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销商融资范文
时间:2023-03-28 04:28: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经销商融资,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民生银行中小企业金融事业部的工作人员所推荐的方案是:经销商可以通过订单作为融资的手段,如“差额回购”是一种使用较多的融资方式,通过经销商与上下游企业的利益的捆绑,利用产品组合构造出封闭的授信环境,为经销商解决融资问题的同时,也有效地控制了贷款的风险。
“差额回购”所适用的条件是,上游生产商具有良好的资质,同时在“差额回购”的过程中,生产商愿意承担一定的担保责任,也就是差额回购责任。
【案例】
A公司是一家家纺产品的经销商,向B公司采购一笔金额较大的家纺产品。B公司要求A公司预先支付一定的货款,以保证原料的采购资金,不过由于能够预收货款,可以做到以销定产,B公司也愿意承担差额回购责任。
银行的解决方案是,在A公司与B公司签订销售合同后,A、B两家公司同时与银行签订三方合作协议。因此,A公司在向银行存入一定的保证金后,银行可以按照一定的敞口比例为其开立票据,支付给供应商B公司,B公司在收到票款后就将按照合同进行备货。
同时,为了达到风险控制的目的,银行对于“差额回购”也设有具体的要求。如A公司在获得资金后,需要打入银行作为追加保证金,用以提取B公司的货物。银行将根据A公司所交存的保证金比例为其签发提货通知单,B公司需要凭银行的提货通知单为A公司发货。因此,银行从货物源头上控制了贷款的风险。
而如果票款到期后,A公司没有能够存入足额的保证金,B公司则需要对没有提完的部分货物进行回购,同时把票面金额与所提货物之间的差额款项退还到银行。
篇2
关键词:中小商业银行 金融投资 绩效 风险控制
中小商业银行相较于国有银行来说具有灵活的经营机制和创新能力,规模较小,资产负债率较低,不良资产所占比例较少,资本充足,是我国商业银行多元化经营行为的先行者。但是受到金融体制、内部金融机制、金融投资机制的影响,我国境内中小商业银行经营面临着经营困境,金融投资风险逐渐暴露,绩效也有待提升,为此,有必要完善治理结构和机制,加强投资风险的控制和防范,不断提升中小商业银行综合竞争力。
一、境内中小商业银行金融投资的绩效和风险分析
金融投资绩效是衡量中小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重要指标,准确的绩效考核结果是以科学的评价方式和合理的资源配置为基础的,但是当前我国境内中小商业银行在成长中的经营绩效评价和管理大多是基于会计利润而非经济利润的评价,整体上忽略了投资成本,过于追求利润最大化,这将不利于银行的持续健康发展,加上中小商业银行业务规模有限,经营范围狭窄,欠缺综合化经营优势,无法对资金进行充分、有效的应用,投资管理和决策存在问题,最终导致银行的投资行为不规范、投资目标不长远,金融投资面临困境,金融投资绩效相对较低。
金融投资风险是造成金融投资绩效不合理的重要因素。瞻观境内中小商业银行金融投资现状,很多银行为了获取最大利益,不断加大对外投资力度,导致银行机会成本加大,一些银行大多采取上市措施购买债券,投资股票,这在无形中增加了市场风险,成本风险急剧增加。此外,中小商业银行要保证经营的正常开展,就必须保证现金投资――投资运营――增值现金回流这个基本过程的良性循环和不断运转,而很多银行面临着资金断裂风险,比如2008年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境内很多中小商业银行资金回收困难,资金增值更是难上加难,资金链面临着断裂风险,严重威胁着整条资金链的运转。实践表明,大多数中小商业银行之所以面临着资金链断裂风险并不是因为资金的短缺,而是没有对资金进行有效利用,此外,宏观经济环境不稳定、借款人信用基础差、政府监管不力、银行内部自身管理问题也会使企业面临投资风险。
二、应对策略
(一)建立完善的绩效评价和管理体系
中小商业银行金融投资绩效能够将银行的盈利能力和成本节省能力反映出来,因此在衡量银行金融投资绩效时,应合理设计谨慎指标、绩效指标和控制指标,以先进的考核理念为指导,以经济增加值为核心,以经济利润为真实依据,建立完善的绩效评价和管理体系,细化绩效考核和管理内容,贯彻落实激励机制和奖金计划,对中小商业银行如何在全新的模式下实现金融投资绩效评价中短期效益和长期发展的平衡做出全面分析,力争实现银行长远发展。
(二)建立投资风险预警机制
中小商业银行建立健全投资风险预警机制、加大投资风险识别和监测力度是防范投资风险、规范对外投资行为的主要手段。这就要求银行确定定性和定量指标,构建与客户授信业务风险管理特点相适应的信贷管理机制,加强对客户的跟踪和监测,把握资金充足度,强化风险意识,对信用风险、市场风险、经营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等进行监测,加强投资管理,将完善的投资风险预警系统全面融入银行资金控制、绩效考核、投资分析、投资决策等环节中,有效提升中小商业银行抵御投资风险的能力。
(三)加强内部成本效益分析
成本效益是衡量中小商业银行金融投资绩效水平和经营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为此,有必要加强内部成本效益核算,保证资金投放决策的科学性与合理性。首先,银行应当不断拓展投资渠道,比如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机制,建立良好的经营管理机制,改善资金质量,科学规划现金流量,提升资金利用率,以自身优势积极引进国外战略投资者,促进银行竞争力的提升。第二,严格执行审贷分离,详细评估各种放贷风险,加大成本效益分析力度,在合理的存贷范围内投放高于机会成本的项目,最大限度降低机会成本损失。
(四)健全技术防范风险机制
虽然境内中小商业银行的信息化工作早已展开,但是信息系统建设仍然较薄弱,针对这种问题,银行应制定完善的中长期信息科技发展规划,完善公司内部审计操作系统,创建先进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对投资业务和财务数据进行集中管理,制定并落实各项管理政策,实行由领导层到操作层、由一线业务部门到后台职能部门的全方位管理,提升银行金融投资的绩效评价和管理能力、风险识别能力、内部控制能力,以切实提高资金投放质量和利用效率。
三、结语
针对当前境内中小商业银行金融投资面临的困境和风险,我们有必要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加快投资业务结构调整,建立全面的金融投资风险预警机制,创新风险管理体系,健全技术防范风险机制,加强内部成本效益分析,有效提升中小商业银行抵御金融投资风险的能力,实现金融投资绩效长期、稳定的提升,从而使境内中小商业银行立足市场竞争。
参考文献:
[1]陈永地.境内中小商业银行金融投资的绩效与风险分析[D].厦门大学.2011,22-37.
[2]刘玲,张.中小商业银行经营困境的原因及其对策[J].投资与合作.2012,(1):18.
[3]韩晓悦.金融危机背景下商业银行投资风险控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33).
