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冶炼范文
时间:2023-03-29 11:52: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金属冶炼,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选择题
1.自然界的矿物含量非常丰富,我国蕴藏了多种自然界稀少的金属矿物.在下列矿物中,不属于金属矿物的是( )
(A) 赤铁矿 (B) 石灰石 (C) 黄铜矿 (D) 孔雀石
2. 下列气体中,常用来冶炼金属的是( )
(A) 氮气 (B) 一氧化碳
(C) 二氧化碳 (D) 氦气
3. 用下列矿石不宜用于工业冶炼金属的是( )
(A) 辉铜矿(主要成分Cu2S)
(B) 赤铁矿(主要成分Fe2O3)
(C) 磁铁矿(主要成分Fe3O4)
(D) 铝土矿(主要成分Al2O3)
4.下列物质前者是混合物,后者是纯净物的是 ()
(A) 铁矿石、天然气 (B) 铜、生铁
(C) 铁、不锈钢 (D) 钢、氧化铁
5.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 常温下金属都是固体
(B) 木炭和ZnO在高温条件下不能反应
(C)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Fe2O3
(D) 青铜、生铁、焊锡均属合金
6. 高炉炼铁得到的主要产品是( )
(A) 纯铁 (B) 生铁 (C) 钢 (D) 不锈钢
7. 现有①FeO、②Fe2O3、③Fe3O4、④FeS四种含铁化合物,其含铁元素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 )
A . ③>②>①>④ (B) ①>③>②>④
(C) ④>③>②>① (D) ①>②>③>④
8. 小明发现月饼盒里的脱氧剂部分呈红褐色,查阅资料得知脱氧剂中含有铁粉和活性炭.他猜想这包脱氧剂中可能含有:①Cu和C;②Fe2O3和C;③Fe3O4和C;④Fe3O4、C和Fe;⑤Fe2O3、C和Fe.其中猜想合理的是 ( )
(A) ①③⑤ (B) ②④⑤
(C) ②⑤ (D) ④⑤
图1
9.实验室里,用如图1所示装置还原氧化铁的过程中,可能生成四氧化三铁、氧化亚铁或铁等固体物质.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实验时,试管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该反应有二氧化碳生成
(B) 实验结束时,玻璃管中红色的氧化铁粉末变成黑色,该产物不一定是铁
(C) 反应后,玻璃管中的固体物质的质量比反应前减少了,证明一定有铁生成
(D) 为了减少空气污染,应增加尾气处理装置
10.工业上将赤铁矿炼成铁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炼铁高炉中发生的主要反应有( )
①C+O2点燃CO2 ②Fe2O3+3H2高温2Fe+2H2O ③Fe2O3+3CO
高温2Fe+3CO2
④2Fe2O3+3C高温4Fe+3CO2 ⑤CO2+C高温2CO
(A) ②③⑤ (B) ②③ (C) ①④⑤ (D) ①③⑤
11. 将CO通入盛有12 g Fe2O3的试管内,加热反应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继续通入CO至试管冷却,此时试管内残留固体的质量为9.6 g,则反应后生成铁的质量为( )
(A) 2.4 g (B) 5.6 g (C) 8.4 g (D) 9.6 g
二、填空题
12. 金属以矿物形式存在,图2所示,矿石的主要成分属于氧化物的是 ;(填化学式).
图2
13.把铁的矿物变成金属铁的过程,叫做铁的冶炼.炼铁的主要原料是 、
和石灰石.炼铁的主要设备是高炉,在高炉内发生反应所需的还原剂制取时的化学方程式为 , .
14.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开始生产和使用铁器.工业上炼铁的原理是利用一氧化碳和氧化铁的反应.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图3装置进行实验探究,请按要求填空:
图3
(1)A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写出CO还原Fe2O3的化学方程式 .
(2)实验中盛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3)右边导气管口放置点燃的酒精灯的目的是 .
15. 图4是初中化学一些常见物质之间转化的关系图(有些反应条件已省略).其中,A、B、X、Y均为无色气体,E、F为常见金属.已知高温下CO能与多种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相应金属和CO2.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图4
(1)B物质的化学式为 .
(2)黑色固体甲与X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B卷
一、选择题
1.2. 8克CO在高温下跟5.8克铁的某种氧化物完全反应,这种氧化物是( )
(A) FeO (B) Fe2O3 (C) Fe3O4 (D) 无法确定
2.某工厂要用赤铁矿石(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假设杂质不含铁元素)来炼制生铁.若要炼制含铁96%的生铁63t,假设在炼制过程中损失10%铁元素,则理论上需要含杂质20%的赤铁矿石的质量是( )
(A) 120 t (B) 108 t (C) 96 t (D) 84 t
二、填空题
图5
3.如图5所示是高炉炼铁时高炉内的化学变化过程:
认真阅读有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将铁从铁矿石中还原出来的物质是(填化学式).
(2)取少量高炉中炼出的生铁放入烧杯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从炼铁的化学方程式看一氧化碳是该反应的 (填“催化剂”、“还原剂”、“氧化剂”);当反应停止后,还可观察到烧杯底部有黑色不溶物,该物质是(填化学式),请设计一个简单实验证明你的判断,
简要写出主要操作和现象.
三、计算题
4.我国是世界钢铁产量最大的国家,炼铁的主要原料是铁矿石.用赤铁矿石(主要成分为Fe2O3)炼铁的反应原理为:
3CO+ Fe2O3
高温 2Fe + 3CO2 .
(1)上述反应不是置换反应的理由是: .
(2)Fe2O3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
(3)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用含Fe2O3 60%的赤铁矿石800 t,理论上可炼出纯铁多少吨?
参考答案
A卷
一、
1.(B)2.(B)3.(A) (点拨:辉铜矿主要成分为Cu2S,含有硫元素,在冶炼铜时会生成二氧化硫,排放的废气容易引起酸雨,故选项符合题意.)4.(D) 5.(D)6.(B)7.(B)8.(C)9.(C)10.(D) 11.(B)
二、
12. Cu2O、Fe3O4
13. 铁矿石 焦炭 C+O2=CO2 C+CO2高温2CO
14. (1)红棕色变成黑色 ,3CO+Fe2O3 高温 2Fe+3CO2
(2)石灰水变浑浊
(3)燃烧多余的CO(或处理尾气等)
15.(1)O2 (2) 4CO + Fe3O4 高温 3Fe+ 4CO2
B卷
一、
1.(C)2.(A)
二、
3.(1)CO (2)有气泡产生、溶液逐渐变为浅绿色; Fe + 2HCl = FeCl2 + H2 还原剂 C 将黑色固体放在坩埚内加热至其燃烧,并在火焰上方罩一个杯壁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杯壁出现白色斑点或变浑浊(答案合理即可)
三、
4.(1)反应物中没有单质
(2)Fe2O3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
Fe的相对原子质量×2Fe2O3的相对分子质量×100%=
56×2160
×100%=70%
(3)设理论上可炼出纯铁的质量为x.
