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话剧范文

时间:2023-03-26 13:25: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校园话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校园话剧

篇1

早晨朗朗的读书声使人从梦中转入现实,窗外的鸟儿似乎也想加入其中,叽叽喳喳地读起来。风儿翻动着书页,显然早晨的一切都是这么的悠然自得,但校园生活犹如一部多彩的话剧,妙趣横生的自然是课间的时光啦。

社会课本是讲述先人的各类事件,有些枯燥无味的,但却因为陈老师的一句玩笑话变得兴趣盎然。上课时,陈老师打趣说了一句:“我以为小红是女生的名字嘞!”导致全班哄堂大笑。下课后小明调侃小红,叫他小红小妹妹,连续叫了好几声,小明的同桌也跟风叫起来,而小红这一个大男人,竟然回头了。

“哈哈哈,你回头就是你承认了。

“不是,第一,我回头不是因为我承认了,第二,我不是小红小妹妹。””小明摆动着他的中指,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篇2

关键词:京剧;戏曲;校园戏剧;文化推广

作为中华“国粹”和古典艺术与美学传承的“活化石”,京剧艺术的保护和发展,无论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还是对戏曲艺术的振兴,都具有非凡意义。为达此目标,除专业京剧院团和文化管理部门的努力外,学校――尤其是高等院校的积极参与,无疑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就实际情况地看,目前京剧在高校的推广情况却并不很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我们开展此项活动时的观念滞后和视野狭窄。长期以来,在专业戏曲院校之外的普通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心目中,京剧乃至整个戏曲艺术的文化推广,仅仅是大学教育的一个无关宏旨、可有可无陪衬或点缀。高校学生京剧社团或协会大多由一些有热情的师生戏迷、票友组成,其活动的开展,类似戏曲的“自乐班”或“票房”,流于自发性,至于业余性。简言之,京剧在高等院校的文化推广,明显外在于高校教育的教学体系之外。

作为中华戏曲的典范,京剧的唱、念、做、打有高度的专业性、综合性和复杂性。这无疑对京剧进校园、京剧在高校的推广构成很大障碍。在高等院校,推广京剧不可能像话剧那样简单――只要有学生社团作为阵地,活动就可以自主开展。较之于表演相对简单、便捷的话剧而言,京剧的普及教育和文化推广,不仅需要更多的经费投入和实践耐心,而且需要更多的热情关注和理论思考。眼下的当务之急,我们必须首先转换思维,把高校京剧推广视为校园戏剧的有机组成部分,内置于高等教育的教学体系之内,从校园戏剧的新视野进行必要理论审视和实践探索。惟其如此,高校京剧推广活动才能获得飞跃性发展。

校园戏剧是随着话剧由西方传入中国而出现的。中国话剧,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校园戏剧的产物。由此,在许多戏剧专业人士和教育工作者的眼中,校园戏剧几乎成了话剧的专利。就实践而言,纵观中国校园戏剧节各届参赛作品,戏曲作品可谓凤毛麟角。从理论层面说,就连校园戏剧的忠实践行者也认为,“话剧与戏曲形式上的不同特征,也决定了话剧比戏曲更能适应校园的土壤”。然而,从笔者2010年10月参加全国高校京剧演唱研讨会的经历和体验看,高校校园并不缺少戏曲爱好者,也并非没有戏曲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土壤。只是目前高校京剧活动的开展,大多局限于票友“票戏”的传统路数,漠视了戏曲作为整体的校园戏剧的综合功能与价值。其结果,割裂了戏剧的娱乐审美和教育认知功能。重前者而轻后者,最终导致了戏曲在校园戏剧不受重视的局面。

在校园戏剧大视野的观照下,我们从大戏剧、大教育、大文化三个层面对高校京剧的文化推广活动做具体的分析,提出些许管见和建议。

在目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公布的学科目录中,戏剧与戏曲并列合成的“戏剧戏曲学”,是艺术学门类下的一个一级学科。以此为基础,当前高等院校教学的学科建制和科研的项目管理都是将戏剧和戏曲视为两个平行并列结构。其潜台词,即认为戏曲是不同于西方话剧、舞剧、歌剧、音乐剧等戏剧样式的一种独特艺术。这种结构,表面上似乎强调了戏曲的独立地位,凸显了戏曲研究和教学的重要性,但实际上,它不仅强化了戏剧和戏曲之间的隔阂、对立,而且加重了戏曲研究和教育的故步自封。对此,学界不少专家也提出异议。南京大学董健教授、上海戏剧学院叶长海教授等人都认为,“戏曲’只是‘戏剧’的一个种类、一种样式,将其与‘戏剧’并称,不仅说明在分类上的混乱,而且意味着研究视野古今对立、中外分别的狭隘性”。为了突破这种狭隘的对立,中国传媒大学周华斌教授创造性地提出了“大戏剧”观念。他以“叙事性表演”为内核,力图把话剧、歌剧、舞剧、戏曲,甚至电视剧、广播剧等诸多艺术形式都统摄于戏剧的大旗之下。王廷信评价说:“‘大戏剧’概念所体现的包容,不仅是对多形态戏剧的包容、对戏剧新型形式的包容,更是对人的个性的包容、对艺术的自由精神的包容”。

其实,戏剧原本就是一个足够囊括多种“叙事性表演艺术”的大概念,然而周华斌教授之所以不厌其烦,还要在戏剧前再加一个“大”字,可能是出于“矫枉必须过正”的考虑。长期以来,戏剧(其实主要是以话剧小概念来僭越的戏剧大概念)和戏曲的对立不仅体现于高校教育的学科建制中,同时也渗透到专业研究的学术意识甚至潜意识里。例如,就是反对戏剧和戏曲并列平行结构的董健教授,在他编著的《戏剧艺术十五讲》一书中论及“校园戏剧”时,概念的内涵及外延,也全部指向了话剧。浙江大学桂迎教授在她的《校园戏剧》一书中,开篇第一章就把戏曲排除在戏剧之外。她认为,“戏剧是以舞台的演出形式而存在,以演员的动作和对话为主要手段,为观众当场表演故事的艺术形式”。在迄今举办的历届中国大学生戏剧节、校园戏剧节中,参赛的剧目几乎全是话剧,戏曲全然与之绝缘。

虽然在实践中大学校园不乏京剧乃至各种戏曲的戏迷、票友和戏曲社团――全国高校京剧委员会及其举办的各种活动就是有力的证明。但由于活动组织、承办者观念的陈旧和视野的狭窄,大学校园里京剧社团往往和以话剧为主的校园戏剧之间不可通约:既缺乏应有的沟通、交流,也缺少相互的补充和支持。由此形成的狭隘格局,在无意识中又加深了戏剧和戏曲的二元对立,使二者严重割裂,难以形成有效互动和借鉴提高。这无疑对京剧在高校的文化推广和艺术普及构成了不小的负面影响。

