模型
消费,从实物形态看,表现为商品和劳务;从货币形态看,来源于可支配的实际收入。消费水平的高低主要决定于一国国民个人可支配收入的高低。所谓个人可支配收入是指个人在一年中得到的可以自由支配的收入总和。个人可支配收入是GDP的一部分,受投资、税赋和政府转移支付等因素影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个人可支配收入决定于GDP的大小和GDP转移为个人收入的多少即收入分配政策。
设个人可支配收入为Yd,GDP为Y,假定个人可支配收入在GDP中所占比重为b,我们称b为GDP的个人分配系数。这样就得到:
Yd=b*Y(2.1)
再假定个人消费C是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函数,由此得到:
C=a+c*Yd(2.2)
C=a+b*c*Y(2.3)
这样,我们就建立了具有一般意义的消费模型,即式(2.3)。其中,a是自发性消费,为常量,表明一个基本的消费水平;c为边际消费倾向,它是消费增量同个人可支配收入增量的比例,即
c=DC/DYd=DC/(b*DY)=1/b*DC/DY(2.4)
从消费模型可以看出,在边际消费倾向c一定条件下,消费水平取决于两个因素:即GDP的个人分配系数b和GDP。
在GDP既定条件下,个人分配系数b决定了消费总量和消费水平。b是政策参数,是收入分配政策的反映。研究表明,b波动区间的上限,也就是消费的最大限度,受预期投资影响。预期投资决定了预期的收入,所以b受到预期收入影响。因此,消费不但取决于即期可支配收入,也受预期收入影响。
利用消费模型,我们来进一步分析海南经济中消费的特点及消费与收入的关系特征,见表2-3。
表2-3居民收入与消费情况单位:元
--------------------------------------------------------------------------------
年份职工平居民人均农村居民人均储蓄存居民人农业居民非农业居民
均工资可支配收入人均纯收入款年末余额均消费
1990198015757788028526981436
19912194172691610398666671609
1992272023181026168011288192252
19933501307213202699144910642813
19944485392016203369181412593723
19955340477018723978219715484345
19965476492621564619237617264444
19975664485023825041245818024458
资料来源:《海南统计年鉴》,1998年
第
一、以量入为出的低消费为主要特征。
1990─1997年,消费中量入为出观念占主导地位,消费水平低下,且增长缓慢。同期人均GDP增长了2.6倍,人均消费增长1.9倍,其中农业人均消费增长1.6倍,非农业人均消费增长2.1倍。消费水平提高远远落后于经济增长速度,并且消费水平的城乡差距扩大,1990年城乡消费水平比为2.1:1,1997年扩大到2.5:1。
第
二、收入水平提高落后于经济增长水平。
1990─1997年,职工平均工资增长1.9倍,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2.1倍,农村人均纯收入增长2.1倍,明显落后于经济增长。低收入是现行的收入分配政策的主导思想。低收入必然带来低消费,由此引发的需求不足成为经济增长缓慢的主要因素,无疑制约了经济发展后劲,给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重的不利影响。
第
三、非工资性收入和非货币化消费现象严重。海南经济表现为低收入低消费的特征同时,还表现为高储蓄。1990─1997年,人均储蓄增长5.3倍,超过了经济增长和收入增长速度。不协调的高储蓄表明,?居民的非工资性收入即灰色收入相当高,甚至超过工资收入,成为主要收入来源之一。社会团体的小金库和地下经济是灰色收入的来源。地下经济有多大?占GDP份额有多少?尚难估算,也不列入GDP。但是,如果地下经济超过一定份额,将使GDP核算和经济增长测算低于实际水平。地下经济失控无疑将破坏经济肌体的健康,干扰正常的经济秩序。-非货币消费即实物消费现象不容忽视。公有住房、医疗保健等实物分配曾一度是主要消费形式,目前这些制度改革没有全部结束,尚有遗留问题,新的货币化分配机制也没有完全建立健全,计划经济下的实物消费情结和惯性仍在发生作用,实物或变相实物消费仍大量存在,这些因素影响着消费领域的货币化程度。小金库禁而不绝、政府支出快速增长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见图2-1。
图2-1人均收入、储蓄、消费曲线
三、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1、消费贡献率与投资贡献率
经济增长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它受许多因素影响,例如,消费、投资、国际贸易、劳动力、科技进步、经济体制以及政府政策等等。对于投资、劳动力生产要素研究已取得相当多成果,但是,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研究,仍有许多空白。近两年,需求不足的负面影响越来越明显,需求不足业已成为经济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在基础设施薄弱,生产要素瓶颈作用显著的情况下,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比较明显,扩大投资成为主要的手段。随着经济总量扩张、基础设施完善,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边际效益逐渐降低,拉动作用逐渐减弱,这时,消费拉动作用会明显增强,并成为刺激经济增长的一个主要因素。贡献率是我们研究消费和投资拉动作用所采用的一个指标。消费贡献率是指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即在GDP增长中消费因素所占的比重。投资贡献率是指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即在GDP增长中投资因素所占的比重。表3-1为海南1988─1997年消费、投资贡献率。
关于净出口。净出口在海南经济总量中一直占较小比重,近年受贸易政策影响,比重下降。所以净出口对海南经济增长影响较小,这里暂不述及。
2、贡献率分析
在海南经济增长中,消费贡献率一直处于较低水平状态,投资贡献率始终保持较高水平。重投资、轻消费,形成海南经济的特殊格局,成为经济结构中的突出矛盾。1988─1997年,消费贡献率为41─57%,全国平均水平为56─63%,低6─15百分点;投资贡献率为59─41%,全国平均水平为43─34%,高7─16个百分点。
从投资方面看,建省初期,面对比较薄弱的基础设施和经济发展要素诸如电力、能源、交通、原材料等瓶颈制约,我们不得不拿出大量资金搞建设,采取高投资政策,依靠扩大投资规模,来完成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实力扩张。投资拉动作用十分明显,经济获得迅速增长。由此可见,海南经济走的是一条粗放型的外延式的增长道路。随着经济总量扩张,基础设施和发展要素不断完善,投资对经济增长影响开始减弱。尤其是十年来,在开发建设中出现的低水平、小而全、大而全项目的重复建设问题非常突出。所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边际效益逐渐减弱,投资向最终消费的转化越来越低,投资拉动作用明显下降。近两年,虽然我们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基础设施投资规模,但是,效果不很明显。因此在经济增长问题上,扩大投资规模只能是权宜之计,而且在宏观投资政策上,我们要一手抓“规模控制”,一手还要抓“结构引导”。
从消费角度看,消费贡献率低于57%,1994年达到谷底水平41%,一直处于较低水平,消费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始终没有真正发挥出来。在投资边际效益下降情况下,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得到加强。但是,海南经济需求不足始终没有得到解决,形成了即使在高投资政策下仍然没有高产出,经济增长持续缓慢。与全国平均水平和世界平均水平相比,海南经济消费贡献率相差10─20个百分点。这个差距就是我们刺激消费需求,开拓国内市场,扩大内需的政策空间。如果消费贡献率每年增长一个百分点,那么,再过十年,海南经济增长水平和质量,就可以居于全国领先水平;再过二十年,将达到发达国家经济水平。
四、海南经济中需求不足的因素分析
综上所述,收入水平,预期收入是消费的主要来源,起着决定性作用,我们称其为内部影响因素。消费习惯、产品质量、品种、价格以及服务,影响着消费选择,可以称其为外部影响因素。海南经济中需求不足,既有内部因素的原因,也有外部因素的原因。总消费包括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政府消费主要受政策影响且较难定量,前面已略有分析,在此不再赘言。下面仅从居民消费方面说明需求不足的原因。
1、收入分配政策改革滞后是造成需求不足的主要原因。
1990─1997年,人均GDP增长2.6倍,职工平均工资仅增长1.9倍,农民纯收入仅增2.1倍。进入九十年代,海南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得以较快提高,消费水平取得明显增长。但是,相对于经济增长水平,收入增长比较缓慢,消费水平没有得到经济增长的全部合理转化成果。在经济增长中,有相当的份额是我们牺牲掉的收入和消费增长的部分。从消费模型看,在既定GDP条件下,可支配收入高低取决于收入分配系数的大小。收入分配系数是政府收入分配政策的反映。高投资政策,必然是低收入分配政策,也必然带来低消费,造成需求不足。低收入分配政策同时也是非工资性收入膨胀和非货币化消费增加的根源。
2、价格机制改革快于收入机制改革影响消费需求增长。
我们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开放,许多改革措施往往是以价格调整为契机的。价格机制成为政府和居民关注的焦点。尤其是推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后,由于认识上的误区,以及市场流通领域利益驱动和立法力度不够等原因,国内市场商品价格比较混乱,曾一度失控。在与国际市场接轨问题上,盲目追逐价格平行而忽视了产品品种、质量等非价格因素,也忽视了居民的收入水平和购买能力。在利益驱动下,国内市场上的粮、糖、棉、钢材、汽车、家用电器、服装、航空客票、标准住宿费、电影票、公园门票、美容美发等价格,基本接近国际市场价格水平,有的甚至高于国际市场价格。然而,我们的收入水平与其他国家相比,相距甚远,我们的购买力远远落后于其他国家。从收入分配看,工薪阶层占绝大多数,私有经济业主仅占极小份额。所以工薪阶层是我们的消费主体。由于工资收入增长缓慢,名目繁多的“补贴”等非工资性收入仍是大多数居民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从而形成低收入与高价格这一突出矛盾,使得居民的消费需求得不到充分满足,居民消费处于抑制状态,从而造成消费市场低迷,有效需求不足。
3、经济周期性波动,预期收入下降是目前影响需求不足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政府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例如,住房制度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教育体制改革、退休制度改革、国有企业改革和政府机构改革。这些制度改革措施一方面影响着居民的消费支出,另一方面影响到人们的思想和心理态势,因为人们原有的计划经济的思想惰性和情结在相当的范围和程度上存在着。加上近几年经济周期性波动影响,使人们对经济的预期不明确,对收入的预期下降。这些因素使人们少支出多储蓄,以备将来不时之需。在诸多改革措施中,收入分配机制改革仍然未提到议事日程,露出庐山真面目,同时又要面对下岗分流、子女教育费上涨等支出增加压力。因此,人们只能精打细算,以积极节流被动开源方式来抵御收入预期的下降。
4、消费模式不利于需求不足状态改变。
海南经济发展的滞缓期比全国多十年。建省后,进入九十年代,海南经济才开始真正的开发建设。农业,是海南经济的主要基础产业,在产业结构中占有支配地位。所以,由于长期经济滞缓和文化背景因素影响,海南经济的消费习惯根深蒂固,消费模式表现为传统社会中的低收入低消费,量入为出的特征。在改革开放中,海南经济获得了长足发展,发生了巨大变化,然而,消费习惯、消费模式没有多大变化。