Fe2O3 +3CO高温 2Fe + 3CO2
160 112
800 t×60% x
160112=800t×60%x
篇2
关键词 二氧化硫;冶炼烟气制酸;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X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23-0117-02
0引言
党的十提出绿色GDP的概念,足以见得我国对环境污染治理的决心,由于我国三十多年来致力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忽视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工业生产污染物的排放对环境造成的破坏,致使我国的生态环境恶化,使得国民的生活环境到了岌岌可危的程度。
有色金属冶炼烟气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硫,排放到空气中会对土壤、湖泊、河流造成酸化,这样就会造成耕地的退化,是的土壤贫瘠,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由于饮用水的酸化,会对人民的生存造成严重威胁。二氧化硫还可以是的钢筋混凝土尘化,造成建筑物的提前损坏。
冶炼烟气除了含有大量氮气、二氧化硫和氧气外,还含有一些固态和气态的有害物质。固态杂质有氧化铁、四氧化三铁及脉石粉粒,统称矿尘。气态杂质通常有三氧化二砷、氟化物、二氧化硒、三氧化硫、水蒸气,还有可能含有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有色金属的氧化物,以及汞的化合物或这些金属的硫酸盐。这些有害物质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我国经过多年的探索,发现用烟气制酸进行对这些粉尘进行洗涤,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同时在洗涤过程中稀有金属大量富集,受到客观的经济效益。
1我国有色金属冶炼烟气制酸的现状
1.1技术研发投入不足,自我创新能力低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积极引进了大量的先进技术,同时也包括有色金属冶炼烟气制酸的一些技术,这样一来大大地推进了我国烟气制酸水平的提高,但同时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对此项技术的研发力度不够,投入的经费寥寥无几,表现出来的结果就是我们没有像样的核心技术。尽管初期对引进技术进行了消化吸收并进行改造,后来企业将这些不成熟的技术在生产中加以运用。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甚至导致失败,但是其研发进取的精神是可取的,是值得肯定的。可是后来我们的研发脚步更是停止不前,无论是科研的人力投入,还是科研的经费投入都是少的可怜,一个企业要长盛不衰靠的是企业的研发能力,一个国家的繁荣昌盛靠的是拥有大量的自主知识产权。
1.2我国的政府监管不严,导致企业的环保意识淡漠
我们国家环境保护尽管出台了大量的法律法规,但是我国政府的执法力度让人不敢恭维。比如北京奥运会期间,很多大型的高污染排放的企业都暂停生产,为奥运会让道,保证空气质量。当时我们红透山矿也在其中。这样做固然能够解燃眉之急,但其做法值得商议。要想彻底解决环境问题,必须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同时强化执法力度,对那些无视环境的企业处以重罚,对的政府官员严肃处理。这样才能还百姓一个湛蓝的天空。
1.3大型系统的配套设备水平与生产要求存在差距
系统扩大后,随之而来的就是对其配套设备比如风机、泵、阀门的设备有了更高的要求。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这些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提高,但是我们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如风机的可靠程度,运行的稳定性能,抗酸泥粘结的程度与德国相比,还有着相当大差距;阀门和泵的寿命短,阀门普遍存在超出标准的渗透问题,无论是质量,还是规模,都比加拿大和美国的产品差。
2 冶炼烟气制酸的价值表现
2.1保证人们身心健康
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付出了环境破坏的代价,绿色植被的减少直接导致了水土流失;工业的快速发展,工业废水废气的大量排放,造成了人们赖以生存的空气和饮用水遭到了严重污染。直接危及到人们的生存。近年来我国呼吸道和消化道的疾病呈上升趋势。这与环境的污染有直接的关系,其中重中之重就是工业废气的排放。据资料如果一天中达到0.23ppm,就会增大肺心病的死亡率。所以我们踏踏实实地将工业废气治理好,就会还人们一个健康的生存环境,保障人民的身心健康。
2.2保护农田森林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对资源的需求量巨大,加上我国改革开放前起点低,家底薄,只重经济发展,忽视了绿色发展,环境保护。
森林植被破坏严重。改革开放之初,解决温饱是主要矛盾,农村实行联产承包制,为了解决吃饭问题,全国各地农村掀起了小开荒热潮,不管是不是符合开荒的山地坡度,统统开荒种粮食。造成了第一轮的绿色植被减少。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经济的快速起步,地板工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这又掀起了一轮乱砍盗伐的热潮,当时农村流行一句顺口溜叫:要想富,就砍树。进一步造成了我国森林植被的减少。
随着我国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对能源及原材料的需求日益增长。所以我国又有了新的一轮的对森林植被的破坏,其规模等大,程度更强。小煤窑,小铁矿成了我国的普遍现象。随之而来的是小炼钢,小炼油,小发电,这些小企业大量的污染物排放到空气和河流中,对环境造成了极其严重的破坏。3、 延长腐蚀金属材料和设备的使用寿命
2.3延长金属材料和大型设备的使用寿命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基础设施的规模越来越大,大型的机械设备也越来越多。而二氧化硫在潮湿的空气中,就会形成酸雨,对这些设备造成腐蚀,降低其使用寿命。据资料报道,仅美国纽约市一年就有600万t金属被腐蚀。所以我国加强有色金属冶炼烟气的治理,会有效地降低空气中的浓度。更好地保护金属材料和设备,延长其使用寿命。
篇3
一、主要产品产量增长
2007年,10种有色金属产量2351万吨,同比增长24.4%。其中,铜产量344万吨,增长17.8%;电解铝产量1228万吨,增长33%,占十种有色金属总产量的52.2%;铅产量272万吨,增长7%;锌产量375万吨,增长18%。
氧化铝产量1951万吨,同比增长47.7%;铝合金产量195万吨,增长34%;铜加工材产量663万吨,增长22.4%;铝加工材产量1240万吨,增长48.1%。
2007年,有色金属产量超过百万吨的省、区达到8个。
二、效益持续增长
2007年1―11月份,全行业主营业务收入18070亿元,同比增长40.3%;利润总额1394亿元,增长28.9%;交纳税金647亿元,增长32.7%。其中有色金属矿采选业主营业务收入2160亿元,增长39.9%,利润433亿元,增长34.5%;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15909亿元,增长40.3%,利润961亿元,增长26.6%。
冶炼方面:铝冶炼行业主营业务收入2273亿元,同比增长30.1%;利润总额331亿元,增长35.8%。铜冶炼行业主营业务收入2594亿元,同比增长38.6%;利润总额126亿元,下降6.6%。铅锌冶炼行业主营业务收入1343亿元,增长43.7%;利润总额66亿元,增长22.2%。
矿山方面: 铜矿采选业实现利润61亿元,同比增长41.2%;铅锌矿采选业实现利润172亿元,增长46.2%;铝矿采选业实现利润3亿元,增长59.1%。
全行业亏损企业1376户,同比增长11.2%。亏损面为16.1%,亏损额43亿元,增长36.6%。亏损主要集中在铜、铝、铅锌等加工业,共22亿元,增长55.4%;此外,铜冶炼行业亏损3.2亿元,增长157.1%;铅锌冶炼行业亏损4.5亿元,增长102.7%;铝冶炼行业亏损1.2亿元,下降70.4%。
三、有色金属矿采选投资增幅较高,铜、铝冶炼投资增长趋缓
2007年1―11月全行业完成1424亿元,同比增长42.7%。其中,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实际完成投资336亿元,增长69.9%;有色金属冶炼业实际完成投资695亿元,增长31.1%。其中:铝冶炼完成投资283亿元,同比增长17.3%,比上半年回落8个百分点,电解铝过度投资势头得到遏制;铜冶炼完成投资92亿元,增长5.5%,比上半年下降1个百分点,比2006年下降52个百分点;铅锌冶炼完成投资103亿元,增长56.9%,与上半年相比变化不大。
四、冶炼产品出口大幅度下降,资源进口大幅上升
2007年1―11月份出口未锻轧铝(主要是电解铝)49万吨,同比下降56.7%。出口未锻轧铜12万吨,同比下降50.3%。出口未锻轧铅24万吨,下降50.4%。出口未锻轧锌26万吨,增长2.0%。累计进口氧化铝480万吨,下降24.6%;进口铝土矿2120万吨,增长156.3%;进口未锻轧铝25万吨,下降47.3%。进口未锻轧铜143万吨,增长84.4%;进口铜精矿413万吨,增长27.3%;粗铜16万吨,增长97.8%。进口铅精矿118万吨,同比增长11.2%。进口锌精矿193万吨,增长172.3%。
五、主要有色金属价格下跌
篇4
关键词:高压冶金技术;高氮钢冶炼;应用参数;数值模拟类型;有色金属冶金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F142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31-0045-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31.023
我国工业近几年的发展速度激增,其中应用比较广泛的就是高压技术,但是其和冶金行业的项目融合还需要进一步探索,由于高压技术在冶金行业中应用的条件、要求以及应用策略都有别于其他技术,因此主要技术人员对其主要应用环境和参数进行集中分析。在冶金项目中,有色金属冶金已经研究过高压技术,例如铝土矿加压渐浸项目、金矿加压氧化预处理技术等都已经开展了比较深入的探讨,都是借助一些外力进行矿物元素的预处理,对于整体技术研发项目的效率有很大的帮助,并且也有一部分技术已经大规模投入应用。
1 高氮钢冶炼项目的背景
在我国工业发展进程中,钢铁项目一直是重工业中的佼佼者,也是我国重工业的代表,近几年来高氮钢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High Nitrogen Steels也称高氮钢,在同类钢铁中是一种性能优越的特殊钢材,由于其内部含氮量较高而得名,不仅具有较高的稳定和扩大奥氏体相区的能力,也能有效地提升钢强度,与此同时不会对钢的塑性和韧性产生影响,并且高氮钢的耐腐蚀性能也特别突出。在我国,主要是在汽车制造、国际航空、化工生物以及建筑项目等利用高氮钢,其中主要是利用高压底吹氮法。高压底吹氮法既能保证整体工艺的原料比较清洁,还能保障其钢液氮化的效率比较高,由于氮气并不是稀缺资源,因此试验技法的原材料十分丰富,将高压冶金技术应用在高氮钢冶炼中,是时展的必然趋势。