在许多人心目中,校园戏剧(其实是话剧)是文化现代性的产物,着眼于未来,“在中国‘人的现代化’进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而校园戏曲则相反,其视线似乎是投向过去,主要意义在于传承传统文化、弘扬民族艺术。相比较而言,校园话剧重点在于通过原创剧目表达年轻人的社会思考,而校园戏曲则在于通过学唱经典唱段来体味民族古典艺术和传统文化的魅力。狭隘视野和封闭戏剧观念导致的这种二元对立,使得高校京剧的推广之路越走越窄。历史地看,中国现代戏剧的发展历程中,既不乏话剧艺术追求民族风格、民族气派以及传统情韵和古典美学的实践,又不缺少戏曲艺术追求改革创新和现代性解放的努力。前一方面有《茶馆》《蔡文姬》《天下第一楼》等,后一方面则有辛亥初年陕西易俗社的“文化新秦腔”运动、当代新编京剧《曹操与杨修》《宰相刘罗锅》、新编川剧《巴山秀才》和《潘金莲》等。在戏曲革新和新编戏创作中,现代性思考和人性呼吁,鲜活地体现了戏曲在促进中国人在实现“人的现代化”方面巨大的文化潜能与艺术魅力。由此我们呼吁,京剧的文化推广一定要立足于开阔的“大戏剧”观念,把自身

纳入到校园戏剧的视野之内。不要把京剧的定位仅仅局限于继承传统和大众娱乐。而要进一步挖掘京剧和戏曲面向现代、关照现实和思考人性的潜力,同时加强京剧及戏曲和话剧的互动交流、借鉴补充。一方面,校园话剧可以大胆吸收戏曲的艺术元素、表现手段和美学特征,通过综艺性的开拓,不断丰富校园话剧的艺术形式和表现空间;另一方面,校园戏曲的推广活动也不能仅仅局限于戏曲唱段的学唱,而应把继承和创新结合起来,把学生剧社研习传统经典和专业剧团来校表演新创剧目结合起来。近年来,北京京剧院先后推出了《马前泼水》《玉簪记》《浮生六记》《昭王渡》多部“小剧场京剧”。这种新颖的戏剧形式以大学生为目标观众,借鉴西方小剧场话剧的人文精神和现代思维,在与戏曲艺术的融合、沟通中迸发出创意的火花,受到了大学生观众的广泛认同和热烈欢迎。

简言之,从“大戏剧”观念下的校园戏剧视野来观照高校京剧文化推广,我们不仅要重视纯艺术层面单向度、传承性的京剧学唱和演唱,还要重视京剧在文化精神层面和青年人之间的双向对话和思想激荡,鼓励专业剧团创意新剧目的编排创作和来校演出。通过现代精神和传统形式的巧妙融合,以类似“小剧场京剧”的新颖戏曲模式,来不断扩大京剧在大学校园里的戏迷群体。通过不断的培养,逐步在当代青年中构建一般戏迷、资深戏迷和高级票友――三级递进的金字塔结构。借助这一稳固结构,高校京剧学唱的质量、规模以及演唱水平的提高,一定会跃上一个新台阶。

当然,从“大戏剧”观念来看,中国戏曲百花园也并非京剧一枝独秀。江南塞北,东部西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地方戏曲丰富多彩,竞相争妍。因而全国高校也不必“一刀切”地全部学唱京剧。优美动听、各具特色的地方戏曲也可以进入高校,根据自身情况与条件,因地制宜,相机实施。如果条件允许,一所高校甚至也可以创建多个戏曲研习社,百花齐放地和话剧社等其他艺术社团互相滋养,共同繁荣。有鉴于此,中国戏曲表演学会也可以成立全国或地域性的高校越剧、高校黄梅戏、高校豫剧、高校秦腔等委员会。地方戏的百花齐放、遍布校园带来戏曲整体的繁荣,对于高校京剧的推广不仅不会构成障碍,而只能“水涨船高”地推动它向更高水准迈进。

校园戏剧是戏剧艺术和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由于戏剧艺术高度的综合性、实践性、情感体验性和集体协作性,因而戏剧融入教育,往往能比其他教育方式或手段产生更全面、更持久、更深入的效果。周光凡指出:“校园戏剧不仅培养参与者的审美鉴赏能力,还可以使他们体验到集体创造的艰辛,感悟团队精神的可贵。通过对作品的反复打磨到最终亮相,更会使参与者神奇感受到自我价值得以实现的满足”。简言之,校园戏剧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如果说以各类知识灌输为主体的应试教育是一种冷冰冰、硬邦邦的“硬教育”的话,那么以文化艺术熏陶为主导的人文素质教育,则是一种凸显柔性和感性的“软教育”。“知识是外在于人的工具,只有当知识渗透到灵魂和人格,才能称之为素养”。在现代化追求和现代性体验主宰当代生活中,也许只有人文素养和艺术素养才能让人摆脱工具理性和技术逻辑的束缚,回归人之所以为人的温暖、柔软的灵性与肉身。而且,在影像电子传媒控制人类传播、交往的当代大众传媒社会里,广大青年、青少年往往沉溺于虚拟直观的仿真图像和便捷互动的赛博空间不能自拔,极大地忽略、排斥着人与人之间真实的切身交往。电影、电视、网络,虽可以和文化艺术结盟,但技术工具和媒介界面却严重阻碍了社会成员之间真实的人际互动和生活交往。相比之下,戏剧艺术真切、现实的实践交往以及回归人自身柔性和感性的“软教育”功能,在当代社会就显得弥足珍贵。

从“软教育”的角度看,校园戏剧的特别意义在于,它突破了应试教育的狭小天地,拓展为一种面向全人、融会贯通的“大教育”。在此背景中,高校京剧推广活动也必须努力突破过去狭隘的视野。首先,从国民教育体系的整体性和关联性而言,高校京剧推广离不开中小学里京剧教育、普及活动的开展,反之亦然。遗憾的是,由于戏剧教育在当代中国国民艺术教育体系中的整体缺失,因而京剧在大学和中小学的推广、普及,在机制上就缺少了起码的平台。在笔者看来,眼下的当务之急,一是要尽快构建包括戏曲在内的、科学合理的国民戏剧教育体系,二是深入研究和阐发戏剧教育的“软教育”性质及其相应功能。具体地说,首先要以明确的教育法规的制约性,把戏剧课像音乐、美术课一样,也纳入到中小学的艺术课程体系和高校的艺术通识选修课目录里去。前两年教育部推行的“京剧进课堂”,虽然在具体实施办法上存在一些问题,但其总方向无疑是正确的,标志着时代的进步。从软教育角度而言,戏剧教育不该像应试教育那样,以标准化的分数来一刀切地考核学生在戏剧方面知识多少和技能高低。中小学戏剧课程开设的目的,并不在于培养戏剧编剧、导演、演员等专业艺术创作者。由此其考试完全可以取消分数制考核标准,突破课堂的狭小天地,以兴趣小组或戏剧社团为中心,在专业戏剧课老师的带领下,讲戏、说戏、排戏、看戏,让学生在戏剧排演中按自己的兴趣来选择饰演角色和工作侧重,最终在游戏体验式的生动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多方面的综合素质。

从小学到中学,戏剧艺术课程的开设,为学生了解戏剧、亲近戏剧、热爱戏剧打下了坚实基础,这无疑为大学校园戏剧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就京剧而言,由于中小学戏剧教育的缺失,学生大多数被剥夺了听京剧、看京剧、学京剧的机会。由此,要这样的学生在进入大学后,喜爱京剧、研习京剧、成立京剧学生社团,就只能是一种凭空的奢望。简言之,中小学京剧普及教学的缺失,使得高校京剧文化推广既缺乏“专业”依托,又缺乏“群众”基础。目前学生在戏曲方面产生兴趣爱好或拥有一定的才艺,几乎全部来自于他们的戏迷家长的影响和培养,一般都与学校教育关系不大。