十年来,储蓄率不断上升,1992年超过60%。随着收入增加,消费未得到较快增长,储蓄却大幅上涨,说明人们增加的收入不是用来扩大消费而是进行储蓄。高储蓄率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资金,在经济起步发展阶段是非常必要的。但是随着经济总量扩大,高储蓄将影响消费率的提高,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在经济波动发生时,人们在经济预期不明确的情况下,必然采取多储蓄,而不是多消费。近两年的经济实践表明,在扩大内需问题上,高储蓄率是一大障碍,虽然央行连续七次大幅度减息,但统计资料显示,储蓄有增无减,国民储蓄热情依然高涨。所以在目前形势下,单一的降息货币政策也难以取得预期效果。高储蓄就意味着低消费,它们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生活上的节约简朴,就微观而言,是一种文化美德,但就宏观而言是有害无益的,是不经济的。它往往成为低收入低消费的一个合理支点和借口。在现实经济活动中,伴随着生活上的节约,是生产上的大量浪费和重复建设,是资源、能源、原材料和人才的大量浪费。在资源稀缺和经济产出成果有限的条件下,这无疑是两把杀手锏,使消费水平难以提高。因此,在扩大内需问题上,不但要一手抓鼓励消费,一手还要抓生产环节中的浪费,要珍惜稀缺的资源。
5、影响需求不足的其他因素
第
一、投资结构不合理和投资效益低下,不利于收入增长,不利于消费增加。我国财政政策比较单一,主要以投资为首选手段来进行宏观调控,当经济过热时就严格压缩投资,在经济低迷时就大量追加投资。这种政策的结果是,重复建设、盲目建设、低水平低效益项目十分严重。投资结构不合理和建设项目效益差,造成企业普遍严重亏损,甚至有许多项目一开工就亏损。投资严重浪费,生产能力相对过剩,企业低效,从而造成职工下岗人数增加,收入增长缓慢。我们可以算一笔帐:1997年,以全国平均水平为标准,通过扣除GDP的投资额,来调整海南消费率上升5%达到60%,那么5%的GDP就是20个亿,(1997年GDP为408个亿),相当于海南当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12%;如果以世界水平为标准,那么,就要扣除GDP的23%即94个亿的投资额,相当于海南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56%。这部分就是由于消费与投资结构不合理和投资效益低下形成的。
第
二、商品和服务不能满足消费需求。居民消费依靠对市场所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的效用选择来实现的。国内市场上,中、低档商品占主体,高档较少,与国际市场相比,质量存在明显差距。高、中、低档商品分类,不应当仅仅是价格差别,更重要的应该是质量和服务的区别。居民对进口商品的热衷就是对国内市场不能满足消费需求的一个规避。商品价高质差,假冒伪劣现象猖蹶,欺诈消费者现象屡屡发生,这无疑严重地打击了消费者的信心,抑制了购买力的顺利实现。同时,产品品种、结构单一,也构成对消费的消极影响。有关资料显示,美国市场销售产品超过40万种,而我国市场只有10万多种,而且在工艺、质量、技术含量方面存在明显差距。
五、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
以需求不足为特征的海南经济的缓慢增长,已经引起有识之士的普遍关注。国家在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同时,也把扩大内需做为宏观调控手段,来促进经济的增长。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海南应以此为契机,积极拓展消费市场,刺激消费需求,及时制订有效的政策措施来解决长期困扰经济增长的需求不足问题。如果需求不足长期存在,在投资手段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的情况下,就可能产生通货紧缩。目前经济运行中的通货紧缩问题应引起我们的警惕。因为通货紧缩将吞噬海南经济十年来取得的成果,带来经济的严重倒退。如何拓展消费市场?如何刺激消费需求?如何克服和避免经济增长中可能出现的需求不足问题?我们认为,首先应该将提高消费率、降低投资率作为制订经济政策的基本出发点和长期发展战略。虽然需求不足就表现为消费率的低下,消费率提高意味着需求不足的改善,但是,在解决需求不足问题上,首先应该注重消费率的提高。因为海南经济发展实践表明,由于过度地强调了投资的作用,忽视了消费的影响作用,造成海南经济出现高投资率、低消费率的发展格局,投资与消费二者比例关系不协调,影响了海南经济增长的持续性和增长质量。应当承认,这是由于我们认识上的误区和政策引导上的失误造成的。为此,要尽快调整二者比例关系,改变原有格局,提高消费率,降低投资率,达到经济良性循环。提高消费率并不是消极的压缩投资,以经济增长为代价换取消费的增加,而是积极地扩大消费,使消费增长快于投资增长,在经济适度增长条件下消费与投资的比例关系协调发展。同时,注重经济运行的平稳性和政策的连续性,克服和避免经济周期性波动所造成的危害;注意防范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差距扩大,出现社会两级分化,要“效率”与“公平”并重,利用宏观调控手段,逐步实现最大程度的社会公平,保证经济发展所要求的安定的社会大环境。在政策操作上,具体地应采取以下措施:
1、加快收入分配机制改革,尽快制订出台改革方案。
提高国内生产总值的个人分配系数,也就是加大经济发展成果向个人倾斜力度,以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从而增加有效需求;将工资制度改革提到议事日程,尽快提高政府公务员和国有企业职工工资收入水平,将住房、医疗、社会保险和子女教育等项费用计入工资,消除现存工资制度中的各种补贴和分配中的实物消费形式,实现货币化分配。建立起明确的工资增长机制,完善各项福利制度改革,实现职工福利的市场化和社会化管理。同时,尽快完善其他各项经济体制改革,减少由此带来的经济周期性波动和人们对经济预期的不明确,提高未来收入的预期。
2、适当提高粮食收购价格,切实减轻农民负担,逐步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农业是海南经济的基础性支柱产业,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四分之三,所以农村消费市场发展前景广阔。十年来,农民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增长缓慢,城乡差距扩大。但是,农民的边际消费倾向较高,所以要逐步增加农民收入,从而启动农村消费市场。增加农民收入的具体措施包括:?适当提高粮食收购价格。粮食是农业的主要产品,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并且粮食价格仍有上调的空间,所以要提高粮食价格,保证农民主要收入来源,维护农民种粮的积极性;-解决瓜菜水果保鲜、运输和销售环节矛盾。瓜菜水果已成为农业的一项重要收入,但是保鲜技术缺乏、运输和销售难的问题比较普遍,要加强“绿色通道”软、硬件建设,保证产销顺利实现;?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取消各种不合理摊派,实现以税代费,在目前情况下,对农民实行税率优惠政策;精减乡村干部,降低农民负担干部的系数。资料表明,农民收入中除去消费,并未全部转化为农业投资,有相当一部分被各种不合理摊派吞掉,这无疑提高了农业生产成本,增加了农民负担,也打击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ˉ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就地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谋求优质高效农业。农村的经济发展要素瓶颈作用十分明显,劳动力大量剩余。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瑁涌炫┮稻梅⒄共椒ィ偷叵S嗬投Γ潜赜芍罚蓖乒憧蒲Ъ际酰迪峙┮挡祷⒄梗佣锏皆黾优┟袷杖耄黾优┟裼行枨蟮哪康摹?/P>
3、增加城镇低收入阶层的收入,缩小收入水平差距。及时足额发放下岗职工生活补贴和失业救济金,健全社会保险机制,这是刺激消费的需要,也是社会和经济稳定发展的需要。开征利息税,单一的减息政策未能获得实效,同时配以积极的财政税收调节政策,进行收入再分配,使收入向贫困居民转移。储蓄率居高不下,消费需求低迷不振,是开征利息税的有利时机。通过利息税,不但可以增加财政收入,实现收入再分配,还可以达到缩小城镇收入水平差距,从而增加有效需求。
4、加快消费观念转变和消费模式升级。
需求不足与量入为出的消费习惯有密切关系。在刺激消费需求上,要注重消费观念的转变,从政策上引导居民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念,将消费提到与储蓄对经济发展同等重要的高度去认识,转变传统的量入为出的低消费习惯,培养人们形成积极的适度消费观念。同时大力开展消费信贷,改变消费信贷落后局面,建立健全个人信用制度。积极推广以住房、汽车等高档耐用消费品为主的信贷形式,方式可以多样,方法应更加灵活。大力支持收入稳定的消费者进行提前消费。
5、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对于严重过剩项目,坚决实行“关、停、并、转”,并严格禁止上新的项目,对于已近饱和的项目,要严格限制新项目开工,对投资实行严格的管理责任制,克服投资决策中的,杜绝新的重复和浪费。增加产品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活动,加大消费市场执法力度,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六、结束语
近两年,在我国的经济生活中,增长率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消费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本文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对海南经济中的消费问题以及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对长期困扰着海南经济增长的需求不足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的政策措施。对于目前的经济问题,我们认为既有总量问题,也存在结构失衡问题。在扩大内需、解决需求不足的同时,还要进行结构调整,这样才能解决深层次的经济矛盾,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在研究工作中,我们强烈地感觉到经济增长速度不仅仅是一个统计数字,它还应具有更加生动和丰富的内涵,应当是经济质量和成果的综合反映。发展与增长,是两个本质意义不同的经济指标,发展反映了经济的数量,增长应当是经济质量的反映。所以,我们对经济增长的关注,主要是对经济质量和成果的关注。对消费问题的研究,我们也是以经济增长质量为出发点的。如果单纯地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的高低,那么,势必就掉入了统计数字的泥潭,做出的分析和研究会变成枯燥而毫无价值的数字游戏。经济发展的数量仅仅是一种手段,经济增长的质量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1998年中国经济达到7.8%的增长速度,而美国和世界平均增长速度不过1—2%,但是,经济增长质量和成果,是不能同日而语的。?纱耍颐侨衔迷龀な蔷弥柿康奶岣撸Φ卑肪潮;ぁ⒆》刻跫⒔逃健⑷司杖胨健⑷司阉健⑵骄て谑倜⒖萍己康鹊雀拍钅谌荩饩褪俏颐堑脑龀す邸?/P>
参考文献
蒋学模主编,《社会主义宏观经济学》,浙江人民出版社,1990。
篇5
【关键词】快速消费品;营销;信息系统;策略研究
数据即信息,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时代下,在商业、经济及其他领域中,决策将日益基于大数据和云计算分析而作出,而并非基于经验和直觉。“互联网思维”、“云数据”、”大数据分析”……这些词不但高大上而且各行各业都在研讨和关注。这词的本质是指对数据采集、分析、沉淀和使用。它包括数据的采集内容和方式,数据分析方式和沉淀内容和参考意义。其目的是促进经济发展和掌握市场信息变化,甚至通过人工智能安排日常营销运作,为决策事项提供依据和支持。互联网本身对快消品的影响是巨大的,消费者的行为和思维正受到的影响是颠覆性的,所以移动互联网时代快速消费品营销采用新的信息系统管理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受电商挤压,大卖场业态模式面临重压。中国购物者青睐十多年的模式在2016年的销售额仅增长1.3%。不过,该模式在下线城市依然有增长机会,尤其是在西部地区,依然有门店扩张的潜力。凯度报告指出,在增速放缓的中国经济和高速发展的电商通路的挑战下,2016 年包括大卖场、超市和便利店在内的现代渠道增长远落后于整体渠道的增长,只有0.7%。不过在特定的城市级别和地区,大卖场、超市和便利店仍有机会。报告指出,2016年快速消费品在县城仍有5%的增长,在西部地区的增长也达到了6.6%。凯度指出,对于制造商和零售商来说,有必要考虑渠道下沉和西部开发,以抵消其他地区增长缓慢的影响。
