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07 16:39: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社会工作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社会工作论文

篇1

一、研究课题

族群社会工作:新概念的提出与探析

二、研究缘起与研究目的

2011年9月,在经历一番机缘曲折之后,终于笔者背上行囊踏上了南下云南民族大学继续学习社会工作的列车。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而云南民族大学是中国民族学、人类学和社会学的研究重镇。学术研究,特别是社会工作研究,是面向人群的,是在地化(localization)的。如何发挥这一区位及院校资源优势,更好地提升自己的学术能力,丰富和拓展社会工作研究,成为笔者思考的重要议题。

由于民族院校的缘故,从学校氛围,到师资结构,以及主要研究方向均与民族议题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这种氛围的熏陶下,笔者开始系统地学习民族学、人类学的相关知识。在这个学习过程中,笔者系统地了解到中国的民族发展史,民族建制史,开始深入了解和理解中国各民族的特色、特点与差异。这样的学习,让笔者对社会工作中所讲的“个别化”原则的深意和重要性的理解更加深刻。特别是在完成课业之余,有幸参与了一项关于佤族的专项课题研究,从而使笔者从个案的角度对“民族”概念的理解更进一步。正是在这一课题的研究过程中,笔者开始以社会工作的视角思考,社会工作从业者①以现有的“民族”知识体系是否能够顺利地进入案主的生活世界;面对不同民族的案主,社会工作从业者应当如何提供专业的服务;面对同一民族不同分支的案主,社会工作从业者应当如何提供专业的服务。

带着上述问题,笔者开始了对民族社会工作相关研究成果的研读和学习。对于中国学术界而言,社会工作本身是一个新的知识领域,而对于社会工作界而言,民族议题更是一个新的研究方向。所以,笔者能够查阅到的相关研究成果十分有限,在基础概念体系和理论架构等方面还处于探索阶段,目前尚未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面对这样的研究现实,笔者萌生了一种系统梳理和研究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形成系统的民族社会工作知识体系的盲目的初生牛犊不怕虎般的学术“野心”和天真的学术使命感和责任感。

笔者的不自量力很快得到了“惩罚”。从研读和学习中国的相关文献开始,笔者就注意到学者们在民族社会工作的基础概念使用上各有千秋。如何梳理,如何取舍?笔者陷入了困境社会工作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社会工作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于是,又回过头来仔细研读民族学、人类学和社会工作的基础理论着作,面对着汗牛充栋般的理论着作,“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知识体系,反观自己的初衷,笔者开始萌生一种老虎吃天一般的忧伤。

于是,笔者思考和研究的目的变得更加务实而具体——到底怎样的命名才是符合社会工作专业特点的,到底怎么样的基础定位才是切合社会工作实务开展的?于是,在综合分析了众多相关概念以后,“民族”和“族群”这对冤家很自然的成为了笔者的困扰。在看完“民族”与“族群”的“恩怨史”之后,笔者依然是一头雾水,两者之间如何选择,依然没有眉目。无奈之中,笔者又开始反观社会工作的基本价值定位。社会工作是“以生命影响生命”的一门科学和艺术,它关照的是社会情境中,生活世界中的非结构性的具体的人。这是专业社会工作服务的基本出发点。在此基础上,检视和梳理外在建制化与人之间的各种互动形式,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对人的各种影响,再以专业的方式方法消解人与建制化之间的矛盾,从而达成人“诗意的栖息”。那么,如何理解人呢?马克思讲,“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显然,民族性是人的“一切社会关系”的一种,是人的基本属性之一。从1950年开始,中央和地方民族事务机关组织专门工作队伍,对全国各地提出的400多个族群名称进行识别,到1983年共确认了56个民族,构成了中国现行的民族体系。

这也成为中国开展民族工作、民族研究的一个重要的不可讨论的前提社会工作。然而,对于专业社会工作服务来讲,视角定位越靠近案主的社会情境和生活世界就越容易达成对案主的理解,也只有在这种理解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开展有助于案主的专业社会工作服务。从这个角度来讲,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的56个民族体系略显笼统,并不能直接抵达案主所处的社会情境、生活世界。另外,荀子说,“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每一人都处在大大小小不同的“群”之中,人在这些“群”中获得必要的社会化,从而形成人对“群”自我认同与社会定义。大体来看,56个民族的族称体系,更多只是基于各种需要的权宜之举。在民族识别前每一个民族都有着多种自称或他称,每一种称谓都有着一定的社会渊源,它可能是一段历史,可能是一种关系,可能是一种崇拜,总是每一个称谓都深深地嵌入在相关人的生命之中,影响着他/她们的社会化与自我认同。一定程度上说,每一种称谓背后都是一个“群”,不同的称谓意味着不同的“群”,虽然民族识别基于科学和理论对他/她们进行了合并,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她们之间基于历史、文化和习俗等方面的差异不存在。

三、论文结构安排

本文在行文上主要按照引言——概念提出背景——相关概念辨析——民族社会工作的局限——族群社会工作提出的理论依据——族群社会工作概念的提出与阐释——结论的逻辑展开论述,共分为六个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概述了本文的思路历程和主要内容,对国内外相关概念的使用情况进行了综述,阐述了文章主要结构与研究方法,并对研究的难点和创新点进行了说明。

第一章主要从中国族群发展现状和趋势的角度阐述了专业社会工作介入族群议题的必然,并从社会工作专业化,服务领域细分和民族工作机制创新两个方面诠释了专业社会工作介入族群议题理论研究与实务实践兴起的原因。

第二章主要对专业社会工作介入族群议题相关的核心概念“族群”、“民族”和“社会工作”进行界定和分析,并对国内外相关概念进行了系统全面的辨析。

第三章主要对民族社会工作的提出和应用情况进行概述和分析,并从未能把握和体现民族议题发展的趋势和主要矛盾等四方面阐述民族社会工作概念的局限性。

第四章主要概述族群社会工作概念提出的理论依据,包括族群理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多元文化理论;生活世界与公民社会理论;社会工作建制化与二律悖反命题;社会工作个别化原则。

第五章提出族群社会工作概念,从体现和把握了民族议题发展的趋势和主要矛盾等四个方面论证了族群社会概念的正当性,界定族群社会工作的概念,并从服务对象、关注的议题、主要分类和基本原则几个方面对族群社会工作进行了阐释。

结论与讨论部分对本文的主要结论进行了梳理,并对本文存在的缺陷和继续研究的空间进行讨论。

四、研究方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句古训充分揭示了方法的重要性。从一定程度上说,方法决定了结果的可靠性。所以,如何选择研究方法则是研究的关键社会工作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论文。

选择什么样的研究方法,首先要看选题的本体的性质和特点,其次则受研究者的学术背景影响明显。

五、研究难点与创新点

难点:从全球社会工作发展的角度来看,社会工作正处在一个尴尬的时期,一面是蔓延至今的疑问——“社会工作是不是一个专业,一面是“社会工作的终结的耸人命题。中国社会工作的重建正是在这个时候。这致使我们在重建过程中,没有成熟理论体系可以学习和借鉴,只能长时间的处于迷茫与彷徨之中,摸着石头过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本土化。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WiseMedia