大学的京剧推广,离不开中小学戏剧课中京剧活动开展的支撑。反之,中小学戏剧课的全面开设和教学实施,也离不开大学戏剧教育的支持。在当前高校的艺术教育体系中,编剧、导演、演员等艺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机制都很健全。但在艺术师资培养方面,师范大学或相关专业艺术院校有美术教育、音乐教育、舞蹈教育等专业。唯独戏剧教育专业,却至今还是一个空白。从中国戏剧艺术和戏剧教育现实的长远发展看,“戏剧艺术教育”的专业亟待设立,专为中小学培养专业性、综合性与实践性兼备的戏剧艺术师资队伍培养势在必行。当然这里一个大前提,就是教育部必须从国民戏剧教育体系构建的宏观背景中,贯通大、中、小学的戏剧艺术教学,首先在中小学的教学大纲中增设以素养提升为宗旨的戏剧艺术课程,在中小学师资编制中增设戏剧课的教师岗位。在此“大教育”的视野中,京剧的艺术普及和文化推广就可以不仅在大学,而且在包括中、小学在内的整个国民艺术教育体系中全面铺开,实现飞跃式发展。

无论是戏曲还是教育,从根本上说,都是文化的具体表现。所谓文化,静态地看指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动态地看则指不同民族的生存方式、行为模式和价值系统。从关乎人类生存方式及其价值追求的大文化视野来观照校园戏剧和京剧在高校的文化推广,可以很好地避免浮躁、肤浅的功利主义倾向,从而在人本意义上实现活动价值的最大化。

著名作家、文化学者汪曾祺在谈及京剧时有一个有趣的说法。他称京剧是一种“没文化的文化”。这种观念,其实也是学界一个普遍的看法,即中国戏曲是一种偏重娱乐、没有深刻的思想的大众“俗”文化。这里,先避开戏曲身份的雅俗高低之争不论,权且承认它是一种大众的俗文化。但从作为人类生存状态、价值追求和生活方式的大视野来看,即便是俗文化,其意义也不可小觑,不容漠视。从笔者的切身经验来说,最早产生中小学应该开设戏剧课的想法,就是受电视上一则文化报道的感悟与启示。那是在外国留学生汉语大赛的才艺展示中,一位酷爱中国戏曲的留学生,扮上了孙悟空的行头、勾上了喜气的猴脸,伴着京剧的锣鼓点,把一根金箍棒舞得真如天女散花一般精彩绝伦、酣畅淋漓。当时我深受感动也深为震撼,不禁慨叹,如此充沛而光彩的生命状态,为什么不能成为中国校园里莘莘学子的常态呢?如此魅力无限的国粹精华,为什么不能直接纳入到现行艺术课程体系中去呢?

篇3

薄弱学校,岂能一直都薄弱,上下一心,真干。

平时不努力,中考抓头皮,小脸看看,真绿。

新年前,往届学生寄来了贺年卡,春风扑面,真甜。

问不烦的老师,问不倒的老师,只要你学,真教。

少男少女迷上了《少男,少女》,中考在即,真急。

小摊小贩堵门前,学生花钱不眨眼,风水宝地,真忙。

安全教育天天讲,提心吊胆时时想,每家一个,真怕。

晨会只开半小时,面色苍白蹲下来,弱不禁风,真娇。

五十多岁挑大梁,八点不到就上床,报纸翻翻,真累。

教了三十多年书,离开了这三尺讲台,内心深处,真酸。

一心扑在教学上,个人得失放一旁,没事看天,真蓝。

校际差距是事实,其中原因真不少,都是我错?真怪。

一届一届又一届,白发几根连成片,人生苦短,真快。

学生调皮可理解,家长蛮横老师慌,眼泪汪汪,真哭。

哪个学校都一样,美术教师不讲“美”,门儿开开,真乱。

毕业后,能和老师打招呼的就是好学生,我没瞎说,真话。

天越冷,调皮的学生把窗开得就越大,鹤立鸡群,真“酷”。

新盖的教学大楼明晃晃,想吞我校先别忙,实话实说,真狂。

管多了差生告你,管不了好学生也告你,左右为难,真烦。

教师大会上报分数,几家欢乐几家愁,又让“喝药”,真苦。

校园漫画怎么画?我忘了罗丹那句话,“美在发现”,真笨。

今天晚上去“告状”,九条优点一条希望,谈话艺术,真绝。

学生看不懂外语,教师也看不懂他的电脑书,半斤八两,真逗。

校长心中装着教师,教师心中装着学生,“爱满天下”,真情。

校长外出才三天,教师就像学生离了班主任,浑身上下,真爽。

谁说新官三把火,校长这几年可没少放“火”,烽火连天,真旺。

篇4

[关键词]人居环境景观人性化的地方社区的绿化景观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近年来随房地产开蓬勃迅速发业,大家对环保意识的重视和对生活环境品味的不断提高,在选择住房的对中景观环境方面施工环境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社会发展环境住宅区环境体现出重要的位置,和社区绿化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 居住小区绿化的作用和目的

1.净化作用。

在空气净化,水净化,土壤净化和造氧功能和降低噪音功能。小区绿地对污染物有附着、吸收、同化的功能。

2.保护作用。

小区绿化在保护野生动物的保护、 景观和生物多样性,能体现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小区能保护住户的隐私等作用。

3.优化格局作用。

突出显示在优化中的自然、 生态的结构、 生态功能、 说明小区建设的小区生态安全格局恢复小区景观的小区绿色空间系统核心功能。

4.气候调节作用。

小区绿地具有降温遮阴、增湿、防风等功能。着一方面可以调节改善小区的小气候;

5.文化游憩作用。

小区绿色空间提供散步、游玩、活动场所,使小区绿地创造出绿色空间的时候这些服务影响小区绿化的品质。

6、美化作用。

小区绿地中的各种植物一方面自身具有极具审美价值的外形和季相色彩;另一方面,可以结合其他景观设施在小区成各种各样的审美元素,如与小区建筑、 人文与自然之美的结构相互补充、 展示小区的独特魅力。

二.居住小区绿化中间的问题

1 未能因地制宜。

小区绿化设计存在盲目性。

居住区绿化部门或一些投资者未能调查和分析的原始现场条件的住宅区,小区本身的要求的环境条件选择的发展规律是不考虑,盲目绿地规划设计,或复制或设计师,投资者认为只要草,种了一棵树,绿化目的就达到了。这种方式,从而导致缺乏当地住宅绿色设计特点、 树木、 发育不良,浪费钱和其他缺点,视觉效果差和生态功能

2 忽视人们的需求。

小区绿地居住区应包括欣赏草地,公共草地,配套道路建设和绿色环保;

为了满足绿地率的要求,大多数居民小区,道路,停车场的土地是最低指数,抠出来的用地扩充为绿地,来满足绿地率的指标,有些被开发商作为高绿化率来炫耀自己的实力,以期达到商业目的。绿色住宅区植物配置,虽然植物景观设计仍然是完美的,但缺乏活动地点,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

3 苗木配置及质量问题。

绿色区域的常绿和落叶树的规模不是和谐、 常绿和落叶树种丰富较少,导致季节性景观绿色空间的变化不是丰富,绿色艺术水平是相对较低。 在追求进步的和绿色的费用,质量差的幼苗选择保存一些开发商不符合设计规格、 不会达到理想的设计,观赏效果和绿化效果的意境,直接影响工程质量,还给以后的养护管理增加了难度。