凯度消费者指数研究表明,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网上进行周末的家庭用品采购,并且倾向通过电商渠道购买小众、高端和进口商品。快速发展的电商正在对纯实体零售模式产生巨大的冲击,而线上零售与线下实体零售的有机融合将成为未来的增长模式。不过纯电商经营模式并不被看好,越来越多的线上零售商开始希望打破线上线下的界限,以开拓新的销售渠道并提升线上线下的融合,零售业线上线下的融合在加速成为趋势。
一、大数据资产成为核心竞争力(数据即信息,一切原于数据)
新闻媒体层多次报道电商平台刷单问题,以及还有电商刷单产业链。为什么会存在这种现象?其主要原因是各大电商平台将用户评价数据作为产品排名的重要数据。Amazon平台上的用户推荐排名和Taobao购物上的用户好评排名直接决定着产品销量。当用户评价数据,成了企业创造用户价值的源泉的时候,数据就上升到战略的意义上了。快消品不但量大面广而且快速重复消费,就目前而言绝大部份企业的数据也只能做到一些核心卖场终端,新的信息管理系统必须开始把大数据沉淀到家庭及消费者,真正建立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信任感,这样才能真正把握市场脉搏,赢得先机。所以快消品企业必须有创新的管理理念,在建立新的网络渠道同时做好大数据的采集,这就需要提升原有的或建立全新的信息管理系统。
二、建立一套“人流、物流、商流、产品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大数据营销管理体系
目前,快消品终端管理及数据分析已从卖场及终端向每一家庭及个人消费者延伸,快速消费品市场将需要更快速、更细化、更精准的服务,快消品企业新的信息管理系统只有建立一套完整的大数据体系,才有可能实现云计算并逐步实现沟通网络化、工作标准化、管理规范化、流程自动化、反应迅速化、分析智能化!
三、大数据、云计算及人工智能将实现快速精准营销
电商平台商家为什么在晚上12点进行促销秒杀活动?有数据显示,每一天上网高峰期主要集中在中午12点之后和晚上的12点之前。研究人员发现,出现这种“怪现象”的原因是因为现代人普遍睡觉前都会有上网的习惯,于是有些商家就利用消费者这种“强迫症”在晚上12点进行促销秒杀活动,带动销量的倍增。在互联网+时代,推动了大数据的快速形成,计算机的运算速度飞速增长,云计算及人工智能处理订单及物流配送效率已超出人类的想象,例如2016天猫“双11”全天交易额最终成绩1207亿元,当天累计物流订单量完成6.57亿件,最高峰值一秒钟处理14万份订单,创历史新高,在传统快消品行业的眼里这种效率是不可能,2015年全国470家啤酒企业,全年一共才产生了1897亿元的销售额,如果阿里巴巴这种物流及订单处理的大数据计算能力和数据分析结果向其他行业输出,必将产生颠覆性的结果。所以快消品企业必须建立拥有能进行大数据采集、具备云计算及人工智能的新的信息管理系统,通过精准营销可以加快产品和资金的运转速度,全面提升营销管理水平,甚至可以让一些保鲜(质)期只有几天的产品可以快速推向市场并完成整个销售过程。
篇6
[关键词]消费者购买决策;聚类分析;感知风险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4040
1前言
11研究背景
对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影响因素进行系统的研究,是购物网站开展营销活动的首要问题。本文借鉴了国内外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研究方法,寻找影响消费者网上购物决策的相关因素。
Walter和Pallauf等[1]将购买决策定义为人们在购买商品或享受服务所时涉及的决定和行为;Pratt等[2]认为人们用现金、支票等交换商品或服务的行为就属于购买决策;Kenneth A[3]认为消费者购买决策包含了消费者选择、获取、使用、处置其产品或服务以满足其需要的活动过程,甚至包含这些过程中的想法及因此对自身和社会所产生的影响。
国内外对消费者网络购买决策的影响因素研究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有产品特征、交易界面特征、消费者特征及风险认知。樊雨辰[4]将影响消费者网络购买决策的因素归纳为两类,其中包括个人因素和购物环境因素。对于个人因素方面,包括文化、社会、个人和心理层面;对于购物环境因素方面,其中涉及了价格、风险、卖家信誉以及购买流程复杂程度这几个层面。郝媛媛[5]则是研究以消费者购买的主观行为出发,指出了从消费者在做出选择的时候易受到线上评论的影响。同时,李少华、杨柳[6]则提出在微信购物中有这样的影响因素,他们指出主要有商品特征、微商服务能力、关系情面、第三方监管等四方面因素。在国外学者的一些研究中,Sharma A[7]在阐述对于网络消费者的影响因素中,提出了价值具有更大影响的观点:这种价值不仅表现商品本身的质量高低问题,还体现在卖家的服务质量优劣方面――指出了应该更好地利用互联网的优势,以达到更好的服务需求。Koufaris等[8]指出网站的易用性和效益性会显著影响顾客对电子商务企业的初始信任度;Strader T J 等[9]认为潜在的交易成本来自商品价格、搜寻成本,而低价商品是消费者网购的主要动机因素。
在网络消费者购买决策形成过程中,消费者感知风险对消费者决策有重要影响。电子商务中消费者感知风险是消费者在购买商品过程中对各类可能发生的客观风险的一种主观心理感受和认知,是消费者在网络购买过程中感受到的不确定性。影响消费者感知风险的因素包括交易过程的安全性、购物网站及商家的信誉、消费者自身的个体基本情况等。
12研究假设
本文根据消费者感知的客观风险,根据电子商务网站特征、产品特征、第三方服务三个分类对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表1列出了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具体因素。在调查研究阶段,本文将按照表1中的影响因素设置量表,调查问卷采用Liker五级评分量表,记为1~5五个量级,分翟礁叽表被调查者对题项的描述越认可。
2实证研究及数据分析
21调查对象设定及样本收集
选取有互联网购物经验的消费者为调查对象,针对在校大学生、企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高校教师展开。这几个群体是我国电子商务市场的主要购买力,调查结果有一定代表性。一般而言,样本数量应保证被调查对象与测量题项的比例在5∶1以上,10∶1时调研结果最佳。此次调查中,题项的设置数目为17,则样本量在85以上能达到最低要求。
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随机抽样调查的方式。线上调查通过问卷星网站和电子邮件的方式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77份。其中线上100份,回收88份;线下书面形式发放100份,回收89份。剔除没有网购经历及样本数据不完善的或者答案重复的16份,有效回收数为161。有效率为805%。
22信度分析
信度分析是为了检测问卷的可靠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本文采用Cronbachs α系数对问卷的信度进行检验。Cronbachs α系数取值在000~100,数值越大代表问卷调查越可靠,内部一致性越高。量表的Cronbachs α值最好应大于080,在070~080也可以接受;Cronbachs α系数在06以下时应考虑重新修订。
本文采用SPSS170对问卷回收的数据进行处理,得到网站特征、商品特征、第三方服务三方面所包含变量的Cronbachsα系数。结果表明,变量的Cronbachs α都在07以上,说明题项的设置具有一定的信度。对各阶段的Cronbachs α值进行标准化处理,得到17个评估项目的标准化Cronbachs α系数,标准化Cronbachs α系数为0868,大于08,这表明,从总体上来说,该问卷量表设计的内在信度是比较理想的。
23效度分析
效度是调研获取的观测数据与调研目的之间的接近程度。这里采用因子分析法对问卷的效度进行检测。因子提取采取主成分分析法,因子旋转方法采用最大旋转法。当因子特征值大于1且对方差的解释度大于60%时,该因子将会被提取出来。对数据进行KMO测度和巴特利特球体检验,结果显示,KMO=0882,Bartlett球体检验χ2值为484693,自由度为210,Sig=0000,在P=0001的水平上显著,表明调研得到的统计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SPSS170处理的因子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17个题项形成6个因子,6个因子可解释总方差的86177%。
表2第一列显示了因子的特征值,可以看出第一因子的特征值是6137,解释了17个原始变量总方差的49222%,累积方差贡献率是49222%;第二个因子的特征值是2002,解释21个原始变量总方差的8630%,累积方差贡献率为57851%;其余的数据含义可类似解释。在初始解中提出了17个因子,因此原始变量100%被解释。第二列是提取平方和载入,描述了提取后的因子对总方差的解释情况。从表中看出,前6个因子的特征值大于1,经过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因子后,这6个变量被提取出来,6个因子共解释原始变量总方差的86177%,有将近14%的信息丢失,总的来说,6个因子的解释效果比较好。
3R型系统聚类分析
利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可以对研究对象进行聚类,将众多的研究变量聚为若干类,从而达到简化研究的目的。聚类分析的结果如表3所示。
根据R型系统聚类分析,在确定每个分类中的主要影响因素时,应通过指数计算确定,指数计算公式为R2j=r2/(mj-1),其中mj是变量uj所在类的变量个数。对表4的聚类结果进行计算,得到最后的关键性变量集为{V7,V5,V10,V2,V1,V17,V8,V14},即网络口碑、商品品牌、销量、网络宣传、网站知名度、物流质量、售后服务和信誉。
4结论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购物网站的构建日趋成熟,网站的设计逐渐完善。为顾客提供个性化设计和服务的网站脱颖而出,这些都是消费者购买决策时的重要参考点。此外广告宣传力度也是吸引消费者购买的重要手段,比如淘宝、卓越等网站在各种大型网站和各种媒体上都有广告投放,这是吸引消费者眼球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从侧面肯定了本文的聚类结果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和代表性。本文的聚类结果也能够为电子商务企业的营销活动提供一定的策略参考,如加大购物网站在各大媒体中的宣传力度、选择服务周到的物流公司、做好商品的售后服务工作,提升商品网络口碑,这对塑造电商企业的商品品牌价值、提升网店信誉都具有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Rimbach G,Walter A,Pallauf J,et alEffect of Microbial Phytase on Zinc Bioavailability and Cadmium and Lead Accumulation in Growing Rats[J].Food & Chemical Toxicology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Published for the British Industrial Biological Research Association,1998,36(1):7-12
[2]Kornder L D,Nursey J N,Pratt Johnson J A,et alDetection of Manifest Strabismus in Young ChildrenIA Prospective Study[J].American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1974,77(77):207-210
