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边债券范文
时间:2023-04-03 11:36: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金边债券,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超金边债券风险收益国债规模
国债之所以被称为“金边债券”是因为其安全性好,即风险小,而并非收益高所致。目前,我国的国债安全性好,收益且高,故此称之为“超金边债券”。本文拟对“超金边债券”进行系统的分析,揭示其内含的风险,并提出防范风险的可行措施。
一、“超金边债券”的特征
根据资产选择理论,风险-收益无差异曲线上各点的风险和收益â是对称的,即高风险,高收益;低风险,低收益。
如图一,点A(δa,Ra)与点B(δb,Rb)分别代表两种金融资产国债和银行存款的风险-收益组合。因为国债的风险小于银行存款的风险(δa<δb),所以其收益也相对较低遵照此原理,市场经济国家的国债利率设计的一般低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如美国、加拿大两国。从表一可以看出,美国从1980年年均存款利率都低于年均国库券利率,最为典型;而加拿大除85、87、91年国库券年均利率略高于同期存款利率外,也符合资产选择的基本原理。
而若图中的A点移动到A’点,那么国债便成为低风险高收益的金融资产,即“超金边债券”。中国国债便具有这一特征。在实践中表现为国债的利率高于同期银行存款的利率。表二所示,从1985年开始,中国国库券的发行利率都高于同期银行定期存款利率,这显然不符合资产选择的基本原理。
二、“超金边债券”的成因
相对于银行存款而言较高的利率是我国国债“超金边”的基本成因,其形成机制如下:
(一)财政状况恶化导致对资金的迫切要求
改革开放十几年来,伴随着“减税让利”,财政愈发入不敷出。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之初,政府宏观调控的加强,要求财政提供更为强有力的资金支持。为弥补财政赤字和筹集经济建设资金,财政表现出对资金的迫切要求。增加税收和向银行透支阻力重重,增发国债便成为唯一合法的途径。在经历了行政性摊派、低息发行,投资者因利益受损而抵触之后,政府开始采用经济手段运作。为了保证资金供应的及时、足额,除了用法令保障国债的发行以外,以高的利息来取悦债权人就成为必然。实际上十几年来财政银行孰大孰小的争论,在很大意义上讲便是对资金控制的争夺。在对民间财富争夺的博奕过程中,纳什均衡并未实现,反而使得资金需求的增长推动了利率的上升。
(二)国债流动性的缺乏
金融资产风险、收益和流动性的一般关系是:风险与收益成正比,流动性同收益成反比,即风险越高,收益越高;流动性越低,收益越高。国有银行的性质决定了国债和银行存款的风险大致相同。但是国债的流动性在目前远远不能与银行存款的流动性相提并论。这一资产定价模式决定了金边债券的利率非高不可,否则便失去了应债的来源。
(三)税收豁免
西方税制中对国债利息和银行存款利息的税务处理是不同的。对前者免税,对后者一般课征资本利得税。从而使得投资者不致于因投资于低利率的国债而造成过高的福利损失。国债是名符其实的金边债券。
我国对国债利息和银行存款利息皆实行税收豁免。如此,依靠税收优惠均衡二者收益的机制便不存在,以银行存款收益作参照系,国债利率只有较高才行。考虑到政府开征资本利得税的呼声越来越高,以及伴随国有银行商业化的改革,投资风险逐步加大,将中国目前的国债称为“超金边债券”实不为过。
三超金边债券的风险
从债权人的角度看,持有超金边债券是极富合理性的。因为在公债-收入低的国家,李嘉图等价定理并不存在,个人不能预测政府债券还本付息所需要的未来纳税义务,投资者往往视公债如财富,并增加即期消费。特别是“超金边债券”的风险与收益不对称,投资者在将风险外化给政府的同时,自己独享高收益。这其实是一种错觉,它隐藏着巨大的风险。
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命题是“理性人”假定。政府在从事债务融资时必定考虑到风险和收益的关系,总是尽可能地降低筹集风险和成本。它在以高成本借入资金的同时,也在释放着自己的风险,通过借新债还旧债的方式将风险转嫁给债权人。
从理论上讲政府完全可以通过债务滚动的方法使自己永不还债,只要其信用足够大,实际上世界上大部分政府是将债务本金当作资本性支出来运作的,借新债还旧债,使之成为“永远的债务”。因为在很大程度上国债是被当作储蓄来使用的,它对投资者的福利影响并不存在代际的负担。但是债务利息是资本性支出分摊到本期的成本,属于经常性支出一类,它应当由当期的经常性收入(税收)来承担(如果当年不必实际支付,也应当用当年税收建立偿债基金,留待到期一并支付)。这一部分用借债的方式来垫付,实质上是将本期的成本推给未来。这样公共产品的受益人与成本负担人就不相一致,它不仅使效率的权衡机制受到损害,而且会使国债的规模以几何级数增长。长此以往,国债规模势必失控,如此循环往复,风险慢慢积聚。“超金边债券”如同催化剂一般使这一过程加速。下面分别加以分析。
(一)债务危机和财政危机
国债规模并不一定导致债务危机和财政危机,如果债务资金使用效益不高,则会造成政府偿债负担过重,被迫借新债还旧债,使赤字开支和债务自我积累,积息的支付反过来又会增加预算赤字,如果不增加税收和削减开支,就得继续借债,陷入恶性循环。国债规模的扩大固然可以缓解当前的财政困难和满足财政还需要于一时,但又可能将财政推入危机之中。
(二)总需求膨胀
中国的国债发行在很大程度上是建设性公债,即主要用来筹集资金,真正作为调节社会需求杠杆的效用并不明显。因为国债若作为杠杆来使用,其发行量便应该随经济周期波动而相应增减。我国二十年的改革,经济波动很大,但国债的发行规模曲线一直向上倾斜,表现出极强的扩张性。而国债无论是在发行期还是在偿还期都具有扩张效应,即举借国债既有扩张社会总需求总量之效,又可以使得整个社会的消费-投资结构发生有利于社会总消费一方的变化。(高培勇1995)在通货膨胀时期,大量举债是火上浇油;在经济陷入低谷时,发行国债固然可以通过乘数效应刺激产出,但如果刺激过大,则会引起滞胀。同时,财政宏观的结果是熨平经济周期还是放大经济波动一直是有争议的问题。
(三)抑制市场发育健全过程
市场经济要求市场承担主要的和基本的资源配置任务,而只有在市场失灵的地方才需要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不可否认,我国财政通过借债为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的发展立下殊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基础设施落后、长期投资不足、经济发展的“瓶径”问题。公债成为政府直接筹资和配置社会资源的工具与手段,在缓解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的同时,又否定着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使政府对经济直接干预的扩大和市场发育健全过程受到抑制,也意味着政府旧职能的增强。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市场化的进程。这恐怕是超金边债券带来的最大的风险。
四“超金边债券”风险的防范
从国债规模的相对指标来看,债务依存度和偿债率已大大超越安全区,(刘溶沧1998)财政方面债务重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刺激内需为主的政策下,国债的杠杆作用必须加强。如何防范由国债规模失控引起的风险,还国债金边债券的本来面目,乃当务之急。
(一)振兴财政,降低财政对资金的需求。
