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结构范文

时间:2023-04-01 23:03: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产品结构,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产品结构

篇1

第一是占量产品,又称为跑量产品。跑量产品是经销商销量最大,销售最有保障的产品品类,这类产品利润率不高,但是能够保证适当的市场占有率、现金流、维持经销商正常运作,这可以降低经销商面临的市场风险。经销商在选择这类产品作为占量产品时,一定要注意该类产品应是市场成熟产品或快进入市场衰退期的产品较好,产品品牌知名度,市场占有率大。

第二是占利产品,又称利润产品。总体上而言,这类产品是经销商核心竞争力的产品,这部分产品销量不是最大,但该类产品的利润率及利润贡献率综合指标最高,这类产品一般是处于市场成长和成熟期产品。

经销商选择这类产品作为占利产品时,从个体产品上讲必须具备“五好四要”的条件:所谓的“五好”是名字好、定位好、概念好、卖点好、包装好等。所谓的“四要”:一是要消费者知得到,就是产品品牌的知名度、认知度要高;二是要消费者能买得到,就是渠道销售网络要完善,铺货率要高;三是要消费者买得起,就是市场定位、价格定位和目标消费者定位等要准;四是要消费者乐得买,就物有所值,能培养忠实消费者。

第三是竞争产品,又称为抗击打产品,是确保针对主要竞争对手竞争优势的产品,通过微利甚至无利以挤跨竞争对手,保护自己的利润产品和跑量产品的。很多经销商不会运用这一策略,往往给自己造成很大损失。

我先前服务一个邱姓客户给,他给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他说他主要是做的速冻芝麻球产品,也是他的主打产品,他说在市场上总遇到思念、三全的速冻芝麻球的竞争,而且对方促销价格低的让他无法想象,远远低于成本,他对此事不知道怎么办?其实,这就是竞争产品策略运用问题,首先我们要分析思念、三全的主打产品是什么?肯定不是芝麻球,思念、三全之所以这么做,就是牺牲芝麻球竞争产品来打击竞争对手保护自己的主打产品,若邱老板用自己的主打产品与其对抗肯定死路一条,卖得越多赔得就越多,那么他该怎么办?他应该针对竞争对手主打产品找出竞争产品经销对抗,否则自己的主打产品市场就会被搅局和打乱。

篇2

【关键词】寿险产品 寿险结构 结构调整

一、我国寿险产品结构分析

(一)我国寿险产品结构

伴随全球化进程的加深,我国的寿险业务在国内有序开展,从国外引进的成熟保险产品陆续在我国推出,我国的寿险产品的功能从以前的单一传统保障型产品扩张到现在的投资和储蓄型产品并进。2009-2011年我国寿险保费收入情况如表1所示。

从上表分析,我国寿险保费收入中,普通寿险仅占比仅约为10%,而分红险占比却很高。分红寿险一般有保底的收益率,符合我国大多数居民的消费习惯和保险需求。投资连结型寿险产品与资本市场的运作有很大关系。投资连结型产品在2007年资本市场异常火爆的情况下一度受到人们追捧,而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时出现的退保潮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二)我国寿险产品存在的问题

从我国寿险发展历程来看,投连险、分红险、万能险产品刚亮相时,保费占比从2001年的29.48%迅速上升到2002年的53.86%,2007年更是飙升到69.97%的水平。随着《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2号》实施,寿险公司便收缩了投连险和万能险业务,取而代之的是分红险。时至今日,在寿险产品保费收入中,分红险仍处于“一枝独秀”的状态,达到88%的占比。寿险产品发展经历带来了我国寿险业的崛起,但同时也凸显出较大的问题。

1.寿险产品创新不足

在欧美发达国家,只要投保人有需求,保险公司就能开发出适合消费者的保险产品。而在我国保险市场上,各保险公司都不热衷于寿险产品的开发与设计。任何产品的开发与设计都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对寿险产品的创新更是如此。我国寿险市场发展时间较短,所能获取的数据和经验相对有限,但这不能成为寿险产品鲜有创新的借口。国外寿险产品开发的方法和思想是可以借鉴的,借鉴学习不是一直“伪创新”,模仿是允许的,但是模仿的长期结果应该是适合中国保险市场需求的原始创新。

2.寿险产品预定利率受到局限

寿险产品一般设置有预定利率,一般参照银行存款利率和预期投资收益率进行设置。在其他条件不变时,预定利率越高,保险产品的价格会越低,这样消费者能够从保险产品中得到的回报就会越多。1999年,保监会规定,我国寿险预定利率上限为2.5%,这一规定仍然沿用至今(尽管最近有松动的态势,但是成文的规定仍然未出台)。预定利率上限的规定对寿险产品的价格浮动区间做出了限制,然而,分红险不仅能给消费者提供一定的保障,还能根据资金投资的收益获得当期的分红,这类产品挤占了传统寿险产品的生存空间,使得传统寿险销售“雪上加霜”。有节奏的放使预定利率市场化,不仅能增加保险公司业务的规模,还能使消费者有更大的获利空间。政府管制越少,也往往越能增加产品创新的机会。

二、我国寿险产品结构优化建议

(一)转变业务发展方式,向有内涵增长方式转变

保险的本质功能是保障,这是其他任何金融工具都不能替代的,过分注重保险的投资性,必将导致保障功能缺失,严重影响保险市场发展。在当前这个资本市场稳定性较弱的时期,要努力发挥好保险的保障功能,以期能抵抗资本金融市场的动荡。保险公司应该秉持“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方针,将发展重点由以前的规模增长转变为既追求效益又追求质量的内涵式发展方式转变。

(二)鼓励发展寿险产品创新

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域、不同阶层的人们对保险消费的需求是不一样的,我国寿险产品的开发要紧密结合我国居民需求多样化的特点,围绕居民需求开发寿险产品。伴随老龄化现象的加深,保障型寿险产品必将是以后保险产品的主要需求。保障型寿险产品的积极发展,还可以弥补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不足,减轻政府压力。国家需要对保险产品的开发进行鼓励和支持,比如资金赞助、行政等,更重要的是加强对创新的保险产品的保护力度,可以特别立法强调在一定时间内的保险产品的专有性。

(三)稳步推进寿险产品预定利率市场化

长期以来,寿险产品预定利率受到官方管制,这是我国寿险产品定价的发展瓶颈。预定利率市场化不仅给保险公司发展注入新的“血液”,带来保险公司发展方式的突破、业务规模的增加,还可以让消费者以更低的价格购买到合适的保险产品,也能有更大的获利空间。更重要的是,放开传统寿险产品的预定利率,才能有更好的产品创新,传统寿险产品才能充分发挥其社会保障功能。只要把住偿付能力监管这道关,市场也就不可能出现无序竞争。稳步推进寿险产品预定利率市场化也是寿险产品回归保障本质的关键一步。

参考文献

[1]周华林,郭金龙. 中国寿险产品供给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保险研究,2012(11).

篇3

近两年,顺应城市规划“南拓北聚东提西进”的总战略,在市政配套逐渐完善的情况下,长沙市的房地产开发逐渐打破市区与郊区、河东与河西、南帝与北丐的心理距离,发展迅速。

本文试对长沙房地产的板块分布、户型及价格分布做一简略分析。

一、 物业分布特征

1、九大板块初步形成

目前,长沙房地产已经形成“芙蓉北路、金鹰月湖、经开星沙、中心、尚东、体育新城、南城、市府麓谷、麓南含浦”九大板块。

从城市发展的眼光来看,九大板块的快速形成,是开发商抓住各区发展机遇的必然结果:

2、高端物业竞争渐趋白热化

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早年拿地的开发商现在大肆开发别墅、洋房、大户型产品,甚至市中心的楼盘也尽可能打造大户型豪宅,拔高楼盘形象,以期名利双收。

整体来看,中心片区以中、小户型高层普通住宅为主,楼盘规模小,容积率高;郊区则多以大规模品质大盘为主,物业形态丰富多样,别墅、洋房等高端产品云集。

据调查,目前长沙市场上含别墅物业的项目约30个,其中在售的约50%,2007年别墅推货量约1880套;含有多层洋房物业的项目共有24个,其中在售的约占到66%。

二、 产品结构特征

1、 户型特征

长沙房地产预警预报系统显示如下信息:

(1)、全年批准预售套均建筑面积及户型比例:2006年,长沙全年批准预售套均建筑面积109.77。其中,120-144区间户型是市场主力,占比30.99%;90以下的户型供应占比为32.66%。这与国家90平米以下户型需占70%的政策相差甚远。

(2)、全年销售套均建筑面积及户型比例:从实际销售情况来看,2006全年销售套均建筑面积为106.61。120-144之间的户型销售量最大,占比28.95%;90以下的户型销售占比29.54%。