[3]Scherzer Kenneth AConstructing Townscapes:Space and Society in Antebellum Tennessee(review)[J].Journal of Interdisciplinary History,2000,31(2):293-295
[4]樊雨辰网络消费者购买决策影响因素以及存在问题――淘宝网为例[J].经营管理者,2014(2):149
[5]郝媛媛在线评论对消费者感知与购买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
[6]李少华,杨柳C2C微信购物中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影响因素研究[J].消费经济,2015(5):55-59
[7]Sharma ATrends in Internet-based Business-to-business Marketing[J].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2002,31(2):77-84
[8]Koufaris M,Hampton-Sosa WThe Development of Initial Trust in an Online Company by New Customers[J].Information & Management,2004,41(3):377-397
[9]Strader T J,Shaw M JCharacteristics of Electronic Markets[J].Decision Support Systems,1997,21(3):185-198
篇7
关键词:杭州市 ,城镇居民;消费结构;恩格尔系数和扩展线性支出系统(ELES)模型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选题的学术和实用意义
中国消费市场的发展态势,既是我国新一轮经济增长的隐患和契机,同时也是撬动世界经济的杠杆。目前,我国经济增长过分依赖于投资与出口,对消费需求的重视严重不足,这必将导致经济增长原动力的倾斜,抑制国民经济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我国城镇居民消费一直是构成我国最终消费的主体,但是其发展已步入正轨,发展潜力有限。因此,消费需求的发展趋势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国民消费需求的发展趋势,扩大消费内需的关键在于发展城镇的消费需求,刚起步的消费市场才是未来我国消费市场的重点和热点。其重要性不仅体现于庞大的市场规模,也体现于巨大的市场潜力。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没有离开消费的生产,消费为生产提供最终的动力”。在经济学 GDP 分析中,消费、投资和净出口被誉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其中作为总需求构成因素之一的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具有持久的推动力。最终消费是由居民消费和集团消费两部分组成,居民消费又可分为城镇居民消费与农村居民消费两类。随着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国民经济基本保持健康平稳的发展,社会产品日益丰富,居民生活消费选择空间不断加大,消费对生产供给及国民经济发展的反作用力越来越明显。
消费作为国民经济活动中的重要一环,在经济生活别是对经济的增长起着根本性的作用。这主要体现在:从需求方面看,消费对经济具有直接与间接拉动作用;从供给方面看,消费能够创造出生产发展所必需的人力资源,从而创造出社会生产力;从均衡性角度看,消费又起着“自动稳压器”的作用,防止国民经济大幅度地波动;从结构方面看,消费结构变动是产业结构变迁的根本动因,可引导产业结构不断地升级,促进经济增长。从理论上讲,消费结构问题是消费经济研究的重要内容,是一定时期人民群众消费状况的重要标志。居民的消费结构,不仅仅涉及消费领域的问题,更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从社会再生产过程来看,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水平和层次,衡量一个国家国民经济运行的状况是处于良性循环状态还是处于不良运转时期,关键问题之一就是看居民的消费结构是否合理。进行消费结构的分析研究,对了解居民自身的合理消费、社会消费水平、社会经济结构及其变化以及进行宏观经济调控、平衡市场供给与需求,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就杭州市区城镇的情况来说,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几年的发展,特别是自 1995年杭州市以来,居民生活水平有了跨越性的提高,当前正处于从初步小康型向全面小康型转变的关键时期。同时,杭州市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和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城镇居民家庭生活消费水平,特别是消费结构较以往发生很大变化。细致地研究近几年来杭州市居民的结构变化状况,系统地把握消费结构变化同经济增长的关系,对准确把握居民消费需求、促进居民消费具有指导意义。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微观方面,可以为企业、商品生产者组织生产、合理决策提供现实参考;宏观方面,可以为本市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国民经济的宏观决策提供依据,达到优化产业结构、合理配置资源、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目的。
1.2 论文研究目的,内容和技术路线
① 研究的目的
1)利用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的方法了解杭州市城镇居民消费消费支出结构变动的特征,寻求影响杭州市区城镇居民消费变化的因素。
2)通过恩格尔系数和扩展线性支出系统(ELES)模型对城镇居民消费结构进行研究分析
3)根据消费变动的原因和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得到合理化结论,为政策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提供依据。
② 研究的内容
研究是以杭州市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化为考察和分析对象,研究的时期主要是 1995 至 2008年杭州市城镇居民消费状况。主要研究内容:
1)概述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基础理论和内涵,消费结构变化及发展的一般趋势和意义,论述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2)运用恩格尔系数和扩展线性支出系统(ELES)模型,计量经济分析方法、统计分析方法和比较分析法,对杭州市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化进行分析,对城镇居民家庭消费结构的变化和特点进行分析,找出消费变化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对策建议。
③ 技术路线
1)首先是对消费结构的综述,描述国内外的消费结构的研究,再对消费结构概念和应用的阐述。
2)然后是对杭州市城镇居民的消费统计数据和家庭消费数据样本进行分析,根据需要选取建立消费函数、扩展线性支出系统(ELES)模型的方法,对杭州市城镇居民消费影响因素变化和特征进行实证分析,找出影响的主要因素。
2)再是对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研究方法的一个总结。
3)最后从实证论的角度,论述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化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针对主要影响因素给出促进经济增长的可行性对策建议,给出政策制度的合理依据。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3.1 国外消费结构的研究综述
西方对消费结构的研究较早,17 世纪末,乔治金对曾对工人阶级生活消费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当时消费结构被称为“预算分析”或“收支研究”。他不仅从宏观的角度分析了国家消费支出的构成情况,还从微观的角度分析了英国家庭的生活消费支出结构。最早提出“消费结构”这一概念是在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爱德华迪克佩蒂阿格兹收集了不同社会阶层、不同收入组的消费结构资料,并首次提出家庭消费结构消费支出的分类方法。弗里德里克勒普拉尔对消费结构的研究主要是调查每一家庭的生活收支情况,目的为了社会改革服务【1】。 研究消费结构最突出的代表人物就是德国统计学家和工程师恩斯特恩格尔,1857 年他在研究当时欧洲大陆居民几十年的消费数据,特别是居民的食品消费与总消费以及与总收入之间的关系后提出: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其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品的费用所占比重就越大;反之,一个家庭收入越多,其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品的费用所占比重就越小【2】。这就是世人所熟知的著名的“恩格尔定律”。马克思在分析社会资本再生产时,把社会生产两大部类中的生产消费资料的部类进一步区分为生产必要生活资料和生产奢侈消费资料这样两个分部类【3】;此外在《剩余价值理论》中,马克思把消费品区分为以商品形式存在的消费品和以服务形式存在的消费品【4】。这实际上以宏观的角度分析了消费结构。恩格斯也曾把消费资料划分为生存资料、享受资料和发展资料,揭示了人们的消费结构从低向高发展的历史进程。列宁则更明确地指出过:“一定的消费状况是比例的要素之一”,他还概括了需求上升规律,即一个国家的生产率较高,工人的工资也较高,满足的需求也就较多【5】。这些都是对消费结构的阐释。当代西方消费经济理论是在古典消费经济思想和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主要内容包括:消费者行为理论、消费函数理论、消费结构理论、消费水平理论、消费品的供给和分配中的政策和技术问题等等。近现代许多西方学者对消费理论提出了各种假说,如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杜森贝里的相对收入假说,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假说,莫迪里安尼的生命周期假说等,为消费结构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到了 20 世纪 60 年代,西方经济学家开始把家庭作为消费决策的基本单位,分析消费结构。其中,希尔提出“家庭文明”分析,斯梅尔塞等提出家庭消费支出功能分析,威廉威尔斯和乔治古伯尔利用“家庭生命周期”对消费行为进行分析,体现了消费结构在家庭消费中的变化趋势。在研究方法上,恩格尔定律被提出以后,它的适用性得到了现代西方经济学家普遍认同,随着经济学家对消费结构变化的不断研究,按照恩格尔定律的基本规律,得出了衣着消费支出类似食物消费支出的变化规律,称之为恩格尔定律的引申定律。在研究各国居民生活水平时,经济学者经常使用恩格尔系数来表达自己的学术观点,也是定量研究消费结构的开端。最近几年,消费结构的主要研究方法是线性支出系统模型及扩展的线性支出系统模型。线性及扩展的线性支出系统是用收入水平、价格水平等做解释变量,只能反映总支出和价格变动对消费结构的影响,对一些潜变量对消费结构的影响,如地区因素、收入分配因素、预期因素等潜变量对消费结构的影响无法显现出来。因此,一些国外学者提出用面板数据的方法研究消费结构,即用 PanelData 方法分解潜变量对消费结构的影响,主要代表人物有乔晨、马蒂尔斯和塞维斯特,该方法在消费结构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使消费结构研究进入了崭新的阶段。
1.3.2 国内消费结构的研究综述