4 养护管理落后。

在生活区的绿化效果,体现绿色空间的特点是没有完成所有的获得,一些缺乏专业的小区住宅节能, 严重退化的绿色草坪杂草混合、 病虫害防治不能紧跟,花和木本灌木修剪在的地方,对植物生长的潜在顾客并不理想,未能充分发挥,以美化环境,优化功能。

三. 现代居住小区植物景观设计原则

1 营造人工生态植物群落。

根据苗期生长特性,包括不同品种不同物种幼苗或生长习性和环境要求, 住宅条件,住宅的技术管理人员和小型土壤条件,质量目标苗木生产规划应达到。

2 植物造景要有良好的景观效果。

人是主要的居住区,所有的住宅区是围绕人民和施工、 变化、 更文明和理性的需求社会付更多和更多关注的人和健康需要植物美化环境,以满足居民的需要,但也必须不断地 地向更为人性化的方向发展。 完美结合植物造景和需求是工厂设计的最高境界强调人类居住的植物景观,应根据不同植物的茎强调、花、叶形状如颜色,花期,花和叶装饰元素的特性,树,花、草等根据区域特点,结合季节变化对植物的合理配置。良好的居住区绿地应形成三季有花,四季绿配置效率,创造一个美丽的,持久的鲜花景观,最终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美观。

3.3 植物景观窗体的过程中。

居住区绿地植物景观植物配置应适应小区绿化的功能要求,以适应的土壤条件和自然植被区域、 气候和分布特征 选择植物病虫害抗性强,易于维护管理,体现了生态和地理特征。要充分发挥植物和观赏特性的各种功能,合理配置,常绿与落叶,生长速度快结合快慢的学生,多层次,植物群落的复杂的生态结构,以自然和谐的手动配置。植物品种的选择应力求在统一的色调丰富,各不相同,选择重点种植的位置,以避免影响的室内照明和通风和其他设施的维护管理。

四. 居住小区中植物的选择方向

1居住小区中植物的选择原则。

优先当地人喜好的乡土树种, 适当引进外来移栽树种。

保持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种, 对于树种的成活率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所以优先选择乡土树种,还能体现乡土特色绿色景观效果。以乔木为绿化骨干灌木为枝叶, 突出层次效果。

乔木主要是有生态造景作用。因为有害气对人体的伤害特别对小孩所有我们要使更多的氧气,选择的健康要求使用无毒灌木绿色灌木也应该是美丽。如银杏,玉兰,桂花,杨梅,夏娟、麦冬、灌木和鲜花。

2 小区中绿化植物配置原则。

植物配置要层次分明、注重色块。 当配置在一个住宅,季节性花卉植物组合还应注重其匹配。 与乔灌木,要混合的高,配置高到低或层次分明,使空间更多自然的韵律。植物的形状和高度,颜色,图案,协调的多方位视觉反映重多角度的影响。

篇5

【关键词】居住小区;园林绿化;景观设计;植物多样性

居住小区是指城市主要道路所包围的独立生活居住地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科技业。工农业、交通业、文化教育和旅游业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城市的规模、数量和面貌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也得到了明显改善,人们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和对生活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在选择住房的过程中,人们开始强调景观环境方面的条件。这种现代生态居住观,给小区环境设计注入了新的内容,同时也为居住小区环境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就目前居住小区绿化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绿地树种选择和植物配置加以分析,以期为居住小区绿化设计提供新的思路。

1. 目前居住小区园林绿化的现状

1.1 未能因地制宜。居住小区绿化是对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有的绿化部门或投资者未能对居住小区原有的立地条件进行调查,实地勘察、分析,对所选用植物本身的生长规律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未作细致的考虑,就盲目地进行绿地规划设计,或照抄照搬,或是设计者、投资者的爱好,认为只要种上草,栽上树,绿化的目的就达到了。例如模仿频率很高的“法国规整式”,在许多居住小区中都可以看到,整齐的绿化成为建筑的花边,其作用仅仅是为居住小区“涂脂抹粉”。人们看不到小区的整体空间景观,看到的只是零碎的片段。因为在高密度的居住小区中,景观设计没有被首先完整地提出,只是楼与楼夹缝之间的环境美化。

1.2 忽视人们的需求。建设部1993年的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小区规划设计规范》规定,居住小区内绿地应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配套公建所属绿地和道路绿地等;新区建设绿地率不应低于30% ,旧区改造绿地率不宜低于25%。大多数居住小区为了满足绿地率的要求,道路、停车场的用地被压到最低的指标,抠出来的用地扩充为绿地,来满足绿地率的指标,有些被开发商作为“高绿地率”来炫耀自己的实力,以期达到商业目的。这样的居住小区,绿地面积虽然很大,植物配置和环境设计也极具品位,但是缺少不同人群活动的场地,不能满足人们的户外活动需求。

1.3 苗木配置问题。小区绿化中常绿树种和落叶树种的比例不协调,常绿树种比较丰富而落叶树种偏少,导致绿地的季相景观变化不丰富,绿化艺术水平较低。

1.4 养护管理水平落后。居住小区的绿地其绿化效果和功能的体现不是竣工后就全部得到的,后期的养护管理使绿化功能得到可持续的发展。有些城市居住小区缺乏专业人员养护,绿地草坪退化严重,杂草混生,病虫害防治跟不上,木本花卉及乔灌木修剪不到位,造成植物生长不够理想,未能充分发挥美化、优化环境的作用。

2.现代居住小区植物景观设计原则

2.1 营造人工生态植物群落。随着生态园林的发展,以生态学原理(如互惠共生、化学互感、生态位、物种多样性和竞争等作用)为指导来建设一个人类、动物、植物和谐共生、良性的生态环境成为我们追求的目标。在居住区绿化中必需借鉴城市绿地中植物的丰富搭配类型,如乔木-草本型、灌木-草本型、乔木-灌木-草本型、乔木-灌木型、藤本型等。在实际应用中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居住区绿地服务对象的需求和应达到的功能要求进行植物设计,例如棚架下采用藤本植物遮荫;活动现代居住区采用高大乔木遮荫;以观赏为主的绿地可采用灌木-草本型或乔灌草搭配型;观赏结合散步游览的绿地可采用乔木-草本型的植物配置方式。

2.2 植物造景要有良好的景观效果。人是居住区的主体,居住区的一切都是围绕着人的需求而进行建设、变化的,不断趋于文明和理性的社会越来越关注人的需求和健康,植物造景要适合居民的需求,也必需不断地向更为人性化的方向发展。植物造景和人的需求完美结合是植物造景的最高境界,强调人性化居住小区的植物造景要特别强调根据不同植物的干、形、叶、色、花、果等观赏元素特点进行花色、花期、花叶、树型的搭配,根据地域特色结合季相变化对植物进行合理配置。良好的居住区绿地应该形成三季有花、四季有绿的配置效果,创造出优美、长效的花卉风景,最终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2.3 植物造景过程中植物配置的形式。居住区绿地植物造景中植物配置应适应绿化的功能要求,适应所在地区的气候、土壤条件和自然植被分布特点,选择抗病虫害强、易养护管理的植物,体现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地域特点。要充分发挥植物的各种功能和观赏特点,合理配置,常绿与落叶、速生与慢生相结合,构成多层次的复合生态结构,达到人工配置的植物群落自然和谐。植物品种的选择要在统一的基调上力求丰富多样,要注重种植位置的选择,以免影响室内的采光通风和其他设施的管理维护。