结论:长沙市住宅供求基本均衡,144平米以下的户型供应量略大于销售量,可看出市场对于舒适大户型的需求比较旺盛。

尽管如此,面对2007年大户型产品的大肆推货,价格的迅速上涨,市场接受能力堪忧。

2、 户型亮点

从户型布局方面来看,好的户型最基本的评判标准是南北通透、户型方正、明厨明卧明卫、动静分区等。满足这些条件的经典户型,往往得到市场认可。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产品同质化日趋严重、市场购买力增长缓慢的情况下,产品的优化与创新成为各大开发商突围市场的重要手段之一。随着外来大品牌开发商的进入,长沙房地产市场整体产品品质提升迅速,创新产品频现市场。

(1)、复式小户型

购买30平米的小户型,即可享受近50平米的空间。要点是将层高做到4.9米,隔成两层,买一层送一层。此户型推出后销售火爆。开发商因销售良好将单价提升近1倍,性价比已不如周边楼盘;但受前期热售的影响,后续销售情况仍很不错。

(2)、情景洋房

万科的专利产品情景洋房,发挥出最佳宜居设计尺度,层层退台,独特入户,户户阳光充足的特征广受市场喜爱。此户型长沙市场早有效仿者。卓越?蔚蓝海岸、南山?苏迪亚诺、中城?丽景香山等均推出情景洋房,受到高端消费者喜爱。

(3)、“1+1”户型

为了应对“90/70”政策,在市场鼓吹大户型将成珍稀产品的情况下,市中心地段频出“豪宅”,一些楼盘设计为A、B两种相邻户型,以“A+B”形式出售。通常此种组合户型布局不够合理,面积大、总价高,市场接受度未必高。

(4)、“3+1”亲情户型

“3+1” 亲情户型,针对两代同堂的家庭,将父母房与主人房作分隔,分开入户。确保两代人之间有较大的独立空间,设计较为人性化。

(5)、阳台设计

270度大面积观景大阳台、露台、空中庭院等情趣空间受到消费者一致喜爱。而当开发商将露台与空中庭院等作为赠送面积时,大大提升产品附加值,对消费者吸引力很大。

长沙是一个开放性的高消费城市,对于新鲜、先进的东西接受度很高;同时由于消费超前,在购买大件物品时会很现实。因此,在创新的同时必须充分考虑性价比问题:若能增大房屋附加值,会吸引更多消费者。

三、 关于价格

长沙商品房价格连续几年保持5%-6%左右的增长率。2007年1-3月,长沙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涨幅超过10%,位居全国第三。

目前长沙房地产市场价格布局,呈现如下规律:

1、普通住宅:均价区间一般在3000-7000元/平米,而主力价格集中在3200-3900元/平米之间。

(1)、中心区域普通住宅价格明显高于其它区域,主要集中在3700-5500元/平米,个别江景盘达到7000元/平米;

(2)、南城价格排在中心城区之后,普通住宅均价大多已在3900-5000元/平米之间;

(3)、东、西、北城三区价格基本接近,大多集中在3200-3900元/平米之间。

2、多层洋房:根据品质、地段不同,均价落差很大:低者2800元/平米,高者可达6000元/平米。

多层洋房最多集中在东城。目前东城是品质与价格最为领先的区域,绿城?桂花城、万科?西街花园、长房?星城世家等都在此区域。

3、别墅:2007年,被称为长沙“别墅物业放量年”,两大高端纯独立别墅项目绿城?青竹园、保利・阆峰云墅均在积极蓄客,谨慎推货。

目前独立别墅价格基本在6500元/平米以上;豪华独立别墅价格达到10000-13000元/平米,每套总价达到500万―1000万以上;联排均价主要在3700-5600元/平米之间,个别楼盘达到7000元/平米。

2007年长沙住宅价格增速飞快,与高端物业大肆推出拉升房价有很大关系。

根据调查,目前大多数别墅与高档洋房项目的蓄客期很长,由于蓄客情况不乐观,延迟开盘的现象明显,价格偏高、位置偏远或产品本身不突出的楼盘更是如此。

全国政协委员郭松海在两会上建议:对存量独立别墅、连体别墅等高档房产开征物业税,对长期闲置的不动产开征不动产闲置税。

消费者购买低密度物业本身就有较大风险,倘若上述政策付诸实施,将会导致风险升级,市场形势将不容乐观:价格拔高,却遭遇需求抑制,高端产品需谨慎入市。

篇4

【关键词】火电厂;阀门;产品设计;知识表示

前言

火力发电厂阀门作为一种通用机械产品,产品设计的特点,同时具有机械设计知识的一般知识,火电厂的阀门产品有不同的特点,从结构和设计的通用机械产品。因此,针对火电厂阀门产品的结构特点和设计过程,确定其产品设计的领域知识构成,构建火电厂阀门产品集成知识模型,实现火电厂阀门设计领域知识的合理表示是知识支持机制研究的前提。

1 火电厂阀门的设计理论探讨

火电厂的阀门为密封和副密封,一般采用密封副两平整光滑密封面相互挤压 来阻止介质通过。从理论上讲,用先进加工技术,把密封副两密封面加工成非常平整,同一平面上,加工痕迹非常细平,然后两密封面相互接触成为密封副,当给密封副加上外载时,在相互挤压作用下,两密封面之间细小加工痕迹被压平,两密封面之间完全接触。于是阻止介质从密封副两密封面之间通过,密封副达到密封。在现实中,无论什么先进加工技术,都不可能把密封面加工成非常平整,同一平面上加工痕迹非常细平。因此,在实际密封面上,总是存在着因加工留下的凹凸不平的凹槽和凸峰,同样用任何加工方法都不能把密封面加工成完全平面,两密封面相互接触不可能完全面面接触。当两密封面相互接触时,首先因两密封面平面度原因,使得两密封面接触不是内边缘接触外边缘不接触,就是内边缘不接触外边缘接触,然后,在接触部分中,凸峰与凸峰接触,凹槽与凹槽形成沟槽通道。当给密封副加外载时,其作用是相互接触的凸峰产生弹性变形或塑性变形,扩大两密封面接触面积,减小沟槽通道直径,但不可能达到沟槽通道消失或两接触面完全面面接触,因为两密封面存在平面度问题和外载大小受限制问题,两密封面之间因加工精度引起的沟槽通道中,有部分沟槽通道是畅通一段距离后被凸峰阻死的,有部分沟槽通道是截面积变化大,流道小,长度长,一端接通外腔,另一端接通内腔畅通通道,那些被凸峰阻死的沟槽通道,虽然存在,但已被阻死,已达到密封效果,那些两端畅通的沟槽通道,是密封副密封与否的关键,当畅通沟槽通道直径很小,其最小直径小于介质分子直径时,密封副达到密封,此密封称绝对密封。当畅通沟槽通道有部分直径大,其最小直径大于介质分子直径时,介质可以通过这部分畅通沟槽通道由外腔流向内腔或由内腔流向外腔,但这部分畅通通道截面积变化大,流道方向变化,介质若从一端流向另一端是非常难的,其通过流量非常细小。当整个密封副畅通沟槽通道流量全部汇加起来,在规定时间内总流量小于一滴或一个气泡时,也可认为密封副已达到密封,此密封称为相对密封。

2 火电厂阀门的产品结构与设计

火电厂阀门的总体结构设计基于管路系统对阀门提出的使用要求,即阀门设计应满足工作介质的压力、温度、腐蚀、流体特性,以及操作、制造、安装、维修等方面对阀门提出的全部要求。这些要求反映在阀门设计的基础技术数据上,即所谓的“设计输入”,主要包括阀门的用途或种类、介质的工作压力、介质的工作温度、介质的理化性能等,同时对于火电厂阀门与管道的连接形式以及阀门的驱动方式也有很高的设计要求,根据使用要求和相关设计标准,确定阀门产品的总体设计要求。总体设计数据作为阀门主要结构和性能参数,导航和影响了整个产品的详细结构设计过程,决定了产品各结构参数的组成、选择和驱动。因此,可将上述参数定义为产品实例的索引属性,作为产品级实例检索与重用的依据。

3 火电厂阀门产品设计领域知识构成

阀门产品作为一类通用的机械产品,其产品设计具有一般机械产品设计的特点,同时,又必须遵循阀门行业和各自生产企业所特有的设计规范,阀门产品设计中涉及相关的工业标准、设计准则、设计经验、设计实例等多方面的设计知识。