这是根本的措施。结合目前的税费归位,将预算外资金划归预算内,完成政府预算的统一,加强税收征管,可以大幅度提高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据保守估计,可由10%左右提高到25%左右)。同时,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支出效率,使得债务收入真正能够用于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等关系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项目。实行严格的预算管理,防止因非生产性支出占用债务收入导致的财政偿债能力下降的问题出现。财政支出项目应决策科学、监督有力,使债务筹集、使用、偿还良性循环。财政困境摆脱之后,政府债务融资的力度便会下降,对资金需求的减少将会引致国债利率的下调。
(二)增强国债的流动性
只有流动性提高了,国债的利率才可能降下来,这有依赖于资本市场的成熟。从当前看提高国债流动性主要应从改善国债的结构入手:(1)期限上长短结合,使国债流量和存量比例合适,防止债务集中;(2)品种多样化,增大投资者的选择余地;(3)购买主体多样化,增加机构持有量,增加机构投资者,如金融机构持有大量公债,可以为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操作提供工具,从而促进资本市场的发育。
(三)加强国债管理
建立偿债基金,用税收收入偿还债务利息,旧债本金通过发行新债偿还,以防止债务规模失控。同时改变年初确定发行额的方法为年末确定总额的方法,使国债数量与当年的财政运行的实际状况相符合,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四)出台《国债法》
布坎南曾在解释政府机构和政府官员的政治行为的基础上分析过政府财政支出的发展趋势,并得出了追求公共权力极大化的政府必然带来财政支出规模极大化的结论。(布坎南1992)。不可否认,这些年债务规模的扩大与国债的非强制性,预算约束软关系密切。《国债法》的出台,有助于国债的发行规模、使用、偿还等有章可循。以法律的形式保障投资者的利益,方是防范“超金边债券”带来的风险的正确途径。
①此处的收益仅就纯金融资产而言,未考虑税收优惠等因素的影响。实际上正因为国债收益低,政府才采取税收优惠。参考书目:
1.RobertS.PindyckDamielL.Rubinfeld“micro-Economics”—Prentice—all.International,Inc1997P161
2.张馨《比较财政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P320
3.高培勇《国债运行机制研究》-商务印书馆1995
4.布坎南《赤字中的民主》(中译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8
5.劳伦斯.哈里斯《货币理论》(中译本)-中国金融出版社1982P239-255
6.王亘坚凌岚《中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支出研究》-《财经问题研究》1998,5
篇2
按照《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转发进一步加强全省居民住宅小区、出租屋及校园周边经营场所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的文件要求,我校高度重视,扎实开展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认真部署。
接到通知后,校长组织召开领导班子会议,安排部署此项工作。会议决定,由安全办具体负责此项工作的开展,各部门要积极配合。
二、积极检查,消除隐患。
篇3
摘要:货币市场是各国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调节各机构短期头寸的场所,它同时也是国家货币政策的实施的重要场所。通过比较英、美、日等发达国家建立货币市场的经验和政策措施,可以为我国货币市场的发展提供了一些借鉴。
关键词:货币市场美国货币市场英国货币市场日本货币市场
货币市场是一种短期金融工具的交易市场,这些短期金融工具主要包括国库券、短期国债、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存单、回购协议、银行承兑汇票等货币市场工具,还包括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货币市场是一个融通短期货币资金供给与货币资金需求的虚拟场所,借助于现代通讯手段,以弥补头寸不足和流动性资金不足为主要目的,其实质是以短期信用工具为交易对象完成短期货币资金融通,求得短期货币资金供求均衡。它是以资金供求为前提,利益寻求为动力,同业竞争和风险为约束,以金融工具价格发现为结果,从而使短期货币资源得到有效配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市场的功能集中表现在:(1)货币市场可以促进货币政策的实施,货币市场是中央银行贯彻货币政策的市场基础。发达的货币市场可以为货币政策的实施提供丰富的政策工具,并使货币政策迅速大面积的迅速扩散。(2)货币市场构成了金融市场的基础。货币市场实现着金融市场融通短期资金的基本功能,反映市场资金供求的基本状况,它的发展可以推动资本市场的发展。(3)货币市场可以极大地促进现代金融制度和金融组织体系的完善和发达。①
一、货币市场在世界主要国家的发展状况和主要政策措施
从世界主要本主义国家金融市场发展来看,经过几百年的发展,货币市场结构的发展已经比较完整,包括银行同业拆借市场、商业票据市场、债券市场、贴现市场等在内的众多子市场平衡发展。美、英、日的货币市场是世界三个最发达的货币市场。在英国,传统的贴现市场和货币市场相互竞争、相互渗透,金融创新工具不断出现。美国的货币市场自由化程度最高,规模最大,境内外业务是严格分开的。相对而言,日本的货币市场则不如美英,由于政府的干预,资金是单向流动的,而且各货币市场的利率水平也是不一致的。
(一)美国货币市场
美国经济环境从70年代开始出现重大变化,通货膨胀率不断上升,利率波动不定,比如,在50年代,3个月期的美国国库券利率波幅在1—3.5%,而到了70年代,波幅就增大到4—11.5%之间,80年代更增加到5——15%之间,利率的大幅度上升(甚至到20%),使得长期债券的资本损失高达50%,回报率为负40%。由于这些情况的发生,使得金融中介机构发现向社会提供的传统金融产品不能带来理想的利润,更由于严格的法规制度的限定,比如美国联储规定的较高准备要求,美联储体系通过Q条款对定期存款规定了利率上限等,逼使新形势下金融中介机构拼命予以业务和产品的创新。美国自60年代掀起的金融创新浪潮,极大的推动了货币市场的发展,突出表现在货币市场涌现出许多新的工具,如大额可转让存单(CDs),出现了新的子市场,如商业票据市场、可转让存单(CDs)市场等。80年代后,美国货币市场与国际货币市场的关系日益密切,尤其是欧洲美元市场的迅速膨胀使得两者的关系更加复杂。
美国为了促进货币市场的发展主要采取了以下政策:
1.鼓励金融创新。美国是世界上金融创新最活跃的国家,美国早期的货币市场是指证券经纪人之间的短期拆款市场,随着美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必然会产生政府和其他经济单位对短期货币资金的大量供求,由于法律法规限制,美国银行进行了大量的金融创新,产生了大额可转让存单、回购协议、银行承兑汇票等金融工具。这些创新的金融工具加上短期国债、国库券和商业票据等传统金融工具,为货币市场提供了丰富的交易品种,这是活跃货币市场的前提。