篇2

    2、个案工作的要素:服务对象是遇到困难的个人或家庭、个别化的工作方式(一对一)、工作目标是个人与环境的关系协调。

    3、个案工作的含义:是一门专业工作方法;是一连串的工作过程;工作目标是增进个人与社会环境的适应;对人的尊重是个案工作的基本价值观

    4、尊重和肯定人的价值是社会工作的基本价值观,也是个案工作帮助服务对象的基本原则。

    个案工作的本质:协调服务对象与社会环境之间的适应状况,恢复和增强个人或家庭的社会功能

    1、个人或家庭具备了基本处理困境的能力

篇3

了解社会工作的人目前仅限于相关的学者和接受专门教育的学生及有限的社会人员。而在台湾和香港,社会工作、社会工作者(简称社工)是大众耳熟能详的词汇。目前我国还没有形成一种集体意识,就是社区管理还需要专业的人员,这从我国大多城市的社区管理人员都是大妈大叔这样的鲜有具备社会工作方法和理念的人就可以明显地看到这一点。有学者调查表明,居委会组成人员大多是退居二线的原政府、街道办工作人员和企业的下岗再就业人员。新兴的物业管理公司中工作的人员也主要负责社区硬件系统的设施维护和管理费用的收付,多是一些技术工人。居委会传统上是政府行政管理的一个基层单位,被人称为政府的嘴和腿,这种管理实质上是控制。在某些新型社区,服务性的物业管理公司填补了居委会的空缺,但管理较为混乱,服务不到位,近年出现了许多物业侵犯业利的事情。Teicher认为,一个社会工作行政者比其他的行政工作者更能胜任社会服务机构的管理工作。他说,一个社会行政工作者的成就在于运用知识和信息做出判断的能力,这种为了针对人们的服务,富有智慧地履行职责和领导机构的能力,必须通过专业的社会工作教育和经验以及我们一直坚持的社会工作价值和理论的结合才能实现。既然是服务,社区管理机构可以是社会福利机构,管理者的任务是实践、贯彻社会福利机构的目标。这些目标包括探询、发掘社区的社会福利需要,确定服务目标,获取各种资源,指定详细的服务计划,组织协调工作人员,评价服务的效果等。

二、学校接受社会工作行政教育的人懂得更多的人际交往的技巧

只是可能缺乏管理学的知识和社会工作的理念。所以,如果专业的社会工作行政人员如果多一些实践经验,基层社区管理人员多一些专业知识,则相得益彰。而且,我国更需要专业的社会工作行政者,这也是我国的传统文化和管理体制所决定的。传统上,我国社区管理是自上而下的管理方式,政府对社区有自上而下的监控能力,虽然1989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了居民委员会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但居委会的自治性一直没能得到落实。目前,居委会实际上仍然是街道办事处的一个执行机构。从居民看来,他们缺乏民主意识,很少积极主动参与到社区管理和建设中来。儒家文化圈内的新加坡和日本的社区管理都具有类似的特征。所以说,我们现在迫切的任务是需要有更多的既有专业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一方面,我国很多的大中专院校(有近两百所)开设了(尤其是近几年)社会工作专业,其中都会有社会工作行政课程。另一方面,我们很多城市社区的管理人员接受了长短期社工培训。

三、存在的一个问题是

很多大中专院校毕业的社会工作的学生不愿意去社区工作,在我国,这种工作的社会地位,经济收入还不够理想。再者,根据笔者带学生去社区实习的经验,学生并不认为社区的很多工作是“值得”他们做的。学生在社区的工作大多是琐碎的杂活,比如录入、整理资料、写黑板报,甚至是打扫卫生。所以,针对这种情况,首先,有可能的话,提高社区中高层管理人员的薪金水平;其次,鼓励学生从基层干起;第三,让学生尽快地上手其本职工作。从国外经验来看,很多学校的社会工作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看好,薪酬较高。密歇根大学社会工作学院在1968-1972年进行了一次跟踪调查,专攻社会行政领域的毕业生未就业率低于3.3%,薪水较高,40%以上的人每年的工资超过14000美元。全美社会工作协会的调查表明,全职的社会工作行政者的年薪超过其他种类的社会工作者,1958年,超过50%的社会工作硕士已经或要申请社会工作行政管理的职位。问题是,社工行政专业教育这种培养目标是长期的,不能在短期内解决我国目前社区管理专业人才短缺的局面。所以,现在最有效的办法是:一是对现在的社区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位于北京大学的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在培训社区管理的干部上面做了很多探索,也取得了一些经验。这些社区管理者有了理论并进行反思之后,可以成为非常有能力的人。二是推广社会工作职业认证资格考试,使之发动和吸引社会的智力资源。

四、结语

篇4

关键词:工会;作用;企业

一、前言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越来越激烈,工会在企业的发展中至关重要。虽然一些企业在管理制度上有所完善,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改进,在经济突飞猛进的新时期,企业必须加强工会的管理制度,发挥其最大的作用,获取良好的经济效益。

二、企业工会的特点

企业工会在东西方企业中的特点和作用是不同的,西方国家企业工会管理的特点及作用:在西方国家,劳动者是完全处于劳动力市场中的,劳动者随时都在寻求着工作与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经济增长越快越有利于劳动力市场对劳动力的需求。企业工会的作用主要是代表了劳动者的利益。我国企业工会管理的特点及作用:我国企业工会的作用由我国的社会性质决定了它与西方国家企业工会的不同。我国工会法中明确规定:工会是职工资源结合的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发挥着国家主人翁的作用,可以通过各种途径与形式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等。在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企业工会为了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其职能已经发生了转变。工会作为职工利益代表的地位得到了充分的加强、工会在企业与职工之间的调节作用更加明显、工会将维护职工的经济利益与政治权益并重、将更多地依靠法律而不是行政的力量来开展企业工会工作

三、工会的基本职责

1、工会组织应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充分发挥广泛联系职工群众的优势,融入职工群众之中,了解职工的所思所虑,关心职工的喜怒哀乐,设身处地为职工着想,努力为职工说话办事。关心职工的工作生活,是党对工会工作的一贯要求,是企业发展对工会的客观要求,更是职工群众对工会的迫切要求。

2、工会的职能与职工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工会要更好地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就必须加强工会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工会组织建设。工会干部只有加强学习,依法维护职工利益,才能把工会真正办成“职工之家”,使职工真心实意地为企业服务。

四、当前我国企业工会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1、企业劳动关系协调难度加大

我国企业机构在近年来的改革逐渐深化,大部分企业的人事制度和劳动分配制度都有了较大的变化,这些改革和变化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我国企业内部员工劳动关系的复杂化。根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近几年出现的企业劳动纠纷和争议急剧增加,其劳资关系也逐渐的呈现出由个人劳动纠纷向集体劳动纠纷方向转变的特征。这主要是因为我国企业为了自身发展在改制的过程当中,没有协调好各方面利益而导致的劳务纠纷,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这些纠纷争议事件也呈逐渐增加的态势。而且我国当前很多企业经常由于买断工龄、解除劳务合同、裁员等措施导致了很多劳资纠纷事件,而企业工会在作为重要的协调部门由于这种复杂的劳动关系无法开展具体的协调工作。