3.1 火电厂阀门产品设计的标准

火电厂阀门产品设计必须在相关的标准规范下进行,阀门产品所采用的设计标准,从标准级别来讲,可以分为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另外,阀门产品设计的相关标准有不同的适用范围,有些标准是适用于各类阀门产品的,如阀门的公称通径标准系列和公称压力标准系列等;有些标准是针对具体的阀门品种的,如蝶阀阀座最小流道通径标准、法兰连接蝶阀结构长度系列等。

3.2 火电厂阀门产品设计经验知识

针对火电厂阀门企业而言,在长期的阀门产品设计、生产过程中,会积累大量的经验知识,这些经验知识主要体现在阀门产品的一些关键设计参数的取值,经验设计算法,具体阀门产品的典型结构和外协外购零件的供货信息等方面,经验知识有些存在于设计人员的脑海中,有些存在于已完成的产品设计实例中,往往不够集中,不够明显。火电厂阀门产品设计中的经验知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关键设计参数经验值在火电厂阀门产品的结构设计中,有一些关键的设计参数,如阀体壁厚、阀板厚度、蝶阀阀杆直径、蝶阀偏心尺寸等,这些参数作为阀门产品设计的重要结构参数,直接影响阀门产品的设计质量,对这些参数的设计计算,在相关标准和手册有些提供有计算公式,但很多公式也属于经验公式,由于阀门产品设计工作情况复杂,需要考虑的问题是多方面的,很难用精确的物理模型或力学模型进行描述,例如,阀体壁厚的计算是按强度进行考虑的,但对大口径的常、低压阀门,刚度成为设计的首要问题,在刚度计算模型不够精确的前提下,经验数据往往具有更大的参考价值。其二,经验设计算法在阀门产品设计时 ,一些重要零部件的关键参数需要进行设计计算或校核,在相关的阀门设计手册中,提供了相关的经验算法,另外具体的阀门生产企业在长期的实践中,也总结了特有的经验算法,如双偏心蝶阀密封锥角的计算,三偏心蝶阀锥偏角和密封锥角的确定等,在实际产品设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领域设计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三,在典型结构阀门产品的设计长期设计经验中,企业对有些零部件积累了丰富的可选设计结构,如双偏心蝶阀的密封结构,根据密封形式的不同,可选择不同的密封结构,分别对应着不同的阀板和阀座结构。

3.3 阀门产品设计知识表示

在明确火电厂阀门产品设计领域知识构成的前提下,依据阀门产品结构和设计特点,结合具体阀门产品的结构构成和设计流程,构建阀门产品设计的集成知识模型,实现设计知识的全面综合表达,是实现知识驱动的阀门产品设计的基础和前提。在产品族本体模型之下,针对特定的火电厂阀门品种,可以进一步构建详细的产品本体模型,通过对阀门产品总体结构和设计过程的研究分析发现,阀门产品设计在总体设计参数定义之下,按照设计过程确定的零部件生成顺序,零部件间在结构和尺寸参数方面具有很强的继承性和设计关联性,产品上级构件的结构形式与尺寸参数,定义或导航了下级结构构件的生成。因此,按照零部件间的装配和设计关联关系,基于设计单元构建特定阀门产品的本体模型。

4 结束语

根据结构特点和火力发电厂的阀门产品设计过程中,组成和阀门产品设计知识的分类,使用本体和面向对象的思想和方法,完成了基于设计单元的火电厂阀门产品本体模型的构建,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火电厂阀门产品设计的集成知识模型,实现了火电厂阀门产品领域设计知识的分层次综合表达。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服务贸易;产业结构;贸易产品结构;“双转移”

中图分类号:F7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309(2009)12-0027-04

一、引言

近30年来,服务贸易的年均增长持续超过商品贸易,占全球贸易额的比重也不断提高,目前达30%左右。据估计,到2010年,服务贸易将与商品贸易平分秋色。近10年来,我国国际服务贸易正在以年均10%的速度增长,但明显落后于货物贸易,且长期呈现逆差状态。广东省是外向型经济主导的大省,过去30年虽被称为珠三角奇迹,但很大程度是用资源赚取低廉加工费发展起来的。附加值高的服务贸易一直滞后于广东经济的发展,且一直处于净进口状态,服务贸易规模较小,甚至低于全国水平。在新一轮全国性的产业结构调整浪潮中,广东省发展服务贸易将具有战略意义。

二、广东省产业及外贸产品结构的现状与问题

(一)广东产业结构的现状与问题

2008年,广东省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一、二、三次产业协同发展。农业生产形势稳中有升,第一产业增加值1970.23亿元,增长3.7%,比上年同期增长0.5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0.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18402.64亿元,增长11.4%,比上年回落5.6个百分点,增速明显放缓。其中,工业增加值17254.04亿元,增长12.3%,比上年回落5.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15323.59亿元,增长9.1%,比上年回落4.3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3.8个百分点,同比回落1.9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9%、60.1%和38.0%,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同期的5.4:51.3:43.3调整为5.5:51.6:42.9。在第三产业中,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稳步发展,交通运输业增速回落明显,房地产业处于深化调整阶段,金融业比重有所上升。

目前,广东产业结构的主要问题是:第一,产值结构滞后于GDP水平。2006年广东省产值结构为6.1∶51.7∶42.2。与标准结构中“3000美元”的水平较为接近,处于工业化的中期,大体相当于中等收入国家的结构水平,不仅与GDP所处的工业化后期存在差距,而且与发达国家的结构差高达44.6。即使第三产业的增加值有所增长,但第二产业对GDP贡献还是最大。第二,产值结构与就业结构显著偏差。2004年广东省就业结构为34.7∶36.9∶28.4,相当于标准结构中“500-800美元”的水平,与“1000美元”水平的结构差为27.8,与“3000美元”水平的结构差高达54.8。到2007年底,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仍高达1580万人,只比1980年减少93万人。可见,广东省产业结构演变的非均衡性十分明显,具体表现为:第二产业比重过大,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第一产业劳动力转移不足。第三,产业层次低。与结构偏差相关联的是产业层次低。产业结构的“三为主”(以轻型、偏轻型为主,以资源消耗型为主,以劳动密集型为主)问题突出。从第二产业内部看,产业轻型化依然明显,技术含量低,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虽然近年来广东省工业结构有所优化,高技术制造业高速增长、其在工业总量中所占比重提升、创新能力增强。但所谓的高新技术产品附加值其实并不高,在全球产业链分工中处于较低端位置。例如,某些软件、电子类其实很多是帮别人加工装备再出口的。传统服务业在第三产业中比重较高,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

依靠廉价的土地、劳动力,使其与外资结合,形成轻型、劳动密集型出口加工业,这是改革开放初期广东省产业发展的主导模式,也是广东省工业化初期资本积累的主要模式。20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和汽车、石化等重化型产业的兴起,广东省产业结构有所调整: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比重开始上升,从出口加工为主逐步转向国内外市场兼顾。但是,以廉价资源(土地和劳动力)来吸引外资、引进技术,形成大规模生产和低价出口的发展模式没有改变。低成本要素仍是支撑这一发展模式的支柱。

(二)外贸产品结构的现状与问题

对一个地区来说,对外贸易产品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进出口贸易中各类商品的构成情况,通常以各类商品在进口总额或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来表示。国际贸易的产品结构被认为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状况和自然资源禀赋状况的一种映射。通常一国出口商品结构是由其生产结构及生产的比较优势决定的,但出口商品的扩大往往会促进该出口商品的生产比较优势的积累,反过来促进生产的技术进步及结构变化。广东是一个外源性经济强省,分析广东省对外贸易的产品结构,有助于我们理解广东省的产业结构。下图为广东省1987-2005年初级产品和工业品进出口情况。

可以看出,这两种产品的贸易额差距逐年扩大。1994年以后,工业制成品开始一直保持顺差,到2005年工业制成品在出口商品中所占比重已达97.9%。

图2、图3是1995-2004年广东省进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以生产要素的密集程度将进出口商品分为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以及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三大类。可以看出,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进出口额在不断下降,但比重还是相当高,2004年为30%左右。资源密集型产品的比重一直较低,而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的份额不断上升。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广东省产业结构已经实现优化,从劳动密集到技术、资金密集的转变还未完成。因为广东省机电类产品向来是出口大类,而且所含的资本和技术水平较低,有些应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不可以过分乐观。但是,应该肯定的是广东省进出口商品结构还是得到了较大提升。目前是许多产品还存在附加值较低、资本技术含量较少的问题。例如,广东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是典型的外向型行业,出口产值占销售产值比重较高,其中,通信设备制造、电子计算机制造、电子器件制造、电子元件制造和家用视听设备制造的出口比例分别达到54.4%、85.6%、77.1%、76.1%和65.2%。广东电子信息产品多处于产业价值链的末端,附加值低。