篇3
一、创业板与中小企业板的区别
创业板市场又称第二板市场,是金融市场中新出现的一种融资方式,是在服务对象、上市标准、交易制度等方面不同于主板市场的资本市场。创业板市场主要以中小型高科技企业为服务对象,同时也具有资本市场的一般功能,能为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也能改善中小企业的资金供给条件,还可以发挥优胜劣汰的优化功能,将不具备发展前景的企业淘汰出局。
创业板与中小企业板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风险性方面。创业板市场是高风险市场。我国目前中小企业板推出的基本上是已经具备一定发展规模的走向成熟的企业。与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相比,创业板市场上市公司属于初创时期,规模小、业务少,企业业务多属于新兴行业,没有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那样的盈利业绩,面临的市场风险、经营风险都很大,破产倒闭的概率比中小企业板要高。
2.前瞻性方面。创业板市场对公司业绩要求不严,过去的表现不是融资的决定性因素,关键是公司是否有发展前景和成长空间,是否有较好的战略计划与明确的主题概念,而中小企业板关注的是企业前期良好的经营业绩和成长性;关注的是上市公司主业是否突出、是否盈利、是否具有成长性和高科技含量。据统计,截至2008年6月30日共有256家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其中200多家公司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型中小企业,IPO融资约610亿元人民币,平均每家融资3.24亿元人民币,总发行规模为67.3亿股,平均每家发行新股数量达3580万股。中小企业板已反映出科技型企业、风险投资参股企业占有较大比重的特征。说明中小企业板块起到了重点支持高新技术企业的作用。现在中小企业板公司多数属于医药、纺织、机械等轩工或者消费类行业。随着中小企业不断到中小企业板发行上市,会尽可能扩大行业覆盖面,增强上市公司结构的互补性。
3.上市标准方面。因为创业板市场是前瞻性市场,因此其上市的规模与盈利条件都比较低,大多对盈利不作要求。如美国NASDAQ小盘股市场仅需要10万股,香港创业板也仅要求公众持股的最低量为3000万港元,并且均不要求盈利记录。中小企业板的上市标准要比创业板证券上市标准高许多。中小企业板发行、上市标准、与主板相同,目前中小企业板上市的企业除了盘子较小外,其他标准与主板完全没有区别。也就是说,持续三年盈利等条件同样适用于中小企业板上市的股票。中小企业板不是创业板,推出创业板,需要不断完善中小企业板。
二、我国建立创业板市场的必要性
1.建立创业板市场,是发展我国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现实需要
中小企业板作为分步实施创业板的第一步,而创业板的提出则更早在1998年12月,当时的国家计委向国务院提出“尽早设立创业板块股票市场问题”,国务院要求中国证监会提出研究意见。2007年新年伊始,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这个消息为我国非公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我国中小企业的壮大增添新的契机。我国非公有制企业的绝大多数是中小企业,国务院《若干意见》从七个方面提出要“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拓宽直接融资渠道。”促进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具体措施包括在证券市场发行、上市方面,非公有制企业与公有制企业实行同等待遇;加快完善中小企业板,分步推进创业板市场;鼓励非公有制经济以股权融资、项目融资等方式筹集资金。对许多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来说,按主板和中小企业板的上市条件发行股票,这样的要求就像一道高高的门槛,无法逾越。而创业板证券市场作为针对相对规模较小、风险相对较大的企业所设立的特殊融资场所,有条件为我国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资本支持,使得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也能享受到证券市场带来的融资、风险分担、扩大知名度以及规范企业运作等益处。
2.建立创业板证券市场,是我国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需要
首先,从国外发达的资本市场看:一国完善的资本市场应该具备各种不同功能的适应各种投资者不同需要的多层次的市场。它应该包括:主板市场、创业板证券市场、场外交易市场等。这种完备的市场体系其中一个主要的作用就是有利于市场退出机制的形成。目前我国证券市场功能难以有效发挥的一个重要问题在于:企业的上市和退市都无法按照经济准则运行。存在这一问题的根源在于:我国证券市场体系过于单一,创业板证券市场的建立,将有利于市场退出机制的形成。
其次,创业板证券市场的设立,通过引入这种竞争压力,可促进主板市场优化自身服务,注重上市公司的质量,增加对其上市公司的监督管理,进一步提高自身运行效率。
再次创业板证券市场的设立,将大大丰富投资银行、证券经纪、法律、会计、风险评级、投资咨询、投资风险保险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最后,建立创业板证券市场,可以扩大市场容量,减少主板市场受到外来冲击风险,将有利于我国主板市场未来的开放,有利于我国与国际资本市场的交流与接轨。
3.建立创业板证券市场,有助于发展中国股市的产业基础
建立创业板证券市场,可以避免优秀企业纷纷企业境外上市,导致中国股市的产业基础和价值土壤面临水土流失的境地。中小企业板块的推出应当是2004年国内资本市场的最大转折。但因上市规则和交易规则等诸多相对太严格的限制,国内企业的境内上市“通道”还是太过狭窄。据媒体报道,截至2008年6月30日深交所中小企业中符合发行条件且通过发行审核的企业已经多达256家家,后备企业更是多达1000多家。由于中小企业板曾一度停发新股,这种遥遥无期的等待,对等着资金急用的企业来说,显然是无法接受的。所以,一方面,中国企业被迫赴海外上市寻求高成本的资金,带着中国经济增长的美好前景去为海外资本市场的繁荣作贡献,另一方面是资金成本很低的本土过剩资本找不到投资出路。现在香港、新加坡、美国都来抢中国的上市资源,我们不往前走就等于把优质的上市资源推出去了。
三、我国建立创业板证券市场的可行性
我国中小企业板的开设为最终推出创业板积累了些经验,我国在中小企业板发展的基础上,推出创业板证券市场具备了一定的条件和可行性。
1.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已经创造了一个持续20几年的经济高速增长奇迹,1979年~2003年年平均经济增长率达9.4%。2003年虽受到“非典”的影响,全年经济增长率仍上升到9.1%。国内外经济界人士普遍认为,中国经济已经完全摆脱了亚洲金融经济危机和美国IT泡沫引发经济周期性的负面影响。正在实施的新一轮宏观调控,实质上是明确地以新的科学发展观来指导、调控中国经济。对此,营造出健康和谐的经济发展环境,我们抱有极大的信心。
2.充足的上市资源
从上市资源来看,截止到2006年10月底,我国中小企业数已达到4200多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8%,经工商部门注册的中小企业数量达到430多万户,从投资人数来看,据统计,2006年12月新增开户数接近60万,截至2007年1月22日,中国证券市场个人投资者股票及基金开户总数已经突破8000万。这意味着,每100个中国人里,就有5.9个是股民或基民,现在还呈较快的增长趋势。
3.丰富的储蓄资源是创业板证券市场的资金来源
随着1992―2007年证券市场的规模的迅速发展壮大,城乡居民的储蓄存款也在迅速增长。1996年以来,在银行存款利率连续8次下调(其中1年期储蓄存款从10.98%调至2.25%)的情况下,城乡居民储蓄仍以每年几千亿元的规模增长。到2008年4月底,居民储蓄存款已达20万亿元。这既表明了城乡居民有着巨额的投资能力和潜力,也反映了目前的金融渠道和金融工具已远远不能满足投资者的投资需要。同时,20万亿的居民储蓄足够支撑优质企业的直接融资,我们应该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来满足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
4.逐步成熟的中小企业板为创业板市场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深圳推出的中小企业板,是中国资本市场的一大进展。中小企业板在监管上采用了国外创业板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增加了监管内容、加强了监管力度,在制度创新上引领新潮流。随着《证券法》和《公司法》的修改,为我国证券市场向法制化、市场化管理方向转变奠定了基础。
5.投资者的风险意识正在不断加强
我国的证券投资者是和证券市场本身一起成长起来的。他们的风险意识在逐步增强,对价格波动的心理承受能力在逐步增强。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业绩和回报更加关心,对证券公司以及中介机构的诚信状况更加关注,投资理念也日渐成熟,由过去“重概念、轻业绩”的投机性炒作,逐渐向价值投资理念回归。
篇4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电子商务专业文化;企业文化
