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主义语言学范文
时间:2023-04-01 22:22: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结构主义语言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结构主义;语言学;文学批评
20世纪以来,结构主义的研究方法风靡各个领域,以致各个学科都产生了自己的结构理论,为科学研究的进行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和方法。在语言学和文艺学领域中,结构主义更是形成了一种独特而切实有效的研究流派,并且语言学中的结构主义理论对文艺学中的结构主义批评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拟从结构主义语言学出发探索其究竟是如何影响结构主义文论的。
1. 结构主义语言学
索绪尔是“现代语言学之父”,同时也可以被称作是结构主义的鼻祖,他去世后由他的学生整理出版的《普通语言学教程》在语言学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索绪尔的理论主要体现在他对共时和历时、组合和聚合、语言和言语、能指和所指等概念的提出和划分上,这些理论对语言学及其他学科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索绪尔认为,语言是“通过言语实践存放在某一社会集团全体成员中的宝库,……潜存在一群人的脑子里的语法体系;……相反,言语却是个人的意志和智能的行为。”①也就是说,语言是隐藏在实际话语背后的语音、语义、词汇、语法的规则系统,它存在于言语之中,言语则是实际的话语,是对语言的运用。语言是一种表达观念的符号系统。一个符号就是一个整体,它由能指和所指两方面组成:能指是表达某一意义的声音或图像,所指是声音或图像在人脑中唤起的形象和在现实生活中所对应的实体。
共时语言学研究语言在某一历史时期的语言系统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例如我们可以截取某一历史阶段的语言,对其语音、词汇、语法等结构要素进行研究,如:词汇学、语音学等。历时语言学研究某一语言要素在历史中的发展变化及变化规律,如汉语史、语法史等。索绪尔认为在语言符号序列中,一个符号的价值不仅取决于他和可以替代他的其他符号的对应关系,也取决于他和前后符号之间的关系。前者就是聚合关系,后者是组合关系。聚合关系就是可以相互替换的各个成分之间的对应关系,组合关系是组合序列中各个成分之间的关系。
2. 语言学影响下的结构主义文论
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延伸到文学研究方面就形成了结构主义文论,它与结构主义语言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的研究都是以索绪尔的语言理论为基础研究出来的,但二者之间也存在着本质差别,他们是在各自领域的创造性应用。语言学对结构主义文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理论的产生和发展上:
2.1 神话结构分析
索绪尔对言语和语言进行区分的思想对法国结构主义文论家列维・斯特劳斯的神话模式研究有很大的启发作用。列维・斯特劳斯发现,表面看来神话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但从各地搜集起来的神话却又有着惊人的相似性,它们都表现了人类所面临的一些共同的生存问题。他认为,这说明了这些神话跟人类语言活动一样,都来自一个人类永恒的普遍结构,而正是这一普遍结构使得各种不同的神话具有了相似性。他认为,神话和言语活动一样也具有“语言”和“言语”的区别,各地神话的不同表述是神话的“言语”,而所有神话的系统结构则是神话的“语言”。
列维・斯特劳斯还把神话叙事分解成许多单位,并提出了“神话素”的概念,他认为每个神话叙事单位都能够用一个短句来概括,他们就像语言的基本单位“音素”一样只有以特别的方式结合起来才能产生意义。他还强调在分析神话时,我们不仅要分析同一神话在各历史阶段的不同叙述,还要分析他在同一历史时期存在的不同变体描述。各历史阶段的描述和同一时期的不同描述在“神话素”的关联下成为了一个完整的结构系统,就如同音素把声音和意义结合成一个整体一样。也就是说,神话也是在历时和共时两个维度上同时发展着的。
2.2 叙事理论
索绪尔关于能指和所指的理论同样影响了不少文学界人士,罗兰・巴尔特就是其中一位。他认为,文学不止是我们传统观念上所认为的那样只是单纯的客观世界的反映,它还是我们借以改造世界的工具,是一种符号。由于符号在一方面指代所指的具体事物,一方面又有自己的意义,所以文学也具有这样的两面性。文学语言可以像符号一样表示某种意义,也就是它具有语言学的能指功能,同时他也可以指向自身,而不是文学之外的世界,这就相当于语言学的所指功能。
通过对文学两面性的区分,罗兰・巴尔特还进一步分析了文学符号和语言符号的差别,并认为文学符号系统实际上包含着两个相关的层次。一个层次由能指符号组成,他通过语言在实际中的不同运用来说明语言本身的涵义,这是文学语言的表层系统。另一个层次是深层文学语言系统,他形成于能指和所指的相互作用,并在它们的作用中产生新的能指,这种新产生的能指可以指向文学语言之外的东西。比如说象征气质高洁的兰花,“兰花”这组汉字的字音、字形和实际生活中的实物兰花都属于表层系统中的能指和所指,而气质高洁则是在这一表层系统中所形成的新的能指,属于深层的语言系统。因此,巴尔特认为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存在表层和深层两个结构系统,即形成了结构主义对文学作品结构层次的划分。
2.3 矩阵模式和文学叙事语法
索绪尔和雅柯布逊都对语言二元对立的基本结构进行了研究,他们的这一研究同样影响广泛,文学研究家格雷马斯将这一思想成功引入了文学研究领域。他认为由于有了“语义素”单位之间的二元对立,才产生了人们通常所说的“意义”。 “语义素”单位的这种对立既包括现实生活中的实体和他的对立面,又包括实体和对自身的否定。在对这一思想的继续研究扩充后,他提出了用来解释文学作品的矩阵模式,这不可谓为结构主义语言学对文学理论的一大推动。
格雷马斯受结构主义语言学影响所提出的理论不止如此,他还认为文学作品的叙述与语言学的句子是一样的,他们都可以进行语法分析。我们可以把文学作品的叙事看成是一个被扩展了的句子,句子里有主语、谓语、宾语及其他成分,文学作品的主语就是主人公,谓语是其的行为和经历,宾语是与其相关的其他人物。由此看来,文学也不过是一个个的叙事结构而已,也就是说看似千变万化的文学作品的形成规则是有限的。这就如同我们掌握了一定的、有限的语言规则后就可以说出无限的句子来。
3.分析与总结
总的来说,结构主义文论的主要特点是认为文学作品取决于结构和系统,要理解文学作品,就要把握好结构、系统及深层规则,把握好作品中的“二元对立”的元素。这些语言学中的主要观点和方法被运用到了文艺学中,突出了文学的语言意义,使得文学开始重视自身内部规律的研究,并希望通过具体的文学现象研究揭示出文学的内在本质。结构注意语言学思想的盛行恰好为文学研究提供了这样一个新的研究角度和思维方法,他使得文学研究从外部走向了自身。
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文学是与社会、与人密切关联着的,脱离了社会,脱离了人的价值观,将文学作为一个封闭的结构系统来研究是不科学的。我们评价、欣赏文学作品时更不能脱离社会现实,只抽象的研究其中的模式、结构,而应该把其作为对文学作品进一步研究的一个补充。(作者单位:鲁东大学文学院)
参考文献
[1]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2]程国安.论结构主义与文学结构[J].河北学刊,1997(6).
[3]赵一凡.结构主义[J].外国文学,2001,(1).
[4]张良林.构主义文学批评产生的背景[J].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6).
[5]赵东旭.结构主义文论中的语言学方法[J].吉林华侨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2)
[6]何立新.浅议结构主义与文学[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5).