(三)珠三角成本比较优势不再

过去30年,与其说是广东的经济奇迹,不如说是珠三角的奇迹。但是,从2007年开始由于土地问题,加之资源短缺、用工成本、环境污染等问题,使得珠三角技术含量低、缺乏自主品牌的加工组装产业链逐步失去了生存空间。过去凭借低成本优势吸引了大批的港商和外资企业,这是珠三角经济腾飞的一个重要驱动力,而今珠三角的成本比较优势不再。例如:过去数年广东各市的最低工资多次调高。至2009年4月最新一次最低工资上调为止,各市最低工资较2004年已上升25.7%-44.9%。2002年,东莞市最低工资标准是450元,现在是780元,5年上涨了70%,实际上,现在珠三角工人的工资已经远远高于这个数字,在1000-1500元之间不等。显然,廉价的劳动力在珠三角已经不再容易找到。对企业来说,除了劳动力之外,压力还来自于不断上涨的原材料价格、水电费用、厂房租金等。加之,珠三角环境污染严重,近年来环境成本和治理压力不断上升。

多年以来,珠三角依靠发展简单的组装、加工产业链,以低成本的数量扩张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并获得了“世界工厂”的称号。但是,珠三角的资源状况已经使这些产业链低端的企业难以为继,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势在必行。此次金融危机的袭来,对于外贸依存度高达155%的广东省是一个沉重打击。为此,广东省领导提出了加快产业和劳动力转移的战略。虽然十年前就有广东省产业结构调整之说,一时间,“双转移”这个名词成为广东省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产业转移的加速,广东依然有机会通过承接国际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转移,来提升自己在全球制造业中的地位。而广东在引进加工制造业方面已经积累20多年的经验,延续这一发展模式,可谓驾轻就熟,见效较快。在拼经济规模、比经济增速的氛围下,它最受人们的推崇。问题在于,这样一种方式令广东永远处于国际产业链的低端,核心技术难以获得,产品设计、原料采购、物流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终端零售等产生巨大利润的六大环节都在出口国实现,妄谈“产业升级、品牌战略”根本无法缓解制造业衰落的危机。土地、能源、资源过量消耗和环境污染不断加重所带来的包袱,却留在了本地。劳动力和产业转移是必须要进行的,这就是转移到东西两翼和粤北地区。目前,“双转移”战略已实施了一年,期间争议不断:是“腾笼换鸟”还是“逼笼换鸟”?“筑巢引凤”――用什么来引?何为凤?“笼子空了怎么办?”等等。“双转移”战略不仅是珠三角的,更关系到未来广东省的整个产业布局。

三、发展服务贸易对广东省的重要意义

根据《服务贸易总协定》的定义,国际服务贸易有4种交付形式:过境交付、境外消费、商业存在和自然人流动。近年来,在国际服务贸易构成中,运输和旅游等传统服务贸易所占比重相对下降,通讯、保险、广告、租赁、管理等新型服务贸易所占比重不断提高,特别是知识产权、技术转让、数据处理、咨询等知识含量较高的服务行业发展更快,使服务贸易结构向知识密集型转变。而国际服务贸易一直是发达国家占主导地位,约占全球服务贸易额的3/4。虽然中国的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全球排名第八,但无论是规模还是贸易构成都与发达国家存在很大差距,而且从1994年起就一直是逆差。笔者认为,发展服务贸易和服务业可以提升产业结构,优化外贸产品结构,保证“双转移”战略的成功,增强广东省的经济竞争力和吸引力。

第一,有利于实现“双转移”的跨越,促进新的产业布局,增强对企业的吸引力。最近有人提出一旦双转移成功,产业转移走了,引不进先进的,珠三角会出现“产业空心化”,就是指以制造业为中心的物质生产和资本,大量地、迅速地转移到一个地区,使物质生产在该区域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明显下降,造成物质生产与非物质生产之间比例关系严重失衡。笔者认为,在此可以借鉴香港经验。20世纪90年代,制造业的加速转移和珠三角的经济发展,使香港的服务业进入了发达时期。目前,香港服务业总产值占本地生产总值的比例超过90%,金融、会展、物流等现代服务业水平处于全球领先地位,服务贸易出口总值位居全球前10位。发展服务贸易是以服务业的发展为前提,这已经是许多学者的实证结论。“筑巢引凤”关键是把巢筑好,建立以广州、深圳为中心辐射珠三角的服务贸易基地,发展与广东制造业相配套的金融、保险、会计、会展、物流等相关行业,加大服务业的引资力度,促进服务贸易的发展。

第二,促进广东省传统产业的提升、产业链的整合和升级,优化贸易商品结构,转变贸易增长方式。广东省的传统制造业还停留在加工制造的产业链最低端,“微笑曲线”上产品设计、原料采购、物流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终端零售等产生巨大利润的六大环节,却都在国外实现。现在这些环节很多都从制造业分离出来,成为服务部门的一个部分。发展服务贸易,有利于产业链的延伸和整合。而服务贸易正朝着知识和技术密集的方向发展,这会增加出口产品的知识含量,促使商品结构向高端发展。

第三,生产服务业成为制造业价值增值的主要来源,大力发展生产服务业是制造企业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趋势,可以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国际竞争力。Michael E. Porter在《竞争优势》一书中,用价值链来反映企业的价值增值活动,将“服务”视为企业价值创造的5种基本活动之一。由于价值链的加工制造环节易被模仿,而服务环节尤其是研发、设计、营销、售后服务等不宜被模仿,能够获得较长时期的差别化竞争优势。从世界范围看,生产服务业是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产业结构优化及经济服务化的产物。发达国家制造服务业起步较早,在制造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及时调整了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实现了以工业经济为主到以服务经济为主的转变,从而得以继续保持在世界经济中的优势地位。比如:美国制造服务业(生产服务业的另一种说法)增加值占其GDP比重超过48%,美国的服务贸易总额在全球排名第1。发展制造服务业和高端服务贸易,包括设计研发、检修检测、备件配件供应、上线物流、供应链管理、工程总承包、交钥匙工程、解决方案等,可以推动制造业和相关服务业的发展,提高产品竞争力和利润率。

第四,发展服务贸易,有利于承接新一轮的国际产业转移和服务外包,反过来又促进服务贸易的发展。生产业跨国转移(属于服务贸易范畴的商业存在)成为新一轮国际投资的突出特征,向低成本、高素质人才的发展中国家的离岸外包迅猛发展,外包业务种类扩大到软件、后台服务、呼叫中心、研发设计等,服务外包丰富了产品供应量的内涵,成为服务转移的重要形式。有调查显示,世界上最大的1000家公司中,大约70%尚未向低成本国际外包任何流程,迄今国际外包业务只占全部业务流程的1%-2%,这说明外包市场潜力巨大。广东省有20多年接收制造业转移的经验,在新一轮服务外包的过程中具有一定优势。发展服务贸易,增加承接服务外包的能力,可以提高广东省服务业的整体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张汉林.国际服务贸易[M].北京: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02.

[2] 黄静波.广东省对外贸易发展的实证分析[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6.

[3] 李怀政.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现状及国家竞争优势战略[J].国际贸易问题,2002,(03).

[4] 李江帆.广东第三产业发展有四大潜力[N].羊城晚报,2004-07-22.

[5] 罗明忠.论“双转移”的新形势新问题与新对策[J].经济与管理,2009,(02).

[6] 罗必良.广东产业结构升级:进展、问题与选择[N].南方日报,2007-06-14.

[7] 高明芳.广东的产业结构分析[J].新西部,2008,(16).