一、校企文化融合下电子商务专业文化建设的意义
1.未来优秀职业人培养的新渠道
企业文化与专业文化的融合,是实现学生与员工角色顺利切换的保证。作为培养优秀人才的职业学校必须紧联企业,强化专业文化和企业文化的融合,使企业精神渗透到学校的专业建设中来,让学生自觉接受企业的职业道德要求、行为规范和价值准则,使“未来员工”对企业有更多的认同感和归宿感,进入企业后能尽快适应企业的各项规范和制度。
2.电子商务地方行业蓬勃发展的现实需要
根据中国互联网中心的《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4年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6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2.1%,网络购物使用率提升至42.9%。而江阴作为苏南经济重要港口城市,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是江阴实施全面推进城市信息化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2014年8月8日,江阴的电子商务企业自发成立了电子商务协会,首个电子商务产业园落户临港新城,并成立了电商应用人才培训基地,地方很多电商企业如秋后春笋纷纷崛起,如此巨大的人才需求,很多企业却面临招工难的现象,主流的电商专业却成了红牌专业,究其原因,很多电商毕业的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对自己所在的企业的认识出现错误倾向:一是很多学生对自己的能力过于自信,以至于不愿意踏踏实实地在基层岗位上认真工作,在工作中碰到一些问题归咎于企业没有给予相应的照顾,动则选择离职,流失率相当高;二是部分学生过于低估自己,认为自己不能胜任遥不可及的电商岗位,以至于不敢尝试;三是部分毕业生缺乏相应的职业道德,对自己所在的企业没有归属感和认同感,在工作方面创新度不够。这就要求我们通过电子商务专业文化建设,帮助学生更加理性地认识电子商务行业和企业,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强化就业、创业意识。
因此将优秀的企业文化融入中职专业文化建设中,构建具有鲜明“职业”特色的专业文化,着力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综合职业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二、校企文化融合下电子商务专业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和策略
1.体现职业特色,构建和谐美观的物质文化环境
环境是影响师生情感、品格涵养以及熏染文化气息的一个相当微妙而现实的因素。校企文化对接下,学校要主动吸纳企业元素,积极打上企业烙印,注重宣传先进企业文化,积极引入企业文化特色。
(1)校园环境特色化
在校园环境中,融入了电子商务专业特色文化,主要是将学校长廊、橱窗、墙面改造为校企文化交融的宣传窗口。在文化长廊中不仅有国内著名十大电商风云人物,著名电商家的经典言论和优秀企业工作理念,同时在文化长廊中还展示了电子商务概述、发展史以及一些行业规则,以此树立并形成学生对职业的认同感,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
(2)班级布置企业化
学生所在的班级就相当于员工所在的企业一样,因此在班级的外观布置上妍积极引入企业元素,包括:星级员工的标准、技能培养阶段目标、员工的绩效评估。让学生时时刻刻以一个优秀的员工来要求自己。
(3)实习环境企业化
实训室环境是专业文化的一种外在表象,是职业学校德育环境建设的特色所在。积极创设企业化氛围,每个实训室都进行有关本专业技术发展历史、行业企业精神、业内成功人士、校内实训制度、安全文明生产要求的专业环境布置,此外还可以充分利用校园的墙报、板报和橱窗定期展示电子商务专业发展状况、公布电子商务就业信息。
2.融入企业精神,建设严谨开放的专业精神文化
由于中职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他们对社会、人生形成了粗浅的认识和看法。他们中不少人两三年后即将踏上工作岗位,成为社会的职业人。因此对校园外的大社会,对于自己的未来、人生既充满憧憬,又怀有一种不自信;对外面的世界形成了很多朦胧、模糊的想法,同时也伴随许多错误的认识。为此我们可以邀请企业负责人或优秀的员工来和学生面对面的交流、在交流中平等地对待,寻找共同的话语,拥有真诚的态度,循序渐进地对学生提出道德要求等。还可以通过开设多种形式的讲坛,创设教育情境,从而提高教育的效果,如(1)听企业负责人“传道”讲坛;(2)听优秀企业员工“授业”讲坛;(3)听优秀毕业生“解惑”讲坛。
3.对接企业管理,打造人本有序的专业制度文化
专业制度文化是专业文化的内在核心,是维系专业建设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成功的企业都有一套独特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管理规范。在专业文化的建设中可以主动学习企业经验,借鉴企业模式,提高管理实效。在诸多管理经验中最值得借鉴有以下两方面:
(1)引入企业8S管理
“8S”管理是不少企业目前对于车间采用的一种新管理方式,具体为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节约、学习。将“8S”引进到电子商务专业的实训室中来,可以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熟悉、适应企业的管理方式,更有助于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完成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转换,从而更好的融入企业。
(2)模拟企业“公司制”管理
校企文化融合下,对班级管理的模式进行了新的尝试。提出了“上学即上班,上课即上岗”,“学生即员工,学习当工作,作业当业务”的管理理念。在班级管理中聘请了“暨阳运输有限公司”作为我校的专业建设顾问,结合电子商务专业培养目标,举办E-STYLE有限责任公司,在人员配备、组织管理等方面都借鉴企业管理模式。从班干部名称的设置到班级奖惩量化细则都是以公司管理的制度作为参考,实行“每月模拟工资绩效考核”。通过创造和模拟企业情境,实施班级企业化管理,培养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缩短了学生向“职业人”转变的过程。
4.创新校企活动,突出职业本位的行为文化
基于校企文化融合下的活动体验是培养学生行为文化的重要入口,可以从校企文化的对接口入手,以学生的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以校内外系列活动为主线,以学生的自主参与、自我体验、积极探索为特点,以活动促发展,寓德育于活动之中。为了最大限度地调动、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具体表现在:
(1)校内活动
第一,借助平台,渗透教育。借助于主题班会开展诚信、团结、合作、创新等主题教育,号召学生自觉加强诚信、团结以及创新教育,培养了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借助于江阴市文明风采大赛组织学生参加“我与企业零距离”征文比赛、学生职业生涯策划规划等活动。
第二,结合专业,提升技能。通过组织技能比武、技能展示在学生中营造苦练技能的氛围,倡导“学好技能光荣,练好技能成才”观念。结合学校专业特点,组织学生走出课堂,利用自己所学知识,开展创业、创新、创优活动。让学生既感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又能不断提升专业水平。
(2)校外实践
第一,了解社会,熟悉江阴。带领学生调查江阴知名企业,更好地了解企业成功人士的事迹和经验,领悟江神,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价值观,提高综合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二,走进企业,体验职业。带领老师参加江阴电子商务协会组织的电商大会,组织学生进入“淘江阴”、“樱桃阵”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一些电商企业,了解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了解电商工作岗位的操作流程;利用企业实践日和节假日,寒暑假时间,进行岗位实习,切身感受到专业知识、技能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充分体验到企业的竞争压力与岗位责任,提高职业认识,找准自身定位。
参考文献:
[1]李建荣,钱松,王斌,陈景忠.基于“校企文化融合”下的高职院校专业文化建设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11).
[2]陆迎真.校企合作开展校园专业文化建设策略研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12).
[3]郭延琴.校企合作背景下企业文化植入探索--以文秘专业教学为例[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11(3).
篇5
关键词: 重大融资;经营性营运资金管理效率;企业绩效
中图分类号:F2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3-7217(2015)01-0068-06