2 高压冶金数理模拟类型
在建立对应模型之前,首先要对其参数进行简要的分析。在常规条件下,铁液中氮含量并不是很高,通常在温度为1873K、压力为0.1MPa的基础条件下,其含量只会控制在0.043%左右,在铁液中,由于铁物质最外层电子和氮元素的最外层电子之间发生作用,就会导致其形成价电子,在对其进行多次试验后,会发现氮元素在铁液中会发生溶解现象,试验人员会用氮原子来描述实际溶解行为,并且利用Sieverts定律来计算氮在奥氏体铁中的溶解性。另外,在实际试验处理过程中,利用底吹氮气的方式,能保证氮气铁液中产生较为剧烈的振动和对流,并不能对钢液增氮行为产生限制。增氮过程属于一级反应,并且能保证其化学反应界面不会和氮相界面产生扩散型的混合控制。
2.1 高压底吹冶铁数值模拟类型分析
在实际试验处理过程中,主要利用的就是Fluent软件,利用其特性在高压反应器内部进行数值模拟的操作,从而对整个高压底吹冶铁技术进行研究。首先要对坩埚底吹氮过程进行情景模拟,通过参数对比才能继续试验。其一,在试验项目中,经过数据的分析可以发现驱使钢液循环流动的主动力是气泡浮力;其二,在实际试验项目中,针对流体的性质要进行仔细确认,其密度为常数,且是不可压缩的粘性流体物质;其三,对坩埚进行比对,其液面是较为光滑的自由面;其四,对钢液循环产生作用的气泡不仅大小均匀,而且其具有同一直径。另外就是要分析钢液的压力场结构,在常压条件下,气液两相区的钢液速度会在钢液面附近发生转向作用,从而形成可以进行试验的循环流,也就是说,在实际试验过程中,钢液的循环中心位于钢液的上部位。但是在实验中发生的增氮反应吸收到的氮元素却并不能进入钢液的中下部,这就导致在整体钢液中氮分布结构并不均匀。通过试验结构和数据证明,在高压作用下,钢液只有在坩埚的中部气液两相区才会发生实际转向,从而形成循环流,此时在坩埚的中部位置会形成循环流中心,钢液中吸收的氮也能有效的进入到钢液中下部。
在1.0MPa条件下速度矢量会按照相应的结构进行改变,而在此条件下,钢液是在坩埚的中部气液两相区发生转向的,从而形成可供研究的循环流。也就是说,在循环流中心处于坩埚结构中部时,此时能更好地将氮元素直接吸收到钢液的中下部。另外,在此高压条件下,底吹孔附近的钢液速度以及坩埚内部气液两相区顶部的钢液速度需要进行有效的合并分析,两者都发生了转向,也就证明了高压条件的循环流要比常规压力下的循环流更加的强烈,并且也能有效地规避由于在循环过程中超出钢液面时流失的能量。
2.2 高压底吹冶铁物理模拟类型分析
物理模拟实验主要利用的是高温高压反应釜,在将氮气吹入水模拟装置后,保证装置内拥有较为充盈的高压气氛,再向反应釜内部直接吹入当期,实验人员利用窥视孔进行反应变化的观察,从而建立有效的数据参数,并对实际反应视频进行有效的记录。在常压环境中,底吹进行后会导致钢液面发生非常剧烈的振动,气泡也几乎充满了液池的上部,并且随着压力的不断增大,气液两相区溢出液面的成分会逐渐增大,但是在压力为0.46MPa时,在液面发生涌动的就只是上升气柱了,整体钢液的液面处于平静状态,此时这对水模拟以及数值模拟的参数进行比较,两者基本吻合,并且能进一步验证数值模拟过程中得出的数据具有非常高的准
确率。
3 高压冶金技术在高氮钢冶炼中的试验分析
3.1 试验准备
利用高压技术冶炼高氮钢,主要采取的是高压底吹氮法。在实验中,利用的设备和条件包括功能反应釜、底吹流量以及坩埚,其中多功能反应釜的温度要控制在20℃~2000℃之间,而压力要控制在7*10-2~6*106Pa之间;底吹流量数值要控制在0.07~0.8m3/h之间,而使用的异型坩埚的纳水量要控制在20~2000克之间。整个实验要在反应釜内进行,利用温度控制系统以及抽真空系统进行试验氛围的维护,并且利用底吹气体控制系统调控整个实验项目。
具体的操作步骤是,首先要将已经调制好的原材料直接放入反应釜,并且要严格管控密封条件,利用冷却水进行真空环境的营造,保证真空低于40Pa,然后逐渐升温,直到内部环境已经升值到1300℃之后,停止抽取真空,保证温度恒定。然后再通过阀门向内部直接充入氮气,在保证温度和压力达到熔炼条件之后,有效地进行底吹操作,试验过程中对于整体环境和参数要进行谨慎的数据关注,保证全部过程按照设计意图进行,待底吹精炼结束,撤出温度加热,在温度逐渐降低的过程中有效地补充氮气,直到钢液在恒压条件下逐渐凝固。实验人员可以通过窥视镜观察到整个过程,具体参数如下:温度T升高,坩埚内原料熔化,在温度T=1500℃时,出现黄色钢液;当温度T=1550℃时,原料全部熔化。针对试验结果,较传统常温冶炼过程,高压冶炼的高氮钢含氮量明显增高,且表面比较平整,实验人员还要取一定的样本进行质量检测。
3.2 含量分析
在对数量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含氮量和压力分析结果呈现的线性关系,含氮量的计算值和试验值比较一致,当温度控制在1873K时,若是试验人员冶炼半小时,则压力值为1.32~1.48MPa,此时得到的氮质量分数约为0.9%~1.0%的Cr18Mn18N高氮钢,而当实际压力控制在0.5~2.0MPa之间时,氮含量会随着压力值的增大而逐渐增大。
另外一种情况就是针对Cr12N,压力值从1.1~1.2MPa时,其制备的含氮量的质量分数会有显著的提升,直接增加到了0.036%。总之,随着精炼压力值的不断增加,氮含量也呈现出逐渐增大的趋势。
3.3 偏析分析
在对试验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凝固时的具体压力数值会对氮气泡输出值产生影响,也就是说,不同的凝固压力会对氮含量产生影响,在1.0MPa的情况下,整个区域内氮的横纵结构会产生较大的偏析,其中氮的质量分数会控制在0.205%~0.394%之间,并且在铸锭结构中,下部的氮含量会远远对于结构上部,且在凝固过程结束后,铸锭的顶端氮含量数值归于最小。另外,在熔炼压力控制在1.2MPa条件下凝固的铸锭,从横向分析,越是靠近铸锭边缘部位,含氮量越高;从纵向分析,越是靠近铸锭顶部,含氮量越高。而处于相同条件下,在凝固压力直接升高至1.6MPa时,氮元素的偏析程度明显小于低压条件,各个部位的氮含量也会维持在0.34%~0.36%之间,也就是说,高压是减少氮元素宏观偏析的有效
措施。
4 结语
总而言之,应用高压冶金技术在高氮钢冶炼中具有较为广泛的前景,需要研究人员进行进一步的试验
探究。
参考文献
[1] 赵家春,董海刚,范兴祥,等.难溶铑物料高温高压 快速溶解技术研究[J].贵金属,2013,34(1).
[2] 刘瑞华,郭莉,战兴锐,等.粉末冶金技术在ADN高 压喷油泵上的应用[J].现代车用动力,2011,18(4).
[3] 王书桓,赵定国.高压冶金技术在高氮钢冶炼中的应 用[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14,45(1).
篇5
营销战场硝烟四起
当上海世博会赞助商伊利牛奶赚足眼球经济,欲借世博走向世界时,蒙牛也助力“明星带你看世博”,成为公益合作伙伴:当南非世界杯赞助商北京现代ix35世界杯主题巡展启幕时,吉利汽车也推出了赢取“世界杯之旅”活动:当王老吉成功“问鼎”亚运会时,潘高寿正通过健康的登山活动为广州喝彩……这是一场暗战,湖面看似平静,实则波涛汹涌。硝烟将弥漫整个2010年!
商家们对于大事件的趋之著鹜,无非是因为过往造就的经典营销案例:1974年世界杯开幕式上阿迪达斯足球模型内走出嘉宾和乐队的画面,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阿迪达斯利用世界杯平台一跃反超劲敌耐克;1950年可口可乐赞助巴西世界杯,被认为是第一家在世界杯上做营销的企业,成为除球队外最大的赢家之一:2002年韩日世界杯,现代汽车成为官方赞助商,同年在美国的销量增长40%,品牌认知度从32%一举跃升至67%;2008年北京奥运会,伊利产品受到各国运动员、国际友人的好评,为伊利带来了超过预期的回报……
从1915年世博会上中国茅台酒一摔成名到北京奥运会众企业奇招频出,企业对于如何进行事件营销经历了百年的漫长学习。对于大事件的营销价值,企业决策者们深信不疑:事件的社会影响力、媒体关注度以及观众聚集效应,促使品牌传播效果呈几何倍增趋势。在经济企稳回升的大环境下,大事件营销更是为推动广告市场的复苏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
赞助有成果也有学费
然而事实上,事件营销并不一定能点石成金,它是一种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的特殊传播活动。企业投入的广告费,既有成果,也有学费。
有关2006年德国世界杯的一项调查显示,电视观众对世界杯的广告商和赞助商持不关注态度,有约70%的电视观众表示不记得谁是世界杯的赞助商或广告商。国外一份杂志从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开始的跟踪调查也显示,在国际奥委会先后指定的102家不同级别的赞助商中,只有一半的赞助商在品牌与赞助活动之间建立了成功的联系。
而中国品牌研究院的《2008奥运营销报告》则认为,根据奥运营销的投入测算,90%以上北京奥运赞助商的品牌美誉度未能提升到应有的水平,近九成赞助商的奥运营销是失败的。其中,可口可乐、强生和伊利成为最大的赢家,品牌美誉度的增幅超过60%:联想、VISA、百威、麦当劳、海尔、青岛啤酒等18家企业的营销效果只是略好:其他30家企业则不尽如人意,只能“赔本赚吆喝”。
就在不久前,零点研究咨询集团完成的《城市关键活动影响力研究SIKCE--广州亚运会》揭示,公众对于哪些企业赞助了广州亚运会并不是很了解。在测试的30个企业样本中,公众认为是亚运赞助商的前10个企业中,其中有一半并非是亚运赞助商:而公众普遍认为不是赞助商的10个企业中,有9个是真正的亚运赞助商。
企业还需使出真功夫
对企业来说,花大手笔希望借这些盛事推广自己的知名度的心态无可厚非,但也要知道其中的风险,仅仅拿奥运来说,回顾奥运会过去的历史,赞助企业中几乎70%未能达成预想的结果,有很多企业甚至血本无归。
诚然,企业营销并非混个脸熟那么简单。在经过类似奥运营销的大考后,赞助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应该反省。不能为了吃下肥肉,不顾自身实力,导致最后力不从心。有例为证:2008年北京奥运会燃气具供应商华帝燃具,在奥运前投入大量营销费用后,进入奥运年后反倒拿不出钱来,浪费了传播的大好时机:德尔地板则成为率先倒下的赞助商,连赞助费都交不起,成为业界笑谈。
篇6
作者:郑加彬 郑义煜 梅建浩 张海央 周文岳
依据《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2.2—2007)对结果进行评价。职业健康检查按照《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2007)要求,对131家企业中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体检时间为2011年6—12月。职业健康损害检出人员为疑似职业病和胸片检出异常及血(尿)铅检出异常的医学观察对象。