2.建立专业化的多种金融工具子市场。美国货币市场是由众多的子市场组成。主要包括政府证券市场、联邦资金市场、商业本票市场、可转让银行定期存单市场、银行承兑汇票市场、回购市场与欧洲美元市场。这些发达的子市场都各自专门经营一种类型的金融资产,为其主要参与者提供专门的服务。如联邦资金市场成为大商业银行和金融公司调整它们流动头寸的主要手段,它作为货币市场最富有流动性的部分,对美联储扩大或紧缩货币供应量反应迅速,美联储把其市场利率变化视为货币政策的一种指示器,被市场参与者密切关注。而联邦证券市场却是政府筹集短期资金的有力场所,也是联邦储备银行实施公开市场操作之主要场所。美国货币市场的多样性,使市场充满了竞争与活力,拓宽了融资渠道,调动了各经济主体的参与积极性;同时市场的专业化使得美国货币市场向着深层次发展,为部门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3.完全开放金融市场,使其参与者充分竞争。美国货币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公开市场,货币市场上几乎所有证券价格与利率完全由相应的供求状况决定。美联储用诸如公开市场操作这种间接的经济手段对货币市场加以干预。证券发行多采用公开招标方式发售,各参与者自由竞价,如国库券的发行。在美国很多大的企业都可以按照相关法规要求自由发行商业票据,经过权威的信用评级机构进行评级,在充分考虑期限长短、风险大小、供求状况等因素后按质定价。并且凡是符合条件的参与者都允许进入各子市场进行交易活动。
4.建立配套的发行市场与流通市场。在美国货币市场上,除了联邦资金市场与回购协议市场无流通市场外,其他的子市场都有与发行市场配套的流通市场,这样可以便于各种金融工具的日常买卖,达到调剂短期资金余缺、发现价格、为投资者保值理财的目的。在美国尤以政府证券市场、银行承兑汇票与银行可转让定期存单市场最为发达。发行市场与流通市场是货币市场运作的“两条腿”,缺一不可。②
5.发展机构投资者尤其是货币市场基金
政府和银行等金融机构是传统货币市场的主体,他们在货币市场上大量供给和获得资金,促进了货币市场的发展。但最引人瞩目的是美国货币市场基金的发展,它为中小投资者进入货币市场提供了有效途径,货币基金的功能类似于银行活期存款和支票存款账户。基金持有者可以依据其持有基金的价值签发支票,但基金的收益远高于银行活期存款和支票存款账户。货币市场基金最早由美国创立,这与美国具有发达、完善的货币市场以及丰富的货币市场工具是分不开的。美国货币市场基金深受投资者的青睐,其资产规模、基金数量都呈现一种稳步增长的态势。
美国货币市场基金余额由1977年的不足40亿美元,增长到1978年的近100亿美元,1979年超过400亿美元,1982年达到了2300亿美元,到1993年底为5000亿美元,1977——1993年间的年均增长33%。特别是在80年代,货币市场基金的增长速度更是惊人得快,因为在整个80年代,不管是免税形式的货币基金还是不能免税形式的货币基金的资产余额,几乎均呈45度线的增长趋势,到1989年7月底不可免税形式的货币基金的资产余额达3240亿美元,几乎同时,银行承兑票商业票据、国库券和余额分别为620亿美元、4930亿美元和4140亿美元。所有这些变化都有利于货币市场基金的快速发展,其资产在1991年达到5000亿美元。1996年大约有650家应税基金,250家免税基金,总资产大约为7500亿美元,80%以上为纳税的资产。其股份大约占所有金融中介资产的4%,而且在所有共同基金(股票基金、债券基金、货币市场基金)总资产中占25%以上。1997年达到1万亿美元。2001年达22853亿美元,货币市场基金数量达1015只,投资者账户4720万个,是货币市场基金发展史上的巅峰。2002年,净资产规模调整为22720亿美元,基金数量下降为989只,投资者账户4540万个。可见货币基金的相对规模,以及在市场中所占的位置。货币市场基金的发展对促进货币市场的发展可谓功不可没。
(二)英国货币市场
英国货币市场的发展有200多年的历史。货币市场分为贴现市场和平行市场两个主要组成部分。在贴现市场上金融机构以折价形式买卖未到期债券和票据,西方大多数国家的货币市场上,都是工商企业向银行贴现,银行向中央银行再贴现。英国则不然,各种票据的贴现和再贴现都在贴现市场通过贴现公司进行。英国贴现市场的主要职能是集中银行的暂时剩余资金,在最大限度内加以运用,同时消化国库券和公债,达到相互融通资金的目的。平行市场主要是是银行同业拆借市场,大额可转让存单市场,回购协议市场等。
英国货币市场的发展主要有以下措施:其一,发展贴现银行和贴现公司,贴现市场在货币市场中具有独特性,伦敦11家贴现行是贴现市场的核心。英格兰银行对这一市场进行直接控制和指导,也是政府实施货币政策的场所。贴现行是英格兰银行作为最后贷款人的唯一对象,其放款数量一般能满足贴现行对资金的实际需求。贴现市场通过获得英格兰银行的这种流动性保证反过来又保证了银行系统流动性的稳定。贴现银行成为英格兰银行与商业银行之间的缓冲器,也是英格兰银行向商业银行及投资者传导其货币政策意图的渠道。其二,发展平行市场,使其自由发展,扩大市场参与。平行市场是银行同业拆借市场,大额可转让存单市场等,从1996年开始金边证券回购市场也正式运作,该市场包括回购协议市场和金边债券借贷市场,它是一种批发的专业市场最低交易金额在100万英镑。目前的市场参与者有清算银行、大的欧洲银行、贴现行、金边债券造市商、国际证券公司。该市场参与者或者直接交易或者通过经纪人来交易。回购协议利用中央金边债券局清算系统进行交易的结算。1997年11月,金边回购协议金额达720亿英镑,金边债券借贷达240亿英镑。③在货币市场信用工具中,国库券是重要的信用工具之一,其市场利率也是货币市场的重要基准;国家对平行市场没有干预,利率变化完全由资金供求决定。其三,货币市场上国内业务与国际业务浑为一体,表现出货币市场的开放性与国际性。英国伦敦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欧洲货币市场,在世界范围内融通资金,必然要对国内的货币市场进行渗透。
(三)日本货币市场。
亚洲国家中,随着几次金融改革的进行,日本的货币市场最近几十年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日本货币市场发展的主要措施有:
其一,鼓励金融创新。金融创新在日本的货币市场构成体系发展中也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70年代以前,日本的货币市场很不发达,市场交易工具和交易范围都远不如美国。但进入70年代以后,伴随着金融创新,货币市场迅速发展。除原来市场更加规范化外,其它新子市场不断建立和发育。1970年货币市场体系中增加了票据市场,1971年增加了东京美元市场,1979年增加了日元可转让存单市场,1985年又增加了日元计价银行承兑汇票市场。市场信用工具不断增加,市场构成体系不断发展。可见,金融创新构成了一国货币市场构成体系不断完备的重要推动力量。
其二,70年代末,日本启动了以金融自由化、市场化和国际化为主要内容的金融改革。在金融改革过程中相继建立和发展了拆借市场、票据市场、回购市场、大额定期存单转让市场、银行承兑票据市场等货币市场。
其三,日本允许货币市场向各类投资者开放。日本的货币市场分为银行间市场和公开市场。银行间的市场只有银行可以参加,包括银行同业市场和票据买卖市场,以及从1987年起开放的东京美元拆借市场。在公开市场上,个人、企业、政府都可以参加,它包括债券回购市场、大额可转让存单市场、无担保票据市场、政府短期证券市场、短期国债市场以及以日元计价的银行承兑票据市场。据1995年统计资料,日本货币市场交易总额达107万亿日元,其中主要比重如下:银行同业市场36.2%,票据买卖市场占9.3%,债券回购市场占10.5%,可转让存单市场22.8%,短期国债市场占11.4%,无担保票据市场占9.8%。④
日本货币市场虽然得到了巨大发展但是日本的货币市场与英美相比,其发达程度和公开程度还存在差距。由于各货币子市场的参与者的差异以及中央银行对其干预程度的不同,使日本货币子市场的利率水平不一;中央银行只能依赖部分货币子市场执行货币政策,货币政策的履盖面和传导途径不如英美国家;⑤英美都有发达的国债市场为中央银行进行公开市场操作和调控经济提供条件,而日本虽有类似于英美国库券性质的日本短期政府债券,但其发行方式不是公开招标方式,而是定率公募。由于发行利率限制在低于市场利率水平和日本银行再贴现利率水平之下,使短期政府债券失去吸引力,日本的短期国债市场尚未真正形成。中央银行只能利用短期证券来稳定货币市场的季节性波动,而无法利用它来执行货币政策。
二、各主要国家发展货币市场政策总结。
根据上述分析,就货币市场本身的建设而言,我们可以总结国外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货币市场共性特征如下:
第一,鼓励金融创新,不断开发和创新信用工具,开拓货币市场的广度和深度。体现货币市场发达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市场交易对象的多样化和丰富性。信用工具的多样化,不仅可以带动货币市场结构体系的改善,而且使人们有条件对各子市场上各种信用工具的风险与收益进行比较并做出选择,其结果必然使市场交易深度不断拓展,交易规模不断扩大。
第二,建立一个子市场多元化的市场体系。每个子市场各司其职,专门经营一种类型的金融资产,并为其主要参与者提供专门的服务,同时各个子市场之间又相互关联,形成统一体。只有这样,才能从多个方位发挥货币市场融通短期资金的功能;也才能方便中央银行在几个子市场上配套利用不同的信用工具实现货币市场的功能,贯彻货币政策的宗旨,体现货币政策的取向。
篇4
新发股票
由于2006年股市大幅上涨所带来的财富效应,将吸引资金在2007年继续涌入。从去年人们在股市获得的收益看,新股申购和炒作新股成为股民获利最大的亮点,根据这一经验,新一年申购新股还将是股民加大投资的重点,以期待在一级股票市场上取得更多更好的收益。同时,炒作新上市股票也是股民投资的重点,因为新上市企业经营业绩都比较好,获得的预期收益也比较大,从工商银行上市后的表现看,有时在二级市场获得的收益比一级市场上还要大。在此,人们也会更多的关注新股,购买新股,炒作新股。
证券基金
据央行公布的2006年第4季度全国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显示,居民家庭资产结构已发生巨大变化,居民储蓄意愿回落,基金投资越来越受到居民的青睐,选择“购买“基金”的人数占比跃升至历史最高。从上季度的6.7%猛升至10%,上升了3.3个百分点。基金正在成为居民家庭拥有的仅次于储蓄的第二大金融资产。显而易见,越来越多的居民借道基金,把银行储蓄投进股市。甚至还有不少股民放弃自己炒股,转而当上了“基民”。基金是股市上涨最大的受益者,整体业绩表现非常出色。据统计,成立满一年的168只股票型和偏股型开放式基金,2006年平均份额净值增长率高达1倍多。其中,收益率超过100%的基金就达到80只以上。封闭式基金更是高收益的亮点,张先生,2006年初花了0.6元买了10万股安顺基金,年末收盘时涨到了每股1.77元,收益几近达到了三倍。一位王女士看到基金这样红火,准备过了春节将到期的存款全部取出来投入到基金中去,准备当一名长期“基民”,利用专家理财,取得长期高效收益。杜先生也准备在猪年加大对基金的投入,特别是对折价率较高的封闭式基金加大投入,以取得更好更大的收益率。
金边国债
国债历来有着金边债券的美誉,不仅安全保险,而且免征利息税,是收益较好的储蓄型投资品种,2006年虽然在股市火暴的形势下,人们对国债的钟爱依然如故。虽然2007年股市依然看好,但国债对于那些求安全、求保险、求收益,怕风险的投资者仍然具有很高的吸引力,特别是经过6年深套的部分股市投资者,可谓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投资国债已成为他们不错的选择。
理财产品
目前各家商业银行开展的人民币理财业务,是一种高出普通储蓄的新兴业务。由于国家还没有出台代扣人民币理财产品的个人所得税政策,这类产品获得的收益是可以免税的。虽然各银行的理财产品不涉及固定利率,但收益一般都是稳定的,福州推出的金理财经典组合,预期年收益在8.41%以上:光大银行推出的外币理财A计划,预期年收益率5.25%,而且这些都是免税理财。而交通银行推出的“七天理财账户”、民生银行推出的“钱生钱”理财B账户、中行的“变利多”等产品则聚焦七天理财概念,并增加了自动通知、自动转存等功能。由于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多样性,可以满足不同层次的投资理财者需要,必将继续博得广大百姓的青睐,受到投资理财者的追捧。
分红保险
日前中国人寿一家分公司的人士介绍说,从元旦起发售一款3年交的“美满一生”年金保险,可以“现交现领、年年返还、超额还本”。这是一种集保障、储蓄、养老、红利分配于一体的年金保险(分红型),因为交费期比较短,投保人可以根据自己未来3年的预期收入,履行交费义务、享受长达几十年的理财回报。据了解,客户在填写投保单的同时,只要再填写一份《保险金给付银行自动转账授权书》,年金就可以直接划入客户指定的账户。这类保险还免征个人所得税,受到人们的青睐。
企业债券
企业债券通常又称为公司债券,是企业依照法定程序发行,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债券。去年我国发行企业债券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2006年“现资股份有限公司”发行人民币10年期固定债10亿元,票面年利率为4.33%,每年付息一次,企业信用级别为AAA级。这与正常储蓄相比,显然是一项不错的投资品种。展望2007年企业债券发行市场,其发行规模将继续扩大,2006年第二批的企业债发行额度近千亿元,其中大概有近600亿元划给了招商局、核电集团等大型央企,余下额度将分予地方企业。这些近千亿元的债券将主要在2007年实际发行,这给今年投资企业债券的人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房产投资
房产投资是近些年看好的投资领域,由于房价持续上涨,投资房产的人都获得了很好的收益。2007年房产市场会怎么样呢?有人作了专门的调查,走访了十几位市场人士,听到的答案只有一个:涨!略有不同的是,有些人预测商品住宅的房价涨幅会比2006年有所下降、涨势趋于平稳,有些人预测平均房价的涨幅会在2006年的基础上再增长,在一些大城市会超过10%的水平。调查还显示,有68.8%的人认为2007年房价还会大涨。房价持续上涨的预测,会给人们投资房产增添新的动力,过去几年人们在投资房产方面都获得巨大的收益,在暴利的驱使下,投资房产热还会继续下去,由于炒房产比炒股票具有风险小,收益高的特点,房产投资还会给人们带来巨大利益。
篇5
【关键词】债券市场;中美比较;经验教训
我国的债券市场近些年来发展迅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同发达国家相比,仍处于起步阶段,无论是其规模、品种,还是债券市场的发育程度等诸多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一、中美债券市场的比较分析
(一)债券市场的发行规模比较分析
在美国资本市场上,债券市场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债券品种发展也比较成熟。其规模也远远大于股票市场。美国每年发行国债的数额占GDP的比例为100%。且市场可流通的债券品种丰富,既有国债,市政债券,也有公司债券,联邦机构债券等。
我国的债券和美国相比差距较大。每年发行总量也不过占GDP的15%左右,且品种比较单一。主要有国债、中央银行债、政策性银行债等为数不多的几种。
(二)债券市场投资品种比较分析
美国的债券市场主要是以工商企业和政府发行的短期债券为主。政府短期债券占政府发行量的40%。除此之外,不少的地方政府、地方公共机构也发行地方政府债券。这些债券被誉为安全性仅次于“金边债券”的一种债券。工商企业发行的债券产品更是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且种类繁多。
在我国债券市场中,政府债券占相当大的比重。其中国库券和央行票据占债券市场的比重达到近70%,且大部分为5-10年的中长期债券。企业债券占的比重非常小,而且地方政府不允许发行债券。
(三)债券的流通市场比较分析
美国的债券流通是以场外交易为主的交易市场。同时,电子化交易系统的普遍应用也大大促进了流通市场的活跃。债券市场的日交易量是纽约股票交易所日交易股票数量的13倍之多。政府债券及政府支持机构发行的债券十分活跃。
在我国债券流通以沪深证券交易市场、银行间债券交易市场和证券经营机构柜台交易市场为主。交易量比较小,整体换手率也仅是美国债券市场的1/10。