篇6

关键词:烟叶结构等级原料品质 配方打叶工艺

当前,以国内卷烟产品在世界市场占有率,国内烟草制品与国外许多跨国烟草加工行业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在此条件下,大品牌、大企业、大市场的发展战略应运而生,促使卷烟工业企业对烟叶等级结构、可用性和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打叶复烤企业作为沟通烟草农业于工业的枢纽,担负着为卷烟工业企业提供优质、充足原料,满足当前卷烟制造业需求的重要使命。

一、当前烟叶结构现状分析:

1、烟叶产销情况:

当前,国内多数打叶复烤企业打叶工艺水平正处于较为成熟的发展阶段,但配方工艺能力还不够完善,要满足“十多个”大品牌的需求,烟叶原料还有局限,导致烟叶供需双方存在较大矛盾。一是单等级烟叶采购严重不足;二是由于烟叶生产条件的差异;三是随着消费者环保意识、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四是为应对国际竞争,国家局要求行业内产业重组,调整卷烟品牌结构。

2、烟叶原料性状差异:

烟叶作为一种特殊的农产品,由于其生长的自然条件、土壤性质、品种差异、栽培措施、环境等因素不同,导致烟叶内在品质的不同。以贵州省毕节地区为例,毕节地区位于贵州省西北部,地处东经105°36′―106°43′,北纬26°21′―27°46′之间,正处在滇东高原向黔中山原丘陵过渡的倾斜地带,境内多山,西高东低,平均海拔1400米,全区总面积26844.5平方公里,高原山地占93.3%。境内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雨量充沛、气候适宜,复杂的立体生态条件,造就了烟叶质量多样性,毕节地区土地肥沃、日照强烈、雨量充沛,是全国著名烟叶产区之一。

二、实施配方打叶的优势:

1、提高烟叶可用性及利用率: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相同部位烟叶具备一定物理及化学共性,所不同的仅仅是部分内在成分含量差异而已,因此实施配方打叶,可根据各等级烟叶内在成分差异,通过配方工艺,合理调配各等级烟叶配比情况,全面提高烟叶可用性。

2、缓解单等级烟叶收购量不足问题:

实施配方打叶,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可根据工业企业个性化需求,选择相邻部位、等级烟叶,按一定配方工艺,生产出适合于工业需求的再生等级,解决单等级烟叶供应不足问题。

3、提高烟叶品质稳定性:

由于受气候、土壤、种植水平等条件限制,不同产区烟叶品质情况往往存在明显差异,作为工业企业来说,需要的是稳定、充足的原料,实施配方打叶,可对每一批次烟叶进行协调,满足工业企业原料需求。

三、毕节复烤厂研究配方打叶工艺实践:

毕节复烤厂目前拥有两条12000Kg/h打叶复烤生产线,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积极探索配方打叶工艺技术,通过对生产线配方设施改善及配方工艺优化,逐步建立起适应于配方烟叶加工的标准化配方工艺控制系统。

1、工商合作制定配方模块:

全区烟叶内在成分数据库建立:毕节地区地形复杂,适宜种植烟叶地区广阔,各产地烟叶质量情况有明显区别,为使工业企业对毕节地区各县市烟叶种植情况广泛了解,便于配方模块制定,从2006年起,在研究配方工艺同时,与贵州省二级站、烟科所、毕节地区烟叶营销中心合作,收集全区不同部位代表性烟叶样品,利用近红外技术,对各地区烟叶样品进行内在成分检测对比分析.

2、开展配方工艺试验研究:

毕节复烤厂从2004年起,年加工烟叶近100万担,配方烟叶加工量占加工总量50%以上,先后与国内三十余家工业企业建立起长期、友好合作伙伴关系。2006年,公司与江苏中烟淮阴卷烟厂合作,共同开展项目研究工作,利用该厂当年配方烟叶模块作为试验研究对象,从配方原料准备、工艺过程的控制、信息反馈等角度,采用实验对比方式,根据卷烟生产企业产品特点和工艺技术装备水平,选择组分的划分,如按部位、品质、产地、主副组等,分类别建立配方模块,实行模块化加工。

3、配方硬件设施改善及新技术运用:

毕节复烤厂与北京高科技公司合作,在烟叶摆把台,开发一套LED电子显示屏流量控制系统,在各摆把工位,利用电子显示屏,显示当前投料烟叶等级、数量,每件烟投料时间进度条,操作人员可根据显示屏投料时间进度条提示,调整投料速度,确保每一批次烟叶投料量能够同时完成,烟叶初期配方实现信息化,大大降低人为操作因素,提高配方烟叶精确度,同时降低了烟叶配比投料管理难度,初步解决了当前普遍存在的配方难点问题,为配方工艺实验研究提供了硬件保障。

4、智能化配方控制系统建立:

根据历年来配方烟叶加工具体情况,大部分的配方种类在6-7 种之内,因此采用了7 路独立配方单元,由电子计量系统按烟叶重量实现精确喂料;当配方等级超过7 个时,在每个配方台位上设置LED 显示屏,来配合配方单元使用,使配方等级数量提高到28个左右.

篇7

众所周知,近年来国外环氧树脂大量涌入中国市场,众多乡镇企业纷纷进军环氧行业,使环氧树脂市场竞争十分激烈。面对这样的形势一些厂迎难而上,发展了本厂特色的产品,如迪爱生环氧有限公司的高纯度环氧树脂几乎供不应求;安徽省黄山市环氧硬树脂在市场中所占的份额越来越大,这些厂目前正在蒸蒸日上。而有些厂商命运就没有这么好了,倒闭的有之,退出的有之,更多数的还在拼命挣扎,他们目前的日子是可想而知的了。

前几年大家都知道去发展“适销对路”、“市场需要”的产品,一听到环氧树脂紧缺,就纷纷上马环氧树脂,殊不知环氧树脂中品种也很多。结果双酚A型的6101或E-44环氧树脂铺天盖地地出现,价格一降再降,搞得大家日子都不好过。如果将这种责任都叫企业家去承担,我觉得他们很冤枉。其实工程技术人员应负主要责任,我看到一些用户的图纸就存在这样的问题:例如变压器制备图上技术要求只指明用环氧树脂浇注,用一般的环氧树脂浇行吗?又如建筑图上只指明地坪采用环氧树脂,而不同功能的地坪应采用不同的环氧树脂设计人员知道吗?为什么不在图上注明?有些在室外使用的设置也只指明用环氧树脂灌封,其实这些环氧树脂都有特殊的要求。在这里应该指出的是,一些工程技术人员也并不错。他们的设计图是参考国外的形式而出的,只是他们不明白国内外环氧行业的差别。这就是“环氧树脂”与“环氧系统”的不同。国外通用型的环氧树脂一般是指828、331、850等基础树脂,而国内则以6101、E-44为主。国外已将专门用途的环氧树脂与固化剂、活性稀释剂、助剂、填料等配套成专用的“环氧系统”,统称为:“Epoxy system”。而国内“环氧系统”尚未形成气候,仍处在“Epoxy resin”阶段,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为此我认为环氧树脂必需进行产品结构调整以适应与国际接轨的形势需要。

从环氧树脂的应用行业发展来看,如汽车制造工业、建筑业、化学工业以及家用电器制品的迅速发展,对涂料 、层压料、粘接剂、浇注料的用量越来越大。其中使用环氧树脂较多的行业是覆铜板生产行业。无论是汽车、家电、计算机的线路板都要用覆铜板,而全国引进覆铜板生产线之多,再加上国内原有的生产线之广,在该方面环氧树脂近两年的年用量在4万吨左右,主要使用的环氧树脂牌号为EX-23-A80、EX-48-T60、DER521-A80、DER512-A80、EPN1138A-85、EPN8011A-75等。其次是粉末涂料行业使用环氧树脂量也很大,全国有大大小小制粉厂近600多家,引进生产线超过60条,每年用在这方面的环氧树脂达2万吨以上,主要使用的树脂牌号为EPO1004、DER663U、YD-014、E-12T、0194等。另外无溶剂、少溶剂、水基涂料近年来发展也较快,特别是汽车用的电泳涂料、集装箱用的重防腐涂料、输油气管道的防腐涂料等使用的EPO828、DER331、E-51、850S等牌号的树脂几乎超过了原来用的固体环氧树脂的量,在这方面近年来使用环氧树脂近2万吨/年。最近两年干式变压器、互感器、绝缘子、高压开关使用环氧树脂的量以60%以上的速度在增长,全国共计有该类生产厂500多家,主要使用E-42、E-39D、CT-200、CY-225、EPO-834、YD-134、F、B、EPO828、DER-331、0164等牌号环氧树脂,去年的年用量达2万吨上下。再加上近期发展很快的粘接剂、电阻涂料、装饰涂料、地坪涂料,汽车点火器、摩托车点火器、蓄电池、发光二极管及信号灯、电器线路密封料等近年的用量也有大幅度提高。这些行业的发展,所使用的环氧树脂再也不是以6101或E-44环氧树脂为主体了。而我国现有140多家环氧树脂生产厂,大多以生产6101、E-44产品为主,这怎么跟得上形势发展呢?从这个角度说环氧树脂也必需进行产品结构调整。

我国环氧树脂生产厂之多,可谓世界第一!这不是个好现象。且不说其量小面广造成污染源多,资源浪费大,生产效率低,成本高等缺点。主要的是这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针,长此下去必是死路一条,许多小化工厂关闭的事实也已证明了这点。那何不在现有的产品基础上进行结构调整呢?以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相信很多精明的企业家都想到了这一点,也想在实际中做到这一点,只不过受到某些条件的限制而没来得及做。我不是企业家,但是我明白一条道理:“事在人为”。要有人去做工作,要讲清利弊关系,要争取各方面的理解。只要有利于国家、有利于人民,各级政府是会支持的,人民是会拥护的,最大的困难也是能克服的。