将调查资料经审核后全部输入计算机,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进行汇总统计分析。结果1企业基本情况被调查的133家企业,按登记注册类型分:个体工商户57家(42.86%),有限责任公司41家(30.83%),私营独资企业17家(12.78%),股份合作制企业6家(4.51%),合资企业7家(5.26%)和普通合伙企业5家(3.76%)。根据原料、生产工艺不同可分为铜棒生产67家,钢铁铸造45家,铜熔炼11家,锌压铸6家和铝熔炼4家。职业卫生管理情况133家企业落实“五个一,一个备”的情况:配备持证上岗的职业卫生管理员最好,达100.00%;其次是职业健康体检率98.50%;职业病防治知识培训率66.92%;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率54.69%;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备案率54.14%;职业卫生管理台账建立率49.62%。从各项调查指标分析显示,企业均按要求配备了持证上岗的职业卫生管理员,职业健康体检工作开展率和职业病危害岗位警示标识设置率较高,均在90%以上;个人防护用品配备与使用率最低,仅为48.12%。在各类别企业间存在一些差异,如:铝熔炼、锌压铸企业个人防护用品配备与使用率达100.00%,而铜熔炼企业仅为27.27%,(表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价本次检测与评价单位73家,主要检测与评价项目为粉尘、金属及氧化物、一氧化碳、苯酚、噪声、高温等,其中62家单位检测时间已过暑期故未将高温列为检测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合格率平均为71.46%,其中粉尘合格率为79.55%,化学因素合格率为88.76%,物理因素合格率为45.87%。从各类别企业看,铜熔炼企业合格率最高,为88.57%;铜棒生产合格率最低,为67.42%,各类型企业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07,P<0.01)。铜棒生产企业物理因素合格率最低,仅为29.10%,不合格点主要为拉丝作业岗位的噪声;化学因素合格率为86.34%,不合格点主要为熔炼作业岗位的铅烟(尘)。钢铁铸造企业粉尘合格率最低,仅为60.14%,粉尘不合格点主要为翻砂作业岗位(造型、抛砂等),(表略)工人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对131家企业中的2925名接害工人进行体检,如同时接触多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则在体检时,同时体检相应检查项目。其中接触粉尘1478人,粉尘中以接触矽尘和金属尘为主;接触化学因素1368人,以铅烟(尘)为主;接触物理因素1423人,以噪声为主。检出职业禁忌症18人,职业健康损害26人,其中疑似尘肺病3例,未检出物理因素引起职业性健康损害。
本次调查133家企业发现,通过金属熔炼行业职业病危害专项治理行动,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有了明显改善,如所有企业均配备了持证上岗的职业卫生管理员,职业健康体检率达98.50%,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建立率达83.46%;但个人防护用品使用、职业危害因素检测评价、职业卫生台帐建立和职业病危害申报率等仍较低(小于55%),与郭智屏等报道中小企业职业卫生管理现状相似[1]。分析其原因,较多铜棒生产、钢铁铸造单位为个体工商户,生产规模小,企业主文化程度不高,职业卫生管理员多由业主兼任,在制定的落实和执行上还存在问题;未使用个人防护用品还与工人素质较低、流动性大、用人单位管理不到位有关。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评价结果显示,化学因素监测合格率(88.76%)大于粉尘监测合格率(79.55%),也大于物理因素监测合格率(45.87%),与李辉霞等报道的2010年长沙市职业卫生监测结果基本一致[2]。本次体检发现职业健康损害26人,其中25人发生在钢铁铸造企业(16人)和铜棒生产企业(9人),占96.15%。结合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和接害工人体检结果分析,钢铁铸造企业粉尘合格率最低,主要在翻砂作业岗位;铜棒生产企业化学因素(铅烟、铅尘)及物理因素(噪声)监测合格率均低,集中在熔炼、拉丝作业岗位,表明接害工人的体检结果与作业场所危害因素检测结果相一致。钢铁铸造行业的粉尘危害与肺癌的关系早于1994年由鞍钢劳动卫生研究所王忠旭等所报道[3],近年的血铅异常事件倍受社会关注[4],提示这两类用人单位及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今后的重点监管及治理对象,上述提及的作业岗位为关键控制点。噪声作业工人职业健康未检出异常人数,可能与工人作业时间短有关。物理因素的高温应是不可忽视有害因素,因多数单位未作监测,不能提供有效数据说明问题,今后要予以关注。通过本次调查,为切实保护金属熔炼行业工人的健康权益,提出如下建议:一是监管部门要实行分类分级管理,重点加强对铜棒加工、钢铁铸造单位的监督检查。要控制源头,抓住关键作业岗位,做好职业病防治前期预防工作,落实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建立和完善职业病防护设施。二是继续做好用人单位负责人、健康管理员和工人两级培训,提高其预防尘肺病、重金属中毒知识水平,用人单位重点做好超标作业点工人的职业卫生现场管理。三是根椐现状,推进行业规范化建设,探索职业病防治工作新思路[5,6]。做好用人单位卫生技术服务指导工作,提高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制度的执行力。
篇7
在“十一五”的前4年,尽管随着全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工业在三次产业结构中的比重降至1/4,但工业直接或间接创造的增加值仍然巨大,工业的发展速度影响着整体经济的发展速度。工业增加值由2006年的1740.8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2282.2亿元,增加值率保持在20%以上的增速。工业经济效益保持较高水平,2009年全市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210.87%,比2005年提高39.85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531.2亿元,比2005年提高117.65亿元,比2005年增长28.5%。表2为北京工业相关经济指标。针对北京工业增长的现状,学者连玉明和武建忠[1]指出了北京市工业经济增长存在的问题。
北京市工业企业技术进步现状分析
据北京科学技术委员会的分析报告[2],北京工业企业,特别是大中型工业企业是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也是科学技术转化生产力的主要执行部门。也就是在北京统计年鉴缺失对工业整体科技水平统计的情况下,北京大中型企业可以反映北京工业科技技术进步水平。
科技投入总量及增长情况。如表3所示,2006-2008年北京科技活动经费总量相对稳定,保持较高水平;2007年有所下降,但是从2006年的1147736万元增长到2008年的1470411万元,增幅为28.11%,说明其总的趋势呈现平稳增长。但是,从其相对指标来看,北京市科技活动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较小,其科技投入的强度还应加大。科技人员的人均科技活动经费保持在20万元以上,较为稳定。R&D活动费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活动,R&D投入有利于北京创造与创新能力的增强,是科技投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表4看,北京R&D经费的支出量呈逐年增长的趋势,由2006年的588451万元增长到2008年的709677万元。从数据上看,“十一五”计划的第一年(即2006年)北京加大了R&D经费的投入,之后北京市R&D经费支出一直保持高水平,占地区工业生产总值的比重保持在3%左右。对比2%是“创新驱动”标志的国际惯例,可以说北京R&D投入的强度还是很大,反映了北京科技水平应该算比较高的。R&D人员的人均经费保持在20万元左右,较为稳定。
科技投入的来源。虽然科技经费投入包括科技活动经费投入,财政科技投入,R&D经费投入,大中型企业等的投入,但它们的来源大体上主要有政府、企业、金融机构贷款等几种情况,其中科技活动经费投入的来源渠道是比较全面的,以它为主要对象进行分析。从表5可以看出“十一五”前4年,企业的科技投入占主导地位,保持在90%以上,可以说北京技术开发经费筹集来源的主要渠道为企业自筹方式,企业的科技投入主体地位得到巩固。从来自政府的资金来看,政府的资金保持在3%左右,亦趋于稳定,政府的资金所占经费筹集总额的比例高于全国2%的比例。这说明,北京政府较为重视科技发展,重视科技投入的力度,表现了对工业发展的支持[3]。从来自金融机构的投入来看,目前北京市的金融机构投入主要表现为科技贷款,“十一五”前四年中,银行贷款占科技经费筹集总额的比重是很低的,2007年、2008年两年都没有超过1%,2006年也仅为5.72%。要注意的是,金融资金在科技创新中,主要完成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任务,是科技与经济结合的关键环节,应该对其有足够重视,加大投入力度[4]。
科技创新成果。从技术创新成果来看,北京大中型工业企业2008年完成科技项目3333项,新产品开发项目2332项,R&D发展项目2462项,专利申请4622项,见表6。整体水平逐年增长,反映多数大中型工业企业都重视并着力进行技术开发项目的研发,肯定技术创新对企业发展的作用。
科技劳动力。截止到2008年,北京大中型工业企业年末从业人数达699676人,其中科技活动人员达55976人,在科技活动人员中,科学家和工程师的人数达到39962人,见表7。从劳动力投入来看,北京大中型工业企业劳动力投入总量在2009年有微幅下降。但是从业人员素质稳步提升,从业人员中科技人员所占比重及科学家、工程师所占比重逐年增加,可以说北京工业的生产经营效率和效益正在改善,企业注重技术效率的劳动投入。
北京工业技术进步存在的问题分析。2009年,中国科学院创新发展研究中心的学者们曾对北京工业技术进步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5]。
经济增长与技术进步相关性分析