2、收入分配不均,维权难度加大

自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行以来,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突出成就,同时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当前我国很多企业为了提高自身实力和竞争力,不断加大对科技人才的和高级管理人员的吸收入培养,在企业内部的收入分配上也过多的向高级管理人员和科技人才倾斜,但是企业中大部分的一、二线员工仍然处于较低的收入水平,企业内工资分配两级分化程度不断加深。由于企业内部收入分配制度的不完善,使得很多企业员工产生不满情绪,进而逐渐加大了分配收入差距过大等引发的一系列矛盾。但是工会作为协调部门并没能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协调沟通上,尤其是随着协调难度的不断增加,无法切实保障企业员工利益,甚至只能做到这一问题的了解和参与层面上,无法开展具体的协调管理工作。

3、新形势下传统管理方式不适应企业发展

我国企业改革继续深化和市场竞争愈发激烈的今天,高速的经济发展和激烈的市场竞争给企业工会的管理工作构成了巨大的压力,同时也为其提出了更高水平的工作要求。因为我国当前企业工会的管理水平和理论比较落后,需要进行大量的优化创新才能适应时展。其次,工会的管理方式已经无法同当前企业的发展情况相适应,无法贴近企业和员工的实际需求,在工作中甚至一度处于被动的状态。另外,工会在具体的管理工作当中所涉及的方面非常广阔,但是往往浮于形式,无法取得良好的成效,甚至为企业增添负担。

五、工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不能单靠理论上的说教,应该通过灵活多样、群众乐于接受的形式,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工会作为群众组织来发动、组织广大职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不仅能发挥党委或行政领导难以置换的效能,而且工会开展的工作或活动,其本身就能够有力推动优秀而又强劲的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1、工会具有健全的组织体系。

从企业、部门直到班组,按照法律规定都建立有工会组织,并且根据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随时调整工会组织,各级工会组织都有健全的工作制度和活动制度,经常组织职工开展各种活动,与职工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有利于动员和组织职工投入到企业文化建设中去。

2、工会拥有众多的活动阵地。

企业文化建设不是空洞的口号,需要扎扎实实的工作,看得见摸得着的活动,无论是宣传发动、教育引导,还是活动熏陶,都需要具备一定的场所和必要的设施,工会则拥有各种完善的文体活动设施。工会的这些设施,为动员引导职工投入企业文化建设,为职工开展健康有益的活动,为塑造健康文明"时代感强的企业文化氛围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3、工会拥有多种活动载体。

建设企业文化需要各种载体,工会可以发动职工参加各种协会和兴趣小组,如读书小组、主题演讲比赛、文艺会演、各种演唱会、体育运动会、摄影、书法展览、知识竞赛、岗位练功、业务技能比赛等职工喜闻乐见的载体,充分运用好这些载体,开展符合企业实际,贴近职工的寓教于乐的活动,对弘扬正气,培育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帮助职工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风尚,不断提高职工的思想道德和业务技术水平、科学文化素质,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职工队伍具有重要作用。

总之,企业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将有其新的内涵,需要去发展,去充实。它不是永恒不变的,它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将随社会的环境的变化赋予新的使命,需要长远的计划来实施,这就要求工会工作者要站在企业发展的最前沿,紧跟时代的步伐,充分认识到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工作的充当的主要地位,努力以科学规范的管理,建设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使我们的企业在全球经济化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企业的效益最大化。

结束语:通过对工会工作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分析,进一步明确了工会在企业发展应用中的方向。因此,在企业的后续发展中,要不断提高工会工作管理方面的进一步发展,加强完善工会制度在企业发展中的应用,确保企业的经济增长。

参考文献:

[1]魏兰英,孙景山 工会在构建和谐企业中的作用 中国工运 2006年

[2]许峰 工会如何在企业文化中发挥作用 成功教育 2010年

[3]王永和 新形势下加强企业职工民主管理的途径 当代矿工 2009年

篇5

关键字:工会;企业文化建设;核心地位

Abstract : The trade union in the core position of trade union organizations are by nature and the basic functions of decision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orporate culture. A union in the enterprise culture construction plays an irreplaceable role, on the other hand, the corporate culture is a kind of advanced group consciousness, it can not spontaneously form, nor in the enterprise practice can come very naturally to produce, only rely on the unique function of trade union.

Key words: trade unions; enterprise culture; core position

中图分类号:D412.6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1-0020-02

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它包括文化观念、价值观念、企业精神、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历史传统、企业制度、文化环境、企业产品等,其中价值观念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工会组织作为党联系职工的桥梁与纽带,由其性质与职能决定了它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占据了核心的地位。

一、工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企业文化是企业目标在长期的生产经营中建设中形成的,被广大职工群众接受的共同行为,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有利于增强企业活力。工会性质与职能决定了在参与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中,有不可替代的组织优势和强大的号召力,其重要作用表现如下。

(一)增强职工的归属感,在履行职能中创新工会工作。工会工作的维权、教育、参与、建设等职能,就在于提高职工综合素质,使企业文化建设具有广泛的基础,因此它既是工会工作独特的组织优势,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两者可以达到相互促进。

(二)丰富活动载体,在服务大局中凝聚职工队伍。工会是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是职工的“娘家”,因而对职工具有很强的号召力和凝聚力。工会工作的对象和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都是职工群众,工会社会职能也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有紧密关系。工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能够起到能动作用。充分利用工会的组织优势,将提高企业文化建设的品位。

(三)弘扬主旋律,在宣传引导中培养共同价值观。抓典型是一种常用的、有效的工作方法,典型抓好了,可以起到“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作用。工会可以通过对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的评选表彰活动,宣传他们的事迹,弘扬他们身上所体现出的企业精神,陶冶职工的情操,培养职工群体意识和良好的共同习俗和道德风尚。

(四)提高职工素质,在和谐发展中营造浓厚氛围。企业文化建设是富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企业个性和先进文化的高度统一,是职工不竭的精神动力,在各种活动中灌输企业文化理念,能够帮助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工会组织职工广泛开展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革新创新等活动来激发职工的劳动热情,能够帮助职工树立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奉献社会的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风尚。

二、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必须依靠工会

企业的生命维系于它的文化,文化底蕴越深厚,个性越鲜明,企业就越有生命力。企业文化作为一种先进的群体意识,不可能自发地形成,也不会在企业实践中自然而然地产生,只能靠工会的独特作用。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职工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而工会作为企业的重要组织之一,由于其得天独厚的群众基础条件,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具有一定的优势。