在这里我只是站在技术角度提出一些关于调整环氧树脂产品结构的想法,供大家参考。

1、 改变以6101为主的产品思路

长期以来,我国环氧树脂的生产都是以6101(或E-44)为主要产品。而基础树脂618(或E-51)生产量极少,这是我国过去采用手糊法生产玻璃钢而造成的事实。现今手工操作虽然还存在,例如大型贮槽内衬玻璃钢防腐层、大面积衬垫玻璃布地坪等,这些目前无法采用自动化操作的场合仍然要用,但大多数应用场合已是流水线自动化操作了,很多已是采用国外引进技术进行生产了,它们要求粘度低、操作性能好的环氧系统产品。6101已经不能适应这样的要求了。为此不能抱住6101这个产品不放,而应该扩大思路,生产无溶剂、低粘度、或改性的新产品。

如果一定要生产6101环氧树脂,也得设法改进原生产工艺,降低消耗,降低成本,提高质量才行。例如云母板绝缘材料的制备就必须这种原料,如做出特色、搞成专用树脂系统也是很有生命力的。

2、 发展目前紧缺的环氧树脂系统产品

目前我国环氧树脂年用量已达14万吨左右,其中三分之二依靠进口。国产环氧树脂以双酚A型为主,而且固化剂、活性稀释剂、助剂等配套不齐,不成系统。现在140多家生产环氧树脂的厂大多在双酚A型环氧树脂方面抡跑道,而一些前景好的跑道都让给外商实在使人不理解!例如耐热系列、阻燃系列、水溶系列、高纯度系列的产品国内生产厂家很少。其实酚醛环氧、邻甲酚甲醛环氧、双酚F环氧、脂环族环氧、含磷环氧及其它改性环氧都是目前看好的产品。为什么国内的厂家不看中它们呢?

我这样问一些企业家,结果企业家反问我一个问题:生产了这些有谁要啊?这个问题的确难倒了我。因为有了产品不见得都能销得出去,销得出销不出因素很多,既有质量问题,又有价格问题,还有公关问题……。我也不知道国外厂商如何能每年在中国市场上销出上万吨的这些产品,这可是人家的商业秘密啊!但这个问题企业家本身就可以解决:项目启动前应该进行可行性研究。

3、 开发有利环保的新产品

各行各业现在都十分注重环境保护,市面上出现了不少“绿色”产品,为此对使用的原料也提出了这方面的要求。例如覆铜板的生产中大量使用溴化环氧树脂,阻燃电器浇注料也大量使用溴化环氧树脂,而溴化物的使用会破坏大气层的臭氧结构,目前已受到一定的限制。虽然现在溴化环氧很好销,但是这样的日子不会长久,生产非卤化阻燃环氧树脂早已提到议事日程。谁早上不就是谁主动了吗?

还有涂料行业,为了减少溶剂对大气的污染,提出无溶剂或少溶剂、水溶剂、高固体含量、光固化的发展方向。这就要求环氧树脂也要满足此类条件,开发适当的产品去占领这个市场。

在环保工作方面,其实环氧树脂系统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例如利用它优异的粘接性和好的机械强度,将一些废物(碎玻璃、玻纤、残渣等)粘接成有用的材料。在沙漠地区的改造中环氧树脂作为沙漠建材更有戏唱了。我认为沙膜地带的特点是沙石多,水源少。沙漠建材就应根据这个特点来进行思考。 根据我三十多年从事环氧树脂生产和应用的经验,我认为发展合成材料类的“沙漠建材”最为理想。一是这类材料成型时不需要用水,二是这类材料所用的砂、石子可以就地取材,三是这类材料物理机械强度很高。(具体数据、制备方法可见:http://cnep.363.net“中国环氧网”自流平地坪的内容。)还有这类材料的原料环氧树脂、固化剂等在我国有很多厂生产,供应不成问题。当然还可以根据建材的具体要求采用其它类型合成材料作为原料。还有改造沙漠所需要采用的其它一些耐海水腐蚀的管道、防沙固沙的措施、设备等如在当地制备应尽量少用水泥,因为沙漠的水是十分宝贵的!为此环氧树脂之类的合成材料就是很好的选择。改造好沙漠这是对环保工作的最大贡献,在这些用途上环氧树脂的质量要求不同于电器、涂料那么严,如果开发出价廉物美的产品为环保工作做出大的贡献也是可能的。

4、 开拓新用途创出专用牌号

我国环氧树脂的生产和科研起步并不晚,但发展的速度慢了点。在我国也有一些很有实力的环氧树脂生产和研究单位以及大专院校,曾经开发出许多当时比较先进的生产工艺和产品,但不知什么原因没有推广开来?现在很多单位已经采用鼓励科研开发新机制,相信发展新技术、新产品的速度会比以前快。

现今是市场经济时代,什么都讲竞争,都讲速度,都讲效益。最好是搞些短平快的项目,这就是在各自企业现有的基础上,进行环氧树脂系统产品的开发。例如浇注系统、光固化系统、耐热系统、水溶系统、耐候系统等等。这些产品涉及环氧树脂、固化剂、活性稀释剂、助剂的配套,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专用性强,更便于创出自己的品牌。

篇8

[关键词] 石化行业 产品结构 发展 对策

一、制定符合市情的产品质量升级步骤与战略

我国虽然相继实施新的汽油标准,但是与国际汽油标准存在一定的差距,油品质量不断提高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随着国内市场逐步与国际市场融合,国内和全球环保意识的提高,环保立法的推动,减少汽油尾气造成的大气污染已经成为各国面临的一大问题,炼油业将始终面临产品质量升级的沉重压力。东营市的各炼油企业发展不平衡,与我国大城市相比,东营市汽车分布密度相对较低,在不影响汽车性能的情况下,不必对汽油中各项污染指标都一味苛求与国际先进水平靠齐;同样柴油消费主要在城市、农村地区之间,污染影响较小,如果发动机性能稳定,其质量升级步骤,可以适度的放缓。作为东营市各企业一方面需要呼吁国家根据地区发展的情况制定不同级别的质量标准,另一方面要及早着手制定质量升级战略,尤其是产品出口的炼油厂需要全面提升产品质量,出口产品的质量要符合国际标准,从而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东营市炼油企业要坚持集中资金、重点改造的原则,提高大型骨干炼厂的产品质量,并以质量升级为契机,实施资源优化配置和发展调整战略,关闭小型炼油厂。

二、进一步加强技术突破是推进我市炼油发展的重要措施

1.加氢裂化催化剂。在较低的压力下,能够有较高的裂化转化率;在目前的转化率下,氢分压降低30%~40%或在同等压力的转化率下,空速提高一倍,将对炼油发展发挥重大作用。

2.含硫渣油加氢处理催化剂。对含硫原油加工最佳方案仍是对含硫渣油进行加氢处理,当前的问题是氢压高、空速低、投资昂贵,应争取把氢分压降到100Kg/cm2左右,催化剂性能有待进一步提高。未来大型的炼油厂都将改造成全氢型炼油厂,加氢处理催化剂的技术突破将影响这一转变过程。

3.催化裂化催化剂。根据新的汽油标准要求,必须在2年之内解决汽油烯烃和硫含量指标的控制问题,然后在催化工艺设计和化学动力学理论突破的基础上研制出高性能的催化剂。

4.异构化催化剂

通过石脑油异构化生产高质量汽油组分,将是下世纪提高炼油质量的重要途径。MTBE、烷基化等工艺主要受资源的严重制约,只有沙特等少数具有丰富轻烃资源的地区具备发展前景。重整工艺的不利因素是难以降低芳烃含量,而催化汽油降低烯烃等含量可能要以减少辛烷值或降低产率为代价,异构化以资源丰富,产品质量较高为特点成为最佳选择。

三、炼油厂建设的模式需要更新观念

跨国公司炼油厂的运营与发展模式很显然将会产生直接影响,下世纪我国炼油业的经营和发展将进入管理高度集权的现代管理阶段,以资源的开发、配置、加工、销售到改扩建,将完全由集团公司总部协调进行,因此我市的炼厂的改造与建设模式要适应发展环境的变化,就必须站在总体角度以全新的观念进行设计模式的调整:

1.突出重点建设大型炼油基地。各炼厂均衡发展的模式必须打破,必须严格遵循总体效益最大、优化互补的原则,统筹规划炼厂改扩建工程。根据原油配置、原油性质、油品市场结构与质量要求、各地化工原料需求等多种目标,确立大型加工基地的改扩建方案,产品方案特别要强调化工原料的生产,在我市建设几个大型的炼油基地。

2.加工装置规摸大型化建设要加速。炼厂总能力不是经济规模的标志,真正影响规模效益的是单套装置能力大型化,现在装置能力达到300万t/a左右的炼油厂仅是多个小规模加工系列的组合,要想真正建成具有国内水准的炼油厂,就必须大型化装置及建设,关闭标准规模以下的装置,并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调整标准,从而降低炼油总体加工费用及提高总体竞争力。