3.居住小区中植物的选择

3.1 居住小区中植物的选择原则。

3.1.1 优先选择乡土树种, 适当引进外来特色树种。住宅小区是城市的细胞, 有的小区甚至已成为城市的景点。因此, 必须保持具有地方特色的植被, 优先选择乡土树种,构造具有乡土特色和城市个性的绿色景观。

3.1.2 以乔木为绿化骨干, 突出林荫功能。“绿地不少,绿荫不足”, 是一些小区绿化的通病。乔木在小区中的应用主要是有生态和造景两个方面的作用。由于乔木树冠面积较大, 能够制造更多的氧气, 同时吸收较多的有害气体, 乔木的种植在小区中有利于居民的健康。对乔木的选择上, 落叶乔木与常绿乔木在整个小区中所占的比重一般约为1∶2 的比率。由于落叶乔木古朴, 枝干、树形迷人,最能体现园林的季相变化, 使小区一年四季各不同; 而常绿乔木可以给人四季如春的意境。小区绿化设计时应该根据设计意图合理安排选择树种。

3.2 居住小区中绿化植物配置原则。

3.2.1 植物配置要层次分明、注重色块。在居住小区中进行配置时,也应该注重其层次的搭配。用乔灌、地被等混合配置出高、中、低、地被层四个层次,再进行空间的分割与联系,通过各个层次,使空间更具自然的节奏。

3.2.2 季节性观花观叶植物相搭配。“意春早临花争艳,夏季浓荫好乘凉,秋季多变看叶果,冬季苍翠不萧条。”这首诗道出了季节变化及对小区设计的最直接要求;应保持三季有花,四季常绿。

3.2.3 以草本花卉弥被木本之不足。虽然草木花卉在管理中比较烦琐,但是相对来说更易于成为造景要素。在组合时必须考虑到小区中植物的色泽、花型、形状和高度、植物寿命、生态长势等方面,使之互相协调。

3.2.4 主基调及主景。每一个园林都有一个主题思想,每一个园林也有一个视觉焦点,即园林的主景。城市居民小区设计,就必须考虑焦点景物的配置,水景、山水景、植物造景。选择的标准是要能与环境相协调,能被小区居民所认同。现代园林本身就是一种思想、一种文化的存在。

3.3 居住小区中植物的具体选择方案。

3.3.1 小区内道路绿化树种选择。小区内道路分连接各小区分区之间的主干道和连接小区宅前道路的支干道、小道。树木配置以规则式、行列式为宜, 在不影响采光的情况下,宜配植以造形优美, 有季相变化的落叶乔木, 如垂柳、栾树等, 以遮挡东西向的太阳辐射, 在夏日为行人提供绿荫, 乔木以下配植剪形花灌木, 如红檵木球、海桐球、水蜡球、榆叶梅球等, 适当点缀几组常绿树, 如桧柏球、千头柏,使道路两旁春季有花、夏季荫浓、冬季有绿, 以形成不同的植物景观, 增加绿色空间层次。但小区内各条干道绿化树种不宜雷同, 每条路都应以植物形成自己的特色。

3.3.2 小区内小型公共绿地的树种选择。居住小区内的小型公共绿地是居民休息、游乐和锻炼身体的活动中心。小区内绿化树种的配置必须根据绿地的地形、园林设施的形式和分布情况及人的活动范围而定。公共绿地内一般建有花架、廊、亭、坐凳、铺装场地、园路等小型建筑和设施,需用绿色植物加以协调和美化。亭、廊周围可采用丛植、孤植的手法错落有致地配置海桐球、红檵木等常绿树种和连翘、中华绣线菊、木本绣球、紫叶小蘖等花色各异, 有季相变化的花灌木, 以衬托景园建筑, 加深空间层次感。花架用五叶地锦、金银花等藤本植物处理。在座凳的周围可配置一两株垂柳、红花刺槐、栾树等落叶乔木, 用以夏季遮荫和创造一种幽静的环境。居住小区绿地内乔、灌木数量不宜过多, 乔灌比宜在1:1.5 左右, 常绿落叶比宜在1:2.5~3.0 , 最好选用大规格的苗木,做到当年投资绿化, 当年见效。

小结:住宅小区的园林绿化设计要在合理运用植物、园林小品、园路和铺装等前提下,强调园林景观与生活、文化的紧密连接,在空间组织上达到一步一景,景随步移的效果;注重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提倡多元化,不要盲目效仿;同时兼备观赏性和实用性,在绿地系统中形成开放性格局,布置文化娱乐设施,使休闲、运动、交流等人性化的空间与设施融合在园林景观中,营造有利于发展人际关系的公共空间,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 张琳,胡广霞. 浅谈居住小区绿化. 河南林业科技,2000 (20): 23-25.

[2] 严玲璋. 努力创造有利于城市生态质量的绿色空间环境[J]. 中国园林, 1999 (1) : 127.

[3] 陈光庭. 外国城市住宅问题研究[M].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309-315.

篇6

学校应当是探索求知的学园

学校的魅力在于它有丰富的智力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学习、思考、探索、研究的氛围就是一种吸引人、教育人的力量。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孩子在他周围――在学校走廊的墙壁上、在教室里、在活动室里――经常看到的一切,对于精神面貌的形成具有重大的意义。这里的任何东西都不应当是随便安排的。”“我们要努力做到使学校的墙壁也说话。”教育不仅是简单的知识传承,而应更多的关心学生的心灵需求和内心的价值意义。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要以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为指导,自觉、系统地设计学校环境,增强环境的生命性、育人性,积极创造艺术的环境,不断提升校园文化的品味。

学校应当是生动活泼的乐园

学生只有在愉快的氛围和环境中才能迸发出激情,形成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意愿。聚合组织的最大能量,才可能发挥每个个体最大的潜力,同时实现学校有效的创造性的发展。通过每年举办“读书节”、“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等各种校园文化节,为学生搭建一个展现自己、创新成果、体验成功的舞台 。

学校应当是充满亲情的家园

学习、活动、人与人的交往、合作等融入亲情,才有可能坦诚、深刻、有意义。在亲情中,问题容易化解,教师和学生的精神世界能够得以升华。“让校园成为师生的精神家园。”在校园内倡导“同心、同行、同乐”的师生关系,确立“每个人都是同样重要的;每个人都应该得到发展;每个人都有巨大的创新潜能;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良好愿望。”追求“人人都享受一份爱;人人都得到尊重;人人都有机会;人人都获得成功”的良好氛围。

学校提倡在校园里每一个个体都是朋友、是知己。“走进直播室”、“相约星期五”、登上“教育论坛”,采访校内小明星,进行教育沙龙,领导、老师、学生平等对话、平等交流,每个人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每一个人都成为学校的管理者。在民主开放、宽松和谐的环境中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才华,给每一个人平等的发展机会和权利。