而要发挥工会的作用,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应该主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第一、要注意发挥企业文化的凝聚作用,把职工的追求和企业的追求紧密融合到一起。工会组织一直以来在情感凝聚和组织凝聚上做了大量细致入微的工作,但从企业文化建设上来讲,不管在情感凝聚和组织凝聚方面做出了多少努力,如果不对职工明确告知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也很难真正地把职工思想凝聚起来。因此,在新的形势下,工会组织在积极参与企业发展战略研究的同时,更应重视企业发展战略在职工中的宣传、讲解和贯彻,让职工看到前途和希望,理解并认同企业正在进行的各项改革措施的深层含义,把职工的追求与企业的追求紧密融合到一起。

第二,要注重发挥企业文化的导向作用,把职工的价值观与企业的价值观紧密融合到一起。工会组织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要注重培育企业和职工新的思想观念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首先,要推动企业树立创新意识,营造鼓励干部职工按照“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培育企业核心价值观。其次,工会组织要善于发现先进典型,注意培养和造就楷模。要使楷模融于群众之中,使他们的优秀品格、模范的言行及感人的形象,成为群众敬佩、认同和效仿的对象。

第三,要注意发挥企业文化的约束作用,把职工的职业道德与企业道德紧密融合到一起。企业文化的约束作用是企业通过开展制度、道德和礼仪建设活动,所形成的优良思想文化氛围,对企业职工产生内在规范作用。企业文化的约束是企业管理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是保证企业各项工作的落实和生产效率提高的一个重要条件。

篇6

近年来,随着社会转型和利益格局的调整,各种矛盾纠纷不断增多,各种关系错综复杂。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已成为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重要因素,也是新时期摆在各级领导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试着从“排查的早,发现得了,控制得住,解决得好”的工作原则,就司法行政机关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进行初浅探讨。

一、新形势下社会矛盾纠纷的成因与发展趋势

当前,社会矛盾纠纷呈现出面广量大、触发点多、突发性强、升级快、主体多元化、内容复杂化的特征,特别是城市、城乡结合部、广大农村的矛盾纠纷呈多发状态。

(一)当前社会矛盾纠纷的主要类型。一是改革进程中因配套措施不到位引发的矛盾纠纷。当前经济社会正发生深刻变化,经济结构深度调整,改革开放继续深入,导致了一些社会矛盾纠纷的产生,尤其是征地拆迁、重大项目建设等矛盾纠纷更为多发。二是政府管理过程中因行政行为的偏差引发的矛盾纠纷。政府有关部门在实施行政管理过程中,与被管理对象之间因出发点的不同,也容易产生矛盾纠纷。近年来,城管、公安、交警等部门与被管理的摊贩、车主和群众之间的矛盾纠纷较为常见,计划生育、帮贫扶困工作中的矛盾纠纷也时有发生。此外,个别政府部门工作人员不作为、乱作为也极易引发矛盾纠纷。三是市场经济深化过程中因经济利益冲突引发的矛盾纠纷。当前,利益冲突日益成为社会矛盾纠纷产生的根本原因。土地纠纷、民间借贷纠纷、承包合同纠纷、邻里纠纷、婚姻家庭纠纷和房屋宅基地纠纷、山林权属纠纷等涉及经济利益的矛盾纠纷也越来越多。四是突发性事件引发的矛盾纠纷。拖薪欠薪等劳资纠纷,交通肇事认定、赔偿和医疗事故纠纷等突发性事件也常常引发矛盾纠纷。

(二)新时期社会矛盾纠纷的变化和趋势

1. 类型多样化。在新形势下,矛盾纠纷已由传统的婚姻家庭、继承、赡养、邻里等民间纠纷扩展到征地拆迁、土地承包、劳动争议等以经济利益诉求为主要特征的新型矛盾纠纷。这类矛盾纠纷以利益冲突为特征,涉及政策、法律、经济和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调处难度大,易形成上访和,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点、热点问题。

2. 主体群体化。当前很多矛盾纠纷,如由征地拆迁、重点工程建设等引发的矛盾纠纷,由于纠纷主体利益一致,要求相似,往往“一枝动而百枝摇”,易造成,有的群众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或者串联上访,或者鼓动、支持、参与集访。

3. 内容复合化。当前纠纷内容,往往同民事、经济、行政、治安和刑事交织在一起,特别是近年来因征地拆迁、环境污染等纠纷,数量增加,诱因复杂,参与者的合理诉求与不合法方式交织在一起,多数人的合理诉求与少数人无理取闹交织在一起,群众的自发行为和一些人的别有用心交织在一起,给调处工作带来相当大的难度。

4. 矛盾易激化。过去的纠纷多发生在个人之间,调处时当事人的情绪也较为温和,现在的矛盾纠纷多由利益冲突引发,且大多发生在个人或群体与企业、基层组织、政府部门之间,有些群众一旦发生纠纷就找政府解决,有时将矛头指向政府部门,导致个人与组织、干部与群众之间矛盾不断上升。甚至还有相当一部分矛盾纠纷当事人抱着“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的错误想法,为引起政府关注而采取越级上访、集体上访形式,以求解决问题,情绪容易失控,行为较为激烈,给矛盾纠纷的调处带来相当大的难度和复杂性。

5. 群众片面维护自身权益。当自身利益与他人、集体、政府利益发生冲突时,有些群众片面要求维护自己的利益,只认对自己有利的“死理”,爱钻“牛角尖”,从而造成矛盾纠纷事态升级,调解难度增大。

二、我县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的做法和基本经验

近年来,我县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解工作在各级各部门共同努力下,强化民生理念,着力构建社会纠纷排查调处体系,成为了化解矛盾、构建和谐大关的稳压器,确保了大关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五年来,全县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共参与调解民间纠纷15061件,调解成功14910件,成功率为99%。

(一)健全调解组织网络,扩大化解纠纷的覆盖面

一是成立县级人民调解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副局长任副组长、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人民调解工作领导小组。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在县司法局,负责领导小组日常工作。涉及人民调解组织领导、决策调研、部门协调、检查评比、总结

表彰等重大事项,及时组织召开领导组会议研究确定。二是指导各乡镇成立人民调解工作协调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本级人民调解委员会及行政村、社区和企事业单位人民调解委员会工作,遇有重大、疑难、复杂矛盾纠纷,实行领导包案、部门联动,集中各方力量,联合调处化解。到目前为止,全县9个乡镇均成立了以乡镇党委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司法所负责人为副组长的人民调解工作协调小组。三是加强村级调解组织的监督管理,督促其成立人民调解工作小组,设置专门的调解室,就地就近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二)多管齐下,保证化解纠纷的质量

1. 加强司法所规范化建设。一是加大司法所的规范化建设力度,特别是加强司法所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装备建设。全县9个司法所均已设置了办公室、调解室、档案室,配齐了电脑、传真机、打印机等办公设备。二是建立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制定完善了学习培训、考核奖惩、目标责任、请示报告、内部管理、公开承诺、廉洁自律以及例会、统计、档案管理等制度,真正实现了靠制度管人、管事,有效规范了行政行为。