一、引言
关于经营性营运资金管理效率及其与企业绩效的关系问题,现有的研究普遍集中在讨论经营活动本身,较少涉及长期投融资活动尤其是重大融资行为①的影响,并且大多发现,当未发生重大融资行为时,即正常经营状况下,经营性营运资金管理效率与企业绩效具有一定的正相关关系<sup>[1]</sup>。然而,如果企业确实发生过重大融资行为,那么这一行为将对经营性营运资金管理效率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产生何种影响呢?有鉴于此,本文从2004~2012年沪深两市的上市公司中选取样本,着重检验重大融资行为下中国企业经营性营运资金管理效率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正常经营状况下经营性营运资金管理效率与企业绩效
在企业未发生重大融资行为时,即正常经营状况下,经营性营运资金管理效率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一般是经营性营运资金周转期(经营性营运资金管理效率的衡量指标)越短,用于经营性活动的现金流转速度就越快,就能越快地购入原材料进行生产并销售,资金也能越快回笼以偿还债务和进行下一轮的生产销售,从而减少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提高企业绩效。
许多研究对上述理论进行了实证检验。Hyun Han Shin和Luc Soenen(1998)<sup>[2]</sup>以净营业周期(NTC)作为衡量营运资金管理效率的指标,发现企业净营业周期与盈利能力以及股票回报率显著负相关。Lazaridis和Tryfonidis(2006)<sup>[3]</sup>以现金周期作为衡量营运资金管理效率的指标,表明企业盈利能力和营运资金周转期显著负相关。汪平、闫甜(2007)<sup>[4]</sup>基于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1995~2004年10年的数据,发现我国制造类上市公司现金周转期与经营绩效显著负相关。王秀华、王竹泉(2012)<sup>[5]</sup>从资源冗余视角对营运资金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得出经济繁荣时期经营状况较差的企业和经济危机时期经营状况较好的企业的营运现金周转期与企业绩效负相关等结论。孔宁宁、张新民等(2009)<sup>[6]</sup>选取现金周期作为评价营运资金管理效率的指标,发现企业盈利能力与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效率显著负相关。
基于以上分析,提出以下假设:
H1:正常经营状况下经营性营运资金管理效率与企业绩效正相关。
(二)重大融资行为与企业绩效
上述对经营性营运资金管理的相关研究,通常囿于经营活动,较少考虑重大融资行为的作用及其影响。一般而言,重大融资行为作为企业重大战略决策,必然受到企业管理者的高度重视,从而对企业绩效产生显著影响。郭泽光、郭冰(2002)<sup>[7]</sup>认为股本扩张虽然可为企业增长提供资金保证,但股本资金的增加并不一定会提高企业增长率,企业负债率与利润率也是呈负相关关系;汪辉(2003)<sup>[8]</sup> 选取沪深两市1998~2000年的数据分析发现债务融资从总体上来说有加强公司治理、增加公司市场价值的作用,但是对于少数资产负债率较高的企业来说这一作用并不显著;徐寿福、龚仰树(2011)<sup>[9]</sup>选取了总资产报酬率(ROA)、净资产收益率(ROE)和每股收益(EPS)三个指标作为度量企业绩效的指标,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前的长期业绩呈上升趋势,在定向增发实施当年达到峰值,随后在增发后出现下滑趋势,特别是定向增发后一年内的下降幅度在统计上显著为负。
财经理论与实践(双月刊)2015年第1期2015年第1期(总第193期)曹玉珊:重大融资、经营性营运资金管理效率与企业绩效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因此,提出以下假设:
H2:重大融资行为与企业绩效负相关。
(三)重大融资行为下经营性营运资金管理效率与企业绩效
综上分析可知,重大融资行为可能会影响到经营性营运资金管理效率与企业绩效之间的相关性:一方面,重大融资行为对企业绩效产生的“重大”影响很可能会超过经营性营运资金管理效率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另一方面,重大融资行为也可能因为其“重大”作用而促使经营性营运资金管理对企业绩效的作用下降。比如,企业在通过重大融资筹集到巨额资金之后,可能会降低对经营性营运资金管理的关注度,导致经营性营运资金管理效率显著下降。下降后的经营性营运资金管理效率与企业绩效的相关性可能减弱直至消失。此外,还有一种可能是,企业通过重大融资取得的资金往往大大超过经营性长期资产投资的需要,其“多余资金”首先用于补充营运资金以至于不吝减少经营性营运资金以及留存资金,然后还可大量投放于交易性金融资产等非经营资产,从而使得企业盈利存在高度的不确定性。比如,曹玉珊(2012)<sup>[10]</sup>对定向增发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进行研究后发现,中国企业营运资金使用效率在定向增发后可能存在长期下降的趋势并伴有较大的不确定性。总之,重大融资行为会促使经营性营运资金管理对企业绩效产生作用的程度减弱。
综合分析,可提出以下假设:
H3:重大融资行为下经营性营运资金管理效率与企业绩效之间无显著相关关系。
三、统计检验
(一)数据来源与样本
以2007年作为节点,将增发新股和大幅增加债务融资(资产负债率增加10%及以上②)作为划分标准,得到3个样本。其中:样本1为2007年发生了重大融资行为的企业其后五年(2008~2012年)的数据样本,样本为2007年未发生重大融资行为的企业其后五年(2008~2012年)的数据样本,样本3为2007年发生了重大融资行为的企业其前三年(2004~2006年,在此期间未发生重大融资行为,如后文所述)的数据样本。如此划分样本能够从横向和纵向更加全面地考察重大融资行为对经营性营运资金管理效率与企业绩效之间关系的影响。
数据皆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查询系统。样本的剔除顺序:(1)数据缺失的公司;(2)金融业公司;(3)资不抵债公司;(4)ST或*ST等存在异常情况的公司;(5)存在奇异值的公司;(6)对样本1和样本3,剔除2004~2006年也发生了重大融资行为的公司;(7)对样本2,若某企业在2004~2012年间某年发生了重大融资行为,那么自该年起至2012年的数据将被剔除,而2004年至该年的数据将被保留,最终有用数据为2008年至该年。经过数据筛选,最终得出2007年发生了重大融资行为的上市公司共93家(其中增发新股25家,大幅债务融资68家),因而样本1为465(93×5)个样本数据;样本3为279(93×3)个样本数据;样本2经过筛选之后共得到515个样本数据。本文使用SPSS19.0进行数据分析。
(二)变量与模型
为了检验重大融资、经营性营运资金管理效率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借鉴曹玉珊(2013)<sup>[1]</sup> 等人的研究,建立如下模型。
ROA=β0+β1DWC+β2LEV+β3LNSIZE+
β4GROWTH+Year+ε (1)
ROA=β0+β1DWC+β2LNNSEO+β3CRLEV+
β4LEV+β5LNSIZE+β6GROWTH+Year+ε (2)
其中模型(1)用于检验假设H1,模型(2)用于检验假设H2和H3。主要变量定义如表1所示。
(三)统计结果及其分析
1.描述性统计。描述性统计分别见表2、表3和表4。从上述描述性统计可以看出:
(1)总资产净利率(ROA)方面,总体水平偏低,同一企业在重大融资行为发生前后的ROA有所变化,呈现下降的趋势,均值由融资前的4.32%(表4)下降到融资后的3.31%(表2),可以初步判断重大融资行为可能导致企业绩效下降,符合假设H2的预期。虚拟变量,区分年度 注:根据前述关于“重大融资”的定义以及样本选择的标准,输入研究模型(2)中该变量的样本值均为大于或等于10%的数值。换言之,该变量值小于10%的样本被排除在外。
(2)经营性营运资金周转期(DWC)方面,总体来说我国上市公司DWC过长,部分印证了王竹泉等(2010) 的发现,即我国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水平波动较大,管理风险高<sup>[13]</sup>。另外,在企业发生重大融资行为之后DWC均值由之前的约193天(表4)增加到223天(表2),而未发生重大融资行为的企业DWC均值也较小,为约76天(表3),可见重大融资行为可能导致DWC延长,管理效率下降,初步验证了H3。
2.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表5~7显示的分别是各样本经过Pearson相关性检验得出的各变量之间呈现的相关关系:(1)因变量ROA与自变量DWC之间只在样本3中(表7)存在显著负相关的关系,与假设H1部分吻合,而与假设H3相符。(2)重大融资行为的替代变量LNNSEO和CRLEV均与ROA之间呈负相关关系,但相关关系并不显著(表5),说明重大融资行为本身可能对企业绩效有负向影响,与H2的预计不相矛盾。(3)样本1中(表5)LNNSEO与DWC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这与上述描述性统计的结果相符,说明重大融资行为会使经营性营运资金周转期增长,但CRLEV与DWC之间是不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另外,各自变量与各控制变量(年份变量除外)之间亦有一些显著的相关性,表明企业财务指标之间必然存在一定的关联性,但是否会导致共线性问题,仍有待后文的回归检验。