学校应当是美丽雅致的花园

一所环境幽美的学校,就是一片育人的沃土。应着重抓好景观文化、精神文化、室内文化、书香文化的建设,力争把学校变成现代文化、时代文明的发源地。校园要传递文雅高致的情怀,让优美宁静的氛围在校园中自然流露;校园要展现蓬勃向上的气质,在潜移默化中发展学生创造的激情。学校重视美化校园环境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整个校园整洁美观,一花一木,一草一石,都精心设计;每一个空间,每一个角落都给人赏心悦目的美感。校园雕塑、文化墙等景观在“润物细无声”中陶冶孩子的情操。

学校应当是引人入胜的“宫园”

篇7

关键词:城市 居住小区 景观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 F29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规划依据

(1)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其中主要是《土地管理法》、《城市规划法》。

(2)《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GB 50180-93。

(4)《居住区绿地设计规范》 DB11/T214-2003。

2设计理念

本设计的理念核心是针对项目的人文和自然要素,表现出对人与自然的双重关注,创建一个生态社区和人文社区。

2.1生态社区

注重人的生活环境的塑造,以绿色作为景观构成的主基调,打造与周边大环境明显不同的居住氛围。

2.2人文社区

注重社区核心景观的构建,加强人的活动空间和参与性,形成和谐的文化氛围,为居住群体赋予高品质的心理享受。

3设计原则

3.1生态性原则

由于小区被四条公路包围,所以绿色植物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把生态效益放在第一位,净化居住区内的空气,提高居住小区的环境质量,维护和保持城市的生态平衡。

3.2节约性原则

建筑材料,植物材料,应尽量乡土化;单体小品设计,避免追求豪华,气派。既要考虑一次性建筑工程造价,又要考虑降低养护管理费用。在实现美观的基础上减轻负担。

3.3美观性原则

从平面到立面,从整体到细节,做到精致美观,通过建筑、小品、雕塑、植物、水体等景观要素,强调艺术性和文化性,解决绿化与美化的协调问题。在小区园林中设置景点,使其具备观赏性、参与性、和艺术性,同时富于文化内涵。既满足高层住户的鸟瞰视觉美感,又满足走进园中人的休息和观赏的需要。

3.4以人为本性原则

从满足人们对绿化环境的生理、心理需求出发,尽可能地增加绿色空间,为居民营造良好的绿色生态环境。在充分重视生态多样性的基础上,把关心人、满足人的需求落到实处,为居民的日常生活、相互交流以及不同需求提供充分的户外环境。在小区内设置一些有教育意义的雕塑、小品,寓观赏性、游乐性与教育性为一体,让儿童能在游戏中接受教育,寓教于乐。

4总体规划设计

在设计中从全方位考虑设计空间与自然空间的融合,不仅关注于平面的构图及功能分区,还注重于全方位的立体层次分布。平面构成线条流畅,从容大度,空间分布错落有致,变化丰富,再加上满园的植物随季节变换造成的景观变迁,使整个景观设计真正成为一个四维空间作品,无论春夏秋冬、无论平视鸟瞰,都能令人获得愉悦的立体视觉效果。

本设计中自然生态的理念一直贯穿始终,体现了尊重自然而不仅仅是改造自然的现代设计思想,追求人造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密切结合,相互辉应,相得益彰。以“自然、和谐、休闲”为主题,构筑自然和谐共处的新型现代居住景观区,利用植物造景形成和谐统一的景观效果。

5交通分析

小区内道路分为三级:一级路为主干道,作为车辆进入小区的主要交通干道,联系各景区;二级路联系各活动区域;三级路用直线或曲线与主路相结合。各景区依据各自不同的自身特点,可进行不同形式的道路组合;各景区的曲折小径、中心广场的直线道路以及各景区的自由式道路。

6景观功能分区

整个小区景观设计共分为八个功能区:

(1)小区出入口区:包括小区车行出入口和人行出入口。

a.小区车行出入口:入口广场是小区的“门面”和公共场所,力求突出、醒目。布局形式开敞,便于小区车辆的出入。

b.小区人行入口: 材质各异的铺地形式的衔接变化,有机、生态、自然、和谐地将其溶入到周边大环境之中。

(2)综合活动区:在大的水景周围和小岛栽植了大叶黄杨、金叶女贞和紫叶小檗等,将其修剪成一定的形状,形成了一个多彩的水景区。水景东南侧自然式的广场上设种植池,种植悬铃木,避免了烈日暴晒。水景西侧有一个较大的活动广场,供居民休息观赏。

(3)休闲散步区:曲折迂回的小路结合四季植物的特点,人行走在枝叶交织、绿荫浓郁的道路上,视觉上淡化了高楼的视觉影响,同时给居住区创造了田园林居的自然感受。

(4) 健身活动区:分为老年活动区、中年活动区、儿童活动区。

a.老年活动区:树荫的广场为居民晨练,为喜欢太极的老年人提供有利的条件,其中卵石路为老年人提供了赤足按摩的健身步道。

b.青年活动区:迷你高尔夫地形的设计可以给青年朋友新鲜的体验,也营造了微地形的变化。

c.儿童活动区:木制的游戏设施,加强了儿童游戏时的安全性。丰富的造型设计,增添了孩子的游戏兴趣。

(5)精致绿化区:将园林植物进行科学、艺术的搭配,满足园林功能和审美的要求,创造出生机盎然的园林情景。

(6)游乐亲水区:该区位于中心绿地东北角,有一个水面和通过水面的小栈桥结合而成的弧形水面。跌水与平水相结合,有动有静;还有“情人亭”的休憩观水空间,在功能上满足居民的心理需求,营造休闲、游览的自然亲水氛围。

(7)阳光草坪区:该区运用合理的植物群落,以树木为辅,草坪为主的原则,将传统植物和现代草坪融为一体,形成一个完整的景观,为居民的游憩提供了开阔的场地。

(8)宅前绿化区: 为满足室内充足的光线,窗户前栽植以小型黄杨球、绣线菊球及一些低矮花卉,大面积种植草坪。植以绿篱,以划分空间及增加观赏效果。加强建筑基础和角隅绿化,打破建筑生硬线条,丰富景观。

7种植设计

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以乡土植物为主,结合外来适生树种的搭配,使小区的绿化更加多样化。并通过不同树种的搭配,产生四季不同季相的变化。

树种的选择需因地制宜,避免品种、色彩单一,尽量选择那些适应性强、耐旱耐瘠、抗病虫害能力强、易成活的乡土树种。

对乔、灌、草的配置,可以根据景观设计需要,做到常绿与落叶、快长与慢长、近期与远期合理搭配,草种也可根据其不同的生态习性混植。

8园林小品及雕塑

根据绿地整体的环境特色,结合景观主题和功能需要设置一些园林小品及雕塑。园林小品的设计力求在造型、体量、色彩上与小区总体环境的立意和绿地效果相协调,同时突出园林小品的个性和地方特色。在选材上利用自然材料与人工材料相结合的原则,突出材料的自然美和质感。雕塑的设计强调与周边环境相融合,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并要求采用现代简洁的造型和材料。

9铺装设计

铺装作为居住区景观构成的一个元素,对居住区整体效果有着直接的关系。本次设计从居住区铺装的功能性、材质美观性、设计方案可行性等方面出发,对居住区铺装进行设计。

10灯具设计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住户对室外环境的要求越来要高,居住区园林景观照明设计犹如室外环境设计的点睛之品,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华灯初上,潺潺的流水,茂密的枝叶,个性的雕塑,明亮的广场在灯光下灿烂生姿,给居民提供一个美好的画面。