我国对消费结构研究起步较晚,发展迅速。著名经济学家董辅礽教授在 1963发表的《关于消费问题的探讨》一文中指出“社会主义社会劳动者的消费构成,一方面是由他们的需求结构决定的,另一方面是由消费基金的物质构成决定的。”这里的消费构成等同于消费结构。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开始对此高度重视,消费结构的研究真正活跃起来,对消费结构的全面深入的理论研究开始进行,从“六五”起到“九五”国家都将消费结构方面的研究列为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1983 年由尹世杰教授主编的《社会主义消费经济学》填补了我国经济科学一个空白,开拓了经济理论研究的新领域。在这部著作中,尹世杰教授专门分章系统研究了消费结构问题,是我国进行消费结构理论研究的开端。
八十年代中期至上世纪末是我国消费结构理论发展的十分重要的阶段,在这十几年里相继出版了几部专门研究消费结构的专著,包括中国社科院杨圣明教授于 1986 年所著的《中国消费结构研究》;山东大学林白鹏教授于 1987 年所著的《中国消费结构学》和1993 年所著的《中国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关联研究》;尹世杰教授于 1988 年所著的《中国消费结构研究》和于 2000 年所著的《中国消费结构合理化研究》。这些著作把中国消费结构学的研究推上一个又一个的新台阶,并且基本构筑起了我国现有消费结构理论体系。杨圣明教授在《中国消费结构研究》中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入手,研究了消费结构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书中建立了数学模型和对消费结构的预测方法,这些方法至今仍有较大的借鉴意义。林白鹏教授《中国消费结构学》中把消费结构作为一个要素放在社会再生产这个大系统中研究,指出:“消费结构的变化的不同阶段是生产力一定发展水平的反映,在社会主义国家研究消费结构有特殊意义”。在《中国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关联研究》中,林白鹏教授首次将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两个领域联系起来研究。他认为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是两种相辅相成的经济要素,产业结构只有适应消费结构的变化,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生产与消费的矛盾,使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结合起来。
尹世杰教授的《中国消费结构研究》一书是以我国居民的生活消费结构为着眼点,以消费需求为始点,以经济、社会、文化等影响消费结构的诸因素为内容,以消费结构合理化为目的,并以满足人民群众消费需求和提高消费质量为终点,建立了自己的消费结构理论体系。为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居民消费结构出现的新情况给予了理论指导。他的新著《中国消费结构合理化研究》更反映了当代消费结构研究的最新成果,开创了消费结构研究的新局面。在对现阶段我国消费结构定量的研究和预测方面,江西财经大学的董福荣教授从中国家庭消费结构方面入手;山东大学藏旭恒教授从居民资产与消费选择行为关系方面研究,在他所著的《中国消费函数分析》中,研究了消费结构、消费倾向、消费的收入弹性以及和利率价格的关系;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范剑平研究员以及孙凤研究员分别从居民消费与经济发展关系方面和消费行为数量研究方面作了深入研究。这些研究使得我国对消费结构学的研究理论系统逐步发展和完善,为推动经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3.3 居民消费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现状
国内关于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长期以来得到论证,居民消费是拉动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的源动力。大量文献对于城乡居民的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力度进行了具体分析,提出了城乡居民的消费对经济增长均有很大影响但是力度不同的观点。在消费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方面,国家统计局课题组通过对中国居民购买力水平的实证研究,得出“提高城乡居民购买力水平是扩大内需的关键”结论;河北经贸大学课题组经过实证分析,得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是内需的增长,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小于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刘缉川在《江西农村居民消费研究》一文中认为消费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拉动作用,对人力资本具有创造作用,消费还是防止经济萧条的稳定力量。
常欣在《供给与需求结构双向调整》中指出,目前中国经济增长的格局已由“资源约束”转为“需求约束”,消费在一定程度上会制约经济的增长。敖琴在《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扩大农村居民消费需求》中认为,占全国人口总数三分之一的城镇居民消费占了全国居民消费的 70%左右,城镇经济在国家经济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其发展水平将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与水平。城镇居民消费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其变化将直接引起市场供求的变化。这些变化将关系到城镇自身乃至全社会的发展。从消费结构与经济持续增长关系的角度,经济发展史表明,经济增长促进消费结构升级,消费结构升级推动经济增长,两者互为条件、相互促进。刘树信《改善山西消费结构拉动经济增长的政策思考》一文,研究了山西省消费结构改善拉动经济增长,论述了应该如何按照消费的要求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张泽一的《城乡居民家庭消费水平、消费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文章论述了消费结构是如何通过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的问题。
黄丽馨的《广西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关联的实证分析》,在文章的论述中提出了消费结构通过产业结构优化促进经济增长的思想。在家庭消费结构方面,高荣升《中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与特征研究》中对比考察一些典型国家居民家庭消费结构的变化特点,通过借鉴和参考这些国家的经验,以实现我国家庭消费结构的优化。余金凤《论我国居民家庭消费结构的优化》指出家庭消费结构是整个消费结构的基础。我国经济要持续保持适度增长和协调发展,必须始终保持国内消费市场对经济发展的有效拉动,扩大国内消费需求,优化家庭消费结构。由于众多经济学家的不懈努力,我国的消费结构理论体系已经基本成形,其主要内容包括消费结构的类型、影响消费结构的因素、消费结构合理化的指标和途径、消费结构的差异、消费结构的国际比较以及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联等,为我国消费结构理论研究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二章 消费结构的基础理论
消费结构理论是消费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消费结构的研究将宏观经济中的消费理论与消费实际联系起来,为宏观消费问题提供了实证研究的角度、方法及应用。
2.1 消费结构的基本概念
致谢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间,我已经在上海海洋大学度过了近4年难忘日子。在本文完成之际,我要向这几年里所有关心和支持我的老师和朋友们表示我诚挚的谢意!在这即将告别校园、走向社会的时刻,我由衷地感谢给过我指导和帮助、鼓励和欢乐的师长、朋友和家人。
在校学习期间,我在学习和生活上得到了老师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帮助。老师们严谨的治学态度,渊博的学识,宽厚豁达而正直随和的为人风范,令我敬仰,永远是我学习的榜样。从治学态度到治学方法,从做学问到做人,都给了我莫大的启迪,让我受益终身。
我要感谢我尊敬的老师们。四年来,老师们悉心教授了我各方面的知识。特别是郑奕老师,本文从选题、构思、成文都倾注着老师的心血。在此,谨向我尊敬的导师致以诚挚的感谢!其次,我要感谢陪伴我度过四年大学生活的同学和朋友们。他们不仅让我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而且帮助我克服了生活和学习中的一个个困难。这些珍贵的情谊我会永远珍惜。最后,我要感谢我的父母家人。他们无论在物质还是精神上都给我了极大的支持,他们的教导让我少走了很多弯路,他们的关爱让我充满了勇气与信心。
我所取得的任何成果都是老师,朋友和家人支持的结果,在这里我忠心祝愿他们生活幸福、身体健康!
感谢!
参考文献
[1] 董福荣. 中国家庭消费结构透视[M].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1999, 51-52.
[2] 林白鹏. 中国消费结构学[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1987, 26-27.
[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4 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2 , 448-449 .
[4] 马克思. 《剩余价值学说史》第 1 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5 , 4 .
[5] 《列宁全集》第 4 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4 , 44 .
[6] 杨圣明. 中国消费结构研究[M]. 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1986 .
[7] 尹世杰. 中国消费结构研究[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8.
[8] 刘缉川. 江西农村居民消费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03.2 .
[9] 常欣. 供给与需求结构双向调整[J]. 科学决策, 2002.5.
[10] 敖琴. 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扩大农村居民消费需求[J]. 农业经济, 2005.4 .
[11] 刘树信. 改善山西消费结构拉动经济增长的政策思考[J]. 经济问题, 1999.7 .
[12] 黄丽馨. 广西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关联的实证分析[J]. 改革与战略, 2000.4 .
[13] 高荣升. 中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与特征研究[D]. 武汉理工大学, 2003.
[14] 余金凤. 论我国居民家庭消费结构的优化[D]. 湖南师范大学, 2004.
[15] 尹世杰. 社会主义消费经济学[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3, 111.
[16] 程岩. 信息经济的社会信息化水平的测定[J]. 情报资料工作, 1993.5.
[17] 尹世杰. 消费经济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18] 刘方域. 消费经济学概论[M]. 贵州:人民出版社, 1984, 117.