[7]赵军.略谈结构主义与文学批评[J].青岛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3)
篇2
" [论文关键词]结构主义语言学 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 布龙菲尔德 外语教学
[论文摘要]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产生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和理论背景。在它的理论指导下产生的听说教学法促进了英语教学的发展,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结构主义语言学”和“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概念
在本文开始之前,先提到两个概念即“结构主义语言学”和“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或称结构语言学的创始人是瑞士的语言学家费迪南·德·索绪尔(Ferdinand desaussure 1857-1913),他也是现代语言学的奠基者。由于他的思想具有的一般原则,使他的思想成为结构主义的重要思想来源。布拉格学派和哥本哈根学派是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主体。美国的结构主义语言学或美国结构主义或称美国描写语言学是以布龙菲尔德(Leonard Bloomfield,1887-1949)为代表的美国描写语言学派。它的出现和发展对美国土著语言等方面的研究以及英语教学的发展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这部著作广受赞誉,它不仅显示了人们对语言的兴趣,而且还表明了学界人士对从事语言学理论研究的愿望,而这种理论的每一次进步,我们对人文研究所抱有的某些先入之见。 布龙菲尔德对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的一些观点,如“历时”语言学和“共时”语言学研究,“语言”和“言语”的区分、“组合”和“聚合”关系、“句段”和“联想”关系等都表示赞同。只是他们用了不同的说法。索绪尔认为“语言是形式,不是实体”[Saussure 1983:120]。即符号间的相互关系构成了语言的“系统”。总之,索绪尔的学说为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听说教学法使我们明白我们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不能简单的认为教会学生语法知识就明白了文章的意思。我们应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互相讨论和交流,让学生懂得如何学习,加强口语的操练,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口语学习的重要性,各种口语短期培训班和学习法涌现出来。20世纪90年代是从初一开始开设英语课程,而现在四五岁的小孩就已经被送到少儿口语训练营。可见这种听说教学法已经盛行开来。
4)索绪尔结构主义理论的出现和印第安人土著语言的迅速灭亡促使了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产生。它的产生打破了传统的外语教学方法,主张以视听教学法作为首要的教学方法。对现代英语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篇3
【关键词】布隆菲尔德;《语言论》;结构主义
一、布隆菲尔德其人
列昂纳德・布隆菲尔德(Leinard Bloomfield 1887-1949),是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奠基人。布隆菲尔德不仅熟知历史比较语言学,而且也是共时描写语言学的巨匠。布隆菲尔德是“美国语言学会”的发起人之一,他开创了一个语言学流派――结构主义语言学,培养了一代语言学家,如哈里斯,布洛克等,他们都在语言学理论和语言描写方面取得过出色的成就。这个学派在三、四十年代的美国语言学界占有主导地位,有“布隆菲尔德时代”之称。
二、理论简述
(一)、语法形式:布隆菲尔德把语法形式归纳为句子。替代和结构,还使用了一系列的术语来描述语言的形式, 如词素、词根、自由形式、粘着形式、复合、屈折、派生、成分、一致等。所有这些后来都成为普通语言学中句法学与形态学的主要内容。
布隆菲尔德首先区分了自由形式和粘附形式。不能独立使用的叫粘附形式,如英语的前后缀:Johnny和Billy中的-y等;能够单独使用的叫自由形式,如词、短语、句子:John,Bill等。有些语言形式与另一些语言形式在语音和语义上部分相同,这叫做复合形式。凡是与其他形式没有语音或语义上的相同之处的形式都叫词素。复合形式皆由词素构成。
(二)、语法形类:布隆菲尔德认为语法形式可以归为词类、句类、短语类、词缀、格位几个大类。被认为是同一范畴内的成分的一组形式类别叫做语法形类。如:“树、人、房”……类义“事物”类义名词。
(三)、语法配列:布隆菲尔德认为,话语的有些特征不能因词典来解释,而是用排列顺序解释。把一些有意义的形式组合起来,就叫做配列。配列有四种方式:
a、次序,即组成成分出现的先后。是语言,尤其是汉语中一个重要的语法形式。例如:“项羽杀人”≠“人杀项羽”。
b、变调,即抑扬顿挫和轻重缓急,跟“语调”有接近,又称“次音位”,即该音位不出现在任何语素中,如汉语的声调。一个语言中有多少次音位还有待研究,次音位有时候要表达意义。
c、变音,形式中主音位的变化。主音位有一个具体的音位形式,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主音位的变化,例如:不用 bú yóng 甭 béng; do notdon’t。 这样的变化可使发音更省力,体现了语言的经济原则。
d、形式选择,即在语法配列上都相同而在选择上不同,这种形式会产生不同的意义(类属意义)。有些带感叹收尾音位的语素,是呼唤人或引起注意的,如: John!boy!(名词类),但换一些词则意义可能不同, 如:Jump!Run!(动词类),作用就是表达命令。 前一种形式布隆菲尔德称之为“指人名称表达词语”形类,后一种称之为“不定式词语”形类。
(四)、语法结构:由词组成的短语所构成的语言片段叫做语法结构。语法结构分为向心结构和离心结构两种:
a、向心结构:合成短语可能和其中一个或几个成分一样,属于同一形类。整个句法结构的语法性质与其中一个或几个成分相同。其中一个成分可以代替整个成分的功能,该成分叫做中心词。如:Poor John是名词结构,John为名词,整个结构为向心结构,从整体看具有统一的功能。
b、离心结构。合成短语与短语中的任何成分的形类都不相同。其中任何成分都不能在功能上代替整个成分。如:John run ,John为名词,run 为动词,整个结构为主谓结构,故其是离心结构。介宾结构、分句从属结构、短语从属结构等都属于离心结构。
此种方法将短语结构一分为二,从其语法关系分析其语法特点,是布隆菲尔德的一个创新。
(五)、语言分析方法
a、直接成分分析:布隆菲尔德揭示了语言结构的层级关系,首次提出了“直接成分”的概念,用于分析音位和语素。布隆菲尔德认为语言结构是由若干个直接成分的层级构成的, 每一个较低层级的成分是较高层级的成分的一部分。在一个复合形式中划出两个组成成分的分析方法,即是切分法。
b、替换法:用一个语言片段去替换另一个较大语言单位中的语言片段,从而观察被替换的语言片段是否是语言事实,从而找到区别性成分,包括语音区别性成分和语素区别性成分。
例如:pin-fin-sin-tin这四个音,其意义不相同,则前四个音具有区别意义。
四川话:ying、yin都读作yin相同则合并,不同则独立。
区别音位时可以用此方法看是否区别意义。
c、分布分析法:分布指一个语言成分所能出现的位置和环境的总和。位置分布理论确定一个语言成分要看它和其它成分的种种语言关系。
三、实用应用
(一)、教学法
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认为, 语言是一套形式结构,一个符号系统。这套形式系统可以分解为更小的单位进行分析与描写。而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语言是一连串刺激和反应的行为。这样语言学习就是要获得操作这套符号系统的技能, 即训练对刺激做出正确反应的一套语言习惯。布隆菲尔德在其著作《语言论》中,将这两种观点相结合,形成了结构主义语言教学的主要方法。
因此,此种教学法重视听说,轻视读写;主张大量的机械操练,加快习惯形成的过程;坚持多教实际话语,少讲语法知识;进行句型和替换词训练;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刺激-反应-强化的过程。
这种教学法比传统教学法有明显的优点。在二战期间得到了广泛的采用和传播。但是听说法也有明显的缺点:一是不注意发挥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过于强调外部刺激的作用;二是教学脱离语言使用环境,不利于培养学习者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所以听说法在六十年代初期开始逐步被功能法、情景法、交际法所替代。
(二)、语言测试:结构主义教学法认为, 语言形式结构可以一项一项地学, 技能可以一项一项地练, 语言学习不过是习惯的形成而已。因此考试常用的试题都与形式结构有关, 如:语法填空、句子辨错等。常用的考试题型为多项选择题型(M C 题型)。M C 题型与语法填空等试题的结合是结构主义语言测试的主要特征它着重测试对语言形式的反应及操作技能。考试的范围严格限于语言的形式结构。结构主义语言测试强调分离处理:四会(听、说、读、写) 技能分开测试, 语言点分开测试, 即理论上一道题只考一个语言点。这就是离散项目测试( discrete一pint test)。由于完全忽略了语言使用的语境和情境, 因而也完全忽略了语言使用的得体性。在测试方法上, 结构主义测试从心理学领域吸取了心理计量学的科学方法, 形成了心理计量结构主义测试。
【参考文献】
[1] 刘润清,西方语言学流派[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
[2] 布龙菲尔德.语言论[M].袁家骅,赵世开,甘世福,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3] 辜向东.布龙菲尔德的《语言论》―一部划时代的作品[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02).