篇8

关键词:高等院校 总体布局思考 校园规划

一、校园规划的意义

高校校园是实现教育目标的精神载体和物体载体,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园地。良好的校园环境需要以良好的校园规划作为保障,良好的校园环境对培养的人才的质量有着一定的影响,同时也对高校实现其战略目标有着重要意义。我们如果走进哈佛、剑桥、牛津这些名校都可以发现这些学校的规划都有着自身的特点,都有着独特的气质。下面我们就对世界名校哈佛的校园规划进行介绍:哈佛学校的校门是一座红棕色的石门,彰显了哈佛院校悠久的历史。哈佛院校的图书馆装饰得像咖啡馆一样,给进入的人以舒适的感觉,这样的图书馆让人进入后就体会到了宁静的气氛,怎能不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哈佛院校中的绿化做得比许多高档小区都好,如此合理的规划给师生营造了一个最舒适的生活环境,也为哈佛院校赢得了最好的口碑,可以说哈佛院校举世闻名离不开合理的规划。

校园规划是高校建设中的重要工作之一,它对高校的日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近年来,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对校园规划也提出了要求。如何做好校园规划是现代高等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必须面临的一个问题。校园规划不仅是高校在发展过程中的物质保障,而且也是校园发展规划具体落实的体现,同时也是建筑单位进行校园建设的主要依据,在校园建设中必须以总体规划作为建设依据。校园规划是整个校园中所有整体基建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指导原则,在建设过程中必须依照规划中的要求作为衡量标准,并有序地开展。规划对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只有好的规划才能够使建设变得更加合理,只有好的规划才能使校园更加具有特点,实现人文与生态的合理结合。

二、校园规划总体布局

1.功能区分。在现代校园规划过程中要注意对校园中建筑物功能的区分。在高校中,师生的生活都有一定“规律性”,因此,校园中的各类建筑物都应当依据功能的不同进行合理的划分。通常来说,一般的高校在建筑的划分上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学生生活、教工住宅、行政管理、体育运动、教学科研、医疗保健等。在总体布局上应当尽量将功能相近的建筑组合在一起,将功能或环境相互矛盾的建筑分开,这样不仅方便使用,而且对学校的发展也有着巨大好处。不同区之间的区分可以借助绿化带或道路来完成,这样不仅可以避免不同区域在不同时间内形成的车流、人流、污染物、噪音等方面产生的相互干扰,同时也可以依据各个区域的建筑风格特点对周边的环境进行改变,使环境变得更加美好,从而使师生的生活变得更加的愉悦。

2.合理布局。高校的布局多少都会受到时代的影响。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我国高校在布局上深受欧美院校的影响,在布局上主要以广场、庭院为中心,强调轴对称。到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我国的高校在布局上则受前苏联的校园布局影响较重,多以校园内的图书馆或主教学楼为中轴端,在两侧建设教学楼,使校园的格局显得更加规整。到了今天,高校校园中出现了更多的专业,校园中的建筑也变得逐渐丰富多彩起来,造就了更美的校园。现代校园在布局上更加的自由,不再一味地强调空间、平面布局的对称性和整体布局的工整性,而是更加强调对地理环境进行合理的利用,使校园的形式更具有多样性,彰显出简洁明快、错落有致的一面。综合来说,在校园总体布局上应当做到以下几点:(1)在校园总体布局上应当做到便于生活、便于工作,校园中来往频繁的建筑应当尽量安排得紧凑一些,在布局上尽可能使用紧凑布置法,缩短路程。(2)降低不同区之间的相互干扰,不同区域之间的建筑最好不要交错插花分布,尤其是在校园内的工程、医院、车库等容易产生污染、噪音的建筑,这些建筑应当尽可能地分布在院校的周边地带,使其对校园的影响达到最小。(3)合理安排土地使用,尽量降低土地使用量,楼房与楼房之间的间距应当得当,在保证正常通风和采光的前提下应当尽量缩短楼房之间的距离。同时应当依据校园的地质环境和校园的实际情况对楼房的高度进行合理的规划,对立体空间进行充分的利用。(4)要对校园中的原有建筑物进行合理应用,尽量减少需要改造的建筑,降低投资。(5)在规划过程中需要具有超前意识,对校园中近期、中期、远期规划之间的关系进行合理处理,要对校园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变化进行充分的考虑,为发展保留一定的余地。(6)在对老校园进行改造的过程中应当做好新老交替工作,要懂得尊重历史、珍惜经典,在扩建过程中应当尽量少破坏老校区原有的布局风格,进行适当的扩建和改建。

3.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主导思想,在高校规划过程中也应当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现代校园建设应当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并且应当以不危害后代人为前提实现可持续发展。首先,在校园规划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校园内部要保持相应的绿化比例。在校园中应当修建主要的景点,在主要景点内严禁修建建筑。其次,在校园规划过程中要注重生态环境发展,校园内的水质净化、草坡更新、建巢引鸟等都应当在校园规划的考虑范围内。最后,在校园规划过程中应当注意不破坏校园生态平衡,在校园规划设计上要细心,在校园建设中进行填塘、铲草、伐树等都要慎重考虑,校园内建筑使用的土地要尽量紧凑,为人的生存留下更多的可用空间。同时在校园内应当注重新生态平衡的创造,尽量扩大校园内绿地面积。在校园内生态平衡创建上最好室内室外同步,加强绿化力度,制造小气候,使生活在校园里的师生充分体会到回归自然的幸福感。

三、结束语

校园规划需要从事实出发、从整体出发,应当满足当代社会需求,立足现实,着眼于未来。只有这样,才能使规划不仅具有现实意义,还对校园的总体建设起到指导性作用。虽然校园规划并不是一劳永逸的工作,需要依据时代的发展对校园内的建筑结构等进行合理的调整,但是校园规划是否合理,对校园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因此必须做好校园规划工作。

参考文献

[1]朱学红 喻定权 张楠 等 中南大学新校区校园规划[J].南方建筑, 2014,8,(1):19-21。

篇9

关键词:居住小区;园林绿化;规划设计;生态景观

一、银洲居住小区概况

银洲居住小区位于米脂县城,南临世界广场,东接银洲路,北连治黄路,西临无定河畔,建筑面积2.53万平方米,绿化面积2.16万平方米,铺装及道路面积1.33万平方米。米脂县在陕北黄土高原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春季温暖多风, 夏季炎热干旱,降雨多集中在7.8.9三个月,秋季凉爽,降霖明显,年平均气温8.4。C,一月平均气温-9.C,极端最低气温-24.8。C,极端最高气温39.7。C。

1.银洲居住小区园林规划设计必要性

1.1生态建设的需要

1.2环境建设的需要

2.3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2.银洲居住小区园林规划设计原则

2.1以人为本的原则

在银洲居住小区园林规划设计中,要坚持以人为本[1],体现出一种纯自然的设计理念,尽量以本地植物元素为主,做到符合人们的口味和心理,使人们可以享受到新鲜空气,,阳光雨露以及鸟语花香,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的之间的和谐。

2.2因地制宜的原则

在银洲居住小区设计中就是要合理利用陕北的立地条件,倡导以“乡土树种”为主的园林植物,能适应当地气候条件,又能节省不必要资金投入。

2.3科学布局的原则

在银洲居住小区规划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居民对通风、光线、日照的需求,我们要做到合理布局,确保园林景观的质量。住宅小区的园林绿化面积不少于建筑面积的三分之一,在植物布局方面,园林景观与小区生活、文化紧密联接,对于景物布置要做到一步一景,处处都是“柳暗花明”的感觉。