(四)投资者结构比较分析
美国国内债券投资者主要以银行、基金、个人、保险公司、国外和国际机构投资者等为主,各类投资者持有债券比例比较平衡。而我国债券市场投资结构不尽合理。主要有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基金管理机构等。市场参与度数量虽然众多,但债券持有比例极不均等,外资机构参与度较低。
二、对我国债券市场发展的几点启示
(一)积极扩大债券市场规模,促进债券市场品种的多样化
从中美两国债券市场的比较分析中可以看出,我国债券市场的规模与美国债券市场的规模相比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美国的证券化产品在金融市场中超过80%,我国还不到10%;债券余额,美国相当于GDP的二倍,我国也仅接近30%。因此积极扩大我国债券市场的规模是满足金融市场的发展和促进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还要积极促进债券市场品种的多样化,满足不同发行主体的融资需要。诸如积极发展地方政府债券市场;扩大和引导发行企业债券;增加短期债券及短期回购品种;建立基准国债及衍生产品等。
(二)完善做市商制度,促进市场的流通性
从国外的经验看,做市商制度能够活跃证券交易,保证市场有较高的流动性,这已被许多成熟证券市场广泛采用,在发达证券市场已有较好的市场基础。我国银行间市场虽然已经开始推行双边报价商制度,但是目前批准成为做市商机构的均为商业银行,而商业银行资产结构相近,对市场走势预期趋同,导致双边报价偏离市场价格较远、价差较大,难以对市场价格起到稳定作用,更何况其参与二级市场交易的意愿不强,导致这些双边报价商的市场份额存在下降的趋势,远没有发挥促进增强市场流动性和满足市场需求的作用。
因此,在大力推行双边报价商制度时,必须采取核准制双边报价商资格,扩大双边报价商范围、允许有实力的保险公司如中国人寿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机构成为双边报价商,以解决目前双边报价商投资偏好趋同的问题。在推动做市商制度的同时,在债券市场上推行经纪商制度,以进一步促进债券市场的发展。经纪商信息发达、灵通,可以有效集中市场需求信息,沟通债券买卖双方,提高成交效率。
目前交易所新推出的降低债市现券和回购交易手续费的政策也将大大降低从事债券套利交易者的成本,提高市场的流通性,鼓励了中小投资者介入债市,有利于改善债券市场投资者结构和投资机构投资者博弈的格局。
(三)促进投资者结构合理化
我国债券持有者主要集中商业银行,特别是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其他机构和个人债券持有量很少。我国应进一步扩大债券市场的投资群体,增加金融机构之外的企业及事业单位以及外国机构投资者购买、持有债券的比重;增加参与柜台交易的成员,除商业银行外可以增加证券商成员;增加柜台市场的可交易品种,活跃柜台交易,提高市场流动性;也可广泛吸引其他广大的投资群体。
另外还可以逐渐引导社保基金、外资机构、中外合作基金、外资参股证券公司、外资参股保险公司、外资银行、三资企业、外国投资者,储蓄存款分流等资金进入债券市场。这些资金进入债市将有利于扩大债券市场需求量,也可平衡投资者债券持有比例。通过多方面、大范围地促进投资者多元化,依靠国债市场巨大的流动性,可以充分发挥机构投资者发现国债价的格功能,也可最终建立起一条稳定与可靠的国债收益率曲线。
(四)加快债券市场统一化建设步伐
随着国债发行规模不断扩大,市场分割问题解决已经显得迫不及待。可以有步骤、有计划地允许可流通国债既可在银行间市场流通转让,又可在交易所市场上市交易;同时允许部分资信较好,实力较强的金融机构在两个市场之间进行套利活动,以促进市场的流通性,发现债券市场价格,为全面统一所有债券市场作准备。
中国债券市场的发展目标是成为全国统一、面向所有金融机构及企业法人和个人投资者的开放的,公开的市场以及一个品种多元化、流动性充分化和功能健全化的中国债券市场。
【参考文献】
[1]唐震斌,我国证券监管现状及改进措施[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6,(3).
篇6
总要找个比存款合算的投资渠道
这段时间,36岁的银行客户经理刘女士可愁坏了。
几个月前她所在的银行承销一只债券基金。她动员了不少亲戚同学来买,甚至和丈夫商量好,把准备过两年买房子的首付款也翻了出来,都买了债券基金。其实,除了急着完成自己份内的销售任务,刘女士也确实没见过谁买国债赔钱,而且基金公司和行里的专家也介绍过债券基金是"安全投资"。所以她想,这次可办了个利人又利己的好事。正是这样的原因,前几个月,这种低风险的基金大受市场追捧,发行量屡创新高。
可不料想,自8月份人民银行上调了准备金利率以来,虽然老百姓的存款利率没什么变化,可素有金边债券之称的国债和债券基金的价格却在一路下滑。亏了钱可怎么办啊?她动员来的这些资金不是人家用来养老的,就是打算过些年送孩子出国读书的,给人家赔了,可怎么交待啊?
更愁的是她的同学徐先生。他今年40岁,前两年两口子一起去日本干苦工,挣了近二百万元回了国。想着有了这笔钱,养老基本没有问题了。为安全起见,他根本没敢用这笔钱做任何有风险的投资,除了买国债,就是在刘女士的动员下买了近期的保本基金和债券基金。虽然这两个月债券价格下跌,亏了些钱,但好在金额并不多,不会伤筋动骨。可他愁的是以后:"究竟什么是安全的投资啊?"冒险,赔钱,不冒险,怎么也赔钱呢?"总要找到个比银行存款合算的投资渠道吧!"
刘女士和徐先生的例子在当今社会非常普遍,大家都被股票吓怕了,不少人也觉得房价高得吓人。而相反,大家都认为,国债或者上市交易的债券,或者有国家财政担保,或者经历过严格的评估审批程序,是十分安全的。同样的,因为债券基金基本上也都投资于国债、债券和大额协议存款等方面,所以也一定是安全的。
其实,事实已经证明,这种观点是错误的,特别是对于想靠国债或债券基金攒钱养老或供孩子读书的中青年家庭来说,这种观点更是害人不浅!
简单地说,任何投资都是有风险的,这种风险主要包括投资风险和币值风险。所谓投资风险,即将来的卖价会低于今天的买价。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股票了。据统计,有70%的散户投资股票是亏损的,即卖价不能补偿买价。而债券,如果在发行期购买,只需按面值(甚至低于面值)就可以。在债券到期后,将向投资人支付本金外加约定的利息。即卖出价永远会高于买入价,所以不会赔钱。
但当这只债券发行结束后上市交易,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这时,如果你从柜台上买国债,价格并不一定等于、高于或小于发行价,这主要取决于当时的市场利率水平和供求关系。假设100元面额的国债每年利息为2元钱,当它发行结束后在市场上交易时,国家将所得税后的存款实际利率下调为1%。这时,想通过存款获得每年2元钱的收益就需要存入200元钱。即此时国债市场上的这只国债的交易价格就变成200元。因为同样是200元,无论是买国债还是存银行,收益都是相同的2元钱,所以交易价格就应该是一样的,而与早先发行时的价格多少无关。如果投资者当初是用100元买的这份国债,那么此时再以200元卖出,就赚了100元。这是利率下调的情况,如果利率提高了,则投资者就会因为同样的原因而赔钱。对于债券基金也是同样的道理。作为一只基金,基金经理不大可能不进行买卖操作,也不大可能永远在债券的发行期买入,在兑付期卖出。投资者即便在发行时买入基金,也不可能一直等到基金清盘再卖出基金。只要在交易期内进行买卖操作,就可能因为对利率走势判断不准而赔钱。特别是经过多次利率下调,我国存款利率已处于历史低谷位置,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利率上调的空间很大。八月份准备金利率上调即是一个前奏。在这样的情况下,买卖债券很容易赔钱。
那么,是不是说只在发行期买债券,只在兑付期卖债券,这样的投资就安全了呢?或者说干脆就把钱存在银行,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呢?