[4] 梁如娥.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与外语教学[J].科技资讯,2007(26).
篇4
其实我是一个看书很少的人,就是瞎看。苏格拉底(笑),弗洛依德,荣格也看,但都没看完过,看了一会就看不下去了。
为什么看呢?
有时候,比如说,我看弗洛依德在骂荣格,你为什么要骂他?反正就是从一个八卦的角度进入,还有就是看一些野史,艳史,正经历史书不愿意看,我的历史结构是跟各种演义,旁门左道混合在一起的,我的文学名著都是小人书教育。到今天为止,我看过的完整部头的书是鲁迅全集。
跟你谈话,你很认真,但总是情不自禁地要自嘲一下。
唉,总是要站在另外一个角度看一看这个傻B(笑)。我总是挺分裂的,所以我讲一种分裂的东西就会讲得很好。
你是一个特别喜欢观察世界观察别人的人吗?
其实不是,我很懒得观察这个世界,我在某些层面来说,挺自闭的,我不是那种有很丰富的生活,有很多朋友的人,除了工作就是工作,工作完了就回家睡觉。
这是搞喜剧的人的通例吗,他们大体都是比较严肃的人。
能量守恒嘛。你在一个方面过大了,你就得在另一个方面找一个反向平衡,不然就往一头倒了,过份严肃的人,要么就会具有一种喜剧视角,要不然就会变态。
这可能是你作品里的一个根子性的问题,解构一切。你好像不是那种拍感受的导演。
对,就是不热,很难因为一个环境,特别高兴,也很难有一个什么事儿特别悲伤。就是比较冷(笑)。但是很奇怪,看作品的时候会,看电影可以看哭,可以看笑。作为旁观者会被打动,但作为参与者不会。
你看哭的电影是什么?
很多,很容易,《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红楼梦》看电视剧我都哭(笑)。
你是一开始就要做美术,做电影吗?
对,画画我一直喜欢,找不到别的喜欢做的事儿,电影跟所有的小孩喜欢一样,没什么特殊,纯娱乐,到了北京才慢慢确定要拍电影。
做电影这个事儿,是因为这事儿更有成就感吗?
不是,因为画不了画。
电影比画画简单?
当然,电影当然比画画简单,能通过技术解决的问题都不复杂。但是画画可不是,你差那么一点灵感,差那么一点天赋,就是这一辈子都不成,当时是真绝望(笑)。
而且当一个二流导演比当一个二流画家的日子好过多了,二流导演过得丰衣足食的,二流画家可是要饿肚子的。
你还是一个特别精明的人。
对,当然当一个三流商人比一个一流的画家过得还好。
但是你还是不能做一个商人。
不能。商人可不容易,情商要高,我情商不够,就靠逻辑。但在中国要挣钱是不能有逻辑的,也不能讲理。当然大艺术家情商也很高,所以我也做不了一流的导演。
中国导演里谁是高情商的人?
导演不是很了解,我觉得冯小刚情商很高,看他的作品就能感觉到,他不是靠逻辑,他在送你到感动时就是那么轻轻的一下。但是逻辑不行啊。
因为他根本没往那儿使过劲儿。
你这样做电影会不会感觉很累?
累,确实很累,而情商高的人,一感觉,哦,不对,他们有直觉,
你也靠直觉,不可能不靠直觉的.
我不相信直觉,对于我们这种人来说,直觉是来自经验的,你所谓的直觉,不过是你成长的经验而已,你经验多,就有直觉,经验少,你就没有直觉,所以机位往这儿一摆,我的直觉就觉得不对,因为你已拍了十几年了二十年了(笑)。
但中国电影来说,还真是缺你这种逻辑性特别强的导演。
篇5
关键词:传统语法 结构主义语言学 转换生成语法语言学 功能主义语言学
每一位英语教师都应明确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其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一定的听力能力、初步的写和说的能力,使学生以英语为工具获取专业所需的信息,并为进一步提高英语水平打下一定的基础。这是英语教学的长远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每一位大学英语教师就必须在课堂上注重培养学生读、写、听、说的能力。近日习读了一些语言学流派的观点,读完后对于这些观点与大学英语教学的联系产生了一些想法,在此与大家共同探讨。
语言学作为一门研究语言的科学,显然与外语教学有着直接的关系。一方面,语言学的研究为外语教学的原则、方法和途径提供了理论依据;另一方面,外语教学为语言学理论提供了验证的机会,同时为语言学理论的发展提供了可贵的素材。对于不同语言学流派的观点,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我们可适当采纳有利于我们英语教学的方面,从而使之更好地为我们的教学活动服务。
1.传统语法
传统语法是基于两千年前的拉丁或希腊语法对语言的描述而产生的。作为语言学前的产物,它主要强调语言的正确性、文学性及保持拉丁语的模式,强调文字的重要性。在语言教学中,课本主要基于传统语法,采用早期的尺牍为语言典范。学生欣赏目前已退化了的语言形式,欣赏过去那种纯正的语言形式;他们更注重书面语而非口语能力的提高。与整个句子结构相比,他们更热衷于对细微点的研究。由于受传统语法的束缚,学生在使用语言时有许多禁忌。比如说:在英语中不能采用分裂句,也不能以介词结尾,因为拉丁语不允许这样使用。传统的语言教学中出现了许多定义、规则和释义,采用的是以教师为核心的语法翻译方法。也就是说,主要的教学活动是翻译和语法研究。这种方法有时也被称为“语法翻译法”(grammar translation method)。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此法指导学生写作能力以及翻译能力的培养。四级作文作为一种书面体,较为正式,需要以正确的语法为指导,因此我们必须向学生传递写作中语言正确的重要性,并鼓励他们多多背诵经典范文,从而增强写作语感。
2.结构主义语言学
20世纪以来,语言学摆脱了传统语法学的束缚而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结构语言学(structural linguistics),又称为现代语法学,它的创始人为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它把人类的言语活动(language activity)分为语言(language)、言语(parole)两个方面。语言是言语活动中的社会部分,是社会成员共有的一种社会心理现象;言语是一个符号系统。现代语言学中派别各异,但他们常常能集合于结构主义的旗帜下,其原因在于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观点:语言是人类社会进行交际的符号系统,这个系统是系统内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而形成的结构。结构主义语法学有如下特征:一是口头语优先于书面语;二是语法应该是描写而非规定;三是语言无优劣之分;四是共时描写优先原则。结构主义的语法学描绘了有助于语音系统教学的音位系统,与传统语法一样,结构主义语法学的焦点仍然在语言的语法结构上。结构主义的教学材料是根据语法句型和结构选择的,也是适合于教学的。由于结构主义在描述语言现象时强调口语优先的原则,在外语教学方面它自然要以听说领先,即所谓的“听说法”。这种“听说法”能够引导我们在进行大学英语教学时可以遵循听、说、读、写的顺序,努力改善目前大部分学生“张不开嘴”的现象。而且在训练学生听说能力时,可以实施句型演练,使他们在掌握交际用语的同时,习得一些地道的英语表达。
3.转换生成语法语言学