测量模型的建立。测量地区或产业的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需要解决两个关键问题,一是选择测量函数,二是基础数据的选择和处理。生产函数法将经济增长(产出)表达为资本投入、劳动投入和技术进步的函数,常用的是Cobb-Douglas生产函数法,中外学者常基于该生产函数法的改进来测量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余宏和钱士茹[6](1997)根据弹性系数的特性分别定义弹性系数α和β为资本投入量K和劳动投入量L的函数,改进了传统的C-D生产函数中关于α+β=1的假设,使建立的模型能够较真实的反映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本文选择了此改进的生产函数。基础数据源于1997年至2010年的《北京统计年鉴》,其中产出采用增加值指标。劳动投入采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指标。资本投入采用了资本存量指标,资本存量的计算采用了永续盘存法,基年的资本存量采用推算的方法来估算,利用王玲[7](2003年)在《中国工业行业资本存量的测度》一文中,对1998-2002年中国工业行业资本存量的测算结果,并假设北京工业企业的资本存量K占全国工业行业资本存量K的比例,与其GDP占全国GDP的比例相等,推算出1998年北京工业企业资本存量,再推导出1996年北京工业企业的资本存量。当年投资额采用两年间固定资产原值的差即本年新增固定资产的值,折旧经比较采用了宋海岩[1,8]在官方公布的名义折旧率3.6%的基础上加上经济增长率(北京市当年的GDP增长率)作为实际折旧率,并利用价格缩减指数,对所有的数据统一换算成以1996年不变价格为基准。本文运用SPSS17.0软件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据此建立的测算北京工业经济增长的C-D生产函数模型如下:Y=11.826K1.155L-3.724e0.122te0.00018K+0.029L(1)
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公式(1)可推导出产出和各要素投入的增长率,及各要素的贡献率的公式。计算结果如下:在增长率方面,1996-2009年期间,北京工业产出年均增长率在30.37%,同期资本投入增长率为8.28%;由于职工平均人数总体的下降趋势,劳动力投入增长率为-2.47%。从工业经济增长的因素来看,北京工业自1996年以来,年技术进步增长率为15.34%,技术进步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50.51%,资本投入的贡献率为27.26%,由于其总体的负增长,劳动力投入的贡献率为-8.13%,测算结果如表8所示。图1反映了1996-2009年北京工业各要素的贡献位次,及“九五”、“十五”、“十一五”前4年北京工业各要素的贡献位次,反映了近14年来北京市工业技术进步情况,对未来发展具有指导意义。图2展现了北京工业技术进步贡献率的趋势,可以看出趋势图近似于以2002年为对称轴图形。从图2中可以看出2000-2004年间,北京工业技术进步贡献率有很大波动,在2001年达到顶峰,贡献率达到570.32%,在2003年又骤降到谷底,贡献率为负,跌至-630%。2000-2004年北京工业技术进步贡献率不稳定,经历了大起大落,呈近似为正弦曲线波动。剔除波动过大、起伏不稳的2000-2004年,单单看1997-1999年、2005-2009年的发展,不难发现这些年份的技术进步贡献率变化不大,相对较为稳定,一直保持在30%-40%的技术进步贡献率水平,期间有微幅下降,而后又恢复至30%-40%的水平。也就是说,若没有政策导向的指引、缺少刺激经济发展的契机,北京工业技术进步贡献率一般仅在30%-40%之间,与发达国家、发达地区50%-70%的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与“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的55%的科技进步贡献率的目标也存在着差距。据此可以得出:若除去2000-2004年技术进步波动起伏不稳的年份,1996-2009年北京工业企业总体的技术进步水平趋于稳定,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波动在30%-40%之间。
经济增长与技术进步的相关性分析。实证分析的结果量化了北京工业技术进步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而且能够揭示二者之间的相关性。图3显示了北京工业增加值增长率,和由公式(1)推导计算出的技术进步增长率自1996-2009年的变化趋势,显然步调一致的变化趋势又一次很好地证明了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具有强相关性。就北京工业的实际情况而言,经济增长促进了技术进步。北京工业经济近14年的高速发展,制度上的创新是主要动因,其次是非国有经济的迅速成长带动了整个工业经济的增长,另外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引入了大量外资。制度上的创新、民营经济的发展,以及外资的流入不仅带来了北京工业的经济增长,同时也为技术进步带来了提高的契机。伴随外资流入的新技术,管理理念的更新、更加灵活的市场机制,使得北京工业企业的整体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快速增长的经济总量也为技术进步提供了必要的资金保障,这从第2节中北京工业的科技经费和R&D经费投入总量、年增长率,和各自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均处于上升中可得到证实。所以,在工业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技术进步率也大大提高,如在2005年高速经济增长使技术进步率达到20%以上,而技术进步率在此之前始终低于20%以下。另外,经济增长也制约了技术进步的进一步提高。目前,很多专家学者指出北京工业经济增长存在的一大问题是经济总量增长趋缓。受此影响,高端产业首当其冲。
目前高端产业发展尤为缓慢,其主要表现在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逐年下降。就2009年的数据来看,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实现增加值367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6%,现代制造业实现增加值657亿元,增长4.4%,分别慢于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增速8.3个和1.3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分别占全市比重为21.2%和38%,分别比2008年下降2.6个和0.6个百分点[9]。这些数据反映了北京工业经济增长放缓影响到了工业高端产业和技术进步,反之亦然。从投入角度来看,经济增长源于资本的投入、劳动的投入和技术进步。对北京工业而言,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但贡献率未达到产业发展目标。北京工业的技术确实在不断提高,全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使得工业在三次产业结构的比重虽已降至1/4,但是工业直接或间接创造的增加值仍然巨大,技术进步在这中间必定发挥了巨大作用。由于中关村科技园区、上地信息产业基地的建设推动了工业技术的发展,高新材料的研制、日益完善的汽车工业等都使人们意识到技术进步的存在,感到技术进步强烈的外显性。
然而,技术进步的外显性并没有带来内生的经济增长,这说明北京工业企业技术进步存在问题,技术进步对工业经济增长促进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据此推测,导致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显著的因素可能是由于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之间缺少纽带,使得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脱节;或是技术进步脱离市场,不能带动经济增长。如果能找到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的对接点,则北京工业以后的技术进步贡献率会有显著的提升。熊彼特提出的技术创新或许能够提供这样的对接点,只有当技术进入生产领域、流通领域并能创造出价值时才能成为技术创新。所以,技术进步只有通过技术创新才能促进经济增长。
篇8
[关键词]冶金转炉炼钢;自动化控制技术;功能及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TF3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3-0064-01
冶金转炉炼钢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多相物理化学反应过程,环境恶劣、过程复杂,期间难以准确地进行连续不断的测量,因而无法采用常规过程控制的方法对其进行控制。但仅凭人工经验控制炼钢终点又难以保证钢材产品优质、操作稳定和低能耗,因此,必须对炼钢生产进行精准的自动化控制,以提高钢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节省能源,降低成本。
一、冶金转炉炼钢自动化控制技术
转炉炼钢主要是指以铁水、废钢、铁合金为主要原料,靠铁水的热量以及废钢、铁合金在高温下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的热量相结合,在转炉中完成炼钢的过程。转炉炼钢技术在计算机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工业控制技术以及工业控制网络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控制变量繁杂且要求精度很高,是炼钢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以下是针对转炉炼钢自动化控制技术中几个关键技术的分析。
1.冶金转炉炼钢检测技术
传统的转炉炼钢已经很难适应现代社会的生产要求, 尤其是随着检测技术,计算机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的飞速发展, 转炉炼钢的自动化技术也随之改进。目前,用于转炉炼钢检测技术主要分为废气分析检测技术和副枪监测技术两部分。在转炉炼钢过程中,它们主要通过检测仪表对熔钢温度、液面高度、熔钢成分等参数的记录,并进行及时分析,为炼钢过程中的温度控制、添加原料等提供有利的数据支持。具体检测技术包括:
(1)转炉炼钢副枪检测技术
转炉炼钢副枪自动化的使用是现代钢铁企业先进性的标志和发展趋势。国际上大部分钢铁企业在转炉上都配有副枪。副枪检测方法不但可以保持对钢水较高的碳含量和温度的控制,同时减少了石灰、铁合金等原料的消耗,无需钢水的补吹,且炉衬浸蚀明显降低,实现了完全的自动化,大大提高了转炉炼钢的产量。
(2)转炉炼钢废气分析检测技术
转炉炼钢技术在炼钢过程中主要产生的废气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气、氢气、氧气等。转炉炼钢废气检测主要使用炉气定碳法和副枪技术相结合,以副枪测定为主,结合废气分析计算脱碳速度,通过炼钢过程中排除的废气成分和流量,为计算转炉内瞬时钢液残留碳的含量提供信息,从而确定转炉中的含碳量。此外,转炉气副枪法的实施,不仅使转炉内含碳量的测量精度大大提高,而且为自动化检测技术提供了有利的数据,避免了传统人工工作模式,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产出钢的质量。