如果只看投资风险,那答案是:YES。
可风险还有另外一类,就是币值风险,或者叫购买力风险。三十岁上下的读者一定还记得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们国家曾经经历过由于物价高速上涨带来的抢购风。那时人们发现钱贬值很快,虽然还是那一百块钱,可已经买不来去年可以买到的那么多的商品了,所以干脆还是把商品先买回家再说吧!一般认为,在经济持续发展高速发展的时期,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而不是通货紧缩,对整个社会是有益的,可以促进投资、生产和消费的良性循环。假设通货膨胀率是比较温和的4%,那么经过约18年,就会使辛苦积攒的家庭财富缩水一半。而这个相对温和的速度仅指全社会平均的消费品价格指数,如果我们把它局限在教育医疗等普通家庭更为关心的领域,就会发现,这些领域近年来的涨价速度都在两位数上下。依这样的速度,只要约7年的时间,您的财富就实际折损了一半。而今天,即便长期国债和储蓄的收益率不过才3%上下。单靠债券、债券基金这些"安全投资"是无法给您和您的家人一个有保障的未来的。
篇7
关键词:国债 国债市场 国债法国债是指中央政府基于履行公共职能等目的以其自身信用为担保而依法向社会公开发行的并按约定承担还本付息责任的一种债。国债是国家筹集财政收入、弥补财政赤字以及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国债与银行发行的金融债、公司发行的企业债相比,具有信用度高、流动性高以及抵押代用率高的特点,因此国债又被称为“金边债券”。我国自1981年恢复发行国债以来,国债发行的规模增长迅速,2011年我国国债发行额为15609.80亿元,到2011年底,我国国债余额限额已达到77708.35亿元,国债市场发展如此迅速,却没有一部专门的法律来加以规制,而相应的配套法律法规也严重滞后,导致国家对国债市场的规制并不完善,本文将从立法现状和实践状况出发,为《国债法》的制定提出一些建议。
一、我国国债立法现状
我国自90年代初开始建立国债市场以来,相继颁布了很多规范国债市场的法律规定。主要有:国务院每年颁布的《国库券条例》、《特种国债条例》;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颁布的《国债一级自营商管理办法》、《国债一级自营商资格审查与确认实施办法》;财政部每年颁布的《国库券发行工作若干具体事项的规定》、《到期国债还本付息办法》;中国证监会、财政部颁布的《国债期货交易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颁布的《国债托管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工商局、公安部《关于打击国债券非法交易活动的通知》。
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有关国债的法律法规存在着以下不足:首先,国债法律体系不完善,国债法律制度总体的法律层次非常低,无法树立起国债规制的权威性,与国债市场发展的要求相距甚远。其次,国债立法的质量不高,对某些问题仅限于原则性的规定并且存在漏洞,从而影响到执法的可操作性,比如对于国债发行的主体,《中国人民银行法》第4条第一款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依法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第 22 条第 4款规定,“在公开市场上买卖国债和其他政府债券及外汇”,1992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库券条例》第4条规定“每年国库券的发行数额、利率、偿还期等,经国务院确定后,由财政部予以公告。”,第7条规定:“国库券的发行和还本付息事宜,由财政部门和中国人民银行组织有关部门多渠道办理。”这实际上是同时将国债发行权赋予给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务院,造成了部门间分工不明。最后,目前我国国债的发行与流通被分割成三个相对独立的市场,分别是:银行间国债市场、上海证券交易所国债市场和凭证式国债买卖市场(银行柜台)。这三大市场被人为地严格区分,致使彼此之间互不相通。
二﹑我国国债市场独立立法的必要性
首先,如上文所述,我国现行的国债法律体系尚不完善,各类行政法规﹑行政规章等法律文件庞杂并存在冲突,对国债市场缺乏有力的监控,随着国债市场的发展,我国迫切需要一部完备的具有权威性的法律来对国债相关问题做出统一的规定,从而对国债市场进行有力的规制。
其次,2006年修订后证券法已经将政府债券纳入到证券法的规制范围内,但毕竟政府债券与股票﹑公司债券等公司证券等存在着差别,主要体现在:第一,发行主体不同。政府债券的发行主体是政府,是国家的代表,而公司证券的代表是公司。第二,两者的性质不同,国家发行政府债券是一种宏观经济行为。而发行公司债券是仅仅是一种微观经济行为。第三,两者的发行目的不同。国家发行政府债券的目的是为了弥补财政赤字,实现公共职能,而公司发行公司证券是为公司筹措资金。
综上所述,虽然政府债券和公司证券同属于证券,两者相互联系,但是同时存在着很大的差别,是属于不同层面上的证券活动,并且《证券法》并没有将有关国债发行的事项全部廊括其中,其规定的制度也并不完全适用于国债的发行与交易等,因此,应对国债发行与交易单独立法,以有效地规范国债的发行与交易行为,推动国债市场的发展和完善,为实现政府推动间接金融宏观调控创造良好条件。
三﹑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债法》(以下简称《国债法》)的初步建议
(一)立法宗旨
立法宗旨体现了法律的价值取向和立法目的,每部法律都应当有其独特的立法目的,1992年的《国库券条例》第一条规定,“为了筹集社会资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制定本条例”,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民主政治的完善,对于政府权力的限制和对于公众债务人权益的保护也应当被列为《国债法》的立法宗旨,有学者认为可以将《国债法》的立法宗旨概括为保护国家财政健全,促进市场经济发展,规范中央政府公共债务,保护公共债务债权人的利益。
(二)基本原则
《国债法》的基本原则为国债立法提供基本的价值取向,为主体进行国债行为提供法律规范,同时还为执法者提供解释法律、补充法律漏洞的依据。笔者认为,在《国债法》中应当贯彻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民主原则。根据人民原则的要求,财政决策必须要民主,体现人民的意愿,国债作为财政政策的一种,其发行、交易等自然要遵循民主决策的要求。
篇8
一、凭证式国债承销机构风险
(一)超任务发行风险
近年来随着国家屡次降息,居民投资方向开始发生变化,储蓄存款已不是居民闲置资金的首选,他们更热衷于收益较高的国债,造成储蓄存款分流,银行面临筹资困难,完成存款任务难度增大,影响其经营状况。商业银行资金紧缺时,便利用发行国债时违规超发“债券”,增大存款,以发行国债之名,行揽存款之实。这种行为一方面违反了国债发行的有关管理规定,扰乱了国家信用市场;另一方面,由于商业银行对超发债券的资金管理与正常发生的国债资金管理不同而出现了资金运行不规范的现象;同时,使承销机构在经营中面临筹资成本增大和利率上调带来的风险。超发债券使银行暂时筹集到部分资金,解决了眼前的资金紧张状况,但其兑付成本高于银行存款利息,增加了经营成本。
(二)预约发行风险
由于凭证式国债销售的异常火爆,出现了国债供应进度和数量与居民投资需求不匹配,供小于求,国债发行当日即争购一空的现象,各承销机构,为揽住储蓄存款大户,将国债发行事先预订,而忽视了窗口居民,致使国债集中到部分投资者手中,改变了国债面向广大居民发售的初衷。预约发行虽使承销机构留住了储户,也加快了任务完成进度,但在实践中却存在着一定风险。由于承销机构与储户的预约是非正式的书面协议,对双方不会形成有效的法律约束,一旦国债预约人有更好的投资方向或遇银行利率上调,预约人将毁约而拒购所约国债,承销机构无有效手段制约预约人,只有在国债发行期结束后,自购预约国债,并承担相应的风险和损失。
(三)利率风险