表5 Pearson相关系数矩阵――样本1(发生重大融资行为的样本)
3.重大融资、经营性营运资金周转期与企业绩效的回归分析。回归结果如表8,三个样本调整后的R2均在15%左右或以上,表明研究模型的解释能力较强,且模型均以1%的显著性水平通过了F检验。此外,方差膨胀因子VIF均小于2,说明各变量之间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问题。关于变量之间的相关性,研究发现:(1)观察样本2和样本3的回归结果DWC均与ROA之间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样本2的相关性稍弱,为10%水平),说明正常经营状况下,经营性营运资金周转期越长、企业绩效越差,H1成立,印证了曹玉珊(2013)<sup>[1]</sup> 等同类研究的结论。(2)观察样本1的回归结果,LNNSEO和CRLEV与ROA之间的负相关性分别在1%和10%的显著性水平上通过了检验,可见重大融资行为本身与企业绩效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即增发新股或大幅度增加债务融资均会导致企业绩效下降, H2成立。这一结论与已有学者的研究结果也是相符的,如Loughran、Ritter(1995)<sup>[12]</sup>对1970~1990年期间美国公司增发后的长期平均收益率进行了研究发现,增发后平均每年收益率远低于同期没有增发公司的收益率。
(3)样本1的回归结果说明重大融资行为发生后,ROA与DWC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H3成立。而样本2与样本3的检验结果均显示出二者之间显著的负相关性,进一步验证了H3的合理性。并且说明假设H1和假设H3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可能在于,重大融资行为本身会分别对企业绩效和经营性营运资金管理效率产生影响,使得经营性营运资金管理效率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力大大减弱。
(4)各控制变量如LNSIZE和GROWTH与因变量ROA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性(样本3的LNSIZE除外),且为正相关关系,说明规模大、成长性良好都有利于提升企业绩效,这一点亦与事实相符。
四、进一步检验
增发新股和大幅增加债务融资,二者之间具有一定的替代性(这一替代性从表5中二者之间显著的负相关性可以看出),因而对于假设H3的检验,还可将增发新股和大幅增加债务融资作为哑变量,采用变量交乘的方法重新对以上假设进行检验。这一检验或可增强研究结论的稳健性。现建立研究模型如下:
ROA=β0+β1DWC+β2NSEO+β3CRLEV+
β4DWC×NSEO+β5DWC×CRLEV+
β6LNSIZE+β7LEV+β8GROWTH+Year+ε
本模型变量与前述模型变量的不同之处在于:重大融资行为采用虚拟变量,其中增发新股用NSEO表示,即当企业存在增发新股行为时为1,否则为0;大幅债务融资用CRLEV表示,即当该年资产负债率变动率大于或等于10%时为1,否则为0。另外,样本须选取全样本(即2008~2012年),仅剔除金融行业、缺失值及异常值即可(共计7039个样本)。
此时,重大融资、经营性营运资金周转期与企业绩效的回归结果见表9。
表9显示:增发新股交乘项(DWC×NSEO)和大幅增加债务融资交乘项(DWC×CRLEV)的系数均为正,且均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经营性营运资金周转期在重大融资行为影响下与企业绩效之间不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这一结果说明,重大融资行为会对经营性营运资金管理效率与企业绩效之间的相关性产生“覆盖”或“减弱”的作用,进一步证实了假设H3。
五、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综合上述研究假设的检验结果及其解释,可以得出以下主要研究结论:
1.正常经营状况下经营性营运资金管理效率与企业绩效之间显著正相关。
无论是2007年未发生重大融资行为的数据样本还是发生了重大融资行为企业融资前的数据样本,均显示出经营性营运资金周转期与企业绩效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即在正常经营状况下,企业的经营性营运资金管理效率与企业绩效正相关。这一结论与大多数同类的研究结论一致。
2.重大融资行为下经营性营运资金管理效率与企业绩效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性。
两种方法的回归结果表明,重大融资行为下经营性营运资金管理效率与企业绩效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性,而重大融资行为本身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这是因为,企业增发新股或举借大量债务之后,往往较少进行必要的长期投资,而是在满足营运资金需要后投入非经营资产。这样导致的后果是:首先,营运资金过于充裕一般会使企业无心管理日常经营,以至于减损企业的盈利能力;其次,剩余资金流入非经营资产使得企业盈利的不确定性增强;最后,经营性长期资产投资的减少也降低了企业长期盈利能力。另外,重大融资行为也会促使经营性营运资金周转期延长。可见,重大融资行为对企业绩效和经营性营运资金管理效率均会产生较大影响,印证了三大财务活动是紧密相联的,且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程度较大,会覆盖经营性营运资金管理效率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或者降低经营性营运资金的管理效率,从而使得经营性营运资金管理效率与企业绩效之间的相关性减弱甚至消失。
(二)政策建议
1.企业应适度进行重大融资并合理利用资金。重大融资行为可能会对企业绩效产生负向影响。其原因主要是筹资使用不当以及忽视对经营性营运资金的有效管理。因此,企业要提升企业绩效,就应该要适度筹资。盲目进行筹资却不将其用于提升绩效的长期投资,对企业来说不是一件好事。
2.企业进行重大融资的同时仍应重视经营性营运资金的管理。
企业绩效提升的动力来源于经营性营运资金的运作,重大融资行为不仅本身会反向影响企业绩效,同时也会通过反向影响经营性营运资金管理效率来进一步反作用于企业绩效。因此,为了能够继续发挥经营性营运资金管理效率对企业绩效的正面影响,在进行重大融资时企业仍应注重经营性营运资金的管理,以期不损害企业盈利。
注释:
①重大融资行为是融资额相对较大、发生频率相对较低的长期融资活动,大多伴随着重大的长期投资活动。本文选择增发新股或大幅债务融资(资产负债率增加10%及以上)作为重大融资行为的替代变量。
② 经过反复测试,这个标准对于取样的数量而言比较适中。
参考文献:
[1]曹玉珊.经营性营运资金管理效率与企业绩效的相关性――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当代财经,2013,(8):109-120.
[2]Hyun Han Shin, Luc Soenen. Efficiency of working capital management and corporate profitability[J].Financial Practice and Education, 1998,(4):37-45.
[3]Lazaridis I, D Tryfonidis. Relationship between working capital management and profitability of listed companies in the athens stock exchange[J].Journal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and Analysis,2006,(19):9-35.
[4]汪平,闫甜. 营运资金、营运资金政策与企业价值研究――基于中国上市公司报告数据的分析[J]. 经济与管理研究,2007,(3):27-36.
[5]王秀华,王竹泉. 营运资金与企业价值的情境研究――一项基于资源冗余视角的经验性证据[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6):78-85.
[6]孔宁宁,张新民.营运资金管理效率对公司盈利能力的影响[J].南开经济管理评论,2009,(6):121-126.
[7]郭泽光,郭冰. 企业增长财务问题探讨――股票发行、企业负债与企业增长的关联分析[J]. 会计研究,2002,(7):11-15.
[8]汪辉. 上市公司债务融资、公司治理与市场价值[J]. 经济研究,2003,(8):28-35.
[9]徐寿福,龚仰树. 定向增发与上市公司长期业绩下滑[J]. 投资研究,2011,(10):98-111.
[10]曹玉珊. 定向增发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研究[J]. 经济管理,2012,(8):129-137.
[11]王竹泉等. 中国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调查:2009[J]. 会计研究,2010,(9):30-42.
[12]T. Loughran, J.R.Ritter. The new issues puzzle[J].Journa1of Finance,1995,(6):25-49.