2.冶金转炉炼钢自动化技术
转炉炼钢自动化技术主要包括控制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以及对炼钢模型的研究。它们主要是指转炉炼钢过程中以计算机技术为媒介对检测技术所显示炼钢生产过程中转炉内原料不足、废气过多、温度不准等原因进行自动化调整。
(1)转炉炼钢的控制技术模型
转炉炼钢的控制技术包括动态控制模型和反馈计算模型,主要是根据控制系统对吹炼终点和含碳量的检测数据进行控制的。动态控制模型主要是对炼钢过程中氧气的需求量和冷却剂量进行检测,并根据所测得含碳量、温度以及氧气量的数值计算出钢水实际温度以及钢水的实际含碳量,方便钢水温度和含碳量的调整;反馈计算模型主要是针对动态模型所测量数据进行重新计算,按误差大小调整规划,补充转炉内的原料所需。
(2)转炉炼钢中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
人工智能技术是基于计算机科学技术通过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方法的一门新的技术。转炉炼钢过程中人工智能主要是针对炼钢过程中需要人为处理的工作,通过计算机科学技术模拟进行,从而减少劳动力,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实现钢铁企业智能化的进程。
(3)转炉炼钢中的模型研究
在转炉炼钢过程中,无论是人工智能技术还是控制技术都是以模型为基础的。目前,所使用的人工智能技术主要是以计算机科学技术为基础,以人为模型进行模拟工作;而控制技术中动态控制模型,也是根据热平衡原理和化学反应为基础的。所以模型研究在转炉炼钢过程中必不可少,不但可以提高钢材质量和生产效率,同时可以针对钢铁企业存在问题科学、合理的进行解决规划。
二、冶金转炉炼钢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功能及应用价值
自动化系统在转炉炼钢的应用中主要可以对废钢、铁水的质量进行称量、对电气控制进行指示以及对仪表监视控制作用等。以下是对转炉炼钢自动化系统功能的简要分析。
1.冶金转炉炼钢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功能
(1)转炉炼钢自动化系统对废钢、铁水质量的称量
由转炉炼钢工作环境恶劣,废钢、铁水的称重必须由天车主钩吊装废钢料槽和铁水炉缸进行装料。装料过程主要通过多个压式重量传感器读出废钢或者铁水的重量,并由补偿接线盒显示重量数据,并及时进行记录。
(2)转炉炼钢自动化系统对电气控制的指示
在转炉炼钢过程中考虑到有些电气操作是应急处理操作,关系到自动化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因此,电气控制指示必须独立构成。自动化转炉炼钢共有六个散装料料仓,主要是铁矿石、白云石、白石灰以及铁皮球料仓。在散料质量测量中,主要通过料仓四角处的压式称重传感器通过监测画面在仪表器中显示。
(3)转炉炼钢系统对仪表监视的控制
在转炉炼钢过程中,仪表监视控制部分是通过计算机技术,利用网络服务器和主机相连,监测仪表PLC的工作。计算机主机和从机相互合作,一旦有异常情况发生,做到主从机可相互代替工作的目的。这样可确保系统能够有一个相对完整的数据库,增加了系统的可靠性,便于系统的维护工作。
计算机的监测画面是仪表部分的网络服务器,通过适配器从仪表中读取监测废钢、铁水等原料的使用数据;同时,监测画面还能实时的显示氧气、氮气以及冷却水的压力和流量,给操作人员提供有利的数据,供其对氮气、氧气、冷却水进行调整;同时,对钢水温度的监控中,采用热电偶探头深入转炉内取出钢水的温度,并利用监控系统从仪表器中显示。
2.冶金转炉炼钢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应用价值
我国转炉炼钢自动化控制技术的目标是:在提高钢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节约能源、科学环保,使我国钢铁市场在国际钢铁市场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在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前提下提高炼钢的终点命中率、改善钢水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能源利用率,从而提高钢铁的生产效率和钢材质量。
自动化转炉炼钢技术采用动态控制转炉气体连续分析系统和副枪测温系统相互结合,增加了转炉气体和温度达到终点的几率,从而大幅度的提高终点控制命中效率。为了提高钢水质量,在气体补吹过程中应尽量减少氧气含量,避免钢水氧化,提高钢的纯度。通过提高终点命中率和降低补吹率,从而缩短了冶炼时间,增加了钢液温度和成分的稳定性,为连续铸钢创造了条件;同时,在自动化转炉炼钢技术的支持下,取消了一次性副枪确定氧含量及定碳头的能源消耗,降低钢中的含氧量,减少了炉渣中铁合金的含量,从而提高了原料的利用率,降低了炼钢生产成本。
总之,面对国际钢材市场近年来对钢材产品质量越来越高的要求,我国钢铁企业必须尽快改革冶金转炉炼钢技术,大力发展转炉炼钢自动化控制技术,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在加强钢产质量的同时,降低能源消耗,与国际钢铁行业接轨,促进我国钢铁行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供应链金融;现金流管理;模式;协同
一、 引言
现金流,作为企业的血液,对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我国,很多企业一直为融资难问题所困扰,特别是2008年以来的金融危机导致了很多企业的资金链断裂。针对企业融资难问题,学术界、实务界及政府提出并尝试了一系列解决办法和措施。在这其中,基于供应链金融的融资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然而,这一融资模式目前在我国的应用还不十分广泛,同时有关这一模式下企业现金流管理研究还不充分。因此,本文对于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进行了梳理,并对这一模式下的现金流管理提出了优化措施,期望能为我国企业融资难及现金流管理方面问题的解决做出一定贡献。
二、 供应链金融与现金流管理的文献回顾与理论分析
1. 关于现金流的研究。西方国家对于现金流量及其管理重要性的认识较早,FASB在其1984年公布的SFAC NO.5中就曾指出完整的财务报表体系中应报告期间内的现金流量。同时,该领域的研究成果也十分丰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关于现金流影响因素的研究,最具代表性的是丹尼森(Denison)的关于销售增长和通货膨胀压力对“现金短缺”的诱导效应研究;二是以瓦尔特(Walter)等为代表的学者对于现金流量指标在企业财务分析评价中应用的研究;三是从投融资角度对现金流与投资决策、融资决策及股利支付行为间的关系的研究,具有代表性的是詹森(Jensen)的自由现金流理论,以及梅耶斯(Myers)、麦吉拉夫(Majluf)的啄食顺序理论;四是以尤金·法玛(Eugen Fama)、詹森(Jensen)等人为代表,从信息有用性视角考察了现金流信息对外部市场有效性影响,提出了具有开创性的有效性市场假设理论。国内学者关于现金流的研究多偏重于其在企业实践管理中的应用。陈志斌和韩飞畴(2002)从战略管理和战术管理两个层面分别探讨了企业如何实现对现金流的流向、流量、流程、流速、结构等方面的有效管理,以及如何通过流程的改造提高资金的运转效率和效益。
2. 关于供应链金融的研究。对于供应链金融的研究,不同的学者侧重点不尽相同。以Santomero(2000)为代表的研究从银行等金融中介出发,认为供应链与金融中介服务的结合使得金融中介能够通过降低成本或者拓展服务品种等途径获得巨大的增值空间;Michael Lamoureux(2008)则强调核心企业在整个供应链体系中的作用,提出供应链金融是以核心企业为主导的对资金的成本和可得性系统优化的过程;Aberdeen(2007)认为供应链金融的核心是关注嵌入供应链的融资成本和结算成本,并构造出供应链成本流程的优化方案。国内学者中夏泰凤(2011)则通过构建数理模型,从模式收益分析、弱化信息不对称、降低信贷风险、提高资金利用率等方面阐述了供应链金融在加强企业现金流管理问题上所具有的优势,并以此框架为蓝本提出了解决企业融资难题的金融仓储服务模式。
3. 关于供应链金融与现金流管理关系的研究。有关供应链金融与现金流管理关系的研究,Gonzalo Guillen等(2006)提出,合理的供应链管理模式能够通过对企业的运作、现金流融通与管理的作用以增加整体收益。该方面最具代表性的是Wesley S. Randall和M. Theodore Farris II(2009)基于案例演示的研究,表明强化的供应链金融管理能够通过现金流量和共享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ACC)以减少财务成本的供应链。国内学者冉辉(2009)认为供应链金融与现金流管理间存在着互相促进的关系。全流程的供应链融资在满足不同企业多样化需求同时,更有助于企业物流和现金流的高效管理,从而实现企业融资业务的良性循环以及整个供应链的良性循环。
4. 国际国内研究现状的总结。从上述文献回顾中,我们可以看出目前国内外学者关于供应链金融、现金流管理方面的研究已认识到后金融危机时代,企业的价值最大化目标的实现已经离不开供应链金融的应用以及现金流的有效管理,并从企业及银行等不同角度讨论了具体的应用模式和管理方法。然而以往学者特别是国内学者在供应链金融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且多是孤立的看待供应链金融与现金流量管理,在对供应链金融基础上的现金流管理的研究还不充分和深入。因此,本文希望通过对于供应链金融基础上的现金流管理的研究以弥补上述不足,为供应链金融以及相关现金流管理模式的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做出一定贡献。
三、 供应链金融视角下企业现金流管理的模式梳理
1. 应收账款融资模式。基于供应链金融的应收账款融资模式,是指处于上游的企业将赊销过程中产生的对核心企业的应收账款转让给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而获得期限不超过应收账款账龄的短期贷款的融资模式。这种模式主要适用对象是那些在商品销售阶段存在资金短缺的企业,这些企业资信水平通常不高,因而很难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传统授信渠道获得贷款。而基于供应链金融的应收账款融资模式,通过对核心企业的债权的转让,银行因获得应收账款作为质押担保物而降低了信贷风险,也就愿意提供短期信贷给企业,这样一来企业面临的资金缺口就可以得到弥补。应收账款融资模式避免了上游企业因应收账款未收产生资金占用,提高其现金流的管理效率,推动了整个产业链的良性循环和价值最大化进程。