乔姆斯基1957年提出转换生成语法,大大动摇了美国结构主义语法的地位。按乔姆斯基的解释,转换生成语法语言学(或称TG语法)把语言理解为自身含有固有规律的系统。每个说本族语的人都有某种特殊的语言能力,具体表现为孩子天生就有语言的天赋。当小孩说话时,他把本身的语言系统与母语系统进行比较并规范自己的语言。所以,语言的学习并不是习惯的养成,而是建立和检验假设人固有的语言系统的一种行为。就句子结构而言,TG语言分为深层结构、表层结构和一些可转化的规律。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以及运用英语获得专业所需要的信息。而乔姆斯基的理论恰恰可以指导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帮助学生理解个别长句以及复杂的句子,特别是理工科的学生以后会读到与专业相关的大量的科技文,此法便更是行之有效了。
4.功能主义语言学
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将语义社会语言学作为方法,将语言理解为在社会相互影响下被用来完成不同功能的手段。韩礼德写了大量的作品来验证儿童语言功能和社会语言的发展。韩礼德认为,学会语言就是学会用意。为了学会用意,说话者必须掌握一套同句子形式有直接关系的语言功能。在孩子的语言中,存在七种最初的形式。然而,在成人的语言中,这些功能为三种宏观功能所取代,即人际功能、意念功能和语篇功能。基于这种理论,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启示:我们在教学时,要尽量将不同的句型、单词、词组放到一定的语言社会情境中去为学生讲解,使学生尽量掌握它们在现实生活中以及人际交往中的应用,从而切实提高学生对语言的运用能力,即说的能力。同时,我们在对课文进行讲解时,要注意语言的语篇功能,尽量联系上下文,使学生对文章做到整体把握,提高学生“读”的能力。
以上是本人从几种语言学观点中得出的对我们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一些启示。传统语法的理论可以用于培养学生的翻译写作能力;结构主义的听说法则启示我们把更多的目光放在学生听力以及口语能力的培养上;转换生成语法指导我们如何引领学生正确地理解语句,提高阅读能力;功能主义语言学教给我们要教会学生真正运用语言的能力。总之,熟练而有效地将各种流派结合或重组,可以使之更加有效地服务于我们的大学英语教学。
参考文献:
[1]王英东,范天新.外语教学与语言学流派[J].沈阳:高等农业教育,2000,4.
篇6
摘要体验哲学是一个全新的哲学理论,其主要观点可概括为3条基本原则:心智的体验性、认知的无意识性、思维的隐喻性。体验哲学是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是对传统哲学观的颠覆,它对一系列语言哲学问题做出了极具说服力的阐释。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 体验哲学 结构主义语言学 转换生成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H0-05 文献标识码:A
认知语言学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美国和欧洲兴起的新的语言学科,是认知科学和语言学结合的产物。作为一种全新的语言研究范式,认知语言学对传统语言学理论提出了新的、富有挑战性的观点。哲学是语言学的基石和摇篮,任何语言学流派都有其哲学渊源。认知语言学的认知取向、解释取向、语义取向和共性取向,使它具有不同于传统语言学的强大魅力,这些都首先源于其在哲学观上的突破。那么,作为当今语言学界的领军学科,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是什么?它对传统语言研究中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哪些创新性的观点?认知语言学的语言观与西方主流语言学学派的语言观有何差异?本文拟就这些问题做一尝试性探讨。
一 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体验哲学
在西方哲学研究中,一直贯穿着感性与理性、经验主义与唯理主义的争论,这些对立的观点以不同的形式反映在语言研究中,也反映在语言研究两种对立的研究方法上:一种是通过可观察到的语言用法,从外部对语言进行研究;另一种是把语言看作人的天赋才能的一部分,看作人类理性的表现,从人类心智内部研究语言。
认知语言学是以身体经验为基础来研究人类的心智和认知,既具有经验主义的成分,又具有理性主义的成分。1999年,美国语言哲学家Lakoff和Johnson出版了《体验哲学――基于身体的心智及对西方思想的挑战》一书,批判了在西方流行了多年的经验主义和唯理主义的传统哲学观,如客观主义、形式主义、二元论、天赋论等,创立了一个全新的哲学理论――体验哲学,并明确声明体验哲学是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
体验哲学主要包括3条基本原则:心智的体验性、认知的无意识性、思维的隐喻性。
1 心智的体验性
心智的体验性认为,我们的范畴、概念、推理和心智,并不是外部现实客观的、镜像的反映,而是由我们的身体经验所形成的。我们大部分推理的最基本形式,依赖于空间关系概念,人的身体、大脑与环境的互动,提供了日常推理的认知基础。我们可以想象,我们的祖先从认识空间和自己开始认识世界,因此空间概念和身体部位是我们形成若干抽象概念的两个主要基础,它们成为人类原始思维的出发点,也是人类最重要的隐喻源。人们在经验和行为中形成了概念和范畴,语义与此同时形成。这就形成了认知语言学的一个基本观点:在语言和现实之间存在认知和概念这一中间层次,如果不依靠认知结构和范畴知识,就无法接近现实。因此,反映在语言中的现实结构,是人类心智的产物,而人类心智又是身体经验的产物。
2 认知的无意识性
认知的无意识性,是指对我们心智中的所思所想没有直觉的知觉。大脑中的大多数思维活动无法直接知道,试图通过哲学思辨达及人类思维与理解的深处只是一种幻想,有意识的思维只是思维冰山之巅而已。绝大多数的思维是在表层意识之下进行的,人类所有的知识和信念都主要存在于认知无意识的概念系统架构之中,人类的范畴根据原型进行概念化和推理,但不为我们所意识。这种无意识性决定了全部知觉的思维结构。传统英美分析哲学认为,所有思维都是有意识的,通过先于经验的反思就能完全知晓。体验哲学认为这办不到。
3 思维的隐喻性
亚里士多德认为隐喻不是概念性的,而仅仅是词语的非常规性用法。传统的分析哲学也认为概念都是非隐喻性的,可通过弗雷格的系统意义(sense)来确立,或通过抽象符号与独立于心智的世界之间纯粹的、客观的关系来确定,而思维的隐喻观对这一传统哲学观提出了十分尖锐的批判。Lakoff和Johnson认为,隐喻的基本作用是从始源域将推理类型影射到目的域,大部分抽象概念是隐喻性的。隐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语言、思维以及哲学中无处不在,不用隐喻来思考经验和推理是很难想象的。隐喻是人类所有思维的特征,普遍存在于全世界的文化和语言之中。隐喻推理使得大部分抽象思维成为可能,哲学也是基于隐喻的。“没有隐喻,哲学家就不可能进行深奥的推理;或者说,没有隐喻就没有哲学。
二 基于体验哲学的认知语言观
认知语言学在对大量语言现象,特别是对隐喻语言进行系统研究的基础上,对一些传统的语言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再认识,提出了新的见解。
1 语言与客观世界的关系
传统的观点认为,语言符号与客观世界之间是由大脑中的概念相连接,而概念的作用只是一种连接纽带,语言符号与客观世界有对应的关系。认知语言观承认客观世界的现实性及对语言形成的本源作用,但更强调人的认知的参与作用,认为语言不能直接反映客观世界,而是有人对客观世界的认知介于其间。