Significant Financing, Efficiency of Operational Working
Capital Management and Corporate Performance Evidence
from China's Listed Companies
CAO Yushan
(Accounting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er / Accountancy School,
Jiang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Nanchang, Jiangxi 330013, China)
篇6
关键词:汽车企业 三方融资 风险 预防
一、汽车行业进行三方融资的意义
自从2012年世界经济受到各类因素经济增长放缓之后,汽车行业不幸受到了波及,同时欧美日韩等汽车企业对我国市场的大举进攻也促使了我国汽车行业发展的减速。为了使得企业在资金链上保持一种“进退有据”的地位,我国汽车企业、金融机构和汽车经销商开始在这种情况下进行广泛意义上的合作,这样不仅能够让银行拓展业务获得更多的投资利润,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企业自身的造血能力得到提高,减少企业自身车辆库存成本的占用,扩大销售量、缓解生产企业和经销商资金链的压力。这种互助互利的模式正是三方融资的核心要素。
二、三方融资业务的核心操作模式研究
一般情况下,进行三方融资业务的主要流程是这样进行的:汽车行业利用自身的影响力,把有意向进行合作的银行(即协办行)和自己的下属经销商进行牵桥搭线,以企业作为中间商,进行三方协议的签订活动。协议中汽车生产商为银行承兑汇票的收款人,协办银行为银行承兑汇票的承兑行,汽车经销商为银行承兑汇票的承兑申请人。协议签订后,经销商向生产企业购买车辆时,可向协办行申请办理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用以向生产商支付购车款,银行按照授信政策和业务操作规程,结合生产企业的商务政策及经销商的实际销售情况,在授信额度内出具相应的承兑汇票,生产企业收到承办银行开出的承兑汇票之后,按销售合同及汽车买卖订单规定的商品车辆发给经销商,为确保授信资金的安全把对应融资金额的商品车合格证交付给出票银行或银行指定的第三方监管机构进行监管,与此同时,企业要存入一定比例保证金到出票银行,在实现车辆的终端被销售后,银行会收到承兑汇票和保证金之间的差额款项,而作为抵押的车辆合格证书也会被交付给经销商。经过以上一系列复杂的交易之后,三方债权关系会被完全拉平。
三、可能存在的风险
由于在这种三方的融资合同构成当中,汽车企业进行担保的担保物实际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信誉,而经销商只是支付了一定比例的保证金,并不是全额资金,全额资金要等到汽车正式被销售出去之后才可以支付,融资车辆一般由经销商保管,因此我们可以预料到这样的一种情况:当融资车辆的合格证书抵押在银行,但是没有销售出去的时候,如果汽车在不可抗力因素(比如地震、火灾、人为损毁)下导致车辆无法销售,或者因为市场行情(车型滞销)导致车辆无法销售,那么对于销售商来说偿还欠款就成了一种不可能的事实。在这种尴尬的局面下,生产商和银行就要承担经销商按期兑付票据和赎回车辆的风险,先行进行汇票兑付,然后再向经销商索赔。但是经销商一般规模较小,在资金紧缺的情况下对欠款偿还有心无力,最终只能向汽车生产企业进行求助,而碍于协议的约束机制,银行有权要求生产企业对经销商仍未销售的库存车辆进行回购,虽然汽车生产企业自身和汽车经销商之间的财务结算基本上已经完成,但实际汽车企业对终端销售负有一定的责任和义务,这是因为三方融资协议明确规定了企业调剂销售的责任,换句话说,在汽车未真正实现终端销售前,相关车辆所有权的风险和报酬并未完全转移给经销商,此时进行销售确认存在一定风险。
四、解决方案
有数据显示,生产工艺正常的车辆,商品车辆返修率和损毁率加在一起应该不超过万分之二,但汽车在流通环节会出现滞销的情况,因此汽车企业按照上文的方式先确认收入,出现问题再调剂,在这里,笔者从专业角度提出自己的见解。
首先,协议三方应紧密合作、相互合作、共同发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条件下,生产商、银行、经销商有各自的有事和利益取向,同时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发挥生产商的技术、工艺和服务优势,银行对资金的掌控和管理优势,经销商及时对市场销售前沿各项指标的掌控,三方相互扶持形成稳固安全的运行模式,为自身也为协议方提供更好的发展空间。因此生产商和协议银行在选择准入经销商时,就要综合考评经销商的规模、销售网络的成熟程度、管理水平、财务状况等,选择综合状况佳的经销商进行合作,这样可以保证银行及时收回贷款并降低生产商的回购风险。
其次,汽车企业不能盲目相信所谓的经验,而应按照历史数据制定机动计划。根据传统会计理论,对历史销售报表的总结和对汽车终端销售市场、库存结构、价格定位和消费者的喜好等因素的掌控,对下一年的前景制定一个合理的估计数据并在企业的资产表中进行显示,同时企业经营者还要考虑到利益流出的不确定性,汽车企业要根据自身固有的经营周期的不同采取不相同的会计处理方式。
如果汽车企业生产的该类型车辆市场前景好、库存无积压,是处于成长期,则可以采取确认收入、半年检查的思路。如果 对于该品牌汽车市场份额已经饱和出现销售萎缩的征兆甚至库存积压、产品过时滞销的现象,那么汽车企业在实施三方融资业务的时,应根据近期的销售状况进行评估,对未来的走势进行一个预计。在确定未来发展趋势之后,企业可以提取要一部分的准备金以防出现数量较大的因三方协议引发的汽车回购。在汽车企业账务处理中,生产商收到银行开具的承兑汇票,安排车辆发运确认收入并计提车辆回购准备金。当发生回购现象时,公司支付相应款项给银行并冲减回购准备金。这样即符合财务谨慎性原则 ,又能降低生产商对于授信所担保车辆销售确认的风险,
五、结束语
三方融资对于汽车企业来说是一间互相得利的事情,只有在开拓市场并尽可能确保融资安全的前提下,使各方利益最大,共同实现腾飞。
篇7
6月21日,华夏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行、四川长虹佳华信息产品有限责任公司、北京融科盛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在北京举办战略合作签字仪式,三方将共同打造一个全新的融资平台,为长虹佳华的广大中小IT经销商合作伙伴提供专项短期融资和及时的结算服务。
根据协议,华夏银行专门打造了一个名为“成长快线”的融资新平台,专门服务于长虹佳华的下游经销商。长虹佳华的经销商在销售订单下达后,可在长虹佳华的电子商务平台中选择“成长快线”支付模式,通过融科盛达的平台与华夏银行对接,获得专项短期融资,款项将作为经销商的购货款直接汇入长虹佳华的账户。这种模式实现了经销商、长虹佳华与华夏银行之间的三赢格局。
近三年是长虹佳华高速成长的三年。2011年,长虹佳华实现销售收入超过130亿元,增长57%。而此前的2010年和2009年,其销售收入的年增长率也分别达到52%和46%。
“今年第一季度,我们的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4%,距离我们全年增长30%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需要我们在多方面采取措施。帮助我们的下游合作伙伴开拓新的融资渠道,让他们有更多的资金在业务上进行周转,对我们的经销商合作伙伴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支持手段。”长虹佳华总裁祝剑秋表示,“做帮助成长、支持成功的好伙伴”一直是长虹佳华的经营理念,长虹佳华期望能通过携手华夏银行来共建一个面向IT行业中小经销商的融资平台,为他们的快速成长提供有力的支持,这也是 “好伙伴”理念的一次具体落实。长虹佳华还将以合作协议的签署为契机,依托自身强大的营销、业务、人才和资金优势,力争为更多的中小经销商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多角度、全方位和优质高效的专业化服务。
将主要目标定位于中小企业客户的华夏银行,一直试图实现与众多中小企业的对接。华夏银行北京分行行长樊燕明介绍说,华夏银行不仅专门推出小企业金融服务品牌“龙舟计划”,还根据小企业成长周期,规划了“创业通舟、展业神舟、卓业龙舟”三大产品系列,整合创新了融资、结算、理财等35个产品和服务方案。
篇8
一、现行股利分配方式