基于供应链金融的应收账款融资模式中,各参与主体,包括债权企业(上游企业)、债务企业(下游企业)及银行间联接成了一个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债务企业以对下游企业应收账款的债权作为抵押物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得了授信;上游企业向银行等及金融机构还款的资金来源是应收账款的变现,因而当上游企业在还款方面出现问题时,下游企业需要为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这部分损失承担责任,在整个体系中扮演反担保人的角色;银行等金融机构有着借款人及下游企业作为双重还款保障,其最大的坏账风险不再是传统授信业务中借款人的偿债能力和财务状况,而是下游企业产品的销售情况和盈利能力,换而言之,也就是整个供应链体系的竞争力。
基于供应链金融的应收账款融资模式下,企业对于现金流的管理需要从整个供应链角度考虑应收账款这一重要因素的影响。上游企业在赊销过程中,需要考虑下游企业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合作及往来关系,关注对于其对下游核心企业的应收账款债权能否作为抵押通过这一融资模式获得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短期信贷。同时,通过这一融资模式获得信贷的上游企业要提前做好信贷偿还的资金准备,以树立良好的信用形象才能更好的维持与下游核心企业的关系。下游核心企业同样需要关于应收账款因素对于现金流的管理的影响,避免因上游企业不能及时偿还信贷被银行等金融机构追索责任,而给企业现金流造成冲击。
2. 保兑仓融资模式。基于供应链金融的保兑仓融资模式,是指在销售方(上游核心企业)同意回购的条件下,银行等金融机构以指定仓库的既定仓单为质押担保,在取得提货权前提下,向下游企业授信的业务模式。这一融资模式主要适用于那些需要向销售商垫付账款,同时又存在资金短缺的下游企业。在该模式下,下游企业通过支付预付账款的形式从上游大企业购买原材料,然后将原料质押给银行等金融机构并逐笔缴纳保证金分批提取原材料。第三方物流公司负责按银行等金融机构要求负责质押物的监管和运输工作。
在保兑仓融资模式下,下游企业通过核心企业的回购担保获得了信用增级,提升了融资能力。另一方面,分批付款的模式也减轻了下游企业因订货而面临的巨大资金压力。上游核心企业也能够从这一模式下获得诸如提高销量、扩展市场、降低存货占用成本等好处。同时,物流企业通过参与这一模式可以扩展其业务范围增加收益。因而,在保兑仓融资模式下,除了银行等金融机构能够扩大客户资源增加收益,其他几个参与主体也能从中各取所需,获得好处。
在保兑仓融资模式下,企业对于现金流的管理需要从整个供应链角度考虑存货这一重要因素的影响。上游生产企业应当从供应链整体竞争力出发,通过增强经销商的销售能力加速存货的周转,降低存货对于资金的占用。这样一方面避免了过多依赖于银行信贷,降低资金成本;同时,应收账款的减少也将保障的资金的回笼。对于下游企业来说,则应当充分利用这一融资便利盘活现金流,集中订货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更易获得银行信贷解决资金短缺;另外,对于销售存在季节性差异的产品,可以通过反季订货,在避免旺季资金紧张的同时可以提高企业利润。
3. 融通仓融资模式。基于供应链金融的融通仓融资模式,是指生产企业以流动资产作为质押存入第三方物流企业,并以此作为担保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得短期信贷的融资模式。这种模式主要适用于那些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大量存货或半成品的企业。在供应链的背景下,第三方物流公司的担保降低了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风险,因而生产企业能够以流动资产作为质押品获得生产经营所需资金,以避免生产中断的窘境。在这一融资模式中,第三方物流公司扮演着融资企业和银行等金融机构之间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相互融通中介的重要角色,负责存货存储、价值评估和监管等职责。
作为一种新型金融服务模式,融通仓融资在使企业获得短期信贷缓解资金压力的同时减少了存货对于现金流的挤压,实现资金的周转和产品的再生产,提高现金流管理的效率。此外,第三方物流企业通过为企业提供融资担保赢得了客户资源,扩大的经营规模能够使得仓库得到更有效的利用和配置,这将进一步增加其经营利润。融通仓融资模式下,企业对于现金流的管理要立足于资金流与物流相互拉动、盘活这一核心理念。企业(特别是对于产品附加值大、发货频率高的企业)在协调管理好融资、流通、仓储三者关系下,能加速货物的流动、减少资金占用成本、提高营运资金使用效率,从而提升供应链整体绩效,增加整个供应链竞争力。
四、 基于供应链金融的企业现金流管理的优化对策探讨
1. 转变各参与主体思维,形成互利共赢的经营理念。供应链金融各参与主体应当认识到,随着社会化生产方式的不断深入,市场竞争已经从单一客户之间的竞争转变为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同一供应链内部各方相互依存,“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因而,供应链金融业务下的各参与主体首先要转变过去单一主体的经营思维,学会从整个供应链角度去思考和寻求解决现金流缺口、提高现金管理效率和效益的办法。各参与主体中,核心企业观念的转变显得尤为突出和重要。受到过去传统经营理念和文化的影响,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可能认为供应链金融业务下,企业往往需要为其他企业提供偿债担保,这无疑会增加自身的风险和责任,因此核心企业对于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意愿并不强烈。这种保守和不积极的心态正是基于单一经营主体角度,忽视了当下企业间的竞争已逐步转变为供应链间的竞争,核心企业作为供应链中的一环,仅通过自身努力孤军奋战已经很难取得竞争优势;相反,依托于供应链体系,核心企业以身作则盘活整个体系,其自身必将能从整个供应链的优化提升中获得巨大收益。其次,供应链上其他企业在理解应用供应链融资业务,成为直接受益者同时,应当认识到环环相扣的业务模式下,只有规范化的经营和管理才能赢得核心大企业的信任,才能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机会。银行等金融机构需要从供应链服务者角度出发开展业务,并积极拓展新模式才能赢得客户和市场。第三方物流公司的经营理念不应局限于传统的仓储运输业务,而应当寻求与企业及银行等主体合作拓展诸如估值、担保、监督等业务。
2. 构建供应链金融下规范化的现金流管理体系。尽管供应链金融业务在我国已经得到一定程度的应用,然而由于其引入的时间较短、各参与主体对其缺乏正确的认识,目前基于这一模式下的现金流管理缺乏规范性,因而导致了企业对于现金流管理的效率和效益并不理想。专业化、规范化的现金流管理体系的构建无疑将为上述问题的解决以及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发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而这一规范化体系构建需要建立在各参与主体积极协作的基础上。银行等金融机构针对业务办理过程中存在问题,可针对性的提出改进意见,为现金流管理体系的逐步规范化起到牵头引导作用;核心大企业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系统化的改进方案,在完善自身管理体系的同时督促其他企业积极整改;供应链上各企业对于银行等金融机构提出的问题以及核心企业的整改意见,需要积极配合,结合自身实际规范企业现金流管理;第三方物流企业也应当积极参与其中,协助供应链金融下现金流量管理体系的规范化进程。即按照银行金融机构牵头、核心大企业主导、其他企业积极配合、第三方物流企业协助的思路构建规范化的供应链金融下的现金流管理体系。
3. 做好控制措施,共同防范风险。供应链金融改变了过去单一主体的信贷融资模式,会涉及上下游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多个环节的多个主体。而较多的参与主体及较长的信贷链条无疑会使得传统业务中即存在的信用风险、法律风险等会进一步被放大,一旦其中的一环出现问题,必将影响到整个供应链的正常运转。因此,对于供应链金融下的现金流管理的风险防范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核心企业以及其他企业首先需要结合自身实际建立完善企业风险导向的内部控制制度,并切实贯彻到日常经营管理实践中去,以降低各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然而,单个主体的风险控制措施是无法应对整个供应链体系的风险。企业在做好自身风险控制的基础上,更为重要的是加强与其他企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物流公司间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优化风险控制流程和措施以提高风险防范工作的效益和效果;第三方物流公司需要积极配合银行等金融机构,严格执行质押物的验收、价值评估、监控等工作;银行等金融机构需要从供应链营运状况、交易质量等多方面综合评价信贷风险、严把准入机制,避免不合理的业务给自身及供应链其他主体造成负面冲击。
4. 政府主导,建立供应链金融现代化信息管理平台。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供应链金融下的现金流的管理自然离不开信息化工作的支持。供应链金融业务下,各主体紧密关联、业务环环相扣,经营管理活动越是一体化越需要及时相关的高质量信息。然而,目前各主体信息标准不统一、配备设施不完善、协调能力差等问题的存在,却严重制约了各主体的决策效率和效果。这一问题的解决有赖于一个集成的现代化供应链金融信息平台的建立,但考虑到平台的研发建立成本高、风险大,单凭企业难以实现。企业融资难问题的破解离不开政府和政策的支持,相关部门有必要成立专门的项目小组,积极寻求高校、科研机构的帮助,提供资金支持,开发出适合供应链融资业务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借助于这一现代化平台,供应链上的各参与主体能够及时实现信息共享,这无疑将有效促进整个供应链现金流管理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陈志斌,吴玲玲.中国企业现金流运转状况分析——基于金融危机的冲击.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2010,(3):58-66.
2. 鲁其辉,曾利飞,周伟华.供应链应收账款融资的决策分析与价值研究.管理科学学报,2012,(5):10-18.
3. 王婵.基于供应链金融的中小企业融资模式研究.天津财经大学,2007.
4. 谢世清,何彬.国际供应链金融三种典型模式分析.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3,(4):80-86.