[19] 厉以宁. 消费经济学[M].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4, 157-160.
[20] R. Stone: "Linear Expenditure System and Demand Analysis: An Application to the Patern ofBritish Demand", Economic Journal, vo1.64 , 1954.
[21] L. R. Klein and H. Rubin: "A Constant-Utility Index of Cost of Living",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vol. 18 , 1949-50.
[22] 范剑平. 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J]. 宏观经济研究, 2000.6,32-35
[23] 吴风庆. 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与居民消费结构分析[J]. 中国煤炭经济学院学报, 2000.9.
[24] 叶宗裕. 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的新应用—全国各地区城镇居民消费结构比较分析[J].管理新说, 2003.1.
[25] 易丹辉. 数据分析与 Eviews 应用[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2, 10.
[26] 《杭州统计年鉴》.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9.
[27] 《中国统计年鉴》.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7,2006,2008.
[28] 陈秋玲,曹庆瑾,阿丽. 基于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的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上海大学:2010.
[29] 藏旭恒. 中国消费函数分析[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4.
[30] 金世和. 消费经济学[M].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1985.
[31] 王建华. 消费者需求分析引论[M].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1993, 227-230.
[32] 万金发. 北京市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研究[D].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5.1.
[33] 尹世杰. 优化消费结构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J].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2004.1.
篇8
[关键词] 氧浓度;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增殖;吉非替尼;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中图分类号] R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06(c)-0112-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gefitinib on the proliferation of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 cell line A549, HCC827, and SK-MES-1 under different oxygen conditions and explore the underlying molecular mechanism. Methods Under the condition of normal oxygen, low oxygen and high oxygen, Human NSCLC A549, HCC827, SK-MES-1cells were cultured in 0,10,20,40,60μmol/L gefitinib. The cells were collected one day after and cell proliferation inhibition rate were investigated by CCK-8 assay and of 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CR was applied to detect the expression of HIF-1α mRNA, VEGF-C mRNA, EGFR mRNA. Results CCK-8 assay results showed that under the condition of normal oxygen, low oxygen and high oxygen, cell proliferation inhibition rate increase with the increasing of the concentration of gefitinib and the rising of oxygen concentration (P
[Key words] Oxygen concentration;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Cell proliferation; Gefitinib;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绝大多数的恶性实体肿瘤具有肿瘤细胞增殖速度快和肿瘤血管结构、功能异常的特点,导致肿瘤组织内乏氧,药物通过物理性弥散途径到达作用靶区困难,降低疗效,从而造成肿瘤细胞耐药性的发生[1-2]。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是肿瘤细胞为适应乏氧微环境环境而启动的一系列生物学改变的关键调控因子[2]。目前,阻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抑制剂吉非替尼是人肺非小细胞肺癌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靶向治疗临床应用广泛的药物[3]。如何通过改善肿瘤微环境提升人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对吉非替尼的敏感性需要进一步研究。该研究采用CCK-8法和RT-PCR法探讨适度提高氧浓度,吉非替尼对A549、HCC827、SK-MES-1细胞株增殖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内在机制,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细胞及主要试剂
实验时间为2014年1月―2015年1月,A549、HCC827、SK-MES-1细胞株均购自中国科学院细胞库, 吉非替尼由英国Astra Zeneca有限公司惠赠。F12K培养基、RPMI-1640培养基、MEM培养基购于HyClone公司。胎牛血清购于天津康源生物有限公司;0.25%胰酶-EDTA购自HyClone公司;CCK-8试剂盒购自日本化工公司;DMSO购自Sigma公司;细胞RNA提取试剂盒购自北京康为世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PCR反转录试剂盒购自TaKaRa公司;PCR试剂盒购自上海生工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RT-PCR试剂盒购自TaKaRa公司。
1.2 方法
1.2.1 细胞培养与分组 ①A549细胞培养于含 10% FBS的F12K培养基中。②HCC827细胞培养于含10%FBS的RPMI-1640培养基中。③SK-MES-1细胞培养于含10%FBS的MEM培养基中。细胞贴壁80%时以0.25%胰酶消化重悬,调整细胞密度按氧条件、药物浓度分组,待各组细胞处于对数生长期,实验组加入相应浓度吉非替尼,对照组加相应体积的二甲基亚砜溶液。
1.2.2 药物配制和使用 取gefitinib(250 mg/片)一片制成粉末,溶于4 mLDMSO配制成140 mmol/L的药物原液置于-20℃保存, 实验前用无血清RPMI-1640培养液稀释成所需浓度, 每次实验中DMSO的最高终浓度小于0.03%。
1.2.3 细胞增殖检测 取对数生长期细胞, 每孔100μL接种于96孔培养板中。24 h后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gefitinib( 0、10、20、40、60 μmol/L)、对应的全培养液为空白对照, 每组设置3个平行复孔。置不同氧浓度、37℃、5% CO2的培养箱中培养24 h后, 每孔加CCK-8 10μL混匀, 37℃孵育4 h,酶标仪检测波长450 nm的每孔吸光度值(A值)求其平均值。据吸光度值计算细胞抑制率。上述实验重复3次。
1.2.4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 三种人肺癌细胞调整细胞浓度为5×105/mL,每孔 1 mL接种于6孔板,培养约6 h后细胞贴壁,取出各块培养板,吸去各孔上清液,按分组每孔2mL加入0、40 μmol/L的gefitinib。空白对照组以相同体积的培养基代替。按分组培养24 h后收集细胞悬液12 000rpm离心1 min弃上清得到细胞沉淀。细胞充分裂解,提取出RNA,反转录为cDNA,反转录反应条件设置为42℃ 15 min。RT-PCR每个体系为20 μL,其中cDNA为1.4 μL、引物1.6 μL。每孔均需设置3个复孔。此实验重复3次。
1.3 统计方法
用SPSS 17.0软件进行3×3×5析因设计、两两比较采用F检验,实验数据以(x±s)表示, t检验和方差分析。
2 结果
2.1 常氧、低氧和高氧条件下,吉非替尼对人肺癌A549、HCC827、SK-MES-1细胞株增殖的抑制
同一氧浓度下,不同浓度的gefitinib作用于同一细胞株24 h,细胞增殖抑制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2.2 常氧、低氧和高氧条件下相关指标比较
常氧、低氧和高氧条件下,运用0、40 μmol/L的gefitinib作用于A549细胞24 h后,HIF-1α mRNA、VEGF-C mRNA表达量在高氧条件下明显下降,其表达量分别为0.413μm ol/L和0.479 μmol/L,与常氧、低氧相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吉非替尼是一种选择性酪氨酸酶抑制剂,通过与ATP竞争性结合胞外的配体结合位点,阻断酪氨酸激酶的活化过程,抑制EGFR激活,从而抑制细胞增殖和血管生成,促进肿瘤细胞凋亡[3]。值得注意的是,药物临床有效率低[4]。考虑与实体肿瘤细胞和细胞间质两者之间所构成的肿瘤-宿主界面微环境的平衡状态有关[5]。肿瘤微环境的新生血管的结构与功能异常、乏氧,导致远离血管的肿瘤组织不能达到有效的治疗药物浓度[5],这是实体肿瘤非手术治疗疗效差的主要因素,增加了恶性肿瘤的侵袭性和远处转移几率[6]。
该实验选用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原发耐药株A549、敏感株HCC827、鳞状细胞癌SK-MES-1为研究对象,改变氧浓度及药物浓度,检测其对细胞增殖、HIF-1α、VEGF-C 及EGFR 的mRNA表达的研究。以探讨能否通过改变氧浓度提高细胞对于药物的敏感性。研究结果显示,随着氧浓度的适度提高、药物浓度的增加,A549、HCC827、SK-MES-1细胞的增殖受到明显抑制,且以HCC827细胞株为著。另外,A549细胞株可见HIF-1α mRNA、VEGF-C mRNA、EGFR mRNA表达量在高氧条件下明显下降,值得注意的是在常氧和低氧条件下,EGFR mRNA的表达随氧浓度增加而下降,HIF-1α mRNA、VEGF-C mRNA表达无差异。HCC827细胞VEGF-C mRNA、EGFR mRNA表达量随着氧浓度升高,表达量下降,而HIF-1α mRNA表达量仅在高氧条件下明显下降。SK-MES-1细胞24 h后,HIF-1α mRNA、VEGF-C mRNA、EGFRmRNA表达量无明显改变。已有研究证实通过调节HIF-1α的表达可以改善乏氧微环境导致的吉非替尼耐药的发生[7]。西妥昔单抗、雷帕霉素均已被证实可以作用于乏氧微环境下非小细胞肺癌中乏氧诱导因子HIF-1α的表达来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8-9]。多项研究发现[8-10],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是HIF-1α下游的一个重要的靶点,在肿瘤细胞乏氧微环境中HIF-1α和VEGF的表达明显上调,VEGF mRNA表达量随HIF-1α mRNA表达量增高而增高。实验证实[10],通过一些手段阻断HIF-1α表达可以抑制肿瘤细胞产生VEGF,抑制肿瘤异常血管生成。该实验说明适度给予高氧可以下调HIF-1α mRNA的表达,进一步下调肿瘤细胞A549、HCC827细胞VEGFmRNA的表达来参与抑制肿瘤异常血管的新生,改善正常血管的血供,从而改善肿瘤乏氧的微环境,提高肿瘤微环境的药物浓度。然而肺鳞癌SK-MES-1细胞株各实验组的结果与二者有差异,可能是由其他机制导致,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该研究数据与目前国内外研究成果相近,但该研究数据显示,高氧情况下吉非替尼能够有效抑制A549、HCC827以及SK-MES-1细胞的增值。该研究中,常氧、低氧和高氧条件下,运用0、40 μmol/L的gefitinib作用于A549细胞24 h后,HIF-1α mRNA、VEGF-C mRNA表达量在高氧条件下明显下降,其表达量分别为0.413 μm ol/L和0.479 μmol/L,与常氧、低氧相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该研究通过适度提高肿瘤微环境的氧浓度,论证能否提高肿瘤细胞对吉非替尼的敏感性。结果表明,高氧情况下吉非替尼可以显著抑制A549、HCC827、SK-MES-1细胞的增殖,且可能通过下调HIF-1相关基因表达有关。研究结果提示,适度提高氧浓度能够改善肿瘤组织缺氧所致的低氧应激基因的表达和肿瘤细胞凋亡功能异常,从而提高肿瘤细胞对药物的敏感性,且这种改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Otrock ZK,Hatoum HA,Awada AH,et al.Hypoxia-inducible factor in cancer angiogenesis: structure, regulation and clinical perspectives[J].Crit Rev Oncol Hematol,2012,70(2):93-102.