股利分配是指企业向股东分派股利,是企业利润分配的一部分,其分配方式有股票股利、现金股利、财产支付方式和负债支付方式。现金股利是股利支付的主要方式。现金股利分配一直是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它不仅关系到企业、投资者的利益,而且对企业的债权人及相关利益者也有很大的影响,它涉及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二、影响我国汽车经销商现金股利政策的因素
第一,公司成长能力。
公司成长能力是指企业未来发展趋势与发展速度,其中包括企业规模的扩大,利润和所有者权益的增加。公司成长能力随着市场环境、公司年限、资产负债率、盈利能力、市场占有率等的变化而变化,它反映了公司未来的发展前景。一般来说,刚创建的汽车经销商由于规模偏小、品牌的宣传力度不足、整体的销售及售后服务水平欠佳,所以公司总资产增长率不高,净资产增长率不大,从而体现其公司成长能力薄弱,公司的现金股利分配偏少。随着汽车经销商产品线的扩大,品牌宣传力度的加强,公司发展便会迅速,从而进入成长阶段。而成长期的经销商更需要资金去扩大投资、改良各方面的服务,所以公司更倾向于不发放股利。当经销商在各种车系的营销方面都做得很到位时,其采购成本就会不断降低,规模效应也得到充分体现,此时进入了成熟期,那么这时汽车经销商便有可能发放较多的现金股利。随着竞争对手新品种的出现、汽车数量、质量的不断提高,进入成熟期的经销商就会慢慢失去优势,从而进入衰退期,这时,企业一般不发放现金股利。所以,经销商的成长水平对现金股利的分配有一定的影响。
第二,盈利能力。
盈利能力一般可以用净资产收益率等指标来衡量,当汽车经销商能够从各个方面有效提高顾客价值,创造出比竞争对手更具创新、更具特色、更高信誉、更难以超越的销售能力时,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就会不断提高,那么盈利能力就会不断加强,利润也随之提高,结果是汽车经销商更有可能发放较多的现金股利。
第三,偿债能力。
一般来说公司的偿债能力越强,公司的股利分配就会越大。衡量偿债能力最常用的指标是资产负债率,公司的资产负债率越低,说明其偿债能力越强,而资产负债率越高的话,不能偿还到期债务的风险越大,特别是当库存车辆越多,旧车辆得不到清理,导致资金短缺,汽车经销商再融资采购新车辆的话,就会积累越来越多的负债,从而会出现财务状况恶化及资本结构的不合理。此时公司分配股利的可能性会很小。反之,就会加大现金股利的发放。
三、规范我国汽车经销商现金股利政策的建议
第一,汽车经销商应加大其自身的管理系统能力。
汽车经销商销售服务核心流程的提升和完善无疑影响到汽车制造商及其自身的整体销量,所以经销商只有不断的完善其组织框架、科学的流程设计及人员分工,完善培训体质,才能为整个营销网络的打好铺垫,从而为规范现金股利政策做好基础准备。
第二,汽车经销商应不断提高其营利水平及经营管理水平。
汽车经销商应当采购优质产品、改善促销手段、研究定价方法、加强销售顾问的服务水平、挖掘新顾客、维系老顾客、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从而为公司创造更多的利润,为稳定现金股利分配提供可靠地保证的保证。
第三,汽车经销商应采用合理的资本结构。
只有采用合理的资本结构,才可以使汽车经销商在获得财务杠杆收益的同时,有效地降低其财务风险和资本成本。现阶段,我国资本市场还不成熟,无论是中小企业还是上市公司融资渠道不多,汽车经销商从资本市场上获取资金得能力相当有限。所以经销商为了正常运转公司,更倾向于保留资金而不是发放现金股利,这严重侵害了投资者的利益。所以,加大力度发展资本市场,拓宽融资渠道,使各种融资渠道的资本成本率保持平衡,能使汽车经销商避免增加留存收益满足其资金需求,从而保证稳定的股利分配。
第四,完善现金股利政策有关方面信息的披露。
篇9
一、厂商银业务的内涵
目前开展的厂商银业务包括:保兑仓、银企商(企)、先票后货、动产融资差额回购、集群式供应链融资业务等,因提供这些业务的商业银行不同,具体名称不同。为便于分析,现用甲方、乙方、丙方分别代表钢铁企业、经销商和商业银行,现将银行1—5(分别为5家真实的、不同的商业银行)对三方合作(个别涉及到监管方或监管仓库)业务的定义或解释列举如下:
银行1:厂商银三方合作。甲乙双方同意以银行承兑汇票作为双方买卖合同的付款方式,并由丙方作为汇票的承兑银行。丙方有权自主决定是否给予乙方授信,以及授信的有效期限、数额和条件。
银行2:集群式供应链融资业务三方合作。由乙方按照与甲方签订的每一份具体销售合同规定,在所有销售合同的有效期间内,向丙方申请承兑以甲方为收款人的银行承兑汇票,作为在销售合同有效期间内的订货预付款和结算货款。丙方有权按照自身的业务规则和条件决定是否给予乙方承兑的授信、授信的有效期限、数额和授信的条件。
银行3:保兑仓业务。乙方根据与甲方签订的《购销合同》,向丙方交存一定比例的保证金,申请开立银行承兑汇票,专项用于向甲方支付货款。甲方凭丙方出具的提货通知单向乙方发货。乙方在银行承兑汇票到期日前规定天数内未足额备付时,如果甲方根据丙方出具的提货单所发出的货物货款总值少于依据本协议甲方收到的、乙方开出的、丙方承兑的、以甲方为收款人的银行承兑汇票总金额,则甲方对该差额部分返还给丙方。银行3:银企商(企)合作。乙方以甲、乙双方签订的《产品销售合同》项下的货物为质押,向丙方申请一定额度、一定期限的货权质押授信额度。乙方根据购买钢材的月度计划量,在其授信额度内向丙方申请开具计划所需的银行承兑汇票,并向丙方交足该批银行承兑汇票总额一定比例的保证金,银行承兑汇票的收款人指定为甲方。
银行4:先票后货标准模式。丙方愿意为甲乙之间的付款订货和货款结算提供授信融资支持。甲乙双方同意以银行承兑汇票作为双方贸易合同的付款方式,并由丙方作为汇票的承兑银行,甲方作为汇票的收款人。
银行5:动产融资差额回购。乙方履行购销协议存在资金缺口,由丙方在融资授信额度内向乙方提供融资,甲方根据本协议约定按丙方指令进行发货,融资到期时对所收到的货款与发货金额之间的差额向丙方予以退款。可见,这些业务虽名称不同,但实质差别不大,主要是指在钢铁企业与经销商的业务中,为加强钢铁企业、经销商、商业银行三方之间的互利合作,确保钢铁企业和经销商销售合同的履行和钢铁企业及时预收货款,由商业银行为钢铁企业和经销商之间的付款订货和货款结算提供服务,经销商以银行承兑汇票为结算支付工具,银行控制货权,钢铁企业对承兑汇票保证金以外敞口金额部分,或钢铁企业未按照协议规定履行发货义务的,或经销商违约时,以退款承诺、承担连带还款责任、协助银行对货物进行销售调剂等作为担保措施,买方缴纳保证金,凭银行提货通知书提货的融资结算模式。在本文中统称为厂商银业务。
二、厂商银在钢铁企业应用的必要性
1.厂商银是钢铁产品贸易特点所决定的
在钢铁产品贸易中,经销商通常需要向钢铁企业预付货款,然后提货,需垫付大量款项,需要大量流动资金。通过厂商银解决经销商资金不足问题,是经销商所希望的,这同时为扩大钢铁企业销售量创造了条件。另外,钢铁产品具有易变现、价格稳、不易变质、便于保全等特点,适于开展此业务。
2.厂商银是钢铁企业应对市场竞争的需要
当前,钢铁业竞争激烈,市场波动频繁,营销难度加大。稳定营销渠道,扩大销售量,提高效益,是营销工作乃至企业发展所必需妥善解决的问题。开展厂商银业务,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因为该业务能够为客户提供融资来专门用于购买钢铁企业产品,这样既可解决客户资金短缺的问题,又可扩大钢铁企业的产品销售量。
3.厂商银是建立营销价值链的需要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钢铁生产技术的进步、市场竞争的加剧,钢铁企业应建立“大服务”体系,其中包括与客户建立共创、共赢的价值链,巩固与客户的关系,抵御市场风险。开展厂商银、保兑仓业务是服务客户的有效途径,是打造营销价值链的有力措施。
三、厂商银的操作
开展厂商银业务,应规范操作,严格管理。通过全流程管理,控制风险,实现与客户的共创共赢,为钢铁企业创造效益。具体应做好以下工作。
1.协议洽谈签订阶段
对客户选择、合作协议洽谈、起草、修订、签订进行严格控制。特别是对退款承诺、承担的连带还款责任、协助银行对货物进行销售调剂及如何提货等条款进行认真审核,应争取采用对钢铁企业较为有利的条款。
2.业务执行阶段