3.银洲居住小区园林规划设计的内容

3.1.(1)平面布局:该居住区采用了均衡自由式。充分利用自然地形,自由分区,但在总体上给人均衡合理的感觉,自由活泼又不失严谨。平面设计中注重色彩的处理,规划设计中利用有色植物如红叶小檗、金叶犹太、丰花月季,珍珠梅,玫瑰、榆叶梅等地被植物使绿地有一定的色彩变化。(2)立面设计 以满足功能为基础,与平面布局有机结合,设计中可充分利用自然地形起伏、乔灌木、建筑小品、立体花架绿化等来塑造立面效果。

3.2小区道路及园路设计

居住道路采用了环行道,园路设计采用环线性流畅形式以分隔绿化空间,改变空间形状。小区道路绿地是小区绿化骨架,即对居住区内主干道路、分支道路及宅前小路两旁的绿化,从而形成一个绿化带,主要起美化环境、遮阴纳凉防风减噪、降尘等防护功能。主要设置花灌木、高大乔木、草坪等,(1)在布局上采用乔灌木相结合手法,给人移步换景,别致多样的视觉感受。(2)主干道树种以油松、国槐、垂柳为主,花灌木合理达配。

4.小区绿地景观设计

4.1中心绿地

小区布局有明显的功能区和清晰的浏览路线,主要设置花木、草坪、水面、花架、凉亭、雕塑、健身设施和铺装地面等。区内公共绿地由雕塑广场三大部分组成。并由环型干道相连,惯穿全区,使达到协调统一的景象。(1)雕塑广场,三国美女貂婵布置于广场中场中心,四周米脂传统剪纸艺术用不锈钢版装饰布置于东侧,象征着勤劳、勇敢、爱国民族的精神,预示居民要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2)健身广场,设置体育器材,便于居民健身锻炼,增强体质,在其旁设置一些具有不同使用价值及功能的坐凳,博弈设施,便于居民休息,闲聊为主,结合孤植树、花架、凉亭做到景为人用。

4.2宅旁绿地

主要是指对住宅建筑附近的周边的绿化,规划绿化率达90%-95%[3]为居民直接提供清新空气和优美舒适的生活的环境,因此它是绿化的重点。植物选择以观花、观叶、观果的各种花灌木、宿根花卉、草坪为主。宅园主要设置花木、草坪、健身休憩设施和铺装地面等。(1)为合理利用绿色资源,宅旁行列式绿地上以居民参与为目的,布置大量的游步道。(2)设置适当的健身器材,使人们停留于绿色空间,健身又赏景,淘冶情操。

5.园林绿化设计

5.1植物配置原则:

(1)以大乔木为主,形成小区绿化的空间骨干和小区宁静生活的绿色屏障,使小区融入一片高低错落、或浓或淡、四季景观与色彩变化丰富的绿色之中,构建良好的小区生态环境。

(2)以品种丰富的亚乔木、花灌木为辅,与大乔大配合,形成乔、灌、草、地被植物密切结合的复层种植,突出生态效果与景观效果,构造人体舒适尺度的绿色空间。

(3)以宿根花卉(石竹,景天)为点缀,丰富小区绿化色彩,配合丁香、丰花月季等香花植物,使小区四季鸟语花香。

(4)对建筑周边进行基础栽植,软化、美化建筑基础。以低矮的花灌木、香花植物为主,营造窗前美景又不影响采光通风。

5.2选用树种:

1、适应上层栽植落叶乔木:、国槐、银杏、五角枫、臭椿树、白蜡、垂柳、红叶李。适应上层栽植常绿乔木:樟子松、油松、侧柏、云杉。

2、适应于中层栽植的灌木:丁香、珍珠梅、玫瑰、连翘、碧桃、榆叶梅、红瑞木。

3、适应于下层栽植物:红叶小檗、金叶犹、臭柏、丰花月季、景天、石竹、草坪草。

5.3水景设计

在小区内设置了小湖泊,布设在中心绿地区广场入口处,并在其上建有小石拱桥,,并配有驳岸、跃水、喷泉,形成了理性和浪漫的交织。

5.4其它配套设施

在小区配套设施中,居住小区配有照明灯光。绿地喷灌等配套设施,提供给居住者们,便利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篇10

案例二:A县药品监管局在日常检查中发现乙药店销售的赛特赞等五种药品未建立购销记录,也没有购销发票或随货联等票据。立案后,该局向乙药店发出《限期提供药品来源渠道证据材料通知书》,乙药店提交了一份由丙医药公司出具的销货清单(非税务发票,无丙医药公司的盖章)来证明其药品的来源渠道。

对甲乙两药店行为该如何处理,有以下三种观点:一是将两药店均认定为从无《药品生产许可证》《药品经营许可证》的企业(批发)购进的药品(以下简称为从非法渠道购进药品),依照《药品管理法》第八十条规定进行处罚;二是A县药品监管局在没有进一步取得确凿证据,即未查清从何企业或个人购进事实之前,不能按从非法渠道购进药品行为进行处罚;三是对甲药店的行为认定为从非法渠道购进药品,按《药品管理法》第八十条规定进行处罚;而对乙药店,则应当在向丙医药公司核查真伪后再做决定。

之所以产生上述分歧,主要是因为执法人员对药品购销来源渠道事实证明责任理解得不一致。持第一种观点的人认为,药品是否从合法渠道购进,药店负有举证责任,如果不能或拒绝证明药品来源于合法渠道,那就应认定为从非法渠道购进。持第二种观点的人认为,药品监管局要认定药店行为违法,必须主动地去收集充分的证据,即查清涉案药品是从什么不具备药品批发资格的企业或个人购进的事实,否则违反了行政处罚由行政机关负举证责任的原则。持第三种观点的人认为,在行政程序中,甲乙药店都负有证明购进药品来源渠道的义务,甲药店拒绝提供和说明药品来源的行为属对证据妨碍的行为,应推定其从非法渠道购进;而乙药店尽管提供了一份不规范的药品购货清单,但其在一定程度上已履行了证明责任,A县药品监管局应据此深入调查核实后再做决定。笔者赞同第三种观点。

一、现行法律法规未免除行政相对人的举证责任。《行政诉讼法》第三十二条规定:“被告对做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应当提供做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根据这一规定,有的人认为,行政机关对自己所做出的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负有提供证据予以证明的责任。虽然这一规定适用于行政诉讼程序中,但行政处罚都是以行政诉讼结果的预期为最终评价标准的,因此也同样适用于行政处罚程序中。但笔者认为,仅仅根据《行政诉讼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就认为行政机关负完全举证责任,未免太过于偏颇了。行政行为可分为行政许可、行政确认、行政指导、行政处罚等,行政相对人在面临不同行政行为中担负着不同的证明责任。例如,在药品经营行政许可中,行政相对人在提出申请时要同时提供其符合开办药品经营企业条件的相应证据。在行政确认行政行为中,行政相对人要提供某种事实或某项权利客观存在的证据。即使在行政诉讼中,行政相对人也负有一定的举证责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七条也明确规定了行政相对人在行政诉讼中承担举证责任的四种情形。因此,在无法律明确规定的情况下而盲目主张行政相对人在行政程序中完全不负举证责任的观点,应值得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