2. 加强调解能力建设。主要从业务培训、交流调解经验两个途径来抓。一方面,按照分级培训的原则,司法所主要对村(社区)及企业人民调解员进行培训;县司法局主要对乡镇、行业调解员的培训。另一方面,总结典型的调解经验和方法,加强对具体纠纷的指导,帮助调解员提高调解纠纷的能力。建立健全了以基本素质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的教育培训制度,多次组织基层司法所工作人员参加计算机、常用法律法规等业务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素质教育、法律知识、业务技能等内容,培训率达100%。

3. 建立规范的调解工作秩序。以落实“四项制度”为突破口,全面规范人民调解工作。一抓排查制度落实。包括:日常排查、定期排查、专项排查和特别防护期排查,做到底子清、情况明、判断准,工作对路。二抓预警制度落实。实行矛盾纠纷信息奖励制度,发动广大调解信息员积极提供矛盾纠纷信息,把触角延伸到社会的每一个层面、每一个角落,形成没有边界、没有范围局限的信息网络,确保矛盾纠纷“发现得了、预测得到、控制得住”。三抓调处责任制落实。按照“大事不出县、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问题不积累、纠纷尽早化解”的工作目标,对全县排查出来的矛盾纠纷进行全面梳理,并将责任落实到各司法所和责任人,协调有关部门和单位进行调处。四抓业务制度落实。针对人民调解工作缺失记录,受案、结案登记不全,归档资料收集不全,调解协议不够规范等问题,司法局和各司法所加强检查督导,要求各项记录及卷宗要前后衔接、环环相扣,既要将案件的主要事实记清,又要将处理意见、过程、结果记录在案,促进了基层调解组织业务规范化。

4. 积极探索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行政调解衔接机制。积极探索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行政调解衔接的工作路子,努力推动我县进一步形成“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司法行政牵头实施、相关部门协作联动、社会群众共同参与”的调解格局,提高政府行政效能,节约解决矛盾纠纷问题的成本。

5. 推行法律援助参与调解维稳工作机制。针对部分矛盾纠纷成因复杂、案情复杂、涉及法律问题复杂,调解难度很大的状况,将法律援助引入调解工作,充分发挥律师精通法律专业知识、接处案件经验丰富,以及居于中间人角色、容易取得群众信赖的特点优势,参与调解维稳工作。

6. 加强调解调处工作分析总结。根据工作需要,加强实地调研,按季度定期组织召开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分析会,及时分析当前社会背景对矛盾纠纷发生发展产生的影响,探讨解决重大的思路和策略,部署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具体任务和措施,有效将事件掌握在可防可控状态。

7. 突出重点,主动预防和积极化解矛盾纠纷。围绕县委政府关心的重点和难点工作,着眼推进我县有关征地拆迁、建筑施工专项调研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有针对性地开展 “两会”敏感期以及重大节日等特别防护期排查调处;综合运用法律宣传、法律咨询等法律服务手段,积极向群众宣讲政策法规,排查消除矛盾纠纷隐患和少数群众的抵触情绪。

三、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们在做好新时期社会矛盾纠纷调解尤其是人民调解工作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从深入推进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机制建设的角度来看,也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

1. 调解队伍有待进一步加强。目前,在村、社区调委会中,调解员一般由村、社区干部兼任;乡镇调委会中,调解员一般由司法所工作人员兼任,而目前我县乡镇司法所全是一人所,人员严重不足。随着大调解工作的全面推进,调解工作力度越来越大,工作量越来越多,兼职从事人民调解工作已不能适应新时期调解工作的需要。因此,要加强专职调解员队伍建设,采取由政府买单的形式加强调解工作。

2. 保障力度有待于进一步加大。虽然根据有关规定,调解工作经费已列入年度财政预算,为调解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相 对稳定的经济保障。但随着大调解工作的推动以及人民调解工作的进一步发展,调解工作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纠纷越来越复杂,因此需要更多的经费来保障此项工作的开展。

3. 司法行政部门唱“独角戏”,人民调解工作尚未形成合力。绝大部分矛盾纠纷都涉及到多个部门,但这些职能部门对矛盾纠纷调处工作的重视程度和调处力度不够,甚至根本没有参与纠纷调处工作,使司法力量显得相对薄弱,陷于唱“独角戏”的境地。

4. 部分乡镇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落实不到位。矛盾纠纷的预警机制不够健全,信息不够灵,渠道不够畅通,许多矛盾在苗头和萌芽状态没有被及时排查发现,而是在矛盾爆发后才知道,这给调处带来了困难。

5. 重处置轻排查。一些乡镇重处置轻排查,超前排查意识不强,工作主动性不够,往往造成了工作的被动;职能部门的责任不清,许多矛盾纠纷原本在苗头和萌芽时就能解决的,却由于职能部门的责任不清,相互推诿而错过了调处的最佳时机,使得矛盾进一步加剧。

四、构建矛盾纠纷大调解体系的建议

为进一步提高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出工作成效,构建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结合司法行政工作实际,笔者认为,应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建立健全矛盾调解组织体系,筑牢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保障基础

1. 增加乡镇司法所编制,解决人员匮乏问题。目前我县乡镇司法所均为一人所,不能满足日愈繁重的工作需求,人员匮乏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建议用地方事业编制为每乡镇司法所配置1至2名事业编制,解决乡镇司法所编制、人员匮乏问题,确保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2. 注重发挥基层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作用,在人员、经费、装备上加大投入,形成县、乡(镇)、村(社区)、组自上而下的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和矛盾纠纷调处体系。加强调解员队伍选拔任用和培训管理,及时总结交流矛盾纠纷调解的经验,探讨新思路、新办法,提高调处矛盾纠纷的工作水平。

3. 建立健全社会矛盾纠纷的预防机制。一是坚持“抓早、抓小、抓苗头”的调解工作方针,变被动调处为主动调处,将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消灭在始发阶段;二是加强矛盾纠纷分析,准确把握新时期纠纷和矛盾发生的规律和发展的趋势,增强对社会矛盾、民间纠纷的预测能力,提高调处率和成功率。三是建立重大疑难纠纷信息报告制度、社情分析调查制度、定期排查纠纷制度和专项治理制度。调解工作只有在对基层工作的基本了解的情况下才能很好的调解个案。各调解组织要对辖区内的农(居)户和企事业单位情况进行登记,了解家庭成员、社会关系和企事业的基本情况,能够做到大体掌握情况,在处理纠纷时能针对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处理。

4. 加强人民调解与其他部门相互配合的工作机制。当前的社会矛盾纠纷涉及到各行各业和社会的方方面面,呈现出涉及范围广、触及层次深、牵涉对象多、表现状况复杂的新特点。要解决好这些矛盾纠纷,单靠人民调解是无法完全解决的,必须依靠各个部门之间的配合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才能及时有效地化解各种类型的社会矛盾纠纷。因此,要加强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行政调解在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工作中相互衔接、相互配合的调解工作机制;加强与、法律援助等部门的衔接与沟通,畅通受理纠纷的渠道;加强与劳动保障、医疗卫生等部门衔接与沟通,及时调解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热点、难点纠纷。