3.炼厂改扩建也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我市几家较大型炼油厂发展都在套用一个模式,常常是常碱压、催化裂化、加氢裂化、焦化、溶剂脱沥青,减粘裂化、MTBE、烷基化等各种加工手段,似乎是越全越好,却为此付出高昂的代价。而真正装置的开工率很低,因为综合配套能力不够,造成炼厂加工费用居高不下。因此,应慎重进行新的扩能改造建设,对确需改造扩能的炼油厂要进行特色模式设计,从而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4.积极寻求合资合作建设模式。目前,炼油加工处于原油与油品价格的狭小空间内,对于现有我市炼油扩能或兴建炼厂都具有较大的效益。寻求外方合作可以分摊风险,特别是寻求产油国石油公司的合作非常重要,可以增强资源供应的安全性,保证炼油业务的稳定发展。

四、瞄准国内外市场,发展优势拳头产品

篇9

关键词:出口产品结构 出口相似度 产品附加值

中图分类号:F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9-198-03

近十多年来浙江省的对外贸易增长迅速,2011年浙江出口总值达到2163.6亿美元,位居全国第四。然而随着要素的全球化自由流动速度不断加快以及金融危机的影响,浙江出口所面临的风险日益增加。要巩固和提高浙江对外贸易的规模和效益,必须十分重视解决出口产品结构的优化问题。笔者利用了五种不同的出口产品结构指标分析了浙江省出口产品的结构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优化浙江出口商品结构,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浙江省出口产品结构概况

1.工业制成品/初级产品结构。改革开放之初,浙江出口产品中,初级产品占比约为75%,1984年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首次超过一半。在2005年,浙江省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首次超过95%,高达96.34%。经过30多年的不断发展与改善,目前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基本稳定在95%以上,浙江省出口已经基本形成以工业制成品为主要出口产品的形势。2011年工业制成品出口总额为2074.47亿美元,占全省总出口的95.88%。

2.上下游出口产品结构。随着出口产品结构的优化,产品结构层次逐渐增多、制成品出口逐步替代初级产品的出口,出口产品附加值随着加工的深化而增加,另一方面出口增长对原材料的依赖程度也随之降低,产业与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见表1)。

用机械类与初金属之比来表示金属的深加工程度,相比上海市,浙江省的金属深加工程度较低,并在近两年中仍然呈现一个下滑的态势,在2011年仅为2.28;用服装/纺织之比来表示纺织工业的深加工程度,浙江省的深加工程度也明显低于上海市,并且连续两年呈现下滑态势;浙江省在印刷品和玻璃制品出口的附加值高于上海市,且增加较快。浙江省出口产品上下游内表现出一定的加工深化趋势,但是对于浙江省某些重要行业而言,其深加工程度较低。

3.高耗能出口产品结构。《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报告》中,认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为六大高耗能行业{2}。根据2010-2011年杭州市海关公布的浙江省主要出口产品数据,将主要出口产品按照行业分类标准整理归类,计算得出浙江省六大高耗能行业的出口数据(见表2)。由于数据获取的困难,表2在核算时未考虑机电产品中高耗能出口的相关数据。

根据表2可知,浙江省出口产品中高耗能产品出口比例很大,2010和2011年,六大高耗能行业总出口分别占标本出口总值的68.59%和68.90%,2011年除了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出口值有所回落外,其余五大高耗能行业出口增幅都比较大,有的行业甚至翻了一倍,大部分高耗能行业的生产都存在能源的浪费,高耗能产品出口占比不利于出口结构的集约化进程的开展。

二、出口地竞争结构

1.出口相似度比较。Michael和Kreinin首次提出出口相似度指数,通过计算两省市出口结构的相似性来判断两省市的经济结构相似度。具体公式如下:

ESIij=100■min(Stie,Stje)(1)

其中,Stie,Stje分别指地区i,j在t时期内主要出口产品e在各自总出口中的份额。由于各地海关公布的列表中,机电产品、农产品等大类中包含了表中其他大类下细分种类的产品数据,因此笔者将出口总额设定为海关公布的所有主要出口产品的总额。笔者结合浙江省出口产品的实际情况,选取上海市与江苏省两地作为对比,计算之后得到三个地区的出口相似度(见表3)。

由表3可知,2008-2011年三个地区两两之间的相似度均在60%以上,说明三个地区的出口结构都较为相似。2008年各地之间的ESI指数位于几年来的最高值,意味2008年三个地区在出口市场上的竞争非常激烈。从2008年,2009年两年数据可知,浙江省与上海市的出口结构相似度远不及江苏省与上海市的相似度高。究其原因,在于浙江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份额与江苏省和上海市相差较大。

2.浙江省出口产品集中化分析。产业集聚的自我强化效应有利于出口产品结构的优化,产业集聚通过吸引更多的企业进入集群,进而细化集群内产业链垂直分工,促使水平分工多样化,从而形成更大的产业集群。笔者定义一个地方出口产品集中化指数,具体公式如下:

Sij=(Eij/Ej)/(Ei/E)(2)

篇10

关键词:次级抵押贷;金融衍生产品;扇型结构;风险传递

一、次贷金融衍生产品的扇型结构

次级抵押贷款是指向那些信用级别不高的低收入者家庭和个人发放的住房抵押贷款。次贷金融衍生产品是由次级抵押贷款资产证券化产生的一系列衍生品构成。

资产证券化指将缺乏流动性,但能够产生可预见的稳定现金流的资产,通过信用增级,对资产中风险与收益要素进行分离与重组,进而转换成为在金融市场上可以出售证券,以此融通资金。资产证券化一般是指信贷资产的证券化,它包括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MBS)和资产支持证券化(ABS)。

次贷金融衍生产品指次贷的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MBS),以及它的衍生产品:债务抵押证券(CDO)、信用违约互换(CDS)、资产支持票据(ABCP)等。

本人认为次贷金融衍生产品呈现类似扇型开放的、辐射结构。它以次级抵押贷款为核心,以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的组建的“特殊目的组织”(SPV)为骨干,以一系列层次分明的衍生产品为扇面,以风险和收益为纽带,风险在投资者中间不断的扩大、传递,类似扇型的开放的辐射结构。这个结构本身极其脆弱,易产生系统风险,向外辐射力强,一旦危机来临,以排山倒海之势影响整个金融系统。

最基础是次贷,辐射扩展是次贷的一级和二级市场。房贷公司和商业银行发放次级贷款形成次贷的一级市场。放贷机构在发放贷款收取一定的费用后尽量将贷款转让出去,形成贷款的二级市场。

第二层是次贷初始证券化产品,辐射扩展是MBS进行多档分层结构。投资银行购买次贷的债权后对其进行证券化的处理,形成以次贷为抵押的证券,即MBS。或者将次贷和其他资产组成资产支持证券,即ABS。也有房贷公司自己组建SPV,发行次贷证券化产品,用于自己投资组合或销售。

根据投资者对期限、风险和收益的不同偏好,对基础资产的现金流加以剥离和重组,将债券设计成不同档级,以体现本息支付、风险承受能力上的区别。这类似MBS有了偿付结构的安排的证券(是一种转付证券),在MBS的基础上衍生出新的交易产品,如抵押担保债券(CMO)、房地产抵押贷款融资信托(REMIC)、剥离式抵押支持证券(SMBS)等。

第三层是债务担保证券(CDO)。投资银行继续创新,他们以SPV的现金流作抵押,发行一种结构性投资产品―债务抵押证券(CDO)。CDO也是一种转付证券,即将资产池现金流进行高级和低级的偿付结构安排,从而构建各种偿付顺序不同和风险不同的证券。CDO的种类繁多,数量庞大。CDO一般分为高级、中级、低级和不出售的股权级(金融机构自己持有)。

第四层是CDO的衍生品―CDS、合成CDO、ABCP。高级CDO可以顺利地发行。对中级和低级CDO,投资银行利用金融工具对垃圾资产进行信用增级,创造出新的产品。将CDO的利息收入分解成两个独立的部分,一个是资金使用成本,另一个是违约风险成本,为了将违约风险转嫁,创新出次贷的信用违约掉期(CDS)产品。CDS类似于保险合约,其含义是如果有投资人愿意承担CDO违约风险而购买CDS,那他将得到投资银行的分期支付的违约保险金。信用违约互换CDS即成为次贷资产的避险工具。雷曼兄弟公司的投资家们又在CDS的基础上创造出“合成CDO”产品。将低级的CDO资产产生的现金流积存一个备用的资金池,一旦出现违约,该资金池将启动供应现金流的紧急功能。此办法对CDO起到了信用增级作用,“合成CDO”又发行了出去。另外以债务抵押证券(CDO)再作为抵押,发行短期资产支持票据(ABCP)融资。