2 语言的任意性与象似性
关于语言中形式与意义之间是否存在理据性,争论已久。自索绪尔于1916年发表《普通语言学教程》以来,“任意性”被看作是语言的特性之一。后来的结构主义和乔姆斯基的理论将任意性观念推到了极致,认为不仅单个符号所指和能指之间的关系是任意的,其排列组合构成的语言结构与意义之间的关系也是任意的。认知语言学对语言的任意性提出了质疑,认为语言的共性说明语言不可能完全是任意创造的,而是受认知环境(包括人的生理环境、认知能力等)和社会环境的制约。尽管语言符号在基本范畴等级上(在不可分析为更小单位的词素上)有一定的任意性,或者有些已经丧失了理据,但是在词、短语或句子层次上,是有动因、有理据的。但其动因和理据不在于语言形式直接反映外部世界的事物,而在于反映人对世界的认知方式,语言形式相对于人的认知结构来说不是任意的。符号与其所表达的意义之间普遍存在着象似性(iconicity)现象。在认知语言学家看来,体现语言结构与人的经验结构照应关系的象似性,要大于语言的任意性。
3 范畴与概念
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传统范畴理论认为,范畴是由客观事物的基本特征决定的,特征是二元的,范畴之间有明确的边界,同一范畴内的成员地位相等。按照传统范畴理论,范畴化是纯粹客观的过程,与范畴化的主体无关。体验哲学认为,范畴、概念主要是人类基于体验之上,经过主客体之间的互动形成的。Lakoff曾说“了解我们是如何划分范畴的是理解我们如何思维和行动的核心问题,自然也是理解什么使我们成为人的核心问题”。在范畴化的基础上人类才具有了形成概念的能力,才有了语言符号的意义。范畴的建立使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不断深入,并使人们的知识和经验不断趋于条理化、系统化。范畴的划分是经过认知处理的结果,按照认知语言学的观点。范畴是围绕一个原型(prototype)构成的,原型作为范畴核心的图式化的心理表征,是人们对世界进行范畴化的认知参照点。
三 认知语言学与结构主义语言学及转换生成语言学的关系
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心理学基础是行为主义,哲学基础是流行于当时知识界的英美分析哲学(主要是唯物主义经验论和逻辑实证主义)。以乔姆斯基为首的转换生成语言学的心理学基础是心智主义,哲学基础是基于笛卡儿哲学(主要是二元论、天赋论)和形式主义哲学之上的混合哲学。在《体验哲学》一书中,Lakoff 和Johnson是把二者都归结为客观主义认知观而加以批判的。确实,跟体验哲学注重“体验”、注重“主、客体的结合”比较起来,英美分析哲学和笛卡儿哲学都割裂了感知和理性的联系,都把主体和客体相分离。这种哲学观上的对立,反映在语言学理论和方法上,主要有以下一些表现:
1 与客观主义“主、客体相分离”的哲学观相对应,在对语言的根本看法上,结构主义语言学与转换生成语言学都持有如下基本观点:(1)语言是一个具有完全自主性的自足系统,可以作为一种算法系统来描述,并且其描述不必考虑更为广泛的认知问题;(2)语法尤其是句法不同于词汇和语义,它是独立的语言结构,可以作为自治的体系来描述。语法结构独立性的理由是:语法范畴以形式特征为基础,而不是以语义特征为基础。说话人只要以语法结构为基础就可以对是否合乎规范做出判断,不必考虑语义;(3)如果语义属于语言分析的范围,也只能是用以真值条件为基础的形式逻辑来描述。其理由是:语义学和语用学(语言知识和语言外的知识)可以做出原则上的区别,语义结构完全是组合式的,隐喻和语义引申之类的现象不属于语言描写的范围。
2 与体验哲学“主、客体相结合”的哲学观相对应,在对语言的根本看法上,认知语言学持有与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转换生成语言学相对的观点。主要表现在:(1)语言能力是人的一般认知能力的一部分,故语言不是一个自足的系统,其描写必须参照认知过程;(2)语言结构与人类的概念知识、身体经验以及话语的功能有关,并以它们为理据;(3)句法不是一个自足的组成部分,而是与语义、词汇密不可分,即词汇、形态和句法形成一个符号单位的连续统;(4)语义不只是客观的真值条件,还与人的主观认识息息相关。用以真值条件为基础的形式语义学来分析词语的意义是不充分的,其原因有二:一是语义结构的描写与无限的知识系统有关;二是语义结构不但反映了所观察到的情景内容,而且也反映了这个内容是怎样建构和解释的。
可见,不同的哲学基础决定了不同语言学派对语言一些根本问题的看法。正是在“主、客体相结合”的体验哲学观的指导下,认知语言学才通过深刻的反思和再认识,对一些传统的语言问题提出了新的见解。
当然,认知语言学与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转换生成语言学,虽然在对语言的根本看法上存在较大分歧,但它们也不是毫无共同之处。其实,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都是重“感性”、重“经验”的,在语言的研究思路上,二者表现出一定的共同倾向,即它们都着眼于通过可观察到的语言用法从外部对语言进行研究。至于认知语言学与转换生成语言学,由于它们都坚持心智主义,反对“物理主义――行为主义”的语言观,在语言研究上就表现出更多的共性。
四 结语
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是体验哲学。体验哲学是在批判客观主义和唯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的,它既承认客观世界对认知的第一性作用,也重视人的主观认知机制在范畴化、概念化过程中所发挥的积极功能,认为范畴、概念、推理等心智活动不能独立于客观世界,但也绝对不是对客观世界的简单镜像反映。体验哲学对语言、思维、现实三者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新的见解,对范畴、概念、任意性等一系列与语言哲学有关的问题也做出了更有说服力的解释。
注:本文系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社会科学科研基金资助项目“‘成分’概念在语义研究中的应用”(2008B07)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王寅:《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体验哲学》,《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年第2期。
[2] 刘正光:《认知语言学的哲学观――认知无意识、体验心智与隐喻思维》,《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 3期。
[3] Lakoff,G.& M.Johnson.Philosophy in the Flesh:The Embodied Mind and Its Challenge to Western Thought[M].New York:Basic Books,1999:543.
[4] 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5] Lakoff,G.Women,Fire,and Dangerous Things:What Categories Reveal about the Mind[M].Chicago and London: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7:6.