我国的国债发生利率一直是参照同档次银行储蓄存款利率确定的。这种确定方法本身就存在一些问题,不尽合理。首先,它只是盯住银行存款利率,而不是依据发债时的资金市场供求状况。其次,这种国债利率确定方法使资金的三性(收益性、流动性、风险性)关系出现了矛盾,即在期限相同的国债与银行存款两种金融形式之间,利率(收益)与风险应成正比关系,与流动性成反比关系,即风险越低,流动性越强,其利率越低,反之相反。但我国凭证式国债与银行存款相比,风险性小,流动性较强,而其利率却较高。第三,银行存款利率的调整是政策当局为实现某个经济目标或解决某个经济问题而进行的,在调整利率时并未充分考虑对国债利率的影响。当银行利率恢复上调,大量的低利率凭证式国债提前赎回,承销机构将面临巨大的挤兑压力,严重的还会造成承销机构在资金上的支付风险。
(四)其他风险
凭证式国债承销中除存在上述主要风险外,还存在着同业竞争、二次买卖、核算管理、公款私存购买国债等风险,这里就不一 一介绍。
二、采取有效措施的防范和规避凭证式国债在发售中给承销机构带来的风险
(一)规范承购包销行为,完善现行承购包销方式
我国国债承销以商业银行为主,承销团数量有限,垄断性强,不利于招标竞争、控制发行成本和分销国债。根据承购包销存在的弊端,我们应从自由竞价认购、规范中介机构行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等方面对发行方式进行改革。财政部应根据市场资金来源情况确定承销资格、承销程序和承销规则,由承销团充分进行投标竞价,此价格能比较准确地反映社会资金的供求状况,兼顾筹资者的利息负担和投资者的收益,使二者都能保持在大体合理的水平,从而使承销机构承销国债的风险性有所减小,以利于稳定国债发行市场。
(二)实现国债期限多样化,提高国债发行频率
我国国债发行市场品种逐步向多样化方向发展,但国债期限仍以三年期以上居多,两年及两年期以下的国债寥寥无几。国债多样化可为中央银行提供灵活的调控手段,即中央银行可在公开市场上吞吐国债,而不仅仅以信用扩张来调节基础货币的供应,从而能更有效地调节货币供求,进而能为财政信贷综合平衡开辟一个新渠道,一定程度上也能防范国债风险的产生。国家应在建立逐步完善的国债发行电子网络化的基础上,结合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适时地发行不同期限和不同品种的国债,改变国债市场品种单一的状况,实现国债期限多样化,。同时,为及时弥补财政赤字和解决基本建设投资需要,应提高国债发行频率,采取月度和季度均衡发行方式,随时满足投资者的需要,使国家及时足额筹集资金,使国债利率与市场利率保持协调,规避承销机构在承销中卖大户、超发、增发国债等不规范行为。
(三)实行灵活的国债利息政策,使国债发行实现利率市场化
为稳定国债发行市场,发展国债交易市场,政府应该实行灵活的国债利息政策,实现利率市场化。国债利率应以市场资金供求状况为主要依据,适当参照银行存款利率来确定。首先财政部和人民银行应在利率确定上进行深入研究。
既要考虑财政的筹资成本,又要有利于国债顺利发行,还要考虑市场资金供求状况。其次,在财政部发债期间,人民银行要设法稳定利率,在国债发行之后,人民银行调整利率时应充分考虑国债利率水平,财政部也要采取相应措施,最大限度地使国债利率与银行存款利率保持相同的走势。目前,我国国债发行采取浮动利率方式的技术条件还不够成熟,不宜采用,可根据市场利率溢价、折价、平价发行国债,消除国债固定利率的种种弊端。第三,可利用新旧债券结合的方式稳定发行市场,即发债人在利率上调时为避免旧债提前兑付风险,可发生新债券,允许旧债持有者兑换新券或给旧券持有者一定的补差,使承销机构有效避免由于利率波动带来的风险和损失。
篇9
经过一番"七嘴八舌"的议论和猜测,央行终于作出了降息的决定。就像去年底暂停国有股减持一样,降息决定出台之前,依旧有权威人士出面指证短期内不会降息,而随后降息就来了。
利率陷入"流动性陷阱" 降息几成共识
2001年11月20日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随着国际上降息浪潮的持续高涨,国内人民币利率下调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在前一段时间关于降息的讨论中坚持认为降息意义不大、担心我国利率陷入"流动性陷阱"的专家们,目前也发生了动摇,大多数专家表示我国"降息的可能性很大"。看来降息几乎达成了一种共识。
港报:人民币暂不降息
2001年11月27日 《香港经济日报》
虽然近期市场对人民币减息呼声日高,但为免贷款利率大幅调低,影响内地银行的财务状况,央行高层已决定暂时不减息。
报导引述消息人士透露决定暂不减息,减息与否仍要留待观察。据了解,此前央行曾提出三个减息方案。在各方案中,贷款利率降幅均比存款利率降幅大,令高层担心会影响银行的财务状况。
戴相龙:央行没提出降低人民币利率的方案
2001年12月10日 新华网
央行行长戴相龙指出,中国人民银行没有提出降低人民币利率的方案。近一个时期,市场上有关降息的传言很多。戴相龙强调,我国外币利率参照国际金融市场变化及时调整,人民币利率根据我国宏观经济调控需要进行管理。当前,人民币利率水平与经济发展状况是基本适应的,人民银行没有提出降低人民币利率的方案。
中国人民银行宣布降息
2002年02月21日 《中国证券报》
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从2002年2月21日起,降低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利率。此次降息,金融机构各项存款年利率在现行基础上平均下调0.25个百分点,其中活期存款利率由0.99 %下调为0.72%,下调0.27个百分点;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由2.25%下调为1.98%,下调0.27个百分点。各项贷款年利率在现行基础上平均下调0.5个百分点。
央行负责人就降息答记者问
2002年2月24日 中新社
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利率下调可能会对中国股市产生一定的影响,但这并不是这次利率下调的目的。去年下半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速度逐季有所减缓,消费物价指数也连续出现下降趋势。世界经济增长进一步放缓,加大了中国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因此进一步扩大内需,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增长的关键。适当下调利率水平,可以为实现今年的经济增长目标创造有利条件。
降息影响几何?
2002年2月22日 《北京青年报》
"国内银行存贷款利差还是相当大,虽然这次降息存贷利差有所缩小,但是对银行利润影响不大",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研究所副所长赵锡军教授说。
证券分析师普遍认为本次降息对一直低迷的股市是个刺激,股市投资价值凸显。专家分析,企业利息支出和财务成本降低,增加了上市公司提升业绩的外部条件。
随着贷款买房、买车,投资股市、保险数量的快速增长,有关专家认为,降息将会促进老百姓贷款消费,从而达到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效果。
降息利大于利弊
2002年2月23 《和讯财经》
国债被称为金边债券,对百姓来说,是仅次于银行储蓄的安全的保值增值手段,因此,银行利率下调对国债的影响是最明显的、最直接的。
篇10
【关键词】利率 利率风险 投资
利率又称利息率,它表示的是一定时期内利息量与本金的比率,通常用百分比表示,按年计算则称为年利率。利率,就其表现形式来说,是指一定时期内利息额同借贷资本总额的比率。利率是单位货币在单位时间内的利息水平,表明利息的多少。利率通常由国家的中央银行控制。利率是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金融变量,几乎所有的金融现象、金融资产均与利率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
利率与人们的生活联系较为紧密。在生活中,常常有民间借贷,有承诺的也好,无承诺的也好,还款时常要与同期的储蓄存款利息比一比。但令人费解的是,利率为什么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变化?这代表着什么?利率的高低又由什么决定的?