美国的大型投资银行,如高盛、美林、雷曼兄弟、贝尔斯登等将金融工程技术引入证券化产品中,创造出结构性金融的工具。投资银行将MBS发展为CDO,再到CDS,层层深加工,制造了次贷衍生品市场的虚假繁荣和泡沫。

二、次贷金融衍生产品扇型结构的风险传导路径

(一)次贷金融衍生品扇型结构的主要风险

1.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是指资产证券化参与主体对它们所承诺的各种合约的违约所造成的可能损失。信用风险产生于融资方式的信用链结构。其表现为证券化资产所产生的现金流不能支持本金和利息的及时支付。

某种程度上,次级房屋贷款危机是信用危机,因为次级房屋贷款的到期未付率上升引起投资者对信用风险的普遍担忧,而市场并非缺乏资金,而是缺乏因对信用风险担忧引发的流动性危机。这种忧虑除引起与此相关的MBS和CDO市场的波动外,还波及其他信用衍生品市场,并波及其他市场。

市场风险是流动性风险,次贷衍生金融产品不能改变其基础资产的质量的性质,它的发展取决于稳定的现金流和稳定的房地产市场。当住房价格下降,上述过程就会发生逆转。持有次贷及衍生产品的金融机构必然会出现巨额资产损失。

2.基础资产质量风险和结构性风险。次贷的基础资产质量风险很大,发行的是垃圾证券,评估得到的3A,大部分是通过内部增信手段,而内部增信看似风险转移,实际上是风险聚集在中档和低档部分,它们的风险会向高档传递。另外,次贷金融衍生产品是资产、信用和风险的重新组合,这种重新组合导致了信息更加不对称,加大了风险度量和风险控制难度,增加了投资者和市场的风险,也增加了金融系统的脆弱性。这就是结构性风险。

3.中介机构的信用风险。特殊目的机构(SPV)和信用评级机构是主要的中介。资产证券化使得发起人的信用与证券相分离,又增加了SPV的信用风险。SPV主要有投资银行担当,是流动性的承担者,一旦出现流动性紧缺,债务链的传导作就会波及整个市场。

信用评级机构是以单纯的指标评估信用风险,况且其方法早已不能适应日益创新的证券品种,评级提供的信息不能充分揭示项目内在的实际风险。

4.金融机构的道德风险。道德风险是80年代西方经济学家提出的一个经济哲学范畴的概念,即“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进自身效用的同时做出不利于他人的行动。”或者说是:当签约一方不完全承担风险后果时所采取的自身效用最大化的自私行为。次贷证券化产品建立在较差资产质量基础之上,衍生品的设计有很大的隐蔽性、诱骗性,具有绑架全球投资者和全球金融市场的性质。金融机构的创新者们不顾股东利益和客户利益,为了追求自身的利益最大化滥用一些数学模型,打着金融创新的旗号,将金融产品模糊化、神秘化,销售金融产品。监管的缺失培育了这种道德风险。无序的竞争以及贪婪和暴利使之走上毁灭的道路。

(二)次贷金融衍生产品扇型结构与风险传导路径

本人认为次贷金融衍生产品产品的扇型辐射结构决定了它的典型的风险传导路径。次贷证券化产品属于结构性的产品,即对资产、信用、风险等进行结构性重组,然后分配给不同的投资者,其中信用增级是手段。它是一个开放的、有层次、关联度极高的结构,加上金融机构的杠杆效应,便于风险不断地累积、扩散和传递;这个结构本身极其脆弱,易产生系统风险,向外辐射力强,一旦危机来临,可以排山倒海之势影响整个金融系统。

1.次贷金融衍生产品扇型结构便于风险的累积、扩散。(1)风险累积效应。次贷资产证券化过程实际上是资产组合和信用增级的一个过程,也是多种资产累积、多个信用主体的信用累积的一个过程,其本身也是一种风险累积的过程。(2)风险聚集效应。CDO、CDS这些结构性的产品并没有消除风险,只是切割、扩散和聚集了风险。例如CDO,若风险暴露首先有股权级的投资者承担,当损失超过了股权级所覆盖的额度时,超额部分由低级投资者承担,以此类推。次贷风险聚集在产品结构中的不同层次产品和同一层次不同产品上。股权级、低级和中间级的证券成了风险的集聚地;上一层次的风险又传递到下一层次。事实上所谓本层次的高档证券是上一层次低级和中间级经过重组而来。更不用说其前提是次级贷款,一开始发行的就是垃圾证券。投资银行最终成了风险聚集地,这就是危机首先从投资银行和对冲基金中引爆,并不断扩散、传递的原因。(3)风险放大效应。次贷的各种金融产品配置到各金融机构的投资组合中。由于资产支持证券的反复衍生和杠杆交易,使风险以几何级数的速度扩散。美国的次贷危机,是资产证券化风险放大效应的结果。

可见,次贷金融衍生产品风险切割、扩散的结果使整个系统的风险通过不同层次和渠道化整为散,形散神不散,风险不仅没有消失,而是累积起巨大的势能,一旦形条件成熟,顷刻爆发。

2.次贷金融衍生产品扇型结构便于风险的传递。由于次贷金融衍生产品的结构复杂,数量繁多,高度关联,使风险细胞更容易繁殖,风险不断地被复制到各种产品中传递,并通过市场的“羊群效应”传导、放大风险,酿成全面的金融危机。金融全球化的发展,美国金融市场的风险借道证券化被销售到全球。分散到全球的风险在危机来临时就会发生联动和共振效应,这就是国际金融市场不断动荡的原因。

次贷原本是间接融资市场的交易,主要风险在商业银行,证券化把风险转移到直接融资市场,分散到国际证券市场。直接融资市场的深化产生了CDO,把热门的CDO资产作抵押,向商业银行以高倍杠杆借钱融资进一步做大CDO市场,对冲基金又将其以放大多倍的衍生交易送回到间接融资市场。这就完成了风险从银行转移证券市场,再回归银行和整个金融体系的过程,并且风险跨国传递,影响全球金融市场。

三、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监管

(一)金融结构体系需要根本性的变革

美国和全球金融市场体系必然面临新一轮的革新,包括金融机构运行模式、金融市场激励机制和金融机构监管。从金融机构经营模式来看,以投资银行回归商业银行怀抱为特征的金融行业聚合成为短期潮流,表现为行业集中度提高和综合化发展的加强。衍生产品高收益高风险模式将改变。市场的结构性融资即便复苏,也将规模缩小。投资银行业将回归到原来以服务为主的经营模式,而不是以资本运作为主,风险抵抗能力有望增强。

这次金融监管滞后表明监管体系要跟上金融创新和混业经营的趋势。

(二)保护一般投资者的利益是重中之重

金融资产证券化的成败,主要取决于能否获得投资人的信任,研究和建构值得让投资者信赖的监控机制十分重要。为保护投资者,在法律制度的设计上,应分别从事前监控和事后监控。订立相关的法律制度,以减轻投资者的投资风险,达到保护投资者的目的,同时也在另一方面降低了信用风险。

(三)加强资产证券化、场外衍生品交易的监管

加强对资产转让机构的监管和对证券化载体的监管,以及对资产“真实出售”的监管,加固对资产证券化的证券发行和交易的监管。

加强场外衍生品交易的监管。资产证券化属于场外衍生品交易,由交易双方通过直接协商来决定,产品结构复杂多样,这样非标准化的产品增加了投资者的认知难度,也使得产品流动性不高,导致产品较难正确定价。监管环境宽松,导致信用风险很高。

对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加强监管,严控风险,如在制定各种政策时,严格控制杠杆交易的上限,避免利用杠杆效应过度,避免单一市场风险向其他市场传染。

(四)监管、内控和金融机构的自律机制的并举

处理好外部监管和监管对象内控制度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巩固相关金融机构的自律机制,并建立和完善现有金融监管机构的协调机制。

资产证券化由于其融资的复杂性,既会涉及到证券,担保,信托金融业务领域,又会涉及到工商业企业资产交易的非金融行业,资产证券化是一项跨行业的综合业务,涉及多的部门管理。所以处理好外部监管和监管对象内控制度之间的关系,也是极其重要的。

参考文献:

[1][美]理查得・比特纳著.贪婪、欺诈和无知.中信出版社,2008年7月.

[2]次贷风波课题组著.次贷风波启示录.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年4月.

[3]次贷危机揭示现代金融业发展的五大特征.上海证券报,2008年9月17日.

[4]中国应以金融创新促进金融发展.上海证券报,2008年9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