[2] HANNA S C,KRISHNAN B,BAILEY S T,et al.HIF1alpha and HIF2alpha independently activate SRC to promote melanoma metastases[J].J Clin Invest,2013,123(5) : 2078-2093.
[3] Negoro S,Nakagawa K,Fukuoka M,et al.Final results of a phase I in termittent doseescalation trial of ZD1839(Iressa)in Japanese patients with various solid tumours [J].Proc Am Soc Clin Oncol,2013,20(12):1292.
[4] Chang A,Parikh P,Thongprasert S,et al.Gefitinib(IRRESSA)in patients of Asian origin with refractory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subset analysis from the ISEL study[J].Thorac Oncol,2013,1(8):847-855.
[5] MARIE EGYPTIENNE D T,LOHSE I,HILL R P.Cancer stem cells,the epithelial to 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 and radioresistance:potential role of hypoxia[J].Cancer Lett,2013,341(1) : 63-72.
[6] Hennessey D,Martin L M,Atzberger A,et al.Exposure to hypoxia following irradiation increases radioresistance in prostate cancer cells[J].Urol Oncol,2013,31(7 ) :1106-1116.
[7] Rho JK,Choi YJ,Lee JK,et al.Gefitinib circumvents hypoxiainduced drug resistance by the modulation of HIF-1alpha[J].Oncol Rep,2012,21(3): 801-807.
[8] Li X, Fan Z.The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antibody cetuximab induces autophagy in cancer cells by downregulating HIF-1alpha and Bcl-2 and activating the beclin 1/hVps34 complex[J]. Cancer Res,2011,70(14):5942-5952.
[9] Chen B,Yuping S,Ni J.Rapamycin decreases survivin expression to induce NSCLC cell apoptosis under hypoxia through inhibiting HIF-1alpha induction[J].Mol Biol Rep,2012,39(1): 185-191.
篇9
关键词:服务职能 剩余索取权 信任互动 主动消费
流通企业突出服务职能的基础性地位是经济转型升级的基本要求
流通企业的基本职能是由生产方式、消费方式及其活动环境的变化所决定的,是市场功能的自然延伸(郭士倜,2008)。在当前经济全球化、信息媒体与传播方式多元化、生产活动节奏加快以及消费者需求个性化的背景下,流通企业需要到以服务职能为基础,发展、丰富其职能内涵(童年成,1998),以有效解决流通企业当前所面临的新问题。
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个性化与消费价值取向、商品流通的信息化与全球化、商品品种更新速度加快、商品技术含量提高等因素的影响,消费“选择性困境”问题日益突出。
在当今的经济活动中,人们在个人心理、社会关系等方面形成的心理距离、社会距离的不确定性变化,让消费者对经营者及其商品的不信任感日益突出。这一特定利益变化轨迹,在一定条件下,往往形成某种形式的社会集体记忆,对商品流通功能的内涵、结构及其实施策略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商品流通领域积累了一系列发展中的问题,如工商企业之间的矛盾、商业资本职能弱化、信息意识与诚信意识淡薄、流通组织化程度低以及欺诈与损害消费者利益、商业过度投机、商品流通过程的服务不完备等问题(宋则,2004)。这些在商品流通领域中累积的问题,加剧了商品流通产业内部的利益竞争、制约着商品流通产业发展能力的提高。
以主动消费行为为基础构建流通企业服务职能内涵
在现实经济活动中,商品流通及其服务是一种专业性强的业务工作,并需要一定规模的设施、专业技能来支撑。商品流通的这种工作特性与市场地位,“天然”地产生了流通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不平等。即流通企业处于相对主动、优势的地位,而消费者处于相对被动、劣势的地位。但是,现代市场经济与市场竞争,客观要求消费者等获得平等的地位、权力。于是,在商品流通领域,流通企业与消费者之间围绕着“剩余索取权”展开竞争。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流通企业如果仅仅依靠其“天然”优势地位,是无法获得持续发展机会的。
基于上述判断,以鼓励、引导消费者主动参与商品流通过程为出发点,并由此构建一个内容丰富、方式灵活、保障有力的流通企业服务体系。为了便于分析,本文将流通企业所提供的服务划分为标准化服务、法定附加服务、企业超值服务三大类型。
(一)服务模糊承诺及其矛盾
在我国现有的流通经济研究理论中,基本观点是将商品交换作为流通企业的基本职能,并由此发展流通企业的职能体系。因此,在流通企业的经营实践中,整体经营活动围绕着商品交换展开,其它相关流通职能从属于商品交换职能,服务是为了保障商品使用价值的顺利实现,因而供应商处于交换的主动、以商品为中心来开展交换活动。
上述消费意图的实现过程,可以用如下交换公式来表达:
(1)
在公式(1)中,G等同于商品的价格P;Wa是商品的使用价值,S1、S2、…、Sn是商品供应商提供的不同性质的服务类型。
消费者根据市场价格支付一定的货币后,认为获取了在一定期限内商品使用价值及其相应的全部服务,包括标准化服务、法定附加服务、企业超值服务。消费者的这种观念得到了已往长期遵循的市场交换习惯、社会心理传统等方面的支持。因此,消费者的支付货币等同于获得商品使用期限内的全部服务支持,是一种模糊的社会心理评价,也是一种商品供应商的习惯性模糊承诺。社会中存在着这种模糊的承诺机制与社会交换契约,是以商品实体作为市场交换核心的社会基础。
在市场交换中,供应商与消费者之间形成的模糊承诺机制与社会交换契约关系,是建立在一系列测试前提基础上:消费者目标集中指向商品的特定使用价值,充分的商品信息,正确、完备的商品消费(使用)技术,严格而且符合商品设计所提出的使用环境等。
但是,在现实社会中,消费者几乎不具备建立模糊承诺机制与社会交换契约关系所需要的、由供应商设定的消费条件。在G=W的交换中,不可避免地产生消费者与供应商之间的冲突与矛盾。同时,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需求的个性化增强及商品供给环境的多样化,如商品技术与知识含量的提高、商品信息量增多等,进一步放大了消费者与供应商的冲突和矛盾。
(二)服务规范承诺与信用互动
为了有针对性地解决G=W交换中的冲突与矛盾,需要根据消费者需求的新特征及其环境因素,探寻新的途径与策略。行为经济学研究成果提供了深入探讨解决G=W交换中的冲突与矛盾、扩大需求的理论与思维。
首先,人们在选择消费行为时,自觉或不自觉地建立起了某种形式的心理帐户,并依据自身的消费条件、消费经验与已有的商品信息,具体确立能够合理衡量消费行为价值的“心理会计”评价体系(雷学军、金志成、李坚,2005)。消费者正是通过心理帐户,运用“心理会计”核算方式,一方面确定自己消费的理由,另一方面判断、评价消费行为的合理性程度。因此,有学者认为,“心态决定着人生的幸福度和国家的经济状况”(大前研一著,糜玲译,2010)。
其次,消费行为是一种追求自身价值满足的选择行为。“经济学的第一个基础假设,是个人作出决定,作取舍”(张五常,2010)。消费行为选择受到众多外部因素的影响。就消费者个体而言,其出发点是对“功用”(utility)的判断。张五常教授对边沁“功用”概念进行了系统的总结,认为“功用”是衡量“快乐或享受的指数”、“每个人都争取这指数越高越好”、“功用”在边际上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Daniel Kahneman;Amos Tversky,胡宗伟译,2008)。消费者正是以“功用”为目标,以个人消费知识、经验、信息等为尺度,以“用值”(use value)与“换值”(exchange value)(张五常,2010)为选择条件,完成构建“心理帐户”评价体系的心理变化过程,从而顺利实施某一特定的消费行为。
再次,合理选择消费风险补偿方式。任何消费行为,都存在着某种形式的风险。面对消费风险,通常会遵循以下思维路径是:当处于收益状态时,大多数人喜欢规避风险;当面临风险损失时,大多数人愿意承受风险;大多数人在对待损失与收益时,对损失更敏感(Daniel Kahneman;Amos Tversky,胡宗伟译,2008)。
基于上述分析与思路,商品供应商要想获得消费者的信用与忠诚,并由此巩固、扩大市场地位,实现持续发展,需要建立一个基础扎实的服务体系。明确、系统定义企业服务内涵,以周到、细致设计企业的超值服务内容;消费者根据供应商所提供的商品实体与不同性质的服务组合,行使选择权力、体现消费者的主动地位;利用消费者风险决策的心理作用机制,合理、有效地引导消费者对消费价值的评价,促进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互信关系;以消费者选择权实现方式来规范供应商的经营行为。
消费者体验与选择服务行为
当供应商规范其服务内容、服务方式后,还需要科学、合理地选择服务行为方式,使之与消费者的需求有效对接,从而达到增强吸引、稳定消费行为的目的。
在现实经济活动中,供应商服务供给能力与消费者需求的对接,是一个不断磨合、互动的过程,即经过相互摩擦、相互适应、共同提高、结构性优化与提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消费者的服务需求得到相应的满足,而供应商则选择不同的服务供给行为。这种不同的服务效果如图1所示。
图1的基本含义是企业为消费者提供不同的服务能力与服务行为后,对消费者的服务需求带来不同的满足感与行为反应。