现代经济中,利率作为资金的价格,不仅受到经济社会中许多因素的制约,而且,利率的变动对整个经济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现代经济学家在研究利率的决定问题时,特别重视各种变量的关系及整个经济的平衡问题。
凯恩斯认为储蓄和投资是两个相互依存的变量,而不是两个独立的变量。在他的理论中,货币供应由中央银行控制,是没有利率弹性的外生变量。此时货币需求就取决于人们心理上的“流动性偏好”。而后产生的可贷资金利率理论是新古典学派的利率理论,是为修正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而提出的。在某种程度上,可贷资金理论实际上可看成古典利率理论和凯恩斯理论的综合。
利率的决定取决于储蓄供给、投资需要、货币供给、货币需求四个因素,导致储蓄投资、货币供求变动的因素都将影响到利率水平。各种利率是按不同的划分法和角度来分类的,以此更清楚地表明不同种类利率的特征。按计算利率的期限单位可划分为:年利率、月利率与日利率。按利率的决定方式可划分为:官方利率、公定利率与市场利率。按借贷期内利率是否浮动可划分为: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按利率的地位可划分为:基准利率与一般利率。按信用行为的期限长短可划分为:长期利率和短期利率。按利率的真实水平可划分为: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按借贷主体不同划分为:中央银行利率,包括再贴现、再贷款利率等。商业银行利率,包括存款利率、贷款利率、贴现率等;非银行利率,包括债券利率、企业利率、金融利率等。按是否具备优惠性质可划分为:一般利率和优惠利率。
综合来说,利率出现的主要原因包括:1、延迟消费。当放款人把金钱借出,就等于延迟了对消费品的消费。根据时间偏好原则,消费者会偏好现实的商品多于未来的商品,因此在自由市场会出现正利率。2、预期的通胀。大部分经济会出现通货膨胀,代表一个数量的金钱,在未来可购买的商品会比现在较少。因此,借款人需向放款人补偿此段期间的损失。3、代替性投资。借款人可以选择把金钱放在其他投资上。由于机会成本,借款人把金钱借出,等于放弃了其他投资的可能回报。4、投资风险。贷款人随时有破产、潜逃或欠债不还的风险,放款人需收取额外的金钱,以保证在出现这些情况下,仍可获得补偿。5、流动性偏好。人会偏好其资金或资源可随时交易,而不是需要时间或金钱才可取回,利息也是对此的一种补偿。这里存在一个问题,作为利率应该通过市场和价值规律机制,在某一时点上由供求关系决定利率,它能真实地反映资金成本和供求关系。但实际上,利率由中央银行实施利率管制,使利率尽量与市场变化相适应。
作为银行,其日常管理的重点之一就是怎样控制利率风险。利率风险的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银行对自身的存款结构进行管理,以及运用一些新的金融工具来规避风险或设法从风险中获益。风险管理是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伴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利率风险也将成为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最重要风险之一。一般将利率风险按照来源不同分为:重新定价风险、收益率曲线风险、基准风险和期权性风险。
重新定价风险:
如果银行以短期存款作为长期固定利率贷款的融资来源,当利率上升时,贷款的利息收入是固定的,但存款的利息支出却会随着利率的上升而增加,从而使银行的未来收益减少和经济价值降低。
收益率曲线风险:
重新定价的不对称性会使收益率曲线斜率、形态发生变化,即收益率曲线的非平行移动,对银行的收益或内在经济价值产生不利影响,从而形成收益率曲线风险。例如,若以5年期政府债券空头头寸为10年期政府债券的多头头寸进行保值,当收益率曲线变陡的时候,虽然上述安排已经对收益率曲线的平行移动进行了保值,但该10年期债券多头头寸的经济价值还是会下降。
基准风险:
一家银行可能用一年期存款作为一年期贷款的融资来源,贷款按照美国国库券利率每月重新定价一次,而存款则按照伦敦同业拆借市场利率每月重新定价一次。虽然用一年期的存款为来源发放一年期的贷款,由于利率敏感性负债与利率敏感性资产重新定价期限完全相同而不存在重新定价风险,但因为其基准利率的变化可能不完全相关,变化不同步,仍然会使该银行面临因基准利率的利差发生变化而带来的基准风险。
期权性风险:
若利率变动对存款人或借款人有利,存款人就可能选择重新安排存款,借款人可能选择重新安排贷款,从而对银行产生不利影响。如今,越来越多的期权品种因具有较高的杠杆效应,还会进一步增大期权头寸可能会对银行财务状况产生不利影响。
对于老百姓来说,也存在利率风险的问题。对很多追求稳定回报的投资者来说,大多会选择风险小、信用度高的理财产品,比如银行存款和有“金边债券”之称的国债。不少投资者认为,银行存款和国债绝对没有风险,利率事先已经确定,到期连本带息是少不了的。的确,至少从目前来看,银行和国家的信用是最高的,与之相关的金融产品风险也很小,但并不是说完全没有风险,比如央行加息,无论是银行存款还是国债,相关风险也会随之而产生,这里就是利率风险中的一种。
定期存款是普通百姓再熟悉不过的理财方式,一次性投入,存入一定的期限(最短3个月,最长5年),到期按存入时公布的固定利率计息,一次性还本付息。想来这是没有什么风险可言,但一旦遇到利率调高,因为定期存款时不分段计息的,不会按已经调高的利率来计算利息,那些存期较长的定期存款就只能按存入日较低的利率来计息,相比已调高的利率就明显划不来了。
那么如何规避风险呢?平时应该尽量关注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如果货币政策向紧缩方向发展,存入的期限最好不要太长,1年期比较适当;如果货币政策宽松的话则相反,从而规避利率下跌的风险;如果存入时间不长的话,可以到银行办理重新转存的业务。
凭证式国债也是老百姓最喜欢的投资产品之一,因其免税和利率较高而受到追捧,不少地方在发行时根本买不到,于是不少人购买国债时就选择长期的,也就是买5年期的,却不知一旦市场利率上升,国债的利率肯定也会水涨船高。类似于银行定期存款,国债提前支取要收取千分之一的手续费,而且半年之内是没有利息的。扣除了这些因素后,如果划得来的话,可以提前支取转买新一期利率更高的国债。
关注记账式国债的人比较少,但其确实是一种较好的投资,记账式国债收益可分为固定收益和做市价差收益。固定利率是经投标确定的加权平均中标利率,一般会高于银行,其风险主要来自债券的价格。如果进入加息周期,债券的价格就会看跌,债券的全价(债券净价加应收计息)可能会低于银行存款利率甚至亏损。
由于债券价格与市场利率成反比,利率降低,债券价格上升;利率上升,则债券价格下跌。因此,投资者在投资记账式国债的时候可以根据利率的变化预期作出判断,若预计利率继续上升,可卖出手中债券,待利率上升导致债券价格下跌时再买入债券,这时的债券实际收益率会高于票面利率。
总之,利率也是有风险的。投资者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地进行资产配置,在财务安全的前提下获得更高的收益。
参考文献:
[1]朱广德. 《利率市场化改革相关因素分析及政策建议》重庆金融,2009.
[2]彭兴韵.《中国存贷款利率已具备市场化条件》 上海证券报,2008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