(二)畅通民意反馈通道,健全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机制

采取多层面、多途径、多形式畅通群众利益诉求渠道,及时了解群众需求,解决群众困难。一要进一步畅通渠道,真正发挥“第一关口”了解社情民意,教育疏导群众的作用。二要加强党政领导直接了解社情民意的通道建设,充分利用互联网、热线电话、领导接访日等民意反馈通道,为老百姓搭起民意表达、社会监督和对话协商的平台。三要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人民团体、中介组织和民间组织的作用,代表群体反映诉求,并通过与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协商调解,促使问题的解决。

(三)提高全民法律素质,消除矛盾纠纷产生的认识误区

当前部分群众存在只要有事就得闹,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不信法,信上不信下,信大不信小的认识误区,导致一些矛盾纠纷的产生和恶化。要纠正这种认识偏差,舆论引导极为重要。

1. 加强法制宣传,实行标本兼治。调解已发生的矛盾纠纷,只是调解工作的一个方面,只能治“标”,调解工作更重要的目的是治“本”。一方面,坚持以防为主,狠抓法制宣传教育,努力寓调解于普法之中,寓普法于调解之中。通过电视、广播、网络、宣传单、宣传栏等有效媒体,扩大法制宣传的渠道,抓好公民的普法教育,提高公民学法、知法、用法和守法的自觉性,从而更加有效地避免或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另一方面,强化警示导向教育。把极个别胡搅蛮缠,以身试法受到处罚的典型做反面教材,让群众知晓,努力做到调解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狠刹“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的歪风。

2. 大力提倡和谐社会理念。充分宣传“以和为贵,和气生财”、“远亲不如近邻”、“重义轻利,礼尚往来”等教化群众和睦相处、维护社会稳定的传统文明礼仪,并一以贯之,长期宣传。

(四)加大民生投入和社会保障力度,堵住产生矛盾纠纷的根源

社会矛盾纠纷的实质就是经济利益矛盾,利益矛盾已经成为其他各类矛盾产生的根源。因此,大力发展经济,积极改善民生、妥善协调各方利益关系,是化解调处各类社会矛盾纠纷的关键。

1. 健全公平的利益和保障机制。要努力创造平等竞争的社会环境,确保各利益主体在分配上机会平等。要建立健全良好的市场秩序,保障公平竞争机制运行,克服体制,打击不正当竞争,减少行政干预。要努力健全社会安全网,让弱势群体能及时得到社会救助,共享社会发展成果,从而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

2. 政府部门要让利于民。政府与民争利,群众受到不公正对待,就容易导致矛盾纠纷。在工作中,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理念,多解决人民群众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不与民争利。

3. 努力缩小城乡和公民身份差别 。当前因身份差别和城乡差别导致补偿的巨大差异越来越被人们热议和指责,该现象的存在无疑曝露出社会的不公平、不公正,需从立法层面加以解决。

(五)讲究排查调解的方法,提高矛盾纠纷调解效率

矛盾纠纷产生的原因和坏境千差万别,在调处过程中必须特别讲究调解方法,对症下药,才能收到理想效果。

1. 端正对矛盾主体的认识。要坚持凡是老百姓有诉求的,必有其合理之处的理念,对矛盾纠纷当事人,尤其是对上访群众要持一种宽容的态度。要坚持安定团结、维护群众合法利益的原则,尊重事实,依法调处,不徇私枉法。同时对少数胡搅蛮缠,企图实现非法目的人要依法处置,坚决制止胡闹行为。调研中,不少基层干部呼吁上级部门在制定矛盾纠纷调处的相关政策时,不应一味求稳,甚至以妥协、退让等方式求稳,该严厉的政策要严厉。

2. 加强民间矛盾纠纷信息畅通工作。要大力发展和依靠基层维稳信息员,提高反应能力,并在社会上广布信息耳目,保证矛盾排查机关耳聪目明,全面掌握社情动态,有效控制和及早调解社会矛盾纠纷。

篇7

关键词:医院文化;作用

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49X(2010)-05-0059-002

一、加强医院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医院文化具有三大功能。一是导向功能。它能够将广大医务人员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追求与医院目标达成一致,使人们不折不扣地为实现医院特定目标而努力。二是激励功能。它对人的激励不是靠外在推动,而是通过积极向上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准则,形成强烈的使命感,进而产生献身精神。三是凝聚功能。医院文化正是通过对职工信念、动机、期望等文化心理的渗透和影响,来沟通人们和思想,产生对医院目标和认同感、责任感、潜意识地对医院目标产生凝聚力。

当医院文化的核心价值观被员工认同后,就能从各个层次、各个方面把千差万别的员工融合团结起来,成为推动医院发展的强大动力。因此,加强医院文化建设是深化医院改革的需要,是培养新时期“四有”医务工作者的需要,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医院建设的重要思想保证,是坚持社会主义办院方向的需要。

二、工会参与医院文化建设中的优势和作用

工会是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工会工作的对象和医院文化建设的主体都是职工群众,工会的社会职能也与医院文化建设的内容有密切联系。因此,工会在医院文化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独特和优势。

第一,具有健全的组织体系。工会成员能覆盖每个科室,从而使工会参与医院文化建设有了可靠的组织保证。第二,工会有系统完整的职工文化宣传活动阵地,使职工在参与活动的同时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第三,工会联系着一大批先进人物和先进集体,可以通过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达到教育职工的目的。第四,工会有着组织开展群众性活动的优秀传统,可以通过开展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和科技创新等活动来激发职工的劳动热情。第五,民主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是工会组织的重要职责,工会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的民主管理引导职工参与医院的管理和监督,提高职工参政议政的意识,增强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

三、工会参与医院文化建设的着力点

大力开展职工业余读书活动,是提高广大职工整体素质,造就新时期“四有”职工队伍,强化医院两个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也应是医院工会立足于知识经济发展需要,坚持不懈在职工中开展的重点工作。

一是结合医院特色,灌输创建理论。医院是一个知识化密集的群体,在开展职工读书自学活动中要建立了较为完善、系统的自学考评体系和激励、运作机制。这也是医疗工作的特殊性在“逼迫”医护人员不断更新专业知识,也顺应了医院社会化变革对依靠高素质、高科技和特色专科赢得稳定市场占有的需求。在广泛宣传创建学习型组织理论基础上,可以采用鳞选班组、重点辅导、制定创建细则、营造学习型组织环境等方法,逐步使原有的松散型职工业余读书活动转为同一取向,把个人的愿景在规范的组织活动中得到规范,从而在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上使个人存在价值和医院整体发展形成统一。

二是形成多重载体,构筑创建平台。在开展创建学习型班组活动中,院工会要积极探索推进学习型班组建设的有效方法。在深入调研,及时指导科室(班组)改造学习理念、学习目的,树立良好学习态度和学习意识的基础上,以读书成才,全员“提素”为基本目标,有针对性的在党群学习组开展了学好政策、法规、理论和先进管理理念为内容的研讨活动,强化了党群干部的学习考核;在临床学习型班组开展了围绕科技创新,提高计算机实用技能,提高外语水平,提高专业知识的活动;在女职工较为集中的妇产科等广泛开展了女职工素质自我达标活动。为不断推动活动的深化,工会还要在这些试点班组举办多层面专题讲座、经验交流、技改创新成果和岗位技术练兵活动。通过组织实施、总结经验、表彰奖励,激励了职工学习创新,展示自我,立足岗位体现人生价值,共同推进团队进步的热情。