篇7
⒈ 语言与哲学
语言是一个纷繁多彩的世界,因为语言,我们可以了解我们的祖先,历史,文化和文化,甚至了解各个地域不同的文化和历史;因为语言,我们得以继承这些美好的传统和文化并继续发展我们的人类文明;因为语言,现代的我们还整日沉浸在语言带给人类的美妙当中。关于语言的奇妙,语言的起源问题,语言的本质,语言的功能,语言的发展或者灭亡,语言与其他学科的关联等等,除了我们的感性认识之外,一直以来都是哲学研究和科学研究的对象,并有着各种各样的研究成果。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问,就是研究客观世界上的一切普遍规律的科学。哲学思维和对语言问题的思考密不可分,二者的联系历史悠久,和人类的其他活动相比,哲学思维不能脱离语言,以为思维的对象和思维的过程本身,都必须依靠语言才能转变他人思想所能把握的东西(高名凯 2010:8)。
如陈嘉映所说,人类对于自身所处的世界的好奇使他们从来没有停止对语言的研究活动,柏拉图曾评论,语言这个题目也许是所有题目中最重大的一个。他又说,“语言又与历史、艺术等不同,语言和概念的关系更为密切,乃至我们经常无法区分概念和语词,于是一切概念考察都是语词考察,语言哲学就不再是哲学的一个分支,而是哲学本身了,或者说是‘第一哲学’”(陈嘉映 2003:4)。从这些分析我们得知,语言在哲学中的重要地位,尽管陈嘉映的论述最终回归到不宜将哲学等同于语言哲学,因为语言学家和哲学家都进行观察,概括,推论,但二者目标不同,语言学家旨在更好地理解语言的内部机制,直到掌握这一机制,而哲学家是从理解语言的机制出发走向理解世界,希望有一种更深层的理解方式。
从古希腊众多哲人如苏格拉底,柏拉图等的语言思考,到中世纪热衷于宗教领域语言的探讨,集中在《圣经》的诠释,一直到近代哲学,语言学和语言思辨的发展受到了近代科学发展的影响,在20世纪初哲学的语言转向后,由语言取代认识论成为哲学研究的中心课题后,现代语言学开始形成,而对现代语言学起奠基作用的就是瑞典语言学家索绪尔。
⒉ 语言学总论
语言学是研究语言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索绪尔指出, ⑴ 语言和言语 “把语言和言语分开,我们一下子就把(1)什么是社会的,什么是个人的;(2)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从属的和多少是偶然的分开来了” (索绪尔1983:35)。
根据这种区分,索绪尔提出设立两门语言学,即语言的语言学和言语的语言学。其中,前者是主要的,它以实质上是社会的、不依赖于个人的语言为研究对象,这种研究纯粹是心理的;后者是是次要的,它以言语活动的个人部分、即言语,为研究对象,它是心理的和物理的(1983:41)。虽然索绪尔强调语言和言语的这种区分,但没有将这两者完全割裂,而是也强调了它们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他举例说明语言和言语相互依存,语言既是言语的工具,又是言语的产物。如果语言离开了言语的具体表现,语言也就失去了自己的具体存在。这种区分的意义就在于我们可以有目的地展开研究,而且在互相联系的基础上能够又研究整体,这种哲学思路就是一种强调系统依赖性的相对主义,而这一思想在哲学领域也引发了新的思考。
⑵ 能指和所指 能指和所指紧密相连,不可分离,但它们之间的联系是任意的。语言的实体是只有把能指和所指联结起来才能存在的,如果只保持这些要素中的一个,这个实体就将不存在。如果将能指和所指分开,可能会造成误解。例如,一些偏心理学的概念,“黑”、“听见”等等,就其本身而言,需要和音响形象结合起来才能有意义。但是,能指和所指的联系是任意的,或者,我们可以更简单地说:语言符号是任意的。符号的任意性原则支配着整个语言的语言学,它的存在可以解释很多现象。在他看来,语言间的差别和不同语言的存在就是任意性的证明。 索绪尔的能指与所指语言学理论,将语言看成一种符号系统,在这个系统当中,彼此之间的关系才决定价值和意义。所以这一点,对其他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者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思维,因为符号的概念可以延伸到各种风俗、仪式、宗教、建筑、绘画和音乐等等方面, 因此,可以说他的理论为现代符号学奠定了基础作用,并开拓了发展前景(刘艳茹 2007)。
⑶ 共时与历时语言学
从符号的不变性和可变性出发,索绪尔提出两种不同的研究方式。既然语言符号有不变性,它就可以作为不变的固定的符号系统存在于某一时间段中,另一方面,既然它又在时间范畴内可变,就是在前后相继的时间段中不断演化。为了研究同时轴线上的语言现象和连续轴线上的语言及其变化,诞生了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分别研究语言的状态和演化的阶段。
索绪尔将历时与共时研究区分开,目的就是界定语言学的内容。“共时语言学研究同一个集体意识感觉到的各项同时存在并构成系统的要素间的逻辑关系和心理关系。历时语言学,相反地,研究各项不是同一个集体意识所感觉到的相连续要素间的关系,这些要素一个代替一个,彼此间不构成系统”(1983:143)。
这种共时性思想就是一种结构主义的思想。语言学的研究就是符号的形式关系,因为符号本身没有任何价值,其价值完全依赖于它在符号系统中的位置。也就是说,在符号系统这个结构中,价值来源于各个符号之间的关系。结构其实是一种系统,在这个系统当中的成分以相互依存,相互对立或者相互矛盾的关系存在,事物的本质并不在于它们本身,而正是在于它们之间的关系。这样看来,结构主义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在观察事物的时候不仅是注意这一客体的存在,而是更应关注它与周围事物方方面面的关联。由此,我们才能更为全面的认识。
⒊ 结语
因为索绪尔提出的这些理论,他的语言学被称为结构主义语言学,中心论点是:语言是一个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各成分完全由它们在系统中的相互关系界定。结构主义语言学为此后的一些语言学研究提供了十分重要的理论原则。首先是索绪尔的弟子们建立的“日内瓦语言学派”,其他主要代表还有雅各布森等积极参与的布拉格语言学派,以布龙菲尔德为代表的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派,他们吸收了一些索绪尔的观点,并加以继承,发展或延伸,总之在各自领域都有成就都做出了贡献。
索绪尔创造了自己的语言研究模式,这为哲学研究也注入了新的动力。结构主义形式的语言学一方面强调语言返回自身,成为一个自足的系统;另一方面又把这种形式主义的语言观和方法论推广到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历史学,文学批评和精神分析等各个领域中,使结构主义语言学事实上获得了一种“第一哲学”的地位。(钱伟量 2003:2)由索绪尔引发的所谓“语言学转向”,人们对语言意义和存在的问题的思索使得语言成为焦点。索绪尔的语言观不仅直接促进了现代语言学的建立和发展,这些理论中体现的哲学思路,对其他人文科学领域都具有重要的影响,例如,结构社会学、结构经济学和结构人类学等等用这种结构主义方式研究的领域(张一平 2006:12-17)。综上所述,在索绪尔的结构主义语言观影响人文科学领域后,他的影响还会延伸到更多科学领域,为更多研究者提供灵感和启发。
参考文献: [2]高名凯,石安石主编.《语言学概论》。北京:中华书局,2010.
[3]刘艳茹.《索绪尔与现代西方哲学的语言转向》[J].外语学刊,2007(4).