在“1.低低型”组合中,当供应商提供基本服务类型时,消费者将其一种“应得权力”。 同时,消费者重点关注商品与服务的基础功能。在这一背景下,消费者将在心理帐户上建立起“所得”与风险规避的评价体系。如果给予恰当的满足,消费者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并会在行为上作出积极的反应;反之,消费者将作出消极的行为反应。与此相对应,对供应商而言,主要集中相关服务内容的系统化、服务过程关注细节,所投入的服务资源与服务能力的经济性要求高。
在“2.高低型”组合中,消费者对服务的需求愿望强烈,由单纯重视商品与服务的使用价值,向以商品使用价值为基础、逐步追求“价值符号”(即心理价值与社会价值)需求方向发展。与此相对应,消费者在对商品与服务的价值评价时,建立不同的心理帐户:一个是关于商品与服务的使用价值评价帐户、另一个是关于商品与服务的“价值符号”评价帐户。在商品与服务的使用价值评价帐户上,消费者将建立“所得”与风险规避的评价体系;在“价值符号”帐户上,消费者将建立“损失”与风险追求的评价体系。因此,供应商逐步尝试扩大服务资源与服务能力,一方面通过服务内容的系统化、服务过程关注细节等措施,使消费者对其服务供给与服务能力的要求稳定在合理的期望水平上;另一方面提供某些特色的个性化服务,利用消费者的风险取向,使其产生积极的消费行为。
在“3.高高型”组合中,供应商提供一个成熟的、稳定服务体系与丰富的服务内容,多层次满足消费者对服务的需求,消费者在接受服务的过程中与企业实现良性互动,并倾向于关注商品与服务“价值符号”。在此背景下,消费者认为供应商高度重视个性化服务,自身消费服务的行为是一种体现个性化要求的风险行为,在其心理帐户上建立起“损失”与风险追求的评价体系,有强烈的参与服务过程的愿望。如果给予满足,消费者将在行为上作出积极的反应,并提高承担服务费用的意愿;反之,消费者认为自己应承担的“损失”,但一般不会产生对企业的消极对抗行为。与此相对应,供应商除了规范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服务过程外,更主要的是构建一个消费者能合理参与服务过程、体验服务质量的机制,以此提高消费者对企业的忠诚度与信任。
在“4.低高型”组合中,当供应商与消费者在服务层面建立相互适应、共同提高的互动关系,经过一段时期后,消费者的需求期望不断提高,外部相应的竞争因素复杂化。在此前提下,供应商围绕着提高竞争能力来设计、选择服务内容、服务方式和服务过程,使商品资源与服务资源有效匹配,形成有效力的资源体系,形成新的服务结构与服务能力。但对消费者而言,则进入追求更高层次的服务需求,开始新的学习与适应过程。
结论
在当今的市场环境中,多样化的市场信息与广阔的购物空间,不仅加速、放大了消费者的欲望,也增加了消费行为选择的难度。经营者以服务职能为核心,构建起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共同参与、良性互动的服务供给、消费系统,进而推动我国流通产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冬乐,宋则.中国商业理论前沿[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2.郭士倜.流通企业的功能及其规模[M].当代经济管理,2008(6)
3.童年成.商品流通功能新说[J].中国流通经济,1998(6)
4.宋则.中国流通创新前沿报告[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5.雷学军,金志成,李坚.心理会计与推理选择研究的新进展.心理科学,2005,28(3)
6.大前研一著.糜玲译.心理经济学.中信出版社,2010
篇10
临床约2/3的Ⅲ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确诊时已失去手术机会,单纯放疗或化疗疗效均不理想,5年生存率只有5%~10%。同步放化疗(concurrent chemoradiother-apy)是一种新的综合治疗模式,对NSCLC取得了较佳的疗效,但其毒副反应较大,采用的方法较多。为此,设计了3种不同的同步放化疗方案,对比其疗效和毒副反应,并设立了序贯放化疗作为对照。期望通过每周小剂量紫杉醇的增敏作用配合适形放疗来提高疗效,并降低同步放化疗的放射性肺损伤等毒副反应。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96例不能手术的Ⅲ期NSCLC患者进行了该项前瞻性随机分组研究。96例均为初治患者,治疗前经细胞学或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男61例,女35例;年龄31~72岁,中位年龄55.8岁。其中鳞癌62例,腺癌23例,大细胞癌11例。按国际抗癌联盟(UICC)1997年TNM分期标准,结合胸部CT、腹部彩超、脑部CT及骨ECT等检查结果进行分期,Ⅲa期23例,llIb期73例(除外恶性胸水、心包积液者)。所有患者KPS评分>70,经临床确定不能手术切除,血象及肝、肾功能、心电图均正常,无放疗及化疗禁忌证。
1.2 治疗方法:①放疗:均采用6MV X线。常规分割治疗照射野包括原发灶、纵隔及同侧肺门淋巴结,2.0Gy/次,5次/周,肿瘤量达40Gy后复查胸部x线照片或胸部CT,根据病灶变化对原发灶进行缩野照射并避开脊髓,继续照射至60~64Gy,6~7周;若有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则加照转移灶侧锁骨上区,总剂量60 Gy。适形放疗采用山东新华XHA600C直线加速器、TPS为北京大恒医疗STAR-2000型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计划系统。患者仰卧,在激光灯下摆位,体表标记,用体模固定,CT扫描时在体模上标记,保证每次治疗摆位位置保持一致。然后行螺旋CT平静呼吸下的平扫加增强扫描,CT扫描范围自胸廓入口至双肾中部水平,扫描层厚为肿瘤所在部位每层0.7cm,肿瘤上下层面0.7cm,数据传输至TPS工作站。由2名以上临床医师准确勾画大体肿瘤体积(GTV)及周围重要器官、相关组织结构,GTV外放1.5-2.0 区,采用3~6个固定野或非共面野,95%的等剂量线包绕唧。2Gy后缩野,对残Gy/次,1次/d,50存靶体积(G1Ⅳ)行加量照射,总剂量D,60~64Gy。有锁骨上淋巴结转移者,给予x线照射至DT60~64Gy。治疗前用射野片(portal film)验证射野位置的准确性。②化疗:序贯放化疗组诱导化疗方案:诱导结束后休息1至2周开始放疗。同步放疗1组化疗方案:足叶乙甙100ms/m2、顺铂40mg/m2,放疗第1~3、29~31天静脉滴注。化疗与放疗同时开始。同步放化疗2、3组的化疗方案:紫杉醇40ms/m2,每周一放疗前静脉滴注,连用6周。所有组放疗结束后休息3至4周再行2个周期巩固化疗。方案为足叶乙甙100mg/m2、顺铂50ms/m2,第1~3天静脉滴注。使用紫杉醇前1d睡前和当天晨起各口服地塞米松20mg、苯海拉明50mg;化疗前先静脉滴注甲氰咪胍800mg、静推地塞米松5mg。紫杉醇溶于5%葡萄糖水,用玻璃瓶和聚乙烯输液器,应用特制的胶管和滤网,滴注2h,期间注意观察血压、心率、呼吸变化,并行心电监护,化疗结束后5 h以上接受放疗。化疗期间常规补液、保肝、利尿,并适当使用止吐药。
1.3 评定标准:放疗结束后2个月进行近期疗效评定,疗效评价按WHO(1981年)统一标准,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进展(PD),总有效率为CR+PR。毒副作用亦按WHO(1981年)肿瘤治疗毒性反应标准进行评价。所有病例在治疗结束后1年内每3个月随访1次,1年以上每6个月随访1次,随访内容包括胸部x线照片、腹部B超,部分患者行胸部CT、脑CT及骨ECT检查。
1.4 统计方法:采用SPSS10.0版软件,生存分析用Kaplan-Meier法,其显著性检验用Logrank法。年龄、体重指数(BMI)和照射面积比较采用F检验,分期、肿瘤退缩、远处转移和毒副反应比较采用x2检验,卡氏评分和病理类型采用Fisher’S精确概率法。
2 结果
2.1 随访情况:随访期截止2006年1月,失访1例。至随访结束,仍有5例存活。同步放化疗组疗中6例因出现3~4级放射性食管炎、7例因出现3~4级放射性骨髓抑制而使放疗时间延长,平均延长9.2d。5例出现3~4级放射性肺炎均在放疗结束后。
2.2 近期疗效:序贯组、同步1、2、3组的有效率分别为67%、71%、71%、75%(P>0.05)。但同步3组与序贯组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5),详见表1。
2.3 远期疗效:序贯组,同步1,同步2和同步3组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4%、8%、4%,71%、17%、8%,79%、17%、8%和83%、46%、13%。局部无进展生存率曲线见图1(x2=7.48,P=0.058);总生存率曲线见图2(x2=10.14,P=0.017)。同步3组与同步1组局部无进展生存率曲线见图3(x2=3.37,P=0.067);总生存率曲线见图4(x2=3.97,P=0.046)。同步3组与同步2组以及同步2组与同步1组比较,局部无进展生存率曲线和总生存率曲线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2.4 远处转移率:序贯组、同步1、同步2和同步3组分别为42%(10/24)、42%(10/24)、46%(11/24)和50%(12/2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5 毒副反应:由表3可见,毒副反应主要为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肺炎和骨髓抑制,采用Fisher’s精确概率法检验3种毒副反应,组间各项毒副反应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从表3可看到同步1、2组的重度(3、4级)毒副反应有高于每周小剂量紫杉醇加适形放疗组的趋势。
参考文献
[1] Socinski MA, Roeenman JG.Chemotherapentic isaues in the management of unresectable stage III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Semin Oncol, 2005,32(2 Suppl 3):S18-24
[2] Steven E, Schild M, Philip J, et al. Phase III trial comparing chemotherapy plus once-daily twice-daily radiotherapy in stage III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Int J Radial Oncol Bion Phys, 2002, 54:370-378
[3] Ohe Y. Chemoradiotherapy for lung cancer: cument status and perspectives. Int J Clin Oncol, 2004, 9:435-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