5. 夏泰凤.基于中小企业融资视角的供应链金融研究.浙江大学,201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现金流价值创造与风险显现嬗变机理研究”(项目号:70972039);全国统计科研计划项目“基于GFS与政府会计体系融合的服务型政府绩效评价统计研究”(项目号:2012LY176)
篇10
一、高技术企业、虚拟企业与资金供应链关系研究
企业需要维持其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因此必须实现资金的不断循环流动,在此过程中资金的形态时刻在发生改变,从初始单纯的货币资金到生产阶段的生产资金再到销售阶段的产成资金,最后会再次回归为新一轮初始的货币资金形态。这个过程便是高技术企业长期使用的、经过简化的资金供应过程,并且在此过程中产生的税收费用、支付出去的利润等非企业最终收入的费用会不断从企业的运营资金中退出。可见,资金供应链的高效管理无论是对于高技术企业宏观财务管理还是微观资金管理都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同样,对于在高技术企业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高技术虚拟企业,这个论断也是成立的。所谓高技术虚拟企业,本质是企业的联合运行,具体是指数个高技术企业相互合作、达成结盟,从事新产品、新服务研发的虚拟企业。而所谓虚拟企业,则是基于某一市场机遇,拥有不同资源和核心优势的企业结合,建立起信息共享、费用共担、共同研发、互助互惠的网上企业联盟。虚拟企业的运行涉及到了不同企业间产品、客户、服务、物流等诸多环节,资金供应链的管理更是企业联盟运行的重中之重。
显然,无论是高技术企业还是虚拟企业,对于资金供应链管理的要求都需要格外严格。因此,由二者结合所得的高技术虚拟企业的资金供应链,更是高技术企业联盟在企业经营活动中的管理重心。其资金管理以高技术虚拟企业为核心,围绕资金筹备、资金使用、资金调配问题进行展开,从各个节点控制资金流向、流速,使其保持在合理范围内,进而构建出整体的资金流动网络。然而,在整个网络中,只有保证每个参与结盟的企业资金供应链都保持其平稳有序运行才会实现最良好的网络运行效果。事实上,这是不可能完全实现的。因为高技术虚拟企业的实质是企业联盟,因此联盟中尽可能达到资金最优化管理对于联盟的稳定、合作的高效具有极大鼓励支撑作用。在现实的高技术虚拟企业运行中,资金供应链的管理牵涉到诸多方面、诸多环节,稍有不慎不只会造成联盟解体,更为严重时结盟企业会出现财务危机、资金链短缺等等问题。所以,联盟企业都应深刻认识到资金供应链对于自身甚至整个联盟的重要性。
二、高技术虚拟企业资金供应链特点及构建原则分析
(一)高技术虚拟企业资金供应链特征 根据对高技术企业、虚拟企业与资金供应链的关系研究,可以发现高新技术虚拟企业在供应链的资金链条上的特征如下:
(1)持续性的增值。从整体显得视角来看,详细分析高技术虚拟企业的增值过程,可以发现它在两个方面占据了相对优势:一面由其判断联盟中不同企业具体的资金要求,随之调整、转换资金最优流向;一面寻求资金流转使用的最小成本,真正发挥其低成本、高效益的要求和价值。
(2)强竞争态势。在经济一体化逐渐实现的过程中,市场竞争也不断加剧,尤其是近年来信息技术的发达和管理手段的优化都对商业活动的展开方式进行了巨大的冲击,最为明显的是企业间的关系,不再是单一的、传统的竞争关系,合作成为了更重要的话题和论点。而资金供应链涉及到的诸多企业都位于链条的节点位置,这也使得企业形成了合作中有竞争、竞争下要求合作的态势。
(3)错综复杂性。高技术虚拟企业的联盟实质决定了其成员企业的复杂性,这种复杂性不只限于一个区域、一个国家、一个地域,而是在全球范围内的联盟合作。对于不同的企业,有不同文化和经营方式,要如何包容这些差异性从而巩固联盟增加了高技术虚拟企业运作模式的复杂性。
(4)高更新频率。换言之,高技术虚拟企业有较强的动态特质。其资金供应链源起于企业或产品的生命周期,随着供需变化而变化,因而对资金供应链节点处的更新频率要求更高。
(5)高风险特征。高技术含量、高资金使用量、高企业配合度,“三高”特点使得高技术虚拟企业拥有了高风险的特征。
(二)高技术虚拟企业资金供应链建设原理 高新技术企业特有的特点为我们思考其资金供应链提供了思路和方向,那么构建一条完整、合理的资金供应链应当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方面:
(1)回应速度快捷原则。资金的及时调动是推动高技术虚拟企业正常运营的推手,因此为了避免失去市场先机,资金的供应链条对于调配资金的速度和企业反馈速度提出了较高要求。
(2)在动态竞争中相互博弈。在具体的运营过程中,各种不确定性的因素和风险影响着高新虚拟企业的发展,各方在合作的过程中其实是一个不断博弈合作的过程,即为动态博弈合作。此时各方因素会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只有建立起值得信任的合作关系,资金缺口问题才会得到快速高效的解决。
(3)资金有效配置原则。高技术虚拟企业应当建立每个成员的资金详细状况资料档案,在其可控范围内安排资金用途,确保资金最佳使用效果。
三、高技术虚拟企业资金供应链管理内容
(一)资金来源筹备模块 高技术虚拟企业资金供应链要进行筹资,前提是要合理坚持资金筹集的总体思想,具体表现在:
(1)区分高技术虚拟企业资金供应链的内部、外部两个层次,并形成由内而外扩展的层次供应链。具体而言,即为先建立起各个企业内部的资金供应链,在企业间形成良性的资金循环,进而促进企业节点的顺利衔接,进而在内部资金供应链已成的基础上发展外部层次的资金供应链,一旦企业联盟内部或外部对资金有所需求,可以现在内部进行资金调转,如果内部资金无法完全填补资金缺口,再从外部层次的资金链寻求帮助。
(2)在第一步的前提下,具体分析内部、外部层次的资金供应链特点,以及高技术虚拟企业不同阶段资金供求的不同特点进行资金筹备。
(二)资金使用与库存方式模块
(1)高技术虚拟企业资金运用路径研究。有效的采用、实施高技术虚拟企业资金的使用方式,必须了解虚拟企业的财务部分的运行状况。虚拟财务部是对现实企业中的财务部分的一种意义上的延伸,它建立在创建的初期,是各个高新技术企业之间建立联盟关系的基础,互相订立合作协议时就开始发挥作用,即各企业正式联盟时就已经规定了它的作用和意义。一般虚拟财务部的部门成员都会选择由经验丰富、来自不同企业、道德素质较高的财务工作人员共同组成,但具体成员企业所出的财务工作人员比例未定,由各企业自行协商。
从虚拟财务部的组成不难看出,资金的使用要求也是对人才的使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比起传统的企业经营、资金使用管理范围更加宽延。在虚拟财务部成功筹备到了企业运营的资金后,财务部工作人员需要制定出科学的资金管理、使用原则,来保证资金的使用流程是合理合法的,因此要遵循下面这些原则:一是公开、公正原则。鉴于虚拟企业不再是单一的企业,而是几个企业联合组成的企业组织形式,因此对于资金使用的管理要做到更为清晰、明了,对于资金的来龙去脉、资金使用的方向更为公开透明,让各个企业之间相互合作,清楚彼此的资金去向。二是优先原则。作为高技术虚拟企业的内部成员,应为其提供适当的资金筹集优势,但内部成员之间也要进行协调,这些协调应当遵循时间优先原则、重要度优先原则,比例分配原则。时间优先原则即为先申请先得到,重要度优先原则即为资金需求更重要、更急用便先得到,当申请时间、重要度均不相上下时,虚拟财务部可以根据资金需求的比例对应分配资金提供量。
对于筹集式方式而言,则是要求当虚拟财务部筹集到一定量的资金后,提出资金需求的成员企业必须使用该部分资金,即使数量未达到其需求总量。而需求式资金式和筹集式相反。即只有当虚拟财务部筹集到成员企业所需资金总量时,企业才需要使用。具体而言,两者有着各自不同意义。一是筹集式使用:适用状态当成员企业为了达成某个项目或完成某项任务提出资金需求而需求未全部满足时,如果成员企业获得部分资金也有助于项目的实现或任务的完成;在获得最优筹集组合后,虚拟财务部在进行资金的筹集过程中认为某渠道的资金库存成本过高时适用。二是需求式:当高技术虚拟企业组建后,虚拟财务部控制资金的使用,在成员企业提出使用资金时,虚拟财务部首先判断该成员企业是否提出过资金需求,如果提出了资金需求,按照资金使用原则根据虚拟企业预先定好的使用方式为成员企业划拨资金。
(2)高技术虚拟企业资金库存方式研究。当资金需求提出后、虚拟财务部筹集资金和成员企业使用资金不可能完全同步,因此当筹集时间提前而资金使用时间延长时就会产生库存资金,加强库存资金管理有利于控制资金的合理流向,力求实现成员企业的资金实际需求和虚拟财务部的资金筹集进度的最大限度的契合。一是确定资金库存量。资金筹集分为间断式和连续式,资金使用分为筹集式和需求式。二是控制最佳资金库存量。高技术虚拟企业和传统企业一样不能无限量的增加资金的库存,需要对停留在虚拟企业当中的资金进行控制,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降低资金成本。根据资金筹集和使用状态的不同,确定资金持有量的方法会不同,但是控制最佳资金库存量的原理是相同的。对于高技术虚拟企业而言,笔者认为采用随机模式比较适合,但由于高技术虚拟企业不是实体上的企业,不可能持有有价证券,所以当资金达到最高或最低资金持有量时,不采用现金和有价证券之间的转换,扩展到与成员企业和外部资本市场之间进行资金的转换。
(三)资金分配方式模块 首先需要对本文中所说的资金分配的概念进行解释,这里的资金分配不仅仅包含了企业通过传统经营业务获得的利润分配,还包含了从包含了来自建立之初的外部市场的各项资金以及资金之间的分摊,以及高新企业成立之后的形成的无形资产,如知识产权、专利发明等技术。长此以往,无论来自企业内部的资金或者是外部的资金,我们坚持的原则都是使用者即为偿还者。成员企业对资金有需求的时候需要先在虚拟财务部处进行数额、借期等信息的登记,若虚拟企业即将解散,则需要对其利润进行分配,即利润分割,然后各成员企业获得自己所得的那部分利润,对自己的内外部筹资进行偿还。
(四)资金供应链整体管理方式模块 资金供应链的整体管理方式模块立足于整体视角,不单纯关注一个因素、一个节点的得失,从所有成员企业和整个联盟的角度出发,积极探求潜在机会,发掘合作伙伴,形成良好的内部资金供应链循环。当内部经营过程建立、完善后,由虚拟的财务部获得供应商资料,进一步建立起内外部结合的资金供应链条。
初步的链条节点完整后,资金在链条上的顺利转移就得到了保障,初始资金形态经过一系列转换从一个企业节点进入到下一个企业节点,形成固定的资金流向。
在资金的每一个具体的节点,虚拟的财务部门将能给出具体的可行的多种选择筹资方案,因而具体的方案选择需要根据虚拟企业当时的具体状态而定,但从资金提供形式上可以分为间断式筹资和连续式筹资,这是由于库存量确定方法的差异性,不同的库存量计算方法会得到不同的资金筹集要求,最后要通过最佳资金持有量确定最终的资金需求量。在整个资金分配当中,本文格外需要强调的是结合实际情况判断自身筹资选择。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