采取专人负责、做好记录、合同标注、按银行通知交付、明确保险、及时退还资金余额等措施。(1)专人负责。对于厂商银协议要认真研读,把握履约要点,指定专人负责其具体履行。(2)做好记录。对于属于厂商银来款的,进行专门的登记,并定期与客户和银行核对。(3)合同标注。对于使用厂商银来款签订供货合同的,应在供货合同中注明。(4)按银行通知交付。要严格按照协议的约定要求排产、发货。(5)明确保险。对于厂商银协议中约定在运输钢材时要办理货物运输保险的,应在办理委托运输时落实。3.归档与保管业务告一段落后实行归档与保管。每一协议执行完毕,应将厂商银资料装订成册,按购销合同归档的要求进行归档。四、厂商银实施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1.实施的效果对某钢铁企业开展厂商银的情况进行了调查了解。2009年,该企业共与15家经销商通过多家商业银行开展了厂商银业务,取得了以下效果:(1)巩固了与客户共创、共赢的价值链合作关系。(2)稳定、拓展了销售渠道,有效地促进了业务发展。仅通过此项业务,全年实现销售收入30亿元,为企业创造了效益。(3)有效地控制了风险。
2.问题和不足
经调查了解,在钢铁企业以往开展的厂商银业务存在以下问题和不足:(1)缺少规范的管理和控制。在经销商与钢铁企业的贸易额中,银行承兑汇票约占40%~50%,但因为通过厂商银、保兑仓业务和通过其他银行受信业务所获得的银行承兑汇票没有任何区别,再加上没有详细准确的记录,使得对通过厂商银开展的业务难以准确掌握。(2)对开展厂商银业务的客户缺少评价,造成开展此项业务的客户未必是钢铁企业所需要的。(3)存在一些风险。根据某些厂商银版本条款,经销商的不作为或经营风险对生产商形成一定的威胁。尽管钢铁企业有权向经销商追索有关费用,但经销商如出现资不抵债或破产,将使钢铁企业遭受无法弥补的损失。同时,也可能出现利用银行承兑汇票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
五、结论与建议
1.厂商银风险可控
厂商银作为一种融资手段和结算工具,对钢铁企业、经销商和商业银行都是有利的。尽管对钢铁企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风险,但风险清晰明确。个别版本的厂商银条款中约定了钢铁企业对经销商的违约承担连带责任,但通常同时约定了钢铁企业对经销商具有追索权。只要经销商具有偿债能力,对钢铁企业来讲就是安全的。总的来讲,在研究和接触到的厂商银条款中,均体现了“亲兄弟,明算账”的原则。因此,只要规范管理,就可以控制风险,创造效益。那种对厂商银风险扩大化的观点是不可取的。
2.经销商的选择十分重要
应将签订厂商银的经销商界定为订货量大而稳定的经销商,或者具有发展潜力的经销商,并在具体条款中坚持尽量不对外提供担保,特别是不对经销商的违约提供担保。
篇10
一、应收账款融资模式
应收账款模式是指卖方(供应商)将赊销贸易项下的未到期的应收账款质押或转让给银行,由银行向卖方(供应商)提供融资的业务模式。在基于供应链的应收账款融资模式中,供应商、核心企业和银行都参与到融资过程中,核心企业在整个业务运作中承担反担保的角色,一旦融资企业出现违约情况,核心企业有义务对银行的损失进行补偿。
应收账款融资根据应收账款质押与转让方式的不同又分为应收账款质押融资和保理融资。应收账款质押与保理的区别在于,应收质押融资的第一还款来源是处于供应链上游供应商的销售收入,第二还款来源是供应链核心企业给付的应收账款;而保理融资的第一还款来源是供应链核心企业直接给付给银行的应收账款,第二还款来源是供应链上游供应商的销售收入。目前,保理业务在国内的应用最为广泛,因此本文将重点介绍保理业务的运作模式。
保理又称保付,指卖方将赊销项下产生的应收账款转让给银行(保理商)而提前回笼资金,银行受让应收账款向卖方同时提供融资、销售分户账管理、应收账款催收以及坏账担保等综合。在保理业务中,银行重点关注核心企业的还款能力、交易风险及整个供应链的运作状况,避免了仅仅针对自身实力有限的上游供应商的信用评估和担保条件,借助核心企业较强的实力和良好的信用,有效降低银行的信贷风险。
保理模式如图所示:
保理业务模式流程图
二、保兑仓融资模式
保兑仓业务是基于供应链上下游和商品提货权而发放融资的一种业务模式,主要用于满足供应链下游经销商在预付账款方面的融资需求。保兑仓业务以银行承兑汇票作为产品媒介和融资工具,通过供应商、供应链经销商、第三方物流公司和银行签订的四方合作协议,解决经销商的资金短缺,同时促成核心企业的批量销售,银行和仓库也因此获得了收益,最终实现多方共赢的局面。
保兑仓业务在供应商承诺回购的前提下,银行以控制经销商向供应商购买的商品提货权为条件,向经销商提供融资;经销商实现销售以后,以销售回款偿还融资,同时银行依据相应金额逐笔向经销商释放货权。在此过程中,银行还会引入第三方物流公司对货物进行全程监管,以规避信贷风险。
保兑仓业务通过定向融资保证了供应商和下游经销商物流和资金流的稳定。物流方面,供应商收到银行的资金,根据银行的指令将物流转移至指定仓库由第三方物流公司进行仓储监管;银行收到销售回款,第三方物流公司根据银行的指令分批向经销商放货,直至合同项下货物全部归经销商占有,物流流转结束。资金流方面,银行根据经销商的融资需求放款至核心企业账户,供应商放货,银行委托第三方物流公司进行监管;随着经销商销售进度的不断推进,银行根据经销商的资金回笼情况,向第三方物流公司发出分批放货指令,直至经销商的销售回款全部覆盖银行的信贷敞口,经销商取得剩余的全部货权,资金流流转同步完成。
保兑仓模式如图所示:
保兑仓业务模式流程图
三、融通仓融资模式
在供应链融资中,针对供货商的应收账款占资可以选择应收账款融资模式,针对经销商的预付账款占资可以选择保兑仓融资模式,而对于在存货上占用了大量资金的核心企业上下游供应链企业则可以选择融通仓融资模式。应收账款融资模式和保兑仓融资模式都引入了核心企业作为风险变量,属于标准的供应链融资模式,而融通仓可以独立于核心企业进行操作,固融通仓还可被用作保兑仓的接驳性产品。
融通仓融资是企业以动产作为质押向银行申请融资的行为,主要用于满足企业从“付出现金”到“收回现金”期间的资金需求。融通仓是一种新型的金融服务。该业务模式与传统信贷业务相比较,关键的区别在于融资的担保方式。融通仓业务适用于那些由融资需求又不具备足够的不动产、有价证券或保证人等担保条件,但能够以自身生产经营中的原材料、半成品、存货等动产进行质押担保的企业。融通仓业务又分为动产质押和仓单质押两种模式。
第一,动产质押模式。动产质押业务是银行以借款人的自有存货等动产作为质押物,向借款人提供融资的业务。在办理融资时,借款人需将合法拥有的动产交付银行指定的第三方物流仓储公司进行监管,但动产的所有权不发生转移。
借款人通过动产质押业务既可以获得融资,又不影响动产的正常周转。动产质押业务支持流动资金贷款、银行承兑汇票、进口信用证、国内信用证和保函等多种融资方式。对银行而言,动产质押有利于培育潜在客户,银行作为供应链各节点上资金的提供者,通过与第三方物流公司进行合作,不仅可以规避信贷风险,而且可以进行延伸服务,以物流公司的客户为核心,拓展其上下游客户,使得核心企业、一系列的上下游企业和物流公司的资金流在银行体系内实现封闭循环,不断扩充银行的客户规模。在动产质押业务发展过程中,随着客户需求的逐步升级,形成了两种主要的运作方式。
其一,动态动产质押业务,即核定库存质押业务。在动态动产质押方式下,银行给予借款人一定的授信额度,并根据动产的品种和借款人的资质设定动产质押率。在动产价格上涨或不断有新的动产验收入库的情况下,质押率将低于设定值,借款人可自行向物流公司提出提货或换货的申请;反之,在动产价格下跌又没有新的动产入库的情形下,质押率将超出设定值,银行将通知借款人必须于合理时间内存入足额保证金或增加质押动产,保持质押率不高于最初核定的质押率。
其二,静态动产质押,即非核定看库存质押业务。在静态动产质押方式下,银行也予借款人一定的授信额度,并核定动产质押率。但是借款人不得随意提取或更换已设定质押担保的动产,借款人追加保证金、归还银行贷款或增加其他担保的情形除外。
动产质押模式如图所示:
动产质押业务模式流程图
第二,仓单质押模式。仓单质押业务是银行凭借款人持有的以其自有的存货等动产存放专业仓储公司而得到的仓单进行质押,向借款人提供融资的业务。银行根据货值核定融资金额,同时由仓储公司对质物进行监管。
仓单质押作为一种新型的融资模式,为银行拓展服务项目,开辟新的融资发放渠道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仓单质押一般分为标准仓单质押和非标准仓单两种模式。
其一,标准仓单是由期货交易所指定交割仓库在完成入库动产的验收、确认合格后统一制定并签发给货主,经期货交易所注册生效的提货权凭证。注册后的标准仓单可用于交割、交易、转让、抵押、质押和注销等。标准仓单质押是指银行以借款人提交的标准仓单作质物,并按照仓单价值的一定比例向借款人发放融资的授信业务。
其二,非标准仓单是由经银行评估认可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签发的,说明受存动产情况的权利凭证,非标准仓单项下的动产多指在生产及流通领域具有较强变现能力的通用产品。非标准仓单质押是指银行以借款人提交的非标准仓单作质物,并按照仓单价值的一定比例向借款人发放融资的授信业务。
仓单质押模式如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