三是实施目标管理,建立考评机制。推进创建学习型组织,必须依靠切实地目标管理和有效的评价激励机制。医院应首先建立了完整的创建学习型组织领导机构,确立了以提高职工综合素质和医院核心竞争力为目标,以转变观念、转变作风,科技兴院为内容的总体要求,力求通过不懈努力完成标准化学习型组织转型,最终建立起学习型医院。

四是实行了创建活动的分层目标管理和《达标计划书》申报制度。形成了以医院创新改制大愿景为主线,通过与职工的深度汇谈形成科室、班组共同目标,明确提出团队愿景、实施方案、阶段目标和完成时间,并通过全体成员不同形式的学习研讨和实践活动,最终在规定时间完成预定目标。

五是规范化考评。通过对团队创建学习型组织计划、氛围;良好地学习力、创造力和团队竞争力;班组对实现共同目标的亲合力;在合建技改等攻关活动中的实绩、成果为主要内容进行评估,使创建班组和成员的创建成效、才艺及时得到了展示。

通过创建学习型组织试点活动,使医院决策层进一步明确了构筑终身学习理念是一个较好解决陈旧管理弊端的科学方法,是培养适应新世纪需求职工队伍的必要手段,更是实现个人与医院双促进、共发展的有效途径。学习型组织的创建将为医院新飞跃起到基础性、决定性和主导性的推进作用。

四、工会参与医院文化建设的主要途径

1.要把医院文化建设纳入到工会的整体工作中,紧紧围绕院党委的中心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工会各项工作。

2.切实抓好民主管理,因为医院文化建设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开发人力资源,是体现人的价值,而民主管理是职工群众参与医院管理的有效途径,通过切实有效的民主管理,增强职工主人翁意识,为职工提供发挥聪明才智的舞台和机会,遂步形成各尽所能,各展其才的良好氛围。

3.协助党政组织加强职工教育,努力提高医疗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的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对职工进行多方面的教育和培训。为此,工会要协助和配合党政组织大力加强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督促医院加强文化阵地的建设,使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更大、更新的活动空间;工会要充分利用自己的文化教育阵地,开展经常性的形势政策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科学文化教育,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要加强对职工的岗位技能教育和培训,不断提高职工的技术业务素质。

4.加强职工文化活动,增加活动资金投入,经常组织开展职工喜闻乐见的活动,丰富职工的文化生活,使他们在文化娱乐中得到知识,提升精神境界,激发医院职工的爱院热情,从而使企业文化的基础得到加强;

篇8

关键词:工会图书馆; 企业文化; 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6)01-183-001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在物质上得到了满足,就开始追求精神和思想的满足。企业文化的建设是为了促进人们在精神上得到满足,而图书馆作为知识的海洋,为人们的精神需求提供粮食,因此企业开始注重工会图书馆的建设。如何利用图书馆帮助人们实现精神需求,促进人才培养,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成为相关人员考虑的重要问题。工会图书馆内主要有思想政治、科学、技术等正面且具有意义的书籍,为员工树立正确思想提供了帮助。

一、工会图书馆的现状

我国企业虽然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工会图书馆的管理,但在实际情况中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

我国对企业工会图书馆的藏书问题有相关明确的规定,要求工会图书馆藏书必须是企业职工人数的七倍以上。这个比例虽然较大,但仍然无法满足员工的阅读需求,然而还是有一些企业连国家规定的基本要求都达不到,更不用谈员工的阅读需求。随着经济水平和物价的提高,图书的价格也日益增长,那些原本就不满足员工阅读需求的企业,工会图书馆书籍匮乏越发严重。还有一些企业工会图书馆的藏书至今仍处在七八十年代水平,几乎没有与现今科学、文化相近的书籍。这些企业要么图书匮乏、要么知识老旧,根本无法给企业员工带来精神上的需求和满足。

工会图书馆对于企业来说是一项付出较大且回报较少的项目,因此企业对工会图书馆的管理往往不太重视,特别是大多数企业图书馆的管理人员都是一些学识水平比较低的退休老员工。老员工由于受当年环境的影响,大多文化程度不高,而且他们还缺乏图书馆管理方面的工作经验和相应的专业知识,因此他们根本无法将图书馆管理工作做好。

另外,大多数企业都将图书馆管理人员当作是端茶倒水的杂工,而忽略该职位的重要性。企业能给予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福利待遇少之又少,因此才会只有退休老员工做这份工作。

二、工会图书馆的作用

(一)知识向导作用

人们在从学校毕业之后,能够继续学习的地方和环境随之变少,而图书馆则是人们想要充实自己的首选地点。工会图书馆能够有效促进企业文化建设,它具有一定的知识向导作用。如今人们的工作越来越繁忙、思绪也越来越浮躁,而企业工会图书馆则是为企业老板和员工提供精神充实和修养的场所。

工会图书馆还能够促进老板和职工的知识增长,为他们打开更加开阔的视野,从而促进企业产品的生产和创新。充足的知识是为企业增加发展潜力和发展动力的重要因素,而工会图书馆则是知识储备的重要场所,因此要注重工会图书馆的建设。

(二)核心凝聚作用

一个企业想要向上发展,必须实现老板和职工齐心协力的努力。要保证企业职工具有积极性和团队合作意识,因此企业要注重对职工进行思想教育和素质教育。

企业的职工如果都把企业当作家一样,那么企业凝聚力将会非常强大,从而促进企业更好的发展。企业工会图书馆则能有效加强职工对企业的感情,促进企业文化的健康发展。图书馆内都会有关于企业建设、企业宗旨和企业发展等相关的书籍,这些书籍能够很好的培养职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促进职工对企业有新的认识,使职工在工作时具有自豪感。

(三)鼓励激励作用

一种文化如果形成,则会给人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和收获,企业文化也是一样。如果一个企业能够形成其独特的文化,那么该企业将会有一种坚不可摧的力量。而促进良好的企业文化的形成则离不开工会图书馆对职工的教育。

一个企业只有具有良好的企业文化,才能证明该企业的发展潜力和底蕴,而且良好企业文化能够有效提高职工的工作氛围,使职工发自内心的产生自我激励意识,促进职工工作的积极性。

(四)创新推动作用

有一些企业虽然已经形成了自身的企业文化,但他们的企业文化可能会出现一定的问题。如发展时间长久的企业,他们的企业文化则比较老旧,无法面对日益革新的时代,因此工会图书馆此时的作用则是使老旧的企业文化更新换代,从而促进企业再发展。