[4]钱伟量.《语言与实践——实践唯物主义的语言哲学导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5]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高名凯译,岑麒祥、叶蜚声校注。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篇8
[关键词]语言和言语;能指和所指;横组合和范式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4)01-252-01
简介:作为本世纪最有影响力的语言学家之一,语言学索绪尔的理论奠定了现代语言学的基础。他的研究不仅与本世纪语言学的研究有着巨大的关系,同时也对文学理论,尤其是结构主义产生了巨大影响。
一、语言和言语
索绪尔清楚的解释了言语和语言之间的区别。言语意味着在日常生活条件下,人们对语言的使用,是个人社会行为。而语言是词汇系统和语法系统存在于人们的头脑的印象。在语言和言语之间,索绪尔强调任何具体的语言都有其意义。由于语言系统本身以外的结构性质,这直接促进了文学列维-斯特劳斯对神话模式的研究。列维-斯特劳斯发现,一方面,神话没有逻辑或一致性;在另一方面,神话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他认为,神话在本质上,他们是基于一个国家的一般人类的基本语言活动。结合神话和语言,在列维-斯特劳斯心中,神话已经被深入了“语言”和“言语”的区别,神话唯一的具体描述被称为“言语”,而整个“基础结构系统被命名为”,“语言”。神话的每一个“言语”来自神话的基本结构体系,这个体系则属于语言系统。在具体的神话模型分析中,列维-斯特劳斯注意在不同的品种不同或相同的神话的相似关系。因此,对于神话的分析,他认为神话不仅应当被历时描述并且分析,但也同时应该对其进行共时性研究。这样,一个完整的神话结构体系初步形成。
二、能指和所指
索绪尔指出,语言符号,如同语言结构的基本组成部分,连接概念和声音,而不是对象和名称。除此之外,索绪尔认为能指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的连接是任意的。语言符号产生的时候,人们命名一定的声音形象,而某些概念是一种文化现象,是固定的。当然,能指和所指的标志之间的关系是一般是固定的,人们不能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中随意改变它们之间的关系。索绪尔的上述理论告诉我们,符号的意义,在本质上,是由系统它所属决定。语言的语言系统作为概念或声音之前,是不可能存在的。因为有概念,所以才造成系统声音图像之间唯一的区别。这一理论使法国理论家Roland巴特提出了“文学的代码”。Roland巴特认为,文学是一种对“代码”或符号进行处理的方式。更重要的是,它是一个包含多种自身标志并导致文学的二重性的行为。一方面,它提供了一定的指导意义,这是能指功能;在另一方面,它使本身代表了特定的指定对象,这是是所指功能。这就是说,文学要根据语言的变化随之发生改变。在此基础上,他分析了文学符号和语言符号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他认为文学符号实际上涉及两个层面:表面语言系统,这表明它的意义是在语言应用的帮助下完成的;深层语言系统,即生成新的能指。这两个层次互相进入对方创造了一个艺术世界。他对文学的迹象分析带来了文学作品结构层次的划分。并为路结构主义叙事学铺平了道路。
三、横组合关系和范式的关系
篇9
摘 要: 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是20世纪最著名、影响最深远的语言学家之一,他对语言理论见解独到。本文主要讨论他的二元对立的语言观。
关键词: 索绪尔;语言;二元对立;结构主义
一、二元对立的符号观
索绪尔作为近代符号学的创始人,首次正式提出并确立符号学这门学科。但是,对符号问题的研究,并非始于索绪尔。早在古希腊时期,人们就已经就这个问题有过探讨。当时,人们争论的问题,主要是关于语言符号与所代表的对象之间存在着何种性质的关系,即是否认为语言符号与所指对象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自然关联。对这一问题的争论,至今仍然没有终结。
直到索绪尔提出建立符号学这一学科,这并不仅仅是基于符号历史讨论的总结,更重要的是他使用了众多的形式系统。这些形式系统存在着诸多共性,也就是能在不同程度上代替、代表、反映所要表达的主客体对象。
在索绪尔看来,“概念和音响形象的结合叫做符号”。索绪尔认为,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而符号是由能指(singnifiant)和所指(singnifie)组成的。所指就是概念,能指是声音的心理印迹或音响形象。符号表示事物整体,所指和能指分别表示概念和音响形象。所以,我们也可以说,符号是概念和音响形象的结合。语言符号用什么样的物质形式来表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指代的对象是什么。也就是说,语言符号的价值不是由其自身决定的,而是由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关系决定的。基于这一点,索绪尔认为语言符号的形式和其所代表事物之间的关系是可以随时间的推移而有所改变的。因此语言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
索绪尔又指出,语言符号有两个特性:一是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即能指和所指的联系是任意的,而因为符号是能指和所指二者的结合体,所以我们可以简单地说,语言符号是任意的。所有语言符号都具有形式(能指)和内容(所指)两个方面,用什么样的形式表示什么样的内容也是任意的,是由社会约定俗成的,索绪尔称之为“绝对的任意性”。然而一经约定之后,就具有了强制性,任何个人不得随意改变,索绪尔称之为“绝对的任意性”。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不可论证的,即与其本毫无任何关联的所指来说是任意的。二是能指的线条性。能指是音响音响,是听觉上的,只能在时间上展开,因此也就具有某些时间的特征:a.它体现一个长度;b.这种长度只能在一个向度上测定――它是一条线。也就是说,在维度上,能指是一维的,只有长度。能指的要素逐一出现,构成一个完整的链条。这就是为什么一句话只能一个词一个词地说,而不能几个词一起或几个句子一起说。
索绪尔关于符号学的观点和想法对于后世语言学者的研究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他对符号、能指和所指的定义及三者之间的关系虽说是针对语言符号做出的,但仍对现代符号学研究者有所启示。因此,人们称索绪尔是符号学的奠基人。
二、关系和价值的二元对立
“语言价值”是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一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其语言研究的核心内容。这是他创立共时语言学时提出并一再强调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这一问题的研究也对后来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
在“语言价值”的研究中,索绪尔有几个极为精到的比喻:在谈到语言是一个系统的时候它常以“下棋”作比喻。他说:“下棋的状态与语言的状态相当。棋子的各自价值是由它们在棋盘上的位置决定的,同样,在语言里,每项要素都由于同其他各项要素对立才能有它的价值。”(索128)在这一比喻中索绪尔也表明了他的语言哲学观,即语言符号的“价值存在于关系之中,关系构成系统,有关系才有价值”。(索 117)总体来看,索绪尔认为,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语言符号通过自身的价值在语言系统中发挥作用,语言系统反之只符号的价值成为可能。
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从概念方面考虑语言的价值”一节,索绪尔首先以“词”为例,认为词既是系统的一个部分,就不仅具有一个意义,而且特别是具有一个价值。一个词表示何种意义,重要的不是声音本身而是它区别于其他一切词的声音上的差别。因此带有意义的正是这些差别。就此,他提出了一个深刻的问题:价值跟意义有什么不同? “价值,从它的概念方面看,无疑是意义的一个要素。”(索 160)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索绪尔认为一方面承认价值和意义的关系,另一方面又认为价值并不完全等同于意义。价值之所以存在必须有赖于以下两个要素:“(1)一种能与价值有待确定的物交换的不同的物;(2)一些能与价值有待确定的物相比较的类似的物。”
三、语言和言语的二元对立
索绪尔认为建立现代语言学理论面临两条分岔路,第一条就是语言和言语的对立。
不同于以往的将语言和言语混为一谈,索绪尔将两者做了明确的区分。他认为语言是言语活动的其他一切表现的准则。语言只是言语活动的一个确定的部分,而且是个主要部分。语言和言语的区分大致如下:
1.语言是言语活动事实的混杂的总体中一个十分确定的对象,我们可以把它定位在循环中,听觉形象和概念相连接的确定的部分。它是言语活动的社会部分,是个人以外的东西。
2.语言和言语不同,它是人们能够分出来加以研究的对象,是可提纯、可剥离、可操作的。语言科学不仅可以没有言语活动的其他要素,而且正要没有这些要素掺杂在内,才可建立起来。
3.言语活动是异质的,而语言是同质的。索绪尔的著名公式是:言语活动(Language)=语言(Langue)+言语(Parole)。语言“本身就是一个整体、一个分类的原则。我们一旦在言语活动的事实中给以首要的地位,就在一个不容许作其他任何分类的整体中引入一种自然的秩序”。(索 P30)言语“是多方面的,且是异质的;同时涉及几个领域―――物理的、生理的和心理的―――它既属于个人的又属于社会的;我们无法把它归到人类事实的哪一类去,因为我们无法发现它的统一性”。(索 P30)