老旧的企业文化还会造成老职工的疲乏和新职工的不适应,因此企业要注重企业文化的革新。

三、工会图书馆服务于企业文化建设的方式

工会图书馆的建设并不是指随便放一些书籍在一个房间内供职工阅读。工会图书馆的作用是为了促进企业发展和进步,因此在建设工会图书馆时,要注重对企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以及企业一些重大且具有正面思想的活动进行研究,供职工阅读和学习。工会图书馆内必须要具有了解企业家思想和价值的相关领导讲话内容、了解企业发展前景和目标的规划内容等具有引领价值的书籍,从而促进职工学习和进步。

企业文化的形成与企业所在地区的文化密切相关,工会图书馆内应具有关于当地的相关文献,从而使企业的老板和职工能够在图书馆了解当地的发展和资源。工会图书馆对企业的主要作用是提供全面的知识信息库,能够有效促进职工精神和知识的培养,职工可以在此学到更多的知识,从而促进企业发展。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变革和文化的进步,企业越来越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对职工进行产品知识、精神素养和商业头脑的培养。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工会图书馆对企业文化的建设有很大的作用,它能够提高职工的整体素养,促进企业的发展和进步。目前我国很多企业的工会图书馆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改进。

参考文献:

[1]代宏.浅谈工会图书馆在企业发展与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3,01:220

[2]李蓓.刍议图书馆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现代企业教育,2012,18:24-25

[3]张宏霞.浅议企业工会图书馆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3,16:14

篇9

我的外公一年四季都在田地里工作着,衣服免不了又破又烂,脏稀稀的。

这天,我在外婆家过夜,隔壁家的连阿姨请外公去吃喜酒,外公很乐亦,外婆忙上街买了件赤色的西服,外公穿上后,精神百倍,像年轻十岁,完全和地里的脏老头有很大的区别。外公年纪大了,不敢自己去,拉着我一同去,到了阿姨家,大家都认不外公,还有礼貌的说:“先生,你好!”这下可把我乐坏了,外公拍了拍我的头,我立刻停止了笑声……回到了家里,外公左看右看这套西服,怎么看都顺眼,于是偷偷的存钱再买了套西服和一头假发,躲在房间里照着镜子,傻傻的笑着。

从此,外公开始赶时髦了,一看电视上有什么好的服装,决对不放过,原本衣柜都是脏稀稀的衣服,现在全是名牌西装了,有一次外婆整理衣柜,一看,吓了一跳,里边全是西服。外公下田一回来,看见外婆坐在门口,愤怒的眼神让外公察觉到了什么,果然不错,外公被外婆批了一顿,外婆唠唠叨叨说个没完,外公听得耳聋了,过了一阵,外公还是穿着西服上接,像是相亲,街上的人都把目光投向外公,外公得意洋洋的。可是时间如流水,一个月过去了,外公厌倦了,还是穿着原来破烂的衣服,认真的在田里干活。

唉,外公呀,外公!

篇10

【关键词】工会;企业文化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创新

党的十报告把文化强国列入党的行动纲领,而企业工会是党的意志的贯彻者、执行者,全力推动企业文化建设是工会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任务。面对长客总公司思想政治工作实际,在新常态下,工会组织大力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创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意义和内容,成为我们企业工会必须认真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借助企业文化建设促进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目的和意义

在新常态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职责,就是以先进文化为引导,结合企业实际,营造一种共同的文化氛围,使广大员工形成有利于企业改革发展的舆论力量和共同的价值观念,为企业的改革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创造稳定的内部环境。

1、借助企业文化,实现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的融合。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企业的发展,这就决定了企业文化建设要更接近企业生产经营中心工作。这种价值取向的一致性,依靠企业文化建设,可以将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落实到企业的具体工作中去。

2、借助企业文化,增强思想政治工作与时俱进的时代感。企业文化建设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3、借助企业文化,拓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和外延。企业的发展不仅要为职工提供工作和劳动环境,还要为职工提供实现个人价值的平台。

4、借助企业文化,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性和群众性。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是一个对全体职工宣传教育、广泛发动的过程,当职工感悟到企业所倡导的价值观和目标正确可行时,就会自觉地团结在企业周围,为企业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工作。

二、如何将思想政治工作更好切入企业文化建设中

企业文化可以划分为四个不同的层次: “物质文化”、 “行为文化”、 “制度文化”、 “精神文化”,这是企业文化的精髓部分。思想政治工作要选择好有效的切入点,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1、在“物质文化”层面的切入点是“塑造品牌”。

2、在“行为文化”层面的切入点是“强化观念”。

3、在“制度文化”层面的切入点是“优化规则”。

4、在“精神文化”层面的切入点是“企业精神”。

三、工会在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中要发挥关键作用

1、拓展作用。工会组织要围绕企业高管层或企业经营者的思路、理念和设想,不断延伸和扩展。制定实施方案,细化工作目标,提出工作要求。

2、组织作用。有了企业文化建设的规划、方案之后,工会组织就要把责任担当起来,把员工群众组织起来,要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大力开展职工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

3、指导作用。要把握方向、指导全盘、大力推动。对企业文化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要及时总结推广,典型引路。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甚至是失误,要及时纠正。

四、长客总公司工会大力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促进新常态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

1、要以市场拓展、诚信品牌、文明建设为突破口,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将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企业的生命力,使长途客运的品牌文化得到更广泛的认知。

2、要特别着重适应经济新常态下企业转型升级的发展道路,着重构建以责任与价值为本质特征的文化理念体系,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对工作的现实指导力、推动力。

3、要依托集团组织开展主题演讲比赛、业务技能竞赛、书画摄影征文比赛等特色文化活动,关心员工的精神家园,提升员工的个人品位,增员工的职业荣誉感和使命感,树立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队伍形象。

4、在确定文化理念时,可适当聘请专家进行企业文化咨询与讲座,使员工对企业文化有全面深刻的了解,通过开座谈会、个别谈心、不记名测试等方式,了解员工对长客总公司企业文化的真实想法,并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加以改进。

5、要确立“顾客至上,诚信为本,敬业奉献,开拓创新”为市场理念;确立“安全、正点、方便、及时、舒适、实现顾客零投诉”为服务理念。

6、要始终将管理制度的修订和完善与企业文化的管理思想相融合,形成独具特色的制度文化体系。加强制度文化层面的切入,使员工了解企业的特点、追求、管理理念等,营造企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五、长客总公司工会在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中要注意的问题

1、正确认识职工群众与企业管理者在推进企业文化的作用。企业文化是一个由企业的核心层精心设计、包括工会在内的管理层积极推进、企业内部全体员工共同遵守和贯彻执行的过程。形成共同的信念,近而形成共同的企业文化。

2、工会要成为职工信赖的组织,才能在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中发挥关键作用。要始终把竭诚服务企业职工作为工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3、要摒弃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不正确思想。不少企业经营者也都认为,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党委、政府要求企业做的事,与企业关系不大,这种想法是不对的。作为国有企业的长客总公司,我们的发展和壮大,不仅要有核心竞争力,而且更需要先进的、超前的理念来充实企业的精神文化。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是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