总之,索绪尔认为,研究语言活动应当分为两部分。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部分是语言,它不受个人意志的支配,是一种社会心理现象。次要部分是言语,它受个人意志支配,从发音到造句都带有个人特征。区分语言与言语的主要目的是要将语言研究的对象更加明确。
四、共时和历时的二元对立
索绪尔认为,语言学的第二条分岔路是共时和历时的二元对立。下图是索绪尔认为的语言研究的合理方法和路径:
索绪尔认为:“共时语言学研究同一个集体意识感觉到的各项同时存在并构成系统的要素间的逻辑关系和心理关系。”“历时语言学,相反地,研究各项不是同一集体意识所感觉到的相连续要素间的关系,这些要素一个代替一个,彼此间不构成系统。”(索P143)
他在区分二者时首先注意到时间因素会改变语言的事实,但他指出时间因素对于制约语言学的条件不会产生重要后果,然而很少语言学家会这样考虑。“是跟随时间还是跳越时间,你不得不在两者之间作出抉择”索绪尔强调要注重共时研究,因为语言单位的价值取决于它所在系统中的地位而不是它的历史。语言学家必须排除历史,才能把语言的系统描写清楚。他强调,区分静态语言学和历史语言学的目的在于强调研究共时事实,即研究语言的共时系统,因为共时事实构成系统而历时事实不构成系统。他说:“我们研究的是共存的要素(语言的静态事实),而不是连续的事实,同时研究两个学科是不可能的。”索绪尔并非在静态语言学和历史语言学之间设下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他只是从符号系统的思想出发,阐明了共时研究和历史研究的区别,并主张语言学应走共时研究之路。他有这样一个比喻“语言是一条川流不息的长河。”把语言比做长河,是说它的历史延续性,这个比喻在论述历时语言学有时候是有用的、必要的。不承认语言的延续性,历时态就没法成立。
可以说,索绪尔的共时和历时的区分强化了语言和言语的区分。
五、句段关系和联想关系的二元对立
索绪尔认为,语言符号系统由组合关系和联想关系所构成的系统,其中组合关系又称聚合关系,联想关系又称句段关系。
句段关系就是符号按线性排列所构成的要素之间的关系,它体现出符号的线性特征;联想关系是一个要素通过心理的联想同其它要素所建立起来的关系,它是以符号任意性为基础的。句段关系是现场的,它以两个或几个在现实的系列中出现的要素为基础。相反,联想关系却把不在现场的要素联合成潜在的记忆系列。(索 P171)
句段关系和组合关系这两种关系系统是同时运行,互相制约的。这种制约的关系表现为:1.句段关系即空间上的配合可以帮助联想配合的建立,而联想配合又是分析句段各部分所必须的;2.我们的记忆常保存着各种类型的句段,或复杂或简单,不管是什么种类或长度,使用时就让各种联想集合参加进来,以便决定我们的选择。人们实际运用语言时,观念唤起的不是一个形式而是整个潜在的系统,有了这个系统人们才能获得构成符号所必须的对立。符号本身没有固定的意义。
总而言之,语法的传统区分可能有它们的实际用途,但不符合自然的区别,而且缺乏任何逻辑上的联系。语法只能建立在另一个更高的原则上面。只有我们在已确立的句段关系和联想关系间的区别才能提出一种并非外加的分类方式、唯一可以作为语法系统基础的方式。
索绪尔是现代语言学鼻祖,结构主义的创始人,但是他并没有使用过“结构”。“结构主义”是雅各布森认证的。“结构主义”中的所谓“结构”起源于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中的一个语言学基本概念“系统”。索绪尔认为,语言是由各个要素构成的一个系统,语言学研究的不是各个要素,而是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同时也构建了结构主义语言学的观点:语言是一个系统。其中的各种元素在一定时间互相并列、互相依存、互相制约,它们的价值完全由它们在系统中的相互关系所确定,在这个系统中结构无处不在。结构系统具有整体性,它由若干元素组成,其中任何一个元素的变化,都可能引起其它元素的变化,从而导致整体结构的变化。这种语言学的分析模式就成为以后结构主义方法论的基本组成部分,索绪尔的这些探索成果成为后来结构主义语言学的思想渊源,其理论对结构主义的形成具有重大意义的影响。 (作者单位:齐齐哈尔大学教育与传媒学院)
参考文献
[1] 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 [M]. 商务印书馆 2009
[2] 马壮寰.《索绪尔语言理论要点评析》.[M].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
[3] 许嘉璐.《中国语言学现状与展望》. [M].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7
篇10
【关键词】听说教学法 民航英语教学 听说能力
【基金项目】本文为中国民航飞行学院2011年青年基金项目“探讨听说教学法在民航英语教学中的现实意义”研究成果,项目编号为XM0382。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004-02
一、听说教学法概览
20世纪40年代,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发展势头强劲,代表人物有Charles C, Fries 和Bloomfield,他们的语言学理论构成了听说教学法的语言学基础。美国结构主义认为语言是由较小的成分构成的。“用结构主义方法学习语言就是学习组成语言的更细小的成分”(舒白梅 15)。结构主义认为语言是相互关联的要素组成的系统,语言学习是掌握语言的要素及语言结构。“语言学习必须依据当地人的语言为蓝本来进行,应该细心的观察和模仿地道的语言” (H.H. Stern 157)。
听说教学法的另一个理论支撑就是行为主义,强调刺激,反应和条件反射。行为主义心理学家B.Skinner 于1957年提出“言语行为(verbal behavior)”的概念,这是条件反射理论的延伸。行为主义的基本观点是人们如果没有亲身经历过,那么就学不到任何东西,而是在“刺激——反应”链的强化中进行的。“行为主义者认为有效的语言行为是对刺激正确反应的结果” (Wang Lifei 57),这就是说,如果一个特定的反应得到了强化和鼓励,这种行为就逐渐成为条件反射下的习惯。
H.H. Stern 总结了听说教学法的基本观点:
(1)语言是口头的,而不是书面的。(2)语言是当地人所说的话,而不是有人觉得应该怎样说。(3)语言是有差异的。(4)语言是一系列的习惯。(5)教授语言,而不是教授某种语言( H.H.Stern 158)。Moulton和Wilga M.Rivers等学者对听说教学法做了深入的研究和广泛的实践。布朗大学教授W. F. Twadell为听说教学法的发展做出了特殊的贡献。他设计了听说教学法的五步骤,又被誉为Twadell模式。具体说来,五步骤是:认知模仿重复变化选择。总结起来,听说教学法的特点是:强调听说优先,强调句法结构,提倡高强度的训练。学生的语言四项基本技能,听说读写都会得到提高。另外,在模仿,重复和记忆之后,认知和鉴别的能力也会得到培养。
二、民航英语教学探微
民航英语教学属于ESP(专门用途英语),具有鲜明的行业性和强烈的实用性。在飞行中,飞行员和管制员之间的交流畅通是保证飞行安全的重要因素,在国际航线,或者在国内的大型机场,交流的语言是英语。根据国际航空组织(ICAO)公约附件的要求,从2008年3月5日开始,从事国际航空运行和国内特殊航线运行的飞行员必须达到ICAO 4级英语水平。各大航空公司也为飞行学员制定了相应的规定,达不到三级不能毕业,达不到四级不能飞行。可以说,学生的民航英语水平高低是学生顺利毕业的关键,是飞行安全的重点,是制约中国民航国际化的瓶颈。
ICAO考试(四级)包括听力理解,非正常情况下陆空通话,模拟通话,口语能力面试。考试的评分标准有发音,结构,词汇,流畅程度,理解,应对能力。考试内容和评分标准都是围绕听说两方面的。也就是说,学生听说能力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ICAO 4级的过级率以及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能力。很多飞行学生刚好在这两方面都不擅长,于是在英语教学中就应该加强对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
三、听说教学法在民航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听说教学法的核心原则是听说能力优先,而刚好ICAO考查的就是听说能力。这种契合就决定了听说教学法在民航英语教学中的重大价值。前文中提到Moulton和Wilga M.Rivers 等学者,他们基本观点如下:
1.在听说读写这几项语言的基本技能中,听说能力放在首位。
2.教学中,不断的反复练习和训练必不可少,这种反复的练习为以后熟练掌握语言打下基础。
3.语言教学以句型为中心,也就是说,句子是交际和语言教学的基本单位。
4.在教学中避免使用母语。在斯金纳看来,“一个影响语言学习的重要因素就是在一定的环境中所使用的频率”( Wang Lifei 57),既然模仿是关键因素,对于学习外语来说,就要避免使用母语,而在模仿中学习和记忆目标语,“儿童在很大程度上模仿他们环境中的语言,模仿是语言学习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Wang Lifei 58)。
5.通过比较语言结构确定教学的难点。
6.改正错误并且培养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主义认为语言学习是形成习惯的过程。通过反复的强化和负强化,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也养成了好习惯。
7.充分使用现代教学手段。既然听说教学法把听说能力放在首位,重视反复持久的语言训练,所以语音室,多媒体设备等这些现代教学手段要充分利用。